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干部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1:29

干部教育论文

干部教育论文例1

在教学中,各级各类干部教育机构普遍采取了案例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对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很有帮助。但就当前的情况看,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是授课人往往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案例,因此讲起来总有点雾里看花,隔靴搔痒,影响了学员对案例的吸收。

其二是在案例的选择上,陈旧的、简单的较多,而新鲜的、复杂的较少,使得学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必须解决由谁来讲和怎么讲的问题。以往的案例教学大多采取由干部教育机构的专职教师来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大多数专职教师本身没有更多的党政机关和基层的实践经验,仅有的实践经验是通过挂职获得的,这和长期在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来比,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学员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看文件机会不多的人给整天有机会看文件的人讲文件精神,很少去国外的人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情况,没有当过领导的人给当领导的人讲领导艺术。”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短板所在。后来,为弥补这一短板,采取教师出题目,学员互相“教”的方法,即学员在相互讨论中,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初衷虽好,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不明显。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忽视了学员间的心理作用,学员们资历相仿、年龄相当、职务相近,互为人师,抹不开面子,难以把问题说透,又缺乏具备实践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最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了了之。

笔者认为,可以试请具有党政机关和基层丰富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担任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案例式教学课主讲教师的做法。尤以在人大、政协任职或退休的领导干部为优先考虑对象,因为他们时间相对宽裕,且从政经验比较丰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案例来组织讲稿,教给学员,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而且,所举案例的新鲜度、多样化和复杂性,肯定是目前书本上的案例所无法比拟的,在引导学员分析、讨论时,无论是案例的背景介绍,还是事件的发生、发展、应急处理的方案及其结果等,都具有目前干部教育机构专职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其从政经验,从政风格,也能极大地丰富学员的视野。案例处理的结果,还可以引发学员讨论,最终的答案不一定是已经处理过的结果,可能在讨论中还会发现更好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

这样,在不断的分析、思辨中,学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这比只讲大而化之的原则和原理管用得多。教师的任期应以至少一个学期为好,可保证课堂内容的连续性,课时可根据班次的长短进行分配,短训班安排的课时应少些,长训班安排的课时可适当多些,并尽量安排在基础理论课之后,这样有利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充分结合,效果会更好;学科可按各人讲述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共管理、经济、政法、党建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用得着的。这些教师退休后大多是赋闲在家,作为长者,是愿意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年轻人的,通过这种授课活动,既能使年轻的领导干部受益,少走弯路,也能使老同志感到自己尚有余力,能够继续发挥光和热,同时又便于使老同志了解目前各地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能力、学术水平,以及各地区、各部门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人大、政协的工作中,便于提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议案,可以说,一举多得。

作者:李宁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

干部教育论文例2

就是一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史,一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探索史。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新的形势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多层次的挑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纲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亟需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干部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制度体系建设贯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光辉历史,为探索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发挥重要作用。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将“革命的组织和训练”写入,党的四大决定“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这些决定是建党初期党对干部教育工作的探索,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早期形式。土地革命时期,在“古田会议”上提出党内教育和士兵政治教育的十大教授法,会议决议成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首部指针性文件,为各类干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加强了干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干部教育体制原则和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改革创新,建立了正规化、多层次的干部教育体系,干部教育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坚持“干部教育第一”的政策,把开办干部学校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解放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得到蓬勃发展。建国初期,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得开展理论、政治、文化和业务教育,强化了干部教育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1978年12月,邓小平号召“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新恢复并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了党校、干校为主体,高校、电大和函授大学为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为推动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轨道。

(二)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框架,为坚持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提供重要规划。

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是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有机要素之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工作机制的有机整体,涵盖领导机构、组织管理、培训实施和师资建设等诸多方面,构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框架。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注入了生机活力,又提供了坚实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发展较快的时期正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繁荣的时期。以党校教育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多次作出恢复、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的决定,2006年以来又先后制定实施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这些文件逐步构建、完善、强化了党校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划,党校教育走上了快车道,得到了空前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为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规定了科学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准则,逐步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部门分级分类管理的管理体制,主阵地培训、高校基地培训、机构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多元的办学体制,强化需求导向、统筹调训选学和注重考核评估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体系,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广泛运用的培训模式,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为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制度体系建设承担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任务,为发展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肩负重要使命。

