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影视制作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7 10:27:45

影视制作教育

影视制作教育例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传统的电视制作课程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验证训练的单一模式,内容也偏重于验证和效仿,使学生练就了一种实际模仿的能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惟一的办法是看他是否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宰者。[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同学探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有目的地获取资源和材料,使其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努力培养高超的节目制作技能和睿智的思维调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视制作的教育、教学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教育。它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掌握制作技术只是整体教育的基础成分,对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创造性运用影视媒体,切实发挥影视媒体功用,使之在影视领域显现其特色的专门人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中西方大学影视专业学习情况。中国影视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学生学习了若干电视编辑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影视制作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对影视制作只能得其形而不能通其神。而西方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

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明显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影视技术专业应有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考察,电视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课程教学中,在充分把握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应力求将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知识和信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同时,再引入发展性和延伸性成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开放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影视制作理论和技能。根据这一思路,可以采取阶段化课程内容设置,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分成初级阶段、核心技术阶段和自我定位阶段三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包括影视语言、脚本编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导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电视基本理论。

影视制作教育例2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与新兴媒体市场蓬勃兴盛,国内影视制作专业遍地开花,但可圈可点的影视制作专业并不多。影视制作教育的尴尬处境,在综合性大学中尤为明显,甚至办学受到质疑。工业化的影视制作对设备要求高、技术复杂,专业院校确实更具优势。美国顶级电影制作专业,除了美国电影学院(AFI)、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等专业院校外,如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即便身处综合性大学,其实规模庞大、建制完备,已是独立的王国。尽管如此,我们依旧不难发现全球各地一些综合院校中规模不大,但成功的影视制作专业,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等,值得关注。虽然具体条件各异,客观困难也不可否认,但笔者认为国内蜂拥而上的诸多影视制作专业定位缺失或不明,也是造成教育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分别梳理上述北美、欧洲和大洋洲三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院校电影制作专业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现状,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一、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制作专业:故事为王

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设在艺术学院下,是常春藤盟校中唯一一个顶级电影制作专业。根据好莱坞报道者的最佳电影学院排名,该专业常年排在全美第5-6名。哥大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设有电影研究专业,但电影制作专业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1]。该专业教授理查德佩纳(RichardPena)认为,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进行博雅教育,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好在学习电影之前,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通过电影表达什么、探索什么[2]。这很好地传达了对电影教育的理解。该项目有导演、编剧和制片三个专业。与西岸院校的好莱坞工业路径不同,东岸的哥大以强调叙事能力、重视艺术表达著称。这有其时代背景。专业成立于1966年,与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兴起(1967)几乎同步。当时,大制片厂的霸权正因电视的挑战而松动,模式化的美学也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冲击,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如越战、民权运动,一批美国“电影小子”学习作者电影的方法创造了新的个人叙述。起步阶段的专业颇受这种观念影响。70年代末,新好莱坞运动式微,高概念电影如星球大战等大获成功,随着里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好莱坞工业系统重新迸发生机,也刺激了专业教育进行回应。1978年,从布拉格电影学院(FAMU)移居美国后,任职于美国电影学院的剧作家弗朗克丹尼尔(FrankDaniel)掌舵哥大影视制作专业。他始终强调电影的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内核和传播功能(communicativefunctions)[3],并汇聚了米洛斯福曼(MilosForman)等一批来自捷克、波兰的导演、批评家,与东欧电影艺术传统联系密切。这些构成了专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并塑造了项目的基本形态:以故事讲述为核心来回应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注重影像的艺术表达,但又非纯粹作者化的训练。这种混合的气质,使得学生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与独立电影领域均游刃有余。

二、哥德堡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培养电影作者

瑞典哥德堡大学电影制作专业(FilmDirecting)成立于1997年[4]。2017年,该专业毕业生鲁本奥斯特伦德(RubenOstlund)导演的电影《方形》(TheSquare)在戛纳摘得金棕榈,距专业成立刚好整整20年。事实上,除了鲁本,诸多毕业生如GabrielaPichler等早已在威尼斯等电影节上有所斩获。而该项目本科每年仅招6名学生,至今不过百余号毕业生,成果可谓十分耀眼。如果说,斯德哥尔摩艺术大学(原斯德哥尔摩戏剧学院于2014年并入)代表的是传统的电影工业人才培养体系,编剧、导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等部门完备、分工细致;哥德堡大学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在成立之初,创始人GoranduRees就明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电影作者。它们秉承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强调新技术条件下,创作者对社会议题的介入和艺术化表达。回溯新现实主义到Dogma95,他们相信技术发展带给电影的美学革命。教学中,他们抛开胶片工艺,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DV摄像机和剪辑笔记本电脑,强调“每个人就是一个剧组”[5]。创作者对从概念、制作到资金完全负责,因此,每个独立项目伊始便考虑到这种客观条件。这种极端的独立制片策略,颇具勇气。这种勇气同样体现在他们对社会议题的介入。他们认为,电影创作不仅是项目制作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社群互动,作为争取权益和自由的工具[6]。这种理念从专业的创始人到学生,一以贯之,成为专业的基石。正如鲁本所说,电影人要有勇气去感受到那些令人不安的现状和挑战社会成见,这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这些意味着新的美学可能。为开发学生的个人化艺术表达,他们重点培养学生编剧、导演和摄影能力,教学上与学校内部的表演、音乐专业展开合作。2012年,影视制作专业并入大学内历史悠久的瓦兰德学院(ValandAcademy),强化电影、摄影、文学与纯艺术的专业关联。电影与当代艺术在多元的媒介形态下有机互动,剧情与纪录的边界也被有意模糊。独立制片的作者电影常面临种种困难,全球皆然。哥德堡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的毕业生用傲人的成绩证明了教育的成功。尽管,文化扶持政策、师资力量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但其将社会、技术和美学并置的电影作者培养定位无疑是最核心的部分。

三、奥克兰大学电影制作专业:从文化多样性出发

影视制作教育例3

1 影视制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教学时数少,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影视制作实践教学涉及实验设备(如摄像机、编辑机等)价格昂贵,实验室配备数量有限;加上技术更新快,经费投入不足或不及时,导致有些设备技术滞后、数量不足。学生一般4~5人分小组交叉实验,受设备数量和实验课时的限制,有些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实验内容理解不透,对功能复杂的实验设备熟悉不够,个别学生疏于动手,达不到设备的熟练操作和预定的教学目的。

(2)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具体的实践现场反复讲解、示范,学生被动地在一旁观摩,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创新思维难以激发。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研究型、启发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思维、操作于一体,着重学生心智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WWW.133229.cOM

(3)教学内容相对封闭,缺乏人文精神渗透。影视制作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电视摄像、画面编辑、特技、动画制作、声音处理等。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电视画面的编辑过程中,非线性编辑技术更优越于线性在一台计算机上可以方便地完成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编辑,声音的录制与再处理、画面特技与动画制作应用等技术。而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也不是孤立封闭的,它与电声技术、动画制作、数字视音频技术等内容紧密联系。

影视作品要体现人性化、情感化艺术精神,需要融会创作者的思想和经验,智慧和情感。因为实验设备与课时不足,加上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学生对于影视制作系统性技术内容只能粗浅学习,作品主题思想简单,画面编辑粗糙,缺乏人文精神的内涵,艺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激发。

(4)实验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提高,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目前,实验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普遍偏低,而对担任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验教师技术含量要求高,技术经验不能纸上谈兵,不仅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还要具有较强的视频拍摄、编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经验。

