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声乐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3

声乐的教学方法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1

引言

教学教学形式及方法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方式合理。方法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基本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二、浅谈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这是由于这不仅是声乐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课大都是选修课程,而就学生而言,选修课并不是完全为得到学分,因而学生在确定某一门课程后,选修课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必修性,因而作为教学因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规定课时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实况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即使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但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对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每到一定的时间,无论其进展程度如何,都必须全面而耐心地进行教学评述,评述时要语重心长、实事求是。好在哪,不足的在哪,讲得越具体越好,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阐述其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新的目标。切记莫用世界上或国内某某名家来对比,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更多的应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备课,对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音质、音域、嗓音类型、乐感、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接受能力等)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具体教学,必须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和实施,否则很容易生搬硬套。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差,乐感差,上声乐课之前甚至有许多人未唱过歌,对他们主要以训练自信心为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激励她们大胆做动作,大胆唱出声,并在每节课上教一首幼儿歌曲,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朗诵练习,在语速、咬字、节奏、音量、强弱等方面下手,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而音乐系的学生就不同,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至少也有1—2年的学习实践。为了声乐技术的训练和稳定,又为避免学生面部紧张、声音发僵,可将“无声练习”提出来,使学生把咬字做到积极又自然的状态后再放声歌唱,从而保证教学的进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训练当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制订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声乐训练的步骤,必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步走: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嗓音状况,剖析其长处和存在问题,制订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让学生放开嗓门歌唱,全面锻炼其基本的演唱机能。如呼吸、共鸣、吐字、体能、心能等,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全力以赴并且贯穿始终的主要工作,它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三,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发声方法后,必须进一步对其声音加以润色、修饰和美化。主要手段应该以训练混合共鸣的运用为主。第四,在现有的发声方法基础上,有意针对高难声乐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如声音运用上的灵活性,情感的转换,在演唱中对音色、音量的变化的控制,以及声音的表现力等等。第五,学习行之有效的感情表现手段。如针对喜、怒、哀、乐、悲、惊、忧、思等各种情感元素的训练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力,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等等。这五个训练步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次要分明,方法要得当,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的找出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学生在有丰富的音乐素养的老师的培养下,成为有才、有德的声乐人才,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演唱的风格、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唱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2

歌者不仅要“演奏乐器”,还要自己“做乐器”,声带、肺等器官是父母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所以要想把歌唱好,歌者先要把“乐器”做好。这个“乐器”做不好,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能唱响不能唱轻、只能唱刚不能唱柔的现象,影响歌曲情感的表达。

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总会在平时的训练中忽略发声训练,甚至有许多青年教师并不知道发声训练的意义与地位,而这正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的训练方向。

一、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众所周知,强迫去完成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把练声当成一种兴趣远比当成任务来完成更有效果。而要把声乐练习当成兴趣,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学生抵制练声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觉得练声是一种任务,它限制了自身的主动性和乐趣。特别是在规定情况下去练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不仅找不到感觉,还会越练越别扭,心情急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选择一些自己想听的音乐,看看乐理基础方面的书籍,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练声计划变得可行起来。

此外,对于练声的目标也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不练声,等到上声乐课时,前一天才加倍练习,这样的练习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声乐练习时间的管理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略有紧迫感的,可以让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让学生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二、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歌唱者的发声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调动生理机能发声,保证各个歌唱器官能够协调运作,这样就有助于歌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让他们保持较好的发声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歌唱者必须要灵活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并接受系统的、有规律的、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因为良好的发声技术能够提高歌唱表现力,为优美的演唱服务。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发声状态,对日常练习中随意自然的发声习惯进行相应调整,并以歌唱时的习惯和状态要求自己,巩固自己的发声状态,将良好的状态融入到歌唱中去。明确了练声目标,自然就会达到科学的练声效果。

三、掌握发声练习的几大要求

1.呼吸。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如何使用气息、如何控制气息。这是因为气息是声乐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歌唱的好坏。演唱者只有充分认识呼吸的重要性,才能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练好呼吸基本功。

2.喉咙。喉咙作为歌唱发声训练的关键要素,是歌唱者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技巧。歌唱者既要学会打开喉咙,又要学会稳定喉咙。部分歌唱者在声音上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与喉咙有关,他们往往在歌唱时无法保证喉咙完全打开,即使打开之后也不能保持稳定。因此,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喉头位置。

