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影视制作的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7 14:51:19

影视制作的前景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1

1.影视摄影中的“景深”的内涵以及控制因素分析 

1.1影视摄影中的“景深”的内涵分析 

影视摄影中的应用技术比较多样化,为了满足摄影人对画面质量的需求,就会对各种拍摄技术加以综合性应用。在影视拍摄技术当中的“景深”技术就是比较常用的,这一技术是通过在影像上表现出的聚焦前后被拍摄场景的清晰范围。通常景物在聚焦点才能是最清晰的,而偏离了这一聚焦点前后有一段距离,成像就是较为清晰的像[1]。在对“景深”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其有着多种功能,在对主体的突出以及对焦点的控制和对主题的深化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功能體现。具体而言,影视摄像中,调焦物平面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成像均是实的,这个范围称为“景深”。这是由于,在镜头中的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可允许弥散圆。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摄像机成像面的影像模糊度,如果都在允许弥散圆的界定范围内,则认为成像是清晰的。 

1.2影视摄影中的“景深”控制因素分析 

影视摄影过程中的“景深”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相应控制因素,“景深”作为画面影像当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不同“景深”效果呈现下也会有不同的时空理念以及影像美感。对“景深”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样,其中的光圈大小对“景深”效果控制有着影响。在实际摄影过程中,光圈和“景深”是呈现出反比的,也就是光圈愈大“景深”就会愈小,这一控制因素是对“景深”有着直接影响的[2]。在摄影过程中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是光圈的选择来控制“景深”的,有的相机是对“景深”进行优先选择的,从而对“景深”达到专门性的控制。不仅如此,也能在滤光片和光圈配合应用下就能对“景深”大小进行有效控制。 

影视摄影当中的“景深”控制因素当中,摄距远近也会对“景深”有着控制作用。摄距和“景深”是呈现出正比关系的,也就是在摄距愈远的时候“景深”就会愈大。在进行影视摄影中对于聚焦不用过于谨慎,在进行近距离的拍摄过程中,对聚焦需要加强重视。在对摄距远近的控制因素有着充分认识之后,就能有助于将“景深”技术灵活运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影视摄影。 

影视摄影过程中“景深”控制因素还体现在焦距的长短层面。焦距和“景深”是呈现反比关系的,焦距愈短“景深”就会愈大。通常在长焦镜头的运用下,“景深”就相对比较小,聚焦就有着很大难度,在拍摄过程中拍摄画面会比较容易晃动。而在广角镜头的运用上“景深”就相对比较大,画面呈现也比较稳定,在肩扛拍摄上就显得比较方便[3]。通过对这些“景深”控制因素有着详细了解之后,就能在具体的影视摄影过程中,对大光圈以及长焦距和近摄距加以应用,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拍摄质量。 

2.影视摄影中“景深”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影视摄影中“景深”技术应用原则分析 

影视摄影过程中对“景深”技术的应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遵循下,才能真正有助于“景深”技术的作用发挥。“景深”的应用遵循三分之一原则,应用中把聚焦作为分解,然后把“景深”划分成前“景深”以及后“景深”,前者主要是指聚焦点前所形成的清晰成像范围,后“景深”则是聚焦点后形成的清晰成像范围。在对两种“景深”进行对比之后就能发现,前“景深”要比后“景深”小[4]。所谓遵循三分之一原则就是在“景深”当中,前后“景深”前者占据1/3,后者占据2/3,这样就能达到最佳的“景深”摄影效果。 

2.2影视摄影中“景深”技术的具体应用 

影视摄影过程中在对小“景深”的控制中,由于“景深”小的镜头在纵深空间当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比较少,这就对镜头前的主体突出更加有效,从而将主体的某些意义以及趣味性的艺术力量最大化的加以呈现。通常会通过大光圈加以应用,尽可能小的摄距和长焦镜头实现小“景深”。在对大光圈的方法应用就不会引起小摄距以及长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可通过快门速度适当调节来实现画面曝光控制。环境光源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快门的速度愈快摄像机的通光量就会愈小,在对光圈的开口就会加大,能有效实现小“景深”的摄影效果。 在摄像机“景深”的控制当中,通过“景深”相关参数单独的设置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的,只有在综合各项拍摄画面要求的前提下,对摄距、光圈、快门速度、焦距等灵活设置才能做到。 

影视摄影过程中在画面造型当中对“景深”的应用比较重要,通过“景深”技术的应用能对主体鲜明的突出。在对小“景深”使用之后,背景净化后就能有效突出主体,所表现的主体也会更加的清晰。在画面的背景上比较模糊对会影响主体表现的画面也能实现虚化的处理。通过“景深”技术的应用在对画面的美化作用上也能有效实现,有效帮助画面的平衡,以及能有效对构图实现美化作用[5]。在对画面意境的营造方面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能将虚实结合的效果加以呈现,达到摄影的意境感和朦胧美。 

影视摄影过程中的“景深”技术在焦点调整过程中加以应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聚焦中的“景深”应用,拍摄相机处在固定环境当中,在对聚焦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后,就能保障被拍摄主体成像的清晰。在移焦中对“景深”技术的应用,灵活的运用焦点特性以及“景深”的原理,能有效引导人们注意力在画面上的转移。 

3.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摄影当中对“景深”技术的灵活运用,以及注重控制因素的准确把握,就能不断提高摄影的质量水平。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影视摄影中“景深”技术的科学运用,在摄影的整体效果上良好呈现。(指导老师:金文玥) 

参考文献: 

[1] 刘星怡.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的相关思考[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12) 

[2] 李圣龙. 谈影视摄影中的曝光时间控制[J]. 电影评介. 2015(16)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2

