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体育运动的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8 09:26:05

体育运动的价值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1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3-0065-04

大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与其体育价值观密切相关,而阳光体育运动能否在高校有效推进,必须厘清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广州地区7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运用到探讨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相互影响,分析相互间的关系,解决具体矛盾冲突,促进和谐的发展,是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自觉主动而积极持久的关键,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更具生命力的根本。

1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

1)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及对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价值观是人作为主体对体育这一事物的主观反映与评价,决定着个体的体育认识与行为。大学生青年性特质决定了该群体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愿被束缚在传统的价值观念的框架内,而是更注重建立一个以纯粹的自我需要为基础的价值原点,并在此基础上反映出各种体育价值趋向[1]。作为体育价值主体的大学生,也必然会以大学生的群体特质去认识作为价值客体的体育属性以及体育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根据新时期体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进行分析归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以自我需要为价值原点,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体育的健康价值观、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观、体育的竞争价值观、体育的道德价值观,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对于大学生个体认识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而言,其体育价值观是内因,决定着大学生个体认识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大学生正向的积极态度能有效地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反之则起消极阻碍效应。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能了解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找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主流,对进一步完善与发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积极意义。

2)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及对促进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发展的意义。

体育具有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的作用[2],阳光体育运动正积极契合着大学生的发展诉求。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当前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导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突破口,其核心是号召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运动的快乐。同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3]。阳光体育运动体现了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具有导向性、理想性的特点。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言是外因,它在导向和理想的层面正视了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具体而言是正视了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健康、休闲娱乐、竞争、道德方面的需求,强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对于大学生科学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

2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关系

1)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教育价值观的促进。

阳光体育运动语境下体育的教育属性反映出更丰富的内涵。调查显示,90.7%的受访大学生赞成“每个大学生应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判断,“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比例分别只占3.4%、5.9%,凸显了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与日常运用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其正向的认知,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要求高度吻合。85.2%的受访大学生认同“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勇敢、坚毅、服从等特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个性”的判断,回答“不赞成”、“说不清”的分别只占6.8%、8.0%,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对人的个性教育和影响的正向意义具有较高的认同率。大学生所表现出对体育教育价值高度正向认同的倾向,并不一定出于理性的自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受的教育,包括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体现出当前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理念的指向在高校得到较好的贯彻。

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更为丰富,无论是专业的竞技比赛,还是趣味运动会,都是教育大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4]。学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更重要的是大学阶段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关注自身成长,大学生在学校这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越来越注重通过教育达成“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要求,对体育的教育属性的认知已纳入了个体的价值观体系当中,大学生对体育在人的个性的发展、意志的培养、终身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的高度认同与积极需求,凸显出大学生对体育教育价值的正向理解,体现了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重要的教育意义。

2)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的促进。

健康第一的理念、科学的健康观念,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包括心理的、社会适应的而不仅仅是身体的全方位的健康观念体现出大学生对健康的正确理解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受访大学生在回答“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与“加入学校或校外体育社团、协会或俱乐部的主要目的”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选项均排在首位,高达92.9%的受访大学生赞成“体育应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分别只有0.8%、6.3%。就传统意义而言,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观念仍然根植于大学生心中,从提高自身体质健康需要的角度出发,作为体育价值的判断与目标,这也很容易在大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中看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重要理念与行为指引,受到90.6%受访大学生的高度认同,“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比例分别只有2.5%、6.9%。72.3%的受访大学生不赞成“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的提法,“赞成”、“说不清”的选项分别只占10.4%、17.3%。

身处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深刻变革时期的大学生是一个高度追求自我价值、处于高压力状态的群体,坚信健康的身心意味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通过体育促进身心健康构成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动力基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发展与走向,是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现实指标,表明了大学生体育的健康价值观念的主流认知与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国家体育价值观导向的高度契合,两者有着共同的指向。

3)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观的促进。

大学生对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的积极认同,凸显出大学生通过体育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这与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热爱体育、崇尚运动、感受快乐”的理念一致,并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实施铺就坦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受访大学生在回答“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加入学校或校外体育社团、协会或俱乐部的主要目的”时,“休闲娱乐”选项加权得分均排在第2位;无论是“体育观赏”还是“体育参与”,分别有93%、86.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不容置疑的是,休闲娱乐已成为大学生通过体育所追求的重要价值。

很多大学生认为,通过参与体育,扩大了自己的“关系网”,在与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同学、朋友的交往中有利于缓解压力、消除烦恼,感觉到更多的快乐,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充实。当前和谐社会理念的渗透,大学生更加关注和谐体育行为的选择,休闲的、娱乐的体育内容与形式更能满足大学生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理解。丰富多彩、紧张刺激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参与、体育欣赏,使大学生闲暇生活变得充实生动,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充实。

4)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竞争价值观的促进。

“学校要始终坚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要求,与赞赏竞争、敢于竞争的现代社会普遍价值观相吻合。80.5%的受访大学生赞成“体育比赛规则是社会规范的缩影”,而“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分别只有13.2%、6.3%,说明大学生大体上认可体育竞争具备有利于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价值,对体育比赛规则的遵守是社会规范习得的有效途径。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对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残酷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准备,逐步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规范意识,也越来越感悟到培养竞争意识、规范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是参加体育比赛。积极面对包括体育竞赛在内的各种竞争,正确对待胜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接受与肯定。

但不可否认,当前的大学生毕竟接受了长期的传统教育与世俗影响,在进取与竞争方面还或多或少地固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传统的中庸处世价值准则在大学生当中的存在仍较为普遍,回避竞争、羞言胜负、不当出头鸟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并不少见,这在调查中可体现。在对“体育竞赛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的话语判断中,“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分别达31.5%、19.0%;在“参加体育竞赛时,你对胜负的重视程度”的回答上,也有39.2%、9.2% 的受访大学生回答“一般”、“不在意”。

现代精神是勇于竞争的精神,商品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竞争是体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源自对日常生活中竞争现象的模仿,体育的各种规则也便是体育场上的“道德”和“法律”[5]。与此相对应的是,置身于校园里的大学生,并非一个单向封闭的群体,随着身心的进一步完善,其思维、行为的触角已延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普照下,通过参与体育竞技,体验体育竞争,享受获胜快乐,体会失败感悟,能使大学生对体育竞争的价值追求越来越稳固,进而加强自身对阳光体育运动内涵的深入理解。