对于实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部分评价项目不够细化,对学生实验成绩评定项目不够具体、全面;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应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2 影视制作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1)合理优化设备组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因为影视制作实践课程涉及的实验设备昂贵(几万至几十万),学院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追求高、新技术产品。我院根据实验需求,将现有新、旧设备(包括dvcam,batecamsp型等)摄像机、线性编辑机分组搭配给学生实验。特别重视实验前的准备环节,将有关实验设备的说明书和实验讲义资料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对实验内容有感性认识,指导教师在实验讲解中对于重、难点的技术操作反复强化,并将设备的责任安全具体落实到小组负责人。

(2)规范实验教学环节,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要综合分析每一个实验项目的知识点、技术点、重点、难点,合理选取,合理安排实验课时,不断丰富更新实验项目,精心整合实验内容,把优化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实验教学最优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优化实验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创造真实生动的现代教学环境,建构新型的学科素质教育。如实践摄像机的功能原理、操作技术要领,可以向学生播放事先制作的《摄像机操作技术》教学专题片,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画面意识。对于运动镜头拍摄、画面构图等教学重难点内容,在现场实验教学中,将摄像机输出信号传送到监视器或大屏幕上,教师现场演示“推、拉、摇、移、跟”的技法,告诉学生运动镜头起幅、落幅要保持3秒左右的静止画面,整个运动拍摄过程中要做到:平(画面构图横平竖直)、稳(画面不抖动)、准(构图准确,不要没目的地推拉镜头)、匀(运动速度均匀),难度大的镜头实际拍摄前要自觉预演几遍;“镜头的组接原则”内容结合片段性教学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分析,多采用启发式、研究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编辑镜头时抓住几个要点:

①画面内容要符合生活逻辑、思维逻辑;②注意空间关系的方向性(通过移动镜头、中性镜头、特写镜头等手法克服“越轴镜头”);③前后镜头动作衔接的连贯性;④景别角度的和谐性;⑤色彩影调的统一性等。同时注意多收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性、不规范的镜头,以备学生反思。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中的重、难点内容也能深入理解,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中才能得心应手,大胆创新。

http://

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编辑手法多样化,数字信号无损耗等优点。一台多媒体电脑加上视音频采集卡、视音频编辑软件、光盘刻录机等就能组成一套低成本的非线性编辑http://系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将前期拍摄的素材先通过线编设备粗编,再通过标清的非编系统将素材上载到电脑中精编,学生通过网络在安装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电脑上,自由完成多轨合成、字幕添加、二三维特技生成等创作,这种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也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3)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影视制作实践课程内容宽广、综合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宽厚的理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涉猎文化、艺术、管理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实现教育、技术、艺术的相互渗透。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影视作品,体验每一种画面人文意蕴和高超的摄像技术,深刻体会作品的艺术情感,不仅加强了人文精神教育,还激发其艺术创作积极性。

加强影视制作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开放实验室,学生受设备数量和时空的限制,使得有些实验内容无法深入,达不到教学目的。实验室开放,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熟练实验设备的操作技能,熟悉影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及画面摄像、编辑的高级技艺;另一方面,实验室开放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激发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提供了空间。特别在综合性作品设计中,组织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自由选择题材,在完全开放的实验室中,通过特技效果、三维动画、镜头组接技巧等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同时,在这个包含了导演、编剧、摄像、演员等人员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信心、责任感、交际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建设实训基地,搭建社会活动平台。学生熟练掌握了影视制作技术,并能将技术熟练应用服务于社会,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拓展学生的技艺,还能实现产、学、研的结合。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社会,在有经验技术人员指导下,帮助学生参与中小单位的宣传广告片、资料片、文体活动以及家庭生日、婚礼等纪录片的制作,不断提升技艺;学院网站上提供一个影视作品交流、评价平台,挑选优秀作品参加一些地方性、全国性的dv大赛等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影视制作教育例4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133229.coM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影视制作教育例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职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将行业前沿的发展情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自主反思意识的确立,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中职学校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全力摒弃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我校和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师资联合培养协议,旨在帮助学校影视制作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深入了解影视动漫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标准,熟悉影视动漫制作过程,掌握现代影视动漫制作技术,了解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状况,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换,达到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强调产学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到大拇哥动漫公司参与实践,有助于教师深入行业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

一、以企业实践,促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既是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2]。企业实践主要进行影视后期制作及影视特效基础操作讲解,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联系,影视特效案例制作等。从基础的关键帧动画、基础特效入手,结合经典动漫影视作品特效的讲解和训练,进一步熟悉影视特效制作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通过企业实践,系统学习了影视后期制作Premiere和影视特效After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动漫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影视剪辑的练习和实训案例的制作,讲练结合,提升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实践培训和教学期间的交流互动,要求每一位专业老师达到动漫行业的岗位技术要求并取得行业认证。要求所有教师对动漫行业、项目制作流程、岗位分工、各环节技术标准全面学习,并参与各种商业项目制作,达到真正“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要求水平。

(一)将企业实践收获贯穿教学实践

影视制作专业知识是动漫制作中,原画、动画等环节都完成后的后期处理阶段才会用到的知识。课程学习时,应在影视制作的讲解中多运用动漫制作的素材、元素,提升学生对动漫专业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影视制作专业对动漫制作的支持作用。在企业实践时,通过专业行业教师的培训和影视动漫制作的实际体验,将所学知识重新归纳和整理,使更多的动漫元素融入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的课程,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制作水平。开展设计竞赛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竞赛,及时解决学生在竞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企业的多样化资源

在自学与教学时,会遇到许多问题,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通过课程培训,加强与大拇哥公司专业授课老师联系,多问多学,解决自学与教学中的专业问题,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大拇哥动漫公司的培训,会同时有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应抓住有利时机,与他们开展交流,针对课程的内容相互讨论。培训结束后,可继续利用资源,向同行请教,并与同行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取等,优化专业课程。

(三)以企业实践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形成影视动漫制作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理论,促进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内涵的提升。企业培训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初步学习能对动漫制作流程、动漫制作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第二阶段则更具备专业针对性,与自身教学专业更相关,联系更密切。经过企业实践学习使教师对所教授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体悟。对于个人专业提升与教学设置的规划,以及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安排的实际运用,也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而有新的思考。

二、参加企业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提升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3],身为一线教师到企业实践,除了提升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外,更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反思学校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问题,将行业要求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经过企业实践并直接参与相关影视动漫作品的制作,对所教授的《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反思,增强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更全面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岗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近年来,具有一技之长中职生的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然而,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频繁更换工作、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就业率上去了,而就业质量却不见改观。特别是极富创新性和科技前沿性的计算机学科,对毕业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企业实践的经历,帮组学校教师了解行业要求,并从行业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原本针对中职生影视制作类型的教科书的内容设置比较浅显,选取的案例和内容与现今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面对教材与行业的发展不统一的情况,到企业实践后,通过行业培训,结合中职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和安排,除了基础案例外,还适当补充一定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影视动漫的创作思路。在培训过程中,行业教师的课程设置和实训案例可以作为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借鉴和参考,将企业实践中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养,有关创意剪辑,即根据提供的一段音乐和三段视频,将视频剪辑成与音乐匹配的创意视频;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训,根据提供的不同视频,以及自身设置的不同分镜头脚本,剪辑出不同的短片;如《影视特效》的培训,除了基础训练,结合创意片头的制作,可从临摹优秀作品开始,慢慢进行创意制作;如运用大拇哥动漫公司的经典动画短片《小瑞与大魔王》中的镜头进行影视剪辑和特效制作。企业实践中的许多内容改进学校影视制作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与影视动漫制作专业结合得更密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环节更科学

