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信企业信息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6:04

电信企业信息化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1

1 概述

 

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由信息化驱动的经济结构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努力迎接信息化浪潮,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社会各单位和全体公众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如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享用和相互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提高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文化教育与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吴邦国副总理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号召。国家也因此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朱总理亲自挂帅,指导全国的信息化建设。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将累计投资2000亿用于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信息产业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比可达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超过1:20。

 

电信企业是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九五”期间,产品增加值已占GDP的4%,产业规模跃居各工业部门之首,拉动全国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9%。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于国内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外的电信产业正处于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期,国外的IT产业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国内的电信企业正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信息化工作,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管理水平,为迎接下一轮的市场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电信企业具有自己的行业特点,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不同。电信企业的生产是围绕网络建设、网络服务展开的,其盈利模式是以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而赢取利润的,因此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为用户的服务水平,也承担着为社会信息化做贡献的社会基础角色。

 

2 电信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两个方面。具体而言,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对象分为如下的几类:

 

·客户的信息化。通过提供标准化信息组件,为似提供信息化环境。如通过GPRS网络及标准化的客户端软件,就可以让客户在移动的环境中,也能够上网,进行移动办公、移动酣等活动。这也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让每个客户都能够信息化,整个社会也就信息化了。

 

·企业的信息化。采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对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反应速度,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在市场中较强的竞争力。如企业有了企业资源计划(Ellp)系统后,就可以对自己的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有较清楚的把握和控制;有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0A/MIS)之后,就可以较快地将各种指令信息发送到各个部门,及时地作出各种控制;有了客户关系管理(CRM)后,就能够较快地了解用户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并对生产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等。

 

·供应商的信息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链,都有自己的上游及下游企业,为了较快地作出市场反应,光靠自己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是不够的,应该提供信息化的渠道,让其他企业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企业的各种信息。例如:通过电子化招标、采购系统,可以对各种供货商进行有效管理;通过ISP/ICP的管理电子化,能够突出与合作伙伴间的高效率管理;通过渠道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善对市场环节的把握能力等。

 

电信企业信息化与其他行业信息化过程相比具有独特特点,电信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客户信息化,为社会的每个基本成员提供信息化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电信网络建设,为社会其他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信息传输网络服务,承担基本的通信服务角色。

 

因此,中国的信息化工作为电信企业提供了又一次发展的机遇,通过社会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电信网络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而且也为开辟电信新业务市场奠定了外部环境基础。

 

为了迎接中国信息化高潮,电信企业也要求打好自身的服务基础,通过企业信息化工作,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适应未来电信市场的大发展。

 

3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国内的电信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的电信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1)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落后

 

国内电信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表现在生产系统上,如中国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在计费系统和网管系统方面的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立起了初步的集中化管理模式,但在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方面,却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息化系统,因此,中国移动正在进行ERP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国内电信企业的一些信息化系统技术比较落后,操作人员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职能。

 

(2)系统分散建设,管理独立

 

国内电信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比较分散,并没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常常分属于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

 

由于这种系统没有进行互联,因此导致各个系统统计出的数据常常不一致,为领导进行正确决策,增加了难度。

 

(3)管理流程没有优化

 

国内电信企业在管理方面,还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很多流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信息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遇,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流程重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

 

(4)重建设,轻管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硬件建设比较积极,而对软件投资比较谨慎,形成了“重硬轻软”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系统建设十分重视,而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系统无法应对业务功能的变化。

 

这些问题,反映了国内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说明信息化技术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将形成又一个新的行业发展热点。

 

4 电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信息化工作能够为国内的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效,电信企业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可以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应该包括以下目标:

 

(1)完成社会信息化“栋梁”的角色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将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仅可以提高客户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也为其他企业用户信息化提供信息承载网络平台,满足其信息接入内部系统的要求。

 

这样,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电信企业承担起了“栋梁”的角色,不仅开拓了自己的市场,而且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建立闭环企业管理模式

 

电信企业信息化,就是要整合企业的各种系统,让生产、管理、市场、客服等诸多系统和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形成一个市场、生产、服务再到市场的良好闭环,用户的市场需求,能够马上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反应给企业的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后,马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将指令下达给各个生产部门,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马上提供出相应的业务,然后通过市场部门将该业务推向市场,同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听取用户市场的反馈,以便于及时地进行反应。

 

(3)通过小额支付,提供资金流,发展电子商务

 

