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4 09:51:05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1

一、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及原因

(一)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货币并非所有都具有时间价值,它必须在社会分工的出现、借方与贷方的生成,大量生产的需求、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四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相互作用才会具有这种独特的价值。倘若没有这些条件作为前提,试问钱放在口袋里会产生时间价值吗?停顿中的资金会产生时间价值吗?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会增加时间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而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呈现出一种现象:假如你在银行存入20万元,并且利息率为5%,那么一年后的这个时间,你就会收获21万元。而你存入的20万元即为本金,1万元的利息就是这100元钱经过一年时间的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收获得利息便是货币时间价值。因此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产生增值。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二)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其呈现出的是一种增长的趋势,需求越大,需要的物品和劳务即更多,也就意味着需要的资源越多,这是资源的稀缺性。以此为根据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将构成社会财富,以这些社会资源为基础创造出的未来的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未来的社会财富,再加之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产品。而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衡量大小的工具。由于现在与将来是不同的时期,它的效能则不同,带来的价值也就不同,也就产生现在货币的价值高于未来货币价值的结论。市场利息率便可反映出来,通过它也就体现出货币时间价值具有资源稀缺性的特点。2、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人对将来事物的认知有限,仅仅关注于现存事物,对他们而言现在,货币作为一种满足需求的工具,其现有单位货币价值大于未来单位货币价值。若是他们放弃现有价值,即必有一定的代价产生,而这代价就是所谓的市场利息率。市场利息率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化身,是对货币时间价值这样一个抽象的名词的诠释,是企业投资获得收益的计算依据。但实际生活中,由于风险及通货膨胀的出现,那么在投资经营中我们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在不同时点上的单位货币价值不等,因此,计算及其比较资金时应换算到同一时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对货币时间价值有不同的,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货币时间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流动性、消费倾向、边际效用等因素,认为时间价值是时间差的贴水,是现有货币评价高于未来货币的评价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价值而形成的差额。是资源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再生产过程,由于时间的因素,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的货币量大于最初投入货币量的增值。虽然观点不一,但是总的来说,货币时间价值对于我们的影响确实是重要的,在人们的头脑中,它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中应考虑的因素

(一)机会成本。在投资经营中应考虑的是机会成本因素。这有利于投资经营,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战略,取得更大的收益。对于某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拥有一笔资金,若存入银行,等若干年后,通过银行的利息率,可以获得一笔由货币时间价值而产生的受益。但这就代表着现在我必须放弃这笔资金的支配权。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支出,而是基于具体方案而存在的一种潜在受益。企业投资经营中,可供使用的资源有限时,它便是可考虑的因素,会让投资者发现那些看上去有利可图的投资实际上无利可图,从而转变更有利的投资,因此,机会成本是让时间价值运用的更为彻底的一个思考方向,当然货币时间价值除了了机会成本因素,也会受到生产经营自身具有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投资者在投资,筹资,经营中都应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二)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包含三个因素:第一,投资过程的有效期,也就是现金流量的时间域;第二,发生在各个时刻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刻的现金收入或支出以及平衡不同时点现金流量的资本成本。第三,现金流量的方向,也是相关费用的发生。这三个要素不论缺哪一个都不能成为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没有现金流量的产生,那相对应的货币时间价值得不到衡量。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现金流是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是最能够反映企业本质的标准。而现金流入与流出过程中,会受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因此,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到这一因素。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表现形式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其实仅仅能说明一种现象,而不是它的本质。货币就其本身而言没有价值,它需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才能产生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以后,劳动者生产出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销售产品后得到的收入大于原来投入的资金额,形成的增值。如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将资金运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将资金用于对外投货币资金获得的投资收益,这种由于资金的运用而实现的利息、利润或投资收益则表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然而从投资方面讲,对于资金的持有者,是放弃资金的支配权而得到的报酬。对于集资人则是拥有资金付出的成本。这体现的是在时间因素的作用下,现有资金高于未来某时期同等数量资金的差额及因时间推移,资金具有的增值能力。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相对数形式和绝对数形式。相对数形式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它也可以称为时间价值率。而绝对数形式指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也称为时间价值额。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不进行严格的区分,有时候用相对数,有时候用绝对数。货币资金包括两种资金,一种是借贷资金,一种是自有资金。利息和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两种形式,它来源于银行。而自有资金的表现形式则为折现率,这是投资者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误以为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股票的股利率是投资报酬率,但他们是有区别的,只有假定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时间价值才与各投资报酬率相等。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投资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价值因素,就无法判断出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就无法判断出投资的正确性。对于货币自身而言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它需对资金投资、再投资后所得到的增值。在这种情况下,跟鳗鱼效应类似。时间价值确不是真实的报酬率,它需要考虑到货币资金提供者要求的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只有扣除它们才是真正的价值增值。在实际的企业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对于时间价值把握不准,再加之风险的伴随,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灾难,造成破产或者寿命缩短的现象。为了能够到达改善这种现象的目的,现就货币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作出分析:企业在进行决策时有两种方法,它是以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因素进行分类的,一种是贴现指标,如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另一种则是非贴现指标,如回收期、会计受益等。为了能够更有利的阐述我的观点,现举例说明:某企业准备购买一套机器设备,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A公司分五年付款,每年年末付款3000元;另外一种向B公司一次付清,付款金额是12000元,假定银行利息为5%,则哪种方式对该企业有利?(1)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期付款需付的款项为:3000*5=15000(元)比一次付清多付的款项:15000—12000=3000(元)。(2)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根据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得五年5%年金现值系数F=4.329,又因为P=A/F,即P=3000*4.329=12987。则分期付款比一次付款要少付2013元,若我们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将作出错误决策,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投资中,要时刻考虑到时间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1、存货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对存货管理是企业获得收益的有利渠道,不同的存货方式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下,得到的经济效益也不同。而在处理积压存货时,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应该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在估计滞销积压存货时,要按复利计算,不能按单利计算。如某企业滞销积压一批货物150万,月利率为0.6%,每月计息一次,积压半年的存货利息为:单利计算:150x6X0.6%=5.4(万元);复利计算:150x[(1+0.6%)^6-1]=5.48(万元)因此复利要比单利多收入800元。第二,保管费的支付也应按复利计算未来年份的价值。如企业每月保管费为1000元,那半年的支付为:1000x[(1+0.6%)^6-1]/0.6%=6090.72元;而单利则为1000x6=6000元;则复利比单利多支付90.72元。2、在销货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企业在进行销售货物时,对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也会有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如手机的售价为1500元,若才分期付款方式,顾客现付300元,以后每月初付100元,12个月付清,按月息0.6%计算,这相当于顾客的购价是:P=100x(1+0.6%)x[1-(1+0.6%)^(-12)]/0.6%+300=1461.41元;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分期付款比一次付款的时间价值少38.59元,这个价值相当于每台手机的待销期为:N=38.59/1500/0.02%=129天。倘若手机在129天之内卖不出去,那么它的收益还不如分期付款摊销。当然除了上面的几种情况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租赁资产、设备投资、委托代销商品、固定资产的折旧、证券投资、外汇交易、联合贷款、报销债券等一系列的经济业务都会牵扯到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这是企业经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资金循环与周转获取更大收益的有利渠道。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2

