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6:21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1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牢固、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其中有一种误区是抛开知识搞“能力”,而是要注意夯实基础,就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第二,这是文综高考时间证明的。虽然试卷材料是从热点出题,但更多的答案也突出知识的背记。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一是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是不行的;二是要有重点的背,关键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注重分析性知识;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其中一种误区是没有重点、忽视落实。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关于热点这里还补充几点: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科技、能源等问题关系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我们学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判断依据(在课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在时政中)。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2

( 1 )找难点、抓重点;

( 2 )联系实际提问题;

( 3 )做好预习笔记。

2.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 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3.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5、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4.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5.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6.背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

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

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7.看

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8.用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

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

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

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

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9.注意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备课是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学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别人回答的问题,思考老师的点评和你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以便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定义,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而换个问法:请试举天津市政府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勤政为民的,却无言以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不去思考其真正的涵义,只知道机械记忆概念。我们天津的天变蓝了、地变绿了、路变宽了、河变清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这正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指导。

还要勇于提出问题,首先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关键。再如有的同学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学习提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如何看待,就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10.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政治题的练习要少而精。要把每次练习当做考试,按考试要求去做,做后要总结:错在哪,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每次练习都要有提高。

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

①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串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②以总复习上的课题、节题、框题、标题为线索。

③以各课的知识体系表为依据。

④最好是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知识体系表,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做到纲举目张、胸有成竹。

11.分专题、多角度练习

例如可分: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也可从法律、时事、政治等角度去归纳。通过专题和多角度研究,可以将知识内在的联系更加明确、重点突出。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3

一、语法填空题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语法填空题又称开放式语篇填空,侧重考查基础语法点,在具体综合语篇中的应用,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这一部分试题的命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原来比较生硬呆板的语法和词汇由于将其设置在一个生动的语境当中而显得灵活多变。题干涉及时政热点、经济生活、科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差异、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且题干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及专业术语是考生无法从课本中了解到的,该部分试题的难度也因此而增大。许多问题单纯依靠语法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考生必须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的辅助下才能省时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完形填空题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经典题型之一,原本属于信息残缺的阅读理解,虽然提供备选项,但对于单个句子,从语法角度分析,四个备选项都是正确的,它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然后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要求做到最佳,就必须做到三个满足,即必须做到所选项满足句意、段意及篇意的需要方位最佳。通过对多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完形填空题的题干体裁多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很少出现议论文,但文章题材多样,涵盖范围广,涉及话题多,主要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特别是近一两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更侧重于讲述西方国家的伦理道德、价值态度、情感生活、个人志趣等。现行教材中对这些话题的介绍比较笼统,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储备明显不足。加之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的存在,连续几年考生普遍感觉完形填空题难度增加,该题平均得分较前有所下降。因此,要做到补全的信息准确无误,考生就必须把叙述的事情和说明的事物与自己的生活学习阅历或相关学科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靠文化引领,置身其中,这样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就更加省时、准确,合情合理。

三、阅读理解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对于阅读理解,毫无疑问,在这一题型中背景知识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如果我们对大多数考生的解题过程略加调查研究,就不难发现他们当中更多的人把重点放在了从显性的语言文学中获取信息,并解答问题,往往忽视了隐形的背景知识对于提供有用信息并解答问题的辅助作用及重要性。

就该题型提供的阅读材料本身而言,其具有如下显著的特

点:(1)体裁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

(2)题材丰富多彩,涉及政治、时事、社会热点、经济、军事、体育、卫生、环保、医疗、广告、书信、商函等;(3)学科之间渗透广泛,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时会涉及中学阶段所开设的多个学科。基于上述特点,毫无疑问,阅读的过程与考生日常生活学习及对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密不可分,在复习备考阶段,如果能加强对不同文体文章结构的研究,以及不同题材文章语言表现形式的研究并重视背景知识的积累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另外,重视背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习备考过程中如何上好阅读课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我们总是说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动起来,又不会使老师显得无所事事,不妨尝试从提示、提供、应用背景知识上找一个突破口,这种做法无疑会增加阅读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短文改错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短文改错题就文章本身的内容及字面信息而言,不会让考生特别难懂。虽然考点多为考查语法知识,但多年以来,题干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些考点并非考纲所说的学生习作或模拟习作之类,实际上考点的设置更加广泛,涉及行文逻辑及背景知识的考点也不断增加,作为平均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型,尝试借助于背景知识来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之法。

背景知识的获取既要靠考生本人通过对教材复习加以提取,又要靠考生从日常的语言实践中加以总结,广泛的涉猎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文化意识和专业素养是考生获取背景知识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而对涵盖于背景知识之中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与英语学科的渗透性是最值得关注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当然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将其与题结合起来,其重要性才能得以体现,有效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纵观一份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背景知识贯穿于始终,做好一份英语试卷更离不开背景知识,因而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重视背景知识的储备,在应试过程中重视背景知识应用将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4

