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0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1

人事保险即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工作,它既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又是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作为一项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人力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

一、参与社会保险的原则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框架内,明确定位养老保障体系,迎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办理人事保险是依据当地社会保险办理中心的有关政策,只要是已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再结合本单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总额,每个月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其办理增减、申报缴费以及保险享用的综合性业务。以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保险工作流程进行分类介绍。凡是与用人单位或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按照合同的有效期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参与社会保险的范围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因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时,给劳动者本人或遗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大类。

(一)达到法定离退休年龄的人员,与原单位或者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并由原单位或者企业或个人自理社会保险费用的,应与原单位或者企业签订聘任合同以及出具社会保险参保证明。

(二)与原用人单位或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已参保的,要补齐欠缴保险费用后才能转至新用人单位或企业的参保地。

(三)对于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原又未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参保之日开始办理。

三、每月正常缴费

(一)申报要求

用人单位或企业在获得社会保险费登记的批准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下就相关规定进行介绍。

1.缴费比例:社会保险费用基数是由用人单位或企业上个月的实际工资总额和职工本人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其中若职工的月工资低于本市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就按照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缴纳;若超过本市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就按照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以一定的比例缴纳。由于每个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缴费项目和比例有所不同,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按照《工资、费用管理暂行办法》来筹划工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或企业发放工资时按照劳动者实际工资总额以一定的比例代缴。

2.申报、缴费时间:在每月5日以前,用人单位或企业应依法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以及缴纳相关的费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实和批准后,用人单位或企业于每月10日前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费。每月的11日至13日是催缴期,用人单位或企业若逾期没有缴纳或者缴纳为足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了依法催缴欠费数额外,还应按日收缴从11日起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3.申报材料: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如没有人员增减或者在办理完人员增减手续后,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报。企业还应提供本月的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和本月的社会保险费申报盘表,其中社会保险申报表一次三份,以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即时审核。

(二)申报流程

对于用人单位,在成立、变更、消注的情况下,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以及注销登记手续。

1.参保登记

对于缴费单位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之内,按照注册地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障登记,其分支机构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缴费单位,根据所属地管理原则单独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缴费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时,必须携带工商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及其复印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其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及其复印件和其他相关证件、资料,如实填写社会保障登记表。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通过对缴费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障登记表进行审查,建立参保单位登记档案,确定该单位劳动保障正好,核发劳动和社会保障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已通过审核的缴费单位建立社会保险登记档案,确定该单位的参保险种及时间,通过对缴费单位参保职工情况进行核查后,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2.变更登记

当缴费单位遇到下述变更时情况,必须依法向原社会保障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

(1)单位名称;

(2)住所或地址以及邮政编码;

(3)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和联系电话);

(4)单位类型(包括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事业单位类型);

(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6)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

(7)开户银行或银行账号;

(8)参加社会保险险种。

缴费单位应当字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30日之内,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携带营业执照、工商变更登记表和工商执照或有关部门批准或宣布变更证明、社会保险登记证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对单位填写的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进行审核,更改相应材料,收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并重新打印发放新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3.注销登记

当缴费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时,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

缴费单位应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之日起30日内,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手续,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提供工商局注销证书或行政注销通知书、法院裁定破产单位破产等情况的相关法律文书及其复印件、单位主管部门批准终止的有关文件及其复印件、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其他相关证明资料和批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核实以上材料后,对符合注销条件的参保单位在办理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终止手续后,封存单位参保信息,并缴销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人员增减办事程序

人员增减:依据社会保险关系由劳动关系决定的原则,用人单位在或企业在建立、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时,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办理人员增减手续。

(一)人员增加申办材料

1.需办理增员手续时,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提供与新增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方才办理;

2.劳动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打印的增员表,复印件一式一份,增员表一式两份;增员办理手续随着每月的申报缴纳一起进行;

3.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在两单位或企业之间进行调动,若没有与原单位或企业办理减员手续的,在新单位或企业是不能办理增员手续的;

4.对于异地转入的人员,在办理保险基金转移之前应先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和转入正常的缴费。

(二)人员减少申报材料

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在办理减员手续时,应提供减员表和按减员原因提供被减人员的相关资料。

1.正堂退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在办理减员时需提供其本人的身份证原件;

2.提前退休:由于病退、特殊工种退休以及享受伤残体恤金的人员在办理减员手续时,需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提前退休审批表;