【关键词】

货币时间价值;表现;实际应用

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好坏,货币的时间价值会一直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制定决策、选择投资、估算收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管理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就结合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概念以及其多年来对企业的影响,重新探究其客观存在的本质,产生增值的原因以及其在多方面的实际广泛应用。

1626年9月11日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这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合算的投资。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倘若当时的印第安人用这24美元进行投资,按70%(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的报酬率来计算,早在2000年该项资产就已经变成2380000亿美元,远远超过曼哈顿岛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复利”的魅力,这也告诉我们,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价值的变化。

一、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基础

西方有诸多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的说法,其中主流说法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所消费的耐心应当获得的收益,而这项收益与推迟的时间呈正比,把单位时间该项收益对投资的百分比称为时间价值。”以上观点只是描述了货币价值随时间变化的一些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清楚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含义。时间价值不可能是由时间凭空创造的,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了解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货币时间价值就是在资金的运转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将1元钱存入银行,此时的年利率为0.35%,那么一年之后原来投资的1元钱就有了1.0035元的价值,用相对数字来衡量的话,即货币价值增长了0.35%。我们可以类比期初存入货币的投资行为,货币一经投入便进入了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用投入的资金购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利用自身技术生产新产品,然后卖出产品获得大于成本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获得大于期初投入的货币量,这部分差额即为初始投入资金在一次资金循环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不同类型的企业,参差不齐的技术,变幻莫测的环境,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资金的循环周期大相径庭,每完成一次周转增加的货币量也不相同,但是货币都呈现增加趋势,周转次数越多增加的价值也就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总量在循环周转中呈几何级数增长。

由于时间价值的存在,我们不能主观的猜想现在的1元钱与若干年后1元钱的经济效用是否相等,它们必须折算到同一时间才可以进行直接比较。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终值和现值,终值是指未来的本息和的价值,而现值是指折算到当下的货币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经过时间推移的货币投资和再投资之间所增加的价值。因此增值即为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绝对数和相对数。

(一)绝对数形式

绝对数是对增加的货币量的衡量也就是利息,从本质上来看,是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如某企业3年前作为优先股股东投资一项目,投资额为100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打算转让股权,并获得收益180万,则该企业初始投资100万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为80万。

(二)相对数形式

相对数是增值与原始货币量的比值也就是利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依旧按照上面的例子,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对收益的影响,则100万货币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为80%。

(三)其他形式

1.初始投入货币量

由货币时间价值基本含义可知,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时间价值与与初始投入资本数额呈正比,即期初投入越多期末所获收益相较投入少的就会越多。

2.循环周期时间长度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在循环周转过程中经历一定的时间推移所实现的。相比于同时期同等收益率的货币资金,循环周期越长,其每完成一次周转所获得的收益就越高。

不论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传统表现形式,还是再研究发现的侧面反映增值的指标,都能够较好的反映资金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的现象。而后两种形式相比较而言更需要经验数据,如平均周转时间、投资者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等。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经营活动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也体现在很多方面。

目前在购买大型设备、昂贵产品时十分流行的分期付款,要求购买者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分成若干次进行还款,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制定该项决策时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未来付款期内为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在原有总额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再进行分期偿还。企业在固定资产更新或维修方面进行选择时就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为更新资产当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但可能在之后年限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当年花费的资金在未来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它的时间价值,而维修设备当年花费较少,但日后需要频繁维修而且使用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决、策者需要在考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低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收应付、股利分红、存货管理、委托代销、企业兼并收购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尽可能使其在周转过程中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2.投资活动

