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32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1

(一)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率低且传递不畅近年来,虽然农业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基本上完成了联网或者搭建了企业网站平台,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重复建设、信息分散、信息滞后、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质量低下、信息查询及获取不便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批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进而致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只是被动接受市场自发性的调节。

(二)给予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度不够目前,虽然涉农机构都搭建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信息网络平台在乡、村一级出现了断层,加之农村的信息化团队尚未切实建立健全,还不能对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统计、综合分析和及时等工作,造成所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严重滞后且质量较低,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市场信息应有的指导和服务功能,造成广大农民获得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升高而实际效果却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掌握信息较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难以很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筛选能力不足。因此,无论是所做的决策还是农产品的流通都有很大的盲从性,盲目跟风的现象还是时常发生。

(三)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足且农产品流通渠道有限原本应该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在现实中却难以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生产,统一组织程度低,而分散、细小的生产模式也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另外,农民的观念素质、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也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所需“成熟市场主体”的要求,因此,农民_般很难与产品销售区域构建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农民在准确获取市场信息、有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得到相应指导等方面也都存在一系列的难题,这导致了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信息阻断现象的产生。不成熟的市场主体以及有限的产品销售渠道很难承担和消化无限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就使农产品的销售陷进“因规模小而销售难,因销售难而无法增加规模”的恶性循环中。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电子广告模式电子广告模式是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初级模式,是一种为农产品企业进行网络宣传,强化其广告效应,为农产品实物交易提供服务而不进行实际交易的模式。该模式具有覆盖面广、广告时效性长、实现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但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网站的建设和曰常管理、维护,因此,对参与者有很大的限制,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企业才能参与,并不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普通农户,另外,这种模式受到百度、谷歌等大量搜索引擎的挤压,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二)网络直销模式优点是能给买卖的双方都带来较好的收益。卖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推销和广告投入的费用下降,在维护好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有效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打开新的市场。买方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可以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实惠的价格、便捷的购物、多样的选择等方面。这种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该模式一般为卖方驱动,对买方来讲,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购物过程中产品的可选择性等都是由卖方来控制,这就使得该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是宏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用户对网购的偏好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因此,综上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广大的普通农户来说,一般很难负担的起,另外这一模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而目前我国分散性大、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户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依靠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很好地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再者,仓储物流、网络支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也是普通农户无法解决的。因此,这种模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不适合广大农户参与。

(三)网络信息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专业化媒介的身份为平台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企业捜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且因参与用户众多,客观上分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场参与者认可和使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并不进行具体的农产品销售,实际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开展的。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它仅仅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畅通,而缺失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未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统一起来形成“三流合一”,这使普通农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物流和资金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模式的便捷性,发展前景不好。

(四)电子交易市场模式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是指由农产品中介机构搭建电子交易市场平台,只负责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曰常维护,并为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电子交易或增值服务,而自身却不参与网上交易的模式。这种模式涉及到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交易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同时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中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包括:商流一物流一资金流一物流。该模式是整个价值链优化的内在要求,主要运用网络专业化的分工来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行业性,主要体现在作为行业供应系统聚集平台,价值链条上的各方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不仅能有效拓宽流通渠道,对于价值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而言,也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供货方(或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另外,由于该模式既可是卖方驱动型,也可以是买方拉动型,因此,其服务客户类型的基本不受限制,相关农产品企业可充分利用该模式节省捜索和交易的成本,同时在平台上可接触更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而农产品供应商也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得到更多的客户群,从而拓宽销售渠道。这种模式市场规模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但进入的门槛却很低,普通的参与者既不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不需要过多的投入,操作流程和管理维护简洁易懂。综上而言,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动中小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积极参与。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将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过程,需要依托一定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它也需要诸如信息网络、市场经济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多种繁杂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要做到这些,仅依靠农户和企业的力量明显是不足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全局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并施行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搭建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障碍、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策略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环境。要想让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具有一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特色,只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下,大力推进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工作进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品牌发展和产品营销策略,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小规模、大群体”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普遍特征,具体体现为参与主体的种类繁多、分散性强、层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应积极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网络,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将原本比较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连接起来。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一般都比较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户的需求,当前应以此为依托,逐渐将其转变为农村最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收集和推送各种农产品实时供求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网络资源平台,形成一个由上而下并全面覆盖农村的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参与者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最终推动农产品交易流通模式的根本变革。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2

家用智能镜子产品是如今各类智能硬件产品之中的一个细分门类,其产品属性是在家庭环境中使用,以镜面显示为载体的智能设备。智能镜子产品属性组成较为简单,但无论从产品实际功能、产品体量、使用环境、适用人群、价格区间,都有很大差别。真正付诸量产的消费级智能镜子产品,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市场覆盖率,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

一、家用智能镜子产品概念分析和引入

家用智能镜子是一个较新的产品概念,是智能系统的衍生产物。家用智能镜子,以镜面显示将屏幕和镜子的界限打破,让承载信息的屏幕更好更无缝地融合进人们的生活。家用智能镜子的硬件组成分为输入和输出两大块。用户所有的操作,对产品本身进行的所有输入指令反应可落实为:触控屏、按键、摄像头捕捉、麦克风……乃至一些外接的传感器设备,诸如体脂测量、体重计、红外光谱等。而智能镜子给用户所有的输出信息媒介,则可以通过屏幕显示、扬声器、灯光等等,也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模块,连接至用户的移动设备和云端。在以上的硬件之中,镜面显示是智能镜子产品的基本产品特征,是划分智能镜子基本属性的先决条件。

二、基于功能属性的产品分类研究

1、产品档案建立

根据上文列举的产品硬件、使用环境特征,可以对产品档案的范围进行初步划定和进一步细分。本文选择互联网资讯平台、产品网站、电商平台,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调研,建立产品档案。

2、产品档案分类

调研的所有产品中,是否采用了镜面显示技术,是作为广泛相关产品的第一要素;内嵌系统、网络介入、各类硬件介入以及具体的功能,是界定镜子“智能”与否的评价标准;使用场景,人群,则是细分产品至家用类别的关键条件。家用智能镜子的产品属性的组成因素可根据iNPD(integratedNewProductDevelopment)整合新产品开发中的SET因素进行拆分。S(社会)代表用户群体对其功能的需求,E(经济)代表智能镜子产品相关市场的信息,T(技术)代表产品相关技术信息。本文将针对E(市场)部分,结合调研所得资料,对家用智能镜子产品的市场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推导出产品的市场趋势及可能存在的市场机会点。而基于S和T部分,结合产品的技术属性和用户与其交互的过程来分析,则可以总结出家用智能镜子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次调研共收集到相关品牌35个,分为家用智能镜子弱相关产品和直接相关产品两大类,并归纳出时间特征、功能场景特征、用户及售价特征、商业模式、硬件构成、核心价值七个方面进行归纳。

