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2 15:08:23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TE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29-01

1、企业简况

第四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是有大型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资产总额36亿元。

第四采油厂所辖区域南起二号院,北至驴驹河,西近津南铁路,东临渤海,是大港油田公司的北大门,管理着板桥、千米桥、长芦3个油田;目前共有油井321口,注水井83口,原油年产能力24.93万吨,天然气年产能力2.22亿立方米,年注水量164万立方米。

第四采油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石油行业标准,执行油田公司QHSE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健全,针对生产、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2、环保现状

采油厂废水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为采油污水,各油气生产井生产出的油气水,分别进入计量接转站后,再经过集输管线系统进入板一联合站进行油气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返回注水系统进行回注地下,起到驱油目的。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生活废水和办公生活废水,均排入污水下水道。

采油厂废气为水套加热炉燃烧废气。在油气生产、集输工艺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工作,加热炉的燃料为天然气,燃烧时产生废气排放。

采油厂固体废弃物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一般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少部分工业用料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定期由相关部门负责清理回收。危险废物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标准石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落地原油、含油泥砂。目前,我们采油厂产生的含油泥砂拉运到当地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与做法

从2008年开始,第四采油厂就开展了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共实施了32项无低费方案,11项中高费方案,并在物料消耗、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下面对采油厂开展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一些好的技术与做法进行介绍:

在无低费方面:

3.1、建立回收制度,节约手套、棉纱、皮带等使用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08年以前,虽然有一些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但是没有根据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定出专门的管理制度,2008年,在采油厂开展此项工作后,专门对各单位下放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回收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进行了约束,使广大一线员工增强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意识,达到了减少物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2、废抽油机皮带利用。

抽油机废旧皮带的重复利用,采油厂有运转抽油机130台,每台抽油机平均3个月皮带更换一次皮带,更换的废旧皮带经过改进,可以当抽油机盘根使用,平均节约成本约5.4万元/年;

3.3、落地原油、放空油回收。

每个井站计量房都配有污油池,落地原油和取样放空油及时存放到污油池内,由罐车统一拉运到当地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3.4、合理控制外输炉停炉。

合理控制外输炉停炉:采油四厂的原油外输都是依靠管道输送到联合站,管道需要外输炉加热,根据原油输送温度,定出合理的冬夏季关停炉方案,可以减少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大气污染,节能效益15万/年;

3.5、合理控制空调开启。

合理控制空调开启:采油厂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给每个办公室和一线井站值班室配备了空调,为了不浪费电能,又能保证员工身体健康,规定夏季空调定温在27度,减少气体排放,减低单耗;

3.6、注水系统投入沉降罐,提高注水水质。

注水工作是采油厂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污水回注的水质,减少注水单耗,采油厂在板三注水站、白二注水站、板22注水站安装了沉降罐,保证了污水回注的水质,节约电力,降低注水单耗;

3.7、更换节能灯。

对采油四厂所有办公场所和一线井站更换节能灯具,减少员工更换灯泡的工作量,节约电能,节能效益5万元/年

3.8、去除井场气包。

优化低压供气管线,去除井场的低压供气气包,可减少气包维护、安全阀检测费用4万元/年,减少环境污染。

在中高费方面

3.9、实施单井干线通球技术,改造20口井,停用井场和干线加热炉,投资97万元;对20口井进行改造,实施单井干线通球,共停用井场和干线加热炉35台,减少了大气污染,节能效益117.8万元/年

3.10、实施老型兰12型抽油机的增程节能改造35台,投资200万元;节电增油每年效益达100.8万元

3.11、老式加热炉的更新,投资82万元,更换新型节能加热炉20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节省燃气效益16.8万元/年。

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截止2009年,采油四厂减少天然气消耗73.83万方,根据天然气减少量估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均减少约16%。

2010年采油四厂根据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继续推广中/高费方案的应用,先后实施了十项改造方案(见表1)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2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产品有毒性、技术创新快的特点决定化工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九大重点行业之一,做好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江苏乃至全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企业 “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普遍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所投“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化工企业要提高“节能减排”投资效益,首先应建立健全 “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价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设计。

一、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系列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的,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的相关指标构成的有效组合。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内容全面、层次清晰,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指应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内涵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的指标概念要科学,含义要明确,范围界定要清楚,统计口径要一致。或者说,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节能减排”的涵义,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进行设计,要能体现投资带来的节能和减排的效果。

(二)系统性

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在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以利于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三)综合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指标体系中,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四)代表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力求精简明了,所选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说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相同或类似的指标不能重复出现。

(五)可比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当考虑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横向对比的需要,同一时期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各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便于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和评价。

(六)可操作性

为了使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实践,指标的计算方法尽量简单明确,具有易测性,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数据容易获得,并且较为可靠。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 “节能减排”的含义,结合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的要求和原则。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节能效果、减排治污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设计。

(一)节能效果指标

节能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余热的回收利用等所产生的能源、资源节约的效果,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所产生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效果。

