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3 19:57:42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1

据介绍,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各地根据贫困农户的贫困程度,设置不同的补助档次,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

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受到严格控制。财攻部表示,翻修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各地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引导农户先建40~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向两边扩建或者向上加盖。

财政部要求,对农村危房改造须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应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将危改工程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重要指标,实行工作进展情况逐月检查和通报制度。

(据新华网)

农业部: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非指参与农业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日前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是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源在农村兴办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而非参与种养业或农业。

他说,若企业希望发展种养业,政府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农户合作,所以在一号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准入和监管制度。他指出,上述制度的准入要求是确保企业有能力经营农业,监管则是防止有些企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比如有些企业以农业种植为名承包土地,后来却改去“种房子”。

(据山西新闻网)

农业部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申报工作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业部2013年将遴选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申报主体是:村、乡(镇),鼓励符合以下条件的村或乡(镇)优先申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乡村文明基础良好;人文风貌或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一定特色;申报主体和当地政府开展创建的积极性高;对照《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通过创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按照“创建单位申请,县级农业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农业部审定”的程序进行申报:申报主体提出申请,填写“美丽乡村”创建申请表。申报主体是村的,申请表须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申报主体是乡(镇)的,须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主体的申请表进行审核,并以正式文件一式三份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相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对材料进行复核,统筹确定本省申报对象并报送农业部。申报文件应附申报单位汇总表和创建主体申请表。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研究确定“美丽乡村”创建单位,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2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目标,突出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农村生态和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创建示范活动要坚持以下6项原则: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类乡村的创建目标,统筹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模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贴近实际,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注重文化,打造品牌。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的修缮和保护,积极挖掘历史名人、民俗文化,赋予特产品文化内涵,创造地域美丽传说,收集祖训家规,弘扬特色文化,提升“软实力”。加强对现有街路、广场、桥涵、景点、园区、社区、河湖等公共建筑物的命名,赋予生命力。

――综合建设,整体提升。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综合发展,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的时序,整体改变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根据各地特点,有侧重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民族特色型等美丽乡村典型,创新机制,创造模式,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注意典型集群建设,连点成线,扩线成面,连线成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

――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农民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创建示范活动要按照以下10个类型打造:一是高效农业引领型;二是三次产业融合型;三是农村生态保护型;四是古村民居整理型;五是环境整治提升型;六是民俗文化传承型;七是名景古迹挖掘型;八是乡村旅游打造型;九是历史名人弘扬型;十是传统农耕展示型。各地在申报时确定美丽乡村类型,如同时符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类型,按照主导类型申报。

二、主要任务

按照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继续组织全省有条件的行政村创建美丽乡村。按照行政村年初申报创建、年中完善提高、年末验收评定的办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00个左右。申报时,各地区根据实际掌握。已经获得部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符合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条件和要求,可获得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三、实施步骤

2017年创建美丽乡村分四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申报阶段:2017年2~3月份,由县、市提出创建示范计划指标和总体工作方案,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市县审核的办法,综合提出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填写《2017年吉林省美丽乡村创建申报书》。申报书一式五份,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各一份。村级申报要由村党组织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决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履行公示7天程序,再逐级上报审核审批。

(二)创建阶段:2017年4~9月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时期,广泛开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农村各项产业,精心打造村屯,全面完成创建示范的各项基础建设任务。县、市新农村办要对本辖区申报的美丽乡村进行检查验收。申报创建的美丽乡村要将创建开展情况形成综合材料,并将建成效果形成影像资料,上传省里。

(三)评审阶段:2017年10~12月份,根据年末考核评分参考细则,对全省创建的美丽乡村情况进行评比打分,省里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合格的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文件,授牌授匾。

(四)完善阶段:2018年1~12月份,完善美丽乡村创建档案,加强宣传。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升建设水平,确保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快速推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的组织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创建示范的工作实施,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各自责任分工,抓好有关项目建设和工作责任落实。各市(州)和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将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作为统筹推M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创建示范活动圆满成功。各乡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完善措施,履职尽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地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情况,省里将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评比奖励之中,开展好的将在新农村建设选点布局、专项资金分配中给予适当倾斜。

(二)精心组织,科学推进。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广大农户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有效行动,必须做到目标一致、协调一致、行动一致。在操作过程中,美丽乡村创建省里积极推动,地方搞好配合。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3

