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35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1

基金项目:2016年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ZJ16YB02);岭南师范学院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将为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改革倾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将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二是扩大外贸范围和内涵,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对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依托现有的国内政策环境,推动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切实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内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企业国际营销渠道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加快培育外贸渠道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营销渠道转型升级、建立渠道信息平台、培育出口品牌等。而当前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归纳总结较少。本文集中从早期国际营销渠道研究到近期营销渠道的扩展文献入手,探讨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动力机制。

为便于理解国际营销渠道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营销渠道的概念。国际营销渠道指的是商品从产地国家流向国外市场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国际渠道中的成员包括国内的出口商、生产企业、国内批发商或中介人、出口商,国外的进口商、外国商或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庄贵军,2001)。在研究范围上,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研究不同国际成员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异质性,主要调查文化差异大小、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制度差异、地理差异和市场波动等宏观环境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

(一)研究方法的演进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的研究始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而国内期刊中对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章始于1986年。纵观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献,国内的早期文章(2008年以前)主要以描述性文献为主,其后文章多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譬如实地调查、访谈、一手数据的统计、案例分析等;而国际期刊从1965-1979年以描述性文献为主,1980年后建立理论基础框架,1995年至今的实证文献使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二手数据、访谈、实验、观察、事件、元分析和模型分析(Jessica & David,2015)。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学术界广泛接纳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以深化国际营销理论视角。第一,战略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选择决策,比如王敏(2009)运用海尔国际营销渠道的案例,分析企业国际营销渠道的战略,剖析单产品市场、多产品市场及成熟产品市场的渠道组合战略。第二,经济学理论,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选择(王敏,2009);二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参与成员间关系管理(例如,Gencturk and Aulakh,2007)。第三,跨文化理论,国际营销渠道与国内营销渠道的不同在于国际营销渠道突出了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会导致渠道成员价值观上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跨文化理论主要运用于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分析或者渠道冲突协调等关系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庄贵军(2009)对3家跨国企业调查分析是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渠道成员间沟通行为的影响,得出文化差异产生沟通不足,从而诱发渠道成员间冲突。第四,社会网络理论,用于分析渠道成员组成的网络结构,进一步用于跨国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建立的研究(Gnizy,2016)。

(二)研究内容的演进

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与渠道关系管理两方面。

(1)关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的研究。所谓渠道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分销目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一组渠道成员的关系和任务序列。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直接出口方式,生产企业通过内部设立出口部门、设立独立的出口销售公司或者国外销售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对直接出口方式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战略决策,问题集中于直接与间接出口方式的抉择,不同学者从电子商务、融资约束、出口规模、人力成本等影响因素分析(茹玉骢,2014;蒋冠宏,2016);二是出口绩效管理,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评价出口方式带来的影响(比如,Lee and Griffith,2004;张淑凤,2010;侯春辉,2013)。第二,国际特许经营,是生产企业将国外业务赋予某人或某企业,某人或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研究集中于组织特许经营的方法(袁建昌,2014;刘传兰,2014;Brookes and Roper 2011)。第三,合资或企业联盟,生产企业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联盟方式开拓国外渠道,当下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因素与伙伴选择(例如,阎大颖,2008;李平,2010)。第四,电商平台的方式,跨境电商方式中分析平台的建立、现状、物流模式等(例如,李旭东,2015;陶涛,2016)。

(2)关于际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在国际营销渠道管理上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调查显示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特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国际经验、制度差异、外国市场准入制度等(Chiao and Lo,2010),二是,选择合适经营战略的研究,企业渠道战略在研究上逐渐从交易型管理转变为关系型管理,从渠道关系治理角度出发设计渠道战略的研究非常多,例如郑吉昌(200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分析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考虑改进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渠道策略,突出建立品牌渠道关系的重要性;Lee and Dawes(2005)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信任及长期合作策略之间的影响;Yang, Su, and Fam(2012)研究市场程度、出口商特征、文化心理距离、信息投资等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从而就渠道管理策略指明方向。

三、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动力

关于国际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从宏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社会经济制度、消费者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渠道变革的影响(陆芝青、王方华,2004)。整体上,学术界就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共识,即: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受宏微观环境共同影响的,综合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2016年中国海外购物需求保持持续增长,追求安全优质、跨国大品牌、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已然成为大部分中上层消费者的消费诉求,这种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外营销渠道不断变革。同时,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也开始做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拓业战略,因此,也使得国内企业需要从国际营销角度考虑企业渠道的变革。整体上,在生产源头保证生产基地管理标准化、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从而满足消费者安全优质、品牌的诉求;中间商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加物流企业的方式,从而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要。

(2)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跨国企业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经济政策等。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式能刺激更多的消费市觯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孵化更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也可能直接影响渠道模式的选择。其次,法律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检验标准、渠道的开放条件,这些先制约跨国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决策,其后制约跨国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物流方式。最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认可及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渠道成员的文化差异对渠道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管理天差地别。

(3)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展,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全球信息距离,更加有助于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更加有助于渠道成员间信息沟通并创新渠道模式,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全渠道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手机端、电脑端、线下门店的购买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多点服务;物流技术及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加有助于国际贸易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支付系统及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开发,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大大方便资金交易而且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下的跨境电商模式。跨国业务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交易更为便捷,从原来的多重渠道商的间接结构转变为跨境电商模式的直接结构(如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信息、顾客服务信息、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传播,减少中间的分销商,这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与此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开放免税区、给予税收优惠、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而目前海淘和个人代购的痛点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跨境电商将会是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数据看来,在进口贸易中,电商渗透率持续增长,2015年达8.6%,预计未来电商渗透率会持续上升(见图2)。目前跨境电商的类型主要有几种:第一,从交易主体划分为B2B、B2C、C2C的跨境电商;第二,从平台经营商品品类划分为垂直型电商和综合型电商;第三,从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划分为第三方平台电商与自营型电商;第四,从进出口划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未来自营类电商会逐渐由垂直向综合发展,而平台类以综合电商为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采用自营类电商将会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信息平台建立、自营渠道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大量威胁,因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2)全渠道整合。传统国际营销渠道是相对单一化的,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李燕,2016)。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国际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同时当下各种渠道间可以相互整合,实现全渠道发展。所谓全渠道发展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中心,建立实体渠道、PC端电商渠道、移动端电商渠道等多种渠道并实现渠道间融合,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全渠道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虑多渠道的整合策略,保证多渠道之间不会引起渠道冲突,减少渠道管理成本,同时保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王证,2014)。

(3)大数据技术下的国际营销渠道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对国际营销渠道整合至关重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及时,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利用信息共享技术较好控制渠道成员质量等,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使得渠道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使供应系统中的上游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保障渠道关系“一体化”协调发展(李燕,2016)。另一方面,在该电商平台系统下,能够促使企业各方力量较好地整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王证,2014)。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8-11.

[2]Hoppner J J,Griffith D A.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Retailing,2015,47(91):610-626.

[3]王敏.国际营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尔的国际营销选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99-100.

[4]Gencturk,Esra F. and Preet S. Aulakh (2007), “Norms- and Control-Based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 Distributor Relational Exchang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5(1),92-126.

[5]庄贵军,刘世超.国际营销渠道中文化差异对于跨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1-17.

[6]Gnizy I.Power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within firms and how they shap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57(3):148-158.

[7]茹玉,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浙江学刊,2014(06)

[8]蒋冠宏.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6,37(5):106-118.

[9]张淑凤,沈晓玲.三种出口方式的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0(11):35-37.

[10]侯春辉,张宇 .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3(17):112-114.

[11]刘传兰,陈予修.“高飞稳落”式国际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102.

[12]Brookes,Maureen and Angela Roper(2011),“International Master FranchiseAgreements:AnInvestigation of Control from Operational,Relational,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45(7/8),1253-76.

[1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35-142.

[14]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49-57.

[15]陶涛,郭宇宸.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新型贸易中间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发展[J].新视野,2016(02):92-98.

[16]Chiao,Yu-Ching,Fang-Yi Lo and Chow-Ming Yu(2010),“Choosing Between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and Joint Ventures of MNCs from an EmergingMarket,”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7(3),338-65.

[17]Lee, Don Y. and Philip L. Dawes (2005),“Guanxi, Trust,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3(2),28-56.

[18]Yang,Zhilin,Chenting Su and Kim-Shyan Fam (2012),“Dealing with Institu-tional Dist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 Governance StrategiesThat Engender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Marketing,76(3),41-55.

[19]陆芝青,王方华.营销渠道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04):67-73.

