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7-30 02:46:53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1

“爸爸,你不要走,陪我玩好不好……”这是XXX每次回家女儿经常粘着他经常讲的话。女儿四岁了,在她的宝贵的成长经历中,他是一个经常缺席的父亲。但他却是一个满勤的驻村第一书记。近年来,他因工作突出,爱岗敬业,连续两年被评为莲花县“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莲花县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之“乡村振兴好榜样”、2020年被授予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2020萍乡市“最美扶贫干部”等荣誉。是萍乡市众多优秀第一书记中的“扶贫尖兵”。

建强党建堡垒,党员群众齐冲锋。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团结带领山背村“两委”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坚持一切带头冲锋在前,高效推进村内各项工作。就在2019年底新冠病毒爆发之时,他大年初二就主动投入到这场“抗疫”大战中来。村民们每每说到他,总是竖起大拇指说:“危难之中他能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冲锋前线,换取了我们全村的安康,这样的党员干部真是有担当。”山背村党支部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县级“优秀村集体”。党支部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基层党组织”、2019年度还获得萍乡市“脱贫攻坚优秀集体”等光荣称号。

强攻基础建设,落后村庄大变样。为村“跑腿”是他常做之事。他经常在县、市各部门积极争资跑项,让全村饮水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建设等总投资额超千万元的近30个项目顺利落地,带动本地群众务工收入超40万元以上。也让这个基础设施极为薄弱的深度贫困村实现了巨大蜕变,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山背村变化真是太大了,现在每天像活在公园里,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山背村这么美好的画面。”这是村里古稀老人们经常发出的感叹。

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腰包鼓。“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户陈志海在面对“孔雀养殖”困境时想打退堂鼓,他主动帮他寻找场地、接水电、办证件,让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XXX“朋友圈”出镜率最高的人是贫困户刘金娇和她的”霉豆腐”,几乎每次的走访记录都成了他们的“财务记账本”,一年多时间竟帮她卖出农特产近3万元;贫困户杨建昌从死亡线上爬出来在村创建唯一一个“扶贫车间”的故事更是一波三折,目前,“扶贫车间”使20多位村民既可以照顾老小,又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经历的一件件小事,干部群众总是喜欢给他取各种昵称“豆腐书记、孔雀书记、鸭司令、卖货郎”等,其实这都是群众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2

X坚持X村“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原则,采取三项举措,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核心力、引擎力。思想决定行动,首要举措,是“抓思想,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对X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以学带建。第二项措施是“抓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X到任之初,摸清基本情况后,就着手制定了严格的村干部值班、公章管理制度,推行预约服务、巡回服务、代办服务等乡、村、组三级联动服务等常态化服务机制,以制度为保障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水平。第三项措施是:“抓深度,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功能”。结合支部党员自身优势和特长,选拔培养党员“能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使整个党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提升。

二、产业扶贫,走好脱贫必由之路。

X会同村两委通过实地调研,因地因村因人施策,找准特色产业,科学确定产业,制定了《X市X镇X村“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在产业项目上下功夫,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打下坚实基础。X村的合作社已开工新建X平方米的环保养猪场,争取到X年底,存栏数达到X头,以规模化养殖、市场化运作,带动全村及贫困户加入到养殖行业,把养殖基地打造成一个辐射全镇的养殖基地。为了合作社的用地、用水、用电、筹集资金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村里还成立了X个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运营的有X个,合作社通过养,养猪、鱼、鸡、鸭等特色养殖;通过种,种植荔枝、砂糖橘和优质稻等特色种植,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以笃心服务换民心信任。

