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合同管理精细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7:55

合同管理精细化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1

Abstract: Self-management &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defined as a project conducted by a company who has bot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fications and self-fund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conception of “Precise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Precise Management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concrete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how to practice contract precise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precise management of the contracts in self-management &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 words: Self-management &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Prec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办公区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拓展办公空间和改善办公环境,许多具备设计和施工资质企业选择自筹资金,采用自管自建自用模式,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对于自管自建项目来说尤其如此。此类项目中企业不单是建设方,同时承担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施工总包工作,因此项目合同管理中引入精细化概念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合同管理的精细化不仅能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有效维护企业自管自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可以概括为“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级组织和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简单的工作规范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化、程序化的工作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概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反映。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主要特征,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2 自管自建项目实施合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2 . 1 实施合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保证体系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项目技术经济要求,从建设方及设计施工总承包两个角度确定项目的合同体系。针对确定的合同体系,建立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合同签订前的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后的执行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精益化理念,将合同总体管理目标逐一分解到具体合同管理中,再把具体合同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精心制定项目合同评审流程,集成各相关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对合同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评审意见,有效的避免由于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或不合法引起的各类问题。

严格履行合同,在合同执行完成后,对其认真分析和总结,找出合同文件编写上的不足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在后续的同类别合同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2 .2建筑施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步骤

2.2.1 精细化的操作,制定合同管理细则

在项目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首先要制定合同精细管理总纲和管理细则,上报为项目建设成立的项目指挥部,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交给具体的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讨论完善,形成各部门有明确的合同精细化管理要点,具体到各个环节,使得大家工作中可遵照执行的文件。

2.2.2 精细化的规划,确定可操作的合同体系。

首先根据企业在项目中的角色的不同,划分哪些合同是需要建设方签订,哪些合同是需要设计施工总承包方签订;第二,结合企业资质情况,确定哪些施工工程需要依法签订分包合同,根据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中哪些材料设备费用占工程造价比例较高,需要签订采购合同;最后,通过各相关部门论证,确立合同体系。

2.2.3 精细化的控制,制定合同管理的流程。

依托固化的电子流程进行合同管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在合同管理流程中,设置一个主办部门、公司主管领导及项目指挥部成员两级审批、二个必签部门,使得合同管理得到精细化的控制。合同必经环节设置,经办部门不能绕过财务和法律顾问直接递交到分管领导签订,合同流转过程留下痕迹,责任清晰明了。项目会计支付合同款项时,可以方便地与合同核对,确保了资金支付节点的精确性,达到法律风险的可控、在控,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

2.2.4精细化的核算,跟踪合同的履约情况

一份好的合同是项目施工或物资供应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但合同签订后能否按合同规定的目标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细化的核算,即合同的日常性检查、分析和协调。通过对合同的精细化核算,可以进一步清晰合同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履约情况,并针对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进行分析和协调,合同有关内容也可以通过合同双方的协商进行补充和完善。

2.2.5精细化的分析,改进完善后续合同

项目中各合同执行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总结,完善合同中存在的漏洞,总结执行中的负面影响因素,以期后续同类合同可以顺利执行。

3 自管自建项目合同管理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3.1树立全员的合同精细化管理意识

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合同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培训和日常的宣传工作来普及合同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从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履行、跟踪、终止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有一个系统可靠的程序,落实到每个人,使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共同配合积极的完成合同的实施。