十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际国内,我国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挑战和考验无处不在,困难和风险前所未有,干部教育培训肩负着增强干部的思想觉悟、意识水平、工作能力的重任。从党的90多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又是其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原则,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管理体制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为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限职责等提供了制度安排,是明确职能定位、统筹任务安排、理顺管理关系的 “总调度”,是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主导力量。如,1997年12月建立的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指示、研究干部教育形势和任务、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提供了联席联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平台,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还承担着理论政策研究、法制配套建设、教育培训实施、培训体系开发、管理队伍建设等重大任务,其使命就是按照“具体”——“一般”——“具体”、“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路径,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建立健全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90多年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历经从无到有、从零星到普遍、从单一脆弱到系统科学的巨大变化,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总结提炼,基于世情国情,创立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为服务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制度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回顾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在革命战争、社会改造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党中央有关决定重点突出推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干部教育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有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与抗战、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灵活、生动的干部培训形式。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中,在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了数百万的革命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和人才支撑。建国后,党的工作中心逐步由革命向建设转移,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也相应转向干部治国理政能力,实行了分级分类教育,为巩固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再一次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上,通过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干部教育改革,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部署,加快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二)干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在很长一段时间,党中央以决定、意见等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某一方面工作作出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逐步将干部教育工作引向正常化、正规化的道路,如,1980年2月,、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遍轮训干部;1984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强调大规模地、正规化地培训干部,决定成立中央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党首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中共中央于1995年9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党校的基本任务、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内容。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对公务员培训工作作出了专门规定,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正式确立了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地位。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法规性文件,对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配套的法规文件,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深入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建国初期,党中央就把正规化、专业化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1954年8月,全国党校工作汇报会着重讨论了由高级、中级、初级党校组成全国党校教育网,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就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和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党中央对各级党校的训练任务、课程设置、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尽的安排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了党校教育网,扩大了党校教育的规模。随着1977年10月《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的,全国各级党校相继恢复,承担了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承担干部培训工作的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除各级党校外,还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和其他有关培训单位,到1988年,全国有各级党校2838所,干部学校2245所,管理干部学院234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体系。近年来,社会培训机构、国内外高校也开始承担起部分干部培训工作,这些新兴的力量使得培训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干部教育培训互联网学习平台得到广泛运用,多种媒介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高质效的干部培训网络体系。

(四)探索构建富有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随着人力资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干部教育培训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已成为全球共识。如,美国政府干部培训同大学的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紧密联系;法国形成了全国性的网络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分别负责本机构的干部培训工作;日本的公务研修成绩直接同干部晋升等紧密挂钩。我党在实践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培训原则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培训种类方面除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四种基本类型外,还有转任培训、补缺培训等形式;培训实施方面,坚持教育培训的需求导向,注重计划调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重视教、学两方面的考核评估;培训内容方面,坚持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提升道德修养、强化拒腐防变的党性教育的主置,重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强化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行政学院培训、委托培训、交流培训、工作培训等形式外,还建立了干部在职 MPA 学历教育制度,引入案例式、拓展训练式等新型教学方式。这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效能,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体来看,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深入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代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暴露出我国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出多门少整合,造成条块分割;多头投资少规范,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培训少管理,造成负担加重;内生动力少保障,造成效果不佳;基层培训少资源,造成机会不均,等等。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理念与较高的质效要求不够契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相对缓慢,干部教育培训法规不健全。现有制度多是纲领性文件,缺少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与之配套,还没有形成有关干部教育培训的操作规范体系。

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联结度还不高,缺乏与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未能充分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未能很好地满足干部教育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实施缺乏有力的领导和广泛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的绝大部分工作停留在中央、国家,以及省部级层面,市级及以下地方和政府部门鲜有研究出台干部教育培训相关制度,对一些与本地、本系统不相适的制度条款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和针对性调整,固然碍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制度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力的领导才是关键原因。同时,现有制度对各级政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存有缺陷,导致培训经费的不足已成为培训工作的常态化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其制度建设的广泛组织。三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缺少必要的制度执行情况反馈。一部有生命力的制度一定是与实践密切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的制度。现有的多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具体的运行操作提供了比较完备的遵循,但是仍有很多指导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制度执行的力度相对不够。比如,一直强调“按需培训”的原则,但是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却很少能够深入开展,对干部教育培训综合需求的把握往往停留在过时状态。这就导致,一方面,干部教育普教色彩日渐浓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需求调研指导培训安排的具体实践,对“按需培训”原则及制度安排缺少必要的反馈,不利于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提高。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 非学无以治国安邦。抓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对建党兴党至关紧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指导和保障,这要求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

第一,确立加快转变理念,更新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任何创新都是以思维创新为前提。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创新首先是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的创新。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在坚持“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基础上,注重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二是由计划培训转到按需培训上,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和“规模和质量相统一”的理念,引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体在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方面寻求突破,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策划、设计和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理念,就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强化践行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干部教育理念,正确树立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工作理念。通过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

干部教育论文例3

一、找准需求症结,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性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相对于新形势新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愿望,村组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不牢。部分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敬天爱人”意识迷失,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开展工作不研究规律,不尊重规律;有的宗旨观念淡化,揣着私心当“公仆”,拿着鸡毛当令箭;有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回头,孩子一哭就抱给娘,致使大量村组矛盾纠纷、问题,不找村“两委”,跳过镇党委,直接找到市委;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搞家长作风,闹不团结,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有的“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本村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