上任之初,X就发现村委会办公楼及村医务室附近的“脏、乱、差”给群众带来很大不便。路面是下雨泥泞不堪,泥污四溅,天晴尘土飞扬,X决定“先把路修好”。为了筹集资金,他多次奔走于X、X,向后盾单位汇报争取,先后筹集及统筹使用各类资金X.X万元,完成了结村俩结岭屯X.X公里、长X.X公里、第一岭屯X.X公里、石塘屯X.X公里、沙子岭屯X.X公里、水冲岭屯X.X公里村屯水泥道路建设工程。冶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X对X村的教育非常关心。他主动了解大上小学的教育投入问题,发现教育投入不足,缺少教育设备的问题后,积极争取多方支持,购买了X万多元的教育设备捐赠给X小学;他细致的查看X小学各处设施环境,教学楼侧面围墙出现的塌方被他及时发现,在设置警戒线的同时,他第一时间向后盾单位争取了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建防护墙,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安全隐患问题。

四、探索新方法,助力“精准识别”工作。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3

扎根山村

躬身为民

他勇于担当,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他积极拓宽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河南省中原传媒集团驻**县**乡**村第一书记**。7月15日,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记者来到**村对**同志进行了采访,也让陪同人员了解到了**同志扎根山村,躬身为民,为乡村脱贫的攻坚克难、尽职尽责的感人事迹。

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

“张书记,哎呀,不在村里啊。他和支书去贫困户家庭中了。”**村干部刘忠敏对记者说。

冒雨前来的记者赶到村中,却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并在不在村中。原来,近日暴雨频繁,村中还有少数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贫困户的人身安全,**和村支书凡是阴雨天都要去村中走访一遍。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也来到了贫困户家庭中。在听取记者的来意后,这个来自北方的高大汉子腼腆的笑了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这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要不,咱们边走边说吧,前面还有几户,看看放心些”。

“你们是来采访张书记的吗?他是好人啊。办了好多事呢。”“张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去年,张书记还找人给我们小学配了几十套桌椅及20台电脑呢”热心的村民对记者说。

“扶贫就是帮百姓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帮助村中发展,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实施**小学建设项目、关爱留守人员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电商平台项目。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他设立了**村第一书记帮扶基金。为了推介**特色产品,他帮助建立起了云书电商平台。为了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他联络帮扶单位将**年度全省农场体裁选址会放在**;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他写出了几万字的**村传统文化论证,并成功申报到省旅游厅。**村的乡亲们感觉村中变化一天比一天明显,感觉自己的劲头也一天更比一天足。

推进乡村建设一丝不苟

**村是**乡“十X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之一,也是河南传媒集团定点帮扶联系村。**年8月,**被组织选派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书记到村的第二天,为了进一步理清**村的发展思路,明确帮扶的主攻方向,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展开调研,了解村情,体察民意,不断熟悉**村工作情况,足迹遍布**村每一个角落。在详细了解了**村的村情民意、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他伏案写出了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和未来两年工作规划,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6大类展开布局,确定了**村脱贫攻坚各项推进项目,并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半年内他跑来资金为村中修建了5.2公里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户出行难的问题;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帮助**村建立起了电商平台,促进**村土特产网上交易;他让党徽在基层闪耀,让党徽成为**村流动的风景;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村第一书记帮扶救助基金,解决村中留守来人和留守儿童的上学医疗问题。**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书记到我们村后,完善了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他的到来让我们**村变化很大,他为我们**的发展呕心沥血。”**村支书杨长家这样告诉记者。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

在**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高产水稻闪耀着碧绿的光泽。“这一季肯定又是大丰收。”**村脱贫致富先进模范、产业带动之星杨长太兴奋地说。“**书记帮助我联系了个台湾的水稻专家,为我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指导,让我在富裕的同时还能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我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很高兴,也很愿意。”杨长太告诉记者。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4

——助力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粮食和商务局人的扶贫口号。粮食和商务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7月选派局中层干部吕中美同志下派到所包保的贫困村——伊丹镇六家村任第一书记。