影视制作课程是我校针对中职二年级动漫制作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视剪辑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础操作,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分步骤讲解,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步骤练习,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参加大拇哥企业实践后发现,动漫行业的发展和制作对技能性和创意性的要求更多,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改进传统的手把手教学的情况,增加激发学生自主创意的教学环节,改变传统实训周中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练习,增加综合视频剪辑、特效制作的综合视频案例制作。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针对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与动漫制作行业企业发展相关的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技能的发展,加强实训周的技能指导,避免为了实训而实训,指导学生利用实训周,结合所学动漫影视制作知识和技能,制作属于自己的影视动漫作品。

(三)教学方法改更加有效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性和行业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而对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对于技能性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排斥,教师基本采用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学生听取讲解后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和学习的任务并不清楚,从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再加上传统课程的时间既定性,学习任务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造成学生的学习工作量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技能习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大拇哥动漫公司的企业实践,学校教师亲身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实践教学方式中,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与行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习影视剪辑制作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影视制作技能结合影视艺术审美制作符合行业要求的影视产品,改变传统影视制作课程只重课堂学习,不重课后学习,只重基本技能,不重与行业衔接的现象,制定全新的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行业素养、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作为影视动漫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教授对象为动漫与计算机使用专业的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动漫制作与设计的知识,以便于融会贯通地进行专业教授,在动漫制作流程中运用影视制作的专业知识。通过下企业系统地学习,教师熟练了操作,深刻体会了影视动漫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能力,将更全面的知识及更好的学习方式传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0.

影视制作教育例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职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将行业前沿的发展情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自主反思意识的确立,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中职学校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全力摒弃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我校和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师资联合培养协议,旨在帮助学校影视制作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深入了解影视动漫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标准,熟悉影视动漫制作过程,掌握现代影视动漫制作技术,了解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状况,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换,达到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强调产学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到大拇哥动漫公司参与实践,有助于教师深入行业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

一、以企业实践,促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既是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2]。企业实践主要进行影视后期制作及影视特效基础操作讲解,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联系,影视特效案例制作等。从基础的关键帧动画、基础特效入手,结合经典动漫影视作品特效的讲解和训练,进一步熟悉影视特效制作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通过企业实践,系统学习了影视后期制作Premiere和影视特效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动漫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影视剪辑的练习和实训案例的制作,讲练结合,提升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实践培训和教学期间的交流互动,要求每一位专业老师达到动漫行业的岗位技术要求并取得行业认证。要求所有教师对动漫行业、项目制作流程、岗位分工、各环节技术标准全面学习,并参与各种商业项目制作,达到真正“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要求水平。

(一)将企业实践收获贯穿教学实践

影视制作专业知识是动漫制作中,原画、动画等环节都完成后的后期处理阶段才会用到的知识。课程学习时,应在影视制作的讲解中多运用动漫制作的素材、元素,提升学生对动漫专业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影视制作专业对动漫制作的支持作用。在企业实践时,通过专业行业教师的培训和影视动漫制作的实际体验,将所学知识重新归纳和整理,使更多的动漫元素融入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的课程,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制作水平。开展设计竞赛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竞赛,及时解决学生在竞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企业的多样化资源

在自学与教学时,会遇到许多问题,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通过课程培训,加强与大拇哥公司R凳诳卫鲜α系,多问多学,解决自学与教学中的专业问题,实现自我专业成长。

大拇哥动漫公司的培训,会同时有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应抓住有利时机,与他们开展交流,针对课程的内容相互讨论。培训结束后,可继续利用资源,向同行请教,并与同行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取等,优化专业课程。

(三)以企业实践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形成影视动漫制作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理论,促进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内涵的提升。企业培训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初步学习能对动漫制作流程、动漫制作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第二阶段则更具备专业针对性,与自身教学专业更相关,联系更密切。经过企业实践学习使教师对所教授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体悟。对于个人专业提升与教学设置的规划,以及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安排的实际运用,也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而有新的思考。

二、参加企业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提升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3],身为一线教师到企业实践,除了提升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外,更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反思学校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问题,将行业要求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经过企业实践并直接参与相关影视动漫作品的制作,对所教授的《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反思,增强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更全面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岗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近年来,具有一技之长中职生的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然而,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频繁更换工作、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就业率上去了,而就业质量却不见改观。特别是极富创新性和科技前沿性的计算机学科,对毕业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企业实践的经历,帮组学校教师了解行业要求,并从行业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原本针对中职生影视制作类型的教科书的内容设置比较浅显,选取的案例和内容与现今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面对教材与行业的发展不统一的情况,到企业实践后,通过行业培训,结合中职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和安排,除了基础案例外,还适当补充一定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影视动漫的创作思路。

在培训过程中,行业教师的课程设置和实训案例可以作为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借鉴和参考,将企业实践中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养,有关创意剪辑,即根据提供的一段音乐和三段视频,将视频剪辑成与音乐匹配的创意视频;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训,根据提供的不同视频,以及自身设置的不同分镜头脚本,剪辑出不同的短片;如《影视特效》的培训,除了基础训练,结合创意片头的制作,可从临摹优秀作品开始,慢慢进行创意制作;如运用大拇哥动漫公司的经典动画短片《小瑞与大魔王》中的镜头进行影视剪辑和特效制作。企业实践中的许多内容改进学校影视制作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与影视动漫制作专业结合得更密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环节更科学

影视制作课程是我校针对中职二年级动漫制作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视剪辑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础操作,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分步骤讲解,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步骤练习,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参加大拇哥企业实践后发现,动漫行业的发展和制作对技能性和创意性的要求更多,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改进传统的手把手教学的情况,增加激发学生自主创意的教学环节,改变传统实训周中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练习,增加综合视频剪辑、特效制作的综合视频案例制作。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针对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与动漫制作行业企业发展相关的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技能的发展,加强实训周的技能指导,避免为了实训而实训,指导学生利用实训周,结合所学动漫影视制作知识和技能,制作属于自己的影视动漫作品。

(三)教学方法改更加有效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性和行业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而对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对于技能性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排斥,教师基本采用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学生听取讲解后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和学习的任务并不清楚,从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再加上传统课程的时间既定性,学习任务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造成学生的学习工作量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技能习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通过大拇哥动漫公司的企业实践,学校教师亲身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实践教学方式中,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与行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习影视剪辑制作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影视制作技能结合影视艺术审美制作符合行业要求的影视产品,改变传统影视制作课程只重课堂学习,不重课后W习,只重基本技能,不重与行业衔接的现象,制定全新的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行业素养、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

作为影视动漫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教授对象为动漫与计算机使用专业的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动漫制作与设计的知识,以便于融会贯通地进行专业教授,在动漫制作流程中运用影视制作的专业知识。通过下企业系统地学习,教师熟练了操作,深刻体会了影视动漫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能力,将更全面的知识及更好的学习方式传给学生。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教育例7

作者简介:潘国美(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和电影史。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等表现形式于一体,其视听化的表现手段更贴近人类的现实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认知社会、了解自然的方式,成为重要的文化审美对象。当下,观赏影视不仅是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获得对生活的基本认知、形成价值判断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影视凭借自身先天的经济性、娱乐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预示了影视产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促使影视自身成为社会文化结构和信息传播途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影视在各个群体中,尤其在青少年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基本的影视素养对青少年群体来说尤为重要,当下进行小学影视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教育体系和观念的发展完善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小学影视教育具备了现实操作性。

