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6 16:16:01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有着鲜明的主题:叙事要完整;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勤于修改;描写要生动。

这些主题决定了本学期的写作教学实施对策:人教版语文七下写作教学,已开始话题作文的训练。重点训练学生记叙的能力,以叙述清楚、明了为基础,逐步训练学生夹叙夹议、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恰当地选择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训练学生叙事完整,描写生动,能恰当选择抒情方式来抒发真情实感,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训练学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结合上册阅读教学《王几何》《我的老师》、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阅读教学,学会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并注意叙述的顺序,能恰当地安排开头和结尾。

2.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3.结合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描写。

4.结合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议论的表达方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结合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描写生动具体。

二、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1.引导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搜集有关黄河、戏曲和与马有关的资料,学习筛选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

2.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资料,从而为记叙文写作提供素材。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要求学生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断、佳句进行朗读、摘抄,并对它们进行对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点评,三言两语都行,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运用于写作。从中选择能具体的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形式

四、注意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2

指导写作中,纵有“多写多练是硬道理”这一说法,但笔者认为泛泛地去练去写,纵使老师想的题目很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彩可出,也会让学生很糊涂,出现好一时,坏一时的撞运气情况。作文教学中我选择了分阶段分步骤地去引导训练。比如七年级上学期,我只是意在指导学生完成一件事的记叙文写作。因为刚从小学上来的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思想相对幼稚,大多出现文章写不长、无话可说的问题,这时老师指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目的,如何细致、具体、生动地叙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既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又帮助了学生克服了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具体生动,可谓一箭三雕。记得那一阶段,训练了一个老土的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的 》,成功地引导学生具体、生动、真实地去写记叙文。

七年级下学期,则着力指导学生写复杂的记叙文,即多件事的摆放。一直延至八年级上学期才引导学生去探寻并尝试记叙文的创新,如文体形式的创新,结构形式的创新,语言表达的创新,称谓视角的创新等。因为笔者认为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素材积累,会得心应手地去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后再去创新,才会真正提升记叙文的写作。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引导学生去接受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文体,说明和议论。九年级下学期,意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合理巧妙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训练指导,补缺。

建筑要有规划,我想指导学生写作,也应该要有清晰的三年规划,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好我们的阶段目标,不随意跟风,不糊涂忙乱,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

二.指导具体化,不偏不倚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我认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搜集素材。所以,在作文之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定会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如①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②不同季节的户外观察活动;③自己动手的参与、制作活动;④由老师设立的不同主题的表演活动;⑤参与生活的种种体验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

2、指导学生选择并运用材料,文而有格。

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对生活的关注到位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作文教学中,老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素材。因为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平淡的题材似白菜萝卜,即使是巧妇也难成佳肴。怎样指导学生做成“佳肴”呢?首先是在例文中求章求格。

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例子。因为课文中的很多文章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典范的作文依据。所以,老师在课文教学中,有重点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潜在的作文指导价值,指导学生读中悟理,提高认识能力;读中悟法,提高表达能力,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比如,在课文教学中,我会抓住不同体裁的课文,引领学生捕捉、揣摩、体会文中的精妙之处。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捕捉作者的创作智慧和技巧方法。如选材的典型新颖、情节的一波三折、景物的适时烘托、悬念的设置、正侧面的结合……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文的导引下,再来写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时,就会很自觉地把原来储存在记忆里的材料,拿出来掂量,排列、组合,原来“很难”的创作也变得“有法可依”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3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序列 训练

细致深入的作文教学中通常会非常注重训练过程的序列性,不同年级段,不同要求和目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适宜采用的方式并不一样。教师如果仍然简单地用单一标准和模式来组织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课堂效益不佳,学生能力素养的锻炼也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思考,是否应当展开初中作文的序列性教学,应当融入序列化的作文训练模式。这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作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对于学生能力水平训练的针对性也会更强。

