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39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1

关键词: 审计;表达;数字瑕疵

Key words: audit;expression;digital defects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27-02

1瑕疵一:“两”字与“二”字混同

例如:(一)“审计与会计,这二种职业有着不同的性质,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二)“经审计,全市二期农业开发投入资金共为1.86亿元”。上述两个例句中的“二”均不符合数字表达规范化要求,应该为“两”。其中例句(二)中的“二期”还易引起误解,从字面上看,“二期”是“第二期”的意思,可是联系后半句看,“二期”则是两期的意思,只有“二”改为“两”才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数词的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计算人或事物多少的,叫做“基数”,如一个、二百、三千、五万、零、半等。另一类是用来表示事物先后次序的,叫做“序数”,如初一、第三、五年级、八次等。其中“两”与“二”相同的方面都能表示基数,如两种体制,二百个人。不同的是,“二”除表示基数外,还表表示序数,如:一不为名二不为利。还有一个特点是,口头上念“Liang”(两)的地方,书面上不能写成“二”如前例(一)。

2瑕疵二:将“定数”与“约数”用在同一句子中

按照汉语词典表示确定的数词叫“定数”,如一、十、二百、五分之一、百分之十二、八倍等。表示不完全确定的数词叫“约数”,如十几天、三百多斤、五十左右、十万余元等。定数与约数也都属于基数。但在口语或书写审计文书时,不能把定数与约数放在同一个句子里,以免使人费解。例如:“我们整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某某工程决算审计完毕”。这句话中前面用了“整整”表明是定数,后边又用了“多月”,表明是约数,前后矛盾,使人费解。这句话要么说成“我们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要么说成“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为妥当。

3瑕疵三:“番数”与“倍数”混淆

例如:某县人均GDP1997年为300美元,2007年达2400美元,10年间翻了8番。上述例句正确表述应为10年间翻了8翻,或者说增长到8倍。因为番数与倍数不是等同的。“倍数”是将基数作为分母、对比数作为分子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当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大时常用倍数来表示,既简明,又庄重。倍数的基数是固定的,其绝对值是基数与倍数的乘积。“番数”则是环比增长倍数,其基数是液动增长的,每个番数的绝对值是前一基数的2倍。如上例基数为300美元,翻一番为600美元,翻两番为1200美元,翻三番为2400美元。

4瑕疵四:用倍数来表述减少

例如:“经审计,某某企业某某年实现利润2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75万元减少了两倍”。这个表述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为减少66.67%。其计算方法是1-(25÷75×100%)=66.67%。所以发生上述错误,其主要原因是颠倒了对比数与基数间的被除数与除数关系。即(75÷25×100%)-1=2。一般来说,增加时可用倍数表述,下降减少时不能用倍数表述。这是因为下降时,即对比数(被除数)小于基数(除数)的情况下,其商值不可能达到一倍,怎么能用倍数来表示呢?但在特别情况下,即当对经数小于0即负数时,则下降数可以超过一倍,则能用倍数来表述。如把前例改为:某某企业某某年发生亏损25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现利润75万元减少(下降)了1.33倍,其计算方法是:1+(25÷75×100%)=1+33.3%=133.3%。

5瑕疵五:“百分点”与“百分率”混淆

例如: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2%,而实际降低6%,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低4%。上例后半句的表述是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是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低4个百分点,或者说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低6.12%。其计算方法是:[1-(100%-6%)÷(100%-2%)]×100%=6.12%。产生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将“百分点”与“百分率”混同起来的缘故。其实二者是不同的概念,“百分率”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位分母,将对比数作为分子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以符号“%”表示。“百分点”是两个百分数相比较时,其差额中的一个数值为一个百分点,直接用“百分点”表述。

6瑕疵六:数词与“到、“了”、“的”字搭配不当

例如:(一)“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发行的原始股票面值为2元,到2009年市面价值每股为40元,10年间面值增长了20倍”。(二)“某县2001年审定财政收入完成6.85亿元,超过去年的36%,创历史最好水平”。上述两个例句的表述均不确切。例(一)中应将“了”改为“到”,即10年间票面值增长到20倍。因为“了”字是进态助词,表示事情已经完成,即报告期的数值减去了基数的数值,表述的数中不包括基数。“到”则是达到的意思,即报告期的数是由基期数发展到现在的数,它包括着基期数。例(二)中则是多了一个“的”字。超过去的36%,就是说财政收入只比去年的36%多一点,赶不上去年多,这哪里还谈得上“创历史最好水平”?这里显然把意思说反了,原因就在于多了一个“的”字,把它删去就合乎原意了。

7瑕疵七: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选择不当

例如:将1:5000写成“一比五千”,将“审计十二五”计划写成“12、5计划”等。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出版物数字用法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其中审计统计表中的数值,包括正负数、小数、百分数、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68、-102.3%、0.35、45.06%、2/3、1:200等。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则必须使用汉字。如一O五次审计厅长办公会、审计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服务大局等。其中对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及其他意义的词组,还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如,“一・一七”(1月17日)局长批示等。

8瑕疵八:将并列连用的数字用顿号隔开

例如:“三十五六元”写成“三十五、六元”;“五六十吨”写成“五、六十吨”;“一百二三十斤”写成“一百二、三十斤”。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将期隔开。

9瑕疵九:同一组数字中使用几个金额单位

例如:将653 000 000元写作6亿5千3百元。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或位数多的数字,为了简化书写可以用“万”、“亿”作单位,但一般只用其中之一。如上例数字可以写成65300万元,或6.53亿元,一般不得写作6亿5千3百元。对数值巨大且要求精确的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可作为特例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如:审计调查安徽全省工业产值某某年为11亿3368万等。

10瑕疵十:书写四位以上的阿拉伯数字未有分节

例如:将29 842 673.69元,写作29842673.69元类似上述写法,既不便于读数,又容易错位。用阿拉伯数字写的多位整数和小数,应采取分节法。即从小数点起,向左每三位数字分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的位置,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但有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园点“.”。如,不得将0.46写成“.46”或“0・46”。

11瑕疵十一:表述数值范围的形式不规范

例如:“2008年-09年财务收支审计”。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将2009年写成09年,易使人误解为“2008年后的第9年”,二是将数值范围连接号“~”写成“―”,易与括号(一)混淆,特别是遇有负值(一)时,更难以辩解。用可拉伯数字表述数值范围时,应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如1996年~2006年、重大错报范围为450元~550元、基建审计中的线缆审定为1800米~2000米。

