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美学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12-29 12:58:41

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例1

体育教学体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属于社会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从培养人的角度上来讲,体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健壮体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审美风貌。所以说美是体育的内涵,体育始终与美育联系在一起。体育是育人为健,而健是美的物质基础,美又是健的生动客观反映,健和美两者犹如形和影一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形体美、运动美、体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实施于体育教学之中,并通过体育教学这块育人之美的阵地,教育与培养人的形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从而增强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表达美、观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2.1强身健体的锻炼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2.2精神美的升华功能

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可以锻炼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

2.3技巧美的激励功能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无不诱发青年学生对技巧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完美、正确、成功的动作技术示范,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不拘一格的创新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是“硬道理”。新则趣、新则美、新则灵。世界跳高记录的不断刷新,与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直到背跃式的创新密不可分。体育运动创新产生的美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接受新经验,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向往体育运动的创新美,产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新动力。

3.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3.1教师应是教学中美的使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魅力美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着装典雅仪表美。三是内在修养美。四是心灵美和行为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涵养,优美的风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真诚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并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

3.2教学目的要体现美育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把美育体现在教学目的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体育中的美育功能。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从美育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体型美、姿态美、动作美和心灵美。使他们形成健壮匀称的体格、端正健美的姿态、轻捷矫健的动作、落落大方的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3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展示每次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的美。如在篮球选项班的教学中,学习运球时强调运球的节奏,学习投篮时要讲究投篮的舒展性,传球配合时要讲究传球的巧妙性,从而把篮球运动的潇洒美与巧妙配合的智慧美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战术配合的学习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把不计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风格美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在身体素质的练习中,学生会产生怕吃苦的现象,教师要从塑造健美体型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姿态美,准备活动中可以选择做健美操以及体育舞蹈,将柔慢舒缓或强劲有力的音乐配合到练习中,既使学生感到了身心的欢娱,又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3.4教学组织和安排要具有美感

教师在堂课的组织安排上要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创造出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热烈追求的愿望。对学习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使整个学习活动构成一幅动态的具有美感的画面。

3.5教学方法要注意示范动作的美感

由于美育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教师上课时的优美示范会在学生的知觉、意向中产生,由欣赏、羡慕、向往、实践这样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从而加深了审美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讲解语言生动形象、音调宏亮清晰、条理清楚、饶有风趣、富于感彩,就能吸引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讲,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规范动作画面,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专项技术图,小组间的互教互学互评,表演性的示范等都可以收到较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要告诉学生正确规范动作的原理,从美学、力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剖析技术动作所具有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6体育教学环境场地美

练习环境、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的物质基础,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强有力媒介之一。环境对人的心理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优美环境不仅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产生美感享受,提高学习兴趣,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做到场地干净,粉线清晰,运动器材井然有序,教学环境协调能使学生思想专一,情绪稳定。

体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应该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它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遵循以美育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才能健康、顺利地实施美育,才能培养出学生感觉美、理解美、实践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海.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22-123.

[2]杨震宇.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成人教育,2006,4:89-90.

[3]李红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美学教育[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53-55.

[4]季敦山.融美学精华于体育教学中[J].体育科技文献,2006,1:33-35.

美学教育例2

中图分类号:g633.9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72-02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体育和美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对“美”得到感受和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觉悟,使学生为实现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明确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创设环境,语言交流,视频展示,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直观操练,而是心灵的感悟,从而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有益身心锻炼的活动,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好知识。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自身美。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作为美的向导,自身美的修养自然不可忽视。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的思想交流,知识授受,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自身所释放的美就会象“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讲究文明礼仪、仪表端正、富有朝气、教态自然,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尽最大努力以最佳审美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自身展示完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仪表等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服装整洁,而自己衣着不整,灰迹斑斑;要求学生不怕冷,不怕热,而自己缩脖插兜、在荫处乘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实施教学时,组织混乱,语言野蛮,动作笨拙等都会令学生生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生队形队列时,示范动作规范,动作协调、准确、美观。同时也提到了国庆大阅兵的方队,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方队的行列中,正在接受检阅,立即会情不自禁地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另外采取一些相关的游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正确动作,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达到整齐优美,深刻体会到体育活动中美的存在。

