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人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26

老年人护理

老年人护理例1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

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2]: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心理护理

3.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

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老年人护理例2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他们大多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导致生理状况发生变化,以至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手术对老年人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护理老年手术患者,护士做好心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1.1 老年人生理特征: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机体的应激能力、适应性、对疾病的抵抗力均有所下降。各种反应迟钝,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耳聋、眼花、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老年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病,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1.2 老年人心理特征:

1.2.1 恐惧心理: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时就有紧张心理,特别是明确诊断需要手术时,心理更加恐惧。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各个方面功能不如年轻的时候了,能不能挺过手术这一关,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心理严重失衡,往往会产生情绪低落、恐惧心理。

1.2.2 焦虑心理:老年人由于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规受到扰乱,加上环境的陌生产生焦虑不安心理。

1.2.3 怀疑心理:很多老年人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疾病时,首先怀疑医生诊断是否正确。老年人性格固执,患病后更是坚持己见,表现为心情紧张、坐卧不安,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有时候表现为不相信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 自卑心理:许多老年人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就认为自己在世不长了,自己会给亲人带来麻烦,造成负担而产生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2 针对老年人手术以上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关心、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和体贴老年手术病人。与他们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手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通过语言来启发安慰老人,并且用通俗易懂、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经过手术治疗而痊愈的例子,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后要主动地接触老人,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温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尊重、理解病人 与老年病人交谈时要恰当地称呼他们,言行礼貌,耐心地倾听老人的主诉,切不可表现出厌烦,对老人的唠叨要谅解,他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在护理时,更不要因为他们年老,护理工作量大而表现出厌烦,逃避行为。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

2.3 情感疏导 老年人面对手术往往会过度伤心,影响食欲与睡眠。在护理时应鼓励病人尽情诉说,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预后,增强病人对术后生活的信心。病人手术后,我们也要玉他们多交流,增加老年人谈话的兴趣,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鼓励手术后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他们做功能锻炼,尤其是在手术后疼痛时,更应该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者帮老人擦汗,这些细致的动作会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他们不要有孤独感、失落感,从心理上振作起来,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老年人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不容忽视,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地面对疾病,顺利通过手术期。

老年人护理例3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抑郁的护理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王青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老年人护理例4

⑴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远离了那种红红火火的集体生活,失去职能,而感到空虚,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子女成家立业,自己多数时间在缺少欢笑的生活之中,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2次的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⑵猜疑心重:老年患者不会轻易相信刚认识的人。

护理原则:耐心解释。在护理猜疑心强的患者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了精神护理外,还经常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讲些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让疗效明显的患者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问题等,在用药过程中,巧妙地回答。

⑶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⑷退化、依赖性增加: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和温暖。

护理原则:多关怀患者。护理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只是能讲清楚道理进行规劝和解释,切不可批评和训斥,做到微笑服务,使护士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同时,经常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改变他们的依赖心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治疗和护理上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⑸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者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意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⑹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怒,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老年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他们,使其改变态度。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度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心理护理

老年人护理例5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5 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7 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讨论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1~3。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老年人护理例6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71-01

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6,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身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1 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62例,男129例,女33例,年龄58-96岁,平均77岁。其中冠心病61例,糖尿病33例,高血压33例,脑腔梗35例。

1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

1.1 老年人的感觉器官退化使得老年人感觉功能下降,耳聋眼花,老年人肌肉开始萎缩,使老年人的形体缩小,肌力下降、力量减弱,骨质疏松、易跌倒、易骨折,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弱,心率容易不齐、血压易升高、毛细血管变脆易破而出血,肺活量低,呼吸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食欲和胃口,免疫系统的整体抗病能力下降,使得老年人易感冒发烧,体弱多病,认知功能和智力水平也开始下降。

1.2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人际交往减少,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或疾病缠身,自理能力下降,可能也会想到死,但对死亡又充满了恐惧。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

2.2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确立生活的意义。虽然社会和家庭不再是靠老年人来支撑,但也不是老年已经没有用了。让老年人发挥余热,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3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老年人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克服或延缓增龄所带来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运动不仅指的是体力运动,也指的是脑力运动。跑步、打球、太极拳等是体力运动,适当进行脑力运动能延缓大脑的衰退,能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2.4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与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2.5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

2.6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一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生病时需要照顾,需要子女和亲人在身边并握着自己的手。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不具备,老年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满意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和关心。

老年人护理例7

2护理专业人员从事老年护理的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外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根据英国皇家护理学会(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3年中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访视员下降了0.4%。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体现在老人对国民护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护理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英国护士团队内部。据统计,在2010年英国有2/3的注册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有73000名护士的年龄在50岁~55岁,这些护士很快就会退休。英国护士内部的老龄化问题很让人担忧,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按3月空缺计算)。仅在英格兰医疗机构的人员福利支出剧增到52900万英镑,但每年仍是有2万多名护士离职。就地区而言,英格兰东南部和大伦敦地区、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地区护士较为缺乏。德国目前有超过78%的医疗机构反映缺乏专业及医疗护理人员。新西兰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员工只有3091人,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护理行业已成为新西兰医疗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兰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新西兰需要引进大量的护理工作者去应对日益严重的老年护理人才短缺危机。