5)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道德价值观的促进。

关注公平、遵章守法、追求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的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当中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强调了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符合青少年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97.9%的受访大学生赞成“大学生在校期间享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不赞成”、“说不清”选项只占0.1%、2.0%,而赞成“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参与体育锻炼的义务”的受访大学生却只有54.5%,“不赞成”、“说不清”的选项却分别高达16.7%、28.8%,体现出比例不低的部分大学生只注重参与体育的权利而漠视参与体育的责任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大学生注重参与体育的权利值得肯定,大学生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伸张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将个体体育行为与实际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为自主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进而有效实现强身健体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占比例不低的大学生弱化了参与体育锻炼的责任与义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联系与统一,而弱化参与体育的义务,与阳光体育运动号召的大学生应积极自主参与体育的价值导向相悖。

然而在大学生对待体育道德行为的一些评价中,也可看到模糊甚至矛盾的选择。受访大学生在回答“对体育竞技的欺诈、不尊重对手等不道德现象的态度”时,“反感”选项占85.1%,“理解”、“欣赏”选项分别只占9.8%、5.1%,而在“竞赛中为选择对手而故意输球是正常的”的判断中,却只有58.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赞成”,而“赞成”、“说不清”选项分别占23.8%和17.7%的较高比例,表明了大学生整体上具备了很强的批判体育竞技过程中的欺诈、不尊重对手等不道德现象的权利意识,但对体育竞技中利己、取巧的价值评价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模糊态度,在理智与欲望选择中容易缺失恪守体育道德规范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体育道德价值评价的不同,大学生对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特别是竞技体育的道德现象并无太深刻的体验,当前也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道德问题评价标准的具体教育渠道。

3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推行已5年,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不应仅是组织措施、制度规定、内容手段、场馆设备等的保障,还应该有对大学生体育需求的关注、有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研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从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出发,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基点,反思阳光体育运动本身及实施过程,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建设及外在保障,以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趋于稳定,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必然要不断健全实施制度,扩大有序的体育组织,不断改进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大学生享有广泛的体育参与的权利,激发大学生体育参与的责任。其次是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不仅凸显出对身体健康需要的满足,还强调对精神文化需要的追求,更体现出对时尚、享受和发展的向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方法必然要在满足大学生体育基本需求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体育发展潮流,从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再次是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评价。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自主监督、自主评价,形成由大学生自主参与维护阳光体育运动全过程的良性机制,以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6]。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为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关注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研究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科学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1)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体现出当前体育对大学生强烈的教育意义;体育的健康价值观表现出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的向往仍然是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主流;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观凸显出大学生通过体育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体育的竞争价值观折射出大学生大体上认可体育竞争是向社会适应过渡的有效习得;体育的道德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反映得较为重权轻责。

2)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中负向因素的转变,使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主流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导向作用更加吻合。

3)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应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深入推进的着眼点,积极引导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不断完善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苏颂兴,胡振平. 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5.

[2] 苗治文,秦椿林. 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观[J]. 体育文化导刊,2005(5):22-24.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 教体艺[2006]6号,2006.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斗争和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发展并丰富起来的,是中华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运动简便、行效显著、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进行武术锻炼,可以强筋骨、健体魄、长精神、延寿命,在当今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必将为全世界民众服务”,这是由武术的本身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也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武术的内容也丰富起来,武术的医疗保健、强体防身、教育娱乐作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使武术走向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不断开展,武术必将对人类的健康状况发展起到极其积极的作用。

一、武术的健身作用与价值功能

“社会武术运动要为全民健身服务”。举世文明的中华武术,是我国一颗璀璨明珠。在遥远的上古年代,我们的祖先走不如兽,飞不如禽,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只有赤手空拳起而一搏,此外别无他法。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从飞禽走兽的捕食搏斗中,学得打斗之法用来制敌。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华武术从汉唐到明清的这段时间里,不管从其技能还是从其理论上来说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武术在其发展变化中,追求技击技法上的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奇妙玄和的技战性和艺用性特点,从而形成了武术的“练以强身,打以自卫,静以养生,观以悦目”的特殊价值。

(一)武术来之于民,必将用之于民――对人们的强体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且流派林立,风格有异。如有的拳种“动作灵活,快速有力,姿势舒展,节奏鲜明”:有的则“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圆活, 绵绵不断”,有的“朴实刚劲,发声吐气,刚烈而稳固”;有的则“轻灵步活,随走随变,势势相承”等等,这些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发展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且也改变了人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使人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武术既注重外练又讲究内练,拳谚中就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的内外兼修的说法。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是以其结构为基础的,机能的提高促进了相应结构的适应性改变,同时结构的改变又促使机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术中的“外练”可以理解为由人体的骨骼、骨骼肌、关节组成的运动系统,以及由运动系统所完成的各种动作。“内练”则为“练气”。“气”是一个哲学概念,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所以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气为天,一气为地,一气为人,余气散备万物”的记载。内练与外练相结合,使身体内外环境得以平衡,和谐统一,对人体各系统的锻炼均有极高的价值。

(二)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它包涵着中华民族朴素的民族特征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无处不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身特征,反映着各族人民丰富的经验和高深的智慧,表现出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习武先学礼”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教武习武的先决条件。善良、朴实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重礼仪,讲道德”,“以德为先,以和为本”,而武术的发展则以“尚武崇德”,以武会友,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品德为其根本宗旨,这些都无不体现劳动人民的朴实无华的性格特征。

拳谚:“学会三天,练好三年”、“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练武对意志和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练习基本功,要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培养人的勤奋、刻苦、勇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意志和品德。

(三)武术之所以流传至今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中华武术,也是一门科学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善,武术的实用价值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它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欣赏。武术在其技术发展中,出现了脱离攻防格斗等技击性内容的文化艺术色彩。它广泛吸取了传统文化的某些精华,使武术有了形体艺术的特色。武术不仅要求外形美,更重要的是体现武术的“内涵”美与外形美的融合。唐代大诗人李白“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使人从中受到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中华武术有其传统美德,通过相互间的技艺交流,使人们之间达成一种和谐从而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八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境。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的人们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武术间的技艺、文化、思想交流,来增各国人民的友谊,因此说武术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一条主要途经,对人们之间交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武术的医疗保健作用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赏心悦目、强体防身的功效,而且由于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和古代医疗保健思想的影响,与武术自身特点相结合、渗透,形成了中华武术独特的保健特征。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把人与自然相结合,而武术则是把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武术得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人类的保健服务。