3、产品档案分析

样本中与智能产品相关较弱,只存在镜面显示,或功能较单一的,场景与家庭环境弱相关的镜面显示类产品共15款;可分为镜子类APP,车载设备,电视镜子以及广告媒体镜子4大类。这四类产品都通过镜子的本质属性以及固有场景去做功能发散,将信息显示整合进镜子中,在用户固有的使用镜子的行为上,拓展了信息量,达到了良好的体验。总结分析得出各品牌和各类产品,镜面电视出现较早,广告镜次之;镜子APP及电子后视镜产品随着软硬件发展,于2014年开始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仅具有镜面显示特征,还应用了各类数据接入、硬件接入,并应用于家庭相关场景的样本共22个,其中国外品牌17个,占据多数。样本基本功能较为雷同,但依据不同应用场景、不同针对和针对性人群,依然有不同的产品呈现。总结分析得出:自2010年CybertectureMirror这一较为成熟的产品出现,距今时间尚短,相关产品在2014~2015年之间达到峰值。家庭是其最终的目的场景,与传统镜子出现的场景重合。商场,高级酒店,医疗,健身房等场景则是商业化的主要阵地。大部分产品停留在概念阶段,少部分在售及众筹中的产品,价格呈现出较高的走势,在同类成熟产品较少市场环境下,相对于其他智能家居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其针对性的人群也展现出较为模糊、宽泛的负面特征;少数人群定位明确的,在消费水平上属于高消费人群。宣传和销售途径集中在线上,主要通过电商平台来实现销售。与实体店的销售挂钩、在公共空间放置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体验,是商业化的主要渠道。硬件方面镜面显示和触摸屏是最基本的配置。蓝牙、无线网络的接入、内置系统和APP的连接控制,是“智能”的关键,为产品带来丰富资源和内容,和智能家居系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现有智能手机、PC端的智能平台实现对接和融合。语音控制、手势操作、Kinect摄像头动作捕捉模块,以及各类摄像头识别系统,为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可能性以及操作便捷度。智能家居系统永远是以家庭场景为主的智能产品的核心诉求。智能家居的控制端,智能家居系统的信息输出端,都是较为主流的核心价值体现。此外个人助理,生活、身体管理,是针对个体用户的核心价值点所在。健身、医用、美容,则是增强现实技术的拓展,通过更直观的镜面图像,高度统一信息和现实,达到信息的良好传达。

三、价值定位

1、产品价值区间界定

引入产品价值模型对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产品是否为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来执行,并且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在分析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宏观条件:造型,技术。在造型方面,采用显示类产品造型趋势、界面设计趋势、环境结合度这三点评价标准。技术层面采用技术应用趋势、技术实用性、使用体验三点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对目标产品进行分级,整合入产品价值坐标可在“右上角”的象限之中筛选出产品价值较为优秀的产品进行总结。

2、产品价值定位

结合价值区间界定以及产品价值定位,分析整理得出,处于产品价值坐标的“右上角”象限的家用智能镜子产品非常少。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相关产品,都处于两个较为负面的方向。一是非常注重显示效果和外框装饰,,外形夺目,界面丰富,信息量庞大;这一类产品作为广告镜子或展示用镜子,在视觉和浅层的单次使用体验上,占据一定优势,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用户大部分的注意,带来较多的新鲜感;但无论是显示尺寸、显示精度、产品本身所处环境的美观度,都无法为用户带来合理的、黏性、或是依赖感的使用体验,也很难让使用户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一些产品从智能家居入口、传感器功能多样性做了很多内容升级,通过摄像机、麦克风、外界硬件设备,为用户实现了丰富而全面的功能,但这一类产品,优秀的产品都具有功能场景高度统一化,即在固定场景内,通过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硬件设备,去实现同类产品无法实现的功能体验。某种意义上,如果用户的需求与产品所定义的场景和功能并没有交集,那产品将会失去大部分的用户个体。比如,在医院场景内,基于肢体复建,智能镜子可以通过摄像头和镜面屏幕显示,帮助患者像照镜子一样,实时地、精准地去完成康复动作。可以说,上述的功能,对医疗、对肢体复建的用户,是有巨大技术推动和使用帮助的,清晰的图像显示和信息传达、高灵敏度的视频识别跟踪,加上镜子的日常性,亦不会对患者带来医疗仪器的畏惧感,这一切,在医疗场景中,是很明确的“右上角”象限产品价值定位。但是,这种有着明确场景和功能的产品,不能作为一般价值观的智能产品,普及到广泛的用户群之中。在调研发现,最接近价值坐标右上角的是SmartSpot这款产品。从产品的定位来看,健身人群,室内健身场景,就已经达到了和智能产品用户和家用场景的重合。在外观造型上,全身镜,是家庭、健身房以及健身场景的必备物品,整体造型和环境和场景融合自然且必要;UI设计主要突出可读性,在健身运动时达到良好的信息传达性;配合可读性以及运动场景和人群,采取了较为明快、具有科技感的设计风格,搭配具有活力、动感的配色方案。在技术因素上,基本的镜面显示、网络接入、手机连接保证的前提下,配合主要的动作指导功能,只加入了摄像头动作捕捉和识别模块;技术核心明确、技术和功能结合度高,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产生了直接的推动效果;并在技术性上,做到了轻量化和可拓展性,基于摄像头识别和镜面显示,除了健身指导,还可以有健身打卡、健身记录、个人课程选择等丰富功能拓展。

四、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分析

1、产品价格因素分析

2011年的CybertectureMirror当时的售价为7700美元,2012年7月,Panasonic针对物理康复中心设计的医疗用智能镜子,售价为38000美元。当人们购买新的镜子时,他们花费的钱通常不如电视机多。而目前大多数新型镜子均采用了与当今电视机相同的平面显示屏,加之很多技术硬件的介入,导致其价格往往显得过高。所以目前达到真正家用依然还有距离。目前,家用智能镜子的价格和功能离散度较高,价格的主导作用较弱,市场较为混乱,从类竞品市场入手,顺应用户的传统消费观念,并实现用户的功能期望值,是较为良性和合理的价格方向。

2、产品商业模式分析

针对现在尚未成熟的家用智能镜子产品市场,核心问题是如何让用户通过现有市场布局和商业模式接触到家用智能镜子产品,并产生有效的效果,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最终推动购买力。很多产品在初期的定位上,没有直接关注具有较大消费力的普遍型智能硬件产品受众,而是直接定位在高端消费人群,具有较高消费力和较高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为了达到宣传针对性和完整的体验流程,两者都选择了酒店市场进行第一步探索。在高级酒店中,高消费层次的人群会在精心布置的“家庭”场景中,接触到智能镜子产品,并通过定制化的服务,身临其境地体验智能镜子产品与整个酒店房间装潢的结合以及酒店服务所配套的功能:如在穿衣镜上得到酒店服务的推送信息,管理自己的酒店账户;在浴室、盥洗台沐浴洗漱时,在防水抗雾的条件下随心地查看自己专属的社交、新闻、娱乐信息;如此种种,都给用户自然地带来了全新的酒店体验。此外,通过只能镜子和实体店面及电商的结合,依然在侧面推动着家用镜子市场的发展。Non-Grid和MemoryMirror两款镜子,通过和实体店售卖商品——服装的紧密结合,打造虚拟试衣、在线购买、APP分享、VIP服务一系列的服务流程,为实体销售带来了新的活力,从智能的角度提升了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此种商业模式,不仅仅达到了推动传统商业模式转型,还催生了用户对此种购物体验的转型,通过增强现实,为今后可能的网络购物家庭化、网络购物“可视化、可感化”提供了更多可能。与此相似的还有健康监控和医疗辅助类的智能镜子。上述智能镜子的商业模式,都是从公共空间、从较高端的使用场景切入,同样具有局限性,覆盖率和真实购买率未得到验证,同样也从侧面反映出,真正具有良好体验和功能的智能镜子产品,距离真正的家用化和大众化还有一定距离。让现有的智能镜子已经成熟的概念和产品,真正走入家庭,为用户所用,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依然需要更加优秀的商业模式。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体验经济收效良好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打造用户熟悉的空间,让用户亲自进行体验,达到广泛的受众和宣传效应,并有意识地挂钩用户已经存在的消费关注点和需求点,培养用户黏性,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五、总结

作为家中或是常亮的信息显示端口,家用智能镜子需要适合的场景和功能定义,在家庭环境中最需要镜子的地方,显示出用户最需要的信息。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和概念性的产品,已从酒店、医疗、服装售卖、健身指导、化妆等方向做出了优秀的尝试。但由于智能家居体系没有广泛普及,家用智能镜子概念尚未打开市场,说明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总结如下:(1)产品场景定义家庭化缺失;(2)产品功能属性定义模糊;(3)产品市场还未成熟;(4)产品核心价值尚未确定。针对家用智能镜子产品,场景定义应和家庭紧密相关,产品和家庭生活行为的关联度、和家庭环境的结合度,都应在产品造型、产品安装位置中首先保证。基于场景定义,功能才有足够的支持和合理性,才能在合适的位置,作用于使用者合适的行为中去。而针对家用智能镜子本身,大多数产品关注的产品功能属性在于镜面显示模块,而不是镜子本身;一块带有优秀功能的镜子和一块可以照镜子的显示屏,所达到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功能属性核心基于镜子产品,从人们百年来所熟知的家用产品入手,所展现的功能,才能更好地被人所接受,长远来看,也才能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终真正地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以上,也是家用智能镜子产品最根本的市场立足点和核心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JonathanCagan,CraigMVogol.Creatingbreakthroughproducts[M].Beijing,China:ChinaMachinePress,2006.9-83.

