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经济管理与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50

经济管理与研究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1

3.什么影响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兼论城市化的首要功能付敏杰,FuMinjie

4.土地价格、居民收入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黄瑜,HuangYu

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李扬,沈志渔,LiYang,Shenzhiyu

6.资源型地区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程实,ChengShi

7.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代谢分析孔鹏志,杨忠直,KongPengzhi,YangZhongzhi

8.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力与减排界域分析赵奥,武春友,ZhaoAo,WuChunyou

9.基于德尔菲调查的市级地方政府问责主体研究吴建南,阎波,WuJiannan,YanBo

10.中国公共预算管理改革:从基数法到基线筹划王雍君,WangYongjun

11.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经验刘新,刘星,LiuXin,LiuXing

12.基于功能分解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济性质评价研究刘雯,安玉发,LiuWen,AnYufa

1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民工就业政策社会效应评估研究纪韶,JiShao

14.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邹昭晞,ZouZhaoxi

15.境外上市有助于公司成长吗?——基于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孔宁宁,李书超,KongNingning,LiShuchao

16.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行为与纵向一体化——基于中澳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实证研究陈博,于同申,ChenBo,YuTongshen

17.中国地区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演变——基于DEA的经验分析杨文举,张亚云,YangWenju,ZhangYayun

18."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阶段与趋势特征分析祝尔娟,ZhuEr'juan

1.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沈坤荣,王东新,田伟,ShenKunrong,WangDongxin,TianWei

2.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轨迹的总体特征及分解分析:1988~2008马草原,李运达,宋树仁,MaCaoyuan,LiYunda,SongShuren

3.我国CPI地区差异分析及调控建议——基于2003~2008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双正,WangShuangzheng

4.异质产业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非均质效应刘舒潇,段文斌,LiuShuxiao,DuanWenbin

5.主导产业影响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动能模拟与检验——以浙江义乌市为例崔大树,孙扬,王辉,CuiDashu,Sunyang,Wanghui

6.我国石化行业的竞争力评价研究王伯安,吴海燕,曾广层,WangBo'an,WuHaiyan,ZengGuangceng

7.公共福利投入公平性与地区居民消费差距研究纪江明,JiJiangming

8.中国、美国国家功能集中度比较分析范红忠,岳国宝,FanHongzhong,YueGuobao

9.我国财政透明度之现状、差距及其改进张平,ZhangPing

10.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分析张悦,蒋云赟,ZhangYue,JiangYunyun

11.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何林,吕红娟,何炼成,HeLin,LvHongjuan,HeLiancheng

12.我国房地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曼怡,刘同山,WangManyi,LiuTongshan

13.组织长寿研究——基于企业、大学与宗教组织的比较郑文全,ZhengWenquan

14.企业高管更替研究——脉络、分析与启示刘冰,LiuBing

15.企业社会责任报道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金光集团APP为例张尔升,黄景贵,王勇,周欢,ZhangErsheng,Huangjinggui,WangYong,ZhouHuan

16.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顾客价值管理研究安景文,谭荔丹,吴竹南,AnJingwen,TanLidan,WuZhunan

17.两难困境中的增长路径转换和宏观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0)"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综述汪新波

1.上市公司大股东治理机制作用下的融资行为研究钟海燕,冉茂盛,文守逊,ZhongHaiyan,RanMaosheng,WenShouxun

2.股权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后股权分置时代的经验证据杨继伟,YangJiwei

3.公司内部治理质量与内部控制互动性研究叶陈刚,王海菲,YeChengang,WangHaifei

4.再论广义财务——广义财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苏万贵,SuWangui

5.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研究——国外文献述评与启示赵青华,ZhaoQinghua

6.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经营效率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廖俊平,罗党论,齐勇,LiaoJunping,LuoDanglun,QiYong

7.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企业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程仲鸣,ChengZhongming

8.公允价值与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一项实验证据詹德超,张继勋,ZhanDechao,ZhangJixun

9.紧缩货币政策下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隋姗姗,赵自强,王建将,SuiShanshan,ZhaoZiqiang,WangJianjiang

10.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终极所有权结构视角杨颖,YangYing

11.内部收益率特性研究曾繁伟,ZengFanwei

12.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经验证据蔡传里,许家林,CaiChuanli,XuJialin

13.本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理性估值的影响——以人民币为例张燃,徐爽,ZhangRan,XuShuang

14.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差异的实证分析汪贵浦,林婷婷,WangGuipu,LinTingting

15.创业板IPO高初始收益及原因探究胡中原,卓荣康,郝宗宪,HuZhongyuan,ZhuoRongkang,HaoZongxian

16.审计委员会的治理路径及过程控制胡苏,HuSu

17.基于角色冲突的内部审计研究回顾与分析程新生,罗艳梅,游晓颖,刘建梅,ChengXinsheng,LuoYanmei,YouXiaoying,LiuJianmei