2.2国内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匮乏。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各地区注册护士数为2496599人,与全球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应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国内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情况如下。护士与床位比情况:据季晓颖等对上海地区的53家老年护理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可知,其结果为护士/床位比为1.0:4.7,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床位比要求标准为1:2,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结果显示该市老年护理人才缺口较大。在职称情况方面,龙骅指出老年护理行业存在着医护人员大多数未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教育现象,其中执业护士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为1.0:5.5:10.5。有关养老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曹梅娟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40岁~49岁的人中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占33.64%,大专学历占26.17%,本科学历占6.54%;多数护理人员来自农村或城市的下岗职工群体。就持证率情况而言,张慧清等指出持有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证者仅为5.71%。在养老护理人才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福利等方面,刘宇等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在社会上不被人重视、没有晋升的机会,多数人表示若其他行业的工作机会将不愿意从事该行业。

老年人护理例8

当今在美国医院护理中心正兴起触摸疗法解除患者病痛。触摸,顾名思义,是触及人体肌肤,对其按摸,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形式,属于简便实用,且历史悠久的医疗技术,对患者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效果尤佳。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老年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我国是众多老龄化国家之一。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尚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富有同情心,病人乐于接受的触摸护理,此种护理能增进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使他们身心愉快,舒适和放松。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老年病人触摸护理进行了探索。

一、老年病人触摸护理病例

2009年1——12月份,我在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第二人民医院对38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触摸护理。在38例老年病人中,女性26例,男性12例,年龄 60岁—92岁,其中干部、知识分子 10例,工人 4例,农民及无业者 24例,大部分患者有不同成度的恶性肿瘤, 60 %以上的老人已丧偶。

二、老年病人触摸护理方法

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适宜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操作前,护士面带微笑,用平静、缓和的语言先和病人聊天,诱导放松,然后在病人的面部、头部、四肢轻轻按摩,肩部做环绕按摩等,2次 /d ,10——15min/次。对于精神紧张和焦虑的老人,可采用握手、拍肩、手上游戏等方式接触,还可以采取音乐与触摸相结合的方法。

三、老年病人触摸护理探究

1、 触摸在护理中被视为人的基本需要,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使心率由快趋于正常;血压由高趋于平衡,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在姑息治疗中,舒缓的触摸在让病人感到舒适的同时,又促进了交流、沟通[1]。

2、 触摸护理是临终关怀的有效方法。面对死亡,护士的临床技术可能显得毫无用处,此时对于病人,护士的爱心远比护理技术更为重要。[2]触摸护理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赖,减轻其孤独和恐惧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亲切感,帮助他们在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的温暖气氛中充实地、安祥地、尊严地离开人间。

3、 对危重老年病人触摸护理,能同时体现对病人家属的关怀。因为危重老年病人的家属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实施关爱性触摸护理,能使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支持,使他们精神不垮掉,为病人及其家属在情感沟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触摸护理不但能满足危重老年病人心灵上的需要,维护他们的自尊,也使其家属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爱护,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帮助临终病人平衡、宽慰、坦然面对死亡。

4、 触摸护理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奉献自我,同时提供对患者良好心理的慰籍与支持,适时满足患者自身舒适与安全需要,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5、 触摸护理方法简单,易做,效率高,无副作用,在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历史悠久的触摸护理技术,在当今时代仍能为人类健康服务。让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弘扬医德,满怀爱心,对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让普天下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吧。

老年人护理例9

【关键词】老年病人; 出院后; 长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0-01

1 老年病人的概况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得到了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现今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必然增多,老年病人住院也逐渐增多,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出院后的护理,必须要了解老年病人各方面的情况和相应的护理知识,不仅要帮助老年病人身体健康,更要帮助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

2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现状

2.1 家庭

2.1.1 年龄: 老年病人的年龄以71―80岁为例,老年病人子女的年龄以41―60岁为例。子女状况有①子女的孩子上高中或上大学,孩子升学的压力、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孩子的就业压力、孩子的购房压力;②子女自己工作压力,如电脑操作方面;③子女下岗,子女本身经济状况差;④子女退休,子女自身收入较低;⑤子女健康,女性处于更年期,本身需要调理,有的子女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⑥自己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特别是子女忙,子女有了小孩,对下照顾子女的小孩,对上照顾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对单位,有的退休了还要忙于单位的事。

2.1.2 住院:老年病人住院次数以4次为例,一次住院费以5000―20000元为例,4次住院费为20000―80000元,报销比例以百分之三十为例,报销费用6000―24000元,自付费用14000―56000元,很多老人无法承担这个数字。

由于住院费用高,老年病人不能长期住院治疗;由于医院的资源有限,床位紧张,同时老人住院后24小时需要家人陪伴,老人住院需要家人送饭,一位老人住院,需要多位家人才能完成陪伴、送饭、交费等工作。故老人病情稳定后,将老人接回家治疗、护理。

2.1.3 费用:老年病人出院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保姆费每月800―1000元,药品费每月200―1000元,老人生活费每月400―500元,保姆生活费每月400―500元,老人每月开支费用数为1800―3000元。老人的收入:有工作单位的每月2000―3000元,没有工作单位每月1000元,以上可以看出,部分老人不够开支。

