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55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1

1998年国家教育正式批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系)开设社会体育专业,2002年,河南科技学院率先在河南省普通高校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在此之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8所学院相继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了解到,这些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完善学院(系)学科建设,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和途径。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

河南省9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是培养从事体育健身指导、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熟悉体育健身锻炼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学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体育健身指导和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掌握从事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与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每个学校不尽相同。其中河南科技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社会体育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管理学等;安阳师范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从9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基本都开设了社会体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新需求。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状况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内涵。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专业的方向、特色和办学水平,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专业不对口。由于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各大高校没能及时储备相关专业人才,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很多社会体育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转行”过来的,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知识与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场馆设施状况

体育场馆是发展好体育专业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有别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育场馆设施的建造也要与传统的体育场馆区分开来,新型的健身房、台球馆、攀岩墙、轮滑场等场馆设施不可或缺。但是,据调查了解,河南省9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基本上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学场馆设施。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资金匮乏,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场馆建设经费,高校无法建设社会体育专业必备的教学场馆。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匮乏

师资力量是发展专业的重要保障,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学场地设施多为传统的教学场馆,新型的教学场馆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

(二)课程设置陈旧,缺乏新型课程

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多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一些新型的课程未能引入课堂教学,如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与服务等。

(三)缺乏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项目多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一些新兴且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未能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当中,如健身健美、轮滑、瑜伽、攀岩等体育运动项目。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发展措施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笔者在分析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基于国发46号文件的视角,提出一些革新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良好发展。

(一)积极引进师资,建设新型体育场馆

以往“转行”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因此,要想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引进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体育院校和重点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均有培养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河南省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引入优秀社会体育师资力量,积极促进本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发展。在办学条件和教学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建设新型体育场馆,或者选择校企合作,租借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不断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开设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增加新型体育课程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现代人的健身意识增强,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浓厚,健身健美、攀岩、瑜伽、轮滑等新兴体育运动都应该纳入社会体育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认知,不断拓宽视野,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2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WwW.133229.coM

2.3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3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4

关键词 社会体育 专业 发展

一、相关背景研究

在教育部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收录为体育学下面的本科专业目录,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共同构成了体育学科的五个本科专业。1999年教育部实行扩招政策,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经济问题而对我国普通高校实施扩大招生的政策。在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扩大招生规模,由最开始专业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扩展到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主干专业之一。2000年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达到30余所,2002年达到70余所,2006年达到150所,2008年达到180余所。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探索发展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培养目标同质化或者雷同,更有将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大部分高校在办学中基本都是以培养群众体育人才和健身指导人才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的培养目标。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教育部1998年印发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做了新规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四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横向拓宽知识面,实行主辅修制[1]。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之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的匮乏一直困扰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国内部分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华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先后组织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主编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第一本专业理论教材《社会体育学》,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开创者。2003年华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国内主要院校成立了“全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经过大家齐心协力,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材12本。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探索发展

1999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带来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新的发展时期,各大高等院校相继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高等学府里面。国内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相继举办了六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五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主要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与就业、专业发展与学科体系建立专业的发展、办学特色与专业品牌等问题展开研讨。

(一)2001年到2008年共举办6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

2001年12月20日至12月24日召开“第一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经验交流会”,会议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学生培养,管理体制,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燕山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湖北大学等院校先后主办了共6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就社会体育的内涵、专业定位、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专业发展与学科体系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提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加强横向联合,办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等建议。

(二)2002年到2012年举办了5次“社会体育国际论坛”

2002年、2004年、2007年华南师范大学分别主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由华南师大主办,深入讨论了社会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以此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为我国与国际休闲体育界人士提供优势互补、深化合作的专业平台[2。在社会体育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体育与艺术教育、身体等方面的关系,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分别提出了见解[3]。

第四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于2010年9月1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分别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预防儿童及家庭超重与肥胖症的创新性策略”、“社会体育的未来”、“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都市文化发展进程中体育之价值”、“体育、健身运动与健康政策”等进行大会交流。

