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7 14:16:51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1

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新路子,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2

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各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主要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根椐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2〕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3〕。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明确相关部门具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有经验有教训。随着1997年全国上下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设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场所,加强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2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体育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青年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的开展,让广大体育院校的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活力。

2.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育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4〕德育是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礼仪、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学识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有德无才难干成事,有才无德则会危害社会,故德才兼备是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一致要求。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杜绝不良习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体育院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在这种条件下,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体成绩的鼓舞作用

体育院校是传授知识、研究相关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活动高素质组织人员的高等学府,其师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往往成为特定环境中精神文明的窗口。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弘扬竞技体育的拼搏、超越、团结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人民群众更加齐心协力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体育院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构成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一味追求享乐,心浮气躁;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志向和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故在当前条件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必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体育院校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博客、微博、论坛、QQ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工作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参与到新媒体、新途径的传播方式之中,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品牌。

3.3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引导和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有利于凝心聚气,攻坚克难,为本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4结论

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和运动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869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961010

〔3〕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委[1997]53号)〔C〕北京:1997421

〔4〕〔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1-68

〔6〕李江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9:13(3):135—137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3

第一,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每个职工的后勤部,其文明程度和稳定与否,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而且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家庭的有效途径。工会十五大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我们理解,紧紧围绕经济这个中心,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是大局;同样,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进而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去引导、影响全社会,这也是大局。在这两方面的建设中,家庭都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家庭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是最有觉悟,政治上最靠的住的家庭,理所当然的能够在社会主义家庭建设中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因此,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阶级责任,而且一定能做好应当做这项工作。

第二,当前职工家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工会女职工组织的重视。

对于家庭文化建设我认为应当力求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局中、动态中去研究和实践。市场经济对于家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有了较大较快的改善,生活由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化发展;家庭文化品位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给家庭带来的负效应:一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二是个人和家庭的本位意识增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三是不健康甚至低级腐朽的文化垃圾由社会进入家庭;四是道德体系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家庭美德,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所以相对物质文明来说,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女工组织的工作对象是职工家庭,认真研究一下职工家庭的特殊性是必要的。从目前情况看,职工家庭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职工家庭最迅速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最密切。职工生活的改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家都记得,五十年代家庭生活改善的标志是几床棉被、有无暖水瓶、雨鞋;六、七十年代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八十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脑、VCD;进入新世纪则是汽车、别墅、手机等。这些家庭消费品实实在在地、客观地记录着社会的进步,反映着历史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与家庭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家庭成员不仅要一起分享改革成功的欢乐,也要共同经受市场经济的风险。企业效益的好坏、就业、分配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所以职工家庭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二是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职工家庭和整体素质一般比较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相当的基础,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又能顾全大局承受改革利益的调整,同时,职工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意识、心理活动也比较丰富。企业中凡和家庭情感相联系的宣传教育往往效果较好。诸如:“爸爸、我和妈妈等你回家”的安全标语,“厂兴家兴万事兴”一类的企业格言,都很有感召力,很有人情味,这些精神的东西是能变为物质力量的。另外,职工家庭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成长即再生劳动力的再生产,直接关系职工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提高。特别是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逐步走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重要。职工家庭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职工的个体素质,进而也关系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既是广大职工的迫切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呼唤。

第三,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女工组织的教育和维护职能。

目前,女工组织围绕家庭文化建设实际操作的主要是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体现教育职能的思想教育文化宣传工作这本身就属于党和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属于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排忧解难送温暖办实事的工作,这本身就是工会送温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围绕生产、生活有更丰富广泛的内容。所以开展家庭文化建设会使女职工工作与工会的思想教育工作、与送温暖工程贴得更紧,做得更实,更富有女职工的特色。而且家庭文化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工会教育职能、维护职能更充分的发挥。密切联系广大职工家庭也应该是我们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渠道,而且是一个充满感情、同志情谊的别的方面不可替代的渠道。女工组织应当在联系职工家庭、关心职工家庭、教育职工家庭、动员职工家庭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当前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存在的问题。

家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有些地方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有一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多数人认为家庭文化建设属于家属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企业的任务是抓生产、抓经济效益。因此,多数单位仍未把家庭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没有摆在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而是谁提出来的谁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唱独角戏的情况仍然存在。

第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关系到改革,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要广泛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应首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一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认识,自觉地重视和支持家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其纳入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二要提高女工干部的认识,充分发挥工会教育、维护职能,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有影响地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三要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自觉地积极参与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其二,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指导。