[20]李燕.国际营销渠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的变迁与整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88-90.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2

1儿童礼服销售概况

中国童装行业被誉为服装界的朝阳产业,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国童装行业的迅速发展。而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个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重视与关注,使得童装的消费支出在家庭中的消费支出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儿童服装行业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国内儿童服装厂商主要从事童装童鞋的代工生产制造。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内一些童装品牌开始初露锋芒,目前中国儿童服装市场仍然处于上升期。从2015年至今中国童装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2019年我国童装市场的零售总额由1400亿元增长至2391亿元,全国儿童服装行业整体零售额年复合增速高达14.9%。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得益于“二胎”政策促使消费群体增加、消费升级、品牌渗透率加大等因素,预计2021年儿童服装市场零售总额将达到2851亿元。

2儿童礼服营销面临的问题

我国儿童礼服消费目前以中低档为主,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服装产业的发展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近些年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儿童礼服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尽管其发展前景势头向好,但儿童礼服营销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2.1市场规模仍需挖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儿童服装的追求也逐渐个性化与时尚化。市场上的儿童礼服质量参差不齐,但众所周知儿童礼服属于高档产品,中低收入者却难以负担高档产品的费用,儿童礼服的市场占有率极低。因此儿童礼服的开发应该从市场潜力比较大的中低消费人群入手,且童装系列产品的消费者年龄范围在0~15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0~15岁的儿童数量仍然处于增长趋势,预计2021年也将继续呈现增长模式。

2.2服装行业竞争激烈

儿童礼服的竞争对手比较多,并且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除了国内童装行业的竞争,还有国外童装行业逐渐发展带来的外部竞争,这些都对国内儿童礼服的营销产生威胁。

2.3服装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就目前市场调查来看,无论是生产制造、服装设计、广告宣传还是产品营销,服装行业的人才队伍整体上还是十分短缺。国内的服装企业,大部分都还是小型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经验仍然不足。

2.4缺乏法律法规保护

跨境营销和传统的线下营销、实体店营销有很大的不同。线下营销通常在服装店进行销售或用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而我们的跨境电商属于网络营销,现在的网络技术给儿童礼服跨境营销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我国服装行业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网络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网络市场不安全,对儿童礼服未来的发展和营销也极为不利。

2.5物流和支付系统待完善

物流配送和支付手段是跨境电商的两个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客户体验度,也决定了产品能否销售出去。跨境营销的物流配送主要是通过国际快递、空运等形式完成配送任务,而国际快递、空运也存在运输周期长、运输量小、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会影响产品的销售额。而网上支付的安全方面,不同国家支付系统和国内电商平台支付对接也存在困难。当前跨境电商的支付形式多种多样,比如PayPal、Visa、Alipay,或者当地网银,但是由于顾客支付存在通关、退税等复杂的跨境问题,因此也制约了跨境支付的开展。

3跨境电商背景下儿童礼服营销策略分析

3.1产品策略——提升儿童礼服的设计和质量

3.1.1增强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跨境电商环境下,儿童礼服的设计和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再者,随着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儿童礼服的设计和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也在更新迭代。因此,唯有增强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并将创新设计融入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服装行业才能借互联网这一“东风”,得以持续发展。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加大对儿童礼服设计的投入力度,凝聚创新意识,依托大数据引导更加符合市场趋势的儿童礼服设计,建立起跨境电商销售模式下,服装模式的迅速反应机制,打造个性化的自主品牌[7]。

3.1.2提供产品的质量保障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品牌,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固然重要,但产品的质量也不容忽视。较其他服装类别而言,儿童礼服属于童装中价位较高的产品,经常作为人际交往中礼品的选择,消费者除了考虑所使用的场合之外,他们对于礼服的面料、舒适度、颜色、款式、手工和装饰等方面都存在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市场调研,将近80%的消费者认为儿童礼服的款式应该以简洁大方为主。面料颜色应该尊重各地区的习俗、爱好等方面来选择,比如针对欧美市场,礼服颜色应该以浅色为主;而针对国内市场,礼服可以选择鲜艳一点的色彩,因为中国人讲究喜庆热闹[2]。所以,有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以质量取胜,才能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相比,客户在购买前无法亲身体验相关产品,一方面在营销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保障,因为质量是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前提,也是企业诚信经营的诠释;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2高性价比的价格策略

商品的价格方针和商品的销量、市场占有率以及相关利润都存在关键联系,正确的价格方针能够左右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定价的目的、方法和方针三点。在刚开始进行项目时,价格方针一定要将鼓励市场占有率当作目的,项目开始稳步进行时,价格的制定要调整为以巩固市场占有率和不断增加相关利润为目的。

3.3多渠道营销策略——优化跨境电商网站,拓宽市场规模

3.3.1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店铺运营跨境电商营销给企业提供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展示平台,而跨境电商企业的店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3]。因此,在店铺设计方面,儿童礼服相关企业应积极参加平台活动、定向展示、联盟营销等,对企业产品进行营销推广,促进服装产品的销售。联盟营销,是一种按营销效果付费的网络营销方式,即商家(又称广告主,在网上销售或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利用专业联盟营销机构提供的网站。通过联盟营销,一方面可以拓宽网络覆盖面,以达到提高访问量和强化品牌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商家将精力集中到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其线上及线下业务,扩大销售空间和销售渠道,并按照营销实际效果支付费用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以敦煌跨境电商平台为例,据PayPal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敦煌网是在线外贸交易额中亚太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六的电子商务网站,其在2011年的交易达到100亿规模。它为众多的服装企业开发海外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而推进服装企业实现由内贸型企业转向外贸型企业发展[4]。在营销管理方面,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国际互联网媒介、搜索引擎优化,联盟营销等新型网络营销手段,推广产品和品牌[5]。

3.3.2构建个性化的电商网站个性化的跨境电商网站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客户的眼球,让客户初步感知到该企业的发展宗旨和经营核心[7]。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儿童礼服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对产品物质需求的满足上,还更多地关注产品带来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构建个性化的电商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一方面能突出儿童礼服跨境营销的独创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客户体验,提升贸易的成交量。

3.3.3多语言站点营销本项目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阿里巴巴国际站的阿里巴巴多语言市场,于2013年7月17日向供应商开放,它是为帮助供应商开拓非英语市场而建立的,且独立于阿里巴巴国际站(英文站)的语种网站体系。现在包括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俄语等13个主流语种,除覆盖传统欧美市场中的非英语买家群体之外,南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更是多语言市场重点的拓展区域。多语言市场平台简单易用,为了体验的一致性,沿用了国际站的整体风格和MyAlibaba的操作平台,供应商学习成本低。多语言站流量为整个网站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能带来上百万的优质买家流量,是供应商优质的推广渠道。在这些多语言站点,买家群体因为使用语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可帮助供应商针对目标人群加大推广力度。

3.3.4新媒体渠道营销新媒体渠道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微信、微博、微淘、微店、直播、WhatsApp等,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可谓无“微”不至。因此儿童礼服发展也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新媒体渠道打造品牌,达到盈利模式。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等开展服装活动,调动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便于消费者了解儿童礼服细节信息。另外,可以借助国内外时装秀平台,积极举办儿童礼服的展会,积累专业经验,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因为作为网络营销来说,顾客不能直观地感受服装产品,而多开展线下展会和新品会,可以达到引流的效果,能够更好地传达产品实力[1]。

3.4提升物流专业服务水平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3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作者:马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解读

(一)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价值研判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与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天然契合点,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所展开的跨境商贸物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商具有面向世界、覆盖全球、信息高速传播和运作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幅扩展了我国实体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新渠道,实现了传统出口加工型贸易的转型升级。

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改变全球贸易价值链格局。随着互联网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崛起,电商型国际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者。传统的金字塔型国际贸易分销结构逐步演变为扁平化分销结构乃至直销结构,中间商在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缔。这导致原本被中间商盘剥的产业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另一部分利润则以厂商让利的方式转移给普通消费者,用以增进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商及其产品的认同度。

(二)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环境研判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战略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国际贸易是在国家间展开的商贸经济活动,其经营成果直接影响参与各方的获利水平,各国出于维系本国利益最优化目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战略的落实。贸易保护政策所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维系本国经济独立自主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这类产业通常为幼稚工业或关切民生型产业,其保护手段则为关税壁垒或非关税的绿色壁垒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直销业务提供了绕开各国关税壁垒的新销售渠道,为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际贸易”战略有助于我国实体企业通过网络直销

渠道依法绕开各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的规制,有助于为我国拓展庞大的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政务战略