3.其他情况减员:对于与原单位或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应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对于死亡人员,应提供医疗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或火化证。

人员增减手续的办理时间应以合同开始或终止时间为准,对于减员要在缴纳本单位或企业当月的足够的社会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在下个月申报前予以减员。

五、缴费方式

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的缴费方式可以是支票、信用卡等,征缴部门在确认缴费后给予发票,用人单位或企业凭发票到本单位或企业的财务部门报销。

六、保险享用

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缴纳足额的费用就应该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这就根据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各项保险的享用。

七、结束语

人事保险工作是一项规范且有必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用人单位或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好人事保险工作,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企业之间关系呈良性发展,进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俊玲.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J].中外法学,1999,(1).

[2]王怡.从企业保障制到社会保障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0,(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2

1引言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甘肃省特检院”)作为国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中的重要一员,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主力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调整、改革,始终不忘为甘肃省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的初心,在为甘肃省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特检发展人才优先的人才价值观。经过不断探索积淀,甘肃省特检院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人才考评机制。然而,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甘肃特检事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对特检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及标准化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匹配,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标准化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工作原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1],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标准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遵循PDCA管理模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坚持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使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简单来讲,就是“制度管人,流程办事”。具体来讲,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层次、工作要点,建立人力资源标准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从而达到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提升绩效、促进发展的目的。

3標准化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实施,不断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员工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同时,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的持续实施,不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化实施效果,通过意识影响行动,并使标准化成为一种习惯。

标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能将“标准化+人力资源”有力结合,发挥标准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引领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工作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典型经验做法和工作流程思路转化成制度、标准,能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系统、规范的工作基础,体现标准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规范性效力。

4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行标准化建设,让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理解标准化、认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支持标准化,才能将标准化工作要求与具体管理行为相结合,将标准化理念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每一个流程、细节中,体现在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形成全员广泛认同的标准化,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1以单位发展战略为引领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促进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单位绩效,能为单位长期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支撑[2]。人力资源管理以单位发展战略为依据,围绕单位发展目标,根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3]和现行法律法规、人事政策、管理制度及单位实际,分析并建立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明确采用的规范、标准,梳理工作流程,确定使用的表格、记录。结合目前国家、地方及甘肃省特检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结构梳理如图1。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共包含4个层次,分别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工作标准主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工作记录以人力资源部各业务模块工作记录、表格为主,独立编号,形成体系。

4.2以人力资源业务体系为重点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管理、人员薪酬和劳动关系管理等6大模块人事管理工作。从人力资源业务模块角度构建人力资源标准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内容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从人力资源业务模块出发,以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为例,见图2。同时,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各标准二级流程中建立三级流程,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4.3以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为基础构建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3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旨在分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时策和措施。关键词: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eHR”(electronic HumanResource),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以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为基础,以ERP、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程序服务提供商)等概念的出现和具体实施为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以人力资本开发和增值的迫切性为终极原因,将先进的软件配上高速的硬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的一种基于Internet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信息化”把有关人力资源的分散信息集中化并进行分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自动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匹配。 (2)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外部服务。企业的人力管理者能够有效利用外界的资源,并与之进行交易,比如获得人才网站、高级人才调查公司、薪酬咨询公司、福利设计公司、劳动事务公司、人才评价公司、培训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3)实现企业内部自助服务。让员工和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员工为内部顾客的思想,建立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充分达到互动和人文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强调员工的自助服务,如果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他本人就可以去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即可生效。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类似处理。这样不仅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于数据采集、确认和更新的工作量,也较好地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更新的速度。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战略层次的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之后,就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招聘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考虑范围。信息化能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都紧密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析,自动化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得到加速且更舒畅,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流程跟业务流程以及直线功能结合更紧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而且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如干部任免、职工退休、调配、辞职等都可以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模板来完成。查询、统计、制作花名册、统计报表、领导审批等过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之后,比如在员工培训方面,员工可以“在线”随时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4