3.2 建立完善的内部合同管理体制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2

一、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没有正确认识合同管理。对于油田销售企业合同管理,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其管理作用,使其难以收到效果。部分油田销售企业认为合同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不会对日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因而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2.合同管理缺乏完善监管制度。合同管理监管工作,要求油田销售企业参与,同时合同利益方也要认真履行合同规定义务,如果其中一方不愿参与监管,就会影响合同管理实际效果。另外,如果合同双方不参与监管,尽管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手段,也没有实际意义,无法落实到位。根本原因在于,油田销售企业没有针对合同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与员工缺乏约束机制。从员工层面来讲,其不重视合同管理,因而企业无法顺利开展合同监管工作。3.合同管理缺乏专职人员。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管理员及承办人通常会将合同与部门其他工作混淆起来,很多情况下没有为合同管理建立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企业合同项目涉及金额大、周期长,假若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当前,有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大都是为了应付工作检查,实质性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4.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合同管理中,一般将其划分为法律事务范畴,由企业法务部门负责管理,这是合理管理的主要模式。该管理模式应用后,可从法律层面保护合同管理工作,但存在隐患比较大。比如企业会认为合同事儿就是法务部门的事儿,合同问题就是法务部门的问题,忽略了专业部门对合同文本内容、签订及履行等方面的主导性;法务部门出于职业素养,会关注合同潜在的法律风险,但却不能代替专业部门对于文本内容的审核。另外,企业缺乏先进的合同管理模式,管理创新意识不足,给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二、精细化全生命周期合同管理建议

1.规范化合同管理。精细化合同管理使得企业合同管理更具透明性,利用审核流程与内容固化,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划分参与合同管理,促使合同管理由被动预防转为事前主动预防,可有效预防合同风险。同时,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审核人员并行操作,减少了等待时间;合同管理中借助其透明化功能,承办人员可对合同审批进程进行实时查询,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管理成本降低。2.创新合同管理理念。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合同管理纳入经营业务与管理范围。基于合同内容,围绕计划费用,实现精细化全生命周期合同管理目标,动态跟踪任务完成与合同执行情况。3.深入发掘合同应用信息。合同全要素信息收集环节也属于精细化合同管理范畴,合同管理信息与科研计划及付款等信息要实现有效对接与集成,有效融合合理管理系统与生产、销售计划及财务平台等系统,消除信息孤岛问题。利用合同信息化系统有效保存容量大与多样化的合同数据信息,统计与查询便于合同管理人员掌握海量数据查询技巧,做好分析,为后期日常管理、资源投入及业务发展等战略角色的制定提供重要数据参考。综上所述,油田销售企业合同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杜绝企业合同签订与履行失误,降低企业经营、政策及法律等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但精细化全生命周期合同管理与实施,涉及企业多个方面,需要缜密筹划与系统规划。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3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151-031 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业务是投标和合同谈判。投标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报价。作为合同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投标报价前,企业应多渠道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并了解分析其他投标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招标文件中有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投标控制价和评标方法;工期和质量要求;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计价规则;计量支付条件和周期;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计日工计价原则;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长短;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合理的报价。在合同谈判之前,应仔细分析业主方提出的谈判内容和条件,并注意业主若提出了违背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提醒业主此种条款的效力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有可能造成履约风险,并需与业主妥善协商加以解决。合同订立之前,应及时提交履约保函,以防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而造成损失。合同订立之后,要及早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避免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之一,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市场开发部门,配备一支由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的精干工作团队。对标文件的分析、客户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的调研、预期的成本利润分析、投标文件编制和递交、保函的获取等相关业务,要进行合理地组织,牵头人要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要定期交流,强调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和充分沟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以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应充分意识到,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要透过招标文件和市场调研分析他们的意图,杜绝单凭经验做出决策而造成风险的情况。

2 合同的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从承包人的角度出发,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 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对班子成员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成文,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效果,目标管理体系应进行指标量化。岗位职责体系除必须细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外,也要结合业务流程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专业的描述,还要根据企业多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结合细化的责权利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指标,把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提拔任用等激励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和管理制度逻辑严密,并具有可操作性。

2.2 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受企业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其履行业务的水平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效益。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根据合同要求和已经建立的考核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团队,其中,应特别注意要在团队中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使其有职有权,并针对其岗位设置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项目优质资源应在合同管理岗位上进行重点配置,以充分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的效益水平。

2.3 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因为它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效益考核签订的协议,其实质是一个合同。签订该合同首先要考虑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这些目标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长中短期的市场营销等,因此,内部考核责任书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协议。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自身工期、安全和质量目标、中标价格水平、技术经济和政策风险水平、合同条款严苛程度等各方面具体的特点。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为达成合理的考核责任书而努力,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有利因素,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

