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建规划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8:46

城建规划设计

城建规划设计例1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包括:

⒈允许的用途。

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

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城建规划设计例2

1、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脱节现象非常突出,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创作中城市意识的控制和引导力不从心。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产生了严重的脱节。规划控制比较概括、抽象,且控制指标未能与建筑设计在质量上产生直接的对应关系。一部分原因在于建设业主注重投入产出的利益最大化,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业主和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缺乏对城市整体意识的有效把握,单一考虑建筑物自我的功能、形象,追求“新、奇、特”的个体表现欲,忽视了建筑物对城市的影响。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对自身在城市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特别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利益多元化、城市建设以房地产开发这种单一模式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的脱节就越发突出,所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就越发突出。本文就城市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3、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3.1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2工作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3.3建设流程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4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3.5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4、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4.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城建规划设计例3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与两者关系

1.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其两者的内涵

城市的建筑规划,就是针对城市建筑功能的作用发挥,对建筑物所分布的位置与整体外形进行分析后,以求让建筑物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可以正常运用,以进一步使建筑物能对人们的使用需求进行满足。城市的建筑规划以建筑物的布局与其功能优化为重要目标,把建筑各项功能的应用做为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建筑理念。其是对各种建筑物间的联系与整体的建筑群形象进行动态与协调解决的关键所在,它是用可持续与生态的观点对城市的历史进行延续与对城市未来进行展望的规划处理。建筑设计是指以建筑规划做为基础,集中各种建筑资源并运用建筑技术,对建筑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做出个性化的设计与创造,以使得建筑物的功能可以更加地丰富与宽泛,体现出建筑物所应具备的美感,达到均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建筑物用户与行业的认知是建筑物设计优劣的衡量标准,建筑设计其实就是对建筑物内功能的一种规划。

1.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属于设计工作,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由于其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所以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加以正确地看待是十分必要的,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如下:(1)设计的目标上的差异城市规划的设计没有确定的目标对象,其会跟随城市的变化与发展做出随时的调整;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有确定性,是依据某项建筑工程的项目而开展的,所有的设计细节都要根据目标进行。(2)设计的任务的差异建筑设计具有客观性的特点,经常会依据建筑施工的需要来对设计方案进行明确处理,并且运用施工图的方式来加以展现;城市的规划需要把很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如:城市整体的经济现状、国家现在的政策等等,其设计工作要依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进行操作。(3)设计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种设计相比,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该对各方面都进行综合而周全的考虑;而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少些,着重针对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或针对建筑所在的环境进行分析。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其内在联系可以分开看待。首先,城市的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可以实行的基础与根本,建筑设计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与主观色彩。加入建筑规划才能对其有矫正与限制的功效,才可能让建筑设计能够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满足,也可以使其更符合城市规划的实际要求,如果离开了城市规划,那么建筑设计在规范性与准确性上就会大受影响。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设计变更将会造成其成本上的巨大损失。其次,建筑设计还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补充。

2.使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策略

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先导,运用规划可以让建筑物构成有机完美的建筑群体,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景观。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把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效协调。

2.1城市规划的重要导引作用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城市的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好的规划师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因为其正进行的是一项有预见性的特殊工作,不但要对眼前的需要进行考虑,重要的是要为以后长久的发展留有余地与空间,这样才能使规划出来的建筑物更加有前瞻性,并且拥有拓展性。对要建造的建筑物所可能发生与存在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预见。在设计的进展过程中这种预见会渐渐地变得深化而清晰。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先进的建筑手段,把其他一些专业知识(人文、艺术、美学、及现代工艺、机械、材料等)在设计规划中进行和谐地融合,让其做为完美建筑作品的组成部分而得到充分展现。

2.2建筑设计社会功能的体现

建筑设计还需要对其社会功能进行有效完成,在其设计当中不但要把实用功能体现出来,还要对其社会功能进行重视。不但要对建筑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还要对其外部的环境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是需要符合对建筑的:设备、材料、结构与施工各个要素的要求,才可以对一般的使用功能进行满足。建筑设计不但要对使用的基本功能进行满足,还要进一步地体现出建筑的文化、地域、时代特点与社会的精神,把艺术性与文化性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体现出来,建筑物的特征还可以对该地区的习俗与民族特点进行体现,这也是它的社会功能得以展现的地方。