首先,树立信心,端正态度。

青春是拼过来的,不拼搏的青春是不完美的!我们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抱着吃苦的精神,必须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复习,去考试。为此,我提议同学们坚持如下态度:一是勤奋的态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二是刻苦的态度,追求是苦的,学习是苦的,最终的成功才可能是甜的;三是进取的态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可能;四是务实的态度,求真务实是我们提升复习质量的法宝,为此我们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抓紧每一分钟,练准每一道题。我们不仅要考及格更要考优秀,因为优秀是我们的代名词,努力是我们的座右铭!同学们,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其次是,科学复习,讲究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加强时间管理,制定复习计划。

要加强时间的管理,我们不仅要做到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也要利用好自习及课下的时间迅速地完成地理、生物布置的作业,并抽时间用于复习自己需要重点加强的知识点。同时,充分利用好早读,晚读的时间,主动进行背诵学习。

如何清晰明确地制定复习计划呢?举个例子,例如:我今天要复习哪一个知识点,背诵哪一章节的内容,你都可以大致地列下来。清晰的复习计划不仅可以帮助你有节奏、有规律的复习,而且落实起来也会有据可依,进而激发你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从容应考!

2、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一般老师在组织我们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这样可以把主干知识串联起来,这是冲刺复习的方法之一。

3、反复研究错题。

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选一些题目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考试中重现。在研读错题的时候,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更要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再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4、扎实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

在激烈竞争下,能否考好的关键是:细致慎密地审题、快速高质地答题。考试不是得分比赛,而是失分比赛,看谁的失分少。题目不光要答对,还要答准、答规范。因此请同学们考前加强规范、准确书写的训练。

5、加强记忆。

对于生物和地理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如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等,这些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另外,通过记牢课本上相关的图解来理解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同样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在地理方面,图文结合一向是最重要的,如果单单是背诵而不去看图,那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背诵的是什么,记忆的位置在哪里。打个比方:众所周知,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但若你在图上认不出北美洲和南美洲,那么仅是单纯地记忆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背诵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生物学科,重要的就是有技巧的记忆。生物学科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人体有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来进行记忆。现在,请同学们握起拳头,举起右臂,和我一起进行屈肘这个动作(示范)。那么请问: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什么样呢?没错,就是收缩和舒张。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就要加强复习了。请问你在屈肘时感受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力量!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近在咫尺,但是只有把掌握成拳,为自己加满油,用尽全力,挥向目标(用力挥拳),这才是青春路上该有的姿态!

我们是一群朝气勃发的青少年,我们是一群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少年,现在我们正在为着地理、生物中考冲刺、拼搏!我们拥有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我们需要背水一战!易中天说:“置之死地未必后生,并非背水一战都能胜利。”但不置之于死地,永远不会后生;不背水一战,永远不会胜利!说不定,那极度的痛苦过后是极度的快乐!愿有朝一日我们回首现在,我们战过,我们痛过,我们快乐过,我们的青春无悔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5

高中政治学科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知识庞杂且理论性强,较抽象和深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常常担心如果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收效甚微,简直是浪费时间。于是,课堂教学就出现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将所有的考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时间一长,学生也懒得思考,而且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而站在那里面红耳赤。两厢情愿的结果就是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纯粹的书本理论知识,而是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先只要学生记住了书本的知识就能迎刃而解的问题,在现在的试卷上基本已难见踪影。现在的考题即使考试时允许翻书作答,学生也未必能写出正确答案。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忌重知识轻能力,宜知能并重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常常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记忆轻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普遍是死记硬背,花大量的时间去识记书本知识,却忽视政治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的训练与提高。学生背得十分辛苦,但解题时面对新材料、新题型却一头雾水、束手无策。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书本知识的识记固然很重要,但“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更为重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知能并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确定知识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力目标的确定切忌空洞、形式主义,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就书讲书,而是要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焦点选取合理的、可读性强的情境材料,再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书本的观点和原理。

三、忌题海战术,宜精选精评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教学思路,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这种做法的恶果是明显的,重复做题,效率不高不说,还牺牲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教师讲义一发,愁坏了家长,累垮了学生,题海战术可谓劳民伤财。但很多教师仍然喜欢沿用老模式,从网上下载几份试卷,原封不动地印发给学生。在他们看来,多做题目可以熟能生巧,说不定考试时能还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题目。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6

从专题形成的途径来看,有两种,一种是以中考考查内容与要求为依据,提炼概括而成。例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一种是由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归类聚焦而成。例如: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九十年风雨,九十载辉煌等。

无论专题形成的途径如何,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巩固,也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更体现对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强化。专题复习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杜绝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只认识时政等背景材料本身,不对其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二是侧重于对背景材料所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忽略或淡化对背景材料的解读。这两种现象是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典型表现。