2.4 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4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和管理手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自身特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实行合同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后勤的管理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在后勤服务各方面落实细节管理,提高工作标准,减少或避免工作的失误与不足,实现后勤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加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是我校后勤管理实现新目标,迈向新高度,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新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精细化,它具体反映在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之中。

1.规范制度建设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五校整合后,我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且校区分散,为了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便于规范操作,后勤处结合学院后勤服务工作实际,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入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后勤处各方面的工作准则和职工行为。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后勤工作常规规范化基本要求》、《后勤工作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管理制度。如组织召开了房产研讨会,修订了供暖费、物业费管理规定,草拟了《周转房管理办法》。规范了《后勤处处务会制度》,明确后勤处的各项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决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及大宗采购等项工作须经处务会集体研究决定。修订医务室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生育、药品采购、公费医疗制度》,起草了《校园内施工管理办法》、《后勤处专项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完善了车队的管理制度,坚持每周的“安全日”学习制度,每位驾驶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做到定期考试、定期车检、并详细记录。

2.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工作程序

我院按照北京市教委办好学生食堂的要求,狠抓餐饮服务管理工作,把提高饭菜质量、稳定饭菜价格、办好学生满意的食堂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学院成立了以后勤主管院长为组长,后勤处处长为副组长,后勤处、工会、学生处为成员的饮食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主管部门、学生代表、学生干部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学生食堂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深入学生食堂检查指导,及时掌握信息。设立了突发事件处理机构,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学生食堂和学生一起用餐的工作制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管理工作中的“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学生吃上物美价廉的放心饭菜。

积极发挥学生伙管会对食堂的监督作用。学生伙管会每天对餐饮楼的卫生、质量、安全、价格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每周进行意见反馈,定期召开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会议,向他们通报当前蔬菜食品价格变动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评议和监督,及时整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学院食堂狠抓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工作。食堂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全成本核算;规范劳动用工。餐饮服务中心重视培训工作,周六指定为培训日,月月培训有计划。食堂执行每日晨会制度,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及时总结工作、安排计划。对食堂所有使用的原材料都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做到采购索证资料齐全,进货渠道正规可靠。

3.服务标准建设

(1)重新制定保洁服务标准,全面做好学校保洁工作。每天至少对自己负责区域全面打扫2次以上,保证学校卫生区域的干净整洁。

(2)及时维修检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学院设施的管理,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根据各校区具体情况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巡回检查路线,各分管管理员、综合维修人员对各校区进行定期巡视,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增加巡回检查次数,必要时随时检查。常规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二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检修人员及时维修,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3)建立多元化餐饮形式,满足师生饮食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食堂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学生虽然不是高消费群体,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食堂餐饮标准已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为满足不同口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院在餐饮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丰富了校园的餐饮服务,食堂不断推出特色窗口,学生食堂增加饭菜品种,提高饭菜质量,提供多种价位菜品满足不同需求供同学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服务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是当前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工作上,大到后勤整体、部门,小到班组、岗位,都十分注重后勤服务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学校经过多年对锅炉房供暖细节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在改造过程当中,从锅炉的选型,管网分区的改造,阀门的选择,定压方式的调节,锅炉水泵配备等方面处处考虑细节、落实细节,并采取了分区域、分时段、分温度的供暖方式,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满意度,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学校食堂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后勤处会同校工会在各校区开展了食堂技能比赛活动。后勤处、工会及部分二级学院领导出席技能大赛。比赛分为规定项目炒菜、自选项目炒菜、知识问答三个部分,同时设立美食台展示。通过食堂员工集体练兵活动,进一步规范了食堂员工的操作行为,增强了食堂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准,为创建安全、卫生、温馨的师生就餐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方法

引入社会竞争机制,由社会力量承担后勤服务任务,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我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将自办后勤交给社会行业部门承担管理与服务,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目前校园保洁、食堂、亦庄园区供暖、绿化已委托社会专业部门提供服务。

1.规范合同

各项服务工作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签订了空调系统保养合同;冬季锅炉运行合同;地铁出口导向牌上刊协议;职工体检合同;学生健康体检合同;保洁合同;食堂承包经营合同;配电室委托合同;垃圾清运合同。