12瑕疵十二:在同一文中使用两种形式数字

例如:某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共查了违纪违规金额4182万元,其中虚列财政收入八百万元、挪用支农专项资金搞行政基建802万元、以拨作支列入决算1580万元、无项目结转一千万元、上述表述形式既不规范,又不严肃,应将文中的汉写数字统改为阿拉伯数字。

13瑕疵十三:将不同基数进行比较

例如:审计底稿中,某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2007年为94%,2008年为86%,2009年为82%。实际上该市工商税收2007年18.8亿元,2008年21.5亿元,2009年24.6亿元,其绝对值不是下降,而是逐年增长。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计算税收所占比重和税收绝对值的基数是不同的,故二者不可对比。

14瑕疵十四:将公历纪年写成汉字数字

例如:某审计业务会议记录表达为,二00九年十月6日下午四时三十分。上例纪年应改为2006年10月6日16时30分,因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均要求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公元前6世纪,公元125年,20世纪60年代,2008年10月1日,18时20分46秒。

15瑕疵十五:用阿拉伯数字均应改作汉字

用“多”、“余”、“上下”、“约”、“几”等表示的约数应用汉字。如,审计协会成立以来,共吸收会员三千多名,其中约三分之二以上是从事审计专业的;先后召开审计理论研讨会十几次,获奖论文二百余篇。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或经济意义的数字时,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文中局部体例上的一致性,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该市从机动财力中拿出2650万元,并调拨钢材1800多吨,木材1万多立方米,水泥2万多吨,用于抗洪抢险。

16 瑕疵十六:整数“十”以内可用而未用汉字

例如:平均每1名审计人员读了3本财经类专著,写出了10篇学习心得。上例中的阿拉伯数字均应改写成汉字。因为,同一组数字中的数字均为十以内时,可以用汉字表述,这样比较简明。但如果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同组数字中有十以上数字时,要照顾到下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如审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0年5月底,全区金融系统只有1个建设银行,其下设9个科室和4个基层网点,其有职工287余人,连续3年实现利润均在300多万元。

17瑕疵十七:数字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辩认,甚至发生混淆

如:0与6、5与8、4与6、7与9等。数字是审计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时必须字迹清晰,字形工整,排列整齐,不得潦草。阿拉伯数字应一笔一笔地写,不得连写,以免分辩不清。“0”字不能缺口,“6”字的竖划应略偏上,“7”字和“9”字可略偏下,每个数字的斜度以60度为准。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2

GAGAS强调,是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来划分审计类型和确定应采用的审计准则的。2007版的GAGAS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将审计划分为财务审计、鉴证业务和绩效审计三类。其中,对绩效审计的概念表述为:

绩效审计是指对照设定的标准,例如具体规定,准则或详细的商业实践,在对充分、恰当的证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供保证或结论。绩效审计提供客观的分析,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能够运用这个信息来改善项目的绩效和运行,降低成本,负责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使用这个信息易于做出决策,使绩效审计贡献于公共责任的履行。

这个绩效审计的定义,其包含的主要审计目标包括对项目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合规性、预期分析五个方面。这五个目标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的审计项目可能只涉及其中一个目标,有的审计项目会涉及其中多个目标。

在该GAGAS中,又分别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作了详细说明,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五个方面做简单说明,不再详述。

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经常与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相关。关注项目效果性和结果的审计以衡量是否达到项目目的和目标为衡量标准。关注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审计则以达到项目结果时的成本和资源使用为目标。内部控制的审计目标与一个组织设立的,用于对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和绩效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和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关。合规性审计的目标与法律、规章、合同条款、拨款协议和其他有关规定确立的标准遵循情况有关。预期分析的审计目标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被审计单位对这些事件的可能反应提供分析或做出结论。

二、绩效审计概念的发展

美国国会1921年通过的《预算和会计法案》,不仅设立了GAO,而且赋予其对“公共基金的收入、支出和实施的所有事项”广泛的调查权力以及“提出建议使公共基金的使用更加经济和有效率”的职责,从设立伊始,就强调GAO要对公共基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远远超出了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在这个类似GAO的法案中,就赋予GAO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以后的几十年中,GAO为满足国会对政府履行责任的监督需要,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逐步将重点转向绩效审计,开启了美国政府审计新的阶段,发挥了政府审计的作用,提升政府审计的地位。

1972年GAO制定出第一份GAGAS,在这份准则中,尚未根据审计目标的不同,划分不同类型的审计,只是在对审计这个术语作解释和确定审计范围时,审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和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项目结果三个方面。

1981年GAGAS修订版中,在审计范围中按照财务和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项目结果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审计,并将经济性、效率性审计和项目结果审计的现场和报告准则与财务及合规性审计的现场和报告准则相分离,分别作为准则的两个独立章节。特别是在这版准则的一个注释中,指出“一个困扰政府审计工作的问题是缺少标准的术语,尤其是关于审计类型的。”如对在这部分表述的后两类审计即经济性和效率性、项目结果(Economy and efficiency,program results)审计,会使用不同的其他术语,如“效果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合规性审计”。审计报告应当使用本准则的上述后两类术语即经济性和效率性、项目结果审计,以免误解。

1988年GAGAS修订版中,第一次在准则中明确使用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这个术语,将整个审计类型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类,并将绩效审计分为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两个独立部分,明确了绩效审计的目标包括经济性和效率性、项目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并在注释中说明绩效审计的概念大于货币价值审计的概念。

1994年GAGAS修订版中,绩效审计的概念和目标仍为上版的口径。

2003年GAGAS修订版中,进一步将绩效审计的目标扩充为项目的效果性和结果、经济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合规性及提供前期的分析、指导或总括性的信息等五部分内容。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3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145-03

一、引言

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5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2010 年4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 年1 月1 日起内部控制审计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 年1 月1 日起在沪深两个主板上市公司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审计指引》)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一般指每年的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是指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出具的报告。所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尤其《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上市公司中运行如何?如何有效实施《审计指引》是关系到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着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状况如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现状,选取该地区2012年的149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总体分析,并按交易所、板块、ST股票和非ST股票、行业和股权属性进行分类描述,以及揭示其存在的规律性,并简单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同度,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加快推进整合审计,强化外部监管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内部控制审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二、现状分析

(一)总体状况

本文选取了东北地区2012年的1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查询巨潮资讯网,人工收集和整理了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中,发现选取的149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有86家,披露比例为57.72%。根据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日前的《中国上市公司2013年内部控制白皮书》,1504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60.92%。那么,东北地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2个百分点。只有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辽宁省显著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总体上,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分类描述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面将对2012年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具体分类描述。

