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铁路物流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1 14:55:22

铁路物流的概念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1

1.1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2

1.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

1.3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3

第2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6

2.1加快铁路运输规模化发展. 6

2.2建立快捷货运体系. 6

2.3全面开发铁路货运服务功能. 8

2.4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追踪. 9

2.5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9

第3章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11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11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11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12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2

[2] 王燕凌. 中国公路货运市场供求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7):54-56.

[3] 张晓东,万涛. 中国铁路物流发展概况[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6):63-67.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3

APEC会议开幕之际,“一路一带”和海外基建产业链概念股的主升浪,宣告了中国版马歇尔投资大主线掘金大战开幕了。

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就是中国通过对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发达国家的出口需求,其核心战略是将四万亿人民币投向海外,从而实现双赢的国家战略。第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筹建,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第二,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财富,拥有全球最强的基建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将推进新兴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达国家的高铁、核电等建设。第三,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四,传闻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基金,为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和基础设施提供融资,预示着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即将起航。综述,笔者认为中国版马歇尔投资大主线属于国家战略级别,必将带动以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为核心的牛市大行情,基建承包、工程机械、铁路建设、核电建设、通讯建设、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更大的投资机遇。

第四季度以来,主力机构沿着“高铁核电一路一带海外基础建设”进攻路线图,全线展开中国版马歇尔投资大主线攻势。笔者对第四季度(截止本周四)以来的涨幅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马钢股份(57%)、晋西车轴(48%)、中国中铁(42%)、晋亿实业(40%)成为高铁产业链新四大天王;连云港(52%)、北部湾港(35%)成为“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新双子星,北新路桥(51%)继续担纲成为丝绸之路领头羊;湖北能源(57%)太钢不锈(44%)成为核电新龙;中国交建(44%)中国电建(41%)振华重工(39%)、中材国际(37%)成为海外基础建设的双龙。

在中国马歇尔投资大主线上,基础设施产业链全线爆发,中国制造产业链流光溢彩,一路一带概念股卷土重来。在基础设施投资产业链上,振华重工、中国交建大显龙头本色,连续涨停成为基础设施产业链的龙头旗帜,率领以山推股份、柳工、中成股份、常林股份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概念股,以中材国际、中工国际、北方国际为代表建筑承包商概念股强势上攻,成为本周新兴起的热点。在中国制造投资主线上,高铁产业链强势依旧,核电产业链升级再现。本周以湖北能源、中核科技、应流股份、江苏神通、上海电气为代表的核电核能产业链概念股,以马钢股份、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代表的高铁建设产业链概念股,继续高举中国制造大旗,成为走出海外的强势军团。在一路一带投资主线上,以连云港、五洲交通、北部湾港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股,以北新路桥、国际实业、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为代表的陆上丝绸之路概念股,在借助APEC春风下,更有不俗的表现。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中国版马歇尔投资大主线,其升势将贯穿到岁末年初,建议中线关注。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4

地铁经济是我国经济领域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是指围绕地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所形成的一个巨大市场,简单来说,就是依托地铁发展经济,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江宁区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分布有13的镇,7个街道。分布有沪宁、机场高速、宁马、宁杭高速公里,以及104、205、二环等高等级公路,还有禄口国际机场,距省内最大内河港新生圩港17公里。未来规划为南京新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和都市农业集中区。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快东山地区的建设。目前南京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涉及到江宁区的地铁项目有: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伸线,由一号线安德门站向南延伸至东山新市区,南京地铁三号线北起浦口林场,南至江宁九龙湖。还有规划中的轨道5号线和机场轻轨线。

1.地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达国家地铁经济上百年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地铁发展对一个城市商业结构的影响很大,轨道线路发展甚至会改变整个城市的商业结构。

(1)首先,地铁促使商业资源向地铁沿线和枢纽站,或者说是城市的交通节点集中,围绕这些站点或枢纽,就会形成一批新的商业中心,使整体商业资源向多中心的趋势发展。哪里有地铁,哪里就有人流,区域人口就会增加。而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背后一定有着政府规划,指明了未来发展重点,这样商业资源会自然跟进,随后人口迅速增加,一些大型枢纽站附近会很快形成新的大型商业中心。

(2)其次,地铁普遍构造模式是“市区网络+郊区放射线”,让市区的商圈得以链接,商业繁华区由点及面、由线而串,渐渐扩大。如上海的商圈就已经有成片趋势,一条南京路从东到西,随着地铁开通,整个商业区域逐步扩大了。

