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干部交流方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28

干部交流方式

干部交流方式例1

优异指导人有一些一起的特征

曩昔人们总有如许一种观念,以为指导人是一些有非凡禀赋的人。他们要么是在人格上、要么是在智力上、要么是在膂力上与常人分歧。比方冷武器时代的项羽。早期的指导特质研讨大多以伟大角色作为研讨对象,别离很多指导特质,没有构成共识,最终以掉败了结。他们构成了两种根本的观点:一方面,诸如内向、外向这些人格的特征对指导的影响其实不大,甚至不擅长言谈、演讲的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特质值得注重,比方成就念头强、登高望远、高风险接受才能、系统和多元的观念。

后来,人们回忆、反省这段工夫的研讨,发现这段研讨之所以没有达到一起的看法,有几个缘由。一是无视了部属的需求,二是没有指明各类特质之间的相对主要性,三是没有对因果进行区分。总之,是无视了情境要素。在中国曩昔就有如许的例子,汉朝的班超出使西域,平定了边患。老年的时分,皇上把他召回来,另派人接替他的任务。这小我问班超:“宿将军,您能平定边患的窍门是什么,能不克不及教授我一下?”班超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带来的这些兵良多都是因刑事犯罪放逐的,对这些人不克不及苛行军法。我要说的也就这么一点。”这小我很不认为然,归去跟部属说:“我认为他有多高超呢,本来就说了这么一句。”后来,他照着治理戎行的办法去治理手下,手下不服,起兵将他杀死。

比来的特质理论,构成了一种叫胜任力的研讨。研讨者以为做好指导任务照样对人有一些非凡的要求的。比如说进步心、追求目的的内涵念头。一小我的念头系统决议一小我的行为,特殊是指导念头。指导念头指的是运用权利影响别人以获取成功的志愿,又名权利念头,也就是说一小我愿不肯意做指导。中国的士医生狷介,大都不肯意当指导。但也有人以为在现代社会,一小我要想成就丰功伟业,靠一小我的力气是不可的,必需依托组织的力气,而怎样可以运用组织的力气,则必需在这个组织力居于某种权利的位置。这种志愿纷歧定是小我的,也许是为了社会,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妙。

2010年12月中文版《财富》的封面人物是JimCollins。这小我在治理学界十分有名,是热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他在访谈中说到“我原本很疑心一个指导对这个组织终究有多大的效果,目前把指导人奥秘化,把他的位置排得很高”。但他在研讨中获得了一些不测的发现,杰出企业的指导人有一些一起的特征。起首,这些指导人的成就念头和权利念头都很强。他们有逾越小我的一些理念,比方说为了人和情况坚持一个很好的关系、为这个社会可以做出更大的奉献,等等。此外,这些指导人都很礼让。他们在运营企业的时分往往如履薄冰,历来不以本人获得的成就而自豪。他们以为本人的成就取决于优越的时机、人人一起的起劲,而且充溢危机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里商学院传授徐淑英是现任的美国治理学会主席,她在一项研讨中也发现礼让是优异指导人的凸起特征。优异的指导人老是感觉本人有很大的局限性、有良多缺乏,要靠人人的互补才干够做功德情,并且往往低调、不声张。

也就是说,做好一个指导者,对实践的治理任务也好、指导任务也好,对人是有一些非凡要求的。

员工导向更能带来高绩效显示

特质理论存眷指导者的小我的禀赋和本质特质,行为理论首要研讨指导的举动。

影响十分大的一个研讨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在上世纪四十年月进行的一个研讨。它把指导行为归结为两大类。一个是构造维度,另一个是关心维度。

所谓构造维度就是说一个组织要分红若干的局部,比方说企业有治理部分、车间等构造,每个构造都有它的分工,都要相互共同,最终达到组织的目的、义务。什么叫关心维度?不论是大的组织照样小的组织,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这些人是需求关心的。特殊是上世纪三十年月今后,人们发现本来工人并不是干活、挣钱、吃饭,他对这个任务的组织有其他的需求要被知足。这个结论来自有名的霍桑研讨。心思学家在美国霍桑的一家工场研讨照明跟劳动出产率的关系。实行发现当照明逐步增亮的时分劳动出产率进步了,与料想的十分吻合。然则,当照亮堂度逐步降低,劳动出产率还在持续进步。更奇异的是实行车间的近邻车间,照明没有转变,劳动出产率也在进步。这怎样分析?后来才发现,本来工人是这么了解的:资方把科学家请来研讨我们的任务前提,这有利于我们任务情况的改善,这老板不错。人家不忘本,我们也得不忘本,于是人人劲头大、士气就高了。霍桑研讨获得了良多丰厚的结论,最终将此归结于士气。人们发现本来这种士气和人际的关系比薪酬、奖惩对劳动出产率的影响更大,对绩效和称心度的影响更大,最终,构成了一个新的派别,叫人际关系学派或是行为学派。

密西根大学承继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讨,把指导行为划分为员工导向和出产导向两个维度。他们以为,员工导向比出产导向更能带来高绩效显示。跟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社会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员工导向。报纸上报道,通往的铁路修完了,没有一个建立者由于高原反响死去。由于在修这条地铁路的时分,每隔二十公里设了一个卫生站,事前预备好了应急急救办法以及医疗设备。这个就叫以报酬本、员工导向。曩昔“”时期有良多标语,目前听着让人人笑话,如“在世干,死了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些标语背面是没有“人”的,只要义务。