在当今影视创作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甚至一些高质量电视剧都在前期策划阶段投入了巨额资金和精力,从而为影视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些前期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其中以前并不为人重视的场景设计也已经成为影片前期策划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场景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影视创作中,除了角色以外,对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各种道具的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对于整个影片的视觉和色彩风格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场景设计作为前期策划阶段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提前了解影片的整体定位,观察总体的美感,为电影拍摄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场景设计最早出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动画创作是通过绘画的手段,逐帧绘制而成,因此需要在动画的前期阶段针对角色和场景分别进行设计,以确保零片比的实现。由此可见场景设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设计同样重要,动画的场景设计可以使影片更有生机和想象力,给观众带来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感觉。如美国三维动画影片《冰河世纪》中,角色始终处于宏大的冰川场景中,每一个镜头都包含着场景设计。很好的渲染了故事情节。而二维动画史诗大片《狮子王》为更好的进行场景设计,制片方组织创作团队亲赴非洲大草原采风写生,因此其场景设计恢宏大气,不仅仅给观众带了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还带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即便是一部低成本的动画影片,如果场景设计很出色,也会给观众带了一种高质量的视觉享受。例如韩国制作的系列动画短片《倒霉熊》,片中的场景设计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剧情,是低成本动画片中场景设计的成功典范。

二、场景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商业化的不断完善,对于电影前期策划阶段越来越重视。因此场景设计也逐步的出现在电影创作中,并且成为了电影创作前期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近年来最卖座的好莱坞魔幻大片《指环王》,就在前期的场景设计阶段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指环王》作为魔幻题材的电影,其众多角色、场景都是现实环境所并不存在的,因此在前期阶段,根据剧本进行大量的角色和场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矮人的地穴、精灵的王宫,还是鬼魂的死者之都、人类的王城都需要进行设计,小到一个桌子上的摆设,大到山川、河流,无不体现了场景设计的魅力。从曝光的场景设计稿与最终的电影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空间、造型到色彩、光影都是在场景设计阶段完成后,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制作,然后结合实际拍的镜头合成而得。近年来,国产商业大片在制作上正逐渐向好莱坞看齐。场景设计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最近张纪中导演的《西游记》、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等大制作电影都进行了前期场景设计。在《南京!南京!》的场景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黑、白、灰的色调、荒芜没落的山川,无不很好的衬托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无力,很好的为影片设定了整体的表现风格。

三、场景设计的具体步骤

在影视创作中,场景设计主要有四个阶段。

1、解读剧本阶段

场景设计必须遵从剧本的设定,根据剧本进行创意,力求展现剧本所表现的环境以及其中的气氛。

2、搜集素材阶段

在研读剧本的基础上,必须搜集大量的相关素材才可以进行场景设计。如国产动画大片《大闹天宫》的场景设计,就是在搜集了大量中国古建筑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3、场景设计阶段

在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剧本的设定。场景设计人员将对影片中相关场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道具设计等。

4、场景绘制阶段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需要设计人员通过手绘或计算机手段进行绘制。这时需要注意的是景别、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力求逼真展现影片的艺术氛围、色彩设定和空间关系等要素。

四、场景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专职的场景设计师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多是从舞美设计、环艺设计、动画设计等其他专业转职而来,因此在专业素养上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断提升场景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国产影视的质量得到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场景设计师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质。

1、对剧本的解读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理解剧本中的故事发展情节和发生背景(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文化背景,人物民族背景,地域文化背景等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影片的主体风格有了一个大的宏观定位,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创作也是如此。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具备了这种积累,才能完成更真实生动的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创作。

3、超强的艺术表现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美工手绘能力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应用,还有自身的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准确的、艺术的进行表现。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3

一、影视后期制作流程

(一)镜头剪辑。影视作品的拍摄方式为分镜头角本拍摄,在后期需要通过镜头剪辑,将这些破碎的分镜头组合排列在一起,将所有影视素材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剧情连贯、场景衔接良好的作品。良好的镜头剪辑能够营造出符合作品主旨的氛围,是整个影视作品艺术审美的体现。镜头剪辑考验后期制作人员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于镜头表达能力的诠释。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地传达出所有的信息,并且采用留白的艺术表达形式,让观众发挥想象,为作品增色添彩。(二)特效合成。目前,以3D电影为代表的高科技影视作品在市场上广泛流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科幻、动画作品就是后期制作技术发展的产物。特效合成就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合成现实拍摄无法完成的影像的方式。比如说《变形金刚》系列作品,就应用特效合成了主人公形象——变形金刚,赋予了主人公与人一样的神态和感情,同时又还原了变形金刚拥有的神奇变形技能和格斗能力,将一些只存在与人们想象中的景象甚至人物还原了出来。(三)声音剪辑。声音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进行后期制作时,需要对画面进行剪辑,同时还需要对声音进行处理,比如说配音、配乐等。影视作品的配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期录音,在后期进行声音剪辑时,要根据画面的剪切进行声音的剪辑,确保配音的完整性,能够与故事情节、画面相契合;另一种是后期配音,这样的配音形式对于声音剪辑的需求不大,因为一般是配音演员根据剪切好的画面按照台词配音,在后期只要对音量等进行简单调节即可。好的影视作品,其配乐往往也是比较精彩的,能够与故事主题契合,起到渲染氛围、辅助创设情境的作用。

