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6 17:16:41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1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34

每个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有切身的体验,即当学生被数学教学本身深深吸引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会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潜心地去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切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殿堂里快乐成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探索,谈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做法。

一、基于直觉――猜出来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点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脉络,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思考时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然而,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灵光一现的另一种形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说说他们在数学思考起始阶段的第一印象以及形成的初步感知。这样的猜测(或者谓之猜想),能发挥学生的直觉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学生纷纷开始自己的猜测,从课始就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教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当一个数量未知时可以用字母如x代替,再根据学生的猜测,反问学生“为什么没有猜老师10岁或者100岁”,让学生意识到未知数都是有着一定的取值范围的。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再告诉学生“他的年龄加上老师的年龄是34岁”,让学生算一算老师的真实年龄。在从猜到算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效地经历了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

二、源于互动――争出来的热情

将争论引入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和碰撞。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差异点,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争论和辨析,并鼓励和引导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不同言论,使学生在这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认识。在激烈的争论中,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以及师生的双边交流,而是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形成了多向互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知识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为什么?”学生自发地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如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计时法简单明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24时计时法的运用更加普遍。教师不急于给出最终的评定,而是引领学生的争论不断走向深入,让学生在争论中感受到24时计时法具有的优越性,自主地接纳了新知。

三、高于实践――做出来的智慧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数学学习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最后阶段的书面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而应当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框,将数学实践活动拓展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和动口的活动中,使数学思维得到延续和升华,让智慧的鲜花在学生的指尖绽放。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去记忆、去思考、去探究、去体会,每一个人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2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它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实现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倡导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但是,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缺少主动参与的平台;应试教育把目光聚焦在优等生身上,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学习精英展开,学困生很少有参与师生互动的机会。而且,从一线教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积极参与的现象。不仅成绩低的学生是这样,许多高分的学生也具有这样的倾向,他们对课堂表现出没有什么兴趣,课堂参与大多数是被动的。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如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笔者进行了一番研究。

一、问卷调查,分析原因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现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算有参与也是被动式的消极参与。

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学习的内动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学生要么认为“课堂学习没意思”,还不如趴桌上睡一会儿;要么认为举手回答问题和不举手回答问题是一样的,只要自己弄明白了就行,没必要举手作秀;要么认为回答问题是优等生的任务,和自己这样的差生无关;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老师是不会提问他那样的不起眼的学生的,所以无需时刻竖起耳朵听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其次,和学生自身的惰性有关。比如,他们普遍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怕吃苦、怕受罪,对知识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作业有困惑时很少请教他人,总是在照抄作业。

最后,和上课的老师及环境也有一定关系。比如,面对很严厉的老师,他们几乎不敢随意地说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想法。

二、深入研究,探索途径

1、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分层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标倡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但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学过程,授课时尽可能顾及到各个层面,运用导学案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导学案中难易不同的导学问题兼顾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使课堂在正视差异的基础上面向了全体学生。同时,通过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做到了胸有成竹,就有了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的浓厚兴趣,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激发不同能力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及时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并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实,发现学习的奥妙和乐趣。按照新型评价机制,每月每位学生0分起步,获得奖励加分,反之扣分。而且,积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将月总积分作为各种评先、评优、选拔团员和德育考核的主要依据。

3、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调动不同个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的对策,它能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轻松、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从而积极发言。这就要求科任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平等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②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需要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下功夫。在班级管理中,要提倡学生的民主参与,让学生在班级事务中以主人公的精神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班级生活中,教师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集体活动的决策之中,而避免自己独断班级事务或只是让少数几个学生班级活动,应尽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

4、尝试新的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现分层参与、整体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3

关键词:分层教学;历史课堂;参与度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注重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弊端,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得到发展。广大的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不同,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产生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学习情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往往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并能够做到学有余力,致使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好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习成绩好、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分为A层;将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积极性较好的学生分为B层;将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分为C层,在课堂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目标既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唾手可得。例如:在“虎门销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大概的认识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能够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给出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引导他们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何影响;对于B层次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应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教师为其圈选的重难点就可以了。通过这种分层,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

