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3:45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1

【Abstract】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the trend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disadvantages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in research institute at pres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ndency in aspect of breaking the thesis-oritented pattern in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ssing on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 It is essential to set up a rational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thus, talents can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Professional title; Development; Trend

时至今日,科技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水平。然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研队伍,因此,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保证选拔出优秀科研人才的机制。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学识、价值与能力的体现,与个人的收入和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这种机制给科研人员设定了一条相对稳定、看似公平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然而,这种评审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对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社会认同是现有评定机制有待改进的关键所在。

1 职称评定制度的概念

职称评审是指已通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并经过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后,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提交评审材料,经由专业评委根据所提交的材料来确定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的资格。

国务院在《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2 职称评定制度的发展趋势

我国最初的事业单位职称评定的方式和方法,来自于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学习和引进的计划经济那一套体系,即:上级下指标、定条件、设门槛,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搞审批,这样才能彰显上级的威权;下级找关系、要指标、走后门、学文件、套条件。这种方法一方面容易助长政府主管部门的和腐败作风,另一方面也让被评者身心疲惫(张晓冰,2015)。

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在职称评定上都采用“量化评定模式”,针对不同序列的职称,制定相应的“门槛”,这些“门槛”主要包括学历、任职年限、科研资历、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要素(彭立静,2006;李珂, 2012)。一位科研人员如果想获得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就必须首先满足这些门槛中的各项硬性要求,在满足申报条件后,还要经过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给予确认。同时,对不同职称的科研人员再下达硬性的科研指标,要求其在任职内必须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如承担各类各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等,定期对科研人员按照相应指标进行科研考核,考核结果反过来决定其福利待遇和职称的晋升。这种职称评定模式对科研人员提出了基本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具有标准固定、易于操作、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审工作效率等优点,为激励科研人员、保证评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目前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弊端

职称评定是事业单位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了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切身利益,职称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方面肯定了科研人员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激发了科研人员对待科研工作工作的主动性。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技术职称的评定已经越来越成为知识分子的一块心病。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在职称评价体系中,论文的比重过大,几乎就是一条硬杠杠,严重影响了职称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称本身是对专业人才的一种外在评价,应当能够真正体现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但“唯论文”的考评机制,只重视写作型人才,而忽视了实用性人才,与职称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其二,众所周知,由于职称评选的专业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职称论文的整体质量也令人不敢恭维,很多都是复制、粘贴甚至是抄袭之作,造成了大量的“垃圾论文”,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也降低了职称评选的公信力。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认定和选拔,应当是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涌现方方面面所需要的人才。而“唯论文”的职称评定,则相当于跛足而行,不仅影响了人才的丰富性,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导向。

另一方面,行政主导下的职称评定,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和客观标准,必然会很大程度上依赖论文、科研项目等量化指标,从而显得粗放而失之科学。反过来,以论文、科研项目为标准,也有利于行政化的管理。只是,这种外在的公平,导致了内在的不公平,因为人才多种多样,有人动手能力强,有人动笔能力强,用同一套标准来界定,难免有失偏颇。这种相对刚性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基础研究以及研究型人才,却不利于应用型的人才,因为其技术创新并不能通过论文或科研项目来体现,以至于出现了研究与应用相脱节、职称与人才评价无法匹配的问题。这种评价机制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那些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那些在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能够获得职称晋升,因为他们可能很擅长实际操作,而不专长于著书立说;或者可能他们习惯了踏实苦干,而苦于无法通过权威的形式予以表达。

4 职称评定制度的发展方向

“唯论文为王”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目前,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已成为社会共识,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呼吁破解“唯论文为王”的职称评定“紧箍咒”。

打破“唯论文”式的评价机制, 突出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就相当于承认市场的重要性,这是职称评定制度的一项非常务实的改革。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说科技必须为生产服务,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为论文而论文。再高端的研究再美妙的论文,如果最终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其意义也便大打折扣。多元化的职称评定机制,是对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正向激励。

给职称评定“松绑”,赋予其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改变目前相对僵化的职称评定制度,以更宽松和灵活的姿态评价科技人才,一方面有利于改进人才,给人才以更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创造更大的空间。

