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8 16:24:56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1

论文关键词: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切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这是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取得高校反腐败斗争新成效的重要保障。高校在管理和服务中也存在腐败风险,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加强高校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高校事业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发展。

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内涵和特点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秉持“预防腐败”工作理念,针对可能发生腐败的工作岗位和重点工作环节,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查找确定廉政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和监控对策。根据风险的来源不同,廉政风险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思想道德风险,即由于亲情请托、管理主体自身存在私欲、私利等原因而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偏误,进而可能造成行为失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构成“以权谋私”等后果的廉政风险。二是岗位职责风险,即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可能发生在岗人员滥用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履行职责,从而可能出现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三是外部环境风险,即管理对象为了达到权力行为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而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从而可能发生管理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后果的廉政风险。四是制度机制风险,即由于制度规范不足,工作程序操作性不够强,工作时限、标准、质量不明确,在管理主体履行职权时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特别是在权力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后果的廉政风险。思想道德偏差是导致腐败风险的主观诱因,外部环境影响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客观诱因,岗位职责风险是廉政风险得以发生的前提,制度机制缺陷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条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防范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渠道,可分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范措施,通过制订制度,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等环节,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管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先天的优势。(1)注重预防。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廉政风险的管理,明确和充分评估廉政风险的级别和种类,在此基础上构建预警和防范机制,能够及时弥补漏洞,尽早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2)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工作实际,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审批及使用、重要人事任免等重点工作岗位和关键环节纳入重点监控管理范畴,查找评定风险,制订防范措施。(3)注重过程管理。采取预防措施,对管理事项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廉政风险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更早地纠正问题。(4)自我完善。从自己最熟悉的日常工作环节入手,发现最易伤害自己的廉政风险,选择确定最适用的防范措施,确保自己不出现腐败问题。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力范围和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化解、转移和降低风险,同时依靠制度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制度执行的规范化和明确化,防止权力主体产生主观偏差或受到客观侵扰。

二、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意义

1.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背景下,用改革的方法和发展的思路,认真解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与教学、管理、科研等业务之间的管理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上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符合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表现。 转贴于

2.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就是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工作,是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从教行为,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力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提升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强化预防和监督力度,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任务落实的重要环节,是对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反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3.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必然要求。廉政风险由工作职能而生,工作由谁承担,责权就由谁承担,廉政风险也就由谁承担。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依据各部门和各岗位职责、职权的行使流程去查找、防范、控制廉政风险,既有助于理清和明晰各单位、各管理岗位的权责,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强化各单位、各岗位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职权行使的内部监督和制约,从而形成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互动,互为促进的关联作用,推动形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格局。

4.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具体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高校反腐败工作应注重抓好防范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各个环节,推进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督促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概率,督促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权力规范运作,防止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从根本上爱护和保护党员干部。

三、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探索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关键点在于,在腐败问题发生之前,在违法、违纪行为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提前加以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其核心是通过制度来化解和降低廉政风险,同时通过对制度的优化防止主观偏差和客观环境侵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环节,做到四个确保、搞好三个结合,突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着力抓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环节,确保廉政风险管理夯实基础。风险防范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误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针对的是岗位,而不是针对个人,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风险。岗位人员变化了,风险依然存在。实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信任,查找廉政风险不是查找工作差距,有廉政风险不是有廉政问题。要努力把查找风险,制订防范措施的过程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化解廉政风险的过程。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2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原因解析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非营利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导致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即实现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这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制定首先是基于自己的特殊使命,即以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完成科教文卫等基本职能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维持自身发展。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根据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特征制定的,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事业单位尤其是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要更好的生存、发展,又必须要以盈利作为保障。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大,如战略目标不明确,部分事业单位过分强调收入而忽视结余,成本控制不力,年终突击花钱等。

2.事业单位行政职责的存在导致财务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责的存在,所以部分单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层首先重视的是事业单位特殊使命的完成、业务职能的实现,而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对财务管理的风险重视不够。

3.事业单位国有性、规模大的特点导致财务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所有的特点,很多单位具有盘子大、业务复杂、历史悠久等特点,导致系统财务资源取得较为复杂,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完善困难较大,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收入分配、成本分摊等方面难以做到权、责、利一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的安全和合理有效配置无法得到保证等,而内部众多的层级、复杂的财务权限分配、内部单位间混乱的财务关系,极易导致系统内各单位的财务风险。

4.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高与各项规章制度的高标准要求的差距导致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所以老职工较多,无论业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高素质人才都较为缺乏,业务规范改革相对困难,导致事业单位在人员素质、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预算约束、内外部审计监督等方面可能存在缺失。

而参与对事业单位监管的财政、税局、工商、审计机关、上级部门、专业协会等各级部门及其颁发的各项制度、规则、规定、细则等数量较多、要求较高且在新情况下更新较为频繁,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量非常繁重复杂,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往往与这些高标准要求有所差距。加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工作流程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出现财务核算的偏差、制度执行的不到位等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要点

