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3 16:02:20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1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规范校内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XX〕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XX〕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2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3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4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5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园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

色,为给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

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

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

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

快乐自强自立进步和谐

三、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1、习惯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课堂,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行

为失控等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

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5、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

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幼儿园联系活动

(1)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家访工作,填写留守儿童登记表。

(2)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况。

2、留守儿童资料整理

(1)落实教师、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人员。

(2)帮扶人员做好谈心记录、家访记录。

3、留守儿童互助交流联谊活动

(1)协调安排爱心人士与我园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联谊。

(2)留守儿童作客本班儿童家庭“一日亲”活动。

(3)心理辅导老师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专题讲座。

4、留守儿童健身文娱活动

(1)开展“同伴互助我能行”拔河比赛。

(2)开展“快乐的六一”远足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5、我能行成长教育活动

(1)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自理生活情况。

(2)开展幼儿园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

6、爱心资助活动

(1)幼儿园提取部分资金为留守儿童购置图书、文体器材。

(2)幼儿园提取部分资金为留守儿童购买“爱心书包”一只。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到逃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

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

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挂帮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

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

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

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

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

疽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

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

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班级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教师分管留守儿童帮助机制,每一位“留

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

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5、建立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详细填好关爱工作记录本,

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

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

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6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一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本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构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经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趣味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五、工作资料

(一)总资料: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忙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忙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资料:按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本事;热爱团体,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本事,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本事;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教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我本事、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进取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一样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资料经过情景设计、主角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忙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忙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学校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的本事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进取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7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政策法规解读:基本纲要是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

层次与构成:国家各级政府有序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保障其基本权益。根据政策关注群体的关联程度,2004年以来颁布有关留守儿童文件分为相关性与直接性两大类。从相关性的角度分析,2004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迄今呈现的关于未成年德育帮扶的最为详尽的国家层面的政策。首先,《意见》本身就包含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目标―该政策对象是未成年人,与留守儿童的群体的时间界定完全一致。其次,该政策对中小学关爱教育工作作出了专门的详细论述,对于开展留守儿童此方面的帮扶工作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意见》中提出:特别要求关心“三类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其提供基本且必要的帮扶。这三类家庭分别指“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其中第三类流动人口的家庭中即已包含了“留守子女”,这体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国家帮扶的重要目标群体。又如,2011年制定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着重强调了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规划,并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可见,该政策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强调留守儿童的帮扶,形成了一定的互补。

在教育帮扶层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到,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区、革命老区、山地区等区域内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优先提升上述地区教育资源供给的问题,其中已涵盖有序推进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及关怀问题。