注重成果转化。对于能够证明取得较好业绩的,可以不用论文要求。如果一个技术人员有多个技术转让项目且交易额累计达到数百万元,并且能够撰写相应的技术报告,其就可以用技术报告代替论文,也不需要去申请科研项目,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究和开发上,避免为如何发论文或跑科研项目而费心费力。

总而言之,对科技人才应该采用多方位、多要素、多方法的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提升人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2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3

论农业高职新型的教学模式——“板块式”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论探究学习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及应对措施

色彩的社会属性及其情态化过程

试论文化对修辞的制约

“很+名”组合格式再探

语言怪圈社会镜像

列日学派的辞格理论

浅析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汽车技术进步与高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

英语“硬卖”广告的文体特征(英文)

英语转移修饰语的理解与翻译

试论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心理学的“科学情结”

个性与人格辨析

谈谈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

笼养黑颈长尾雉的产卵研究

关于“以德治国”的若干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自律与自责:自我意识提升的阶梯

试论我国应确立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从均衡价格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浅析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探讨

高校体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及发展趋势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实二次型的对称行列式表示及其对角化方法

广西鲤科鱼类研究Ⅲ.鳅鮀亚科、鱊亚科、鲃亚科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HowToProvideEnglishMajorsWithEasyAccessToListeningComprehensionofEnglishNews

《老子》英译误译例说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及其调适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探微

注重专业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与中专体育

语文课引入课本剧表演为初中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让儿童在积极的思维中体验成功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

论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文化的整合

论领有关系的单名核基干语模

“X热”和“中国的X”

试论与“每每”有关的八个问题

中古诗歌语序的错综

汉语职业称谓和非固定称谓管窥

当代商业店名探微

论阿Q和唐吉诃德形象的共同性

人际交流美论

多声部节奏教学训练的最佳途径

DSS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网络言语风格初探——从网络论坛与聊天用语看网络谈话体典型风貌

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

分布式技术在教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弱一致区间灰判断矩阵的一致逼近

高职《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初探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4

第三条凡在农村从事农、林、水、牧、乡镇企业、建筑、机械、财会、管理等方面人员;回乡知青、复转军人、职业中学毕业和在“五大”(电大、职大、函大、刊大、夜大)学习期满,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民学员及各种能工巧匠,均可申报农民技术职称。

第四条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以工作实绩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并考虑实际科技知识水平及从事技术工作的资历,进行考核评定。

第五条根据农民技术人员所从事技术工作的性质,农民技术职称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助理工程师、农民助理兽医师……下同)农民农艺师(农民工程师、农民畜牧师……下同)、三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确定为农民技术员:1、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专业培训或自学某一项专业课程,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问题,并能写出简单的技术总结的报告;

3、从事技术工作两年以上,在生产实践中成绩较好。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1、具有或相当于中专(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者经过培训后达到以上文化程度,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工作,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技术试验任务,能解决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问题,并能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理论的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

3、已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考试、考核达到上述标准者,亦可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助理农艺师,可晋升为农民农艺师。

1、已获得农民助理级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进修、培训提高或自学,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技术工作经验,承担上级上达的科研任务取得科技成果的;

3、能撰写技术报告、文件、组织培训并具有指导农民初级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对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农民技术人才,(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主要人员)可不受文化程度和从事技术工作时间的限制确定技术职称。

第十条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评定,采取自愿报名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本人写出申请及工作成绩报告,填写《农民技术职称申报表》一式三份所在乡镇科委推荐,报县(市)评委会审查,经县(市)评委评授批准的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由县(市)颁发《证书》,并报市科技处备案。

第十一条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委会。由县科委提出组成人选,报县政府或县职改办批准。经批准之后,才能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授工作,凡未授权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的,不得开展此项工作。

第十二条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可接受县、乡聘请,承担试验、示范、推广和工程项目,享受相应补贴和咨询报酬。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5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部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6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7

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地方新升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邢台学院创建于1910年,2002年升本,升本10年来,为邢台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技能上过硬并深受社会认可和赞誉的有用人才,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技能深受学生的好评和肯定,但初等教育学院在2010年8月底才完全迁入本部真正实现集中办学,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欠佳,所以,在初等教育学院扎实开展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一、初等教育学院基本现状