从以上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及原因解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部分是由于政策性、历史性等原因,具有不可控的特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键在于控制风险产生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如合同管理环节、预算管理环节、财务收支环节、资产管理环节、资金风险环节、财务监督环节等,只有对这些关键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事业单位单位风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工作绩效。

1.事业单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

事业单位对外发生经济行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同是单位对外发生各种经济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一关。合同内控制度的完善、合同拟定、审批、执行、评价等环节的严密性和合同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等,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保证其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预算编制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如审批流程责权不明确、不完善,指标分解不科学,预决算脱节等,则需完善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调整、审批等各项制度,不断改进编制方法来实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风险的防范不仅是对未来的预测,更重要的是它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对预测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深层次的剖析,对有征兆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制定出防范措施,从而使财务预算本身具有抗御风险的特征。例如在完成销售预算和支出预算后,在制定现金预算时发现可能发生现金短缺的风险,则需要适当调整销售预算或支出预算并预留不可预测空间,以规避风险。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3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地位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纳税遵从风险管理,也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征管资源,以有效方式进行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以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其中:风险目标规划是管理层对一定时期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主要措施等做出的决策安排;风险分析识别是借助风险特征指标、数据模型等工具,寻找发现存在的税法遵从风险;风险估算排序是对存在税法遵从风险的纳税人进行归类分析,对其风险度高低做出判断形成风险等级;风险应对实施是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纳税辅导、跟踪监控、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从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概念来看,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寻找税收风险存在的领域,即发现并确定风险发生的主要范围,归纳并能准确描述税收风险的共性特征;二是要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发生的具体目标,即利用归纳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扫描,锁定符合风险特征的风险纳税人。从税收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来看,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离的整体,哪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针对层出不穷的偷骗税手法来讲,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将是最重要的一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既使依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征管体制机制,同时无论风险应对人员业务怎样娴熟精通,但是如果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不到位,所有一切只能成为泡影,不仅仅通过风险管理实现税收遵从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也会造成基层税务人员极大的不满和对整个风险管理的不信任,让整个风险管理的体制形同虚设。所以,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信息管税”应用和防范风险的环节,其在整个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作用

一是具体实现税收风险目标规划相关内容的主要途径。每阶段风险管理的目标规划都会基于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内外部环境的判断,明确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等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宏观上分析相关的税收风险的动向,提出防范的要求和目标。而风险分析识别就是这些风险管理目标和重点落实的具体体现,是联系目标规划和其他环节的纽带,分析识别的准确与否关系到目标和重点是否能够实现。

二是风险排序评定、风险应对等环节实施的基础。如果我们考虑税收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那在系统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风险分析识别。这是后续各环节的基础,风险分析识别为排序提供了具体的风险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的按户归集的丰富全面信息,不仅为风险应对全面客观的分析风险度的大小和指向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从分析识别的方法上为风险应对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是风险管理技术含量和不断提升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体现。风险分析识别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税收业务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产生效益的过程,它必须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程序的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寻找出税收风险所在的环节和领域。当然这些风险存在于哪些纳税人,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在风险分析识别这个环节一定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部分。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才可能对风险应对过程中,各个风险特征的有效性和指向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思路,使之更趋向于合理、准确,迈入循环提升的良性步调。

四是最能让基层税务人员接受和认可风险管理理念并激发他们参与风险管理热情的环节。在我们看来,通过分析风险管理的各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理念,会给现代税收体制机制带来深刻且富有积极意义的变化。要贯彻落实好税收风险管理,除了我们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大力宣传风险管理理念的同时,基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与否是其成败的关键。而让基层感受是否有效、能否接受,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其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风险管理对税收征管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以前无论工作的方式、压力、成效都有积极的变化,从而才能认可,使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基层人员的对风险分析识别的方面的认可度,通过风险应对积累的经验,也会激发其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新的思路和理念,促进整个风险管理的向前迈进。

四、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的可行性方法

一是要以现有信息数据为基础开展风险分析识别。要做好风险分析识别,首先要有信息,没有基础信息,风险分析识别就无从谈起。只有积极努力拓宽数据源,特别是内部及第三方信息的取得将会给我们风险分析识别带来更大空间。同时,信息数据的范围、要求是永无止境的,风险分析识别要立足以现有的信息数据为基础来开展。

二是要以与纳税遵从有关的风险作为主要分析识别对象。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首先要进行定位,风险分析识别应该识别什么。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有把征管基础类指标、发票监控类指标、税务机关工作差错类指标、质量考核类指标统统列入了风险分析识别范围内,这是不可取的。这些指标也是有风险指向的,但并不是符合纳税遵从风险。所以风险识别的目标一定要与纳税遵从有关的,其他类别的指标也可以作为补充,组合运用的效果更佳。

三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要开展并实施好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善于从纷乱复杂的税收经济业务中发现风险;要善于要实践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善于从众多繁琐的指标中选择最能衡量和甄别风险的指标;要善于把复杂的风险模型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描述。

四是要建立机制,从实践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表现在风险分析识别能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税收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机制,来保证风险分析识别的有效性,且能根据应对结果不断地调整完善和优化整合。这应该是一种保证持续研究分析、寻找识别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的协调机制。