3.共鸣。共鸣能够让歌唱者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整个剧场都充满歌唱者圆润的声音,而且听起来更优美。要达到这种效果是需要专门训练的。初学者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初学者要学会慢慢掌握母音的转换技巧,在稳定喉咙的基础上慢慢打开口腔,并进行气息的调节,然后将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这样的技巧运用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从而使自己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更加协调。

4.要保持发声与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灵活的字、声结合练习,来确保唇、齿和舌的灵动力,从而更完美地演绎歌曲。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发声练习一定要保证姿态的正确性,这是能否较快进入演唱状态的重要前提。

7.发声练习和唱歌前,要学会肃清脑子中的杂念,学会自我调控和稳定情绪,保持心理状态的良好,并善于挖掘自己的歌唱欲望,以一种自信的精神面貌进入歌唱状态。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又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学生应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尽力唱得悦耳、动听。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四、做好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发“s”“fu”“wu”的声音(吹灰尘的动作)将气息平稳、均匀地送出。

5 4 3 2 | 1 ― ||

Wu... ... ...

2.起声练习。起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练习。

5 5 | 5 5 | 5 4 3 2 | 1 ― ||

Ha... ... ... ... ... ...

3.哼鸣练习。哼鸣练习是获得鼻腔共鸣的有效方法。吸气时可以做闭口打呵欠状。

1 2 3 2 | 1 2 3 2 | 1 ― ||

Hm... ... ... ... ... ...

4.连音练习。多用连音练习,可以加强气息的稳定性。

1 2 3 4 |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1 ― ||

Mi... ... ... ... Ma... ... ... ... ... ...

5.顿音练习。顿音练习要求短促、轻巧、坚实、脆亮。

5 3 1 | 5 3 1 ||(顿)

Mi... ... ma... ...

五、音阶练习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练习必须熟悉到张开嘴巴就来的程度。有时学生练习音阶仅仅是为了练声而练声,甚至有人认为不过是开开声,活动一下而已。这种心理的存在,导致学生练得不熟练,只要碰到问题就容易退缩,无法达到张开嘴巴就来的程度。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3

惊叹式即夸张的、有气息的、有爆发力的单音吐字。说话与唱歌的重要区别在于音响的亮度与动作的幅度。歌曲是一种采用声音的音乐变化作为词语表达的形式,是一种带有音高旋律、节拍时值的词语。在歌曲中,一般要严格遵守它的音乐节奏音型,对每一词语和音节、音素的表达,都规定了各自的强度、高度和长度,使用的音域超过了一般的说话的音域,从一个八度至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而共鸣和反射作用,在歌唱中也更为显著。从音乐和美学的角度要求,它在歌唱中比在说话中更为显著和突出,歌唱较之说话,使用了更加具有风格的、延续的、戏剧的、朗诵的、强化的表现形式,因而比起说话更具有戏剧性、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音乐,才使唱歌和说话有所不同。

虽然说话和唱歌有种种不同之处,但两种形式的表达手段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两者都要借助喉、舌、唇、齿、牙来吐发不同字音,尤其是两者都是通过词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的习惯,如一些地方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歌唱者的读字。因而务必要对学生说话的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以使发声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自如。同时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去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歌词,须注意的是:读每个字都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按照字音的需要决定口腔的动作和口形。把每一个字按歌曲节奏音型拉长声音朗读,然后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歌词的含义上,借以准确地去表达一首歌曲。准确运用说话的发音器官,可以有效地排除发声的障碍。用轻声说话,学自如发声,这样就能保证说话和歌唱时声音的一致性。威廉莎士比亚说过:“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唱每一个音――都要尽可能使声音做到让人听起来像说话那么清晰完美。”艾弗特说:“如果要想唱的好,首要的事情是要学着先把话说好。”这都说明,说话也就是语音,在声乐学习上的先决性和重要性。