1、初等教育学院的简要历史。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是两所在乡下从事师范教育几十年的中等师范学校,2003―2004年相继迁市后(2005年6月组建初教院)又在地处偏僻的邢台市桥东区楼下道南校区办学,本、专科教学工作经验非常欠缺。

2、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初教院现有教职工268名,专、兼任教师共有188名,其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其中第一学历中师毕业的43名;大学专科毕业的61名;本科毕业的75名。现有硕士学位的38名,其中第一学位为硕士学位的9名,后取得硕士学位的29名,后取得博士学位的1名,在读硕士5名,在读博士3名。

3、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初教院现有高校教学系列技术职称的教授7人,副教授39人,讲师47人,助教40人,仍有原中专教学系列技术职称61人,其中高级讲师31人;讲师26人;助讲4人。

二、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师魂精神需进一步打造。应当说,初教院的老师长期从事中师教学工作,由中师学校的教学工作过度到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实现脱胎换骨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的艰难过程,目前,初教院在校生规模达2700余人,绝大多数教师是勤奋敬业的,已能够适应本、专科教学工作的需要,但不容回避的是仍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精心浇灌,甘当人梯的师魂精神不够,2010年8月底迁入本部实现集中办学后,第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先后有13名教师出现教学事故被通报。

2、忧患意识不够。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推进,根据预测,近几年生源将逐步萎缩,到2017年将跌入低谷,部分教师对这种严峻的生源形势认识不够,缺乏忧患意识,未能充分认识到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下岗的局面同样将摆在高校教师面前。

3、教学技能需尽快提高。初教院的老师虽然先后两次在全院各系部说课比赛中成绩表现突出,但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2010年邢台学院教师职称参评和转评的过程中,初教院参、转评的部分教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会使用,课件不会制作,有的制作了不会操作,有的根本就没有课件,有的即使是使用了课件,但课件的大标题、小标题、正文全部是一个字形,一个字号,有的使用的根本谈不上课件而是word文档,个别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要领,课程的性质、大纲、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法掌握不够,说课过程逻辑混乱,反映了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技能不强的实际情况。

4、科研氛围、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近三年,初教院共有市级课题101项,省级课题3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题和学术论文高质量的不多,真正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很少,在一级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少,和其它系部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其它高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结构离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当中硕、博士比达到40―50%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现仍有61名教师的业务职称为中专教学系列的技术职称,其职称结构和高校教学系列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0%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

经调研认为,初教院师资队伍师德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忧患意识缺乏,教科研氛围不够浓厚,教学行为不够规范,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是造成部分教师教学技能偏低的主要原因。要想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才能实现其目的,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愿望。

三、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看似仅限业务技能方面的提高,但研究认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初教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初步实现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1、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初教院教务科研科及课题组通过教研室主任例会,教研活动和全体教师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增强了甘愿奉献和甘当人梯的师魂精神,充分认识到了高校生源即将出现的滑坡,将带来的是今天不敬业明天就下岗的严峻局面,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动力。

2、加强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在面对当前生源情况基本良好、教学资源紧张、教师没有坐班场所、居住分散、队伍庞大的实际情况,教务科研科和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是坚持每周三的教研室主任例会制度;其次,是启用短信平台和办公自动化,例如,2012年春节前夕,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体专、兼任教师拜年短信:“一年来,老师您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您辛苦了,在此向您拜年了,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教学业绩卓著!”。2012年春节过后,开学前夕,又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体专兼任教师了:“年终评优=教研室推荐+绩效考评,教学优秀奖评比=教案评比+说课比赛,教学工作的竞争局面业已形成,望您精心育人,努力拼搏,在新的学期取得新的业绩。”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的现代化办公手段在加强师资队伍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方面发挥了及时陕捷有效的重要作用。

3、投资12.6万元改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初教院原有多媒体教室7个,根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认为造成教师教学技能偏低的现象,管理层也有一定责任,2011年10月份初教院下大决心,投资12.6万元又增设了五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目前,使多媒体教室总数达到了12个,其中承担省级和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的多媒体教室两个,另和其它