1.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与GDP核算误差蔡芸,杨冠琼,CaiYun,YangGuanqiong

2.改革开放30年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影响效应分析——基于TVP模型的实证研究张峁,王青,杨帆,ZhangMao,WangQing,YangFan

3.中国区域收入不均等动态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广义熵视角的分析潘建伟,PanJianwei

4.加快建立我国税法体系框架研究曹静韬,郝如玉,CaoJingtao,HaoRuyu

5.城镇土地国有制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制建设董晓岩,DongXiaoyan

6.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财政支出偏好分析范允奇,王文举,FanYunqi,WangWenju

7.税收对美国高收入阶层的影响与启示时学成,张彤玉,ShiXuecheng,ZhangTongyu

8.国有垄断企业人力资源报偿的价值偏差及因应策略徐刚,XuGang

9.人力资本与服务外包中的技术外溢——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武晓霞,任志成,WuXiaoxia,RenZhicheng

10.领导-部属交换感知匹配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周妮娜,ZhouNina

11.东道国腐败、利益博弈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陈艳莹,夏一平,ChenYanying,XiaYiping

12.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外向FDI的影响分析周建,肖淑玉,方刚,ZhouJian,XiaoShuyu,FangGang

13.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不等式"与"广义比较优势"秦焕梅,许晓鸣,QinHuanmei,XuXiaoming

14.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刘赟,LiuYun

15.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董明涛,孙钰,DongMingtao,SunYu

16.农民工与企业的博弈——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研究彭红碧,PengHongbi

17.论我国农产品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利益衡量为视角于华江,杨成,YuHuajiang,YangCheng

1.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巴曙松,吴大义,BaShusong,WuDayi

2.中国医疗服务提供市场化了吗?——基于医疗服务竞争性角度的分析袁菁华,YuanJinghua

3."三鹿奶粉事件"对乳制品消费及食品安全控制的影响刘建丽,叶树光,原磊,LiuJianli,YeShuguang,Yuanlei

4.金融体系发展、金融结构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63个国家样本的面板协整分析罗文波,张祖国,LuoWenbo,ZhangZuguo

5.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与房价调控邓永亮,DengYongliang

6.市场分割下的货币政策博弈——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的视角顾巧明,GuQiaoming

7.当前农业保险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庹国柱,TuoGuozhu

8.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1998~2007年面板数据分析丁焕峰,李佩仪,DingHuanfeng,LiPeiyi

9.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研究陈仲常,姜建慧,龚锐,ChenZhongchang,JiangJianhui,GongRui

10.结网、非线性创新与区域创新网络徐艳梅,于佳丽,XuYanmei,YuJiali

11.救灾需求内涵模式及其指标体系与救助评估研究孙燕娜,王玉海,廖建辉,SunYanna,WangYuhai,LiaoJianhui

12.汶川地震灾后安全建设经验及其对玉树重建的启示辜智慧,葛怡,刘宝印,徐伟,GuZhihui,GeYi,LiuBaoyin,XuWei

13.日本灾害保险研究状况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保险的启示丁慧彦,赵晗萍,黄崇福,陈艳,DingHuiyan,ZhaoHanping,HuangChongfu,ChenYan

14.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演进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视角严继超,程秀生,YanJichao,ChengXiusheng

15.从"通钢事件"看心理契约违背在企业并购中的影响卢福财,陈小锋,LuFucai,ChenXiaofeng

16.基于FMEA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化实现成本分析史丽萍,王影,ShiLiping,WangYing

1.衍生金融工具的演变对公司法股东至上原则的影响及修正叶德珠,梁涛,YeDezhu,LiangTao

2.内部人动机、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基于对深圳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张程睿,ZhangChengrui

3.法律、投资者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肖松,赵峰,XiaoSong,ZhaoFeng

4.权衡理论下我国BOT项目资本结构对项目公司价值的影响沙叶舟,赵昊晨,周湛,ShaYezhou,ZhaoHaochen,ZhouZhan

5.企业资产专用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吴荣胜,肖虹,WuRongsheng,XiaoHong

6.风险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基于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曾江洪,杨开发,ZengJianghong,YangKaifa

7.基于投资者情绪的IPO首日收益研究雒庆举,吕鹏博,LuoQingju,LuPengbo

8.基于财务分析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风险实证研究吴晶妹,郑旭华,王涛,WuJingmei,ZhengXuhua,WangTao

9.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袁晓波,YuanXiaobo

10.跨国并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问题研究王竞达,WangJingda

11.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研究徐泓,朱秀霞,XuHong,ZhuXiuxia

12.台湾地区公立与私立大学产出效率之比较研究欧进士,洪嘉声,张力允,OuJinshi,HongJiasheng,ZhangLiyun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2

关键词:

风险防范;施工管理;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都向着低碳方向发展的今天,工程管理的风险问题也提上了一个议程。低碳、环保、节能一直是工程建设提倡的三大主题。所以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工程建设的奉献和管理,是目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工程建设有投资就有风险,如何避免和减少风险,提高管理效益,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建设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怎样在低碳环境中控制这种风险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工程建设的影响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低碳经济的涵义。雾霾可以说是近几年在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社会大众议论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阶段,京津冀地区的重污染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全国都存在着高碳排放高硫排放的严重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建设及发展怎样控制和避免风险,就一定要深入研究低碳问题。我国人口多,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所以经济发展与煤炭有密切关系,煤炭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氢化合物,这都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盲目扩张的经济发展严重的透支环境,导致不可再生的能源严重消耗,形成了目前的高污染状态。低碳经济的观点可以更好地让人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不是用发展换来的污染。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要重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比如,建筑材料中的钢材、水泥、电能等都是高碳排放的行业,不能废除这些材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要采取创新的方式,开放思维,实现高能低碳,提高工程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低碳工程建设,如何避免因此而产生的风险,是我们一直都在探讨的课题之一。

二、建设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因素与控制。由于我国目前的体制因素,所有的建设工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投标,中标的单位方可施工。但是在这个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那就是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核、信誉审核。选出优秀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建设任务。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中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报价高了,不能中标,报价低了,没有利润。而且在投标阶段所预设的施工过程和真正的施工过程会有很大的差别,情形不能完全吻合,所以这也是风险因素存在的关键。因此投标阶段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影响着投标阶段的风险发生。在这时,要求施工队伍要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和施工经验,严格考察施工单位的施工历史,考察施工单位在以往工程建设中的表现和业绩。对技术人员和机械装备等都应该进行科学而缜密地考核,从而选出最优秀的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

2.施工中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风险因素是最多的。施工事故和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施工中一旦发生一些事故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而且还要影响施工进度,这也是增加施工成本的因素之一。所以明确和正确评估施工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然后科学管理,优质施工,也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增加效益。所以要在施工之前严格制定施工计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工程施工进度、安全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在严格的制度制约下,施工人员科学的实施施工,那么就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尤其是监理人员,如果能够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去监管,那么风险因素也会降低。

3.管理控制中的规章制度要严密。工程建设是一项工艺复杂、专业多种的施工实践,所以进入行业内的施工单位要拟定明晰的低碳施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低碳施工,助推低碳路径下工程的进展。树立牢固的低碳施工意识,尤其是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让低碳施工的理念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在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及时而严格的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严格控制。工程施工一定要涉及到施工材料,材料的选购一定要坚持低碳原则,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不能使用,不能让这类材料进场。不合乎环保规定的工序监理不批,不符合规定的施工环节严格控制,务必保证低碳、环保、高质。场地内部的材料管理、材料储存中的管理,都要在一定的有效措施保障下进行,这样才能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最安全的范畴内。施工中的低碳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期间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更是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严重污染的背景下,低碳施工以及工程建设中的风险防范成为一个大课题,值得我们行业内人员认真对待。风险是一切工程建设中都存在的因素,不管是管理风险还是施工风险,都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队伍的信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并将一切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安全的范畴内。

参考文献:

[1]林旭东.浅析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青建集团风险管理经验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0,(12).

[2]费丽君.浅谈高层建筑的风险管理[J].当代建设,2013,(02).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3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存活下去,很多企业在努力加强对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对管理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日常管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例如在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安全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对绿色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相关表现的形式

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管理规范,可以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的创新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吸取更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企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给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经济管理技术、分析技术,因此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不断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意识,用一种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行业形势的分析,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如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在绿色节能经济发展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应该要结合绿色管理理念,对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二)制度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员工激励政策进行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而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出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控,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查看,确保生产车间环境保持正常,防止外界环境改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再比如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单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并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公权.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21).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4

1.人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也追求精神利益最大化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都是最大限度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的,这也是“经济人”最基本的特点,认为是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才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发展,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实际上,人对利益的追求远比传统经济学认为的要复杂的多。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具有复杂性,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也追求精神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双重动机,新制度经济学对人性的分析更加全面。

2.人的理性并不是无限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是无限的,绝对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不是无限的,是有限的。这一理论了传统经济学中人的理性无限的理论。针对人的理性是有限还是无限,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也进行过分析,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有限性观点。赫伯特•西蒙明确提出了人理性的有限性观点,他认为人是想要无限理性的,但是这种愿望不能实现,有一定的限制,人只能在有限的理性中追求最满意的经济目标,而不是最大的经济目标,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现象实际中并不存在。西蒙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新制度经济学的人有限理性是在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导致人理性的有限性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人认识能力的有限、环境的有限、信息的有限等等。

3.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

由于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在信息堵塞或者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就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机会主义是指狡诈的追求利润的利己主义,人总是愿意为自己追求最大的利益,在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人往往会使用一些隐蔽的手段,甚至是狡黠的手段来达到实现自己利益的目的。人之所以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是由于人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因此机会主义倾向是人的本性。由于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市场交易的复杂性提高了,交易的成本不宜估计。机会主义倾向研究是对“经济人”研究的补充。