其次,教学环境美。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获得怎样的印象。合理的组织安排,善于创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所授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用美学的观点来设计场地,使其布局合理、美观。如8字形场地、椭圆形接力场地、扇形投掷区……用各种几何图形和直、曲、弧线组成的图形场地标志线清晰、图形新颖。器材干净整齐,色彩鲜艳,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情操,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因此,我们要多学习美学知识,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美学中的颜色、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精心创设、合理安排,给学生增添美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感情,产生积极的效应,实现高效课堂。

第三,教学语言美。教学中使用何种语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也需要语言美,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语言,随便开口、表达不清晰、讽刺挖苦学生,会让学生反感。相反,如果教师口齿清楚,口令宏亮,专业术语简明扼要,经常带有诱发性、引导性、激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往往能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体育

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例如,练习实心球时,可以礼貌相邀:“现在,轮到某某同学练习了,请出列。”“大家在练习时,请注意老师讲的动作要领,好不好?”“有没有动作要领不清楚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错误动作时,应说“某某同学请你注意,这个动作应该这样……而不是……”“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会掌握的”等等,使学生在操场感到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同学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当同学们进行运动时,不妨对动作优美的同学说:“真不错,继续努力。”“你的动作标准,太棒了!”“你进步得很快,会成功的。”这样会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练习,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更加认真地投入操练,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四,教学手段美。在室内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探索、观察体育的美,从中享受运动的快乐,使自己美的心灵得到提升。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准备出一些优美的体育视频资料片,如“nba集锦”、“花样滑冰”、“体操世锦赛”等等,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行评判,让学生心中出现一个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接触,使他们除学习外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在探索中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审美情趣。

总之,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美育与体育将更密切地结合,美育将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成为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学校体育中美育的渗透,不仅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向更加和谐、优美、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我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体育审美能力,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使体育学科中的美育渗透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美学教育例3

二、语言美教育

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这门艺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美感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效应,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语言作为人类学习知识的第二信号,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艺术得使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调动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语言美,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用词确切、口齿清楚、口令清晰,而且语言要文雅、和气、谦虚,带有启发性,鼓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请×××同学出列为大家做一下示范”,就比说“你出来做一下,让大家看一下是什么样子”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会使他感到你是尊重他的。学生做完示范动作后说“谢谢,请归队,”比“你回去吧”要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使用正诱导语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存在的缺点,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的去进行练习。而使用副诱导语言,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讨厌练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每句话,都应该充满信任和鼓励,即使是对那些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的同学,也应使用带有肯定进步和鼓励的词语,决不能话中带刺,恶语伤人。如:对完成动作好时应使用:“对”,“好”,“漂亮”,“不错”,“可以”“就这样做”,“更快一点”“更高一点”等等。对未能完成动作要求的同学也不能说:“不对”“不行”“真笨”“傻瓜”“你别做了”“你完了”等等,而应该指出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你应该再快点,再高点”“放轻松”“别紧张”告诉学生“你该怎样去做”或“再努力一下你肯定会完成的”而不该说:“你不应该怎么做”。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并没有因自己动作失败而嫌弃自己,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练习。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不论是在讲解动作要领,要求,还是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都应该避免叠叠不休口若悬何的长篇大论,应以精练的语言,做到声情并茂,对某些专业术语要加以解释,归纳,编写成口诀,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掌握。如:排球双手垫球技术要领可归结三句:“一夹、二插、三抬”。

三、形态美教育

形态美(仪表美和教态美)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审美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衣冠不整,形体粗俗,举止笨拙,生见其师容,顿失之恭敬,导致厌烦承教。所以,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举止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服饰打扮得体,待人接物廉逊大方,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精神美的典范。

体育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而是通过其形象,优雅,和谐,准确有力的示范动作,使学生的知觉,意向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通过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从而获得审美教育的效果。