1.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占消耗能源、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已经使用过的能源、资源(如:水、气、生产余热等)经过回收(处理),再用于企业的后续生产过程。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消耗能源、资源总量×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越高,企业能源、资源节约意识越强,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耗费。

2.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是企业一定时期消耗单位能源(或材料)所实现的收入额。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营业收入/能耗量(或材料消耗量)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实现的收入。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实现一定收入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越少,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效果也越好。

3.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或资源量占同期企业能源或资源消耗总量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量/能源、资源消耗总量×100%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使用比率的大小。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越多,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越少,表明企业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保护越重视。

4.投资节能率

投资节能率是指企业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比率。

投资节能率=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上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本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

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年营业收入

投资节能率指标反映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产生的能源节约效果。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在节电、节水、节煤、节气等方面的投资效果越好,也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效果越好。

(二)减排、治污效果指标

减排、治污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三废”回收利用、加强“三废”综合治理等所产生的“三废”达标率的提高、 “三废”排放减少和污染治理的效果。

1.“三废”回收利用率

“三废”回收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总量。

“三废”回收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100%

“三废”回收利用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使用能力。企业加强 “三废产品”的回收利用,将废气(废水、废渣)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既节能又环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三废”的回收利用越重视,企业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减排治污的效果越差。

2.“三废”排放达标率

“三废”排放达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已达标的废水(气、渣)排放量占废水(气、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水(气、渣)排放达标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排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气、渣)量,这其中包括经过处理的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和未经过处理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两个部分。废水(气、渣)排放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过企业厂区的所有排放口排出的废水(气、渣)量。

“三废”排放达标率=排放达标的废水(气、渣)量/废水(气、渣)排放总量×100%。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差;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好。

3.单位 “三废”排放收入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企业年“三废”(废水、废气或废渣)排放总量之比。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营业收入/废水(气或渣)排放量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指标反映化工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单位废水(气、渣)排放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越多,或者说企业实现一定收入所排放的废水(气、渣)越少,企业减排效果越好。

4.投资减排率

投资减排率是指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百分比。

投资减排率 = 年单位收入“三废”降低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是指上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与本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之差。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是“节能减排”项目或投资年均占用资金额与年营业收入的比率。投资减排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在治理“三废”方面的效果。该指标越大,企业耗用单位“节能减排”投资所产生的减排效果越好。

(三)“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节能减排”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企业投入“节能减排”项目使得企业节约能源、材料等而降低的成本,增加的净收益;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运营后,充分回收利用“三废”产品,减少的成本,获得的净收益;通过“节能减排”,企业将一些“三废”产品加工为可销售的附产品而获得的净收益等。

1.“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年“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净收益额占“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年平均占用资金额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项目占用资金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好。

2.“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一定时期“节能减排”产生的净收益额占企业当年“节能减排”设备的折旧修理及项目的运营支出等成本费用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成本费用额×100%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指标反映了企业“节能减排”相关耗费所实现的收益率。“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节能减排”耗费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

(四)“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指标

1.环境质量优化度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工作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其产品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效果越好,其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受企业的影响应越来越小,环境质量应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度可以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定。所以若化工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则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往往越差。

2.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

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是指在化工企业周围一定范围内居住的居民对自身周围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可以通过居民评议调查确定。如果化工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随意排放出去,污水横流;或者将未经过处理的烟尘、粉尘、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污染空气;或化工企业的噪声不断,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样居民对该企业满意程度一定很低。该指标越高,表明居民的生活环境越好,对企业满意程度也越高,同时也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

三、“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应用的条件

(一)增设“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会计核算账户

在“固定资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明细账,在“累计折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便于核算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在收入类、成本类相关账户中增设节能减排收入或费用明细账,便于准确计算企业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安装专门的仪器测算企业年循环利用的能源或资源数量及企业年回收利用的废水、废气或废渣量。

(二)建立环境检测和居民调查制度

建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监测制度,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每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水、土壤等进行抽样检测,监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建立化工企业周边居民调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或相关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三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评议调查,了解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对周围群众生活的影响状况,以便进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评价。

(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检测、调查由第三方独立进行

化工企业提供的会计账簿、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计算的“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才可靠,相关的评价才准确;环境检测或居民调查必须独立于化工企业之外进行,每次检测或调查前相关工作进程或计划不应让化工企业知晓,避免化工企业的干预,影响检测或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节能减排”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定义出发,从节能效果、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准确确定,还必须及时提供企业“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运营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建立环境检测制度、居民调查制度,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检测、调查制度的独立性。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的全面综合评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学衷,蔡萍,等.基于节能减排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25-26.