为了让说话的状态更接近歌唱,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以歌唱式说话的感觉与效果,在课堂训练中可以给他们设想这样两个场景:其一,从门外走来一位同学,你就站在门内,在他走到门口时,跟他开一个玩笑,就是突然大喊一声“啊”或者“嘿”,吓上他一跳。反复提醒学生,这时候的口腔完全放松、打开。气息深厚、强烈以及腰腹震颤等能使声音集中、明亮和具有爆发力。这种情形学生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或者自己就做过,现在拿来专门练习,因此在做过几遍以后,都能初步地感受到气息、共鸣、位置与各发音器官的有机结合。其二,让学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自己一个人被困在一座孤岛,四周茫茫大海,荒无人烟,非常害怕。突然远处驶来一只船。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你一定会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声音呼喊求救,以期望最大可能地让船上的人听到,有最大可能的获救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气息也好了,口腔也打开了,力量也有了,音量增大了,声音也就有了亮点。这就是既放松又集中的声音感觉,也是自如、自然的歌唱状态。

二、朗诵式训练法

就是以饱满、坚实的状态、语气,有感情地、有气息地、有一定亮度地大声朗诵歌词。在练唱一首新歌前要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注意每一乐句、歌词所要求的音乐术语,如强音、弱音,换气点,它们所处的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数。思想上有了准备,再按照每一乐句的节奏音型拉长、放大声音朗读,亲切自然并大胆地把声音“说”或“念”出来。正如薛良先生所说:歌唱者应该学习去欣赏诗并朗诵它。因为真实的歌唱只是很简单的保持着有相当音乐性的朗诵。你喜欢那首诗(歌词)吗?他确实感动了你吗?好了,高声地朗诵它。

在此之前,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即用内心的微笑、兴奋地张开鼻翼,抬起双眉,睁大眼睛,使眼睛明亮生辉,熠熠有神。在此状态下有情绪、有意境地去说每一乐句中的歌词,这样,呼吸用上了,鼻咽、口咽、喉咽的腔体也就随之自然打开了,喉头下降了,说话的声音位置高了,字也就说在了口腔中后部,这正是歌唱需要达到的发声位置。用此感觉歌唱而非故意地用大音量去歌唱,这样字就说在了腔体里,气息通畅,吐字清晰,声音明亮而富有激情,唱起歌来也就有感情了。这就是正确而自如的以说话状态进行的歌唱。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人的演唱,只闻其声,难辨其字,究其原因也正在于他们没有对歌曲细心剖析,耐心理解,没有用感情兴奋地“朗读”每一乐句,每一个字,但又想要使声音“圆润”,“共鸣”,于是歌唱之前就要摆出一副“唱歌”的“阵势”,拿腔捏调,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地“唱”字,而不是发自内心情感地“说”每一个字。这样就往往导致呼吸用不上,下巴、舌根僵硬,喉肌用力,撑喉或压喉,发出干枯无力、苍白灰暗的音色,吐字不清晰。一般说来,平时说话与唱歌只是位置不一样,也就是腔体大小开得不一样,但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应该是一致的,应用发自内心的情感,自然地去说,去唱。歌唱就是要把喉部作为“嘴”来使用,也就是说,“深呼吸”,“高位置”的“说话”就是“歌唱”。

朗读式训练要与惊叹式训练结合使用,要把歌词当作一个一个的“惊叹字”去“说”,去“叹”,这样,“读”、“叹”结合,相互补充,连而成句,进而成篇,由“不自然”到“自然”,养成习惯,从而达到挥洒自如、真切自然的自由境界。

三、轻声式训练法

这是一种极轻声的,只用轻气息而不追求音量的练习方法。琚清林教授曾说过:“轻声式唱法是气息比较深,声音位置比较高,有好的协和共鸣的方法。轻声式唱法要求从强音到弱音,中间不能割断控制。气息要集中,均匀,用力不要猛,不要太强。气息着力点要深,喉头要打开,与强音一样有混响共鸣。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在高位置上走动。声音线条清晰,柔和,有力度。音色迷人,走动迷人。收声时自下而上,最后消失在头顶。”它在吐字时不需要像实际演唱那样进行准确到位的夸张,以求达到共鸣效果;而是完全依靠气息的冲击力,通过不同程度阻塞声门、咽喉和口腔而形成的。由于声带没有振动,因而被认为可以使声音平静,并有助于发声器官的放松和自如运用。由于声音轻,它可以充分地感受歌唱时的基本状态、发音诸器官的配合,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状态与发音;还可以改善读字不清、气息不畅的问题,使声音更清晰、有力。掌握好轻声式,可以让发声更加容易,也更加方便与字音结合,形成清晰、明亮、自然的声音。达到说话像歌唱,歌唱像说话般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状态。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4