和谐,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殊的统一。把“不协调的东西协调一致”。示范动作的和谐,也应该表现为把各个动作有机地相互联系在一起,把不协调的动作做得协调,美观。不仅要做得正确,准确,而且要做的具有美感,轻松熟练,协调有力。如果教师的动作马马虎虎,无精打采,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就必然会使学生也提不起精神。产生畏难情绪,激发不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就难以掌握正确动作,也就更谈不到美的享受了。但也不能故弄玄虚随意加大动作幅度、难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来做出恰如其分的示范动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上一年级学生的双杠课时的支撑摆动,就应同二年级的示范动作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由于参加紧张的高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拼搏了一年甚至几年,加之刚入校不久,身体素质尚在恢复阶段,如果示范动作做得幅度过大,对他们要求提的过高,就会使他们在赞叹之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是硬着头皮去做也往往会因力量不足而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对他们的支撑摆动只要求两腿并拢伸直,脚尖绷紧,前后摆出杠面即可。二年级学生因在校已经一年,身体素质等均比一年级好,就应提出稍高的要求,即前摆和后摆,均应摆至水平位置。这样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的动作就可和谐了,“美即和谐”,动作和谐了美也就在其中了。当然,每一项运动都有其本身的美,如果把体操中的绷足,挺胸用在篮球的三步上篮中去,就会给人以“抬头,挺胸,绷脚背”之感。显得不伦不类,就失去了篮球上篮的那种快速有力的美感,从根本上违背了篮球运动动作的规律。

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教学,是塑造学生正确形态,姿态,行为能力的课堂之一。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鉴别、欣赏人体美,正确的常态美,让学生知道站立时的探头、歪脖、抠胸、耸肩、驼背、塌腰、撅臀等,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也是不美的。让学生消除对人体美的各种误解,例如把肥胖当成丰满的一种误会,把纤弱当成苗条的一种错误,把粗野当成勇敢是一种颠倒,把无病当成健康则是一种无知。使学生舍弃自己的偏见,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美,因为人体的形态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的身体不失去人类的常态,就可根据人体美的规律去追求适合于自身体态特点的美,即瘦长的人苗条而不纤细;体胖的人丰满而不臃肿;身材高大的人魁梧而不单薄;矮小的人灵巧而不瘦小;就会使学生感到美就在自己的身旁,只要正确的去追求就会得到的。

四、环境美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状态中感知,回忆某些情景的引起,也随情景场合的改变,由一种心理状态缓慢地转变为另一种心理状态。所谓“心随境迁”,就是心理状态的情景场合性。体育课教学对环境美的处境,对学生进行锻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直的跑道,清晰的线条,明显的标记,图形的新颖醒目,都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技能,技巧进行回忆再现,增强他们对新内容的兴趣,达到使其自觉进行锻炼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内容和教法上去进行钻研,探讨,而且也应该注意课堂中所使用的器械的排列,周围颜色的使用,音乐的选择等去加以考虑,使学生来到运动场后顿感“心旷神怡”,使之“荣辱皆忘”,一心一意的投身于体育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锻炼的效果。

在器械布置上,不仅可使用上课所用的器材、设备,还可以使用某些辅助器材来改变环境,如:在上短跑课时,用呼啦圈按等距离直线放在跑道上,即美化了课堂环境,还可使学生按要求来限制步幅或提高步长,让学生做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跨步跑,等,每步都落在相应的圈内。

音乐走进体育课堂,是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我们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这里指的音乐走进课堂,不光是指艺术体操教学,而是指在所有的体育课内,广泛使用音乐来辅助教学。如:在课的准备活动中选用一些明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代替体育教师的口令或哨声,不仅把教师从费力的口令叫喊中解脱出来,随节奏同学生一起做出准确的镜面示范,加深学生对体育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对其审美对象(教师),随音乐节奏做出的动作节奏,符合于他们生理的自然节奏,他们就会感到和谐和愉悦,在形体和心灵上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一些平缓,轻松的音乐来做放松活动,可使学生从高度兴奋和伴有疲劳感中平静下来,促进疲劳感的消除。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作用和魅力,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大力提倡体育与美育的相结合,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蔡元培先生、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都十分强调德,智,体,美相结合,目的在于达到身心既善且美,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美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对学生心灵的陶冶,行为的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对体育教学的效果,都将起到不可轻估的作用和影响。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就一定会使体育教学成为发展学生形态美,创造学生心灵美的广阔课堂,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皆全的人才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铺锦叠锈。

参考文献:

[1]金雁群主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版,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803-820

美学教育例4

两个世纪以前,席勒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强调了审美对构建完整人性的重要作用。如今的美育已经发展并升华出了教育美学观。学界在对这一概念的探讨中,不乏学理的分析,然而对实践层面的研究却仍然空缺。本文将论证语文学科教学对于教育美学和美育结合独特优势,并聚焦语文教学给出实践层面的建议。

一.教育美学和美育视野

早期美育仅仅将艺术作为教

育内容,即“借美育人”。而后期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美育观转向教育美学观,提出在课程目标等一切教育环节中创造美,真正成为了“立美育人”。

(一)早期美育观“借美育人”何其宗先生认为:“美育的研究对象关注的是如何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归根到底它是研究如何‘借美育人’”。它要求我们“借用”美的事物进行教学。

(二)教育美学观“立美育人”

何其宗先生认为:“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自身的美的特点及其创造的规律,是研究如何‘立美育人’”。它要求我们在一切教育环节中创造美。

(三)语文教学对二者的融合

首先,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文本,本身就是美育的材料。席勒认为,现代社会是存在缺陷的。它压抑人的感性,或是隐瞒了人理性的可能。由此造成了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不能自由的发展与表达。而改变这一情况的方式是进行审美活动。因为美是实在性与形式性的统一。审美活动中,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同时表达出来,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达成一致。这就使得审美活动具有了修复被压抑的人性的作用。佛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提到了相似的观点:文学创作与阅读是在成年以后用文学写作的形式创造一个像童年游戏一样的白日梦来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残缺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这与席勒认为的“人性在社会中受到压制,需要审美活动来进行重新建设”这一观点是相似的。可见文学早就与审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童庆炳先生在《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中则直接指出:“美育,特别是深层次的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名著,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可见,不同于其他学科,进行语文教学应当尤其注重教育内容的审美特性。其次,教育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文本。教育美学视角下进行教学实践的建议前人已经有很多论述,而为结合语文学科特性,本文选择了文学理论作为支撑,理由如下。首先,文学理论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与语文课程内容尤其是文学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适配性。另一方面,与现代汉语等学科不同,文学理论与美学高度相关,适合作为教育美学和美育的参考理论。由此,文学理论就可以对教育美学和美育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二.语文教学实践美

“用美的手段教美的内容”不仅仅要运用教育内容达成审美,更要求在教学活动和设计中体现美。

(一)外显于教师语言上的美

在语文课堂上,尽管教师会借助多媒体等方式传递信息,但语言仍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而且,对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发散回答的评价都依靠于语文教师的遣词造句能力。所以,蕴含于语言中的美是我们首先要予以重视的。1.形象生动-化晦涩为简明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指将抽象的概念变化为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虽没有看到,却能感受到对象就在眼前。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对作者的思想意味进行感受是语文课语言美的第一要义。2.感情饱满-寓情感于表达感情饱满的语言是指将感情灌注其中的有丰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一种语言美。文学即人学,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与语文课上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掌握情感饱满的语言美。3.优美适听-给信息以乐音优美适听的语言是指将音乐美抑扬顿挫的特点融入语音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语调的变化而转移。语文教学重视朗读,教师将语音的艺术声情并茂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和语言美的表现。