一、局党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自第一书记下派以来,局党委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工作,于2017年初为六家村集体投资3万元,夯实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11月份,为有养殖能力的5户贫困户各提供一头价值一千元左右的育肥猪,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自主脱贫内生动力,2018年5月,在多次走访中,发现有一些贫困户,因病、因残疾,每年储粮的时节,搭建存储玉米的蒌子十分困难,都得求亲拜友,费时、费力。在出售玉米的时候,还得拆卸,年年如此,苦不堪言,而且存储玉米的质量还不高,卖不上好的价钱。得之这一难题,粮食和商务局党委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研究,为5户贫困户提供科学储粮仓一套,每套价值4000元,总计2万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劳永逸。2018年8月为有养殖能力的14户贫困户每户提供鸡雏20只、饲料一袋,帮助补贴家用。

二、发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脱贫攻坚队伍,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8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的开展。动员社会的力量一起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建立了粮食和商务局扶贫工作微信群。同时,每个包保负责人都带动一名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人士自愿奉献一份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并于8月25日局领导王树宝带领班子成员,约请爱心人士寿山福海粮贸公司的白永贵先生,共同走访慰问了伊丹镇六家村贫困户李立强家,通过入户实地走访,了解到贫困户李立强家无房,(现住亲戚家的房屋也属于危房,由于他自己无房,不能享受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妻子精神疾病,女儿上高中,他本人腰间盘突出不能重体力劳动,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爱心人士白永贵当场提出为孩子提供助学金每月400元,直至高中毕业,粮食和商务局党委领导,立即招开现场会议,决定为他家援建一个能够保证基本生活的安全住房,价值约5万元左右,协调企业出资并委托第一书记与他签好用房协议。现在该援建房已经开工,粮食和商务局党委领导多次来村为他协调场地平整、柴草垛安置、门前排水沟下管道等问题,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三、依靠单位自身特点,成立电商扶贫平台、贫困户粮仓

县粮食和商务局开辟的电商扶贫项目平台,推出第一书记代言活动,我局第一书记吕中美代言的伊通河大米,每月销量200吨左右,全是线上天猫商城销售,并代表四平地区第一个登上新时代e支部,将党建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将所包保村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电商扶贫项目平台,任意买家在该平台购买任意产品,将有一部分利润存入企业用于帮扶贫困户。成立贫困户粮仓,帮助贫困户解决卖粮问题,粮食按市场价收购后,适时烘干抛售,所得效润按比例返还给贫困户。

四、第一书记发挥自身能力,多方协调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5

一、加强宣传搞好思想动员。“从国有企业最基层到地方政府最基层工作,学石油工程的我对农村农业一窍不通,如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这是X初到X村的第一想法。X选择从加强宣传搞好思想动员工作入手。

物质上的贫困只会制约一时,精神上的贫困才影响长远,他从到达X的第一天起,便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相关工作交换意见;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信心,和村干部一起讨论村集体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激发村民全面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一对一谈心等形式,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组干部交流自己近期打算、X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与公司挂职干部一起组织村“两委”成员、群众代表、贫困户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精神和精准脱贫惠民政策。

二、深入农户做好调查研究。“刚开始走访时,多数群众对我抱着怀疑和不相信的态度,认为是上级派来的一个镀金干部,只会当看客,做过客,做不成什么事情。”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越是坚定了搞好调查摸底的信心。X在公司挂职干部的带领下与村组干部一道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真正做到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为贫困户寻求脱贫发展的潜力和对策。

X首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更新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准确录入X省扶贫开发系统。X年以来,跑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X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走访X次以上,多次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农业发展、种植、养殖情况,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发展X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干部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三、真抓实干为民办事服务。“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我们不光听他说了什么,最后更要看他做了什么。”通过前期的走访接触,X村的干部群众对X寄予了厚望。他通过调研了解到X村大多数村民以种植洋芋、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生活并不富裕。在X年春节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他争取到公司新春慰问资金X.X万元,对全村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贫困户和低保户开展了新春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发放了米、油、毛毯等生活必需品;

