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23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1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望、坚硬、糟蹋、短暂、珍惜”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生活中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白板出示杏灵子的简介。

二、精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指导学生读好:“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

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由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的,下面让我们来研读课文,看以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偏重哪一方面,给了我们关于生命什么样的思考。

(一)飞蛾求生

1.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飞蛾求生中令你有所感触的词句,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悟出言中之理,学生交流反馈,重点是学生体会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挣扎: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体现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3)小飞蛾在我写作时一直骚扰着我,为何我还忍不住放了它?师生共同学习“骚扰”一词,指导书写。

3.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生选择读相关句子或整段,师加以指导,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二)分小组合作学习

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两件小事

1.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白板出示)合理形成学习小组(4人一组)。

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品读:悟出言中之理

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小组任选其中之一事学习

2.选择其中之一交流反馈(要求反馈的小组人人发言)。

3.师生互助诤友式评价。

4.生品读后师引导重点反馈。

(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扣住“掉”与“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体现了生命力。)

(2)“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为何不屈向上,又仅仅只活了几天?这不矛盾吗?

(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在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瓜子还能这样,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3)理解“震撼”。

(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相反的意思呢?理解“可以……也可以……”对人生的两种态度。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最后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四)师引导生总结课文

(白板出示)练习:用课文内容创编一首小诗来总结课文:

生命/是一只小飞蛾/它体现强烈的求生欲

生命/是 /它拥有

生命/是 /它警醒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剖析文中空白

课文题目为何连续用了两个“生命 生命”,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想法?

如果要给他们之间加上标点符号,你认为添加什么标点比较合适,说说你的见解。(逗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人物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品味主人公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韧、卓绝的求生意志。

3.了解人活着就要与形形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主人公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中“那个人”和“狼”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

同学们,你能想象下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焕发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多媒体屏幕显示)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粗读课文大意。

2.复述故事, 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3.学生再自由诵读全文,思考: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4.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四.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说出主人公名字?

(学生先探究,力求课堂成为学生的们的“百家讲坛”,老师是听众、点拨)作者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切热爱生命的人的代表,他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只要热爱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个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了。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他”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所在,而小说中的“狼”更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2.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身体极度虚弱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有攻坚克难的信心与勇气。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但有着一种对生命的执着的追求和希望。在这场生死的博弈中,他是赢家,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5.这篇小说有什么特色?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

五、品味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迪。

(1)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勇于面对失败。

(2)要勇于面对孤独,寂寞。

(3)要敢于与不良倾倾向做斗争。

(4)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5)要正确对待物欲横流的今天。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确对待友谊。

六、拓展延伸,发散创新

1.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

2.比较:《热爱生命》与《老人与海》的写作特点和主人公的形象

七.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荒野独行,勇敢坚强;

硬汉精神 { 于孤独时,不失希望;

于无望时,不忘坚持;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金钱面前,不失理智;

死亡边缘,不灭天良;

野兽爪下,沉着镇定。

细节描写 嚼骨头的细节,在水边舀鱼的细节。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3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至今仍采用单一、传统的单元制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为:课程与课程之间泾渭分明,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学完一门专业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完成作业;教师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提交教学成果。长期以来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和掌握了知识的弊病。

针对以上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学生在一年级基础阶段能够拥有理想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目的,2013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教授郑美京提出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基础教学中。以两个班级组成一个工作室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由三名教师为主导师负责这两个专业班的教学,打通教学课程,延长每门课程的教学周期,增加Workshop的教学形式,使专业知识的教授更加丰富,学生亦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学院的肯定与支持,笔者参与了穿插在常态教学中的两次实验性教学,并对Workshop的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通过这种国际教学交流和自身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相长。

2013年10月,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纺织品设计系主任Steen Halbro与郑美京在工作室进行了第一次Workshop,以“秩序与非秩序”为教学主题进行了色彩教学。这次工作坊为期一周,时间安排在素描课程和考察课程之后,教学内容沿用了素描课和考察课程中对上海的观察与记录,把学生混合平均分配成A、B两个小组,每小组32人,先后分别完成两个学习任务:长卷绘画作品和40x40cm独立绘画作品,最终再把40x40cm的画面进行“非秩序”重组。

