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铁路信息化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4:50

铁路信息化管理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1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面临的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铁路工务工程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延长铁路相关设备寿命的基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的加快,铁路运行密度的增加导致铁路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这些故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依靠传统的工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工务工程的需要,同时传统的铁路工务工程管理常常会因为巨大的维修工作量而导致一些潜在的故障被忽视,结果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加强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基于铁路工务工程对铁路运输、铁路设备以及铁路管理的重要性,研究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是铁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铁路工务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内在本质。

1.1 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其主要采用 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 Graphics 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

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①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

③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2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3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资金投入数额高、技术需求高、品质监管严格,经过对运用信息化加以管控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能力。信息化在铁路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点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下面将进一步突出说明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高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入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入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入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高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高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高速铁路信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加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高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相信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臻完善它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因为信息化管理在其自身系统的建立与框架基础上本身就有其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联动性等各方面优势。也能促进铁路系统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己成为必然的选择。使行业、企业、建设项目都能在信息化管理中受益。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开展。要紧紧围绕着当前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着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系统的需要,来逐步完善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使之能在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化在高铁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4

对于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来说,建设规模庞大,对物资采购的要求逐渐提升,而且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品种繁多,专用物资和通用物资区别不明显,物资管理工作跨度也表较大,这对于传统物资管理来说,已经不适应现在铁路大规模发展的实际要求。为此,加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1传统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分析不明确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计划分析工作常常受到很多限制。由于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过于复杂,且经常出现计划变更情况,使得物资管理工作缺少数据支撑,这对物资管理计划产生很大影响,往往在工作中会出现被动情况,更无法对实际施工中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1]。

1.2没有有效的管理流程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人为影响因素很大,一般在管理中,也只是依靠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进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采购计划以及结算工作等容易与相关管理程序脱节,最终对工程整体建设造成影响,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

1.3无法对价格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物资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和种类较多,在铁路工程线路的分布也不均匀,使得在物资在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工作中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于铁路施工现场来说,经常位于偏僻之地,相关设备使用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了各个工区中的物资管理难以实现综合统一,这对于物资成本的计算以及物资数量统计都造成影响。

2促使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因素

2.1发展大环境

在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中,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得我国在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上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也为工程施工前的物质准备以及物质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但在实际发展中,这种物资管理信息化依然显得迟缓,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统一,这与铁路工程发展的整体环境不符。因此,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使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我国提升经济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2]。

2.2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现状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项目物资管理现状的实际调研,各个单位在物资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通过电话和传真,有的通过电子邮件,还有的单位建立的局域网。这些管理方式的应用,来实现对物资数据的实时掌控,确保数据汇总和财务数目总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数量庞大,而且相互之间不具有紧密联系,需要人工将各个管理点进行串联,使得工作繁杂,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和负责程度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种管理现状的促使之下,使得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显得极为重要[3]。

2.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特点

在实际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单位数量较多,工程分布很广,而且很多建设环境地处山区,环境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物质供应商也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信息动态掌握情况较差,也不能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所以说,对物资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对铁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强意义。

3如何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

3.1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

想要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一信息化为主要载体来实现对物资管理体系的统一。首先,要对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其中制定有关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相关部门实现物资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还要针将物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完善,像招标管理、材料供应运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合同内容管理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互相评价机制,让双方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并在接下来工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改进,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从而实现资源共享[4]。

3.2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专业团队的建设

在物资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相关网络建设,提升相应网络的覆盖面,避免因为地区偏远而出现的网络不能普及现象;其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扫描装置,将相关数据和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加工处理,在网络中形成相关信息文献,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便于后续物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在专业团队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员工个人特点不同,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其次,邀请商家或者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们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造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学习,这对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5]。

4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实践应用来说,实现了整个物资管理中的计划、供应、验收和结算的数据处理,同时将物资管理工作的整体功能进行吗扩展,并运用到了工程中其它管理工作中,让所有相关信息实现了共享,确保出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整体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4.1在事务处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物资管理事物的处理,主要分为待办事宜、进行中的事宜和已处理的事宜这三个类型,由于由于物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按照工作的具体分类,来进行相关事宜的具体处理工作,保证工作快速有效,并实现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下去。