从直接性政策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群团组织制定的文件精神,如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其中,全国妇联是首家在国家层面颁布留守儿童帮扶文件的组织。自2006年9月,基于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全国妇联组织中央其他部委机关,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工作小组,作为国家层面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到2006年底,全国各级妇联就已经建立了1000所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帮扶基地,包括共建立各类家长学校43万多所,关爱帮扶指导中心11万多所,尤其是在指导留守儿童成长与家校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7月,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规定各地政府尽快制定适应地区发展的留守儿童帮扶行动计划,并要求将其纳入农村教育“十一五”规划中,这是全国第一个出台的解决该群体问题的专项文件。但总体上看,在相关行政部门缺席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状况下,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的帮扶功能仍显不足。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精神,主要指主管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部门,此外国务院妇儿工委也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自2004年,多个部门联合召开第一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座谈会后,政府出台了诸多提及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但第一项由国家多部门牵头的针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专项政策,直到2013年元月才出台,即是《国家5部委关于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该项政策被视为留守儿童帮扶政策演进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三优先、四加强、三坚持”的内容。相比以往,这一政策的统筹力度有了较大的突破,这是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的专项留守儿童帮扶文件,其改变了以往国家层面留守儿童政策通常由全国妇联牵头的状况,赋予了教育部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更多的权责,这代表承担该群体帮扶工作的主体逐渐回归至教育部门。同时,这一政策通过赋权主管儿童教育的行政部门来主管留守儿童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留守儿童工作的事权与资源分离、事权与职权分离、事权与职责分离的状况,更好地统筹该群体帮扶工作,推动其学校教育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的变迁对该群体自身发展的影响。2004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经历了近十年的演变,正在逐渐从粗放走向细化,从侧重于导向的功能逐渐走向协调相关利益群体,规范与约束各级留守儿童帮扶政策主体的功能,从由全国妇联主导开始逐渐回归到由教育部主管,从以教育为主开始逐渐过渡到关爱帮扶等等。从实施成效上看,这些政策性帮扶在某种程度上对该群体的生活、学习及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发展的视角看,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内容由生存与生活转向发展的全程管理,意味着其发展问题必将引起更多的关注;其次,从侧重于导向逐渐走向协调,既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化,也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帮扶主体的工作提出了更为规范的要求;再次,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开始由妇联主导回归到教育部门主导,无疑大大提高了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客观而言,妇联主导留守儿童,由于其并没有掌握教育行政资源,难以驱动各级各类机构具体帮扶工作的开展,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可以牵头其他部门,整合资源,以弥补这一不足,进而提高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成效;最后,从教育为主过渡到帮扶为主,其中所要做的工作将更多。从政策名称可以看出,制定者的思路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与“帮扶”的差异可能是,教育更注重约束,而帮扶中凝聚着情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来说,情感是发展过程的中心与行为的基础,因此“帮扶”思路对于开展留守儿童的发展无疑有利。

基层政府是实施政策,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关键。2013年前,由于主管行政部门(尤指教育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中的失语,导致农村学校等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位现象也十分明显。以安市为例,2009年来“教育行政化”逐渐加强,在提高效率的名义下,安市教育局把教育权力日益收归至局机关,教育局人员3年内增长了近50%,学校有关“人财物”独立行使的权利越来越受到挤压,校长负责制也几乎流于形式。

在西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遵义某县一个教师的调动需要上县委常委会讨论,这直接导致学校的主动性与职权普遍缺失。一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条件受到资源的约束,而基层政府拥有对这些资源的分配权,因而在基层,行政部门对留守儿童帮扶的重视程度往往是决定其帮扶工作开展的关键。但从调研看,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认识与重视还十分不足,影响了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的及时、及早开展。时至今日,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成年,但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在实践层面仍然不容乐观。

统筹设计: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实效性策略

完善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留守儿童帮扶政策,并围绕其形成相关的制度。2004年,基于教育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座谈会”之后,各级政府开始制定具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经过十余年的演变,已经有了较大完善,但在规范性、明确性,政策主体与执行主体的明确,监管与处罚措施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是制度设计的依据,制度是根据政策制定符合地方或组织实际情况的规范或规则,相比政策更具有操作性、约束力与长效性。应当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进一步设计好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给具体帮扶工作的开展一个有序的法律空间和政策空间,保证各种社会力量在帮扶工作上的一致和一贯,形成有效的帮扶合力①。比如,下列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切实开展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合理设计:

鉴于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管理制度,较长一段时期内妇联是其帮扶工作的牵头单位,2006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妇联牵头的留守儿童教帮扶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较多不足。事实上,作为一个缺乏相应行政资源的群团组织,对于牵头开展留守儿童具体的帮扶工作,一味“将留守儿童工作视为妇联的专责工作是一个观念性的误解”(笔者2012年根据安市妇联主席的访谈资料整理得出)。2013年,国家首次由5部委共同制订《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意见》,因此可以以此政策为依据,改变以往由妇联牵头实施该群体帮扶工作的局面,规定以妇联为主导单位,多部门协同推进留守儿童具体帮扶工作的综合机构。仿照中央成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帮扶机构,做好中央与地方留守儿童帮扶机构之间的衔接工作,这应该成为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