五、依托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加强税收风险识别建设

1.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

“信息管税”已经成为税务部门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信息管税就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做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工作也已经成为贯彻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落实信息管税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始终坚持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在风险分析识别中抓住主要矛盾,从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考虑;明确风险分析识别的职能分工,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建立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培训,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建立面、线、点有机联系的风险分析识别的立体框架。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4

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2.1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2013版GSP第5条和第6条指出,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2项条款明确了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2.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决定着风险管理的效果。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对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硬件与人员方面:主要有仓储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条件。②冷链药品物流过程及环节:如药品购进收货、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等多个环节。在药品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导致不同的危害事件,即产生风险。其次,进行风险评价。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的“高”、“中”、“低”。确定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如有可能应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药品质量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并赋予权重,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风险因素体系。最后,实施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措施。根据上述步骤,对药品冷链物流过程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3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药品冷链物流是关系药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冷藏药品流通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民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越发重视,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控制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关键环节,保证用药安全性。

3.1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意义

依据风险管理原理,对冷链物流流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可以及时识别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做到风险规避或转移,减少冷链“断链”现象的发生,降低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品牌声誉,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3.2对于药品安全的意义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物流环节与一般商品物流相比有很大不同。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任何一个作业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药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安全有效的药品冷链物流是保证疫苗、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安全性的关键,对药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而实现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药品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初探

笔者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实践资料,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企业药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得到收货、储存、分拣、运输4个核心作业环节。在每一环节的作业流程中,其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风险的大小。每一环节的作业步骤均应加以厘清,并要求规范化,以便进行各环节的关键因素识别与控制。

4.1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藏药品的收货应优先于普通药品。收货时,应避免外界环境对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应用温度测量设备当场检测药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符合要求应及时将药品移入符合温度规定的待检区,并索取运输交接单及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对其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收货时药品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对运输过程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不得入库。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能否在收货时,现场及时导出随行的冷藏车或冷藏箱的温度记录仪数据。②温度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经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接收。③如不能当场导出随行温度记录仪采集的数据,药品应暂移至符合规定温度要求的待验区,待获得运输全程温度数据并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移入合格仓库。

4.2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链药品储存指冷藏药品在库的过程中,应按照符合规定的储存温度进行储存。储存冷链药品时,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藏药品的储存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在专用冷库或冰箱、冰柜内进行。②冷库是否经过验证,确保安装自动化的温度调控、监测、采集及报警系统。③温度监控系统是否配套不间断电源,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和报警的及时性。④冷藏药品在库储存期间,是否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

4.3分拣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分拣作业是指按客户的要求,将药品从储存冷库的储存区分拣出来,配好后送入指定发货区的物流活动。药品冷链物流分拣配货作业的目的在于正确而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物,必须做到:选择适当的分拣设备;采取切实而高效的分拣方式;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组合,提高分拣效率,提升作业速度与能力。分拣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捡货前,企业分拣配货管理人员能否正确进行订单的分析处理,将配送需求指示转换成配货单,并对发货计划进行严格审核。②配货作业人员根据配货单上的内容说明,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号、配送车辆次号、客户号、先进先出等方法,把位于冷库中的出货药品分拣、组配、整理出来。③分拣人员在放置冷藏药品时,是否规范操作。一般要求药品在放置时不可直接接触控温物质,以防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④药品装车时,是否严格规定并控制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药品的运输设备内的时间,通常冷藏药品在30分钟内完成装载;冷冻药品在15分钟内完成装载。

4.4运输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冷链物流最容易断链的环节就是冷链运输环节。药品运输从配送中心到省级客户或地区二级配送中心、从省级客户到市级客户再到县级客户、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设施与设备,需要冷藏车、移动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并且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运输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链运输有否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冷藏车与冷藏箱),适合运输药品量的运输距离。②冷藏车的保温性能是否良好,可以配备应急保温设施,以便确保在温控机组出现问题时,车厢温度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设定的范围。③冷藏车是否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系统。④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在运输途中是否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装置,记录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0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数据是否能由收货人实时导出且不可更改。⑤运输过程中,企业是否建立了冷藏药品运输应急机制,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气候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预先做好了防范、应对预案。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5

在军队的日常后勤保障中,食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部队官兵的健康并且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军队使命的特殊性,食品安全保证具有者特殊的意义。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整体环境不容乐观,因此要保证军队食品的安全,就应建立有效的军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中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项目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军队食品供应链的特点,对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1.食品供应链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逐渐向着个性化以及方便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食品健康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从而推动着食品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食品供应链具有多主体、多环节、多渠道、跨地域等特征,成员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复杂性。食品供应链蕴涵着较大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整个食品供应链。

供应链可以看成一个闭环体系,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涉及到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销售环节,它像是一个产品产出到使用的全路径。而食品供应链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食品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食品安全直接与人的身体健康相联系。这也就决定了食品供应链管理比其他任何的供应链管理都重要。它必须以保障安全为首要目标。要保障关乎全社会公共健康的食品安全,需要在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因此,食品的安全成为了贯穿每个环节的基本任务,所以应该把全程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实行统一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形成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思想。这个思想为质量认证与跟踪管理的解决提供了基本思路。全过程的目标一致性可以促使各个流程环节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控制,完成质量认证,同时确保安全溯源的可能性。