为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将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接受各类教育的X名子女全部纳入派驻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全村X%的村民住房为石木结构,没有厨房厕所,按照“地方财政出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他动员每家每户不要错失良机享受政策,协调落实“”项目资金X.X万元,争取公司帮扶资金X万元,实施完成包括X户贫困户在内的X户X建设项目,同时同步建设厨房、厕所、院坝、垃圾池等配套设施,确保了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实现了住上好房子的愿景;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6

李洪文,男,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历城区供销社四级调研员,派驻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叶家坡村“第一书记”。驻村五年来,李洪文依靠一辆摩托车奔行山区,在一片“石头堆”里硬生生闯出一条致富路,近23万公里的骑行里程,见证了这里的山乡巨变、见证了李洪文的白发苍颜,也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最纯粹的事业观、苦乐观,李洪文也被当地老乡亲切的称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

一、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做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无论攻坚脱贫,还是建设美丽乡村,都离不开一群有信仰、有理念,又踏实肯干的带路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洪文从踏入叶家坡村的那一刻起,便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叶家坡村每一名群众、每一条道路、每一寸土地,都融入他的血脉,难以割舍。

叶家坡村所属5个自然村共212户、603人。贫困户多、光棍多、破房多、小孩少,这“三多一少”就是李洪文对叶家坡的第一印象。村民要到三里地以外的山沟里挑水吃,收庄稼是靠肩挑人抬,村“两委”没有一间办公室,也没有任何集体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更让人犯难的是,5个自然村分散坐落在几道山梁上,最远的相隔近十公里,路远、坡陡、道窄、弯急,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方便工作,李洪文选择了骑摩托车“办公”,这一骑就是五年。对于自己“拉风”的骑行扶贫,李洪文的回答直白有力:“在山区骑摩托车,不仅经济快捷,沿途还可以随时停车打招呼、唠家常。要扶贫,首先要把群众当家人,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走进他们心里。”在工作初期,为尽快摸透情况,李洪文每天凌晨4点起床,7点前到村,翻山越岭往返于5个自然村之间,听民声、访民情。

在他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叶家坡各方面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好转。唯一没变的,是李书记骑摩托车的习惯。

二、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做脱贫攻坚的“领头雁”

为改变叶家坡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李洪文建立、健全党员开会、学习、议事、村规民约等各项规章制度,筹集资金连续五年为全村党员每人订阅一份《济南日报》,打造党员读报村;组织党员帮包联系贫困户,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成绩找不足。坚持每月为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不讲什么大道理,就讲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该干什么、怎么干,让党员个个身上有责任、有担子、有压力、有动力。

实际工作中,李洪文不做蜻蜓点水的表面文章,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村里商定从高山上引水下山,李洪文就带领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趟着齐腰深的草丛荆棘,冒着生命危险走在悬崖峭壁间规划线路,勘察管道走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自来水管道建成了,祖祖辈辈挑水吃的村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驻村五年多来,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361.98万元,建设光伏发电站3座,硬化街巷道路8564米,开挖生产路3.9万米。建设蓄水池6座、打机井6眼,建成8000米长的引水灌溉工程,达到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农用灌溉和森林防火共用的目的,叶家坡 “旧貌”换了“新颜”。

“输血”不是目的,如何变为“造血”,才是脱贫工作 “第一要务”。为找准致富路,李洪文吸纳在林果、蔬菜、禽畜养殖等方面有经验的村民组成互助服务队,讲课传授技术,鼓励大家互帮、互学、互助,让先富带后富。期间,两赴梁山县购进小尾寒羊248只分发给贫困户饲养,累计繁殖销售已达1198只,使贫困户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引导村民种植高山越夏蔬菜60亩,每亩收益都在8千元以上;带动干部群众栽植优质高光效苹果树200亩,为村民栽下了长久脱贫、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致富树、养老树。经过一系列工作,村民一天天富起来,党员的心逐渐收回来了,群众的心也拢了起来,叶家坡村的党风、村风、民风得到了根本好转。