“第五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暨社会体育研究会理事大会”于2012年10月18-21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回顾了研究会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绩,提出了研究会未来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04/ki.2095-6991.2016.01.0300

引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1].毕业生适合在公共事业单位、社会体育管理机构、体育协会、俱乐部、运动场馆、各级学校等部门从事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健身咨询指导、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毕业生也可自主创业,成为体育产业的经营者,直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和财富.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中把“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作为《意见》实施的七个措施之一[2].由于多年来甘肃省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储备上缺乏认识,造成储备量有限,因此,甘肃省对《意见》的实施,人才的支持是当务之急,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反复论证,结合学校自身,认为在兰州文理学院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1.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大众健身活动和消费市场中的体育需求空前高涨,并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高级社会体育的专门人才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3].

1.2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平台已经建立,为主动适应甘肃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文化人才势在必行,我校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社会体育知识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

1.3体育类专业布局的需要

甘肃省体育类专业布局需要.甘肃省目前有7所本科学校在招收体育类专业,其中7所学校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而社会体育专业只有天水师范学院设置,所以我校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填补了甘肃省体育类专业布局的不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甘肃省7所高校体育类专业的结构和教育布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4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兰州文理学院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传媒、艺术的办学思路,促使体育类专业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体育作为文化重要的部分与旅游、艺术、传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仅完善了文化类专业的构架,而且丰富了旅游、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内容,优化了学校专业布局,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2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2.1具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

2.1.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社会体育学院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能够达到80%,部级裁判员1人;国家一级裁判员8人;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部级游泳教练员、裁判员3人;部级桌式足球教练员、裁判员3人.2.1.2科研成果喜人多年来,社会体育学院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10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论文17篇)、获省教育厅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参与编写体育教材及参考书7部,担任副主编4部、专著2部、主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项、曾有多人次获得校级、省级教学科研奖.2.1.3教学场地设备完善室外面积47760平方米,有标准田径场1个(其配套设施齐全);标准足球场1个;小型球类运动场二个;水泥篮球场20个;水泥排球场6个;水泥羽毛球场20个,乒乓球台30个.室内场地总面积5628平方米.有风雨操场1个(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桌式足球等体育项目的活动);乒乓球室1间(共10个桌台);健美操房1间,桌式足球活动室1间(共10桌台),舞龙舞狮活动室1间(共60头狮子).2.1.4实验、实训条件多样已建成校内实验室(解剖、生理、保健、推拿按摩)、校内学生体质监测实验室各1个;还创建了校内学生汽车驾驶培训基地、校外“兰州市鸭嘴滩游泳池”、兰州市部分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多家实习、实训基地;组织校内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参加甘肃省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了条件.

2.2教学管理规范

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管理队伍体系完善,以深化管理改革为动力,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体系;教学资料完整、有序,并定期地对学生作业、试卷、毕业论文、实习原始材料等工作进行检查.

2.3专科专业的办学奠定了基础

社会体育学院从1993年开始设置体育教学(成人)专业并招生,从2002年起将原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调整为体育健身与保安专业,从2005年开始转型发展体育保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保健人员.尤其在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实践课程《体育保健专业综合实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体育保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团队评为系级教学团队;民族传统文化“舞龙舞狮”、休闲体育文化“桌式足球”、敦煌文化“敦煌拳艺”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成为甘肃省社会体育文化的亮点.

2.4毕业生社会影响良好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体育保健与保安、体育保健专科专业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和学科骨干.2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0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广泛服务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教育、体育、企事业单位,不少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或成为部门、行业的业务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贡献率.这是办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宝贵资源.

2.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生源充足

近几年,甘肃省每年大约有5000多名学生参加体育类考试,被高校录取大约1200名,录取比例为4∶1,并且每年体育考生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从这些数字和考生数量上升的趋势来看,生源是非常充足的.

3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基本设想与思路

3.1专业的培养目标及面向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面向的岗位是体育健身指导员、科学健身咨询指导员、社会体育经营管理员.