2.3建筑设计当中的环保节能

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持续发展的理念做为基础的,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越发地显现出来,发展迅速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针对于绿色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舒适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更加重视人体的健康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所选材料并没有符合国家所规定的环保需求,长期使用务必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必然的危害。所以在建筑选材方面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使建筑物材料可以对绿色建筑的最基本需要进行满足,务必要选一些没有公害的建筑材料,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与工作环境。

2.4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性对策

对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进行重视。在以前的百余年中,现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了颠覆性的变革。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现代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也一定会与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密切地结合。向着多元、复合、人性、互通、生态以及长效的设计方面优化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对城市的功能布局进行有效协调,并且对各种建设进行合理安排与综合的部署,其开始把着重点集中在社会整体平衡,而非单纯的建筑物形态。城市建设大多数还是以很多不相关的个体项目组成的。它最终目标在于采用对城市的空间设计与规划,来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城市这种利用定量、定性图文方式做出的弹性控制方式,是能够对具体的建筑个体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的。

2.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交叉,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个阶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行城市建筑规划之初要首先解决建筑问题,在做规划的时候要把建筑设计的需求考虑进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规划设计进行调整,需要建筑设计对城市的规划进行服从,经过整合调整而达到和谐。同时,还有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的交叉,甚至需要建筑的设计师来进行规划的设计,因为无论是建筑的规划还是设计最终都会在同一个建筑物中进行最终的统一。

作者:吕阳丽 单位:晋城市阳城县星辰城乡规划设计所

参考文献

城建规划设计例4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ity space, coordination is on activities of the regional space and regional space relationship.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use of interior space, economic,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xternal form, the premise has a certain era characteristic style and environmen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and city planning coordination results. City planning is a dynamic solution and coordinat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ties between the buildings, buildings, to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le view the continuation of city history, prospect the future of the city. Here, I'm trying to parse the city space, the space i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city planning, discussion and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fluenc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一、城市空间

1.1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1.2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

二、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从而领悟到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2)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四、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1 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4.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3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语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建规划设计例5

建筑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空间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这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

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们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城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设计城市空间,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

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不同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是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2、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1、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2、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做建筑设计时我们通常的手法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我认为建筑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城市空间。

城建规划设计例6

(二)主要工作目标。

——完成《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等4个规划编制工作。

——强力推进以“两桥”工程为重点的各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大城市基础设施框架。

——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园绿地8.5平方米,建成省级园林城市,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建廉租房850套,42500平方米。

——完成乡镇建设投资10亿元,其中小城镇建设投资6亿元,村庄建设投资4亿元。完成5个乡镇规划,15个村庄规划。启动15个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

——完成房地产建设投资16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4亿元。

——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到1.8亿元,累计公积金归集18亿元,发放公积金住房贷款7000万元。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6.8亿元,实现劳务总收入10.1亿元。

(三)工作重点。

1、抓大项目带动,推进大城市框架的构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的大好机遇,按照近期(十一五后三年)城市建设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认真搞好项目前期工作,更多地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投入,抓好2009年开工项目,努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大城市建设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快速推进。

扎实推进两桥工程建设。沱江一桥复线桥完成主桥、南北引桥、南北引道的所有结构工程和桥面(包括路面、栏杆、人行道等)工程,实现完工通车;*长江大桥完成13、14号主墩基础、主墩桥塔以及12、15号交接墩基础承台、下部结构和主梁0号块,东引桥、西引桥基础承台的施工。开工建设东岸立交桥。完成投资2亿元。

全面完成沙湾至泰安机械工业园区9公里40米城市干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开工建设*日报社印刷厂至机场口段4.51公里城南大道改造二期工程,改善城市南北出口形象。