食品供应链既有供应链从供应源到客户源所有网链结构所具备的一般和共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和个性化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食品供应链长而复杂。食品供应链从种植、养殖到屠宰、加工,再到流通与餐饮业,横跨一、二、三产业, 环节多。(2)生化性和隐匿性。食品是有机产品,极易受生产、加工、储运环境影响而变质。(3)时效性。生鲜食品食用时力求保持鲜嫩;对生产、加工、贮存时间要求十分严格,过期就会变质,变质后凭感官很难觉察。(4)食用性。供人食用是有别于其他商品的最重要特征,若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 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5)公共安全性和社会性。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将引发社会恐慌和整个供应链的崩溃, 甚至给全行业带来灭顶之灾。食品供应链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供应链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造成供应链崩溃的运行障碍的可能性。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它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供应链成员和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只有明确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风险因素才能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

2.军队食品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针对军队后勤保障中的特点,其食品供应链风险主要包括食品供应链中的成员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采购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实现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食品供应链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产生受损的风险与可能性。

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构成的风险分析体系,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和资料,采用定性以及定量的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性评价,是风险分析的基础;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减少或降低所评估的危害性以及选择恰当实施方法的过程;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以及其它相关人员之间围绕危险性信息进行互动沟通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分析过程。这三者为食品供应链风险分析奠定的重要的基础。

风险始终贯穿于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依据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的原则, 即:全面性、系统性、显著性、客观性、连续性、制度性原则,对食品供应链上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是一种由食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存在危害因素引起的危及整个供应链正常运作的风险因素。这类风险可以视为安全风险, 是食品行业中发生频率最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类风险。

(2)食品供应链的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食品生产,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具有广泛的地域性,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各种食品在不同的区域相互频繁流通。因此食品供应链的物流需要具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的食品供应链物流系统都是采用低温环境运作,这不仅对物流中的冷链运输技术要求高, 对仓库等储存场所的制冷技术要求也极为严格。目前,我国食品供应链物流起步较晚, 整体的物流技术相对落后,致使食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环节耗损严重。

(3)食品供应链的信息风险:目前,食品供应链的规模日益扩大,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不准确性随之增加。信息风险是指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过程中失真或不及时而引起的风险, 具体包括信息不对称,“牛鞭效应”,技术失败等风险。

(4)食品供应链的合作风险:在食品供应链环境下,所有成员都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成员之间表现为动态的而又亲密的合作关系。合作风险是指由于合作伙伴不合作而引发的风险。合作风险来源于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合作伙伴间的不信任以及关系管理能力不足。

(5)食品供应链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环境对供应链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危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 如台风、地震、洪水、火灾、雪灾等来自大自然的破坏,经济环境风险, 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的交替出现。

(6)食品供应链的制度风险:制度约束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与现有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造成执法过程中相关法律无法全面实施。目前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能监督到县一级,而大多数小企业、小作坊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山区或农村,加之监管投入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无疑会增加食品供应链的风险。

3.军队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过程

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食品供应链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规避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以食品风险分析为基础,对整个供应链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规避管理。

食品供应链风险辨识是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它通过对大量的食品供应链信息、资料、数据、现象等进行系统分析,来认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从而确定食品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在食品供应链风险中,只有那些表现明显的风险易于识别,而那些隐藏的、潜在的风险则需要付出一定的工作才能识别,而这类风险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在明确了风险的类型以后,需要分析食品供应链风险的原因、来源和内在规律,并进一步分析食品供应链风险的归属。如果能够科学准确的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辨识,就为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食品供应链风险,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估师对某一特定风险的度量,将考虑该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发生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两方面因素。在评估食品供应链风险时,不仅要考虑到该风险对某一环节造成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其对整个供应链体系所带来的风险。

食品供应链风险响应是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宗旨,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风险管理工具从而制定风险处置总体方案的活动,主要包含信息决策、方案规划、方案选择以及风险响应方案评价等四个过程。食品供应链风险响应是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核心,识别食品供应链风险,分析风险都是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响应,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食品供应链风险响应是一风险交流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者、风险评估者以及相关人员围绕风险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等问题进行观念、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交流的信息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食品供应链风险信息,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风险类型、风险大小、风险变化趋势等内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食品供应链风险,交流有关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食品供应链风险规避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原定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食品供应链免受影响。风险的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但是可以避免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食品供应链风险规避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主要采取事前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与事后补救。在食品供应链风险规避策略中,存在两类比较特殊的方法:一是完全规避风险策略,通过放弃或拒绝合作、停止业务活动等回避风险源,采用消极的方法回避风险;二是自留风险策略,这是一种被动或主动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法,有计划的采取风险自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式。

作为食品供应链上风险的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在风险意识的指引下识别出食品供应链上的潜在风险。只有清晰地认识了各种风险因素,才能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分清诸多风险的主次关系,进而使后续的风险控制有的放矢。

4.结论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安全风险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特殊的管理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论述了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目前,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的实施还需要政策法规及相关科技成果的支持,针对军队后勤保障的特定情况,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浪,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田,长春:吉林大学, 2008.