(一)阴阳和谐统一原则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无地万物无不为阴阳相结合而成。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互相消长的。阴阳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必将造成事物间的巨大变化,这就是之所以阴阳保持平衡的和谐统一说。武术运动则更讲求阴阳两极的相辅相成。如:太极拳理论要求演练者必须参照“天地阴阳之变化,日月之阴暗”的对立统一的法则,陈鑫在《太极拳推手释解》一文中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要”。在武术运动中,无论是套路的组合,技击的技术动作变化,无不体现着一种阴阳变换和对立统一。

阴阳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古代哲学在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中产生的。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中云:“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古代先哲们认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成的本源,万物在阴阳变化中不断地交替发展。而人为万物之首,人的生理运动规律也无不体现出阴阳的转换和对立统一。”“人身法天象地,其气血之盈之虚,消息悉与天地造化同途。”揭示了人体的生理变化,如:新陈代谢,阴阳离子在细胞内的相对平衡等无不是阴阳和谐统一的结果。

(二)形神统一,动静结合原则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动与静蕴育在事物发展变化的总过程之中,在武术运动中要求“形神兼备,动静相合”。拳谚:“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武术运动非常重视传神取韵的境界,立象以尽意,在练习中达到形似的阶段后,体现出其精髓与内涵即“神”。武术的演表现为动静相合,形神统一,通过动来达到机体的锻炼,通过静来调节机体内心深处的康乐境界。中华古代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基本方法也正是在“动静相合,形神统一”中来实现人体保健的功效。

三、武术的教育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完善武术改革的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教育和娱乐性为基点,注重学生身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

中华武术独有的审美情趣也给武术教育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套路运动的动静疾徐、起伏跌宕美,散打运动的巧妙方法、激烈对抗美,不仅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教育,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通过电影、电视、民间活动等形式不断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还通过以武会友,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为东西方的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必将推动社会运动的发展

武术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不再局限于技击等对抗实战方面,也开始向保健养生的方向发展。武术是一门适合于男女老少,伤残病弱习练的锻炼项目。它的内容丰富,不仅有柔和缓慢,轻巧圆活的太极拳,而且有闪展腾挪,起伏跌荡的长拳等,它们都贵在使人体得到全面锻炼的效果。而且武术也不局限于场地的限制,不同信仰、不同意识的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可以参加,因此说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渗透力。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必须取得社会共识,达到众人参与,为此必须加强其宣传工作,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而武术以其久经考验的优秀健身方法,理应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顶梁作用。所以武术以其自身特点的优势,使人们对武术有了更新的认识,因此,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也必将推动社会体育的全面开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我国人民世世代代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凝结着中华民族聪明和智慧的武术,必将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社会体育运动中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3

强调分析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出发点,实际上这种运动形态就体现在人类与大自然进行长期抗衡和利用上,同时,集开放性、对抗性为特质的竞技体育文化也在成型。从理论上讲,体育文化旨在强调体育娱乐限制和准确性,需要参与者在各种竞技中按照比赛中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理指定的界限。体现在西方体育文化外在的形态上,主要讲究的是超越,体现的是力量和速度,展示技巧和形体之美。由于中国和西方对文化的认同有相当大的距离,相互之间有着巨大差异,致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形成了文化之间的对抗。

西方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和人类接受文化的意识中,就强调个体存在性,文化的体现往往会以个人为中心,他们认为文化在人的意志方面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缺少精神内涵。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不断演进中,开始强调团结配合、相互支撑。传统的中国文化始终在人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的认识中打转,一方面承认每个人与群体的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文化与社会伦理、道德养成等方面要进行融合。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命运完全是依托整个群体的利益而呈现。而对于物质利益的获取这个层面上,古老的西方文化单纯地强调个人,倡导个人主义精神,将物质的享有看做是独立的拥有。中国由于长期受传统儒家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一致认为应当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物质拥有原则,倡导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拥有,应当“重义忘利”,对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往往会轻视。以希腊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一个人的成绩来自于自我的争取。没有借助其他的方式实现,主张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应该依靠内在的力量来获得,并不需要由他人评价和检验来实现。这些理念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驱使下,中西方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评价以及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不断加深、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前提下,更能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出现的许多以体育娱乐活动或者事件为文学、影视作品的素材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形态存在着差异,它体现出来的表达形态也各有特点,使得差异更加明显。总之,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或者电视作品主要是以人类的体育运动为题材,用故事的呈现或者以声像记录的形式来讲述特定时期的故事,在故事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强调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塑造。中国的体育文学长期以来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下并不注重竞技体育的对抗性、技巧性以及个体性的特点。在我国文学创作界,作家们往往对体育外在层面的失败、胜利以及体育题材作品的挖掘开拓上并不关注,实际上中国过去许多的体育文学作品很少能反映出体育精神所存在的本质,在人性的体现上没有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审视,文学作品更多地是为了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出了激励和价值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体育文学,不但用文学的艺术手段反映体育竞技的场面,而且也展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力量和对抗。这些体育文学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以真实的故事、事件,让观众置身于体育运动之中,随着竞技、对抗的不断推进,使得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发生跳动,从而在心中产生对运动本身的评价和判断。从体育运动在电影观众中产生的影响来看,体育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故事是有互补性的。

