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体育与健康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1 01:12:15

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1

0.前言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关于水平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在《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及模块评价.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与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取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初一(1)班为实验班男生23人,女生21人,初一(2)班为对照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实验时间为一年。

1.2研究方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

1.3新课程理念下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3.1构建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可测部分,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表现进行记载。将参加校以上运动会比赛作为加分条件,视情况加5一l0分。

1.3.2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生理指标的考核,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将其分值调整为占总分的40一50%。1.3.3拓展原评价中的出勤及上课表现,将努力程度、参与态度、合作探究、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分值为20%。

1.3.4对平时上课认真但由于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取得优晃的同学,经本人申请小组讨论,可以自己的特长展示而获得加分.视情况加5—10分。

1.3.5对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常识进行考查,但采用讲授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分值为20%。

1.3.6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等级分优(85分以上)良(75—84分)及格(60一74分)不及格(59分以下)。在期末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简短评语,交班主任一并写入该学生的报告单中。

2.研究结果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标的统计(表1)

采用中学生兴趣量表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进行统计并检验。量表来源自汪晓赞(2005)的博士论文《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分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对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的认识六个维度。

由表l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各项统计并无差别.而实验后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实验班采取的综合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2.2身体素质和体能指标的统计由表2看出,实验前各项指标的T检验中P均大于0.05,而实验后P值均小于0.0l,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实现技能及身体健康领域的学习目标。

2.3学生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统计由表3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在体育课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体育课成绩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3.分析与讨论

3.1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指南针”的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应该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3.2通过特长展示加分,能够使既使通过努力也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课中获得乐趣的理念。

3.3变原来一味填鸭式的灌输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多种渠道的学习方法,更能是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知识。

3.4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多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建立自我评价表及小组评价表,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然后,教师结合自评及小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主体性和民主性。

3.5过程性评价使受先天条件影响的学生也能够从中看到取得优异成绩的希望,受到鼓舞和激励,同时也对自恃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具有一种约束和鞭策,从而能够激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4.结论

4.1该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及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目标。

4.2该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健康领域、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2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二)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姐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

[3]江宇.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4]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5]汪继兵.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J].黄山学院学报,2006,(10).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3

2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1政府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多数情况下是指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本文所指的“政府”是狭义的概念,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称。2.1.1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是以国家本位论为其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国家利益是其主导追求。它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组织、委托、任命专门的研究机构或专业人员对特定课程问题展开研究;制订和设计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针、政策与文件等,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监督和检查各个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执行和实施情况;组织、领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审定、审查,组织机构和人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从而进一步对课程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以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它所内含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课程应该反映各种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需要,以便使学生通过所受教育能够适应社会,最终能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有益人才。[4]2.1.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地方体育课程决策权力,地方利益是地方分权型课程的主导追求。其领导和决策机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还包括省级以下的有关教育行政机构,地方级教育行政部门所承担的体育课程责任和义务是:一方面地方分权型课程的主导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即,遵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安排,贯彻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规定;另一方面,地方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地区公众利益和要求的反映者、聚合者和代表者,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的出发,开发具有地域特点和地方适应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2.2学校

学校(这里仅指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下同。)既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理想课程转变现实课程的主阵地,因此学校的课程利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学校是属于政府办学,虽然有一些民办学校存在,但政府对学校的控制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利益诉求首先是统一到国家与地方对体育课程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从本学校实际以及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状况,根据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资源,以能反映出各校办学特色和学校所在地区的体育文化需求。

2.3体育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5]体育教师同样发挥着传递知识、技能和培养人才的作用,使得体育教师成为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利益主体。一方面,体育教师首先要成为课程改革的忠实执行者,要接受和服从国家的利益并与其保持一致,这也是体育教师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对课程改革会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思想,他们也有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利益的诉求。

2.4学生

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程改革的多级利益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兴趣和想法,这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并不完全相同的身心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各种特征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利益需求。

2.5家长

在我国,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限于学生的管理,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决策中来。国外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国家纷纷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公众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课程改革的权力,一方面,学生家长有权利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情况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家长有对孩子体育课程学习的期望,同时也有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一直被看做是一个学术问题,家长在学术问题面前就丧失了话语权,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愿望基本处于隔离状态。

2.6其他社会组织和媒体等

这里的社会其他组织主要指的是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社区和媒体等,由于本研究针对的学校仅指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所以,上述利益主体也不作为主要的利益主体进行讨论。

3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分析

3.1国家、地方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般来说,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博弈是一种纵向博弈,当课程改革有利于本地区、本学校的利益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会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但当其不符合本地、本学校的利益时,地方和学校就有可能出现政策执行阻滞。[6]其主要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敷衍。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做表面工程,把一个有机完整的课程改革政策加以随意分解、随意更改,实行“实用主义”的原则,如中考体育虽然提高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但各学校都是以应付为主,而不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来重视。二是政策抵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局部或自身的需要出发对课程改革的某些政策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如体育与课程改革提倡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体质增强,但各地、各学校依然是抓应试这条命根,纯粹为了本地发展或官员的政绩,体育课不开足、开齐,被挤占现象屡见不鲜,把截留的体育课时增加到一些升学考试科目、统考课程中去,导致体育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三是政策附加。许多地方和学校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课程改革中没有按照课程改革规定执行,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挪用、占用学校体育教育资金等问题。从以上分析发现,地方和学校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机构,其利益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它首先要使自身的利益与课程改革的整体利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从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和学校作为三级课程管理的一部分,地方要考虑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和公众需要,学校要着眼于自身的发展,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和学校利益的双重性特征,导致他们彼此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

3.2行政主体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三级管理体制下,主要的行政主体是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本研究将就政府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学校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两个层次进行描述分析。第一、政府(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与国家、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之间的冲突。我国的体育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都是现成的内容、标准,体育教师不参与教材的制定和选择,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第八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改革,它是以课程为核心涉及到了整个教育体系。一方面,借鉴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在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体系都进行了改革,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改革的措施缺乏操作性,使一线教师感觉困惑;另一方面,我国体育教师的课程知识素养以及工作强度很难保证“目标引领的内容”是实效性的内容,大部分教师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庇护下,尚不具备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组合教材的能力,其后果是割裂内容的逻辑内涵,否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内容的层次性和衔接性,这种零散的、不能互相承接的课程,导致体育课改的质量下降。[7]第二、学校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学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场所,在这个利益场中,冲突行为隐藏在学校教育活动的背后。在功利性的驱使下,凸显了学校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其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学校和体育教师都能够积极开展课改,学校管理者能够主动支持,这时候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利益诉求基本是一致的,冲突也是最少的。第二种情况:学校积极进行课改,体育教师消极课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由于得不到体育教师的支持,会损害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学生的素质、学校特色都难以提升,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冲突。第三种情况:体育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学校消极课改。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付诸实践,但是体育教师要承担课改所带来的风险,这时候两者之间也会产生利益冲突。第四种情况:学校和体育教师都选择消极课改。可见,利益是体育教师行动选择以及是否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当体育教师在行动中找到利益结合点时,就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当体育教师在行动中未找到利益结合点时,就会表现出消极性与不自主性。