[2] 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3

中图分类号:F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25-02

美国物质资料利用和消费方面一直盛行的是高产出、高消费、用后抛弃的粗放型经济模式[1]。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理念正逐步替代旧的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经济模式和环境理念。美国在制定各种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的同时,开始研究制定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政策,期望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防治废弃物的排放。

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工业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政策

(一)环境经济政策雏形――排放物交易规划

该时期,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环境政策。这些强制性措施虽然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但其执行费用大、应用不灵活等缺点均暴露出来[2]。从1974年开始,美国环保局开始试行排污权交易。美国以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制定了一些可灵活应用的废弃物处理政策――弥补政策、气泡政策、贮存政策和经济补偿政策。环保局将这些计划编入1986年的《排污权交易计划》之中[3]。

1.气泡政策

1975年,美国环保局首次提出气泡概念[4]。1979年底美国制定了“气泡政策”。《气泡计划》将一个工业企业看做一个气泡,只要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总量符合排放标准,则该企业就可以自行调整气泡内废弃物的类别。引入排放物减少信誉证之后,气泡政策允许排污企业通过购买排放物减少信誉证去满足法律规定的控制标准。如废弃物排放超出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可以选择购买、安装可达到标准的更先进的处理设备或技术,也可以选择采用排放量多的设备或技术,通过购买排放物减少信誉证作为补偿。气泡政策可以使企业有效节约成本,激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2.补偿政策

1976年12月,美国环保局颁布了《排污补偿解释规则》,提出了地区性“气泡政策”――“补偿政策”[5],使新建或改建的企业购买更多的排放减少信用证用于补偿新建企业给该地区带来的新增污染。在未达标的区域没新建或扩建设施时,必须通过压缩该地区的原有设施排放的废弃物量以达到整体上符合标准的目的。“补偿政策”可以在环境污染没有加重的前提下,使受限于环境标准不能建设投产的新项目有机会得到发展。该政策在1977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6]中获得法律认可。

3.银行贮存政策

没有银行贮存政策时,企业要花很长时间寻找愿意购买其剩余信誉证的企业,这导致很多企业因不愿长时间等待而采用污染严重的设备。因此,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排污量交易政策――“贮存政策”,即工业企业可以将剩余的、可实施的、永久的和可计量的废弃物排放的减少量作为排放物减少信誉证存入银行[2]。

4.容量节余政策

将工业企业违反环境标准所得的利润,作为企业缴纳罚金的数额。企业超标排放的废弃物越多,超标时间越长,则需缴纳的金额越多。“容量节余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惩罚违法者保护守法者的利益,使守法企业不会因为同行业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放行为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促使更多的企业严格遵守环境法规,提高了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例如,康涅狄克州遵守废弃物排放规定的企业由17%增加到98%。

(二)废水排放许可证政策

气泡政策和补偿政策出台之后,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成为废弃物处理的有效政策手段。美国在1972年制定了“废水排放许可证政策”,主要有季节排污许可证、变量排污许可证、弹性标准和特殊地点标准形式。美国的福克斯河两岸的10个造纸厂和4个城市向河内排放废水,经过多番治理都没有使河内水质得到良好的改善。1981年3月,环保部门同意处于福克斯河下游的废水排放者可以按照政策规定签订废水排放许可证转让合同 [4]。采取该措施后,每年可以节约1 200万美元的污染处理费[2]。

二、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工业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政策

(一)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

1990年,美国重新修订了《清洁空气法》,要求电力行业减少1 000万吨即一半的导致酸雨的废气物的排放量。该法的修订使美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公共政策方面大规模运用市场手段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国家。

废弃物排放削减和交易计划实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法律法规的重要改变。1990年以前的大多数废弃物处理法规一般是“命令控制型”的,而1990年清洁空气法的第四章只对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设定了一个绝对排放总量。美国《清洁空气法》第四章关于酸雨计划的规定为首先在全国范围内规定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然后将排放总量以许可证的形式分发给发电企业。每个废气物排放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在排放烟囱上安装CEMS来监测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企业所有的废气物排放许可证可以自由交易。这样,企业就可以灵活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生产运营,达到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废气物处理的目的。

(二)美国排污交易的其他实践

美国应用最广泛的环境经济政策就是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计划、含铅汽油的分阶段削减、水质排放许可证交易、CFC排放交易、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清洁空气交易市场计划以及可交易的土地使用权开发等都是美国的排污交易实践[3]。

1.铅交易

1982年,美国环保局将铅的排放权分配给各个汽油精炼厂,如果汽油精炼厂的铅排放量低于标准排放量,就会获得一定的铅排放剩余额度。1985年,环保局了铅排放储备银行计划,汽油精炼厂可以将多余的铅排放额度存入银行以备将来使用。1987年,美国完成了分阶段降低铅的计划后,终止了这一计划。美国环保局估计,铅交易计划的实施大约节约了20%的成本,即每年节约2 500万美元。

2.CFC交易

为了响应《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减少使用对臭氧层造成耗损的主要物质CFC的呼吁,美国于1987年建立了CFC可交易排污许可证市场。不同种类的CFC对臭氧层的损耗可能是不同的,美国的CFC排污交易市场根据每种CFC物质对臭氧损耗的不同程度计算权重颁发限制CFC生产和消费的许可证。企业排放CFC时必须有相应的许可额。CFC许可证交易市场上的交易成本相对低廉,表明这项制度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性。

