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5 14:49:02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1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049-02

20世纪40年代的农村医疗合作社是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源头,伴随着,具有合作性质的医疗保健所和卫生室也随之产生。这些组织和机构具有“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特点,不具有明显的保险性质,一般认为它们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这些机构和组织为具有明显的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从萌芽到发展直至衰落,新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恢复与重建不仅仅是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而是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下不断调整的。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问题

李强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健康公平与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的关系,提出应合理处理好医疗卫生服务和市场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魏众和古斯塔夫森认为,由于区域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地区之间医疗服务支出的差距是显著的,从国家整体来看,医疗公共支出多集中在某些发达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医疗部门,同时在城市内部以及农村内部也存在医疗支出方面的差距。部分学者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与医疗服务的公平性进行了研究,赵涛和车刚的通过研究发现,伴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急剧上涨,尽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量有一定的增长,但农村居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支出公平性却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费用的上涨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带来了支付风险问题[1]。

(二)缺乏市场化问题

高梦滔等认为,基层卫生服务供给的廉价、有效性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政府在加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医疗机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问题恰恰在于基础医疗服务提供的缺失。孙淑云提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导致了政府关于公共卫生投资的思路不明朗,由于经费补偿的缺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被异化了,乡镇卫生院根据市场的准则追求效率和效益,弱化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功能,这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存在着功能缺失、组织涣散、经营不善的问题的重要原因[2]。李卫平认为带有政治主导型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得基层医疗体系瘫痪,首先上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拨款和向乡镇卫生院摊派被地方乡镇政府截留的现象一直存在,同时利用私人关系安排非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医疗机构的现象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是不利的,甚至一些地方的公共卫生补助都难以足额到位[3]。顾昕认为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是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医疗费用上涨失控的主要原因,由于医疗服务市场中第三方付费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造成了农村医疗机构激励结构的扭曲。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问题

陈小安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这些问题主要有:农村公共产品在供给方面不足和供需结构严重失调等。同时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不清导致了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低下,也变相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4]。王仕龙认为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存在,本来就有限的公共产品投入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目标都难以实现[5]。侯天慧等通过实地调查也认为基层服务机构的缺乏导致山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盲区,而新农合参合率偏低又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

二、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笔者对近年来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学者们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投入方面的对策研究

刘家庆认为应当从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建立权责明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就医水平,降低农民就医费用[6]。陈爱如也提出从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持两个方面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他认为应当从政府改革和医疗体系改革方面加大农村的医疗服务资金投入[7]。张永辉认为应该重新定位村级卫生室的职能,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助,积极培养农村医疗保健人才。张永梅,李放等研究认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在尊重农村居民现实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强化财政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优先序,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二)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

农村改革之前,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一样,大多走社会主义性质的道路。农村经济改革之后,社会事业一度处于停滞阶段,而后多依赖于医疗机构自主性的改革,如何合理地引导和规划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1.市场化改革的争论

葛延风等认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相违背的,并认为实现我国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政府主导才是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体现[8]。梁金刚则认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是医疗体制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所谓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医疗服务体系方方面面的“市场化”,而是要强调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医疗服务供给者之间的合理和良性竞争格局;同时,“市场化”也不代表着政府要主动退出医疗服务提供,而是要转变职能,实现政医分开,管理与办理相分离,政府继续承担公共卫生的投入、医疗服务的监管和医疗保障提供的重要责任,促使政府与医疗机构各司其职的医疗服务管理新体制。张鹏指出,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并不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的缺失与错位才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9]。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关于绝对的问题,医疗服务领域的问题非常复杂和系统化,简单地把政府与市场对立起来是行不通的。王锡源认为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现行的体制下政府与市场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蔡江南等提出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应谋求政府与市场的合作,相互补充协调。他们提出了社会市场合作模式,强调政府承担筹资方面的主导责任,而在具体的医疗服务生产和提供方面强调市场化[10]。

顾昕在考察和研究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变迁的基础上认为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是目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彻底逆转现有的改革轨道并不是深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重新选择公立医院、公费医疗、命令控制和计划管理为主导的医疗体质的老路也是行不通的。在现行的国情条件下,推行在市场化的基本框架中努力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来解决国家转型滞后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更为现实和明智的战略选择。而这种改革的关键要点就是:第一,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广泛覆盖;第二,建立和完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三,有条件地建立和发展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制度[11]。

2.城乡医疗服务公平性改革,建立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通过对学术界提出的各种见解与观点进行综述,得出逐步解决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其他制度对接的有效途径。陈新中和张毅分析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医疗保障存在不公平的城乡二元制度和不合理的筹资机制等主要问题,认为政府应该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多元的筹资机制、完善付费制度、注意追求政府博弈的平衡等手段推动一体化的城乡医保制度。黄晓慧认为多层次医保体系是构建我国农村医保模式的最佳选择,只有建立多层次农村医保体系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不同层次的需要[12]。

