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7 01:50:02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1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心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摄取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法规,注重经济大环境走向。“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栏目都是摄取该类知识不错的途径。通过上述学习,使我坚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年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业务上,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工作日变日新,时时需要学习,处处存在挑战。不懂就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业务工作的相关资料,再加上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巨大作用。

一年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看、多问、多想,主动向领导、向群众请教问题,机关学习会、各种工作会议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一年来参加了公务员初任培训、禁毒尿检培训、电子政务培训,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熟练掌握了业务技能。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我在工作上迅速成长起来。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2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7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10号)、省委组织部、人事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冀人[2000]16号)、唐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唐政发[2003]35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直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以下简称聘用制)实施细则。

第二条 事业单位聘用制,即事业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其基本特征是科学设岗、平等竞争、全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

第三条 人员聘用制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通过实行聘用制,逐步形成适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和不同岗位特点,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配套措施完善,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第四条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必须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五条 本细则适用于县直所有国有事业单位以及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人员。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细则。

第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分别按管理权限负责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导工作。

第二章 聘用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 受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具有履行应聘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特殊职业要符合国家对执业资格的要求;

(六)聘用岗位要求的其它条件。

第八条 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成立领导小组。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分别成立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领导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统事业单位聘用工作的开展,研究决定聘用工作的重要事项。考核小组由领导小组的主管人员、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等组成,具体负责对竞聘人员的考核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竞聘范围和条件、竞聘程序和方法、保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实施方案应在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并召开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未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实施方案无效。实施方案须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3、组织实施。首先要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办法聘用工作人员。

4、签订合同。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受聘人员后,单位和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三章 科学设岗

第九条 根据上级核定的机构、编制、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同时考虑社会需求、单位发展、人才结构等多种因素,按照科学规范、精简效能、分类管理的原则设置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资格条件,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清晰、聘用条件合理,严禁突破编制设置岗位。

第十条 对管理岗位实行职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体现管理人员岗位职务特点的等级序列。设置管理岗位要突出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按照结构比例合理设置。对职能相近和相似、工作量不足的岗位要精简合并。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任用,可采取直接聘任、招标聘任、选举聘任、委任、考任等多种形式产生人选,征求职工意愿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

第十二条 聘用管理人员应实行任职回避。不得聘用单位主要领导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担任本单位副职和人事、劳资、财务、审计、监察等岗位的职务。

第十三条 在岗位聘用期限内,对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年度考核聘任制度。即按照上级规定,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事业单位要按照人事部门制定的岗位设置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要求,合理设置本单位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自筹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状况,适当扩大设岗的自主权,可在单位内部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一般不得越级高聘),但须得到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的批准。

第十四条 对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聘用制度,逐步建立科学适用的岗位等级规范。设置工勤岗位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非生产性岗位应不超过本单位编制总额的10%。

第十五条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岗位设置,实行动态化管理。

第四章 竞聘上岗

第十六条 在上级核定的编制职数限额内,按照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在单位内部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办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首次聘用后,如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时,除国家指令性安置任务、涉密岗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确需使用其它方法外,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须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竞聘上岗的程序是:

(一)公布竞聘岗位、岗位职责、聘用条件、竞聘办法及有关事项。

(二)应聘人员自愿报名,申请竞聘相应岗位。每个应聘人员可以选择1-2个岗位竞聘。

(三)考核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不在竞聘范围或不符竞聘条件的,取消竞聘资格。

(四)演讲答辩。演讲答辩主要考核应聘人员对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的认识,上岗后开展工作的思路以及目标措施等,同时考核竞聘人员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分两个层次:单位领导班子测评。即由领导班子成员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给每个竞聘人员进行综合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领导班子测评分。领导班子测评分占总分的45%。全体工作人员测评。即由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每个竞聘人员进行综合测评打分,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平均分为全员测评分。全员测评分占总分数的35%。

领导班子测评,参加测评的班子成员不得少于三分之二。领导班子成员少于三人的,不再分层次测评,全员测评占总分数的80%。全员测评参加测评的人数不得少于本单位总人数的80%。

(六)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选。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3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小金库”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金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未将应列入会计账簿的各项资金,按照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列入会计账簿。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非法性和违规性、广泛性和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秘密性和隐蔽性、群体性和福利性、随意性和挥霍性。