在承担社会信息化的角色过程中,电信企业可以通过小额支付系统,为用户提供移动商务活动。电信企业具有自己的信息流平台,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资金流,再与有关的物流系统结合,就可以为用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这样,电信企业就可以发展成为社会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企业,不仅提高了社会商务活动的效率,而且也提高了电信企业自己的利润。

 

(4)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数据分析

 

电信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各个业务系统的整合,而且也要考虑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集中地反映企业运转的情况。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诊断”企业各个方面的状况,并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基础,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以上的内容,仅是信息化工作的一些主要目标,信息化系统为电信企业提供了数字神经系统,企业也将因为有了更灵活的神经系统,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5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难点

 

应该说,信息化工作首先是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而国内电信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具有如下一些难点:

 

(1)管理问题突出

 

经验表明,信息化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因此在抓信息化的同时,要抓管理的改革,要面向顾客,面向市场,创造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取得成绩。管理问题比较难解决,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否则在旧的管理模式下,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企业也无法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市场中的各种复杂变化。

 

(2)现有系统复杂且参次不齐

 

应该说,信息化技术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系统,接口很多,因此如何在技术上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准确实施,还有很多问题。

 

近年来在信息化技术中,普遍采用中间件技术,提高了不同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而J2EE/.NET等体系结构的出现,也为信息化技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需求多样,存在控制问题

 

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案例显示,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需求变化太多、太快。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建设及应用、维护,有必要进行需求控制,确保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完成不同的系统功能。

 

(4)技术线路选择困难

 

信息化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技术线路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循序渐进还是推倒重来,对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技术发展线路。

 

(5)项目管理十分重要

 

根据美国Hackett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7%的信息化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只有42%的信息化项目在预算内完成。因此信息化过程中项目管理方面问题十分突出,采用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法十分重要。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2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3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WwW.133229.Com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2.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不少信息系统“烂尾楼”。

3.缺乏整体实施框架。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5.重建设、轻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与实施构想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应该在各行各业得到比较广发的应用。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推广,而信息化的推广借助于各种软件,能够轻易地实现数据存贮和分析的工作,能够解决招投标管理中数据效率、准确性、客观性等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运用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利用系统平台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3.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4.信息化保障体系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5

内容提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运用先进的IT技术构建高效、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基于Internet的新兴商务活动模式,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运作与开展必须依赖企业信息化提供的IT技术平台来充分体现本身优势。而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企业信息化应面向电子商务,以支持企业充分挖掘电子商务的潜力获取新的商机,增强企业在信息化社会和新型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注:本文版权归本站所有,为黄金会员资料,只有黄金会员可以查看。

提示:您还没有登录 无法阅读全文 请先 登陆 注册 点击此处申请黄金会员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6

这只是广东电信10多万“商务领航”客户中的一个例子,“商务领航”也只是电信诸多业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而广东电信则是中国电信的一方阵地──只是在很多时候,这片阵地也被人们认为是电信业务的“实验田”。

当“商务领航”在广东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同时,人们可以从这项业务开展的侧面看到电信这家老企业的改变,也可以看到营销正在逐步渗透到很多市场领域,其中也包括信息服务领域。

当4P遭遇信息产品

营销,对于任何一家外资企业,或者说任何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无论是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还是从产业的宏观角度,营销都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力量之一,是这些企业攻城略地时不可或缺的利剑。然而,对于中国电信这样一个一向都被人们认为是很正规、很权威的企业,再加上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受众面很小的项目,人们很难将其与营销挂上钩。

然而,实际情况是,近几年来,广东电信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信息化服务,比如先前针对企业推出的“蓝色魅力商务计划”,以及更早一些时候针对家庭用户推出的“互联星空”等,但这些产品都给人一种“工具”或者“服务”的感觉,而让人忽视了这些产品背后的市场营销过程。事实上,和很多消费品企业一样,电信产品的营销始终都在进行着,但由于产品的常用性和其与人们日常生活衔接的紧密性,使得中国电信的营销手段和方式不太容易显露出来。

“商务领航”是广东电信为促进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而建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应用系统和IT环境,目前推出的服务产品有“企业邮箱”、“企业网站”、“办公自动化”、“企业短信”等。