相关部门共用一个,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初教院将继续增设多媒体教室,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的教学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91-01

辅导员作为现代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队伍的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制度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必须对辅导员专业化制度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完整的专业辅导员管理制度体系。

一、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

相对于教师职业资格,辅导员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其发展中一直没有确立准入制度。但在现代高校中,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关法律政策知识、语言组织和演讲能力、团队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心理健康疏导等多项能力和技能。辅导员岗位的应聘者在应聘成功后称为“预备辅导员”,在成为辅导员之前,应该经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两个阶段。在顺利通过这两个阶段之后,发给“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在理论学习阶段中,须对预备辅导员进行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方针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职业道德、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理论教育,使其基本具备辅导员的理论基础条件。理论教育结束后应进行书面测试,通过测试者可称为“准辅导员”。

在技能实践阶段中,须安排准辅导员初步介入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相关工作,将上一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实习期”。另外,为求高效,这一阶段事实上可以与理论学习同时进行。在实习期结束后,应安排辅导员职业技能评估,评估模式可由文案撰写、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班会模拟等方式组成,综合考量准辅导员的各项素质。评估合格者可发给“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正式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

二、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度

当前国内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培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有个别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是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辅导员专业化需求。因此在职业资格制度中设立了理论教育和技能实践作为辅导员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方式存在。

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辅导员职业的演进对于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也应成为辅导员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辅导员继续教育方面,应参照会计年审和培训制度,设立年度培训和资格审查,于暑假时段开展培训和资格年审,培训内容可包括新的法规、理论和形势政策学习和原有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年审不合格者须待岗重新审查,可考虑暂时保留其职位,直至审查通过为止方可恢复其职位。

三、辅导员职业分工制度

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工作中分类繁多。就工作场所来看,分为职能处室、驻系、驻公寓等;就工作内容来看,分为奖助贷、纪律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公寓管理等;就工作对象来看,分为学院统管、系部管理、班级管理等。因此合理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分工,是提高学生工作和思政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般高校均设学生处,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统管学校的学生工作,指导驻系及公寓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组织辅导员教育培训等。各系(二级学院)一般设辅导员若干名,主要职责是管理系部学生,开展工作。驻系辅导员的工作注重相互配合、团队协作,工作内容更为具体。人员安排通常根据本系学生数量和班主任配备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而定。驻系辅导员可以身兼多职,但须做到足额配备,以备忙时相互帮助,不致拖沓贻误。

四、辅导员专业技术制度

在高校中,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等级(职称)是有明确区分的,而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辅导员则没有专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职称),通常只能和行政人员一起参与行政系列职称评定。这对于学生工作开展是不利的,因为行政职称无法很好地体现辅导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建立辅导员特有的专业技术等级评定制度是夯实学生工作基础的重要一环。

辅导员职称体系可参照现有教师职称体系,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总辅导员。其职称评定依据可包括学术方面(论文、课题)、职业道德方面、职业技能方面(案例分析、谈心谈话、法规政策等)。

参考文献:

[1]莫坷,张红勇.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及其解决策略[J].前沿,2012(10),162-163.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9

许多地方对职称实行“名额配给制”,即一所学校的初、中、高级职称的人数是精确划分的,其比例是以单位职称人数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学校习惯的做法就是以人员的资历、工作年限为核心,在“按资排辈”的惯例下,教师要么“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要么自轻自艾,闷闷不乐,甚至还有些校长以人际亲疏为标准,或将职称评审当成“权钱交易”。身处如此逼仄的环境,无论新老教师,都可能会变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制度本身不是目的,但好的制度会成为一种良性职业生态和坚实职业伦理的保障。制度的优化当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和经济利益掣肘,重新考量职称评审标准,取消“名额配给制”,实施具备条件“自然晋升”的评聘制度。既然是专业技术标准,是否应立足于建立一个城乡教师都认可的标准,这标准不仅仅要有结果评价,还要有过程性评价,更要避免以城市教师为中心。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中,应摆脱唯结果论、唯成绩论的数字化考核,更凸显人性化的过程测量,要考虑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比如,是否可以考虑给在乡村从教多年的教师适当增加权重。