1.按交易所分类。按上市公司所属交易所分类, 2012年东北地区149家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情况为:上交所的披露比例为62.67%,深交所的披露比例为49.37%,上交所的披露比例高于上交所接近13.3个百分点,可见,上交所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情况明显优于深交所。究其可能原因,上交所市场构成主要为主板上市公司,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极少,主板上市公司又属于强制性披露范畴,因此上交所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比例较高。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4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所谓结构,就是报告的内容如何分段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罗列调查出的问题,审计的评价、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何体现等。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经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审计调查的概况。在写明审计调查报告的标题、日期、受文机关后,就要阐明审计调查概况。写明根据什么可简单的交代调查的缘由、内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审计调查过程和结果。它是审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好这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是否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叙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基本情况主要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主要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评价要针对被调查单位财经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调查结论,进行评价,做到把握总体、客观适当,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防止审计风险,尽量不要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评价。

(二)问题的集中、分类和分析

从诸多的调查材料中,寻找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相对集中在一起,按顺序单列起来。反映问题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单个罗列、轻重不分、分类错误等现象。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上要先总体、后列举,要首先反映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发展规模、程度和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从中发现客观实质,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审计调查建议

要针对具体问题,从根治和控制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促进整改和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县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问题,在写建议时不能简单写出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可以建议政府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计生经费支出要分类管理,据实测定,进一步细化预算,这样才能便于采纳,达到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工作的目的。

第三部分:结尾。主要写清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并注明报告日期。

二、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

(一)整理审计调查记录,分类归类

在审计调查工作结束之前,应对审计调查全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总结,做一番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舍弃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针对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任务是否完备齐全。如果材料不足,应予补足;证据不充分,应进一步充实;数据未核实的,应抓紧核准;工作底稿不齐,应继续补充,将审定后的材料,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如分成哪些是挤占、挪用方面的,哪些是违规发放奖励、补贴的,等等。

(二)拟订提纲

专项审计调查与其它文章不同,需要靠大量的事实材料说话,在收集和选择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按照问题的主次,统筹安排,确定表现形式,编写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起草调查报告,修改定稿

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提纲的拟订,审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只有用文字组织说明,调查报告初稿也就自然形成。初稿形成后,要经过研究,认真加以修改,尽可能做到完整无缺。

三、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是对审计调查事项的准确、客观、高度概括和评价,是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上述谈到的形式,是一般的写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生搬硬套。在审计实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适合表述各种不同需要的形式。

(二)语言要朴素、简练、确切,结论要有证有据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5

对立法上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存在的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对基层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原则上均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作为一种例外,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类型作出明确规定,除此之外其他案件一律适用简易程序审理:1.法律明确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如发回重审和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2.新类型案件,因为新类型案件适用法律较为复杂,建议以省为单位,由省高院制定某一时期新类型案件标准;3.集团诉讼案件,该类纠纷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特点,由合议庭审理便于疏理矛盾,找准症结;4.婚姻案件中,结婚时间长,财产多,矛盾易激化的案件;5.在基层法院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除上述五种案件外,其他案件一般不作为疑难复杂案件处理。实践中一些法院以标的额大小来作为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这是对简易程序的片面理解,是不科学的。

二、简易程序举证期限的确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本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和第七十九条规定的限制。”第三十三条规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也就是说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指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在30日内指定。

(一)原告通过启动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的确定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法院指定。笔者认为,应以不超过15日为宜。理由之一,便于和《若干规定》的有关期间相衔接,《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理由之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其审理期限为3个月,审理中因种种原因可能存在二次开庭的情形,如果指定的举证期限过长,不能保证在3个月内审结案件。二是当事人合意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共同确定举证期限,并经法院认可,仅应受到不超过15日的限制,合意的方式可以由当事人共同申请法院存卷,亦可由当事人口头达成合意,法院记录在卷。

(二)简易程序转入普通程序后举证期限的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属于疑难复杂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审理。《若干规定》仅明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受该司法解释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限制,但对简易程序转入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如何确定举证期限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使当事人难以完成举证责任,才转入普通程序审理,对简易程序未查明的案件事实,可以通过重新确定举证期限予以补救。具体操作方法是,诉讼程序转换后,通知当事人重新确定举证期限,新的举证期限与原举证期限相加后,不得少于《若干规定》的30日,如人民法院指定简易程序举证期限为10日,转入普通程序后指定期限则不能少于20日。

三、简易程序转入普通程序的衔接问题

《若干意见》第一百七十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需要转入普通程序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转换时应履行什么手续,则未进一步规定,实践中程序转换的权力,通常由主审法官来行使,容易导致主审法官审限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沁阳县法院根据改革形势的要求,采取如下措施,印制统一的程序转换审批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审理后,发现案件疑难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的,在简易程序期满前10日内由主审法官填写审批表,详细写明案件疑在何处,难在哪里,卷宗报庭长同意后,由主管院长审批,审批后由立案庭输入微机,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如果主管院长认为不需要转为普通程序的,则不予审批,限定在审限内结案。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将程序转换权力行政化,增强了法官的责任心,加快了办案进度。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6

5.码洋; 6.封面; 7.版权; 8.三审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哪些基本阶段组成?

3、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有哪些?

4、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是如何形成的?

5、书目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7、简述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8、简述出版物的宣传方式。

9、列举出版发行渠道的类型,并简要评述其优缺点。

三、综合题(共26分)

1.某同学准备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请你利用有关信息检索知识,帮助他解决下列问题。(本题12分)

(1)帮助他列出有关检索思路及流程。

(2)如何查找到有关国内外出版企业品牌建设中涉及出版企业上市的期刊论文?

(3)如何查找到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学位论文?

(4)如何查找涉及我国出版行业的品牌建设的图书?

2.请撰写一份主题为“宣传十”的图书选题约稿信(本题14分)。

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简牍:纸张发明前记载文字信息的文献载体。简牍是指加工成细长条而可书写文字的竹、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简牍的形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了后世的纸本书籍制度。

2、官刻:我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之一。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官刻多以正经正史类为主,强调书籍内容的教化功能。

3、套印:套版印刷的简称。将同一版面有不同颜色要求的部分,分别刻版、施色,分几次印刷而成的技术。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了彩印时代,是我国对世界印刷技术的又一重大贡献。

4、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中文译名是国际标准书号。是出版物的标识之一,由前缀号、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和校验码组成。

5、码洋:又称定价金额、总定价。按出版物定价计算的金额。多用于表示一定数量出版物定价的总和,以反映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6、封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封面也称“书皮”、“封皮”,由面封(封一)、底封(封四)、封里(封二)、底封里(封三)和书脊构成;狭义的封面仅指其中的面封部分。

7、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8、三审制:“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是我国出版单位依靠分级负责与集体智慧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二、简答题

1.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与发行。同时要回答编辑、复制和发行的含义和意义。

2.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哪些基本阶段组成?