按照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努力保持城乡空间的不同特点,提倡“乡土、自然、生态”,保护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安排,2014年,流均镇都梁村、苏嘴镇一心村、顺河镇双墩村等3个村列入2014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通过一年左右的建设,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的集中居住人口规模不少于300户,在全区逐步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基本要求,发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制度优势,尊重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顺应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新要求,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需要,科学优化村庄布点。结合资源禀赋、建设基础、产业特点、乡风民俗等,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充实完善村庄规划。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刨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障制度等。

四是坚持乡镇为主体,统筹协调推进。乡镇人民政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的责任主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把各种在农村推进的试点、示范活动和试点村庄建设与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全面推进该项工作的实施。

四、实施步骤

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4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评审申报阶段(2014年7月20日--7月30日)

7月30日前完成动员、示范选择及汇总工作,8月5日前由区住建局、规划分局对照通知要求进行初步审核,并报区政府批准。示范村所在乡镇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内容编制详实的示范实施方案,并形成一式五份申报材料,由区住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并于8月9日前报省住建厅、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委申报审批。申报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乡镇申请报告;示范村实施方案,包含示范实施范围内的规划方案、整治计划,以及详细的实施项目清单、资金筹措方案、保障措施等;示范村庄申报表、示范村庄的村庄规划现状图和规划图;示范村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就示范村庄实施方案所形成的相关决议原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

经省批准后,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①2014年8月,完成前期项目立项、土地、建设规划等手续,以及示范村庄规划内的土建、绿化、给排水、供电、通信等施工图纸的设计、土建施工图审查及相应的预算工作。②2014年9月,完成示范村内土建、绿化、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建设项目招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监理委托及前期“三通一平”工作。③2014年8月-2014年10月,完成示范村内的农房及村委会、卫生室、计生站、文化活动室、幼托所、便民服务中心、农资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用房全部工程建设。④2014年9月-2014年10月,完成示范村内的绿化、给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0月--12月)

工程实施完成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整改。①2014年10月,乡镇自查自验。示范村所在乡镇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和技术力量对照建设标准逐项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②2014年11月,区组织初验。由区住建局会同财政、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组织初验,初验收合格后,报请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形成验收综合报告,上报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全面做好迎接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和省农村综改办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③2014年12月,迎接省里验收。由区政府申请省住建厅、财政厅、农村综改办对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示范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五、推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子佳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颜复、副区长彭凯任副组长,区农委、区住建局、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示范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实施工作。各相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同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同时要选好配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实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部门协作。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示范工作。乡镇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的责任主体,区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心合力做好这项工作。区整治办负责做好示范项目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工作;区住建局负责做好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区规划分局负责指导示范村庄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及技术审查工作;区委农工部负责指导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区财政局及时筹措和拨付资金,加强建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各其他成员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做好项目建设和服务工作,将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向示范村集中倾斜,优先发展配套示范村基础设施,突出加强示范村公共服务,增强示范的凝聚功能。

3、拓宽资金渠道。规范使用省财政安排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专项资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按每户1万元标准予以奖补。区、乡(镇)财政安排400万元,用于支持示范村建设。整合现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的原则,按规定整合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安排一定比例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示范村庄建设。积极探索实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办法,为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捐助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鼓励村级组织出资和项目区农民“一事一议”投资投劳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4

为做好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选拔推荐工作,确保推荐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选拔推荐机制,创新后续建设,规范长效管理,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工作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以评促建。健全选拔推荐机制,以整体规划设计、特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品牌培育与成果转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等为重要推荐标准,引导各地切实加强后续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亮点和潜力,推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与美丽乡村建设、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产业。

坚持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最终受益的共建共享格局。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

应为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往届已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需重新申报参

加本届评审。

(二)申报名额

每市推荐1个申报主体,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择优选拔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6个主体(文化和旅游部分配我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额为6个,其中乡镇/街道占比不少于60%)。

(三)申报内容

每个申报主体原则上只能申报一种在当地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既包括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民俗等传统艺术形式,也包括摄影、合唱、油画、农民画等当代兴起文化艺术形式。

(四)申报条件

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全国具有广泛知晓度。

2.当地人民政府重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具备经常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设施场地。

3.依托本地区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被当地群众普遍熟知和认同,群众参与率达到本省先进水平,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4.拥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品牌项目,经常性开展有关民间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展示、培训、交流等活动,扎实开展民间文

化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工作。

5.拥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特色团队和代表人物,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人物应有代表性成果,代表性成果须在省级以上展览、演出、发表或获奖。