根据国际著名的行为学家兼心理学家,维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知,设立“小金库”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目标价值的判断和对预计目标的期望值,即当目标的价值越高,人们对目标的期望值也会越大,返之则越小。但往往人们对于“小金库”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

二、构建防治“小金库”问题的长效机制

1.X事业单位概况。X事业单位是国务院批准设置的海事局,由交通运输部直接管辖,对我国水上安全和船舶污染等水上安全保障进行监督管理。其下设有8个海事分局,45个海事处,46个办事处,115个待命站点,20个基层预算单位以及职工培训中心等相关直属机构。

X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于海上相关工作。其工作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效益的公益性、公务的政府性以及工作的防范性。它为从事海上事业的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根据上级直属管辖部门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要求,X事业单位成立了“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海事局各个基层,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并督导检查工作实施情况。治理工作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但“小金库”问题依然存在。对此,X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问题产生的原因重新构建了长效的治理“小金库”机制。

2.X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从X事业单位收入结构上看,其中财政拨款与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其收入的70%多,其余不到30%的收入由X事业单位先收入单位账户,再由X事业单位转账给财政专户,而且这部分收入的征收项目较多,征收流程也有所不同。

从X事业单位支出结构上看,90%多的收入额由X事业单位自行支配,其支出项目大多为海上安全建设项目,投入大,项目复杂;只有不到1%的收入上缴上级单位。

如此复杂的收支情况加大了“小金库”问题发生的风险。对此,X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往来资金管理管理办法和长效的监督机制。

三、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内容

1.往来资金的管理办法。根据X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以及财务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找出工作的重点,堵塞单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其具体实施办法是通过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预算管理办法双重有效的管理单位内部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财务信息、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签定的各种合同和工程项目的实施。

2.制定长效的监管机制。首先,X事业单位明确了监督与奖惩的目标。监督与奖惩的内容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各项制度,以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为前提。

其次,X事业单位对监督的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奖惩问题上也了详尽的评定方案,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评定小组,保证监督与奖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监督与奖惩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完善内控监督制度。对X事业单位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策等一系列权力运行的监督控制。首先,明确了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项目和审批程序,对于往来资金的结算与清理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其次,强化了对工程项目和合同协议签定的内审的力度,有效的防治了资金的乱用和无益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无效合同协议的签定。

第二方面,完善制度,公开单位财政收支机制。X事业单位加大了对群众举报的核查,使职工把监督工作当成一种责任。并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状况也积极的扩大了公开内容,由广大职工干部和群众共同监督。

第三方面,“小金库”监督责任落实到个人。监督小组与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做了“小金库”承诺备案,并对每一个职工的权限和责任也做了具体的分配,做到照章办事、人尽其责。对于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上级,请示处理意见,征得批准后再进行下一工作环节,确保了专项监督治理工作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最后,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单位职工思想认识。X事业单位将制定的相关制度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个分支机构,由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将制度的精髓传达给每一位职工,使X事业单位每一位职工从思想上认清“小金库”问题的严重性,使每一位职工从主观意识上抵制“小金库”。

以上X事业单位对治理“小金库”问题制定的长效机制,会随着X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做出适时的调整,以深化单位职工对“小金库”问题的认识,及时堵塞旧机制的漏洞。

四、总结

“小金库”问题的出现,即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又引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务犯罪,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只有还从思想上转变人们意识,降低人们对“小金库”的期望值,才能真正的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再次出现。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5

关键词治理小金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0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当年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展开,2010年扩展到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同时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回头看”;2011年巩固治理工作成果,重点推进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全国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是令人震惊的: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纳入治理范围的111.99万个单位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责任追究10429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39.64万个。其中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发现“小金库”35711个,涉及金额171.55亿元,纠正违规资金151.4亿元。治理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小金库”存在于事业单位,这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严重缺失造成的,由此产生的后果不仅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实施内部控制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2.实施内部控制是保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需要。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可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资产管理程序化,减少财务工作与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占用、处置的随意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基础。

3.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政府部门包括各种事业单位的规模和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坚实的保障体系,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其设计思路主要是针对企业,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也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因此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是小金库产生的根本原因。