二、管理学中的人性研究

管理学中人性研究主要应用于人性化管理中,通过对人的正确认识、实际、人性特点等研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人性提出了四种假设。

1.“经济人”理论

泰勒基于对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学中“经济人”的观点。在当时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与管理方法落后的背景下,泰勒“经济人”观点的提出为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泰勒并不赞同传统“经济人”观点,只是把传统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管理制度,拟定管理方法,“经济人”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以悲观的观点来看待人,认为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主张对人的严格管理。

2.“社会人”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代表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行为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管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人”假设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社会需要一个更符合人性的管理理论,“社会人”理论应运而生,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加入。“社会人”理论的进步之处在于不仅认识到人具有追求物质的需求,还有追求尊重的社会心理需求。管理者只有从人的内心需求出发,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美国管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性支配的,“社会人”理论有利于对人本性的正确认识,促使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以人为中心。

3.“自我实现人”理论

“自我实现人”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重要发展,起源于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的理论,与麦格雷戈的“Y”理论相对应。“社会人”理论提出了人不仅具有物质需要,也有社会需求。“自我实现人”理论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都想通过自身能力与技术的发展实现独立,能够进行自我控制,该理论认识到人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更加促使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4.“复杂人”理论

埃德加•薛恩在研究“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的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事情,处理方法与管理手段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人的管理手段不能局限于一种,而是应该因人而异。“复杂人”理论是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理论的总结,认识到了人性实现的多元化,促进了权变管理理论的发展,使管理理论更加丰富。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中人性研究的比较

(一)研究内容存在差异

传统经济学一直把“经济人”理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虽然“经济人”理论不断受到质疑,内涵也不断扩大,但它一直是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对“经济人”理论的修正是为了对人的实际行动与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因此传统经济学中的人性理论具有统一性特点。新制度经济学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理论,增强了“经济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性,解释力也更强,提高了经济学的解释力,对制度问题的分析、修正对人性的假设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性。管理学本身就是研究对人的管理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决定了它要从人的实际问题出发,重视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研究,并根据人的差异性来确定管理方式,因此管理学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具有多维性。

(二)研究范式存在差异

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经济人”理论的提出是为让经济学家对经济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所以“经济人”理论的研究越简单越好,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理论概括了所有对人性的研究,这就是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表现,这种研究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脱离了现实。新制度经济学是从人的实际出发来对人进行研究,认识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对人的研究来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原因,解释交易费用理论。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有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率、资产的专用性,涉及到人的就有两个因素。因此,要想研究交易费用就要研究人,具有一定的被迫性,但也是为了纠正传统经济学的弊端。管理学对人的研究具有主动性。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本来就包括对人的研究,管理的目的本身就是对人的管理,管理学的核心始终是人,管理学理论中的线索之一就是对人性的探索,从基本的人性角度出发,来创新和发展对人性的研究。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5

以创新教育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学目标方面实现由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写作、动手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在教学的主体关系方面,实现了由师生单向关系(教师—学生)向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学生)的转变,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淡化课内课外的界限,将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延长教学链,通过互动式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

1指导思想

根据实验教学的内涵与特点,结合经济管理学发展的规律,提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实验中心建设时的指导思想。

1.1中心建设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

伴随着经济和管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经济管理学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满足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这是经济管理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实验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验中心建设中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1.2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拉开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指明了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文件精神主要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加强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验中心建设中要紧紧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双语教学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人才基地建设项目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1.3中心建设应成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支撑平台

我院现设有24个教育和研究中心(所),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因此实验中心建设必须为科学研究构建有力的支撑平台,同时实验中心建设要与西部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决策、企业咨询服务。

2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2.1中心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图书资料室、计算机实验室组成,从人员和硬件上保证了资源共享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仅有实验室而无专职教师的模式,从而使得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实验室建制的创新。

实验中心的管理实行实验教学指导小组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将实验教学纳入到学科建设、学院发展规划中,这就为实验室建设经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提供了保证,做到监督、考核、奖励齐头并进,形成了良好的、规范的实验中心组织保证,这种体制创新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创造了坚实的基础2.中心建设模式的确立我院现有本科生1398人,硕士研究生1684人,博士研究生133人,实验室建设要以教学服务与科学研究为导向,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需求通盘考虑,把实验中心建设资金及其他资源统筹配置来建设各个专业实验室,并实施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根据本科专业教学需要和研究需要,目前中心建设了10个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实验室、企业经营实战模拟一工业沙盘实验室、企业经营实战模拟一商业沙盘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MBA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和开放研究实验室。

2.2实验中心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实验中心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化的实时、动态教学17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己建设的远程教育实验室,与南京大学教学资源共享。学院开发了自己的网站,公布了我院的部级等教学资源,开放实验室配备了国泰安数据库、CCRE数据库,供学生查询资料,金融实验室配备了世华财讯系统,通过数字卫星通信方式接收世华系统提供的国内外金融市场实时股票、期货、外汇等资询,我院建立西部经济特色数据库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