二、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价值

(一)对影视画面进行处理。前期拍摄的画面,还需要通过后期制作对其进行整体加工,对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进行细微调整,以保证最契合主题的画面效果,带给观众震撼感动的感官体验。影视画面的明暗对于呈现场景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悬疑片中会采用较为暗沉的色调,比如说《恐怖游轮》中大部分在邮轮内的场景,其色调都是较暗的;而一些明亮的暖色调通常都会用于爱情片、喜剧片中,比如说韩国影片《喜欢你》及英国影片《赤足》,整体色调轻松明快,营造出浪漫而愉悦的氛围。(二)影视特效的加入。现在的一些大制作影片,都利用了高新科技做出逼真的影视特效,尤其是在一些科幻电影和仙侠电视剧中,最近大热的一些国产IP电视剧《花千骨》《诛仙》《择天记》等,这些剧中主人公飞檐走壁、御剑凌空,其实都是依靠后期,需要加入影视特效才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场景。后期制作技术的发展,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是一个具有武侠、仙侠情节的国家,特效合成技术的落后,制约了这些文字作品的影视化。当年大热的电视剧《西游记》,就应用了一定的特效合成技术,虽然相对落后,但可谓是中国仙侠剧的开山鼻祖。(三)影视场景的塑造。有些影视场景是无法呈现出来的,比如说行星撞地球,而有些场景,其拍摄成本比较高,比如说《泰坦尼克号》中游轮沉入海底,为了尽量还原出剧情中的真实场景,同时降低拍摄成本,影视制作者通常会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上述场景。在拍摄时,先用虚拟场景,再通过后期的特效合成,与剪辑组合,将一些震撼性的场景还原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整部作品的情节连接紧密,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作品的技术含量与创作质量。

三、结语

目前,影视作品创作市场竞争激烈,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够得到观众的青睐,创下收视新高。通过影视后期制作,能够让整部作品变得更加完整,情节衔接变得更为紧凑,对于提高影视作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如今,一些大制作电影都喜欢通过特效合成及影视场景塑造来创造震撼人心的画面,而事实也证明了影视后期制作的价值,比如说《速度与激情7》轿车飞跃楼层的场景,在震撼观众心灵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4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31-01

1 镜头画面的含义

片头中镜头画面的作用 由于影视片头的本质所决定,前期制作工作是整个片头成功的关键,所以镜头画面设计对于整个片头来说尤为重要。

2 影视片头中镜头画面语言的设计

2.1 影视片头中景别的设计

2.1.1 景别的划分

景别就是被摄影物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关系,也可以说是画面包括的范围。

景别不能用“大小”来表述,景别可分为:全景、中全景、中景、大远景、远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从大全景到全景的景别叫全景系列景别,从中近景到大特写的景别叫近景系列景别。

(1)大远景。大远景可以归结为强调空间距离的宽广,常常能起到表现景象壮观的效果。大场景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被运用到,已经成为不能或缺的一个重要景别。

(2)远景。从通俗意义上说远景可理解为比大远景稍近,能使被拍摄主体的比例增大,能更好的突出主体。从分镜头脚本的角度而言,远景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作交待镜头,交待影视作品所要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

(3)全景。在全景拍摄时一般被摄主体大约占3/4画幅宽度,但是对于主体的上下的空间必须要适当的有所保留,千万不能上下没有任何空间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以主体为中心的同时,还能很好的表现画面的完美性。

(4)中全景。中全景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物或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的上半身的一种拍摄技法,主要是用来叙述的一种景别。但是中全景的弊端是容易给人一种表现力很模糊的感觉,从构图角度来说也不好看,不能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冲击感。所以中全景很多时候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种过渡的作用。

(5)中景。中景的作用和中全景很像,也是以叙述为主的一种景别,此外他也总是扮演过渡的角色。

(6)中近景。作为半身特写的一种景别,主要是用来叙事的景别。

(7)近景。画面到角色胸以上。主要用来表现角色的神态,表情及“反应”的景别。

(8)特写。画面在角色肩部以上,多用来表现角色表情,动作细节,强调突出等。

2.1.2 决定景别处理的基本条件

(1)空间的大小。在封闭的空间里不值得用全景系列景别,空间大可以用近景系列景别。

(2)内容决定形式。叙述,事件,情节都决定了景别,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是对话还是动作,是一个场景还是多个场景,动作也决定了景别,这是最关键的。

(3)视觉风格。在影视作品中视觉风格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左右景别的作用。

2.1.3 景别的功能

(1)主观制约。景别是导演决定给观众的取舍,是一个制约性的画面,因而主观色彩比较强。制约决定了我们观众最终能看到什么的作品,以及作品的能容等。一般来说导演会对景别的排列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要求。近景系列景别的制约性自然比远景系列景别要强。

(2)虚实的表达。在绘画作品及摄影作品中我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虚实效果的存在。虚实效果主要讲究的是一种突出主体的作用,无论是美术还是摄影作品中一般都强调前实后虚,所以在影视作品中虚实关系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景别的选择也会很大程度上决定虚实的效果是否是我们想要的,一般离被摄物品或人比较近时背景的虚化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反之虚化效果表现就会比较一般,因此想要选择什么样的虚实关系,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好景别。

(3)强调心理。景别的变化会直接的关系到观众的观看心理。近景系列的景别能给人一种能融入其中与其交流的一种感觉。全景系列的景别跟人带来的感觉是宏伟壮观的,更多时候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欣赏的感觉。在景别的设计和使用时我们最好从观众的观看角度去考虑,因为景别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给观众的心理带来影响。

(4)视觉节奏的变化。景别的排列组合形成了节奏的变化,避免了单调,近景节奏相对快,远景节奏相对慢。全景4~6 s,中远景常用2~4 s,3~5 s后视觉兴趣下降。