6.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五)申报流程

 1.各市推荐的申报主体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设机构账号(已开通账号的,不必重复开通),通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专题主页“资料填报”栏目登录;

 2.各单位按照《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表》的填报项目说明,逐栏填写相关信息;

 3.填写完毕后点击“提交”按钮完成资料填报。

注:“资料填报”功能于4月30日开放,7月31日关闭。开放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确认前,各申报主体可随时修改、完善信息。

(六)素材格式要求

1.图片素材:上传文件为JPG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5M,内容真实,效果清晰;图片须填写名称和文字说明;图片数量满足上传要求。

2.视频素材:每个申报对象拍摄制作1段视频,时长不超过8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2G;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格式为Mp4(H.254);横屏拍摄,设备不限。

3.其他附件材料:可以压缩包文件上传(RAR文件,50M以内)

四、推荐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部署阶段

4月,印发关于选拔推荐工作方案;成立选拔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部署选拔推荐工作。

   (二)申报阶段

5-7月,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选拔推荐、辖区内公示和申报工作。

(三)推荐阶段

8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选拔推荐(排序)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主体,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完成推荐申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成立选拔推荐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公共服务处、非遗处、艺术处、资源处、产业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职责包括审定选拔推荐工作方案和标准、指导全省选拔推荐工作、审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选拔推荐名单等,厅机关纪委负责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选拔推荐工作的纪检监督。

(二)设立选拔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选拔推荐工作方案和标准、成立专家库、组织专家选拔推荐会、集中申报工作等。

(三)各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统筹本市选拔推荐和集中申报工作。

六、选拔推荐纪律及监督管理

(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选拔推荐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主动接受监督,确保风清气正。推荐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接受申报主体以及相关部门的宴请和请托,不得接受赠送的任何形式的财物礼品,不得徇私舞弊。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5

一年来,村管站窗口接受村民建房审批申请53个,办结53个,严格按照便民服务窗口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归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建房审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分类试点、危房改造、三格化粪池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公厕等内容。我站在办公区域粘贴了建房审批流程和所需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分发到各村,并附上我站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方面村民电话联系询问。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6

一年来,村管站窗口接受村民建房审批申请53个,办结53个,严格按照便民服务窗口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归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建房审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分类试点、危房改造、三格化粪池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公厕等内容。我站在办公区域粘贴了建房审批流程和所需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分发到各村,并附上我站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方面村民电话联系询问。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7

为切实加强带动示范作用,提高我县中药材种植户积极性和种植技术水平,继续抓好县高原道地中药材种源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扩大建设规模。2015年继续完善松岗镇哈飘、洛威村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230亩。

二、抓好幸福美丽新村道地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

抓好幸福美丽新村—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计划种植中药材710亩。其中,在村种植大黄、秦艽、羌活等200亩;梭磨乡代修村种植铁棒锤、羌活、猪苓等10亩;日部乡英古村种植秦艽、大黄等200亩;党坝乡银郎村种植秦艽、大黄、铁棒锤等100亩;草登乡种植秦艽、大黄、铁棒锤等200亩。

三、突出特色,实施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按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要求,2015年,计划在镇查北村建立高原无公害蔬菜种500亩。

四、抓好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

根据全县自然气候特点,引进一批适宜我县种植的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种,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加大科技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

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继续组织开展好专利宣传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中国知识产权活动周等宣传活动,积极参加省、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讲座和专利成果交易会。

七、狠抓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等时机,组织开展科普系列宣传活动,探索多种形式的灵活技术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计划全年开展较大规模的科普宣传4场次,培训广大农牧民5000余人次,免费提供科普宣传资料10000册(份)。

八、继续抓好“双联”、“挂包帮”和“结对认亲”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切实要抓好联系乡、村、户工作,以科技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增加农牧民收入打下基础。

九、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加大科技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8

【正文】

2020年,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乡村振兴大会战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争先创优”行动,加强“三农”谋划,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和推进。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提速。2020年1-9月份农林牧渔生产总值21.4974亿元,同比增长2.2%,位列全市第三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全市并列第三。1-9月份农业生产总值17.4219亿元,同比增加2.1%。

1.春茶产量产值双增。今年全县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春茶产量2577.15吨,同比增长4.13%,产值82125.8万元,同比增长12.67%。中国茶市交易量、交易额双升,市场交易稳中有升,截至9月,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2448.44吨,比去年同期12210.96吨增加1.94%,交易总额42.87亿元,比去年同期41.20亿元增加4.08%。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2.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65万亩,同比增长1.30%;总产量4.65万吨,同比增加1.09%。油菜籽4.3万亩,同比减少0.92%;产量6340吨,同比减少0.97%。2020年粮食总产量同比略有增产的主要原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政策扶持多种粮食。今年气象条件较好,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