19世纪末,在西方已经全面开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开始登陆我国,我国也在尝试在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接纳这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随着所谓的西方现代文明在我国文学艺术界产生影响的深入,中国有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少年,他们从内心将中西方文化渐渐从矛盾和冲突转向了融合。历史的文化实践证明: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历史上每一次的文化碰撞之后的交流与融合都会产生出新的文化模式。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使我国体育文学走进了新的发展空间。奥林匹克运动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我国大众之间、体育界共同倡导发扬互助配合、互助友爱的人文道德精神。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体现的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原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用体育竞技展现人类的精神追求,这个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多么富有魅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针对国际间、国与国之间存在的体育竞技文化价值的差异,也在努力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多种文化形态融合,并在举办各种大型国际比赛中强调奥林匹克竞技的胜负标准不能简单化,指出了奥林匹克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是属于欧洲,它应当是多种文化共存且在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进步的结晶。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进步中,通过我国的体育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不断深化,从中我国也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全球性,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参与者和经历者,也就是说,只有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认同,才能真正体现出奥林匹克的内涵和本质。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学缺乏对竞争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倡导,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保守状态,长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的文学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不主张强调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经过体育运动这个媒介的传递,并且形成了双向的交流之后,其显现出来的价值无法估量的,使体育文学的形态和艺术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大地的兴起,使新一代中国人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进取精神有了一个认识上的更新,奥运体育文学让新一代中国人摒弃了纸上谈兵和浪得虚名的头衔,走上了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前进的轨道。正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学有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渗入,才使我国的体育文学展现出新的魅力,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令国人难忘的197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国,从这一天起,我国体育真正告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同时也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也赢得了话语权。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我国体育选手获取的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瞩目。从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竞技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上的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体育情绪的高涨,同时也触动了众多作家的创造灵感,发生在体育运动场上的故事,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些体育文学作品紧跟时代脉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相联系,并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和臧克家先后在《人民日报》《体育报》上发表的赞誉体育健儿的文章,此后,我国文学界呈现出体育文学繁荣的局面,如作家赵丽宏写的《新的高度,属于中国》,朱巾芳创作的《羽球情》以及《中国姑娘》《强将手下》等大量的体育文学作品。随着奥林匹克在世界各国得到的广泛认同,中西方文学也进一步融合,体育文学作家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在这种交流下,使得中国作家的取材视野和写作思路不断开阔,尤其体现在后来发展成为主要体育文学形式的报告文学,在主题确立、题材的选取和体裁应用等方面显得更加开放,促进了我国体育报告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体育文学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创作形式,也孕育了一批能够在反思中创作的作家群体。1985年,中国男子足球队与1986年的世界杯失之交臂,作家刘心武就写下了带有反思意味的作品《5•19长镜头》。之后又出现了作家赵瑜创作的具有反思意味的报告文学《兵败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也好,中国体育也罢,体育运动从它自身存在的文化属性来看,与文学创作是分不开的,体育文学作为具有传播功能的文化形式,其对体育的奉献是毋庸置疑的,而体育文学的繁荣更离不开体育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体育文学也使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弘扬。

作者:卫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4

两年前,在一次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上,我向全球的运动专家们提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成长到底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在中国,一讲到体育,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教育、体育工作者都会认为那是运动员的“竞技体育”,而讲到体育课、学校体育,就会认为让孩子们活动活动而已。至于竞技体育、运动技能,那是运动员的事。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对于中国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今年八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会议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健康要成为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这也就是说,国家把全民族的健康和健康中国的建设放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重要也最优先的一个位置。

在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性。国民健康素质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国民的健康教育、人民的膳食生活工作等,这是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整个国民健康素质非常重要的问题,把过去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而以健康为中心,关注的是全民族每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我们说大健康背景,首先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包括医疗、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人才的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民族的健康素质。还特别强调了竞技体育、竞技运动对整个全民健身运动的示范作用。我们讲大健康,首先从目标来讲是关注每一个人的健康。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到培养健全人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要与环境保持和谐,这是我们的整体目标,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社会提供各方面的保障。通过运动、锻炼和健身来实现促进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学校体育的职责:教会学生知识和会做

“大健康”细分到个人层面,我们需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健康素质,这是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健康素质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那就需要通过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在这样的“大健康”背景下,学校体育需要做什么?其中有两个词,一个是“Physical Education”,一个是“Sports”。“Physical Education”是教育,是身体教育,是教会一个人知识。“知”指的是知道、明白、了解,“识”就是会做。“Physical Education”需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认识自我,如何去保护和运用自己的身体,如何去提高身体机能。在“Physical Education”里,应该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保健技能以及自我保护、自我防护的技能,也包括如何营养膳食、如何休息。国家把原来的“体育课”改名为“健康与体育课”,就是健康教育加上身体教育。

“会做”怎么去体现?在学校体育的误区里,我们不太重视“会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在健康知识层面上,学校里的健康教育并没有做到让孩子们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自己行为的变化、衣着打扮的变化以及个人饮食、学习、生活、工作作息时间的安排。这些实际上就是“会做”,就是能力。另一个“会做”就是运动技能。从大健康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这两个能力,两个“会做”,才是真正的国民健康素质。如果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在两个“会做”上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竞技运动的重要功能:塑造完善健全的人格

学校体育里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要不要把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过去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课、体育锻炼做得比较好,但是体育竞赛做得很差。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宣言》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那就是,通过竞技运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并且形成社会运动来改造社会。顾拜旦讲,完美的人性就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在热血沸腾的竞赛中形成的,所以说,竞技运动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协调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培养。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但不等于没有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广泛地开展竞技运动,才能够真正发挥体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既能强身健体,又提升了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激烈对抗的竞技运动中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跟别人协调一致,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如何在激烈竞争对抗中和对手相互尊重,如何面对失败时能够很快从失败中走出来继续咬牙坚持,直到最后的成功。如果没有体育竞赛,没有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体育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从教育的本质来讲,学校体育的价值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世界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标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各方面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体育是基础。十提出:教育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从这一点来讲,体育是教育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本身就是德育,体育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育,体育也是美育的基础,所以,体育是整个教育中最基础的成分,它可以直接形成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改造社会。参加竞技运动能够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们在赛场上学到了什么,中国的未来就会成为什么。学校的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所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和技能,加上竞技运动的技能,将会成为培养健康素质最基础的途径。