以“商务领航”为例,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一信息服务产品背后的4P。

市场:据统计,尽管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但其中74%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只有28%的中小企业客户对电子商务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高额的组网费用、专业的IT维护要求,足以把大多数中小企业挡在信息化的门外。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除了基本的通话需求外,它们还有网站建设、移动办公、在线杀毒、远程监控、财务管理等网络应用、管理应用以及综合的信息化需求,它们迫切希望获得商业贸易信息,在企业管理、提升效率方面对IT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产品:“商务领航”依托于广东电信在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聚合业界优秀的应用硬件、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其中包括惠普、联想、思科、微软、用友、中兴、点击科技、神州数码、华为、UT斯达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金山、趋势科技、中关村科技、金蝶等众多IT厂商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和服务界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和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商务领航”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为企事业大客户提供一站购齐、全程无忧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的多样化、差异化、专业化套餐及解决方案。同时,“商务领航”还开创性地引入“租赁服务”的消费理念和“即开即用”的使用模式,中小企业无须购买昂贵的IT系统设备,无须购买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只要支付月租费用即可享用长期、稳定、专业、高效的电信级企业信息化服务,并且免去了信息化投资的风险,解除了维护、升级的后顾之忧。

渠道:据广东电信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商务领航”目前在广东省拥有10万个企业用户,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分布于多个行业,而且这些企业全都是广东电信的老客户。也就是说,在“商务领航”的推广过程中,广东电信充分发挥了自己所拥有的渠道能力,借助于自己庞大的客户群,取得了非凡的效果。目前除了广东省外,江苏、浙江等省也开通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务领航”业务。“商务领航”业务的推广离不开稳固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更离不开中国电信总公司这个强大的后盾──中国电信总公司为这个庞大的后端平台作后盾,就可以让多个省、市的电信公司选择同一个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商,既节省了成本,也让产品性能更加可靠。

促销: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手段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部分原因就在于电信运营商的促销和推广手段具有隐蔽性。但在“商务领航”的推广中,广东电信主动采用了多种营销方式,比如召开媒体见面会、产品推介会,举办产品应用培训班,等等,让企业客户接受邀请后自愿参与并购买相关服务,与广东电信签订服务协议。同时,在其他业务的推广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商务领航”业务。但无论广东电信的营销手段是张扬还是隐蔽,有一点是相同的:贴身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通信信息服务的需要。

营销是一项由内而外的运动

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营销。营销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营销的前提就是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换言之,营销其实是企业一项由内而外的运动。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2005年年初,中国电信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做中国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这一年底,中国移动也将自己的定位由“移动通信专家”改为“移动信息专家”。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将目光转向中小企业信息化,这里不仅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也是众多IT厂商争夺的焦点。因此在这个领域,各个运营商竭尽全力,在业务、综合接入、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竞争。“商务领航”针对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拓展实际上又是相当困难的。某运营商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客户不仅对通信和信息化一无所知,还总是纠缠于价格问题,常常搞得我们费尽力气发展了一个客户,却无钱可赚。”

那么,运营商们为何要自讨苦吃,瞄准这些所谓的“商务客户”呢?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7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3-0109-01

1 概述

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逐渐的深入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中时,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也对现有的管理系统机械进行了改进,采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深化和改革,实现了更加高效的数据整理和信息管理,也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更好的业务沟通,从而达到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就目前的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所建造的信息化网络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也就是说,由于科目的不统一导致的计算机管理方式也是十分不一致的,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不能够一体化,也就严重的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另外还使得一些资料不能够共享,降低了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的电力系统改革的不断推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逐渐的完善现有的管理方式以更好的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传统的各种具体化的办公系统和软件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新旧更替。从最开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到前期的用电网络营销系统,再到现阶段的各种虚拟专网的应用,都在各个阶段完善了电力系统的管理。而随着电力系统对于综合管理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则成为了又一个重点。

所以在未来的电力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现阶段的各项具体操作和管理功能的整合,也就是说要实现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和特长的综合使用,并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目前来看,我国电力系统的网络管理是以中心为主体,辐射到主干和二级网络的形式,所以,要想实现对现有的网络通信的综合管理,就必须要在各个节点上满足该区域的功能和业务需求。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要对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审查,以实现更加可靠的网络信息一体化。

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并且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种:首先,我国的电力系统的相关策划活动还不完善,也就是说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而言,在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策划不足致使信息化不完整,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力单位和电力企业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因此在进行电力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新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有关电力企业的管理单位应该积极的机械管理改革,不断的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拼柜啊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的整理和使用。