3.药品价格改革—医药分开

朱恒鹏认为政府人为压低医疗服务价格导致的“以药补医”机制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医疗机构恣意抬高药品价格和谋取售药品差价利润的合法权力,特别是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环节上的具有的双向行政垄断地位,这种地位和权力使其可以提高药品价格,实现巨大利润,进销差价率管制的缺陷则进一步诱导了医疗机构进销高价药,同时单独定价政策和目前宽松的新药审批制度进一步为药品生产公司提高药品批发价、医疗机构购销高价药品提供了便利。所有这些问题源于政府管制的失当。降低药费支出的根本措施是消除价格管制,实现医疗服务市场定价、消除“以药补医”体制,消除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零售的垄断,最终实现医药分开[13]。

三、小结

已有的研究揭示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变迁历程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重要性,并围绕资源配置、功能健全、服务项目、管理体制等提出了的改革建议和发展措施。但是由于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如何统筹安排保障国家资金合理的分配和满足农村居民的最大需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车刚,赵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1).

[2]孙淑云.试论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与改革[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3]李卫平.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管理世界,2003,(4).

[4]陈小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5]王仕龙,俞雅乖.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9,(2).

[6]刘家庆.构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07,(10).

[7]陈爱如.新农合服务基石: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0).

[8]葛延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个框架性设计[J].改革,2005,(6).

[9]张鹏.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9,(4).

[10]蔡江南,胡苏云.社会市场合作模式: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世界经济文汇,2007,(1).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2

Abstract: the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mphasized "market economy" role, and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s about wheth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a lot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dispute,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can better create wealth" main representative, admittedly, market defect and the problem is not forwarded to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but a doubt for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s a special field for this principle?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edical field into a higher capital, but the security system is almost didn't get any aspect of the sure? It really exist what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merican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high cost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phenomenon, and its failure reason comes down to American liberalism ideology.

Keywords: medical reform; High cost; Low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表示要解决美国的医疗保障问题,但是阻力重重,虽然国会勉强通过了改革法案,但是争议仍然很大。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意义在于为所有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以足够的安全感,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社会从更有活力,更有创造性。勤奋,进取的商业精神只能在自由和健康得到保障的土壤生根发芽。本文是对美国医疗体系存在的主要的问题的小结,并认为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领域可能确实需要政府的干预之手。

一、美国医疗保障体系概况

美国现有医疗保障体系是由私人和政府共同建立起来的一种混合模式,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和政府建立的公共保障体系是美国人获得医疗保障的基本来源。

(一)主要构成

广义的医疗保险一般包括任何帮助人们支付医疗费用的项目,包括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或者由政府建立的非保险手段的社会福利项目。

(二)公共医疗保障体系

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服务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部分低收入者。此外,联邦法律还规定,急诊病人无论是否有支付能力,医院必须给予救治。

公共医疗保障中,最主要的两个项目是“联邦医疗保险”和“联邦医疗补助”。联邦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专为65岁以上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医疗保障,覆盖了美国13.8%的人口。联邦医疗补助则是一种专为某些类别的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非保险手段的医疗福利,包括儿童,孕妇和残疾人等,覆盖了美国13.2%的人口。其他社会医疗保障还有专为不符合联邦医疗补助的低收入儿童提供健康保险的联邦儿童健康保险项目(简称SCHIP),为联邦雇员提供的各类健康保障项目、以及为现役和退伍军人提供的医疗保障等。

(三)商业医疗保障体系

商业医疗保障体系是绝大多数普通美国人获得医疗保障的来源,相对于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私营的商业医疗保障体系在现有美国医疗保障体系中有着更重要的地位。根据Medicare(联邦医疗保险)和Medicaid(联邦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数据,几乎100%的美国大企业都为雇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一般情况下,雇主支付大部分保费。

二、美国医疗领域高费用、低效率并存的分析

美国医疗体系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分裂性,政府直接或者间接的承担了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但是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都是由私人保险公司、营利性医院和其他一些只增加成本而不提供价值的机构来提供。对此,一些重要的意见是美国的医疗改革应该借鉴加拿大的统一支付系统和本国的退伍军人医疗保险体系来进行改革。但是,政府改革的阻力非常巨大。首先,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如制药公司的游说,其次,美国是深受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国家,尽管部分人士认为,自由市场并不适合于医疗保障体系。

美国医疗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费用和低效率。下面将较为详细的讨论这两个部分。

(一)、高医疗费用

1960年,美国的医疗费用只占到GDP的5.2%,201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8%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在医疗费用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在食品方面的支出。