[2]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8-92.

[3]陈劲,高金玉.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模糊前端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2005,2(3):281-290.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33-02

1 引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巨额损失不断涌现,次贷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深为人们所始料未及。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风暴正在整个银行体系内扩散。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银行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主要类型,目前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指出,信用风险管理不善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由于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在计量、管理上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通常还是银行经营风险组合的最主要方面,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影响银行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信用风险的角度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运用压力测试作为主要方法考察突发事件或极端情景下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期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压力测试与信用风险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运用风险计量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应用。借助于这些评级体系,可以将借款人根据风险大小进行分类,从而决定贷款定价、损失准备计提和资本金配置等。但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仅仅着眼于评价单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不能用来计量不同借款人评级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这些评级体系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复杂的信用资产组合的风险。因而,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开始自行开发或将VaR(Value-at-Risk)(在险价值)模型运用到信用资产组合风险计量领域中,这些模型包括穆迪公司的KMV、JP摩根的CreditMetrics、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CreditRisk+和麦肯锡的Credit-PortfolioView等。

通常,大多数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即针对单个借款人的内部信用评级和针对信用资产组合的VaR计算。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内部评级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等级,然后将信用评级结果映射到对应的违约概率(PD),这样就使得银行对借款人违约可能性的大小估计精确化;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违约损失(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等风险因子,以及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计算信用风险价值,从而得到对整个信用资产组合风险或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轮廓的估计。

大多数信用风险计量体系,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仅仅适用于正常经济状态,这是因为这些风险计量体系通常依赖于风险因子过去的表现来预测其未来的变化。事实上,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金融工具都具有“厚尾(Fat Tails)”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金融工具的收益是非对称的,产生较小的正的收益事件的概率较大,而产生大的负的收益的事件的概率较小,尤其对于信用工具而言,由于数据的缺乏,利用正常经济状态下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厚尾”区域内的风险也就变得极为困难。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需要采用两种相互补充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正常经济状态下,对于单个借款人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计量采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而在异常经济状态下,也就是压力情景下,则须通过压力测试来识别风险大小。

3 压力测试的主要步骤

(1)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可靠的数据是确保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的关键,涉及的数据分为两个层次: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括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和信贷账户中面临信用风险暴露的资产数据;外部数据包括各种风险因子如利率、汇率、股价指数等。商业银行应当确保能及时地获得准确的内外部数据以进行压力测试。这要求商业银行有一个高效的账户信息系统,并且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良好对接,国际先进银行可以做到将交易账户和信贷账户变动的信息实时传递到风险管理系统。

(2)资产组合与环境分析。银行资产组合的结构和具体特征是确定压力测试的风险因子的基础依据,此外还需要对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做出研究,以找出潜在的压力事件,这往往需要银行外部专家的协助。

(3)确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暴露,找到风险因子。通过对资产组合的分析可以找到风险因子,要把它们与由环境分析得到的风险因子结合起来,并按重要的程度进行排序,以确保重要的风险都得到测试,并且可以使得测试不至于太宽泛而失去针对性。

(4)以可能发生的不利冲击为基础,构造相应的测试情景。

(5)设定冲击发生时风险因子变化的大小。

(6)运行压力测试模型。

(7)报告结果并进行分析。

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主要方法

4.1 基于敏感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敏感分析法考察在其他风险因子不变条件下,某个风险因子变动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其优点是易于操作,有利于考察金融机构对某个特定因子的敏感性;缺点是可能不符合现实,因为当极端事件发生时,通常多个风险因子都会同时发生变动。据新加坡货币监管局(MAS)2003年的研究报告,实践中常用的交易账户标准冲击有:

(1)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上下平移100个基点。

(2)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斜率变化(增加或减少)25个基点。

(3)上述二种变化同时发生(4种情形)。

(4)股价指数水平变化20%。

(5)股指的波动率变化20%。

(6)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变动6%。

(7)互换的利差变动20个基点。

4.2 基于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与敏感分析相比,情景分析的一大优点就是考虑了多因素的影响,但只有借助良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支持才能很好的考察多因素的影响。情景又划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历史情景依赖于过去经历过的重大市场事件,而假定情景是假设的还没有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

4.2.1 基于历史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历史情景运用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进行历史情景压力测试的通常方法就是观察在特定历史事件发生时期,市场风险因素在某一天或者某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将导致机构目前拥有的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这项技术的一个优点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高,因为市场风险因素结构的改变是历史事实而不是武断的假定。另一个优点是测试结果易于沟通和理解。像这样的描述―――“如果‘$&&’年亚洲金融危机重演,我们机构会损失美元”,让人很容易理解。运用历史情景的缺点之一是机构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构建其风险头寸时尽力避免历史事件重演时遭受损失,而不是避免预期的未来风险(并非历史的精确复制)可能带来的损失。历史情景的第二个缺点是难以将测试运用于该历史事件发生时还不存在的创新风险资产,或者将测试应用于自从该事件发生后其行为特性已经发生改变的风险因素。

4.2.2 基于历史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假定情景使用某种可预知的发生概率极小的压力事件所引发的冲击结构。由于这样的压力事件在最近没有发生过,因此必须运用历史经验来创造这些假定的情景。在假定情景创造中,机构需要考虑“传染效应”,即假定的压力事件对相关市场冲击的规模和结构效应。“传染效应”的估计一般建立在判断和历史经验上,而不是市场行为的正式模型。

两种测试情景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历史事件对于当前投资组合的适用性、机构所拥有的资源,特别是时间和人力。历史情景比较容易公式化表达和让人理解,且较少涉及人为判断,但是它可能不能反映出当前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新开发的金融工具中所隐藏的金融风险。而假定情景更加与机构独特的风险特性相匹配,并能够让风险管理者避免给予历史事件比未来风险更多关注的误区,但是它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并涉及相当多的人为判断。基于以上考虑,一些机构邀请资深经理、营销人员和经济学家等来共同讨论假定情景设置以确保其客观有效性。

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如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危机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因为对历史情节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校准价格变化的幅度和其它难以设定的参数,例如对市场流动性可能的影响。而且,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因为情景表达得越清楚客观,内容可能会越复杂和难于理解。无论如何,压力测试的使用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所使用的情景也在周期性的压力测试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结果,机构的风险暴露就不断地被跟踪记录。

5 结语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4

目前,我国对城市人行道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还比较滞后,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空间,强化道路沿线景观,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人行道景观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成都市人行道现状。在收集到满意度数据以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归纳目前成都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市民对住宅区人行道景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建议,进行总结。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1.问卷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通过实地采访当地居民,并根据调查对象样本选择15个区域进行投放,每个区域保证5份左右的问卷投放量,可以尽量避免一些意外情况。因为是实地采访,所以数据偏差的可能性较低,真实性较高。

