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8 14:46:45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14-02

近年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工作在学校连年扩招、金融危机冲击、培养体系不健全、就业市场不规范以及学生就业观念错位等几重严峻形势之下任务艰巨、压力重大。虽然就业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办学中的战略地位还不突出,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单一性、阶段性和片面性等问题。2011年起,作为党建促就业的一项积极举措和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我院党委首推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并连续开展了多届。通过教师党员一对一约谈毕业生的形式,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与此同时,艺术生的就业主体倾向滞留一线城市和专业相关行业,有业不就或执意不就业的人群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崇尚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自由艺术家者居多,坚持自主创业的艺术生多数空有热情而对创业规程知之甚少,创业成功率不高。我们认为,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这些现实困境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教育体制、学科发展以及求职心态中的多重矛盾,包括以下几种。

1.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近年来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发展趋势堪称空前,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市场对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却并非同步增长。艺术专业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重专业能力和轻综合素质的矛盾。专业不突出、知识结构单一、就业选择面窄是艺术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重要原因,其中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外语、计算机、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基本了解,使得艺术专业毕业生在艺术以外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微弱。

3.新兴学科快速发展与传统教育体制约束的矛盾。新兴艺术专业在传统艺术与IT技术、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现代学科的交叉下应运而生,学生既要有传统艺术的功底,还要具备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架,同时还不能与实践脱节。然而事实上,这些新兴专业的学科创新、教学改革却受到来自师资力量、培养模式、人才理念等种种固有体制的制约,产生了某种“学科虚胖”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在就业时往往空有一个专业的头衔,到了实际工作中却无以致用,导致一些企业尤其是知名大企业,往往对应届毕业生不屑一顾。

4.大城市就业饱和与小城市无业可就的矛盾。大多数艺术专业毕业生以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为就业首选地,这是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选择的必然结果。然而,在高校连年扩招之下,一线城市创意产业的岗位需求跟不上积压滞留于大城市的艺术生数量的增长,“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所难免。而学生回到创意产业刚刚起步甚至为零的家乡或二三线小城镇又面临失业,从而陷入无业可就的尴尬境地。

5.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艺术专业学生的学费及用于专业支出的各项费用比其他专业高出许多,在“高投入渴望高回报”的心态影响下,学生的择业标准无形中被抬高,就业的满意度却在下降。择业期望值脱离社会的需要和生活的现实成为影响艺术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6.就业协议的规范性和劳动关系随意性的矛盾。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这样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就业心态随意,求职进程缓慢,不愿受制于某个具体的用人单位,无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自由职业者多,灵活就业率高。

二、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启动和开展

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艺术设计专业也直接面临着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针对学生求职启动晚、就业心态不稳定、职业规划不明晰等情况,我院党委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核心、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增强基层党支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1年,学院教师党支部首次推出“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活动按五个阶段依次推进。

1.制定约谈提纲。约谈前,支部研究制作了《就业约谈提纲》,详细描述了通过约谈需掌握的学生就业信息,包括个人的就业意向、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待遇期望、目前的求职进展及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等。

2.一对一约谈。成立约谈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教师党员约谈若干名学生,配备专门的约谈室和记录员。按各次活动的平均人数计算,约谈的师生配比约为:教师党员:毕业生≈1∶7,即每位教师党员约谈7名毕业生。约谈中,教师党员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了解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重在结合学生专业、成绩及个性等个人实际,或是提供信息,或是引导思路,或是分析差距,或是敦促进展,或是安抚心态,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助力学生的求职进程。

3.谈后总结。现场约谈结束后,汇总约谈记录,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布及各专业的就业趋向,重点关注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确定就业难点,在支部范围内讨论就业促进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实施计划。

4.重点人群续谈。组织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开展第二次续谈,及时跟进学生的就业进展,摸清进展迟缓的主要症结,针对困难案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就业促进措施和方案,促进学生尽早就业、充分就业。

5.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就业。通过全院教师大会通报约谈情况及各个专业的就业趋向,协调和调动全院教职工尤其是各专业教师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把每个学生的就业跟进和督促工作落实到所属的各个专业导师身上,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

三、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成效

就业约谈活动是将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与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形式上,通过活动让教师走出了教室,走下了讲台,走近了学生,以恳谈、咨询和答疑的形式服务学生就业;方法上,活动全面覆盖,不留盲点,各个指导,重点突破;内容上,活动以就业为导向,从课堂到社会,从政策到技巧,从心理到素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就业约谈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多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院的本科生整体就业率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校实体院系就业率排名中从中下游位置跃升至上游水平,年年获得学校“实体院系就业落实率达标奖”。约谈活动还与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和“创先争优”相结合,形成了《教师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实例”成果报告》和《教师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优秀案例报告》,树立了学院的支部建设品牌。

四、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后续调研及思考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参与感受,为约谈活动的进一步长效化和机制化提供参考,我们面向参加过约谈活动的163名毕业生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约谈活动的问卷调查”。

1.真正困扰学生的求职因素如岗位经验、求职技巧等,多在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内容之外。这说明就业指导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力有限,市场的需求信息难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中体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尴尬处境;面对求职困惑,求助学校和老师不是学生的优选途径,也正因此,就业约谈是教师主动邀约而学生被动赴约。我们的就业指导活动如何以更有效的内容和亲民的形式赢得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值得进一步思考。

2.从活动成效来看,就业约谈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77.4%的学生对这一就业指导举措给予了正向评价;在教师党员的诸多指导优势中,学生最青睐教师的行业信息优势,其次是人脉资源优势和专业指导优势。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比较务实,通过把握行业信息以调整职业规划、通过拓展人脉资源以争取入行引荐以及通过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几项重要诉求。

3.从对就业指导的实际诉求来看,学生希望就业指导工作的启动时间提前,开展频率提高,多个别指导少统一授课。这反映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就业指导集中在毕业年级,时间滞后,缺乏连贯性,内容偏重就业政策和信息的整体传达,注重应聘技能和技巧的统一培训,忽视专业化、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3

【摘要】本文基于扎根理论,运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对收集到访谈资料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处理,提取了重要概念和范畴,最终提炼出旅游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基本素养、核心教学能力、拓展教学能力。其中基本素养包括师德素养、仁爱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学习素养、表演素养等方面;核心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教学能力(核心专业知识的积累、辅助教育知识的积累、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评估和修正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市场洞察力、实践经验、企业锻炼)、科研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拓展教学能力包括科学创造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