工作坊第一阶段是长卷绘画,意图是让学生比较放松地把对上海的印象画出来,所以选择了尺寸比较大的画纸。这一方法很有效,学生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绘制完长卷。之后在长卷上用裁好取景框的白卡纸重新构图,在每位学生的画面处重构出四张40x40cm的色彩作品。

工作第二阶段让每位学生根据回忆,创作40x40cm独立绘画作品,一幅黑白,一幅彩色。创作之后,Steen Halbr让学生用三种“非秩序”方式把黑白稿“破坏、重组”,分别是:第一把黑白稿撕成条状后平行摆放在色彩稿上面;第二黑白稿撕成块状,分散放在色彩稿上面;第三把黑白稿和色彩稿都撕成条状,编织起来。通过这三种方法重组后,再用裁好正方形或圆形取景框的白卡取景,并拍摄下来,获得更多的色彩作品。

课程中的“非秩序”是打破原有的规律秩序,去意外发现一些新东西,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找到一种创作上的自由。这次Workshop提供了更宽泛的教学思路和更多的学习方法,在“秩序”和“非秩序”的转化变幻中,体验绘画的自由度和生命力。

2014年3月25日,Steen Halbro再次来到工作室,同行的还有两位法国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跨专业的合作实验教学,以“工具和工具箱”为主题,开展了素描和三维教学,为期10天。这次Workshop给工作室带来了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设计师和表演艺术家的合作也产生了非常独特的教学效果。

工作坊第一阶段是素描的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把对象记录下来,关系到对象的形态、材质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当然在工具静止的时候,还谈不上有生命,所以教师给出的要求是画一张工具静止时的速写和一张工具使用时动态的速写。中国学生写生的造型能力普遍较强,教师做了一些训练,启发学生进入状态。比如画一个工具之前先去感受、触摸,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去表现。之后教师给学生快速练习的要求,如限定几分钟时间去画、闭眼睛去画、不看对象默画等,都是希望学生的画里能出现与素描写生时不一样的线条。这个阶段,教师的要求是大胆地画,细致地看。同类型的工具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如锯子有粗加工和精加工时使用的不同种锯子,这种细致的分析也是必要的,观察手中的工具每个部分的细节很重要。造型、材质等要素,都在观察阶段解决。

在表现对象材质的时候,学生通常只用比较熟悉的工具――铅笔。其实在表现对象质感的时候,需要动很多脑筋,用什么工具表现?如何运用工具准确表现?在表现工具特征时,学生往往不能很投入地去感受工具的材质特征,理解对象各个不同部位的材质特征。在工具运动时,工具的不同部分还会发生变化,也许原本看似最强硬的部分会转成为最柔软的部分,这时画面就应该有人为注入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也是非常不同的,有时安静,有时猛烈。每个工具的不同部分通常是由不同材质制造的,有的是由工具的功能决定的;有的则要考虑安全的因素采用木质或橡胶的材料,起到缓冲、保护的功能。不同的材质就需要仔细考虑用什么方式、如何去表现,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在用同一种工具表现时,应该考虑到手的动态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样一种工具也可以表现出硬朗和柔软两种不同质感的。这种对材质的感受,对学生今后成为一名设计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记录、绘画时就有细腻的考虑也是一种设计师思维的养成。这一阶段素描的要求就比上学期的素描课上除了观察、构图、表现的要求更加细腻,更强调一张素描作品中的灵魂。光是画面画得漂亮,但是缺少自我表达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二阶段是从空间去考虑问题。教师给出了让工具在大空间、小空间,或者在空间中规律排列或者在空间中无序排列几组不同要求。第一组画一种工具以一种秩序排列,以及一种工具以无序状态排列,排列方式可以是重复、渐变等。这里讲的排列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很多排,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有角度的。只有在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的效果。例如,像仪仗队一样排列是间距完全相等的,列队的间距如果太大就会减弱力量感和威胁性。第二组画一个在大立方体里的工具和一个在小立方体里的工具,要求体现工具的状态。第三组在立方体里面放置数量更多的这种工具,像下班高峰时地铁里的拥挤人群一样,表现这个群体,表达出工具的个性,有拟人化的表现。在这组训练里面可以看出,教师要求素描不是要画得像,重要的是个人的表达。时代变了,造型能力是重要的,但个性更加重要。工具箱中的工具有体量很大的榔头,有体量很小的螺丝钉,但工具都有各自的特征,学生要考虑如何在创作中利用这些特征。教师所设定的要求正是要求素描要有生命力、有灵魂,一个艺术家一个设计师在做作品的时候,自己本身没有活力和生命力,是无法让画面有生命力的。