大家知道,时政等背景材料是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理论复习的依托和载体,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是深化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认识的有力武器。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专题复习的实质与特点等角度,都要求我们实施专题复习必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借时政等背景材料之力,夯实学科知识,强化学科能力,使理论的掌握建构在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解读分析的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指导解读认识背景材料,使时政等背景材料具有学科价值。

二、把握专题复习的侧重点

专题由热点材料、理论观点两个基本要素构成。那么,专题复习就必须体现出对其基本要素的科学合理组合与落实。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之上的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因此,对专题复习,务必重视。第一,要重视以专题为核心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与把握;第二,要重视以时政热点等为载体,强化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三,要重视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解读分析时政热点等国家、社会生活实际。

三、做实专题复习练习

专题复习是中考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其不同于其他复习环节的特殊性,也有复习教学的共性,即以练习检测为手段,验证复习效果。为此,专题复习练习题的编选、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开启与训练是专题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编选要体现如下原则:

第一,相适性。练习题的选编必须与所复习的专题相关联,与中考对该专题的具体考查要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范围、程度要求等)、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通过练习巩固与该专题相关联的知识;强化对该专题考查的各项能力(解读、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与训练;通过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二,典型性。典型性主要体现在选材与设问的典型性上。练习题的选编必须落实该专题各项目标要求的代表性,选择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例多用等作用的试题。这类题目个性突出,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具体体现在:1.情境材料与理论观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知识隐含在情境材料之中,情境材料的表象与实质相辅相成;2.题目能够引发联想,拓展思维并使思维在同类问题中产生链接与跳转,并趋向明确的考查方向;3.材料的编选必须符合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与生活实际相悖或牵强附会,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和水平;4.情境材料呈现的漫画语言、图表语言、文字语言等均应精当,没有无效信息;5.设问与情境材料要有相关性,体现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解决情境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要求,表述准确、简明;6.题目考查意图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要有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侧重点。设问、答案要点及评分意见要与命题意图相符合。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7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8

把语文课堂变为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学会,我常常这样希望着。如何放手课堂,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堂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堂改革其实不是解放老师,而是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学生“能撬起整个地球”,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提供给学生足够有力地“杠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当长,文言知识点众多,其中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诵,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的高一阶段,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思路点拨,化文章、知识点的繁难为简易,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罗列重点学知识

积累必要的文言知识,基本能疏通简单古文的大意,这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而高一又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可是,从必修一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开始,看到学生见到课文第一眼时叫苦不迭的神情,我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如何才能放手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经过几节课不同思路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思考出适合我所带班级班情的教学方法。每个课时,我都会精心做好幻灯片。只要是文言文教学,其中有一项内容亘古不变,那就是罗列、标记该课时的文言知识点,作为学生上课合作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上《赤壁赋》的第二课时时,我在幻灯片上罗列、标记了第三段的重点句子,并给出提示。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②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⑤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提示:加点只要求翻译,划横线的要指出文言现象。)

这样一罗列,大段大段的文章没有了,学生看到的只是几个有标注的句子。讨论探究有针对性了,文言知识也能把握重点了。一番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强调课本批注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就这样突破了。同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时课下重点注释的批注和文意初步的疏通,以及复习课时集体的再次口译和巩固是极其必要的,这就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识记。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后,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高中常见的文言现象,并辅助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让学生对常见的文言现象有一个系统性的总体认识和一定的理解。

当然,对于知识点少、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然后通过讲故事、课本剧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灵活了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高一文言文的学习,仅仅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罗列重点文言知识,仅仅是学生入门文言文的一个引子,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言文中去发现、去思考文言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2.点拨思路背课文

文言文背诵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当然也与高考名句默写息息相关。但是,一提到名句默写,学生就觉得这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背诵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鸡肋并非那么容易得到。因此,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背诵就显得极其必要。

我点拨课文背诵思路的最初尝试,是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主要阐述了王羲之的生死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背诵起来自然不容易。于是,我在学生学习完三、四段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简练而具体的背诵思路点拨。

人生一世短暂两种人生态度兴趣性格迥异沉浸快乐,年华消逝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已为陈迹,怅然难觅寿命听凭造化死生大事,岂不痛哉 (第三段)

阅读前人,引发共鸣批判老子的生死观生死感慨,古今相同写作此文,以期共鸣。 (第四段)

结果发现学生比平时背诵的效率高多了。于是,在学习《诗三首》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我继续采取了这种方法。