关键词 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扎根理论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一政策为我国旅游类本科院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政策下,《决定》还提出,通过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进行梳理和提炼,从而为教师培训,教师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一、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理论模型的早期研究多是根据环境提出适合一定教师群体的构成要素分析。 Kathleen S.S & Ronald D.S研究认为:教学能力由学术技能、计划技能、管理技能、表达和交流技能、评估和反馈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六个维度组成。Molenaar W.M等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能力的三维结构:能力构成维度(态度、知识、技能),组织级别维度(微观教学力、中观协调力和宏观领导力),教学领域维度(开发、组织、实施、指导、评价、评估)[1]。Morais A. M, Neves I. P, AfonsoM.提出教师的角色包括:1)作为教师的人;2) 内容知识专家;3) 学习进程控制者;4) 组织者;5) 终身学习者等五个维度[2]。荷兰学者Hoogveld A W. M, PaasF,Jochems W. M. G.认为,应建立连续的职业发展参照标准,通过CBE进修计划为荷兰学者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CBE旨在使受训者成为成功的教育设计师,其中,系统分析能力是最重要的训练能力[3]。Hopkins D,Stern D.在对10个国家进行的关于最重要教师品质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品质教师所具备的关键特征包括职业承诺、对学生的爱、掌握学科教学法、多种教学模式、与同事合作和反思[4]。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之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和提升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申继亮、王凯荣(2000)从教学实际出发,将教学能力分为智力基础(一般因素)、一般教学能力(特殊因素中的一般因素)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特殊因素)[5]。朱欣欣(2004)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和研究能力[6]。秦小智(2006)则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教育学角度的观点与朱欣欣的观点相同;心理学角度,他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教学操作和教学监控能力;社会学角度,他认为教学能力包括:促进班级集体参与、和睦相处的能力,唤起学生兴趣、刺激其投入学习和做出反应的能力,教师继续自我教育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实际能力[7]。余承海、姚本(2005)从教师的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四个智力基础角度出发,提出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完善的知识结构及知识更新能力、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学术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哲学思辨能力、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力、有效获取外文资料及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8]。张忠华,李婷婷(2013)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与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的选用能力;教学诸要素的整合与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沟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9]。而其中针对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相对薄弱。只有杨喜鹏、徐晓丹(2012)从新升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入手,对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0]。

二、研究的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关于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本文借鉴了社会学中常用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法。它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格拉斯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劳斯两位学者共同提出来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作为一种探索性研究方法,被广泛地用于对访谈资料的分析过程中。

该方法的本质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一般通过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进行归纳式地推导[11]。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之前一般不提出任何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实验(实践)观察中进行,从访谈资料中归纳出相关的概念,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因此,扎根理论研究法特别适合于对访谈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含演绎法又包含归纳法[12]。而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同时进行的、循环连续。该方法的研究步骤如图1。

扎根理论应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访谈资料

进行逐级的文本编码分析,包括三个等级的编码: [15]

(1)开放式编码,也称作开放式登录

(2)主轴编码,也称作关联式登录

(3)选择式编码,也称核心式登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持续比较的分析思路,不断提炼和修正概念,直至达到理论饱和[14]。本文运用这一探索性研究技术,通过对访谈中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步骤来构建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模型。

(二)研究设计及资料来源

1.研究设计

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与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以及旅游行业的专家进行交流与探讨,形成初步的研究访谈思路,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设计出研究访谈提纲,形成预访谈提纲,并在实际访谈中,通过与被访谈者的预先交流,对预访谈提纲进行微调,形成了最终的访谈提纲[16]。最后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在访谈的过程中,以引导的方式请访谈者在话题范围内自由回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呈现他们对相关问题的感受和观点。

2. 访谈对象和资料来源

考虑到定性研究要求受访者对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选择的被访谈者基于以下两个原则:第一,被访谈者都是旅游本科职业院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第二,被访谈者都具有丰富的旅游相关专业教学或管理经验,并进行过相关研究。为使挑选的受访对象有权威性,以保证样本组合的全面性,拓展模型的效度,通过一系列的前期筛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理论饱和的准则,最终正式接受访谈的有效被试为36人,每次访谈的持续时间均要求在40分钟以上,从而实现对被访谈者的深入访谈。

三、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一)文本编码分析

1.开放性编码

在开放性编码过程中首先对收集的原始访谈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编码、标签和录入,分析访谈材料本身所呈现的属性,按照扎根理论“契合和相关”的标准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16]。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为了减少研究者个人偏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尽量使用受访者的原话作为标签从中提取初始概念。在此次阶段的初始编码过程中,编码中的号码依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在数字前加上OC(open coding)进行标注,见表1。

初步压缩概念,提炼形成23个范畴:师德素养、仁爱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学习素养、表演素养、核心专业知识积累、辅助教学知识积累、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教学评估与修正能力、市场需求洞察力、实践经验、企业锻炼、科研能力、科技创新、教学创新、科学创造、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这23个范畴是教学从业教师和管理者认为的重要教学能力。统计36位受访者对23个范畴的关注情况,36人提及“师德素养”;35人提及“语言素养”;35人提及“行为素养”;30人提及“仁爱素养”;28人提及“心理素养”;36人提及“学习素养”;28人提及“表演素养”;36人提及“核心专业知识积累”;29人提及“辅助教学知识积累”;35人提及“教学资源整合能力”;35人提及“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36人提及“教学内容驾驭能力”;34人提及“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33人提及“教学评估与修正能力”;28人提及“市场洞察力”;36人提及“实践经验”;35人提及“企业锻炼”;35人提及“科研能力”;28人提及“科技创新”;28人提及“教学创新”;25人提及“科学创造”;25人提及“成果转化”;26人提及“服务地方经济”。

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将开放性编码进行连续不断地比较,再加以合并和类聚,使其更加具有指向性、理论性,并发展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各种联系的过程。本文根据不同类属在概念层次上的相互联系和逻辑次序对其进行归类,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总结,提取了“基本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拓展教学能力”5个主范畴,见表2。

3.选择性编码

核心编码是研究者最终处理提炼数据的编码,它建立在对前两步范畴形成较为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逐步加深比较,将范畴更加具体化、精细化,并用模型把相关范畴整合起来,从而构建理论。在此过程中,对概念再次进行提升,由此,可提取基本素养、核心教学能力、拓展教学能力等范畴,构建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模型,见图2。

(二)研究结论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的访谈资料分析,我们发现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养、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三大类。

基本素养包括师德素养、仁爱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学习素养、表演素养等方面。这些基本素质既是从事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树立自身形象,提高师生沟通关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条件。师德素养表现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其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2014年10月教育部了“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更是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敲响了警钟。仁爱素养是总书记提出的 “好老师的四大标准”之一,好老师要尊重、理解、包容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成长成才。行为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行为举止要规范得体,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做好榜样。语言素养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有亲和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素养表现为教师要有良好的承压和抗挫能力,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学习素养表现为一个教师要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孜孜不倦,追求真知灼见。表演素养表现为一个教师通过独特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自成一体的展示技巧,把知识和技能轻松自然的传授给学生。

核心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他们是教师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一个旅游本科教师需要不够提升的职业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包括核心专业知识的积累、辅助教育知识的积累、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评估与修正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淀,并且根据每个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年限的不同,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青年教师普遍反映自己在新入职的3-5年内都需要不断提升这些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包括市场洞察力、实践经验、企业锻炼等集合而成的能力。它们是旅游本科院校的特色,旅游产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旅游本科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包括科学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深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规律,进而应用推广。