(二)内隐于教学设计中的美

对于教学内容的美,教育美学领域已经有了定论,即从所学知识的真实中感到真实的美。但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内容有所不同,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充满了美的。所以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美。1.注重总体设计上的立意美近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虽然形式是虚构的,但其中反映的观点、情绪都来自真实的生活。这种现象叫做“文学真实”。文眼教学理论是指聚焦文本中具有揭示主旨功能的关键性语段进行教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的最终目的立意于“文学真实”上,通过对文章文眼的分析,获得来自教学内容真实的美。比如《项脊轩志》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高度概括了文章主旨。可喜在于环境的恬然,可悲在于对故人的追忆。此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对其中可悲可喜部分稍加分析就可体会到作者景象的描绘、回忆的表达背后所传达真实的情感,即“文学真实”。2.注重独句解读中的重构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认为:美是一种审美过程。“陌生化”的艺术内容可以通过运用陌生的修辞等手法延长审美时间来延长审美感受。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是指素质教育背景下,注重思维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来避免学生文学阅读中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从而延长审美实践获得审美感受。比如在《老王》课堂教学中,对创作背景和文章语句举出不符合学生心理预设的内容以加深学生理解难度。介绍文章虽讲述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但故事背景是时期,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关系被割裂并且地位混乱。或关注“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一句中,文章未提及关于运气好坏的语句,谁人幸运谁人不幸,又何来愧怍。3.注重主动理解中的差异美文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前就已经对文学作品有了思维指向,这会导致个性化的“合理误读”,即每个人对文本都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期待视野教学理论是指调动学生对文章的期待,主动对文章进行探索的教学理论。语文教师可以策划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期待视野进行主动探索,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注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形成一种殊途同归,又各美其美的美感。比如在学习课文《背影》之前,提供材料“与父亲关系并不融洽的朱自清一反常态地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叙述了祖母去世后,父亲送自己去北京读书的情形。”学生可能根据父子关系不融洽而父亲仍然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切,用父爱主题解读文章。或是根据文中大量心理描写、家境描写、材料中祖母去世等信息,用作者的愧疚为主题解读文章。这些解读都是在学生主动学习下完成的,丰富了学习主动性,更是为课堂增添了一种差异美。作为能将教育美学和美育结合起来的学科,语文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语文学科特性,教师应当在语言上注重形象生动、感情饱满、优美适听。同时根据“文学真实”、“陌生化”、“期待视野”理论和相应的“文眼教学”、“思辨性阅读”、“阅读期待视野”的理论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立意于文学真实、注重独句解读的重构、注重构建学生期待视野和差异。在此之上,才能把教育的美和文学的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美的手段教美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何齐宗.教育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87-195.

[2]张玉能.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6-189.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建翔.席勒美育思想与当代教育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2).

[5]陈建翔.教育美学视野下的教学操作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6]童庆炳.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5).

[7]朱昭伦.中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21(1).

[8]张成红.陌生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永葆阅读热情[J].语文建设,2020(12).

美学教育例5

古今中外,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审美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一般来说,在审美教育的相关学科中,都要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一般来说,审美教育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掌握审美知识与技能,体验审美感情,形成审美能力,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美术学科作为实施审美教育最集中的艺术性学科,我们需要将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

一、审美技能的教育

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审美技能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在美术教学中,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包括两个方面,审美知识与审美实践。在审美的知识部分,要让学生明确美、美感的内涵,了解审美、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基本原理。在审美的实践部分,要对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理、审美欲望、想象力、情感、审美价值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初步领悟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要让学生从基本的欣赏美逐渐提升到鉴赏美的层次,从欣赏到鉴赏是质的飞跃的过程,是递进的。欣赏美是对美感受c品位的过程,欣赏美的过程是学生的感性需要,是带有自身主观情绪与感情的。在欣赏美的层次上,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鉴赏美属于学生的理性情感,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产生逻辑性、深刻性的理解。

欣赏美主要是欣赏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等,是对美的直观感受。作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具有鉴赏 美的能力。鉴赏是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培养的,肩上的过程是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知识的沉淀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是学习者主体自身构建美育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技能,在学生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学会鉴赏。

二、审美情感教育

在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技能的基础上,需要深化学生的技能,将学生的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美育的领悟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所谓的审美情感,就是学习主体对美术知识、美术课题的情感、态度与内心体验,让学生的欣赏感知上升到欢喜娱乐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感受。美育教育具有具体、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美术中的美术教育全面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丰富色彩,学生感受美,才可以快速的选择素材、敏锐的处理画面,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审美情感下,在画家的眼里,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审美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审美的价值感,可以让学生内心形成积极的色彩与情感,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审美创造教育

美具有规律性,审美教育具有目的性,审美关系到学生的真、善、美的统一,在美术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感受的自由活动。美术教育中感受的是艺术美,艺术美具有创造性、集中性、纯粹性、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们的思想是更加自由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创造教育。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具有审美的观念与心态,为学生创设审美的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自由的创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让学生在大量日常基础上,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四、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对审美教育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加深。意识到审美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也需要意识到,审美教育还存在几点误区与思考。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审美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附属。有的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关键点是进行美的教育,但是有的教师将善与美结合在一起,有的教师偏重对善的行为的判断,将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混淆在一起。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得不偿失。美育及偶遇净化情感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教育都得不到发展。第二,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混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思想,让学生的美育得到发展,智力教育注重与理性感受、体系性的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将这两个方面弄混,不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感的提高。