2.对服务采购实行招标

今年为了规范新生体检工作,后勤处决定重新招聘体检单位,为此后勤处组织召开多次研讨会,制定工作程序,明确组织机构、组成由后勤处牵头,有学工部领导、二级学院主管领导代表、医师代表等组成的招标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人员、设备、服务水平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招标评审小组审查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决定。在新生体检过程中,体检单位随时向学校通报受检学生身体异常情况,医务室可以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反馈,使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身体状况,针对特殊病例,采取相应措施,也为新生军训提出参考意见。

另外,冬季锅炉供暖运行服务及制冷维保等工(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作,也从社会聘用服务单位。我们对多家服务单位从技术实力、人才优势及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摸底,并由后勤处、财务处、资产处、纪检监察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组成评审工作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院内评审,认真论证,由评审小组提出候选服务单位,报请上级领导审查决定。如过去亦庄校区的物业费及供暖费支出合计将超过500万元。采用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服务公司整合后物业费供暖费用不到400万元,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为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吸引社会优质资源经营学生食堂,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后勤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食堂招标评审小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的六家投标单位进行了现场考察,评审小组由学校副校长、工会常务副主席、后勤处处长、副处长、学工部处长、各二级学院书记、工会代表、教代会生活保障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招标评审会,除评审小组成员,我们还邀请了其他高校餐饮集团专家、纪检监察办公室等人员,最后评审小组综合实地考察、投标文件、现场简述答疑等多方面情况,对六家投标单位进行评议打分。实践证明,通过院内评审确定的服务单位,切实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工作标准,也推动了我校的服务工作水平与社会接轨,按照社会规范的标准为师生提供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

3.根据合同标准,建立退出机制

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由经营方大成顺达公司提供服务,由于多种原因,大成顺达公司没有达到合同标准,后勤处通过召开亦庄校区伙委会、学生座谈会、教工代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次征求意见,各方一致反映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饭菜质量及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经后勤处处务会讨论,认为该公司现经营情况已不适合继续经营,决定在合同期满时不再续约。通过退出机制的建立,维护了师生的利益。

4.建立和乙方代表沟通机制

后勤处每年两次邀请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实体负责人参加后勤处保障工作布置会,统一思想,相互沟通,要求管理员每天与服务商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保障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

[2]黄莉.浅检推进高校高校管理精细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5

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竞争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很是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暴露了管理中的弊端,这让一些工程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强化工程建设的管理,让工程建设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一些具有优势竞争的因素产生联动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潜能和协调作用,才能实现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工程精细化管理就能弥补传统管理中的缺点,提升工程管理的管理能力,能实现各种有利因素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更加稳健地发展。

1 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内涵

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程建设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因素精确、高效和持续运行。

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程建设中追求最好的工程标准,不仅把产品做好,也把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措施和管理做到最好,甚至做成同行业的标杆。

1.2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在工程建设中,各种建设信息让企业领导者对市场决策及工程进度等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错误的信息或信息不能及时上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各项操作的细化实施。在工程建设中,对其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操作,让操作、管理及执行力等各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管理。

1.4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控制工程偏差。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都要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工程偏差的目的。

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工程岗位的精确定位、工程建设的合理分工、精细化的量化考核等方面。首先,工程精细化管理中采用人本管理的模式,在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对所管理的员工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精细化管理的群体中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其次,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让每个参与管理的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所有管理层的管理覆盖整个工程,不留有死角,这样能让层层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再次,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严格对各个项目进行细化的业绩考核,并以准确的信息数据给予支持等,对考核的成绩进行及时准确的奖惩。另外,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积极推行以“价值观”为目标的工程全面预算体制,制定相对应的“价值观”人物和目标,从而让实现自我价值和工程目标的双赢。

2 工程精细化管理原则

工程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以“精、准、细、严”为原则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细化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有着自己的原则,其主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施工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工程建设的需求进行工程的分配,对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等进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划分及专项施工设计。同时,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配置,这样就能对工程建设中的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合理的控制。