拓展教学能力包括科学创造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旅游本科院校一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他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企业经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都希望在协同创新中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学创造。国家提出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更是为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旅游本科职业院校教师对拓展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拓展教学能力,从而带动专业核心教学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4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3-0084-03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极为丰富,影响十分深远,是邓小平理论体系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文献。值此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南方谈话”,全面把握“南方谈话”在诸多认识问题上的突破与创新,深入理解“南方谈话”所体现和运用的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理论创新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根据实践领域的不同划分,创新可以分为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多少实践门类就有多少种创新。这些林林总总的创新并非毫无关联。就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三者而言,理论创新是先导,科技创新是动力,而制度创新是保障。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作用于实践。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使人们的实践活动摆脱主观盲目状态,形成符合客观规律性及主观目的性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所以,我们常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恩格斯也曾经讲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1]。理论创新是在原有理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后的理论更符合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更大。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

近现代中国及世界历史都清晰地表明,没有理论的创新,就不会有革命运动的兴起,也不会有新制度的建立与新事业的推进。五四运动一声春雷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勃兴,使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也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共产党人更应重视理论创新

邓小平曾经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2]291-29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品质。它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理论。它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检验,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机。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坚持理论创新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实践是一种先设计后施工的实践。它先由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蓝图,然后由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它不仅是先设计后施工,而且这种施工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施工,而是组织群众参加革命,随时准备牺牲生命。为了解决参加者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问题,就必须反复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宣传社会主义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是不容怀疑和不容篡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否则革命不可能成功。但是由于经常地反复地宣传党的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不容改变的一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对理论发展性、创新性的理解。当这个理论的某些内容需要随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时,这样的宣传就会阻碍创新的进行。从这个角度来

,中国共产党人尤其应该重视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二、“南方谈话”是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关键之作。“南方谈话”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三大以来,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和理论问题。“南方谈话”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判断工作得失标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如何选择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

(一)对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重大创新

建国以来,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出现了单一化、趋同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二元对立思维、受先入之见影响的思维、不注重实践囿于口头争论的思维等。

“南方谈话”对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最集中的体现就在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73。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左”的思想对人们影响颇深,导致任何事情先要分清是姓“资”还是姓“社”,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把所有事物贴上标签,定好性质,上纲上线,把所有沾上资本主义影子的东西都剔除掉,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完全对立起来,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完全对立起来。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严重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到对资本主义片面宣传的影响,狭隘地认为资本主义的所有东西都不能碰,从具体产品,到科学技术、体制机制、文化观念,怕我们引进了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之后,就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认为“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2]373。他强调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甚至引进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这些并不能用简单的姓“资”姓“社”来衡量。

长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导致人们不问国情,不问实际,只问姓“资”姓“社”。他们热衷于口头上抽象争论所谓意识形态问题,认为所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工作均应以此为前提,把姓“资”姓“社”看成衡量一切的唯一价值标准。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2]374。“南方谈话”不仅突破了原有的“左”的姓“资”姓“社”的价值标准,而且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这一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的衡量中国改革开放得失的价值标准,冲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僵化的思维模式,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重新界定

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最突出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告诫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能再搞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往那种将社会主义本质归结为阶级斗争的“左”的思想严重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思维方式,要从根本上加以摒除。

本质观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在于突破了原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即是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桎梏我们思想使我们不敢迈出改革步伐的关键问题。邓小平认为要解放生产力,“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372。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经过长期的思考探索之后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2]374。

对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科学概括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

(三)对传统文化教条观念的打破

我们的传统文化虽有精华的部分,但在对待创新方面却是阻碍重重。传统文化注重协调性,排斥进取性。诚然,作为一个人才,他的协调和进取这两个方面的素质都是需要的。其中,进取性比协调性更为重要。因为进取就是开拓、就是创新。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协调性,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合拍。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枪打出头鸟”的氛围。这一点对创新极为不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2]376 这其实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不管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要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为先。

许多人对创新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往往把创新与成功划等号,认为创新就等于成功。实际上,创新并不完全等于成功。相反,创新经常伴随着挫折、甚至失败。所以,很多人不懂得创新的特点,不能宽容失败。但邓小平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不能畏畏缩缩不敢尝试。“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2]374正是这种宽容失败、大胆创新的态度才使得改革开放一步步向前推进,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取得不断进步。

三、“南方谈话”体现的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南方谈话”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它本身既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又会引起更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浪潮。“南方谈话”不仅包含了很多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也集中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运用陌生原理再认识社会主义

陌生原理是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也是进行理论创新时经常用到的一项原理。它指的是在思考问题时,善于把熟悉的事物当作陌生的事物来看待,善于从根本上对事物进行重新思考。陌生原理要求我们暂时忘掉已知的东西。善于对问题进行“再认识”。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不断地号召我们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这实际上就是对陌生原理的运用。邓小平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通过再认识,他发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二)归本原理引导回到马克思

归本原理指的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努力抓住事物的本质、本原,使思维回到它的原初状态和本真状态,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归本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善于回到起点,努力弄清楚原先的出发点和初衷。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关于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论述说道,“马克思主义最注重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63。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来就是从生产力角度进行论证的。但是,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左”的或者右的干扰。在排除干扰过程中,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容易受到冲击。我们曾经一味地搞生产关系的“穷过渡”,到最后变成谁要发展生产力,谁就是“唯生产力论”,就是走资派,就应该把他打倒;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邓小平运用归本原理,引导我们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初衷,使我们的思维回归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上来。

(三)功能认识方法抓住事物根本

功能认识方法是对归本原理的衍生和拓展。简单来讲,功能方法就是学会从功能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功能方法是与实体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方法。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所谓系统,就是一定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在这里,要素和结构不是系统的目的,而功能才是系统存在的目的。实体方法是从系统

要素和结构的角度把握事物,而功能方法要求我们从功能出发去把握事物。功能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系统的价值所系,把握了系统的功能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邓小平著名的“白猫黑猫”论断,就是对功能方法的运用。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正是对功能认识方法的运用。他认为,姓“资”姓“社”这些问题暂不考虑,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只是手段,关键的问题在于能不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南方谈话”的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对创新思维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这对我们今后推动理论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南方谈话”的引领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5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住处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作为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中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 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住处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1.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比如, 在教授学生学习Windows 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 教师可选择Windows 中自带的“扑克”游戏,首先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们看Windows 窗中的操作和鼠标操作, 然后利用学生对游戏中所表现浓厚的兴趣, 让他们通过学习“帮助”,了解游戏规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 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 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 Word”完全取代, 而且版本在不断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 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因此, 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法, 努力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 摆正师生位置, 发挥学生主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其中技能性, 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有效的手段, 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对于有些操作, 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 教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 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练习。持续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 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 实际操作一下, 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 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 他们也会有一种日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也会大增, 学习劲头也就更大。

3. 多用举例对比, 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 除讲清楚概念外, 多采用举例对比。讲“计算机特” 时, 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 可举例: 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 而用人工计算, 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 小时。又如曾经用15 年的时间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527 位, 而用世界最慢的计算机仅用40 秒种就完成。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 可举例: 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 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 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 而误差不到一米。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 “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 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 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 注重任务驱动, 用好多媒体课件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 思路清晰。例如, 在讲Excel 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 可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 并填好学生的成绩( 当然是随便填的) 。上课时, 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 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 完成表格, 看看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 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 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 由于学生中知识水平的不同, 差异也很大, 要面向全体学生, 精心研究教法, 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 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科的特殊性, 信息技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教师机上, 除教学用以外, 学生也可以点播, 这样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 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 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巩固性练习, 整合所学知识