2.内部控制重建设轻执行。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特别是财政拨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相对企业要少些,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容易一些。很多事业单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针对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制定出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是虎头蛇尾,没有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把内部控制看做是各种文件和制度,认识上的不足造成内控制度的残缺不全或不合理,更谈不上有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具体执行方案,使得设计出来的这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的最大困难不在于设计一套制度,而在于如何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3.内部控制监督微乎其微。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该是一项社会工程。就好比“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中纪委、财政部、审计署牵头,中组部、公安部、人行等多部委参与的一项重要社会工程,在如此大的力度之下才能达到“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既定目标。目前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基本忽视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大部分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业务简单,根本就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即便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仅仅是走过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作为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基本上只是对每年的预、决算工作较为重视,忽略了日常的所属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的监督。这也是小金库问题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4.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历史某些客观原因,一些事业单位财会岗位人员属于专业技术学习毕业的“科班”出身较少,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的会计,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些基层的事业单位甚至财会岗位人员连最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取得。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内控意识,提高单位负责人认识水平。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加大内控制度建设相关培训的学习力度,使其对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有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各项经济与业务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2.合理设计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合法性、实用性、权威和广泛相结合、相互制约、成本效益等原则。因此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设计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起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定期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总结,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小金库之类的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

3.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内部控制的监督有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内部形式是通过会计核算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实现,外部形式则为社会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规素质,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各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单位较小、业务较简单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不定期对所属单位的各项业务运行情况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注重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接受财政与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此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4.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内部控制执行效力。任何一种制度或者程序最终都是需要人去执行的,人的素质高低程度决定着执行的效果好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不仅包括财务部门,还应该有行政部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的参与,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必须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财务人员更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必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各类人员的政治思想、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此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及时、高效,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堵塞财务和资产管理漏洞、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6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我们对全县50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提出了“分类实施,宜合则合,逐步覆盖”的工作思路,即对公益性强、服务范围广、独立运行较好的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率先全面展开,对规模较小、业务面较单纯的事业单位整合纳入部门考核体系,对城建、农业、文化等领域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事业单位逐步覆盖。二是完善组织机制。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主任,纪检、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统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牵头召开了事考委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工及推进时间要求,县编办作为考核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做好制定考核办法、审核考核细则、拟定考核方案、统筹组织考核、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组织考核委员会会议等工作。考核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作为考核工作的参与部门,承担参与实施监督考核、按职能认定和兑现考核结果等工作职责。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分别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工作班子,其他成员单位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三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在考核范围的确定上,将教育卫生系统164个事业单位率先纳入考核试点范围。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在共性指标中除登记监管这一基本要求外,更加突出了社会评价,对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提出了量化要求,占总分值的20%;个性指标重点围绕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公益性和自我发展,占总分值的70%。在考核细则的制定上,具体分析了各单位的行业特点、客观条件,注重差异性,不搞一刀切。教育系统对142个单位按照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制定了3类考核细则,卫生系统对22个单位按照医疗机构性质制定了9类考核细则。在考核程序上,按照制定细则、单位自评、实地考核、社会评价、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的程序进行。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我们提出了“五个挂钩”:即与考核奖金挂钩,对考核等次为A级的单位,年末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在职在编人员50人以下的(含50人),按每人500元的标准核拨,超过50人的,给予单位3万元的定额奖励;与干部使用挂钩,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A级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优先提拔重用,当年考核等次为C级的单位,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与奖励指标挂钩,A、B、C三个等次的奖励优秀指标分别为16%、13%、10%;与机构编制挂钩,A级单位优先给予机构编制方面的支持,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直接确定为“五星”级;与个人奖惩挂钩,被考核单位要根据《考核细则》制定本单位人员考核办法,按月或季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人员奖金分配、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