三、美国工业废气物处理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工业废气物处理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法律地位、实施的主体、条件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明确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地位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1970年制定的《清洁空气法》和1990年修订的《清洁空气修正案》都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作了明确规定[3]。在法律的指导下,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实施,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废弃物处理效果。由于中国的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明确规定,该制度在中国施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法律所具有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能保证国家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国应借鉴美国排污权交易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和推广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经验,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将其确定下来,先在北京、上海等法制较健全的地区实施,在条件成熟之后再推广实施。

(二)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保证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

笼统的说,美国的工业废弃物处理政策属于市场推进型,而中国的属于行政干预型。排污权交易政策是一种充分发挥市场自动调节作用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在应用这项政策时主要依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美国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规定的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交易,许可证的价格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3]。与之相比,市场机制没有在中国的排污权交易试点过程中发挥作用。中国排污权交易的试点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结合新、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我国的排污权交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排污权交易。

(三)必须保障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充分的实施条件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经过40年的发展,具备了充分的实施条件。而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条件尚不完善。早期的“气泡政策”可以看做总量控制的雏形;1990年的《清洁空气修正案》增加了“许可证”一章,对空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联邦环保局监督许可证实施管理细则,形成了许可证的多种分配方式。与其相比,我国仍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条件。首先,我国的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都不完善使排污权交易缺少制度的支撑;其次,我国政府监管措施不完善,废弃物排放检测系统不完备使排污权交易缺少技术支撑;最后,我国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政府强制性控制的思想占据主导使排污权交易缺少认识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 曹凤中.国外环境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 宋国君.排污权交易[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4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量;结构分解分析;投入产出表;原因分析;贡献值

0 引言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实现物质丰富的同时,环境保护、实现永续发展以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一大工作重心。本文根据所得数据情况,具体对97-02及02-07年全国各部门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利用IO-SDA技术建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各部门各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出相关分析及结论建议。

1 数据来源

文章分析建模所用数据主要通过查阅1998、2003及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另有97、02、07年投入产出表得到。而其中对于投入产出表的使用,笔者针对部门相关及污染物排放部门情况,将部门进行如下表所示部门合并处理。其中合并后所得部门投入、产出值累加获得,各类消耗系数及后序计算分析均基于改编后11部门(矿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新表。

2 模型建立

对于各主要污染部门污染物排放量,文章认为主要直接取决于部门总产出与部门污染物排放强度两者影响,故本文将影响因素确定为排放强度变化(E)、生产技术变化(L)、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M)、最终需求构成变化(D)及经济规模变化(F)。文章对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排放量变化计算均选用97、02年及02、07年变化量数据进行分析及对比,其中由于三废排放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少,故下文中对于固体废弃物比较分析从全国总量入手,废水废气排放量则具体到11个部门。

结合投入产出表含义及结构,污染物排放量SDA模型如下:

中间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产出关系为:;又由投入产出行模型有,即实现将目标变量排放量变化情况通过设定的影响因素(排放强度、生产技术及经济产出)变化表现,从而求得因素变化贡献值;根据选择的5个影响因素,将Y进行内部结构分解得。最终可得分解公式为:

其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研究单一因素单独改变,计算所得各部门排放量变化值即为每个影响因素对于排放量总体变化贡献值大小,由此可以定量具体地单独反映出某一因素对于目标值变化造成的影响。

3 模型结果分析

我国年份逢2、逢5系统编制行列均有平衡性质的投入产出表,文中以02年为界,进行2个时段内“三废”排放总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具体划分为5方面的因素,并利用数学推导将污染物排放量总变化分配到代表各类影响的因素变化上,以贡献值及贡献率的形式,对比各因素影响程度及各部门排放量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结论提出意见。

1)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各部门废水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从废水排放总量来看,02年相较97年废水排放总量减少了23亿吨,数据与年鉴上查得数据相符,总量下降了11%,降低幅度较大。其中11个部门中大部分废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而一向作为污水废水产生及排放的“大头”即纺织业及造纸业,其污水排放量仍呈较大幅度增长趋势,而化学工业部门污水排放总量下降最为明显。

结合结构分析,综合部门总体来看,由各影响因素贡献率符号及数值大小可知,对于比较时间内废水排放量变化起积极作用即有助于减少排放量的因素有排放强度变化、生产技术变化及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其中排放强度变化对于各部门废水排放量影响相对显著,在排放强度普遍使部门排废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不提纺织业排放强度变化反使其污染加剧,表明该部门废水排放强度及废水污染有加重趋势。生产技术变化综合所分的11个部门总体情况,总值为负,表明此处变化由于生产技术改进是有助于减少废水排放的。另一对各部门废水排放量影响显著的则为需求总量即经济规模变化因素,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供给增加及废水产量排量增加,因此反映为最终需求总量增加使得废水排放量增大,污染加剧。