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 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 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心中, 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运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 用Word 设计贺卡“小报, 进行单词听写比赛, 用Excel 分析班级成绩, 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问题, 用Internet 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既有利于完成登记处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又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能有助于消除其它部分学科教师因住处技术目前不是高考科目而对学生学习登记处技术产生的偏见。再说, 对信息教师本身来讲, 也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6

根据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新教师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两方面的信心较足,欠缺比较大的是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一)要解决的问题

1. 聚焦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体问题

新教师要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各个年级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理解单元或章节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 学会将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校本研修,增强新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提升教学技能的具体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疑难点

1. 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自主性强,但创造性不够,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强新教师的发展动力,激发内需,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

2. 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科研思路不宽、动手能力差的情况普遍存在,需要新教师打破自我封闭的意识,围绕小专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同伴相互学习,研究主题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到实践上。

二、拟定解决思路

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积极的、优化的、上升的过程,是分阶段、有层次、有侧重的延伸、拓展过程。要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层递过程,我们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问题放回它所处的系统中来思考,运用理念“1=n,n=1”,进行系统思考,与各项教学技能整合,修正新教师的局限思考,探索并推行了基于校本的培养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序列化模块学习的运行机制,其技术路线是:

(一)需求分析,主题生成

对新教师的需求作分析。一是客观需求分析,按照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与特点,分析其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需要提高的内容。二是主观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详细了解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提高的内容。根据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教师的困惑与问题中提取培训的主题,我们精心设计序列化模块学习的主题、目标和内容,克服了学习中随意、低效的弊端。

(二)主题驱动,自我研习

教龄5年以下的新教师参加模块学习,每次学习前按主题内容计划做好专题准备,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文章,提前做好学习积累和案例分析,为模块学习的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智慧的碰撞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深度汇谈,案例研究

新教师组建成模块学习的研修共同体,每周的星期一下午第三节是模块学习时间,运用启发式讲授、世界咖啡、案例研习、经验学习、现场培训、拓展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围绕《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校本研修培训教材的其中一讲的主题进行深度汇谈,每次的模块学习基本上安排约4位老师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立足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和案例,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开展热烈的思维碰撞,实现思维启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个性发展。

(四)多层反思,实践提升

新教师在模块学习深度汇谈后,要进行深度思考,多层反思,做好个性备课,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体验式学习圈,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实现做中体验,自我超越。开展小专题研究,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处,积极寻求个性化发展。

三、实施与改进过程

(一)第一阶段实施

1. 过程描述

第一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教学活动的反馈及调整”“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教学内容的建构”“开放课堂的创设”。12位新教师组建成的模块学习研修共同体,4位老师围绕“交流台”的提纲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让新教师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学杂志,研读教育教学专著,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领会本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共享学习心得,正确应对课改新形势,夯实理论基础。

模块学习案例1:如何创设开放课堂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 什么是开放课堂?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 如何提高教师对开放课堂的引导能力?3. 结合实际,谈谈创设开放课堂的有效策略。4. 举例说明创设开放性课堂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分寸。

这一次的模块学习,语文科的方老师、张老师、数学科的黄老师、体育科的陈老师围绕模块学习主题进行了中心发言,方老师的发言提出开放性课堂包括“学习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民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设计开放性课堂要把握好“课堂角色的变化、教案作用的变化、重点内容的变化、实施过程的变化”四个变化。黄老师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谈了如何创造条件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陈老师谈了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和有效策略。张老师在模块学习中交流了“什么是开放课堂”,如何创设开放课堂,包括课前拓展、开放课堂资源、课后的延伸,要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张老师既谈了对开放课堂的理论认识,又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邮票齿孔的故事》《找春天》分享学习的心得。其他参与模块学习的老师也参与了分享,交流了自己对开放课堂的认识,要呈现内容的开放、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和学习成果的开放,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场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发言比较积极。

2. 现象分析与评价

通过一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新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加强学习了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运用等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快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各项技能。初步掌握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检查)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养成自觉钻研业务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新教师只是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教师是否能真正结合课例与学习的内容进行教材的钻研和理解、教学设计、双边活动的实施方案、作业的布置、考查方式等进行潜心研究?教学理论还不够丰富,教学视野还不够开阔,没有做到深刻反思自己,找出差距,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模仿与创造,如何超越自己。新教师的发言还是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和广度、厚度。培训效果在知识获取、态度变化方面效果较强,但技能习得、能力提高、行为转变方面效果一般。

(二)第二阶段实施

为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在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我们加强世界咖啡这个方式在培训中的运用,增加行为示范、现场培训等培训形式,达到有效的互动,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以促进新教师的持续发展。

1. 过程描述

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精心设计板书板画”“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的即时性评价”“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教学的反思和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研究”。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让新教师针对模块学习的主题展开对话,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先由4位新教师组成1桌,针对一个主题,坐在桌旁侃侃而谈,一共3桌,通过几轮的流动汇谈,除了桌主外,其他人均可在每轮时间截止时,自由选择其他组,参与交流,侧重知识分享、关系建立和价值创造。

模块学习案例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 举例说说怎样根据学生需要设计作业。2. 反思总结作业批改方式,比较其利弊。3. 结合自己的作文批改方式,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4.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学习的评价功能,一位老师应用了“错题本”的小策略,就是让学生把每次的错题收集起来,经常复习。您认为这样做如何?新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流动汇谈,围绕主题主动交流,气氛热烈,激活了新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识,培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

2. 现象分析与评价

世界咖啡,让新教师发表各自的见解,意见互相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至于深度汇谈,新教师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教学,产生更富有远见的洞察力,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揭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进一步提升。

四、反思与收获

新教师进行了2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是我们在校本培训的方式、内容、管理、资源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力图走出一条针对性强、效率高、重实践、重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主要有以下3点收获:

(一)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

强化教学技能培训,是建立在对实践的反思和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上的,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关注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关注新教师将所学的内容有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智慧。新教师参加了本校6项教师个人立项课题研究,执教了多节课题研讨课,动笔撰写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课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近3年,12位新老师参加教学竞赛、论文评比共获奖34人次,不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参与合作互动分享的培训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7

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从科技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没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就很难产生开创性、颠覆性成果。在“四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起着基础和引领作用,它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面的,没有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迈向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要求

我们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更加重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地位和牵引作用,更好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密切地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加强基础研究,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在不断的科学发现与认知突破中形成原始性创新,夯实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前沿科技供给,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给经济带来一个黄金发展期,抓住机遇,就能获得突破与发展。立足国情,放眼世界,要让我国经济突破发展瓶颈、从大到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的挑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形成科技与经济在各方面的相互衔接、精准对接、耦合互动。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8