三、舍小家、顾大家,做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基层干部群体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末梢神经”,也是群众认识党和政府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李洪文便被当地百姓称为“俺们屯里的人”。曾经有种菜的老农,因为商贩误时耽误了出售,李洪文就把菜搭在摩托车上送到仲宫镇上卖掉,然后把钱分文不少的送到老人手中。看到87岁的老大娘无钱买药时,他又自掏890元为老大娘买药;村里摔伤骨折的大哥要到市里医院做手术,关键时刻又是他出钱雇车,联系大夫救治……这样的事情,在李洪文身上发生了太多次。

“自己主动带头干,啥事都冲到前头,李书记就是这样的人。”叶家坡村支部书记李天生算了笔账,从下村帮扶到现在,李洪文的摩托车已更换了了16根外胎,14挂链条,累计行程已达22.39万多公里。叶家坡海拔较高,冬天气温比市区低七至八度,寒冷异常。每天迎着山风骑行,让李洪文膝关节落下严重的风湿病,疼痛难忍,每晚他必须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

自2016年驻村以来,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外,李洪文基本不休班,累计牺牲双休日、节假日500多天。他没黑没白的穿行在叶家坡,成为了人民满意、群众信任的“第一书记”,但对家里亲人,却都是满满的亏欠。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7

“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走进群众,贴近群众。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装在心里,才能了解百姓所思所盼,才能体会人民群众的冷暖诉求”。这是团结北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进驻社区近两年来,她始终聚焦总目标,抓班子、带队伍,想方设法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建强班子夯基石

王璇书记从建强基层组织做起。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切实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璇书记深知这一点,她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落实五个方面,全力协助社区抓好党建工作的基层建设,结合实际优化配备,尤其是辖区第一、第二网格党支部的建设,更是方便了党组织发挥作用,便于党员开展活动,便于为群众办实事,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76岁的老党员郭仕强感慨到“找到了当年刚入党的激动,党和人民走的越来越近了”!

她坚持以制度管人,细化岗位分工、明确权职责任。每日晨会派发工作任务清单,研判会汇报工作进展,提高驻社区各支力量的联动力、执行力、落实力。针对社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王璇采取工作队与社区干部“一帮一”帮教措施,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王书记来了之后,在工作中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我觉得我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社区工作者阿迪力说。

理清思路抓落实

王璇书记不断学习党的政治思想、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在驻社区联系服务群众、与基层干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与居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认识、宗旨意识得到提升,更加坚定了立足基层、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工作中,她统筹驻社区各支力量,坚持开好早派工、晚研判这两个工作例会,落实工作任务,围绕“1+2+5”工作任务、建立“三会一课”制度以及日常远程教育课程学习,驻社区各支力量和社区“两委”班子形成合力、凝聚力越来越强。

在入户走访中,王璇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通过开展“关爱老人健康、爱心义诊”活动、举办“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活动、落实““强党性、铭党恩、庆党生”主题党日活动、“庆六一”活动和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观影”融情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群众工作,用点滴小事凝聚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王书记的工作队给我们重新修建了辖区土路,现在是旧貌变新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有这些便民座椅,更是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了栖息纳凉之地,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王书记,感谢工作队”。78岁居民尤努斯·依布拉依木激动地说道。

心贴群众办实事。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8

一、摸清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XXX位于宽坪乡东南部,距乡政府7.8公里,全村233户、887人、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540亩,田660亩、土880亩。2017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36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用了4个星期的时间对全村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致富能手户进行了全面走访,熟悉了本村各个组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通过一次次的田间地头拉家常,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了解到XXX存在以下问题:1、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基础设施落后;2、水资源严重匮乏,部分村民组未通自来水;3、村内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4、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为了尽快将脱贫攻坚行动落到实处,与村支两委班子认真分析村情,查找存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制定计划,计划在3年内实现脱贫致富。

二、抓队伍强素质

1、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X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XX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7年4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10余场次,现场培训3次,参会群众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3、在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他严格落实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驻村到岗、考勤签到等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队工作顺利开展。

