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村审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1 05:37:58

农村审计论文

农村审计论文例1

二是农村审计工作条件不适应。一是审计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得不到保证。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主力军是乡镇农经员,但是乡镇农经员从事审计工作是兼职的。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乡镇农经员不可能象专业审计机构一样把主要精力花在审计工作上,审计工作的时间就会显得很仓促,而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又比较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村一级,相对来说比较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给审计工作特别是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免费服务的。到目前为止,国家财政部门还没有将审计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审计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在审计实践中,因为没有经费,不得不尽量压缩时间,这也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三是农村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点多且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和相关制度和法规,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乡镇一级由农经员担任的审计工作是兼职的,并且从事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起步时间晚,开展的审计工作时间短,虽说已经过专业培训,但审计专业水平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大多数审计人员缺乏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四是审计立法滞后。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少数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结果所出现的村级财务严重问题,因为缺少专门的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如村的主要干部铺张浪费使用集体公款,而支出单据所应具备的经手人、审批以及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等应有的手续却具备。因为没有明确的具体法律依据,村里又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给单据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定性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五是审计处理难。首先是现行审计体制及其它一些人为的因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决定的权利,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很难将查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处理;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由于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处理;其次是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处理阶段比前期工作难度更大。因为如果不及时把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处理,就会使群众感到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查出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很难面面俱到,三是社会不正之风带来的阻碍影响了问题的处理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改善对策

根据当前我国村级财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加快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尽快解决解决审计机构与人员问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落实到位。

首先是要建立职能定位明确的工作机构和审计队伍。乡镇专职审计机构不完整、不健全。随之村级经济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日渐增多,有的还非常严重,在基层设立完整的、健全的专职审计机构十分必要。但是,由于乡镇审计受其地位未定(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和发展尚未成熟等因素制约,致使乡镇审计发展滞后,特别是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有限,力度较低。主要体现在部分乡镇尚未设立专职的审计机构、未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较少、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因此,尽快确立乡镇审计地位,充分发挥乡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变得日益重要和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农经部门和财政所进行了实质合并。过去由乡镇农经部门负责的村级财务审计职能相应合并到财政所。为充分发挥财政所对村组财务审计的职能,可依托财政所成立由3—5人的事业编制,由财政保证供养的审计站。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村(组)集体的财务审计工作;对村(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对新一届各村(组)理财小组组成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指导理财小组运行情况。

其次是要改善审计工作条件,保证审计工作开展。要改善农村审计工作条件,除了进行村级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外,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审计,提高对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认识,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财政部门要在经费上保证农村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其三是要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应从加强基层业务培训着手,由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提出审计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农经干部进行中短期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突出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村审计队伍。通过考试考核等方法选拔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的审计人才,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淘汰素质低和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加强审计人员政策法律及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报告要真实、可靠、严密,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反驳,真正体现农村审计工作水平。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让社会各界了解、认可、支持农村审计工作。

再次是要加快农村审计立法,树立农村审计工作权威。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的政策问题,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同时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把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纳入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加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乡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把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贴在墙上以便更直观的形式接受群众监督。

农村审计论文例2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拟对该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对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继续推进有所裨益。

1.当下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号)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第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第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责任人追究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用党纪政纪处理较难,在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中,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2.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完善的思考。

第一,明确审计监督的主体。建议尽快围绕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逐步理顺农村审计的管理体制,明确提高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助其发展壮大。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可以考虑强化县级审计机关培训指导,乡镇领导应当积极支持农村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如果出台专门法律进行规范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可以考虑在当下情形下,有效发挥乡镇农经站的作用。同时在加大农村审计组织的经费保障,审计机关还可以每年召开农村审计工作会议,利用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促使整体素质提高。注重农村审计业务规范,加强对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农村审计论文例3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拟对该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对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继续推进有所裨益。

1.当下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号)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第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第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责任人追究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用党纪政纪处理较难,在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中,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2.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完善的思考。

第一,明确审计监督的主体。建议尽快围绕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逐步理顺农村审计的管理体制,明确提高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助其发展壮大。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可以考虑强化县级审计机关培训指导,乡镇领导应当积极支持农村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如果出台专门法律进行规范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可以考虑在当下情形下,有效发挥乡镇农经站的作用。同时在加大农村审计组织的经费保障,审计机关还可以每年召开农村审计工作会议,利用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促使整体素质提高。注重农村审计业务规范,加强对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农村审计论文例4