第三阶段涉及了三维立体造型。四人一组,每组分到一只纸箱,把这只纸箱的内部作为舞台。要求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于工具的故事。用工具组织出一个故事的画面。画面本身是静止的,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使画面活动起来。

每组要求团队合作,首先确定主题,如表现战场厮杀、红毯走秀、海洋世界等。然后根据主题去创作工具所扮演的角色,想象故事的主要情节,自选材料,根据要表现的主题装修纸箱内的界面,考虑纸箱四面的材质、色彩,以及打开和合拢的部分。考虑灯光的位置、强度,并尽可能地隐藏起来。物体也要采用隐藏固定的方法(鱼线等),要求做工精巧。小组成员分工,一人负责布景,一人负责工具的动作,一人负责打灯光,一人负责拍照,合作记录整个过程。组织舞台布景、确定角色、拍定格照片、表现角色动态、配乐(可以自选音乐,也可以用工具发出合适情节的节奏),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新鲜的事情。从平面地表现对象到三维立体地表现对象跨越很大,这些都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对想象力、动手能力、材料的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虽然这些内容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但在法国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很快都领悟了要点。在最后一天的结课展演中各个小组都完成了动态演示,其中也不乏精彩的亮点。在整个Workshop过程中,法国艺术家还把肢体语言的训练带入了课堂,每天课程的前半小时,把学生带到户外进行肢体语言的练习,这种训练把欢笑带进了课堂,学生的激情与活力也被激发出来,课堂上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这次跨专业的合作教学实验工坊让学生们了解了另一种学习状态。习惯从范画、参考教材中揣摩教师意图的学生从茫然不适到渐入佳境,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过程,受益匪浅。也许十天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未必能马上消化,真正理解,但是这样的课程已经种下了未来的种子。Workshop虽然结束了,但是工作室其他的课程还将延续“工具与工具箱”这个主题继续发展。

结语

学院开设工作室的初衷是要围绕大纲,设想在一学年中能把素描、色彩、二维、三维这些课程打通来上。通过两次Workshop,灵活的主题训练很好地让这些课程融会贯通来起作用,并围绕这些主题做了铺垫和继续深化的教学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进行微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28-02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生命教育该如何理解呢?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在当今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就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不断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那么,基于教育的层面理解,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

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循环升华的形成与发展。[2]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源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生命教育在国内的较少数学校被作为教育内容设置,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那么,在设计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坚持三个重要的理念。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合理建构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要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要符合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有用的、专业的学校生命教育内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且不间断地经初中、高中进行,直至大学,最终脱离学校教育后,能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继续开展自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做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者内容间也具有整体性、持续性、一贯性特征。

1. 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内容既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能力。可以确定为有趣的生命、自我保护、特别的生命三个主题。[3]小学一年级设计为有趣的生命,包含发现生命、坚韧的生命、有次序的家庭;有趣的发现、如果没有生命、我要保护生命六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为学生们从身边动植物的生命逐步牵引到人类生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设计为自我保护,包括神奇的护身术、我学护身小技能、身体的界限;谁是坏人、我不会上当、保护自己,爱护别人。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锻炼本领,学会判断情况,并且保护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设计为特别的生命,具体包括特别的生命、特别的自然界、特别的你我他;特别的美、特别的爱、特别的行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不仅要爱护和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他人、保护自然,理解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三个主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学年的课程设计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保护和赞美有充分认识,最终都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样的内容虽然较少,但是每一部分都具体到教育内容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仅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有正确的态度,还要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2. 四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命教育拓展阶段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内容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生命中的现象和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淀生命意志,设计自己的人生。具体设计如表1。

通过拓展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就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标准、生命的逆境、人生的理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价值要求能结合在一起。

3. 七至九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七至九年级,初中升华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初中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设计应该是小学生命教育的升华,目标也应该高于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信仰与人生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结构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性教育,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正常的心态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享受成功和生活的教育,正视挫折、生于忧患,增强本领,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成败,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生存;信仰科学,社会参与的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敬业乐业,学习本领,有远大理想并有坚定信念的指导,为美丽人生而奋斗。