大健康的背景对学校体育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要在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实现三大目标。第一,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第二,教会学生运动技能。第三,在竞技比赛中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健全人格。这样一来,学校体育可以真正成为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的最重要途径。因为国民教育是面向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体育教育。从学校体育本身来讲,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体育教育教会孩子运动技能和保健能力,也就是要会做、会自我保护、自我提升,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如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他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得到保障,人格的发展也有了健康的保障。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康的示范、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对广大的社会群体来讲,竞技体育通过它的力量与美的展示,形成众多、分层级的运动项目的粉丝团体,体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整个社会的改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重视竞技体育、重视足球的原因。因为足球运动所传递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对球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足球比赛能给绝大多数观众带来积极向上、阳光阳刚的精神面貌。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变革,而这样的社会变革通过竞技体育可以直接产生出来。我们来假设一下:两个月以后,国足成功进入俄罗斯世界杯,且中国队进入四强,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结果对于国民的精神状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竞技运动可以让身边的人、让那些和运动明星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看到原来生命可以如何绚烂,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竞技运动中。1981年,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由此,在大中小学校吸引了一大批人开始打排球,这就是竞技运动对国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从大健康背景下,竞技运动成为健康领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竞技运动人才怎么培养?这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在发展竞技运动时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的学校体育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跑跑跳跳来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不要求他们学习运动技能,也很少有机会让他们参加竞技运动,那么我们的竞技运动员只能是单独培养。如果我们把学校体育重新定位为“三位一体”的目标,那就是提高体质健康、掌握运动技能,通过竞技运动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让每个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就是为竞技运动员的培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些学生是在普通的国民教育学校里,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同我们现在的校园足球。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5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发现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章,多集中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异化现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以及阳光体育在学校体育,大众健身中的实施情况。而将阳光体育运动与藏族体育及舞蹈联系并进行研究的文献则比较少见。在我国藏族,踢踏舞是将藏族堆谐舞蹈作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舞蹈,其主要特点为节奏性强,步法灵活,洒脱奔放。目前关于藏族踢踏舞的研究较少,CNKI上仅检索到7篇有关藏族踢踏舞的文献。其主要集中于藏族踢踏舞与其教学研究,及藏族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的差异研究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推广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踢踏舞,既能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高校学生体魄,又可传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藏族踢踏舞的历史和特色

(一)藏族踢踏舞的历史

藏族踢踏舞,又可被称之为堆谐,“堆”是“高地”或者“上”的意思。“堆谐”泛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在游牧文明和原始农耕的早期,人们劳动过后为表达情感和娱乐需求,并为了防寒取暖,男女老少集体起舞,模仿动物姿态或者劳动过程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较原始、农民自娱的集体圆圈舞。新中国成立后,藏族踢踏舞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如今,踢踏舞广泛流传于拉萨、日喀则一带,从农民自娱的舞蹈变成了正式的舞台演出。

(二) 藏族踢踏舞的特色

很多研究将藏族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进行比较,两者虽然均属踢踏舞,但从表演形式,舞蹈风格等方面不难发现,这两者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文化背景,衣着服饰,发力方式的不同。踢踏舞手上动作一般有射箭式、十字式、前后甩手式等。脚上动作包括:退踏步、抬踏步、嘀嗒步、悠踏步、悠滑步等。舞蹈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以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整个脚掌,在地面上做规律的踏步。踢踏舞踏步的主要特点是,膝盖伸直,脚掌抬起于弱拍,而脚掌踩下于强拍。舞蹈根据其节奏性强,丰富多变,扎实稳重,步法灵活的特点形成踢踏舞特有的风格。

二、藏族踢踏舞的推广价值

(一) 藏族踢踏舞的普适性价值

踢踏舞参与者不拘泥于性别,年龄,民族。任何人均可参与其中。参与人数也没有要求,人越多舞蹈场面越壮观,在浓厚的舞蹈氛围下,旁观者也会争相模仿。舞蹈表演场所亦没有限制,广场,公园,操场,室内均可以进行踢踏舞的锻炼。基于藏族踢踏舞对运动群体,运动场所,运动人数均无要求,因此藏族踢踏舞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学校不仅可将踢踏舞推广于课间及课外活动中,亦可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引入体育课堂。

(二) 藏族踢踏舞的教育性价值

以脚步运动为主的踢踏舞蹈,可有效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及脚腕灵活程度,并加强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手、眼、身、步的配合,对于缺乏锻炼的学生存在的肢体僵硬问题可有效给予改善,从而训练学生的身体关节协调性,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领悟及了解。同时,藏族踢踏舞在舞蹈过程中,重于共同合作,共同感受的团队协作精神,可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因此把藏族踢踏舞列入学校教育计划,可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藏族踢踏舞的健身性价值

藏族踢踏舞不仅是一项用于表演,娱乐的舞蹈项目。其亦具备体育健身价值。踢踏舞的重要特点是以下肢运动为主,而膝盖的颤动是下肢活动的核心,其贯穿于藏族踢踏舞始末,而这种对膝关节的反复锻炼,可对下肢关节及肌肉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下肢的运动能力。同时可增加躯干肌肉力量、耐力速度及柔韧素质。另外,跳踢踏舞时需要神经系统支配下肢运动,亦可提高人的协调,平衡能力,加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在跳踢踏舞过程中,舞蹈与健身的完美结合,使人在跳舞的愉受中,又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四)藏族踢踏舞的竞技性价值

踢踏舞除了具备艺术,舞蹈,健身,教育功能,其亦具备较强的竞技性价值。在学校体育课堂或课外活动中以藏族踢踏舞作为体育比赛,体育游戏,团体操表演竞赛的素材,将推动学校体育,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尤其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藏族踢踏舞,不仅可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适能,培养学生舞蹈艺术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将踢踏舞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对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发展也具备重要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冰.藏族踢踏舞及其教学浅探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2] 郑好.浅析藏族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的差异 [J].电影评介,2011.