一、七年级作文训练重点与教学计划

七年级阶段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开端,@一时期首先需要学生很好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需要学生能够逐渐了解与适应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基本的语言水平和写作素养,以此为参照形成一些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指导目标,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学生可能还不能立刻进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学生熟悉的基本是记叙文,对于写人记事相对来说更加熟悉。这个时期教师首先可以加强对于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这一文体有更好的驾驭能力。随后,可以一点点进行教学拓宽,让学生慢慢了解还有其他文体,基本了解其他文体常规的写作方式。七年级的作文训练重点一方面在于小学到初中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对于学生记叙能力的巩固培养,这些都应当相应的在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

在具体的教学展开中,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体验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能辩证地认识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着手,让学生挖掘与积攒有效的写作素材。要训练学生能抓住特征,运用不同的写人方法写出人物的风貌,善于运用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是学生有效刻画人物的关键。同时,要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有独特的感受,能用准确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后展开对于活动或者事件的描写,给学生构建写作素材,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各种探险活动,能对探险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叙述事件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七年级的写作训练以记叙文为主导,这个时期的教学计划应当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对于人物的有效刻画,以及对于事件的生动呈现上。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心,这些相应素养的具备也是学生今后完成更复杂的文章的重要基础。

二、八年级作文训练重点与教学计划

进入八年级后,作文教学的方向和重心都发生了相关调整,教师的教学计划也需要有一些特定变化。八年级后学生需要慢慢开始接触话题作文的写作,并且要基本形成话题作文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话题作文通常以议论文为主要文体,比起记叙文的写作,议论文写作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的整体组织与架构能力都有更高要求。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要逐层深入的展开,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熟悉这一文体,对于这一文体常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相应掌握。随后,教师可以慢慢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切入与驾驭的主题作为训练内容,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当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日渐熟悉后,教师可以再来指导大家写作难度更大的文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新的写作要求。

八年级的写作教学需要在学生原有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锻炼写作的基础能力。本年级以话题作文训练为主,教师要对学生从话题作文的拟题、选材、构思、立意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能写出中心明确、主题深刻的话题作文来。在具体的写作中,需要学生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在作文中写出有个性的东西,学习在记叙或议论中表达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激情,能体悟一定的道理。

三、九年级作文训练重点与教学计划

到了九年级后,作文教学的重心有了进一步变化,这个时期学生会开始接触到材料作文,学生在写作前要深入剖析材料,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形成自己文章的核心观点,并且找到合适的论据,有效的组织作文语言。这些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更深入的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体现。九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熟悉并且很好的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也要相应的培养学生的一些考场上的应试能力。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的考场上的写作方法技巧,这样才能够有更好的临场发挥。

在培养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时,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读懂材料原文,结合材料形成自己的核心论点,并且善于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学生要善于运用优美、有个性的语言,文章应当有新颖、别致的构思,有健康、深刻的立意。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这样才能在文章中做到描写出神,能在文章中充分张扬自我个性风采,并且能运用丰富多彩的作文形式。此外,教师还应当系统地指导学生写好考场作文,围绕作文过程中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文字等方面,探讨写作优秀考场作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最后只得注意的是,任何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多从生活实践中积攒写作素材,并且要有意识提高自身认识水平,这是学生可以写出更多充实具体,富有感染力与深度的文章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文章写作规范训练二十招【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Z2)

【2】何恒军.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考试(教研),2010(05)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4

所谓叙事散文,是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任务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散文作品。笔者之所以要鼓励中文师范学生学习叙事散文写作,是着眼于未来的教师职业发展需要,是当今中文师范学生教学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路径,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叙事散文写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讲授策略。

(一)必要性

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且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就结尾而言),结构更加明了。与抒情性散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较其多一个叙事部分,而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据此看来,叙事散文可分为侧重记事的记事散文与侧重写人的写人散文。

1.记事散文:侧重记事,表达“事”情,即把叙述事情作为重点,文章着眼点放在叙述的过程上,重在表现事件的意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12篇记事散文,分别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于漪)、《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月迹》(贾平凹)、《三颗枸杞豆》(程海)、《柳叶儿》(宋学孟),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陆定一)、《枣核》(萧乾),八年级语文下册《散步》(莫怀戚),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送行》(比尔博姆)。