(3)第三,地铁使人的消费空间变大,路程花费时间变短,商业形态也因此更加繁复成熟。人们惯常印象里堆满特价处理品的地下商场如今成为潮流地,重新诠释了传统商家津津乐道的“一站式消费”概念;此外,地铁站点凝聚而来的各类商场形成有性格有特色的商圈,带动起“商圈式消费”;最后,大量人口被吸纳到轨道交通的沿线,商圈又因为地铁的串联而形成商业带。如今,地铁已超出了交通概念范畴,全面催熟城市商业,地铁经济也逐渐从“一站式消费”过渡到“商圈式消费”、“商业带式消费”。

2.南京地铁对江宁区域经济的影响

2.1地铁拉动江宁经济的发展

  (1)地铁带动商业物业的发展

地铁的建设促使商业物业占地面积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地面到地下""的趋势来发展,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首先,在地下开设车站商铺租赁设施,沿线车站开设商店为乘客提供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其次,地铁将使购物更加便利,并催生消费潜力,对区域经济产生一系列的推动作用。地铁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的流通市场,使地铁沿线物流、人流、商流集聚一起。

(2)地铁经济带动房地产业的升值。

地铁产业的发展和房地产业是连体的,地铁作为房地产业的增值概念曾经被无数次放大,地铁的开通对于房地产业是一个契机,交通商业的改善将带动地价的升值,同时也促使地铁周边商业必须跟进。比如江宁新开发的楼盘有:南方花园枫彩园、托乐嘉街区、凤凰港商贸城、翠屏湾花园城、乐活时尚街区、协众财富广场、文鼎广场、汇金九龙商业街等。

(3)地铁经济推动文化产业增值

地铁站内还可以做海报广告,不断向乘客提供先进及崭新的广告媒介。为吸引和提供广告商更多的选择,地铁公司还推出一系列新颖的广告媒体,包括列车车身广告、月台投射广告、车站柱位和墙身广告、""e分钟着数""机、车厢和车站电子广告板等,为广告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这种地铁文化为地铁公司起到了增值作用。

2.2 提升区域经济下的交通集散功能

以地铁一号线南延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宁溧路快速化改造、协调推进宁杭高速公路建设。建设东山至麒麟、开发区至滨江两条连接通道。区域内实现国、省干线公路达一级及一级以上公路标准。完善对外交通网络,以南京二环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等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对外交通格局,实现交通现代化。

2.3转为地铁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工业化、城市化联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内统筹功能分工、人口分布与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推广应用基地,形成全区先进制造业支撑和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在扩大产业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的同时,加紧向产前研发和产后服务延伸,提升发展内涵,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沪宁、宁杭便捷的交通优势,接受大城市辐射,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业、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经济总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3.小结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南京江宁区已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际的人流、物流迅速增加,这对交通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地铁经济是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伍振. 开往春天的香港地铁[J]. 今日科苑, 2010,(Z1)

[2]焦向阳. 全力打造“地铁经济”概念 整合地铁商业资源,营销地铁经济概念[J]. 广告人, 2010,(08)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5

随着我国高铁里程的逐步增加,其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乘车体验逐渐被广大旅客认可。伴随高铁带来的大量客流,车站周边的服务设施需求量日益提高,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逐渐被有关部门重视。通过物业开发,打造商业交通综合体及站点周边土地的综合利用,加快沿线城镇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为沿线地区带来客流,聚集人气,创建城市。通过物业开发,创新城市空间组织方式,贯彻低碳、集约、人本的开发理念,最大化地提升站点核心区的城市品质。运用市场手段对场站上盖、地下及周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打造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铁路综合开发模式,将因铁路建设带来的沿线土地及物业升值部分反哺铁路企业作为建设运营资金的补充,实现外部效益的部分内部化,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

一、高铁物业开发设计原则

1.1理念与发展

新建铁路综合开发模式,并非单纯将铁路设施和房地产物业放在一起,更不是简单的以房地产补贴铁路的做法。是一套理顺铁路建设、运输和土地开发相互关系的制度,通过在场站上盖及周边集中发展房地产物业,创造资本收益补贴铁路发展成本,并提供人流聚集,为铁路运营、城市发展和社会整体创造最大效益。因此,铁路建设项目综合开发需要铁路企业将铁路建造、运营与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资本运作、商业经营等运用市场手段有机整合,各部门通力合作推进,指导掌控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整个流程。确保规划开发方案的实施,才能获取好效益。