二、对提问的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提问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同时课堂提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因素,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进行提问的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问题。如“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争的地点、时间和作用”“为什么在平津战役中要和平解放北平”,对于提问中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则可以指定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分层次提问,有很强的普遍性与针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的机会,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三、及时调整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后,应当时常根据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变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于有提高的学生进行提升和鼓励,对于倒退的学生进行降级和批评。适时地调整学生的层次,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对分层长期保持不变,这样只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该学生的成绩又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一直固定不变,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教师对自己不认可的心理,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学生的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学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之间也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之g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运用分层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弊端,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22-02

高职学生对军事理论课认可度、参与度低的现状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以及高职学生主体的原因等。本文着眼于高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具体从教学选取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操作流程上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目的就是把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的参与度提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军事理论教学工作逐步走向创新化、科学化、优质化的轨道。

一、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重视理论教学表象,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本科院校的原本,另一个是一些军事院校所使用教材的浓缩版,其教学大纲也是以知识点的传授和考核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不太相符,他们思想活跃,学习和认知新知识的要求比较强,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不扎实,自制力和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学内容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灌输给学生,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形式单一,军事理论课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如何转化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其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讲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学习中的思考力的运用,结合实际生活在课堂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防教育,分析运用军事理论教育;如何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辐射力和延续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可参与性都是重点研究之处。

3.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重共性而轻个性。目前,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授课方法,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少,未能激发“90后”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个性培养不足,在教学中只注重对整体性教学效果的把握,对个性化培养不被重视,存在着“拉平取齐”、“一视同仁”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差的现象。

4.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有随意性,很难安排到学习的计划中。一些普遍的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不够重视,采取的教学措施也不够有力,和一些传统的专业科目相比很难在课时和教学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保障;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是停留在军事技术和普遍简单理论的传授上,并无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存在着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很难按照《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计划落实,严重的课程边缘化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科书往往按照学科性的思维与知识体系进行编排,思维严密且知识结构完整,但对高职学生来说,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式教学,构建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题式教学体系。在内容安排上,设置话题或者主题引领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军事热点或者是引发共鸣的军事话题,采取评述、分析、辩论、演讲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融入到话题中,设置好话题的具体发言要求,围绕任何一个话题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把彼此关联的教学内容用一个话题链接起来。比如可以设置“军情连连看”、“经典战役说说看”、“古今军事思想谈谈看”等环节,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爱军、爱国防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主动的氛围下学习到新知识。

2.拓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渠道和形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一,和社会资源实施共享,施行实践性教学。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聘请知名军事院校专家或有较好理论功底的军训教官到学校做热点军事专题报告,开展国际形势教育;(2)开展军地互动活动;(3)充分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找准军事理论和现代公共体育的结合点,开展有趣味的军事体育运动项目,将户外体育运动和军事户外生存训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军事理论教学更生动,而且能够切实的提升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素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切身体会军人的特殊性,使大学生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化,课堂上的讲解已经不能很好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教学方法,让网络化教学、新媒体教学模式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活动中去,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各种移动终端加强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微生活和朋友圈子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传播,起到加强学习的目的。第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大学生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品质的培养。

3.着眼军事理论课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体性。其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主旨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思维上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进而使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通常在引导式教学中主要以摆出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式,寻求问题的切入点,让教学理论相关知识在讨论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提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问题带动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增强其学习的效果。其二,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和扩展面。军事理论知识在大学各个专业中均有相关的结合点,应抓住结合点,发展其扩展面,在各个专业中使知识点和军事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例如在军事理论中的网络战争就可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于古代的一些经典的军事思想理论的阐述,可以和现代战争的战法相结合起来,研究古代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对于机械工程制造专业,可以对现代战争中的使用兵器的机械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相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可以通过国际之间的货币战争、美元战争和石油战争来印证所学的金融相关理论。这样,使学生们感到内容贴切,对所学内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倡导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现代大学生在认知学习目的上比较实际,常常会以对本身自己的生活有用无用来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平常的出勤率或者是作业完成质量常常以是否和年终成绩挂钩来衡量。针对这种认知,在教授军事理论中可以通过竞争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9~10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抽取几个话题,包括国际形势、战争热点分析、最新武器设备等。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收集材料,制作PPT,然后通过集中辩论或者是演讲的形势,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能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互动式教学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对革命遗址和英雄的了解上,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对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进行学习和考察,对英雄进行访问式的学习,能更加有效的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4.不断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上加大力度。我国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基础比较差,总体力量不足。要加快师资力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力度:首先在学校的领导层要加大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重视程度;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配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课件;再次要配备一批合格的教学能手,能担当起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要使学校和军队在相互联系上有更一步的发展,使结合点更多;最后,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把教学中的规范管理和相应的待遇条件相结合。