2.问卷的设计

(1)问卷的构成

本问卷主要从人行道的环境、功能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等角度入手分析人行道景观各因素对市民感官的影响。

从环境角度看,问题主要涉及:①人行道绿化是否足够好;②人行道各设施摆放是否足够美观。

从功能性角度分析,问题有:①道路铺装是否完好;②能否满足行人需求。

从安全性角度入手,问题有:①防护设施如防护栏等是否完好;②安全警示牌等是否已经设立;③有无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现象。

从舒适性角度考虑,问题有:①道路两边店铺、摊贩等有无占道经营现象;②道路各设施摆放是否美观;③道路是否平坦。

(2)问卷的评价量表

本卷采用5级分数的李克特量表进行评价。李克特量表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人们在态度上的差别,就在这一组的多样选择中被巧妙地反映出来。这五个选项分别记为5、4、3、2、1分,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二、调查数据分析

1.KMO与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由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默认前提是数据组中各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之间没有共享信息,无法进行分析。所以在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做KMO与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判断这组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因子分析。本次检验结果:KMO值为0.765。因子的适应性大于一般要求的0.6的标准,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其中最后一项的显著性的值为0.000,小于0.05,通过了标准值为0.05巴特利球形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组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2.公因子方差

在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时,因为预先所选择的多个指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将这些并不相同的指标强行归为几个类别,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信息的损失。为了检查所收集的数据在主成分因子分析过程中的信息损失程度,就要进行信息损失度的检查,也就是公因子方差的测算(如表1)。

在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指标在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时的信息提取度,也就是第三列的数据,而所需要的信息损失度则等于起始值减去信息提取度。根据一般情况,信息度损失达到40%以下,选出的信息度提取度比较少,即信息损失度比较大。据表格得出四条指标信息,即人行道给市民的感受(提取54.2%,损失接近50%);人行道的卫生条件(提取57.1%,损失接50%);人行道的铺装(提取39.2%,损失超过60%);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隔断(提取56.7%,损失接近50%)。因为本次实验所选取指标的数量过少,如严格按照一般标准进行分析则会损失过多数据,所以在这里稍微放宽标准,选取信息损失度为50%以下的指标为合格指标。因此,最终信息损失度超标的只有一个指标,即人行道的铺装,它的信息度损失超过60%,超出了之前所制订的50%的标准,因此这个指标不合格,在之后的数据分析中将被弃用。

3.主成分分析

在做完前面两步的检验工作,验证了所选取指标的适应性与信息流失度之后,就正式开始分析数据的主成分因子,在将所有数据输入到SPSS之后,选择因子分析开始分析,得到的主成分信息如表2。

如表所示,这组13个原始指标最多可以分为13类,即13个主成分,但是目的是将这13个变量分为尽可能少的类别,尽可能达到更少的信息损失。在理论上,所提取所有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要大于等于85%,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信息的损失量在15%以内。但是本次实验所选取变量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要达到严格的科学实验标准,因此在这里使用的是按照特征值大于1,与此同时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60%的原则选取主成分因子。

在这份表中,共有3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64.936%,即前3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原有13个变量64.936%的总方差。为了更好地描述主成分信息,在此使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现它。

三、住宅区人行道景观改善建议

根据已经完成的住宅区数据主成分因子分析,影响市民对住宅区人行道景观的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3类,外部环境因子、内部条件因子、感官因子。根据这些因子,做了如下分析。

1.因子1――外部环境因子,反映人行道的外部环境

住宅区人行道主要是为人们避开交通要道、安全自由行走而设立的,通常宽度不大,一般设计宽度为1.22米,大约能够满足两个成年人并列行走的宽度。

住宅区人行道与城市步行道有所不同。住宅区人行道通常是柔和弯曲的小道,这就使住宅区人行道有了更多的、更自由灵活的设计空间。人行道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还要关注到人文性、美学性等多个方面,既要考虑到安静舒适,又彰显园林的个性化特色,使劳累一天的住户产生家园般的归属感。所以设计不能只重视外观表现,更要做到合理节约住宅区有限的空间、节省投资者投入的费用,还要做到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和谐统一。

因子1支配的变量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变量主要有人行道绿化种类、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隔断、人行道的嘈杂程度、人行道的拥挤程度。

针对这些变量,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尊重、关心每一个小区的住户,使用户置于小区的景观中,如同置身到大自然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因势而行,合理划分车流人流,满足人们对景观的游览需求。在设计中可采用一排行道树、双撑行道树、花圃林荫路等绿化形式。把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进行隔断,这样既保护行人的安全,又削弱人行道的嘈杂声。

针对人行道的交通功能,减少人行道的拥挤程度。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性营造不同的自然景观,在满足小区步道功能的基础上,采用花坛内间植行道树、行道树与小花园相连的形式,以曲代直,力争做到收放自如、绿树红花相映、随坡就势而隐、遇水逐浪而现。巧妙运用摄像手法中的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摄影技巧,拓展景深,实现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延伸,从视角上增大小区的活动空间,营造视觉上的审美功能,争取使住户获得更美好的小区景观体验。

2.因子2――内部条件因子,反映人行道的本身条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明确提出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米。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行走状态不可预见,会出现顺行、逆行、并行等多种情况。人行道路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又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

因此因子2支配的量为本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这些变量主要有人行道绿化面积、车辆占道现象、人行道宽度、人行道上的休息座椅等因素。

针对这些变量,不能盲目地追求气势宏大,追求花坛最大、造型最多,道路最宽、步道最长,道路的组合材料最好看,设施最美等形式。这会使设计失去人行道应有的功效,不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为的拥堵。城市人行道要兼顾行人出行的实际情况,提供更便利、更快捷、更轻松、更悠闲的出行方式。设计中应本着当曲则曲、当窄则窄的原则,尤其是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区不可布置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在人流较少的地方可添加一些儿童娱乐区,或设置一些纳凉休息的亭苑、座椅,设置阅报栏、雕塑、灯光、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在满足人行道路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又带有曲径通幽之感。这种慵懒休闲气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又可缓解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紧张的情绪。

3.因子3――感官因子,反映人行道给市民的感受

繁华的都市内涵主要建立在城市人群感受的基础上,要根据行人不同的使用需求,突出行人日常生活和休闲的特点。

在因子3支配的变量中更注重人行道给市民的感受、人行道的卫生条件、人行道的健身设施、市民在人行道上看到天空的多少(街道两边建筑的高度)。

很多地方小区健身场所匮乏,附近又无大型休闲场所,不少居民只能挤在路旁的人行道健身,而此处靠近车流往来的马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人行道的设计中应采用多样化的布置,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并改善街道生态环境,必须合理利用空间:可因地设绿、可增设形态各异的小花坛或构思精巧别致的景观小品或健身场地。在建设人行道的同时可以设置健身步道,并在沿途设置健身导向标志。行人走在路上可欣赏沿途美景,感受盎然绿意相伴,无论是跑步、散步还是骑行都是惬意的放松方式。这种带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文化,安静、富氧、赏景、健身,造就舒适、安全的景观,都将增加行人在行走过程中的良好情绪体验与美的感受,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在所选取的13个指标中,人行道带给市民的感受、车辆占道现象、人行道宽度、人行道上的休息座椅、人行道的嘈杂程度、人行道的拥挤程度,这6大指标能较大地影响成都市市民对人行道景观的满意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指标为人行道带给市民的感受。

因此,在改善住宅区人行道景观的工作中,更注意人行道带给市民的感受、车辆占道现象、人行道宽度、人行道上的休息座椅、人行道的嘈杂程度、人行道的拥挤程度等这6个指标,它们主要分布在外部环境因子与内部条件因子中,需要特别注意。

政府要提升市民对人行道景观的满意程度,首先要关注人行道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重点是提升人行道带给市民的愉悦感,改善机动车占道停车、行驶现象,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增加人行道上休息座椅的数量,降低人行道周围的噪音,缓解人行道的拥挤程度。

参考文献:

[1]Kevin Lynch.The image of city[M].New York: The MIT Press, 1960.