干部交流方式例2

一、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干部轮岗交流注重市干部的综合执政能力培养。以前的干部工作是不需要轮岗的,有的干部甚至在一个部门干10年以上,使得许多干部只精于自身本职工作,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此次轮岗,就是要打破这种一尘不变的工作方式,让干部在各个岗位上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决策和办事上更加体现纵观全局的能力和预见发展趋势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也充分表现出来组织工作中更加注重培养干部的综合执政能力。

干部轮岗交流模式,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为我们大家营造一个纯净的政治环境和和谐的干群关系。

干部轮岗交流模式,杜绝干部在一个地方长期工作,以防日久会产生厌倦和懈怠情绪,轮岗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同时重视和培养年轻干部,提倡40岁以下干部轮岗,以期与年轻干部交流、传授其经验,多岗位轮岗可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现代化执法管理人才和执政新锐。

干部轮岗交流给全市大范围的单位带来了清新的夏日劲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利于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其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充满激励和竞争的现代执法部门用人机制。

二、干部轮岗交流的心灵感悟

执法干部大规模地轮岗交流,使得干部经历了全新的角色转换,也带来了许多不一般的微妙心态。

参加轮岗交流的干部,最初经历了“一开始睡不着”的焦虑。在制定轮岗交流方案时收集内部意见,部分干部表示“担心不适应”、“在原部门更熟悉情况”,或干脆直言“希望暂时不交流”,甚至有人还有抵触情绪。

这种情形在预料之内,事实上它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轮岗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针对处级干部启动大规模的轮岗交流。旨在用制度来完善这批干部的多岗位适应性,进而全面提升其能力素质和主动性。

干部交流方式例3

一、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交流按照其目的来划分,一般分为培养流、回避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流四种类型。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一种交流都必然会带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地会给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综合分析来看,在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难”问题:

(一)逆向交流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不愿”:

1、上级机关不愿平级交流到下级机关。从我国现行的政权管理体制来看,呈倒树枝状,越在上层的机构,在管理的权威性、职能的相对独立性、业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性也就越强;而越在下层的机构,对上负责的部门也就越多,受制约的因素也越多,而且接触的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更是体现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状况。就我市来看,市级部门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任务相对轻松,环境条件相对较好。而基层乡镇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的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多,责任重,工作难度大,目标考核压力较大,往往担心一票否决,而使乡镇干部如履薄冰,担心一事不成,全盘受损。因而,从部门交流干部到镇街,除提拔交流外,平级交流到镇街的难度很大。1998年以来,我市除提拔交流41名干部到乡镇任职外,只有2名团市委书记平级交流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相反,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即使降职安排,多数同志都表示愿意接受。1998年以来,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任职的39名领导干部中,平级安排的仅有21名,而降职安排的达18名,其中由乡镇党政正职安排到部门任副职14名,党政副职安排到部门作一般干部4名。从乡镇交流到部门,无论是平级交流或是降职交流的,被交流者都较乐意,认为是从“糠箩筐”跳到了“米箩筐”,是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2、条件好的地方不愿交流到条件差的地方。这是干部异地交流中遇到最为普遍的情况。比如,镇乡之间的干部交流中,有些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认为这些地方:一是经济基础差,想干事干不成,想干好干不好,甚至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容易干出政绩来;二是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商贸不旺,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艰苦;三是福利待遇差,由于工作难做,按上级规定应得的奖金相对较少,加之本身经济条件差,直接影响到干部的实际收入。因而,不少干部都想到条件好的地方而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

3、职权大的部门不愿交流到职权小的部门。主要体现在县市级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中。根据执政和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事务管理上要求设立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代表国家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行使不同的服务职能,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但是,在很多干部思想中,却把部门职能大小、行使职权的实效,作为领导岗位“权力”大小的标准,如管钱管事管物和执法部门等,如果交流到这些部门任职,顿感前途光明,皆大欢喜,认为是组织的重用;若是交流到人少事杂、无职无权的部门如群团等,则往往自感无面,工作无心。如我市去年市级部门机构改革干部调整中,平级交流了2名长期在“重要”部门任职的正职领导干部到“一般”部门任职,结果两人均提出了提前退休申请,造成两个部门的正职人选出现了短期空缺,对该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机构改革中,市级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跨部门竞争上岗报名情况也可以看出,多数是从“冷门”部门(如办、档案局等),到“热门”部门(如建委、财政、国土房管等),报名参与的竞争,逆向报名参与竞争上岗的几乎没有。

(二)重要部门交流难

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区县纪检监察、审判、检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公安、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正职,一般不得由本地籍或者本地出生、生长的干部担任,已在其原籍、出生地、生长地所在区县任职满一届的必须易地或者在部门之间交流。但事实上,由于目前各地外地籍干部普遍偏少,这些职位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只能从本地人才中选拔,而且在本地干部中,也确实存在有些干部工作能力比较强,专业比较对口,非常适合在这些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都从外地调入,一是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和特长,他们也不了解本地的情况,不利于工作;二是严重浪费本地人才资源,打击本地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没有统一调剂这类人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因此,目前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工作,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本上只能通过部门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就合川市而言,目前这“八长”中,只有三位同志不是本地人,其余五位同志都是合川人。

(三)专业性强的部门领导干部交流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民主法制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信息、科技运用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或者执法资格,又如审计、建设、财政等部门领导干部都应当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组织在选择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时难度增大,而这些部门现职的领导干部若向外交流又容易造成人才浪费,这也给干部交流带来新的困难。