[3] 孙慧佳. 图说中国舞蹈 [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4] 金浩. 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6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价值

1 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价值

体育课程中的阳光体育运动有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作用于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体育的学习侧重于运动技能。体育课程中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范围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身体健康的需要,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它反映了学生发展在身体健康维度上的客观要求。体育课程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的属性与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体现出阳光体育运动方式在身体健康维度上的价值。

2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价值

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基于学生现实的客观需要。阳光体育运动方式以实践性活动内容为主,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动态而丰富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产生对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作用;由阳光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良好心理效应必然对学生后续心理的发展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 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影响

(1)学生的社会适应是个体社会适应。学生通过体育竞赛的观看和体验,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觉意识到什么行为可行、什么行为不可行、以及可行的社会行为,将其社会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对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集体性课程内容教学中,因为合作的需要,学生经常有被分配扮演某一角色,学生往往被指定完成某一位置的任务,这时他便成为这个被指定位置的角色扮演者。由阳光体育运动方式构成的这个小“社会”为学生角色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最便利的场景和空间,他们在这种有利的场所通过互动来表现自己,而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他就必须遵循所赋予的角色的基本规范,并照此规范的要求来表现自己,以达到更好地合作。

(3)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态性,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竞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是随处可见的:赛跑奔向终点的当仁不让、每一次对球的顽强拼抢、操类动作的规范化努力等这些竞争的场景和体验,可以提高由竞争而生的负面作用的抵抗力,增强对竞争中异常心理的预防,获得与社会同步的健康的社会竞争心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的增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条件,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1 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2 形成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一体化模式

应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群体竞赛统一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方法上来,集中力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每周几节的体育课远远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标准,更不能使学生体育达到全部合格,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因此,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的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3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

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管理,组建一支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体育指导队伍,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学校在贯彻《条例》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把体育活动合理的安排到课程表中,并有专人负责执行、监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禁止任何人随意侵占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活动时间落到实处。学校领导重视与健全建立一系列制度化的保障,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反馈、评价和公告制度,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评估。

4 完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7

1.前言:自2006年12月23号左右,教育部门和体育总局等5个部委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后,全国各省、市的高校都已陆续实施,2007年5月30日,我国亿万学生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高校作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对于有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意义重大。近几年,以阳光、健康、户外、绿色等为主题的体育项目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目前所追求的目标。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如何深刻理解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及时调整教学思想,科学的开展体育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广大体育老师现下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现阶段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如何正确认识阳光体育运动

1、所谓阳光体育的是让所有学生走出教室,融进大自然,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因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的在自然环境中成长。

2、价值:高校是学生终身体育观建立的最后阶段,若不把握好该阶段的体育学习,则很难想象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会有计划的长期参加体育锻炼。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不仅为高校体育工作指明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其口号可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可控性较强。阳光体育运动打响了改善现在学生健康体质下降问题的发令枪,在全面贯彻党的指引方针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才德具备,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具体重要意义。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对于阳光运动的开展目标仅用了3年时间就已经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坚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至少要学会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促进各高校浓郁的体育精神和群众性体育锻炼氛围,有效吸引学生走向运动场、亲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并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受传统的“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观念影响,应试教育成为教育体制中的指挥棒,大多学校的教育都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错误的认识,对体育意识浅薄、参与意识差等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效果。

2、安全压力较大:在高校体育课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尤其是意外伤害事故,这严重影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正常进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旦发生事故伤害,学校将面临更多困难,特别是伤害事故的赔偿问题,这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存在一定影响。

3、就业压力的影响: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下的人才竞争首先表现为智力和专业技术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技术的学习中,而自身的身体素质被忽视。

4、体育法规不健全,贯彻监督不力:当前高校体育工作领导者法律意识偏差,缺少自觉执行的意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中,部分体育领导为了彰显其政绩,迎合上级领导检查,呈现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又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极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一直以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体育课大幅度增加,且课外活动时间也随之增大。但是体育老师的数量和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有效开展。

6、体育场地器材的制约:目前很多高校由于扩招影响,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则明显滞后,体育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的现状普遍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使得大学生锻炼的时间无法保证,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高校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1、加大宣传范围: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大量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人才观等。定期举办有关体育知识和健康运动的方法宣传,帮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价值意义。促使学生根据现实需求出发,积极主动的参加锻炼,让体育行为和思想长期固定化。

2、完善的管理体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校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力,成立以学校领导为首的领导组,制定具体的措施。与此同时,建立起相对应的监督部门,将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效作为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面。提升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制定长远规划,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以目标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为基础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符合现代人才观的评价机制,所以,要将加强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转变原有的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而不是唯分数和唯升学率的质量观。

4、对体育师资队伍的重点建设:学校体育老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存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健全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可通过研修培训及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大培训知识,努力塑造一直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品德教育,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打造出一直师德高尚,能够长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师。

5、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竞赛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可以有效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普及面广、娱乐性强的比赛项目,提高大学生参加比赛的兴趣,帮其体会到体育竞赛的乐趣。

6、 增加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强化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维修和管理制度,定期维修与安全检查,提高使用率。同时,针对学校经费不足的实际状况,需合理开发社会资源和大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齐抓共管,改善运动场地、器材和卫生条件,经济实效地配置体育资源,为大学生创造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四:总结

阳光体育作为我国教育和体育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前提下,全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要措施,是全面推动教育体质改革的重要步骤。因此,高校的体育部门必须抓住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保障,使阳光体育运动可以顺利开展。(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石宏,刘冲. 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湖北体育科技,2012

[2]黄少云. 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在高校实施的策略[J]. 体育世界.学术,2011.

[3]赵月玲.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 青春岁月,2011.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8

【abstract】motion prescription has security, effect, pertinency, teleonomy in lifelong sports, is the concrete measure carrying out the physical fitness plan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ports for the entire people body-building. the article is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visual angle moving prescription, try to pass discussion to school sports, family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explain that moving prescription is essential one content in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be the present stage one of the science method, guides practice in sports have an effect most, most thereby better.

【key words】move prescription; lifelong sports; the whole people builds body; value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名句至理名言。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关心体育,男女老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局面。实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不仅符合我国体育改革的形势和要求,也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是我国与世界接轨和文明发展的标志。全民健身活动不但能增强国民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调节身心,而且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药物和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但是,过于激烈或是过渡的运动对健康是有害的。而运动处方是一种把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锻炼,是现阶段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健身运动处方进行探讨,旨在为从事健身活动人们提供参考。

1 关于运动处方的概念

“处方”是医生通过诊断,给病人开出的药方。它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的次数、药量和时间。用于防治疾病的“运动处方”也是这样的,它规定运动的项目、次数、强度、时间、方法、运动量和频率。

美国生理学家karpovieh(1954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运动处方类似医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的运动程序。”日本学者加贺长熙彦、淳(1983年)提出:“运动处方”是以获得个人期望的体力为目标,并以适应其体力现状所决定的运动的质和量。我国康复医学家周士枋(1990年)则认为:在运动疗法的治疗中,常以处方的形式来确定运动的种类和运动强度、运动量,并提出在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即为“运动处方”。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处方的概念都表述不一,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综合各学者的看法,运动处方的概念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根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人群、年龄、性别、健康、体力状况和运动爱好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的种类、运动量、运动强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地,即为运动处方。