家庭文化建设与过去的“五好家庭”活动形式相似,内涵不同,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工会女工组织要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及时加以推广,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被重视起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活力,推动着企业的健康运营。因此不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努力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积极引导社会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

企业是为人们提供发展平台的用人单位,企业具有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效应,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文明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优秀的正派的企业精神文明会积极引导社会观念,传播社会正能量。

2、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一个集体民间的行动主体,既比政府更容易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又比个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更强大。因此,企业可以很好地联系起政府和个人,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用企业独有的优势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1]

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形式不但非常丰富同时还极其容易让人接受。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道德讲堂、企业带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企业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这类活动会使员工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使员工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各领域人士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重物质轻精神就是不良影响之一。当下社会,很多企业以利益为先,完全没有意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他们只是一味地追逐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可以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事实。

2、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主义严重,无法落到实处

虽然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之下,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只是为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单位称号而来,并没有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这样的情形更是让人担忧。[2]

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法陈旧、单一,可行性较差

很多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法较为单一、陈旧,可行性和建设效果并不乐观,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只是停留在基础老化的方法之上,例如张贴海报、传阅文件,并没有深刻领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亟需进一步地学习和改善。

三、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加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宣导

之所以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企业精神文明对企业发展何其重要。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宣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让人们首先建立起相应的观念和理解。

2、抓住关键环节,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抓住关键点,找到关键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主动地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真正掌握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关键手段,从关键点入手,及时抓紧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能不让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3]。

3、与政府行为紧密联合,共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毕竟只是一部分行为主体,只有跟政府共同联合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调,紧密配合政府的精神文明措施,深刻体悟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论内涵。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所以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声誉更便利地建设精神文明。

4、创新宣贯方法,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企业员工也不例外,甚至更甚于普通人民群众。企业精神文明如果一如既往使用旧的宣贯方法,就容易使企业员工感到枯燥,甚至会引发企业职员的反感。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宣贯方法,用新的思路、新的样式,生动活泼地将企业文化等精神文明传递给员工,达到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目的。

5、建立长期有效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体制,不断推进企业精神文明的发展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短期暂时的工程项目,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企业必须对精神文明建设多加重视和理解,结合企业实际和文化理念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的、分阶段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使企业精神文明日渐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总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将会成为企业更加重视的话题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远远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在认知度和认同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种现象会对企业综合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企业领导者们应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普通员工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精神文明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5

2、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能够激励员工并发挥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推动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提升,在市场经济下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3、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能够创造出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向心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来吸引和凝聚职工,否则便如同一片散沙,难以得到长远发展。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条精神整合纽带,促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进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遇到的问题

1、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具有优越性,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忽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且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企业管理者的重心放在企业的管理与经济利益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小,在新时期,这种旧的企业精神文明,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会滞缓企业的各项发展,不利于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改革与转型。

2、缺乏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缺乏长效机制的必要保障。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的取得十分重视,往往通过大搞表面功夫,和突击补课来追求文明单位等荣誉,对日常创建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却缺乏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实际上,制度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由于精神文明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及职工的行为上去,不能只停留在文件或标语中,因此制度化不仅能够加速职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同过程,还能够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促使员工积极参与。

3、精神文明建设方式与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作方式与内容上不能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更新完善,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一般为学习文件等方式进行,内容上条例性的东西较多,不能吸引企业职工主动学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墨守成规,在工作方式上不能创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凝聚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向心力,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

2、把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和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终还要落实到国有企业职工上,尊重职工的个性,工作方式上要体现人文关怀,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企业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联系实际,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要及时把握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及时帮助企业职工,开展帮扶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不断丰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文明创建工作的关键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丰富创建内容,不断创新载体,提高创建质量,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集团党委始终紧扣上级精神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展开。在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上下功夫。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顺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新内容。”[2]

4、健全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各负其责,真正把企业精神文明变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6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05-0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证,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随着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经济文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力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越向前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就越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这与以人为本的当代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人文生态价值取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变化,开创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作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科学论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没有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能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志在十四大系统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时指出:“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