4.2在文件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各级部门中的有关物质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并利用网络系统将其纳入本地管理模块,有益于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和信息共享。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管理类型已经根据实际作用进行了合理划分,目前,主要分为国家法律法规、铁路局文件和建设指挥部三种[6]。

4.3在物资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铁路建设过程中物资管理特点,相关人员将物资管理分为甲供物资管理和其它物资管理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实现了对很多操作的限制,避免对整个物资管理理产生影响。比如物资供应数量不可以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总数量等,通过在物资管理模块中应用信息细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资数量的有效管理,确保工程不造成物资浪费,并保证铁路建设工作的合理化进行。

4.4在统计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作用,让物资统计具有了精确查询功能,这其中可以分为物资分类信息查询和招标信息统计查询。对于物资分类信息查询来说,将相关物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后,通过信息化作用,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统计数据查询,从而方便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标信息统计查询,是将所有招标物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期物资整体统计提供台账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不仅能提高铁路工程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让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延伸,来促进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在技术上并不成熟,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为此,我国铁路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明确发展导向,以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假设为主体目标,从而实现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峥.铁路工程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36-37.

[2]喻锐.铁路土建工程项目全面物资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3):182+206.

[3]马荣田,仇鹏.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联合体监理模式研究[J].铁道建筑,2013,(12):138-140.

[4]宋宗友.现代物流在铁路供电大修、更改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3):46-47.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need of heat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ail heating devic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nalyze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heat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railway heating; de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S91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铁道部和铁路局不断的投入及新建铁路不断的接受,不同种类的供暖设备也随之增加,铁路供暖设备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对铁路供暖设备更好的管理,就应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铁路供暖设备的管理。如何更好的实现铁路供暖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铁路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具体来说,实现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管理,在铁路部门不仅能实现设备数据共享,提高运行维护能力,也能改变原有的经验型管理模式,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供暖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向检修维护工作人员提供相应依据,为工作人员检修维护提供相应依据,以保证供暖设备正常运行;现在一些设备管理主要采用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一般是用ERP或EAM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系统的先进之处就是能进行规范的管理并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不仅能对检修费用、备品配件及进度进行跟踪,同时也能进行相应控制,能对设备进行全程管理。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升设备维修效率,同时也能对各项资本进行相应控制,能从整体上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及水平;信息化供暖设备管理,也能促进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作。其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相应数据进行有序整理、加工,形成信息后进行相应分析、判断和汇总,在此基础上能直观的对相应图表和曲线进行相应分析,以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有效性。

二、铁路供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1.对信息化在供暖设备检修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随着EAM的引进,工单已经成为供暖设备重要信息资源。这种工单可以成为任务单,不仅包括供暖设备管理中的所需要的备品、材料、人力、工器具,同时也包括检修工艺标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工单,就能掌握工单中相应内容。在工单审核期间,管理人员可以一次签发多种工单需要的工作票,同时也包括危险因素预控措施,当负责供暖设备管理人员的、检修材料的消耗及检修工艺要求做好后,工单就可以进行运行状态。当工单结束后,相应措施不便可以恢复,工作票也会终结。EAM系统中工单执行过程中,相应工作票及操作票是一环扣一环的,要尽量避免各环节的失误,以免发生相应事故,而使保证供暖设备正常运行。