论文摘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于2008年,旗下有兴澄特钢、湖北新冶钢、石家庄钢厂和铜陵新亚星焦化四家企业,其规模和销售收入在中国特钢行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由于成立不久等各种原因,中特集团公司自身的管理还未到位,对下属企业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整个集团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对集团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今后提出改进方案,使得中特集团作为一个特大型特钢企业集团,在整体上具有竞争优势。 论文关键词:资源管理 竞争 战略 作为集团重大战略流程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今后的战略重点是使集团在管理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保证整个集团内有充足的高素质领导、专业人才和科技项目带头人。利用集团的优势,整合招聘、培训、考核等核心系统,以达到员工发展的目标,支持集团实现经营目标。 中特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目前除了对集团本部其他职能部门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支持以外,还负责指导集团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下面从个人角度对中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作简单分析。 1、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在现代化的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六大关键管理流程: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流程、员工招聘流程、高级管理人员派遣流程、职业发展生涯设计流程、员工培训流程和员工薪酬绩效考核流程。这六大管理流程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造成整个人力管理系统的运行不畅。 在中特集团内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明确、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以至于集团内人力资源管理无法有效实施。随着集团运作的日益完善,中特集团也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在建立这些流程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出现流程操作性不强,各流程衔接不通畅,流程数据来源去向不清晰等问题,切实解决中特集团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集团内没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IS) 目前的中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缺乏信息系统的整合,更多的信息还是依靠报表和电子邮件,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与下属各子公司之间的HR动态信息交流自动化程度较低,缺少信息系统支持,并缺少参与集团的战略性信息技术规划。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HR工作的价值以及信息技术所能带来的支持: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员工信息,HR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价值的活动,HR管理流程可以更加有效率。所以,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IS),以便能有更多地精力为集团的战略目标服务。 3、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结构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定位不够清晰 2)对工作技能的要求缺乏系统性的描述 3)人力资源部门内职位概念不明确 4、人员、文化方面的差距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还有一定距离 没有针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和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技能状况缺少详细的清单和分析;缺乏培训跟踪体系,管理人员不能根据需要提出培训申请;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普遍实际经验丰富,但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能力;集团管理人员主要趋向跟随传统企业文化,与满足新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之间产生差距。 2)缺乏正式的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机制或系统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下属公司HR之间主要是传统事务性交流;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HR之间缺少明确的交流机制;缺少与集团范围员工的交流和反馈。 沟通渠道的缺乏会导致集团人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5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以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为基础,以ERP、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应用程序服务提供商)等概念的出现和具体实施为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以人力资本开发和增值的迫切性为终极原因,将先进的软件配上高速的硬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的一种基于Internet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信息化”把有关人力资源的分散信息集中化并进行分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自动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匹配。

(2)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外部服务。企业的人力管理者能够有效利用外界的资源,并与之进行交易,比如获得人才网站、高级人才调查公司、薪酬咨询公司、福利设计公司、劳动事务公司、人才评价公司、培训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3)实现企业内部自助服务。让员工和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员工为内部顾客的思想,建立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充分达到互动和人文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强调员工的自助服务,如果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他本人就可以去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即可生效。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类似处理。这样不仅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于数据采集、确认和更新的工作量,也较好地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更新的速度。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战略层次的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之后,就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招聘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考虑范围。信息化能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都紧密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析,自动化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得到加速且更舒畅,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流程跟业务流程以及直线功能结合更紧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而且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如干部任免、职工退休、调配、辞职等都可以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模板来完成。查询、统计、制作花名册、统计报表、领导审批等过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之后,比如在员工培训方面,员工可以“在线”随时随地接受培训,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差旅费用,降低培训成本。在评估方面,通过网络,各级主管可以很快看到来自各地下属定期递交的工作述职报告,并进行评估、指导及监督,这样,评估的成本也可以大为降低。据统计,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员工的电话询问可以也减少75%。美国爱立信公司实施员工自主服务系统后,第一年就节省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开支,Cisco公司通过e—learning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

对于公司高层而言,他们可以在网上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要员工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分析、员工绩效等。高层决策者还能获得各种辅助其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经营指标以及直接在网上进行决策等:对于中层经理,即直线经理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其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直线经理可以在网上管理自己部门的员工。比如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在线查看所有下属员工的人事信息,对员工的培训、休假、离职等流程进行在线审批等;一般员工可以在线查看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招聘信息、个人当月薪资及薪资历史情况、个人考勤休假情况、注册内部培训课程、提交请假/休假申请、实现在线报销等。

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有利于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才流失现象,人才流失除了因为薪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领导公平与否、培训机会和个人前途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选拔、任用,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体现公平原则,从而留住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它所提供的透明、简便易查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赢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企业管理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无疑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借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著名的“康师傅”、一汽大众、华为,万科、东方通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三十几家企业都采用了SAP本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滞后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与资金投入