一小学影视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它受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思想等社会结构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极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影视教育的发展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历史看,自19世纪末期电影进入大众视野之后,艺术家们就在实践方面不停探索,从技术设备、拍摄手法到承载内容、故事的讲述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影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理论家们也在艺术理论领域为电影争取到了“艺术”的身份,使之成为与其他人类传统艺术形式并列的艺术样式。在影视实践与理论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法国电影学者开始在大学中进行电影教育,由此,电影教育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很快关于电影的教育及其研究就在世界各地兴起。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即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专业电影教育的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影视专业的高等教育建设已趋完备,完善了学士、硕士、博士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专业设置学校也从专业院校发展到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呈现出普及性和多向性的特点。

同时,影视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而成为高等教育的关注对象,许多高校开设有影视鉴赏与评论类的院级、校级公选课,以这种形式进行非专业的影视知识普及。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影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8号文件的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增艺术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第13个学科门类,其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原设于“文学门类”下的“艺术学”告别文学门类,正式升级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戏剧与影视学”作为“艺术学”下的一级学科出现,不仅意味着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艺术学实践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在提升国家和社会的软硬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从学理层面来看,影视艺术在教育体系中发展的限制少了,其发展的空间也必将会像其他十二大学科门类一样开阔。

(二)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影视的发展现状来看,影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现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影视票房年年攀升的数字显示了影视消费在国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影响力。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影视票房收入217.69亿元[1],至2015年,我国影视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大关,2016年中国影视票房高达457.12亿元[2]。事实上,影视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并不只体现在票房方面,其版权、周边衍生品等带来的经济价值更为可观。

影视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对影视产品的消费也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并日益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院影视、网络影视、电视影视、手机影视等各种播放终端正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许多地区,带着孩子去影院观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在青少年群体中,观影也成为同龄人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影视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形式之一,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视听手段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也对小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其日常行为、认知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无一不受影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对影视故事的游戏化再现,对影片中人物的角色扮演,对明星言谈举止和生活趣味的崇拜与模仿等。这些都是青少年成长期间身份定位和人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在极大程度上参与并建构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其次,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影视承担的是教师之外的保姆角色、娱乐调剂角色、课堂教学手段的补充角色,而非作为一项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技术的、经济的形式对学生施以影响,缺乏真正将影视作为学习对象的教育意识,因此影视很难完全发挥其在知识获取、价值观念形成和情感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这既不利于对影视艺术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养。

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是个体整体素养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传媒形式,影视能够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过程中发挥作用。

总之,从影视的发展现状和其在大众生活中的意义、影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影视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将影视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已十分必要。

二小学影视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影视教育尚未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中,影视教育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重要性。

(一)实践现状

在实践层面上,小学影视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种形式是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下发文件,各教学单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影视作为正常学校教育之外的思想教育补充形式存在。第二种形式体现在使用手段方面,当前小学教育的实施者往往停留在把影视当作课间娱乐孩子的手段,或者作为点缀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教师对小学影视教育缺乏合理的认知,部分受调查的教师认为,目前影视内容会偶尔作为教育辅助手段出现在课堂上,但是它们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手段往往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并不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三种情况是在课间休息时,影视作为调剂因素出现,充当临时“保姆”,这是为实现管理的安全与方便,把小学生固定在座椅上的手段。

(二)理论现状

从理论角度看,有关影视教育进入小学课堂的理论研究很少,当前的影视教育研究侧重于中学和大学的影视教育。如侧重中学影视教育的论文《中学影视教学作品探究》《论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和整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影视教育》《中学开设影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这些研究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思想品德培养的角度,对影视教育进行观察。对高校中的影视教育关注占比重最大,如论文《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好莱坞影视理论模式”在广播电视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研究》《国外影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借鉴》《综合大学影视专业建设研讨》《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影视教育》《以信息革命为背景的视听媒介———对21世纪高校影视教育的思考》等,这些研究或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或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侧重从理论层面论述影视的教化功能。而极少的关于在小学推行影视教育的研究也都停留在关注其思想教化价值的层面上。另外,有些理论文章将“中小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忽略了中学生与小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与认知阶段,缺乏针对性。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影视作为一种日常性的艺术与休闲娱乐方式,与人们的生活贴合度越来越高。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小学影视教育的建设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从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对小学生进行影视教育的探索已是大势所趋。

(三)教育者的认识现状

在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对影视的教育尚处于起步或空白阶段。在教师认识层面,尚未把影视的教育功能纳入到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从认识层面看,教师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影视作为娱乐工具的层面上。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影视作品只是娱乐手段,完全可以在放学后由家长带领观看,无需进入学校教育范围。另有部分教师认为,影视片段作为小学教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限制地使用,以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题组随机发放了23份调查问卷,在回收的19份有效问卷中,有9位教师认为,影视在课堂上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可以有限制地加以使用,持此观点的人数占有效问卷的47.3%。另有4位被调查者认为影视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内容,没有必要进入小学教育领域,持该观点的人数占21%。影视在小学教育中的探索问题,应该进一步引起小学教育者的充分关注。

总体来看,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对影视教育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小学影视教育并不应局限在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传统教学内容的层面上,或者只是一种管理孩子的娱乐手段;而是应当把影视教育作为小学教学内容本身进行探索研究并加以实施。当下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表明,小学影视教育建设十分必要,其不但能拓展小学课堂教学的路径,也能为实现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创新提供参照。

三小学影视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技术为依托的媒介文化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对影视表达手段的理解尚处于自发状态———即感性地察知影视的技术方式、情感体验和审美诉求、价值表达、信息传递,这种“自发的影视接受”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小学生关注到的往往只是内容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如果没有适宜的引导,不但影视作品的价值被低估,还会对小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这种现状也对小学影视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从影视的特点、影视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小学影视教育实践来看,当下进行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

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要求对小学生进行影视教育,从影视表达与制作等角度给予学生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即专业的通俗化,这也符合当前影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如影视作品制作门槛的降低,甚至是无门槛;播放平台的无门槛;接受方式的无门槛等,都为小学影视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一)视听手段的魅力

影视形象化的视听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这一艺术形式也符合小学生认知、体验社会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影视既是娱乐形式、传媒手段,也是艺术文化形式,同时还是经济和技术产物,其多样化、立体性的特征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小学生的课业学习、社会体验、审美感知提供素材。当下部分小学生在校期间所接触的影视放映活动基本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在较长的休息时段内使小学生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发挥的是影视的娱乐性功能,这表明影视进入小学教育有其可能性。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影视也可以在传统课业学习中使用,它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育的手段,同时还可以是教育内容本身。

(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想

影视作为小学教育内容能够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想。尽管在历史上,教育理念多次发生变化,但“寓教于乐”教育理想依然是教育探索中的难题。借助影视多样化的属性,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的真切性,在声画的流动中完成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把小学生的成长经验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业的同时,也能使其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小学影视教育既能丰富小学教学的内容与授课形式,活跃学习氛围,为教育提供新的教学实践方式;还能把“乐中学、学中乐”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广,为教育形式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三)优化课程结构