在实行职称“自然晋升制”的同时,应正视城乡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天然差异及城乡教师专业水平的客观差距,给农村教师同等的甚至是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水准。应启动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计划,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平台,在教育科研、教学比武、荣誉奖励等诸多机会中让广大教师看到希望。毕竟职称是与收入挂钩的。当上升渠道被彻底打通、板结的城乡地域格局被彻底摒弃、人人的价值预期都可以充分兑现之时,也许就是迈出困局的第一步。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例10

1.引言

我国西北地区是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穆斯林在接受伊斯兰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伴随着阿拉伯语教育。阿拉伯语教育在西北地区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从明中叶胡登洲创办经堂教育,到20世纪初阿拉伯语新式学校,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学院和高等院校,阿拉伯语教育的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前西北地区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所: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分别于1996年、2002年、2005年、2006年相继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办学经验和办学规模。另有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于2013年开设了阿语专业并招生,因为是刚刚开办此专业,所以不作为此次本文的调查研究范围。

2.西北高校阿拉伯语师资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西北四所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教师,总共44人。笔者于2013年6月中旬向四所高校阿语专业的教师发出调查问卷,除了青海民族大学的调查是委托调查联系人组织教师填写的电子版调查问卷外,其他三所高校的调查都是笔者亲自走访发放及回收问卷。截至7月中旬,笔者收到4所高校教师的有效答卷25份,笔者用SPSS19.0对所有答卷进行统计,在录入过程中发现部分答卷漏填了个别问题的答案,或者出现答案不清晰的情况,笔者将这类答案处理成缺失项。因此,在使用的数据中某些不同变量的总数会出现差别。以下笔者将对此次调查的师资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占调查总数的36%,女性占调查总数的64%。其中汉族占16%,回族占72%,撒拉族占4%,东乡族占4%,维吾尔族占4%。年龄结构上,20―30岁者占34.8%,31―40岁者占34.8%,41―50岁者占30.4%,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为34.7岁,此项数据为有效百分比,漏填者2人。可见大多数西北高校阿语教师是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这与西北地区的民族区域特色是有关系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女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特点。调查对象中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0%、28%和32%。学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中,52.9%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0%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可见西北高校阿语教师海外留学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师资队伍中本、硕多,博士少,在学历提升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学历是评职称、申报项目、获得进修机会的条件之一,学历低是职业发展的障碍。

2.2教学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教龄看,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68%,6―10年者占24%,11―15年者占0%,16―20年者占8%。一些教师从学校毕业便直接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初任教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不足以帮助他们成功转型为胜任的教师,部分年轻教师对教学理解还存在片面性。

2.2.1教学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所偏差。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次是听、读、译的能力,最后是写的能力。但是初级职称者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的重视度远低于中、高级职称者,尤其是写的能力,只有38.5%的教师重视此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担任基础阶段教学的初级职称者来说,该阶段教学除了突出和强化听、说技能训练外,也必须进行读、写训练。学生应通过听、读途径,逐步加大语言输入量,接触大量的、多种题材和体裁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丰富词语积累,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加深对语言整体性的理解,为更有效、更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说、写的表达能力创造条件[1]。中级职称者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上较初级职称者更重视,而高级职称者对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最好的认识。

2.2.2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上,56%的教师支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68%的教师支持精讲多练;44%的教师支持学生言语运用为主,教师言语输入为辅,这三个原则是外语教学过程中首选的基本原则。基础阶段的语言教学应该突出和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但是赞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初级职称者比例却低于中、高级职称者。可见主要担任基础阶段阿语的初级职称者对该阶段阿语教学的教学原则领悟得并不是很深。赞同精讲多练的教师百分比是最高的,而且职称越高,赞同的比例越高。中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但仍有24%的教师选择读写领先,听说跟上和教师言语输入为主,学生言语运用为辅,而且初级职称者中选择此项的比例较高,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得到一部分人的维护,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上还不到位。