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诸多经营要素中,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经营是最为模糊的。很多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急功近利,不注重其系统建设的长期效应。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降低企业成本,但那只是实施后产生的作用,

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投资。一些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的企业,很难将巨额资金用于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只是简单的将传统的行政人事部门改头换面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就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上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一些企业的电脑普及率很低。即使有的已普遍使用了电脑,但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不是很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带来很多问题。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好,管理流程不顺,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信息误导现象严重,信息集成层次不高,无法更宏观地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对于经营状况相对恶劣和管理环境不善、水平有限的国内企业来说,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3.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

据m.ehr4a.com的调查,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持肯定态度,然而却有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调查还发现,在已实施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其原因包括系统功能太简单;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需要改善或改变;系统缺乏稳定性和速度慢等。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上看,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功能依次是“人事信息管理”(71%)、“薪资”(68.2%)、“报表”(62.2%)、“考勤”(59.5%)、“招聘”(56%)、“福利”(53.8%)等。据此分析,中国企业目前对功能需求最多的是“事务处理层面”的功能,其次是“业务流程层面”的功能。

4.目前尚没有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我国已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还存在产品不规范、厂商过于混杂等问题。对产品而言,目前软件市场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标准不统一。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与政府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相衔接的问题,报表的一致性问题等。标准的欠缺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的衔接和整合不顾畅。有些供应商的目的仅在于出售产品,至于很多企业所关心的重整管理、售后服务和产品升级,他们不会也无力去考虑。一些产品虽然在中国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其产品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中心,局限于人事管理的老观念,不能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就市场占有串而言,占有率最大的不超过10%,企业自我开发者比重较大,占38.2%。

5.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应用能力较低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经理IT应用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三、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重视科学管理,调整组织结构等措施来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1.领导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大力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树立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不能认为信息服务仅仅是预算中的一项开支而舍不得对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求其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并不是说他们只要保证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就可以了,而是要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应该有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学提高自己管理企业的水平。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政策宣传,改变中、基层管理者的观念,化解其造成的阻力,充分重视和解决其他非技术因素。亲自负责,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和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顺利进行。

2.规范的基础管理,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度;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实现程度。两者之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对现今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更为重要,只有管理水平具有一定高度后,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真正与之结合,从而进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绩效的阶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做好规范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的基础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备条件。规范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数据管理。如员工履历、考勤、薪酬等都要准确无误;二是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及业务事务处理管理,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内部业务要程序化。如员工招聘工作,从招聘公告、面试到培训上岗都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三是内部控制及其实施过程管理;四是工作人员和员工的行为规范管理等方面。

3.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的管理层次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将成为多数公司的组织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原有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因素。另一方面,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人员的层次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主要从事重复劳动的管理人员,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上。因此,企业要进行新的工作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提拔、培训等计划。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和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决不是一个纯粹的丌项目,也不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IT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体系的承载,优化甚至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既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具备丰富的IT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实施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从事更具有创造性,更有难度的工作。企业在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的同时,应给予员工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协助员工转变价值观,适应组织目标。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的培训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系统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5.供应商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其服务:(1)采用科学的、标准的系统实施咨询方法,为每一个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配备一名专业的咨询顾问;(2)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原理、操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法、二次开发等;(3)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为客户导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然后才是软件操作的培训:(4)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考虑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并为企业未来投资预留空间,并将此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2002.

[2]许建刚,郑雨林等.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杨明亮.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论坛,2002,(2).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6

一、引言

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只是在物流服务的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有一定的探索,并且价值工程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应用中,仅停留在理论阐述或粗放式的硬性量化比较阶段,没有确定具体的目标值来衡量现行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局部成本与服务功能是否匹配,更没有意识到跨群体比较的不可行性。本文从当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内容出发,建立了复合人力资源价值模型,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定量地衡量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人力资源的匹配情况,以达到优化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目标。基于复合人力资源价值模型进行成本分析的方法可称为复合成本管理法,该方法概念清晰,思路明确,具有全局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优点。

二、基于价值工程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1.价值工程与人力资源价值工程的界定

价值工程(VE),亦被称为价值分析(VA),或者功能成本分析(FCA),是一种以提高产品和作业价值为目标的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主要涉及到价值(V)、功能(F)和寿命周期成本(C)三个基本要素。其表达式为:价值(V)=功能(F)/成本(C)。