3.2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3.2.1设计思路科学研究:依据社会体育学院老师参与研究的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高校体育类毕业生进入物业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甘肃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方向设计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学术研究结果.市场开发: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全民健身市场,取得政府、企业、个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认可,使我校成为甘肃省社会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建设:研究表明,校内实训基地的长期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高素质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5],因此,学校采用学校投资和与企业联合开放办学的模式加强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中的“兰州文理学院非医疗健康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3.2.2课程特色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为特征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知识:要厚基础、宽口径,实现由单一社会体育专业的知识教育,向综合性的知识教育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素质: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完成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能力:完成由侧重于获取知识达到教育向增进创造性的教育转变,尤其要加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在社会体育工作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4].主干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球类运动、健美操、形体舞蹈、武术、田径.专业方向课程有形体训练、体育舞蹈、桌式足球、瑜伽、推拿按摩、龙狮、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中华传统养生文化、针灸学.3.2.3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理论课教学始终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加强课外实践性环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媒体教学的关系.3.2.4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采用教学、训练、比赛、教学训练实习等形式.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采用“指导发现式教学”、“范例式教学”、“领会式教学”等方法,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把能力培养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重点解决技术规范及运用问题,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学、训练和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基本技术.第二阶段: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通过教学实习、组织比赛、裁判实践等形式重点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运用、教学、训练、裁判、组织竞赛、临场指挥和科研能力,这个阶段采取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

4结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体育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培养大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6].国务院《意见》的出台,契合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寻求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7].《意见》明确指出:“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党的十以来,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旦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用健康生活的方式引导体育消费,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我们就能够迅速培养以市场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因此,需要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人才,来解决体育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客观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结构的演变,甘肃地方文化建设平台的开发,我校学科的转型发展为增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提供了外部条件;学生生源充足,办学基础和条件具备是增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力.申请增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仅是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2-85.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EB/OL].

[3]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0-66.

[4]罗曦光,林明洪.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0):931-933..

[5]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4,21(3):87-89.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6

1 前言

近些年,中国的体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社会体育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稳步的提高。但是,我国的体育国情实施中制约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海口经济学院同样有很多问题以及潜在问题都需要进行解决,其中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处理不好,将大大制约学校体育专业的发展。

2 研究成果与原因探究

2. 1 根据最新的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规定,加大了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争取在接下来的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发展方向和规定,优化课程设定,使社会体育事业系统化发展。20世纪末,国家教育部发文通知:加大对个别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力度,深化科学体育的理论建设,凸显先进技术和能力的学习,完善民间社会体育的管理制度和咨询模式,加大社会体育事业单位自我经营与管理能力建设,同时中央各级部门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加大投入力度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2. 2 体育事业在当前海口经济学院的方向定位情况

当前,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已经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在数量获得了增加,并且在规模上得到了普及,同时在专业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原来,社会体育专业主要集中在重点的体育院校,比如说:北京体院、上海体院和武汉体院,但是如今的相关专业已经拓展到更多综合院校中,海口经济学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本文在搜集和总结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 2. 1 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规定来发展的,是以发展社会专业体育人才为方向的,也许与其他学校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但是始终没有偏离总的发展轨道。

2. 2. 2 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总结可归为如下几个部类:

首先,学校体育教育。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海口经济学院中的社会体育专业都把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其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学校就将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设置成了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并且每一个阶段的培养模式、方法、过程以及反馈方式都是不同的。 可见学校体育教育这个发展方向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的。

其次,经营性的专业人才。据最近的资料统计,海口经济学院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从事经营性的事务,比如组织和管理相关体育团体型组织、公共组织、社会公共场所、盈利性的休闲俱乐部,其中还包括体育酒店和饭店,这样的专业培养模式可以获得很高的经营性收益。