三、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村级道路近8公里,为村民出行解决了实际困难,为良田坝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2、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建工作,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XXX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

3、争取易地搬迁项目,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的11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对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4、XXX帮扶领导实地对多处水源点进行了多次的调研。拟定投入资金30多万元在良田坝村修建2-3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窖。解决了部分村民组饮水难的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00多亩。

四、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XX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在公告低保户人口名单后,部分非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反映情况,对部分享受低保人员提出异议。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他每日坚持在村委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乡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内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经过走访和宣传,村民们情绪得到了稳定,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XX有位村民在挖自己家后面排水沟的过程中,造成了另一农户家土地破坏。此事因双方发生口角,自行协商无果,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了解了双方所说的情况和诉求,当即对双方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本着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原则双方当即表示各退一步,愿意对被损坏的农田进行赔偿,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9

(1)深入调研谋思路

作为一名在部队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军转干部,没有干过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工作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做好帮扶工作?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更快走上致富路?为了找到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路,还未到村里报到,赵良华就到区内外实地考察多个扶贫项目,翻阅了大量资料,从大面积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种桑养蚕到乌龟、野猪、黑山羊等特色养殖,把每个有可能在大录村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大录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到了适合大录村发展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2)立足实际创新路

大录村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庄稼难有好收成;多为岩溶石山地貌,水资源以降雨和水柜存水为主,没有地表河流,枯水时期,人畜饮 水都成问题。怎么扶才能让老百姓脱贫?

赵良华奔走四方,拉动企业到大录村投资800万建设种养场、投资1250万建设肉羊场,解决了养殖农户羊种引进以及养殖、防疫、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到自治区财政厅争取38万专项资金,建设大水池,解决规模养殖山羊出现的饮水难问题。贫困农户即使不养羊,也可以通过种植牧草与养殖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大录村农户利用自家土地为羊场种植200亩牧草,年收入翻番。

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村里经验丰富的山羊养殖户牵头成立山羊养殖合作社,向后盾单位争取到20万元注入合作社作为贫困户发展资金,鼓励贫困户以牧草换羊的方式从羊场赊养,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在回购后方扣除成本。目前,合作社有20户养羊总数1200只,村民通过富民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在大录村养羊产业从构想到实施的过程中,赵良华不言苦不言累,无怨无悔,用军人特有的坚毅精神带领大录村的实施脱贫目标。

(3)脱贫致富希望路

赵良华还积极联系地方企业开展爱心捐献活动。联系广西桂诚农业集团公司到大录村捐献60吨有机肥和50吨水泥;联系中国合众人寿保险广西分公司到田阳县巴别乡开展“手拉手田阳爱心之旅”扶贫助学大型公益活动。同时邀请广西各界爱心企业人士和南宁市小学生家长,参加并进行现场募捐,总捐赠达到2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巴别乡小学教学条件。

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是赵良华着力夯实的重要任务。大录村村道坑坑洼洼,严重阻碍村民的生产生活。赵良华积极找自治区扶贫办争取建设资金,资金问题解决了,修路涉及到农户的自留地又成了难题。于是,面对新的问题,他二话不说,深入农户家中,一户户做思想工作。如今,投入三百多万元的两条9.9公里村产业路已建成通车。至2015年底,完成大录村1600米排水、排污系统的维修建设,新种绿化风景树300株,建设沼气池50座,新建地头水柜2座800立方,维修地头水柜1000立方,较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4)砥砺前行上新路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例10

__,一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在“第一书记”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地位,用产业发展、基础巩固、精确扶贫的实效赢得了各方认可,用满身泥尘赢得“黄泥书记”称号。