2、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既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之中,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状况之中。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人才条件,以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而这些相应条件中,相当一部分便须靠精神文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干部,并未真正解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思想教育和舆论导向跟不上,加上各项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薄弱,市场中以次充好、搭车涨价、不顾信誉、损人利己的事情屡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也在蔓延滋长。这些问题若迟迟不能解决,必然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甚至对市场经济产生了误解和抵触。不可置疑,这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不利的,必须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予以解决,也就是说,从实际状况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十分迫切的。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和现实要求,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大繁荣。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1、解放思想、突破误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各种误区。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不同程度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当前,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突破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一是要突破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只放在群众、社会风气上的误区,确立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的思想。目前在一些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单纯强调教育群众,抓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或口头上承认,实际执行中忽略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误区,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始终硬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号召者,而首先应该是实践者,这样才能有资格领导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做好表率,率先垂范,教育群众才会有说服力,实践证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选在党内,使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希望。

二是要突破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只靠教育的误区,树立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不可偏废的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以少数人而言,教育却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通过各种强制手段进行约束,直到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对于社会上的丑恶行为,对于毒化社会环境,腐蚀人们心灵触犯刑律的人,对于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干部决不能姑息,必须严厉制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把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才能使健康的文明的东西不断地去占领阵地。

三是要突破片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不断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但实际上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突出经济工作,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2、把握规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一是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四有”目标,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是把握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社会消极现象。因此,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抑制“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调整一些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协调的观念及其支配下的行为。鼓励人们增强竞争意识,但不能淡化互助精神;增强创造意识,增强求富意识,但不能淡化求知愿望。努力形成扶危济困,救人危难,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三是把握努力提高人的素质的规律。加强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除了自然的因素外,导致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文化落后,人的素质低。因此,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是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规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成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的“感性道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五是把握确立符合实际目标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也要不断地调整。因此,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

3、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1)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政策理论教育。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建立载体拉动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必须坚持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选准载体,用好载体。

(3)建立典型带动机制。抓典型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要按照倡导什么就树立什么,要求人们怎样做就树立什么样的典型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总结、树立、宣传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形成一个强大的典型群众,使精神文明建设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4)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必须社会联动促进,齐心合力开拓。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二是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是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5)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在领导体制上硬起来。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硬起来。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套制度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要在规范管理上硬起来。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法规性文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指导建设,建立机制保障建设,才能全方位构筑起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作者简介:方以川(1975― )男,汉族,江西兴国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3年版

[2]黄芳,刘云高.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导报2010年第1期

[3]卫刘华,从邓小平,到: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蚌埠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7

这次会议得到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山东省及济南市的大力支持。刚才,山东省委副书记刘伟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山东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深切感受到齐鲁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长陈祥如同志对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新形势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同志、济南市副市长赵文朝同志和中组部干部四局处长毕革新同志专门到会指导。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山东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国水利系统高度重视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广大干部职工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不懈地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更加突出;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水利行业精神更加彰显;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水利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坚持不懈地加强水文化建设,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水利行业文明风尚得到充分展示。经过水利系统的共同努力,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结出了丰硕成果,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的紧要时刻,在抗震救灾的生死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各个关键岗位,经受了锻炼,砥砺了意志,展示了风采。刚才,我们向水利系统荣获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第四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年度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水利精神文明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全面部署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六项主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也赋予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任务和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是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头等大事。

第二,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水利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国情水情的成功之路。不断丰富完善并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是贯穿于水利工作的一条主线。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水利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既为加快民生水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水利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水利这条主线,服从服务于民生水利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宣传普及、解疑释惑、凝心聚力等工作,才能为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的必然要求。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的人才,是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大计。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水利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素养;必须营造有利于水利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水利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本领,在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中经受考验、不断成长,全面提高水利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断满足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敏锐把握社会环境和水利干部职工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积极探索顺应时展、适合行业特点、满足职工需求的文化服务新方式、新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水利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过程。特别是水利行业的大多数干部职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文化生活相对缺乏,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要时刻把基层职工放在心上,把为基层服务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

总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增强素质、展示风貌、营造氛围的重要工程,事关水利改革发展全局,加强新形势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健全的机制、更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新形势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开创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和“三贴近”,着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水利队伍建设,着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着力提高水利职工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加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水文化建设,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和智力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水利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任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水利队伍建设活动。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理想的方向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要把学习理论与学习专业技能、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水利职工队伍纳入工作规划,引导干部职工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民生水利,把服务水利中心工作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民生水利工作,服从服务于水利发展大局,是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发挥作用的关键。要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大对现阶段我国基本水情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的重要决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自觉性,推动全社会了解水利,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要狠抓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宣传普及,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质要求和实践基础,深刻认识民生水利的阶段特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水利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加深全行业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理解,增强水利干部职工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大力宣传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宣传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工作中展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做好民生水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紧紧围绕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新要求,把发扬水利行业精神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抓住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系统阐述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的要求,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党的优良作风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身上的传承发扬,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强大动力。水利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大力弘扬和践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把作风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过程,贯穿于水利工作各个领域,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树立水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要大力倡导献身事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胸怀和情操,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融入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之中,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风口浪尖敢于奋勇搏击,平凡岗位甘于默默奉献。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水利问题,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继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切实使开展活动的过程成为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端正行风、树立水利系统良好形象的过程。