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时就会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不同时间同一资产的价值并不一定相同,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一定要将两项金额折合到同一时点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以各期现金净流量为基础,相比于利润指标,现金流更能反映企业真实可用的资金状况,排除了权责发生制中只是账面发生变化而没有收到真实现金的情况,不仅如此现金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现金流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管理者比较不同时点资金价值、做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筹资活动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前提,通过合理的方式筹集资金并用于能够制造更高收益的地方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常见的筹资方式有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而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银行贷款要求企业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偿付利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选择。企业向银行借款的目的是想借用这部分资金投入到自己的经营活动中,赚取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报酬率从而获得收益。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在投入循环周转中获得时间价值如果高于银行利息则说明企业能够获益,否则则赔付损失。

发行债券是指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行为。发行债券按其发行价格的不同分为溢价发行、平价发行、折价发行,目前我国还不允许折价发行。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对发行价格的影响,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价值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溢价发行使得企业以高于股票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企业即可以凭借较少的股份筹集到较多的资金,但也有可能使溢出的资金得不到合理的规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

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现金流入是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和到期的本金,那么这些现金流入量的折现之和就应该等于企业投资该项资产的初始价值。会计准则中规定,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成本时,应按照它的实际利率进行溢价或者折价的摊销。这就充分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对于持有至到期股权投资等长期投资估值的影响。考虑货币货币时间价值之后能够使长期资产的评估值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也相对降低了估算的价值,更符合会计上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 在收入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即表明收入准则中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将所获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折合。

2.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引入货币时间价值,进而比较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值,使得企业能够在同一水平下衡量资产实际价值,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是否应该进行交换。

3. 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应用最多,主要体现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面。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在进行比较时充分运用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将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折合到现在的时点,在同等外在条件下与其现值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3

无论是开公司还是办工厂。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只要经济活动不止,货币的时间价值就以它无处不在的魅力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道理很简单,现代经济社会,不管是姓“资”还是姓“社”,不管其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它是商品社会。那么货币就是整个社会商业活动的计量基础。它的存在已经渗透到商品社会的每一个毛孔之中,并与之血脉共存。正是货币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客观属性使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分别从概念诠释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思考货币的时间价值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的本质及其应用意义。

一、时间与“金钱”: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再诠释

(一)对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再认识

比如你乘公共汽车从A站到B站。每次车票为1元/张,如果每天乘坐,这样下来,每个月(按30天计)你就总共需要30元的公共汽车费。但公共汽车的月票价为25元/人。无疑地,就数字来看,一次性地购买公车月票比每天付钱买票乘车每个月总共可节约5元钱,人。虽然一次性付款比分期付款在总数上要少一些,但是如果这个结论要成立,这其中的差额到底是由什么产生的并最后是让谁来承担?到底这个常识性的结论成立的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不等量的“钱”的确可以在某种条件下达到等量的效果,而这个条件就是时间。时间与金钱的关系,就这样让本来一是一、二是二量化了的货币的价值突然变得有趣起来:时间虽然不能产生出实实在在的钱币,但它却具有一种可以使同样的货币产生不同价值的力量。在理论上,这不同时点上同一笔货币具有的不同价值的差额(一般为正额)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这个价值的差额(价值的增值)不是投机倒把赢来的,不是风险投资赚来的,而是客观存在且永不停止的时间赋予的。既然如此,只要时间不止,货币的时间价值就会生生不息。

而货币的时间价值其实就成了流通中的货币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价值增值的属性,由于时间的流动是客观的,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增值也就必然成为货币本身的一种客观属性。从货币时间价值的通俗定义来看,这样的推理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按此逻辑,西方经济学中还有几个类似的有关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一个是西尼尔的“节欲论”,他认为价值是所有者放弃当前生活消费的节欲行为的报酬。一个是奥地利国学派的庞巴维克提出的“时间利息论”,他认为时间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有货币价值的高估和对未来货币价值的低估,是价值的时差贴水。还有一个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论”,他则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人们放弃活动偏好的报酬。这几种理论其实都是把货币的时间价值看作是对某种行为(比如节欲、放弃活动等)或物质(比如时间)的报酬,他们都认为时间与货币的价值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然而,马克思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在其《资本论》中指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既然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那么时间、节欲等行为当然是不能产生出价值的。那对于前面所说的推理又该作何解释呢?对此,汤谷成在其著作《企业财务管理》中分析得非常精妙,他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根源在于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和转化,它是生产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时间价值是在资金的周转使用中产生的。”而且,他更进一步地提出:“由此可见,单纯的货币不会产生时间价值,……只有将货币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即转化为生产资金,并且再生产活动要能够正常运作,时间价值才会产生。”因而他将时间的价值定义为: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差额。也就是说:时间不会劳动,它不创造价值,但时间差却可以表现出价值量的差异。因而,“价值的时间差是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资金周转使用形成的价值差额是时间价值的实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不断周转使用,时间价值也不断增大。”

(二)对货币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的再提出

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就是资金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使用,而价值增值就是它的表现形式。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中西方定义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对此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不仅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描述多种多样,而且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殖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就宏观和微观而言。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又各有所不同:

1 货币时间价值的宏观表现形式

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言,货币的时间价值从相对量和绝对量的角度分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从相对量的角度来看,即是从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定义出发,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整个社会在无风险和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的平均资本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资金利润率);(2)从绝对量的角度来看,即从货币资本的机会成本出发,由于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股票的股利率等投资报酬率相等。所以以上几种利率也可看作是该情况下货币时间价值的绝对量的表现形式,并可以此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小。

2 货币时间价值的微观表现形式

对于一般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以下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1)根据货币在循环周期中的使用时间,决定货币的价值。价值的增殖是在资金的不断周转使用循环中得以实现的,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周转使用而带来的增值额。(2)根据货币资金投入、收回期决定货币的价值。等量的货币资本在相同的时间里可获得等量的利润,不等量的货币资本在相同的时间里当然获得的就是不等量的利润。因此,对于每个企业来讲,货币资金的回收期(在这里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在内的回收)都可看做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现代不同经济领域的应用创新