二是工作方法不优。部分村组干部眼界不宽、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工作方式简单、陈旧,甚至有点粗暴,还是照老经验工作,按老习惯办事。有的村组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推动工作一筹莫展。有的村组干部在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进程中,认为“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出现“支部周围无党员,干部身边无群众”的现象。

三是发展能力不强。部分村组干部缺乏“双带”能力,只懂种田,不善经营,难以驾驭市场经济,自家刚过温饱线,无力带领群众致富,与群众盼望致富的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有的村组干部缺乏政策执行能力,往往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甚至截留政策,糊弄群众,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有的缺乏依法行政能力,不善于依靠法律、制度解决问题,仍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致使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有的缺乏统筹协调能力,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无数,没有作出科学、全盘、长远的谋划,对群众生产生活不闻不问,碰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事就躲避,不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教育和帮助群众,与群众心目中的“领头雁”形象相差甚远。

二、明确培训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是能否提高村组干部培训质量、效果的关键。加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干部学习需求为导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精心选择村组干部培训内容。

一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端正思想,提升境界。当前,要在村组干部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等重要精神的培训,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开展好、党史、党风、党纪和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以及政治经济形势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村组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牢固树立“敬天爱人”意识,遵循规律,亲民爱民,自觉改进工作作风,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突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指点方法,掌握策略。要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治安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培训,确保村组干部不但能自觉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能更好地带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要从农村工作的具体实际出发,在培训中传授一定的领导艺术、群众工作、社会管理、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业务知识,条件成熟的还要开展农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善于创新方法手段破解各类发展难题、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要突出履职能力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本领,引领发展。要注重因材施教,对连任的村组干部,侧重于提高民主管理、矛盾化解、引领发展等履职能力和更新知识结构的重点教学,对新任的村组干部,侧重于岗位职责、群众工作方法和村务管理等知识的系统学习。要围绕农村发展,学习市场经济、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使用、特色种植养殖等技术专题培训,使广大村组干部成为善经营、懂管理的“乡土专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创新培训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量大面广,需求多元,差异性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效果强差人意,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更合适、更具吸引力的村组干部教育培训路子。初步设想,重点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坚持长短相结合。在依托市、镇党校办好中长期培训班的同时,以“流动党校”、专题讲座、专家

报告会等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短、平、快”式培训,注重内容简短、语言平实、节奏快捷,促进村组干部消化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二是在培训课程上坚持必学与选学相结合。推行菜单式、互动式教学,将培训课程分为必学科目和选学科目,将党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和法律知识,科学发展观及双转型理论等作为必学科目,同时以镇(办事处)为单位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建议,按照反馈意见灵活增办课程,由村组干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培训。同时,支持和鼓励村组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在职学历教育,并给予保障时间、补贴学费等优惠政策。

二是在培训方法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拓宽培训学习渠道,突出培训学习时效,增加实地观摩、赴外考察、专题研讨、互动交流、“领头雁”论坛等方式,并综合运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培训学习方式,及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形势,交流新进展,掌握新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能力持续增长。

三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业与兼职相结合。不断充实师资库,以党校教师为主体,市直部门和镇(办事处)理论骨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市内外有关方面专家为兼职教师,市“四大家”领导、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特邀讲师,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和内容,安排不同的师资授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四、完善培训制度,解决“学习成效”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性

干部教育论文例4

1.2加强廉洁教育是树立学生干部正确三观的必要举措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使他们无论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比同龄人有着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干部事事都能独当一面,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仍然需要帮助和指导,毕竟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成熟,很有可能因道德意识薄弱、自控能力欠缺等原因抵挡不住诱惑,步入腐败的歧途。且高校确实存在一些学生干部滥用权力、,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利用“学生干部”的头衔谋取私利,严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期望。因而,必须要增强学生干部的廉洁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抵制诱惑的能力,锤炼其无私正直的品格,尽到学生干部应尽职责,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3加强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校园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间、国际间的消息舆论会在分秒间漫步校园,包括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如贫富差距过大、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负面影响,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容易使其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造成其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上的偏颇,从而为腐败的滋生和传播提供肥沃的土壤。一旦他们走上社会,接触到真正的权力和公共利益,会危害到整个社会安宁,破坏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廉洁教育的力度,是顺应社会潮流,杜绝不良风气,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正义之举。

2加强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目前,腐败渗透的领域越来越广,其危害性越来越大,且反腐倡廉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而在高校,加强大学生廉洁意识,就是要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大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教育,使学生干部能够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堤防,坚定廉洁理念。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发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严惩腐败行为,建立廉洁的和谐校园。