如果没有统一的计算机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可能是十分多样的,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标准实行不同的管理,这样也就容易导致在信息统计过程中的不规范。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现阶段的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进行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的管理科,只有实现了数据形式和信息的规范统一,才能有效的开展相关的活动。也就是说,要尽可能的实现科学、标准和信息化管理相协调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电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这样也就使得电力企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力信息化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在对我国的电力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商家和技术的选择。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认真的贯彻信息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和方法。

而笔者认为,根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如果想进一步的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和专业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方案,以更好的指导相关的工作。

2)在大型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相应的资源优势,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行优化。

3)在一些中小型电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也就是说要通过一定的规划化的制度的制定来实现对企业的电力系统的有效管理。

4)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根据现有的市场形势调整自己的决策和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落后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际。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共同目标

1)实现对电子商务的更好运用。电子商务作为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完成电力单位内部各个机构的信息化体系的综合,完成电力单位运行程序的智能化和不同运用体系的相互融合,有效解决本来在各个机构中各自存在运行的信息化体系间的界线,凭借电子商务的使用推动电力单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还有,针对电力单位内部机构中一些封闭的工作范畴,经过贯彻单位的整合运用,能够把电子商务和那些封闭的工作范畴有机联系起来,进而能够推动电力单位内部结构各个信息化的体系综合起来。

2)实现对电力企业的更好业务整合。在综合管理两个电力单位使用的不一样的电力信息体系时,肯定要把附属在两个不一样体系中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并且相关体系的运用程式相互连接是综合这些数据资料的重点。

3)实现度电力企业的更好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动,不仅要减少程序的反复和优化,还要对现有的综合模板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也就是说根据统一的执行标准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同电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一样,共同服务于企业的综合技术管理。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对现阶段的信息一体化进行全面的整合,并根据市场不断的进行细节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为现代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8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内容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现代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9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和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电算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机、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电信企业信息化例1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得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企业信息处理技术也走上了研发之路,也促成了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

一、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

(一)会计电算化

1978年,我国财政部拨款给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到现在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从手工作帐到电算化的会计行业革命。会计电算化是以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简称。它是基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核算的繁锁手工操作而进行的研发,它的使用,使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脱离手工会计系统而转向会计电算化系统, 一方面减少了手工操作难度,一方面节约会计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相对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企业信息化融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实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有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功能,兼具即时性、集成性和远见性,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电算化促成企业信息化的背景

(一)网络技术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条件

无论规模大小的企业,只要拥有网络技术,就可以将客户、供应链、合作伙伴、虚拟企业的全球信息尽握手中,跨越时空实时动态管理。

(二)电子商务普及化,企业成为网络供应链中节点

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上交易和结算,相应的电子合同和报表使得传统的财务计价、控制和结算方式等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子结算方式取代了原来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对传统的会计功能产生了冲击,也促成了它的改变,企业信息化成为网络供应链的一个节点。

(三)WTO 背景使企业信息化为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 ,企业也渐渐融入国际市场,企业信息也将走向国际化。会计要与国际会计接轨,既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还要能够支持多国语言、多种币种和信息化结算,这样才能使那些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的难题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化解

三、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普及,重新定义着会计工作的内涵,也正在改变着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当计算机首次被引入会计工作时,把会计工作人员从手工记帐、算账、报帐的纷繁复杂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当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信息化如期而至,与会计电算化相应的计算机为其客观上提供了必要硬件设备,它所促成的相关软件产业的成长,也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软件基础。

(二)企业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运用于财务部门内部的一个系统,实现与其它部门系统的融合,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人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模拟、管理和组织,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一方面也促成了企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全面实现的保障,所以,要充分吸收会计电算化对信息化的有益启示。

(一)建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

会计电算化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会计软件市场的成熟与繁荣,就没有会计电算化的今天。企业信息化也如此,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软件咨询市场,就难以成功。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文化和习惯开发适合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为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管理、制度、技术及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二)重视一对一管理软件的开发

在会计电算化的研发过程中,一对一会计软件开发是成功的经验之一。会计信息化也如此,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也是不尽相同,所以要提倡针对企业特点开发一对一管理软件,使企业能对自己的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作全面分析,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

(三)加强人才培养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成熟过程中,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会计信息化也如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会计电算化比较而言,它要复杂得多,所以,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一线应用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也是重中之重。企业为更好地实现企业信息化,既要加强全员性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还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既要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也要强化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总之,今天的企业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望未来,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才能推进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毛华杨,陈泳俊.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3).

[2]王海啸.试论企业管理作息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