2.1.4 数量:家庭老人数不等,有1―4位老人。如果4位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对于家庭将是沉重的负担。

2.1.5 居住:卧室以3间,老人和子女同住为例。子女的孩子未成年或成年后没有住房。卧室分配:老人住一间、子女住一间,子女的孩子住一家,保姆只能住客厅或老人房间加床或老人和保姆同住一张床,给老人、子女、保姆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2.1.6 专业:保姆多数来自农村,懂得老年病人的护理知识少,子女对于老年病人的治疗、护理绝大多数非专业。

2.1.7 陪伴:老人居住地以县城为例,有的县城全是楼房,绝大多数没有电梯,老人如果行动不便,无法上下楼,老人只能成天在家,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保姆、电视或只有家人、电视或只有家人。

2.1.8 地区:老人的子女以1―4个为例,1―2个子女在本地居住,1―2个子女在外地居住。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后,绝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现居住地到外地子女处居住。老人的护理全落在本地子女身上,时间长了以后,老人的子女之间难免不产生分歧。

2.1.9 朋友:老人的朋友来家看望老人,多带来礼品,增加老人朋友的开支。老人收礼后,想办法回送朋友礼品,增加老人开支。老人的朋友年龄多数在71―80岁。上下楼,多数行动不太方便,故老人的朋友不能经常来看望老人。

2.1.10 病种:老年病,病种多,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或男科疾病,同时还有视力、听力、认知方面疾病。一位老人可同时有多个疾病存在,子女及保姆难以应对。

2.1.11 卫生:老年病人如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老人无法自行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需要帮助。对于不能下床的老年病人,需要2人才能帮助老人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由于老年病人洗头、洗澡、换衣服难度大,夏天老年病人不能保证每天洗澡,只能将洗澡改成每天床上擦澡,梳头、剪指甲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2 进食: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进食、饮水、服药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3 营养:营养来源于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热能。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康复。不同的病情,对营养的质和量的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患病情况,功能逐渐下降,消化功能也不例外,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弱,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相对减少,所以老年病人的营养,必须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以合理的饮食护理,家庭为了满足老人的营养,均单独为老人准备一份食品。

2.1.14 康复治疗: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家人和保姆忙于老人的生活照顾,没有精力和能力来为老人进行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

2.1.15 心理: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日常生活均由家人及保姆帮助完成,老人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老人生病以前,冬天每4天洗头,每2天洗澡,换内外衣服。老人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难以像以前,有的老人适应不了这一变化。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担心拖累了子女,合理的需求,也被老人拒绝,如饮水,老人本应每次饮水100ml,可是老人怕解便,少饮水或不饮水,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利。不能上下楼,长期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及保姆,给老人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拒绝治疗。

2.1.16 指导:老人在家生活、治疗、护理,全由家人及保姆进行,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质量得不到保障,亲人及保姆由于不是专业医护人员,老人发生了异常情况不能及时观察到,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治疗,使得老人的病情加重或增加新的病种。

2.1.17 质量:老人生病时间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老年公寓

2.2.1 费用:生活不能自理,每月费用1500―1800元。有的还需要医疗费用每月200―1000元。共计1700―2800元。

2.2.2 居住:城市周边老年公寓,多为楼房,无电梯,老人行动不便,只能在公寓内有限空间活动。

2.2.3 质量:老年公寓质量相对优于家庭。

2.2.4 问题:老人公寓缺少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缺少经费。

3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老年基金。政府牵头,通过银行,个人定期存入专用帐户,本人到达法定年龄,每月领取老年基金。对于社会,今天的老年基金,用于今天的老年事业,明天的老年基金,用于明天的老年事业,即A用B的老年基金,B用C的老年基金。这样就能保障今天老年事业经费,立即改善老人护理质量。

专业医护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指导或工作,医护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其他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工作,其他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老年人护理例10

【关键词】 老年人;社区;整体护理

1 对象及方法

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共800例,男352例,女448例,其中640例(80.0%)经过健康教育与居委会配合并讲课、展览宣传、心理咨询,都愿意与我们配合。

2 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

在社区中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包括对家庭进行健康宣教,老年人应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高血压患者随身带好药物,不宜单独出行。学会自测血压,即定期测量血压。让患者掌握自己血压的正常值和异常变化。饮食上低盐低脂、清淡、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经常锻炼、生活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糖尿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坚持服药,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开展整体护理

用真心、真情对待每一位老年人,通过宣教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造成老年人情绪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语言尤其重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老年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4 加强医护人员的品德修养

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宣教有关保健知识,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和负担,争取老年人的主动配合。护士优美的语言可使老年人感到温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产生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应,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情感的特殊性。护士面对老年患者,需要满怀关心、关怀、体贴的情感进行各种护理。护士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但面对老年病人,应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可因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影响病人,以致影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效果。人的情感是思想综合起来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具备美好的心灵。

5 护士的技术操作及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及娴熟的技艺,并不断进取,才能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更好的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及患者。

6 护士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