二、干部交流难的原因

干部交流中存在的“三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一)干部主观上的原因

1、宗旨观念不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干部交流中所出现“三不愿”现象的思想根源。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和权力当作一种责任,而是视为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表现在对领导岗位上讲权力大小,在条件上片面追求环境舒适。在干部交流中,特别是乡镇干部中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一是进行顺向交流任职的干部,即使在生活、居住上,短期内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但还是比较乐意;二是有些领导干部,经常找组织、找领导“诉难处倒苦水”,认为长期在条件差的地方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求顺向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甚至提出即使不安排任职也愿意;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条件好的地方买了住房,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有的干部便以此为由,要求组织“照顾”交流到家庭所在地工作。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意志不坚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是造成干部交流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看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这是影响交流工作的直接原因。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的公仆,应该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利益摆在首位,为人民服好务、谋好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有些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波动,在个人利益上看得过重,不愿意到条件差、职能弱、收入低的地方和部门去,他们不是比为群众办了多少事,谋了多少利,而是比谁的收入多、职权大、条件好,表现在安排其交流任职时,以各种理由与组织上进行讨价还价,明显缺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3、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一些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受工作环境因素影响,偏重对本行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情况了解不多,有的甚至满足于干好本职工作现状,因而在知识结构上显得比较单一,也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表现较明显的又是一些文化知识底子相对较弱、年龄稍微偏大的干部,一旦提出交流,在适应新环境、新工作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乡镇与县市级部门之间、专业性较强部门与综合性部门之间进行交流,较难适应,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二)客观原因

4、工作条件差异,导致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是乡镇之间的地区条件差异。由于自然资源环境、地理区域优势因素,当然也有长期以来的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基础条件的差异。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主观因素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力财力优势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干部工作积极性。从我市情况看,条件好的地方,领导干部可以全心放在抓大事求发展上;而条件差的地方,干部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保持地方稳定,扶贫济困,解决农民负担,保证财政供养人口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上,甚至有些负债大的地方,只能发放基本工资。二是表现为部门之间职能职权的差异。由此导致部门之间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那些不具备行政职权、执法和收费的部门,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在“公务员工资水平增长过慢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调查中,共118人填写问卷,有93人认为后者更难接受,占78.8%。这些都导致了一些干部心理上不平衡,给干部交流工作形成一定的障碍。

5、交流给干部本及家庭带来的不便

从现职领导干部年龄上看,普遍都有比较固定的家庭,上有父母需要瞻仰,下有子女需要照顾,有些干部家庭经济负担还比较重,往往一个人要供养多人。但是,从目前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看,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普遍比较低,一旦被确定为交流对象,就涉及到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问题,其中最突出地又表现在异地交流任职的干部中。

对干部本人来说:一是住房问题。就目前我市乡镇情况看,财力普遍紧张,办公和住宿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乡镇建制调整和撤并后,原来分散在几个镇的干部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导致家在异地干部增多,给办公和住房安排上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市39个镇街中,除市区范围的3个街道办事处能够较好地解决干部住房外,其余36个镇机关没有一个能够全部解决干部的住房,而且大多数干部只能自己掏钱租房或几人共同合租。二是生活问题。由于随着机关事务向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多数机关食堂对内实行承包,向外开放营业,从而给异地交流的单身干部,带来个人生活不便,费用的开支增加。

对干部家庭来说: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就业方式、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使交流干部的家庭随迁难度加大。家属务农、经商的,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不能随迁或不愿随迁;家属有固定工作的,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调动问题而不能随迁,特别是从部门向乡镇交流的干部,家属往往不愿随迁。从而使得干部交流后不能照顾家庭,给家属工作和照顾老小的压力增大。

(三)历史原因

6、原有干部管理制度带来的观念障碍。一是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干部人事政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做官”意识和“权力”意识一时还难以完全转变;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体系的还不够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在“官”越大位越高,“权”越大事好办;三是由于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到年龄不退位、不出问题不变岗”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这些都与领导干部交流中的“三不愿”现象密切相关。

7、原有人才分配和安置方式,使外地籍干部严重偏少。从我国干部制度政策上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于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和干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生分配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基本上都是按照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特别是区县一级的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现职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外地籍人才严重偏少。

(四)制度原因

8、干部交流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一是重要部门干部异地交流,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方操作难度很大,以致于无法实施;二是干部交流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各级党委对干部交流工作比较慎重,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在确定交流的对象上随意性较大,有些符合交流条件应当交流的却没有交流,不宜交流的也进行了交流,虽然只是少数,却给干部交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交流期限的不确定性。交流制度虽然对需要交流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但是对“我们交流的期限到底是多久?”,由于干部交流的目的不同和各地情况差异,很难以明确时间来界定。这种不确定性,使处于逆向交流的干部存在着较大的思想顾虑,往往担心“有去无回”,特别是在市级部门向乡镇逆向交流的干部中表现较为明显。

9、干部交流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是干部的考核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从实践工作看,由于地区条件差异,有的地方容易出显绩,有的地方干事却不显形,干同样一件事,由于地方基础差异,干部所付出的精力和劳动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有部分干部,为了盲目追求“政绩”,搞短期效应,主观改变当地原有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思路,表面上是发展了,但是从长远看,既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又影响本地经济正常发展,这些都给考核任用交流干部带来难度,也给干部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选任制干部交流到位时间的随意性太大。这种情况在县市级部门基本不存在,而在乡镇就比较重要,由于异地交流干部往往需要重新熟悉情况,掌握民情,了解民意,但实际上到新岗位与选举时间间隔一般都比较短,给选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交流干部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对有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干部根本不愿交流去。三是交流给干部的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虽然干部交流制度规定,被交流的干部,其配偶子女是否随调随迁,可尊重干部本人自愿,但是由于现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如对家属系务农或个体户的,根本无法随迁;即使家属愿随迁,但住房不能随迁,等等。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交流干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碍。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深刻认识到部门职能强弱只是服务分工的不同,而不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和手段;地方条件差异只是经济发展上的不同,而不是个人职位升迁的跳板,作为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何部门、何地方,都应当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的放在首位,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2、强化知识培训,提高适应能力。江总书记在为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作的《序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精辟概括了我们党重视学习的历史经验,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的号召。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建立学习型政党这个重点,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强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其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干部的系统性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的能力。