三、生命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命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其原则,还应注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他学生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1. 专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初中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健康标准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现在的科学技术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充斥着高中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那么,培养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学校内部的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4]而对于已经从事本专业教育的人,也要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基础上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校内部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尽快解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足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事情的具体实际进行教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并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传授,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实效性。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实现必须要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生命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沟通,建立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言论和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平台,进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的终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5

本课重点在引导学生明确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难点是对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的理解,而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只有科学地创设情景(导课情景,设问情景,探究情景)和灵活地运用好教学法,综合地打好教学法“组合拳”,才能使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达到和谐的统一。现将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得与失作以

反思。

一、情景设计要为“学生的入课,过程的推进,归纳小结”服务

情感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和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行为等能力,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开课时,我在大屏幕上投放的“汶川大地震”“长江大学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等精选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活生生的,学生可知、可感的材料,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告知学生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生动的画面,震撼人心。不仅为激趣入课,教学推进做好了铺垫,而且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生命的伟大,人性的光辉的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践踏、漠视别人生命的可卑、可耻。学生在此愉悦的情景中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感,洗礼了思想,接受了教育。

二、教学设计要为“理解课文,双边活动,提高能力”服务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即新形势下的新常态,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的“顶层”设计。在此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文中的四个活动不同情况、不同知识要求、不同的思辨设问而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问题导读法、阅读法,这几种方法相互交融,打破了“满堂灌”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诸法的设计和运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学生多项能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6

2网站主体功能

网站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为浏览者提供了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渠道,在这里能够了解到相关的学术及实验室的信息;本校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员把通告、新闻及教学资料到网站上,及时更新网站的信息。因此,本网站按照前台针对具有用户权限的访问者,后台针对各级管理员的功能设计。前台功能:①浏览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概况;②了解专业相关发展资讯;③从校园网获取各类教学资源;④登录发文系统,上传/下载教学课件、作业;⑤查询教学计划,获取沟通方式;⑥浏览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相关成果;⑦留言板进行留言。后台功能:①管理员后台添加、删除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中心介绍、学生创新、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②从后台信息,更新实验室开放公告;③添加/删除下级管理员,维护个人信息、密码管理;④收取作业、实验报告,添加教学课件;⑤添加/修改/列表教学文件等教学资源;⑥管理校内校外友情链接资源;⑦管理定制部分一级/二级导航菜单;⑧留言管理与回复。

3网站建设内容

用户访问站点是为了读取其中的内容,因此,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存在的基础。它包括网站的前台页面设计制作,网站的后台编程,网站测试和资料上传等工作。网站设计主要是对网站前台页面进行制作,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需要对网站的“美”和“功能”同时兼顾。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使其适应陕西省示范中心的要求。因此,针对现有网站存在的如页面简单,缺少特色,配色不尽人意,内容单一,不利于浏览者形成记忆与多次光顾等问题,设计工作首先在视觉上着手加强网站特色,给人以友好独特的视觉感受,网页页面风格追求简单明快、结构清晰、内容饱满,文化气息强烈,在页面色调上尽量选择高纯度,减少对比色,增加同类邻近色,依此原则对页面图文搭配、颜色配比、导航样式、网站标志、文字排版等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和改进。对网站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做出框架设计,逐渐补充与完善,主要设计工作包括:(1)实验指导。详细列表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图文)和所在实验室地点,以及使用手册、实验指导书。(2)创新实验。提供学生申请自主实验平台,鼓励预约实验仪器。(3)人才交流。提供往届毕业生去向及发展信息(就职或研究项目概况),为往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交流提供桥梁,帮助在校学生规划今后人生目标。(4)网络课程。供学生参与网络自我学习的平台,包含课程课件,上课时间及地点,网络化课程内容等。(5)答疑解惑。提供师生答疑解惑的平台和教师联系方式。(6)学术发展。提供生命科学领域最新学术论文,期刊等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7)联系我们。目的在于方便校外人士与中心取得联系,设立实时地图链接。(8)拓展链接。将链接国内外相关专业知名网站。(9)在线帮助。对浏览网站提供文字帮助。(10)企业交流。提供实践教学信息和专业相关企业信息,为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应聘岗位提供帮助。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7