[2] 王中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 2007:(11).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6

(2)呆坏账过多,资金回收风险大。保险公司为争取顾客投保、收取庞大金额的保险费,有时会采取延迟收费、业务员代垫保费或接受远期票据等承保优惠。从而导致公司产生了较大额度的应收保费。若保户信用良好,能够按约定期限向公司缴费则不会造成太大问题,反而可以协助公司争取到顾客;但若公司对拖欠保费的保户催收不利而且保户财务有困难,则极易形成呆坏账,从而导致公司资金回收风险、现金流量减少。

2.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财务管理风险,要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管理风险,应先了解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其中保险公司中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具有不同的成因,以下从筹资环节、投资环节、承保环节、理赔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2.1筹资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筹资决策决定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若筹资决策不合理则易引发筹资风险,比如筹资规模与投资规模不相符、筹资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筹资结构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筹资期限的确定缺乏合理性等,将导致公司不能到期还债、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等风险。

2.2投资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保险业庞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保户缴纳形成的保费收入,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所以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取得投资收益。同时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投资风险,具体表现为:对被投资方信息未进行详细了解、对购买股票等投资方式的选择不当和分散投资风险方式的选择不恰当。

2.3理赔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理赔环节包括赔付支出环节和准备金环节。首先在赔付支出环节引发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理赔运行和管理水平不高,与公司业务发展不相匹配;(2)费率下降、承保风险责任增加增大了理赔环节的压力;(3)理赔管理体系问题较多,如理赔环节层层管控环环漏损,各级机构责权利不相匹配或内部监督机制运转不顺畅等助长了理赔管理风险,加大里理赔成本的支出。其次在准备金核算环节,大多数保险公司准本金账务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准本金充足率较低,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稳定性。

2.4制度建设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对于一个一个以资金运动为主体的保险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保险公司内部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会间接地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具体如下:(1)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财务关系混乱、公司各子系统责、权、利不相匹配;(2)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3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策

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成因不同,相对应的管控措施也不同,以下根据上述引发财务管理风险的各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筹资环节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筹集的资金主要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其中筹资活动是公司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所以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起点。加强筹资风险管理,主要从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角度来配置公司的资金结构,主要通过合理配置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降低因筹资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具体而言,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公司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正确识别风险,做到预防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2)通过合理配置筹资结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2投资环节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首先要以安全性为主,兼顾流动性和效益型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提高资金运用的竞争力,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具体提出以下措施:首先,根据公司的营销战略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合理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并在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需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各项投资资金的比例,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其次,正确确定风险和投资报酬率的关系,以达到对证券投资等其他投资的风险管控目的。

3.3理赔环节的风险管控

该环节具体包括赔付支出环节和准备金核算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具体提出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1)赔付支出的风险管控:本环节应该以“短期有效、长期有力”的原则,提出相关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明确理赔地位,并及时发现、控制好理赔的关键风险点。②按照“集中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建立并完善理赔管理模式,加大赔付成本风险管控力度。③创建内控合规文化并大力宣传,同时构建理赔监督体系,如对核心风险点实施IT系统控制等。(2)准备金计提的风险管控:为提高准备金管理水平,减少因准备金计提不准确而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以提出以下措施:提高精算人员的素质,并对精算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等以加强精算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准备金账务处理办法,提高准备金入账的准确性等。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7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risk; material intensive management

0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所有企业共同关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电力企业作为一个涉及公用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企业,尤其需要重视风险管理[2]。

电力物资是支撑电力行业的物质基础,在电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力物资具有种类繁多、技术要求复杂、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专业性强、供应链复杂程度高等特点。电网物资供应链属于风险厌恶型供应链,需要对其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出风险防控的措施[3]。

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逐渐从松散、粗放型管理向集约、精益化管理转变,实行物资集约化管理[4]。因此对物力集约化供应链进行风险防控,对保证电力企业物?Y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物力集约化供应链,结合电力物资的特点以及电力企业的生产实践,对电力企业的物力集约化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供应链风险的防控措施。

1 物力集约化供应链架构

物力集约化是指从生产物资的采购到各个生产环节,从管理物资的筹备到各个使用环节,应用标准化、信息化手段,做到统一管理和全程管控,以达到规范物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物力集约化供应链架构如图1所示。该供应链架构包括需求计划、采购、合同、仓储、配送、废旧物资处置、质量监督、供应商管理、应急物资这九项关键业务。通过对九大业务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强化各环节的业务衔接和管理成果关联互动,实现物资供应链全过程的集约化。

在物力集约化供应链模式下,物资管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依赖,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环节,影响企业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正常运作。

2 物力集约化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2.1 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的步骤方法

对物力集约化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路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步,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对供应链9大关键业务各流程进行梳理,识别风险相关业务;第二步,梳理并识别业务内的风险相关流程;第三步,针对风险相关流程,梳理并分析流程内风险涉及的步骤及节点;第四步,针对流程每个阶段及具体节点识别风险点,即产生风险的具体业务行为或方式。