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产品流通这三个基本阶段构成。同时要回答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或步骤。

3.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有哪些?

除著作权人与图书出版者另有约定外,一般分版税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一次性付酬方式。同时要回答各自的计算方式。

4.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主要通过加强新华书店工作、建立国营出版单位和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同时要对统一全国新华书店,实行出版、印刷、发行专业分工,建立国营出版单位,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等进行简要叙述。

5.书目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首先要回答书目的定义,书目是图书或报刊目录的简称,是著录和揭示一批相关的书报刊文献,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登记、报道和宣传书报刊文献的检索工具。其次,要回答书目的类型,如综合性书目、专题文献书目、地方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联合目录等,并举出恰当的例子。

(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同时要对这些原则的含义简要加以说明。

7.简述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2)艺术性;(3)实用性;(4)经济性。对每一要求要做简要介绍。

8.简述出版物的宣传方式。

(1)利用大众传媒宣传;(2)新闻会宣传;(3)专题讲座宣传;(4)发行人员培训;(5)活动宣传;(6)会议宣传。对每种宣传方式要简要介绍。

9.列举出版发行渠道的类型,并简要评述其优缺点。

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对这两种渠道的形式、优势、不足要简要分析。

校对的功能是校异同和校是非。对校异同和校是非的概念、意义要做简要叙述。

三、综合题

1.某同学准备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请你利用有关信息检索知识,帮助他解决下列问题。(本题12分)

(1)帮助他列出有关检索思路及流程。

1.要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需要了解已经出版了哪些该方面的著作、论文,以及一些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案例等。

检索流程一般是:首先分析问题,然后确定检索工具,其次是确定检索入口,最后是获取原文。检索式为“出版业”or “出版企业”and“品牌建设”。

(2)如何查找到有关国内外出版企业品牌建设中涉及出版企业上市的期刊论文?

可以通过《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知网(CNKI)等查找。

(3)如何查找到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学位论文?

可以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等查找。

(4)如何查找涉及我国出版行业的品牌建设的图书?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7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审计整改制度 体系构建

一、因审计整改制度缺失而导致的若干问题

目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与审计整改最为相关的准则是《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2003 年)。准则中虽规定了后续审计的原则及程序,但并未指明审计整改具体如何开展。有些企业直接遵循该准则开展整改工作,但因缺乏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审计整改制度及办法,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审计整改基础工作。例如因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审计整改组织部门及具体职责不清晰,从而出现管理“真空”地带或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因缺乏具体的整改工作流程,使得整改的各个环节难以有序地衔接;因缺乏相关文档的模板,使得整改中出现的各类文档的格式五花八门,内容繁简不一;等等。

2.审计意见下达不全面、不清晰。清晰的审计意见,应包括整改的问题和如何对问题进行整改两部分内容。目前多数企业审计部门在下达整改意见时,虽然两方面内容大都存在,但对于如何整改,往往语焉不详,多用“根据国家(或本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整改”等字眼来“搪塞”,从而形成了“模糊审计意见”。或者干脆不提对问题如何整改,留给整改单位去“揣摩”和“思考”。至于问题整需要改到何种程度,也因为缺乏规范标准,几乎所有的整改通知书中未提及。

3.整改单位“随心所欲”整改,导致整改效果不佳。受“模糊审计意见”的影响,导致整改单位在具体整改时,或“随心所欲”地进行整改,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喜好进行整改,或索性不予理会,从而使得许多问题“治标不治本”,整改效果不尽如人意。

4.对审计整改工作质量评价不客观、不到位。国企集团的管理层级一般较多。每次审计完毕后,往往涉及多家下属单位需同时整改。多数企业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审计整改质量评价办法,导致每次整改结束后,难以对整改单位的整改质量分出优劣,审计部门在具体评价时,也多用“较好”或“基本完成”等词语来描述而缺乏定量数据支撑,且对不同整改单位的评价几乎雷同。因有些问题(尤其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方能完成,整改单位的工作若得不到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或认可,以后会逐渐失去整改积极性,从而对审计整改予以消极对待。

5.审计整改执行责任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许多企业对于整改单位不整改或消极整改等行为,很少采取实质性的惩罚举措,大多采取口头批评(或通报批评)的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处理。另外也很少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的一部分,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整改工作重视度不够。由于缺乏硬约束,未将整改执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未进行责任追溯和问责惩戒,导致审计问题很难做到充分整改。

二、构建系统、完整的企业审计整改制度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企业应当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出发点,以后续审计准则为基础,构建适合自身的系统、完整的审计整改制度体系包括如下。

1.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应规定审计整改的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审计整改的涵义、组织管理部门及职责、整改工作流程、整改档案归档等内容。其中,完整的审计整改流程应包括:(1)审计部门向整改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2)整改单位根据整改通知书要求,向审计部门上报整改方案。(3)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委托人)对整改方案进行审核,经批准后通知整改单位开展整改。(4)如果整改时间较长,整改单位应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中期简报。(5)审计部门根据整改中期简报内容,对整改单位的整改工作给予指导。(6)整改单位向审计部门报送审计意见反馈报告,以及整改支撑性材料。(7)审计部门派出后续审计组,对整改情况进行考评。(8)后续审计组出具后续审计报告,交付审计部门负责人审阅;审阅完毕后,上报公司领导。审计部门可结合具体情况,本着简洁、高效的原则,必要时可对上述整改流程进行简化。

2.审计整改操作指南。审计整改操作指南适用于审计部门对所属单位下达审计整改通知书时借鉴及参考,也适用于所属单位(部门)在审计整改时参照执行。另外操作指南也应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增强对各类审计问题的识别及理解。审计整改操作指南应当包括:审计整改的常规问题,以及问题的表现形式、风险隐患、适用法规制度、具体整改方法等内容。

3.审计整改质量评价办法。审计整改质量评价,是指企业审计部门通过独立的调查、分析与测试,考察和评价企业所属各单位对审计意见是否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定该办法,应适用于审计部门对企业所属各单位审计意见落实的考评,也应适用于企业所属各单位对自身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审计整改质量评价办法应包括:管理职责与分工、评价原则和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内容。其中的核心内容,一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确定整改质量等级;二是落实审计整改执行责任,即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8