3.3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冲突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同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矛盾;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与学生的兴趣之间的矛盾;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学生兴趣出发,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按照学生的想法安排教学、想打比赛就比赛、想自由活动就活动,课堂整个都交给了学生。这种做法歪曲了课程改革的利益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利益。此外体育教师积极开展改革对学生培养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在当前课程改革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跟以往的课程有很大不同,这些新理念、新结构、新环境、新任务、新格局都使体育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隐晦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使体育教师一般与守旧或稳妥的意识相联系,表现为由于担心改革可能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因而对改革不轻易认可。

3.4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利益冲突

体育教师与家长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对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偏见还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从思想观念上就禁锢了体育教师的地位。如某学校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家长一致认为,体育教师不适合当班主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体质不好、学生出现体育伤害,这都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原因,这种利益冲突表现在目前是尤为严重和突出的。

4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矫正

4.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主体上的平衡

在我国,国家所倡导和奉行的基本利益原则是: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一旦它们之间发生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第八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革初期,是由少数带动多数共同发展,事实上我们也正是按照这样改革思路逐步推进的,然而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如果利益主体仍旧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改革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也就是说,由谁来“设计”改革决定着改革的发展方向,各执一端的利益追求现在已很难再占支配地位,人们往往会趋向于关注各种课程利益的和谐与融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征得各利益主体的广泛认同,即行政、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学校、家长相互结合才具备充分条件,努力使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表达致和谐状态,课程改革的设计才会出成效。恰如泰勒所言:参与课程编制活动的人员和机构包括个人、团体、全国性协会和国际组织等,没有哪一个国家是由某一个机构或个人来进行课程编制的。[8]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为了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都在不断地探索着课程改革中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协调起来的可行方式,其结果是使不同利益群体的课程利益和权力分配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并有力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利益。

4.2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导向上的平衡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导向上的平衡主要应协调好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应从本国的需要出发,不宜盲目地要求与国际接轨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要充分考虑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域差异化、内容多样化、目标多元化。对于借鉴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从看差距转向看差异。如国外的体育课程都是小班化教学、有充足的体育教师配备,而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都是大班化,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所以说,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并不全是“为什么借鉴”的问题,而应当更多地考虑全球化背景下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借鉴”。第二,对传统的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改革必须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在“与时俱进”中加以完善,在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构建新的组织而发展起来;纵观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其发展变革注定是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它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调,在迈向现代化的继承中,实现课程自身的蜕变。所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也必须直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9]

4.3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机制上的平衡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第八次的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改革十余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进入稳步推进阶段,它必须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事实上改革十年的经验教训也不断提醒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唤醒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变革意识以及参与变革的热情、主动精神和实际行动,因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潜力难以被有效激发,课程改革的效果难以保证,这也是前期改革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新课改”需要一大批“精英”,然而,就改革的整体利益而言,具体的制度创新多半不可能由不接触实务的领导者提出,否则便变成了“精英们”的单向控制与操纵,使改革又回到老路。因此在“设计”改革蓝图时,存在一个上层与下层、课程制定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的对接和转换问题。因此,当下改革“顶层设计”,需要科学的民主意识和利益表达机制来保障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政府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依然享有主动权,但同时要尊重并主动纳谏政府外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或意见表达,达成政府和政府外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整合。

4.4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范围上的平衡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利益范围上的平衡,就是要能顾及总体,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状况,必然导致教育内部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的整体条件还比较薄弱,场地器材无法保证,体育师资的水平良莠不齐。我们不能笼统地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等作为改革的重点。审视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现状,在区域上看,西部学校体育、农村体育是改革的重点区域,当前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明显的“城市中心取向”和“与国际接轨倾向”,缺乏对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必要关切;在内容上看,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与目标联动的各个层面(城市与农村和高中、初中、小学相衔接)的可操作的内容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从成效上看,提高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近年来,据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尤其是耐力等健康指标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其作用,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只有把体育教育放在重要高度,才能保证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篮球运动1891年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应利用好这一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来提高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健康,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将主要就如何开发篮球这一课程资源来探究新课程标准。

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较其它系统更发达,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异常感兴趣,而且具有好动性,但稳定性低。为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思想树立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意义、目的。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5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也进行了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的尝试,经过实践,深受学生喜爱,效果比较明显。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体育选项教学调研和实践,对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探究归纳出部分策略。来使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不断成熟与完善。

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探究的目的

1

.

1、

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体育教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因素:一成不变的课堂组织形式、缺乏生机的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阻碍学生的潜能培养。选项式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选项式教学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选择最佳项目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1.2、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正式启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也不例外。都在积极探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办法,按《全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30人左右为一个自然班,新生入校即向学生传授选项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组织形式等,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学习项目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改变以往分班局限性。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1.3、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体现运动、健康、快乐的保证

选项课的教学应创造一种生动的、快乐的教学环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丰富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既要大胆创新,既要体现快乐的教学思想,又要有一定的知识传授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快乐、休闲的体育教学环境,发挥和保护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品质,让学生能充分利用选项课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挥自我想象力。在体育锻炼中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快乐。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现状探究

2.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学科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中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普及。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的分层教育,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制约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2.2、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不完善

最重要的是,多数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不完善,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缺乏。没有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学生无论再热爱体育运动也不能上理想中的体育与健康课,老师无法很好的施教,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参与学习。体育场地破损、体育器械陈旧等不安全因素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严重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3、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体育教师在仅有的体育教学课程中随意的讲解、示范,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很好的认知性,教学过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思维和团队意识。教师同时应具备完整的组织管理能力、运动健身知识和教学的综合能力,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质量。