3.水果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4.9679万亩,同比增长1.56%。今年水果产量33937吨,同比增长3%;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03%。2020年全县水果发展形势稳中有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去冬今春累计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果园地布覆盖、控产提质、轮生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肥药减量等新技术、新设施应用8项。

4.蔬菜产业稳产保供。2020年新昌县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4.4亿元。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总产量和产值与去年持平。今年蔬菜生长期间气候条件较 好,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产量小幅增长。

5.中药材、花卉产业保持稳定。2020年中药材总生产面积为14400亩,增0.07%;总产量1680吨,增5%;产值6350万元,增1.6%。2020年全县鲜切花面积减为1150亩左右,同比不变;产量2830万束,增1.6%;产值1820万元,增2.1%。杨桐、柃木切叶基地面积12000多亩,与去年持平;产量3650万束,减0.9%;产值5110万元,减0.5%。

6.蚕桑产业继续萎缩。2020年全县发放蚕种608张,比去年同期减少548张,同比减少47.4%;生产鲜蚕茧28.1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3.35吨,同比减少45.4%;蚕农茧款收入89.9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1.29万元,同比减少34.1%。造成今年减养减产减收的原因是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低,蚕农饲养积极性不高;今年国际茧丝绸市场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茧价下跌;春蚕、晚秋蚕气候适宜,张产高、茧质较好。

7.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形势稳定。畜牧业因畜产品市场形势影响,截至9月生猪、禽存栏分别为5.02万头、20.0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8.46%,0.65%,兔存栏3.6万只,同比减少0.55%。肉类总产量4895.87吨,同比增加52.6%,禽蛋产量1484.25吨,同比增加0.56%。蜜蜂存栏1.12万箱,同比增加1.82%,全县畜牧业产值27077.303万元,同比增长111.8%。今年新增建成达产光唇鱼苗种繁育企业2家,全县累计14家,新增孵化大棚4座,新增浙江品晟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溪流性鱼类养殖基地2家,扩建原养殖企业2家,全年水产品产量3700吨,总产值1.15亿元。

二、今年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防疫复产保供齐头并进。

1.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一是全面开展人员摸排工作。实行全局人员、退休干部、国有企业人员摸排“全覆盖”,通过电话、钉钉、纸质上报等各种方式建立人员动态摸排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二是开展“百名干部联企服务”活动。对全县79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实驻企服务员,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下沉工作重心,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主导产业复产指导工作。围绕“茶、果、药、菜、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出台《大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全力扶持农业生产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文件,印发《新昌县茶叶收购点防疫措施要求》、《茶叶产销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广大农民做好疫情防控,树立信心。成立茶市专班,全力保障新昌中国茶市顺利复业,茶叶产销两旺。

2.全力抓好农业专班。一是保障粮食稳产。在稳定6.1万亩粮食功能区基础上,对2000亩产粮功区进行提标改造,提升产粮能力,现已完成项目进度达100%。完成2019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万亩。二是实现生猪保供。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进一步分解并落实任务到乡镇街道。回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已完成82%,目前,新昌县味央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向县林业部门提交了林地审批材料,设施农用地备案正在审批办理中。新昌县华顺生猪养殖场项建立项目主体建设全部完成。

3.统筹谋划乡村振兴。一是牵头实施乡村振兴大会战。制定《2020年乡村振兴大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集中财力办大事工作机制。截至12月中旬,炒年糕门店创建、消薄两个指标完成率均达100%,生猪存栏量完成率达100%。二是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出台《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今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35亿元,包括产业振兴5.25亿元、人才振兴0.96亿元、文化振兴3.39亿元、生态振兴21.73亿元、组织振兴3.573亿元等5大专项。三是开展金融支农惠农。发行“乡村振兴创业卡”,制定《新昌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试行办法》,推行农户普惠贷款县域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共摸排符合条件的可签约户数76029,覆盖率达100%,签约率较年初提升 20.56 %。