落实建立国际贸易电商化战略的电子政务战略。从新经济角度来审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公司实质上是异于传统公司的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的功用在于将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产业相融合,运用熟知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传统企业借助新技术与网络空间上的其它传统企业沟通交流。而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则习惯于管理传统领域的产业企业。因此,建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有助于推动电商型国际贸易业务。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超越时空局限性,优化既有政府组织运作结构和政务操作流程,为跨国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所以可以有效节约跨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制度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提升通关环节电子政务运作效能。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诸环节中业务复杂度较高和运作风险较大的环节,强化该关键环节的电子政务运作效能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比如口岸管理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口岸电子政务系统的先进经验,在既有全国性金关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口岸通信技术升级改造,打造更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一站式”通过服务系统和“单服务窗口”式通关平台,全方位落实无纸化通关战略,尽快将线下通关业务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切实节约国际贸易从业者的通关成本。考虑到电子政务上交易主体更为庞大和交易者历史信用信息更模糊的现实问题,通关环节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建立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管控数据库,深度分析口岸后台数据并建立信用评级模型,落实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分级分类信用管理。通关电子政务系统还应当提高与商务、外管、银行、工商、税务、国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强度和频度,建立跨部门的国际贸易相关政务云数据平台,将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整合处理,强化对不良企业走私、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跨境电商市场环境,为优良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

(二)深挖国际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战略

着眼技术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的历史强国虽然依靠其先发优势地位占据了国际贸易市场中的较大份额,但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依托物理性营销渠道的传统国际贸易市场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依托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新型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分配规则正在确立。部分学者批评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比较优势视为比较优势的“陷阱”,并指出这类比较优势事实上并无助于促进所有战略实施国的国家利益最优化目标的实现,而仅有助于那些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较高位置的强势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实际上是在既定的技术环境下,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在既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所产生的“势差”,在技术环境变量不改变的情形下,后发国家难以有效超越先发国家。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环境变革使得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处于同等竞争地位,从根本上消除了先发与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代差”劣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应当紧抓互联网技术发展契机,结合我国国际贸易资源禀赋优势,及时切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模式。

着眼制度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制度实质上是一套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行动规则。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互联网技术革命所支持的国际贸易交易新制度的创新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交易费用,会影响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成本轴与收益轴构成的二维结构分析中可知,先发国家在旧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投入巨大的资源,这份资源随着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演变为沉淀成本,故此先发国家缺乏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能动性,而后发国家因其在旧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所投入的资源远少于先发国家,使后发国家因率先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国际贸易制度体系而额外产生的制度成本远低于先发国家。这就决定了后发国家较先发国家更有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既有国际贸易制度体系的意愿。为此,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通过放开对互联网行业管制的策略,来培育互联网技术内生的制度创新力量,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来形成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适合本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体系。

(三)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策略

大力培育新型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和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形势下,作为驱动我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增长出现下降,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迫在眉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之上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为我国多数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成长的过剩产能开辟新的路子。考虑到跨境电商产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态势迥异于传统产业,各级监管部门不可运用传统的监管手段来规范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结合互联网产业特征来制定适合跨境电商产业特征的行政监管与服务职能,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工商部门应当摒弃对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范围的严格限制,在宽放其业务边界的同时从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方面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领域的产融联合体战略。传统的国际贸易产业与金融产业彼此独立运营,二者虽然围绕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有相互支持的行动,但从系统层面而言缺乏有机整合。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升级,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逐步消失,以企业联合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打造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格局的产融联合体正当其时。产融联合体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以控股为形式,以人事参与和核心资产相互支持为手段来推进二者融合。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历史路径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因为这二者的融合是以产融联合体参与各方的各自利益最优化为目标,以提升产融联合体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为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放开对网络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牌照发放范围、提升跨境电商单笔货款支付限额和交易笔数限制,增强跨境电商系统内部的产供销系统和金融系统的融合度,以提升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考虑到国际电商业务中交易各方的信用问题是影响跨境交易的重要障碍,跨境电商在融合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务的同时,可以建构跨境交易参与各方的历史交易行为信用数据库,凭此来客观评估交易者的信用水平并给其合理的跨境交易授信额度,切实维护跨境交易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促进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业务的健康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4

【关键词】“一带一路” 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不断发展以及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六十多个国家以及一百多个港口的贸易通道,这种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发展,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呈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具有“一带一路”区域性特征的电子贸易平台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主要就是基于开发与包容的理念对其进行引导,构建全新规则下的一个资源共享以及共赢的发展区域,在实践中“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要秉承的就是区域合作的精神,力求推动沿海国际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域合作架构。对此要想有效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要构建一个公开透明、具有一定市场驱动以及利益实现的多方参与的区域性跨境贸易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区域性跨境平台有效的融合各种区域性的政策与贸易战略,加强对投资以及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整合,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经济战略模式,进而提升各个国家的企业合作与发展,加强区域性的贸易往来,进而有效的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发展。

二、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

构建具有一定跨境模式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各种外部经济的整体发展,可以有效的实现个金融与通关、物流与退税以及相关产品质量跟踪的服务系统融合,进而与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系统的融合,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系统。

跨境戴南镇商务综合服务系统在其经营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对各种政府部门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系统的监管与服务,通过政府资源的整合,基于政府以及企业共同或者单独构建,形成的一种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平台与海关、检验检疫以及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的数据对接,构建电子商务业务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无缝衔接,进而实现政府以及海关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阳光化以及智能化业务,在实践中可以有效的与相关电子平台与物流渠道进行系统的工作集成,进而有效的实现了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的有效整合,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体系。

三、提升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相关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的协调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在实践中要遵循一定的国际贸易准则,对此要寻求与“一带一路”区域范围的相关国家的合作,进而有效的实现相关经济体之间的通关合作、单证传输以及外汇结算等相关业务活动的开展,进而在根本上促进相关生产、外贸、物流以及各种跨境戴南镇商务平台的发展,进而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格局。

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导促进“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贸准则,对于相关产品的系统检验、检疫标准进行完善与优化,加强相关产品质量以及标准,进而有效的推动各个国家的标准合作;同时,要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各种有效信息的采集、交换以及存储,提升各种信息的共享;加强对信用系统的构建,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系统,通过对各种信息的信用查询、相关机构的资质认证以及各种信用担保等工作的开展,全面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

同时,在网络时代,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竞争内容就是顾客的整体体验与口碑,对此要想有效的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就要构建相对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系统,基于大数据网络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信用服务系统,不断的优化完善整个服务系统,构建一个涵盖第三方信息的电子商务信息共享模式;基于政府主导模式、其他多方参与且具有统一标准的信用系统,对于各个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以及企业进行科学的信用划分,给各个消费者提供完善的跨境信息咨询与指导,通过各种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诚信规定的构建、诚信基金的设置,构建完善的假货先赔机制,在根本上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各种交易的整体信用度。

四、全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要想在根本上提升跨境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就要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此要基于“一带一路”发展策略,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合作系统,通过“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城市、公司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共同合作,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高纬度的合作模式,基于跨境物流自身的发展作为主要的支撑,进而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充分的凸显“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的整体特色,实现“一带一路”范围内各个物流市场的高速发展与无缝对接,在根本上推动各种物流资源的配置,进而优化整个物流产业,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以及城市的物流新技术、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在根本上做到各种技术以及管理的创新,有效的降低各种物流资金成本的投入,提升整体的物流工作质量与效率。

构建完善的海外存储仓,通过“集货直邮”的发展模式,提升对各个物流、卖家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监督与管理,提升跨境物流商的实际库存管理能力,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信息交易以及反馈制度,有效的解决各种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问题,进而真正的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行业规的规模化发展。

结束语:跨境电子商务是“一带一路”的有效实现通道,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基于渠道拓展以及相关市场份额占领的方式提升对相关贸易以及投资发展,进而有效的促进“一带一路”范围内相关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的物流生产以及分工,真正的实现了资源以及相关产品共享以及市场的开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基于“一带一路”策略,有针对的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在根本上推动各个国家间的系统交流与合作,进而有效的促进各个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5

【关键词】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机遇

一、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相关研究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吴涧生(2015)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综合战略,是以经济合作为核心的跨领域战略,是将陆、海两个各具特点的丝绸之路有机融合的地缘空间战略。现阶段,应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力争在深化海洋经济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加快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择机推动开展建立中印、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可行性研究。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塞尔维亚共和国前外交部长武克・耶雷米奇指出,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构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全球战略的创新。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2014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带小组第八次会议时,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及其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关系。他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2015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主席会晤时表示,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两国可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同年3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与中国总理会晤时表示,借“一带一路”建设之机,中东欧国家盼望中国投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联通。

二、关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相关研究

(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跨境电商的定义

学者们对跨境电商定义的意见大致相同,普遍的一种定义认为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是把传统国际贸易加以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贸易方式。

2.跨境电商的模式

马晨(2015)认为按贸易的对象来分,跨境电商的贸易模式可以分为B2B网站、B2C网站、C2C网站及020网站四种。分别是企业面向企业的跨境贸易平台、企业面向最终消费者的跨境平台、商户面对最终消费者的跨境贸易平台以及商品面向最终顾客的线下体验店平台。

卢萍(2015)指出垂直进口(跨境B2C模式)是指消费者直接在境外网站购买商品并完成支付,并通过国际快递或转运等方式将商品直接从境外递送给消费者;保税进口又称自贸区模式或者跨境B2C2C模式,指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国外企业寄存和寄售在保税区仓库的进口商品,顾客下单后,货物从保税区清关发货的模式。