2.4、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得不到调动

较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原因对“体育与健康”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有助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更有助于运动水平及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所以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探究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3.1、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情况,确定4-6项课程选修内容,教师组织各个班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从4-6个项目中选取一项为自己的选修内容,每一个选项为一个小组。同时在选项小组中各选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小组的考勤和组织工作。

3.2、

对项目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由于高中学生自身体育锻炼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所以进行分层教学,例如: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教学中,需要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例如一般组、进步组、能力组。一般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投篮技巧,了解上篮技术和动作要领。进步组需要灵活掌握运球能力,瞄准篮筐,准确投篮。能力组需要突破其他学生的防线,掌握运球、传球的能力,准确投篮。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感觉自己不适合某个层次可以进行调节,满足自身需求。

3.3、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在目标设置过程中,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递进式教学形式,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在足球技术学习中,特长生需要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提升自身能力。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3.4、对教学方式进行分段。按照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组内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在排球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按照自身能力判断自己应担任的位置,包括:传球、拦网、扣球等。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技术型指导,体会技术性动作的特点,熟能生巧,多进行自主实践,提升自身实力。

3.5、“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的实施方法

3.5.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目标及内容的选择。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等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并向学生公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必须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在选定教学内容之前,广泛收集各个项目学生的意见,然后汇总、筛选,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想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合作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观看体育方面的赛事和直播,来留意项目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

3.5.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旧的评价方法忽视了个性的差异,只在乎运动成绩,大大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一个篮球特长生和一个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难度就不同了。只从最后的体育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不够全面的,要注重他在原来基础上提高的幅度和他对体育的认识程度的提高。我们设置了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体育课学习态度、课外活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这样有利发挥激励作用,学生才能自发的追求更高的目标。

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结果探究

4.1、选项教学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1—2个体育项目来学习,使之能够更好地得到锻炼,从以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受益。

4.2、选项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对体育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例如:以男生为主的篮球选项学生,对篮球技术学习确是较感兴趣,但以女生为主的乒乓、羽毛球选项情况就不同,高中女生本来就喜静厌动,她们的选项是无奈的选择,因此,该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仍然是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将原有的被动式教学变为主动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4.3、选项教学是合理组织实施好课堂教学有力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教师一定要抓好体育课堂各阶段的组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随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能主动思考,自主练习,自我管理。在选项教学中,教师要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技术水平。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与水平,能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精神品质,使各项身体素质得以提高。

4.4、选项教学能加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都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一起学习的。使得教与学中能够更好地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对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来提高整个小组的技能水平和学习氛围。

选项教学使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明显成效也体现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在某一项目上可以进行长时间、系统的学习。所以就所选的项目而言,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较连贯、系统完整,有利于动作技术形成和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5、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策略探究及建议

5.1、注重教学计划、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落实。在学期初,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每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及时听取学生建议,对计划作出适当调整。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收集学生意见,主要对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体质、技能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以此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5.2、选项教学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正确选项。尽管选项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器材、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选择项目时会产生混乱,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调整。因此可以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多接触一些项目,从而使其对体育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有更明确的选项目标。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善换项制度,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师资、场地、器材的压力。

5.3、选项教学应建立一套效果评价体系。选项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课的评价研究,在评价中要多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甄别,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建立一个过程记录档案,包括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课余练习等,通过多项的分析比较,作为考核标准,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细节。例如:在足球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在选项教学一开始就知道学习重点和努力方向,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相互帮助,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5.4、选项教学应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和一支全面的师资队伍。学校要通过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基本设施和教学条件。同时使学生养成爱护器材、场地的习惯。选项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高需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选项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压力,所以学校应让教师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更好的适应选项教学的需求。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等方式,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多参加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能力,来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从而保证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6、结语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选项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虽然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存在诸多问题,选项教学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究和摸索。但是选项教学更加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同时选项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以便实现选项教学更加健康、成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斌.关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2]徐景山.浅谈如何搞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J].才智,2011(29).

[3]

毕海.

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

当代体育科技,2015.

[4]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6

在中小学生中,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过期问题,其次是以次充好的食品质量问题,最后是虚假或错误标识问题。

1.2中小学生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对中小学生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他们最担心食物中毒,然后依次是食品中的违规添加剂、农药残留、不合格食品、地沟油制作食品等。

1.3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度

进一步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在对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食品选购知识、食品加工处理知识、食物中毒处理办法、事物储藏知识和食品安全事件维权问题。

2各年级食品安全知识的安排设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小学选择教育内容应遵循3项基本原则:

(1)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即选用系统的经科学检验为正确的知识;

(2)普及性,精炼现有的材料,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达到形象化、通俗化;

(3)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最常碰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

3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食品安全知识

3.1食品的辨认、选购知识

3.1.1安全食品的标识中小学生购买食品首先要学会如何辨认安全食品,那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就必须要加入的就是食品的相关辨认知识,首先是安全食品的标识,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应识得食品包装上的几种食品标识:

(1)该标志指由农业部门认证,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这类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允许限用量、限种类、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鱼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

(2)该标志由农垦部门评定,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要求较高,分为A级和AA级称号。

(3)QS制度由国家质监总局在2002年推出,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凡进入该制度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都要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销售产品上贴上QS标志才允许进入市场。

(4)这是有机农产品的标识。有机农产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它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管理。有机农业是指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中小学生在购买散装食品时要仔细查看标签。首先看食品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按照国家的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物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贮藏方法、质量等级和特殊标注内容。然后再看食品标签是否完整。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若发现标签的内容变得模糊甚至脱落,不易于辨认和识读,要谨慎购买。最后要看散装食品有无防尘遮盖和禁止消费者触摸设施、标识以及销售人员是否按规定统一配戴口罩、手套、帽子等。

3.1.2水果的选购知识对于水果的选购知识应该选择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进行教授,比如香蕉、橙子、西瓜、荔枝等。

(1)香蕉的选购方法:催熟的香蕉表皮一般不会有香蕉熟透的标志—“梅花点”,因此在挑选香蕉时,有“梅花点”的香蕉相对安全。用化学药品催熟的香蕉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匀,不仅表皮变黄,而且中间是软的;而催熟香蕉,中间则是硬的。

(2)橙子的选购方法:进口橙子表皮的皮孔比较多,摸起来较为粗糙,而假冒进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较少,摸起来相对光滑些。假冒的进口橙子用纸擦,纸的颜色会变红,是因为假冒进口橙子在处理的过程中加入了色素。