“时间就是金钱”,货币的时间价值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事实胜于雄辩,下面就将分别从不同经济领域中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创新来说明它在现代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领域

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该领域内的两大重要转变,这也是财务管理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 投资决策计算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计算企业利润从而评价经济效益的。但在长期决策中,按这种传统方法计算收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故而被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现金流量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所取代。所谓现金流量,是指

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流八、流出的数量。它可分为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两大类,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就是指那些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指标,例如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当然就是指那些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它主要有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利润指数三种。

随着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的加深,其在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领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应用和推广,逐步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计算基础和方法,促使了投资决策由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评价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评价转变。

2 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传统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往往是从股东利益出发,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大目标,但是随着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和应用的深入,现代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的藩篱。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的是,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风险由契约各方共同承担,因而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必然就要与企业的多个利益集团挂钩。为了使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最终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演变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指的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概念的成立其实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另外,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v:企业价值

t: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

n:取得报酬的持续时间

FCF1:第t年企业报酬通常用现金流量指标

i:与企业相适应的贴现率

从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是在对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计量的基础上计算的。所以现在学术界认为“计算企业价值的大小,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目前最为基本和有效的手段”。正是由于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考虑和应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才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成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其实是一个由于时滞而产生的信用借贷领域。在金融领域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始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主角。在这里,主要谈谈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创新。

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是建立在对货币资金连续性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有四种具体的形式: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的公式表达,可以对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分别的计量。而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就是把已知的各期的复利(年金)的终值[现值)在同一坐标轴上表示成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它用一条平滑的向上倾斜的单增曲线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货币之间的正比关系。

正是由于货币时间价值模型的建立,货币与时间的关系被量化了。因而“在我们的金融活动(交易)中,它不仅可以准确地计量出各种金融工具的时点价值,为出资者和筹资者提供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无风险金融工具的公允市场价格,而且当风险投资理论出现之后,时间价值模型与风险价值模型的结合,使有风险的金融工具的计划有章可循。”

综合两个领域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应用情况,其实可以用乔世震的一句话来总结:“金融界与企业财务界的职业操作都是在资产时间价值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

(三)经济学领域

经济学是一个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领域。在经济学领域中对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解与财务管理中对此理解有所不同的。

在很早以前,人类社会一直进行的是物物交换。人类社会步入了商品经济社会以后物物交换越来越不能适应其发展,于是就从商品中分裂出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如今。货币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指任何一种能同时充当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资产。货币的实质是一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属性。

货币的产生和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社会的日益繁荣。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了商品经济社会中借贷关系的产生,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此产生了分离。这便形成了商品经济社会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存在基础。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可被定义为:因放弃一定时期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或因取得一定时期货币的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溯古至今,追寻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线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商品经济和借贷关系存在,必然就存在着货币的时间价值。

综上所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在新的发展阶段对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再诠释,充分认识和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内涵及规律。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汤谷成,等企业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经济活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使社会资源得到较大的消耗,目前我国现存的社会财富都是由现有的社会资源所构成的,由这些社会资源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社会产品即构成了社会财富,但是社会资源较为稀有和缺少,所以由社会资源所创造出来的物品现在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的效用。在社会生活中,商品的价值主要通过货币来得以表现,现在的货币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货币支配将来的商品,由于现在的商品要高于未来的商品价值,所以现在的货币价值也就高于未来的货币价值。目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利息率充分体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同时也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2.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我国当前处于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共同构成流通中的货币。但在当前货币的流通过程中,信用货币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就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情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而使现在货币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现在的市场利息率即是货币通货膨胀的一种体现,也充分的反映了随着时间的增加,货币价值呈不断降低的程度。

3.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长期以来,在人们对事物普遍的感知能力只注重现存事物而对未来不确定的事物认识较为模糊的心理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用自己手中的货币购买现在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需要存在着忽视,所以现在的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的货币价值,如果想让人们把货币留到将来使用,支配未来的商品需要,则需要付出利息率这个代价来实现。

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1)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货币时间价值所反映的只是单纯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没有对其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进行考虑,所以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对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还要充分考虑进去。

(2)货币价值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是不相等的,所以在对货币进行收支时需要把货币换算到相同的时间点上进行,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比较和计算。所以在对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进行计算和比较时不能直接进行,需要换算到同一个时间点上才可以进行比较。

4.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不受外界各因素的影响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时行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是针对于流通中的货币而言的,对于闲置的货币则不会产生时间价值,因为闲置的货币处于不流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增值,相反,由于受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还会贬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原始投入的资金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值,那么这笔资金企业就需要好好的利用,使其产生时间价值,产生一定量的增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会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把这笔资金投入进去,使资金进行有效的流通,从而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就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和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5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向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债务型金融工具,其期限为一年或少于一年,政府、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企业等是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主体。因此,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特点。但是货币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的特点,单笔交易金额巨大,动辄以百万计,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投资。而通过募集个人小额资金组织共同基金的形式,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使个人投资者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活动,在保持个人投资流通性的同时,享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基金有着共同投资基金的一般组织形式与基本特点,但货币市场基金是专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类型,具有期限短与流动性高的特点,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投资额,也可随时通过签发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其灵活性比一般的共同投资基金更大一些。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股票市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波动性大,因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组合产生的资本利得并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量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资到原来风险就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规模组合的方式,使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在流动性上互补,从而使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降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二)基金单位面值固定。货币市场基金为了提供给投资人类似于准货币的流通性和便利性,依照国际通行的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基金惯例,普遍采用将每个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维持固定不变,如始终保持1元/基金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资产计价与会计核算模式。基金每日计算基金收益,并以份额形式定期将基金投资确认的损益结转到基金持有人账户上,通过份额增减反映基金持有人收益变动情况。持有人可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签发支票等形式获得现金收益。