1.2决策与效益

新建铁路项目综合开发是围绕铁路建设项目而进行的,铁路建设项目是综合开发的前提和依托,因此,综合开发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和投融资运作,应与项目工程预可研、可研及初步设计同步开展。在前期策划阶段对开发工作的整体定位、目标、商业风险、实现途径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实施综合开发奠定基础.新建铁路综合开发核心是围绕铁路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综合开发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效益理念要贯穿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地块选取、业态选择、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合作方式等每一个方面都要贯彻效益理念。对项目评估和决策,实行经济效益一票否决制。

1.3运作与共赢

综合开发涉及资本运作、房产开发等高风险行业,需要利用铁路资源优势,搭建运作平台,借鉴先进经验,规范进行操作,利用市场化运作来分散、化解商业开发风险,确保获得好收益。综合开发要借力现有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积极性,探索当前用地管理制度下低(合理)成本获取土地的方式,实现地方政府、铁路企业、开发(建筑)商等多方共赢,实现协同综合效应。

1.4协作与配合

铁路用地综合开发工作涉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项目业主、地方政府、设计单位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铁路总公司要发挥其协调国家层面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协调内部管理和资金筹措等优势,统筹策划全路用地综合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制定、项目审批、基础配套、税费减免、协调地方关系等优势,保障铁路用地综合开发所需的外部条件;项目业主(或铁路局)要组织得力人才,做好综合开发方案的策划、设计、实施,发挥优势,争取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受托设计单位要充分考虑车站综合开发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一流的设计精品。

二、高铁物业开发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物业开发建设中产生了AOD、SOD和TOD三种开发模式。下面简述下这三种开发模式。

2.1AOD模式

AOD(Anticip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的开发模式,这是一种城市规划到城市经营整合的概念,是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手段。AOD是政府充分利用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来进行城市经营。政府通过预先某些地区的规划消息,公开相关信息,来激发、引导市场力量进行先期的相关投入,以尽快形成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环境和所需氛围,以便于政府在最为适合的时机,以较小的投入即可实现原先的规划建设意图。

例如,在“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中”,针对未来远期要形成的CBD地区,就提出导入AOD的概念:在钱江新城南岸(未来CBD核心区)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预征土地,并向社会明确政府未来的规划意图信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心理预期,引导开发商在周边地区进行相应的开发,促使CBD所需的配套环境和氛围尽快形成。

2.2SOD模式

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产生的一种新方式。所谓SOD,就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例如,当年青岛市政府出让了老城区用地,而率先进入新区,实现了城市功能转移、空间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多重目标。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SOD尤其是以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中心转移,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和心理预期效应,是无法衡量的。

2.3TOD模式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作为一种源自城市规划的城市经营方式,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广为采用。所谓TOD,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是来自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熟”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

三、结语

近些年,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带动了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建设。配合车站建设的物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挖掘高铁车站物业开发的设计理念、原则及开发模式,有利于更好的反哺高铁建设投资,有利于铁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清辉. 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2.

[2] 柏 景,罗盛文,喻 晓.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思考与 实践[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露军. 土地招拍挂与竞买――土地竞买理论与案例详解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深圳至茂名 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可行性研究[R]. 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6

为做好高铁车站商业开发,按照铁道部和路局的要求,高铁车站商业必须与车站保持“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开通,避免二次装修造成浪费和对运营带来干扰,协调车站与商业的整体形象,满足旅客出行的基本需求。随着高铁不断开工建设,如何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与车站建设保持“三同步”,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及需引起关注的课题。

一、当前高铁商业开发的现状

目前,在我局管内已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有沿海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高铁、合武客专、合宁客专等。在这些已开通运营的高铁中,高铁商业开发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开通。有些车站在开通运营的时候,由于未能做到“三同步”,导致一些旅客在车站内想买包餐巾纸都买不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这些高铁中,做得最好的是沪杭城际高铁,基本做了“三同步”,但也由于时间仓促、商业施工装修工期短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商业装修质量差、个别装修效果与车站整体形象不协调等后果,从而造成返工,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不必要的运营干扰。