2.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教育。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集中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解决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因此,应该加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的教育,激励学生干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履行学生干部的职责,坚守章程,不为利益所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面对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的高知识群体,首先要培养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充分认识到腐败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身的严重危害。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始终坚持和奉行的理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避免其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同志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一个干部都是一个现实的考验。高校更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国情教育,牢固树立起为党为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领会廉洁教育的长远意义,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2.2加强法制教育1986年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学生干部作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校园精英,更要带头知法守法,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要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拓宽廉洁教育领域,教育学生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建立起强烈的法律道德观念,做到廉洁自律,将法纪法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干部廉洁意识。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廉洁意识,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引导学生干部学法、懂法,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廉洁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进而带动整个校园生活规范化,引导其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规范学生干部行为。要提升学生干部的廉洁性,就要将法制教育落实到实处,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能够使学生干部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严肃与严谨,增强其法制观念,形成其法律自觉性,时刻提醒学生干部规范自身廉洁行为,树立法律信仰,领悟廉洁精神,做一名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合格干部。

2.3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有高校认为廉洁教育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而非学生,学生干部毕竟也是学生,没有实质性权力,不会产生腐败,所以其开展廉洁教育无非就是提口号、做样子罢了。正是因为这种侥幸的想法,没能引起高校对廉洁教育的重视,导致一些不良之风弥漫校园,从而严重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更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要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洁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使廉洁观念深入人心,建设良好的校园反腐氛围。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就是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传播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用文化育人的教育方式使廉政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要引导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廉政文化活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理论,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精华,总结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开设独特的廉政文化专栏,配有廉政观念、廉政理论、廉政法规和廉政文化等板块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拓宽受教育者的范围,使廉政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反腐倡廉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4加强民主监督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和健全各方面监督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在高校,要实现反腐倡廉,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学生干部,更要严肃处理,增强反腐的决心和威慑力。加强民主监督。学生干部的任职往往采取任期制,每年换届,而任期内缺乏一定的民主监督,干事们对直接领导的分管主席或部长言听计从,为避免学生干部出现消极怠工,更甚者、追逐利益等现象出现,需要加强民主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干部问责制,各部门干部定期向老师和部门群众汇报工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于推进干部廉洁教育,增强其拒腐防变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网络反腐作用。十召开后,中央表露反腐决心,多名腐败官员的贪污案件由网络曝光,网络的反腐作用日趋明显。利用网络反腐基地建设,在学校BBS网站建立匿名制反腐论坛,借助于网络舆论、贴吧、微博等网络工具揭发校园内的腐败行为,大大提升学生组织的透明度,使反腐倡廉的举措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全校园反腐倡廉的新格局,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干部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廉洁意识。

干部教育论文例5

要牢固树立服务学员的意识。坚持以学员为本,倡导因材施教,构建个性化育人环境,营造培养学员、服务学员、发展学员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服务部队的意识。紧贴部队实际,着眼部队需要,积极适应主题主线要求,不仅要满足学员当前的岗位需求,还要着眼学未来战争发展要求,实现教育训练与实战需要的对接。

(二)树立“开放式”理念

开放是深入推进任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和现实需要。要坚持拓宽培养渠道,深化教学合作,充分利用驻地地方及部队管理、教育、人文资源,搭建学院、部队、社会“三位一体”教学平台,将“请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做活做实做出成效,为学员营造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提升任职教育水平提供新的着力点。

二、优化管理教育机制,增强生长干部学员任职教育的实效性

(一)健全制度规范机制

坚持规范管理,注重制度建设。管理教育中应注重依据条令条例不断规范基层“四个秩序”,始终把严的标准确立好,把严的思想树立好,把严的措施完善好。通过法规学习、对照检查、讨论辨析等方式,严抓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坚持做到“三个加强,三个克服”,即“加强教育上的经常性,克服突击性;加强理解上的深刻性,克服肤浅性;加强执行上的严肃性,克服随意性”。要更多地引入学员的智慧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通过在学员中开展织“恳谈会”、“群英会”、“诸葛会”、“问计会”等活动,广泛征集对管理教育、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发展之计,共谋建设之路,推动部队全面建设。

(二)完善激励奖惩机制

强化激励机制,树立正确导向,是促进新形势下管理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立足思想激励,注重从“内因”入手调动学员积极性。通过深入开展两项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崇军尚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献身国防、建功军营成为学员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其次,要注重氛围激励,努力营造公道正派的环境氛围,对干部学员比较关注的评功授奖、毕业分配等热点敏感问题,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树立基层党组织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再次,要善用关怀激励,牢固树立学员的主体地位。生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服务上贴心、处事上公心、管理上细心,不断提高“为教学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学员服务”的能力。