类似的,我们看到02年与07年相比,废水排放总量增加了30亿吨,其中排放强度变化整体使废水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生产技术变化、尤其是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均使废水排放量大幅增长。各部门排放情况看来,排放量有所减少的部门有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减少最多的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笔者认为这与供热供电新途径新方式(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产生与普及使用有一定关系。其余部门废水排放量均有增加,而增加最多的仍是纺织业及造纸业部门,这两个部门排放强度变化、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使其废水排放量减少,其余三个因素均使其排放量增加,尤其是经济规模变化这一因素对其废水排放量增加影响尤为明显,可见经济规模扩大不利于以上两部门实现废水减排,不过可以从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角度考虑对策,实现适当降低废水排放。

相比以上两个废水总量变化结构分析,可以看出97与02年对比,02年废水总量排放呈减少趋势,而07相比02年,废水排放量明显增加。且两个变化相比,从合计贡献率来看,均主要受到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很大程度上负向影响,以及排放强度正向影响。笔者认为此处即说明排放强度影响是相对刚性而直接的,即排放强度相比于其他技术、需求因素更为直接的可以体现在排放量上,故该因素贡献率大即影响大,而比较97、02、07三年排放数据,可以欣慰的看到排放强度变化引起的均是废水排放减少,表明排放强度在减弱,减排得到较好的落实。此外,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得对于废水排放增加消极作用明显,而最终需求构成及支出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排放,因此需要我们辩证的去思考废水减排对策,即不可抑制经济快速增长势头,而应从调整优化最终需求结构等方面入手。对于部门,纺织业及造纸业作为废水产生的大户,要实现废水减排,对其生产、排放等相关情况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2)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各部门废气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同上原理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97、02年相比,02年我国废气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且排放增加数额及幅度相对较大。从各部门排放总量来看,废气排放有所减少的仅有其他行业即除去工业部门的行业组合,此外其余部门废气排放量均有较大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生产过程中,目前废气减排控排实现存在困难。其中尤其是在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3部门,废气排放污染加剧尤为明显,与实际获得数据与行业特征相符。

分析排放量变化原因可知,对于总体排放量降低起积极影响的主要是排放强度变化及生产技术变化因素,而使得废气污染加剧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最终需求总量增加。其中排放强度变化使得大部分部门废气排放减少,但作为造成废气排放量增加主要部门非金属制造业部门其排放强度变化很大程度上造成其废气排放增加,而最终需求总量增加使得部门为满足需求扩大生产,使得其废气排放量只增不减,因此作为产品需求大且废气产生较多的部门,其应当成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应当关注予以帮助的重点,此外看到生产技术变化较大幅度上使其废气排放量降低,因此从生产技术改进革新上入手有助于降低其污染物排放。

02、07年相比,废气排放量总体仍呈增加之势,废气污染加重,且各部门变化量均为较大正值,07年废气排放量总体变化量相比02年增幅超过一倍,废气大量排放使得环境极度恶化。结构分解之后分析各因素影响可知,期间变化并非由于部门废气排放强度加大引起,相反排放系数变动此处使得所有部门废气排放量减少,且下降幅度较大。而生产技术变化及需求总量变化均使得废气排放量大幅增长,尤其体现在工业部门排放加大,表明需求加大,为实现减排环保同时保证生产产量满足需求,工业部门生产需要更为有效的生产技术。

以上两个变化数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得主要影响部门废气排放量因素为排放强度变化、生产技术变化及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其中生产技术变化对于废气排放量影响可正可负,表明为满足扩大的需求进行生产,适宜有效的生产技术对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十分必要与关键。

3)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由于工业“三废”排放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相对较小,故对其采用部门数量汇总后的总量分析,且直观地分析其绝对数变化情况。由下表数据结果可知,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体变化呈先增加后以减缓的速度减少的趋势。其中排放强度变化对于固体废弃物减排起到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同废气排放量分析,生产技术变化对于固体废弃物排放影响较大,应慎重且选用最为合适有效的以实现高产低排。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这也要求我们在追求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时,也应注意需求加大生产扩大带来的污染加剧问题,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而考虑。

最后,为基于3个变化值做出的各因素引起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及总量变化情况,其中可以看出大概趋势,即排放强度变化有利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而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则使固体废弃物排放增加,但有平稳增加趋势,而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相比对于其排放量影响较小,而生产技术变化影响具有不确定不稳定性,综合使得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并非呈现单调趋势,而是呈随各因素具体情况增减不定的状态。

因此,对于工业“三废”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污染物排放加剧是经济高速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更好的实现减排环保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但国情现状也不允许我们抑制需求增长从而降低污染排放,因此,笔者认为相比于最终需求总量不可遏止的扩大工业生产增加污染排放的作用,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污染物排放强度变化对于排放量减少的积极作用以及拥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对于污染物排放的降低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权衡经济发展速度与污染物排放强度轻重,同时需要寻求改进以获得能带来更大效益效用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快而稳、蓬勃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1998、2003、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范伟,基于SDA法和微分法的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解分析——以废气为例[D],东北大学,2008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5

EN18(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8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以及其成效。该指标属于指引性指标。

范例:以BP《2005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例,其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减少的作业项目包括4个主要项目,其中北美、中东、北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勘探与生产作业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得排放量减少25万吨;德克萨斯城热电联产项目排放量减少23万吨;怀亭与托莱多炼油厂改进能源效率成功,排放量减少20万吨;美国及亚洲地区的芳烃和乙酰业务实施能源效率,排放量减少15万吨。