【设计理念】

1.力争一个“创”字: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突出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体验中获得感悟,并在体验与感悟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3.突破一个“情”字: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将学会倾听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与内化。

4.实现一个“导”字:通过阅读、情境、讲故事活动,在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中,生成学生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生命之钙”的成分;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重难点】

“生命之钙”的成分,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与挫折有关的名言事例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挫折在所难免

师讲述一个学生遇到家庭变故不会调节,学习极速下滑的故事:这个同学遇到了什么?请用上节课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假如是你遇到了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导入: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框。(多媒体出示课题:让生命之根更深)

二、阅读感悟――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

1.多媒体出示短文《麦穗与挫折》,学生阅读后讨论:这篇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讨论,小结:生命中的风雨雷电是必需的,正是这些挫折锻炼了小麦。

2.引导学生阅读《耐磨的人生》,然后讨论:保罗经历的挫折让他收获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挫折让朋友更加坚强坚韧、乐观

豁达。

3.“生命之钙”包含哪些成分?

学生讲述有关挫折的故事(动植物的进化故事,名人、伟人成长故事等),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归纳小结:“生命之钙”之钙的成分包括①顽强的意志;②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③积极进取的心态;④不言放弃的信念。

⑤人生智慧……

三、反思自我――情纳挫折

“想一想”:你所经历的挫折给你带来了什么?

生结合实际,展示自己面对待挫折的积极表现。并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板书)

四、活动体验――免疫挫折

朗读高尔基的《海燕》。比赛方式:①每小组推选2位选手,参加预赛;然后每组决出一名参加决赛。②小组推选一名评委打分,10分制,要有差距。活动结束,教师提问:落选的同学什么感受?如果还有复赛,你们会在哪些方面改进,让自己更优秀?

通过朗读竞赛,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五、课堂总结――内化吸收

学生朗诵、积累名人名言,并以此作为本课的总结(体现课改的综合性要求):

1.吃一堑,长一智。――俗 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 白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 游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8

“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学科,如何依托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关注文本、深入学生、开放课堂等策略打造个性化教学设计,使学生自由快乐学习,茁壮健康成长。

一、关注文本词句,引导品味内涵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解析文本核心词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品味文本内涵。如《麻雀》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文本情境贴图,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从而点燃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带着疑问和文本展开对话;在引导学生潜心会读,领悟情感环节,通过抓住对关键词语“无可奈何”的解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继而引导学生学习“落”、“绝望地尖叫”、“安然”、“一种强大的力量”,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感受到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延伸:“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曾感受到如此的爱呢?”,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爱,升华文章的感情,使母爱这个话题得到了延伸,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珍视动态生成,呵护课堂开放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展望教学,珍视师生互动之间擦出的智慧的火花。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适度的留白,智慧的调整,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由发言,这样使课堂走向开放、自由。这种开放不仅有目标、内容的开放,还有过程、思路的开放,充分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如: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跳跃性地出示四个模块:一、寻找掌声。文中一共有几次掌声出现?分别在什么时候?二、了解掌声。分别读描写掌声的句子,想想掌声有什么特点及区别?三、剖析掌声。掌声产生的效果有哪些?四、生化掌声。掌声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然后再叫同学起来回答,最后总结同学们的答案加以补充。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是原封不动地传授知识,而是留给了学生自由讨论、想象感悟的空间,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效地、积极地、愉快地在互动的氛围里享受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使教学课堂在开放中充满活力。

三、个性设计作业,放飞学生思维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 而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具有促使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情感全面发展的功能。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让学生有发挥和体验的空间。

如:在学完《变色龙》时,可以让学生将文章内容以用漫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或者是让学生续写文章;学了冰心的《纸船》时,与学生一起折叠出各种各样的纸船,并引导学生课外查找阅读冰心《繁星》、《秋水》等,呤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学完了《惊弓之鸟》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画出鸟的模样来,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学了这篇文章后的心情和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等;学完了《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田野里去寻找秋天,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爱。有的同学拍下了秋景,有的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还有的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画成图画……个性化作业,把孩子带到了一个实践的乐园,带到了一个体验的实践场,既解决了老师为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而发愁,也解决了学生为交不上作业而担惊受怕的无赖与恐慌。孩子的真情实感,都融入到自己的个性化作业中去。个性化作业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四、科学合理引导,促进和谐发展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w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阅读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个性的主要阵地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则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导火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突显其个性,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9

一、问题提出

当前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对生命教育缺失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反思我们的现行科学教学,我们不能不痛感到这种对于人类、生命、弱小动物爱的教育的匮乏。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中,一切知识都被具体化成一道道习题、一个个标准答案,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真实可爱的生命都了无瓜葛。团结互助、爱护幼小、尊重生命,以及真、善、美这些人性的种子又能在这种教育中占有多少份量呢?