长期以来,司法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司法会计检查是司法会计学中与司法会计鉴定(以下简称为“鉴定”)共同构成二元研究对象的重要内容(即“二元论”,下同)。这一认识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有很多欠缺之处,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使鉴定与审计两者混同,误导了司法会计学科建设。

一、查账原本就是审计得心应手的最基本方法

(一)司法会计检查本质上就是查账

司法会计检查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司法会计检查,通俗的讲就是指法律诉讼中所进行的查账、查物活动。”这是“二元论”对司法会计检查含义的解释。

既然司法会计检查指的就是查账,那么,它与审计所用的查账方法有何本质区别?自打审计从会计中游离出来起,它就把会计的查账方法也随身带了出来,而且还加以长期琢磨研究与实践,以致全世界的查账方法都是那些核对法、顺查法、倒查法、详查法等等。司法会计难以对查账方法再有所创新,而且司法会计查账用的也仅是这些审计查账方法中的一部分。譬如,抽查法司法会计就不能用。

当然,因案查账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譬如,对某一诉讼责任现象可能会出现哪些会计信息现象等,确实对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即便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也不是查账方法本身的事,而是属于分析方面的问题,在司法会计中,也可以归结为是咨询的学问。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会计直接运用审计最基本方法所进行的查账,因此,将司法会计检查设置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实无必要。

过去有一种提法,叫“司法审计”,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审计,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二元论”对于“司法会计检查”的认识左右摇摆,前后矛盾,在理论上缺乏稳定性

当然,说查账是司法会计检查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二元论”将其说成是自己的研究对象,那就没有必要了。况且,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在理论上具有上下贯穿、始终如一的稳定性。“二元论”的下列阐述却不具有这一特点:

“‘二元’理论模式,……在运用理论方面将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司法会计检查理论和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两个组成部分。……因此,司法会计学依据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不同,在实务理论方面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学和司法会计鉴定学两个分支学科。”亦因此,“……司法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司法会计检查活动和司法会计鉴定活动。”这是“二元论”在实务理论上对司法会计检查作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阐述。

“司法会计技术工作的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司法会计技术检验鉴定工作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两类。”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是指司法会计技术机构及其技术人员,运用司法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协助诉讼案件的承办人员进行司法会计检查或文证审查活动。”显然,根据“二元论”的这一阐述,在司法会计技术工作分类中已没有了司法会计检查的地位,而且被降格为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中的一项内容了。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会计检查业务属于侦查人员主持进行的一项业务,法律同时规定,必要时可以指派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这一法律规范明确了司法会计检查业务的诉讼地位――由侦查人员采取的一项侦查措施,而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参与司法会计检查,则属于提供诉讼协助。根据这一定位,各类诉讼中具体的司法会计检查操作规范应当由侦查等部门制定。”“二元论”在回答其提出的有关业务准则提纲中为何没有包括司法会计检查问题时,对司法会计检查又做了进一步的降格处理。

从上述阐述来看,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就不再具有可能性了。

(三)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的情形不具有普遍性

诚然,“二元论”中有关司法会计检查应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内容,以及在有关业务准则中排除司法会计检查的说法应当是合理的。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新近颁布的《司法会计工作规定(试行)》中也得到了佐证。该规定也将司法会计检查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章节之下。

而且,对于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的现实性,“二元论”也曾有过这样的阐述:

“司法会计检查一般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实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侦查、检察或审判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检查技术,无法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任务,这时就需要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给予技术帮助。”而“司法会计检验……通常是特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本身所进行的检查、验证活动。”因为,“司法会计检验,泛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及相关证据进行检查、验证的技术活动。……一是指司法会计检查中的技术协助活动……二是指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技术检验活动……”

“二元论”的上述阐述说了两件事,第一,司法会计检查是特指办案人员的查账,而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在现实中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第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协助办案人员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而这类“协助”已不叫司法会计检查了,而是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这恰恰否定了其认为司法会计检查应当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也就不具有现实性了。

二、指导如何查账不应该是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内容

(一)“二元论”将司法会计检查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进了鉴定标准提纲

虽然,在“二元论”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只字未提司法会计检查,但内容却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了进去。

根据“二元论”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指的是办案人员的查账,但他们又查不了,因而一般情况下,查账是由司法会计人员代为完成的,可此时的查账就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而司法会计检验除了可以代指这类查账活动外,在传统认识上是指鉴定中的一个环节或一种方法。譬如传统上有一种“检验鉴定”的习惯提法。于是,司法会计检查的内容也就很自然地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入到了鉴定标准提纲序列中去。其最突出、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是以会计六要素对鉴定标准进行分类的(以下简称为“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

(二)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除司法会计业务基本准则外,鉴定部分就是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等业务准则 。其实,有关专著中也有各种类似的版本,而且,从目前网上各种没有标注者或作者的《审计工作手册》版本来看,有的是三类式 ,也有的是四类式 ,但大同小异,都囊括了全部会计要素。还有的地方,依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自己制订了《审计程序表》。

当然,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毕竟还处于一种提纲化状态,细化之后的内容与《审计工作手册》和《审计程序表》是否近似?确实不敢枉断。但从近期某鉴定机构组织部分人员对这一提纲进行细化的结果来看,讲的确也都是查什么、怎么查等等。因此,可以说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三)查账不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二元论”一方面坚持要将鉴定标准搞成类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亦即把查账当成了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但同时又说,“司法会计检查的思路应当是先检查后结论……而司法会计鉴定的思路则是先结论后验证……” 同样,“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程序是先结论后验证。……审计的基本程序是先审计后结论。” 虽然“二元论”的这些认识是与其提出的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相悖的,但却是合理的。因为“鉴定是特殊的科学活动,它有科学的性质,又有法的性质,它是法和科学的结合,是一种‘法科学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特殊经验的证明活动。”

既然鉴定是在查账基础上,运用特殊的方法去论证查账结论,这就决定了鉴定的主要工作必须是依据涉案会计事实与全部案件事实的联系方式及其所占地位、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在某些案件中的特殊要求等特点,根据会计勾稽关系、诉讼证据规则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及有关理论,对所选用的检材是否具有客观性与合法性、检材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检材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含有或然性和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予以论证。

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在鉴定过程中也会需要查账;还有时,倘若已知的涉案会计事实较为简单,也会将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二为一。但是,这些查账毕竟是少量的、复核性的、补充性的和辅的。因此,查账不可能是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正因为如此,用一个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鉴定标准去指导一项查账并非是其主要工作与方法的鉴定,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三、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是司法会计的发展方向