继续实施*西路片区截污干管工程(北线)、*主排水系统工程、*新区支干道工程。开工建设*长江大桥三星街拆迁安置房项目工程和人民银行1.3万平方米新办公大楼工程。

2、扎实推进“创园”工作,努力提高城市绿化环境品质。按照市政府在“十一五”期末把*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的规划,2009年是“创园”工作的攻坚之年。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整合力量,重点突破,以更强力度增绿,更高质量建绿,更大声势“创园”,扎实推进我市创园工作和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四川省园林城市取得成功,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一步夯实基础。一是以绿化江岸、新规划的公园为重点,采取政府统一组织、政府主导、企业组织、认建认养、捐资建绿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2009年度义务植树活动。二是加快推进城市新公园建设。完成木崖公园、杨大山公园、莲子山公园、冯嘴公园等一批新公园建设,大力拓展城市公园绿地。力争取得*公园建设市场运作的成功。三是完成城市北入口道路绿化景观二期工程、龙马大道增绿添景工程及城市主干道增绿添景工程、大驿坝沱江滨江绿地四期工程建设及磷肥厂段环境工程建设和沱三桥南北桥头广场、龙透关广场、连江路中段坡地广场等一批广场建设。四是启动一批城市景观雕塑的规划建设,完成城区主要路口酒文化雕塑工程建设。五是指导三区政府、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开展绿地建设,新增公园、河岸、公路、铁路等城郊一体化绿地。

3、继续坚持监管与扶持并重,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定发展房地产业的各项政策,防范风险,保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维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在近几年的水平上。加强定期分析,及时掌握开发项目的状态信息,积极协调项目开工前存在的问题,预防和化解房地产开发可能发生的困难,促进房地产开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在已建成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开展房地产预警预报工作,实现房地产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努力改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确保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4、切实抓好住房保障,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认真贯彻落实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按照《*市*-2010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市住房建设规划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和《*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积极引导调整住房供应机制,继续指导区、县实施以廉租房建设为重点的百姓安居工程,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积极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

5、充分发挥规划的主导性作用,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完成《*玉带河以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规划》、《*河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建设《*市虚拟数字城市信息系统》工作;开展编制《城市防灾规划》的前期工作;继续做好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服务工作。研究建立城市规划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专家咨询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分析研究重点区域、重要地段的城市风貌特色和建筑风格。研究提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品质的措施和办法,提高每一个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水平,多出精品。

6、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现代企业模式,促进建筑业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我市建筑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资质等级,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加快我市建筑企业的对外开拓和发展,推动劳务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建筑劳务输出。加大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和隐患排除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和培训方式,广开门路,为建筑企业储备更多的人才。

努力推进建设科技进步,促进构建节约型社会进程。积极指导新型建筑材料、产品的研制开发,加强技术培训和建筑节能、“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示范。继续巩固预拌混凝土使用成果,在县、区及乡镇积极推进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限制和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大力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强化建筑勘察设计市场监管,促进建筑勘察设计市场规范运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继续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继续开展创优质精品活动,培养创建一批市优质工程、省优质结构工程、“天府杯”工程。

7、采取切实措施,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的各项要求,把阶段性整治同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专门机构,落实具体经办部门和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和分期实施方案,认真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在计划目标内全面完成。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提升系统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城建规划设计例7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化是当今时代的特点,现代化城市建设包括城市交通组织、城市景观设计及城市建筑等诸多方面,城市一体化建设是当今城市设计和建筑的终极目标。高层建筑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伫立于城市中心区,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表现,城市化中心区域的高层建筑设计使建筑和城市空间系统、交通组织系统、绿化系统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高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使城市空间达到完美的境界,犹如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最终结果是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城市空间的优化,这也是尤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城市公共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立体化,室内化,和综合化。发展立体化是当今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缓解了交通的压力。立体化要求建筑要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发展,竖直方向的发展又分为地上和地下。现代都市的发展要求城市公共建筑的作用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公共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同空间的相互连接相互渗透更加增多,公共空间正向着室内化发展。综合化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最主要的要求,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是当今的公共建筑的重要要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公共空间不能以单独的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要求一个公共空间提供多种不同的功能。

1 关于对城市公共建筑和城市公共化属性的具体分析

公共建设的建设主要是为人们的活动而存在的,人就是公共文化的执行者。所以在建设公共建筑时必须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且要满足人们对不同需要的能力。要注意公众都可以参与。这样不同的人就可以使用到不同的公共设施,进而实现了空间上和行为上的最大效益。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少,但是城市公共建筑却可以为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很快,这个平台就越来越重要了。而且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扩张和公众的利益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但是公共建筑的建立却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矛盾,从而是城市的总体活力被提高了。