(二)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1.茶业发展有新成就。一是组织各类茶事活动。创新“云节庆”模式,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茶业大会暨第十四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承担完成第十五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大佛龙井连续第十一次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45.15亿元,位列第五位。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浙江省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争取省级茶业项目。组织实施大佛龙井品牌提升“11358”工程,启动建设1条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开展1次茶园整乡制绿色防控推进活动,推动全县茶园培育管理绿色生态化;启动建设3个茶叶主题馆;建成5家大佛龙井茶规范化炒制示范作坊;组织8场次县级以上茶叶推介活动。申报省级产业建设项目2个,申报省级团队项目5个。持续开展 “三馆一街(基地)”建设工作。三是推进茶业提质增效。启动新昌县茶园绿色防控整乡制推进工作,出台《茶园绿色卫士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专员”四级联动的生态茶园管理机制。今年项目安装杀虫灯180盏,发放诱虫色板160000张,完成1506亩茶园的无人机喷药试验,建成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11345亩。完成精准测土配方施肥2730亩。

2.特色小吃发展有声有色。一是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实施炒年糕富民工程,2020年,新开设炒年糕门店103家,累计开设门店397家;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澄潭街道梅渚村、东茗乡后岱山村、沙溪镇董村),乡村美食街2个。二是宣传推介势头良好。开展“新昌特色小吃”系列宣传活动5次,制作“三绝七味”宣传折页2000份;组织参加“浙里来消费·浙味美”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选拔赛;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技能大赛总决赛,新昌喜获4金4银5优。拍摄央视2套节目“回家吃饭”端午专题节目——新昌汤包。三是带动增收效应开始显现。2020年,创建连锁店3家以上的有21人,创建10家以上的有4人,分别连创10家、22家、30家、32家。2020年新昌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3.生态农业发展稳步向前。一是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整县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7个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山地生态农业大走廊规划已基本完成。完成申报省级“五园一场”1家,其中茶业1家。二是推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梅渚镇水果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个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新昌县丰岛智能化建设项目、新昌县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其中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2021年续建,申报省级休闲乡镇1个(东茗乡),省级休闲乡村1个(沙溪镇董村村),省级休闲乡镇(乡村)已下达项目建设计划。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天姥乡味”微信平台每周一款栏目,目前已推出37期。“天姥乡味”区域公用品牌1+12款包装设计及打样已基本完成。成功举办2020诗画新昌·天姥文化季 新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2020浙江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已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昌县羽林街道添山家庭农场的添姥山牌番茄获得2020浙江精品番茄评选活动金奖。

(三)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印发《新昌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新委办〔2020〕55 号),组建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创建工作机制,建立指标、任务、项目“三张清单”,形成集中管理、督查通报、定期会商“三大制度”,落实综合协调、项目推进、动态督导“三项保障”。截至11月底,共完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444个(其中示范县创建推进会视频清单销号18个),销号率88%。二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各类创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小将镇、澄潭街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南明街道);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澄潭街道棠村、儒岙镇上里村、沙溪镇唐家坪村、南明街道班竹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市级特色精品村5个(回山镇回山村、沃洲镇梅林山村、小将镇结溪村、羽林街道芦士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5个。三是稳步推进面上项目建设。今年下达2批美丽乡村项目计划,共涉及66个项目(其中65个为一事一议项目),补助资金3309万元。主要完成村休闲场所(景观提升)项目25个,道路硬化20个村,面积60659平方米,公共用房建设(修缮)20个,面积10606平方米,公厕建设(改造)20座。106个村完成美丽村庄“三线”整治。四是有序推进历史文化村项目。3个省级第六批历史文化村(张家店、横板桥、茅洋)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七批历史文化重点村上下宅村350万项目稳步推进中,650万项目上宅九架,下宅九架等重要古建筑修缮完成过半,横镜线道路两侧改造进度过半,2个一般村项目已基本完成。

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是抓实组织领导。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抓手,结合省、市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个更加”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任务6项,下达基础性指标19项,提升性指标4项。二是建立完善机制。建立“全面督查-公示清单-销号管理-约谈管理”的“四效合一”管理考评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现场测评359村次,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105村次。三是创新销号管理。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开展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工作,借助第三方力量和媒体力量激发广大群众自发“找茬比美”,截止目前,已下达问题清单527个,完成销号505个。加强自查自改,全县共完成乱堆乱放整治13864处,拆除空倒破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完成问题公厕整改351座。

3.理顺农村村民建房工作。在拟定《村民建房审批与管理工作相关事项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建房审批管理流程,明确将私人建房审批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建房批后监管,保障农民建房及时落地。