EN19(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9是指按重量计算的臭氧消耗物质的排放量。该指标为量化指标,要求机构将臭氧排放列入机构的统计中,逐步改善。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06年公司氟氯化碳类臭氧消耗物质的排放量为0.76吨。

EN20(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0是指按照类型和重量计算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其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气体排放量。

范例:以埃克森《2006年度企业公民报告》为例,埃克森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作业中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混合物等废气排放。这些措施包括增加资金的投入、应用新技术、采取新的措施等。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2006年公司排放废气量比2003年减少了11%~20%。在其一家英国炼厂,联合当地社区一家空气质量监测站和炼厂控制废气排放专家小组,开发和应用了一套新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之后,当地空气质量很快得到改善。这些措施使得该炼厂减少了对当地社区的环境影响。

EN21(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1是指按质量和目的地统计的总排水量。该指标为量化指标,反映机构使用水资源后对环境的排放情况。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该公司当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4849万吨。

EN22(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2是指按种类和处理方法统计的废物总量。该指标为量化指标,反映机构处理废弃物的情况。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产生12.7万吨固体废弃物,这相当于每制造1升饮料产生12.9千克固体废弃物,比2005年每制造1升饮料产生的固定废弃物增加了11%。2006年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为77%;2005年为71%,2007年的目标为比2006年固体废弃物产量减少3%,回收再利用率为78%。

EN23(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3是指重大溢漏的总次数及漏量。该指标为量化指标,反映机构重大溢漏的情况。

范例:以世界石油巨头埃克森为例,在其《2006年度企业公民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减少油漏的措施和效果。在持续实施升级和替换关键装置设备并进行综合检查监督计划后,2006年公司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油漏记录,油漏量较上年又下降了21%,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年平均下降10%的佳绩。埃克森在油田开发中为减少油漏还专门成立了由作业和维护员工、工程师、当地社区人员组成的“油田防油漏工作小组”,多方探寻防油漏的方式方法。工作小组定期会面,分享信息和观点,以不断改进公司防漏措施。在公司的炼油和化工业务中还积极推行“油漏最佳实践计划”,减少油漏事件的发生。2006年,该公司一次不足1桶海上油船油漏次数为5次,陆上一次漏油大于1桶的油漏事件(包括石油、化工产品和钻井液泄漏)为300次左右,其中向土壤油漏约占6/7,向水中的油漏约占1/7。

再者,以BP为例。2006年,BP总漏油次数为417次,比2005年减少了124次。其中,BP还列举了发生在阿拉斯加的两次比较大的漏油事故:一次是由于管道中的一个小洞而导致漏油4800桶,另一次是由于管道接口处受到腐蚀而导致漏油199桶。

EN24(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24是指按重量计算的根据《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附录I、II、III、VIII条款被视为危险废弃物的运输、进口、出口或处理数量,及国际范围内运输废弃物的百分比。

范例:以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产生的有毒废弃物总量为1996吨,较上年增加0.2g/lpb。

EN25(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25是指受报告机构排放水和径流严重影响的水体的特征、规模、受保护状态和生物多样性价值以及相关栖息地。

范例:以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其当年因处理水影响到的水源总数为4吨。

6、产品和服务

EN26(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6 是指减轻产品与服务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及影响减轻的程度,该指标是一个指引性指标。此指标敦促机构在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方面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促使机构做出计划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此外,此指标还衡量机构采取减轻环境危害计划所取得的成效。

范例:中国石油集团《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用了8页的篇幅从推进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建设环境友好企业与工程、优先开发清洁能源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石油集团为减轻产品及服务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EN27(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7 是指可分类回收的售出产品及其包装材料,它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此指标考察机构对回收售出产品及其包装材料的重视程度,这也是衡量机构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效果。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从可回收的产品比例、可回收的包装材料比例、可能回收的包装材料比例、已经回收的包装材料比例四个方面说明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如何回收产品和包装材料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7、法规遵守

EN28(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28是指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所受到重大经济罚款的数额和非经济制裁的次数,它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此指标促使机构应该遵守当地的环境法律法规,否则机构将受到惩罚。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在其《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明确说明了其由于违反环境法律法规而受到的罚款次数为4次。

8、交通运输

EN29(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29 是指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产品、其他货品、原材料运输和劳动力运输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它是一个指引性指标。此指标考察机构在运输产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多机构越来越注重在这一环节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范例:以可口可乐希腊公司为例,尽管2006年增加2200辆运输车辆,但是由于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使得2006年运输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与2005年持平。

9、总体情况

EN30(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30是按类型计算的环境保护的总支出和总投资。该指标是一个量化指标,反映出机构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资金支持力度。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6