自述本性痛悔做官向往自由回归田园乡村近景乡村远景远闻近听归后感受收束全文

而在《诗三首》中曹操的《短歌行》的学习中,鉴于文章所贯穿的内容主要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期求贤才的情感,所以我没有给学生进行背诵思路点拨。结果在背诵过程中,我发现虽然两首诗歌的篇幅都比较短,但是《归园田居》的背诵情况明显比《短歌行》好。这又一次让我意识到,教师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9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课模块整合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是河北高阳中学政治组的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作为研究者,本人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思想、方法和该课题研究的结论,经历了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过程。随着教学工作的继续开展,在新阶段教学过程中,关于政治课教学中背景材料的选取原则问题,本人认为,在时效性和典型性方面还应做如下思考:

一、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即前提是时,指的是时间。也就是说背景材料的选取要注意时间的因素。这里的时间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要关注高考的规定时间范围。高考的规定时间范围是师生必须关注的问题。高考是指挥棒,因此,高考所规定的时政时间范围是广大师生都要注意的。在高三复习阶段,注意从考试说明的规定时间范围内来选取材料,是有效靠近高考的重要方法。

第二,所选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所选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要掌握清楚。典型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是关于时间问题的深入把握。这一理解是基于对事件的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该事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那么,从时间上讲,就要关注此事件的全部发展过程。如果此事件在未来时间内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那就要在当年的时政复习上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我国在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靠市场的调节,往往不能实现,达不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所体现的是财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财政的作用是政治高考考点中的重要核心考点。

第三,所选背景材料的效用程度。这个层面的意思是说,背景材料的选取能否做到对高中阶段政治知识的合理考查。以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如果背景选取的经济现象过于复杂,比如虚拟经济中关于银行理财、股票投资等更为具体并且深入的内容,那么就不宜选取。要适可而止,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反之,如果背景材料太简单,相当于课本上的例子的简单重复,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典型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能够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政治教学背景材料的选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坚持典型性,并充分体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关于坚持背景材料选取上的典型性原则,在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新教材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的新表述,体会新思想。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在新版教材(2013年第5版)的表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在新的表述中,包含了编者对社会形势及理论创新方面新的理解。因此在选取背景材料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有新变化的表述,明确新思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背景材料的选取要突出重点。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的框题是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围绕主题是经济建设中的指针,而抓住主线则是具体的方式、方法。突出体现了哲学中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重点突出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第二框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在背景材料的选取中,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三,背景材料的设计要科学。高考是指挥棒,政治高考试题以时政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是很好的手段。近年来,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背景材料在时效性的前提下,更显现出了对背景材料的深加工。以非选择题为例,背景材料的内容就是政治答案的知识来源,经过设计的背景材料成了考生组织答案的思路来源。训练有素的考生可以通过时政背景材料的表述来有效地形成合理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背景材料的设计上进一步精益求精,这也是名师必备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背景材料的选取过程中,要关注知识体系的变化,积极突出重点知识、关注热点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要以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高效、知识、能力落实到位为指导组织教学工作,以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的。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例10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参考答案:

(1)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的“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评自荐、互评互荐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2)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一、识记和理解结合,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或者说是两个极端。

一种是全盘否定,认为“死记硬背”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政治学习只要理解即可。其实,新课程并不否定“记”和“背”的重要性,新课程批判和反对的仅仅是“死”和“硬”。

我们仔细分析并把第1问的答案还原到课本上,不难发现本题就是考查了课本上“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就是思想道德修养”③等几处知识。若考生在复习中不重视对这些知识的识记,在考场中如何能运用这些“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呢?退一步讲,即使考生对这些知识理解了,但在考场上,还要求能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果不重视必要的识记,考生在考场上就不能很快地将知识再现出来,只能自己组织语言。这样往往是用一句政治学科术语就能表明的意思,自己却写了三句还不够明确,宝贵的考试时间就在“遣词造句”中流逝了。

与第一种不良倾向相反,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认为“背诵万能”。一些学生认为,政治复习就是背课本,于是埋头苦背,最后陷入“死记硬背”误区而不可自拔。

分析第2问,其答案基本上源自课本原话:“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④因为答案就在课本上,所以很多考生把本题的失分归结为“没有记牢”。其实这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记牢固然好,但问题是:我们能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记牢吗?都记牢以后,真的就能解决问题了吗?因此,本题失分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记牢,而在于有没有在复习中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知识点的主干知识有三句话:“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很多考生虽把这三句话背得滚瓜烂熟,但高考中却仍得不到高分,原因就在于只会死记,不去理解,也不会分析。我们在高考复习中,除了要记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个观点外,还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呢?进而我们就能抓住“源泉”“物质条件”和“直接创造”这三个关键词。如果抓住了这三个关键词,那么这道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因此,考生在备考复习中,一方面要走出“理解即可”的误区,该记的必须记,该背的还是要背。其实,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需要我们去理解,但也需要我们能识记并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表达。另一方面,还须走出“背诵万能”的误区。我们确实需要记忆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但更需要在记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要搞好学习,也包括学好政治,一定要把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巩固记忆。

二、广度和深度并重,走出“浅尝辄止”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