[2]Allan B Jacobs. Looking at Citi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魏向东,宋言奇.城市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5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量的消费行为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而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一场基于场景的视觉竞争。而传统产品设计思路并不是以场景为出发点,在未来的场景化金融时代很可能会逐渐脱离市场。所以未来将越来越重视将产品设计与场景相结合,而掌握产品设计中如何挖掘设计新思路,如何将场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又该基于哪些场景进行将是未来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场景化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场景化金融概述

(一)场景化金融概念

互联网发展使信息全球化造就了人们口中的“地球村”,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让各行各业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向金融化发展,于是我们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与传统金融概念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的创新型金融,而将这种创新型金融下产生的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相融合,让金融需求变得更加自然,风险定价更加准确,使现金流处于可视或可控状态就是所谓的“场景化金融”。

(二)场景化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互联网推动金融发展的潮流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极为迅速,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各平台间的发展日益同质化,如何有效的运用数据,及时的获取用户需求,扩大市场,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了开发商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如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成功,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信息的交互场景、人与商品之间的消费场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场景的成功,是场景引起了用户需求从而导致用户的相关行为。在本质诠释人与资金关系的金融行业,场景的应用已初出茅庐,电商巨头场景生态布局占有明显优势,在汽车行业竞争对手强大,在旅游业成为新的爆发点,在校园不断延伸与完善,在医疗方面普遍普及度较低,在房地产行业趋于白热化。就整体情况而言,金融行业都还是在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向场景化过渡阶段,接下来就需要把这种过渡转接到场景化,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行业,着力培养校园毕业后市场的场景入口,更深层次的了解用户需求,引导市场进行转变,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向着垂直、细化领域发展,打造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理财平台和融资供应链。

三、案例分析—支付宝场景应用

(一)支付宝场景应用

1.支付宝简介。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旗下有“支付宝”与“支付宝钱包”两个独立品牌,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其主要涉及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个领域。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后,支付宝接入手机端口,开通支付宝手机支付功能,对客户私人电子商务交易进行支付,为百货零售业、电影业、连锁业和出租车行业提供服务,同时还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普遍的合作伙伴。2015年7月支付宝9.0版本打造蚂蚁金服超级APP,让支付宝成为支付宝钱包、微信、和大众点评的结合体,其中场景拓展变得系统化、生态化和多元化。2016年5月,支付宝医保移动支付平台上线,结合群众医疗支付需求场景,开始在深圳6家医院落地试运行。11月1日支付宝为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入住苹果AppStore,将自身便捷的优势和苹果的品牌效应相结合,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2.支付宝发展中场景的应用。第一,支付宝中的社交场景应用。支付宝是将社交场景融入到发展之中的典型例子,它将自身所开发的红包、转账等资金往来功能运用在微信、qq等多种社交应用软件上。在微信、qq等社交应用软件发展的浪潮下,支付宝的应用更是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支付宝看到了社交场景与金融相结合所带来的优势,选择与当前最为方便、快捷、普遍的社交软件合作,亦是将社交场景与自身的金融服务相融合,进一步确保在场景化金融发展的潮流中不被淘汰。第二,支付宝中的旅游场景应用。人们在闲暇之余通常会选择外出旅游以缓解自己工作之中的压力,支付宝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开发了周末游,用户通过支付宝APP点击周末游,会通过定位用户所在位置为用户提供相关旅游景点,从订票到返回服务一体化。在旅游过程中,支付宝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而将旅游场景运用到支付宝中亦是将金融与消费场景相结合。第三,支付宝中的网购场景应用。支付宝最初就是为购物平台淘宝网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所以将网购场景运用到其发展中乃情理之中。以蚂蚁花呗为例,它通过支付宝最初为消费者提供2000元的消费额度,在网购时提供贷款消费,以用户生活中的网购场景为基础,在无收入的校园市场极为受欢迎。它一方面与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吸引消费者,一方面通过欠款额向消费者收取贷款利息,大大的吸引了无收入或低收入的客户群体,把网购场景同支付宝融合,扩大市场占有率。第四,支付宝中的娱乐场景应用。提供娱乐消遣活动是吸取资金的重要方式,支付宝中的淘票票和游戏中心就是致力于提供休闲娱乐场景选择的平台,通过支付宝订购自己喜欢的电影票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一方面支付宝可从相应的战略合作伙伴收取相关服务费用,另一方面用户消耗使用的流量也会使得运营商获利,从而使得支付宝从娱乐场景消费中获取利益,扩大用户群体。

(二)支付宝场景金融发展建议

支付宝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没有脱离“场景”二字,而以前很少有专家学者将支付宝发展过程同场景金融结合分析,并不是支付宝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利用场景,而是那时场景化金融这个概念还没有诞生。在我看来,支付宝未来的道路必然与场景化不可分割,因此为促进支付宝场景化金融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高效获取场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谁能率先取得数据和懂得分析数据,谁就掌握了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也就掌握了未来拓宽领域的风向标。因此,支付宝须利用大数据拓展产品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开发客户群体中的新场景。2.实行社群分区服务。支付宝应基于场景将具有相同特征和需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提供同一场景下的同一类服务,而对于相同场景下不同特征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最佳的服务。支付宝可以在相同的消费场景下用不同的消费逻辑设计产品,使得产品服务与消费者更加匹配,增强客户粘性。3.创新支付方式。如今大多数第三方支付都是通过账号密码进行操作,其实很多情况下存在风险问题。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识别支付,是否也可以通过扫描其它东西进行支付操作呢。例如在支付时需要识别用户的一些特征:眼睛,指纹,甚至是五官各个部位。相信在这样的创新支付下,支付宝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4.实行多方跨领域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场景化金融具有“跨界即连接”的特征。当支付宝拥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时,那么合作者所累积的客户资源就会成为支付宝的新客户群体。战略合作伙伴声誉越好,市场越广,越具有业界影响力,越有利于开发自己的新客户群体。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多方跨领域合作实现了双方数据流的交换,为场景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我国场景化金融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场景化金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借贷支付方式已从单一平台逐渐向生活各个场景平台靠近,融资理财工具也出现大量新型平台。从对支付宝场景化金融的运用可以看出,在互联网金融中融入场景,这极大的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实现金融需求同场景相结合。场景化金融的发展之路已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产品设计需完善

就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许多金融产品在设计中为迎合市场,效仿市场受大众欢迎的产品,逐渐违背了产品设计之初的市场发展方向,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花费巨大成本买进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面。但由于技术开发具有“”单方面产品核心技术”特点,使得引进技术与被效仿的技术存在质的差异,从而开发的产品出现“杂而不精,广而不深”的现象。

(二)风控能力待加强

现行金融市场处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向场景化金融市场的过渡阶段,场景的挖掘和应用在增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据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上半年通过网络购物被骗案例达五百多万起,总额近十二亿。在这庞大的数据背后,都是现行金融行业风控能力不足的体现。

(三)消费场景需增多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消费场景挖掘不足,使得市场的产品功能趋于同质化,这使得金融市场缺乏创新意识,若长此以往,一旦上市产品不受大众欢迎,将会使得整个金融行业出现萎靡,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信用体系需完善

随着场景化金融时代的到来,要求产品设计提供的金融服务要与场景相匹配,技术分析更为复杂,大量涌向市场的产品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不法分子利用其中漏洞,致使消费者蒙受损失。消费者缺乏安全保障,就会大大减少产品使用率,使得开发成本提高,出现发展的“瓶颈”状况。

五、场景化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场景化金融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突破口,将场景和金融结合促进发展,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产品设计出发点