作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这里有大量的素材能用于生命教育,作为合格的科学教师应该挖掘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我们的学生从人文主义角度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把自然当作艺术品和审美对象,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使他们理顺科学、社会、环境和生命的关系。

二、内容设计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生命科学领域一共有五个主题: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命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人、健康与环境。这个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据主题不同,我们将生命教育分为与教材相匹配的七大板块内容。

(一)生命成长: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二)健康交往: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

(三)珍惜生命:懂得克服不良嗜好,学会拒绝烟酒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敲诈、恐吓等事件。

(四)乐观自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学习、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增强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观、自我评价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五)学会感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理解与尊重父母、师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培养协作精神。

(六)保护环境:了解环境、爱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对生态危机有清醒的认识,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七) 懂得自救: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等。

三、实施策略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其他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爱其他一切生命。生命价值的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升华,通过生命价值的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命是灿烂美丽,同时也是脆弱短暂的,从而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具体实施策略为“五引”。

(一)引出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生命是经过大自然几亿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生命出现以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

在上《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一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产生的艰难和漫长。

在《生物的进化》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用动画的方式并借助绘声绘色的配音播放长颈鹿漫长的进化历程,让学生体验生物进化的残酷性,知道活下来的生物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尊重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在《新生命的诞生》这节内容中先直接给出一个比例:3亿:1,非常震撼的数字,但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成年男性平均每次产生的数为3亿甚至更多,而成年女性每月却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一个胎儿是怎么形成的呢?必须在合适的时候3亿多中的那颗活动力、生命力最强的和唯一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道道的考验才能发育为正常的胎儿。如此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能来到这世界是多么的不容易,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学生在上述体验中所感悟到的东西要远比直接灌输来得实在且深刻。

(二)引向热爱

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生命是美丽的,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上《生物群落》时,可以带学生爬学校附近的小山,辨认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以及认识各层主要的植物种类,在各层植物中有哪些动物分布?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生物是和谐相处的,是相互依赖的,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和谐美。

生命教育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要学生体会到植物也和我们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活动课上自己种植栽培植物,他们会很细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如可以让学生课余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先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及生长条件。从西红柿的种子萌发开始到发芽、长叶、开花、授粉、结果、成熟,每个过程都会让学生兴奋不已,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几个月的种殖生活与植物结下了深厚感情,他们会倍加珍爱每一株植物。

又如上《能量的获得》一节中探究蚱蜢呼吸器官的部位在哪里?实验中将蚱蜢的腹部浸入水中蚱蜢最终将会死亡,让学生思考在实验中你怎样尽量避免蚱蜢死亡?让学生热爱每一个生命。

我们提倡珍爱生命,就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爱护实验生物。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自然界每一个生命的习惯,绝不能有意地残害生命。

(三)引导关爱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关爱他人生命。关爱生命,珍爱每一个人的生命包括老人和各种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学习《身体的防卫―艾滋病》内容时,课前一周布置学生任务,要求收看、收集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上报道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课上根据学生自己了解、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艾滋病传播方式,教师与学生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学生所说的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提出我们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面对我国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下是学生的发言:“静脉注射而造成艾滋病的比例最大,因此要远离”;“输血和献血应去正规医院或血站,不能去一些私人的“地下”机构”;“多搞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让更多的人去关心艾滋病患者”;“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我们应用平常心对待艾滋病病人,不要歧视他们”。教师及时问学生 :你周围的人是否知道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哪些方式会传染艾滋病?学生回答后,请学生看课件上的资料。