建立与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经费保障制度。当前,农村工作本身在经费分配上处于劣势地位,其可支配经费相对有限,所以经费匮乏是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有序进行的瓶颈。即使部分富裕地区农村工作的经费较为充裕,但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投入依然很少。对此,需要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的状况,了解专项经费运行的客观情况,构建以中央为主,地方分担的留守儿童帮扶经费的投入体制,将其专项经费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予以保障,即由各级政府保障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的整体支出。在较为富裕的东部地区加强宣传培训,改变政府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观念,而对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区域,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经费中,可依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加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投入。如在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项目中增加留守儿童帮扶项目,补偿中西部留守儿童帮扶经费的不足;对特殊困难地区,可以参照国家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地区680个县市2600万学生每天补助3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的做法 ,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试点县市的留守儿童帮扶经费投入等。此外,近年来中央财政也通过一些项目经费,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给予支持,比如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经费的奖励等。

加强对农村学校中的“学前、大龄、弱势”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帮扶教育。人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学前留守幼儿帮扶同样不能忽视,但当前留守幼儿帮扶工作十分落后,西部尤甚。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西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形成全面且有效的帮扶教育。具体讲:2013年西部有75%的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而西部农民由于幼儿教育要交钱而不愿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使西部留守幼儿很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对此,在西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应对当地给予特殊支持,如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将西部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优先实现义务教育向前延伸,对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积极差别化待遇等,积极落实国家前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调查显示,15~17岁的大龄农村留守儿童中,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男童比例为5.81%,留守女童比例更高,为8.14%②,其中全国范围内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占总数的33.3%左右③。大量初中留守儿童毕业后不能升学所致的失学、失管问题十分突出。大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职业技术,经常面临失业与就业歧视,为此应发展相应的职业教育项目,特别是针对其即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现状,加强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杜绝该群体成为“三无青少年”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将有助于促进其正常就业与健康发展。

以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为基点,完善其帮扶工作的调研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具体即是尽快建立针对目标群体的监测点。客观而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不仅是开展其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得其真实信息的主要来源。只有深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监测留守儿童的帮扶状况,才能真正了解其帮扶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才能提出更好的改进举措,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近年来,全国妇联、国务院少儿工委,有关部门等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印发了众多政策文件,但一些帮扶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工作缺乏持续性,不重视留守儿童日常帮扶工作的开展。所以,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依托省级监测中心,跟踪目标群体,并对其开展常规性的调研,以获取相关数据。在监测中要科学设置指标,重视对留守儿童成长情况的监测,采集真实数据和资料,为制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多重措施并举,补偿农村弱势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功能。根据调研,农村三类家庭中易产生弱势留守儿童:一类是家庭已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伤残、甚至一方去世或服刑等等;第二类是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且存在明显的错误性倾向;第三种是委托监护人(如祖辈、亲戚等)疏于教育、放任自流等。客观上,生活于上述三类家庭,且自身约束力较弱的留守儿童,其教育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各级政府应主导建立农村弱势留守儿童家庭功能补偿的帮扶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帮扶机制,为留守儿童适时选聘有责任性且有公信力的“家长”。这是补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缺失的主要手段,其典型有重庆市南川、陕西石泉、四川青神等。重庆市南川区较早实施留守儿童家长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主要经验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学校教师等担任家长,且每年年终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并视其工作成效给予一定的奖励④。二是建设寄宿制学校,通过全天候的师生交往,补偿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把家庭功能中的部分交往与教育功能转移到学校,以弥补其亲情缺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目前,寄宿制学校是国家帮扶留守儿童的主要举措,2006年的教育部文件就已经提出寄宿制学校要“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入住”。三是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近似的有效帮扶形式,如“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活动室”等等,以履行其家庭教育的职责。

(作者分别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生成与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2013/01/049、2013M540331)

【注释】

①周林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②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8