医疗费用的增长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尽管医疗费用主要是由政府来埋单,但是私人领域在这方面的支出速度远远快过政府的支出。二是,这种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关。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提品的价格而不是降低价格。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3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41-03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作的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当前,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广大农民的医疗隆重需求尚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由政策支撑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尚不能达到为广大农民提供病源预防、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河北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河北省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公共财政特征不突出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绝不是卫生部门一家之责,资金的投入应该以政府为主体。目前河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较大,说明在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中,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并不突出。河北省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总量不足。相对于农村居民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来讲,目前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偏低。2007—2009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18%、6.39%、7.44%,全省平均水平尚且如此,那么分摊到农村的经费也就更少得可怜了。由于经费不足,造成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人员经费标准过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薄利润补充人员经费的不足,“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师在看病用药上没有过多考虑农民的支付承受能力,尤其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病费用过大,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情况,农民难以承担医疗费用,更住不起院。同时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比较艰难。二是财政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第一,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主要是向城镇居民倾斜,据测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大概在4∶1,卫生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差距过大。第二,目前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向县级大医院倾斜,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负债经营,设备老化,危房长期无力改造,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弱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农民医疗负担加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个别地区仍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难以为继。由此也造成广大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不满意。

(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自建国以来,中国卫生资源的配置一直是向城市地区倾斜的,城镇居民享受了医疗卫生资源的80%,而农村居民仅享受全部医疗卫生资源的20%,长期的资源不合理配置致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

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的数量、分布、诊疗条件不足等原因而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看病吃药的基本需求,群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出于对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的不信任,村民会比较倾向于选择去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就诊,这又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闲置。这种严重循环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矛盾。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有缺陷

河北省自2003年选取部分县(市)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试点地区,到2011年第一季度,新农合参合人数5 020万,参合率达到95%。从2003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4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32-02

在我国医疗系统中,社会保障问题依赖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建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应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民提供较好的保健服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在居民医疗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服务工作虽然有了发展,但在工作中还会有问题存在,@些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带来的挑战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1 我国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

1.1 资源配置不均

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上,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两个矛盾的因素,因此在现阶段的医疗服务工作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又有优差之分,在一线城市的国有医院的资源更胜于其他城市的分配。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还存在于广大基层医疗建设中。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在地区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会受到影响,在缺乏医疗服务的地区会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会有更多涌向城市资源丰富地区的现象,这一过程中的损耗不仅是医疗上的浪费,同时也有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威胁。除此之外,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小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反差对比,是对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知识的误区,在大城市资源紧张的同时小医疗机构廖无人烟的情况在很多的地区都有存在。这种反差对待在人们的认识中和社会的认可上有一定的误区。

1.2 医疗服务体系更新滞后

在网络普及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每分钟的信息更新都会成为历史记录,在医疗服务机构同样是这样,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益处的。网络的普及,不仅是技术上的支持给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便捷,同时在医疗信息交流上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从目前的综合调查情况来看,医疗服务的信息滞后现象严重,在体系建设上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是导致信息滞后的重要原因。

1.3 医疗网络体系与实际医疗服务存在差距

医疗服务在进入网络信息管理后,对病患的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建档录入,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普及的形式。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建立及时有效的网络跟踪治疗,需要在医患病例档案信息中进行与实际相吻合的信息更新。在医疗建设落后地区,缺乏完善的病患档案网络信息录入,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病例建档失误问题一直是医疗建设中的重点解决内容。建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是对病患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在互联网普及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技术在医疗服务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是同步的,但从基层的医疗服务建设情况来看,实现网络医疗体系的全覆盖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与理想的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差距还很大。

1.4 医疗服务内部矛盾关系复杂

在医疗服务中,医和药的关系、挂号费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医患纠纷等都是社会不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利益关系的膨胀会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和医疗服务水平不同步的是挂号费的不断上涨,在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建设发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在社会基础医疗服务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医疗服务的整体和谐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证,处理好内部矛盾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内部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

2 完善医疗服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医疗服务进行整体的建设上,立足长远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医疗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下,医疗服务不仅有医患关系的互动,同时在医疗服务的层次上也会有所调整。基础医疗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性举措,在团队建设中突出的是医疗水平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多样化和统一性的结合。在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上,对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是丰富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元化与精简医疗流程并不矛盾,在多元化的医疗体系中,更多的资源可以进行医疗救治,这是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的质的改变。

2.2 建立开放性的医疗服务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体系开放性尚未完全实现,在增强国内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竞争力上多做努力,是实现开放性的关键。长期以来的服务贸易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性落后于改革开放后的其他领域。不断提升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吸引外来资源的同时,将自身优势推广到国际舞台上,这是在服务型行业中的竞争趋势。重视高端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层次上下功夫,对自身医疗服务的建设应该坚持专业的态度。在专业的高度和深度上体现高端医疗服务的特点和独特性。营造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的新环境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都需要发挥作用,在加快医疗服务开放性步伐的同时规范医疗服务工作的建设标准。