(三)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基金实际价值由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所决定,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基金实际价值的变动。如果以基金市场价值作为账面净值,不利于投资人进行现金管理。为了减少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的波动,基金管理人一般采用成本摊销法(AmortizedCostMethod),在基金初始投资时,用购买货币市场债券的实际成本作为其账面净值,将投资的溢折价在债券剩余期间进行摊销,增加或冲减基金的账面净值。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人看来,类似于投入一笔稳定的本金并在每期获得确知的利息收入。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通过摊销成本不断调整的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会对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造成投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CompanyActof1940)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建立影子价格机制(ShadowPricing),用来反映以市价计算的基金单位净值。当影子价格偏离基金账面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一般设定为0.5%,基金管理人将依据影子价格对投资进行调整,把基金的账面净值调整到市场价值,确保这种偏离不会对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同样遵循着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基本会计核算组织管理原则。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组织上,必须依照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规定,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立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章、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相互独立。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应以基金为核算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具有一定机构和人员的实体性组织作为会计主体不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基金界定为单独的会计主体。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基金的经营活动与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二是方便将基金公司管理的各种基金之间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真实、公允地反映每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2.以日为期间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账面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基金净值表现的编制及披露》的要求,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于每个交易日当天进行估值;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估值(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是货币市场工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货币市场工具发行主体经营情况变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工具价格造成基金价格与其净值发生偏离。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分期,以月、季、年为期间对基金进行核算与披露的话,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以日为核算期间披露基金会计信息。

3.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除了在基金成立时,基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外,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影子价格机制,对基金账面净价做估值调整来实现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工具有较为发达的交易市场,容易获得其价格,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净值,提供基金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其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债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对基金买入、卖出投资债券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介绍,而只说明如何对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进行确认计量和估值调整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单位固定面值,且其账面净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计核算必须经过一个估值调整的过程。这样,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二是当账面净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时,如何进行调整处理?

1.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美国证监会(SEC)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处理,确定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要求采用两种方法,成本摊销法或区间波动法(Penny-RoundingMethod)。

基金投资每期的投资收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已实现的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则2a-7的解释,所谓成本摊销法,是确认前两个部分的投资收益,将其计入基金账面净值,但不在账面净值中确认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区间波动法是在将所有的收益均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基金账面净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市价来确认基金账面净值。而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未实现利得应当在“投资估值增值”和“未实现利得”科目反映。

采用成本摊销法与采用区间波动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由于采用区间波动法除了需要将持有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销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摊销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区间波动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销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三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区间波动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成本摊销法繁琐。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销成本法更为有利。

在摊销成本法下,需要将基金购入货币市场工具时所产生的溢折价,在剩余期间进行摊销。这样又面临两种处理选择,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

直线法是在货币市场工具剩余期间平均摊销溢价或折价;而在实际利率法下,基金本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投资的每期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按照“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限制+各期获得利息的现值”公式,通过插值计算获得。

笔者认为,由于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时间短、价格波动小,使用直线法摊销与实际每期应摊销额之间的差额不会很大,在基本满足核算准确性和重要性的前提下,使用直线法更容易操作,且能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6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是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价基础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之一。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性质。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 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用, 从而导致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 表明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

根据新准则第4 条规定,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

其一,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通常包括下列情形:

(1) 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 时间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 获得这些现金流量的风险相同, 但现金流量流入企业的时间明显不同。

(2) 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 风险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时间和总额相同, 但企业获得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3) 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 金额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 预计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相同, 风险也相同, 但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存在明显差异。

其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这种情况是指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与换出资产存在明显差异。新准则所指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 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 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加以确定。此外, 新准则还明确规定, 在确定非货币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判断

换入(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是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价基础使用公允价值的另一条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表明换入(换出) 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其一, 换入(换出) 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其二, 换入(换出) 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 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其三, 换入(换出) 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 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 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 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 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7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货币性资产定义为:“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认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定义为:“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此定义有以下两个细节需要探讨:一是定义中的“现金”概念外延。准则指南 “三、关于定义指出: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行会计实务中 “现金”仅指库存现金;《现金流量表准则》中 “现金”一般 “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实际上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货币性资产概念中“现金”,与现行实务会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相同,建议以“货币资金”替代定义中的“现金”概念,与准则指南相一致,以免产生误解和歧义。二是准则中的 “货币性资产”(monetary assets)与现金流量表准则中的 “现金等价物”(cash equivalents《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指南指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区分的主要依据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认的。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认的,则该资产为货币性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可见,《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划分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标准是未来经济利益流人(表现形式是货币资金)是否固定或可确认。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最终收到的金额是固定的(面值或面值加利息),故将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划为货币性资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最终收到的货币资金是不确定的,故将其划为非货币性资产。《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并强调指出期限短是指 “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从这个角度讲,《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现金流量表准则》中的“货币性资产”与“现金等价物”是不相同的。前者强调最终收到的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认的,后者强调变现能力。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时间长(假设为5年),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划分为货币性资产,而将期限较短(假设为2个月),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划分为非货币性资产令人费解,问题出在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划分标准上。资产 “按其与货币的关系,可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monetary-nonmonetary method)是由S·R·赫普华斯教授在1957年创立的,现为世界各国接受,主要在外币报表折算中。对外币债券的长期投资以及到期收回外币投资额的契约合作式长期投资,则属于货币性项目》,仍然按资产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为使《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现金流量表准则》相一致,建议修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划分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标准,即按资产与货币的关系进行划分。否则,按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讲解的逻辑,“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因为企业不准备持有至到期,企业随时可能处置该项债券投资;同时,债券投资的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的,所以,是不固定的,或是不可确定的,因此,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同理,由于存在坏账的可能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到期金额属不固定或不可确认,推论出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持有至到期的债券虽然收回的金额是固定的,、但如果考虑货币一般购买能力,也具有不确定性。如在亚洲风暴中,泰国泰钵、印度尼西亚盾、菲律宾比索都遭大幅度贬值。因此建议将 “短期投资”均划分为货币性资产,使之与《现金流量表准则》协调一致。