1.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__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__县教育局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党政、工、团、少先队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明确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2.关工委组织悉心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教育局和学校均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把关注特殊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关工委的重要工作内容,努力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积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针对山区教育工作和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我县结合“5.12”和“4.20”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积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进一步改善__中学等6所初中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把__小学等7所小学__成寄宿制学校。目前,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__所,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__28人,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1064人。

2.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有学校31个校点,享受学生约6727人。其中:乡镇中心小学23所,在校学生5500人;乡镇初中3所,在校学生1021人;村小及教学点5所,在校学生206人。按《__县20__-20__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我县从20__年9月起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选定__小学、__小学、__小学、__小学、__小学5所学校为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享受学生690人。20__年秋季学期开学,计划新增__小学、____村小、__小学、____村小、__小学、__小学、__小学共7所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转向食堂供餐,享受学生850人。其余学校到20__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全覆盖。

1.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进一步完善联系留守儿童制度。

(1)基本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全县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及联系电话、监护人等基本信息。各校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础。

(2)探索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

案例1 __小学作为__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目前,有留守儿童

177人,分布在全校27个班级中,占全校学生比例__.7%。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落实具体联系责任人,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系该班的留守儿童,学校行政人员及领导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联系3名留守儿童,随时掌握、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情况。____乡双语寄宿制小学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班主任负责联系该班的留守儿童,每名教师负责联系、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学校行政人员及领导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联系了2名留守儿童,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学习有困难或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一帮一”手拉手活动,经常与结队与帮扶学生谈心、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制定了《__县二0一四年德育工作要点》(__教发[20__]7号),统一安排布置全县德育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牢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开学毕业、入队入团、成人仪式等契机,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并利用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学校法制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狠抓学生一日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

3.大力开展法制进校园工作。

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__县教育局制定了《20__年法制进校园方案》(__教函[20__]16号),统一安排布置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进校园”工作。基本建立了法制教育制度,各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计划设置要求,上好法制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案例2  20__年4月上旬,各中小学校利用黑板报开设了班级法制教育阵地,学校同时组织了一期法制教育宣传专栏。4月中下旬,各中小学校均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者司法机关联系人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部分学校还根据实际开展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__县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列为20__年工作要点,并开展了相关工作。4月21日,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到新添中学、__小学等学校开展“加强法制宣传,创建和谐校园”的主题报告会。4月22日,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到__四小、__小学等学校进行“法制进校园”工作调研。

截至目前,全县近20000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学生小手牵大手的法制教育活动影响着家长和周围的邻居、朋友。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雅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指导下,__县各中小学校结合地震灾后学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请相关心理学教师为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使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案例3 __中学由心理学专职教师陈诗瑞老师在初中部各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通过学校心联小屋、承办__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和邀请川大心理学师生到校举办心理讲座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适应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管理。

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考核机制。教育局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列入学校工作目标,加强检查考核。学校和班级每学期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进行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路子;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强留守儿童的考核表彰,对各方面表现好和进步大的留守儿童利用“六一”和每期散学典礼进行单项表彰。

6.创新家长学校机制。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访等途径,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帮助他们更新家教理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聘请法制副校长和社区人士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落实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

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积极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学习有困难或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学校要求每位学科教师要经常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无偿补课、“开小灶”等进行转差提高工作。

案例4 __四小是一所城镇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级__个班,学生579人,留守儿童195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3.6%,留守儿童问题正日益凸显。学校落实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大力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

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居委)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__中学、__一中、__二中、__中学、__中学等学校专门为住校的留守儿童开设晚自习,选排教师进行辅导,宿舍管理人员对住校留守儿童关爱呵扶,严格管理。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各校均成立了兴趣活动小组,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

2.开展人文关爱活动,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除了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外,各学校还要求师生不得歧视留守儿童,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的能力,不断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县教育局号召师生为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捐衣物、捐学习用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各学校依托社区优势,发挥“五老”作用,让社区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如:帮助留守儿童落实解决低保,共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严禁上网吧等,积极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建设并充分利用爱心书屋和爱心之家。2008年,我县建成爱心之家7个、爱心书屋6个;20__年已建成留守学生爱心书屋和留守学生爱心之家28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个。利用爱心书屋和爱心之家,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书屋暑期为留守学生开放。