第三,健身咨询型人才。海口经济学院在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时候明确提出要把其向健身咨询方向发展,并且这个方向从2012年现在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6.3%,所说如此,但是其绝对没有偏离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第四,以自身独特优势为支撑的发展方向。随着各个高校的发展,每个学校都秉着着发展特色专业的思路进行开拓创新。海口经济学院,因为该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该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方面有着高端的研究,依靠这些优势,该学校将社会体育专业开辟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都采取相对应的模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休闲娱乐咨询方向、 体育市场探索方向、 体育保健保养方向、 社区体育咨询方向、 体育旅游方向、 防身方向、 高尔夫球管理方向、 体育媒体方向等等。

由于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笔者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对全国主要的体育院校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将近九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实质内容和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与社会现实存在脱节的现象,为将来的生活以及就业提供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第三,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现实,七成多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目标的达到是极为不利的。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首先,当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基于此战略基础上的个别战术存在笼统的问题;其次,学校将体育经营以及经济型人才作为其专业研究重要方向,同时注重健身咨询型以及体育研究型人才的发展,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以自身特色作为依托,发展学校的特色方向和专业,将会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与众不同的技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

3. 2 建议

首先,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和治学经验,采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办学模式,在掌握先进理论的同时考虑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体育专业,海口经济学院可以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呈现专业细化的特点,对政治,经济,文化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海口经济学院可以在组织管理、 咨询服务、信息反馈、经营投入以及教学科研中的某个方面进行细分,也可在社会体育环节内的其它层面进行分解,但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点, 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第三,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层面必须要为人先,必须在发展方向上有所体现;最后,关于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样要注意专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人才优势达到最大化,避免出现人才浪费和闲置。

参考文献:

[ 1] 姚望.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 10) .

[ 2] 汪康乐,邰崇禧, 谈强, 等. 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调查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5) : 14 - 16.

[ 3] 陆亨伯.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 , ( 3): 73- 74

[ 4] 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3) : 103 - 104.

[ 5] 陈永军.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 6) .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HJKD12-09.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7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系统并且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面向社会体育事业输送大量综合素质水平高,且技能上具有多元性特点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就需要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入手,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积极开展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的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同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自我磨练与应对挑战的机会,能够在大学阶段就对的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一个动态、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一、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现存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以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开展现状来看,本科阶段四年(共八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前六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后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相对较少,主要将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实习,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从这一安排上来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学校没有时间展开总结性的教学,没有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由此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无法发挥其根本效应。

2.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雷同

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健美操实践教学为例,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均以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为中心,缺乏根据本专业特色所展开的教学内容,导致所培养出来专业学生没有突出的个人特点,专项素质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普拉提、瑜伽、拉丁、搏击等新形式的健身方式出现的时候,只能再“回炉”,而不能在短时间去适应。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

3.课程质量较低

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而为例,很多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均存在应付了事的特点,甚至一些学生直接从相关网站上下载论文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后作为自己的论文成果提交。导致这部分学生没有与论文撰写相关方法与程序的基本概念,也经过立题、开题、搜集资料、实验、撰写论文等实际过程,论文撰写质量长期处于低下状态,最终造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质量的低下。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措施

1.准确定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上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教学定位上必须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等分离开,避免不同专业的实践环节出现趋同化的特点。在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定位的过程当中,必须考虑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使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具备独立从事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职业活动的能力,体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特点。

2.课程体系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上来说,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本专业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目标相吻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相关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学生未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相关,同时还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在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中的技能水平。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形成与之配套的授课计划、考核方法、管理办法等。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修科目进行科学组合,将本专业的技能点、知识点、应用点、以及创新点凸显出来,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3.内容构建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突出能力中心的地位,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必须兼顾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技能的综合发展。还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并非局限于一个学期或阶段中,而是需要贯穿本专业教学的始末。