二、影响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的原因

㈠理念问题。长期以来铁路一直是以重主业轻多经的思想理念为主导,导致多经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处在从属的地位,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殊不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计划经济的退潮,多经已经变得越为越重要了。它可以提高铁路运输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服务质量,盘活铁路的资源等功能。在日本、欧洲等国家的铁路,商业产生效益已经远远的大于运输主业。由于没有认识到高铁商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导致高铁车站在概念设计阶段就把商业部分忽略了。

㈡投资体制问题。铁路主辅分离后,铁路一直有“谁受益,谁投资”的要求,多经企业被当作了受益主体,在涉及投资的时候往往都要求多经企业自行投资。其实,多经企业作为路局的下属企业,是路局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应当被单独对待。况且,多经企业受益也就是路局受益、铁道部受益。当前,高铁建设是铁道部直接投资的,设计、施工等的审查都由铁道部相关部门直接负责,多经企业未能参与其中。由于受“谁受益,谁投资”的要求影响,所以就导致了在高铁建设过程中“三同步”困难重重。

三、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的必要性

㈠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是高铁车站创一流标准、一流形象、一流服务的基本保证。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有利于设计单位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车站的整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设计高铁商业的布局,统一设计;有利于消防性能化设计和复核;有利于施工单位统一施工,确保施工材质统一、施工效果统一、施工质量统一,从而确保整体形象的统一。

㈡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是高铁商业招到高档次、好品牌商家的重要保证。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有助于各种商业业态的提前招商,有充裕时间进行商家的筛选和比较,也有助于商业的谈判,使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商家所需的各种物业条件能在车站施工阶段得以解决,为顺利开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㈢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维护铁路良好形象的必要保证。如果高铁车站的商业开发做不到“三同步”,商业开发进度将滞后于车站建设速度,同步开通运营得不到保证,那么旅客最基本的需求也将得不到满足,这不仅大大影响了高铁车站高档次、高标准要求的形象 ,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确保高铁商业开发“三同步”的建议

㈠积极主动参与概念设计阶段,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使设计单位深入了解商业的需求,从而在概念设计阶段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车站的各功能,使商业不在初步设计阶段被 忽略,导致后期补救都相当困难。同时,要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使他们理解商业的重要性,从而推进同步设计的顺利实施。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7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建议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讲述的,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向学生展示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

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建议

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回答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

然后对例子进行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考.

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

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

(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

(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概念教学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必要的反复.

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力.

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

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

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

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

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向铁块运动过来.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

演示实验三: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桌子

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推.

教师对两个实验进行总体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

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放映幻灯片,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

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请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弯锯条,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在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形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学方面的物理学家和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

探究活动

【课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力的作用效果的网上信息;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实验记录.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8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特征、属性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科的第一步。然而,长期以来,物理概念教学都不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很多师生看来,学习概念只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概念熟记在心中就可以了。事实上,把概念记住仅仅是概念学习的第一步,除了能够记住概念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概念的内涵,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而要想达到这些效果,教师就一定要在概念教学上多下些功夫,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来深化概念教学,以培养学生成才。

一、利用实例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是在归纳和总结大量的实例基础上诞生的,高中阶段很多的物理概念在抽象性和概括性方面比起初中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如果直接把概念拿过来分析讲解,很多学生一时很难消化概念中高度抽象化的内容。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概念形成的规律,从实例中引入概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位移”这个概念时,就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王某周末要和全家一起去某公园郊游,现在有两套出行方案,第一套是自己开车自驾游,只需要开车行走15公里,第二套方案是乘坐公交车,需要行走18公里达到目的性。(教师把两条线路在黑板上画出来,用A、B分别表示起点和终点,第一套自驾游路线用ACB来表示,第二套公交车路线用ADB来表示)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线路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观察指出两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虽然行走的线路完全不同,但两条线路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得出了路程无法表示物置发生的变化,从而顺利地引出新的概念位移,即位移是表示物置变化的物理量。类似这种可以引出物理概念的生活实例还有很多,如在讲到“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乘坐电梯的时候,当电梯上升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体重增加,而电梯下降的时候,会不会感到体重减轻?这样,通过学生切身体会到的实例来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这种通过实例引入概念的方式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从而有效降低概念的抽象思维难度,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二、巧设实验理解概念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都来源于反复的实验。在学习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实验为手段来辅助概念的讲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实验的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到“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时,笔者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拿出两个表面光亮的铁球,将其中一个铁球浸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电筒从侧面进行照射,结果发现水中的铁球依然十分光亮。接下来,再把另外一只铁球用蜡烛的焰火熏黑,然后将变黑的铁球放在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结果熏黑的铁球变得比原先浸入的那只铁球更加亮。面对这个现象,学生显然感到非常疑惑,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验作铺垫,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就显得更加轻松了。