第四,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以民生水利的重要理念引领实践,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舞斗志,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先进文化支撑。要借助水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以及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内涵。要对传统水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和系统总结,努力寻找优秀传统水利遗产与现实水利实践相联系的结合点。要从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汲取时代精神,在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中丰富水文化,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创新水文化,体现水利人文关怀,提升水利文化品位,展现水利文化内涵。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加快完善有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五,紧紧围绕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把群众性创建活动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也是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之所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做到谋划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向职工群众问计,查找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听职工群众意见,改进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向职工群众请教,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任务靠职工群众参与,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由职工群众评判,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要继续运用多年来在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辟群众便于接受的渠道,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着力在巩固、深化、拓展、延伸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不断充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不断创新文明创建的形式,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领域,推动全国水利系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是各级水利部门和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任务。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和推动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在水利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利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动员力度、资金投入力度,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组)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文明委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文明委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督促检查、成效测评、表彰评比机制,注重经常性、常态化工作,注重群众评价,注重绩效考核,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要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利实践的深入,水利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和总结新形势下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指导新的实践。要把握世情、国情、民情、水情的新变化,着眼水利干部职工的新需求,及时调整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及时总结基层水利部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新经验、新创造。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从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8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国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研究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为以后我国家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2 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我党深入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工作,为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我国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致力于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旗帜鲜明的惩恶扬善。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认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能力与水平。党政在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工作的宗旨,无论是在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中,党政工作首先围绕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才能是党政工作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3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

3.1 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过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党政干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加强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然而,现实往往比预想的要严重,很多党政干部没有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党政干部观念过于守旧,跟不上当今时代的发展步伐,工作方式和方法不能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融合。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过硬,是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3.2 党政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深刻

部分党政干部认为做好手上的工作就算很好地完成国家任务,因此就不需要再接受精神文明教育了。还有一些党政机关没有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没有建立明确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机制,因而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未能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甚至,有些党政干部根本没有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相关的宣传和学习制度。这些状况都造成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后。

3.3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离

有些党政机关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些党政机关甚至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实际工作完全分离。加强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党政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党政干部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果精神文明建设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那么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策略

4.1 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讲究实效做好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这是做好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第一,对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创造性的态度以及包容的心态,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融合。牢牢把握住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层次,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讲究对象,使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落到实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主动深入基层,使党政干部热心做好各项工作。

4.2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实际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工作来开展。想要做到这些方面,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具有感召力的表率不断带动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同时,党政干部要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及战斗堡垒作用。在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以党团组织为纽带,不断将思想教育引向深入,将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更好地落实国家机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党政干部构建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工作环境。其次,党政干部要积极担任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任,对下级进行疏通和引导,理顺下级的情绪,充分发挥我党群众路线的作用,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的思想困惑以及生活、工作困难,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4.3选择好的切入点,不断创新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

首先,党政机关要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转变形式,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寓乐于教,以多向灌输替代单向灌输,不断加强党政干部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将党政机关传统教育活动进行有效利用,加强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主题教育,在这些教育形式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广大党政干部引起共鸣。再次,党政机关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要将国家机关实际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采取同步的考核与部署。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服从于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局,从而促进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 总结

党政干部作为我国国家管理人员,起着维护国家治安与稳定,促进国家建设与富强,保护群众幸福安康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党政干部出现违法乱纪、现象,这给国家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尽管我国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我们应深入研究我国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明确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明了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为以后我国家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景辉.新时期如何加强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J].行政管理,2010,(06)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任务。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认识是基础,是根本。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许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但笔者认为,首先是,或者说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来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次要”、“无关紧要”、“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

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以下两点。

(1)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能深化和加强,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