2.3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以合作、创新的管理学团队建设理论为指导,以教师的教学课程与研究方向为团队建设准则,组建了12个实验教学团队,实验教师既从事理论教学,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按照专业特点组成了实验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团队有:白永秀教授、惠宁教授、严汉平教授组成的区域经济研究实验教学团队;安立仁教授、茹少峰教授、张龙博士组成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团队;顾颖教授、齐捧虎副教授、马晓强副教授组成的企业调查分析实验教学团队;史耀疆教授等组成的社会调查分析实验教学团队;陈希敏教授等组成的农村信贷实验教学团队;徐璋勇教授、孙万贵教授、王满仓教授组成的投资风险分析实验团队;韦省敏副教授等组成的股票分析实验团队;陈关聚高级工程师、张小民高经济师、吕鹏副教授、青年教师宋思远组成的工业、商业沙盘模拟管理实验团队等,这些实验教学团队的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促进实验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2.4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我院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修改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増设了一些实验教学课程,并且对于大部分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添加了上机实习,编写了实验课程实习指导书,规范了实习报告写作,制订了实验课程考核标准。目前开设验证性实验课程26门,实验项目156个,综合性实验课程9门,研究性实验论坛5个,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3中心建设的成果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6

目前,国家2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管理专业或方向。哈尔滨商业大学积极应对黑龙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省教育厅应将教育厅/专业设置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在2000申报这个特殊的特点工业和批准,在同一年,招聘第一批展览经济和管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研究等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

所谓的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在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发展与城市相关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展览业。展示经济是一个多因素、多产业融合、跨区域、多空间新经济的扩张,会展业的规模对全经济体制对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会展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业是一个实用性、运营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在新兴产业中,会展活动十分复杂和广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点。人才应该有新的知识和想法,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致力于基础艺术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一个强大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两位大师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并能够在设计、规划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快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将学科建设发展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把专业人员培养成有更多的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会展业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经济现象,包括经济科学,管理,贸易,营销,公共关系,美学、工程、设计心理学等,涵盖研究学习、计划和实施三个主要层次。会展业人才培养应从几个层面入手。我们通常说,展览人员是指研究、规划和实施水平人才,包括核心人才的展览,会展业的支持人才与会展业支撑人才。会展中心人才会展研究,规划和展览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他们在行业最高水平,最强的专业展览业支持人员包括设计、施工、运输、设备生产和销售人员;会展业支持人员,包括高级翻译、旅游、酒店等。满足核心人才数量的需求小,这是会展业决策点。但培养核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专业的培训。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水平主要集中在对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上。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相较落后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国际问题,指导部门的实际工作。目前,中国展览研究不包括在政府部门的科技研究管理系统,整体头发状况。随着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会展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与之相关的指导。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人才需求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人才稀缺和人才短缺是行业普遍认同人才短缺的理论。目前在各方面的迫切需要提高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的管理水平不平衡和缺乏专业人才展览是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会展财富杂志主编朱立文。在中国的大部分展览人才,只有来经验随着展览,真正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所以展览人才短缺不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是缺乏专业人才。从我国会展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知识结构单一,部分知识老化等现象,高质量综合专业人才短缺。

(二)师资力量不足

会展经济与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情况,主要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学岗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缺乏对会展的深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师权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课程。中国会展理论研究的缺失与中国会展理论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老师团队的素质决定了专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出砰的声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介绍和培训要重视,形成合理的专业师资结构。第一完整的利用学校教师资源,探索教师、培训和教师的潜能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以校际协办,交叉大学校际学分优秀教师,接受对方,请老师进来,学生到其他学校参加相关课程学分弥补教师短缺的新教学模式;第三学校在会展行业中教授优秀的从业人员,加强教学理论实用的系统。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会展业市场起步较晚,会展业各个领域人员缺乏,从而导致会展专业人力资源稀缺,这种稀缺对于我国会展经济来讲是一个极大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现在急需会展经济专业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专业,这个专业是隶属于会展行业,这个专业是为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而开设的,这个专业就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作者:李静穆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7

企业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最终推进企业发展并且获得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企业从传统企业过渡到信息化的产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企业只有把信息化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本文将主要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意义、目前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效益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效益提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所以掌握了商业信息也就掌握了经营利润。如果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商业信息,那么企业的生产投资就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首先,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的投入成本降低。例如,当企业需要对某一产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个产业的信息进行搜集和管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网络信息的使用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从而选择投资成本较低的方案,这样企业的投资成本降低,那么利润相对来说就会间接提高。其次,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还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2目前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效益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必须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跳跃任何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对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在目前部分企业中存在对信息化建设要求过快、急于求成的现象,这样就会使信息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企业进行信息的获取。