2.对信息化在设备监测与运行状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随着铁路建设工作不断的进行,铁路供暖设备也随着增多且种类多样,铁路供暖设备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维修管理压力。供暖设备维修管理在检测、运行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铁路供暖设备进行相应管理。EAM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维修管理带来方便。其作为设备检测与运行状态管理系统可以对维修理论进行预知、对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控制机、对决策理论和可靠性理论进行相应指导。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铁路设备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对设备进行无线检测、无线传输和分析,还能在线监测、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周期费用,还能支持系统进行无缝集成,为设备状态预知维修及经济寿命提供相应依据,以便更好的实现实时监测和检测,以保证铁路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这种信息系统平台是由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构成的。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就是测量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集成,检查人员只要携带相应测量仪,就能对相应监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直接传给供暖设备监控中心。一旦超过报检值检测数据,就会自动报警。当监控中心受到检测数据后,就会对相应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相应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最终给出相应结果;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就是一种集振动、位移、间隙、温度、流量、压力和电信号等参量为一体的动态网络化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重要涉笔开发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频谱、小波进行分析,并实现信号采集、存贮、报警、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以实现供暖设备实时检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分析、整体一些关键历史数据、资料及记录,建立相应费用分解结构,以反应其内在规律。其最大的功能是能对设备使用年限及报废进行相应预测,以便为铁路供暖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对信息化在供暖设备的备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供暖设备备件管理作为设备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储备备件,可以为及时维修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其也是维修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仅能减少设备停休时间、缩短维修周期,也能提高维修质量,完成维修计划、保证铁路供暖设备正常运行。就目前备件管理业务流程来看,仍有很多缺陷。在购买相应备件的时候,最好去大型的商务平台去购买或是去网上超市去购买,将电子商务、网上超市和设备备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一种新型的备件购买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购买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供暖设备管理,不仅能降低设备备件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也能保证供暖设备的有序进行。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铁路部门现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铁路供暖设备能否顺利进行,将直接影响着铁路供暖质量及供暖效率。随着铁路部门不断的发展,供暖设备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多。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满足铁路供暖设备相应需求,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应用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毕竟信息化在提高供暖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6

1前言

为全面推进铁路改革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第一时间收集、反馈、处置现场信息,根据现场异常采取应急指导、控制措施,提高作业人员效率并减少失误。突出逐级管理,逐级督促盯控的实际管理要求,在有依据、有信息量的前提下提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2运安系统的主要特点、作用及意义

2.1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铁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管理理念的不断优化,需要管理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管理思路,优化管理结构,更新发展理念,通过有效的生产组织,确保人、车的供给和运用安全,行车数据的准确汇总、分析,实现关键数据达分级预报警功能,满足动态管理要求。人员铭牌管理及劳时分析、运用报表、机车周转图、乘务员劳动工时控制、单趟超劳管理、机统1(机车故障信息)等运用安全信息的汇集是传递和把握行车安全控制关键,通过近几年的运用,运安系统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风险管理在铁路改革中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安全“红线”管理的形势下,库尔勒机务段在应对铁路改革的进程中,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安全大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确保现场信息有效得到控制处理,积累总结管理经验,期间联手福州铁信公司研发了“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年度隐患问题、重点工作、班组标准化建设、现场检查信息等录入和控制,搭建了一个较为有效和实用的安全生产运用平台,并于2014年5月在全段范围内深入推广,成功应对了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管理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化,南疆铁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大范围实现了纸质台帐电子化,通过不断实践和运用,库尔勒机务段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不断探索出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能力较强的干部,并在乌鲁木齐铁路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后成为了首批为数不多的试点单位。

2.3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2.3.1实现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控制

随着安全风险管理在乌鲁木齐铁路局范围内的大力推行,为实现管理统一、消灭土政策、科学高效的干预安全生产,在保证信息公开的前提下,管理上体现公平、公正,实现了标准的唯一性和责任落实的可追溯要求。在推陈出新的强势改革步伐中,管理干部针对具体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作业场所的风险源、点进行了梳理整合,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体现,引用了考核项点的“字典库”概念,有效形成了问题类型有统计,检查项点缺失有提醒的闭环管理。

2.3.2完善、总结管理思路,提高信息化水平

库尔勒机务段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若干问题,在这个计算机普及时间不长,管理人员素质各异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得到广大管理干部的认可。当然,管理不能拿着理论生搬硬套,通过不断反馈问题,协调相关机构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基本操作进行了不间断优化,本着标准化建设和精准化管理思路,2014年度,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控制处在可控范围,并取得骄人成绩,年度内未发生事故,标准化建设工作平稳推进,并在年末顺利召开了全局的年度现场会,吐库二线顺利开通,迈入电气化时代。