…………………………莫雪斌李坊贞

陈小(1.38)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三条思路…………………

………………………………………………李建钊(1.53)试谈温度计量程问题………………………刘德华(2.1)“变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王全根(2.2)直流电表估读规则探讨………………钱呈祥吕敏(2.3)Cl(sup)-(/sup)与Ag(sup)+(/sup)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么………………贺奎飞(2.5)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理性思考……洪秀玉(2.6)“拓展式”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张勇 刘影(2.8)运用力传感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章慧雄陆珲(3.1)刍议“评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雷利锐余金豹(3.2)家庭实验一组……………………………………邓育红(3.3)减少高考化学答题失分策略的研究……………李俊生(3.4)化学实验中的洗涤大有讲究……………………房寿高(3.5)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刘建军(3.6)力臂教学浅探……………………………………黄立伟(3.7)重新审视铝与酸溶液的反应……………………王胤琪(3.8)检验某混合气体中含有气体的实验探究

…………………………………………………余三平(4.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构想………李先栓(4.7)寻化学之本质还实验之本色……………………杜娟(4.9)聋校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与教学模式探究………曹娇玲(4.11)浙科版教材中酶的三个实验…………占志标陈永群(4.14)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延伸拓展…陈有伟鲁中华(5.4)初中科学分组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张金科(5.6)无氧环境下制备难以出现纯正白色的原因分析…

……………………………李俊生马毓展武雪薇(5.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方略探讨………………王希亮(5.10)通用技术教学初探………………………………有照声(5.12)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的几点质疑…………

………………………………………………扬曙辉(5.13)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初高杰王林(5.15)创设实验情景引导质疑探究…………………黄世标(6.1)认识理解镇流器和启辉器的作用………………赵金荣(6.2)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关注艾滋病”专题讲座的实验研究………

……………………………李坊贞

莫雪斌陈小(6.4)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周学芳(6.6)血球计数板的解读………………………………赵苹(6.7)浅议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途径……………庄运武(6.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李红娟(1.16)激趣+互动=教学成效………………………马冰(1.18)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的结合……………曹立富(1.23)浅淡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高张晴(1.28)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拓宽语文教学平台…………张生斌(1.3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实践的儿点思考………………

…………………………田丰许涛范小梅(1.33)信息技术使班主任工作更精彩…………………王秀琴(1.48)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阿依吐拉・买提肉孜(1.49)利用电子白板构建有效课堂……………………卫洁(2.44)利用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丁宁(2.47)试论虚拟地理实验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学尧(2.49)Excel中巧用函数实现数据的灵活调用…………李艳云(2.50)计算机数制相互转换的另类方法……涂波 何应俊(2.51)试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龚国英(3.47)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杨靖(3.49)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张育新(3.50)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肖琴(3.51)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侯学春(3.52)谈语文课堂上对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吕新平(3.5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取与舍…………………

………………………………………………杨东莉(3.54)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效性………黄陈湘(4-41)电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王霞(4.44)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顾悦梅(4.45)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

………………………………………………王保安(5.47)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尹振(5.48)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点………李尚霞(5.50)浅谈信息化环境与高效课堂……………………郭涛(5.51)促进语文学习观念与方式的转变………………宋光定(5.5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尹振(6.36)浅谈课改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与制作…………………………

……………………………………王四德郭慧敏(6.38)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蒋伟丽(6.41)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贾莉(6.43)

・实验改进与科技创新・安全防风减压自动调温伞……………………・李婉蟋(1.17)新课程环境下新型试纸的制备研究……………周竹(1.19)“测差法”减小实验误差…………………………吴卫圆(1.21)有趣的“小点成像”…………陈筱禹 刘洋 刘维(1.22)太阳能自动控温伞的设计与制作…………………田湖(1.26)如何在实验室里充氢气球………………………宋秀琼(1.29)原电池实验的改进……………………金晚宜

白和平(1.31)

儿则实验的改进…………………………………邹志中(1.42)证明钠能置换硫酸铜中铜的简便安全方法……………………

……………………………………一程俊灵吴玲丽(1.43)落水紧急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汪奎韩光阳徐陶(1.44)三维电子水平测试仪制作说明…………………许静怡(1.45)

・装备与管理・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2011年度工作要点……………(1.5)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管理的几点思考………………

…………………………………………吕巾艳(1.35)政府部门集中采购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的实践与思考……”

………………………………………………何霞(1.50)新课程下的生物实验室管理……………………郑春彝(2.34)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吴有春(3.39)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及应对措施……林新洲(3.42)“互联网阅卷”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刘淘(3.43)山区县空中音乐课堂开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孙斌(3.44)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皮远喜(4.27)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建设及运用………………王乐刚(4.28)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孙许俊(4.30)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钱洪(4.34)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策略………夏海燕孙东峰(5.25)规范管理服务教学………………………………孟坡军(5.27)谈“班班通”的建设与使用………………………田安海(5.28)《科学》实验管理与教学…………………………葛文明(6.39)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思考与实践………………

………………………………………………方长庚(6.44)例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石风英(6.46)

・奇思・妙想・巧做・生活小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钟文楼(2.53)多面天平――天平的特殊应用…………………张夏林(2.54)千只麻雀群居加油站原因初探…………………………………

…………………………王书虎钟守春张宗华(6.42)巧用化学实验中的“误操作”…………李辉鲁海波(6.47)

・自制・改进・创新・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

…………………………汪秋萍熊万斌孔晓蓉(2.15)两款验电器的改良………………………………朱祖辉(2.16)钠燃烧实验黑色产物分析及器具选择………黄子超(2.17)一堂新课程化学市级公开课中的成功实验改进……………

………………………………………………詹可义(2.19)初中科学实验改进举隅…………………………徐宏武(2.20)谈接近安全开关演示器的制作…………………曹祥枝(3.22)H2S气体制备装置的改进………………………卢运来(3.24)对通电分锵水简易装置的改进…………………韩斌(3.25)单质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设计………………戴幼珊(3.26)“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活动演示板的制作与应用…

………………………………………………张家奎(3.27)自制教具三则……………………………………李淑芬(3.28)用类比思想巧解变力做功问题…………………刘海军(3.30)电路原件实物图片磁力贴………………………(4.24)二氧化硫制取和性质实验的一体化创新设计………………“

……………………………………程波杜松庭(4.25)简易且效果明显的液体压强实验仪……………扬骥林(4.26)浅谈自制教具与物理实验教学…………………吴胜荣(4.31)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改进…………………

………………………………………………许光曙(4.39)大气压力实验改进“四法”………………………徐光成(5.22)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改进…………………………曹拂晓(5.23)自制显微投影仪…………………………………徐永祥(5.24)两圆位置关系演示仪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朱绍军(5.26)汽车夜间行使安全转向照明电路……万贞贵刘呈萍(6.17)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创新……………………郭红彩(6.18)乙炔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再探究………李瑞鹏鲍正荣(6.19)自制温度计和气压计…………………………谢万军(6.20)燃烧条件的实验探讨……………………………李世权(6.21)自制初中数学教具例谈………………………阮志(6.23)利用肥皂膜做声学实验…………………………柳开文(6.25)