2.3 实施动态性调整的区域医疗服务

政府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实施动态的区域医疗服务工作,在各地的区域性规划中将医疗服务纳入整体规划之中,适当放权给地方民营医院,在发展空间上留出足够的余地,对地方性垄断服务市场进行政府调控,在政策上进行调节和规范。医疗服务工作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在地区差异上存在畸形的发展,但在政策上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多元化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动态调整,在活性的市场成分中对区域医疗的服务水平有很大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能力对区域医疗服务的动态性调整具有强化作用,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有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4 加强对医疗服务工作的监督

医疗服务工作离不开监督,来自社会、政府和个人的监督是平衡医疗服务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强化监督力度上,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进行,社会的监督可以是网络力量,也可以是群体的意见反馈,这是在多途径的环境下可以选择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渗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的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改变。个人的监督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来完成,在社交平台和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足不出户的实时互动在悄然改变着医疗服务的形式和类型。

3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淡化模式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挑战有不小的影响,在现阶段对我国医疗服务工作的研究中,问题和矛盾并存,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将医疗服务的团队合作和素质培养放进医疗改革的内容中,对整体的医疗服务行业进行综合性的提升,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给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d.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15):54-56.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5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且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繁荣,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且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使得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迫切。基于此种形势,我国逐步确立医疗体制改革并通过试点推行的方式,将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二、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机构设施不完善

从我国当前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在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不完善,医疗设施不完备,使得其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大削弱。许多居民寻求医疗服务时,一方面考虑的是医疗费用高低问题,另一方面即医疗服务水平。在两者之间权衡之下,许多居民为追求治疗效果,宁愿选择费用相对较高、但医疗设施较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的大医院。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仍不高

医疗人员素质不高,且其服务水平不高,是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又一大问题。由于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多为小型社区医疗机构,其资源配置相对较差,医疗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高,且未来发展的前景不明朗。许多医疗人员在尝试一段时间后,仍选择进入正规医院当中。同时,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许多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许多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频率较低,导致其医疗服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医疗服务相关制度尚未有效建立

我国医疗服务仍处于探索和建设当中,其在运行时的许多相关制度仍未有效建立,导致其在运行时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首先,社区医疗服务相较于大型医院而言,其当前主要的服务目标是对小型病症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对诊断出的重大疾病,并及时转由大医院。然而,双向转诊制度的缺失,使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的责任相对有限。其次,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政策对于社区医疗机构的就医报销问题仍未有明确的政策规范,使得人们在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时面临着报销过程复杂、报销占比较少的问题。

三、产生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社区医疗机构资源匮乏

基于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医疗服务机构设施不完善则主要因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仍不均匀,大型医院获得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多,社区医疗机构则因其运行过程仍不稳定、可提供的医疗服务相对有限,使得其获得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社区医疗机构为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采取以药养医的办法,通过药物价格上涨来弥补医疗收入的不足。这就造成居民认同感下降,最终导致其失去市场资源,生存环境更加严峻。

(二)发展空间较小,医疗人员培训不到位

医疗人员素质不高且服务水平较低,主要因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仍处于探索和发展当中,并未形成严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未来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差,使得许多医疗人员选择跳出。当前的医疗人员队伍则普遍学历层次不高,且并未有健全的培训机制,使得医疗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培训机制的建立需要培训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人才的投入,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费用资金,也就反映到医疗服务机构获得的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上。

(三)现行医疗保险政策的制约作用

现行医疗保险政策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虽已经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表现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但该政策在各地方具体实施效果并没有有效保证。许多社区医疗机构尚未进入到医保定点单位系统当中,也就导致许多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政策。此外,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保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不一致,许多高质量、高费用的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居民只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四、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为有效解决当前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匮乏,其医疗服务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政府可对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需求量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使得各医疗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实现信息共通,并对资源进行分享和整合利用,有效解决社区医疗机构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加大社区医疗机构扶植,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机构仍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其运行过程仍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扶植,通过政策偏向的方式,使得其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得到重要保障。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国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地区性医疗人员培训机制的建设,使得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为医疗服务机构人才的发展打造有效通道,提高医疗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得医疗人员的服务热情和自我提高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6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73-01

近年来,医疗纠纷问题不断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恶化,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处理医疗纠纷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医疗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因此,法律问题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关键点。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疗纠纷问题无法顺利解决,这种情况不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和严肃性。

1医疗纠纷的概念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医疗纠纷的主体是医方和患方,客体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医疗纠纷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诊疗护理服务的争执而展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医疗事故的发生必须是在医务人员正常上班与值班时间发生的医疗行为失误,业余外出无偿为群众进行诊疗护理活动的时间段不属于医疗事故;在紧急情况下的业余无偿抢救危重病人而发生的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将被认定为医疗事故,例如火车、飞机或轮船上的突发紧急抢救事件等。但是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医院进行有偿的诊疗护理活动时,因工作失误造成病人的不良后果可认定为医疗事故。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实体法律规范主要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现实情况中,主要通过法律诉讼解决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故《民法通则》是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主要法律规范。