(5)视觉的主次关系。选择不同的景别就能产生不同的视觉上的关系,因此在视觉感上必然会出现景别的主次关系。

(6)表现画面空间。景别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表现画面的空间。影视作品中往往都是通过环境来渲染出当时所要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在环境氛围的使用上要十分注意。

2.2 影视片头中画面的构成和色彩的应用

2.2.1 对构图的理解

构图就是在影视作品的拍摄中,对于拍摄画面的一种结构的统称。好的构图一般表现为好的画面布局结构,它不但能能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欣赏,更能够体现出拍摄者对于视觉风格的一种理解能力。

构图的目的是发现一种美的表现形式,但是就是通过应试作品表现出来罢了。因此在构图上我们更应该注重设计和美感,最好要给人带来一种整体的美的感觉。构图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譬如点、线、面、光线、布局等诸多因素。

2.2.2 片头中构图的特点

(1)运动性。在片头运动性的表现也是较为常见的,在表现形式上一般分为―静态、运动、机位运动。

(2)完整性。片头中构图的完整性一般分为局部画面的结构完整性和整体的画面的布局完整性。

(3)多视点多角度。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必须具备多视点和多角度的特点,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4)影视片头中色彩的应用。影片中色彩关系越明确,它的心理效应越深刻,色彩的视觉效果越强烈,感情作用越持久。色彩有精神作用,情感作用,象征作用,渲染作用。色彩也有写实属性和写意属性。色彩还有假定性,完全客观再现实不可能的。在影视片头中,色彩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彩的差异,差别。饱和度:色彩的纯度。明度:色彩的明亮度。全片的基调:冷、暖、明、暗。一般是双重组合。

3 结语

该文主要是针对在影视片头中镜头语言的运用进行论述。在21世纪影视方向的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所以在各个国家人们会把在这一方向取得的高度作为对一个国家的影视产业的发展的一个衡量,所以很多国家对于影视方向的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该文主要是通过对影视片头制作和设计中的镜头、景别、构图、影视色彩、镜头租借及声音特效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让人们能通过对这些方面了解什么是影视片头,影视片头的制作流程,影视片头的制作需要哪些步骤及影视片头是如何制作和产生的。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5

当《阿凡达》为全球观众带来一番华丽震撼的3D视听盛宴后,各种诸如“划分影史”,“影史革新之作”,“影史分水岭”类的高调评价纷至沓来。许多观众深信2009年是立体电影的发端之年。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立体电影的三个物质基础―拍摄器材,放映装置,观看工具已经完全具备。从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胶片立体电影诞生,立体电影已走过70年发展历程。然而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淡出观众视野,一是因为胶片本身较为昂贵。立体电影前期拍摄,后期剪辑、洗印的技术要求远比拍摄普通电影要高。成本高而失败率大导致许多导演放弃尝试。二是很多作品过分关注3D形式而没有剧情,很难称其为电影艺术。胶片立体电影从未步入过主流电影行列,似乎一直作为电影盛宴中的一剂调味品,时隐时现地存在着。时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数字3D电影《阿凡达》掀起了全球观影热潮乃至之后引起了电影业的一系列变革。笔者认为其真正划时代的意义不在于对立体电影有无的划分,而是标志着胶片立体电影到数字立体电影的跨越。今时站在21世纪数字电影技术巨人肩上的新3D电影和昔日胶片立体电影已不能同日而语。新3D电影也可视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无胶片制作数字3D电影。是一个从完全区别于历史的“新3D”概念。因为电影技术的进步,艺术理念的改变使得数字3D电影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在短短的两年中,3D电影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渐渐显露出不同于传统平面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特殊的数字3D电影类型

继《阿凡达》之后,全球出产的数字3D电影中经典童话、原创动画、神话、科幻这些题材和类型的影片占绝对比例,可视为3D影片的主流题材。虽然其间夹杂着其他类型片的试水之作,如中国第一部数字歌舞3D片《乐火男孩》,部分3D效果的动作片《苏乞儿》,还有前不久的港产片《肉蒲团》,但明显没有掀起什么观影热潮,丝毫没有改变主流题材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探究3D技术与题材的这种关系,笔者认为3D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是全新创作空间,立体视觉体验引发导演对电影美学规则的重构。在传统电影中通过重叠,错位产生的特殊视觉意义或通过光线、色彩等营造出的电影美感在3D电影中都已不是表现重点。立体影像营造的极度逼真的视觉幻象这个前提,决定了3D电影以追求真实感为第一原则。当电影遇到“真实”这个话题,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传统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真人实拍,不做任何修饰就是最真实的体现。但在3D立体影像世界中这样做并非就能营造最佳的视觉真实感。3D电影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因为真人实景拍摄过程计算机很难介入,前期只能按照传统平面电影拍摄,后期通过电脑软件来处理拍摄的影像,生硬将人物与背景分层,来虚拟出人视觉的景深感。显然这和观众真实的视觉景深感是不同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以脑海中现实世界的视觉经验来比对画面影像,稍有差池立刻会引发观众认为虚假的情绪。而且平凡的现实生活场景并没有过多的视觉奇观可以创造,加之佩戴眼镜观看的不便,使观众会更快失去观赏的兴趣。而神话,科幻,动画,童话他们所涉及的场景往往是现实生活所不存在的,人们内心所向往的世界,并不存在过于苛刻的参照。不管是目前通过3D软件Z通道(3D软件中的景深通道)的建立来实现的无限接近于人真实视觉的景深效果,还是花样百出的渲染技术,天衣无缝的合成技术,总之导演使用计算机在营造真实感上有更大的灵活度。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规避了3D电影世界和来自现实生活的关于“真实性”的冲突,而且电影的梦幻性告诉我们观众总怀着去往想象世界冒险的愿望。观众在这些向往而无法前往的情境中得到新奇的体验而倍觉兴趣盎然。