2.写人散文:侧重写人,抒发“人”情——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或几个片断)来写人,重在表现人物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8篇写人散文,分别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阿累)、《我的老师》(魏巍)、《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邹韬奋)、《背影》(朱自清),九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鲁迅)、《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这样统计下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20篇叙事散文,占全六册所选课文数目156篇的13%强,足见小小的叙事散文其实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另外,如果再加上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合成的“写作”专题训练,诸如“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等等,其中多半牵扯到叙事散文写作能力的日常培养问题。

(二)可行性

目前中文师范专业的写作课程,基本上是将课堂授课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文体、文艺评论、新闻文体、师范文体以及实用色彩较为突出的应用文体上,其中文学文体理所应当地成为授课的重点。然而从实际的掌握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要求学生一出手就作小说乃至诗词作品等等,分明不切实际。在多年的写作课程讲授中,作者发现将叙事性散文作为写作起步阶段的首选文体,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的教学选择。理由有二:

1.从学生接受能力的正常成长轨迹来看,由记叙文向叙事散文过渡,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最终掌握其写作要领确实是一条入门捷径。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物质世界,首先是关于具体物象的感知把握,尔后才有可能运用概括,由个别到一般上升为抽象的理念。艺术和文学以创造形象为已任,创造形象的思维过程又始终未能脱离具体的形象。此种“寓于形象的思维”,借助形象的思考,正是人们初识世界的童稚期方式,焕发着童心天性的光彩,格外值得珍爱。叙事性散文或记人记事记物记游,总归是要采集撷取形象、处理加工形象、描绘展示形象,围绕形象大做文章。写作起步将叙事性散文作为首选,便是提倡借形象表达,用语言画画。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凡自己熟悉的且动了感情的人和事,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得最好的莫过于记叙文了,记叙文如确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叙事性散文的预备阶段。如若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因势利导,就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写作叙事散文的兴趣。

2.从写作叙事散文的一般操作程式来看,学生易于摹写、易于掌握。首先,细节刻画是关键。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在于其造型性、可视性,基本功能是“以形示人”。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因为一个深刻的细节不但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具体展现,而且往往会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其次,凤头部分要果断采用切入式开头形式,直揭主题,严禁拖拖拉拉,此为“开门见山”是也;猪肚部分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诸多美文字眼,“慢”说细微之处,让细节膨胀为一个个情景交融的场景、剖面,此为“情景交融”是也;豹尾部分要发掘、升华作者心底的情感潜流,余韵袅袅的审美效果异常重要,此为“卒章显志”是也。最后,坡《和子由渑池怀旧》曾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给我们留下了“雪泥鸿爪”这样一个很有意境美的词汇,其实我们可以体会到“雪泥鸿爪”般的审美韵味与叙事散文的美学本质非常一致,它完全可以作为检测叙事散文的写作合不合格的标准。

(三)讲授策略

对于如何提高叙事散文写作教学效果,策略有二:一是手段的现代化,二是观念的现代化。

1.手段的现代化: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作教学改革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而高师写作教学的一大趋势就是日渐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合拍。新时代的叙事散文写作教学迫切需要高科技手段以及必要的科技设备给予辅助。以“童年往事”题目为例,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综合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情境描述,穿插操作演示,调动各种感官手段强化感知,快速而有效地构架出富有傻趣、乐趣、痴趣、童趣的“童年往事”场景。再加上电脑的动态执行浏览器可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媒体信息,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让我们的中文师范生在有限的大学写作课堂授课中间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事的现场感。

2.观念的现代化:调动师生参与意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5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6

写作是初中生必备的一种语文能力,可不少语文教师总是感叹:“现在初中毕业生的写作几乎是在小学毕业的水平原地不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存在追求短期教学成绩的功利思想,不愿用时间和精力教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是学生懒得动笔,每逢作文便从网上随便搜索一个,应付了事,因此,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

“随笔”比命题作文更灵活,学生更喜欢。它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多的自由,往往能写出学生最熟悉、最真实、最动情的东西。写随笔是作文的基础,是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始终将学生写随笔作为一项写作基本功来抓,长年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一、留心观察,勤写随笔,佳句从笔尖自然流出

学生怕作文,往往不喜欢教师指定的题目。但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激情,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生活,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求,明确观察顺序,掌握观察方法,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融入自己的随笔写作中。以景物观察为例,教师可分六步,有序进行分项训练。