2医疗纠纷中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

2.1医疗事故的取证和鉴定:首先,医疗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方大多处在被动地位,医方在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医方是未拥有拒绝对患方进行治疗的权利。因此,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在医疗纠纷都存在着一种法律地位的不对等,而仅仅通过主观的过失标准来判断医疗纠纷中医方的过失行为有失偏颇。

其次,由于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患方无法对自己的权力受到侵害作出准确判断,无法对身体健康受到的伤害给出理性科学的描述。而患方虚假的陈述或对重大病情的故意隐瞒,都将对举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患方立场上需要一个公正的第三者帮助其弥补医疗专业和技术知识的欠缺,明确自身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医疗机构作为当事人,若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进行评判不仅不妥且不具备说服力,以至于当今的医疗纠纷越来越激化,社会矛盾越积越多。因而,由第三者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鉴定的举措相对来说比较理想。但同时需要考虑与注意的是,医学会的成员如何配置,是否会与易患双方存在关系;而若医学会的成员是医生出身,他又是否会带着个人明显喜好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从而倾向于保护自己同行的权益。

最后,从民事证据的角度来看,医疗事故鉴定作为民事证据之一,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申请进行鉴定,这就意味着医疗事故鉴定并不是唯一的民事证据。但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医疗纠纷案件的审判都将医疗鉴定当作主要且关键的证据之王。但医疗行为及过程本身就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医疗鉴定不过是根据事故结果和医疗文书的书写等进行判定,无法完全反映出医疗过程中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2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医疗纠纷的复杂性源于患者本身就带有疾病,在带病求医和治疗的过程中疾病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甚至恶化。所以,医疗事故的后果是医疗过失行为和受害人的自身疾病共同导致的,甚至有完全由患者原有疾病自然转变导致的,其中的因果界定以及因果关系很难判别,这就需要明确医方的过失行为与患者的自身疾病在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上的原因力大小、因果关系程度,从而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明确患者自身疾病对损害所起的作用,要考虑到以下因素:第一,患者原有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与损害后果的关系;第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发展对现存损害后果的直接作用程度以及与医疗过失之间的关系;第三,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危险性与医疗主体实施医疗行为的必然联系和客观需求,患者因医疗行为的获利结果与损害后果的关系等;第四,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基础条件在静止状态与其现存损害的关系。

2.3医疗纠纷诉讼的赔偿问题:医疗纠纷的复杂性导致案由不同所适用的法律也不尽相同。目前,在医疗纠纷中存在一个“二元化”的标准,其中“医疗事故”的侵权行为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低标准,而“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则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高标准,赔偿标准的“二元化”导致了赔偿金额的相差悬殊。“医疗事故”的侵权行为适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中,赔偿范围小,赔偿标准低,其赔偿范围仅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费、陪护费、误工费、和残疾生活补助费等11项。这样使得事实上存在过错的医疗机构想方设法将鉴定结果变成医疗事故,以逃避应付的高额赔偿。在审判医疗纠纷的案件中,经常出现同类的案件但判决结果却差异很大的尴尬局面,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法律适用原则存在一定问题以及法官对法律适用上存在的分歧导致的。例如,某新闻机构报道两个相同疾病的患者在同一家医院做了相同的手术,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因为操作不当的原因对两个患者的器官造成了损害。其中一名患者进行的是医疗事故鉴定,而另一名患者进行了医疗损害的司法鉴定,在随后的此后的民事赔偿诉讼中,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患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获得2万多元的赔偿金,而进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患者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获得8余万元的赔偿款。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与漏洞,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十分有必要,从而制订出符合现实情况的法律法规以及处理制度。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应当积极了解相关信息,适应目前的法律法规制度,依法合理地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7

我国农村基本医保体系运行现状

我国农村现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可通过分解成纵横两条脉络来分析。纵向层面上,我国农村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横向层面上,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主体层外,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底层,除此之外,人寿、泰康、新华等商业健康保险也正在广大农村开始渗透,从而形成了三个层次同时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局面。

主要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一项适合于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借鉴了商业医疗保险的经验,充分参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有利于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是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横向体系。以新农合为主体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保底层,主要是针对因病致贫的低收入者和贫困者提供帮助,使其同样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资金主要由财政支持,也可以吸纳社会捐助等其他来源的资金;对于补充层而言,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加之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消费观念不断发生改观,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人寿、泰康、新华等商业保险普受欢迎,农村居民多样化、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

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实施新农合制度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立足于我国国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采取渐进方式,尚不能一步到位。