小学影视教育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创新体现,是随着时展进行课程结构优化的表征。“素质教育”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教育领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它所提倡的“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3]的理念,是教育界为之奋斗的目标。影视从内容展示到作品制作,其间所牵涉的各个层面,正是能够全面引导并培养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活材料。把影视教育纳入小学教育系统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素质教育建设的丰富和发展。随着影视艺术学科的升级,其发展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其他传统的艺术门类一样,影视教育也应当成为学生的艺术修养之一,并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对低龄人群尤其是小学生的影视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新中国成立至今,影视教育逐渐在大学普及,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专业,其过程非常迅速。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下,影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将影视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是对现有学科门类规划的现实响应,也是为高端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实践行动。同时,影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影视教育人才,也为小学影视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因此从影视教育本身的系统来看,影视教育已经具备了纳入小学教育体系的条件,它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扩展。

(四)教育探索

现在已经出现了对小学影视教育的实践探索,尽管为数不多,但仍为小学影视教育的可能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的小学开设了选修课《影视欣赏》,深受小学生喜爱。此外,部分教育机构在小学影视教育方面的尝试也为小学影视教育开辟了实践的新路子。2012年4月举办的“北京青少年公益影视节”,围绕“展电影、评电影”、“送电影、讲电影”、“演电影、拍电影”三大主题活动,开展了流动公益放映、青少年题材影片的展映和评选、首届全国中学生原创影片大赛、暑期优秀国产影片展映、第二届“演电影、拍电影”夏令营等影视文化活动[4],对青少年影视知识的理解和普及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评电影”“讲电影”“拍电影”的环节,打破了影视在青少年认知观念中的神秘性;也为影视进一步走进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专业理论层面,专家学者也逐渐关注到影视教育从小学抓起的问题。2014年11月由北京电影学院、电影与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历史·观念·新标杆———首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问题,并围绕这一议题提交了许多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论文,同时与会者也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的影视教育需从孩子抓起,在青少年中普及影视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上述活动的开展则已表明,在影视专业领域,相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释放了对此重视的信号。

现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表明,小学影视教育既有理论之可行性,也有实践之可行性。总之,在新的技术和观念条件下,进行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四小学影视教育的操作性

从当前影视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和实践层面双双处于认识不足状态;从学生接触影视作品的角度来看,学生正日益受到影视文化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处于盲目状态。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将影视作为教育对象本身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引导,改变以往“放任型”“自发式”的影视接受形式。将影视作为文化艺术载体、审美体验对象、经济技术产物介绍给小学生,并将之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生命成长体验结合起来,进行符合其年龄段的教育。对小学影视教育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建构其实践操作。

(一)整体素养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起步阶段,其认知的主要方式直观具体;在这一阶段,个体求知欲旺盛,对社会与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感;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个体心智发展过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阶段。因此借助影视教育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观念、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1)求真

影视教育是促进小学生“求真”的重要力量。影视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借助影视作品引导小学生坚持科学信念和探究社会与自然的奥秘应该是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各个版本的“小学生必看影视目录”在客观效果上就是试图把影视纳入教育内容的一个努力方向。如果能把小学生的影视教育纳入校内教育的知识体系,教师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进行恰当的解读或引导,将会推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求真”的信念,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和自然。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的《冰冻地球》《昆虫帝国》《撒哈拉大沙漠》等系列纪录片,几乎都可以作为自然科学方面的影像教材,其对客观世界生动的展示很适合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直观形象化的要求。另外剧情类型的影片也可以为小学生了解世界提供合适的范本,比如《头脑大作战》就是一部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发生和处理的作品:借用形象化的影像人物和少年期待的故事情节,把人类情绪的心理学知识传达给观影者,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

(2)向善

影视教育也是促使小学生“向善”的催化剂。影视作为信息与情感的传递方式,会对小学生的品格培养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小学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念形成、品德意志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该阶段个体价值观念和品德意志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还在于对所见对象的模仿,因此借助影视教育顺势引导小学生对情感意志的培养就尤显可贵。电影《导盲犬小Q》可以引导小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对人生生老病死规律的理解、对生命终极走向的理性面对;《夏洛蒂的网》则可以引导小学生理解朋友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疯狂动物城》能够让小学生直观感受到乐观的心态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个体成长中的价值;《小鞋子》则把亲情和爱的信念用日常生活的形式注入小学生的心灵。

因此把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小学学校教育体系,能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赏美

影视教育也是提升小学生“赏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影视作为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形式,其中包含的各类艺术元素如音乐、舞蹈、视觉构图等均可作为小学生艺术感受力培养的重要对象。影视多重属性的特点也能较好地匹配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目标。《放牛班的春天》《想飞的钢琴少年》不仅讲述了能让小学生感同身受的故事,更是体验音乐魅力的优秀范本。动画片《花木兰》在讲述传统故事时呈现出的明丽色彩与活泼画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色彩和光线表达情感和思想。总之,优秀的影片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对影视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念进行正面引导,促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全面培养其艺术感受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是影视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所在。用影视教育提升小学生“求真”“向善”“赏美”的能力,是符合小学生成长特点的教育形式,也是对影视内容的有效使用。从影视的呈现意义方面考虑小学影视教育的实践性,就要求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影视作品的侧重点,在同类作品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对影视所传达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艺术体验等层面进行深入的教育规划和设计。

(二)制作方式

除了关注影视内容本身的教育意义之外,影视制作方式也应是小学影视教育的内容之一。

从制作角度来看,影视不仅是文化艺术思想的外化,还是技术制作和商业操作的产品。影视对现实的复制能力以及逼真的造梦功能,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深刻。小学生对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之间的区别分辨甚弱,通过对影视作为产业和技术作品等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小学生正确区分现实与影像世界,培养其对影视作品制作的认知。另外,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视领域的“明星制造”以更为产业化的形式融合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小学影视教育过程中,用简单易行的方式把影视专业知识通俗化,对影视作品制作、宣传、上映过程的去神秘化,能引导小学生在接受和追捧明星偶像时采用适宜的方式和态度,利于其思想成长。在当下的传媒信息时代,大众尤其需要提高媒介素养,而借助影视教育让小学生培养其媒介素养也是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意义。

影视既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还是技术和经济的产物,影视教育可以使小学生从感性角度把社会现实和艺术作品两者进行关联,从而更好地感受艺术与现实之间互相融合的关系,而不是把二者割裂开来各自理解。因此应该把对影视制作过程的一般了解纳入小学影视教育体系。

(三)搭建实践平台

搭建实践平台,让小学生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把影视教育与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此处的“影视”是一个广义概念,指用各种影音记录手段完成的一段作品,是普通个体思想的呈现载体。从社会角度看,当前影视制作入门门槛变低,用普通的工具如手机、手持DV等就可进行简单的拍摄和制作;影视作品的传播途径变广,尤其是网络平台上的社交媒体为大部分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对小学生的影视教育而言,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短片自制,只要完成一定的影音材料的制作,并将之作为个人思想呈现的形式即可,引导学生学会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一定的内容主题,表达情感思想。

因此结合当地教育的软件与硬件设施,探讨小学影视教育教学的课堂体系与模式,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把影视教育与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方式来看,目前可以使用灵活机动的课程设置方式来实现小学影视教育。一是可以将影视教育融汇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中;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或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影视教育;三是以假期实践或假期作业的形式进行;四是通过通识教育的形式或讲座的形式等。通过这些方式,普及影视文化艺术和影视制作的基本常识,使学生能够感性地体验作品的形式呈现与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提高其影视修养和传媒素养。