(2)分层次、多方面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企业领导干部要重点克服“重效益,轻精神文明建设”,“信赖物质力量,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站在党的基本理论的高度,坚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原理,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需求,企业职工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并得到提高,成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目标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既不能搞成任何企业都可以套用的通用件,又切忌形成一个可望不可及、动听不实用的纸上文章。

(2)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把目标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力争使目标好记忆、好把握,切忌目标笼统而不可行、宏伟而不可靠。

(3)确定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的普遍认同,要反复宣传已确定的目标,使它深入人心;要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切忌朝三暮四,以免职工群众无所适从。

(4)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目标无考评”的盲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只要抓住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实践证明抓好重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定重点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1)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企业、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中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从人际关系方面看,员工在企业中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机会更多。因此,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

(2)需要原则。从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因此建设重点应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

(3)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各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企业,波及社会,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反复进行宗旨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也是充分体现企业,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在。因此,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10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事业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时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精心谋划和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正在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如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瓶颈制约和发展难题,如何引导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如何巩固管党治党成果,都迫切需要我们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工作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灵魂工程来抓,通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来坚定发展信心,发挥引领作用,弘扬**精神,凝聚**力量。

第二,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工作。要深入持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不断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改革发展各方面,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水文化建设各环节,融入到**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各领域,将其转化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和人文关爱、家国情怀,努力在**部门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认同,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第三,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展开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对做好新时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把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身规律相结合,把“十三五”**规划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统筹,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和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途径,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直面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以新思路加强战略谋划,以新作为推进改革攻坚,把握部党组提出的“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努力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上来。

第四,要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和不足展开工作。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在提高素质、引领风尚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信仰迷失问题;**建设领域还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现象;利益格局调整使职工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的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信息技术进步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丰富、反映诉求渠道更加复杂,**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更多挑战;**系统因地域区域行业差异,基层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等等。我们必须自觉检视**精神文明工作,改进那些已不适应的习惯做法,创新那些亟待突破的桎梏束缚,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适应形势任务,在转变观念中赢得创新发展。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精神文明建设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要求,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发展理念对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自觉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不竭源泉。创新从本质上讲是思想的创新、精神的创新。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发展、人民群众新期待、工作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让创新贯穿**精神文明建设一切工作,深入推进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把深化**改革的难点、**发展的重点、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作为切入点,不断探索**精神文化建设新路子,赋予**精神文明建设新内涵,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新境界,更好地跟上时代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让创新在整个行业、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蔚然成风。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补齐短板的必然选择。只有协调,才能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就会摔跤,就不能行稳致远。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目前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短板”。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部门“一把手”“一手硬、一手软”等矛盾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只重视**工程任务,但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实践自觉,坚持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坚持动态平衡,力求协调发展。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与绿色有着天然之缘。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宣传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引导全社会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培养环境意识、节俭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努力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精神文明打破自我循环、自我封闭的重要途径。指出,要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发展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善于借鉴国内外、行业内外一切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不断拓展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形式,确保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常做常新。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要在**行业宣传**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的**行业精神。提高职工文明素质,提高行业文明程度,满足干部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权益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由全体干部职工共享。要坚持广泛吸引干部职工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以干部职工为中心,让干部职工当主角,使干部职工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重点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工作,围绕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等标志性、牵引性强的重大任务,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取得建设实效。

第一,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补理想信念之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要的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好、深入贯彻落实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好地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血脉里、贯彻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入脑入心,学深悟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提振信心、奋发有为。

第二,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为主线,筑价值引领之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塑造人的纯净灵魂,培养高尚人格。组织**干部学习《**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要持续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职工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和行为习惯。要持续在文化涵养上下功夫,注重用优秀文化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第三,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引行业风气之先。以文明单位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家品牌,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努力推动节水型小区建设活动,面向小区居民开展以生活节水等水常识、节水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宣传教育。鼓励基层各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

第四,以培育全行业崇德向善良好风尚为目标,强道德建设之基。重视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是新形势下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道德建设领域因面临的种种挑战而面临的必然选择。要持续推进**职业道德和岗位行为规范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专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实施,在**系统全国文明单位中推行岗位行为规范制订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要大力选树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五,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树行业文明之风。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精心组织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及公益宣传活动。

四、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科学的宏观指导和有力的组织领导。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战略思考和宏观谋划,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站在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程,同**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各级党支部书记要倾注精力、亲自部署、经常过问,给予有力指导和支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注重实践养成。把弘扬新时代**行业精神与加强**系统作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职业道德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水文化创作、传播、推广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选树践行新时代**行业精神的先进典型,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