(2)分析风险原因

根据鱼骨图的原理,对可能会产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可能导致风险产生的全部风险因素[2]。通过对某个风险点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从中识别出导致风险产生的关键风险因素。具体分析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如图3所示。

(3)分析风险影响

依据风险产生损失的传导路径,对风险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如图4所示。

第一步,针对物资业务中导致风险产生的某个具体业务行为,分析该业务行为对本业务环节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步,分析风险行为对下游业务环节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三步,依据风险行为对本业务环节及下游业务环节产生的不良影响,对其导致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与界定。

(4)风险分类

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所属流程环节的业务特点,可将电力企业物力集约化供应链的风险划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外部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舆情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廉洁风险、效率风险和管理风险。

2.2 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和预测,最终确定风险水平,为决策是否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支撑[5]。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评估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②评估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风险评估模型以风险值量化理论为基础,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造成的损失度两个维度计算风险值。具体公式如下:

Risk=P×L (1)

式中:Risk代表风险大小,P代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代表风险造成的损失度。

可能性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来进行评估,根据同类风险在企业发生的历史数据进行估测,依据发生频率划分为5个等级,如表1所示。

结合电网行业的特殊性,风险损失包括:经济损失S

。经济损失指因风险造成的财产损毁、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挽回损失所造成的各种开支、费用等;人员损失指因风险造成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体受到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或者由于人员违规行为造成的行政处罚;效率损失指因风险造成的施工项目进程、效益、目标等受到的损害;舆情损失指因风险造成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受到损害。

对损失度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分为极小、较小、中等、较大、严重5个等级,最终形成损失度评价表如表2所示。

因此,电网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为:

其中:S为第i个风险的损失度评价分值i=1,2,3,4。

3 某电网企业供应链风险分析实例

根据该企业9大业务,共识别出风险点112个,风险点分布如下:需求计划管理风险点共10个,占比9%;招标采购管理风险点共34个,占比34%;采购合同管理风险点共19个,占比17%;仓储物资管理风险点共11个,占比10%;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风险点共7个,占比6%;供应商关系管理风险点共9个,占比8%;应急物资管理风险点共4个,占比4%;物资配送管理风险点共5个,占比4%;废旧物资管理共13个,占比12%。

依据风险分类方法,将这112个风险点按照法律、舆情、廉洁、效率、管理进行分类,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在物力集约化供应链中,风险中占比最多的是管理风险,其次是效率风险。廉洁风险占比最少,涉及风险点较少,共涉及招标采购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以及废旧物资管理4大业务领域。

通过风险值评估结果,112个风险点中重大风险47个,占比42%;中等风险51个,占比46%;一般风险14个,占比13%,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重大风险主要集中在招标采购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以及需求计划管理3大业务中,其中招标采购管理风险占重大风险总数的49%,其次是采购合同管理,占比23%;需求计划管理风险占比17%。中等风?U在供应链9大业务中分布相对平均。一般风险以仓储物资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废旧物资管理为主。

表5为各业务风险点在各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需求计划管理、招标采购管理以及采购合同管理风险中重大风险占比明显高于该业务其它等级风险,其中需求计划管理风险中重大风险占比73%,中等风险占比27%;招标采购管理重大风险占该业务全部风险总数的70%,中等风险占比30%;采购合同管理重大风险占比61%。中等风险占比33%。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急物资管理、物资配送管理以及废旧物资管理这4大业务风险以中等风险为主,其中供应商关系管理风险中中等风险占比67%,物资配送管理业务中等风险占比60%,废旧物资管理中等风险占比71%,应急物资管理全部风险皆为中等风险。仓储物资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两大业务中没有重大风险,全部风险点都分布在中等风险以及一般风险两个等级。

4 风险应对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1)预防与监控

机制防范:在电力企业现有物资管理体制下,健全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部门管理职责,设置科学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

技术防范:开发电力企业物力集约化信息系统,涵盖物资管理9大关键业务,运用信息平台固化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

教育防范:定期不定期开展物资领域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廉洁责任意识,规范管理行为。

(2)监督检查

物资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电力企业下设的物资管理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明晰了管理职责及其内容;制度体系是否科学、是否覆盖物资管理全业务;法律法规及企业相关制度、办法的培训是否到位。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监督检查:对物资供应链中的计划、采购、合同、仓储、配送、供应商管理、产品质量监督、专家管理及废旧物资处置等业务流程中各项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

投诉信访:按照“有诉必查、查必查清、澄清事实、有责必究、有信必复”的原则办理投诉信访的登记、办理、结案存档及答复。

物资监察问题处理与考核:针对物资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监察单位或者监察小组提出相应的书面监察报告。业务监察部门根据问题情况,可以书面告知被监察对象,在一定范围予以通报,下达监察建议书,提出行政处理建议意见,责成被监察对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完善相应防范措施。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相关单位、部门处理。对物资监察暴露出来的问题,按企业相关规定纳入考核。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8