事实上,价值工程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只要是为获得一定功能而耗费了成本,就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科学地衡量;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亦是如此。把人力资源当作一项产品来看待的话,人力资源功能(F),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效用,即人力资源的服务量,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人力资源成本(C)则应该界定为从人力资源进入某企业到人力资源离开该企业,企业为了发挥其效能支付的所有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讨论的人力资源价值(V)是一种比较价值,是通过人力资源功能与人力资源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将要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是否“值得”。

依据价值工程原理[,结合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特点,不难得出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途径一般有五种:(1)成本不变,提高功能(2)功能不变,降低成本(3)降低成本,提高功能(4)适当增加成本,大幅提高功能(5)适当降低功能,致使成本大幅下降。

2.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是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人力资源离职成本的总和。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3.基于价值工程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复合成本管理法

我们可以把传统意义上使用价值工程对企业进行成本优化的方法——作业成本法看成为单层成本管理法。单层成本管理法的主要缺点是对关联性弱的指标之间的硬性比较、忽略了成本构成的层次性。

由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可知,人力资源成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和。由此得出本文的成本管理思想:遵照由上至下、逐层实现的原则,首先运用价值工程对第一个层次进行成本配置,再对第二个层次各指标进行内部成本配置。此方法可以称为复合成本管理法。其优点是:(1)对全局成本配置时,按层次进行,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所有成本指标之间的硬性比较的缺点,兼顾全局性、合理性;(2)配置局部成本时,只需在需要范围内进行成本配置改进,具有针对性。

采用复合成本管理法能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人事安排有更明确的计划,为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柔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最终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功能的匹配趋于合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复合成本管理方法的数学实现

1.单层成本管理法的数学实现

当优化上层时,人力资源总成本作为总体,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和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作为个体。当优化下层时,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等作为总体,其下级分项作为个体。只需连续运用单层成本管理法,即可实现复合管理法的优化配置。

四、算例

假设某物流公司拟采用复合管理法进行成本调整,当前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如图2所示:

首先进行人力资源总成本的优化,同时将人力资源总成本降为原来的90%。专家打分的功能评价系数为,进行首次优化后的总成本结构如图3所示:

再以优化后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和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作为总体,相应的下级分项作为个体,分别进行优化。二次优化后的最终成本构成如图4所示:

进行二级优化时,专家打分的功能评价系数分别为:

经过两次优化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趋于合理。通过对比图2和图4我们容易发现:进行成本优化前后,虽然C4各个分项的成本系数与功能评价系数相等,但是由于C4自身成本构成的不合理性,导致其各分项的成本仍需进行调整。这表明,上层进行成本优化后,下层需要进行相应的成本优化。倘若上层的成本构成合理,那么仅对下层的不合理指标进行内部优化即可,此时复合成本管理法退化为局部的单层成本管理法。

五、结论

1.将管理学的思想融入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化中,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的复合成本管理法并给出了算例。

2.采取复合成本管理法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全局成本配置时,能避免传统方法中所有成本指标之间的硬性比较,更具“柔性”;进行配置局部成本时,只需在不合理指标内部进行优化,更具针对性。

3.复合成本管理法可以退化为单一层次的成本优化,也可以拓展到三层或更多层次的成本优化,为价值工程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茜:价值工程的物流服务成本控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01)

[2]陈德刚: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6):246

[3]谭任绩:对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2003(3):54~55

[4]周润仙.基于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129~134

[5]张明亲杨倩:价值工程在物流目标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论坛,2004(4):66~68

[6]周润仙:论基于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3):42~45

[7]朱伟生:物流成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62

[8]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1~73

[9]顾煜:物流价值管理系统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5.(9):29~31

[10]邱利:活动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5.(7):32~33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7