2.2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工程建设中施工项目包括: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材料及考核机制等诸多因素。在实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施工项目的每一项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及工程质量的稳定。

2.3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建设的管理中,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是工程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基础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工程总成本的预测、考核及工程审计等,同时采用工程成本控制原则,让工程成本最低化。

2.4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工程物资及施工队伍管理机制,让工程的进展和控制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加大工程款的催缴及回收,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资金链的衔接;还要处理好债务等其他工作,让工程的完结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致使工程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

总之,在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根本原则就是让总成本最低化,零事故及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3 工程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传统管理理念阻碍着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在全面实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在工程管理中真正实施精细化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管理理念进行管理,把工程精细化管理当成了一种形式,所有的制度和措施成了一纸空文,让工程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严重挫伤了施工人员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等,给工程的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率带来严重的影响。

3.2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数字和效率问题的影响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数字信息是精细化管理所必须的。投入与产出,生产进度的快与慢,盈利及负债等都要有具体的数字信息给予表现。数字信息被随意的放大或缩小,会影响工程制度的制定、奖惩依据缺失、各项检查不能落实等,甚至影响到工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分工协作及良好的业务流程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效率。忽视了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会让分工协作流于形式,还会引起工程人员的不满意,从而让生产效率降低,致使工程生产力受阻。

3.3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控制问题的影响

在实施从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制度或体制的不完善会导致管理者的约束力下降,导致工程企业领导者协调指挥不到位,执行命令不能有效实施,从而让工程管理者对工程的进度及发展失去控制。

4 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中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合同结算管理,有效控制综合成本。针对工程的需求,运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最优秀的承建商,并签订严密的分包合同,以规避风险。同时对分包工程进行工程前科学的预算,并对工程做到及时准确的结算,这样就能达到有效控制综合成本的目的。

第二,强化过程控制与执行,防止效益流失。加强制度执行及指标控制体系,让领导执行力不打折扣,同时对施工项目中的各项指标有目的的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做到每份工程签证和设计变更资料都得以完善等。及时与监理及工程持有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不仅有利于加快各项签证和报价的审批,还能有效地防止效益的流失。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工程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工程管理的趋势,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工程精细化管理定才能为工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6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施工项目过程中必需实施科学精细化的管理,这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之一。在施工全过程中,加强施工安全与质量的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是确保施工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

1、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精:精是精益求精;准:准是准确的信息、方法与决策;细:细是管理与执行细化;严:严是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全过程中,对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的全面、细致的控制与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在建筑施工领域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构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创造精品工程。

2、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易导致管理较为分散;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诸多专业,许多总包单位为了压缩工程成本,往往实行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引发诸多问题。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如果能够真正管细管好,可产生 2%~3%的直接管理效益,所以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十分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实行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首先能够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构和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施工的执行力;其次能够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各工序间的合理搭配和衔接,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再次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施工现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能够有效监管施工计划以及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施工流程,有利于全面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

3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管理

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保证。项目经理部是施工单位为履行合同任务而组建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应遵循的原则:有利于工程合同管理、有利于施工目标控制、有利于决策指挥和有利于信息沟通。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合同要求和工程规模、性质、建设阶段等选择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或者矩阵制的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形式。

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员工队伍素质,是能够开展好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项目团队的组建要按照预定的控制目标配备满足合同要求的、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各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并确定其各自职责和目标,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充分发挥其能力。组织机构中一般设置决策层、中间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并配备技术能力出众,专业知识过硬的项目经理以及专业人员。在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上要做到:

⑴严格施工班组的选用和管理。施工班组精细化管理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纽带,工程质量优劣与施工班组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对施工班组管理的松紧程度是决定项目成本和成败的关键因素。

⑵提高项目经理的业务技能。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要多思考,多学习,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现场存在的问题;能顾及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

⑶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选派具有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或已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具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合格的人员。