(三)建立跟踪回馈机制

生长干部学员任职培训时间短、持续性不足,很难从单一培训周期中发现管理教育上存在的弱项,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跟踪回馈机制,把受训人员结业返回部队后的成果应用、岗位实践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进而发现管理教育中的长项和短板。要注重建立灵敏高效的信息反馈网络,整合现有的力量,建立由基层军政主官、学员骨干组成信息收集员队伍,由网络信箱、领导专线电话组成的动态信息链路,及时了解毕业学员发展情况,及时反馈学员意见建议。此外,还要认真做好信息反馈的“下篇文章”,大力加强成果转化,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培训机制更加高效。

三、丰富管理教育方式,增强生长干部学员任职教育的灵活性

(一)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做好课堂教学的配角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员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高任职教育的服务保障水平,必须主动搞好课堂跟踪,及时掌握课堂内容进度、学员学习态度和教员任课特点,进而跟进发现并纠正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主动联合教员共建正规的学习秩序。要定期召开学习形势分析会、教学座谈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拿出对策,促进教、学、管的有机统一。要认真配合教员做好参观见学、课程考核、教学联系会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教学秩序稳定良好,确保教学工作取得实效。

(二)立足基层育人小环境,演好管理育人的主角

针对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积极营造正规、和谐的育人氛围。一方面要在组织建设上认真演好主角,紧密结合学员第一任职需求搭建锻炼平台,利用团支部、军人委员会、模拟连骨干、模拟机关等岗位培养学员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使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接轨;另一方面要在软硬件建设上演好主角。通过不断完善俱乐部、学习阅览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为学员开展活动与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三)是遵循教学活动大规律,当好管理教育的导演

大力支持学员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并从中不断深化学员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认知与认同。充分利用生长干部学员生源分布广泛、学历层次多样、部分学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一“自然”资源优势,以“最具特色、最前沿,部队最需要、大家最愿意听”为原则,组织开展交流、座谈、讲座等活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开阔学员视野,增强教学研究活动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四、提升学员队干部素质,增强生长干部学员任职教育的内在动力

(一)强化指导帮带

指导帮带学员队干部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科学组织。要着眼长远发展抓帮带,坚持统筹兼顾抓帮带,遵循规律抓帮带。充分发挥上级党委在学员队干部队伍建设上的作用,通过工作讲评、专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员队干部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帮带过程中,对帮带对象既要用其所长,更要补其所短;既要培养第一任职能力,又要提高复合素质;既要量才定岗,还要用尽其长;既要解难帮困,也要从根本上打牢思想基础,切实做到帮根本帮所需帮长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建设发展、完成各项任务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学习提高

学员队干部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与教学科研的衔接。要按照“学习理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思路,坚持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经常性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队干部头脑,指导推动工作。注重加强岗前培训,对拟调整到学员队任职的干部,有意识地安排岗前实习,使其熟悉岗位特点,实现角色转换。适时组织岗位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员队干部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邀请部队优秀基层主官作经验报告,拓宽工作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定期开展经验座谈,总结先进经验,研究工作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鼓励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干部教育论文例6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有责任、有义务来担负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

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是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核心体现在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重点在于提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培训,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二、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现状

吉林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一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线,以推进吉林特色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基层骨干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2014年,按照中组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和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吉林省省委组织部举办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了921人次。实施“千名基层骨干公务员进校园培养深造计划”,到目前为止,共分8期选送了1298名乡镇骨干公务员到吉林农业大学培训;通过开展“吉林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由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近三年来吉林省委组织部针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2600人次。同时吉林省还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培训,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农村管理相关专业,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结构和文化素质,截止2014年12月,吉林省农村干部中有11345人是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村干部的24.5%。

三、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特点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在品牌创建中,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培养“有学历、有技能、有思想”的农村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优势

吉林省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承担相关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各培训承办方不断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从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3.“顶天立地”针对性强的教材建设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坚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承办培训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教材编写采取高校农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与政府主管部门、农村基层工作代表等联合编写,既有十以来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讲话精神解读、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吉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村土地政策、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民生发展和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顶天”的理论知识;也有农村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案例、具体办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立地”的工作方法。

4.创新培训教育模式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教育新途径,按照“培训质量第一,社会效益优先,突出特色品牌”的原则,开拓出一种集讲课、体验、实践为一体的特色培训模式。特点是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绿色美景留住人,强调环境培训,注重现场教学,体会感性认识。可有效地解决传统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让学员在感知中觉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办班模式采用选学模式,提供特色的培训课程,联合办班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分为短期培训和专题研讨。培训班采用理论教学、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入户实践等方式,大大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在抓好专题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具有培训特色的课程,同时,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和主办方都感到满意。同时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干部教育论文例7

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路

干部教育论文例8

2小干部的培养

少先队小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具备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基础素质,还要具有“公仆意识”、“民主作风”、“以身作则”、“组织管理能力”等领导管理方面的基本素质;作为少先队干部,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或活动上,都要求“站在前面”,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只有小干部带好头,下面的队员才会认真的、有积极性的完成每一件事情。