3在提升管理干部落责、职工落标方面起到的作用

3.1建立分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分级管理平台以科学、规范、标准为管理理念和软件开发运用要求。通过上级对管理干部工作落实评价情况,全面衡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状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传递透明,为对照工作的完成情况,量化任务制定、提高干部的岗位工作履职落实力搭建了基础管理平台。

3.2强化信息反馈,发挥互控作用

将重要的生产信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准确处理,如作业人员劳动工时统计、超劳预警,连续夜班及司机职务等信息登记,给派班人员提供了详实的人员配置表及个人人员信息,采用不同的图案或字符标示提高派班和机调的人员使用和机车调配,实现关键作业环节强弱互补。

3.3强化班组管理,加快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为满足《乌鲁木齐铁路局加强班组建设减负提素实施意见》(乌铁企〔2015〕339号)文件要求,系统中建立了班组月度例会、岗位业务、技能学习记录、班组工作日志、教材配况等10项涉及班组管理的电子台帐录入窗口,实现了纸质台帐的电子化过渡。台帐的电子化,为班组安全管理情况的趋势性分析、历史信息及班组长快速排摸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责任心、业务素质能力及落实上级管理思路方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管理集中又不乏层次,反馈信息有质量,落责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措施的信息管理平台。

4提供了机务管理信息化功能扩展的平台

4.1厘清了基本管理思路,快速统一思想

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理清并统一了站段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思路,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及管理理念创新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将铁路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成熟管理经验得以全面的运用和分享,快速提升了干部的管理能力。

4.2整合管理资源,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一是大系统的建立整合并优化了部分小型管理软件的基础功能,将涉及生产和安全管控的信息统一平台,确立了基本的管理主线;二是集中信息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处理的难度,同时专业干部也能够通过平台的搭建和运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管理控制情况。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7

二、铁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铁路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于其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而显得十分繁琐和复杂。铁路运输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铁路档案的管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因此,大力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质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通过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和实践,大大改善了管理工作十分繁琐的状况,有力地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管理效率,从而避免了文档的堆积以及工作的延误;其次,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使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进行检索,从而及时的补充、查找、调取需要的档案;同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方便其他单位人员的查找;另外,可有效缓解档案的供需矛盾,提高档案信息质量;最后,可实现档案的多元化存储,方便相关档案信息的理解和取用。以上这些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铁路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信息化改革成为发展趋势。

三、信息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人才匮乏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匮乏的状况是目前铁路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使用,这就要求相应管理人员要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对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在目前仍比较缺乏既有档案管理经验,又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具备较高能力的全面综合型人才;第二,由于铁路相关部门领导不够重视,使得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较少,难以真正提升个人能力,对工作的帮助也较小;第三,由于目前在铁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大多数刚进入的新人在一段时间后就离职或调离岗位,使得管理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正常需求。

(二)管理制度落后

信息化改革工作的完成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作为支持。但在目前铁路相关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上,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制度,与当下的环境形势严重不协调,从而对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障碍,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在档案质量的控制中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导致管理的效果得不到必要的检验,最终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显著下降;另一点是在实际建设中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体制,进一步影响了信息化改革的进度。

(三)缺乏相应资金

由于目前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中尚不能直观的看到效果,使得铁路相关部门对其没有给予较大重视,对该项目的资金的投入力度也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化改革造成阻碍。信息化改革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源设备来作为基础,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保证管理的效果,同时,对人才的选拔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才能完成。在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对于铁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践至关重要。通过对传统制度进行改革,去除其中已不再适合当下环境的条例,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补充需要的标准。具体来说可分为这几个部分:首先,要对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采取激励的措施,提升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较好的管理效果;其次,制度中要包含保证档案管理技术先进化建设的条例,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有必要保证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时刻保持与新技术的发展协调一致,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制度中要对新技术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约束,最大程度提升其对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8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9