2 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2.1 运动处方教学是学校体育中开展全民健身的关键所在。

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21世纪的一项伟大工程,它能否彻底贯彻人们中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学校是青少年的教育场所,学校体育要培养青少年从小爱锻炼的习惯,赋予青少年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为以后出社会体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全民健身的关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科学化全民健身的关键。学校体育进行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国民体育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程序是“运动—人—运动” 其以不适合现阶段健身的要求且实用性差,难以持久,对终身体育活动不利,更对今后一生的科学化健身不利。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就弥补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教学程序为“人—运动—人”。此程序以人为中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到生理、心理上来,从而根据学生性格、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并及时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其项目上取得一定的优越感。在全面锻炼原则下指导学生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作为其坚持一生的基点和支柱,形成保持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2.2 家庭体育运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是实施全民健身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的开展对学龄前儿童体育、中壮年和老年体育至关重要。家庭体育开展得好,对学龄前儿童、中壮年和老年体育的终身体育影响意义深远。中壮年人一般都是成家立业的,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家务繁重和参加社会活动时间少,针对此类的人应机动灵活地安排一些在室内活动、动作简单、持续时间短、频率高、针对性强的活动项目,适合青壮年没有大块时间的特点,并且锻炼有明显效果的。如健身操、耸肩运动、十字运动。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否坚持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和老年阶段的终身体育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十分有利。而老年人退休以后社会活动少了,余暇时间多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都有所下降,家庭体育开展的好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延缓衰老,防治疾病尤为有意义。而运动处方恰恰可以保证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安全有效性。

2.3 运动处方将为社区体育的持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社区体育就是人们聚集在社区健身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其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锻炼者性别各异,身体健康状况较大,锻炼的目的为增强体质,调节心理紧张度,平衡心理;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或达到减肥减重目的;调节身体激素分泌情况和增强免疫机能治疗疾病等。而运动处方则为体育参加者提供最适宜运动的形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其要求,见效者则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在思想和生活上不再过度地依赖诸如药物等其它方式,更好地坚持体育锻炼。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实施运动处方的具体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体育锻炼越来越科学化。为追求更好的锻炼效果,运动处方也就应运而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也是如此。人们只有依据相关科学知识,制定出合理的锻炼方法,并以此来指导运动实践,才能使锻炼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好作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运动处方 ”这一名词来诠释这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锻炼,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预先设计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可根据个人所需,制定周、月、季、年、多年锻炼内容及要求,其制定步骤如下:

3.1 了解锻炼者的基础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疾病史、过去及现在身体健康状况,此外还有锻炼者的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等。

3.2 对锻炼者健康程度的判断,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可采用直接的医学检查,也可以直接索取近期的身体检查证明,来获取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指标。

3.3 对锻炼者进行运动负荷测定,是锻炼者身体功能对运动承受能力的检测和评定。一般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的检测,主要应测定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功能指标。

3.4 对锻炼者身体素质的测定,内容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为便于评价,可将测试指标与较大样本的同项指标对比,以确定该项素质的优劣程度。

3.5 实施锻炼方案,完善处方。根据各项调查及测定的结果,结合身体锻炼的原则,制定锻炼者的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的锻炼方案,即运动处方。按运动处方的要求锻炼一个阶段后,应再次进行健康检查、运动负荷测定和体力测定,这样一方面可以评价运动处方的实效和锻炼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根据身体的变化,修改和调整运动处方,使处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结论

运动处方是人们健身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运动处方的内容与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合,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使人们树立和强化科学健身观念,从而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设立运动处方研究机构,把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为把我国建成一个体育强国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雷芬芳.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 (3): 317~321

[2]张中垓.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 1999, (9): 30~32

[3]乔玉成.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0,(4): 7~8

[4]张中垓.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 1999, (3): 30~32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9

【abstract】motion prescription has security, effect, pertinency, teleonomy in lifelong sports, is the concrete measure carrying out the physical fitness plan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ports for the entire people body-building. the article is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visual angle moving prescription, try to pass discussion to school sports, family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explain that moving prescription is essential one content in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be the present stage one of the science method, guides practice in sports have an effect most, most thereby better.

【key words】move prescription; lifelong sports; the whole people builds body; value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名句至理名言。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关心体育,男女老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局面。实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不仅符合我国体育改革的形势和要求,也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是我国与世界接轨和文明发展的标志。全民健身活动不但能增强国民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调节身心,而且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药物和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但是,过于激烈或是过渡的运动对健康是有害的。而运动处方是一种把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锻炼,是现阶段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健身运动处方进行探讨,旨在为从事健身活动人们提供参考。

1 关于运动处方的概念

“处方”是医生通过诊断,给病人开出的药方。它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的次数、药量和时间。用于防治疾病的“运动处方”也是这样的,它规定运动的项目、次数、强度、时间、方法、运动量和频率。

美国生理学家karpovieh(1954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运动处方类似医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的运动程序。”日本学者加贺长熙彦、淳(1983年)提出:“运动处方”是以获得个人期望的体力为目标,并以适应其体力现状所决定的运动的质和量。我国康复医学家周士枋(1990年)则认为:在运动疗法的治疗中,常以处方的形式来确定运动的种类和运动强度、运动量,并提出在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即为“运动处方”。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处方的概念都表述不一,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综合各学者的看法,运动处方的概念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根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人群、年龄、性别、健康、体力状况和运动爱好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的种类、运动量、运动强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地,即为运动处方。

2 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2.1 运动处方教学是学校体育中开展全民健身的关键所在。