司法会计,是一项因涉案会计事实证明需要而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与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有关的技术保障活动。在其全部活动内容中,有些是在诉讼程序内的,也有些并不一定是在诉讼程序内。譬如线索在立案前需要司法会计协助查账、提供咨询意见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并不能立案的。所以,不能笼统地将司法会计称为一项诉讼活动。

显然,不论是诉讼内的还是诉讼外的,只要是司法机关需要用会计事实或会计信息来证明待证事实的事项,应该说都是司法会计应努力去做的事,这就是司法会计的职责。然而,既然它是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那就必然要求其职责与审计重叠越少越好,不然,司法会计就没有必要“另立门户”了。

也许,在司法会计初露萌芽时,有人会说,出于案件保密性等因素考虑,才有了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所以,一开始,司法会计就是一项司法机关内部的技术工作,人员也都来自于司法机关内部。然而,现在司法会计越来越社会化,更多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被授予了司法会计鉴定资质,原先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不存在了。那么,司法会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倘若真是案件的保密性等因素的话,那么,司法会计现在也该消失了。事实是,正是由于司法会计能够为诉讼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使其在日益社会化的进程中仍然在朝前发展。因此,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真正是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

(二)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矛盾主要方面

司法会计活动的全部内容,不仅有鉴定,还有查账、咨询和文证审查等协工作。这些手段各有用武之地,也各有特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哪项就比哪项好,只能说,只要适用就好。

当然,从诉讼证明效力来说,司法会计和审计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 因为,这些差异在全局中所占据的地位决定着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譬如,以归纳发现“专门性问题”见长的查账占据主要地位的话,司法会计就越来越像审计;而当以演绎论证“专门性问题”见长的鉴定占据主要地位时,司法会计就会朝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方向发展。因此,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主要矛盾方面。正如在分析诸矛盾作用时所指出的那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三)鉴定在司法会计工作中占据统驭地位

诚然,在司法会计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仍在“疑似审计”的层次上原地打转的情况下,查账在全部司法会计活动中确实占有绝对的工作量。同时,有些地方还将查账与鉴定简单地划等号,或将并非简单的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而为一,亦即“常常把实质为鉴定却以检验报告形式成文的……。有的实是一般性检验报告(如现场勘验笔录),却加盖刑事技术鉴定专用章” 。然而,这一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曲折现象,并未扼杀鉴定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统驭作用。

鉴定的统驭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指导作用方面。譬如,在对线索提供咨询意见时,必须考虑未来司法会计鉴定的可能性对诉讼责任性质及其程度的认定与否和诉讼证据固定或补强等方面的影响;在协助查账中,必须考虑司法会计鉴定论证对涉案会计资料数量及其规格收集的要求;在文证审查中,必须考虑原结论及其阐述过程,是否有悖于鉴定的主要原则,因为,这些原则中已包含了诉讼证据规则的要求,体现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各层次中的最高要求。可见,鉴定的主要原则和技术标准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虽然在整个司法会计工作中,鉴定工作量并不占优,但其在全局中所占据的统驭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随着诉讼证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诉讼对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鉴定的这一统驭地位也将越来越明显。无疑,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司法会计鉴定。

【参考文献】

[1] 于朝等.司法会计学概论[M].第1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7-180.

[2] 于朝.司法会计博客(blog.省略/blog/u/FORE

NSIC_ACC),2009-1-10.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内网司法会计专栏.

[4] 顾洪涛.司法会计基础教程[M].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君亭等.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全书[M].第1版.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6] 参见无忧商务网,e365网等.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9

长期以来,司法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司法会计检查是司法会计学中与司法会计鉴定(以下简称为“鉴定”)共同构成二元研究对象的重要内容(即“二元论”,下同)。这一认识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有很多欠缺之处,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使鉴定与审计两者混同,误导了司法会计学科建设。

一、查账原本就是审计得心应手的最基本方法

(一)司法会计检查本质上就是查账

司法会计检查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司法会计检查,通俗的讲就是指法律诉讼中所进行的查账、查物活动。”这是“二元论”对司法会计检查含义的解释。

既然司法会计检查指的就是查账,那么,它与审计所用的查账方法有何本质区别?自打审计从会计中游离出来起,它就把会计的查账方法也随身带了出来,而且还加以长期琢磨研究与实践,以致全世界的查账方法都是那些核对法、顺查法、倒查法、详查法等等。司法会计难以对查账方法再有所创新,而且司法会计查账用的也仅是这些审计查账方法中的一部分。譬如,抽查法司法会计就不能用。

当然,因案查账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譬如,对某一诉讼责任现象可能会出现哪些会计信息现象等,确实对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即便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也不是查账方法本身的事,而是属于分析方面的问题,在司法会计中,也可以归结为是咨询的学问。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会计直接运用审计最基本方法所进行的查账,因此,将司法会计检查设置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实无必要。

过去有一种提法,叫“司法审计”,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审计,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二元论”对于“司法会计检查”的认识左右摇摆,前后矛盾,在理论上缺乏稳定性

当然,说查账是司法会计检查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二元论”将其说成是自己的研究对象,那就没有必要了。况且,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在理论上具有上下贯穿、始终如一的稳定性。“二元论”的下列阐述却不具有这一特点:

“‘二元’理论模式,……在运用理论方面将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司法会计检查理论和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两个组成部分。……因此,司法会计学依据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不同,在实务理论方面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学和司法会计鉴定学两个分支学科。”亦因此,“……司法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司法会计检查活动和司法会计鉴定活动。”这是“二元论”在实务理论上对司法会计检查作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阐述。

“司法会计技术工作的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司法会计技术检验鉴定工作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两类。”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是指司法会计技术机构及其技术人员,运用司法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协助诉讼案件的承办人员进行司法会计检查或文证审查活动。”显然,根据“二元论”的这一阐述,在司法会计技术工作分类中已没有了司法会计检查的地位,而且被降格为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中的一项内容了。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会计检查业务属于侦查人员主持进行的一项业务,法律同时规定,必要时可以指派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这一法律规范明确了司法会计检查业务的诉讼地位——由侦查人员采取的一项侦查措施,而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参与司法会计检查,则属于提供诉讼协助。根据这一定位,各类诉讼中具体的司法会计检查操作规范应当由侦查等部门制定。”“二元论”在回答其提出的有关业务准则提纲中为何没有包括司法会计检查问题时,对司法会计检查又做了进一步的降格处理。