[摘要] 药品可以治疗,同时具有致命“双刃剑”特点,这决定了药品使用具有风险。加强药品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规避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安全。本文首先探索医院药品风险来源,然后提出了6点建议,以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

[

关键词 ] 医院;药品;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36-02

[作者简介] 李静(1974-),男,河南郑州人,本科,药师,从事药品管理工作。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1],一方面,它可以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楚;另一方面,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将少药品的风险,增强用药安全,医院加强药品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品的风险监管是一个系统过程,药品的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其需保证患者使用药品风险最小化、疗效最大化,因此分析医院各个环节中药品存在的风险,了解、学习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医院药品工作者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加强药品风险管理,有效降低药品安全事故,探索药品风险管理对策,是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当务之急。

1 药品风险

药品风险是指患者在使用药品过程中,由于药品变质、不良反应等给患者带来的危险,此外患者不良用药也属于药品风险范畴,在医院流通的药品都可能存在风险[2]。药品的风险程度有药品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不同药品之间风险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药品对患者构成的风险很小,但是有的药品却有着巨大的风险,如精神类药物。药品的风险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有效性是指药品对疾病的疗效,药品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就会耽误疾病的治疗,甚至加重疾病;药品的安全性包括药品使用剂量、药品时候变质等,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患者伤残,甚至丧命。药品在医院流通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包括药品采购、药品储存、药品调配、药品临床使用、药品监管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是医院药品风险的主要环节,医院为了加强药品风险管理,就应从源头出发,对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降低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

2 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对策

2.1明确责任

根据有关的统计调查,我国医院等医疗机构销售出去的药品占市场中销售量的85%以上,医院药品风险程度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利益,因此医院一定要明确其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法律责任[3]。我国的法律法规对药品风险管理有着明文规定,如《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需要监测所使用药品的质量和不良反应等,如果发现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故需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政府机构汇报。医院选派专业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开展药品风险管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是医院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体现。

医院是我国患者消费药品的主要场所,这就导致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多发生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医生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并识别潜在的药品安全性问题,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识别危险因素将其影响缩小到最小化。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对病人的情况最为了解,她们是药品不良反应的第一发现者。药房的药师需定期整理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将资料反馈给医生和临床医务人员。

2.2建立医院药品风险监管机构

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药品风险监管机构,该机构由医院领导分管,由医务、药学和护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明确责任人,只有权责明确后才便于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4]。药品风险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制定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药品管理制度,并监督各环节的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对药品进行管理。记录所有与药品风险相关的事件,并定期向上级组织汇报,若遇上重大药品事故,应立刻汇报; 组织调查工作,查找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根据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将此类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程度。

2.3 建立药品召回机制

药房若发现或者高度怀疑所使用药品存在质量安全时,药房工作人员应立即停发此类药物,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当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院方应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分析药品质量的原因,并出台应急处理措施,除按照医院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逐级上报外,加强用药监管之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药品召回机制,与购买该药品的患者联系,召回这类药物,以防事态扩大。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需要制定专门人员负责保管,并及时跟该药品的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联系,一定要防止该药品再此流入市场,给患者带来危害[5]。

2.4 关注药品安全事件

药房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关注国内外因药品安全引发的事故,以及事故原因和采取处理措施。重点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涉及的品种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认为需要开展重点监测的品种。根据这些信息对医院的药品进行全面盘点,看医院中是否存在该批次药品,若存在应立即暂停使用,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2.5加强合作

规避医院用药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一套科学合理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医院医生、护士、药师和患者的支持和配合[6]。医生在开处方时需严格按照用药原则,严格控制药品的数量和种类;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务必准确无误,防止药物配错、遗漏等情况的发上;护士用药需严格按照医生的遗嘱对患者用药,对患者的药物要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其变质;患者要理性的对待药品,明确药品的疗效和风险,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跟护士或主管医生联系。

2.6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基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药房工作人员和药品风险管理监督人才十分有利于医院药品风险管理。对于新进的药房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涉及药品配置、分发流程,以及如何识别药品风险和不良药品、不良药品反应的处理制度。药品监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队伍的人员素质,医院在建立药品风险监管机构时,岗位的设立一定合理,不仅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还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选人、任人唯贤,着重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

参考文献]

[1] 田培红.医院存在的药品风险及管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5-36.

[2] 莫一丽,黄文,李文强.试论风险管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59.

[3] 徐徕,余伯阳.我国各地药品风险管理实践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10(41):102-103.