(二)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王明宇(2014)对我国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进行分类,对其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其中主要对消费者差异、跨境支付、物流及信用安全进行深入探讨。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比例还不是很高,整体消费观念还没形成;跨境电商交易信用安全问题是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一道屏障;跨境电商国内第三方支付系统更加复杂且风险高,由此存在的问题较多。

李迟(2015)认为当前制约跨境电商的主要问题有物流配套比较差,通关过程不完善,易造成跨境贸易纠纷;网上跨境支付系统不成熟,外汇监管、税收等配套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并没有赶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业务推广和获取流量方式比^单一,在企业发展初期,传统企业做跨境电商的最佳路径是选择第三方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有实力的企业往往会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三、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的相关研究

朱妮娜(2015)指出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一带一路”的构建和推进不能沿袭传统商贸思路,而要充分运用时代特征的互联网创新思维。跨境电商重塑价值链格局,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跨境电商助推中小外贸企业成长,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为我国外贸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跨境电商引导服务贸易持续发展,降低我国外贸物流的整体社会成本,扩大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半径。

赖洁瑜(2016)指出政策利好推动跨境电商成行业热点,在多项政策面对的利好的环境下,跨境电商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吸引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无疑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最强动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为中小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新契机,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总结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所占比例较低,相关机制仍不完善,但是我国极力发展跨境电商,这是外贸领域一个新的尝试。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深入推进,其带来的福利政策将促使跨境电商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多方面打破国外的渠道垄断,拓展境外B2C市场。

目前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的发展研究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兴起背景、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方面,但是对策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份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或可行对策,并进一步探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6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synergy dilemm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which mainly manifest in the lack of synergy in terms of ability, mutual interest and trust mechanism, cross-border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synergy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he level of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Thereby,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find the ways to solve the synergy dilemm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roposes the synergy mechanism and analyzes the synerg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e two.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ynergy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government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nhancing the building of the mutual interests and trust mechanism of synergy, optimizing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ynergy of various subsystems as well as the multipartite subject of synergy.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logistics; synergy mechanism; synergy dilemma; synergy strategy

0 引 言

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称“跨境电商”)整体规模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而至2018年预计将达8.8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跨境物流的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的有力保障,二者有着复杂而动态的关系体系。跨境电商行业的全球化、快速蓬勃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与促进,以及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实践活动中所遇的诸多困境,使得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合作,可以有效优化物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有关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发展与关系研究。如张宝明等(2014)[1]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2)协同评价研究。如刘有升等(2016)[2]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进行了评价分析。(3)协同机制研究。如张夏恒等(2016)[3]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研究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总结协同缺失表征并提出系列实现路径。(4)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系统协同研究。如王春芝等(2015)[4]研究了服务备件跨境物流协同系统。(5)协同困境与对策研究。如冀芳等(2015)[5]从物流网络系统、物流功能、物流衔接、物流环境等方面总结协同缺乏困境,并提出系列协同对策。

总的来说,国内学术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领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都相对比较零散,尚缺乏明确的理论研究框架体系,尤其是对于二者协同机理及策略的研究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当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协同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利益协同互信机制、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等多个方面提出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潜在方向和热点,为后续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指通过二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融合、协作产生互惠互利、协同共生的协同效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跨境物流向着更加智能、自动、信息化方向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二者互惠互利、协同共生,构成了动态而复杂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催生跨境物流的引擎动力,丰富了跨境物流行业的服务内容。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它使得原本虚拟的跨境电商交易以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得以物质实现。跨境物流的移动化、信息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发展,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影响跨境电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高效协同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及流通成本,优化整个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体系运作结构,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是指由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其它与跨境电商交易活动有关的个体、企业、组织、机构等生物群落,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统一整体,各生物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共生,通过商品、物流、资金、信息的循环流通与分享而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在参考姚宇(2015)[6]和张夏恒等(2016)[3]研究成果基础上,可制作如图1所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制。在该协同系统中,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物流系统为协同领导种群,跨境电商市场(消费者)、跨境供应商、生产商等为协同关键种群,政府机构、高校、海关监管、商检机构、跨境支付机构、跨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通信与技术机构等为协同支持物种,网络营销商、技术包销商、各类跨境贸易技术支持企业、广告传媒与咨询服务机构、翻译机构、供应链优化及整合服务企业等为协同系统寄生种群,跨境交易所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构成了整个协同系统的内外部环境。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务必加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保障C制,诸如战略协同、政策协调、研发协同、创新协同、利益协同、技术与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平台协同、服务协同、业务协同、规范协同、流程协同、网络协同、能力协同、多主体多维度协同等多方面协同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战略层、策略层及运作层多层次协同。同时,通过制定协同的战略目标,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和责任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整合提升物流网络覆盖能力,促进配套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规范行业技术设备与服务标准,从政府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拉动、协同收益驱动以及平台战略引导等多方位增强协同动力保障。增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运作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的融合发展,实现技术共享、信息沟通、供应链整合,跨境物流系统的运输资源、仓储资源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资源、信息资源协同共享。跨境电商企业更注重的是采购、营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售后等供应链全流程以及跨境电商、零售、售后服务等多业态业务的全覆盖,因而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布局,打造跨境电商交易服务体系生态闭环,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并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

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困境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至今,经历了从1999年至今的萌芽期(1999~2007)、发展期(2008~2013)、爆发期(2014至今)三大发展阶段,2014年也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7]。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 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共开设11个自贸区,并在天津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行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弊端尤其是跨境电商与物流方面的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等诸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以及系列行业政策的催促与支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呼声和未来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当下从事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的大多数企业都以某一专项或专线业务为主,无法形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等各种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多协同缺乏的困境,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能力协同的缺乏。跨境电商活动的开展需要涉及供应采购、物流配送、网络支付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及其线上交易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跨境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不仅需要资金投入和线上平台搭建,诸如海外仓储、物流团队培养等则更多需要线下实体建设,其发展速度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二者在发展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行业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能力出现严重不协同。

(2)利益互信协同机制的缺乏。一方面,跨境物流企业无法获得跨境电商行业一手数据,海外仓储系统设计及其规模大小都无从科学精密考量,也不能就跨境电商用户群分布针对性建设物流系统,因而造成建设进度缓慢、设置缺乏合理性乃至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获取客户精准数据及订单详细信息,物流配送准备工作无法提前开展,进而降低物流效率和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因不知道跨境物流规模及其承受能力,无法获取跨境物流企业境外配送网络精准信息,对物流企业人力、物力投入及网点服务范围分布缺乏准确了解,造成配送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消费者物流服务体验。然而目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双方出于商业机密或是利益角度考虑,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及协同互信度不足,不愿彼此信息协同共享,严重阻碍行业高效发展。

(3)跨境物流网络系统协同缺乏。跨境物流网络系统主要包含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以及目的国物流三大块,其系统运作流程横向层面包括境内物流、出境清关、国际物流、目的国清关商检、目的国物流,纵向层面包括货物揽收、仓储、包装、物流供应、配货与配送,还涉及支付、通关、商检、客服、售后、退货、退税以及因退货引起的逆向跨境物流。跨境物流系统除了协调境内外两个物流系统,同时还要应对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海关,面临着环节多、流程长、空间跨度大等挑战,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跨境物流产业链内部协同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仓储、运输、商检、通关等流程协同的缺乏,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目的国物流间衔接存在瓶颈障碍,跨境物流与消费者在文化、风俗、政治、政策、法律、宗教等环境的协同缺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层面看,境内外不同国家的物流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受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政策等影响,导致物流各环节信息无法实时对接,各环节间不能同步发展导致协同缺失。同时,境内外多方物流企业、政府、海关、税务部门等多方主体、各子系统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亦或是行业标准难以协调,往往也存在诸多不协同,进而降低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纵向层面看,跨境物流网络体系环节多而繁琐,物流链的各环节往往存在协同缺失。比如出入境海关商检环节,不同国家的行业要求、标准以及工作水准存在较大差异,且海关商检环节所涉及到的诸如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部门间往往存在职能界定不清、利益交叉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协同工作。

(4)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特殊性及交易流程的复杂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退货的触发点,退货率较高而退货流程又相对复杂。据资料统计,我国物流市场容量约为5万亿元,其中逆向物流约占20%。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占总成本20%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4%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一般零售商的退货比例为5%~10%,网购退货比例则高达35%。2016年双十一天猫淘宝网购退货率高达25%,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在高比例的退货成本面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却并不重视逆向物流及其与跨境电商的协同发展。退货物流服务及其与跨境电商协同缺失一方面导致商品价值损失和企业利润的减少,另一方面则因退货信息闭塞和退货服务缺失导致顾客的流失。