产品设计是一个较为程序化的、完整的生产过程,它不单是一个企业行为,亦不仅仅是使用生产技术及科学技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塑造,而是在对市场、消费者考察之后,从客户的生活场景中选取产品设计的出发原点,为设计师寻找产品设计新的突破口。同时,我们须认识到:客户并不是为了支付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支付,确切的说,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某一场景让消费者愿意发生支付行为。所以,产品设计首先要基于生活中某一消费场景,让客户基于场景而消费,而不单是实现某一功能或是谋取利益。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场景

大数据是各个开发市场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产品设计之中,我们可以向阿里巴巴学习:利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将数据库和产品分开管理,然后基于客户消费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主要利用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数据挖掘算法等手段发掘场景,将广告优化、市场营销等同大数据结合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后备支持。除此之外,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新场景给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将产品设计中接入各种关系链所带来的场景,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金融市场的多层次结构影响效率提高,可将其界限划分更明确,简化层次之间交互的复杂性。促进产品开发商、银行、消费者的合作,使得开发商能够及时获得效益,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同时开发商需缩短渠道长度、减少渠道层级,使产品涉及渠道扁平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和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使其可以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获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加快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减少对多级渠道收集信息功能的依靠,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在金融市场内部需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会使得参与者自觉遵循市场规则,降低交易的内部管理成本和考核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

从国家角度来说,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市场的状况,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使得政府操作降低风险,市场运作更加有效。同时,须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调动资源的能力,有效整合现有信用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构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优胜劣汰,促进创新。以开发商的角度来说,由于场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获取客户信息,此过程中为保证相关信息不泄露,可引进技术防止外界因素对数据库的攻击,同时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减少各个不同岗位人员的相互接触,避免内幕操作。开发商还可在筹集资金时接入银行端口,增加银行入口的打开频率,通过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并再次建立客户档案,使得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得到双重保险,并依靠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降低外部风险。

参考文献

[1]童芬芬.金融场景化将成未来支付趋势[J].中华工商时报,2015,(07).

[2]杨旭,.基于场景化的流量经营研究[J].管理探索,2016,(06).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6

新型纸品走俏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信息,目前国产纸制品供大于求,新型纸品前景广阔。目前,商品包装、装潢的升级换代势头迅猛,今年国内所需的包装用纸将占纸制品总产量的30%以上。其中复合包装纸、两次涂料版纸、高光泽卡纸、镀膜纸市场缺口大,文化印刷用纸需求逐渐增加,对产品白度、强度、伸缩率、适应性等要求更为突出。墙纸原纸,晒图纸原纸、各种工业滤油用纸、卷烟纸等工业配套用纸,尤其是滤油纸和卷烟纸需求上升。国际流行的彩色餐巾纸、压光擦手氏、厨房用纸、压花卫生纸等,仅香港市场年需求量就达4万吨以上。随着电脑的普及,各类打印机,打印色带,电传纸,传真纸等均有较大的增长。

网络经济的美好未来

2000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8亿元人民币,到2002年已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的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已超过2000万台,公用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各骨干网间的互联带宽不足的矛盾已初步得到缓解;中国已注册的企业类域名占到域名总数的80%以上,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也发展迅速,正在以每天5家的速度递增……过去十年里,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大约是全国GDP增长速度的3倍左右。未来十年内,中国信息产业预计仍可保持三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即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

投影机最大市场:教育、商务

数据显示,2002年投影机市场教育应用占60%,商务应用占35%,而家庭应用只占5%。以教育应用为主是中国投影机市场的最大特色,教育市场虽然仍是众多厂商的“最爱”,但也有知名厂商把商务市场作为继教育市场之后的下一个热点。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采用LCD技术的投影机仍占据着75.4%的市场份额,而DLP只占到24.4%。但采用DLP技术的投影机可以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符合未来投影机便携、无线的发展趋势。一些专家在进行深入探讨后,一致认为:教育行业和商务应用的需求,仍然是今后投影机的最大市场;随着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扩大,投影机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教育行业,今后仍是投影机市场的主力,比例可达60%以上。

电讯业四大发展趋势

内地专家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讯市场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流动通讯仍将成为电讯市场上最大的亮点。联通CDMA二期工程竣工,即将正式开通1X服务;中国移动也大力开展其品牌战略。二、CDMA增速减缓,GSM平稳发展。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联通取消了对CDMA手机的补贴,中国联通CDMA用户为九百五十万户,新增用户仅为二百三十万户,占整个流动新增用户总数的15.73%。和2002年第四季度相比,用户增长速度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少了政策支持的CDMA增速放缓。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GSM的发展将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三、3G前途扑朔迷离。目前被炒得过热的3G技术前景很不明朗。四、互联互通成监管重点。

电子书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可以用到书籍、报纸、期刊出版,也可以用于电子政务方面的公文加密管理,相比于印刷书籍,电子书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读者携带电子书非常方便,可以拥有个人图书馆。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选购电子书,用手机支付费用后花几分钟的时间下载内容,节省了挑选书籍的时间、交通费用和体力。对于一些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出版社考虑到发行量可能不会出版印刷书籍,但出版电子书可以降低成本风险,让读者拥有更多的阅读选择。从产业来讲,电子书还处于雏形期。中国目前的出版产业规模有800-1000亿人民币,如果电子书市场份额能达到6或者是10%,那就是几十个亿或者是100亿的概念。

塑木复合建材市场看好将来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开发塑木复合建材是我国政府一贯倡导的木材节约利用的政策。其优点是结实耐用,不会产生裂缝、翘曲,易加工,无疤痕,可切割、粘接,防虫蚀,耐腐蚀,吸水性小。更难能可贵的是,木质纤维不仅成本低,而且能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这对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之中资源又偏紧的状况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此外,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货物木质包装材料检疫标准十分苛刻,如采用塑木复合材料制做包装用托盘,是一条较为适宜的对策。同时,塑木复合建材的出现,也为我国工农业生产产生的大量锯木屑、刨花以及花生壳、甘蔗皮等寻到了良好出路。作为一种理想的环保型建材,塑木复合材料将逐步替代PVC等塑料制品,其市场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宽带市场迅速崛起

尽管全球电信市场总体上严重下滑,但宽带用户数在过去三年却在迅速增加。据美国Mckinsey&Co公司统计,到2002年年中,全球宽带家庭和企业用户已超过4000万,宽带接入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进入2003年,许多国家的宽带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据日本总务省的消息,到今年3月底日本宽带网用户已达937.7万,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测。据英国Oftel公司5月22日的消息,目前英国的宽带用户已达到200万,每周就可增加3.5万户,许多宽带用户是从窄带用户转化而来。宽带市场目前这种强劲增长今后很可能继续下去,因为大多数国家的普及情况离饱和阶段还差得很远。随着价格的下降,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将会加入。

中国氟化学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依托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中国氟化学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中国已形成从科研到生产、从原料配套到应用制品的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体系和门类,一些基础产品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据了解,中国基本氟化工原料无水氢氟酸和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均已形成规模生产,中国无水氢氟酸年产能力已达15万吨以上,国内市场供应有余,有能力出口海外。在全球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中,由于HCFC-22具有较低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 而被指定为过渡替代品,在中国可使用到2040年,而目前具有近1 0万吨/年市场需求量的氟致冷剂11、12、113等必须在2005年淘汰完毕,因此预计HCFC-22的市场需求量到2005年将翻番。