二、周密考虑,统筹安排,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稳妥推进

一是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动员会议,各乡镇党委副书记、教办主任,纳入绩效考核试点范围的各中小学和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对考核组全体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进行了业务培训。二是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考核路子。我们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召开3次座谈会,深入到15个事业单位开展集中调研,认真听取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考核办法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在民主评议方面,乡镇事业单位的民主评议通过召开会议发放民主评议票的方式进行,乡镇中小学和卫生院合并一张民主评议票进行测评,参加范围为部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部分村居负责人、部分“两代表一委员”、部分群众代表,不少于80人;县直事业单位的民主评议采取无记名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合并为一张民主评议票进行测评,发放的范围为县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部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事考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教育卫生系统主管部门中层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不少于120人。在民意调查方面,具体到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我们随机抽查的对象为医生护士代表15名、病人及病人家属代表15名、群众代表20名;针对中学学段,我们样本抽查的对象为30名学生代表(三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20名教师代表、电话访问20名学生家长;针对小学学段,鉴于学生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们样本抽查的对象为20名教师代表、电话访问30名学生家长。为统一标准和尺度,民主评议票和民意调查问卷均设置为满意10分、基本满意7分、不满意3分、不了解不占分四个档次。三是严肃纪律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在考核人员选配上,县事考委办公室从成员单位中抽调了20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人员负责共性指标的考核,从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考核“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20名专业人员负责个性指标的考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别成立了2个考核组对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并明确了考核纪律。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7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抓好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20xx年9月28日,我局正式成立市文广新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局长XXX任组长,XX副书记、XX副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20xx年9月29日,局7个下属事业单位亦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制。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局改革工作以及审核、上报工作,下属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具体改革任务流程。

2、加强宣传发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市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局而言,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对文化部门激活用人机制,激发文化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部门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9月27日,我局召开文广新系统全体职工动员大会,20xx年9月29日至10月8日,7个下属事业单位也相继召开了本单位全体职工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市动员大会精神,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人员明确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聘用制的内容和要求,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和聘用制工作。

3、抓好方案实施。首先,我局详细制订《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表》。通过制订实施方案和步骤安排表,明确工作目标,对我局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案制订了,重点是抓落实。我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具如下特点:①改革的指导思想、重点、目标、原则及基本要求明确,均严格贯彻执行市委办下发的实施方案精神。②思想政治工作到位。自召开文广新系统全体职工动员大会后,局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一人挂钩一个下属事业单位,深入群众中开展教育,聆听职工意见,消除职工顾虑。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下属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也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③强化监督,严肃纪律。为确保我局下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局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下属单位领导开会,宣布我局制定的纪律措施,再三强调严格贯彻市委精神,依法依章做好改革工作。另外,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单位的实施方案全部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主要成效

1、建立了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下属7个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并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具体做法一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开展岗位竞聘,在选人用人上打破身份界限,由国家职工转变为单位员工,由身份管理转为合同管理;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界限,让专业技术能手、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认真做好聘用合同的签定和鉴证工作。聘用制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方式,使下属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观念深入人心,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2、建立了灵活自主的内部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难点。分配制度的改革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较大,7个下属事业单位紧紧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建立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如文化馆、艺术馆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激励出作品、出成绩;图书馆制订的制度对员工发表专业论文、单位内部优秀评比、员工自学成才等方面都有详细的奖励措施,等等。

3、建立了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特别是推行聘用制的实际效果。局下属各单位充分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强化了考核工作,在合理设置岗位的同时,建立了考核机制,针对行业的特点和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制订了人员考核制度,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续聘、缓聘、待聘、解聘挂钩,初步建立了以岗位业绩为核心的考核分配任用机制,使考核奖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我局的指导下,全部下属单位都健全建立了《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干部职工考绩考勤奖罚制度》和《工作人员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4、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局下属事业单位在完善岗位职责,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的同时,十分注重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把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考勤管理和职工的奖惩等内部管理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付诸实施,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成了7个下属事业单位的共识。[Page]

5、促进了下属事业单位的发展。下属各单位在全员聘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单位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绝大部分的员工,通过参加人事制度改革,认识到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光靠混日子是混不下去了,端正了工作态度。参加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通过竞争受到了强烈的振动,明显地感到竞争和挑战就在自己身边,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通过下属单位的自我总结来看,通过这次改革,工作职能得到了显著加强,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得到了显著好转。

三、努力方向

在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但完成不代表结束,今后还需在几个方面努力。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8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双随机”保障机制

探索“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以强化组织保障为切入点,成立了以“一把手”为核心的抽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编办主抓部署、联席单位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与各单位沟通,结合文件精神和基层实际,发动各成员单位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检查人员随机抽取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在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下进行大胆创新,于2016年7月31日制定出台了《奎文区“双随机”抽查检查人员随机抽取工作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明确了抽查对象、抽查人员、抽查内容、抽查原则及抽查的标准,并对抽查方式和抽查的结果反馈做了进一步要求,方案的制定为“双随机”检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在检查期间,注重加强检查思想统一,检查标准统一的原则,针对检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借鉴有关做法,编发了“奎文区事业单位随机抽查明白纸”,明确抽查工作流程、内容、任务等,实行组长负责制,各小组在开展抽查前统一学习,以提升抽查工作质量。