⑷加强员工岗位精细化管理教育,建立和落实各类施工人员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

3.2 施工管理体系的管理

项目部应树立“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制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办公制度》、《工程管理》、《机料管理》、《财务管理》、《科技创新》、《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精细化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精细化管理要点,具体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大家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健全和完善质量、安全自检保证体系。注重施工过程管理,将目标工作细化分解到工序,并突出工作重点。合理设定工作目标,让员工严格按照各种管理细则施工,以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⑵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质量目标与责任量化、分解、落实,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7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概念最早源于日本企业,后因其显著成效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步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精细化管理》作者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五精四细”,基本原则是做到“精、准、细、严”四个字,基本特征是重细节和过程、重基础和具体、重落实和成效。“精”是精心求精,“准”是数据信息方法决策时间等准确规范,“细”是工作细致到位,“严”是执行严格。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确、细致、深入、规范,是一种体现科学管理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先进文化和手段,对于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借鉴和吸纳其思想的基本理论,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建构合理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2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学生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细节管理,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开展学生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最优化和管理效益最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科学理解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培育“精细化”意识

精细是一种意识,是一个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和习惯。高校学生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科学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到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落实管理责任,制定明确具体的学生工作管理,将事情做实做细做精,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细化”意识,树立责任意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和系统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从每人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发挥全员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2 强化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保障,落实“精细化”过程

2.2.1 完善现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课堂教育、党建团建和社会实践等)和学生事务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日常行为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等)。需要制定完善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工作制度、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党团建设制度和各项评奖评优考核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现有的学工制度进行梳理并补充完善,突出可操作性,增强实效性,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理可据。同时明确岗位分工,确定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因人员变动等原因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2.2.2 实行规范流程,重在细节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学生管理各项管理流程,细化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责任。关注细节服务,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工作过程中及时弥补细节管理漏洞和缺陷,形成规范化的常规工作流程,促使各项工作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记录、有监督。比如学生工作通知时要做到信息有反馈,反馈有记录,执行有监督,过程有控制,材料有收集等。学生报到、评奖评优、资助管理、宿舍管理等各项常规工作汇编成流程,使学生工作者按流程规范操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2.2.3 狠抓落实考核,提高执行力度。缺少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无法落实到位,检查不得力是管理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实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执行力的管理,强调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实行奖惩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良性互动,将工作内容和评价考核相结合,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大检查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和个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2.3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教师和学生既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和参与者,也是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精细化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规范学生思政工作每一个环节。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评奖考核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思考学习和提高,将具有特色和长效的学工项目打造成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同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工作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的学工人员培训体系,制定学工队伍培训规划,全面提升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4 实践创新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延续性和持久性的内在动力

精细化管理本质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无止境的过程。管理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观念从理解到认同,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美,只有完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管理过程,注重细节,在过程管理中将精细化理念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中。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要求师生员工具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学生工作制度和流程及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同时将精细化管理理论与目标管理等其他管理方法组合,发挥协同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得最佳管理效益,保证精细化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8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13-01

1 我国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完成了初创期和发展期,逐渐步入成熟期。而这个阶段的公司治理是以控制成本为主的,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是大势所趋,精细化管理作为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是我国的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治管理;第二层次是法治管理;第三层次是人本管理。中国的企业目前大多还处于人本管理的阶段,而精细化管理是要人治管理与法治管理相结合,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还没有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含义,甚至持怀疑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常出现偏差和失误现象。

1.2 照搬其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切合实际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但是,一些企业认识出现偏差,将其作为一种固定模式,尤其是对于同行业的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照抄照搬,从而适得其反。实际上,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企业从各自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绝不能简单复制。

1.3 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不够具体,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企业在执行精细化管理中根据管理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标准、制度,但员工在操作中存在着的惯性思维、惯性做法,很多都与精细化管理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没有可量化、可检查的标准依据,员工往往找出各种办法和理由去敷衍搪塞。而在实际考核中,存在应付凑合现象,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2 解决企业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办法

2.1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文化中

企业在由“粗放”走向“精细”从而实现管理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并强化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推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将精细化理念的建立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绑在一起,倡导用文化管理来引领企业发展。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员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岗位职责,而受到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处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此时,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和沟通,增强员工的精细化意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员工的精细化思维,并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有效避免员工的工作倦怠情绪。用企业文化去加快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为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扫清思想和认识障碍。