三、利用对比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对比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概念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静电场和重力场、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质量与重量、动量与动能等。通过把这些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相似概念的理解深度,还可以有效避免概念的混淆,提高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编制习题巩固概念

概念形成以后并不代表真正掌握了概念,只有真正地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了巩固概念,教师可以结合概念中一些易错点搜集或者编制一些习题。通过做习题,很多原本没有暴露出来的概念理解问题可以更加清楚地显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纠错。通过习题练习,不但可以巩固概念,有时候,同一个习题可能会涉及很多个概念,这种综合性的习题演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题:有一艘小船要划到河对面去,已知河面宽度是100米,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8m/s,水流的速度是5m/s,现在思考一下,小船如何以最短的距离行驶到对岸?小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行驶到对岸?这个习题就不光涉及到力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还涉及到了位移与速度的概念。通过这种综合性的习题演练,可以让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各种概念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概念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其质量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正视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实施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恰当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这样才能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才。

参考文献: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9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更新。新授课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但高三复习阶段,为了应对高考的压力,诸如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的培养要求都被束之高阁,随之而来的是“炒冷饭”、“满堂灌”、“满堂练”式的传统复习课教学方式,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结构,强化解题训练,但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不能灵活运用并迁移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图是综合了系统论、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等理论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的工具。它可以在外显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者内隐的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具有将概念和知识网络化、具体化、可视化的优点。设计“题组”驱动学生思考是使用概念图的关键,所谓“题组”,就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一系列有代表性、系统性的问题,能将知识、技能、方法融入其中的教学方法。通过“题组”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本文在学习借鉴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设计“题组-概念图”的复习策略应用于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题组-概念图”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1. 题组设计是实施复习教学的前提

题组设计是影响概念图构建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备考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并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引人一个完整的领域。”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复习目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凸显知识点、强化概念联系的高质量问题。题组设计需注意几点要求:

(1)知识点覆盖要全面

题组充当先行组织者,为概念图的构建铺路。要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明晰的认识,题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覆盖复习的重、难点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考查到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2)题目难度与梯度要把握好

设置的题目要难易适中,过难或过易都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题组设计还要体现知识间的层次关系,前一个题目的解决能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积累知识和经验,后一问题对前一问题来讲,又恰到好处地处于“可及”又“不可立及”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探究,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维持兴趣。题组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呈现到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不同的学生,要选择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题目,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形式要多样化,题量控制要适中

针对不同复习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可选择一些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类的问题,题目的选择不拘泥于选择和填空,要增加实践题、探究性和开放题的比例,题目可以是“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问题的编制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2. 问题解决是实施复习教学的核心

通过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要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合作交流中的首席发言人的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在问题与相关知识点的结合点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解题思路,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为线索来构建知识网络。现行高考命题的主旋律是能力考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不是教师“一言堂”能达到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 概念图构建是实施复习教学的关键

概念图能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概念、原理等按照特定的关系组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图,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以往学习中的模糊概念,还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工具,是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意义学习过渡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概念图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以事先做一个专家型概念图作示例,把知识要点的关系分析清楚,再待学生课堂探究结束、自主构建概念图后展示,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修改、完善学生自主绘制的概念图。

三、 “题组-概念图”复习模式的操作流程

将“题组”和“概念图”两种教学策略进行组合,形成了高三化学“题组―概念图”复习策略,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

四、高三复习中使用“题组概念图”策略的案例

本文选取《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采用“题组-概念图”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阶段:

1. 归纳本节复习的要点:

①了解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铁盐)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②掌握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变价金属的粒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③掌握Fe2+、Fe3+的常见检验方法。

2.针对本节课复习要点,教师课前绘制的概念图如图2。

3. 仔细研究复习内容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后,精心编制题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题目可从近年高考题和大市模拟题中挑选,也可改编或自编。

课堂教学阶段: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依据“题组-概念图”操作流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以三个模块构成整体,逐层推进,进行“题组-概念图”复习教学。