干部交流方式例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固然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调整提升经济结构,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坚持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但也要求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人事管理、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多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利的指导、保障和支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有力地引领、保障和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特别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交流体制不健全、选人用人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相对突出,成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一是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以湖南省岳阳县为例,党政机关中30岁以下的人员仅为272人,占10.4%;51—60岁的人员525人,占20.1%。通过对比发现,51岁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较30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该县县委统战部现有在编人员11人,50岁以上的有7人,其中有6人退线,其余在岗的4人均在40岁以上。

二是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全国各地市县干部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中专到本科、硕士,全日制教育高低程度差别较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多数干部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业务水平不断上新台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学历、年龄、思想、体制、生活压力等种种原因,疏于学习,业务水平几乎停留在原地,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从而阻碍本行业工作改革的步伐,甚至严重影响到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存在一定问题。发展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更开放、更创新、更有竞争意识等等,而执政多年使得党内一些惰性、消极、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长起来。如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形式主义、严重;更恶劣的是腐败行为。调查表明,干部队伍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发现部分党员干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工作,特别是一部分干部长时间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上,锐气逐渐被磨平,思想上由“我要干”向“要”转变,心理上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自负心理、自满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求稳心理、投机心理等。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科学发展的毒瘤[3]。

(二)干部交流体制不健全,干部管理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行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形式的干部交流,但干部交流总体力度不大,与干部、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交流范围不广。就整体而言,在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之间、隶属机构之间,干部依然缺乏有效交流。尤其在乡镇与县直机关之间,对中层和一般干部的交流还十分有限。二是交流力度不大。从近几年调整任用干部的情况来看,涉及提拔重用的所占比重较大,而涉及交流任职的偏少,特别是职能强的部门与职能弱的部门之间、近城乡镇与偏远乡镇之间交流也就更少。三是交流层面不宽。主要表现为交流主体多为党政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间、行政干部与事业性编制干部之间交流不够。四是交流办法不多。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积极拓展交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班子和队伍的活力,推进了干部制度改革进程。但在基层从解决领导干部尤其是科级领导干部来源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习惯以组织推荐、行政委任的手段来调整干部队伍,考任、聘任的职位偏少、层面有限,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门之间的交流机制。

(三)竞争择优氛围不浓厚,干事氛围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在调查中了解到,湖南省基层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下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从主观上来看,干部个人思想、价值追求不高;从客观上来看,竞争择优的环境仍不宽松,干部激励机制仍不完善,政治上、经济上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相对缺乏。2004年以来,以县为单位公开招考领导干部每年两次是比较少见的,且对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所限制,所能提供竞争的平台不够宽松。相对而言,30—40岁层面干部竞争择优的机会不多。

(四)选人用人方法不科学,选任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从近年工作来看,干部工作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有待进一步民主化。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启动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质量的首要环节,过来工作中,各地主要采取领导个人提名、组织提名、群众推荐提名等办法,如何进一步扩大民主还有待探索。二是干部考察甄别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近几年,虽然对干部考察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方法仍然比较单一,手段相对比较传统,范围还不够广泛,被考察对象的全貌和表现难以客观真实反映出来。三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以科学发展的要求评价考核干部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干部的才能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可以在业绩中得到彰显,而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等指标的衡量却缺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深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路径分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观念问题,也有实际问题;有自身动力问题,也有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外部因素掣肘问题;有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也有自上而下的规划、组织、领导问题。结合近年来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对当前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路径建议: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创新干部人事管理

一是要围绕理顺职能建立制度。针对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工作职能的不同分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权限,避免权责交叉、事务重叠、矛盾冲突等,确保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有序。二是要围绕优化队伍健全制度。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采取灵活编制政策的情况下,大力推行机关工作人员招考制度,普遍实行“凡进必考”,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招考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同时,要注重发挥“退二线”干部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势,不断探索建立“退二线”干部的管理办法和作用发挥机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三是要围绕废旧立新完善制度。统筹推进党政干部、企业人才和事业单位干部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整改一批,落实一批,出台一批,研究一批”的要求,抓好“废、改、立”工作:对已经出台的现有政策,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要坚决予以废止;对经实践检验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完善,转化为法规性制度;对需要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要加大调研力度,大胆探索,逐步完善。

(二)以扩大民主为方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

要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的民主。通过空缺职位公告、公布提名条件等办法,发动组织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推荐合适人选,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组织部门选人视野。二是扩大考察环节的民主。进一步扩大考察谈话的范围,并注意通过、举报、巡查等多种渠道了解情况,增强干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入考察失真失实责任追究制等办法,防止人情化因素影响考察结果。三是扩大讨论决定环节的民主。建立和实行党委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使党委每一个成员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所要研究决定的干部情况,从而提高党委研究干部的质量;建立和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切实减少用人失误,形成民主、科学的用人决策机制。四是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上的民主、公开。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重点针对那些专业性比较强以及缺少年轻干部和紧缺人才的部门,在更大的范围内把最优秀、懂专业的人选拔上来,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在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政部门副职竞争上岗办法。