(五)教材编撰

在一定实践教育的基础上,编撰适合小学影视教育的教材。影视教育进入小学教育系统,需要一定的教学纲要加以指导和完善,小学影视教材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日程。小学影视教材的主要内容需包括:其一,目的和指导思想。在小学影视教育中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影视文化和审美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其二,教学内容方面需包括信息传输、文化感受、审美体验、基本技术理解、影视产品基本运作规程等板块。其三,教学方式的设置要灵活机动。

(六)防止“过度娱乐”

小学影视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过度娱乐”的问题。在当前的大众认知和大部分教学领域中,影视作品主要被当作娱乐手段,因此在小学影视教育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过度娱乐”的问题。一是需要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中树立正确的影视教育观念:小学影视教育是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前的经济产业和技术形式对文化与价值观构成的影响。二是不能仅把影视作品当作娱乐对象,使学生在满足视听愉悦后即结束教育过程,而是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分析。三是对影视教学内容应严肃对待,将之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教育例8

一、我国影视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影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此前全国只有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两所高校开设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课程。八十年代初,一些远见卓识的大学如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等先后开设了《电影艺术概论》、《电影文学基础》等影视教育课程。当时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罗艺军也在《电影,向髙等院校课堂迸军》一文中强调“电影必须普遍地、大量地进入我国髙等学府,这对电影和教育来说都是一项战略性的措施”。1985年4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明确指出要“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这个文件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各类型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影视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影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形式进入大学讲堂,成为髙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了法规性的意义。当年,开设影视课的大学由1983年的16所增至52所。之后的二十年,经过广大从事影视研究和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影视教育的学科优势,高校影视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所髙等院校,已有200多所髙等院校开设了影视课程或影视讲座课„我们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髙等院校开设影视课程或影视讲座课。可以说我国高校影视教育逐步推广和普及,对完善我国大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可是我们注意到,虽然当前影视教育在许多髙校蓬勃开展,但影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影视教育要想紧跟时展的步伐,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用恰当的策略予以解决。

 

二、当前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影视教育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影视教育是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分支。影视艺术是影视教育的重要表现方式。影视艺术诉诸于人的听觉和视觉,兼容其他艺术样式的特点,实现了空间和时向的有机交融,把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在审美和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价值。“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形形色色人的心理情态,各种各样缠绕的关系,又充分地显示着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了百科全书一样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一些开设影视教育的学校对于影视教育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他们大多抱着八十年代的影视教育观念不变,以为髙校非专业的影视教育无非就是组织学生看看片子,写个观后感之类,没有正确看待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有些髙校的影视教育课流于形式,大多以无关紧要的选修课面貌出现,学校也疏于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视听思维极为不利,更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

 

2.影视教育内容老化,方法单一

 

近二十年来,旧有的髙校影视教育观念一模式导致许多高校的影视教育缺乏创新意识。很多影视雜育工作者因循守旧,在一以贯之的教学活动中,把“观看”作为影视教育的主导方式,许多教师甚至把看片当作唯一的授课方式,自身并不去和学生展开思想和观点上的探讨。学生的“观看”往往是盲目和随意的,以致于大多数学生评价影视教育课程优劣的标准就仅仅是教师是否给他们观看了他们认为“好看”的影片。事实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各人喜好不一,“好看”的标准似乎过于众口难调和模糊不定。教师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也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合作的双向交流,这是教育实践的大忌,既不符合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要求,也违背了影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3.教学设备陈旧,手段落后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本身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体,影视艺术拓展的每一步都与科技的进步休戚相关。正因为影视艺术和科技$合的如此紧密,所以凭髙科技产品为支撑的影视教育需秦充足的教育资金投入。然而反观现实,我们却发现在髙校影视教育中很普遍地存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问题。比如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像机、几盘重复使用的录像带,就是一些髙校影视教育的全部“家当”。毫无疑问,如果不重视对影视教育的投入,不及时更新影视教育设施,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热情都会慢慢消退,影视教育就会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4.师资匮乏且良莠不齐

 

长期以来,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以外的非专业性影视高等院校大部分把影视教育课程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看待,因此在师资的配置上,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选拔上不加重视。虽然某些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影视艺术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开始从事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育和甄选,但并不能掩盖整体上师资缺乏的现状。许多髙校在影视教育方面没有专业教师,现有教师多是对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半路出家”者,甚至有少数教师还是因行政命令不得已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师资队伍难以形成层级梯队,队伍建设缺少持续性,结构不稳定,不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因为髙校影视教育师资队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髙校影视教育的质量难以稳步提髙。

 

5.影视教育教材繁杂,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与八十年代中后期高校影视教育紧缺教材的“饥渴”状态相比,今天的状况有很大改观。在髙校影视教育起步伊始,教育工作者纷纷思索如何对高校影视教育进行定位并编制适应普通髙校师生现实需求的教材。之后二十年,一大批从事影视艺术研究的学者专家不断地著书立说,从各自擅长的角度论述影视教育的各个层面,不少著作被加以改编进人大学影视教育的课堂,但由于缺乏一个可资参照的标准,使得目前髙校影视教育教材繁杂无序,教材的遴选成为一大难题。另外,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仅把目光盯在教材上还不够,其它的课程资源也应进入我们的视野。目前,对高校影视教育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者少,研究者更少,仅靠少数几位从业者的努力恐怕也于事无补。此外,目前髙校影视教育尚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质量评估体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促进髙校影视教窗发展的对策

 

以对目前全国髙校影视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新观念、新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以资参考。

 

1.深化影视教育观念,强化影视教育管理

 

髙校影视教育发展水平的髙低与学校领导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密切相关。高校的领导层和影视课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在21世纪这个读图和影像时代的重要性,给影视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学校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多方推进影视教育的课程优化和教学评估改革。对于从事教学教辅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制定详细的奖惩条款,奖优罚劣;对于师生中优秀的影视制作和影视论作给予适当的奖励,从制度上确保髙校影视教育的良性发展。应该说,只要我们观念明确,管理得当,那么髙校影视教育繁华似锦的前景的到来就为时不远。

 

2.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方法

 

髙等院校应当打破髙校影视教育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像机、一盘录像带的“四一“格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和配置新型的与教学相关的必需设备,比如光盘、VCD机、DVD机、多媒体电脑、非线性编辑机、足够数量的片源、制作材料以及视听室、制作室、文献资料室等等。在教学中摒弃过去教师放映、学生”观看“的陈旧教学方式,转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选题、设计相关问题、共同观影、互动评价、双向拓展提升、得出分析论证结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合作。当然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发挥高校影视教育注重理论探索和影片鉴赏等方面的优势,多方开发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和地方企业实体、广电传媒单位以及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富有创造性的影视教育新模式。

 

3.教师专业化与师资培训

 

影视制作教育例9

当下的社会发展中,以影视为代表的媒体形式推陈出新,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于电影、电视、视频等图像媒体获得信息、认知世界,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成为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开拓思维的时代命题。

中小学影视教育是美育、德育教育细化与社会媒体的发展需要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意见》主张构建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等有机结合的影视教育活动体系。电影用动态、感性的声画将复杂的社会样貌和深刻的认识判断整合传播,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塑造了中小学生的基础视听能力。将影视教育列入美育、德育范疇,是对媒体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阶段要求。

《意见》要求中小学影视教育采取组织看电影、写影评、课堂讨论、表演课本剧、拍摄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要把课堂互动和动手实践作为影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照目前中小学影视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梯队建设并不完善,影视专业知识和影视教学经验的相对匮乏是大部分中小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质量、提升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水平迫切需要引进高校影视专业的对口支撑。