关键词:

铁路物资;物资管理;付款;信息系统

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投入使用的现代化装备越来越多。铁路运维物资品类及数量逐年增加,采购物资需要的资金逐年增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路局物资采购难以得到全额的资金支持,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好紧张的物资采购资金,与供应商协调好供需关系,为运输生产保障供应,是摆在铁路物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用好紧张的资金计划,对供应商的付款做到公正、公开,拒绝人情付款和暗箱操作,也是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路局物资部门应综合考虑和合理使用物资采购资金,规范和细化应付款管理,建立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部门参与,业务流程通畅,数据准确、共享,过程没有人为干预的付款管理。

1业务流程及功能分析

1.1应付款业务流程

1.2发票维护管理

业务人员收到供应商开具的销售发票后,要根据系统要求将其及时录入系统,主要信息包括: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业务员、发票金额、发票开票日期和录入日期等。对录入系统的发票信息进行审核和提交等处理。做到能够查询某个时间段内供应商的发票总额,已付款总额等信息。

1.3发票与收料单关联处理

计划员根据提交的供应商发票和自己录入的收料单,建立起二者的关联。以系统中的发票为主线,通过发票中的供应商、业务员等信息,查询出对应的收料单信息,选中与发票对应的收料单,一张发票可以对应一张或多张收料单。核对正确后提交审核处理。

1.4审核处理

业务主管对业务员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财务,财务人员对业务主管提交的已经建立好关联的发票和收料单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转到可以付款的数据序列中排队。

1.5资金计划和付款计划管理

根据上级下拨的资金编制付款计划定义本次可用的资金额度。其中,机动资金额度,系统自动付款资金额度,根据业务需要可以细化自动付款的排列顺序。例如,本单位下的多经或集经企业。

1.6机动付款处理

系统显示出按照合同约定或特殊情况需要本次付款的供应商及金额信息,还包括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等)没有付过款的供应商及金额信息,有专门人员或组织在系统中进行点拨付款发票,注意对机动付款的每一张发票都要写明原因和理由。

1.7系统自动付款处理

根据提交的月付款计划、已经审批通过的发票和收料单数据,由系统根据设置好的排序规则自动生成对供应商的付款记录,对付款信息进行输出处理。在生成付款通知单前,可以回退月付款计划。在系统自动付款中剩余的资金额度根据系统设置自动结转处理。供应商付款的排序规则有下列几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一是按照供应商发票开具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二是按照供应商发票进入系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三是建立供应商排序模型,将供应商向本局在一定时间段的供应金额,供应频次、评价分数、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票开具时间等多项数据,进行组合处理,确定不同的权重、分数,进行综合计算,最后得出供应商总分数,按供应商得分高低作为付款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1.8付款结果审核

系统生成付款信息(包括机动付款信息和系统自动付款信息)后,将生成付款通知书并可以打印输出,提交到主管领导(财务科长、主管副段长、段长)进行审核处理,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对生成的付款信息进行回退,同时对应的发票和收料单数据标识、付款计划等也做相应的回退处理,可以重新生成付款信息;如果审核通过则在打印的付款通知单上签字并将系统中的付款信息提交财务部门进行付款处理。

1.9付款处理

财务部门接到审核通过的付款信息及系统外签字的付款通知单,进行付款处理,并对供应商的发票进行标识处理,表明该发票已经付款完成。

1.10停付处理

供应商供应的物资质量或者开具的发票有问题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对该供应商进行应付款的停付处理,在系统中对该供应商加注停付标识并写明原因。如果取消停付,则在系统中修改停付标识并写明理由。供应商的应付款停付不影响与该供应商其他业务(收料入库、账料单核对等处理)的开展。

1.11应付款综合查询

系统提供应付款的动态查询功能。如查询单位有多少应付款、本年新增多少、本月新增多少、有哪些供应商组成等;查询已付款的动态变化;查询应付款、已付款的详细信息等。

2系统架构与实现

铁路物资企业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数据完全共享,系统整体架构、开发工具、使用语言以及数据库,与物资系统一致。