4.指导教师

当前在高校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大部分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无法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动态相契合,在实践环节中所给予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针对此问题,在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时,需要制定以指导教师为中心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展开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与指导能力,以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节奏,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指导的有效性水平,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5.自主学习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自从遵义医学院2008级社会体育专业(52人)、遵义医学院2008级麻醉专业(就业率较高、50人)、遵义医学院2008级英语教育专业(就业率较低、36人)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搜索查阅遵义医学院图书馆中有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分析及其社会体育专业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和遵义医学院就业办关于学生就业资料,并在因特网上收集整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社会体育专业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参考。

2.访谈法

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关于就业问题方向和关心程度。

3.专家咨询法

通过对具有权威专家的咨询得到有效的依据及其理论,并且整理资料,为遵义医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提供相应的指导。

4.归纳与演绎推理法

通过调查出的实际问题、对同学的了解、检索等途径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总结归纳以及逻辑分析与综合、演绎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查阅遵义医学院学生处就业办学生就业率资料,主要针对从遵义医学院2008级(2012毕业)、2009级(2013毕业)2010级(2014毕业)影像专业、英语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进行相应调查,分析就业基本情。数据来自初次就业时间为当年的8月31日。

(二)遵义医学院麻醉,英语,体育专业率特点研究分析

个人要求和表现在追求工作的不同,在社会体育中很少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大多数人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其中研究生同样是一个就业的行业,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在社会中竞争能力。部分学生从事健身教练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健康重要性,人们对于健身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事健身教练也是一个不错工作。对于体育学生自身有着不同与其他专业能力,善于交往和沟通,性格开朗。也有部分学生从事市场的销售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了解社会体育学生的专业特长、社会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需求状况,认真分析社会体育学生的就业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通知相关的主要政策帮助高校的社会体育学生知道就业工作,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相关专业,加强学校对于就业课程的开展,从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这样对于社会体育学生就业率提高有着很大意义。

个人能力始终是社会体育就业一个关键性问题,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潜质水平,从而为适应社会,获取更好就业方向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对于社会体育关注程度还不够,不能足够了解社会体育专业的性质,以及目的。加强对社会宣传,让社会体育真正在大多数人中了解,认识是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所在,从而减少社会就业压力,让社会体育真正在人们群众中发展起来。

学校专业的师资力量同样也是决定着该专业就业问题,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学生自身能力强,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二)建议

在社会体育中,为了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继续深造比如读研。其目的为了增加自身学历水平,从而间接提高自身竞争力。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为推动新时期下现代化体育建设。

随着全世界的各个地区的迅速发展,现代人对于体育的品味不断提高,由此推动全世界性的体育大发展。现在体育性质和规模发展迅速,在规模上不断壮大,推动全世界的体育发展和繁荣。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 要适应新时代下自己能力培养,从而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不断培养社会体育学生就业观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此同时, 社会体育的教学课程还要不断改革,打破原来的教育观念,冲破原来束缚,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水平。在人才的竞争中立于前茅,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招聘单位的吸引,减少部分学生就业压力。

“体育相关产业同样带动一大批就业,比如体育、健身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等,它同样有着很大重要作用推动社会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霍晓亮,张正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9

一、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国家兴起素质教育之风,已经有十多年了,伴随这股“劲风”,国家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在丰富学识的同时提高人自身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各个关节都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实施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注重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得出,素质教育的四个内容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国家需要法律规范行为。高等教育的法律专业就是为了向社会上输送高质量的法律人才,起到传承中国法治社会的作用。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全球经济席卷而来,社会对法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外,还需要法律人才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秉公执法维护法制社会的建设。

根据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中法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认真学习素质教学,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以此成为优秀的高端法律人才。

二、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议

高等素|教育包括四个部分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所以讨论法律专业教育与其的关系,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2.1 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良药―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道德也有十分深刻的理解,提出“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必需。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法制社会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公正执法造福社会。树立与法治社会相同的价值观、认同法律所起到的社会作用。

从这样的关系中看出,我国高等法律专业教育中,实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社会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及法律专业思想道德素质。前者是依存于社会形态,后者则是针对法律专业进行。针对这两部分可通过树立道德理念、坚定法律意义、培养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等三个部分进行。