农村审计风险是指农村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农村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评价意见或者下达了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给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造成损失应承担责任的可能性。造成农村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审计项目不确定重点。现行农村审计项目有日常财务收支、收益分配等定期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多,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的审计已成为审计重点。由于审计人员有限,如果对审计项目不分轻重缓急,则项目的实施结果就容易疏漏出现较大违法违规问题或案件,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对象的责任区分难度较大。如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上下人际关系等原因,加之任职时间较长或财务人员频繁更换,期间经济业务数量多,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客观、准确认定带来困难;又因历史与现实、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环境等因素,使其应负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难以区分、界定不准,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能力等,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四)农村审计法规、规章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法规对涉及农民负担部门及涉农资金的审计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内容过时、缺失。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处理依据不足的情况。如果仅凭经验或习惯做法,则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使农村审计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规避农村审计风险的措施

农村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仅会使农村审计机构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还会对农村干部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的评价,更严重的是对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造成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农村审计风险。

(一)适应形势,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农村审计立项,必须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并依据现有农村审计法规和规章组织和实施审计。

农村审计论文例5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立足于维护股东的权益,农村商业银行在经历改制后,股权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需要内部审计来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第二,本着农村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内部审计应当注重对经济效益的审计。第三,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流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新的经营领域等进行内部审计。第四,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企业,其与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对管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比如在领导调离岗位或岗位变动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内部审计。最后,内部审计应当包括业务流程方面的薄弱环节、漏洞或缺项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计。

1.2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内部审计的方法也需要进行革新。首先是建设内部审计的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体系收集银行内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审计人员通过数据终端实现无纸化操作和审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是内部审计的信息网络化应用,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软件的归纳分析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从而简化内部审计的工作。

1.3审计战略的发展趋势

在以往内部审计的定位中,内部审计主要是体现监督和控制的职责,而随着审计的的推广和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监督,现已体现出审计咨询的发展趋势。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时会发现很对问题,而审计机构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特别是在现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内部审计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总结先进的经验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从而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起到不只是监督,还有辅助和导向的作用。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2.1.1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银监会在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在文件中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和职权的相关问题。2013年又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规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些制度的和实施有效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和方式,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方向。2.1.2内部审计实施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体系系统。从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建设情况中,审计部门一般设立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在行政职能上对银行行长负责,在各分行下设分管的审计部门。在审计内容上,内部审计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来说,更注重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审计手段和方式上,内部审计已逐步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无纸化审计操作。

2.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2.1审计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审计职能与业务职能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审计项目的独立性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不能保证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发挥。2.2.2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缺乏完善。随着商业银行和审计体制的改革,审计机构的地位得到公司章程的认可,并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确保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了审计职能的顺利履行。目前,在进行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实现过程未能预留审计接口,无法完成易用性优化,导致审计关联复杂,数据分散,结构不清晰,成为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因素。在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从而导致审计的部分环节出现差错,影响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根据目前发展形式来看,审计系统还一直在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未能根据时展来优化信息化平台,从而无法应付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2.3.3审计部门的职能分工不合理。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审计部门起,审计、稽核和监督三项工作就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但三项工作都分别进行,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资源共享能力差。由于三项工作都是对商业银行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现有的分工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尚待解决。2.3.4审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要求熟悉财务的流程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然后结合熟练的审计知识,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审计方法、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以及财务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应当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表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精通等现象,不能满足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3改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3.1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国现已基本建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规范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的效率。另外,作为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效率性。

3.2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意识

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农村商业银行应当根基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我国相关政策的和实施对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加强对风险项目的控制。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在引进新型项目和业务或者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时,应当对内部审计员工作及时的、对应的培训和训练,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力。

3.3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农村审计论文例6

二、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表明,2009年我市新农合基金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各乡镇和村卫生室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每月公示一次,对在卫生院就医者,门诊实行即诊即报,住院结算后报销,在村卫生室就诊者,到卫生室报销窗口随到随报或村卫生室汇总代为报销;在县区以上医院住院者,到户口所在乡镇新农合办理报销。为进一步简化报销程序,部分县区取消了县区内住院转诊和参合农民到外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限制,参合农民可直接到县区级医院住院并及时报销。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的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比上年有所提高。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8.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参合农民人均筹资额达到100元,农民受益率明显提高,达到122.72%,较去年增长21.72%;其中住院补偿比达31.58%,较去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高于国家、省厅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的要求,受到参合农民的欢迎。