[4] 余世友.医院药品风险防范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3(2):15-16.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9

风险管理是对质监部门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质监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嵌入质监文化和实践中,贯穿于质监部门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它由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活动组成。风险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对质监部门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风险管理原理,所谓质监执法风险,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因作为或不作为可能使质监管理职能失效,侵犯国家或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并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质监行政执法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可预防性、不确定性,研究执法风险对质监部门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质监行政执法风险的识别

执法风险识别是质监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质监执法主体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质监执法主体而言,主要风险环节及表现如下:

1.受理申诉举报环节。风险表现是:不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互相推诿,泄漏举报人信息等。

2.执法检查环节。风险表现是:检查工作中不亮证,无证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执法态度粗暴,执法方式简单,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弄虚作假,疏忽重大安全隐患等。

3.立案环节。风险表现是:以收代罚,该立案的不立案,超出职权范围立案等。

4.调查环节。风险表现是:实施调查时接受相对人宴请、贿赂,向当事人泄漏案情,恐吓、威胁当事人,做假笔录等。

5.取证环节。风险表现是:采取不争当手段取证,伪造证据,重证人证言轻物证,收集的证据未经过提供人签字和盖章等。

6.采取强制措施环节。风险表现是:滥用强制措施,以扣代查,超过封存扣押物品期限不做出处理决定,对封存扣押物品保管措施不强,随意变卖处理封存扣押物品,罚没物品不上交等。

7.抽样检查环节。风险表现是:实施抽样时不依据抽样标准及法律进行抽样,擅自改变抽样原始状态,更换抽查样品等。

8.案件审理环节。风险表现是:案件审理把关不严,干预执法人员办案,向当事人泄漏案情,不执行案件三级审理机制,没做到查、审、决三分离等。

9.处罚告知决定环节。风险表现是:告知书没有送达当事人,没有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予采纳,滥用自由裁量权,大案小处,小案重罚等。

10.案件执行环节。风险表现是:对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应当没收的产品没有没收,先收款后办案,收罚款后不开罚没款发票等。

除上述环节存在风险外,执法主体的决策、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等都可能引发执法风险。为有效应对风险,需要对执法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找出风险源。

三、质监行政执法风险分析

风险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随着执法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执法主体与客体双方始终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执法客体违法手段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执法的复杂性和艰目胜大大增强。而导致执法风险的外部因素很多是客观的,单靠执法主体、执法人员的努力往往成效不佳。因此在分析风险时,应重点放在内因和内在表现上。就目前而言,质监行政执法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三大类,即行为类风险、诉讼类风险和渎职类风险。

质监执法行为类风险分析。执法作为类风险是质监执法主体在履行职责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

质监行政诉讼类风险分析。行政诉讼类风险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因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行政复议撤消、行政诉讼败诉、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质监执法案件对法律举证的有效性是当前执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旦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概率就会很高。

司法渎职类风险分析。质监渎职类风险主要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客观上侵犯国家利益形成国家及其他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和后果。此类风险的界定以《刑法》中关于渎职犯罪的相关条文和检察机关对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为依据。

        四、质监行政执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质监执法主体因履行职能、实施行政执法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也就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质监部门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作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风险评估可以用严重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对执法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用“严重度”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得分1—1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风险指数越高。质监执法风险分类及等级见下图:

对质监执法主体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同时,应建立执法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评估工作动态跟踪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及时评估案件的风险大小。当风险达到一定级别后,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介入、引导、干预,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处置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执法风险的发生。

    五、质监执法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等级及其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质监执法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积极有效地应对风险,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准确查找执法风险点。找准风险点是规避执法风险的基础。每个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的职权,有权利就有风险。执法主体应结合职能和工作环境,开展执法风险点排查,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按照“对照岗位职责一梳理岗位职权一找准执法风险一公示接受建议”的程序,进行自我查找,认真查找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务必使找出的风险点准确细化、符合实际,尤其是对执法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要进行重点查找。

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在每一个执法环节和岗位中应建立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减少执法风险。要按照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的要求,结合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特别是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要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标准》,通过制度,严格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例10

(一)风险环节包括五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环节,未牢固树立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质量管理机构运行不正常,主要质量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履行本岗职责,未在职在岗,存在兼职行为的药品经营企业。二是药品购销环节。未按规定审核供货单位及购进药品的合法性,未建立完善的药品销售人员合法资质档案,未严格执行药品购销票据和采购物流凭证审验制度,对退货药品凭证管理不规范,存在走票及挂靠经营行为。三是药品储存环节。未按规定条件储存药品,尤其是需冷藏、阴凉储存的药品。四是药品运输环节。不具备符合药品特性要求的运输能力,未对特殊温度要求的药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和运程采取必要的保温和冷藏措施。五是GSP实施管理情况。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GSP认证申请,GSP认证或跟踪检查中发现严重缺陷,不再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要求,即达不到企业开办条件要求的。

(二)风险监管重点单位的确定,是按《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办法》规定,对照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定标准(试行),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风险因素等级评定。各市区局、质量监督所负责对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包括零售连锁门店)进行等级评定,市局药品市场监管科负责对全市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上年度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评定未达到A级的,将作为本年度的重点监管单位。

风险等级确定,根据风险因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每项每次扣减分值;按年度最终得分确定等级。

A级:年度内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为基础分值100。

B级:年度内有违法违规行为,最终得分为99-80。

C级:年度内有违法违规行为,最终得分为79-50。

D级:年度内有违法违规行为,最终得分为49-0。

(三)风险监管的重点品种: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需冷藏的药品、药品质量公告的不合格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疫苗、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

二、风险监管措施

(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培训会、约谈、重大药品案件的通报等多种形式,开展风险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药品法律法规教育以及重大药品案件的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监管相对人的药品安全风险意识,落实企业是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方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