三、结语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区分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是军事理论课的教育目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及时了解当前世界的兵器知识。由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使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没有发挥好作用,本文在原因分析上总结了几点,从教学方式的灵活度、学生的需求和授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做出了合理的教学上的改变,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出调整。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培养普通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增强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材内容上和教学方式要更加的丰富化,要紧密的和现实结合起来,走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的模式,使大学生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确实得到教育,无形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5

二、案例分析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毛,是高等院校四门政治公共必修课之一。我们通过大量的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授课实践发现,X学院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极度排斥,对这门课程的价值认同感较低,认为这是一门无用的课程。教学内容空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考核方式为传统的期末考试定论制,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学生迟到、缺课、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鉴于此,我们从课程定位出发,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设计实施与考核评价。1.课程定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四门思政公共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探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现实,了解各自专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做好服务社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步的准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国家和社会、增强对党大政方针的理解认同、关注行业的发展、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献言建策的教学目标。2.课程设计和实施。对于现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大学的学习中,绝大部分教学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就连课外实践也是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的。因此,本文结合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聪明灵活、勇于表现、敢于创新、富有激情但同时基础较差、自私懒惰、学习动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集体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主性和沟通能力不强的现实,通过取长补短,项目任务式教学,充分发挥民办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将课程设计围绕课堂和课外具体设计为课前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三大部分。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线上预习(纪录片、专题授课内容及相关资料)课堂:新闻播报、专题授课、学生讲课、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辩论赛、深度研讨课后:特色作业、情景短剧、社会调研考察、专家报告、人物采访、正能量微电影、时政小报、家事国事天下事论坛社团、志愿者和公益等活动,实现课前导学、课堂steam项目任务促学、课后活动助学。3.课程考核。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将课程考核从传统的期末考试定论制转变为过程性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的全方位开放式动态考核模式。其中,新闻播报10分、团队深度研讨20分,个人抢答10分,知识、演讲、辩论竞赛15分,社会调研及调研报告撰写20分,专家报告及心得体会10分、微电影PK15分、赛事奖励10分(置换分),总分100分。为了使我们的整个考核过程有论有据,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个人表现考核记录表、小组讨论考核记录表、过程性考核总表等三个记录表,整个考核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积极创新、小组协作才能较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过关。4.课程评价。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在课程评价方面,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学生评教、同行互评(主要包括同事、督导及本专业带头专家)、社会评价。调研显示,学生对于毛课程评价相当高,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主动性、参与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和提升。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全方位的应用型课程教改。在课程定位上尽量凸显出课程的应用型价值,突出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未来就业的帮助;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要结合民办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积极教改,通过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查找资料、课堂展示、抢答提问等竞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整个协作、探究的过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及跨学科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整合课堂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个人、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有效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互学,营造了和谐良好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主动性和参与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课堂各个环节的参与和展示,将学生的自我价值通过课堂活动一一实现。3.以生为本。毛课堂教学的成功得益于整个教学安排体现了以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到课堂项目任务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再到课后各种活动的举办,较好地刺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学生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角,提升了能力(即身心素质与健康、人文素养与品德、表达与沟通能力、知识获取与自学能力、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技术应用与创新、敬业乐群与合作能力、国际视野与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4.加强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当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时,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从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能、课堂驾驭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我,才能有效控制课堂,优化教学。而一批专业高水平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无疑将成为整个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主推手。5.构建全方位开放式过程性监督、管理、考核体系。教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共同参与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学风、教风建设。推进课程的应用化融合,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简爱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6