三、审计发现

此次审计发现,大多数相关单位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比较规范,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但还是有少数县和基层卫生院在基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财务基础管理不规范,部分被审计单位未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要求设置账簿;有的账簿记录不规范;会计不相容职务划分不严格;报销签字审批程序不完善;票据使用混乱,库存现金余额较大,资金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基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中关于现金使用、收费票据、支出户余额的管理规定;未对基金账户实行银行财政专用账户封闭式管理,开设个人账户存取现金,未按规定将收缴的资金存入财政专户;购买银行支票费用在新农合账户中列支,利息收入未上缴财政专户。更为严重的是,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虚列门诊医疗费用,以门诊发票换取住院发票,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造成超支数额较大。某县卫生局财务报表显示当年结余为-1181万元,主要原因是报销比例由上一年的50%提高到70%,但以门诊医疗费发票换取住院发票,按住院比例报销医疗费用,使门诊及住院病人不能分清,还有虚列门诊费用,每人开门诊发票100元,报销30元,套取新农合基金,造成新农合基金结余超支数额较大。新农合政策没有严格掌握,病人住院标准掌握不严格。抽查住院报销发票和费用清单,发现存在将门诊病人作为住院病人治疗的现象。由于计算机程序原因,病人出院结算时间滞后,病人实际住院天数不准确。村卫生室计算门诊人次不准确,有的按医疗项目分解计算,有的为降低人均费用,随意增加门诊人次。有个别村卫生室报销审核不严格,按家庭人口数综合报销金额,治疗费归入药费金额报销,有的治疗费未在收据上体现。有的单位基金报销补偿审核不严格,超目录报销药品较多,多种不应报销的一次性卫生材料、自定收费项目在报销时未剔除,如抽血费、测血压、术后护理、体检费等。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复核制度,造成账表金额不相符,有的将不应计入新农合支出的款项填入报表累计支出数,现金管理环节流程未按有关规定执行,凭借条领取的现金过多,造成现金库存余额过大,有的将现金存入个人存折,违反了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四、审计意见和建议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新农合管理的政策要求,新农合会计和财务制度的核算要求,审计小组对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管理体制、管理手段、人员素质、工作管理流程等方面,这些问题不利于新农合工作今后的顺利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今后的管理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要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年度编制新农合基金预算,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防范基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率。要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要健全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制度。财政、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定期与开户银行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要重视发挥审计作用,定期开展新农合审计工作,强化外部监管。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统一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新农合管理平台与各统筹地区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纳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对参合人员就医信息实行在线全过程管理,使参合人员得到及时便捷的医药费用补偿服务。三是强化新农合经办人员培训和经办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行县级合管办向乡镇派驻稽查人员或异地交叉任职的办法,建立新农合基金内控制度,防范基金风险,不断提高参合群众受益水平。四是根据新农合筹资情况,进一步规范基金支出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病人收治住院的相应标准,及时办理出院病人的出院手续。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科目运用、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制、会计档案的装订和整理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农村审计论文例7

目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仍比较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严重侵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而农村财务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监督力量,不仅直接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更从长远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建立普遍适用的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是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财务审计性质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可循,就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的模式及其性质、任务等关键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学术界也仍有争论,在实践中各地方的做法也不很相同,形式各异。

一、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现状分析

( 一 )乡镇经管站或其内设审计部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是当前农村采取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审计模式。根据该条令的第四条规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建立审计机构的,由其负责合作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审计机构的,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计机构(以下简称乡镇经管站)负责其审计工作。这种模式下,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而且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一般由经管人员兼任,或者在经管站内下设审计站,安排专人从事审计工作,但其专设的审计站与经管站合署办公,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因此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讲是经管系统的内部审计,它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

( 二 )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种模式设置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作为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直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审计人员一般为专职人员,人员配备也相对稳定。乡镇审计机构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进行审计,从本质上它是乡镇政府的内部审计。由于实践中受到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实际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在实际中很少见。

( 三 )农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所谓农村民主理财小组,就是在各村建立成员3至5人,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对本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监督和检查的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财务事项,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民主理财小组能够对村两委在村集体财务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实践中,由于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是由村长或书记指定,并非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因此,在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民主理财小组并没有起到实际的监督效果。