现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产生的信息处理方式,包括ERP、GPS、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涉及非常广泛,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的软件,我们也称之为企业ERP。企业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要求,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一系列过程,有目标有计划地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精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一站式服务,精简以往繁琐手续。例如,员工请假可以通过公司内部信息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批流程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上司看到请假申请,在线填写批准或驳回理由,员工可在线查看请假事项进程。从而简化了一张请假条在几位办事人员中传递中的流程。再如,招聘流程也得到了简化,招聘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查看应聘者简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邀请获得初步面试资格的应聘人员前来应聘,精简了不必要的中间流程。如此,绩效考核、工资核算、招聘培训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切基础工作流程都得到简化。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靠手工与人工进行,工作繁琐且复杂,仅一项薪酬发放就需要员工在不同表格上登记、签字确认等,进程慢且效率低,在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后,员工可以进行网络确认薪酬,单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的方式将员工薪酬转入相应的员工账户,不仅极大地降低出错率,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他更加重要的工作中去。公司的薪酬福利政策可以“悬挂”在公司内部网站上,方便员工进行比较与查看,并进行及时反馈。公司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查看职员反馈情况,及时予以回答和回复,使得工作战线缩短,极大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本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办公时往往会涉及一大批的纸质审批手续与表格。而在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后,网络在线处理代替了线下各种纸质材料,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的办公用品开支十分可观,从而降低物质成本。在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可通过网络招聘说明,利用电子邮箱接收应聘者材料以及通知招聘者进行面试等工作,避免传统招聘工作中占用人员、租用场地等产生的费用,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员工职位调动、休假请假、日常考勤、绩效考核等事物,既快速又高效,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日常繁琐的、重复性高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去做更加具有创造性和实质意义更高的工作,去思考更多战略层面的问题,从而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间成本。由此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从物质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三方面极大的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本。

(四)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性

?魍车娜肆ψ试垂芾砟J街校?工作人员需要处理的事件繁复且冗杂,一项工作往往通过多人之手共同完成,而当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以往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如今便可实现一项工作一人做,甚至是几项工作一人做,不仅节约人力投资,且极大减少出错率,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高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可以从公司内部网上查看工作进程,了解工作进度,进行申请事项与及时修改与更新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助服务”。这种“自助服务”使得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切身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使传统闭塞式管理变为开放式管理,滞后管理变为超前管理,大大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

从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来看,我国更多的是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优秀先进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建立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操作系统与工作流程更为重要。我们应该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与实际问题,进行工作流程设计、操作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步骤等,如此才能保持中国企业持有的竞争优势。

(二)加强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任何技术的引进都离不开驾驭与使用它的人,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就需要招聘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引进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企业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储备,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机制,以适应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理念的革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8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反观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至今日在一部分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未植根,实践中官本位意识浓厚,忽视、蔑视乃至浪费人力资本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的运输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存在,另一方面又大量雇佣其他用工。据2008年水平计算,企业每减少一个用工,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6万元,减少一个劳务用工和外购劳务,可以节约成本2万元。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浪费的损失不容小觑。再比如基层发生的大量的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从根本原因分析体制制度的不完善起到决定作用,但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和管理行为的缺失应该是个不能回避的因由。管理学研究发现企业内发生矛盾和冲突7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产生、激化,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合理诉求的忽视、对员工意见沟通的不良和对员工情绪抚慰的缺失。

综上所述,从铁路企业的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是管理理念,管理者应加强五项自我修炼。一是学会给予。对员工给予情感投资,以此发掘员工的同态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人尽其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二是学会尊重。铁路企业半军事化的体制,强化了管理者的官僚习气,权力意识较为浓厚。惯有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行为模式和管理风格,常常是重物轻人。因此,领导者要学会尊重,尊重员工的合理需求、信任下属的创造力,倾听和采纳员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学会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管理者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化干戈为玉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四是学会欣赏。领导的赞赏不仅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会使他们因为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而施展才华。

二、系统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特点,包括职能系统性和制度机制系统性和流程系统性三个维度。所谓职能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在实际运行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和连接,从而保证管理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所谓制度机制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分析、招聘、考核、激励、薪资、晋升、奖惩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流程系统性是指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是制度执行的有效路径。

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一招聘管理一绩效管理一薪酬管理一培训管理一员工关系管理七大模块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性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而做的长期的布局与谋划。其他六大模块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态职能。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看,六大模块功能齐全、职权统一,从而避免了因职能分散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说尚处于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阶段,缺乏从战略高度参与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全、常态职能分散运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大大损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同时,要按职能统一、功能齐全、有序高效的原则对已有的人事管理职能进行整合。

据上分析,检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在人性化制度安排上尚有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领域,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缺乏对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及需求的全面认识,诸如收人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工资的增幅程度大大低于职工的心理预期,基本工资比重过低,而且系统内不平衡,不仅极大地损伤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职工对岗位的珍惜度,人才流失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基层队伍不稳、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从现实考量,我们应树立四个观念、坚持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制度和机制。