3总体框架示意图

铁路物资企业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4系统安全设计

铁路局物资企业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按照铁道部RFAMIS专项规划中提出的网络与系统安全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操作系统、远程网络和局域网、硬件设备配置等方面符合RFAMIS专项规划中规定的安全标准。系统提供操作日志记录,用户访问控制,角色权限设计等方面,加强对系统安全的保障。

5关键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和《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相同的技术和框架:.NET技术和体系,Ajax应用,基于组件的开发应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设计,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不同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开发,采用Oracle数据库。

铁路信息化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被得到应用,而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在近年来也逐渐实现了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钢铁企业中实施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可以将钢铁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大,提高企业本身的在市场的竞争力,使其在如今竞争激励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企业的业务,其所涉及到数据、文档和图纸等的数量都是比较多的,想要将这些数据、文档和图纸储存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则可以大大的简化了这个储存操作的过程,便于人员进行操作,使钢铁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对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除此之外,随着生产链全球化和供应链全球化的日益紧密,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要求其利用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钢铁生产建设的指导的迫切性已是越来越突出。因此,对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仅是钢铁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钢铁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还是生产链全球化和供应链全球化对钢铁企业生产的要求所在。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风险

(一)风险的特点

1.风险具有可预测性

风险具有可预测性是指人们可以对以往所发生的一些相类似的事件进行统计,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对某种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发生风险将会造成的损失的大小进行判断,继而对当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衡量及风险评估。

2.风险具有客观性

风险具有客观性是指风险是现实事物中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风险的发生是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即使人们确定了这些不确定因素,不管项目的主体是否对风险的存在有意识,风险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依然有可能会出现。因此,想要将项目的风险减少或避免,就必须先找出可能致使项目出现风险的因素,继而对它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3.风险具有多变性

风险具有多变性是指风险不会按照特定的模式出现,它是随着发生的环境、发生的条件及发生的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的。人们所处的世界,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而人类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风险的变化规律做到完全的掌握和控制。同时,也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是不断进行的,使得风险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就这一点而言,风险是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说风险具有多变性。

4.风险具有相关性

风险具有相关性指的是人们所面临的风险同造成风险出现的行为及决策是分不开的,相同的风险对于不同的行为者而言,所产生的风险结果可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行为者,由于决策的不同和措施的不同,所产生的风险结果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5.风险具有潜在性

所谓的风险具有潜在性,指的是风险是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的,然而这也只是指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能会遭受到风险,想要将可能存在的变为现实出现的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

6.风险具有可控性

人们只需要通过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就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将风险出现的概率减少,将风险带来的一切损失减轻,所以,我们说风险具有可控性。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风险

1.钢铁企业信息化缺乏完整的信息系统

就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钢铁企业而言,它们在实现钢铁企业信息化时,往往都没有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具体表现为:①在财务管理方面,只是简单的应用了一些软件,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储存,或者只是用于成本的自动核算,同时也没有与互联网相连,这就使得在向上级提交财务报表时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程序比较复杂,且存在的风险较大;②在生产方面,一些钢铁企业虽然在生产系统中应用了自动控制模式,但也没有将其应用好,主要还是依靠调度调控来对生产系统进行管理,这就使得生产的效率不是很高;③大多数的钢铁企业获知分厂的信息依靠的是电话方式和报表方式,缺乏对信息获知的及时性,以至于无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补足,也就没法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

2.缺乏对信息系统的长远考虑

有些钢铁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往往会缺乏对信息系统的长远考虑,而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才将某个功能增加到原有的系统上。以某钢铁企业为例,该钢铁企业的老区域系统,则是在需要模型控制时,才增加模型控制,在需要数据采集时,才增加数据采集,在需要用到视频系统时,才安装上监控探头等等,缺乏对信息系统的长远规划,没有为将来的信息化系统做出整体性的建设规划。

3.对钢铁企业的信息化认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