二、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探讨及其述评

( 一 )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探讨桂建平(2002)提出了“乡镇审计”的概念,他认为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共设五级人民政府,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审计机关,但乡镇政府除外。按照现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分级行政管理”的方式,财政收支隶属于哪一级政府财政,则由哪一级审计机关管辖,所以应当设立乡镇审计,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府审计。乡镇审计的对象包括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所属行政村以及乡镇和村所属的企事业单位。马子力(2004)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有可能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尤其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业务市场。与农业主管部门所主导的农村审计相比,注册会计师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具有其独特优势:不占用编制,不列入财政支出;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比较高;审计地位更加独立,更加客观公正可信。刘罡(2004)提出国家审计机关派驻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模式。国家审计机关派驻模式即是成立独立的乡镇审计站(所),作为县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派驻到各乡镇,对乡镇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纳入国家审计范畴,确保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成效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模式即是将审计机构植根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常茂松(2007)认为,农管部门主导的农村审计存在诸多不足。的确,现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由县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承担,县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多为站(科)级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人员无编制,均为农村经济管理员兼职,严重影响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造成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农村经济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王宝庆(2008)提出,在县(市)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各乡镇建立审计所,县(市)政府、市审计局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农村审计的文件和制度,此外,政府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保障村监督委员会和审计中心的合法地位,为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审计工作奠定法律基础。从而使农村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宋雪莲(2009)认为,农村审计的主体如由政府审计或社会审计承担,理论上是可行的。因此应在继续发挥农业经管部门熟悉农村情况、具有多年农村审计经验的前提下,逐步变直接审计为对外协调服务,即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财务工作的日常监控,另一方面代表村民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农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在农村审计市场逐步规范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协调角色也发生实质性改变,应完全退出农村审计市场,由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实施审计。最终形成重大涉农资金审计应由国家审计机关承担,农村财务审计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作为农民的代言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模式。黄秋敏、满玉红(2009)认为,2006年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国家审计介入村集体经济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由于目前农经站审计模式存在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独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程序,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当前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进行整合,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系。

( 二 )农村财务审计模式评述 农村财务审计主体比较混乱,应重新界定。在性质上农村财务审计应属于内部审计,其主体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它与审计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处于第三者地位,因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由于地方法规、规章授权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和农村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既要对政府负责又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负责,其性质又属于政府审计范畴,同时,很多地方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受委托开展的审计活动,并且还要收费,又具有社会审计的性质。另外,农村财务审计独立性较差。乡镇经管站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的情况,便于开展审计工作,且多年来,在促进廉政勤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村账乡管”的财务核算模式下,经管站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方面独立性则变得较差。首先,按照农业部对乡镇经管站的职能划分,乡镇经管站要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让经管站行使审计职责,既充当管理者经营者又充当监督人,违背了独立审计的独立“三角关系”,这样势必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其审计结论也可能违反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其次,经管站负责大量的繁重的日常经管工作也必然冲击审计业务的开展;最后,农村财务审计的双重领导体制也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此外,农村财务审计执行力度小。基于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乡镇政府附庸的现实,乡镇政府会出于各种考虑或利益权衡,会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或干脆不处理,束之高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导者,他们作为“经济人”在决策时,往往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是分析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由于受到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法定强制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易受到乡镇行政干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无法通过提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和加大惩罚力度来提高腐败成本,从而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以上文献为理论界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从内容上看,都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的审计模式,没有考虑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出台,落实到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问题;从模式架构上看,虽然理论界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研究为改良现有的农村财务审计模式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重在探讨现有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问题,对新审计模式只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大多是泛泛而谈,缺乏科学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财务审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调查与科学分析,并期望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