(5)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缺乏。跨境电商拉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外贸价值链格局,促进对外贸易更加精准化、直销化、多元化、碎片化、扁平化、社交化、去中心化与移动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开拓贸易新渠道、提升效率并助力企业成长,推动对外Q易转型升级。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扩大跨境电商的发展。而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之间也有着类似国内贸易线上、线下渠道之间关系,存在着系列渠道与利益冲突。出于不同利益关系目的,部分行业由于条件限制或为保护线下传统外贸而限制线上电商发展,导致错失发展机遇或者成本过高;部分行业又因线上电商发展过快而导致线上线下比例失衡,导致消费者线下实体体验不足。总之,二者存在比例分配、渠道选择、利益分配等诸多不协同。

此外,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协同缺乏,行业标准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协同,信息及利益协同缺乏,政策支持不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以及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环境协同缺乏等问题,也都是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协同保障与动力机制。

3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策略

3.1 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

政府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中起到了关键性引导和支撑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四点开展促进工作。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资源支撑体系。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至今,我国政府已连续多次发文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详见表1)。然而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进而保障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在一些行业相关特殊资源方面,也可以加大倾向性扶持力度,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创新创业发展。同时,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促进各流程环节标准同步匹配。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宽带、互联网行业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并将其付诸实践于跨境电商行业,促进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信息化水平协同,各环节信息实时同步。第三,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我国于2013年7月成立首个跨境电商产业试点园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园模式”的开启。跨境电商产业园有利于有效整合传统对外贸易,形成产业集群与规模化效应,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高效协同。第四,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跨境物流系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平台,加强在战略层、战术层与业务层的协同,促进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与纵向层面的协同,并促成跨境物流系统平台集成、流程优化、业务整合与创新,实现跨境电商与快递、货运、邮政等业务优化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在各国、各流程环节、各企业之间的良性协同。譬如网易考拉于2016年8月11日上线了国内首个跨境物流云平台网易考拉物流云,让跨境电商实现搭建“互联网+物流网络”,直接打通消费者、物流企业与品牌商之间的链接,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系统更高效协同。此外,提升跨境物流团队成员外语水平、国际贸易技能和国际物流知识等专业素质,进而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也有助于打造更规范化、高效协同的跨境物流体系。

3.2 完善利益互信协同机制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利益互信协同主要涉及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资金流转方式等两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良好协同合作的根本保障。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可以在政府引导下共同制定,确保构建并完善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担保的牢靠互信体系。在资金流转及利益分配上,为有效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任保障问题,可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借助第三方平台托管费用和维护资金运转,促进利益分配公平、高效而透明化。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行业优惠政策资助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促进并保障双方协同互信,进而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3.3 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

逆向物流包含退货逆向物流和废弃回收逆向物流,在本文中主要指与正向物流相反的由跨境电商消费者退货至原产品发出地而引起的跨境物流活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逆向物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但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魏捅U希促进缩短跨境商品退货周期、完善库存管理机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发挥逆向物流利润中心优势。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关系图如图4所示。要解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困境,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前端商品品质和性价比,进而降低退货率;从跨境物流系统的角度,可以引入退货保险机制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依托于海外仓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退换货服务中心,集中处理跨境购物退换货事宜。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逆向物流协同中心、回收中心与区域回收站,搭建多角色的逆向物流柔性联合协同网络,促成协同逆向物流优化管理。

3.4 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

要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可以促成销售模式创新,构建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传统外贸与电商以及线上与线下模式的完美协同,使跨境电商沿着直接化、多变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从宏观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范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并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与信用体系,并尝试构建产业园区等助力跨境电商集中管理,促进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互动发展;从微观企业层面,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物流服务体系,并加强社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并建立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团队,进而更好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的协同互动发展。同时,应当正视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优缺点,一方面使得两种模式虚实结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作为销售及宣传推广渠道,传统外贸侧重于线下实体体验,这样既丰富了传统外贸销售渠道,也弥补了线上电商体验不足的缺憾,二者协同互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分业经营,日用品、化妆品等零售类采用线上电商渠道,而大型电器、艺术品等则注重传统渠道实体体验,使得双渠道优势互补、协同并行发展。

3.5 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实现多维度协同,促进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多方主体间的协同。一方面要激发各子系统的功能,相互协作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政府各部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合作。在人才培养上,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协同培养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人才,完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在市场引导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引导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完善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机制,促进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政府部门协同作业。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协同机理,全面剖析了协同困境并针对性提出系列协同策略建议,为未来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尤其是策略研究做了较好的铺垫和总结。但由于研究条件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困难,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层面,存在逻辑推理合理性与科学性欠缺。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丰富研究方法与理论,利用定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动态博弈,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动力学等定量评价模型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子、协同度进行评价,以及基于供应链角度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等。此外,注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选择某一具体区域、行业或企业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或者就某种跨境电商和某种跨境物流具体模式之间的协同开展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探究其实践情况,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视角上,后续研究可以结合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理论、动态博弈理论、产业耦合理论等研究协同路径、协同机理、协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协同动机、协同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在协同策略研究时,也可以从促进B2C和B2B两种跨境电商模式的协同、融合发展,借助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高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本地化发展,完善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境内外环境的协同融合,促进物流模式、运作模式、销售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协同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宝明,周沛锋,孟玲. 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4(10):54-58.

[2] 刘有升,陈笃彬.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6(5):106-114.

[3] 张夏恒,郭海玲.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16(11):83-92.

[4] 王春芝,高强,Heiko Gebauer. 基于扎根理论的服务备件跨境物流协同系统研究[J]. 管理评论,2015(2):178-186,208.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7

问题的提出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人数达到5.64亿,其中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为42.1%,网购用户规模达2.42亿,比上年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单一渠道即实体店购买转变为复杂的跨渠道购买:在线查询—实体店购买;实体店体验—在线查询—在线购买;宣传单页(广告)—在线查询—在线购买;宣传单页(广告)—在线查询—实体店购买等多种形式的跨渠道购买行为。

这种“信息搜索——购买转移” 的消费行为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上营销,即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的营销,表现为商业新闻报道、购物论坛、电子邮件、QQ在线交流、病毒式营销、网络电话等一切在网络实现的功能。线下营销,即传统的实体店营销模式,表现为报纸宣传、DM广告、杂志广告、宣传单页、商场秀、路演活动等一切在线下表达的形式。对企业而言,必须要了解跨渠道购买转移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

跨渠道购买行为研究现状

渠道管理研究是当前营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渠道选择和购买行为发生了复杂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着渠道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本文界定的跨渠道(Cross-Channels)主要是指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并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线下获取信息,在线上实现的购买行为,也包括通过线上获取信息,在线下实现的购买行为。比如当前的餐饮行业,Venkatesan (2004)指出超过40%的消费者会在一个渠道搜索信息,而在另一个渠道实现跨渠道购买。Kelly(2002)的研究指出超过50%的消费者会在线上进行信息搜索而在线下实现购买行为。《跨渠道商务:消费者视角》(2011甲骨文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大约54%的消费者在购物之前通常都要用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物渠道,同时消费者期望在多元化的渠道中能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和价值满足。

在我国,对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涂红伟、贾雷、周星(2011)指出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的转移路径,即从线上搜集信息后转移到线下购买产品;从线下搜集信息后转移到线上购买产品;杨水清、鲁耀斌、曹玉枝(2011)指出移动支付的信任是消费者跨渠道购买的有力保障;袁丽、綦方中(2012)提出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的驱动因素是消费者的自我效能需求和线上零售商的吸引力。

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当前,几乎所有的企业组织都在努力拓展销售渠道来提升产品销量,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比如开设网上商城、增加网络在线服务、实现网络支付等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多数消费者成了多元渠道环境下的跨渠道消费者,同时有了更多选择,而消费者的这种跨渠道特性对企业提出了现实的挑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消费者跨渠道购买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品提供的多样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同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企业角度来讲,必须关注消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实体店和网络店有较大差异:由于受空间和成本的影响,在实体店很难陈列企业丰富的产品,但在线上渠道却可以实现,对企业来说,在网上陈列更多的产品,却几乎不会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从产品选择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线上购物就不足为怪。

(二)体验价值的差异性

体验价值是消费者购物后的感受和评价,这是影响到消费者是否持续购买的重要因素。线下购物对消费者来讲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等,但线上购物却能有效减少顾客的成本支出,足不出户就可以选购产品,点击购买就可以在家等快递员的到来,支付的体力和精力成本更少。特别是对标准化的产品而言,线上购物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图书、服装、鞋帽等产品在线上的销量增长特别快。

(三)物流服务的快捷性

伴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的配送效率有较大提升,当天晚上下单,第二天就可以收到商品,这有效解决了产品和消费者的时空矛盾,拉近了两者的距离。跟线下购买相比较,消费者应到实体店选购,然后等待商家的配送,特别是对大件商品而言,等待的时间会更长。对于产品生产和生长属性要求高的产品,特别是土特产、地方特色产品而言,现代化的物流服务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线上购物的优势更加突出。