从上述阐述来看,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就不再具有可能性了。

(三)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的情形不具有普遍性

诚然,“二元论”中有关司法会计检查应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内容,以及在有关业务准则中排除司法会计检查的说法应当是合理的。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新近颁布的《司法会计工作规定(试行)》中也得到了佐证。该规定也将司法会计检查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章节之下。

而且,对于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的现实性,“二元论”也曾有过这样的阐述:

“司法会计检查一般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实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侦查、检察或审判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检查技术,无法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任务,这时就需要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给予技术帮助。”而“司法会计检验……通常是特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本身所进行的检查、验证活动。”因为,“司法会计检验,泛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及相关证据进行检查、验证的技术活动。……一是指司法会计检查中的技术协助活动……二是指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技术检验活动……”

“二元论”的上述阐述说了两件事,第一,司法会计检查是特指办案人员的查账,而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在现实中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第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协助办案人员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而这类“协助”已不叫司法会计检查了,而是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这恰恰否定了其认为司法会计检查应当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也就不具有现实性了。

二、指导如何查账不应该是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内容

(一)“二元论”将司法会计检查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进了鉴定标准提纲

虽然,在“二元论”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只字未提司法会计检查,但内容却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了进去。

根据“二元论”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指的是办案人员的查账,但他们又查不了,因而一般情况下,查账是由司法会计人员代为完成的,可此时的查账就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而司法会计检验除了可以代指这类查账活动外,在传统认识上是指鉴定中的一个环节或一种方法。譬如传统上有一种“检验鉴定”的习惯提法。于是,司法会计检查的内容也就很自然地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入到了鉴定标准提纲序列中去。其最突出、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是以会计六要素对鉴定标准进行分类的(以下简称为“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

(二)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除司法会计业务基本准则外,鉴定部分就是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等业务准则 。其实,有关专著中也有各种类似的版本,而且,从目前网上各种没有标注者或作者的《审计工作手册》版本来看,有的是三类式 ,也有的是四类式 ,但大同小异,都囊括了全部会计要素。还有的地方,依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自己制订了《审计程序表》。

当然,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毕竟还处于一种提纲化状态,细化之后的内容与《审计工作手册》和《审计程序表》是否近似?确实不敢枉断。但从近期某鉴定机构组织部分人员对这一提纲进行细化的结果来看,讲的确也都是查什么、怎么查等等。因此,可以说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三)查账不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二元论”一方面坚持要将鉴定标准搞成类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亦即把查账当成了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但同时又说,“司法会计检查的思路应当是先检查后结论……而司法会计鉴定的思路则是先结论后验证……” 同样,“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程序是先结论后验证。……审计的基本程序是先审计后结论。” 虽然“二元论”的这些认识是与其提出的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相悖的,但却是合理的。因为“鉴定是特殊的科学活动,它有科学的性质,又有法的性质,它是法和科学的结合,是一种‘法科学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特殊经验的证明活动。”

既然鉴定是在查账基础上,运用特殊的方法去论证查账结论,这就决定了鉴定的主要工作必须是依据涉案会计事实与全部案件事实的联系方式及其所占地位、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在某些案件中的特殊要求等特点,根据会计勾稽关系、诉讼证据规则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及有关理论,对所选用的检材是否具有客观性与合法性、检材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检材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含有或然性和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予以论证。

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在鉴定过程中也会需要查账;还有时,倘若已知的涉案会计事实较为简单,也会将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二为一。但是,这些查账毕竟是少量的、复核性的、补充性的和辅助性的。因此,查账不可能是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正因为如此,用一个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鉴定标准去指导一项查账并非是其主要工作与方法的鉴定,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三、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是司法会计的发展方向

司法会计,是一项因涉案会计事实证明需要而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与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有关的技术保障活动。在其全部活动内容中,有些是在诉讼程序内的,也有些并不一定是在诉讼程序内。譬如线索在立案前需要司法会计协助查账、提供咨询意见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并不能立案的。所以,不能笼统地将司法会计称为一项诉讼活动。

显然,不论是诉讼内的还是诉讼外的,只要是司法机关需要用会计事实或会计信息来证明待证事实的事项,应该说都是司法会计应努力去做的事,这就是司法会计的职责。然而,既然它是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那就必然要求其职责与审计重叠越少越好,不然,司法会计就没有必要“另立门户”了。

也许,在司法会计初露萌芽时,有人会说,出于案件保密性等因素考虑,才有了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所以,一开始,司法会计就是一项司法机关内部的技术工作,人员也都来自于司法机关内部。然而,现在司法会计越来越社会化,更多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被授予了司法会计鉴定资质,原先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不存在了。那么,司法会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倘若真是案件的保密性等因素的话,那么,司法会计现在也该消失了。事实是,正是由于司法会计能够为诉讼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使其在日益社会化的进程中仍然在朝前发展。因此,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真正是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

(二)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矛盾主要方面

司法会计活动的全部内容,不仅有鉴定,还有查账、咨询和文证审查等协助性工作。这些手段各有用武之地,也各有特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哪项就比哪项好,只能说,只要适用就好。

当然,从诉讼证明效力来说,司法会计和审计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 因为,这些差异在全局中所占据的地位决定着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譬如,以归纳发现“专门性问题”见长的查账占据主要地位的话,司法会计就越来越像审计;而当以演绎论证“专门性问题”见长的鉴定占据主要地位时,司法会计就会朝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方向发展。因此,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主要矛盾方面。正如毛主席在分析诸矛盾作用时所指出的那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三)鉴定在司法会计工作中占据统驭地位

诚然,在司法会计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仍在“疑似审计”的层次上原地打转的情况下,查账在全部司法会计活动中确实占有绝对的工作量。同时,有些地方还将查账与鉴定简单地划等号,或将并非简单的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而为一,亦即“常常把实质为鉴定却以检验报告形式成文的……。有的实是一般性检验报告(如现场勘验笔录),却加盖刑事技术鉴定专用章” 。然而,这一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曲折现象,并未扼杀鉴定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统驭作用。

鉴定的统驭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指导作用方面。譬如,在对线索提供咨询意见时,必须考虑未来司法会计鉴定的可能性对诉讼责任性质及其程度的认定与否和诉讼证据固定或补强等方面的影响;在协助查账中,必须考虑司法会计鉴定论证对涉案会计资料数量及其规格收集的要求;在文证审查中,必须考虑原结论及其阐述过程,是否有悖于鉴定的主要原则,因为,这些原则中已包含了诉讼证据规则的要求,体现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各层次中的最高要求。可见,鉴定的主要原则和技术标准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虽然在整个司法会计工作中,鉴定工作量并不占优,但其在全局中所占据的统驭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随着诉讼证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诉讼对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鉴定的这一统驭地位也将越来越明显。无疑,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司法会计鉴定。

【参考文献】

[1] 于朝等.司法会计学概论[m].第1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7-180.