一、废水处理工程运行管理

城市废水处理厂由于地域、水源和水质要求的不同,采用的工艺也各不相同。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新的工艺和方法的不断出现,废水处理厂从结构到处理过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充分了解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是成功治理废水的前提,皂化废水含碱性物质、油和有机物,COD高达2~H、i艺流程与主要设计盎数6万mg/L,PH值大于 12,皂化废水由于有机物浓度高,如单独进行生化或物皂化废水先进入预处理地进行沉淀分层,上层皂脂化处理都很难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且单独采用生化回收利用,下层底泥用来制脱模剂,中层废水用泵打入法废水处理费用高,设施占地面积大,脱硫除尘后的这种废水都是直接排入自然水系,不仅污染生态环废水经过筛式滚动微滤机分离出大颗粒碳粒和部分悬境,而且浪费了大量有用物质,大部分废水返回锅炉脱硫系统回用,少部分盈余采用湿式水膜废水先经过二级射流气浮除去大部分有机物,然后与冲除尘装置除尘,除尘效率达95%,治理关键是消除废水中钙、镁离子和高氟离子。中小型锅炉湿法除尘废水循环系统一般沉淀池容积小,废水沉降不完全,且由于废水循环周期短,SO2被除尘水吸收而生成的HSO离子来不及与烟尘中碱性物质中和,使得废水pH值小和悬浮物过多,造成对循环系统的严重腐蚀和堵塞,治理并保证循环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是采用中和技术降低废水中HSO离子以及采用净化工艺降低废水中悬浮物浓度。

二、废水中和处理技术

对于中小型锅炉湿法除尘废水治理来说,最常用中和处理工艺还是投放石灰,主要原因是石灰价廉,来源广泛,对于各种酸性废 水适应性强。但石灰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石灰在水中的分散性差,形成浆液后流动性不好,在中和反应过程中石灰接触废水中二氧化硫后,较易被生成而不能继续反应的CaSO4所复盖,此外,烟气中的 CO2也减缓二氧化硫中和反应的进行,这一切都造成石灰对酸性除尘废水中和反应效率差。由于石灰中和反应后的泥渣量大,以及对其保管、操作复杂等方面的问题,都影响了石灰的应用。采用工业碱在上述方面优于石灰,但限制真使用的是其价格问题。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碱性工业废水,各地还直接采用碱性工业废水稀释后作为除尘用水进入锅炉除尘系统直接洗涤燃煤烟气,可以取得较高的烟气脱硫和除尘效率,且排放后的废水pH值达6~7,达到以废治废,燃煤烟气脱硫除尘和除尘废水及工业废水同时治理的目的。脱硫除尘后的废水由于含有部分原碱性废水的污染物,必须进行净化理后才能继续循环回用或排放,各地采用的处理工艺大多以炉渣过滤为主,也有的采用混凝气浮或进入生化处理,尽管这样一来提高了除尘废水的处理费用,但以烟气脱硫和除尘后循环回用及碱性工业废水联合处理的综合效益考虑,还是十分合算的。

三、中国烟气治理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经过治理,电力工业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已有相当改观,但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仍有相当部分燃煤机组属超标排放。就拿拥有全国燃煤机组近一半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来说,目前就有约10%的燃煤机组污染为超标排放。要在今后几年燃煤机组继续增加、发电量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此外,要减少火电机组污染物的排放,电力工业还需解决环保治理投资大、时间紧的问题。脱硫任务重的火电厂大都集中在我国中、西、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筹集难度大。

四、控制锅炉烟气污染的对策

1.天然气是一种高品位的优质能源,把它用于发电燃料时,不能单纯的将现有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而应在锅炉前增设燃气轮机,做功后的尾气再进锅炉,提高整个发电机组的效率,增加发电量,以消纳一部分因燃料价格不同而造成的发电成本的增加,减轻用户的负担。采用天然气发电后,其环保效益从减少排放总量来说,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大幅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会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就其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来看,由于电厂大多建在城区,又是高烟囱排放,有利于扩散,加之污染治理设施较为完善,其影响程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发展天然气发电时,因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要求、天然气来源及其价格、发电厂所处的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性分析,以取得全社会环境效益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全国建立一批以动力煤的洗选、配煤、型煤、水煤浆等综合加工配送工程,按燃煤用户的需要,提供质量优良的加工产品;结合电力、工业和民用燃煤设备的规模和特点,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分期、分区域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尤其应强化对中小型燃煤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工程,推广应用低硫煤和层燃燃煤设备燃用筛选块煤等节能减污技术;在已有水煤浆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为完成“十五”期间的节油目标,应进一步完善水煤浆代油技术,通过工程示范,积累经验,为大型燃煤设备的应用创造条件。

3.为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国产化,必须研究制定相配套的鼓励政策,如向承担建设火电厂烟气脱硫国产化的企业和承包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工程公司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政策;对进口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分阶段合理征税,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国产烟气脱硫设备的政策;鼓励烟气脱硫国产化依托工程所在的电厂多发电,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政策等等。政策是否配套,影响到规划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火电厂烟气脱硫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政策,逐步形成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国产化和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体系。