(四)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随着互联网从科研领域进入到商业领域,对组织和家庭而言,网上购物大大降低了购物成本,同时买卖双方的信誉问题、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凸显。但随着支付宝、Chinapay等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线上购物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了解决,赛迪顾问的研究报告表明,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达到104221亿元。同时在线下的购物中,电子支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如POS支付占到了线下支付总额的90%。

(五)网络服务的互动性

线下购物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才可以实现,消费者购物受到诸多限制,但线上购物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不论何时在网上购物,总有客服人员在线交流,或者有在线的购物体验和评价,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即时互动交流。通过图1可以看出,金融服务、电信行业、旅游酒店业、消费产品等跨渠道的沟通力较强,说明这些行业在线服务的互动性较强,同样该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也比较迅速。

企业兼顾线上与线下的营销策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系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络营销,但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存在冲突,即线上与线下的冲突。如果不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可能会失去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发展电子商务,可能会对苦心经营的线下渠道造成直接冲击。如何平衡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利益,这需要从经营观念、技术研发、物流服务、数据营销、流程再造等方面做充分准备。

(一)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目前,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之所以存在冲突,主要是提供的产品是相同的,必然导致客户群体的重叠,对消费者而言,性价比高的产品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因而线上渠道可能就是首选。因此,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一定能够实现产品销量的整体提升,渠道方面也不会有直接冲突。2013年3月22日,苏宁电器对外宣布:公司名称由“苏宁电器”变更为“苏宁云商”。目的是线上渠道经营电器类产品,而线上的苏宁易购要拓展非电器类产品,如图书、百货,生活日用品等,实现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差异化营销。

(二)实现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有效融合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线上和线下和谐共生,消费者需求是有差别的,因而单一的渠道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从企业角度来说,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渠道经营是必然选择,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价值满足只有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才能实现。具体的措施有:

第一,线上线下统一定价,采取灵活的促销策略。实践证明,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消费者有较大区别,线下渠道的消费者看重的是购物体验和满足感;线上购物的消费者,便利性是关注的重点,价格却不一定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在网上渠道可以通过灵活的促销策略:送货上门、赠送饰品、赠送购物劵等形式满足其价格上的落差。

第二,线上线下立体经营,实现有效的互补融合。虽然网络购物渐入人心,但消费者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却没有被取代,因此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购物网站,同时拓展线下渠道,建立实体店,全方位、立体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美国Nordstrom 公司的成功,说明了“网上购物,店铺取货”跨渠道融合模式的有效性。

(三)确保支付手段和方式的通用性

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有效融合与互补,必须使消费者感受到便利与价值,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后台,使线上与线下有比较一致的购物体验。比如购物券的使用方面,企业需要在支付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只要是本企业的购物券,线上和线下都可以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在技术层面实现即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从而提升产品销量。

结论

总之,在多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对企业而言,必须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规律和需求状态。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更需要全面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和特点,首先应从观念上做出改变,思考的重点从消费者需求实现的渠道策略转变为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消费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线上和线下渠道不会存在原则性的冲突;其次应从经营模式上做出调整,考虑线上和线下渠道有效的融合模式,求同存异,和谐共赢,促进企业整体销量的提升,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洁,陈粤.企业营销渠道关系多元整合模式理论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4(5)

2.王朝晖.营销渠道冲突类别、原因及解决方法[J].江苏商论,2002(9)

3.杨水清,鲁耀斌,曹玉枝.基于跨渠道的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研究[J].科研管理,2011(10)

4.杨光明,刘伟等.移动商务消费者初始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7)

5.袁丽,綦方中.消费者跨渠道搭便车意愿的驱动因素分析[J].企业活力,2012(12)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8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欧美电子商务发展

1.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据科尼尔管理咨询公司的《2015年全球零售电子商务指数》显示,随着美国逐渐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消费者信心回升,美国在2015年的全球零售电子商务市场排名中超过中国,以2 380亿美元高居全球榜首。除了整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外,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更多的物流方式的选择,更快速的配送渠道,更适应市场的营销手段以及跨境电商的加速增长等因素都推动着美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飞速发展。美国电子商务起步早,并且得益于传统零售市场的强大及供应链和渠道方面的优势,使美国电商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发展,随着国际电商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化”,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美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由于美国经济环境影响导致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每年的电商零售市场的交易额依然平稳提高,且在美国社会零售总和交易额中的占比也是持续增长,这表明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并未接近饱和,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跨境电商为线上零售商带来了发展全新市场的可能性。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安全快捷地购买世界知名品牌产品,零售商也可以将其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例如美国的跨境电商平台Borderfree便为其平台的零售商提供跨境物流、货币兑换、客户管理、退换货等服务。同时,跨境支付方式多样化,支付安全性越来越高,跨境物流速度加快等都促使越来越多的线上零售商将市场从本国拓展到全球。

第三,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据eMarketer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移动端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8.4亿美元,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56.6%,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 087亿美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移动电商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之移动端购物操作便捷、产品售价低廉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第四,全渠道成为美国零售商的重要战略。虽然美国在2015年零售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 380美元,但却只占到美国社会零售总额的10%左右,可见,线下实体店仍然创造着巨大价值,是消费者最青睐的购物渠道,而消费者选择线下购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可以亲自感受并体验商品。美国零售行业从最初的单渠道时代,经历了多渠道和跨渠道阶段,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全渠道时代,在全渠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不再是简单的线上购物下单、线下收货体验,电脑、ipad、移动终端(手机)、线下门店、社交网站等各渠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者可以在零售商创建的多种场景中使用移动终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购物活动。

第五,电子商务变得更具社交性。现阶段,不管是线上零售商还是实体零售商都看重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连接,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购物网站与消费者互动并完成产品销售。在2013和2014两年内,美国的电商网站的社交推荐量的增长巨大,许多的零售商开始利用社交电商网站进行营销活动。

2.欧洲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欧洲的8.17亿居民中65%是互联网用户,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占到居民总数的近1/3。据欧盟电子商务协会公共事务主任Martijn Hos介绍,2014年欧洲电商市场规模达到575亿欧元,同比增长19%,其中西欧和北欧是欧洲电子商务发展最好的地区,其次是中欧地区。相对于本土电商来讲,欧洲的跨境电商发展更成熟,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35%,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区域。欧洲前300强在线零售商中一多半都已涉足跨境电商行业,跨境电商买家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欧洲各国语言互通,所以在线零售商会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而买家也会很方便的从邻国购买商品。

由于欧洲国家众多,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法律体系,比如在电子支付方面,同时存在着数十种不同的支付方案,因此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多样性增加了在线零售商的运营成本,降低了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信任度,阻碍着欧洲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欧洲跨境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统一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建立高度透明的统一支付标准;第二,针对不同国家物流价格不透明的问题,提供统一的物流解决方案;第三,建立统一标准的增值税制度。

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交相呼应,带动了一批电商相关产业和传统行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主要在几个方面呈现:

1.电商竞争逐步进入用户综合体验时代

在电子商务1.0时代,各大电商企业都在追求市场占有率,以低价格作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砝码。随着电商的发展逐渐进入常态化,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规模和低价的竞争,逐步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电商消费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电商交易和生产过程中,催生新的形态和业态,传统供应链转变为需求连,B2C模式转变为C2B模式。

2.跨境电商发展进入品牌化时代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意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年初,阿里速卖通从“年费”、“企业资质”和“品牌资质”三个方面对卖家资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计划从跨境C2C转型升级为跨境B2C,以扶持中国品牌商家走向国际化,其他跨境电商平台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跨境创牌。

3.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雏形显现

大多数传统线下零售商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的同事,纯线上零售商业开始向线下渗透,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零售将成为零售商的生存方式。而在未来的全渠道零售时代,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是将所有渠道整合起来的关键节点,帮助消费者实现线上线下信息的实时沟通和购买行为的自由转换。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9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购物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衣食住行各种用品都能够从网上购买,跨境电商的贸易总额也在逐渐增加,并在国家外贸总额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虽然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但是在品牌营销方面却比较薄弱,因为跨境电商面临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这成为自主品牌经营的难点,因此有必要对跨境电商的自主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

一、跨境电子商务

1.基本内涵

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金融贸易电子化、管理信息化的物流、资金、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形成的新型贸易方式。狭义的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的各种商务贸易活动,包括提供商、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媒介等所有利益相关的综合,一般所谓的电子商务都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的电子商务是基于电子设备媒介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非交易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如企业内信息的电子共享和企业之间的数据沟通与市场分析稍等电子化的商业行为。