2.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长期规划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既需要结合当下的发展实际,又需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许多企业的领导人对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只将焦点放在企业的经营利益上,根本就不会去认真对待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问题。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领导人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这样虽然短期的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还会对以后的信息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3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如果没有人才的作用,任何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都难以得到提高。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企业的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但是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不能离开技术人才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把握好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团队的建设,这样就使得大量的科技人才得不到合理的使用,从而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危机之中,难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3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效益提高的策略

3.1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负责人必须要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体系。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通过提高大家的关注,通过团结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只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重视这个项目,那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通过设置专有部门来进行建设,这样就可以集规划、建设、维修与管理于一体,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得规范、科学。因为有了部门的集中规划,就可以更好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科学保障;最后,企业还可以建立一个严格的质量监督部门,借助这个部门来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一个系统的质量监督,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

3.2做好短中长期规划,实现对全局的掌控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做到一个全局的把握。因为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通过这个规划的制定就可以把一些要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科学建设;其次,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时候,不仅仅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还要做出一个短期的规划,通过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结合,设置阶段性的建设目标,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最后,企业要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通过掌控全局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3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团队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就必须要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此,企业需要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团队,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团队建设的时候,还要注意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和指导,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基本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4结论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细节问题不仅会阻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在文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可以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从而推动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桂湘.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6):23-28.

[2]丁大勇.面向中小建筑企业的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23-26.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8

银行要想得到生存与发展,必定要拥有一定的资本。从不同的目的与统计口径进行划分,资本分为监管资本、权益资本以及经济资本等多种名称。对于银行来说,其经济资本处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所以经济资本又可以称作风险资本。而所谓的经济资本,是与监管资本相对应而言的,从银行的内部进行分析,经济资本是银行合理持有的资本;而以银行管理者与所有者角度进行分析,经济资本则是为了对非预期损失进行承担,并且能够保证银行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本。因此,经济资本不仅注重对内部资本进行管理,并且要能超越资本监管,是加强银行内部风险、资本管理的重要对策。

一、经济资本的配置

商业银行价值管理在进行决策阶段,要有一个执行的标准,经济资本的配置正好是其决策的标准。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除了要高效、合理、低成本地使用并且配置资本外,还要使银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且提高其资本收益,如此,才能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把经济资本的配置建立在资产组合的基础上,并且对于风险的分布状况要进行很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经济资本的分配。而要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是:(1)要对各种风险的分布有个清楚了解;(2)对各种风险敞口的额度、相关度进行相关了解,并进行估计;(3)要进行经济资本配置,还要看商业银行对风险有着怎样的容纳。只有首先具备这三个条件,商业银行的有关领导再对银行所能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确定,并对银行的总体经济资本进行相关计算,通过这个手段对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进行评价,然后把经济资本分配于各个业务部门、各类风险、各项业务之中,达到对银行的总体风险水平进行控制的目的,然后,通过对经济资本的分配,进一步把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地安排。而之所以要对资本经济进行配置,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提供了专门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由于资本实力不够强大,风险管理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在强大的银行业竞争面前处于劣势,如此,需要通过以风险来对收益进行调整,进一步把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而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之后,可以进一步使资本的结构得到优化,降低银行资产的风险,把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使银行资本实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经济资本配置措施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尚缺乏先进的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基础的数据、计量工具以及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等,对于经济资本的总量无法做进一步的度量。因此,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经济资本的配置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加快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有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在运用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软件技术,促进银行业的发展,而数据库则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因为有着强大的中小企业银行的存在与支持,使得其信息来源更加方便、快捷,而这正是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并按照高标准的原则,以管理信息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作为背景,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新的数据库,进一步为银行的管理提供完整的信息。除此之外,城市商业银行还要有测算模块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因此,只有加快经济资本管理支持系统软件的开发,才能够及时地获得相关经济的资本数据,从而进一步满足测算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还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系统,使商业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信用度得以提高,并提高损失率的计算。如果内部评级系统还不够完善,那么可以通过对行业、客户的信用等级、担保、产品等几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建立风险衡量模型,进一步起到过渡的作用,为占用系数的设定提供相关依据。

(二)加快系统的开发

商业银行要想提高经济资本管理水平,开发出相关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国外银行、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经济资本的管理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对其进行借鉴,从自身特点出发,研制开发出适合自身运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除此之外,城市商业银行还要对其他风险管理的系统进行研制、开发,进一步为计量经济资本打下基础。例如,可以开发或者从外面引进信用评级系统,采用内部评级的办法对信用风险进行相应的衡量,对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进行开发、研制,对风险的管理、计量等进行相应的探索、研究。

(三)优先发展资产业

经济资本管理要得以发展,首先要发展监管资本。城市商业银行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衡量手段不足、对风险管理的起点较低,而监管资本则能够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既标准又简便的计算手段,城市商业银行有了这个作为基础保障,就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对资产质量的改善、稳定经营水平从而获得收益以及降低不良贷款的水平上这三个环节上。目前,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后,根据现有的特点,除了发展少数贷款业务外,要把发展核心放在不占用经济资本的业务或者少占用经济资本的信贷业务上,由于这些业务风险低,效益高,以此使经济资本占用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对经济资本进行重新配置,对信贷结构做进一步调整。