高中的教育过程是极其考验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意志力的,不仅面临高考的压力还要在紧迫的学习时间下权衡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学生和老师都具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但又能让高中生稍微轻松地学习,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怎样在繁重的课程任务下和紧迫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并且学生不一定能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生更是不多,所以课堂学习部分是具有关键作用的。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并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从多方面积极地响应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又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老师的课程。高中数学课堂现阶段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先归纳出高中课堂存在的问题,再从问题中入手并提出有利于高中数学课堂对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课堂学习安排

教师应合理地控制数学课堂的进度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堂疑点难点解答。现在的老师,大多数的课堂模式都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大多数老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会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学生没有听懂课程内容,老师只能再讲一遍,所以课堂的讲课速度不能忽略学生的理解力,即使老师把课程讲完,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既否定了老的教学方式又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如何合理控制数学课堂的进度是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反应,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还应该当堂检测学生的吸收能力,通过检测,学生反应自己的疑点和难点,老师再为学生讲解,既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参与的过程,课程的进度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掌握课堂知识,那么老师所讲的课程才是有用的,这样就能在当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课堂的质量。

二、正确认识主体学习意识

主体地位的提升分为意识上的提升和行动上的提升,意识上的提升是老师的主体意识提升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主体意识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事物和知识有大胆的认识和理解,为什么在有了主体意识之后学生的思维会如此活跃,其实就是老师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原本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不会存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之后,同学回答已经理解,但是老师通过检测后发现,学生还是会把题目做错或者从根本上理解错误,所以不管是在思想还是行动上,老师学生都应该培养主体学习意识。

三、实行多方面有效参与机制

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性不只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学生课堂的参与考验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首先是学生反应能力的体现,学生理解能力和智力方面的体现,甚至还包括学生思想品质的体现,因为学生本身能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他的学习态度以及知识的储备有很大的联系,还有学生课后为课堂参与讨论所做的准备,在课堂上都能体现出来,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做暗示或者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多方面的有效参与,达到最理想的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

四、创设新模式学习环境

课堂的环境和氛围不仅能决定课堂质量的高低,还能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当中就是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主体,以往传统的观念中,老师的观念和教学内容是没有学生会质疑的,因为处于一种传统的人文观念和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会因为这样的观念大打折扣,所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新模式的学习环境能提升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以轻松的氛围作为新模式教学打开的基础,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解决问题思路,不能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接受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样学生理解新的课程知识能力会有大的提升,当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对于新知识大胆认识和理解,并能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又能加强对知识理解力,所以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新模式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活跃的,当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数学课堂的机会,学生就会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并能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能拥有优异的成绩,所以应鼓励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提升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7

小学英语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是非常适合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也正是基于小学英语的教学而提出来的教学模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小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保持融洽的关系,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在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时候,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充满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准备参与的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以及课下适当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参与与课下的思考来完成。对话是英语学习的关键,也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Listen”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一个说一个听,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Good morning”“How are you”这些最基本的问候用语,都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彼此之间的对话中,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参与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其他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敢于用英语与其他学生交流。例如,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说:“Good after-noon class.”同学们就会说:“Good afternoon teacher.”这样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敢于讲英语,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教学难题。参与式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让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最高效率中,而且还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升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目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办法,并且能够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讲英语,发挥英语学习的最大能动性。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8

一、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时效性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于藏文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导向,然而从实际情况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藏文的学习兴趣十分缺乏,这是导致藏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时效性不高的直接原因,这种现象在混居区(汉族学生或者半藏半汉的学生)尤为明显。兴趣的缺乏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十分被动,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过程不认真的现象。因此,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藏文学习参与的时效性首先要从提升他们对于藏文的兴趣开始。

2.教课授课方式单调

藏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参与的时效性是有很直接的影响的,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往往能让学生更享受学习的过程,更愿意思考、愿意参与,学习兴趣也更浓厚。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的地位占主导,课堂上学生都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僵化的模式,这不仅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的弊端是让学生对教师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对于问题,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及习惯,反正老师会讲,于是就等着老师讲。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3.课堂氛围有待改进