一、“哼鸣”练声法

歌唱家卡鲁索认为“闭口练习对声音的灵活性非常有好处”,许多歌唱家每天都要闭口练习,闭口哼唱使声音增加灵活性,而又使声带得到休息。哼鸣练习不仅能训练嗓音,同时还能治疗嗓音。但是,正如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性一样,哼鸣练习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得当或者训练不得法,同样也会给嗓子带来麻烦。

二、“打喷嚏”练声法

具体训练方法:当气息自然深入地吸到横膈膜以下后,在利用气息吹动声带振动发声的同时,再利用喉内“声流振波”向口腔外喷射的力量吹动双唇弹动发声,这样发出的声音,由于应该用力的会厌、后咽壁、鼻咽部、软腭、小舌乃至上颌关节以上的肌肉与器官等都已有序地按比例用上了力;而不应该用力的喉头、舌根、下巴等部位在游戏性的打嘟嘟过程中都已相应放松下来了,因而,合乎科学发声状态,能获得理想的高位共鸣的“嘟嘟”音。

第一步先练习“气声嘟嘟”,即仅用深气息吹动上下嘴唇弹动,并不振动声带,发出类似风吹进窗缝隙引起糊窗户缝的纸片弹响的“嘟嘟”声。这种训练非常简单,属于一种纯游戏性的生理活动。

第二步,是在深呼吸状态下,运用具有足够动压的气流,既促使声带振动,又促使上下嘴唇弹动,在不顾虑音高的前提下,无拘无束、随意地发一个响亮舒展的“嘟嘟音”。

第三步,是按照练习曲规定的音准、节奏、旋律音调“打嘟嘟”。一般应从中声区开始,然后再半音递进训练,直至自己能发出最高音后,再依法下行练习。由于“嘟嘟音”大都属于声带在局部振动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因此,其振动频率往往较高,这种练唱法对发高音能力较差的歌手来说,无疑将会带来较大裨益。

三、“打得得”练声法

此练声法与“打嘟嘟”练声法颇相似,都是运用从肺部呼出的深气流吹动口腔内的某一器官有意识地轻松弹动,同时带动喉内声带振动发声。其所不同的是,“打嘟嘟”练唱法指的是利用嘴唇轻松弹动的感觉来带动声带振动发声;“打得得”练唱法指的是利用舌头的轻松弹动感觉来带动喉内声带振动发声。在具体训练的方法步骤上两种练唱法基本相同。

四、在“假声”的位置上放大成“真声”的练唱法

这里所说的假声,并非指那种空虚、飘浮不能放大的纯假声,而是指具有深气息支持的“穿透性能”很强的,从高位置发出来的细而亮的“微声”。这种微声练声方法的步骤是,首先喉头松开向下挡气,喉咙打开,在喉室、喉咽呈一个细而较长的小开管的状态下,运用“像吹箫那样的感觉”发出细小而有力的假声。在训练中,如果唱假声有困难,可以先用“吹口哨”发哨音的办法把假声带出来,然后再模仿吹口哨的状态以及“哨声”,发一个时值较长一些的闭口元音。

当这种假声的位置找准了,发出的假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感到发音稳定且具有力度后,接着就可以在所找到的假声位置上逐渐增加力度放大成真声了。

五、“半声”练唱法

在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许多早期声乐著作中,很多都提及半声唱法。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录制唐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的著名咏叹调《偷洒一滴泪》的唱片时,全曲均采用这种唱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利用此法训练,须将音量缩小1/2,声音发出的基础是非常明显的“u”元音的喉头位置。卢齐厄·马南对演唱“半声””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发声时唇部不起作用,喉头明显降低,咽腔下部张开得相当大。开始半声唱法之前,要练习哼唱,以活跃鼻、头、咽共鸣腔。这些共鸣腔对于半声唱法至关重要。此外,歌唱者还必须改变姿势。”发声练习用浓暗而共鸣洪亮的喉头“u”音,发出的声音从高位呈水平方向,后向前靠,声音的集中点在鼻咽腔内软腭向下弯折处。这样高位安放声音,鼻腔和头腔共鸣就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六、“咽音”练声法