二、非货币性资产的分类标准问题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在划分非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基础上,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两大类:待售资产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商品、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待售资产指待售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两类是我国独创,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种分类标准主观性太强,留有操纵会计利润的较大空间。“销售”不是一个点概念,而是一个期间概念,如固定资产不一定是非待售资产,“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可分为使用中、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企业可以考虑将其出售,成为待售资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某项资产如商品、材料、固定资产等确认为待售资产或非待售资产,从而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不同类货币性资产交易之间进行转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二是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界限模糊,会计实务会出现混乱现象。如商品(待售资产)与短期股票投资或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待售资产)之间进行交换,假设商品减值,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6条的规定,会计处理以商品的公允价值为短期股票投资或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同时商品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额确认为损失。此会计处理将短期股票投资或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市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损益没有进行反映,与 《会计法》真实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相俘;反之,若为商品(待售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非待售资产)进行交换,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10条的规定,应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为商品与证券投资之间的交换,前者证券价值被忽略,后者价值得以体现,有违一致性原则,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非货币性资产分类标准不具有客观性,如按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生产性资产和非生产性资产,既不符合我国国情,又不合该准则尽量不确认损益的原则,因为按此标准进行划分,则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的机会增加,会有一定的风险。为解决上述分类标准主观性强的缺陷,可以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资本性证券资产和非资本性证券资产:资本性证券资产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证券资产,主要包括资本证券、派生证券、期货和期权等;非资本性证券资产是指除资本性证券以外的资产。因为两者间的界限清晰,便于会计实务操作。

三、公允价值计廿损益问题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量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这与国际会计的趋势相吻合。但准则仅指出了非货币性交易中换人或换出资产存在公允价值的情况,忽视了换人和换出资产均存在公允价值的情况。假设企业以商品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属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0元,商品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5元、20元和15元,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元。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10条规定,应确认收益为10元,没有考虑商品的公允价值。实际上述三种情况下,商品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损益为,损失5元、0元和收益5元。只有当商品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时,《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确认的收益才与真实收益吻合。因此,当换人与换出资产均存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建议准则以两者公允价值之差计量资产置换损益,便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四、非货币性交易与货币性交易的界限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指南指出,非货币性交易与货币性交易的界限,“为便于判断,一般以25%作为比例”。高于25%视为货币性交易,低于(含等于门5%为非货币性交易。这种笼统的做法值得商榷。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时会因为补价的细微差别而导致不同的处理程序(称为 “临界点”现象),以统一标准25%进行衡量会给某些企业留下利润操纵的空间,为消除补价 “临界点”现象,堵塞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建议规定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行为采用不同的标准,对非货币性交易量占总业务量50%以上易货贸易为主的企业,无论单笔业务补价多少,均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五、其他错误与遗漏问题

l、指南中的一个小错误。《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指南 “五、关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没有实现交换目的的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指出:“在交换最终目的实现之前,按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是恰当的,但所举例题有错误。例题是甲木材加工公司以成品家具换人电脑,然后以电脑换人固定资产,指南认为“甲公司持有的家具属于待售资产,换人的电脑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属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根据准则:“待售资产是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本质特征是为交易(交换)而持有;非待售资产的特征是为生产等耗用而持有,此时的电脑是为交换固定资产而持有,应属待售资产才符合准则定义。准则错误地将所有存货和固定资产均视为非待售资产,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本质区别不应是形式,而是持产目的,因此,此项交易本是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建议修改或取消该例题。

2、盈利实现时间问题。《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指南 “五、关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没有实现交换目的的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指出:“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交换行为并没有实现交换的最终目的,即盈利过程没有终止,”问题是盈利过程没有终止是二个比较模糊的时间概念,会计实务中容易被人为操纵利润。如用商品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当年按照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次年又做相反的交换。建议将盈利过程界定在一个时间段内(如半年或一年),以便于会计实务操作。

3、混合性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企业以待售资产(商品)和非待售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置换待售资产 (短期股票投资)和非待售资产(无形资产)的复杂情况。置换的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有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增值和减值等多种情况,《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没有规范。随市场的不断,此类混合性非货币性交易将增多,建议准则适时弥补此遗漏。