(3)西瓜的选购方法:可以从外观上辨别,使用过膨大剂的西瓜,由于吸收不均匀容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这种“歪瓜畸果”不要买,正常的西瓜的外形应是球形或椭圆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自然熟的西瓜籽是黑色的,很饱满,注入色素的西瓜籽一般小且白。

3.1.3蔬菜的选购知识

(1)选购要点。蔬菜的种类繁多,在选购时应注意7个基本要点:新鲜程度;壮老或嫩脆程度;大小均匀、形块完整与否;有否病变;有否虫害;色泽正常与否;有否农药残留可能。

(2)还应挑选形状、颜色正常的蔬菜购买。例如,番茄:底部四周呈现绿色且果实硬挺的才是新鲜的。黄瓜:刚采摘下来的小黄瓜颜色浓绿且有光泽,表面上会有疣状突起,一摸有刺的才是新鲜的,此外还要注意前端的茎部切口,感觉颜色漂亮,呈嫩绿色的是比较新鲜的。洋白菜:用手掂起来具有重量感且叶子带有光泽绿色的才新鲜。切开后,切口白嫩则表示其新鲜度是良好的,如果切口会呈现茶色,说明切开时间已经很久了。茄子:呈现有光泽的深黑紫色,蒂头带有硬刺的最新鲜,反之带褐色或有伤口的茄子不宜选购。如果茄子的蒂头盖住了果实,表示尚未成熟。茄子切口容易变色,要泡在水中可保持鲜嫩。

3.1.4有害食品的鉴别方法针对目前对人们身体危害较大的几种食品,鉴别方法如下:

(1)瘦肉精肉的鉴别:

(1)看猪肉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猪油)。正常猪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为1cm—2cm。而含瘦肉精的猪肉皮下脂肪层非常薄,通常不足1cm;

(2)看猪肉的颜色和形态。健康的瘦猪肉一般是淡红色的,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不会有任何液体流出。而喂过瘦肉精的猪瘦肉肉色颜色看起来特别的鲜红,纤维比较疏松,被切成二三指宽后就比较软,不能立于案板上。还会有黄色液体从瘦肉与脂肪间流出。

(3)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杀后1h后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h以上的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呈现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2)染色馒头的鉴别:天然的面粉中含有微量的胡萝卜素,越靠进外层颜色越重,烹饪之后会有淡淡的黄色。但由于消费者往往喜欢又白又大的馒头,商家就往往迎合这种需求给面食进行“添加剂美容”。除了白面馒头,还有紫米馒头、玉米馒头等杂粮馒头,都是极易掺杂色素的。在鉴别染色馒头时,首先要看面粉里是否有颗粒,如果整个馒头黄得很干净、很鲜艳,那多半是添加了柠檬黄为主的色素。其次是尝。比如玉米馒头,可能是精白面粉掺杂黄色素做成的,由于玉米是粗粮,玉米粉制作的食品吃在嘴里,有些糙,如果吃起来非常细腻,则说明玉米粉加得不多或者是加色素的馒头。

(3)避开或减少塑化剂危害的方法:少吃泡泡糖;慎用保鲜膜;少用塑料杯喝水;少用塑料瓶装油。

(4)地沟油的鉴别:看透明度、色泽以及沉淀物等。质量好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地沟油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由于混入了大量杂质,会出现混浊现象,很容易判断,而且地沟油一般会产生很多沉淀物。闻,植物油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但地沟油一般都经过特殊处理,没有味道或者会有异味。尝,用相关工具蘸一下,口感带酸味的油一般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听,在油层底部取油一两滴,将其涂在易燃纸片上,点燃后听其响声,合格产品燃烧正常且无响声;不合格的产品会由于水分超标而发出“吱吱”声音;燃烧时会发出“噼叭”爆炸声的,就说明油中含水量超标,很有可能是假冒产品,建议不要购买。问,询问商家相关商品情况,包括场地,进货,或者是否有相关卫生许可等内容。

3.2食品的加工、处理知识

(1)蔬菜的洗涤技巧:冷水洗涤。这是洗涤蔬菜最常用的方法,蔬菜上一放带有泥土污物需用干净的冷水将其洗掉,保持蔬菜新鲜洁净,常用于一般叶菜类,如青菜、白菜等。这些蔬菜应先在清水中泡会再洗;若叶片上面有细绒毛的,要多洗几次;根茎类蔬菜如萝卜、甘薯等带有较多泥土的,可在流水中边冲边洗,直到洗净为止。热水洗涤:为了除去某些蔬菜异味或剥去外皮,如番茄、豆腐干等,需用热水洗涤,甚至像豆腐干之类的需要用热水泡才能除去豆腥味。盐水洗涤。盐水浓度不可过大,以小于29%的溶解度为宜,起杀菌和去污秽的作用,盐水洗涤方法主要适用于叶菜上带有小虫和虫卵,用盐水洗很易清除掉,而用清水则不易洗净。碱水洗涤:在温水中加一些碱可解异味和去皮,但要注意用碱水洗后要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2)食品安全制作守则。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推荐了食品安全制作5大“黄金守则”:保持清洁。勤洗手,取食品前要洗手、准备和加工食品期间经常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设备和餐饮具;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要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能长时间存放;熟食和凉菜做好后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h,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化冻;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用水要安全;选择卫生安全的餐饮具,选择卫生安全的纸巾;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生吃要消毒,螃蟹、甲鱼、黄鳝要吃鲜活的。生熟分开。生的肉、禽、蛋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生和熟食品的餐饮具、工具、用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彻底做熟。食物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得到85℃以上,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3.3食品的储藏方面的知识

(1)水果的保存方法:水果的保存,分为4类:

(1)不要放入冰箱,否则会被冻伤的水果有:香蕉、枇杷、杨桃等;

(2)一定要先催熟后才可以放进冰箱的(不成熟的水果不可放入冰箱内)如:酪梨、榴莲、芒果、木瓜、百香果、奇异果、柿子、西红柿等;

(3)必须放入冰箱,才能久存的有:红毛丹、龙眼、樱桃、桃子、桑椹、莲雾、李子、板栗、番石榴、葡萄、梨、草莓、荔枝、火龙果、甜瓜、柚子;