四个观念:人本观念、和谐观念、法治观念和灵活观念;四项原则: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维护为要和基层为重;十二项制度和机制:劳动报酬及收人持续增长机制、用人和晋升制度、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险福利管理制度、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劳动定额/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沟通、协调、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职工援助机制(不仅仅指经济救助,还包含心理、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迅速发挥作用。从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通常遵循“合法、简明、有序、高效”的原则。

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方面距与先进企业差距甚大。一方面是有些流程缺失,标准模糊;另一方面有些程序又过于繁琐,制约了管理的效率。因此,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建设的状况,本文认为函待建立和完善以下流程;(I)制度生效流程。(2)招聘录用流程。(3)试用期管理流程。(4)工时加班流程。(5)绩效管理流程。(6)岗位变动流程。(7)离职解聘流程。(8)劳动关系管理流程。通过以上流程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职工对制度的认知,提升职工制度的执行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内部人际的摩擦、降低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激化,从而弱化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9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wWW.133229 .coM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反观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至今日在一部分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未植根,实践中官本位意识浓厚,忽视、蔑视乃至浪费人力资本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的运输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存在,另一方面又大量雇佣其他用工。据2008年水平计算,企业每减少一个用工,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6万元,减少一个劳务用工和外购劳务,可以节约成本2万元。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浪费的损失不容小觑。再比如基层发生的大量的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从根本原因分析体制制度的不完善起到决定作用,但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和管理行为的缺失应该是个不能回避的因由。管理学研究发现企业内发生矛盾和冲突7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产生、激化,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合理诉求的忽视、对员工意见沟通的不良和对员工情绪抚慰的缺失。

综上所述,从铁路企业的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是管理理念,管理者应加强五项自我修炼。一是学会给予。对员工给予情感投资,以此发掘员工的同态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人尽其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二是学会尊重。铁路企业半军事化的体制,强化了管理者的官僚习气,权力意识较为浓厚。惯有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行为模式和管理风格,常常是重物轻人。因此,领导者要学会尊重,尊重员工的合理需求、信任下属的创造力,倾听和采纳员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学会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管理者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化干戈为玉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四是学会欣赏。领导的赞赏不仅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会使他们因为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而施展才华。

二、系统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特点,包括职能系统性和制度机制系统性和流程系统性三个维度。所谓职能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在实际运行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和连接,从而保证管理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所谓制度机制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分析、招聘、考核、激励、薪资、晋升、奖惩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流程系统性是指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是制度执行的有效路径。

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一招聘管理一绩效管理一薪酬管理一培训管理一员工关系管理七大模块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性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而做的长期的布局与谋划。其他六大模块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态职能。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看,六大模块功能齐全、职权统一,从而避免了因职能分散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说尚处于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阶段,缺乏从战略高度参与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全、常态职能分散运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大大损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同时,要按职能统一、功能齐全、有序高效的原则对已有的人事管理职能进行整合。

据上分析,检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在人性化制度安排上尚有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领域,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缺乏对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及需求的全面认识,诸如收人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工资的增幅程度大大低于职工的心理预期,基本工资比重过低,而且系统内不平衡,不仅极大地损伤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职工对岗位的珍惜度,人才流失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基层队伍不稳、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从现实考量,我们应树立四个观念、坚持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制度和机制。

四个观念:人本观念、和谐观念、法治观念和灵活观念;四项原则: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维护为要和基层为重;十二项制度和机制:劳动报酬及收人持续增长机制、用人和晋升制度、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险福利管理制度、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劳动定额/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沟通、协调、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职工援助机制(不仅仅指经济救助,还包含心理、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迅速发挥作用。从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通常遵循“合法、简明、有序、高效”的原则。

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方面距与先进企业差距甚大。一方面是有些流程缺失,标准模糊;另一方面有些程序又过于繁琐,制约了管理的效率。因此,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建设的状况,本文认为函待建立和完善以下流程;(i)制度生效流程。(2)招聘录用流程。(3)试用期管理流程。(4)工时加班流程。(5)绩效管理流程。(6)岗位变动流程。(7)离职解聘流程。(8)劳动关系管理流程。通过以上流程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职工对制度的认知,提升职工制度的执行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内部人际的摩擦、降低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激化,从而弱化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例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完善其组织构架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因素。因此,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开发能力将有助于企业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各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支柱。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长时间重复繁冗的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错误率高。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技术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并形成了系统的技术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建设的发展。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效能体现