(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1.推进农村“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一是全面推行村务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算方式,对原先以现金支付为主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等实行村务卡结算,到2020年底基本覆盖到所有村(居)。目前已办理村务卡287张,完成率95%。二是积极推行无现金缴存。村级收入可通过银行服务点缴存、银行转账、手机扫描一码通转账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缴存。已完成办理287张收款码,完成率100%。三是积极推行网上审核。实现村级审批走“线下”,镇级审核走“线上”,规范审批流程,源头把控支出。四是完善银联直付。加强银联直付管理,实施银联直付制度后,逐步停用转账支票,到2020年底已实现无现金支付目标(除特殊资金现金支付外)。目前,12个乡镇(街道)、287个村(社)已全面推选农村“三资”去现化改革,跨入村级财务收支无现金时代。

2.开展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工作的通知》(绍市农〔2020〕9号)文件精神,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探索全域激活模式,确定东茗乡、澄潭街道为2020年全市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乡镇(街道);我县尚诗堂·天姥山居、山中来信·乡悦云端、生田社、溪西里、花筑·拨云间等5个项目被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优秀项目,其中尚诗堂·天姥山居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最佳实践项目。2020年,全县累计吸收社会资本3.15亿元。激活项目118个,激活闲置农房241多幢9.02万平方米。

3.创新消薄扶贫方式方法。一是创新金融扶贫。对全县低收入农户进行建档立户,拟定《新昌县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创收实施方案》,明确每户贷款最高10万元,依托各乡镇街道成立的“小康投资有限公司”对政府项目定向投资,获取定期收益,实现低收入农户创收(每户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要抓好“五比”工作。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召开了“五比”竞赛活动推进会,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薄弱村创新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五比”竞赛活动的通知》,目前已落实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举措88项,涉及154个村次、692人次。三要抓好项目推进。今年共申报市级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项目20个。启动县高标准消薄计划,筹资5.3亿元建设梅渚邻里中心项目,实施后,可为177个行政村每年各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1—11月我县25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15万元以上,消薄率100%。今年第三季度我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136元,同比增加45.2%。

(五)农业科技力度持续加大。

1.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制定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的通知》,遴选确定了6个农业“五新”推广项目并推进建设,推介2020年我县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40项(其中种植业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25项;畜牧业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11项;渔业主导品种2个,主推技术1项;综合类主推技术3项)。

2.持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持续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农民教育培训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全县培训农民7000人,其中高素质农民390人,农村实用人才2806人,新开展农业中等学历教育培训80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普及性培训)1150人。认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14家。

3.强化场(社)经营主体培育。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总数达到640家;新增家庭农场15家,累计总家数达到290家。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加强规范化、示范性建设,量质并举培育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的凝聚力与带动力。目前,全县有县级示范合作社7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

(六)农业生产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开展大检测行动,截至目前,完成部级食用农产品监测10批次,省级224批次,市级142批次,县级402批次,开展绿色食品续展、年检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上报水产品复查换证产品10个。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70个批次,其中2个肥料产品、1个种子质量不合格。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追溯建设,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已完成绿色食品续展材料报审产品4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

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压实非洲猪瘟各级防控职责和各项环节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屠宰环节“三清四明两解决”和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等为重点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今年,共新备案车辆29辆,经备案的省外规模养猪场共50家,生猪及猪肉产品调入前共备案168份,企业非洲猪瘟PCR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3.全力推进农业公共安全。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到目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开展“绿剑”春、夏、秋三季集中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443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19家次、农产品生产主体52家次,定屠执法检查22次,渔政执法检查103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9次,印发宣传资料0.12万份,省市县联合执法3次,部门联合检查3次,立案查处案件35起,办结27起,撤案1起,罚没金额4.8836万元,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禁渔期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9起。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常态化进行

1.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了《新昌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新农委〔2020〕11号),1-10月,对分管范围内开展教育及组织督查26次,开展明查暗访44次,谈话提醒2人次。严格执行“签字背书”制度,签字背书33人次。

2.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在抗疫斗争中, 我局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人数有76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志愿者有15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捐款党员158人、捐款15500元,通过慈善总会等途径党员6人,捐款590元。

3.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党员干部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2020年,规范发展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名,接收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上报服务标兵3名、机关党员先锋岗1个。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昌县分校被命名为绍兴市2020年度“共产党员先锋岗”(绍市机工委通〔2020〕8号)。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9