(三)以实绩考核为基础,完善干部考核评价

以中央新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为指导,不断完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推进管理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提高针对性。要在严格分类、细化量化、权重分值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现有的党政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提升考核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增强科学性。在考核主体上,要广泛组织群众参与评议和测评,使评价和考核意见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在统计核实上,要深入实际,查阅有关资料和记录,深入走访座谈和了解,核查辨别真伪;在调查分析上,要对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辨别其究竟是实绩还是虚绩、显绩还是潜绩、政绩成本大于或小于实绩、经济效益高于还是低于社会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突出实效性。把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班子调整、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

(四)以增强活力为目标,推进干部交流任职

干部交流方式例5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7-02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干部轮岗交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锻炼和培养干部,使干部更多了解与掌握各职能科室工作的基本特点、规律,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本领的有效途径。首先,在思想上对干部轮岗交流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轮岗是有意识地自我锻炼,每个人体内都有一种神秘的潜能,闻名于世的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估计一个普通人仅使用了这种潜能的10%~20%。轮岗交流就是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其次,要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服从安排,增强协调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凝聚合力,凡事要从有利于工作,科室之间、同事之间都应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再次,要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潜能,不仅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创出更多的工作特色。

2 分析干部队伍现状

医院党委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名干部什么时候最想干一番大事?那就是刚当干部的时候;一名干部什么时候最能自律?那就是在刚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一名干部什么时候最不易犯错误?那就是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待的时间长了,其工作的一些“堕性”就会显露出来,工作上就容易出现疲沓;其心理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同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干扰,工作打不开局面,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动力,也不利于干部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所以,干部轮岗交流可以保持干部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再创造能力”,新的工作岗位必将激励他们有新的作为,二是“继续自律”,新的工作岗位与环境一般会使干部自律做人,三是“相互监督能力”,新的人事关系必然使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谁都会在这种“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环境中”努力工作,四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容易被纠正,工作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医院党委充分认识做好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从培养高素质卫生管理队伍出发,并以此作为培养与锻炼干部,增强队伍活力的一项措施。

3 建章立制完善轮岗

3.1 根据《党政领导班子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精神,结合医院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践,认真研究制定医院管理人员轮岗工作规划,明确管理人员轮岗交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程序、方法要求、组织纪律等,使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明确要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与平时考核、年终考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中,我们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充分研究酝酿,对轮岗干部的思想状况、能力特长、工作实绩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比较权衡,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二是严格规范程序。在制定方案、确定人选、征求意见、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我们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在轮岗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凡是轮岗问题,特别是确定轮岗人选,要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人说了算,要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位干部。二是坚持适才适用的原则,轮岗工作不能简单的为轮岗而轮岗,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坚持适才适用,在轮岗中既要考虑轮岗的需要,又要根据每个干部的才能和特长,把其安排在比较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一旦组织做出轮岗决定,轮岗部门和轮岗人员必须执行。

3.2 医院从2004年着手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这种干部轮岗交流局限于专业技术岗位,一是三级岗,二是总务护士。由于受到专业技术的限制,干部轮岗交流局限在专业技术人员与病区之间相互流动。三级岗与总务护士是培养科主任与护士长的人才梯队,他们都是在全院公开竞聘上岗的,其自身素质较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坚持把干部轮岗交流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于2006年9月份全面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制定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对干部轮岗交流的目的意义、对象条件、范围形式、程序纪律等各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减少随意性,使干部交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干部任期制、干部试用期、后备干部培养教育管理和专业技术职位任职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妥善处理好干部轮岗交流与干部发展方向的关系,防止出现交流而交流的现象。加强考察,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特长、脾气性格等,根据各人的不同特点和工作需求,分别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轮岗交流,人尽其才,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对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抓紧培养,尽快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任职。对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通过轮岗交流,把他们放在最合适、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去,不断增长才干。

4 轮岗提升个人素质

干部交流方式例6

近些年来,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激发了机关活力。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我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连年提高,特别是2011年较前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完善竞争上岗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部从2000年开始探索竞争上岗,2008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要求,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局处级干部竞争上岗,新提拔的副局长、正副处长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的占87%,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在实践中,我们注意从笔试、面试、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完善竞争选拔方式,着力在增强人岗匹配度、提高选拔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因岗出题,一职一卷。加强职位分析,干什么考什么,从工作和岗位需要出发改进考试内容和方法。二是注重实绩,以考促干。在考察中,深入了解人选的德才素质特别是近年的工作实绩,通过个人亮绩、群众评绩、组织核绩,全面考核评价干部,经组织认定为优秀等次的优先使用,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三是入围人选,统筹使用。对竞岗中进入考察环节、符合任职条件但未获任用干部,一年内根据岗位需要择优使用,竞争一次、一年有效,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努力使竞争上岗成果的利用最大化。许多机关干部说,这样的竞争既有力度又有质量,我们服气。

大力推进轮岗交流,激发机关干部队伍活力。针对统战工作领域多、专业性强,干部交流有难度的情况,我们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多岗位锻炼,使“潜能”变为“显能”,进而转化成工作“效能”。一是突出抓好关键岗位干部和年轻干部交流。2008年以来,对机关1个业务局室主要负责同志全部进行了轮岗,对2/3的处长进行了交流。针对部机关35岁以下年轻干部超过干部总数1/3的实际,注重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压担子、给机会,有重点地安排交流,4年来交流比例达到44%。二是加强横向纵向交流。横向上加强部机关与直属事业单位和系统单位的交流,纵向上加强部机关与地方统战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三是探索双向选择的竞争流方式。试点单位的处长及以下干部,每人填报两个意向性岗位,以竞争性方式择优任用、适才定岗。