中外联合成为家电业新趋势

继海尔和三洋、TCL和松下、TCL与飞利浦、康佳与三星、海信与日立后,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合资成立全自动洗衣机生产企业。专业人士认为中外联合正在成为中国家电业的新趋势。在中国市场,跨国家电企业最大的优势在技术,销售渠道是软肋;中国家电企业的情况正好相反,两者合作正好互补。一方握有技术,另一方拥有销售网络,这是中外家电企业联合的基础。在中国市场,通过借助本土品牌的渠道资源开拓二、三级市场,国外家电企业就可以腾出手来发展自己的强项和优势;而中国的家电企业则可以用渠道优势换技术、管理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这种合作形式下,中国家电企业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占据主动,不被外国品牌吃掉,唯一的出路只有提升品牌管理。

汽车信贷市场最大主顾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7

目前,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处在前期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智慧旅游的建设,但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却不多见,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的定义。

智慧旅游的主要功能一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而又及时的服务信息,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的兴起,散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散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终端获得及时有效的旅游信息来安排个人的旅游行程。智慧旅游在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的同时,也能给旅游者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二是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运营平台,改善其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交易平台上,商家将相关信息公布,旅游者会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在线咨询、网络预定、网络支付等从而方便交易方式,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烟台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起步较晚,建设滞后

烟台市是首批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进入首批试点名单的城市。与其他入选的城市相比,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常州市、南京市、大连市、镇江市等城市早已完成智慧旅游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3月,烟台市旅游局申请启动编制《烟台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目前,烟台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尚处于待编制阶段。虽然,烟台市已经打造了旅游资讯网和旅游政务网,但是相应的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并不健全。因此,烟台市的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

(二)免费移动网络覆盖不广泛

移动网络在智慧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主流的3G/4G移动网络以流量统计计费,资费较高,网速较慢,人们都希望在户外能够享用免费快速的WiFi网络。目前,烟台市免费WiFi网络覆盖面较窄,仅在机场和部分服务场所中有免费使用的网络,而在客流量更多的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景点等地方尚未覆盖免费的WiFi网络。同时,出租车、公交车上也没有移动WiFi热点。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势必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建设,使旅游者不能感觉到旅游的“智慧”所在。

(三)智慧景区数量少,智慧化水平低

烟台市的智慧景区为数不多,目前主要有蓬莱阁景区和长岛景区开始了智慧化建设。但是上述两个景区的建设方面只是在电子门票系统,智慧化水平较低。烟台市其他有名的景区景点如昆嵛山景区、南山景区、烟台山景区等还没有开始智慧景区的建设。

(四)旅游网站有待完善

烟台市旅游网站由烟台旅游资讯网、烟台旅游政务网、五彩烟台体验网三个板块组成。烟台旅游资讯网涵盖了烟台“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旅游信息,内容比较全面;旅游政务网主要是政府和旅游相关行业的信息;五彩烟台体验网主要是烟台市景区景点的集中展示。烟台市旅游网站总体上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游客的即时体验和交流,没有与旅游者形成互动。游客没有渠道在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也没有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即时交流。除此之外,烟台市旅游网站没有运用于手机上的客户端。

三、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对策

(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1、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中心

随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逐步开展和升级,将会有众多的信息服务系统和服务渠道。为应对大量以及繁琐的旅游信息必须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从而为智慧旅游综合平台的运行提供基础。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制定标准,建设全市物联网,通过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及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游客、从业人员及设备、旅游资源及空间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实现全市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通信。对全市旅游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类旅游资源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案。对旅游景区景点信息、公安住宿登记系统信息、城管数字城市信息、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信息、运管部门车辆管理信息、民航航班实时信息、公共自行车存取点信息、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气象信息、医疗救援信息、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以及民生服务等公共资源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烟台旅游信息数据库,查询处理,云计算中心的智能建筑,由数据中心的大众旅游计算自动完成。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终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要素信息管理、咨询信息管理、服务单位信息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各级旅游咨询点、12301旅游服务热线、县市区旅游局、全市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条件成熟时可与全市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2、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烟台市旅游门户网站,通过对烟台旅游政务网和旅游咨询网的提升,融入办公自动化、从业人员网络培训、行业诚信品牌管理、数据统计反馈、公共信息预警、旅游解说体验等功能。网站上的旅游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游客获得最新讯息。

为适应游客移动性特点,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开发手持旅游终端。以已建成的“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终端为发展趋势,通过使用端软件平台,智慧旅游中的旅游信息以主动弹出的方式出现,能够使旅游者及时方便地获取“食、住、行、游、购、娱”全面的旅游信息。同时,配以网络地图,能够让旅游者知道这些旅游服务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

3、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在营销平台上,集中各类旅游行业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信息。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和数量信息、各种交通方式的票价和数量信息、宾馆住宿价格和房间数量信息以及旅游纪念产品信息等。游客可以在营销平台上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订购、在线支付自主完成旅游交易。同时,建设旅游营销平台也能够实现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的需要,改善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能够减少旅游行业的运营成本。

4、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旅游行业管理平台主要针对烟台市各景区及配套设施单位、旅游从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便捷通道以便各单位的运行管理,及时获取行业信息与通知,并能够与其他旅游平台互连互通。旅游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从业人员管理、导游管理旅游企业级别认定管理等模块进行建设开发。在此平台上可建立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导游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旅游企业运行情况检测系统。

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是加强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不断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实现游客在景区内的电子导览导游、互动娱乐体验等功能。烟台市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景区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带给游客更新颖的游览体验。

导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求建立全市导游员个体信息电子档案,丰富导游的资格和等级考试、年审、培训、执业流动、供需调配、同业交流等业务信息,同时,实现对导游员的“即时监管”。

旅游企业的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的旅游接待的相关服务行业。实现对烟台市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烟台旅游形象。

5、建设旅游应急处理平台

整合交警、治安监控、交通、港航、景区等平台的监控系统,将公共场所内的实时画面、车船人流等动态信息显性地反应在该平台上,便于旅游管理部门准确直观地了解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集中设备,优化功能,完成旅游服务热线、旅游投诉处理和危机救援调度的功能。以目前烟台旅游咨询热线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配置旅游呼叫中心坐席,基于GIS平台的信息数据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预订服务和投诉事件的24小时受理,具备服务跟踪、记录、用户回访、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旅游景区(点)、交通要道节点、游客集散地(火车站、机场)、酒店等的人、车流量情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动态预防、公共事件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指挥调度服务体系,强化处理旅游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城市旅游状况的顺畅。

6、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的依托仍然是城市本身。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必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交通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图像采集设备,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天候监控,及时获取交通状况,提供精确地导游服务。这对于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的旅游出行有重要的作用。烟台市可以将道路设施变成信息提供的站点,例如,在路灯杆上加印二维码,只要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扫描即可显示道路信息、地图和周边的服务行业信息,从而使旅游者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网络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也非常重要。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需要覆盖更广、网速更快的无线网络的建设。烟台市应该加大无线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地方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借鉴其他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经验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发展多种智慧便民措施,比如,智能城市旅游交通标识牌系统、智能公交亭、自助智能城市咨询亭等。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外,更要建设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产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水利、等多个方面。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8

智慧旅游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使旅游信息和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对象提供高满意度服务的旅游新模式。其本质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贯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全过程,提升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环节的附加值,进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一、桂林市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一)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快

桂林旅游信息化发展较早,2000年就已被列入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利用这一契机,桂林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截止2013年桂林市信息消费总额就已达134亿元,据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还会逐步提升。桂林在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合作,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协议,重点推动智慧旅游、智慧酒店、智慧交通、智慧景区、安防监控等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这些重点智慧工程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二)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2011年,桂林被确定为部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验区。这为桂林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和政策组织基础。通过对实验区的建立,桂林市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并对其工作做出了规范和整理。近三年,桂林市完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旅游预警系统、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无线网络覆盖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建成旅游12301呼叫中心,并成功推出桂林随身游手机APP,桂林旅游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发行桂林旅游卡。