(4)常温保存或冰箱冷藏均可,这些水果如下:青枣、苹果、西瓜、橘子、椰子、金桔、柠檬、菠萝、葡萄、葡萄柚、甘蔗、柳橙、橄榄。

(2)蔬菜的贮存: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其生长特性不尽相同,其贮存要求也各不相同。青菜、黄瓜可洗净后放入保鲜袋贮在冰箱,大白菜放在垫稻草的干燥处,花菜放在通风处还可在菜上洒些水,莴笋可刨去皮浸在淡盐水中,萝卜和胡萝卜放入保鲜袋扎紧袋口置于干燥处,短期保存鲜蘑菇则应用清水浸泡。因此对于各类蔬菜的贮存,均应按其生长特性采取相应的贮存方法,但是原则上应该买新鲜的,吃新鲜的,而不应当贮存1次吃1周。

(3)家禽的储藏方法:家禽肉质嫩,含水量多且变质速度也较快,对于新购的禽,一般是采用低温保藏法,置于0℃以下的环境中存放。宰杀后的家禽,若放在-4℃环境中,可存放35天;若放在-12℃环境中,可保存半年;若在-14℃环境中冈保存1年以上,一般是在-8℃左右保存,也不宜长时间保管,因为存放时间过长会影响禽肉的质量。如果购进的是冻禽要立即放入冰箱。

(4)鱼类的储存方法:活养法,主要适用于用地呼吸的鱼类,常见清水活养的鱼类有鲤鱼、黑鱼、青鱼、草鱼等,以淡水鱼为主。饲养活鱼的水池内要安装喷水管,应向鱼池内不断喷入新水,并通有氧气,水温一般维持在4-6℃,鱼池要清洁,最好选用河水,一般多用清水,不得使油脂、碱等异物进入鱼池内,不要用外物搅动清水,要尽量减少鱼的活动。刚刚从池塘、河流内网捕的鱼经过2-3天的清水活养,可使鱼肉结实,还能促使某些鱼类吐出消化系统的污物,减轻其泥土味。对于此类鱼在清水活养时一定要注意适时换水。部分海产鱼也可采用海水活养,但因受地域限制,对海水鱼进行活养的较少,一般只用于暂时保鲜。冷藏法,冷藏前先把鱼体洗净,还要除去内脏、刮鳞、去鳃,清洗干净,在-2℃的低温下冷藏,此法储存期短,但对鱼类的质量影响较少,一般只用于暂时保鲜。冷冻法,将鱼在低温(即结冰)状态下保藏,常见于将鱼肉加工成鱼片,再用快速冷冻法对原料进行冻结,一般选择的是冰箱或冷库中保存。保存环境的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冰箱以-4℃以下为宜,冷库以抑制在-15℃—20℃为宜。另外对于冷冻鱼肉切不可解冻后再结冻,再冻鱼的鱼肉组织会更多地被破坏掉,鱼体内部水分会丧失,导致肉质松散,营养价值降低。

3.4食物中毒预防及处理知识

(1)中小学生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不喝生水,不喝过了保质期的桶装水;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活饮用水;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吃霉变或有馊味的食品。煮熟后放置2h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养成卫生习惯,进食前要洗手,瓜果之类的可生食的食品必须在洗净后才可以食用;不接受陌生人赠送的食品,不采摘、捡拾、购买、加工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及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买无证摊贩的任何食物,不买不吃无生产厂商、无生产地址、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加工、贮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不食用没有烧熟的海鲜类食品;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的食品以及那些无法确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2)中小学生食物中毒处理措施: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催吐:若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2h内可取20g食盐,加200ml开水,等冷却后一次性喝下以促呕吐。或者也可以用100g新鲜生姜捣碎取汁后,用200ml温水冲服催吐。还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舌根部引吐。呕吐时,不要让中毒者喝水或进食,但在呕吐停止后应马上补充水分。导泻:如果中毒者进食受污染食物的时间已超过2h,但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以尽快排出已吃进的有毒食物。一般用30g大黄,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20g元明粉,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则可采用15g番泻叶,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成导泻的目的。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类、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100ml食醋加200ml水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以采用30g紫苏、10g生甘草一次煎服以解毒。如果是误食了变质饮料或防腐剂,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就是最好的急救方法。3.5食物中毒维权方面的知识中小学生要及时了解相关维权知识,熟悉防护中毒措施,如国家颁布的《食物中毒维权》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受害人因食物中毒引起的各种损失,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当中小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之后,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方法如下:收集就餐证据(如发票等)或者证人以证实受害者曾在场就餐;收集就餐证物并及时监测,以证明其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错过检测时间无法取样(必要时将需要证人来证明受害者曾在场就餐),证据足够之后应及时向就近的工商所或直接拨打12315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7

二、将卫生健康融入到体育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一)将卫生健康知识运用于体育教育课堂中当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做课程准备时,传授学生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确保学生着装干净、透气和舒适,指导学生做好之前的准备活动,防止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体育课程进行过程中,教授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注意肢体卫生情况,避免碰触到皮肤、五官受到感染,尤其是小学生比较调皮,很容易在体育活动时发生磕碰,在不卫生的情况下,发生感染现象。当结束了一堂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体育活动之后的过程,调节身心,督促中小学生做好大量运动之后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在剧烈体育运动、身体疲劳后因卫生上的疏忽带来的疾病。因此,将卫生健康知识带入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8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可以强化学生能力提高和终身体育原动力逐渐的形成。笔者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学生的单元学习评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能有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正是由于过去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因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新课程教学评价特点

..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运动扭伤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强调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就好比金子埋在土里,如果不被人挖出来,哪怕你再值钱,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新课标”不是注重运动技术水平掌握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提供依据,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生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并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有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小组评价,对每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做最终的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尝试

.单元评价内容与标准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见附表)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水平四)

第单元学习评价表(项目:)

班级姓名时间: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根据各水平目标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体育与健康

知识与技能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

单元总

原始成绩

现有成绩

提高程度

自我

评价

小组评价

师评价

自我

评价

小组评价

师评价

自我

评价

小组评价

师评价

分全部做到或胜任

分大部分能达到

分基本达到但不胜任

分以下大部分达不到

自己的话

同学的话

老师的话

家长的话

.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评价流程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单元总评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测试把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例如:学习前成绩得分为分,学习后测试成绩得分,最后成绩应为分进步分分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如果学后成绩测试得分,最后成绩应为分—退步分分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

“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

..小组评价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每组人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小组评价,根据组内成员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平时在每节课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的表现,组内成员发表意见,最后由组长确定等级。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点表扬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填入“同学的话”栏目中。

..教师评价

根据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最后确定等级。同时,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对学生优点和希望等内容,填写“教师的话”栏目。