教师继续追问:我们知道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你会以平常心对待艾滋病人吗?如果你身边有亲人得了艾滋病,你会怎么做?这时发现很多学生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播放一段视频“非典(SARS)流行期间,许多医护人员知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仍然无微不至的关爱着病人。”观看后请学生谈感想。学生纷纷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让更多的人去关心艾滋病患者。课后部分学生制作宣传艾滋病资料去社区张贴。本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同时,通过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关爱生命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

(四)引来珍惜

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危机、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虽然宝贵、可爱,但生命中并不总是鲜花和阳光,生命中也充满了荆棘与风霜。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青少年欣赏生命的美好,沐浴生命的爱雨,还要让青少年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学会面对生命的无常。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对不畏、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

学习《灭火与火灾自救》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湖南衡阳“11-3”大火灾”----2003年11月3日凌晨,衡州大厦一楼仓库起火。上午8时30分左右,大楼突然发生坍塌,共有15名消防官兵受伤,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过渡到火灾时个人应该如何展开自救,着重介绍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又如在学习《火山地震》时让学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发生,以及个人如何避震避灾。

在学习《急救常识》时,课堂上让学生模拟练习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怎么抢救,意外出血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包扎。比如意外出血的处理,课堂上可以将他们组合为两个一组,一个人扮演伤员,一个人扮演医生。“伤员”同学,伸出胳膊,用笔在胳膊上画上一记号当作伤口,“伤员”可能是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然后“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包扎,看谁做得最快、最好。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紧急“救护行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

在学习《衰老和死亡》时,告诉学生衰老和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结果,帮助学生真实而科学地了解死亡,课外和学生探讨死亡现象、死亡问题和生与死的关系,使学生学会面对死亡,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加深对挫折、危机、死亡的认识,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五)引发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科学教师进行生命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完后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举行“国际保护生物圈”模拟研讨会。

学完《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课题研究“调查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源,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全班分组、组内分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确定小组长。有调查河流污染情况的,有调查灰钙厂水泥厂污染情况的,也有调查学校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的。

调查清楚污染源之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料查阅防治这些污染源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和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同学们讨论,并最终提出保护学校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议,拟定保护学校周边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懂得关心人类的危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四、实践反思

通过几年来的科学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教育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简单的“灌输”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科学教学的大量素材和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要积极创设体验情景,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学生心理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发觉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只有师生合作,思想统一,从体验开始,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人生,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例10

Abstract:This innovative instance of teaching designs,from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analyses the conte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dures" in the course "the basis technology of computer hardware".This case will focus on several aspects to analysis and describe such as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task and the choice of teaching strategies.Each of the theory will be given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whole idea of the teaching. 

Keywords: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class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objective;teaching task;teaching strategies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总部修订的《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课程教学设计。然而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情况,而课堂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1],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那么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哪些是关键要素呢?又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来体现出教员各自的特点与个性呢?这些是教学评价为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同时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软件生命周期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需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开发项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可以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去完成。 

本案例将以简要的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着重从计划、需求分析以及设计等角度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分析几方面进行分析描述。 

2 计划方面(Plan)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和总的要求,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开发计划等,同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即是首先设置教学目标。 

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首先要把握了解课程的总体目标。《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建立计算机硬件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会把以前所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知识运用到计算机硬件论文技术的学习中。通过课堂讨论与作业,加深对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计算机内部硬件逻辑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另外,通过计算机硬件发展史的典型事例及其在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兴趣。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的目标的指引下,再来定位本节课的目标,即掌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相应的发展方向、最新技术。 

3 需求分析方面(Requirement analysis) 

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是由系统分析人员对被设计的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对该软件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确定对文档编制的要求,对应到教学设计的过程,即是分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与定位。 

3.1 定位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2]。本节课的特点,阐述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比较抽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初步的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从宏观上去体会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说教材处理: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①处理的原则。 

这节课教材分四个部分,把它重新整合为四个内容: 

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 

CPU对内存的操作。 

指令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 

程序执行技术的发展。 

②重点的确定和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程序执行的过程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定为程序的执行过程,其中又以指令的执行过程为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教材的知识体系,微机的工作原理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而程序的执行过程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而指令的执行过程是程序执行过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