美学教育例6

体育活动拥有众多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对象,不管是亲自参加体育活动,还是观赏体育运动,都能由此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启发、美得教育。我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挖掘体育教学中内在的健美因素和审美情趣,从而将审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体育与审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尽管在教育目标、教育媒介和教育途径上各有特点,但两种教育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审美教育与体育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结构的整体进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培养,以塑造情感和心灵,皆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教育。

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美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塑造学生健美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娇惯懒惰的现象尤为普遍,我常常利用阴雨天室内课,通过讲解图片资料和有关运动员的实例,帮助广大学生弄清什么是“健美”,什么是“健美”的体魄。青春是美丽的,这美丽无论如何不能同健康分开,健与美有着天然联系,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才是真正的美。使学生知道健美体格的形成,必须靠持之以恒的锻炼,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是形成健美体格的基础。另外,中学生都比较注重衣着打扮,美观大方的穿戴能给人以美感,然而没有健壮匀称的体格支撑,服饰再新颖别致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美。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女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对女生进行健美教育,从而使女生形成正确的健美观念。

三、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优美的音乐、舞蹈,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锻炼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教学时结合具体内容与音乐老师密切配合,使体育教学与音乐教学协调一致。当学生在某些活动时,尽量能随音乐节奏进行。将体育与音乐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放松,心理上也得到美的享受,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美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学生心灵的行为的健康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美、运动美以及美得创造力;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美学教育例7

摄影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美育教育作为摄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其中,它影响着摄影艺术风格的走向,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提炼美的能力。

一、摄影教学与美育教育之间的关联

设计艺术作为引领潮流的创造性力量,在其创造过程中,搜集资料、表达概念、组织元素和表现设计等都会大量运用摄影手段。摄影将审美与大众的视觉感受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消除了艺术传达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审美隔阂,为人们提供了普适的艺术表现模式。可见,美育教育对摄影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摄影通过对瞬间的艺术凝结,犹如一座桥梁,加深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呈现了人与自然、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这就是摄影审美价值所在。

在摄影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承担着多重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角度和对自然、社会的感知与再现能力。可见,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美学在摄影中的传承和体现,构成了摄影师的知识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摄影课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及艺术属性来开展。从独特的摄影艺术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在构图、用光、色彩、点与线条等方面的观察、理解和运用能力,使摄影真实而艺术地反映自然和社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能力。

二、加强摄影美育教育的途径

1.利用摄影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

摄影审美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开始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和个性思维;从对摄影器材的了解和掌握到写实拍摄,从对事件的真实再现到摄影理念创新,从模仿到摄影个性的形成,都可以找到美育对教学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取景和构图、光影和色彩,都与培养学生视觉感受力和审美素养关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最初的点、线、面、影调、色彩、结构、空间等视觉要素入手,尝试通过人物的表情、光线的运用、影调的体现、构图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美感、秩序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为把美育教育融入到摄影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摄影艺术史、美学等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提高审美品质。在摄影实践中要广泛涉猎风光、人像、广告、新闻,以及商业摄影领域,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摄影对审美的要求,避免限制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感悟能力远比传授知识,培养摄影技能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艺术造型理论,培养学生在平凡的景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和对美的结构及形态的鉴赏、识别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开设数码摄影作品的后期制作课程有利于学生开展二次摄影创作。通过对作品的画面剪裁、光线及影调的处理、颜色的搭配等,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取舍能力和审美素养,以便学生能将创作个性和风格在二次创作中更充分地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增强。

2.通过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作品欣赏在摄影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从模仿到创作,作品欣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掘本质,把握艺术形象,感受艺术情景,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通过美的体验和审美教育实现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同时,作品欣赏要结合社会文化背景,从政治、经济、人文等视角赏识作品;要结合拍摄者的审美取向、创作背景、社会效果来发掘作品中的人文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实现摄影美育教育的目的。