2.1工作的培训,经验的交流

面临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日益严格,少先队要加强小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调动小干部在组织中具体管理、活动组织、服务队员的积极性,使小干部们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小干部的素质。学校不仅要不断规范少先队小干部的培训工作,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而且从小培养小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通过开办队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举行队干部论坛、实行队长值日制、组织队长夏令营、评选优秀队干部等方式,使小干部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少先队组织中发挥团结、带领广大少先队员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对于少先队干部来讲,责任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在学校里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对家庭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对社会能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责任感是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见到有些辅导员老师或家长,不让孩子们做事或学干家务活,事无巨细地呵护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了,不知道节约,也不懂得谦让,长此以往,他们还能负什么责任呢?因此,在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中,辅导员老师或家长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事。生活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不要因为觉得他们还小,就拒绝生活教给他们经验、就拒绝承担责任。同时,把责任意识强化延伸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良好习惯。为了队干部有个交流工作经验的场所,可以创办队干部沙龙。干部沙龙的自要充分下放给队干,由队干轮流主持。在这里,队干部之间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各自谈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检查工作可以发现队干工作的绩效和存在的问题,评比可以激励竞争。工作检查的方法一是由各级队长向各级队委会或队员会汇报工作,要求队长虚心听取委员和队员对队工作的批评,正确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二是上级队委会对下级队委会的全面工作或某专项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予以推广。检查中,对于工作有错误缺点的队干要及时指出,对有成绩和有经验的队干,要及时表扬和宣传。

2.2组织能力的培养

在少先队的工作中,组织能力是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工作能力。队干部组织能力的高低,可以从号召能力、筹划智慧能力和应变能力三个方面得到检验。

2.2.1号召能力

要把队员组织起来投入一项工作或一项活动,首先就需要队干部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队干部的号召能力强,投入和参加活动的队员就相对较多,热情也会高涨,从而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使队员得到深刻的教育。第一,要培养理解能力。要号召队员来参与某项工作或活动,队干部就得深刻的了解这项工作或活动的目的、意义、预期效果、特色和要求等。这样以便向其他队员进行宣传动员。第二,要培养表达能力。队干部要训练自己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声有色充满激情的动员才会起到良好的号召作用;同样,一张活动通知、一条宣传海报出得好不好,号召力就不一样,这就是队干部书面表达能力的检验。第三,要选择有效的号召方法。例如,学习雷锋活动的动员可采用系列活动—“与雷锋比童年”、“讲雷锋故事比赛”、“岗位学雷锋”等,这样的宣传、动员、号召力显然要比只开个学雷锋动员大会要强得多。所以,不痛的工作和活动的动员,要选择不同的号召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2.2筹划指挥能力的培养

第一,结构要严密。一项好的工作或活动,关键是要组织得严密,使整个工作或活动的每一个程序和环节紧紧相扣,合理的布局,统筹安排好。特别是制定活动计划和贮备工作的安排,辅导员个更加要耐心细致的辅导。如举行故事会,队干部要在活动前事先写好书面计划和简短的串联词,选好演讲代表,安排好演讲顺序。比如故事大王一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而把故事大王安排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可以给人以“好戏在后头”的感觉,以引起队员们参加故事会的兴趣。此外,还应该安排人员布置教室和黑板,写上故事会的主题,并在活动前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使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第二,跌宕起伏。就像朗诵要抑扬顿挫,文章要赋予变化一样,组织好一项活动,除了结果要严密外,还要注意整个活动要有跌宕起伏,这样才能引人入胜。第三,指挥得当。现场指挥使投入活动后的第一步。筹划得再好的活动,如果在组织队员投入时指挥不当,结果往往会使活动无法进行或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队干部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团结好中队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在游园活动中,指挥中队委分别组织好现场,划分场地维持秩序,派发奖品。

2.2.3应变能力的培养

在一项工作或活动进行过程中,有时忽出现意想不到的故障或事故。如何及时的配出故障,使工作或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是队干部应变能力的考核。第一,沉着冷静。在突发的事故面前,作为作为组织指挥的干部来说,首先要沉着冷静。因为沉着冷静是应变的前提。第二,寻求对策。在突发事面前冷静下来后,要马上寻求对策,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发挥众人的智慧,以便求得解决的办法。