我国东部一些城市,利用自身区域性的影视资源优势和近地高校专业匹配及周边其他资源的支撑,已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中小学影视教学尝试。但由于影视教育专业性和综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实施难度大、所需支撑条件多的问题,短时间内要完全掌握影视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有一定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把握政策的前瞻性,也要合理转化当地的高校影视资源,建构不断完备的教学步骤。从实际教学出发,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利用高校影视专业资源,采用系统培养与短期培训结合、全域辐射与近地影响结合、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的策略,推动高校影视专业资源的向外输出、对口转化,为中小学的影视教育提供精准支撑。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与所属地相近的多所小学合作,利用专业高校的区域影响力引导小学重视电影的教育价值,探索利用电影元素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研发中小学影视课程,获得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同时培养了中小学影视教师队伍。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依托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开始筹建“影视教育学院”,计划招收“影视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为影视教育培养专门人才。

目前全国开设有影视与戏剧学专业的高校众多,其中不仅有专业类院校,也有综合类高校。高校专业设置涵盖诸多影视细分学科,已基本形成相互支撑且互补的局面,如表1所示。

高校影视专业资源的价值特征

1.高校影视专业的学术价值

高校的影视专业涉及诸多细分支撑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周期内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对影视艺术研究有一套科学有效的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技法研究同理论研究并重,有丰富的影视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学术气质也是不可复制的资源,从高校的影视学术资源中转换出针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专业支撑与知识匹配,其价值显而易见。

2.高校影视专业的专业系统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类学科,高校的教学内容及资源在实践层面上有较为系统的方法。针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特点,提取较为适当的内容转换下沉,可将其中的部分专业知识扁平化、易识化,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接受、转化特征进行影视知识传授。针对影视课程的设计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将教学内容逐级逐次进行分解,从基础的视听语言认知识别逐渐上升到主题提取及意义判断。让中小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影视创作能力,为中小学生多方位发展和影视行业蓄积后备创作力量打下基础。

3.高校影视专业的平台广泛性

高校专业交织众多,社会联系广泛。影视创作机构、影视展节平台和高校有着学术交流、人才流通、创作合作等多样的协作联系。将广泛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应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学习、交流及推广平台机制意义深远。重视高校影视专业的平台作用,搭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影视教育、交流渠道,让中小学影视教育具有更多的延伸空间。

4.高校影视专业具有巨大的可转换空间

综合类高校有多学科支撑优势,专业类院校有专业细分优势,师范类高校有教师培养优势。将高校影视学科的资源有序调配组合,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应对中小学影视教育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结合时代需求将中小学影视教育作为项目研究课题,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作用根置于社会发展和知识迭代的视野中,持续为中小学影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资源输出。

高校影视专业作用于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途径

基于中小学师资基础及培养模式,针对中小学影视教学场景、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影视知识传播形式,充分挖掘其价值,高校影视专业资源作用于中小学影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介入实际教学,点对面形成影视教育资源共享

高校拥有的影视教学设施设备和完整的教学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资源短板。将高校已有的影片资源与中小学共享,选取符合当下社会价值导向和中小学生认知接受习惯的影视作品导入中小学影视课堂,解决影片片目缺乏及甄选复杂的问题。高校教师以专题讲座、活动评委、学习小组导师等身份直接介入中小学影视教育,同时兼顾提升中小学影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短期内营造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积极氛围,并逐渐将课堂教学掌控权完全转移给中小学影视教师。在一定周期内构建丰富多样的中小学影视教学形式,在其教学活动开展初期系统地为中小学影视教育打下稳定扎实的基础。

2.研究影视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专业影视教育人才

首先,建立系统的影视培养模块,兼顾培养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高校具备较大规模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培养能力,将既有的影视教学资源分解转化,充分挖掘中小学的影视教育需求,将中小学影视教师的培养架构在易于接受、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体系内,让中小学影视教师在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受训与实际教学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结合的正向系统模块中稳定成长,逐渐摸索出对中小学影视教师有效稳定的培养模式。高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培训,既可以更大范围地开展中小学影视教师培训教育活动,弥补不同地区的影视教育不平衡,还可以建立培训内容的动态体系,促使培训内容持续更新迭代。

其次,小学、中学的学生群体对影视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相应的教师培训也应有所差异,做到侧重不同,各有差异。高校及影视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各地区中小学建立的影视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需要适合区域条件和应用现状,转化出的教学模式要能對应本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场景。

再次,建立专业院校与师范院校对中小学影视教师的系统培养。构建以高校为核心的中小学影视师资培养体系,建立中小学影视师范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影视教育专业人才。为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奠定稳定的教师队伍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瓶颈。

3.主导中小学影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模式的设计

重视中小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基于中小学教学模式进行教材编写。形成承前启后、各有侧重的教材架构关系。考量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差异,紧密结合文化课内容。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以观影、认知、德育为主,衔接语文课、道德法制课内容衍生影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原有教学体系。中学阶段要重视基于美育综合能力的影视创作培养,以认知和主动参与为主线进行教材编写,重视中学生的视听语言掌握和表达诉求,将影视创作技巧的能力培养作为突破点,同时构建一定的影视创作氛围。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其戏剧影视学院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启动了联合编撰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的影视教育教程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实训教程”项目,这是首个具有行业标准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教程编撰项目,为高校参与中小学影视教材的编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4.组织影视活动,建构依托高校的影视文化氛围

以高校为依托组织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作品展映评选、影片观影交流,将影视活动从中小学校园延伸到高校及社会环境,把影视教育塑造为具有社会联系和情感表达的美育课程。

进行资源上的近地共享,利用高校的社会联系,辅助中小学的影视课程引入社会制作环境。让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实践影视制作的主要环节,用考察、体验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中小学影视学习氛围。

影视制作教育例10

新世纪,迅猛发展中的中国影视(特别是电视)势头不减,正以崭新的姿态,借助现代传播科技的威力,领衔主演,成为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盟主。影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已经成为最广泛、最有力、最迅速、最直接、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综合艺术,它既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又是各门艺术的综合,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

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人们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视听、视频点播、互动电视等的兴起,影视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不再满足于看热闹,还要看门道,要自己摄制个性化的影视作品。香港电影学院主管教学的负责人在回答”现代人不懂影视文化,可以称之为另一种文盲吗”这一问题时,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以现代人接触影视媒体的时间,每天至少两小时以上。一般观众如果没有影视文化的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影视传媒讯息,几乎可以说是被影视媒体曰日洗脑,更遑论如何制作活动影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是另一种文盲,而欲从事多媒体和影视制作的人,就更加需要具备此种专业知识,以应付工作需要。试问没有编剧知识、摄影和剪辑技术,如何制作互动光盘节目?而活动影像的表达(制作)和理解(欣赏)是需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培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站在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影视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加强影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狭义的影视教育是指为培养影视专业人才而进行的专业影视教育;广义的影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影视工作者,而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的影视教育强调普及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当代社会,这种广义的影视艺术教育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二、影视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1.国外影视教育概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倍加重视。日本的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前苏联也非常重视电影等艺术门类的教育。资料显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只有9所大学设立了影视系,到了80年代,开设影视课程的大学已有1066所,每年约有3万名学生在攻读影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影视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2.我国影视教育概览