・实验教学方法・低成本实验的认识及做法………………………豆振峰(2.10)公园里的物理知识……………………刘光明

马素芳(2.11)《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

………………………………………………张立根(2.12)充分挖掘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浅谈物理问题的创设……

………………………………………………鹿世海(2.1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王海花(3.10)对一节中考复习研讨课的感想…………………潘国盛(3.12)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谢启兵(3.13)“电压表电阻箱”测“电源E和r”的误差分析…………………

………………………………………………周正利(3.15)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田宗学(3.16)巧避操作干扰提高实验效果――谈对几个课本实验的改进…

………………………………………………陈军(3.17)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六例…………………………陈广福(3.18)借助模拟实验建构科学的解释…………………向秀丽(4.13)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陈静(4.15)硫化氢制备与污染处理的微型模拟实验………………………

…………………………张风陈凯朱媛(4.17)让实验教学更有实效……………………………王娟(4.18)让数学课的导入充满智慧……………雷雨田周志敏(4.19)例谈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单文忠(4.20)合适的科学成果展望完整的学生实验规程…樊文彬(5.9)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讨……………………李明新(5.14)小学科学实验课应特别注重的几点……………………………

……………………………………魏昌学曾婷(5.17)注重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效应…………………陈永飞(5.18)巧设科学实验点亮有效课堂…………………余利军(5.20)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周德炎(6.11)开展高效参与的课堂教学尝试…………………王俊兵(6.12)让“创新”贯穿化学实验――参加湖北省“万高达杯”化学实验创新大赛的随笔………

………………………………………………陈云峰(6.14)利用农村优势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王金单(6.15)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袁大琴(6.16)

・新课标・新理念・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教育功能………薛伟军(2.36)《苯酚》实验教学设计…………………高晓喜高琳(2.37)素质教育双赢框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师师和谐合作……………

………………………………………………赵锦荣(2.39)有关密度测量的几点小结……………………王海云(2.4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加强…………王风雷(2.4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几个共性问题的思考………吴韦春(2.45)谈实验教学的二次备课………………………王天锋(2.48)三种版本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栏目设置的比较………………--

……………………………………宋曙波陈卫(5.34)物理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陈亦莲(5.40)实验是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杨得意(5.42)给课堂添“彩”……………………………………杨满(5.43)实验出真知――也谈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

……………………………………叶娟教谭多权(5.44)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学生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及实践……

………………………………………………黄波(5.45)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蜕变………………………宋清莲(6.48)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彭仁伟彭富岚(6.4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实验室建设………………………

………………彭勇杨卫刘

霞昊东方(6.51)

・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优势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孙雁陈静(2.21)小学科学“实验记录”的优化策略之研究………钱雪祥(2.2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实验教学初探………沈锋(2.26)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优势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孙雁陈静(3.19)再谈物理实验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李明虎(3.21)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王平勇(3.23)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杨广聚(4.47)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魏云(4.49)对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启蒙培养…………刘冬琴(4.50)浅谈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胡春霞(4.51)任务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以《建立超链接》为

例………………………………………………顾明霞(4.53)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石娟(5.30)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李淑芬(5.31)洞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廖焕翠(5.33)信息技术课程助推素质教育……………………王美秀(5.36)探究速度公式培养正确审美…………………董友军(6.22)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胡海燕董锐(6.24)实验探究“吃削球”现象中的力学问题…………李睛(6.26)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柴明卿(6.27)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张丽君(6.29)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情商培养……………………………

…………………………都亚军王绍磊李中华(6.30)开展“科技游园”活动……………………………康良溪(6.31)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肖莉(6.32)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王金元(6.34)

・实验试题解析・浅谈“五步防错法”――以《教师教学用书》对一套习题的错误

解答为例………………………………………董友军(2.28)回归经典突出能力

关注课改――2010年高考物理电学实

验评析与启示…………………………………张柱(2.29)中考中的微型化学实验命题…………陈芳芳陈凯(2.32)如何处理带电粒子在有“形”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叶庆峰(5.37)浅谈2011年高考化学(全国卷A卷)第十题…何性刚(5.39)对2011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几个化学试题的几点看法……

………………………………………………李俊生(6.52)

・信息与交流・关于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和“五小”成果评选的通知……

……………………………………………编辑部(1.封二)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杂志征订工作的通知

……………………………………………编辑部(1.封三)2011年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会议在汉召开…………………

……………………………………………编辑部(1.封四)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静到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调研……

……………………………………………熊辉(2.封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装备工作座谈会在

汉召开………………………………………熊辉(2.封三)湖北省中学新课程新技术培训班在武汉举行…………………

……………………………………………熊辉(2.封四)湖北省教育厅召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项目政

府采购工作部署会议……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3.封二)第6l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西安召开…………………………………………………熊北平(3.封四)2011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初中化学实验人员培

训班在汉举办………………………………李大伟(4.封二)热烈祝贺武汉科贝成立十周年暨科贝科技园落成典礼………

…………………………………………………-(4.封四)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标企业……………

…………………武汉万高达科教设备有限公司(5.封二)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标企业……………

…………………………武汉正德科技有限公司(5.封四)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标企业……………

……………………武汉尚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6.封二)第6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成都召开…熊北平(6.封三)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标企业……………

…………………………武汉科瑞科技有限公司(6.封四)

・素质教育研究・体育明星对局部地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

…………………………………………范乃鹏李永军(1.9)根据性别差异提高词汇学习政策………………余音(1.13)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张堆(1.40)

・课改导航・利用学科知识上好通用技术课………马达姜静(1.30)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体会………………………“江言安(1.47)如何落实课改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陈继芳(1.52)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喜”和“忧”………严培源(3.31)多媒体及其教学摭谈……………………胡进明(3.33)利用“仿真实验计算器”进行科学探究的新模式尝试――探究

弹簧振子周期表达式例析……………………丁海锋(3.35)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李薇(3.38)创新观察技术发展科学思维……………………陈彤(3.41)关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韩学兵(3.46)浅析使用Linux操作系统完成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可行性……-

………………………………………………昊佳骅(4.33)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智障教育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李兆(4.37)如何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黄水珍(4.40)深化多媒体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刘海超(4.43)新版《物理》教材(选修3 2)“传感器”一章实验和教法的改进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9

D922.2

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政府集中采购的法治意识不断加强,实践成果日益丰富,外部关联度明显提升。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要与政府自身改革的方向紧密结合、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在更加注重政府集中采购公信力、注重政策功能引导、注重物有所值的采购理念、注重采购人满意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目前政府采购通常采用的5种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工作的需求。为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及适应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特殊类型项目采购的特殊需要,财政部制定了《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

一、竞争性磋商的内涵

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是指采购人、政府采购机构通过组建竞争性磋商小组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磋商,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报价,采购人从磋商小组评审后提出的候选供应商名单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是财政部首次依法创新的采购方式,核心内容是先明确采购需求、后竞争报价的两阶段采购模式,倡导物有所值的价值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片面追求招标程序而导致的价值不符。另外,传统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都要以对采购标的的质、量、价在采购活动实施之前就要形成基本判断作为前提,这显然与社会服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政府服务需求的深度要求不相适应。而以竞争性磋商方式处理可以解决在只能提出服务结果、目标,而对于服务过程、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评价还无法确定时,如何通过协商机制比选潜在供应商,以充分适应当前政府对社会服务的广泛采购需求。