(四)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考核方面经常对内控评价重视不够,而只重视对营销任务的考核,这就使得放出的信贷与业绩成正比,也就是放出的信贷越多,其产生的业绩也就越大,这就使得无法通过风险对银行收益进行调整,无法对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调整。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处于这种弱化风险考核的境地,而只为了应付业绩的考核,从而进行了违规操作,使得各个风险点冒了出来。而如果绩效考核是以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的回报率来作为核心指标,则可以把对利润与风险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从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出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把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来进行,并且对各级的机构进行相关引导,引导其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转到获利高、风险低的业务上,如此,不仅可以使风险降低,更能提高经济收益,进一步实现内涵式的增长。

三、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我国自2004年之后,商业银行就推进了经济资本管理,商业银行在转型之后,银行资本约束意识有所提高,同时,商业银行还把经济资本管理纳入到银行的管理范围,并且进一步建立起以经济资本为管理核心内容的资本管理体系。在此,我国建设银行走出了最先一步,率先对经济资本管理进行引入,使资本管理呈现了新的管理局面,而我国农业银行同时把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指标来作为综合绩效考核方法。这些现象表明,经济资本管理在国有商业银行得到了应用,而一些股份制银行也相继改进、加强、实施经济资本管理,通过对经济资本系数的分配,使经济资本管理不仅能够符合资本监管方面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对银行的发展目标进行充分反映,并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导向,以事前配置取代原来的事后考核,提高经济资本的占用约束能力。

四、经济资本管理措施

(一)要有量化机制的建立

要对经济资本进行计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在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把银行风险进行量化或者模型化,如此,才能对每个业务部门需要的经济资本进行计算,因此,计算经济资本的首要条件是要对风险进行识别、量化。而要使用风险识别,在揣量风险之前,首先要把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风险进行详细区分;在揣量市场风险时,一般是使用压力(场景)测试法、风险状态图等方法来进行,同时,还要以标准法、基本指标法等方法对操作所担负的风险进行揣量。

(二)需要有效配置机制的建立

如上所述,商业银行要建立预算管理方法,首先要建立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单位所承担的风险不同,因此,要按照风险大小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建立起经济资本有效配置机制,加强对信贷、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加强对资产、业务、产品和客户等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可以根据各个部门对风险所产生的不同的偏好,计算出所需要的经济资本的量数,并且根据这个数量建立起相关的限额体系机制,并对限额体系机制进行相关控制,把业务风险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

现在,有些银行还没有内部评级法的建立,同时不具备对模型风险进行揣量的能力,因此,还是采用巴塞尔协议的标准法,对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进行相关设计,不过,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现阶段信息系统还无法进一步进行风险缓释、无法获取信用评级,因此,农业银行率先研制出了内部系数法。这种方法是对现有的信息系统的统计项目、会计项目等作为基础,对业务做进一步的分类,并以所规定的风险权重作为参照物,再与实际的资产风险情况相融合,再对各项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进行相关确定,以此对银行的资金走向起到引导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起以资本作为约束、回报等相关理念,使资本充足率状况不断取得发展。

(三)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可以向国外先进银行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借鉴,使我国商业银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济资本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个信息管理系统,再与银行原有的资金转移定价、资产负债管理、内部评级等各个系统进行相应地整合,以此对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进行合理处理,并可以进一步调整银行账面的收益水平,最终获得风险调整之后的收益情况,从而对银行资本有没有实现增值目标、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真实地反馈。

(四)建立起相关的绩效考核措施,进一步实施奖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把风险调整之后的经济增加值、资本回报率等进行相关结合,用来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把经济增加值、资本回报率等作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的依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以往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以盈利作为考核指标,而这种考核指标是单单只考虑到账面上的收益,而对于风险却未能进行承担,而通过新的考核方法,可以把传统的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改变,并且对风险衡量在银行中的重要性进行重点强调,以此对各级机构进行相关引导,引导他们把资源配置在高收益、低回报的业务之上,使银行的风险进行有效降低,使银行获得更大收益,把以往既要追求利益又要控制风险的矛盾进行很好地解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对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方面,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还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对经济资本进行有效配置,并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商业银行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志明,经济资本配置,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与考核的核心[J].金融与经济,2008(07).

[2]梁伟.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J].经济问题,2009(09).