[2] 于朝.司法会计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u/fore

nsic_acc),2009-1-10.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内网司法会计专栏.

[4] 顾洪涛.司法会计基础教程[m].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君亭等.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全书[m].第1版.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6] 参见无忧商务网,e365网等.

简述审计的基本分类例10

传统的报销模式采用手工报销的方式来实现。员工每次报销,填写纸面的单据并拿着单据找到各级领导进行审批,最后将单据拿到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传统的报销模式存在下述诸多问题。

1.单据填写效率低下

员工每次报销均需要填写大量重复的信息,如部门、付款信息等。

2.业务审批效率低下

员工需要拿着单据找到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如果遇上领导出差,则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对于常驻公司总部以外地区的员工,发生大额业务时,必须公司高层领导签字审批,此时,往往需要将单据邮寄到公司总部,这极大地降低了单据审批的效率。

3.财务审核效率低下

财务人员审核单据必须对每一份纸面单据的审批金额进行复核,并需要核对众多复杂的业务信息。在做账务处理时,必须将纸面单据中所包含的众多信息录入账务系统中去,使得会计人员无法从繁杂的机械劳动中脱身。

4.无法进行有效的资金控制

由于手工审批的单据没有一个有效的资金执行反馈,并且无法强制审批领导在资金计划超额后停止审批,企业往往无法将资金计划管理落到实处。尽管很多企业希望能够有效地进行预算管理,但由于没有有效的工具进行支持,往往力不从心。

5.无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员工报销的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资金管理、决策分析等诸多财务管理领域,由于传统的报销方式下这些数据分散于纸面的单据中,没有可行的办法进行汇总分析,企业损失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6.内部控制不力

由于采用纸面的审批方式,每个员工都要熟知该单据需要审批到哪一层次,而由于没有系统的流程管理,审核会计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流程进行复核,并且仍然存在出错的可能性。

二、财务报销系统开发所涉及技术

整个系统的开发基于.NET平台,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前台采用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后台采用中等容量且安全性较高的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运用UML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两方面来描述本系统。

1.NET平台

NET是一个用来建立、开发、运行和基于因特网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在内部封装了大量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接口函数(API),利用这些函数可以开发各类Windows应用软件,并且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同时可以将应用程序作为一种服务,通过因特网给世界各个角落的网络用户。可以分为.NET框架类库和CLR(公共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两部分。类库提供了使应用程序可以读写XML数据、在Inernet上通信、访问数据库等的代码。CLR是执行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管理被用于将源转换到中间语言(IL)和从IL转换为本地代码的编译器来提供多语言支持,并加强程序的安全性。项目运行时的异常都有CLR处理,这为捕获和处理所发生的错误提供了一种非常一致而且功能强大的机制。

2.C#语言

C#语言较之以前的编程语言,有面向对象、类型安全和简单等特点,是一种现代的编程语言。具有高级的语法结构、优秀的编程开发环境和高效率编译工具。可以充分利用.NET框架体系带来的各种优点。尤其重要的是C#简化和现代化了C++在类、名字空间、方法重载和异常处理等领域的处理方法,摒弃了C++的复杂性。同时增加了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类型安全、版本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开发面向组件的软件时发挥了优势。

3.技术

是.NET框架的一部分,用于开发驻留在微软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上,并且使用诸如HTTP等Internet协议的Web应用程序。支持两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Web表单应用程序和Web服务程序。本系统利用技术实现Web表单应用程序。为了执行页面,IIS需要被正确配置FrontPage扩展,在.NET安装之前,应该已经被安装。

4.技术

(Active Data )是.NET平台中专门用于存取后端数据库与进行数据库操作的一组类,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聚集数据、信息并将它们通过用户界面表现出来的方法。通过使用一些组件能够连接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源,并且能够建立访问数据库的用户界面。

具有以下特点:易于编程;与语言无关;实现过程简单;使用最小网络流量;应用程序前端和数据源之间需要的层数很少;提供高性能的数据访问。

5.SQL Sever 2000

SQL Sever 2000是一个完全支持Web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了对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核心支持,主要有以下功能:完全支持Web;通过Web轻松访问数据;强大而灵活的基于Web的分析能力;高度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6.UML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在多种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模语言,主要用于软件系统的建模,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的整个开发过程。可以用UML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两方面来描述本系统。UML的作图工具有Rational Rose、Viso、JUDE等,在本次系统分析设计时,采用JUDE为工具画出系统主要的图形。

三、财务报销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例如查看正在审批的报销单,应该对其进行分类,以便区分各类功能的优先次序,和识别出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

1.申请报销功能

2.审批功能

四、财务报销系统用例分析

用例描述一个过程,例如审批过程;用例图则显示系统的一组用例、用例的参与者以及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图1是发票报销审批系统的用例图。这个用例图显示了申请人和审批人与一系列业务流程的关系。

以下用例详细描述了一个参与者使用系统完成申请或审批的过程。通过用例,展示和体现了所描述的过程中的需求情况,使需求分析更为明确。

用例:添加报销单

参与者:申请人

目的:生成一个新的报销单,等待被批准

概述:申请者填写发票详细信息,填写的内容包括:证明人、所在工程、内容、金额、单据张数、报销事由、备注说明、开具发票的单位、发票编号、事项、日期,以及发票原件扫描件,等等。如果审批过程不需要发票扫描件,则可不上传发票扫描件,否则要上传发票扫描件。系统将所填写的信息收录入数据库中,作为审批者登录系统后查看的依据。申请者可以添加、修改、删除报销单。

类型:主要的

交叉引用:R1.1

五、财务报销系统系统设计

设计类图说明了软件类的规格说明和应用程序接口。与概念模型不同的是,一个设计类图显示出了软件实体的定义,而不是真实世界中的概念。

由于本系统中类较多,引用的关系也较复杂,以添加报销单为例,给出了部分相关类的定义,包括属性和其中的一些方法。使用UML描述类之间总体关系如下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RootFacade类中调用GetDefaultURL( )方法,经验证并获取登录者信息后,进入登录页面,根据页面信息,申请人填写必要信息,进入申请界面,调用ExpenseBillApplyFacade类中相应的添加报销单的方法,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间,同时,调用InvoiceDataValidator类中的方法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