一、 学习贯彻方面

严格贯彻执行港区工管委、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决定及文件精神,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2017年度265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进一步核实危改户信息资料,处理好群众举报、投诉或上访等问题;组织完成工程竣工评估验收、农户“一户一档”纸质材料收集及农户信息系统核实录入工作及补助资金发放等。截止2018年7月份,县级财政已拔付各级财政补助补助资金467.486万元。由于各镇不按时提交危改户信息资料,仍有部分拆除旧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激励资金未发放。

(二)完成2017年“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农村改厕改厨共计6000户任务的收尾工作,组织完成工程竣工评估验收、农户“一户一档”纸质材料收集工作等。根据各镇上报改厨改厕资料,至2018年11月份,对改厨农户发放62.104万元补助,对改厕农户发放补助资金68.636万元补助资金。

(三)制订2018年度第一批1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分解方案,并报经管委同意后将任务落实到三镇,具体分解为:犀牛脚镇88户,东场镇10户,龙门港镇2户。由于三镇划回钦南区管理后,现由钦南区统一管理实施

(四)指导、督促各镇完成2017年村镇建设调查及数据汇总报送工作,并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核对,并于3月份完成上报工作。

(五)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区农村公厕调查的通知》要求,部署三镇组织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公厕调查工作,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调查任务细化到各镇村委,各村有专门负责的调查员,并于5月初完成了统计上报任务。

(六)针对自治区党委第七巡视组对钦州市扶贫领域机动巡视反馈问题认真进行自查自纠,通过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开展联动大巡防活动等对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逐一对照、立行整改。.

(七)认真对照市审计局对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反馈的疑点和问题进行再把关、再核实。对参加危改申报但家庭成员中有公职人员或拥有私家车、购有商品房或在村委担任干部等问题的农户,组织人员进一步核实、整改;2018年10月23日,追回了2016年不符合危改条件的犀牛脚岭脚村委苏愿领取的8000元危改补助款并存入财政专户,严守党的纪律和维护危改政策的严肃性。。

(八)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及“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建设活动,并按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便民”活动等相关工作。上半年主要配合扶贫办完成2018年开发区预脱贫村贫困户住房情况调查核实工作,协助扶贫办对建房无启动资金的困难群众进行核实,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炮台洪福有、郑业等领建房奖补的资格。

(九)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等4类重点对象的危房存量核实录入和修改完善工作;完成广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项目申报工作。

(十)配合做好上级业务部门日常督查、指导的接待工作,做好业务对接、汇报和港区工管委、局办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四、主要工作亮点和成效

基本完成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暨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改厕改厨等村镇建设工作,为开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美丽港区·宜居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解决了开发区代管三镇期间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对全面改善开发区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重点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五、主要困难和工作建议

(一)主要困难

由于三镇从2018年6月1日划回钦南区管理,对2017年改厨改厕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收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镇级相关部门反馈不够及时,资料报送积极性不高,影响后期资金发放进度。

(二)工作建议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例10

一、引言

早在2009年,我县也开始开展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随着财政优惠政策的出台,23个行政村被县综合财政的阳光政策所覆盖,对建设美丽乡村得到了有力推进,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自2010年开展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梅仙镇23个村7791户31415人得到此项工作的实惠,五年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25.5公里、硬化面积89302平方米,8个村实施饮水工程,11个村建成中心活动场所,经通、南洋2个村完成休闲农民公园建设等。全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个,总投资1513.2万元,得到财政奖补资金473万元,深受村民的好评。本文谨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是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宣传教育。

首先召开好四个会议、加大对村民宣传力度。为了能让村民更加明白什么是“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就要对村民进行宣传工作。要组织召开好4个工作会议:第一要召开村两委会议,确定本村今年“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地点、投资总额,预算出方案。再将方案贴在村务公开栏正式向全村农户征求意见。第二由村干部包片召开户代表会议,征求农户意见,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资金、规模等,农户达到百分八十赞成才能确立项目。第三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也就是说,项目实施地点、工作方案、村民的筹资和筹劳人员范围、可减免人员的确定等相关材料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从而确定。最后将项目上报镇招标中心公开招投标,从而进行项目承包建设。