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针对我部机关干部近半数缺乏基层工作经历这一突出问题,我们采取选上来、派下去等多种方式,既注重从基层一线招录、遴选优秀公务员,又多渠道选调具有基层经历的优秀干部,同时大力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在3年时间里使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的比例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注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干部能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改革,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我们把思想工作贯穿改革始终,努力在全机关形成有利于改革的环境和氛围。一是了解需求、把握脉搏。在全体干部中进行问卷调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干部对改革的看法和期待,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加强引导、提高认识。充分听取和尊重干部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正面引导,让大家从心理上认同改革、行动上支持改革。三是疏导情绪、“活血化瘀”。坚持做到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职级变动、待遇调整、调入调出时“五必谈”,2011年部领导、局室主要负责同志与干部谈心谈话400多人次,乎均每个干部谈话1次以上。对那些年龄大、任职时间偏长、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干部,分别进行谈心谈话,舒怨气、解闷气、提心气,在适当时候妥善安排,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

干部交流方式例7

近年来,我市为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上下级机关之间、乡镇之间、经济发达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了干部交流,使干部在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000年以来,我市共交流领导干部385人次,其中从乡镇流向机关84人,从机关流向乡镇115人,乡镇之间交流186人。通过干部交流,优化了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战斗力,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市在干部交流工作上进行了一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从反映的情况看,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也还存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有的单位对干部交流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觉得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好用,舍不得交流;有的则借机甩包袱,把“不听话”或毛病多的干部交流出去。同时,因对干部交流的意义和目的宣传不够,给交流工作带来了一些思想障碍。提职交流人们还容易接受,若平职交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干部有问题,而不会认为这是工作的需要、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就是亲朋好友也不理解,给被交流干部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

第二,干部交流制度还不完善、规范。目前,我市对干部交流的政策规定还不够具体完善,操作性不强。对干部交流的对象、方式等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干部交流工作存在不系统、不完善的状况。缺少长期规划。有的干部年龄偏大,跨行业交流后不能很快适应,一些骨干力量因工作离不开得不到交流。

第三,干部交流跨度小,不平衡。横向交流多,纵向交流少;同岗交流多,轮岗交流少;系统内交流多,条块交流少;乡镇干部交流多,机关干部交流少;主要领导干部交流多,副职和中层干部轮岗少;综合部门干部交流多,专业部门的干部交流少。

第四,客观因素影响被交流干部的切身利益,使他们有后顾之忧。一是各单位之间分配不平衡,干部担心交流后,收入水平下降;二是因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干部担心交流后不能晋升职称。由收入低的单位向收入高的单位交流易,向收入低的单位交流难;国有企业步履艰难,从企业向党政机关交流易,从党政机关向企业交流难。

二、推进干部交流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针对推进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㈠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由于“官本位”及其他一些错误思想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干部交流有难度。特别是要把那些长期在收入较高的经济部门工作的干部交流到收入较低的党群部门,或把那些长期在地理位置较好、工作条件优越的乡镇工作的领导干部交流到地处偏僻的远郊更是难上加难。还有一些同志,由于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怕到新单位工作不适应,也不愿参加交流。个别班子运转较好的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怕干部交流打破固有的平衡和稳定,影响班子团结,既不愿意自己的干部交流出去,也不愿意其他单位的干部交流进来。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明确实行干部交流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改善干部工作环境,增强班子团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

㈡完善制度,确定原则,确保干部交流的有序进行。干部交流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做保障。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和完善干部交流的各项配套制度,包括实行干部交流换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及部门正职任期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干部试用制度、交流干部实绩考评制度等。要明确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程序及工作纪律,要按照“严格程序、依法办事;合理流动、人尽其才;分期分批、适度调整;突出重点、抓好后备和多方兼顾、主动关心”的要求,确定实施干部交流必须遵循的原则,用制度和原则来规范干部交流行为,做到干部交流有章可循,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㈢突出重点,制定计划,确保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干部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能有所收获,建功立业,同时也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效能。

1.在交流对象上,要重点抓好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乡镇、机关部门党政一把手和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干部和机关综合部门一些管钱、管物、掌握政策调控权的,权力相对集中的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的交流。抓好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开拓进取意识,而且可以使那些长期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有效地防止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干部交流方式例8

一、当前干部交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对交流工作的政策规定都比较原则,有的地方在执行中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交流干部的管理、征求调出调入单位意见的形式、与交流对象谈话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还有不够规范的方面。

2、对交流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缺少经常性的严格督查和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选派交流轻管理教育的现象。个别交流干部在原单位很优秀,但在交流后,组织上跟踪培养的措施没有跟上,影响了交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干部的成长进步。对挂职干部的管理比较薄弱,有的挂职干部原单位管不了,现单位很少管,放任自流,形象欠佳。

3、干部交流面比较窄。领导干部交流的多,专业干部交流的少;副职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的多,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的少。

4、干部交流保障措施比较滞后。由于各种保障措施跟不上,出现了从落后地区交流到发达地区、从经济效益差的单位交流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容易,反之则比较难的现象。

5、交流干部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影响困扰着交流干部安心工作。干部交流自然涉及到家属就业、子女升学、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目前,交流干部家属随调的不到四分之一,交流干部的父母不愿离开故土,有的还无人照顾,既给交流干部又给家属带来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情况,造成交流干部一方面有尽快熟悉新环境、新情况、干好工作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又时常因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承受着感情和道义上的心理压力。