案例5 ____乡双语寄宿制小学是__仅有的两个__、汉双语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学生3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11名,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县教育局、____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雅安市教育基金会的援助下,学校准备在乡政府内建立____乡建乐村“留守儿童之家”,目前正在进行物资采购,预计于20__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4.大力开展各类资助和慰问活动。

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勤工助学为辅,奖助学金、困难资助等资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奖、贷、助、补、减免”等资助政策,以“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工作目标,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20__年我县资助留守儿童在内的贫困学生6220人,资助金额达625万余元;20__年上半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学生数__744人,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数__744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11__人。

案例6 20__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恒源祥”品牌向全县100名留守、孤残儿童发放100件爱心毛衣;章浩龙先生自2010年起,长期资助我县贫困留守学生,4年来先后捐资30余万元,共资助我县贫困留守学生260余人,20__年又为胡长保小学50名贫困留守学生带来360元/人的关爱助学金。今年上半年,“女市长教育基金”、“自贡市对口资助__县困难学生”、“章浩龙基金”、“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11项国家、爱心企业和慈善基金已经发放到位,资助总额为__4.11万元,受惠学生为2082人次; “育英助学计划”、“微尘基金”、“蓝天春蕾女童班”、“音乐之声 我要上学”、“扶贫移民局资助”、“共青团委寻找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 6个资助项目已按照上级要求完成资料收集、上报工作,待资金发放到位,届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人次将增加约4__人次。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 20 %,65 %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部分留守儿童学科检测成绩只有40、50分,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成为了“问题儿童”。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案例7 __四小对1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

4.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出现偏差,教育和关爱力度不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监护人,乡(镇)政府、村社、社区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和关爱力度不够。

1.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

2.监护管理力度不够。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年纪较大的人。__小学对本校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占56%;无人监护占26%;监护人是其他亲戚占18%。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重“养”轻“教”, 过分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只“养”不“教”;其次,是托管(新型产业),同时监护几十个小孩,也只能让孩子们吃饱,按时上学,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心理上予以辅导。

3.教育方法简单。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单粗暴,动辄拳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或痴迷于电子游戏,光顾不良网吧,整天神智恍惚。

4.沟通难度大,

家校联系少。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学校老师很难见到孩子父母面对面交流,即便是了解孩子父母的联系电话,基于学生的数量和学生问题的复杂性,教师也很难做到长期坚持与家长沟通并电话反映学生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主动了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导致家庭和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信息沟通不畅。5.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完全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非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他们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1.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学习和生活,一是可以解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利于留守儿童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基本排除留守儿童在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9

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均在6岁内完成。为此,我们此次调查的留守儿童,其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或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6周岁以下的儿童。同时在周围选择居住地相同(同行政村),年龄、性别相近,父母均在家的儿童进行对照。

1.2方法

调查前由村医对所辖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然后由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和乡、村防疫医生对留守和对照儿童接种率和监护人免疫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掌握干预后接种率状况及影响因素。

1.3判断标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的判定标准为:儿童有明确的出生时间,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起始月龄正确,全程接种为合格。提前接种以及2剂次疫苗间隔时间不正确(小于28d)为无效接种。除甲肝疫苗在2周岁内完成基础免疫外,其他免疫规划疫苗在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加强免疫合格接种标准:起始月龄符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且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视为加强免疫合格接种。

1.4干预方法

根据无极县留守儿童基线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全县采取了实施预防接种新模式、定期查漏补种、加强督导、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1.5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的所有人员通过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后方可开展调查。市级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并进行质量控制,负责调查表的审核,凡出现调查内容不完整;调查数据或问卷出现逻辑错误之一者,均为不合格。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无极县6岁以下儿童639名,其中留守儿童316名,对照儿童323名。这些儿童中,男332名,女307名,男女比例为1∶0.92。年龄分布主要以3、4岁为主,占54.75%。年龄最小的为1周岁5个月,最大的6周岁。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接种率调查