新农合制度运行现存困境及问题。新农合自2003年实施以来在全国运行至今,从总体上看,运行势头虽然比较好,参合率都在逐年增长,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和逐渐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不足。在农村,由于农民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农民,其信息的获取渠道较少,加之政策宣传不力,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群众对新农合这一创新政策认知的不对称,部分农民对参合的需求不积极,由此导致了征收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参合受益面过窄。筹资和保障水平总体不高,部分重病患者参保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当前我国推行的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农民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补偿,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不在参保之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住院治疗的农民,对于可以报销的药品种类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住院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基本上不能实现大病补偿政策规定的报销比例。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得不到满足。当前,虽然我国农村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客观而言,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不完备、人才缺失、服务质量差、硬软件环境建设均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的医疗需求,看病难问题依然严峻。

第四,道德风险亟待规避。道德风险是当前新农合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医疗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供给方垄断市场,定点医疗机构、医师的道德风险较为严重,为患者提供过度医疗等现象多有发生。

横向层面:三个层面结合缺位,联动乏力。从制度设计看,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涵盖了主体层、保底层和补充层,三层次框架体系设计,特别是主体层和保底层,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相辅相成,基本上覆盖了农村全体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现行体系中,由于主体层和保底层是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不同主管部门的两种不可替代的医保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问题。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只有部分人群有补充保险,商业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障衔接不够,医疗救助的能力也很有限,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纵向层面:三大主体层发展不均衡,农村基本医保体系尚有欠缺。从我国基本医保体系的主体层来看,农村基本医保体系是三主体之一,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无论是新农合制度还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保障水平普遍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城镇医疗救助制度,相应的医疗保障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我国农村基本医保体系尚有欠缺,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农村基本医保体系尚存在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与城镇人群待遇差距较大的问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待遇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医保;第二,区域之间保障水平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待遇水平落差较大;第三,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到城市务工的人群越来越多,同时区域之间互相经商的农民也越来越多,这部分流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村参保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异地就医报销不便矛盾突出;第四,农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基本医保体系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办事效率偏低。

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鉴于新农合本身及“一横”“一纵”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执行中应从实际出发,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实现多层次体系的无缝对接,做好纵向制度之间的衔接,尽快完善农村基本医保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动态的、持续性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执行情况实施效果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各地应从实际执行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

第一,加强对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对新农合的正确全面认识是新农合推进的前提,建议针对本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加大新农合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通过广泛性、重点宣传实现点面结合,为新农合推行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应主要集中宣称两方面的信息: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医疗信息对患者的公开。

第二,制定合理补充机制。在现行基础上,建议加强实地调研,在充分征求本地农民和基层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补偿比例应体现保大又保小的补偿模式,即在大病补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门诊补偿,并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各种补偿门槛,使每一位参合农民切实体会到参合的优越性。

第三,着力提升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一要加大对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使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有能力、有条件、有手段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二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医生的素质提升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加快对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输入需求;三要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医德医风进行职业规范。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的2007年各国卫生支出情况显示,全世界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中,只有古巴实行全面免费医疗,从检验、化验到住院治疗、手术、药品,甚至饮食全部免费。而许多在国内普遍被认为是医疗免费的发达国家实际上仍然需要支付挂号费、医药费等费用[1]。

从更为具体的角度上来阐述,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分为政府医保模式、社会保险模式、私人医疗保险模式、复合型等四种[2]。政府医保模式以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如瑞典、英国等为典型。加拿大人持医疗卡享受医疗保障,门诊、检查、住院免费,但门诊药物自费。瑞典收取高昂的个人所得税中有很大比例用于医疗保障,化验、检查免费,药费部分自费,住院每天收取一定费用。英国公立医院预约和治疗免费,近九成的处方药物免费,老人、儿童、低收入者全部免费。社会保险模式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日本保险占个人月平均工资一成以内,享受医疗保障时部分自费,六岁以下两成自费,六岁至七十岁三成,七十至七十四岁两成,七十五岁以后一成。德国政府保险将近人均收入的两成,治疗、住院、医疗均免费,但需要支付挂号费用。私人医疗保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简单说,这是一种商业保险模式,企业健康保险由个人支付两成至一半,商业保险则完全由个人支付保费,公共医疗体系针对老人和残疾人,不需要个人支付保费。参加企业和商业保险者,医疗费支出依保险种类各有不同,参加公共医疗体系者免除住院费、诊疗费和化验费。复合型则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由用人单位负责缴纳员工最低工资的一成左右作为国家健康基金,个人不缴纳保费。在公立医院享受基本治疗待遇是免费的,但特殊病种的大部分治疗、医疗费用自费。

我国则采取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并行,个人支付部分医保费用的方式。门诊、住院、药品费用按比例报销,具体额度及比例各地标准不一[3]。可以说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均不相同,极具中国特色。实际上,依照各国政府和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来看,2007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比利时、德国、西班牙、瑞典、印度和古巴分别为54.5%、18.3%、30%、18.8%、25.9%、23.1%、28.2%、18.3%、73.8%和4.5%。而中国的这一统计数字在2001年为60%,十年后到2011年下降为35.5%。可以看出与这十个国家相比,中国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仅低于美国和印度而已,但事实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个百分比还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平均值。也就是说新医改实施以后,我国医疗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2 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其深刻根源的。我国从1980年开始医疗改革,直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相继出台,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具体措施,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