在意大利早期的歌唱者中曾有这种论点:胸声(中低声区的真声)是喉部声带振动后发出来的,高声区的声音(响亮的假声)则系将咽部调节成类似吹箫的口唇那种姿态吹响的。近300年来,意大利的声乐教师们都十分注重这种声乐技法的研究与运用。他们强调,无论哪一声部的歌唱家,都应具备发“咽音”的能力,并且还要把这“咽音”在低音方面结合说话的声音,而在高音方面结合“假声”,才能使歌唱家具有合乎艺术歌唱要求的发音能力。

第一步四个有关肌肉的不发声练习

第二步用张大口的姿势发咽音的练习

第三步哼咽音的练习

第四步用张小口的姿势发咽音的练习

第五步用发咽音方法发准确音高的声音的练习

第六步用发咽音的方法结合唱不同母音的练习

第七步单独用咽音发u母音的练习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5

“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作为学生的音乐老师兼大朋友,我经常和学生探讨关于人才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学校增设了师资艺术专业:组建了民乐队、民族舞、现代舞蹈团,以及艺术节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不断调整补充师资力量,加强了对学生的艺术指导,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各项活动。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事实正是这样,许多学生学习之后,感到更乐观、更开朗,更加富有朝气了。舞蹈队排练了《欢腾的草原》、《快乐恰恰舞》、《向快乐出发》等十几个民族舞、现代舞,正如学生们所说,通过学习民乐和舞蹈,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加强声乐技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

声乐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其中鼻腔共鸣是人声主要共鸣腔体之一,其声音的优美动听、音色的明暗、音量大小、高低声音的统一,都与它有关。因此许多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训练鼻腔共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我觉得通过鼻韵母的巧妙练习,再加上意念的引领,就容易得到鼻腔共鸣。ang是鼻韵母中最响的一个,模仿钟声既方便又形象;而意念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的心理的主要形式,它能协调歌唱的心理过程,以上两点无论成人还是学生都很起作用。模仿教堂或寺庙钟声练习有以下优点:心中想象敲钟的场景,用意念引领声音,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例如“dang”有声母也有韵母,既练了声也吐了字。“ang”声的延长,既保持了良好的发声状态,也控制呼吸的均匀。练习一:1=G也可向上向下发展练习。舌尖上抵住上颚,用力弹唱出,嘴要放松地张开,声音要响亮干脆,ang要振响在鼻腔的前上方。反复练习时,下巴、舌头、喉头要一齐向下,动作要快,一下一下地像在敲钟。下巴一定要放松地垂下来,这对获得鼻腔共鸣非常有利。练:换韵母时要做到张开的口型不动,鼻腔共鸣不变,要在ang的位置上唱出a。只用软腭来调整(ang较低,a稍高)。换韵母时喉头微微地向下一颤一颤地挡气,一个韵母颤一下,以保证韵母的准确。这个练习对训练在咽腔咬清韵母很重要,要适当地绷住咽腔的劲,就可以使鼻腔共鸣,既响亮又集中。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还可以练习其他母音,但必须保持鼻腔共鸣。以上两个练习反复练熟,就可以练唱一般歌曲。通过以上的训练放松了鼻腔,使歌者感觉不是体内鼻腔发声,更不是用力推出,而是气息如在体外流动,声音在体外作响,好像只是靠脑子想到共鸣便自动产生,是整个人感到兴奋、松畅,有如置身于声响和气息的囊抱之中,这便是得到了最好的鼻腔共鸣。在教学中,从歌曲的意境再去启发学生,指导学生设想意境,进入忘我境界,用音乐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设想的意境,就如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然后进入这个意境去歌唱。比如,在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为了收到良好的鼻腔共鸣,我不仅采用了以上鼻韵母的训练方法,还引领学生进入这样的意念训练:“在那遥远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用意念控制声音,用声音描绘地方的遥远,引起听者想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用声音描绘告诉听者有位好姑娘,好到啥样。要求学生意念中要有好看姑娘的形象,然后用声音传达给听者,好看到啥样:“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这样歌唱抒发着学生自己的情感,由心而生,由意而起。因此,唱出的歌声就会非常抒情而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只有这样忘我的以意境歌唱,才是最高境界的歌唱,平常练习所需的气息、位置等就会自然而然的正确了,鼻腔共鸣也就随之而丰满了!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6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间运用丰富的互动形式,使得双方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等,使得双方在互动中逐渐的产生默契,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得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性的提升。而在声乐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引入,一方面,可以真正的实现“教”与“学”的结合,将学生从原本被动的学习地位中解救出来,使其在学习中带有着良好心态和积极情感,更好地感知音乐;另一方面,也能使得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和弊端得到改善等,使得教学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的增强。