4、《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债务重组准则》界限。《债务重组准则》指南指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分债权人作出了让步与未作出让步两种情况,并指出《债务重组准则》仅规范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但若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了让步,附加条件为非货币性交易行为又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例如:假设甲公司欠乙公司债务100万元,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在债务重组日,乙公司豁免甲公司债务15万元,条件是乙公司以库存商品账面价值80万元(公允价值为75万元)置换甲公司持有的A公司股票4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值2元,账面价值为4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甲、乙公司资产置换行为符合债务重组定义,甲、乙公司账务处理应根据 《债务重组准则》进行。进一步,发现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甲、乙公司进行资产置换行为也符合非货币性交易的定义,即使以豁免15万元作为补价,补价占换入库存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0%(15/75),也符合《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定义,属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甲、乙公司账务处理也可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但两者处理的结果不完全一致,甲公司根据《债务重组准则》应确认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15万元,投资收益一A公司股票40万元(80万元一40万元),累计确认收人为55万元”。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只确认当期收益35万元(75万元一40万元),相差20万元。对于此类经济业务,建议明确规定两准则的界限,以便进一步规范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和真实性。

5、关于 “补价”问题。《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多次提到“补价”,但对补价包括哪些?补价是否包括增值税?没有进行说明。仍以该准则“举例例2”为资料,假设甲公司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50000元,公允价值为175000元,增值税为29750元,价税合计为200750元。假设其他资料不变,另外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46800元银行存款弥补价差。根据准则指南的规定,甲公司首先应根据补价占公允价值的比例判断此项交易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其判断公式是40000/175000=22·86%,还是46800/175000=26·74%?按前者判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范的范畴(补价比例低于25%),属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行为;按后者判断,属于货币性交易的范畴(补价比例高于25%)。同样的资料,由于对补价的理解不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有违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原则和制订本准则的初衷,也留下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制度空间。建议适时进行补充说明,便会计处理规范统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注释:

l、葛家澎主编《中级财务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P·77

2、常勋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226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8

    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1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110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钱,这10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

    笔者简单的为货币时间价值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9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5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5%,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525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25元钱,这25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体现,现在的货币用于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货币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所以现在货币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2、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3、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由于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总是对现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而对未来事物的认识较模糊,结果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较重视现在而忽视未来,现在的货币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货币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货币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货币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

比如,你计划投资钢铁厂,面临的问题是,如果现在开发,马上可获利50万元,如果5年后开发,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可获利80万元,此人该选择什么时候投资呢?有人主张在5年后投资,因为80万元明显大于50万,有人主张应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投资获利50万,这50万又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当时社会平均获利率是15%,那么5年后50万可变成100万[50×(1+15%)×1.15×1.15×1.15×1.15=100万],金额显然大于80万。这样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你赚的钱又多了,如果不考虑,你的钢铁厂投资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不是最科学的。

二、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

由于货币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就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和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

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A,B,C三个方案,投入与收益如下表:

1、采用回收期法:

Pa=1+(20000-11800)/13240=1.62

Pb=2+(9000-1200-6000)/6000=2.3

Pc=2+(12000-4600-4600)/4600=2.61

方案A的回收期最短,应选择A方案。

2、采用会计收益率法:

Ra=(1800+3240)/(2*20000)=12.6%

Rb=(-1800+3000+3000)/(3*9000)=15.6%

Rc=(600*3)/(3*12000)=5%

B方案的会计收益率最大,应选择B方案。

3、采用现值法:假设资本成本是10%

PVa=11800/(1+10%)+13240/(1+10%)(1+10%)=21669

PVb=1200/(1+10%)+6000/(1+10%)(1+10%)+6000/(1+10%)(1+10%)(1+10%)=10557

PVC=4600*(1/(1+10%)+1/(1+10%)(1+10%)+1/(1+10%)(1+10%)(1+10%))=11440

A方案的现值最大,应选择A方案。

4、采用净现值法:

NPVa=PVa-I=21669-20000=1669

NPVb=PVb-I=10557-9000=1557

NPVc=PVc-I=11440-12000=-560

A方案的净现值最大,应选择A方案。

5、采用获利指数法:

PIa=21669/20000=1.08

PIb=10557/9000=1.17

PIc=11440/12000=0.95

B方案的获利指数最大,应选择B方案。

6、采用内含报酬率法:

Ra=16.05%>10%方案可行。

Rb=15.24%>10%方案可行。

Rc=8.67<10%方案不可行。

上述6种方法,得到两种结果,哪种结果更准确呢?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会计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此外,现值法、净现值法与获利指数法的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资额不同,投资收益的绝对与相对数之间有差异。在对几个独立方案进行评价时,我们多采用获利指数法,运用它对独立方案的投资效率进行排序,弥补净现值法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的缺点,而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则应以净现值为准。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不管是涉及到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考虑。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1、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一方面企业会由于销售增加引起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另一方面企业也会由于存货周转慢而使存货滞销、积压严重,影响资金的周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假如经营者要处理积压存货,在权衡存货削价的得失时,要从货币的时间价值上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预计滞销积压存货时,不能按单利计算,而要按复利计算,如果企业积压滞销存货100万元,月息6厘,每季计息一次,积压一年的利息为:单利计算I1=100*4*1.8%=7.2(万元)

复利计算I2=100*[(1+1.8%)4-l]=7.3967(万元)

第二,保管费用的货币支出也应按复利计算其终值,如上例每季末支付保管费用2000元,一年的开支为:

F=2000*[(1+1.8%)4-l]/1.8%=8219(元)

2、在企业销货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如企业采用分期付款销售方式,这里也有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如:一次性付款每辆自行车400元,顾客先付160元,以后每月初付20元,12个月付清,按月息0.6%计算,该项分期付款相当于一次现金支付的购价是:

P=20*(1+0.6%)*[1-(1+0.6%)-12]/0.6%+160=392.29(元)

分期付款比一次付款的时间价值小7.71元,这个时间价值相当于每辆自行车的待销期为:

N=7.71/400/0.02%=96(天)