2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目标

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只有通过立体化的建设才能够使城市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保证城市功能的稳定性。而城市交通的立体化显得尤为重要,它通过独特的方式,把城市公共建筑、城市空间还有交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在建设城市公共建筑时就要注意和交通的融合。要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立体式的建筑。这样才能使其与公共交通之间相互协调,实现城市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现在城市的环境日益破坏,人们越来越注意环境的保护,所以公共建筑也要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建立景观化的建筑。基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应用生态建筑的理论,以当地自然气候的情况为基础,要做到将公共建筑与各个领域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使其可以提供较佳的室内生活条件并且具有较好的气候调节能力。

总之,公共建筑的存在既是大众在日益狭小的个人空间以外的公共生活的需求,又是对公共交通的连接,和城市景观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公众的利益的到满足,也使建筑的收益最大。所以公共建筑的建设要考虑到分期分批建设统筹管理,资金的周转模式,预期收益以及使用效果,以达到最大化。

3 公共建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当今经济形式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从各个不同的传统中脱离了出来而更加趋于一致化,比如当今城市中的人们都在写字楼里工作,都在超市中购物,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居民楼中。从表象上来看,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态在不断地接近。但同时大多的城市正在失去属于它们自己的城市特色而迷失在大同小异的城市建设里,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很多的传统建筑在失去,不断被盲目的高楼和种种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因此人们开始呼吁重视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理想的回归。

在我国城市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中的实体建筑不断增加,大量优秀的有创造力的建筑物不断涌现,但是我们应注意到城市的公共空间却在不断的缩小,而现在所存在的公共建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市民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城市公共建筑来满足种类繁多的城市生活。

人是社会的主体,每个人以单独的个体形式存在于社会上,因而城市公共建筑要满足市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就必须要避免其功能的单一性而要满足多种活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城市公共建筑作为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上责无旁贷,因为他们的利益和个人利益上的矛盾导致其发展缓慢,因而城市公共建筑要更加注意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强其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不仅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更要使城市公共空间变得协调而具有层次感。为市民提供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并在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取得双赢。

城市公共建筑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但城市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并令人瞩目的,城市文化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并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当今我们的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随着旧城区的不断改造,大量的新式建筑被建立,但这些建筑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各种建筑的建立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协调各种社会活动,而略显突兀。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我不认为是建筑物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过多地注意了建筑的本身和怎样建造建筑物而忽略了怎样让一个建筑物在公共空间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多,而在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工作中,公共建设和公共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个城市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最能反映文化特色的就是公共建筑。当前,产业革命和工业大革命加速了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区域不断的向周边扩展,城市空间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尤为紧张。为了在较小的用地空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必须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高层建筑自出现至今已成为当代城市空间的典型特征。高层建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规划。城市一体化集中体现在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设计的融合,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层建筑有机融合于商业中心区城市建设是当前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德民.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4)

[2] 张葳,朱雯.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微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3)

[3] 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城建规划设计例8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子,有些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争奇斗艳。 不过,很多城市的建筑,单纯从建筑设计本身来说,非常优秀。但是若将其放置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就显得非常的不协调。因此,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城市规划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规划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从宏观出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线和面的问题。与建筑设计紧密相连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主要是对城市形象上的宏观把握,他强调户外空间的一体化,强调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体,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其次,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第三,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给人以不和谐感。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应沿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使人们行走在城市之间时,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感觉到城市历史的连续感。

2、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其中,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主题,不过形式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为了满足经济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建筑设计经常需要去冲击城市规划设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师能充分平衡经济性指标和规划指标之间的关系,既能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又能达到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对于一栋建筑设计的评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设计本身进行评审,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第二,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城市当中去,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以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建设,绿化,道路,供水系统共同组成的服务为基础,构成人类现在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间的协调,而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

(1)城市规划设计约束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场地设计影响指导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对场地内的各种元素(建筑,运输系统,户外活动,设施,绿化园林设施,工程系统)进行组合的活动。场地设计工作内容是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安排,交通设施,绿色花园,垂直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如绿色园林设施(绿化,园林小品,现场设施等),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垂直场地和工程设施(管道项目)的详细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先与业主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土地,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建筑设计任务是基于业主条件的。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培养项目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他相关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然后与业主协商取得共识。城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控制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结构的发展方向。第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非常具体,直接影响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恰当详细的反应,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质和范围,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的控制,对绿化覆盖率,建筑红线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规定等。