【展示导学题组】

1. 写出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分析铁的常见价态。

2.根据下列药品:Fe粉、Cu粉、0.1 mol?L-1 FeCl3、 0.1 mol?L-1 FeCl2溶液、淀粉-KI试纸、新制氯水、5%H2O2溶液、0.1mol?L-1硫氰化钾(KSCN)溶液、0.1mol?L-1高锰酸钾(KMnO4)溶液,设计Fe2+、 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边实验、观察边记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3.实验室如何制备少量的FeSO4,请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并指出保存时的注意事项。

4.利用厨房中常见用品,除去衣服上蘸有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并说出理由。

5.已知Fe(OH)2是一种白色沉淀,但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故而很难看到Fe(OH)2的本身颜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少量纯净的Fe(OH)2。

6.现有一种补铁药剂“速力菲”(片剂:每片0.1 g),请你设计方案检验该补铁药含有铁元素以及其价态,并测定药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7.制作印刷电路板(PCB)、对蚀刻电路板的废液(含Fe2+、 Fe3+ 、Cu2+)进行回收铜并使蚀刻废液再生均涉及 Fe3+与 Fe2+的相互转化,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从蚀刻废液中回收铜并使蚀刻废液(FeCl3溶液)再生。

【问题解决过程】

导学题组能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熟悉知识间联系,提高解题能力。本节内容围绕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个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师:问题1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通过铁原子结构了解铁的化学性质。

生:写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核外电子排布式后,得出铁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Fe2+,但是Fe2+得最外层3d6不如3d5稳定,所以Fe2+容易继续失电子得到较稳定的Fe3+。

师:问题2设计Fe2+、 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复习Fe3+、Fe2+的氧化性、还原性,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能力。

生:写出Fe2+与H2O2、KMnO4、氯水等反应离子方程式,Fe3+与KI、Cu粉、Fe粉、硫氰化钾溶液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师:问题3涉及的FeSO4的制备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生1:Fe和稀硫酸反应。

生2:Fe和Fe2(SO4)3溶液反应。

总结:FeSO4溶液能水解、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制备和保存时要加稀硫酸抑制水解,加铁粉防止其被氧化。

师:问题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生1:用白醋浸泡,将Fe2O3转化为可溶性的Fe3+。

生2:我在电视上听说过用柠檬汁可以洗掉铁锈。

师: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大家想一想柠檬汁为什么可以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生3: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和维生素C,铁锈溶解同时Fe3+被还原为颜色更浅的Fe2+。

总结: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将Fe3+和Fe2+的性质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习兴趣。

师:问题5通过Fe(OH)2的制备,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探究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生1:用FeSO4和NaOH溶液相互滴加来制备。

生2:用电解法来制备,铁做阳极,碳做阴极,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画出电解装置图。

追问: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方案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备Fe(OH)2关键是什么?

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制备的要点: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驱逐溶液中氧气、制备过程中避免与空气(氧气)接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实验方案。

师:问题6通过药片成分的测定熟悉Fe2+和Fe3+的鉴别方法,并从定性上升到定量的角度测定药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生:讨论铁的价态,提出假设。

假设1:只有+2价;

假设2:只有+3价;

假设3:既有+2价又有+3价。

生1:将药片研磨粉碎,用稀硫酸溶解后,取清液,先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Fe3+,如有血红色溶液则说明假设1不成立。另取清液加氨水调pH至3~4,沉淀除去Fe3+,过滤,在滤液中加KSCN不变红,再加H2O2,若出现血红色溶液,则假设3成立;若无血红色溶液出现,则假设2成立。

生2:取少量清液加入KSCN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Fe3+,然后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直至溶液变无色,继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H2O2,若出现血红色溶液,说明假设3成立。

生3:取少量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3+,另一支试管中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是否有Fe2+。

生4:取少量清液置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淀粉KI溶液,若变蓝,则有Fe3+;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氯水,若褪色则有Fe2+。

生5:取少量清液置于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生成沉淀的颜色来判断。

师:刚才五位同学分别采用各自的方案来探究药片成分,请大家讨论后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生:生1、2、3的方法可行。生4的方案由于氯水本身的浅黄色和Fe3+的颜色相似,不能说明问题。生5没有注意到红褐色会掩盖Fe (OH)2的白色及其Fe(OH)2生成后会极快转化,故不宜采用。

师:通过问题6我们知道补血剂成分是亚铁盐。接着从定性过渡到定量测定药片中Fe2+的含量。

生1: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药片作为样品,完全溶解于稀硫酸配成溶液,稀释至100mL,从中取出20.00mL,用酸性高锰酸钾的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滴定来计算Fe2+的含量。