如果自行车在96天之内卖不出去,经济效益就不如分期付款推销。

3、在企业设备投资中的应用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面临着是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的选择。一般说来,设备更换并不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因此,较好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以较低的作为好方案,这时,就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如某企业有一旧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更新要求,旧设备尚可使用6年,最终残值200元,目前变现价值600元,每年运行成本700元,新设备可使用10年,最终残值300元,变现价值2400元,每年运行成本400元,年利率15%,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00+700*6-200)/6=767(元)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2400+400*10-300)/10=610(元)

可以看出,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低,所以购置新设备。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

=[600+700*(1-(1+15%)-16)/15%-200*(1+15%)-16]/(1-(1+15%)-16)/15%=836(元)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例10

二、财富蒸发再剖析――以股市为例

(一)货币资金对股市财富的影响

]、货币资金在个股间转移所形成的股市财富再分配

自然界中,蒸发是指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即物质从一种形态(液体)向另一种形态(气体)转变的物理现象。循此推理,我们投入股市的资金也定是有去处的。以股市投资者甲、乙两人为例进行说明。假设乙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入甲出售的股票,其后,该股跌至每股9元,此时乙每股亏损1元,从乙的角度看,其股票资金账户上的财富的确在减少,但毫无疑问的是乙当时所付出的每股10元已转入甲的资金账户,并没有出现整体意义上的财富消失。

2、货币资金撤离股市所形成的财富重新分配

然而,甲可能将资金不投入股市,如果其撤出资金并投入债券市场,那么股市资金的流出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而追加到债市的资金将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从而财富在不同市场之间重新配置。

3、股市资金的漏出效应

如果甲的资金既不转移到债券市场也不再购买股票,而是以证券保证金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相应的资金漏出。对股票市场而言,其效果等同于资金的流出,将导致股价下跌,股市财富缩水。由于这部分漏出的资金暂时没有追逐任何金融资产,因而不会形成推动其他金融资产价格上升的力量。

4、货币资金回笼导致股市财富蒸发

通过信贷投放的货币在回笼之时会直接减少包括股票在内的各种投资品及商品的需求,进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市值财富萎缩。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有形的钞票和硬币外,更多的是通过银行信贷投放的无形的存款货币。不考虑客观经济而仅就技术层面而言,整个银行体系通过负债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是无限的。相应地,货币资金回笼既包括实实在在的现金回笼,又包括无形的存款货币资金的回笼。这正是普通投资者所疑惑的“钱”到哪儿去的症结所在:有形的现金回笼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回收,但更多的存款货币并不存在有形的实体,其回笼时仅是整个银行体系减少负债的账面处理而已。

(二)市值计价法下货币资金对市值财食的杠杆作用

货币资金对股市的追逐促使股价上升,从股市的撤出则导致股价下跌。然而以每日收盘价为基础计算的市值财富变动额与实际货币资金流量通常不会是等比关系。以每日换手率为例,大多数股票每日换手率在1%-25%(不包括初上市的股票),70%股票的换手率基本在3%以下,这说明70%股票每天只需其总股本3%左右的成交量就可能改变其100%总市值财富,撬起远超过货币资金量本身的市值变动额。这就是市值计价法下货币资金对市值财富的杠杆作用:每日追逐股市的货币资金所创造的市值财富可能远远高于货币资金量本身,而从股市撤出的货币资金则可能形成远超过货币资金量本身的市值财富萎缩。

三、金融市场财富蒸发的理性分析

(一)追退金融资产的货币资金在减少

从以上我们对股票市场市值财富蒸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剔除资金漏出效应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漏出的资金存在机会成本,因此其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大),那么在追逐金融资产的货币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出现热点在不同市场间转换,如货币资金对股市的追逐导致其对债券市场的投资减少,由此导致股价上涨而债券价格下跌,但通常不会出现所有金融资产价格同时下跌的情形。

然而追逐金融资产的货币资金总量可能会减少,这在资金退出金融市场或资金回笼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表现地尤为明显。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与货币资金联系最为紧密,决定了其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既显著又迅捷。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通过信贷流入各类金融市场的资金在回笼的压力下纷纷撤出,对金融资产的总体需求减少引致其市值财富快速收缩。

(二)货币幻觉的破灭

理论上来说,通过银行体系负债所创造出来的货币资产供给必须与客观经济发展所内在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过多的货币供给并不能形成有效购买力,只会推动价格上涨。这种由过多的货币资金所推动的价格水平,往往会使资产持有者,不论持有的是实物资产还是虚拟经济中的金融资产,形成货币幻觉:人们仅对资产的名义货币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了其内在真实价值。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刻,毁灭更多的不是真实财富而是一些看似财富的泡沫而已。

(三)市值计价法会放大货币幻觉

市值计价不代表市场出清的价格,事实上,没有成交量或成交量很小时,市场价格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动,而所有的金融资产将按这一成交价计算市值。因此,资金流入所撬起的虚拟经济体中金融资产账面财富的增加可能远远超出初始的资金流人量。同理,资金流出所引发的虚拟经济体中金融资产账面财富的萎缩也可能大大超出资金流出量本身。换言之,市值计价法下货币资金对金融资产的市值财富具有杠杆作用。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金融市场财富蒸发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其一,与普通商品市场一样,追逐金融资产的货币资金的减少会导致其需求减少,进而价格下跌,市值财富萎缩。

其二,货币和虚拟经济本身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只能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间接创造财富。当过多的货币资金追逐虚拟金融资产并未能形成实体经济真实财富的创造时,其结果只能形成货币幻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