..单元总评

单元总评有每位学生自己进行,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各评价内容的评价等级,确定自己本单元学。方法是:等级的分数段为—分之间,取平均值;等级的分数段为—分之间,取平均值;等级的分数段为—之间,取平均值;等级为分以下,取分。然后把各单项评价等级换算成分数后,将所有单项分数相加取平均值按“”、“”、“”、“”四个等级给予单元总评。例如:某同学成绩评价中有个“”,“”,个“”,个“”,总评分数应是(××××)/,在“单元总评”栏目中应填写“”等级。

..家长评价

在完成以上各项评价项目后,学生把单元评价表带回家,由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填入家长的评价。

.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

.单元学习项目内容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五大领域,并结合水平目标进行考虑,对“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为支撑,选择项目内容比较容易,而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在选择单元教学项目时,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整合教材,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挖掘教材的内涵。同时,在整个运用单元评价表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单元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堂上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关爱、尊重等行为较以往有较大改变。在过去体育课上,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教师上课”和“体育课中学生身顺而心违”现象会明显明显下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的运用,较好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中没有经历过,往往会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出现诸如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类群效应问题、附和“权威”问题、以偏概全问题等等,因此,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对同学的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于和同学评价差矩大的要说出理由,不能不负责的对别人作出评价,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现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评价的目的。

培养民主气氛,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不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解权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言者无罪,有则改之,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喜悦和自信写在脸上。

.在运用单元学习评价表时,应注意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确定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例如: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为体操的垫上技巧,体能测试内容可选择坐位体前屈;单元学习篮球时,体能测试可选择米跑或立定跳远等。对于其他内容的自评和互评,体育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课内外结合进行,“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要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特点,组织学生在课上或体育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完成。

单元评价表的运用,为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提供详实的依据,在学期成绩评价时,按照单元总评的方法,把每个单元的总评等级也换算成百分制最后评定学期等级,同时结合《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可以更科学评价学生健康状况和水平目标达成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季浏等编著《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9

对初中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的思考与实践关键词:新课程单元学习评价过程性操作方法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可以强化学生能力提高和终身体育原动力逐渐的形成。笔者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学生的单元学习评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能有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1.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正是由于过去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因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1.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1.2新课程教学评价特点1.2.1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1.2.2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运动扭伤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1.2.3强调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就好比金子埋在土里,如果不被人挖出来,哪怕你再值钱,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新课标”不是注重运动技术水平掌握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1.2.4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提供依据,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生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并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2.5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有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小组评价,对每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做最终的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2.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尝试2.1单元评价内容与标准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见附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水平四)第单元学习评价表(项目:)班级姓名时间: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根据各水平目标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单元总评原始成绩现有成绩提高程度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A(90~100分)全部做到或胜任B(75~89分)大部分能达到C(60~74分)基本达到但不胜任D(60分以下)大部分达不到自己的话同学的话老师的话家长的话2.2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2.2.1评价流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单元总评家长评价2.2.2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 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测试把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例如:100m学习前成绩得分为75分,学习后测试成绩得85分,最后成绩应为85分 进步分10分=95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A”;如果学后成绩测试得65分,最后成绩应为65分—退步分10分=55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D”)。“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2.2.3小组评价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每组6hyhy;-10人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小组评价,根据组内成员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平时在每节课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的表现,组内成员发表意见,最后由组长确定等级。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点表扬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填入“同学的话”栏目中。2.2.4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最后确定等级。同时,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对学生优点和希望等内容,填写“教师的话”栏目。2.2.5单元总评单元总评有每位学生自己进行,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各评价内容的评价等级,确定自己本单元学。方法是:A等级的分数段为90—100分之间,取平均值95;B等级的分数段为75—89分之间,取平均值82;C等级的分数段为60—74之间,取平均值67;D等级为60分以下,取55分。然后把各单项评价等级换算成分数后,将所有单项分数相加取平均值按“A”、“B”、“C”、“D”四个等级给予单元总评。例如:某同学成绩评价中有3个“A”,3“B”,2个“C”,2个“D”,总评分数应是(3×95 3×82 2×67 2×55)/10=80.5,在“单元总评”栏目中应填写“B”等级。2.2.6家长评价在完成以上各项评价项目后,学生把单元评价表带回家,由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填入家长的评价。3.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3.1单元学习项目内容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五大领域,并结合水平目标进行考虑,对“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为支撑,选择项目内容比较容易,而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在选择单元教学项目时,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整合教材,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挖掘教材的内涵。同时,在整个运用单元评价表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3.2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单元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堂上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关爱、尊重等行为较以往有较大改变。在过去体育课上,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教师上课”和“体育课中学生身顺而心违”现象会明显明显下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的运用,较好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中没有经历过,往往会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出现诸如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类群效应问题、附和“权威”问题、以偏概全问题等等,因此,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2.1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对同学的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于和同学评价差矩大的要说出理由,不能不负责的对别人作出评价,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3.2.2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现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评价的目的。3.2.3培养民主气氛,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不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解权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言者无罪,有则改之,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喜悦和自信写在脸上。3.3在运用单元学习评价表时,应注意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确定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例如: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为体操的垫上技巧,体能测试内容可选择坐位体前屈;单元学习篮球时,体能测试可选择50米跑或立定跳远等。对于其他内容的自评和互评,体育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课内外结合进行,“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要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特点,组织学生在课上或体育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完成。单元评价表的运用,为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提供详实的依据,在学期成绩评价时,按照单元总评的方法,把每个单元的总评等级也换算成百分制最后评定学期等级,同时结合《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可以更科学评价学生健康状况和水平目标达成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__.5.版季浏等编著《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12.版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7.版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8.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4.版曲宗湖等编著《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__.1.版

体育与健康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018-04

1 20世纪以来人类体育发展面临的课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健康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价值利益的最高体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和实现健康的可持续性。人类在漫长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维持生命,增进健康的理论与方法。它既包括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理论与方法(自然科学)、同时还包括人类认识、发展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前者主要是通过获取自然资源的经济生产方式来为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后者则主要是通过医疗、卫生、体育、保健、教育、娱乐、养生等方式来适应环境,实现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可持续性。这些理论与方法对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

然而,伴随产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发展的理念完全忽视了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相反,把自然环境当作改造、征服、统治的对象,肆意的掠夺和破坏,打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特别是进入 20世纪以后,人类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大,人类依赖大量的榨取自然资源、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大量的排放污染废弃物支撑人类生活与健康的现代化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这样的物质文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急剧污染和破坏,全球气温上升、生物种类的大幅度减少。甚至是给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表明仅把人类的利益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最终受害的不仅是自然界而且包括人类自己。