三、农村财务审计模式分析

( 一 )理论基础(1)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两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并遵循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随着我国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股份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实际上产生了分离,经营管理者与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之间实际上也形成了一种委托和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然要求对经营管理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2)控制论理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原因和结果的不断相互作用的反馈过程。由此可见,一个控制系统就是通过信息变换过程的反馈原理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控制论的方法对审计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如审计控制,审计的目的是查错纠弊,有信息反映某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这时,我们就要进行审计,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责令其改正。审计过后发现这一行业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这一信息,决定进一步进行审计,直至达到审计目的为止。这是审计控制系统的一种。同时,查证舞弊行为的过程也是如此,要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并根据分析和判断制定查证舞弊的步骤,选择查证舞弊的方法。期望所选步骤和方法能与舞弊行为相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查证经济舞弊的实践证明,不对信息输出进行控制与调整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舞弊手法也日趋高明。查证与反查证的迹象十分明显,获取的舞弊信息存在着真与假、虚与实,有时还会自相矛盾。因而必须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去伪存真进行鉴定,并根据辨证推理,抓住舞弊本质,“再现”舞弊特征。把舞弊信息控制在最佳状态,那么,“再现”整个舞弊的全过程就有可能。控制论的原理在查证舞弊实践中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3)免疫系统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将国家经济社会的运行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而政府审计由于必须关注、必须重视政府责任的核心内容――国家利益、必须保障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安全,因而成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即与运行、控制、管理等系统相对独立而又能发挥功用的系统,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应该是识别、处理乃至免疫。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关注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的安全,防范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的流失、浪费风险;关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等其他方面。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安全卫士,经济社会一旦出现问题,审计的触角就要立即感知到,问题出在哪个部位、问题是什么以及影响程度、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立即动作,果断的执行措施,及时对问题进行预警、揭露和抵御。政府审计由于其独特的独立性、权威性以及全面性,在社会公共事业的市场运行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防御、自稳和监督作用。当然,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特殊的国家经济组织来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面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问题,包括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财经法纪方面的问题、经济责任方面的问题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等等。然而由于政府审计具备很高的独立性、很强的权威性以及更为全面的审计范围,因此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经济组织中政府审计能够更好的发挥经济防御、自稳和监督的作用,使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向更为持续、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

( 二 )问卷结果分析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对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现状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实际发放500份,收回446份,剔除56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0份,本次发放问卷的回收率为89.2%,有效率为87.44%,符合数理分析样本量的基本要求,可以进行分析研究。问卷结果如下:第一,由于河北省有些地区缺乏与农村财务审计相关的统一制度和规定,造成这些地区的农村财务审计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导致河北省有农村财务审计的地区比例不大,仅占一半。第二,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主体混乱,存在多种审计模式并存的状况,不利于农村财务审计的规范化,正规化。第三,对于河北省有农村财务审计的地区,由于审计主体很大比例是农经站和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由于这种非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机构具有的双重领导体制以及其自身的管理、监督双重身份,导致农村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很差。第四,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审计过程中,审计内容、方法单一落后。在很大比例上,农村财务审计内容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而且审计方法也多局限于详细查账和群众调查。第五,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在审计结果的信息透明度方面仍存在问题。导致有近40%的人无法了解到本村的财务审计结果,可见河北省的农村财务审计信息在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过程中的透明度方面仍存在问题。第六,对于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仍有一部分处理不及时或根本不处理,并且有部分农村财务审计没有后续审计来检查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

( 三 )问卷数据分析本文选取有农村财务审计的169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哪些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影响显著。将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与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执行 ,法律环境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最终的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的拟合度为0.669,调整后的拟合度为0.654,可见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中的变量与也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经过以上逐步回归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执行,但并不是其他的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没有影响,只是说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执行这两个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

( 四 )对策建议 由以上问卷的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农村财务审计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知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效果主要受农村财务审计的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果的执行这两方面因素影响。而审计过程的异同又受到审计主体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使农村财务审计不再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在结合实证结果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于农村财务审计新模式的构想:第一,将由原来农业部主管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改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下设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在该中心内设置“审计部门”与“责任追究部门”,前者专门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后者专门负责相关责任追究工作;第二,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完善相关规定和行为准则,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程序》、《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文书格式》等,同时赋予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必要的职权,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具体实施办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以达到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使审计行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目的。第三,重视审计结论的处理并建立专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除了要报送到县审计局外,还要抄送给乡镇政府,以使乡镇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农村集体组织的情况。这种模式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及审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对于审计结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处理的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内的责任追究部门的配合加大腐败成本,更好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违法违纪等腐败问题。

*本文系2009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研究:保障农民权益的视角”(项目编号:HB09BYJ0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桂建平:《乡镇审计》,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年版。

农村审计论文例8

一、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1]

3.通过拓宽,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

4.通过查处案件,促进廉政建设。农村审计是以执法者的身份介入对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农民上访案件的专案审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查处了一些经济大案要案,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龙港镇柳江村某出纳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贪污村集体资金275000.00元,被人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金乡镇某村在2007年审计原村书记和村主任时,发现该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转移村集体资金63.45万元于账外开支和挥霍,并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贿送礼,受县纪委开除党籍处分5人,留党察看2年处分1人。同时为配合村级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循环审计及有关专项审计,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审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原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事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和培训,提高乡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村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有关廉政工作规定等,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公正,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审计工作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三是坚持持证上岗。各乡镇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领取农村审计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乡镇领导应积极支持乡镇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所需经费。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农村审计论文例9