二、新颖的立体画面奇观

从目前一些优秀的数字3D作品可看出,3D影像最突出的视觉奇观便在于2D平面电影所无法比拟的镜头深度感与前所未有的场景奇观。

立体电影的深度感是通过前期双机拍摄,后期特效制作来使画面中的层次有效分开,画面前景具有图形性质的物体凸出银幕,具有基底性的背景凹陷于银幕,通过图―底的对比效果,使被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从前的胶片立体电影和现在的2D转制3D电影(亦称“伪3D”)中,虽然物体和背景可以分出两个层次来,但是单看立体后的物体上的局部细节,就不再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了。而且背景中即使物体较多也都是处于一个平面上。而在数字3D电影制作过程中通过Z通道的建立,能够实现更多层次有效分开列置,因为在计算机中Z轴上不同数值代表画面中不同物体在纵深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显示在影片上便是每个角色或者物体根据在剧中的前后顺序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上,而且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虚幻却让人信服的空间感。

除了这种特殊的视觉深度,逼真、宏大、美轮美奂、以假乱真的电影场景是数字3D影片另一突出的视觉奇观。与普通电影奇观场景不同的是,数字3D电影的场景奇观不是以颜色、光线等营造出的意境化场景,而是以计算机为制作手段去铺排宏大的、观众欲望所及而普通摄像机所无法运镜的场景。一方面包括真实存在但又难以亲身经历的场景体验,如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广阔视域影像,从高空坠落的视觉体验,高空俯冲时的视觉体验,行走于陡峭山崖的视觉体验等等;另一方面包括虚构非现实的场景体验,如天堂、地狱、幻境、未来世界。实现这些场景具体来说有三种手段:一是用特技手法将自然景和人工搭建景进行合成,二是自然景和计算机虚拟景进行合成,三是计算机完全虚拟的环境。传统平面电影采用第一种方式最多,也偶尔使用后两种手段。而在数字3D电影中第二、三种手段实现的场景镜头几乎占到了总镜头80%以上。因为使用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导致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2D平面电影最主要是从节约成本和考虑到演员安全问题出发,所以对这种虚拟合成环境的逼真度要求并不高,追求神似或者为人物活动提供个大致可辨的背景即可,因此这种特技效果差虚假感强烈的镜头使原本被情节深深吸引的观众被硬生生拖出电影,影响观影效果。而虚拟场景的逼真度却是数字3D电影营造在场感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数字3D电影的叙事和风格。数字3D电影在对场景的营造上丝毫不逊于对人物的塑造。《阿凡达》中那惟妙惟肖的潘多拉星球,爱丽丝的梦境,这种对场景细致入微的营造,使观众感觉不仅是真实更是亲身游历了一番。视听、身心都得到极大震撼。

三、全新的观影体验

体验过3D电影的观众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那便是比之前数字高清电影更强烈的逼真感与前所未有的在场感体验。

实际上,立体电影的本质仍是在平面上的投影,它的逼真感仍然来源于西方绘画透视法和最新3D技术使光线产生的一种视觉幻象。同时在计算机强大表现力下,数字3D电影将物体做越来越精细的刻画也是观众产生真实感的来源。在最新的数字3D电影中导演可以很自信得使用特写镜头,让你看最细小精微之处。比如眼睛的瞳孔,人物的肌肤质感,纹路,甚至更细小的毛发,这些和生活中几乎不差分毫的真实表象加上立体的景深,自然在观众心理上树立了一种完整的真实感。同时实景模型与CGI(电脑生成图像)的完美合成技术,表情捕捉系统和动作捕捉系统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的运用也使电影超越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到达一种“不是真实胜似真实”的境地。

在场感实际上是电影导演通过视效和特技手段使原本处在窥视者角度的观众参与到虚拟的电影影像世界的互动中,成为一个在场者。数字3D电影强烈的立体层次则凸出到银幕外,实现了银幕外的空间的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院空间和观众也被包含到电影世界中去了,使观众产生融入电影奇观的审美心理。电影制作者努力尝试让观众在虚拟电影世界中的视觉体验接近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和观看方式。比如在逼真的3D场景中增加主观镜头的数量。而在摄影角度上,使用虚拟摄像机模仿人眼360度的观察角度,大大突破视觉限制,增强了观众对环境认知。这是传统平面电影中普通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摄影手法所无法实现的效果。此外,大量全景深的镜头的运用,使背景、主体、前景全部清晰展现,镜头所容纳的信息量变大了,以应对观众随时调换的视焦距。在这里,真实的视感知催生了在场感。还有便是物体3D透视使得物体展现出来的材料质感,质量,体积都和日常生活所见或者和大脑中以往经验吻合,真实感的产生也会引发在场感。在某个精彩至极的场景体验中短暂忘却是在看电影而是进入场景亲身经历了一般,而2D平面电影再精彩,感觉不过是从一扇窗子或者一副画框里观看到的流动画面而已。

结语

由西方电影开启的数字3D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到来,大量好莱坞、梦工厂、迪士尼制造的3D电影浩浩荡荡涌入中国的银幕。中国因技术上的差距被迫陷入电影的低潮期。如火如荼的院线数字化升级改造,数量激增的3D银幕,不免有为他人做嫁衣之嫌。然而纵观《阿凡达》以后的西方3D影片,已不难看出值得中国吸取的教训。3D电影票房的回落,一方面说明在经过一轮狂热的3D视听轰炸后,观众对于3D电影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3D电影审美心理相对平稳。另一方面,《阿凡达》不可撼动的标杆地位,使观众自觉不自觉会用它校正其后的3D影片,一些为牟利而生的2D转制3D影片,粗糙的3D立体效果遭到观众的抵制情绪,这也为中国一些急功近利想要直接将中国经典电影转制成3D格式的行为敲个警钟。除了《超蛙战士》让我们看到中国3D电影微弱的曙光外,中国电影向来贫瘠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电影特技水平都将是制约中国3D电影发展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1.