2.1 药物价格与医疗费用过高

在这个问题上,医院与民众的看法截然相反。民众普遍认为在治病上的消费非常高,但医院则认为医疗服务的收费水平仍然太低。实际上,这还是我国在医疗领域财政拨款较少造成的。这个根源促使医院在长期的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存活问题在药费、医疗费方面逐步形成了现行的医疗高消费体系,直接导致医药合谋现行出现。

2.2 二元化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造就了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此也就影响了医疗体系,形成了国内各地区间的严重不平衡,医保结算复杂,因此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才显得较为特殊,具体报销额度各地不一。这个根源促使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城乡差别,这种情况依附于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条件不成熟,这种状况就不可能明显改善。

2.3 医疗公益性导致的浪费 我国秉承“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方针,明确的指出公共卫生的公益性,但是在实际的推行上却没有给公立医院改革制定明确的方向。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过度支持由引发民众指责公立医院过于官僚化,直接导致其效率低下。部分私立医院的公益又完全建立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虽然为民众提供公益服务,但对政府上报的资金数据却普遍虚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家的医疗资源。

2.4 医疗体系内的寻租

推行新医改以后,药品零售指导价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事实上药物价格普遍虚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部分药品以其成本价的数倍甚至十数倍以上的价格出售,与政府过分包办也存在一定关系。在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下,涉及到利益上的管理很容易滋生寻租现象的发生。

3 社会组织管理形式介入医疗体系的意义

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保障到低收入人群。这直接导致部分低收入人群在患病急需治疗的情况下只能求助媒体与社会大众。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救助不具备普遍性,它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只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例才会得到社会救助。这就凸显了社会组织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说,在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也是由于缺乏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而发生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独立专业医药评估委员会,中国显然缺失相关的独立社会组织,因此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存在的问题,也就成了中国屡禁不止的问题。

3.1 专业型医疗社会组织的作用 专业型医疗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医疗机构与独立的医疗监管机构。前者在我国已经广泛存在,其带来的积极作用是逐步为医疗市场引入竞争理念,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众提供相对较好的医疗服务来加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上为塑造自身形象而推动政府投资支持其为弱势群体买单,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行为,为实现医疗资源平衡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道路。后者的可见作用应当包括对医药费用及医生不合理收入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其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身份可以保证其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因此对于此类医疗监管机构的建设应当加大力度,除了依靠社会各行各业共同支持,加速帮助其塑造公信力以外,还需要注意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专业型的社会组织建立起来,有助于我国医疗体制的日臻完善。对于国家资金支持的医疗救助活动,也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医疗监管型社会组织来组建相关的调研小组,对其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有效避免医疗资金虚报问题的发生。在未来也可以逐步实现专业的医疗监管型社会组织与医院、药店对接,以期从真正意义上全面推进医药分开的改革进程,有效约束医药价格,同时向社会传递医疗界的各项合理诉求。

3.2 社会组织的医疗救助功能 社会组织可以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补充。针对中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无法兼顾的低收入群体,应该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医疗救助功能,以其非盈利性和公益性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由政府提供部分救助所需资金,医疗救助类社会组织自行募集部分资金,通过完善的保障制度为急需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改变现在社会救助主要依靠媒体宣传引导的随机性,建立起依靠制度来保障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医疗救助接近英国在低收入者、老人和儿童医疗上的完全免费政策。

3.3 专业型医疗社会组织的顾问功能 由专业学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可以不断提出合理性建议,为相关的专业领域并不十分擅长的政府人员提供重要参考,专家团队可以成为顾问团队。这一类型的社会组织可以作为专业医疗监管型社会组织的基础,由有意愿为相关领域做贡献的学者团体转化而成。

4 结论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经济强国,我国的医疗改革方向仍将以公益为目标,在现阶段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渐减少了民众在医疗上的个人支出,为我国公益性医疗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面对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社会组织对政府工作形成互补,加速促进医药分开,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社会医疗机构促进医药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深化,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多种途径[4]。