2.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1)大宗B2B

传统的大宗交易跨境平台,主要服务于交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跨境B2B企业模式,能够为境内外会员客户提供专用网络营销平台,为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商品、服务、交易信息,业务覆盖互联网、线下展会、纸质媒介等信息渠道。

(2)跨境小额批发零售平台

以小宗B2B和C2C为主营业务模式,借助一个独立第三方销售平台,国内外贸企业作为平台内主要卖家,境外终端消费者作为主要买家,一般该类平台仅提供交易信息,不直接参与具体交易,但是为会员和用户提供宣传营销和交易的平台。

(3)垂直跨境小额交易零售

B2C,企业自己联系国内外贸企业作为供应商,自己组织自由团队建立B2C平台和海外终端消费者对接,提供物流、支付、客服等功能。

(4)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

该类专业跨境服务平台不直接、间接参与网上交易任何环节,但是为不同的行业、产品提供特色专业解决方案,为卖家企业提供全面覆盖的服务,适用于新手企业。

二、跨境电商品牌自主营销面临的困境

1.跨境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我国的跨境电商受到传统外贸的影响,仍然采用以量、以价格取胜的市场策略,没有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如阿里巴巴、e-Bay、兰亭等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虽然在跨境电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仍然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价格战、追逐微利订单等问题。与此同时,面向不同国家的跨境电商面临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背景,并且现阶段网络媒体仍然倾向于传统营销,导致很多跨境电商企业都存在着品牌驾驭不足、和境外主流营销渠道媒体配合不足的问题,导致跨境电商产品难以成为当地电商主流品牌,品牌成功者寥寥。

2.物流配送、在线支付等配套业务发展缓慢

物流配送和在线支付以及客服沟通等相关服务发展缓慢是限制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原因,影响了跨境电商品牌营销策略的落实。国际物流配送无论是价格、速度还是服务都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业务需求,主要依赖国际快递和航空包裹,国际快递价格昂贵,航空时间长,运输量有限并且无法查询包裹状态,发送到欧美至少需1周,达到俄罗斯和巴西最少1个月,在线支付的投诉期却只有60天,导致消费者信息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不同国家地区的支付系统和国内跨境电商支付之间的对接困难,支付困难也成为限制跨境电商品牌营销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大多数跨境零售平台都通过Paypal支付,但是西方消费者更喜欢使用信用卡消费,俄罗斯网购消费者用Web-money,并且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货到付款,跨境电商面临着支付难的问题。

3.跨境电商产品质量缺乏检测论证

我国跨境电子商贸产品有着性价比高,品种齐全样式新奇的优势,但是消费者却面临着质量顾虑,很多跨境电子商务品牌都缺少第三方知名质检机构论证,交易平台上缺少第三方检测论证在线产品,境外买家对产品质量没有信心,并且货物售出之后,入境困难,海关检查十分严格。因此,跨境电商有必要找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论证,获得相关质量证书,并将跨境电商产品纳入当地政府质量论证监管体系中,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是却能够有效消除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担忧。

三、跨境电商自主品牌营销策略

1.树立品牌意识

想要做好跨境电商自主品牌营销工作,首先电商要树立起正确的品牌意识,并通过整个运营团队素质的提升来提高自身品牌驾驭能力。现阶段,许多跨境电商都将业务重心放在销售方面,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品牌营销和境外接洽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品牌营销人才,形成以品牌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周全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积累人气和口碑,逐渐提高市场影响力。

2.物流公司和支付系统的灵活选取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网络消费市场形势,跨境电商不能一碗水端平,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根据营销目标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当地主流的物流公司和支付系统寻求合作,因为当地的主流物流和支付平台有着更成熟的运作流程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在当地网购消费者心中也有着更高的知名度,且主流平台本身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基础。例如选用马士基等海运快递公司,不仅运输量大,安全性高,并且运送成本也更低,确保物流流通,通过配套服务商的灵活选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网络消费渠道。

3.与境外电商之间的合作

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跨境电商平台和本地电商平台之间竞争消费群体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可以寻求和当地电商和电商平台的合作,发展自己品牌到国外,为当地网购消费者提供本地化的电商服务。本地化的销售服务节省了很多境外网购的繁琐步骤,换货、退货和支付都更加方便,并且相比海外商户,消费者更愿意相信本地商户,而且本地化的商品销售能够节省一大部分海关税收成本,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4.高质量品牌营销团队的建设

跨境电商营销工作要从组建一直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团队开始,电商可以通过培训、电商交流会或者借鉴当地电商营销策略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在品牌营销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主要营销对象所在国注册之后,通过自主团队同时开展在线营销和线下品牌打造,在线营销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且品牌形象初步形成时,可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寻求和当地电商之间的合作,实现品牌的本土化改造,之后采用品牌分销策略,从B2C逐渐发展为B2B2C模式。

5.打造更好的平台用户体验

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性,因此电商要为用户提供简单直观的用户体验,重视平台的易用度,用简单易懂的当地语言提品简明的介绍,配合真实、清晰的图片,避免消费者在收到货物时发现和图片描述不一致导致的不满意和投诉。电商同样要在产品包装运输方面下工夫,通过精美的包装让消费者感受到电商的用心,同时还要对目标区域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解消费群体的网购习惯,完善自身业务流程,不断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从而逐渐积累用户群体。

四、结语

跨境电商迅速发展,贸易量逐渐增加,为自主品牌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跨境电商企业要制定有效的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灵活选取支付平台和快递服务系统,消除当地网购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陌生感,积极寻求和当地电商之间的合作,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站稳脚跟再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环,谢兴伟.浅析跨境电商企业的自主品牌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15(07).

[2]徐艟.跨境经典电商品牌产品的广告传播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5(10).

[3]陈琼.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5.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例10

关键词:

跨渠道零售战略;渠道整合;难点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05-02

1 引言

在传统零售行业持续低迷和电商虽然销售势头强劲却质疑声不断的环境下,我们看到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以及国美、苏宁、百联集团等国内知名零售商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或电商平台;同时我们也看到淘宝网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通过加盟的方式建立淘宝网实体便利店—“淘1站”。可以说我国的零售行业销售渠道的格局正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们都开始意识到通过跨渠道模式来扩大顾客覆盖面,增强市场整合效率,提高消费者体验满意度,这一方法或许可以改善原有单一渠道所面临的困境。跨渠道经营是众多零售商所认同所追求的发展趋势,新增渠道的建设其实不难,让零售商们头痛的是新渠道建设之后如何进行有效整合,使不同的渠道结合为有机整体发挥出聚合效应。

在近些年的零售管理文献研究中,零售业的多渠道变化趋势越来越受人关注。但绝大部分的研究焦点都集中于多渠道建设的意义以及多渠道背景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的文献都极少提及重点在于多种渠道间运营整合的跨渠道零售模式。本文在多渠道零售业的背景下提出了“跨渠道零售战略”这一新概念。到底何为跨渠道零售战略?它又有何独特的优势?为何进行简单的多渠道建设容易而实现跨渠道间的整合却很难?跨渠道整合有什么必要性?它难又难在哪里?因此我们考虑在目前多种零售渠道的环境下,从发挥渠道的整体聚合效应,以实现消费者购物效用最大化出发,对零售商的跨渠道战略及其整合难点进行研究,将有着较大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2 跨渠道零售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零售渠道从总体上可划分为店铺式零售渠道(包括超市、折扣店、特许经营店、专业店等多种形式)和非店铺式零售渠道(涉及直销、网络零售、目录零售、邮购、呼叫中心和新兴的手机终端零售、QQ零售、社交网站零售等多种形式)。

跨渠道零售战略是在多种零售渠道环境下的一种整合战略。它指的是零售企业在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时,通过充分的渠道整合使企业重建一个具有多种渠道聚合效应的渠道模式。零售商通过对不同渠道的充分整合,使顾客能在成本最优的情况下得到无缝链接的购物体验,有可能使跨渠道购物的消费者达到购物效用最大化。

它具有自身的独有特征:一是革新性,跨渠道零售战略其实并非是零售企业新增销售渠道,而是在新增渠道之后对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营销要素、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的全面革新重构;二是具有冲击性,跨渠道零售战略的实现,不仅影响厂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更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变化。

3 跨渠道零售战略中整合的必要性

在跨渠道零售战略中所指的跨渠道整合,并非多种渠道的协同而是重构,是零售商整体运营系统需要面临的根本性改变。这一重大改变的必要性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频繁的渠道冲突是跨渠道整合的内在需求。不管是实行单一渠道经营还是多种渠道经营,突出始终都会存在。但在实行多种渠道共同经营后,各个渠道之间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不仅在统一渠道上下游成员之间,不同渠道之间的交叉冲突往往更加激烈复杂。冲突处理不当,一些渠道成员会撤回支持甚至推出渠道,因此在多种渠道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进行重构整合是必要的手段。