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体验交流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习作交流和点评,可以消除摄影美育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在摄影中感受美、创造美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是可以做的。在作品欣赏活动中,学生要敢于剖析自己的作品,听同学的意见,听老师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倾听自己的心声,要敢于直面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使自己的作品赋有美的韵味。

作品鉴赏的方法很多,分门别类地欣赏作品有利于对作品流派风格的准确把握。比如,航天摄影可以展示宇宙的浩瀚、微观摄影能展示自然生命的美丽和复杂、动物摄影能展示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等等。通过对摄影图片的分析,让学生在了解主题、主体、构图、色彩、场景等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关心,对摄影美的探索和追求。

3.开展摄影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摄影教学中开展摄影创作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摄影的乐趣、积累创作经验和激发创造热情。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比如:运动会、球赛、文娱活动、会议,等等;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农村和城市发掘题材、寻找素材,尝试新闻摄影。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摄影创作机会。摄影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在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中得到启发和灵感,激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行为。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在摄影活动中懂得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最后成为美的创造者,这是摄影美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基于此,教师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娴熟的摄影技术,渊博的摄影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摄影的美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摄影作为大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和效果明显的特点,让学生从走入社会和自然变成关心社会和自然,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学生通过摄影活动,感受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最后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创造能力的目的,这是高校摄影教学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袁鼎生.教育审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学教育例8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教师的语言美、肢体美和形象美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老师,只有让学生愿意亲近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进而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综合素质不高,邋里邋遢,满嘴白话的英语教师会受到学生的热爱。

1.作为一名老师,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能太过随意,要给学生一种端庄、优雅的感觉。良好的仪表,不但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美的方式,而且是对学生,对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份尊重。而且,学生非常容易模仿自己的老师,仪表是对学生最直观的教育。

2.其次,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老师的谈吐非常重要。这里的谈吐不仅包括字正腔圆、能够侃侃而谈,而且包括说话时良好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一个老师如果谈吐优美、发音准确,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羡慕和崇拜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英语的发音非常美,非常愿意学习这么美好的语言。他们肯定会在心里想,我也要跟老师一样,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另外,良好的肢体动作会让学生觉得跟自己非常亲近,从而爱上英语课。

3.教师要有幽默感 许多孩子都喜欢平易近人的好老师,课上他们是师生关系,课下他们是朋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对自己的老师产生崇拜感。放眼当下的英语课堂,幽默感正是许多老师缺失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可是上课的时候总是板着面孔,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惧心理,更别提心灵上的交流了。归根结底,他们没有放下老师的架子,没有真正地走到学生心里去,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二、让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短片,给予他们美的启迪

英语视频节目是学生非常愿意接受的东西。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就是一个学期加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也非常少。学生在课上接触的东西毕竟有限,基本上就是课本和少量的练习册,老师拿着这些做蓝本对学生进行教育,很难对他们的心灵有什么震撼的感觉。但是,很多孩子喜欢看视频节目,或者是英语电影。所以,我们可以借此机会,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影片,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记得在一次英语课上,一个老师给学生放了一部关于足球的电影,学生们看得兴致勃勃,而且聚精会神。看完了之后,不但记住了许多英语单词,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了足球场上那些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当前,有不少关于英语的教学节目,这些节目生动活泼,而且有许多知识在其中,正合学生的胃口,不但会让学生学习到许多有关的知识和文化,而且还会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

三、发挥好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引导孩子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美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许多学校里面,多媒体教学非常普遍,很多多媒体能够直观形象地创设出逼真的场景,教师可以播放恰当的英语,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教学器材、动画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让知识和趣味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培养锻炼了他们的良好品质。

四、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感化孩子们的心灵

美学教育例9

“隋唐的文学艺术”是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文化课。介绍了我国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由于文化课在考试中的比例少,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教师忽略。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积极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文化融合,中外交往频繁。这就为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随让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史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璀璨明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教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基于以上认识,我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突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对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唐朝典型的音乐“霓裳羽衣曲”为背景,展示了一组学生熟悉的隋唐时期的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相关的精美图片。古典的音乐加上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到了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美”的震撼。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触摸“美”。