团结村是典型的川西丘陵农业村,2012年,因产业单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面对村民行路难、饮水难、党员管理难、群众致富难等诸多问题,__没有急于修路搭桥、治渠引水、发展经济,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组织就是核心”,“要发展必先强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他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着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__坚持干部日常坐班值班,建立干部考勤和服务群众工作台账,明确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责任分工。在队伍管理上,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实行党员奉献积分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事务管理上,他实行党建工作、扶贫帮困、日常事务干部领办项目制,推行“周一例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民主管理上,他注重规范村组财务,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扶贫项目,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加强民主监督。在社会管理上,结合“晒目标、晒承诺、晒党恩、晒成效”“四晒工作法”,及时将党的关怀、上级政策、扶贫思路、具体措施向党员群众公开,动员团结在外成功人士、驻村企业共谋脱贫规划,获取各方支持。

“黄书记经常给党员讲党课,带着我们一起想办法。‘书记领着党员上,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彼此信任,党群同心,这样的局面,不怕团结甩不掉贫困帽子!”村民小组长、党员牟银祥说。

想到说到还要做到。要想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受地理条件影响,团结村南部山区交通不畅,一条主道破烂狭窄,村民出行不方便,经济作物没效益,饮水更是困难,地下水枯竭,地表水污染。经走访了解,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就是解决道路和饮水问题。

找到了“病因”,__决定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南部山区农村道路建设上。他一遍又一遍查看山道沟渠,一趟又一趟带着村组干部到镇上、跑部门、访企业,要项目、要政策、要资金,一个月内,穿破2双鞋,行程上千里,终于争取到全县标准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24万元,发动企业和集体筹集10万余元,启动了1.6公里村道改造加宽项目建设;争取到100余万元,规划实施团结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__雷打不动每两天到现场查看一次进度,安排9名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协调监督,定期邀请交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确保为群众修好放心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黄书记经常这样,一双胶鞋,满身黄泥巴。在工地上总能见到他,吃了不少苦哟!”团结村群众如是说。

在__的争取和协调下,团结村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12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完工4个,整治沟渠5.6公里,修建生产便道3.2公里,解决了影响团结3组300名村民长达5年的乐雅高速服务区生活污水治理等一批遗留问题。截至目前,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建设实现无障碍施工,“寻梦花溪”旅游项目2015年投入资金2亿元,王坪新农村安置点全面建成,入住搬迁户23户。

基础设施改善了,32户92名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又摆在了__面前。团结7组王有忠50多岁,仍然一个人生活,因为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收入很少,打算种点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又没资金。团结9组胡明张71岁,老两口身体都不好,两个儿子三四十岁了还没有成家,一家生活全靠低保……全村像王有忠和胡明张一样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90%以上。

工作很具体。要

克服重重困难,只能整合党组织和社会各方资源,精准到户、因户施策。__将每户人口、劳动力、产业、住房、贫困原因等,全部记录在册,建立帮扶工作台账,认真研究“五个一批”扶贫政策,逐户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他为每户贫困群众落实1名组工干部直接联系,为21户茶叶种植户落实1名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动员党员干部、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筹集资金3万元,带动1名党员贫困户和2名一般贫困户发展鱼腥草种植。截至目前,全村32户贫困户中,12户新发展茶叶15亩,最多一户达到2.7亩;8户试养山地鸡出栏,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协调10人就近或外出务工,完成3户农房改造,2户异地搬迁安置,5人获得医疗救助5.2万元,5户贫困户新纳入低保补助范围,11户已实现了预脱贫。 “黄泥书记,这是你送来的鸡,都长大了,我送你一只!”“黄泥书记,我让儿子叫你干爹吧,感谢你帮我儿子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我们家要有你这样的亲戚,多好啊!”面对淳朴的贫困乡亲,__感动不已,一度哽咽……

脱贫只能解决温饱,好日子得靠好产业。团结村最大产业是种茶,一些村民确实富了,特别是解决了一大批中老年人的收入问题。但近年来,由于本地缺乏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品牌,团结茶叶卖不上价,茶农收入并不高。利用“党群集中活动日”,__经常组织农技专家和党员干部进村下地开展技术培训,说服茶农推进茶叶品改,但收效甚微。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__把这个问题问到了县农牧局、川农大和百度。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和了解,__意识到,要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必须走现代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