1.1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构建企业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和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所有定量的工作内容,比如:员工考勤、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大大降低了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有利于管理人员对战略性问题的思考。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块整合化的工作系统,人力资源工作中关于人才规划、招聘、培训、员工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所有信息和流程都被经过分析而整合、输出统一的管理结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与流程化。

1.2 以人为本,提高管理透明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一个优秀、完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人为本的互动学习、问题反馈等内容,其目的是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沟通的企业内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现员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利,提高管理组织绩效与职工的满意度。

1.3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势整合,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的管理需求通过整合分析、进行规划性的方案设计,实现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在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加强管理流程操作的监控和信息化而将其整合,减少重复性的事务工作,辅助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道更高端的战略决策和业务重组中。

1.4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流程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使管理从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转移,形成知识和管理资源的积累,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回顾,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会暴露,因此,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对制度进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的契机。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经整合的,全面、准确、相容的信息,使企业负责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并通过分析报表的形式提高决策参考,实现决策支持。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流程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管理特点、内容作一个客观而充分的评估,然后确定将要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范围与边界,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做到量体裁衣,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实际人力管理工作的匹配,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实施前与供应商配合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分析,并进行工作流程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与供应商密切配合。在此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整理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体系,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供应商要对客户的工作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理顺设计思路,收集系统化数据,设计系统功能流程,最大限度的实现客户的功能要求。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要勤沟通,磨刀不误砍柴工,切不可急工冒进。

2.2 系统实施和客户适应性改造

供应商在完成所有系统功能的开发后,会将系统框架提交给企业客户。在系统运行前,客户需要在供应商的协助下,进行系统初始化与数据转换,将企业基础数据与员工基础数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迁移到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客户适应性改造。

2.3 系统应用的培训与试运行阶段

在系统的初运行阶段,供应商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试运行状态,以便及早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2.4 系统的完善和二次开发阶段

    企业应根据自己业务的具体特点,向软件供应商提出改进及增设相应模块的要求,软件供应商应积极进行跟进二次开发的工作,确保能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提供紧跟企业发展脚步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存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近几年来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缓到急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企业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使用,但在系统建立和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3.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盲目性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重要性的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被企业提上了建设日程,且频频动作,但这种“动作”却缺乏主动和创新,是简单的跟随,甚至是被迫。许多企业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正确认识,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没有一个客观和清晰的评估,因此在软件选型和实施中经常顾此失彼,管理系统和实际的管理工作难以匹配,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3.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战略性

   在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目前使用最多的功能依次是“人事信息管理”(71%) 、“薪资”(68.2%)、“报表”(62.2%)、“考勤”(59.5%)、“招聘”(56%)、“福利”(53.8%)等。由以上使用功能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事务处理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较少,没有将人力资源的经营真正的提升到战略高度,缺乏对人力资源战略性问题的思考。

此外,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的功能只有数个被使用,使用功能和范围相对单一,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孤立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之外,难以做到与企业发展接轨,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和发展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出现与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衷相背离的情况,造成投资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行。

3.3 企业的管理技术不足,难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化应用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几乎全部寄托于计算机工程师,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技术储备不足,这就造成了不懂得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IT工程师难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应用,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功能开发,这将直接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4.企业如何建立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1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整个企业,因此,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都要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对整个企业和每一位员工带来的积极影响。企业领导层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意识到投资的必要性,做到正确投资;普通员工要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积极调整心态,走出观念误区,对高层领导的决策给予肯定,投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4.2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必备条件。企业应预先根据战略特点,有效调整组织架构和部门、人员岗位职责,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加强职能管理的程序化。

4.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术应用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信息系统的直接责任者,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企业应不断培训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 技术,以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系统的良好运行。

4.4 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收集和流程规划

    企业在引进信息系统前要做好信息收集,才能确保后期选型的顺利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规划,是指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的定义标准、传输标准、使用标准进行全面规划,建立统一、可扩展的信息结构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处理、决策分析奠定信息基础。

4.5 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

企业要根据发展规模、性质、发展阶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选择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信息系统。

4.6严格按程序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