[2][美]鲁道夫・爱因汉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6.

[4]沈义贞.影视批评学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

[5]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

[6]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0.

[7]孙欣.3D电影的没落与复兴.中国报道,2010,3.

[8]胡奕颢.3D立体电影的拟像原罪和人文式微.文艺争鸣,2010,4.

[9]吴樵编译.阿凡达最先进视觉效果的3D电影.影视制作,2010,2.

[10]陈大强.立体电影的发展.影视技术,2003,2.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6

影视美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已经人所共知。所以影视美术创作不能独立于影片内容之外。影视剧中的美术设计师,为了把自己的创作构思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拍摄的环境造型和人物造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庞杂的组织工作。他既是一部片子空间环境的创作者,也是实现创作构思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必须具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摄制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有分工也有合作。你必须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纵向来说,导演是一部片子的艺术负责人,在创作思想上要和导演经常沟通,保持一致:制片主任负责整部影片的生产,在制作预算、生产安排等问题上,要寻求他的理解和支持;美术师的工作除了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艺术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制作经费的投入。美术设计负责影片的造型部分,各职能部门包括:化妆、服装、道具、置景、绘景等。作为这个部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具备指导他们工作的能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横向来讲,即美术师和摄影、照明部门的合作。在舞台上,美术师可以实现自己对各种光调色调的设计构思,而在影视剧中,技术上讲光是由摄影师掌握的。因而,美术师和摄影师在共同地、正确地运用光调色调方面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视美术的特性

影视美术的特性是由影视的本性所决定的。

第一是逼真性。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开始,就奠定了写实主义的基础。早期的影片虽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存在有美术的因素,有摄影画面的内部构成。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美术的因素也是无所不在,只是我们在进行影片创作时,有意识地、自觉地对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概括加工,赋予影片一种完美的外部造型形式。另一位电影先驱梅里艾在把戏剧引进电影的同时,也把舞台以及舞台布景的机关装置用到了电影中。像那时的舞台演出样,使用“画幕”造成幻觉。随着电影美学和技术的发展,这种绘画布景逐步发展成为构筑布景,即在摄影场地使用物质材料搭建布景,确定了电影美术向逼真性发展的方向。

第二是运动性。前面说过,我们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始终是在时间的空间和环境的空间中运动,这就要求美术师在创作时应该考虑到影视画面的连续性和环境的延续性。布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演员的行为动作,还要考虑相应的摄影机的动作以及摄影器材(如轨道、升降机等)的活动空间。形成复杂的人和摄影机相互运动及配合的调度关系。要避免自然主义的“盖房子”的现象。只有周密地思考才可能精细地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的任务

有人这样说:“影视美术设计师是第一个把文学形象转变为视觉形象的人。要体现导演关于场景的创作意图,总是先由美术师设计布景、道具、服装,然后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深刻地揭示内容。”事实上,观众在银屏上看到的一切环境和造型都和美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视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美术师富于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剧情需要的场景这浅表层面。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起到深化主题、表现人物的身份、情绪和心理变化等作用。这个创作过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剧本的主题、内容、情节、人物“烂熟于心”,使未来画面的空间环境在心里逐渐成型,要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种种素材形象中提炼出最切题的具体物体造型形象加以典型化。

环境设计的第一步是“纸上谈兵”,把自己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整体造型构思、设计意图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美术师的绘画功底和设计能力及由此涉及的建筑制图、置景工艺等专业知识。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7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165-03

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KY2012-B039)

作者简介:

庄惠阳(1977-),男,硕士,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导游系统、数字视频后期编辑、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陈能(1961-),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图遥感、测量与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12Dto3D视频转换技术综述

2Dto3D视频转换技术是将一系列2D图像或视频转换为3D视频所采用的格式转换技术,英文翻译为2Dto3DVideoConversionTechnology。2D图像、2D视频均在被转换之列。也就是说,2Dto3D视频转换技术兼具2D图像to3D景观、3D景观to3D视频、2D视频to3D视频等组合。毕竟,3D景观只有空间概念,没有时间概念,只有再次被制作成具有时间概念的建筑动画,才有“3D视频”的意义。3D视频有时支持偏光式(polarized)、分时式(timeinterlaced)立体显示,有时适用于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立体显示。譬如,微软研发的裸眼3D技术能通过镜头自动跟踪观众所在的位置,随时改变3D成像角度。观众(4人以内)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裸眼就能观看3D视频。不管是实景视频,还是建筑动画,转换而成的3D视频均可用于3D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或柱状屏幕等播放环境。转换技术脱离不了“景观建模合成”或“深度信息计算”,也脱离不了对镜头运动的处理。迄今为止,2Dto3D视频转换技术主要采用以下4种方法:

(1)前期实景拍照与后期3D合成、输出。采用三维制作软件合成、输出,是一种传统的转换方法。这种方法先实景拍照,准备2D图像素材作为模型贴图;随后借助三维制作软件,按照实景建筑、小品比例构建模型,完成模型贴图,多角度渲染物体的前后关系和空间效果;再借助景观合成软件,合成实景建筑、小品灯景观,设置摄像机运动路径;最后输出图像序列帧,借助影视后期编辑软件,制作3D视频。这种方法可直接将2D图像转换为多镜头的实景图像,再合成为红蓝立体图或3D视频,因此,仍然延用传统3D建筑动画制作的方法,即沿着实景拍照建模烘焙合成场景设置路径制作动画的技术路线。但此方法保证了静态2D图像到静态3D场景再到动态3D场景的过渡,从而实现镜头运动。这种方法不涉及“深度信息计算”,不适宜借助计算机系统来转换那些直接拍摄实景而获得的2D视频。

(2)前期实景拍摄、多镜头合成与深度信息计算。这种方法采用实景拍摄与多镜头合成技术,最终呈现红蓝视觉偏差的影像。实景拍摄的立体效果强,视觉效果真实。可组合两台传统摄像机,完成拍摄全过程。两台传统摄像机之间可能因光影变化,或因摄影机内部参数的影响,使影像发生色差,而且存在专业技术强、制作成本高、耗费时间长等不足。招募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娴熟地调整光轴、控制景深等,还要承受长时间、高负荷的拍摄压力。对于美国、日本的2Dto3D视频转换公司而言,转换一部2小时左右的电影,需要300~400名工作人员耗费4~6个月的时间,转换一段1分钟左右的3D视频,制作成本可达7万多元(RMB)。

进行深度拍摄,所使用的摄像机由一台传统摄影机、一台深度摄影机组合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校正传统摄影机与深度摄影机之间的组合关系参数,从而确保传统摄影机所拍摄到的像素有着对应的深度值。深度计算使用了Timeofflight原理,通过计算发出的红外光打中物体反射后的时间,从而测量物体与摄影机之间的距离。使用两台摄像机,目标点的深度信息是通过射线相交而获得的。相交汇的两束射线是指两幅2D图像中的像点与各自摄像机的光心交汇的射线。当完成摄像机的定标参数计算后,准确地建立所有的对应点,就可通过简单的三角计算来获得深度信息。

(3)后期制作、转换、显示与深度信息计算。深度信息计算既可在深度摄影机中完成,也可在计算机3D系统、3D转换与显示器中完成。经过计算机3D系统的深度信息计算,可渐变处理2D图像,并恢复实物表面的形状与轮廓。由于一幅2D图像所附带的3D景观信息、深度信息极其有限,所以必须在建模前确定背景图像的关键信息。只根据影像、无需校准数码相机的绘图技术(tourintothepicture),就能根据图像的几何透视关系,计算3D景观的背景、前景的深度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根据图像关键帧、镜头运动分割来计算深度信息的后期制作系统,能直接将普通2D视频转成支持3D电视的3D视频。

显示与转换相辅相成。3D转换与显示器包括HDMI2Dto3D视频转换器、多视图3D液晶显示器、偏光式3D液晶显示器等。例如,香港应科院研发实时2Dto3D视频转换技术,授权给美国一家录像产品公司,制成转换器及与其配套的3D眼镜。该技术主要采用深度信息计算,实时将2D图像或视频转换成3D视频,将来自蓝光播放器的2D视频转换为3D视频。3D视频经HDMI接口输出至3D电视、3D投影机组合等3D显示器上播放。该技术支持高达全高清1080p解像度的多种视频输入格式,适用于电子游戏机、DVD播放器、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录像机、计算机。又如,对多视图3D液晶显示器而言,需要定量计算同名点距离、观察距离与虚体素显示深度的关系,测量许多同名点距离时最远的可观察距离,并且针对不同的同名点距离,计算出最大的虚体素显示深度,从而在较大视角范围内观赏立体效果。

(4)后期叠加影像的互补色。采用影视后期编辑软件,可叠加影像的互补色,直接将2D视频转换成3D视频。选择红青、红绿等互补色组合,佩戴红蓝、红绿、红棕等偏振眼镜,就能在3D电视、笔记本电脑前观看转换后的3D视频。这种方法虽然省时省力,但不适用于投影机组合与柱状屏幕。因为投影机组合与柱状屏幕之间的距离存在差异,制约着3D视频互补色的间距。实验表明,即使只开启一组(上端6台“左眼”或上端6台“右眼”)投影机,也明显地看到重影现象。

22Dto3D视频转换技术创新

比较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发现多数采用深度信息计算并服务于3D电视,或者在实景拍摄时完成镜头运动,或者在建模时设置摄像机路径以产生镜头运动。本校(上海旅专)虚拟校园3D视频除需要满足在线网络视频点播外,还要满足虚拟现实导游实验室(又名环幕演示厅)的播放环境。因此,侧重第一种方法,采用裸眼观看,不采用叠加影像的互补色以及深度信息计算。然而,第一种方法一般会在合成景观之前,利用3DSMax预设摄像机路径,为景观合成软件提供ASE格式文件,一旦3D视频效果不佳,就得返回至3DSMax,重新设定路径。在3DSMax摄像机路径设置方面,要根据不同通道(1通道=30度)的柱状环幕,先计算各通道相机x方向的张角,后计算各通道相机相对于y正轴的偏角,最终按照播放环境实际尺寸来设定总的相机张角。这样一来,如果制作多通道(n≥6)柱状环幕的3D视频,就必须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路径可能存在拐点矫正、轨迹平滑、路径约束等一系列失误,使3D景观转换成3D视频变得相当不易。AfterEffects添加特效前尚且如此繁琐,何况还涉及视、音频修饰工序。总之,按照第一种方法,要借助影视编辑软件处理大批量图像序列帧,难免发生路径设置的轻微失误,也势必徒然增加烘焙、合成等一系列的返工。受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J.Muybridge)多相机拍摄运动的启发,本文尝试利用屏幕录像软件、CityMakerViewer,来简化上述繁琐的步骤。利用自带视频转换功能的屏幕录像软件,直接推进而生成3D视频,不走3D景观2D图像(序列帧)3D视频的弯路。