(三)智慧景区建设稳健推进,智慧优势日益凸显

智慧景区是指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自然资源,地理事物,旅游者行为,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感知,从而增强游客体。桂林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景点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荣获“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目前桂林市3A级以上景区景点基本覆盖电子视频监控点,主要对景区的车流、人流实时监控,核实游客投诉和反应问题,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2015年,穿山景区、鉴山寺、世外桃源、西山石窟景区等先后加入“驴迹导游”项目,与广州骇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智慧景区,这使桂林市智慧景区的建设逐渐凸显。智慧景区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业加速迈入“智慧旅游时代”。

(四)在线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桂林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2014年春节期间,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中,通过手机和网站的旅游预订量大约占80%,手机客户端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倍。目前80%的旅行社都在网上开了网店,为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提供了有利载体。2014年桂林与阿里巴巴达成协议,开展移动互联网旅游业务的合作,整合景区景点及酒店的整体营销,推行景区门票、旅游交通、游客食宿电子化。2014年五一期间,在淘宝网推出“桂林旅游官网旗舰店”。目前,桂林市在整合旅游资源和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品质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旅游营销,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二、桂林市智慧旅游发展动力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移动通讯、宽带网络、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桂林市高度重视现代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创新运用,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投入30亿元来建设并完善桂林市信息服务和通信基础设施。2013年全市90%的居民住宅区有光线宽带,宽带用户规模已超过79万户,其中90%的家庭用户具备了20兆以上的宽带连接能力,建成WIFI热点超过1万个,2015年计划建设和补充智能WIFI热点3000多个,并预计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使其总出口宽带达300G,这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二)经济基础支撑

桂林位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居广西前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12月,万达集团在桂林投资24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城项目,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4年桂林全市生产总值达1786.65亿元,增长8%,旅游收入420.30亿元,同比增长20.6%。截止2014年,桂林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1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431元,都居广西的第二位。桂林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其智慧旅游的推进起支撑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载体,桂林市旅游资源丰富,桂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多样,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奇峰异洞,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桂林独特的山石溶洞和水文化资源。截止到2013年8月,桂林拥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6个,3A级景区13个,独秀峰・王城景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新增4A级景区3家。桂林旅游景点多样,而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聚集。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及相对聚集,为其发展智慧旅游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市场需求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在线旅游成为生机勃发的市场。图2为2008-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得出,近几年国内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良好并且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达2772.9亿元,增长速率达27.1%。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空间大,增长速度快。截至2014年12月,在线预订过旅游产品的网民数量达2.22亿,同比增长22.7%,其中手机预订用户1.34亿。目前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随着手机上网应用的普遍性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线旅游预订便捷性的日益凸显,游客对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这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桂林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消费额达93亿元。信息消费额的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游客对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3为近7年桂林市游客接待量情况,接待游客总数从2008年的1626.9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3871.16万人次,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26%。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而游客接待总量的不断上升,直接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桂林处于广西的东北部,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重要城市。交通条件便利,其中两江国际机场是桂林疏通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枢纽,有30多家航空公司,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城市,为国内外游客到桂林旅游带来了便利。湘桂高速和贵广高速的建设,为桂林市交通带来便利,拓宽了桂林的旅游市场范围。2013年12月,高铁在桂林市正式运营,缩短了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这为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其中广州,深圳、珠海、长沙、衡阳、等城市将被列入桂林周末休闲的行列。随着桂林高铁的完全开通,新的交通优势将会把上海、杭州、武汉、南昌、厦门等城市也会被纳入桂林市区域旅游格局。高铁的运输会带来大量的旅游者,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助于桂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交通条件。

(六)政策优势及政府的参与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9

1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散客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优化旅游体验。

2.3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引导游客行为,降低负面影响。

3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姚国章认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因此,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外部经营

4.1.1宣传方式僵化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渐趋僵化,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4.1.2客源渠道狭窄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内部治理

4.2.1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4.2.2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外部经营

5.1.1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5.1.2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内部治理

5.2.1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5.2.2智慧化办公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5.2.3景区电子导览服务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5.2.4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以及时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5.2.5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2.6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面向市场需求,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量子通信市场前景例10

二、周末旅游市场游客信息需求与节假日时期的差异

与节假日旅游供需不平衡、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旅游服务质量下降(覃江华,2003)不同,周末休息旅游市场具有适应消费者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等优势。总体而言,周末休闲旅游市场与节假日旅游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胡善风,2009),其游客旅游信息需求也应不同,为了验证这个观点,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

笔者从游客信息需求内容、信息认可程度、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设计了问卷,于2015年十一“黄金周”及2015年12月若干周末在南京夫子庙景区进行发放。正式调查前试发放问卷39份,量表经SPSS分析Cronbach's α为0.835,为可接受的信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

(一)周末游客可搜集到的旅游信息少于节假日游客,对于现有旅游信息服务评价一般,低于节假日游客。通过李克特量表分析,节假日游客对于信息内容的丰富层度(4.43)、信息的可信度(4.31)高于周末游客(3.27,3.19)。究其原因,与节假日旅游局、旅游景区相关信息多,可搜集到的信息较多关联较大;也和“黄金周”节假日游客对于热门著名景点的关注度较高相关。而周末游客认为旅游信息上存在着相关信息少、内容陈旧更新慢、权威性差等多种问题,对其满意程度较低。

(二)周末游客对于近距离知名度一般的景点关注度高于节假日游客。调查发现,节假日游客出行选择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占(65.36%)、本城市休闲娱乐中心(22.71%)、近距离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景点(11.93%)。而周末游客对于临近省市知名度较低的旅游景点选择占(37.69%)远高于节假日时期。

(三)周末游客对于购物、娱乐等较高层次的信息需求高于节假日游客,多样化程度高。节假日游客对于食住行等基础旅游信息关注度较高,需求更为迫切。而周末游客的信息需求则更加多样,对于优惠产品、特色活动、娱乐场所、社交学习等信息内容更为关注,还进一步深入,会结合自身爱好对于特殊信息有着一定需求。

(四)周末游客对于信息的及时性、特色性要求高于节假日游客。节假日时间相对固定,游客对于不同时段的旅游信息要求度不高(3.16),更强调的是常见普遍且较多人提及的信息。周末在时间选择上更为多样,对于不同季节、不同特殊节日的相关旅游活动可接触的可能性更高,信息需求程度也相应提高(4.09)。

(五)周末游客在旅游途中搜索旅游信息的频率高于节假日游客,通过移动设备搜集旅游信息的频率也更高。周末游客倾向于旅游途中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搜索信息;而节假日游客会在旅游前进行更为详尽的信息搜索工作,虽然旅游途中也会用到移动设备搜索,但在信息上准备更周全。

(六)周末游客对于旅游信息服务要求更高,旅游信息对其影响较大,即兴而游得几率更高。周末游客时间较为充裕,旅游节奏更慢,进而更希望旅游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接受信息的过程贯彻旅游活动始终。周末游客获取近距离景点相关信息即兴而游得几率高达73.28%,而节假日游客则因长期准备出游计划,看到相关信息即兴改变原计划的可能性相对角低。

三、周末市场旅游景区信息服务建设策略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信息的来源之一,又是旅游信息影响的对象。对于景区而言,旅游信息是其提供全方位服务,传播景区实况,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打造旅游品牌不能忽视部分。因而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建设必不可少,周末旅游信息上的空缺更需要弥补。

(一)加强官方信息宣传,提供权威信息

旅游信息来源纷杂,旅游者辨别难度大,周末旅游市场尤是。景区可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微博、入驻相关的旅游平台等方式,将最真实可信、全面丰富的信息传播给旅游者。

(二)调查游客特征,针对性提供信息

不同景区定位不同,游客偏好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了解目标客户的特征,结合客户真正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例如摄影爱好者,可提供相关的摄影技巧、最佳取景点等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