3民主选举,公平竞争

民主选举,公平竞争是做好队干部任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少先队民主建设的显著标志之一是队员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竞争选拔少先队干部,可以使所有的队员明确自己的权利,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即每个队员都有权利参与竞争,争当一名队干部,每个队员也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队干部。一般认为少先队干部是由一些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队员担任,所以相当一部分队员包括干部自己都将“队干部”等同于荣誉称号。因此,在学校的队干部改选之前,先让队员们进行队干部的“预选”,让队员们自我展示,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使自己为队集体服务的决心扎根于心中,再通过少代会民主投票,最终选出队员们心目中的队干部。队干部的民主选举,要坚持中、小队干部每学期选举一次。按照队员申请、审核、参选、投票等程序,帮助队员在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中,积极参与选举的全过程。少先队干部的选举,队章规定,小队长或中队、大队委员会都由队员选举产生。大队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不过,为了使更多的队员在小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队干部应轮流任职。任期届满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再连任。中队委员的任期与大队委员相同,但选举一般安排在大队选举之前,便于大、中队组织工作的紧密衔接。小队长可每学期改选一次。社区队组织的改选工作可参照学校队组织的改选届期和办法执行。一般情况下,由大队辅导员根据学校情况,提出新一届大队委员会的组成方案,征求队员的意见后实施。大队委员会的选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等额选举,一种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就是大队委员由多少人组成,就产生多少位候选人,超过半数当选,不足半数的另行推荐候选人再选或空缺;差额选举就是候选人多于大队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按照得票多少决定当选资格。差额选举的好处是可充分发扬民主,形成竞争机制,优中选优。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候选人的差额不要过多,以2—3人为宜;二是做好正确对待选举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帮助队员学会正确对待落选。另外,产生候选人首先要确定比例,除确定总体人数外,还要确定年级、性别的比例。总之,大、中队在改选之前,要认真总结工作,要组织队员学习队章中有关章节,使队员进一步明确选举的意义,正确行使自己的民利,要广泛宣传新一届队委候选人的情况,为选举作充分准备,体现民主选举、公平竞争。

4充分们发挥小干部的能力

少先队员当选为小干部后,自豪感和责任感会油然而生。他们工作热情高涨,学习勤奋刻苦。作为少先队的小干部,就要积极发挥自身身为小干部的力量:第一,热心为集体、为队员服务,肯刻苦;第二,团结同学,能和大家共同前进;第三,有较为过硬的活动技能;第四,有较强的组字、管理能力;第五,工作有魄力,有创造性。

4.1促进队员、学生认真的学习

作为一个少先队的小干部,首先要在各方面做其他队员和同学的表率,只有这样,他才有威信,工作才具有号召力。一个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队员们是不可能推荐他为自己的领袖;一个队干部保持威信,必须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保障。因此,每一个队干部都是学习标兵。所以在学习方面,小干部可以借以自身的权利,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很想加入少先队员的同学,鼓励、帮助他们,将自己所懂的知识,细心的教授给他们;小干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置其他的工作岗位,让别的队员去竞争,但是竞争的前提是:学习成绩优秀。因为要让他们深刻的了解,作为小干部,必须要以身做则,树榜样;要时刻帮助他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2共处和创造

干部教育论文例9

党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广大党校教职员工在实现党的干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党校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由党校的物质文化、党校的制度文化以及党校的精神文化等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党校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包容性和辐射性,各级干部在党校学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注重党校文化的熏陶、启发和感染,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执政理念。党校文化作为党校特色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党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党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掘党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中,能进一步发挥党校文化的应用功能。

二、党校文化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特征

党校工作是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专门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理论专业人才的机构,党校工作政治属性鲜明,培养的领导要具有鲜明的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培养机构。党校文化的鲜明政治属性是由党校机关的性质、地位以及职责使命所决定,党校的一切活动都与党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连,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价值体现要做到“党校姓党”,党的文化也不例外,也要突出鲜明的政治特点,其功能是要促进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将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塑造为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公仆。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成为党校的核心课程,也是党校文化政治属性的鲜明特点和集中反映。

(二)鲜明的校园特征

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场所,党校文化又与机关文化有明显的区别,也不同于单纯的校园文化,党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文化鲜明的校园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又与机关文化相融合的特点,是以广大党员学员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物理空间,以校园文化为特征的党员干部群体性的政治文化。因此,与单纯的校园文化和机关文化相比,党校文化集合了党校校园的物质、认知和规范文化特点,并共同构成完整的党校文化。

(三)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

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党校的培训对象是以广大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与其他高校以专业学科知识培育、学历教育不同的是,党校培养对象是以党员干部为主。党校自身的职责使命,也要求其切实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为主要职责。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行为准则等方面看,党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以围绕干部教育这个特殊使命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党校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始终是以促进党的事业和建设发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其核心价值观来践行。

三、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一)为干部教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干部教育培训是以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己任,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校是宣传党思想理论的重要场所,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理论的主阵地,党校文化氛围是否浓厚会直接影响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文化是土壤,构建丰富多彩的党校文化内容,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受训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品质,提升领导水平的内在驱动力,《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规定,进一步把党校教育作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因此,抓好党校文化建设能为广大受训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二)干部教育受训重要资源载体

党校文化体现了党校的价值取向,也是新时期党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引导功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党校要通过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党和人民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党校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党校文化的社会功能,将党校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从校园传播到社会中来,提升培训效果。