(二)创新监管形式,完善“双随机”监管机制

奎文区探索建立了“执法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建立了“双随机”摇号抽查系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理顺工作机制,以保障“双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双随机”基础抽查系统。将事业单位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纳入不定向抽取人员名录库,目前共纳入36名。在开展“双随机”抽查试点工作期间,将所有随机抽取的执法人员集中在一个名录库里进行无序整合,确保抽查执法人员的随机性。同时,建立定向抽查后备执法人员数据库,所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全部纳入后备检查人员名录库,为后续开展的专项、定向抽查任务做好准备,奎文区将240多家被抽查事业单位纳入名录库中,同执法人员一并建立名录库,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和机构设置变化情况,随时对名录库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信息准确完善。二是研究开发了“双随机抽取系统”。该系统为随机摇号系统,每个数字代表不同的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利用该系统可随机确定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随机抽取执法人T后,现场制发《随机抽查人员工作派遣单》,一式三份,一份由编办留存,一份由执法人员持有,一份送达被抽查单位。三是建立推行“联动抽查机制”。为解决专项抽查任务专业性较强(如财务管理抽查、经营范围抽查等)与抽查人员专业层级不齐之间的矛盾,推行联动制度,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面配合抽查小组开展抽查工作,做到一线指导、一同检查、一起研究,及时解决抽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发放抽查明白纸。针对抽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编发了“奎文区事业单位随机抽查明白纸”,明确抽查工作流程、内容、任务等,要求各执法人员在开展抽查前必须学习掌握,以提升抽查工作质量。

(三)把握监管主线,规范“双随机”检查方向

在开展“双随机”检查过程中,奎文区始终坚持站位准、方向正、效力高的原则,把握好检查方向,绝不漏查、虚查、错查,也拒绝越线检查。考核组均衡各检查小组成员组成结构,根据执法人员所在单位职责,依责进行检查。一是事业单位登记监管部门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为依托,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宗旨业务范围、域名注册、网上名称管理、印章管理、开展业务情况、法人信息变更情况及各单位相关配套制度是否完善等相关问题进行检查;二是财政、审计部门依托各单位财务月报、季报、年报表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对检查对象的开办资金进行核算;三是人社、编制部门根据人员管理情况,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人事状况及实名制库管理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双随机”检查工作合法合规,提高“双随机”检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事业单位“双随机”检查的初步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开展“双随机”抽查,相较过去单一监管方式而言,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监管效力,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属性。

一是监管工作更加透明。立足被检查对象与检查人员双向互盲的原则,在“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将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分别予以编号,并把各自编号录入摇号系统,利用“双随机”摇号系统,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及检查对象,合理进行分组,开展检查工作。以前期检查试点工作为例,我们随机抽取24名检查人员,分为6个小组,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培训相关要求及各自职能,对随机抽取的48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机接收抽查任务,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印发明白纸,规范检查流程,保证了整个检查工作的客观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促进阳光监督和执法,得到了被检查对象的认同和肯定。

二是检查效率得到提高。在“双随机”抽查模式下,抽查人员的抽查任务随机产生,参与抽查的人员对当次抽查任务负责,做到“包干到一线”,其他人员不得干预抽查过程和抽查结果,促使抽查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能保质保量完成抽查工作。同时,为使检查工作得到认可,执法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能力。在抽查过程中要求全程留痕,抽查人员完成抽查任务后,将被抽查单位填写的抽查工作反馈表一并带回,实现责任可追溯。这次“双随机”抽查工作各被查单位共反馈抽查工作存在问题18个,对我们下一步规范“双随机”检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是检查质量稳步提升。“双随机”抽查机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抽查的随意性和人情检查,促进了抽查质量提升。奎文区首先以教育系统为试点,组成3个抽查小组,对所属学校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域名注册、网站管理、宗旨业务范围、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印章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抽查幼儿园、中小学共计16所,查处存在问题23个,分别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各单位按要求进行逐一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酌情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异常名录。结合对学校的抽查经验,奎文区稳步推进对各个事业单位的抽查,截至目前,奎文区已完成100个事业单位的随机抽查任务,共查出问题145个,成效较此前有了较大提升。