1.定点观景,移步换景。

2.观景特点,抓住特征。

3.留意色彩,多姿多彩。

4.体验音响,融入想像。

5.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6.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教师将这些分项训练逐一落实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对人物观察、环境观察、场面观察亦可如此。通过写随笔,学生“假、大、空”的作文毛病会不断改正,写作兴趣逐渐变浓,因惧怕作文而懒笔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少。学生随笔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要交1~2篇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让教师批阅,然后在学习小组内相互点评、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观摩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七年级阶段,重点强调“经营”句子,让美词和佳句为语段增添光彩。

二、循序渐进,区分文体,打造优美段落

新课标(2011年版)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就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八年级一个学年最多也就能安排5~6次,而记叙类作文品类繁多,如写人类、描景类、状物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等,这些若不进行几次扎实的训练,学生往往是很难掌握的,而作文专题训练的时间和次数有限,要达到新课标要求,这就不得不借助写随笔来完成。

八年级上学期,以记叙性随笔为重点兼说明文类;八年级下学期,以训练记叙性散文和议论文为主,其中记叙性散文为重点。以记叙性随笔为例,重点安排如下:

1.理清要素,叙清事情。

2.语意连贯,言简意明。

3.理清段落,文从字顺。

4.注重详略,主次分明。

5.叙事之余,穿插议论。

6.借事借景,抒发感情。

在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强化“段”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段”在篇中的重要作用,着重经营“段落”,让“段”为“篇”服务。议论和说明性文章也可按相应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

三、注重整合,明确要点,优美文章应运而生

九年级是初中毕业年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课余时间写随笔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鉴于此,可以将写随笔与应考作文训练相结合,将前两个阶段练“句”和练“段”整合为“篇”。这一阶段的随笔,要求要有角度、有深度、有新意,且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等,达到有内容、有文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艺术水平。在积累优美“段”段的基础上,随笔训练以“篇”为主。

1.立意深远,选材精当。

2.首尾呼应,紧扣中心。

3.虚实结合,烘托映衬。

4.结构合理,文如行云。

5.活用修辞,旁征博引。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7

其次,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以外,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别人的生活经验,丰富自身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写作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作文写作指导渗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描写,鼓励学生模仿练习。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学会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学会做阅读笔记,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写作方式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100-01

我们都知道,让初中生用汉语叙述一件事情是很简单的,而让其用英语叙述则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叙事”进行练习,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如用“Who,When,Where,What”等单词串联组句),就能让学生在叙事时更有条理,从而提高听说能力。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做法。

一、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听读兴趣

在听读训练之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听读材料,如选择陌生单词比较少而叙事性比较强的材料,从而有利于学生有效概括材料内容。在听读之前,教师可以设置层层推进的题目,如第一遍听读时,只要求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内容,看看哪个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强。第二遍再听时,要让学生听出重难点,如让学生把嵌有陌生单词的句子听出来,看看谁有这个能力,或是把文中出现的陌生单词猜出来,激发学生听读斗志,以及挑战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听读后,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写出来,或是讨论句子的含义,猜测单词的意思。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听读热情高涨。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3“This is my sister”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家庭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听完录音以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人物介绍,让学生在“叙事”中提高“说”的能力。如Father’s mother is my grandmother.Father’s father is my grandfather.Father’s brother is my uncle.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继续介绍aunt,brother,sister等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师继续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型和短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置任务,学生只有认真听读,学会介绍的方式,才能更加顺畅地完成自我家庭成员介绍的任务。