另一方面,体育作为维护和推进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它的理论与方法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理念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伴随18世纪以后的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现代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众多新型体育项目以及理论和方法如雨后春笋不断产生,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现代体育功能的背后,值得我们注意是:(1)依存于产业革命以后的人类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体育理论、方法,基本上是以认识和挖掘人类自身能力为前提,依靠人类自身的努力(体育的理论、方法、手段)来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与外部环境共生的理念,探索维护和创造人类经济、健康与环境和谐发展关系的体育理论和方法则不多见,因而,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化并威胁着生物界的可持续性时,体育显得无力。(2)近代以来的新兴体育活动(包括为开展这些活动而进行的所有开发、资源利用等规模化生产和消费活动)与人类其他的活动一样都表现出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即它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效果。(3)在全球性环境恶化、“地球数十万种生物减少和灭绝”[1]的今天,体育的功能和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此体育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怎样回答,这是体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课题。也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 20世纪以来人类关于环境与体育健康的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始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工业化所造成的公害始于发达国家。例如,“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河湾多诺拉事件,1953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2]。“1953年日本九州南部水俣事件,1931-1972年富山事件(骨痛病)和1968年九州的米糠油事件等,造成数百人死亡,上千人残疾”[3]。因此,自50年代起,研究和治理由于工业生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造成大气、水、土壤、森林、食物污染而导致损害健康的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主题。我国的环境健康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的环境问题在1980年以前并不严重,尽管“”时期的一些粗放型工业开发与生产给人居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相比公共卫生给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小的多。环境与健康还没有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因此,这个时期有关环境健康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

1980年以后,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粗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也日益加重,西方发达国家40-50年代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出现。从而促使环境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问题。1984年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1989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环境保护法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这表明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与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有关环境健康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张晶(1984)浅谈环境与健康的辩证关系[4];罗典荣(1989)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5];耿精忠(1993)环境健康回顾与展望[6];郑振佺(1994)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7];王华东(1991)环境质量评价[8];姚志麒(1993)环境卫生学[9];王簃兰(1995)环境与健康[10];张慧珍(1996)发电车作业环境及工作人员某些健康效应调查[11];米玉华(1997)水环境与健康[12];朱惠刚(1999)环境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3];林绍颜(2001)环境与健康的评估问题和空间分析[14];向全永(2004) 环境中氟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15];陈威(2006)我国环境健康安全体系的现状及今后的对策[16];孟伟(2007)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与研究[17];薛文森(2008)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18];王晓辉(2009)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填补法律制度研究[19];黄静(2010)别让环境污染再预支健康[20]。从这些研究的总体内容来看,我国环境健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表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在研究中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的经验及其理论方法、拓宽了环境健康研究的思路,也促进了环境健康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研究中,以外部环境作为研究影响与增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功效的文献鲜见。

从现代体育的活动特点研究现代体育给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从外部环境的视角研究它对体育功能影响,是从90年代开始的。即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提出“确保地球的持续发展” [21]的呼吁,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之后,探索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体育健康的研究从其他领域开始向体育渗透,并很快引起了国际奥运会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如“德国Regerl Sburg大学Heinz Lutter教授(1990年)提出体育运动让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同时也给大自然带来很多消极影响,指出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体育面临的大问题”[22]。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南非等国的学者也对环境与体育健康问题展开了研究。1994年国际奥委会签署了一项体育与环境方面的合作协定,指出“体育与环境密不可分” [23]。 2003年国际环境规划署和全球运动协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全球体育和环境论坛:2003”的专题研讨会,会议制定了《体育与环境21世纪议程》[24]。另外,悉尼、雅典、北京奥运会都分别对“环保”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规模的投入,对“绿色”体育加速在全球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关于环境体育健康的研究90年代中期逐步得到推广,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生态环境对体育的影响研究;(2)体育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3)“绿色体育”、“生态体育”、“绿色奥运”基本特征和功能的研究;(4)推进生态体育和绿色体育的实证研究及其发展战略的研究。

上述这些研究表明,国内外不仅在高度重视环境与体育的研究,而且还采取了积极行动来推进环境与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发现有关环境与体育健康的概念解释,特别是涉及到环境与体育健康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如引发外部环境污染和破坏而阻碍健康和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营机制理论体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人类健康的伤害和社会福祉费用增大与体育功能受限的研究,有关评价和分析这种损失和代价及其代偿机制的研究,采取怎样的社会经营、评价、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推进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健康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发展的研究,并将其上升到完善体育科学的发展, 促进民生和21世纪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研究环境与体育健康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

3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的意义与基本思路

3.1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的意义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明确环境与体育健康学的概念。笔者以为,所谓环境体育健康学就是研究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制度和体制、政策及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人们对待生存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人类推进健康的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理念与行为方式)与人类体育健康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以推进自然与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健康和谐发展的科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为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具有以下3方面的意义:

(1)通过重新反思现代以来体育在推进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理念,强化和确定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健康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观在体育学科构造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21世纪中国“绿色·人文·科技奥运”和“全民健身”战略导向和策略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2)从体育的外部环境来系统地研究健康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特别是研究引发外部环境污染和破坏而阻碍健康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营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体育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代价与代偿机制的构建问题,这在国内外体育学科领域尚不多见。这一研究将会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

(3)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为指导,探索和构筑环境与体育健康学理论体系,可为21世纪体育科学朝着有利于推进人类体育健康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做出重要的贡献。

3.2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的基本思路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的总体思路是:维护和推进人类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人类未来的一切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的宗旨都必须以维护生命永存(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命的共存)为首要使命,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环境与人类体育健康两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即环境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简称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体育在不损害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不仅要满足当代人与经济、文化、生活环境、体育一体化和谐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保护和满足未来人增强健康、发展体育的需求。遵循这样一个总体发展思路,我们把提倡和推行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尺度共存,追求多样利益主体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寻求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人类体育健康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最佳良策,作为构筑环境与体育健康学的基本思路。

4 探索和研究环境体育健康学基本步骤与研究内容

4.1 环境体育健康学的研究步骤

1. 研究环境体育健康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2. 开发和研制环境体育健康的影响评价体系与环境体育健康的效应分析体系(体育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 开展环境体育健康经营管理的手段与环境体育健康“共进化”理论与实证(我国环境体育健康的经营模式的研究)研究;4. 探索和研究我国环境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运作模式。