其次,加强顾客管理,增强顾客体验是跨渠道整合的外在要求。很多企业在实行多种渠道经营后,容易失去对顾客的控制。因为企业不同的渠道各有差异,不同渠道上的客户也各有特征。如果企业不能给消费者一个统一的声音、视觉和感受,那么它容易是消费者产生困惑进而流失顾客。而进行跨渠道整合不仅仅能使消费者拥有一致的体验,还能通过企业不同渠道的所有接触点为客户服务,实现无缝链接,提升顾客体验。

再次,减少渠道运营成本,增加产出效益是跨渠道整合的根本要求。进行渠道整合后原来不同渠道上的资源可以共用,例如营销资源的计划协调;采购、营销等部分人力成本可共享等等。而通过整合重构后,不同渠道之间、不同渠道与顾客之间、不同渠道与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有效,效率的增加能增加效益的产出。

4 跨渠道零售整合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跨渠道变革的难点远在技术层面以上,包含了整个运营模式的转换、营销要素的变化协同、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等等。在渠道整合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难以协调的地方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零售商跨渠道整合的供应链信息共享问题

在一个有效的零售平台中,信息应自由且有效地在供应链上三种主要群体之间流动:供应商(制造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信息的流动使供应链上各主要群体得以更好地预测和处理各方面的绩效期望。供应商期望得到来自于零售商的关于商品种类销售额、存货周转率、顾客退货水平和竞争者反馈等信息;零售商则需要供应商提供以下信息:对新款产品或款式变更的提前通知、复杂产品的培训材料、对销售的预测或对提价的合理解释等等;而顾客除了从供应商零售商处获得商品及服务外还需要获得关于产品装配和操作的解释、质量保证范围的说明、投诉渠道和付款方式等等信息。

而在传统零售商平台的供应链中信息的流动是多层级且延时的。一般来说,零售商与供应商是不愿与对方共享供应链信息的,他们更倾向于将比较重要信息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提供给对方,即使共享信息能够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而流动模式中的多层级更是造成信息在渠道中难以高效流动,供应链各端难以合作互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传统的信息流通模式不改变,单一渠道上供应链各端尚且难以实现高效,如若零售商建设了多种销售渠道,面对不同的顾客类型和供应商类型,信息如何在他们之间畅通的流动?信息无法高效流通,又怎么实现各渠道的协同合作?

面对跨渠道购买,各个渠道间要实现精诚合作让消费者体验无缝链接的服务,零售商在实施跨渠道整合战略时首先考虑信息平台的整合。零售商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打破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互有保留的局面,开放即时高效的信息共享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各渠道的运营者、供应商、顾客多赢的局面。

4.2 零售商跨渠道整合的顾客管理问题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商场竞争和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市场环境,零售商仅仅依靠产品和服务特色而取得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减弱,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共同利益和信任的基础上与客户建立起长期有利的关系。给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渠道以满足他们整个消费周期中不断变化的需求(售前、售中和售后),实施跨渠道零售战略整合的目标即为产生良好的客户体验并创造最大化的价值。这一目标导向要求跨渠道经营的零售者们要面临另一个挑战——建立起个性化专业化的顾客管理模式。

而很多传统百货公司、超市、购物中心甚至大型电子商务运营商,他们的利润来自于零售平台上供应商的场租或业绩提成。因此销售与客户维护不是零售商们最为关注的事情,往往这项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了平台上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供应商销售人员来承担。这一根源导致很多零售商长期忽略专业的客户管理。而要进行专业的客户管理尤其是跨渠道顾客管理时,运营者们应该意识到各个渠道间积累起来的顾客资源和顾客数据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建立起跨渠道的顾客数据库;根据对数据库资源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定制个性化的营销服务;以及根据顾客管理需求导向对零售商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建立起专业的客户管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使零售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忠诚。

4.3 零售商跨渠道整合的营销组合要素协同问题

市场营销组合的4P是诸多营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非常熟悉的概念。它包括公司可以做的一切影响顾客对产品需求的工作,通常的“4P”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一个成熟的零售商,依据他所定位的细分市场和商圈内的顾客构成特点,公司设计的营销组合4P应该是已经清晰完善并且运营合理的。

可当零售商们面临跨渠道发展时,原有营销组合中的渠道已经由单一变为多元化,进而发生跨渠道整合。面对营销组合中渠道这个P的整合变化趋势(c-c:cross channel),其他的3个P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协同。(详见图1)

而由前文分析可知,零售商的跨渠道发展战略并非只是简单的新增渠道。而新渠道上应经营什么样的产品?是否应该和原有渠道一致?不同渠道经营的商品定价是否应保持一致?面对不同渠道的消费者又应该采取怎样的促销手段和方式使他们接收到和接受一致的品牌内涵和元素?这些问题都是零售商们在做跨渠道整合时应考虑的营销组合要素协同问题。具体来看,我们讨论4P中除了渠道这一要素外的其他3个P:

(1)跨渠道整合中的产品结构和定位问题。

成熟的零售商一般都有了明确的产品经营定位和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的商品和品牌结构。但是当零售商新建销售渠道时,新增渠道与原有渠道上的消费者结构和特点大有不同之处。由于不同渠道上的消费者构成不同,实施跨渠道建设的企业如果经营同样的品牌和同样的商品势必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但是要企业在不同的渠道上销售定位不同的商品,很有可能使得零售商原有的渠道品牌产生稀释,老顾客可能会大大流失。因此,零售商考虑该如何协调自己在不同渠道上的商品定位和商品经营结构。使之既能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又不至于因为定位的变化而产生渠道品牌稀释的发生呢?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组合中的第一个P—产品是零售者在进行多渠道建设协同时首先感到头痛的营销要素。

(2)跨渠道整合中的商品定价问题。

价格与顾客的购买行为及其感知之间通常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零售商应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即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将影响他们的购买数量。

通常来说,在网上购物的顾客更看重的是商品优惠的价格,而喜欢逛商场的消费者多半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之外,对商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的质量甚至于购物的环境都比较在意。因此可以理解为网络渠道上需求价格弹性高于实体店铺中的需求价格弹性。而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不同渠道的商品价格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这一点正是让实施跨渠道整合战略零售商们困扰的一个问题:不同渠道上的商品是否应该实行同样的定价?如果定价一致,是否难以符合不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反之同样的

商品标价不一致,是否会引起顾客的疑惑进而使消费者对零售商整个价格体系产生不满或者不信任?如何给不同渠道的商品定价,既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又体现渠道特色,并且还能使零售商实现利益最大化?相信营销组合中的第二个P—价格的协同问题值得管理者们好好琢磨。

(3)跨渠道整合中的促销协同问题。

常用的促销组合手段分别是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和销售促进四种。好的促销计划就是在整体零售战略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加以组合。不同的销售渠道会侧重不同的手段,百货商超看重销售促进(如打折、买赠等)、高档专业店则强调人员推销、对于新的电商平台来说应更注重广告的作用。而拥有多种销售渠道的零售商则应该注意在运用促销手段时,既不能让不同渠道各行其是重复建设,又不能罔顾渠道特点盲目使用绝对一致的促销方法。应从整体战略上进行统筹规划,协调促销资源和手段,使不同渠道的促销体现出整合集群优势。并且加强不同渠道间的促销协同运作,在整体战略目标的规划,下灵活导向消费者在零售商希望的渠道之间流动。

4.4 零售商跨渠道整合的业务组织重构问题

大部分传统零售商都是以渠道为单位划分业务部门,而且奉行的是以商品为中心的业务经营模式。他们的核心业务部门往往是以商品为主的采购部门或者以是现场管理及平台建设为主的运营部门。这样的业务组织形式,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及零售商快速的变化发展,有两个问题会变得极为凸显。一个是大部分零售商在组织结构中缺失专业的顾客管理部分和属于自己的销售业务团队。第二个问题是,对跨渠道零售商来说以渠道为单位的业务划分难以准确的进行业绩考核。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往往包含很多渠道,一旦购买行为发生,营业收入应该属于哪个部门?为消费者解决售后问题的成本又该由哪个部门承担?如果企业采取不同渠道成本和收益分开计算的方式,给绩效评估带来很大的困难。以上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给跨渠道零售企业的战略整合带来巨大的挑战。

当然跨渠道整合的难点远不止上述分析的几个部分,诸如政策的调整、科技的发展、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等都影响着跨渠道的整合。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在整合难点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构建跨渠道零售整合模式和跨渠道零售战略的变化发展等等。希望中国的零售管理的研究者们和零售企业,不断研究和思考,大胆创新和尝试,迎接中国跨渠道零售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美)勒斯克.邓恩.卡弗.零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加里·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永强,陈育聪.零售业多渠道营销趋势[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25-28.

[4]范小军,陈宏民.多渠道零售业环境下的零售渠道战略发展模式研究[J].软科学,2008,(12):80-85.

[5]陈卫华.多渠道整合战略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0,(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