(2)进行建筑设计要考虑城市规划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规划通过对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指导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问题。首先,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有自己的风格,建筑之间简单中含有复杂,不变中含有变化,整体设计和谐。其次,要考虑到周围大环境,使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相呼应,包括建筑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线条处理等等。第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照顾到周围的建筑,想成空间上的一体感和时间上的连续感。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对这样的建筑进行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到建筑本身,而应扩大自身视野,做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在考虑其设计时,在顶部要考虑自身的简洁性,给城市的天空留一个优美的天际线。而底部裙楼则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入,让人们感觉到在建筑之间行走既要感觉到期间的层次感,又要感觉到其连续感。总之,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其中的协调性。

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筑的总纲,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另外,建筑设计是落实建筑规划的抓手,只有通过建筑设计才能落实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城市发展环境,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个性,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兵. 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王祖华, 蔡宏, 徐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11.

许乐里.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城建规划设计例9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城镇规划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不同规模、相互联系等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是空间的规划,规划思想要具有区域的基本观念,增强总体规划的衔接力度,城镇规划将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与空间结构重组紧密结合,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城镇体系规划重视资源的区域流动与配置,要实现城镇体系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改传统城镇体系中单方案为多方案的“弹性规划”,建立以价值手段为主的计划与市场兼容型规划,体现出多方案的特征。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偏低

从近年来我国发展起来的城镇模式来看,大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盲目开发,盲目投资的行为。在发展的途径、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措施等方面都存在跟风现象,尤其是当今房地产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各地掀起了房地产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促进部分当地人就业问题,从长远来看,此类盲目建设、发展规划不明确、不从实际出发的行为必然会自食其果。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缺乏聚集力。近年来,许多小城镇产业发展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和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功能和特色优势,盲目模仿城市的产业布局,但是企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才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均普遍低于城市工业企业,在对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中小城镇的工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三)工程项目多规模小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尤其是在南方乡镇中,因风俗以及地域环境因素的限制,城镇规模大都比较小,居住相对不是特别集中。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如校舍的改建,村道的修整等,大都是下规模性质的工程,投入小,工期短。在工程的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上不统一,在规划、设计、施工、选料、管理等环节上的标准不一,不仅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也对施工单位提出了高要求。

(四)资金短缺限制当地经济发展

由于资金短缺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当前我国诸多小城镇在各类基础设施上投入不足,且在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功能不完善。如城市道路质量差、城区排水布局不科学、绿化面积偏少等问题是制约着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其一,难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经济之需,一定程度更损害了当地的形象。这些因素综合之下,必然阻碍这当地社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更加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发展。

三、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立足现实科学规划发展

求真务实,立足从实际出发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亦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小城镇发展的道途中,首先,要认真分析与总结本地的主要资源或优劣势,根据当地的现有经济条件结合当地的交通、设施、产业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发展的蓝图;其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发展规划上不能局限于一朝一夕之功,而应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为小城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当地经济建立特色产业

小城镇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简而言之在于提升当地人均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与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发展当地的企业,通过促进企业的发展来增加当地人的就业。①政府相关机构应当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②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扩大就业与当地紧密结合,互相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任何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正是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快融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扭转依赖财政拨款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这一管理与发展的理念;其次,充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政府提供信息与政策上便利,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开拓小城镇资本融资的快捷之道。但是,在发展多方融资的道路上,一定要控制了市场规则,禁止违法操作,地下操作的行为,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的发展以及人们合法利益。

(四)健全管理体系提升发展质量

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是保障国家和百姓利益的重要基础,在对建筑质量管理上首先可以建立以政府机构为主的组织,成立一个由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为主体的专门的考察机构,同时设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对设计的环节以及后续的施工环节进行监督考察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设计的质量化;其次在成立监督机构和考察小组时,更要制定和完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此规章制度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细化细节、量化环节、具体化以及可操性,以保证制度运行的可用性和可信度。同时要规范设计人员的行为、职业道德、职业原则,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更要做到事前计划具体到位,事中控制措施有力,事后总结有效。

(五)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

由于小城镇建设工程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未来工作政府和建筑企业以及社会都要进行通力的合作。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其次企业更要提高对质量的重视度,提高自身的认识;再次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因为这项工程最终是人们来享受的,如果有质量问题也必将对自身造成危险。及时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就一定能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技术和技能