生2:还可以将Fe2+转化为Fe3+,加足量的NaOH溶液使Fe3+形成Fe(OH)3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称重,根据铁元素守恒来计算铁元素的含量。

师:问题7结合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印刷电路板“蚀刻液”处理过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生1:我设计从“蚀刻液”回收铜并使FeCl3溶液再生的流程图。

总结:通过系列问题组,大家回顾了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转化。请大家自己构建一个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概念图。

学生绘制的《铁及其化合物》概念图作品示例如图3。

铁路物流的概念例10

铁路货车运输在我国的运输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承载量的巨大而备受大客户们的青睐,因此应注重对铁路货车的制造技术研究,提升其工艺水平以保证铁路货车的高质量运行。

1 工艺工程化的概念阐述

所谓的工艺工程化是指一种过程,涉及到对产品开发、材料采购、工艺研究、装备配备、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和人员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是一项范围广、周期长的系统工程[1]。从这一概念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如下信息:首先,工艺工程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逐渐关注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方面,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整个铁路货车的制造流程和细节,直至货车制造工艺工程技术达到一定的完善程度。其次,还包含着全面性,也正如前述中提及的产品开发、材料采购、工艺研究等一系列的过程,必须考虑到整个制造系统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工艺工程化。最后,这是一个大的政策支持下的工艺改革。因为是铁路货车制造的工艺工程,不仅关系到对货物承载量的提升问题,同时也涉及铁路运行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在政府的政策范围内采取这样的策略。

2 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工程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我国铁路制造水平仍有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迅速,其整体发展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货车制造技术目前还没有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制造工厂,有着各式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因此对于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的探索十分有必要,同时探索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2 经济的发展促进铁路货车需求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货物流通需要铁路货车来承载和运输。而目前我国的铁路货车数量有限,很难快速及时地将有流通需求的所有货物运达目的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增加铁路货车的数量,因此,批量生产的工艺工程化亟需开展,以满足现实社会运转的需求。

2.3 对铁路货车的高质量工艺要求促使工业工程化的发展

近几年的铁路灾难时有发生,一场场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使得我们不得不沉思铁路运行的质量检测和设备监控。对铁路货车制造开展工艺工程化的发展路径可以在货车制造工艺标准、制造过程、管理监督、制造生产计划等方面对铁路货车的制造进行监督和材料工艺整合,使其在一个整体系统内完成对铁路制造的批量生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铁路货车数量上的增加,同时也能够达到整体质量的高要求。

3 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工程化的完善与发展

3.1 要能够做到标准化工艺工程的实施

这里的标准化主要是指对一项任务将目前认为最优、最合理的实施方法作为标准,让所有做这个工作的人都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可以看做是一个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过程[2]。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货车制造者的工作过程更加系统化,他们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工艺设计和制造,而决策者则组织策划和监督完善整个制造过程中的不足,这样在整个系统中的相互分工协作,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更加提高工作效率。

3.2 加强对铁路货车制造的工业工程调研分析

一个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必定是在严密准确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在铁路货车制造工艺中,对材料数据的调查越准确,其采取的货车工艺工程化进程就会越顺利和简单。否则,在没有数据调查作为支撑的时候,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就会显得单调。但是,在进行调查之前,首先要了解其基本情况,比如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需要哪些信息等。

3.3 明确各部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如前文所述,铁路货车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由多个工序相互协作的过程。其中的各道工艺都是相互衔接的,就像一个链条,其中一个环节断了都会影响整个程序,因此,推进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工程化需要做到每一个环节的衔接,这就需要明确各个部分制造者的职责,明确其需要承担的后果,同时,还要加强对重要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做到整体上的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工程化进程得到很好的保证。

3.4 推行良好的生产制造模式,促进工艺工程化

在生产制造模式中,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的精益生产的理念值得借鉴。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准时化生产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能够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3]。因此在铁路货车制造的工艺工程化进程中应该着重注意这种精益生产的模式,关注每一个环节,做到及时、精准和自动生产,以最大限度做到铁路货车制造的批量生产,从而满足铁路货车的需求。

4 结束语

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工程化是一种系统化的工艺进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系统地整合材料,抓住每一个环节以确保其工艺工程的完整性。本文对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进行探讨,首先从介绍工艺工程的概念着手,简单介绍工业工程。其次,对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铁路货车制造工业工程化进程的建议和策略,力争对铁路货车制造的工艺工程化带来有用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