二、设计游戏,激发学生表达热情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叙事”性游戏方式有很多,如复述故事、讲故事比赛等,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是“心有灵犀”的游戏,即模仿电视节目中的竞猜游戏,把学过的单词做成卡片放在一起,由一个同学抽出来,用动作和语言去描述单词的意思,另一个同学猜测单词并要求准确拼读出单词,这样该组就可以得分。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可以适当放宽学生组织语言的时间,如给学生三次叙述的机会,让学生表达清楚。在自己表达清楚后,搭档才能准确说出答案。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刚刚学习的单词放在一起,做成卡片放在箱子里,让每一组用抽签的方式抽单词,使比赛活动更加公平。如单词“monkey”,叙述者开始描述:It is a kind of animal.It likes to eat bananas.It has long tail.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其他同伴一直在认真听,这就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如果同伴还没猜出来,叙述者可以辅之动作,如模仿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使同伴恍然大悟,很兴奋地猜出来。全体同学的思维都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听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听说交流的欲望,使思维更加灵活,在叙事表达时更加顺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挂图、简笔画等教具,为学生叙事创设相应的氛围。如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利用简笔画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等。在听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来;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把教室布置成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运用叙事性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实践交流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很多语文教师都有深刻地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批改异常认真,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也是面面俱到,从语言到立意,再到文章结构及其形式,力求无一遗漏,然而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制定好详细的作文计划,没有提前设计好训练的重点。如在指导学生第一次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时,很多教师没有对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进行精心设计,而只是临时想一个题目,或者找本资料上面找个题目布置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笔,不知道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二是作文讲评也没有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进行,而是什么问题都涉及,全方位讲评,却什么也讲不深入,什么都没有突出的解决,结果最终的付出是徒劳的。

为了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写作思路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克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如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时,可以从多彩的家庭生活中选材,抓住生活中的两三件事,从生活小事中、从家庭的细节中体会家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在文体特点上进行指导,学会如何写记叙文

七年级作文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重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描述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上,而不必着意去刻画人物,力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把事情叙述清楚具体。写作时,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线索要清楚,要抓住一定的线索,按照情节发展的脉络把事情写清楚具体。记叙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顺序、倒叙和插叙等手法。二是叙事要完整。既要把事情从起因到结果写完整,又要做到文章结构上的完整。一件事往往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之间都需要有一个较为自然的过渡,如开头和主体之间、主体各部分之间、主体和结尾之间等,都应有自然的过渡和交代,这样,文章才会有完整感。三是叙事要详略得当。对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比较简略,而应把重点放在叙述事件的经过上面,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叙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把最能体现事件意义、最能展示中心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写的真实、详细。同时,要讲究剪裁,选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中心思想,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选取材料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记流水帐。四是要善于挖掘出事件中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日常平凡细小的事件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反映出事件的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悟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五是写好感人的细节。教师指导学生在记述主要事件的同时,抓住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几个细节进行描写。选择的细节必须真实、有生活实感,要靠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六是写好事件中的精彩场面。描写好场面,对刻画人物、结构事件、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写作中,要抓住事情发生发展过程中,那些最紧张、最热烈的场面,着力把它写好。

三、注重循序渐进,强化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指导七年级学生写作时,一要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写作的日常规范要求和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字体要工整、叙事要完整清楚等,对于内容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其次,让学生采用自由作文的形式,自由命题,自由写作,不加任何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最后,当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后,教师再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二要善于从经典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开展作文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扩展故事情节,叙述清楚一件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在课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以“游行大典结束后”为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补充故事情节,从不同的人物出发,针对新装进行续写。可以提供一段开头语或结束语,让学生自命题目、自由写作,如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开头的写法,用最精炼概况的语言,对自己学习中印象深刻的老师进行仿写。可以针对课文中用了特殊句式的优秀片断,让学生仿写,如《安塞腰鼓》一课的第五自然段写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接下去仿“……一样,是……”的句式,学生写道:“闪电一样,是移动的身影;灵蛇一样,是扭动的腰肢;虎啸狮吼一样,是惊天动地的鼓声……”也可以仿照课例,先理解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写作,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可以指导学生仿写“春花图”一段,着重从写作顺序上的形――色――感――悟,从描写方法上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入手,让学生进行仿写。

从经典课文的学习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而应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性,由仿写入手,遵循仿词、仿句、仿段,乃至仿篇的指导序列,从仿结构到仿构思,从仿语言到仿立意,教师要在“仿”字上下足功夫,指导学生写好人格作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例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58-02