6、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比较突出。工作交流调动后,在新单位一时安排不到房子,不少交流干部长期住招待所或住办公室,既不利于干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又加大了干部交流成本。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交流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交流管理工作,既要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又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既要使政策措施有约束力和严肃性,符合时代要求,又要使政策措施有人性化,符合“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精神;既要继承传统,积极稳妥地做好交流工作,又要开拓创新,使干部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1、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交流的社会舆论环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搞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精神的教育,使干部交流政策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系统形成共识,为交流干部施展才华、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各级要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群体,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交流干部安心工作,教育其他干部理解和支持交流干部的工作。

2、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是要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条件,减少随意性,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交流的重点对象应当是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干部,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在地域范围上,县局城乡之间的交流,应充分考虑住宿和上下班交通条件。并科学确定交流比例。为避免因交流造成某个部门新手急剧增多而影响工作的现象,应根据干部的不同职务和工作性质确定交流的比例。科(分局长)级领导干部每年交流人员不少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25%;掌握“实权”部门的人员不少于50%;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少于30%。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交流导向,不搞照顾流,使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三是要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3、完善奖惩措施,激励交流干部勤奋工作。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鼓励和压担子,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一是在干部交流的职称评定、住房分配、经济收入上要拿出政策,减少干部交流的阻力。二是把推进干部交流与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干部的升降、奖惩、回避等结合起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要严肃纪律,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交流决定的要给予免职或降职处分。

干部交流方式例9

一是非领导职务职数实现全县统筹。非领导职务职数实行年度总额控制,不因单位大小而进行分配。对于特别优秀的、受年龄等条件限制不能进领导班子的干部,采取单位按程序推荐,组织部门介入考察的形式,将任职年限、工作业绩、荣誉情况及民主测评等作为必备条件,严格标准,优先提任,担任职数以年度总额为限,促进县直单位之间干事创业、争先进位。

二是优秀干部实行及时交流。对于符合提拔担任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干部,因单位内部职数限制而不能提拔使用时,要及时交流到其它部门或乡镇担任领导班子职务,促进优秀干部在新的平台上不断成长进步、发挥作用,不因拖、等而磨灭干部激情,真正做到“重用一人,影响一片”。

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机制。对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加大动态监管考核力度,通过定期述学述职述廉、开展民主评议、跟踪考察考核、适时回访谈话等形式,加强对领导班子及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监管,对不在状态、影响较差,不适应担任现职的,坚决予以免职或降职,为优秀者让位,让优秀者有位。

单位任务繁重、人员紧缺,是各县直单位反映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职数满员,中老龄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上难度大,单位进人进不了,想用人用不上。缓解这一矛盾的重点,主要就是丰富中老龄干部管理手段,搭建中老年干部干事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一是集中抽调使用。根据干部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县内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服务、招商引资等重大阶段性中心工作需要,由组织部门出面,从全县经济工作能力强、党建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中老龄干部中选调一批具体负责或参与工作,通过换岗履新职,促进人员交流,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赋予岗位新责。对于在单位工作时间长,具有业务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等优势的中老龄干部,安排其协助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参与负责单位重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指定其担任本单位青年干部导师,赋予相应权利,施加相应责任,通过突出他们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是加大教育惩处。结合效能建设、创先争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设立干部监督管理员,及时收集干部作用发挥信息,对不在状态、牢骚满腹、影响极差的中老龄干部,通过领导谈话、书面检察、通报批评、舆论曝光等形式,不留情面,不给颜面,让其照镜子、正衣冠。同时,严格执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岗位目标责任制履行情况与评先表模和经济待遇挂钩,对连续两年完不成岗位责任制的,予以降职降级,切实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

四是适度分流人员。出台提前退休和离退创业优惠政策,鼓励中老龄干部提前退休或离岗创业,为单位引进人才提供空间。

由于专业型干部培养的长期性,致使领导不愿对外交流,长期一岗任职或单位内部提拔使用,缺乏岗位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全面性,导致专业型干部与全能型干部的互补性培养不够。解决这一矛盾,归根结底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多岗履职、全能提升。

一是推行换岗流。干部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思想上容易滋生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工作难以创新。通过换岗流,打破党委、政府、群团、人大和政协机关、县直与乡镇的界限,进行乡镇与县直机关、机关与机关纵横向交流,拓宽交流范围,丰富交流形式,为干部创造新的环境和平台,可有效激发他们的活力。

二是推行培养流。结合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和年青干部成长工程,有计划、针对性的推行干部交流,在交流中进行综合性培养。对长期在县直单位担任副职,能力较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实行提拔交流,提拔担任县直单位正职。同时,针对县直单位年轻干部文化素质高,但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有计划地对他们实施培养流,让他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锻炼,增长才干,逐步成熟。

三是推行思想流。增强干部素质提升的内生动力,也是加大干部培养的另一重要方式。要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个人待遇上多向内看、多向下看,能力提升上多向外看、多向先进看、多向自己看,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立足本职,吸取精华,努力工作,在不断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实现自我的整体提升。

鼓励干部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导向,致使年轻干部流向基层。另一方面,县直优秀年青干部提拔往往交流到乡镇任职,乡镇班子成员进县直存