其次“一事一议”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如何能使村民积极参与到本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中,首先要Α耙皇乱灰椤毕钅抗こ痰墓开、力度要大,这就要在项目建设前,确定建设的项目名称如村内水泥路,对水泥路建设的规模长宽高等设计标准的实施方案和农户对水泥路出资出劳清册进行公示7天,对不符合的事项要及时纠正,让村民参与、村民监督才能得到村民对这项工作的信任。项目公示时间结束后、将材料送镇政府招标中心审核、并进行公开招标,才能体现工作的公平竟争性。其次在村内水泥路建设完工后,及时组织镇政府财政、经管、建管等相关部门和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工程验收,并对“一事一议”建设项目村内水泥路收支情况、结余在公示栏中公示,展示工作的公正性。而进行这些内容的公开,不仅能够让每位村民都知道“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开展的情况,还能获得更多村民的支持,从而实现双赢的工作效果。

二是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项目的落实。

首先想要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第一就要组建镇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工作。一方面,有了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才能做到镇村落实责任。在镇级成立梅仙镇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乡镇长为组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组长亲自督查,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抓项目落实情况,从而使各村的项目工作有序的展开;另一方面,也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构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镇的财政所、经管站、农技站、建管站、水利站、公路站等部门要担负起自身的职责,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完成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其次各村建设项目要以本村村民意愿为基础,村民出资建设、财政资金补助,才能真正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第一,要保证本村民知道建设的内容。就要让每一位村民得知这项工作方案,并了解这项工作对促进本村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比如说坪寨村2015年河边水泥路的建设,全长900米、硬化面积3050平方米、总投资46.2万、得到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20万元,乡镇配套资金5万元。从建设到完工得到村民大力支持、工期只用一个月就完工,改善村民行路难的问题。这个项目得到村民好评,又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所以说村民的自愿和参与是关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要进行建设项目的宣传,还要利用有线广播、村民会议和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宣传。第二,要保证农户积极参与,参与率达百分八十。因此,我镇统一组织下乡宣传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引导村民,将所有符合投工投劳的村民都争取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使建设美丽乡村真正得到落实。第三,要保证工作得到村民的满意。确定建设项目的工程必须保质保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不然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好事变成坏事。只有这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顺利的展开,得到村民的称赞。

三要把好财政奖补工作的程序。

认真执行省市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流程,不仅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工作要求来展开工作,还要遵循相应步骤。第一,建设项目的确定要遵循村民意愿的原则。如坪寨村建设水泥路项目,其决定是尊重村民,并由村民自已决定建设的公益项目内容、选择规划建设河边路地点,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2702个村民自愿提供劳力或出资,财政给予相应的一些奖励政策。而这样一来,就能使财政投入资金20万元和村民投入资金5.4万元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高效率的完成河边水泥路的建设。第二,项目实施要遵循着实有效。要考虑到村民出资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财投入的承受能力,使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负担不得加重。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村民的负担不会增加,又要保证村集体组织不会因此产生债务。要在村财有限的情况下,把资金投入到受益最直接和反映最迫切的村水泥路建设中,从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建设项目要遵循因地制宜。要以本村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项目的确定。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村民的意见,并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旧村改造建设等项目得到有机结合,从而进行分类指导。

四是要加强项目工作过程的监督。

对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必须做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以坪寨村为例:第一,确定验收工程质量程序。先由村干部组织村民代表5人依据县文件相关规定要求,对河边水泥路项目完工情况的检查验收,并将结果在公示栏中向全村民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村民无异议后向梅仙镇政府提交初检报告。镇政府收到坪寨村委会自检报告后,再组织梅仙镇财政所、建管站、经管站、公路站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项目工程|量的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和项目实施情况以文字报告方式总结整理出来上报县级财政和农业部门。最后,则由尤溪县财政局综合股和农业局经管站和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工程质量的复检,从而完成确认“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坪寨村内河边水泥路的最终验收工作,通知县财政局国库股拔付财政奖补资金。第二,是对建设项目验收内容的确定。对坪寨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河边水泥路筹资筹劳执行情况、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以及材料内业验收的内容进行确认。第三,是确定验收的方法。就目前来看,主要的项目验收方法为听镇村组长汇报、查看坪寨村内业资料、到现场视察水泥路建设、走访10个农户了解情况和最后出结论。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保质保量,全面运用这些方法是有必要的。

五是要强化管理。

首先是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为了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顺利拔付,要强化镇村资金专户管理。要在各村级设立“一事一议”资金专户,在梅仙镇设立奖补专户,并设专账,专门进行“一事一议”项目工程资金的往来核算,省市县财政、农业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监管监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的资金往来拔付情况,从而达到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在进行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账户上不仅要进行分村设账,还要分村进行项目资金的核算,从而实现财政资金分配的有效性,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