在小城镇工程建设中,建设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仅影响着工程的进度,更不利于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小城镇工程真正利于民,应不断鼓励高素质、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加入到小城镇工程建设当中。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参与招标,为小城镇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城市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主要是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乡镇规划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能引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调控作用。乡镇规划管理要加快发展步伐,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有效地优化布局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力度,提高调控力和执行力,完善和创新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镇规划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历史性等。小城镇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等行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乡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向农民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结束语

城镇规划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稳健实施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前提和保证。小城镇规划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小城镇布局、结构和基本数量,应符合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所以,小城镇建设必须有科学、高质量的规划,且要做到规划目标明确,规划审批一支笔,规划管理一个口,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不同的小城镇风格。

城建规划设计例10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还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日益加快,城市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建筑的耸起。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进行城市建筑的的设计,或如何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结合起来,逐渐成为眼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除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还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通过实践对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安排,它解决的是城市的面与线方面的问题;而建筑设计则是以城市规划为大前提,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才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它解决的主要是城市的面与点问题,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城市规划设计要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而建筑设计又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1]。为了使这两者关系能够处理好,从而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专门设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一职,而这个职责主要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来担任,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使二者间的矛盾可以得到协调解决。

2.恰当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的关系

2.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促进城市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而进行设计的一种社会实践[2]。所以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涵盖的内容是从策划到维护的全部过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规划设计也日益多样化,出现多种类型的设计。根据有关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士的看法,如今的城市规划设计,其内容日益综合化,方法也更具包容性,要从过去的只重视城市的形态设计转变为现在的注重整体方面的设计;此外,不仅要对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进行合理规划,也要考虑建筑物体的空间、色彩、材料、尺度、造型等,同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把不相同的物体(含建筑物)进行有机结合,让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作为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者,不但要注重物体本身方面的设计,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设计。在评价一个城市的建设时,通常会把它的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判断的一个基本依据,因为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往往是城市规划设计,俗话说“地基是建楼的基础”,所以必须合理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3]。

2.2进行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

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有机组合部分,还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国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只是注重建筑物本身的形态设计,并未考虑到建筑物在城市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建筑和城市人文环境两者的关系,导致了建筑与城市未能达到和谐、融合的状态[4]。一般来说,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才能进行,规划设计者在进行初步的城市规划设计时,肯定会把在一定年限内的许多长远发展状态都考虑进去,有人文景观方面的,也有自然环境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也应结合这些因素进行设计,不可以只是单纯地注重建筑的形态设计,而忽略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为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了才会让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3 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城市规划设计的进行是以对整个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空间资源的有效分配为基础的。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进行有效协调,可以有效促进各项综合设施的分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建筑物在投用之后与人们的关系如何,比如人们是否会对该建筑物有使用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综合目标以及任务分析可以得知,城市规划设计指导着建筑设计。众所周知,城市化建设属于系统化的过程,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即是对城市化建设进行的设计,这一设计是具有长远发展目光的,它未对某一具体的建筑物有要求,但对整体的建筑设计会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与理念会对城市具体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具体要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进行,才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才能使建筑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才能设计出人们需要、满足的建筑,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5]。

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要想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就要注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整个城市建设的效率提高。通常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都要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紧密结合,因为只有在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与具体政策有明确了解后再进行建筑的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的理念与目标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统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把城市已有的建筑群列入考虑范围内,然后在保持整个城市主体建筑形象不变的条件下再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根据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指引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必能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因此,为了使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可以与整个城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相融合,必须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保持一致的设计理念与目标,最终在整个城市建设上达到协调一致。

4.城市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建立健全

重要的建筑会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重大影响,因为它通常是整个城市的形象代表,所以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能真实反映一个城市的形象,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并健全城市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为了使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更科学化,可以采取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做法为:①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判断其是否与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相符合;②将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相比较,看两者是否协调一致。最后对方案做出取舍时,决策者要根据正确的标准来选择,既要注重建筑本身的设计,也要注重其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才能选出最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建筑设计方案[6]。

5.小结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是整体,是进行城市建设的总指挥;建筑设计则是部分,要受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与制约,即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同时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又必须经建筑设计才能得到落实,所以正确分析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晋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85.

[2]胡铁亮.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143-144.

[3]吕彦宏.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江西建材.2012(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