1 农村经济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1.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如今,很多农村干部利用职权私占财产,把用于农村建设的钱财拿来挥霍,农村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率,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解决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有利于账务公开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财务都是不公开的,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账务进行审核。即便是农村地区公开账务,实际账务和公开的账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账务存在造假现象。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可以让审计人员对农村账务进行监督管理,并把账务公开。账务公开可以让当地的村民了解农村经济管理状况,这样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缩短农村管理人员和村民的距离。

1.3 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的合理性有很大影响。如今,农村地区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偏大,专业性不强,审计技术比较落后,这样的审计人员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迫使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

2.1 财务混乱如今,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被审计单位必须向审计人员提供财务票据、会计账务等等.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条件有限,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账务不齐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农村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也认识到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实行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把经济管理工作权限移交给人员,让人员代替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财务.虽然管理经济的形式实现了农村账务的公开化,但是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2.2 审计制度不健全在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档案数据库,经济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资料根本无从查找.除了管理人员的资料不齐全,很多重要的财务资料也早已丢失,审计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还有一些经济管理人员为了逃避责任,销毁财务数据或是造假财务数据,这样就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审计制度也不健全,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2.3 审计程序不规范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农村审计工作的程序也十分不规范,造成很多数据丢失,审计档案不完整.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也不符合国家审计工作标准,审计工作十分不到位.事实上,审计工作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被审计单位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审计检查,并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调整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地区,审计工作是由当地政府完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审计工作也失去了强制性。

3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审计制度化。从法律上,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可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从制度上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要求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在目前法律依据尚未解决的前提下,可成立由纪委、监察、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3.2 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审计专业化。农村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农村审计事业的成败。要配备配齐专职农村审计人员,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严格审计资格证管理,实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和教育,突出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村审计队伍;要切实保障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保证农村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3.3 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农村审计规范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程序是使审计工作科学合理、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审计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只有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采取适用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才能收集到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对审计事项进行准确评估。因此,要规范农村审计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有序地开展农村审计工作。

3.4 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农村审计成果转化。在农村财务审计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监督、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高度重视追究违法乱纪人员责任的工作,该查处的要坚决查处,以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增加审计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干部退赔贪占资财公开、最后处理结果公开,让群众了解审计处理结果,增加群众对审计工作的可信度,通过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最后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4 总结

总的来说,在对农村的审计工作问题的处理上,必需要制订和完善与农村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规则,严苛强化一系列举措的施行,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其职业技能加强进行培训,保持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巩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督效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现在这种落后贫困的状况,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从经济资金上协助以及管理制度的协调两方面,要求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的大力发展。这样方能使农村经济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大大提高审计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保证审计单位的独立有效运转,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文刚.审计询问程序的应用技巧[J].中国审计,2010.

农村审计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3日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因此,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迫在眉睫。

二、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乡镇普遍没有建立专职审计机构,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乡镇经管站人员负责。但村级资金和财目全部是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和代记,财务收支也由乡镇经管站会审,形成财务与审计职能合一、“自己审自己”的现象。同时,乡镇经管站业务人员较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参与审计工作都是兼职,难以做到时间和精力集中,也维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审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近几年,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拨付的资金逐步增多,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任务将越来越重,对农村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乡镇审计缺乏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存在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这种局面,使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能。

第三,账目混乱,调查取证工作困难。账目混乱主要表现在会计账目不健全,记账不及时,内容不齐全,几年不记账或记账不规范,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多手经管现金,管账的也管钱,管钱的也花钱,瞒报收入虚列支出等等。还有的地方为了实行“村账镇代管”办法,阶段性地把账目拽齐,以前的“包包账”、“挎兜账”没有理顺,还在堆放,导致审计工作无从下手。同时,在农村审计过程中,由于村级档案管理的不健全,特别是在审计中涉及到年份较远的历史旧账,导致一些与审计相关资料的丢失,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取证。

第四,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决定难以落实。大多数乡镇没有合理的中、长期审计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对于审计的资料和审计后的有关文件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完整的审计档案记录。对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取证、审计档案整理与保存等一系列审计程序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或参照国家《审计法》规定执行。此外,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三、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持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2、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审计档案管理。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端正村干部的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4、公开财务审计结果,严肃财务纪律。审计结论做出后,乡镇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将审计结果经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可在各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布,也可以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公布后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就会大大提高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农村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