2.2 建立和推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作为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精细化管理必然陷入混乱和高成本的境地。因此,要建立和推行一个长期不变或者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考虑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因素,让员工参与到精细化制度的建设中来,尤其是要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有针对性、能准确考量的指标,逐步推行,切忌闭门造车。

2.3 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严格执行精细化标准体系

小的细节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现代管理上极力提出“放大抓小”的原则,其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全貌,更好地提高效益。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简单的事持续做对,才能不断地得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执行,是自上而下分级实施的,其结果由每个分解到最小单元的工作任务所组成。对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考量也是一样,对每一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精细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能忽略,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着眼,脚踏实地,把每一细节做到零缺陷,才能使精细化的理念得到最有效的贯彻。企业要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的考核、落实及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本专业、本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改进,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实施考核,兑现奖罚,做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情,持之以恒,确保精细化管理能够纵深发展。同时,要建立职工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科学制订计件工资定额标准,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要将职工的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出勤等指标进行挂钩,实施量化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严格考核更应体现在时时处处,绝不可有一丝松懈,必须坚持下去。

3 结 论

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单独的主体,企业要想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职工素质建设等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同时将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保证制度的执行和考量,使精细化真正成为保障企业长效发展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成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全面认识是前提[J].中国财政,2009(16):42-43.

[2]王和山.宁夏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财政,2009(19):44-45.

[3]刘希瑞.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J].中国水运,2010(1):16-17.

[4]焦玲.探索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的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2010(3):32-33.

[5]孔秋真,赵晓东,聂世焕.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管理[J].河南科技,2010(1):81-82.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9

现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健全完善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实践中狠抓落实,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企业才能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保障企业质量、效益最优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社会分工逐渐明晰、社会不断进步所带来的企业管理理念,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务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指标的制定、财务预算管理、资金与融资管理等内容。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占用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挖掘管理潜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加快实现过程控制管理与监管的进程。所以可以将精细化管理中的“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达到企业质量最优、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公司竞争力最强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新时期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

由于企业逐渐步入市场经济,公司治理、运营生产模式都有较大的改变。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市场环境也随之改变,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新时期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要以财务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实现企业最大效益为目标,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根本,以“创新管理、精雕细琢、质量效益优先”的财务管理为理念。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精细化在使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的同时控制了成本,减少了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经济最大限度的增值,仅仅能够降低成本不是财务的唯一目的,应当以精细化财务管理为基本出发点进行较为科学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并且以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手段以尽早发现财务风险,并且加以预防,从而利用量化的财务管理标准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多元化;以理性投资、科学控制、严格监管为基础,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项目都建立精确、科学的财务管理标准与目标。从而使企业各个部门都参与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队伍中来,从而使得各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环节的财务管理目标明晰化、标准化、精确化。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具有的主要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财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财务分析的结论与成果需要全面、精确、细致的财务信息来体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归纳起来就是流程式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系统管理,要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监督机制,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的各个环节的统筹规划、协调配合。现代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通过实现财务工作职能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目前以作业成本法为代表更加注重作业前的规划和控制;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从单一的变动成本向全成本细化管理转变,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精细化财务管理重点是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人治向法治过渡,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追求财务活动的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四、企业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是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企业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来实施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素质,明确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其次,加强员工在本职工作中稳健、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企业还应当增进员工之间的培训、学习、交流,从而使工作人员对财务状况有全方位的了解,为顺利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构建新时期下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新思路。首先,在财务管理方式这一层面来讲,要从传统的单一财务管理方式逐渐转变成财务管理和企业效益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方式,达到财务管理和效益的有机结合。在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财务管理进行规划,把握好企业的设备维护和保养、人员和机器的投入以及公司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资源的配置和资源投入使用方面,要从战略角度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前景,在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做好现有资源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和流动,尽量使其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从而转变成本管理理念,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其次,优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方法。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对于经济业务分析做到细致入微。例如,对于每项反常的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都需要将其与会计期间计划、预算对比,做出因素分析,通过同行业间的对标、追标查找差距。