2.2.3课堂活动

根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关键。笔者对教师课堂活动的考察是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的。从反馈情况看,教师精读课堂上安排最多的活动是,大多数(82.9%)学生选择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只有8.2%的学生选择了学生间进行口头练习或对话,其中低年级选择比例不如高年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言语运用为主的原则很难实施,还是以教师的语法翻译法为主,所谓交际法、听说法、视听法或综合法只是大部分教师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但并不一定能真正实施。其原因可能有很多,譬如近年来西北高校增加阿拉伯语专业的招生数量,平行班增多或是班级人数增多,有的班级人数达30多人,再加上课堂上有教学进度要求,可能不宜采用交际法开展口语活动。

2.3科研情况

每一位学者为了在某一学科领域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不仅要通过学科培养证明自己具备从事学术职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对学科体系作出贡献,并通过学者的物化的劳动形式――文本载体来体现[2]。所以科研是考察教师素质的另一方面。

2.3.1科研成果

调查结果表明,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不均衡,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所有教师总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分别达到135.827和11.654,而且调查对象中有10人(占调查对象的40%)没有发表过论文,发表最多者达到56篇,从而可以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差很大,较不均衡。

2.3.2科研投入、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学术著作和刊物论文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而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偏重,投入科研文献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一位教师每周的科研文献阅读时间达到14小时,16%的教师每周约10小时,20%的教师每周约6小时,40%的教师每周投入约2小时,24%的教师几乎没有投入时间阅读。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每周的时间投入有很大差距,职称越高,每周的科研文献阅读的时间投入越多,投入相同时间的人数比例越高。中级职称者中71.4%每周能投入约2小时的时间阅读科研文献,14.3%能达到10小时,虽然绝大多数的中级职称者能够每周投入时间去阅读,但是投入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

某些教师反映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料匮乏,其中高级职称者认为资料匮乏为最大问题的比例高于初、中级职称者,高级职称者从事多年的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达到了一定的科研高度,想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或提升科研高度,就面临资料不足的问题。而初、中级职称者认为无人指导和缺乏时间为最大问题的比例高于高级职称者,初级职称者常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科研经验,中级职称者的科研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经验不足,他们的科研更需要有经验者的指导。而且教学工作量大给教师的科研带来困扰,调查数据表明,初级职称者周课时数平均为13节,中级职称者周课时数平均为15节,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对教学的投入多了必然会影响科研。通过对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之间是有负相关关系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9*(p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笔者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西北高校阿语师资队伍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有些方面仍有不足,如职称和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重,科研水平发展不均衡;教师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青年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认识尚显不足。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根据教师发展需求,推进针对性培训机制

西北高校阿语教师对于培训的渴求度是较高的,88%的调查对象表示工作以后仍有必要继续进修或深造,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对继续进修或深造的需求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初级职称者的需求高于中、高级职称者。不同类别教师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数据显示,总体上,过半的教师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出于提升专业技能,其次是改善教学方法,最后是提高学历。根据阿语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及主管部门应该为教师开设带有针对性的进修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化能力的短期、强化、有主题的课程,让教师在研修班里合作交流,互动分享,体验实践,通过探究的方式达到学习效果。文秋芳学者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联合成功举办的42期大型专题研修班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研修班时间短,成效高,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最佳形式之一。[3]

3.2建立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交流沟通机制

问卷调查过程中,有45.8%的教师反映存在与外界联系少,缺少专家指导这种情况。从教师的基本情况看出,我国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海外留学经历很丰富。应当充分利用海外留学机会,与国外院校沟通交流,向国外学者、专家请教探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充实文献资料,解决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资料匮乏的困境,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保障。除了可以与国外院校沟通交流外,西北高校还可以与北京、上海等阿拉伯语专业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交流沟通,如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分别于1946年、1954年、1960年、1961年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办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师资水平、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已经成熟。西北高校的阿语教师可以前往访学,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邀请北京、上海各高校的专家到西北各高校,与各位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

4.结语

西北高校在建立阿拉伯语专业学科点后,要重视后续的学科点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扩充师资队伍,既培训专业技能,又改善教学方法,确保阿语教学更好地进行。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出台、银川成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主办地、宁夏大学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家阿拉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西北地区正致力于培养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合作的人才,只有阿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得到发展,阿语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对发展地区经济,实施开发大西北战略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