2.2 综合素质的基本组成―文化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素质有多重定义,一是人生理上表现出的原本的特点,二是事物自身所具备的性质,三是人在进行或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本文中我们所讨论的文化素质,是指的第三种定义: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法律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所具备的的能力。不同于专业知识,文化素质不仅仅是体现在专业技能,更多的还有在人文方面的素养,像是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通过学习这一类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通过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展现综合素质。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其主要的展现形式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者看似独立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一般是对两者进行教育教学时,会运用到多种表现手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融合教学;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相互融合;将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结合。不论是哪一种表现方式都可以帮助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专业知识外,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

2.3 法律专业学生核心――专业素质

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之下的法律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是责无旁贷的。我国非常重视培养法律专业学生,各大院校针对不同的法律类别也建立了诸多的专业,以此分门别类的进行针对性学生培养。高等教育中法律专业具有专业性以及目的职业性的特点。不论是那一个法律专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将培养专门的法律人才为目标,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该计划符合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施教的老师,再根据整体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细分,通过不同的课程教学以及活动教学,渗透法律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

近年来,国家快速发展对法律社会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深化,作为法律社会的监督者,从事法律的工作人员,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加细化深入的了解法治社会。法律专业素质其主要内容,不仅仅指的是知识的积累,还有法律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看到现象,可以此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专业的法律知识,思维重建得出最终的具有法律效应的结果。按照这样的实践过程,就要求培养法律专业素质,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

2.4 法律专业学生的保护伞――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是指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因为在真实的执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挑战专业技能和逻辑思维同时,对身心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锻炼。身心的健康是法律工作顺利进行的保护伞。

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跟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和认知能力。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明确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对待事故,用坚强的意志力学会处理危险、困难的时期。

总结:法律专业实行素质教育是国家的社会形态决定的,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我国高等教育设立法律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专业的法律人才,以此来传承法制国家的理念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平等。通过分析四部分内容,明确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日后的工作中可根据相应的方式进行法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汉东. 试论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 法学家,2003,06:14-19.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例10

1.研究目的

社会体育专业列入正式专业是在1998年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仍在持续兴办,四川省目前拥有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已为数不少,在高校兴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同时暴露了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毕业生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工作不稳定,更换频率增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平台搜索与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相关文献20余篇进行整理,借阅相关书籍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2.2调查问卷法

在研究文章目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调查问卷。对四川省310名社会体育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回收问卷305份,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为98.4%与94.5%,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数据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调查基本情况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279份有效问卷中155名男生,124名女生,所学专业有方向细分的89人,占31.9%,无方向细分的183人,占68.1%;另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涉及自主创业、公务员、参军、考研等各个方面。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欠理想。

3.2对临近毕业、刚毕业及目前就业情况的对比分析

表 毕业生临近毕业、刚毕业及目前就业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3.3工作稳定情况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关于“您从毕业到现在为止更换过工作吗?”的调查中发现:有101人明确表示自己更换过工作,占调查样本的36.2%,而选择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有178人,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

3.4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关于“从毕业到现在,你都从事过哪些职业?(可多选)”的调查中发现:个体经营的有88人,合伙参股的有68人,一线员工有66人,基层管理的有67人,中高层管理16人,其他的有55人。从统计结果来看,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与社会体育背道而驰,这一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

3.5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历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性调查中可以看出(详见表2):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吻合的仅占一小部分(15.1%),而与所学专业无关联的占有绝大部分(68%);另外,还有16.9%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与所学专业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希望各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时,考虑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4.结论与建议

4.1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面较广,涉及自主创业、公务员、参军、考研等各个方面,但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情况与该专业相分离的情况较严重,可以看出目前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读学生的就业前景,希望各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重审社会需求。

4.2从四川省历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临近毕业、刚毕业及目前就业三个阶段的就业情况来看:三个阶段的变动比例较大,这也反映了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变化。另外,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情况不容乐观,且原因较复杂,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4.3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与所学专业脱节问题比较严重,希望各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时,考虑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伟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