四是履职意识明显加强。在“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奎文区遵循“抽查与宣传相促进”的工作思路,加强抽查结果的运用,将检查结果与异常名录管理相结合,对存在严重问题或对存在的问题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单位列入异常名录中,取消评优资格,有效提高了抽查工作的影响力和威慑力。通过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落实运用,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信用记录,依法履职的意识明显增强,建立起了规范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初建执法人员名录库建立,执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强,致使监管过程缺乏严谨性和公平性。对被抽查单位提出的质疑无法及时作出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随机”检查的严肃性。二是“双随机”监管有效性需要加强。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依附于主管部门开展业务,致使出现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者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单位”现象,根据“双随机”抽查全覆盖的要求,这些单位仍会纳入定向抽查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被抽查基数,降低了被检查对象抽取的有效性,影响了抽查效率和质量。三是“双随机”监管惩戒机制有待规范。“双随机”监管的落脚点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最终目的为了促使事业单位规范运行。而目前的“双随机”检查只为检查而检查,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缺乏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使检查的权威性打了折扣,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对各单位的监管效力。

三、对策建h

一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素养。“双随机”检查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从把好人员“入口”和业务培训两方面着力推进。按照“谁提报、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检查成员单位人员提报标准,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在执法人员“入口”方面要严格审查执法检查人员信息,将熟悉事业单位监管工作、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纳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在业务培训方面,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采取专家授课、以老带新、外出学习、交流座谈等方式,使执法人员熟悉检点、执法程序,提高“双随机”检查的公信力。

二是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增强监管实效。为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单位负担,将“双随机”检查与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法人年度报告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既能突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又能保证监督工作覆盖面,切实提高监管效力,增强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公益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双随机”检查与“僵尸”事业单位清理结合起来,对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提高了监管效率。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9

为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县审计服务站”,为县审计局下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名。现有人员7名,均为管理人员。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㈡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科学设岗、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我局下属的审计服务站拟设置岗位总量7个,其中:管理岗位1个,专业技术岗位6个。主体岗位以审计、会计、工程、经济等专业为主的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86%,管理岗位占14%。

㈠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总数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4%,其中九级职员1人。

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1.中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其中八级岗位1个,九级岗位1个,十级岗位1个。

2.初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其中十一级岗位2个,十二级岗位1个。

四、组织领导及实施方法、步骤

(一)岗位设置工作组织领导等情况

为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成立我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小组,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二)岗位设置具体实施方法、步骤

设置工作总体安排从2013年5月10日开始,6月30日完成。具体分以下五个步骤实施:

2013年5月10日—15日,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并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听取职工对实施方案的意见,由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2013年5月16日—20日,上报核准岗位设置方案至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核准、备案。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例10

我地区XX年度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从XX年11月底开始至1月底结束,历时2个月。全地区共有在册事业单位人员?人,应参加考核?人,实际参加考核?人,其中:优秀?人,合格?人,基本合格?人,不合格?人,未定等次?人(主要为新招聘人员)。未参加考核?人(主要为长期病休、挂职、脱产学习)。全地区共评出优秀等次?人,评优比例为?%,严格控制在18%以内。

二、主要做法

1、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根据*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向地委、行署进行汇报,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及时成立了XX年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下发了《*》。对干部考核的内容、范围、程序、评定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事业单位及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定比例群众代表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其所在单位的考核工作。

2、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为加强我地区XX年度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我局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主要负责各县市及地直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处理考核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考核领导小组汇报,由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

3、严格把关、规范程序。为使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民主公平,要求各县(市)、地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和办法进行考核。要求各单位在党委(党组)的监督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原则,认真开展考核工作。按照个人述职(总结)、民意测评、领导评鉴、组织审核、反馈复议的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严格控制优秀比例,对在考核过程中超比例评优的单位,取消多评的优秀名额。

三、存在问题

(一)在平时考核的过程中,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监督、督促工作人员填写考核手册,以至于个别工作人员的考核手册不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该同志完成的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和出勤情况的真实性。

(二)今年,机关(参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中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800元,在事业单位中反响比较大,认为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三)个别单位在考核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确定优秀比例,超比例评选优秀,将矛盾上交,责任上推。

四、今后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