4.2 环境体育健康学的主要内容

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学科涉及的领域与内容甚多,但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揭示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入手,阐述环境与人类体育健康的关系以及环境体育健康的概念及构建环境体育健康学的意义与必要性。明确环境健康与环境体育健康的共异点,以及环境体育健康学研究对象与性质,阐明环境体育健康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体育健康学的学科属性), 环境体育健康学的宗旨、任务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首先从环境科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察和分析影响人类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自然、社会、文化、体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生态变化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环境变化给人类的体育与健康带来的影响。它包括大气、水土、森林、草原的环境变化对健康的研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对健康的影响;跨越国界的世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人口老年化趋势对健康的影响;休闲新时代兴起给健康带来的影响;生物世纪时代的到来对健康的影响。其次,再从现代体育环境的变迁研究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它包括现代体育资源的开发给健康带来的影响;现代体育的市场机制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大规模体育商品生产与消费给健康带来的影响。总之,通过人类健康环境的两个方面(体育外部环境与体育内部环境)来把握人类健康面临的课题与挑战。

第三,应用环境经济解析社会资本积累制度与环境和人类体育健康的关系。尤其是要通过环境经济的外部性理论阐述外部不经济现象对于环境和人类体育健康的影响;运用效应理论阐明体育健康的效应产生过程及其边界效应的特征,从而更加客观认识和把握产业革命以来的环境问题出现根源。客观的理解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顺应现代化的一系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体育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现代体育的发展给人类的健康及健康环境带来的影响(积极与消极),由此,通过帕累托效应理论,揭示和阐述生态体育、绿色体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体育生态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及政策的完善以及21世纪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第四,当代的人生存与发展与产业革命以前相比较,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下降了。环境质量的恶化给体育健康的影响评价带来了新的课题。即采用传统的方法认识与评价体育锻炼的效果是不是客观,环境质量的好与坏究竟给体育功能及其发展身心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是人们越发关注的问题。围绕这样的问题,环境体育健康学需要讨论和阐述环境质量概念、环境质量变化的特点、环境质量变化评价的定义与意义、作用、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内容、方法与程序;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与健康;环境体育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意义、环境体育健康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型、程序与方法、特点与要求以及环境体育健康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从而明确环境质量与体育健康的关系及其规律。

第五,不同的环境质量带来不同的体育健康效应,这种效应的背后都包含有一定的费用或代价。如何认识和评价(定性与定量分析与评价)不同环境质量下带来不同体育健康效果的费用或代价是进一步把握环境与体育健康的关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康复代价,最大限度的减少体育健康的费用,提高环境与体育资源效应的关键。为此,环境体育健康学需要系统地阐述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体育实践的应用。它应当包括: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特点、原则、方法;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计算和参数选择;开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引起的健康损失计算和参数选择;公共体育资源闲置的代价与代偿机制等。尤其是环境污染与公共体育资源的闲置的代价评价及其代偿机制的构建则是解决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

第六,避免或减少环境问题带来的体育健康负效应的关键是要解决环境的经营与管理问题。科学地开发、经营与管理环境,促进环境与体育健康和谐发展则是21世纪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此,环境体育健康学需要系统的阐述环境体育健康经营管理的概念、意义、原则、类型及其不同经营管理手段的特点、作用、方法与实施条件。它包括:环境体育健康经营管理的政策手段;经济管理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教育手段。以此推进环境与体育健康和谐发展。

第七,环境与体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实质是环境与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把环境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又简称为环境体育健康的共进化。环境体育健康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构筑环境体育健康共进化的基本理论。即阐述环境体育健康共进化的概念、目标、理论基础(公平〈代际公平〉、公正、民主、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体育健康的影响(“生态化”社会人文意识与价值主张对环境体育健康的影响;“生态化”体育资源与设施对体育健康的影响;“绿色”体育盛事对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标体系,阐述实现环境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实践路径。

第八,环境问题是一个跨越国境的世界问题。无论任何一个地域的污染或破坏都可能给整个世界的地球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全球化的环境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健康创造美好的明天。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环境体育健康学需要对无疆界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与研究,揭示国际化的环境与体育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与规律。阐述国际社会对环境与体育健康的要求以及环境体育健康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内容、原则、措施、途径。当今环境体育健康面临的国际化课题主要包括:(1)环境体育健康中的社会利益(结构、矛盾、协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体育健康评价与管理机制以及代偿机制的问题(3)环境体育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世代公平的指标体系框架及其社会运作机制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探索和研究21世纪人类体育的发展道路时,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与学者、专家都把目光投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言而喻,继续沿用20世纪的体育理论、方法、手段,(即更多侧重人类自我能力的表达和机能潜力挖掘的体育理论与方法,而很少考虑人类的各种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以及被污染与破坏的外部环境给予人类体育功能的制约影响)来解决人类体育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种种课题是困难。因此,笔者以为,从人类的外部环境探索和研究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环境、人类体育健康带来的影响,构筑环境与体育健康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尤其是构建基于环境·健康·体育的三维立体化和谐发展的“共进化”经营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这对完善和充实人类对于体育科学的认识,寻求21世纪人类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中国,走环境与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和谐发展道路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这也是本文提出构筑环境与体育健康学科的目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钱 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孔繁德.生态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 宮本宪一.环境经济学[M].东京:岩波书店,1989.

[4] 张晶.浅谈环境与健康的辩证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4,(5).

[5] 罗典荣.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J].环境保护,1989(1).

[6] 耿精忠.环境健康·回顾与展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 郑振佺.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4,(3).

[8] 王华东.环境质量评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 姚志麒.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0]王簃兰. 环境与健康[J]. 职业与健康,1995,(3).

[11]张慧珍.周连成.发电车作业环境及工作人员某些健康效应调查[J].劳动医学,1996,(4).

[12]米玉华.水环境与健康[J].河北水利,1997,(4).

[13]朱惠刚.环境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1).

[14]林绍颜.环境与健康的评估问题和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2).

[15]向全永.环境中氟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D].复旦大学,2004.

[16]陈威;郭新彪;王建瓴.我国环境健康安全体系的现状及今后的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

[17]孟伟,于云江,郭庶.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与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1).

[18]薛文森.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

[19]王晓辉.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填补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20]黄静.别让环境污染再预支健康[N].人民政协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