三是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做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细节,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职能的工作。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实施财务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同时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合作,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将精细化管理结合到每一项经济业务,从财务管理的大角度来处理和确定自身工作。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公司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不断创新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按照“严、细、实”的要求,细化管理的流程节点和制度规程,使每一项财务工作都有程序、有规矩、有标准,推行流程化管理,实现流程、职责、制度三位一体,形成从上到下、层级分明、无缝隙、全覆盖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通过细化财务管理搭建起“业务管理、制度管理、风险管控、决策优化”等应用平台,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胜利油田黄河钻井总公司)

合同管理精细化例10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71-01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性管理措施是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管理状况的基本因素,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运营质量。为实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最基础的电力供应保障,保证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稳定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紧抓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 精细化管理概念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即是指在综合性管理模式中,应用流程分工和细分法,将整体建设任务分阶处理,划分成具备一定的关联性的多个细化部分,以便于执行具有针对性的集约化管理措施。这一措施旨在精准解决管理问题,有效增进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成效[1]。

(二) 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意义

从总体上来讲,精细化管理措施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意义集中在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效用上。同时,精细化管理措施通过精准的工程管理措施,实现了更具科学性的资源优化分配,增进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合理安排,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和精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从发展上来看,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及时有效处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具体环节上的问题,而精细化管理措施将有效实现针对各项具体环节中的建设问题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实现动态发展上的有效质量维护成效[2]。

二、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缺乏科学全面的综合性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往往受制于粗放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使得一些基础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的精准管理,例如一些材料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一般是存在较大的预留空间,由于未能指明具体耗用和实际使用和损耗情况,对于成本控制和集约化管理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一些管理措施在特定的工程建设环境下不能依据这些实际施工情况中的耗用情况做出综合全面的科学判断,导致工期引导上的不科学,进而影响到一些工程进度的设定,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浪费,还拖延了科学的工程进度安排。

(二) 缺乏必要的管理执行标准和执行力度

由于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执行标准,导致在一些特定的工程项目上,管理措施得不到管理执行标准的支持,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执行力度。一些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目标也因此受到影响,不能达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建设成效。

(三) 缺乏有效的综合性合同管理措施

电力合同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根本性的重要约束内容,但由于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具备实效性的综合性合同管理措施,影响到电力合同的工期规定、质量要求、技术标准等实际效用的综合发挥。这也是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引发工程纠纷和质量隐患的根本因素。

(四) 缺乏全面系统性的信息交互措施

由于较为粗放的信息管理措施,导致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上容易出现信息沟通的缺乏,一些需要部门间组织间相互配合的工作,或者是一些需要在工程前后期相互对接的相关工程内容,出现了信息交流上的阻碍,或者由于沟通内容上存在出入,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疏漏,产生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的具体问题。同时由于未能将相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有效传达到相关的工程建设对象上,导致工程建设在一些项目内容上存在着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3]。

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 加强综合性管理制度建设并细化管理标准

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综合性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标准,通过具备对应性的项目执行和落实的对应措施,来完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需求,达成发展目标。

(二) 严格落实管理执行标准并有力贯彻执行

确定有效的执行方法,建立可靠的项目管理执行队伍,并且按照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发展需求科学部署,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并依据执行标准,加强执行管理,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贯彻执行好。

(三) 落实好权责管理并加强合同管理措施

在合同管理上积极寻求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的有利环境,将合同条款的拟定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对应起来,形成科学全面的合同管理措施,有利于在后续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四) 通过综合性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有效部署,在各部门各组织的相互配合和综合调度上,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将对接工作和相关工作内容上的配合做好。这是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各组织部分和部分结构的整体性配合的有效措施。

(五) 培养和引进相关管理技术人才并科学设置管理岗位

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也必须藉由专业性强、技术能力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技术人才,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岗位,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部署和岗位安排来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建设发展必须藉由精细化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措施来实现综合高效、集约精准的综合性建设发展目标。只有通过体系化、集约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举措,才能较为全面的增进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发展与稳定。因而电力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并且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更加丰富有益的发展成效,也将持续带动我国电力事业综合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