二、大学声乐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教学能力

将互动式教学有效的引入到声乐教学中,首先就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互,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得到增强,不仅学生自身可以拥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教师也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依据,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对于教师本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使得教学模式得到革新,充分地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1]。

(二)培养创新意识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自我、自我创造的机会也会增多,大大的增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使得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这样的互动氛围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迸发出更多思维的火花,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三)彰显学生本位

在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引入具有着较强的创新性,可以进一步地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生本教育得到真正的实现。此外,也能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和谐等,使得学生诸多的学习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更好地协调好教与学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的互动意识得到生成,实现对其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声乐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策

(一)树立正确观念,实现互动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想保障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起先进、创新的正确观念,对理念精髓进行领悟,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正确导向[2]。例如,互动式教学的引入不单单是为了促进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也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集中专注力,使其的学习状态更加良好。在这样的观念导向下,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挖掘出互动教学的价值,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二)营造轻松氛围,实现互动教学

在树立正确的应用观念之后,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应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作为入手点,使得学生的体验得到深化,将互动式教学的价值真正地展现出来。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充分地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其的需求,保障声乐教学的持续、有效开展。例如,在声乐教学中,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包含发声练习,但练习的效果究竟如何,不仅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有关,和学生本身的感受和情绪也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借助互动式教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为后续的师生、生生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情境创设,实现互动教学

在应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情境创设,结合音乐本身的意境等,创设出相应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展现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将声乐教学的价值展现出来[3]。例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现代技术,借助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并在欣赏之后,使得师生、生生间进行情感共享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体验感,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使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得以达成。

(四)加强课后实践,实现互动教学

在学生的声乐学习当中,课后实践中的有效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相关的交流、探讨等,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能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表达等,使得互动教学得到延伸和拓展。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接下来的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比如找寻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相关故事等,使得学生在课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断的增强学生在课前准备中的互动和交流等,力求将互动教学的内涵和价值一一展现出来。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7

一、声乐教学方法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发声的技巧,完善其嗓音,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对所表演作品的理解以及处理能力。因此,声乐老师必须更新自我,博采众长,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运用笔者的教学经历,浅谈几种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教学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声乐老师的启迪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脉络。启发式教学惯用的手段之一是比喻,老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把一些在歌唱中不易理解的概念和技巧,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舞蹈动作等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来,是启发式教学法中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理解。这些具体而形象的动作,能使学生对模糊的概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和领悟,从而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声乐是人类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对创作背景,歌词内涵,情感表达的深入了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深层次的把握和体会歌曲要诠释的意义,才能使歌声富于表现力,并且更好地、更准确地将歌曲的意境传达出来,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

(二)欣赏式教学法

以欣赏为主的声乐教学方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出现的问题用激励的语言以教育之,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歌唱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声乐课的教学就必然的与众不同。如果学生的身体发育与人生阅历以及社会实践不是太成熟,对歌曲的理解与技巧的处理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师的情绪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波动与冲击,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绪,这种急躁的情绪反作用于学生后,给他们的心里带来更大的压力,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欣赏的心态去分析处理解决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之所在,设身处地的联系自己,再结合课堂实际,把将要出现的急躁情绪控制缓和下去,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昂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机理教学法