对于作文教学,无数学者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能力、作文综合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纵观前人的论文或专著,多停留于个别辅导或区域指导的层面,而非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共性规律的探索。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有序、长期的“跟踪”研究,努力摸索出符合初中生实际动态的周期划分标准,探索出作文教学周期中的一般规律,以便初中语文教师能依据学生作文在周期中的呈现特征以及在此特征上表现出的需求,制定出相宜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在初中三年的作文过程中,随着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他们在同一写作能力方面表现出逐步深入、拓展、完备的过程,这就是初中生整体作文能力的一个周期。作文教学周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或根据学生的学龄段划分,或生硬地将某一写作能力划分为一个阶段,它的划分往往是粗线条的、刚性的、线性的,它往往把一些写作能力进行生硬的划分,不具有延续性、系统性、整体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周期尊重群体中学生写作能力所处的实际状态,并强调的是个体整体写作能力的不断深化、完善。它对个体作文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更为关注,是一种动态的划分形式,更注重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及整体水平的延续性、补充性指导。

针对学生初中三年不同作文时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个体作文成长规律的特殊性,笔者根据中学生时段思维特征和表达能力的特点,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教学周期采取相宜的、个性化的、有效的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教学构思。并通过学生习作抽样、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各个年级段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广泛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性进行量化评估,基于学生作文差异性的学与教进行分层研究。同时,对七至九年级各阶段学生作文的目标进行研究,梳理出各阶段作文教学达成目标,整合了苏教版教材各册中的写作知识和要求,对其进行了更为切实、高效地安排,从选材与用材、构思与布局、情感与立意、语言与表达这四个角度总结出了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作文教学周期的一般规律。

七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从生活找“米”: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②理清选材与定中心的顺序:先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材。③取材要典型,切实为中心服务,不能偏题。

构思与布局:①明确初学写作记叙文阶段的基本范式,尤其是段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②开头与结尾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长,一定要打草稿,等等。

情感与立意:①讲真话、抒真情;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作品能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不写错别字。②强调叙事过程中表达的简洁性与明确性。

七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区分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明确其结合点与各自的侧重点。②把事情过程写清楚,不记流水帐。有明确的叙事线索,并交代清楚叙事文的六要素。

构思与布局:①懂得开头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②进一步巩固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范式。

情感与立意:①立意要求:健康、积极向上;②主题的集中性;③能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通顺、流畅,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会用修饰语增加语言的“含金量”。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体现一个明确的主题;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材料中的各环节能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所取舍;对事情的高潮部分懂得不惜笔墨。

构思与布局:①在段落合理的基础上讲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②懂得结尾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

情感与立意:①写人为主与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不同的情感表达途径:对人物的评价;对事情的感悟。②掌握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的区别,并学习一些方法。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力求生动,能运用成语以及一些准确、传神的词汇,并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②运用常用的五种人物刻画手法写人,能在叙事过程中用细节描写强化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八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够在取材真实的基础上适当虚构一些合理的细节,以利于中心的突出。②材料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或最能凸显中心的部分要浓墨重彩地写。

构思与布局:①照应与过渡。前后呼应:段落间的过渡自然且巧妙,不生硬不机械。②初步了解镜头式、日记式、小标题式等多种作文布局模式。

情感与立意:①情感真挚,学会在平静而质朴的叙述中渗透浓浓的深情;②在掌握主题集中性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主题的深刻性。

语言与表达:①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使语言变化多姿。②结合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使读者的情感与写作者产生共鸣。

九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取材新颖: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记录有用的作文素材;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好的作文素材。

构思与布局:①对所选材料中的各情节能考虑其呈现顺序的多样性与科学性,如顺叙与倒叙、插叙与补叙。

②了解作品情节的曲折性,并能运用欲扬先抑等方法使文章一波三折。

情感与立意:①学习并初步掌握使主题深刻的一些方法或技巧;②了解作文情感与立意的统一性,并知晓主题在文中凸显位置的多样性。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生动、形象,能综合运用使语言亮丽的多种技巧。②将记叙与描写融为一体,并在叙事后熟练运用议论抒情点题扣中心。

九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将之前的各项要求予以复习,在作文中实现各学期能力目标;②将几个人的事例片段予以整合,写在一个身上,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构思与布局:①精妙构思,巧妙布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②合理有效地采用题记式、实验报告式等新颖的作文模式,不为用而用,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创作的实际科学选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