参 考 文 献

[1] 约斯物,汤晓莉,何铁强泽.医疗保障支付范围决策:国经较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9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5-02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推行市场化经济,那个时候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国家经济的走向,国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当时个体经济自发性还较弱的前提下,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使中国市场的整体秩序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且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也基本上满足了国家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国家整体经济较为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整体策略的调整,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医疗卫生事业不及时的进行改革,那么其前行的道路必然会越来越难走。因此,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分析困境所在,减少改革阻力,提出积极应对改革的策略正是此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二、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化背景下,要想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医疗制度,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如今市场经济时期,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一个难题困扰着患者就医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医疗体系中,之所以会有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医疗制度的不完善。没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因此造成了许多类似于“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大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医疗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有完善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制约,从而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从而也会有利于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2.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于目前医疗体系中所存在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对其问题及时的进行改善,不仅仅会有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同时也能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效益。例如,能够提高患者对国家医疗的满意程度;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都是从小的微观层面上来看所存在的积极意义。医疗改革所能够带来的成效,不仅局限于微观层面,其在宏观层面更是意义重大。整个大的医疗体系当中,正是由一个个小的问题组成的。解决每一个小的方面以及小的问题,就能够大大的改善整个医疗环境,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医疗体系的完善,问题的改善,不仅仅可以给医疗领域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推动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1.政府的定位不准确,对其职责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是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推行的,因此医疗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实现最优化的医疗配置。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以及医疗机构要分别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清晰的划分出自己的职责所在。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本是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果一切权力都交由市场来掌控,那就会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政府监管不力,政府职能缺失等。这将会给医疗改革造成很大的阻力。因此,要想减少改革的阻力,脱离改革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其应该监管的范围,完善各项制度,给予的医疗机构的自应该在政府机构的监管范围内实行。

2.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医疗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改革的步伐

医疗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作为保障,只有在规范的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制约之下才能使改革顺利的推行下去。但是从目前来看,改革面临着重重阻碍,许多问题迟迟无法通过改革来解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造成了医疗市场秩序的混乱。从目前公众所反映的问题有医疗效率低下、医生收红包为自己谋取私利、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医疗制度不健全,导致了医疗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度与步伐。

3.部分医生的能力与素质还不够高,为医疗改革造成了阻力

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医疗系统内各医院的配合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这里我们所讲的素质和能力既包括医生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充分认知,还包括医生的医德、责任心等。医疗改革这项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医疗系统内的工作人员来推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医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医生还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中。在一些小城市或者区县的医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生专业素质以及能力并不高,甚至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他们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对改革起到推动作用,甚至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阻碍改革的步伐。这就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四、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的对策分析

1.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责任

国家政府以及相关行政等部门作为推动医疗改革的主体,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政府等部门需要明确好自己的职责,哪些行为可以放权给医疗部门,而哪些行为必须要由政府等部门来积极推动与参与,是需要充分把握好其中的“度”,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不能管的太多,也不能管的太少,保证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要在国家政府充分把控的前提下来自由发挥其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医疗改革中,政府一定要强化自身的责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协调统一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坚决杜绝政体不分的状况再出现。在之前我们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经常会听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体不分的医疗体制。政府部门掌控医院行政权及人事权等等,公立医院附庸于政府部门,那么行政权力的缺位错位等就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发展。所以,要想使我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就一定要明确政府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顿医疗市场的秩序

在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外,还需要医疗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在公立医院中,一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立足国情与医疗体制的现状,科学的推进改革,充分的完善医疗服务体制。国家政府部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充分放权给医疗市场,那么医疗市场就要对自身权利进行充分的整合,不能将所有的权利都依附在政府身上,所以在市场化背景下,就要重新理顺自己手中的权利,配合政府部门一起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多种体制与机制,发挥出医疗改革后在市场化大背景下的应有的效率。医疗系统风气的改善将会大大的改善医疗市场的秩序,从而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步伐。

3.加大人才整顿力度,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医疗系统中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医疗改革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医疗,就要加强对医疗系统中人才队伍的整顿,通过培训、定期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例如,在医疗系统内部,由国家主导、医院内部执行,定期为医生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与考察。对管理层人员更侧重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培训等。培训与考核要进行充分的结合,对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继续留任工作,考核多次不通过者就要实行淘汰制度。除了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外,还应该加强医疗系统内工作人员对国家出台的大政策的了解与把控,使他们能在改革中做到全力配合。

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还是在其他领域中,不管是为了促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对其进行改革,改善其存在的弊端,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点,那就是人才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人才的建设方面,对人才的培训,一定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决不能走形式。那样既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季宇欢.浅谈如何走出医疗改革困境――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看 [J].现代妇女.2014

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例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该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该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共计85名工作人员进行随访调查,总结该院2017年度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医疗保险管理人员(含医保办、医保结算窗口工作人员)11名;信息人员(含信息中心及病案统计室工作人员)9名;财务人员(含财会室、收费处及住院处工作人员)15名;临床科室医务人员33名;医技科室医务人员17名。

1.2方法

通过随访调查的形式,对该院的85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主要调查访问的内容就是2017年1—12月期间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各个受访对象的回答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

通过对85名相关工作人员的随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院2017年度医疗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偏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备、职能管理部门间缺乏整体管理意识、对医务人员监管不到位、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理解存在偏差、患者管理难度大,矛盾较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