机理教学法是在练声的过程中,对发声器官中的一些机能,通过生理进行自觉地调控,反复练习,让学生在歌唱时,将需要用到的一些部位由原来的有意行为转变为潜意识行为。通过对声带的解剖研究,使声乐教学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在机理教学中,声乐教师要能够对发声共鸣的物理声学现象,咬字吐字的心理生理表现有相关的专业了解,并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开展符合各自的声音练习,来提高他们演唱的技能技巧,达到与发声系统相和谐的状态。了解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原理,能够解决在唱歌中出现的错误认识与观点,从而达到正确掌握发声的基本常识。机理教学法不是太难.只要学生自身的先天嗓音条件优越,通过反复的练习与摸索,是易于掌握的。机理教学法要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对发声器官的生理知识和物理现象深入理解,只有学生明白了发声的基础知识之后,声乐课的教学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声乐教学当中的许多问题如果简单的以机理教学法来解释是行不通的,所以机理教学法还应该和其他的声乐教学方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四)整体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要求学生要具备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声乐技巧的综合能力。这几个方面要相互协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有所缺失,否则将会对演唱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声乐演唱需要各方面的统一整合,具体来说就是由演唱者自身的先天条件、艺术修养、声乐技巧的掌握与处理、生理心理结构的成熟等多方面联系在一起,构成整体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但又独立存在的。歌唱必须要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呼吸的运用,情感的共鸣,清晰的吐字,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几个方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把这些要素都处理好了,歌曲的的演唱才会优美动听,才能与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这样全方位的练习,综合素质有所增强,整体水平就会提升。通过整体性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训练,可以锻炼他们演唱时的心理素质,促进音乐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

二、声乐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我国,声乐专业教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歌唱家、教育家和理论家的坚持和努力,声乐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水平和层次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我们的声乐专业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正确、规范的声乐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声乐理论知识以及表演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可以说,声乐教学法是声乐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它是在技能技巧的基础之上,将声乐实践理论系统化,使声乐专业教学和演唱从单纯的感觉、经验教学的初级阶段走向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高级阶段。所以,只有全面地掌握了声乐教学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使其在声乐演唱水平上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声乐专业教育中是尤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8

一、当代声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

(一)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并且准确地掌握声乐的方法

早在《师说》里韩愈就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望解惑也”这句名言。老师在教学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老师明白了、理解了、掌握了,学生才有可能明白、理解并掌握,假若教师自身都不明白准确的声乐唱法,在向学生教学时,难免会陷入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还会引领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声乐人才的的培养。因此,身为声乐老师,特别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有关声乐的知识以及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奏水平,而且还要今极尽大的可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从而拥有准确的声乐发声方法,以及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

(二)拥有准确辨别声音好坏的耳朵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教学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的,身为声乐教学教师一定要通过自身灵敏以及有阅历的听觉来精确的判断学生们在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音色、音质、读字、节奏以及气息等等各方面有关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来及时的作出指导和调整。如若声乐老师的听觉不好,耳朵不灵,分辨不清,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把学生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学生掌握错误的方法。

(三)掌握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

其实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歌唱技巧、发声方法以及歌唱表现等等一些问题。身为声乐教师,在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演唱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就像在学习冰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练习朗诵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一起开始进行多次演唱,随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使学生们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接着针对学生的个别发音问题进行详细有效的讲解,并且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极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要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建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就好比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对症处方一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声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拥有优秀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

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还要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古语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也就是说,身为一名声乐老师要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同样也必须具有自身的声乐美丽以及使学生信服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平台。学生聆听老师的演唱,不仅对作品具有全面的理解,还能通过老师的演唱来掌握一些演唱的技巧和手段。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也是身为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良好的伴奏能力会使演唱者更加投入的去演唱歌曲,体会歌曲。

二、重视声乐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的培养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喜好

每一个声乐老师都知道,声乐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身具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舞台,渴望与众不同。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专业老师的关注。当然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嗓音条件和接受能力,作为声乐教学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制定出针对个人的训练的目标和规划。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咬字发音不够好,上课的过程中就多强调如何用身体器官配合自然发声的训练。有些同学气息支撑不够,就需要老师多制定一些“小狗哈气”等训练气息的方法。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平等公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有选择的制定出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正确地做到因材施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声乐的教学中增强艺术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观看各种优秀歌唱家的音乐会,多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也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更好的去学习舞台表演能力,全面的提高他们的自身音乐素养。

(三)创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9

声乐的教学,教材和表演技巧都是固定的,需要学生通过身体喉部器官来进行演绎,对于技术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声乐教学之前,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正确的教学基本方法,保证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声正确自然和协调,除此之外,学生也要打好声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来说,因人而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采用何种方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做好声乐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关。