为了改变电影教育的严重落后状况,1985年教育部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文件。

为了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1995年,原国家教委开始在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最初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2所高等学校进行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199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确定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影视教育在大学美育、大学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培养影视专业人才的高校有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此外还有一批广播电视学校。近年来影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许多普通高校设立影视专业,开设影视课程,出版了一批影视类教材。全国目前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影视课程(首先就是影视作品的鉴赏课程)或影视讲座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加强,这一趋势有增无减。

3.我国影视教育现状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然而,就其现实发展而言,艺术教育仍是高等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试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处于艺术教育的盲区,艺术潜能未能得到最起码的开发。进入大学,由于大学目标的过于功利性,也未能给艺术教育留下多少空间。在艺术教育的大家庭中,影视教育又最为薄弱。我国影视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对其他学科尤显薄弱,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智慧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都同样落后。这种状况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值此新世纪之初,应从影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大实施影视素质教育的力度,真正抓出实效。

当前中国高校的影视教育可分为两大类型:素质教育类和专业影视教育类。它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需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其中。

专业影视教育又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影视专业教育,培养影视专业人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少量影视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第二层面是相关影视专业教育,例如教育技术系围绕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开设相关影视类课程,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围绕电视新闻与传播开设相关影视类课程等。但由于相关专业学生原有的影视基础知识基本等于零,在有限课时的限制下,也基本属于影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影视普及教育(素质教育类)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逐渐在一些大学甚至中小学得到开展,这个层面主要普及影视的基础知识。影视普及教育虽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大学生四年下来,装了满脑子枯燥乏味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却未能熏陶出能欣赏“音乐美的耳朵、形式美的眼睛”,未能熏陶出一颗领悟生活之美的心灵。艺术品位低、审美修养差,这成为制约大学生进一步塑造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障碍。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包括影视教育在内的各类艺术教育。电视机、影碟机、家用摄像机的发展与普及有目共睹,但影视知识的普及还远远没有跟上。相比之下,影视教育,特别是影视普及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影视普及教育一直没有被列入正式的系统化教育,有关院校至多开设一些影视讲座,直到1997年国家教委正式发出在高等院校普及艺术教育的通知后,影视普及教育才被提上日程。然而,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系的学生接触到影视方面的教育,影视教育还没有在高校大面积铺开。应该看到由于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和办学条件简陋,仪器设备落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各个层面上的影视教育缺少各自独立且又有联系的教学大纲,常出现教学内容的重点不清楚、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特长不明显,不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

目前的影视普及教育中出现一种偏向,过多地强调所谓的技术,忽视审美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影视教育中,实验教学和影视技术的学习又最为薄弱。

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应多用现代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形象地、立体地解释影视理论,提高影视教学效率。

教学设备陈旧和缺乏,导致影视教学形式单一(多为课堂讲授式),缺少动手的机会,许多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技能技法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事影视教育的教师缺少教育学和人文知识以及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学习,有一部分没有受过必要的系统专业教育。

现在是中国影视教育大发展的好时机,因此,清醒地分析和认识影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为影视教育教学改革找准方向,使中国的影视教育走向一个新阶段。

三、影视教育与素质培养

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广泛认同。高校影视教育和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影视教育理应与时倶进,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1.影视教育与素质教育

(1)影视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加强影视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德育为例,一般的教育原则人人都懂,关键是如何把冷冰冰的理念化作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将德育与鲜活的影视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许多影视片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由于影视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讲授中将分析大量生动形象的影视片段,这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真、善、美的相互关系。

(2)影视教育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人类科学技术史已充分证明,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影视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利于教育的大面积普及,影视媒体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可以把课堂搬进每一户家庭,使任何人在有电视信号覆盖的地方都能学到优秀教师讲授的课程,并且能满足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的需要。影视媒体使现代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使教育贯穿于人的终身。

创新人才的首要素质是创新意识。影视艺术有助于学生改变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想像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爱因斯坦就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时,“叹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科学气质和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美育的培养和熏陶,闪耀着想像和联想的光芒。影视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影片《沙漠苦战is》中纷乱的马蹄印、清晰的脚印、爬行的痕迹、丢弃的手枪和军刀,观众通过这些画面可以想像出战马的疲惫、战士的英勇顽强直至壮烈牺牲。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通过创新性学习,才能面对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新月异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影视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像、直觉、感悟等思维,有助于个性化培养,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因而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影视教育与审美教育

德、智、体、美作为教育的四个方面,各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方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学习,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忽视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将产生多么恶劣的影响!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

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优秀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激发了多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啊!学生通过影视教育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

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人们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通过影视,人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微观到宏观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

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使人们得到休息和娱乐,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和闲暇活动。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谙,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冶情操,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影视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喜爱影视、参与影视活动,并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是不能速成的,是要靠不断的学习和长期实践的积累。教学生如何使用制作设备是很容易的事,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却非一日之功,因而影视鉴赏无论是在影视专业教育还是在普及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影视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强有力的手段。要让学生多看优秀影视作品,多比较,多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欣赏作品、解读作品。

3.影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

(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高度融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摄影等艺术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成为时空综合、视听综合、表现与再现统一、纪实与抒情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一种独立艺术。

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冲突与戏剧性情境纳入作品之中。影视艺术从文学中汲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借鉴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绘画强烈的造型意识,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处理手法深深影响着影视画面。《圣女贞德)>的雕塑式光效和仰俯角度的构图,《简爱》(彩色)的伦勃朗式的人物布光,《天云山传奇》中中国彩墨画手法的运用,《早春二月》中和谐的色彩、均衡舒展的构图……这些极富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的电影佳作无不受到绘画的影响。

音乐的节奏感与感染力深深地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创作。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歌曲、MTV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魂断蓝桥》中的《过去的好时光》让人柔肠寸断,《城南旧事》中的《獅歌》如泣如诉……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元素,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

(2)影视教学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持

影视是综合艺术,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欣赏影视作品,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接触到各历史时期、各文化圏及许多题材、体裁、风格、形式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以艺术类学科的学习为例,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和电视传递信息的高速化,许多古老而厚重的艺术形式搭载上电视这辆高速列车,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戏曲等电视文艺样式由此形成,并且登堂入室,成为荧屏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一方面,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借助声画并茂、直观形象的电视,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另一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观众又通过电视这种媒体,找到了学习和欣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一条捷径。例如,将精选的电视文学作品引入教学,大大提高了相应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倍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因为电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电视式的写作,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转换,但其文学特征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来,故事梗概基本保留原作,人物对话、描述性的语言也是原汁原味,即语言美感和结构美保留了下来。利用电视文学辅助教学,既能满足学生视觉审美的要求,又能使学生真实地了解、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体味到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

4.影视教育与师范教育

师范院校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美育素养,不仅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而且关系到亿万学生的全面成长,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作为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与美的播种者,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应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具备深厚的美育素养。在师范院校开展影视教育,特别是通过影视鉴赏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积累美感经验,加深艺术修养,使自己的审美能力不断达到新的境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联想想像能力、理解判断能力乃至创造力。

当前,中小学各科教学面临课时紧、教材容量大的矛盾,教学中存在着诸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等弊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素质,限制了各科教学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教法和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电视作为教学手段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影视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见,了解影视艺术和技术,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编制知识,掌握电视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是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搞好现代化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许多师范大学已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其中的重要章节就有电视媒体及其教学应用)作为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影视教育势在必行。影视教育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注重理论研究,又密切联系实际,把握好时代的脉搏,重视影视教学效果。新世纪,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视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用素质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严谨治学,勤于耕耘,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锐意改革,敢于创新,深入研究影视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影视教育教学艺术之路。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不愧于这个时代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