藏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情境是很有助于培养对于藏文学习参与时效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课堂上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很低,这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被动,思考不积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于藏文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有所改进。

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时效性的途径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藏文学习的过程兴趣同样重要。很多学生觉得藏文学习较难,不知道如何敲开那扇门,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远离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也越来越低下。在藏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消除学生心里觉得这门课程难的障碍,课堂上要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的参与。例如,可以转换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课堂中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质疑,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为藏文课堂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的更放松,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发现问题再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带给学生成就感,还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是培养学生对于藏文学习兴趣的很好途径。

2.采取更多样的教学模式

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藏文教学的参与时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进与革新。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一以贯之的课堂的主导,学生应当更加被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到文字的描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字的意蕴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藏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对于很多知识要点,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自己领会文章的内涵,对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当然,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思维有所禁锢,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让他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对于藏文这门语言自然会有另一番领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藏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藏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藏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藏文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藏文教学中师生参与的时效性也是很有帮助的。藏文是一门十分富有特色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采用更多元的教学方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也很有必要。可以首先培养学生对于藏文的认知,尤其是基于这门语言后其具有的文化特色,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对于这门语言有感知,也能够让课堂氛围更浓郁,这对于提升藏文教学中师生参与的时效性是很有帮助的。

结语:想要提升藏文教学中师生参与的时效性,这需要从多方面做出改进与革新。首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藏文的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次,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当做出改善,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多的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强调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并且更多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藏文教学的参与程度。此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藏文的特殊性,应当更多的让学生感受这门语言后的文化,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门语言的了解,对于提升其课堂参与时效性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彬彬;;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0期.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9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该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回答的情况,可以充分衡量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积极的改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以及相关建议。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提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如下:

1.提问过于机械

机械式的提问和机械式的回答是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大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过于机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如此机械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认识到提问的有效性。大部分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心血来潮的时候就提出几个问题,而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过精心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学生的参与度低下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参与,是促进教师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这种低参与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如果没有“点名提问”,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学生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愿意广泛地参与,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存在思维的惰性,不愿意主动思维和思考,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害怕丢脸、害怕同学嘲笑,是学生们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3.提问缺乏启发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足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答案设置过于单一,提问缺乏启发性,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缺乏启发性的、单一的提问方式,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及建议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为当前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强化问题的思考价值

俗话说:目标是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应当重视所提问题的“思考价值”,这里的“思考价值”,就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应当是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够得着”的目标。如果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都能够回答,且不用思考,那这样的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本着“思考价值”的提问目标,适当增加所提问题的难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2.精心设计,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而言,提问并不是随机的或者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环节,确定自己提问的方向以及提问应当涉及哪些内容。在难度的设计上,应当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良好的提问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初中数学的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提问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积极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疑问,让整个数学教学课堂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估计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疑问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课堂提问,都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和沟通过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创新提问教学的模式,当改变过去教师向学生提问单向提问模式,变为学生也向教师提问的双向沟通模式。从根本上讲,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没有问题代表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只有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才会有各种问题出现,而在教师向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疑问消除,思维和能力也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10

对于中学生来讲,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相比较以往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更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组成,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参与主体互动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负责将相关的中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一般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中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体互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第一,不同的学生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材施教,更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才能够通过学生了解开展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

学生是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善于思考勤于提问,不仅能够促进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如果在一次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原则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改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带有鲜明的特点: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思维方式比较奇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点.所以,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原则

素质教育提出之后,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人翁,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在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思考方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目前,在很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好,除了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所以,本文总结了目前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素质教育在中学实施之后,学生开始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已经由原来主导者的角色,向着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角色:第一,教师应该对数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教学的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等等,例如,选择教学难度适中的案例开展教学,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等.同时,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相应的计划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教授学生数学的知识内容,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使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获得持续性的效果.

(二)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种偏理论性的课程,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改变考核方式,⒖翁帽硐肿魑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变得更加积极.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