一、声乐教学前应遵循的原则

1、做好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才工作

声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基于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拔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声乐教学的可造之材,再优秀的声乐教师,再多变的教学方法,都是徒劳无功的。为了保证能够选拔到合格的声乐专业的学生,学校的考试制度要做到公正合理。要反复斟酌考试的内容。首先,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外表条件,因为声乐专业是需要用声音来说服一切的。也不能对嗓音的条件要求太苛刻,因为声乐训练后天的技巧掌握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学校要充分关注考试文化课的成绩,文化知识的缺乏会阻碍学生艺术发展的空间。再次,招生艺术系或艺术院校要严把专业面试关。提高考试的透明度,杜绝各种面试的打招呼等舞弊行为,把不符合要求的所谓关系户淘汰掉,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选拔出品学兼优,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进行培养。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缩小招收声乐艺术生的规模,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门槛,选出的人才就会更有竞争力。

2、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如发声的技巧以及艺术表现的细节问题,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声乐教学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存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教师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声乐教师好比是医生,学生在发声练习中出现了问题,就好比是患了某种疾病,这是教师就要像医生一样,通过医学诊疗手段来排除和确诊,找出发生出现问题的“病因”。往往名医会很快的对症下药,而庸医反而会耽误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声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顺利解决学生发声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

其次,作为声乐教师,讲授的很多都是理论性的知识,还需要教师身先示范,登台演唱。同时还要多才多艺,具有很强的乐器伴奏能力,最常用的乐器是钢琴。教师具备舞台演唱能力,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耳濡目染,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备较好的舞台演唱能力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激情,让教室从枯燥的声乐理论中解放出来,学生也能耳目一新。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找到了自己和老师在发声以及艺术表现上的差距,在课后可以模仿教师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还可以通过领会教师对作品的把控,从而形成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声乐大师们的共性,如国内的沈湘以及周晓燕等名家,他们既是声乐教育家,又是演唱家,集表演和教育于一身。其实演唱和教学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演唱的内容,课堂效果不是学生所期望的。教师的钢琴伴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从而产生自己的声乐作品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是音乐素养提高的表现。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1、比喻教学法

声乐理论知识有的是比较单调难理解的,比喻教学方法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启发学生。例如,欧洲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声音比喻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把声音吞进去,这种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学生打开喉咙,因为学生在吞东西时,喉咙自然就会打开。著名声乐教育泰斗,费曼博士经常运用这种比喻教学法,把母音形象的比喻成梨的形象。帮助学生获得有磁性的母音,他还把声音比作为江河中潺潺的流水,很连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特征。

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还用“吸住唱”和“向忍住打哈欠”来进行比喻,让学生尽量打开自己的共鸣腔。运用丹田来进行呼吸,让学生呼吸的更彻底,还可以这样来比喻:把声音停留在自己的胸前的纽扣上。这种比喻是为了提醒学生,体验低位喉咙的感觉。当让学生从深处进行叹气时,可以这样来比喻:让气息跟着自己的脚后跟。这种比喻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呼和吸之间的关系,以及连贯性的特质。教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是眼神来提醒学生在歌唱时应注意的方面。

2、启发教学法

对声乐专业的学生适度启发是必要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实用性在于,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声乐理论之外,还可以提供自己的发生技巧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来感受作品的情感流露,并把声音知识和作品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训练的全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掌握声乐教学的流程,并活学活用。学生会唱是最基本的目标,还应该区别不同的声乐专业。学生在启发教学法的作用下,能够自觉的找到,自己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通用的。因此,要让绝大对数学生都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

3、情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设情境,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此喜爱上声乐专业课,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声乐作为艺术表现,与人的思维不无关系。声乐教学应该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采取训练方法。因此,情境教学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必要的。情境教学的使用,会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声乐技能,激活学生的艺术创作细胞,以及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长江颂》演唱时,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经历和主人公相比差别较大,但是教师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能够将学生的想象激发出来,能够进行歌曲情绪气象的渲染,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则可以通过形象思维来进行间接情感体验的获取。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声乐学习本身是比较灵活的,并且其灵活性能够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声乐本身便是将技能和知识融于一体的教学,其技能性是通过知识性来体现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详细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声乐教学,不断的提高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渝.《浅谈高校声乐教学的新形势及方法》[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111-112.

声乐的教学方法例10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和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一些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使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一些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此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有些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一些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心理品质良好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应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进入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等,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再次,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