干部交流方式例10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政府职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转化。政府要依法行政,企业要改制,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等,这一切都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一、迅速提~部队伍整体素质是我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区地处南京市西南郊,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20万,现有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在地理位置上,属城郊结合部,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在街道和乡,需要一批能够适应郊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新型领导干部;从经济发展上看,随着城市外沿的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在不断萎缩,以商业、旅游和服务等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日愈繁荣。如何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南京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要求,把南大门建设得更好,是雨花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一支能够担当跨世纪领导重任的,既有一定农业和农村工作经验,同时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经济、金融和法律知识的,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区管领导干部队伍,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干部队伍特别是街道和乡镇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就地提拔起来的。八十年代,在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实践中,他们励精图志,为农民致富和乡镇办、村办企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的现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影响并阻碍了我区郊区城市化和经济效益化进程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在一时难以有更多高素质领导干部或新鲜血液补充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全面提~部队伍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问题。 二、实践证明,干部交流有利于就地取材,迅速提~部队伍素质 近两年,为弥补干部数量上的不足,扩大群众参与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各地都在尝试公开选拔,我区也不例外。但我们必须看到,人才就其总量而言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地区都只想用人而不注重培养,只想着挖别人的墙脚,而忽视了自身的投入,那么我们的干部资源将会越来越贫乏。所以干部交流作为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方式十分重要,不能也不应该被公选取代。这也是我区决定以干部交流为突破口,实现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和干部队伍结构全面优化的重要原因。 1.从宏观来看--在干部交流工作上,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区一直非常重视区管干部的交流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95年以来,已有267名干部被交流。有计划的干部交流,使干部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和五年前相比,全区区管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1.16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领导干部比例提高了23.6%。广大干部对交流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使全区各项事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在全市率先走出发展都市农业的路子;工业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效益在全市五县四郊名列前茅;第三产业抓住南大门逐渐打开的机遇,形成了大发展的格局。自95年至今,全区共有10多名区管领导干部被提拔到市管领导岗位或被交流到兄弟区县及市级机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2.从微观上看--干部交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干部交流是干部调配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和锻炼干部、提~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尽管在实施干部交流前,我们也曾对干部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过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和推断,但从最近我们对交流干部所作的一次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干部交流的现实意义远比我们预想的要丰富,也更深刻,说明其发展正经历着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90%以上的领导干部感到交流后接触的面宽了;面对新的工作,有了新的压力,紧迫感更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经常要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知识,不知不觉地改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反之,如果长期在一个地区或部门工作,轻车熟路,容易使干部产生惰性,丧失创造力,甚至不思进取。交流到街道或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则普遍感到,到基层以后,直接面对群众的机会多,有利于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改善干群关系,帮助乡镇领导干部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跟乡镇干部学会一些处理具体矛盾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是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实行干部交流前,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是土生土长的,班子平均年龄大,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老化,加上长期在一线工作,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往往灵活有余,规范不足;而机关干部中,年轻人多且普遍学历层次较高,知识面宽,新思想、新观念多,工作讲原则,懂规矩。实行干部交流,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是有利于缓解矛盾,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主要领导,在同一个单位时间长了,容易被~所迷,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凭经验办事,在工作目标、思路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形成一些思维定势和解不开的死疙瘩。时间越长,对事业发展的限制越多。实行干部交流后,新的领导没有固定模式的束缚,能很快发现问题,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此外,由于新领导对下属工作人员没有偏见,能唤起那些长期不被重视或重用的人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使那些过去与领导关系不错的人有了压力。 四是有利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绝大多数从乡镇交流到区机关的干部比原来就在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更体谅基层的难处,更能主动热情帮基层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仅很少给基层添麻烦,更不会把负担转嫁到基层,较好地改善了区机关部门与街道、乡镇之间的关系。同时,干部交流也使那些长期在管钱、管物等重要部门工作的干部得到了解脱,普遍感到诱惑少了,风险小了,客观上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干部交流必须切实处理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干部交流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十分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由于官本位及其他一些错误思想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干部交流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要把那些长期在收入较高的经济部门工作的干部交流到收入较低的党群部门,或把那些长期在地理位置较好、工作条件优越的乡镇工作的领导干部交流到地处偏僻的远郊更是难上加难。还有一些同志,由于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怕到新单位工作不适应,也不愿参加交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个别班子运转较好的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怕干部交流打破固有的平衡和稳定,影响班子团结,既不愿意自己的干部交流出去,也不愿意其他单位的干部交流进来。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明确实行干部交流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改善干部工作环境,增强班子团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 2.确定原则,形成制度,确保干部交流的有序进行。干部交流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做保障。为此,早在95年,我区就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实行干部交流换岗的暂行规定》,对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程序及工作纪律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还确定了实施干部交流必须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严格程序、依法办事的原则;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原则;分期分批、适度调整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后备的原则和多方兼顾、主动关心的原则,使干部交流更加规范。在这样一些原则的指导下,五年来,全区共交流干部267人次。由于严格按规定执行,没有一个被交流干部提出异议,特别是对任职长达13年的人事局局长和任职近XX年的建设局局长的交流,使广大干部看到了区委在干部交流工作上的决心,受到全区干部的一致好评。这也是我区近几年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3.突出重点,选好对象,确保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干部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能有所收获,建功立业,同时也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效能。就我区干部交流的实践来看,主要是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是在交流对象上,要重点抓好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乡镇、机关部门党政一把手和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干部和机关综合部门一些管钱、管物、掌握政策调控权的,权力相对集中的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的交流。抓好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开拓进取意识,而且可以使那些长期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有效地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的产生。 其次是在交流方向上,要重点抓好干部的横向和纵向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班子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气质趋于相溶,从而减少内部磨擦,增强班子团结,也可以使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同时,还有利于干部换位思考,形成大局和全局观念,增进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和工作的协调共振。与此同时,要通过这种交流,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最后是在交流属性上,要重点抓好回避交流和换岗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干部尽快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得到更多的、比较全面的锻炼。 总之,干部交流做为干部调配中一种常用的、最基础的方式,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新型领导干部的关键时候,是就地取材,迅速提~部队伍整体素质,及时弥补干部数量不足,改善干部知识、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切实抓好,在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