四、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注重党校思想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注重党的理论学习,推进主题教育走向深入,通过举办各种专题活动,不断丰富党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内涵,既要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也要将党校的思想文化氛围作为培训干部的重要载体,倡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化宣传活动,加强党校文化载体的资源整合工作,通过直接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推动思想教育干部教、教干部等模式,不断将第一线、第一手的管理经验、工作实践、典型案例贯穿到教学中。

(二)注重教学文化建设

积极发挥党校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熔炉”作用。要把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规律研究贯穿于党校教学工作始终,突出受训人员在党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构建具有干部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为着力点,培育优良学风。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突出学员自我管理特色。积极促进学员内生动力生成,丰富和改造主观世界、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注重管理文化建设

探索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规律,加强党校教学的管理,持续不断贯彻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用科学的管理提高校委班子的治理能力,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的转型创建、科学发展。坚持领导垂范、党员模范、群众规范,实现科学发展。

(四)注重人文文化建设

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充分发挥“看齐”在党校教学中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建“什么样党校”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文化建设研讨会,集思广益,发挥智库与决策作用,接受广大领导干部受训人员的导向性意见,及时总结归纳,梳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不断提炼党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元素。

干部教育论文例10

由于部分农村党员和多数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都选择外出创业,致使部分村级站点管理员队伍呈现年龄偏大、文化不高,业务不熟、待遇过低、热情不高的现象出现,素质不高导致他们不能有效挖掘远教资源优势,科学设计个性化培训内容,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护。个别村没有固定管理员或管理员更换频繁,使培训计划、组织管理、维修维护工作缺乏连贯性,不利于活动有效开展。

1.2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配置普遍偏低。

由于远程教育学习内容很大一部分为声情并茂加课件演示的视频内容,还有一部分为要求同步性极高的远程现场直播,这都需要很高的计算机硬件和互联网带宽支持。然而,大部分村级站点还存在机器硬件设备本身配置不高,互联网带宽传送速度不快,系统维护不及时,故障排除能力低等实际问题,导致一些培训活动无法及时顺利开展。

1.3村级站点培训场地受到条件的制约。

农村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和会议室、学校教室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和收听收看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受村集体经济影响,部分村屯没有较大的场地,使培训参与人数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北方部分有场地的村屯由于受冬季气温影响,会议室、学校等供热需求大的场所为节约开支而不取暖或缩短取暖期,导致部分村屯在冬季因场地缺乏而使现代远程培训无法集中开展和及时开展。

1.4各成员单位间的联系协调有待加强。

虽然培训对象和培训重点为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但培训的硬件投入、软件支持、内容提供、过程管理、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却涉及党委、政府、企业、事业、高校、科研等众多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只有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才能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在方方面面得到支持和保障。而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党委牵头,其他部门被动参与的现象,导致联系不紧密,协调不顺畅,资源不共享。

2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效的建议

2.1通过广泛宣传提高远程教育认可度。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信、报纸、宣传板报、宣传单等多类媒体的不同优势,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全方位宣传,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重点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宗旨、意义、优势、作用等,做到全面了解,深入人心,调动起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理念转变。

2.2通过制度建设与实施加强工作落实。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都需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规定、办法来进行管理和约束,通过对这些规定的严格执行,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有效监督,受到理想效果。制度建设要涉及财政预算、建设指标(包括硬件参数、网络标准、软件要求、教室标准等)、硬件维护使用规定、领导和管理员职责、活动开展的检查考核标准等各个环节,制度要喜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使整个活动从计划、建设、开展到检查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参照标准,做到奖罚分明,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2.3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站点管理员素质。

站点管理员是保证培训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仅担负着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播放录制任务,还应该担负起培训召集、组织,需求调查反馈等任务。首先要把好选人关,尽可能挑选学历高、年纪轻、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担任此项工作,并尽量保证稳定性。其次,要通过教育引导,使管理员对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认识,对开展和实施的意义增加认同感,树立抓好此项工作的信息和决心。三是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管理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和日常答疑解惑,保证他们全面掌握开展此项工作涉及的各种方法和技能,提高能力和工作水平。

2.4通过科学设计内容提高培训的效果。

要按照因需施教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对于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及涉农工作党员、农民党员,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农相关法规上,重点放在培养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开展农村工作的技能和工作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正确政绩观,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对于农村普通党员和农民群众,重点培养他们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的意识,提高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技能,特别是种养能力和掌握市场动态的能力等。培训内容要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按需设计,满足不同层面的不同需要,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民思想素养和实用技能力,实现生活奔小康。

2.5通过加强设备管理保证培训的开展。

要通过财政支持和自筹、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满足硬件指标的最低要求和及时更新更换。要通过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维护保养技能,保证设备的完好率,降低故障率,提高利用率,做好顺利开展培训的硬件保障。要做好维修养护的审批、记录、硬件供给和技术支持,保证设备随时保持可用状态,以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