二、竞争性磋商和竞争性谈判的差别

竞争性磋商和竞争性谈判两种采购方式有一定联系又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竞争性谈判项目的预算是基本确定的,谈判的目的是选出一个既能满足经完善的项目需求,又能提供最低成交价的供应商;而竞争性磋商项目的预算是基本不确定的或是非常粗略的,磋商的目的是选出一个既能满足已经明确的项目需求,又能应对未知且蠹酆侠淼墓ι獭J导中,凡是项目需求及预算基本明确的项目,可通过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来达到最佳性价比的采购目的;而对于那些需求不太明确、预算粗略的项目,则可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来实现物有所值目标。

其次,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将磋商文件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的时间,确定为不得少于10日。较之于竞争性谈判所规定的3个工作日,期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给供应商之间带来的不公平竞争。类似的还有采购人或机构发送澄清或者修改文件的距离首次响应文件截止时间不少于5日,对此情形竞争性谈判规定的是3个工作日。

第三,在竞争报价阶段,竞争性磋商采用了类似公开招标的综合评分法,区别于竞争性谈判的最低价成交。竞争性谈判的原则为价低者取胜,容易产生恶性竞标风险,导致最终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竞争性磋商采取综合评分法,即响应文件满足磋商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按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评审得分最高的供应商成交。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在需求完整、明确的基础上实现合理报价和公平交易,并避免可能导致的恶性竞争,将政府采购制度功能聚焦到物有所值的价值目标上来,达到质量、价格、效率的统一。

第四,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将可以重新评审的情形规定为五个,即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的情形。而竞争性谈判则规定: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者采购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

最后,竞争性谈判项目和竞争性磋商项目,在提交最后报价和推荐成交供应商阶段,要求供应商数量一般都应当满足3家以上,特殊情况下供应商数量可以为2家。但两者适用情形不同:竞争性谈判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提交投标文件或经评审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只有2家,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改为竞争性谈判的,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和谈判小组推荐成交供应商的数量可以为2家;竞争性磋商项目,属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和磋商小组推荐成交供应商的数量可以为2家。竞争性磋商在供应商数量要求方面的灵活性,能够确保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三、竞争性磋商在高校政府采购的适用

《磋商办法》规定了五种适用情形:一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是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三是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四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五是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

其中,前三种情形适用于采购人难以事先确定采购需求或者合同条款,需要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协商的项目;第四种情形适用于科研项目采购中有效供应商不足三家,以及需要对科技创新进行扶持的项目;第五种情形适用于政府采购工程类项目。

对于高校来说,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在购买服务、科技创新扶持、技术复杂的专用设备等项目采购中都将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竞争性磋商办法》将“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一以前没有做出专门规定的内容,纳入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适用的范围,一方面体现国家对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部分科研项目供应商不足三家,又不具备单一来源采购、询价方式采购的现实难题。

综上所述,竞争性磋商采购给高校带来的是更务实的采购理念,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而不是依据采购金额大小选择采购方式,通过供应商间竞争获取采购需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和评审专家各司其责,尽其所能,采用综合评价体系,科学、择优选择成交供应商。

【参考文献】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3)04-0058-06

1.引言

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我国企业层面的创新状况并不理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学技术产业记分牌2011》显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仍低于该组织国家企业的水平。如同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础一样,个体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与起点,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就必须依靠员工来创新他们的工作流程、方法和手段。因此,“如何激发员工创新”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对个体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表现上,而对引发行为表现的主体内心意愿则关注不够。研究表明,员工的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创新行为的解释率可达到50%,创新意愿是创新行为最大的推动力。科技人员作为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其创新意愿对组织的创新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搜索到的文献看,目前关于创新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零散状态,缺乏关键因素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另外,专门针对科技人员的研究更为鲜少。

那么基于我国企业情境下,科技人员创新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哪些呢?它们是否又包涵更为细化的维度构成呢?如果有的话,这些维度变量背后的影响机理又是怎样的呢?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构建了基于我国企业情境的科技人员创新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2.创新意愿影响因素评述

目前对个体创新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特质、个体心理状态与组织环境三个方面。研究证明个体特质对创新意愿有显著影响。例如,拥有创新型认知风格、主动性人格、风险偏好的个体,其创新意愿较强。此外,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也会对创新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在个体心理状态对于创新意愿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工作动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个体积极情感能够促进创造力的思想。组织环境对创新意愿的影响表现在开放的组织氛围、领导及团队的支持及环境压力等方面对个体创新意愿的促进作用。

上述文献梳理表明,创新意愿的研究已经取得系列成果,但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1)大多数研究只是从某一单一视角对个体创新意愿进行的局部研究,鲜有基于某一理论框架考虑创新意愿诸多影响方面进行的整合研究;(2)大多数对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均置于同一层次来分析其对员工创新意愿影响的相关性,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层次区分,并深入探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3)鲜有针对科技人员创新意愿的研究,但这一群体的工作特征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特点,这些因素对他们创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有探索价值。

3.计划行为理论

Ajzen在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意向主要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决定。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主观规范是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而这三个主要变量又是由各自的信念决定。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后被广泛应用在消费行为、创业意愿、求职意向等诸多研究领域,实践表明该理论是一个用来解释行为意向的强有力的模型,可以解释意向39%的变异。其原因在于它综合考虑了个体内部、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形成通过“信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这也是本研究采用该理论框架为指导的原因。

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第一,个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要素决定其行为意向,在不同的行为领域中,三要素的内涵构成有所差异。那么在创新领域,科技人员这三个主要变量的内涵及维度构型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信念是决定意愿的重要前因变量,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只有相当少量的信念能被获取,称为突显信念,突显信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对突显信念的探究可以解释个体为什么拥有不同的行为态度、如何形成主观规范和什么影响知觉行为控制。那么影响这些维度变量的突显信念又是什么呢?