博采上述方法之所长,简化的2Dto3D视频转换技术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简化技术所涉及的软件包括AdobePhotoshop、Autodesk3DSMax、AutodeskAutoCAD、MicrosoftOfficeAccess、GvitechCityMakerBuilder(或CityMaker早期的单机制作版)、CityMakerViewer、屏幕录像软件、AdobePremierePro、AdobeAfterEffects、CoolEditPro等。CityMakerViewer、屏幕录像软件忽略了深度信息计算,避免了繁琐的路径设置,直接实现视频录制与转换。最终转换而成的3D视频,如实地刻画了建筑景观、小品景观与天地景观的2D贴图效果,保证了视频的连续与流畅,并避免了重影问题。观众可从多角度观看3D视频,不受投影机组合与柱状屏幕之间距离的限制。

2.1准备素材

准备素材包括生产地形、拍摄图像、激光测距与采集声音。生产地形,就是借助GoogleEarth搜索、定位、截取卫星影像图,制作AutoCAD平面测绘图(.DWG文件)。拍摄图像,就是利用数码相机,对建筑物、地面、小品等实体景观逐一进行拍照。在拍摄2D图像的同时,辅助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并记录实体景观的内部、外部距离参数。

2.2建模烘焙

在3DSMax中,导入整理好的AutoCAD平面测绘图和卫星影像图。所有建筑的坐标均与平面测绘图保持一致。建模始终依据平面测绘图,从建筑边线挤出、塌陷为Poly物体。在制作过程中,AutoCAD建筑边线不允许旋转角度,模型位置尽量与CAD边线保持一致,墙体转角部分必须处理成直角。对照平面测绘图和影像图、实体景观2D图像,从整体到局部创建模型,增添建筑细节,譬如女儿墙、台阶、柱子、门窗等。创建小品景观,也要效仿创建建筑景观的方法,通过减少面数来减少数据量。半圆球状的“苍穹”是在CityMakerBuilder中完成的,而凹凸状的“地面”则是在3DMax中完成的。制作地面景观,要么采用精细的三维模型,体现路网及所有地块内的地形,结合可重复贴图,以彰显整体地形;要么建立精简模型,体现地形的大致结构,结合表现细节结构的精细地形贴图,以彰显整体地形。上述景观模型均要在制作完毕后进行烘焙,从而以贴图形式表达所有模型的光影关系。将地面模型塌陷后进行烘焙,手工展开烘焙贴图进行编辑,从而有效利用烘焙贴图的像素。

2.3录像转换

合成景观是在CityMakerBuilder中完成的。将项目制作文件统一放在工程文件夹下,主要涉及2个文件——3DSMax导出的OSG文件、MicrosoftOfficeAccess导出的MDB文件。打开CityMakerBuilder后,点击“文件”-“导入”,选择导入OSG、MDB、DDS、TED等文件。景观合成完毕,导出“上海旅专虚拟校园.IVE”文件。用CityMakerViewer打开IVE文件,使景观影像“视图”处于“最佳显示”或全屏状态,关闭“碰撞检测”。在“漫游”-“参数设置”中,设置漫游速度为200km/h,加速步距为8倍。漫游模式可根据镜头运动的需要,选择“步行”、“飞行”、“定速巡航”或“游览车”。然后,启动“屏幕录像专家V2011”,选择“用LXE/EXE格式录制桌面操作过程或制作教程(包括操作演示、教学等)”,操纵3D鼠标、键盘,录制镜头推进中的景观影像,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穿越建筑景观、小品景观,要求镜头的移动尽量处于校门中轴线、人行道、运动场等空旷范围内。按默认录制设置,录制一段影像之后,选择“工具”-“EXE/LXE转成AVI”,不选择“自动扩帧”,设置颜色为“16位”,设置压缩程序为“全帧(非压缩的)”,转换景观影像为超高清的3D视频。其中,颜色设置主要在生成AVI时使用,如果录制时屏幕为16位色,生成时则可选择256色或16位色。如果要生成256色AVI,就要使用256色模式录制。倘若录制时为16位,生成时选择256色,颜色不仅不会饱满起来,还会导致色彩环状蔓延、色斑闪烁等问题。借助屏幕录像软件自带的转换功能,有时无法转换所需格式的视频,建议先用屏幕录像软件将LXE格式转换成AVI、FLV、WMV等格式,再借助其它类型的视频转换软件,进行二次转换。录

制、转换影像之后,观看过程效果,并调整镜头推进路线。如法炮制,转换多段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上录制而成的景观影像。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录制景观影像的时间会受到硬件配置的限制,因而,过多的景观影像容易相互混淆。建议逐一录制,逐一命名,或者草拟、分类预期的镜头推进路线,连续录制,汇集在一起,选择“工具”-“EXE/LXE合成”,分10小段为一批,合成为一大段,最终再一道转换。

借助Photoshop截取虚拟校园主要建筑的3D图像;借助CoolEditPro编辑背景音乐与解说词;借助PremierePro导入所有的景观影像、3D图像、背景音乐与解说词,删除所有存在软件菜单、鼠标痕迹的影像,使编辑框区域内不存在任何无关干扰,并且,解除影像视音频之间的关联,删除相应的音频轨道;借助AfterEffects添加影像特效与相关字幕,从而导出虚拟校园3D视频。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8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9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制作的前景例10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着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着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着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着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