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21世纪的一项伟大工程,它能否彻底贯彻人们中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学校是青少年的教育场所,学校体育要培养青少年从小爱锻炼的习惯,赋予青少年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为以后出社会体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全民健身的关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科学化全民健身的关键。学校体育进行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国民体育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程序是“运动—人—运动” 其以不适合现阶段健身的要求且实用性差,难以持久,对终身体育活动不利,更对今后一生的科学化健身不利。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就弥补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教学程序为“人—运动—人”。此程序以人为中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到生理、心理上来,从而根据学生性格、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并及时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其项目上取得一定的优越感。在全面锻炼原则下指导学生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作为其坚持一生的基点和支柱,形成保持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2.2 家庭体育运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是实施全民健身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的开展对学龄前儿童体育、中壮年和老年体育至关重要。家庭体育开展得好,对学龄前儿童、中壮年和老年体育的终身体育影响意义深远。中壮年人一般都是成家立业的,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家务繁重和参加社会活动时间少,针对此类的人应机动灵活地安排一些在室内活动、动作简单、持续时间短、频率高、针对性强的活动项目,适合青壮年没有大块时间的特点,并且锻炼有明显效果的。如健身操、耸肩运动、十字运动。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否坚持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和老年阶段的终身体育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十分有利。而老年人退休以后社会活动少了,余暇时间多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都有所下降,家庭体育开展的好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延缓衰老,防治疾病尤为有意义。而运动处方恰恰可以保证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安全有效性。

2.3 运动处方将为社区体育的持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社区体育就是人们聚集在社区健身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其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锻炼者性别各异,身体健康状况较大,锻炼的目的为增强体质,调节心理紧张度,平衡心理;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或达到减肥减重目的;调节身体激素分泌情况和增强免疫机能治疗疾病等。而运动处方则为体育参加者提供最适宜运动的形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其要求,见效者则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在思想和生活上不再过度地依赖诸如药物等其它方式,更好地坚持体育锻炼。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实施运动处方的具体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体育锻炼越来越科学化。为追求更好的锻炼效果,运动处方也就应运而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也是如此。人们只有依据相关科学知识,制定出合理的锻炼方法,并以此来指导运动实践,才能使锻炼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好作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运动处方 ”这一名词来诠释这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锻炼,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预先设计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可根据个人所需,制定周、月、季、年、多年锻炼内容及要求,其制定步骤如下:

3.1 了解锻炼者的基础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疾病史、过去及现在身体健康状况,此外还有锻炼者的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等。

3.2 对锻炼者健康程度的判断,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可采用直接的医学检查,也可以直接索取近期的身体检查证明,来获取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指标。

3.3 对锻炼者进行运动负荷测定,是锻炼者身体功能对运动承受能力的检测和评定。一般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的检测,主要应测定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功能指标。

3.4 对锻炼者身体素质的测定,内容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为便于评价,可将测试指标与较大样本的同项指标对比,以确定该项素质的优劣程度。

3.5 实施锻炼方案,完善处方。根据各项调查及测定的结果,结合身体锻炼的原则,制定锻炼者的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的锻炼方案,即运动处方。按运动处方的要求锻炼一个阶段后,应再次进行健康检查、运动负荷测定和体力测定,这样一方面可以评价运动处方的实效和锻炼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根据身体的变化,修改和调整运动处方,使处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结论

运动处方是人们健身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运动处方的内容与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合,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使人们树立和强化科学健身观念,从而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设立运动处方研究机构,把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为把我国建成一个体育强国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雷芬芳.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 (3): 317~321

[2]张中垓.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 1999, (9): 30~32

[3]乔玉成.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0,(4): 7~8

[4]张中垓.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 1999, (3): 30~32

体育运动的价值例10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学生;价值

Key words: badminton;students;value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17-02

0引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它作为一项聚竞技比赛、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广泛参与,正是因为羽毛球运动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是实现终身体育和培养体育意识一个很好的项目,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给人带来享受,能促进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选的运动项目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探究在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健身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校学生,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参考文献法:羽毛球运动有关锻炼价值的文献期刊、书籍和查阅互联网资料等。

1.2.2 谈话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进行谈话式调查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获取收集教师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真是看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羽毛球运动特点羽毛球运动时一项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相对安全性较高,与开放性运动项目比较,运动寿命长,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运动负荷容易调节,适合学生,方便校园开展,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2.1.1 全身运动项目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1.2 运动量可调节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学生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学生增长身高,能培养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

2.1.3 场地要求较低羽毛球运动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不受任何场地限制,可在正规比赛场地上进行练习,平时进行羽毛球活动只要有平整的空地就可以了。因此它不仅可以在正规的室内运动场进行,也可以在校园生活区的的空地开展,作为户外运动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受到阳光照射,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运动中怡心健体。

2.2 羽毛球运动价值

2.2.1 突显健身价值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的项目,没有身体接触,只要是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一般在运动中可以避免受伤,比起开放性的运动项目,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上肢准确的击球动作要靠准确的判断和下肢脚步的快速移动到位才可以顺利完成的,这就必须有精准的判断力、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多拍的回合和调动,前后场的移动又都需要较好的耐力素质,经常从事此项移动就可以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上下肢和躯干的活动能力,有效的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突显健身价值。

2.2.2 体现教育价值一方面羽毛球运动能全面提高人的运动能力,一般通过学习、练习、提高、比赛等几个阶段来挖掘个人的潜能,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必须进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等训练;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人的素质水平,羽毛球比赛中参与者都要争取胜利,每一分的得失都与技战术紧紧相关,特别是双打时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取长补短,鼓励队友有战胜对手的信心,勇于承担在场上自己造成的失误,形成团队精神。这对形成坚忍不拔、自信进取等素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最后羽毛球运动可以促进人际交流,由于羽毛球运动自身的特点与魅力,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一般是群体性参与,具有团结协作的功效,可以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使学生在锻炼中相互交流情感,提高人的社会交际能力。

2.2.3 感受精神价值

①培养意志。羽毛球运动由于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因此较好的意志品质在此项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一分之争,运动员往往要前后跑动数次,挥拍击球十余次,整场跑动距离有时达千米,场上经常出现极点现象,要求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必胜信心,度过自身的极点,才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②锻炼心理。羽毛球运动往往要揣摩对方的技战术意图,做好提前判断的准备,达到使人的思维活动变得敏捷,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由于比赛紧张激烈,练习者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竞争中强化了进取精神,长此以往不仅在羽毛球活动中应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去面对未来。

3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可知,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简便易学,普及程度很高,它的价值十分明显,对于推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把羽毛球作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认可和接受,这与该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它集体育运动与娱乐为一身。技术变化万千,战术变幻莫测,锻炼者从中可享受到许多乐趣。我们要把握羽毛球运动这些价值体现,推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勇.《羽毛球》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