[3]唐煌.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J].企业经济,2009(08).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9

引言:

石油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直接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经济体系和机制的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创新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企业内部人员组织设置较为松散,人员流动性很大,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现代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在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营收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科学的发展观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发展观念,企业都在努力尝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求走出一条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得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并且经济领域呈现出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这个时代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进而加快企业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扩大了企业的竞争范围,增加了竞争对手的数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提出了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着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概况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协调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执行者一般会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来选定,并赋予了相应的职权与责任,使之在完善、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更好地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顺利运行。企业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经济管理体系、制度的时候,必须明确经济管理方案和经济发展的目标,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得到更好地完善与巩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与审核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对经济管理的成效进行审核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使定期进行审核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审核的内容分应该涵盖产品开发与研究、企业的组织系统、产品经营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等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经济管理,保证企业进行充分、可持续的发展。

3.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任何企业的运行都离不开公司员工的参与,可以说企业的员工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使企业员工技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与交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企业生产领域的管理与改进

生产部门是企业最重要重要的部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价值实现的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改进。首先,要保证企业采购活动的科学合理,企业物资的采购工作一定要保证采购物资质量的同时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我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施工方案,设定明确的预期目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计划变更和修改一定要仔细审核,采取得当的措施完善生产程序,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1.创新观念

无论任何时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管理者的观念创新,对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但要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思想及经营理念,还要紧跟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随时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在企业内部宣传观念创新,表彰创新先进人物,激励企业广大员工以之为榜样,努力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好的企业文化。

2.战略创新

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创新,首先要以追求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且要时刻留意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因势利导,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不断完善自己,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社会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有当企业拥有了好的发展战略,并且围绕这一战略不断改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才能保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石油企业,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产品的经济效益,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创新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在完善的且科学的组织机构下,企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设,使各部门以有效合理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在整个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创新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制度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使企业通过自主经营实现自我积累,达到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内部资源整合、基础框架构建等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与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制度,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降级管理体系的创新。创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能够激发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的活力,促使使企业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新鲜活力,不断推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而推动企业实力的增强。

5.知识管理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在工作、学习中的地位。许多人都慢慢认可了技术和知识是特殊商品的说法。在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知识获取利润,实现知识的增值。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知识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和技术水平,力求使知识所创造的财富达到最大化。

结论: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石油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完善的、科学的组织机构下,企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努力尝试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利用合理的方法建立更加清洁、安全、高效地生产环境,完成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我们要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的观念、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使企业的产品更加高端,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归根究底,还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 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商业时代. 2011(09)

[2] 张正勇.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以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为例[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05)

经济管理与研究例10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经济管理;管理现状;研究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也是的农村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最大的效益。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它是稳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扶持农村发展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问题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的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不能保持可持续性,再加上大多数的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的文化部分相对落后,由于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亟待治理。

一、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1.财务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逐渐趋于复杂化,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由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农业、畜牧业以及加工产业形成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的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形式使得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大,另外,农村经济对外接点的逐渐增多,各方面的财务交流以及资源流动与市场的发展联系逐渐密切。总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财务需求逐渐增大,也要求经济管理水平的逐渐提升,所以,农村经济管理亟待提升自身的复杂化程度和细致化程度。

2.土地管理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平常话,虽然这一举动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是也为土地管理需求和经济管理增加了负担。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土地可以说是一切的根本,土地流转现象的发生必然引起农村经济管理的调整,这种动态化的需求,需要不断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经济管理之间的联系,将土地流转与经济管理直接链接,以方便农村土地的规划、承包以及转让情况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映。

3.经济发展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与传统的农村静止化、停滞化的发展模式不同,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多样化的需求,应该进一步的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领域,以金融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需求,农村已经不再是将农业看做发展的附加物,而是将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融合起来,实现长期化的发展目标。

4.管理人才的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化、动态化、多元化以及长期化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原有的经济管理人员能否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专业性的经济发展人才并非都能够在农村地区工作,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不同程度的管理人才的短缺现象正在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二、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

现代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是能否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正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缺陷,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容留传统经济管理方式,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完全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矛盾就会日益激化,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科学经济管理机制缺乏的表现。

2.专业管理人才的稀缺。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面对当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文明执政、执法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管理对于专业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落后性。

3.缺乏资金支持。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亟待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问题,而资金的缺乏导致融资困难,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之又少,使得农业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困难。因为农村基础建设具有周期长、成效慢的特点,不具备融资吸引力,而分散的农户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农业投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农村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土地为重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微博,这也是导致农业投资不能得到良好结果的原因。

三、加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制。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首先就是要进行农村资金的筹集,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资金管理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及时清算资金的总数,加强对资金审计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腐败最会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将集体资金激活,盘活现有资金,利用现有资金将现行农村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专项投资项目扶持起来,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需要建立资金的科学管理体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取得更好地效益。

2.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

自从改革开放依赖,农村土地实行的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但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出现,继续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搭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平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保证下,努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能够带领农民开展更好地农村基础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道路和技术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经济管理人才,专业的人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稳定性,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

四、结语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管理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从农村基础建设开始,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入手,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的建立也是构建科学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主要部分,能够及时的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带领农民不断的稳定经济发展,做好农业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

作者:胡舒瀚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

[2]陈秀娟.浅析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