二、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部分,我将它分成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诗歌的黄金时代

首先,展开一个男女同学之间的小竞赛,引导学生吟诵积淀的唐诗名句。在这种紧张积极的竞赛氛围中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板块-----诗歌的黄金时代。

诗歌的黄金时代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做到集思广益,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展开讨论,在学生给出答案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详细的讲解。突出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来了解唐代诗人中的3位杰出代表。在课件中我搜集大量的图片和诗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盛唐时期李白的豪迈奔放,社会剧变时期杜甫的忧国忧民意识,晚唐白居易对黑暗社会的猛烈抨击。结合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作品中反映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青少年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小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吟诵诗歌时进一步感知文学“美”,了解诗人的人格“美”,树立“美”的人生态度。

第二板块书法和绘画

这是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在对颜真卿、柳公权做简要介绍后,我在屏幕上导出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代表作,然后让学生拿出纸和笔临摹二人的书法作品。并从学生中选出6幅优秀作品,让学生发表各自看法。让我们的中学生更多的接触国学,感受国学的伟大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情感的升华:“字品即人品”,引导学生做好人,写好字。

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并谈谈从中悟出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绘画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我先请两个同学分别说说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然后再进行总结。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请10个同学表演《步辇图》中的场景,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临摹书法和表演其实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进一步加深“美”的体验。

第三板块敦煌莫高窟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首先我简要的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这一名胜古迹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解决基本知识点。接下来我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绘画,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切身感受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的魅力,从而激发其爱国主义强情怀。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我采用材料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共同探讨敦煌莫高窟出现和保存至今的原因。在材料中我着重应用了两则材料,即敦煌莫高窟当今的沙化现象严重和小学生积攒零花钱支持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着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敦煌莫高窟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分析其现状和寻找出路时就是对学生行动“美”的积极暗示,培养学生保护“美”的意识。

第四板块音乐和舞蹈

这个知识点要求理解的知识不多,我安排了一位善于舞蹈的学生课前做好准备,配以“霓裳羽衣曲”款款而舞,学生近距离欣赏美。

【设计意图】学生现场舞蹈,是直接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对“美”的创造,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的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

美学教育例10

在各种学习过程中,对注意的重视的都有大概一致的倾向。有意注意是一切知觉活动的前提,但每一对象能引起不同主题注意的程度是不同的,且同一主题对象在不同时候。其注意程度从经验上讲也有区别。而无注意有更大的吸引力,心理学认为,原因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个体倾向性与内部状态。我认为化学中进行化学审美就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这种转化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记忆。

对于化学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理解符号的化学意义,并能规范地使用这些符号表达化学事实。这可借助于学生对化学至关美的审美感受,在由符号联想到相美的化学事实经验时,就会给回忆提供合适的线索,从而加强记忆和回忆的速度和准确性。

2化学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根据美的规律美进行创造

化学中的“真”“善”“美”是统一的,化学审美教育可以是哦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审美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判断力。化学中按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符合美的规律进行化学理论的创造;其二,应用美的规律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

化学中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创造,也可以广泛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化学实验室的洁净、整齐、实验记录的真实,元素命名的爱国主义表现等,都可以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3化学美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动机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对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机,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直接帮助的。化学审美教育,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以化学美具体表为中介,引导学生分析其审美素质,从而共同达到审美感受的过程。化学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事实,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与其经验相符的审美要素,而能获得愉快的审美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的审美原因未被意识到而已。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讲授化学时或之前或之后,分析其审美要素,而这些审美要素也就算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骨架,是与事物与本质相联系的。所以通过审美中介,使学生的兴趣由自发的暂时情绪体验,转化为一种透过被主体同化的审美要素来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动机的雏形。逐渐地,通过化学审美中介,学生就会产生对化学执着的追求、探索化学运动本质的内在机动。

4美感可以通过直觉影响科学创造

4.1直觉是科学创造的契机: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直觉创造的例子更多,科学都每每以此为契机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凯库勒梦见到直到现在都有争论的苯环结构,门捷列夫猜想原子按期原子量系统化的原则,以及彭加勒自述发现福克斯级数的经过,都是典型的直觉或顿悟或员感为契机的创造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