2.2.1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

干预后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基础“五苗”接种率在96%以上。与对照儿童相比,所有疫苗的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加强免疫接种率

干预后,留守儿童5种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与对照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监护人情况

2.3.1监护人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共295人,占93.35%。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共266人,占84.18%;年龄最大68岁。文化以小学以下为主,共243人;占76.90%。2.3.2监护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完成问卷628份,根据问卷的质量剔除不合格问卷17份,得到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应答率为97.29%。其中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300份,对照儿童监护人问卷311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和政策所有问题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预防接种证妥善保存的知晓率较高,在98%以上。知晓率最低的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为83.33%。

3讨论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例10

【中图分类号】G620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被遗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家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教导,学校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只注重留守儿童的分数,从而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使得留守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受到伤害。潼南县太安镇前进小学校是一所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目前在校生80%属于留守儿童。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前进小学在2009年开始从事"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就是要集中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该实验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课题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作为突破口,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分月对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以及礼仪习惯进行培养,让留守儿童能够适应现代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本次试验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及调查法。

1.学校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从而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的现状。

(2)对一线教师进行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理论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3)让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主动渗透关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根据各阶段留守儿童的心里特点,制作一个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的评分标准,教会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技能,并且定期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

(4)教师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5)学校加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的影响力,让留守儿童在社会活动当中不断学习。

2.家庭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内涵,明确留守儿童进行生活教育的意义。

(2)以身作则,为留守儿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榜样。

(3)进行民主管理,对于留守儿童养成了好的习惯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发现留守儿童不好的习惯,要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

3.社会方面

(1)为学校的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场所。

(2)积极创建一个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社区环境。

三、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学校聘请了大批的专家作为课题小组的指导教授,定期为课题小组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验,调控实验的进程,最后验收实验的结果,并推广经验等。本次的课题小组实行了"首席主研人员负责制"也就是说,课题组确立一个主研究人员来统领本次的全部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的研讨工作,召开各种交流会,研讨会。并且学校将全部老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每学期都进行了一个量化的考核记录,并且将记录计入到教师的档案当中。

2.狠抓计划的制订与落实

在开学之初,学校的课题组就召开了主研究人员工作会议,制定了课题组的工作计划,然后学校又组织召开了参加实验教师的工作研讨会议,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任务,然后在由不同的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课题计划,这样就可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定期组织教师及家长培训

根据相关的计划,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和安全习惯进行培训,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培训之前,学校的研究人员就要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要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的理解相关内容,然后再教导留守儿童。

4.定期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我校每周一课时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留守儿童了解相关的学习,生活,礼仪知识,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育活动,对于教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探讨,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活动

想要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就要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教育的外延不断进行扩展,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同时由于生活教育活动具有有效性,真实性和参与性,所以又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近几年我们将课堂教育搬到了社会当中,开展了"让座,让路,让食"的"三让"活动,乘坐公共汽车时让老弱病残孕先坐,出入门时,让长辈先行,吃饭时,第一口饭让长辈先吃,让留守儿童们学会将关爱送给身边的人。同时,近两年的时间当中,我校已经有了将近600人次参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为社会文明做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6.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袋

为了更好的监测实验得到的结果,课题组拟定了一个问卷调查表,通过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一个测评,确定出习惯的等级,并将测评的结果放入到留守儿童的档案当中,为每一个留守儿童记录在测评当中的结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校只是个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在研究水平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缺陷,所以在拟定评价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缺陷。另外学校组织的生活教育方面的活动还是在校内的偏多,在校外的则比较少,以后要加强校外的活动组织。还有一点就是由于人员不够所以档案资料的缺乏专人进行管理,档案资料的管理流程也并不规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