本研究将探究上述问题,并最终构建科技人员创新意愿影响因素多层次模型。

4.研究方法、设计与实施

4.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trauss所建立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该理论既可以用于发现新理论,也可以使已有理论更丰富。该方法的基本研究逻辑是:通过深入情境的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数据间的不断比较,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和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发展理论。其中,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主要通过三级编码来实现。扎根理论有严格的操作程序,本研究采用Strauss和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进行研究。

4.2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科技人员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方式,以获得其“原生态”的心理输出信息。根据研究目的,将访谈对象确定为工作所需创新特征较为明显的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企业的研发与设计人员和高校的科研教师。样本数的确定则按照理论饱和原则进行,即直到新抽取的样本不再提供新的信息为止。理论上看,样本数越多,越趋于理论饱和。但从经验来看,样本在20~30之间为宜。为保证样本的理论饱和性,本研究根据扎根理论研究的成熟经验标准,最后选取确定26个样本。样本分布为:企业研究人员10人(38.4%),研究院设计人员7人(27%),高校科研人员9人(34.6%);博士10人(38.5%),硕士8人(30.7%),本科学历6人(23.1%),其余2人;年龄在25岁以下的4人(15.4%),25~35岁的5人(19.2%),35-45的11人(42.3%),45岁以上的6人(23.1%);其中男性15人(57.7%)。

4.3研究实施

本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进行访谈,包括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每人/次访谈时间约1小时,共14人次;焦点小组访谈进行了3组,每次访谈时间约2小时。采用笔记和录音两种方式记录访谈,而后整理成文本资料。访谈问题包括“您和您身边的同事在工作中愿意创新吗”、“那么致使您想(或不想)创新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创新原因产生的背景及相关联系。其次,针对理论并不非常充分的论点,进行了几次基于理论抽样的回访,对理论所需的资料进行补充。再次,按照样本的比例随机选择了18份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另外8份用作理论饱和度检验。最后,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数据。

在编码过程中,本研究严格遵守Strauss和Corbin的编码技术程序进行范畴归纳和模型构建,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为了避免编码者个人偏见对编码结果的影响,研究者组成编码小组,经过培训后,共同对访谈资料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等讨论和处理,以使得意见一致。为了提高编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一些有争议的概念和范畴,在听取第三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甄别、修定和删减。

5.研究数据分析

5.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登录,以从原始资料中产生初始概念、发现概念范畴。尽量使用受访者的原话作为标签以从中发掘初始概念。一共得到347个原始语句,从中抽象出47个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数量非常庞杂且存在交叉,对获得的初始概念进一步进行分解、剖析、揉碎、整合。在概念进行范畴化时,剔除重复频数极少的初始概念(频次少于2次)和前后矛盾的概念,最后得出了14个范畴。

5.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二级编码)的任务是发现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在范畴之间建立关联。对此,需要分析范畴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脉络或因果关系,并辅以必要的原始资料挖掘,对不同范畴进行归类。通过主轴编码发现14个范畴可归纳为6种关系,在6种关系中发现了创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大主范畴。它们的关联关系详见表1。

5.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是选择概括性较强的核心范畴来整合主范畴。本研究确定“科技人员创新意愿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构成“故事线”,并概括出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主范畴对创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主范畴又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对科技人员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影响主范畴的六大关系进一步解释了对主范畴的影响机理。据此,构建了科技人员创新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构架模型,如图1所示。

5.4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不可以获取额外数据以使分析者进一步发展某一个范畴特征的时刻,是作为决定何时停止采样的鉴定标准。本研究将剩余的8份访谈记录进行相同的编码和分析,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已经足够丰富,没有发现新的关系和范畴,对于影响科技人员创新意愿的因素也很充分。因此,本模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

6.科技人员创新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通过三步编码构建的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创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科技人员创新意愿的主要因素,三因素又各自有构成维度,它们是由不同的突显信念决定的。

6.1创新态度

创新态度是科技人员对创新的看法和喜好程度的评价,创新态度对其创新意愿的产生起关键影响作用。这意味着,个体如果非常喜欢创新,就会有创新冲动,并容易产生创新意愿。创新态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发自内心的喜好,即内生态度;另一是在需求激励下产生的喜好,即外生态度。

内生态度是科技人员源自内心的对创新喜好的真实感受。其中,人格特征、责任感和兴趣取向是影响科技人员内生态度的主要因素。人格特征表现在主动性人格、好奇心强等方面,已有研究也证实本研究结论。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某些科技人员将创新视为自己的工作责任,认为创新是份内之事,具有这种责任感的科技人员就会自觉产生创新意愿。另外,兴趣取向是科技人员兴趣爱好的偏向,以创新作为兴趣爱好的科技人员内心深处是喜欢创新的,从而驱动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

外生态度是由于外界的物质或精神的激励而使科技人员产生的态度想法,受经济需求和精神认可的影响。物质激励的影响已被相关研究所证实,即创新可以带来较高的工资及丰厚的奖金,可以满足个体的经济需求。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荣誉、社会地位等精神方面的激励也影响科技人员对创新的喜好程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一些科技人员认为创新会使他们获得名誉、地位和被他人赞美。在他人认可的激励下,科技人员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意愿。

6.2主观规范

科技人员创新意愿的主观规范是指在产生创新意愿时个体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科技人员感知到的身边重要他人或组织所形成的一种规范。我国是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度,很多场合下群体压力形成了中国人的社会规范,约束着公众行为。本研究发现主观规范对创新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两方面。

指令性规范是组织或组织中重要成员要求科技人员去创新,这种要求往往是一种书面或口头的“指令”。一方面组织制度是科技人员不得不遵循的规范,会给科技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促使科技人员产生创新意愿;另一方面领导的倡导会对科技人员的创新意愿产生影响。在“等级观念”和“服从上级”的中国儒家文化氛围下,当领导在组织内部大力倡导创新时,科技人员出于对领导意志的“屈从”,会将这种倡导默认为一种规范,从而产生创新压力和意愿。最后,他人的期望(主要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会影响科技人员的创新意愿。

示范性规范是指科技人员身边重要的人已经进行积极创新活动,他们的创新行为对科技人员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而影响创新意愿。研究发现,示范性规范来自于领导创新行为和同事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前者指领导身体力行的创新行为对科技人员形成了一种潜在规范,并对下属起到示范和效仿作用。同事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国外研究显示更多体现在技术与方法的帮助方面。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在心理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可能与中国人的爱面子和攀比心理相关。一些科技人员见到能力相仿的同事有了创新成就,自己不甘落后,会受到感染形成一种潜在的规范,激励其产生创新意愿。

6.3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影响科技人员所感知到的创新行为的难易程度来影响创新意愿。即知觉行为控制越高,说明感知到的不可控因素越少,实现创新越容易,则创新意愿就越高。创新的知觉行为控制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力和外部控制力两方面。

内部控制力反映科技人员对内部因素的感知,主要受科技人员的自我效能程度以及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的影响。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我办事能力的自信程度,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上会更积极和主动,所以自我效能感高的科技人员会对实现创新更有信心,从而感知到的困难程度降低,而产生较高的创新意愿。另外,知识能力也会影响科技人员对困难程度的感知,当科技人员感知掌握充分的创新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时,会认为创新的阻碍很小,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意愿。

外部控制力反映科技人员所感知到的对外部资源的控制程度,主要受科技人员感知到的所掌控的创新资源和时间、精力的影响。一方面,因为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阻碍因素,当科技人员掌握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高水平的人员支持时,更有信心克服创新中的困难,从而更容易产生创新意愿。另一方面,创新活动是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如果时间充裕,科技人员会迸发出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想法,否则,更倾向沿用老方法快速完成任务;另外,许多科技人员具有多重角色,如既是科研人员又是管理人员或同时参与多项研究,角色冲突往往使他们精疲力竭,泯灭创新意愿。已有研究也显示,科技人员处在高度的工作自治情境中,时间充裕、精力充沛,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意愿。

7.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