③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本节课的难点有两个,第一个是CPU对内存的操作,第二是指令的执行过程。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员。在教材方面,不管是CPU对内存的操作还是指令的执行过程都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有些困难,难以掌握。由于学员之前接触是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这样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硬件技术基础是新接触的内容,并且纯属理论同时很抽象,所以学员同时接受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另外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④说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2 分析教学对象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从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员的心理、生理特点两方面入手,进而根据其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对策。 

本节课是本硬件技术教材中的核心,对学员的情况做四个方面的分析。 

知识掌握上,前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软件技术基础相关的基本知识,但却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会些许遗忘,另外许多学员在这一方面没有总体的知识框架,所以应系统的去讲述。 

心理上,引导学员认识到硬件技术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生理上,学员比较年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教员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员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员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员发表见解,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学员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CPU对内存的操作很抽象,学员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深入浅出的分析,采取宜于理解的方式去体现。 

4 设计方面(Design) 

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是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在反复理解软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多个设该软件的结构、模块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以及处理流程,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这个阶段即可把握成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课程设计的环节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理论。 

4.1 说教学方法 

本堂课总体上采取的是总分总的教学方法,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本质,逐层深入,易于学员理解。 

首先通过问题引入,观察现象来让大家分析得出个结论,从宏观上理解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然后初步深入的从微观上去学习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 

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发展的典型事例及其应用,认识计算机硬件技术在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兴趣。通过引导式教学方式,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过程 

4.2.1 发现问题(问题导入) 

首先通过幻灯片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然后打开任务管理器进行演示,让学员来观测当中的CPU利用率和页面使用率(内存的使用情况),了解其中的现象,然后在相继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和影音文件,这时再来观测其中的变化。 

程序执行的时候CPU和内存是工作着的,以此推出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图1)。 

4.2.2 分析问题 

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总结出这个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图2),程序在没有运行之前是放在外存上,当要执行时就要双击,这时程序从外存调入到外存。由此说明出各部件中重要的部件为CPU和内存(衔接)。 

CPU对内存的操作之前清楚了程序的执行是CPU与内存间的数据频繁操作,但是CPU与内存间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一个过程呢?引出CPU对内存的两种操作-读操作和写操作(图3)。 

方法与手段:对读写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演示讲解,使学员更清晰明了的理解读写操作过程,使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 

指令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过程就是CPU对内存的读写操作过程,那么具体CPU对指令如何来控制的呢?(衔接)有此可以进一步去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在该部分中大家观察到,在内存中存放的都是二进制代码,是机器语言,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在我们软件设计中用的却是高级语言,如何实现这种转换呢?引入汇编语言的概念,用助记符的形式来完成与机器语言的一一对应。 

方式与手段:通过在DOS下的debug调试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去明白助记符与机器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一个题目来具体的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方式与手段:通过动态过程的模拟来讲解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 

每条指令都是这样一条条的一步步去执行的,整个过程就被分为各个独立的小部分,就像我们的生产车间一样(图4),把原料(数据)送到生产车间,加工完送出去,需要永久保存的放到存储器,然后送到硬盘或显示器上显示,对应下来就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指令。由此下去一条条指令执行起来后就是程序的执行。 

4.2.3 解决问题 

CPU执行指令内部就是这样一条条的去做的,有人就会说这是不是效率太低了啊?当执行到后面的时候前面的部件就空闲出来了,有没有好的办法去充分调动它呢?以此引出流水线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逐步出现了相应的微处理器机,引出系列机微处理器程序执行的技术发展。 

回顾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流向问题,将整节课的内容穿了一条线,理清脉络,这样最初抛出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2.4 思维拓展 

80x86系列微处理器程序执行技术的发展以8086为基本。 

4.3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属性。教学理论不一定是一个单独的设计环节,可以贯穿在以上所有的环节中。 

例如本节课的几个环节设计,首先将采用问题引入,然后观察现象并采取图表示意法进行讲解,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分析分为三步进行,第一,设疑。CPU利用率和内存的使用情况发生了怎么的变化;第二,程序的执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CPU和内存的关系怎样呢?第三,解疑。通过分析,得出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程序未执行时放在外存,二是程序执行时CPU和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在学员动耳,动眼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动嘴说。第二,促进学员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三,使学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 

5 结论(Conclusion)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的评价点,使我们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3]。而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描述,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既是本人以一堂课为例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总结,也是本研究的具体成果体现,由于实践应验较浅,还没有认识的很彻底,以后会继续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