结束语

中国燃煤SO2排放量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吨,电厂锅炉和燃煤工业锅炉SO2排放量约占全国SO2排放量的70%。对“十五”期间中国燃煤锅炉治理技术的市场需求、研究和应用现状、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从调整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天然气,积极发展和实施洁净煤技术,制定促进火电厂脱硫国产化的配套政策三方面对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大气污染达标技术指南,1997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99-02

目前,由于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印刷、汽车等行业VOCs排放量大,加上对VOCs排放导致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对VOCs污染防治重视不够,以及VOCs排放监控难度大,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每年维持在高位水平。为此,广东省出台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意见指出应实行VOCs总量控制制度,同时开展印刷及涉及表面涂装电子设备企业的整治。

晶片电容生产企业中使用印刷等生产工艺,其“球磨-涂工-印刷”工艺中通常会采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由于工艺需要,一般厂家都会将其集中在“无尘室”内进行生产,废气统一收集,无组织散发量较少。但由于该车间的有机溶剂除部分进入到废料中,大部分进入了废气中,导致后续废气治理工艺的负荷较大。

该以“珠三角某电子企业电容扩建项目”为例,对现有项目“无尘室”车间的产污环节和物料平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无尘室”在正常工况下的主要大气污染源,并在总结已有废气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以新带老”措施,为相关VOCs类企业废气减排提供参考。

1 “无尘室”装置的工艺流程

以珠三角某电子企业电容扩建项目为例,晶片电容“无尘室”典型工艺流程的示意图见图1。

1.1 球磨与涂工工艺

通过球磨机将陶瓷粉末及相关添加剂混合形成浆料,并使陶瓷浆料达到一定的粒径和粘度,球磨转数35~45 rpm,球磨时间4~25 h。再利用流涎方式将浆料刮到PET film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陶瓷薄膜,烘干温度30~90 ℃。原料使用比例为(陶瓷粉末:粘接剂:塑化剂:二甲苯:酒精=45∶3∶1∶15∶10)。

内电极印刷工艺

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内电极镍膏印刷至陶瓷薄膜上形成内层薄带,烘干温度70~85 ℃。原料使用比例为(镍:松油醇:陶瓷粉:乙基纤维素=42∶28∶20∶10)。

2 大气污染源分析及污染源核算

2.1 大气污染源分析

通过对晶片电容“无尘室”装置的工艺流程可知,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二甲苯、VOCs等。由于这些工艺都集中在封闭车间内,无组织散发影响极小,故忽略不计。

2.2 VOCs污染源核算(不考虑无组织)

对现有项目“无尘室”实际使用有机溶剂统计资料,根据物料平衡推算源强,另外以厂方提供的监测资料来验证源强数据。具体的物料衡算图见图2。

(1)根据VOCs物料衡算情况,生产使用的有机溶剂部分用于清洗浆料过滤及清洗内壁,剩余部分几乎全部进入废气中。(2)废气经过喷淋以及活性炭处理后,VOCs的排放量依然很大,其中二甲苯的比例较大。(3)由于乙醇易溶于水,而喷淋液最终进入到废水处理设施,对后续废水处理影响较大。

3 已有大气防治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厂方已采用的废气治理措施是“水喷淋+活性炭吸附”,根据验收监测报告及厂方的历年监测数据,“无尘室”废气处理装置出口风量高达80000 m3/h(标况),二甲苯与VOCs排放浓度分别小于40 mg/m3与80 mg/m3,排放速率分别约为3.5 kg/h和5.8 kg/h,污染物去除率约为80%左右,两个指标均满足地方废气排放要求,但不能满足《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标准》(DB44/815-2010)的二甲苯及VOCs排放要求,同时难以满足珠三角相关VOCs总量控制要求。(2)由于二甲苯与乙醇用量较大,且活性炭吸附装置无再生设备,故废活性炭更换量较大,更换量甚至达到150 t/年以上。

4 废气治理措施改造及改造后VOCs与活性炭用量消减核算

为减少最终VOCs排放量与活性炭更换量,拟通过各类废气处理措施比选后选择最合适的措施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改造。

4.1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对比选择

参照《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参考文献),本项目将各类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列于表1。

该企业风量较大,浓度较低,同时企业已具备活性炭吸附装置,参照上表各类措施适用范围,拟选定“活性炭吸附+高温脱附催化燃烧工艺+低温等离子体方法”来作为改造后的废气防治措施。参照《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工业应用》(第13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低温等离子体措施在佛山某化学有限公司的应用,该公司进口甲苯浓度为1~2mg/m3,处理效率可到95%以上。考虑工程的保证性因素,本项目将低温等离子体的去除效率定为90%。故“活性炭吸附+高温脱附催化燃烧工艺+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去除率可保证在95%以上。

4.2 改造后VOCs的排放及活性炭消减情况

(1)大气治理措施改造后,由于去除率提高到95%以上,废气VOCs与二甲苯外排量大大减少,并能够达到《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标准》(DB44/815-2010)的二甲苯及VOCs排放要求。

(2)由于活性炭采取了高温脱附催化燃烧设备,活性炭更换量大大减少,由之前150 t/年可减少到50 t/年。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8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应运而生,工业污染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已呈现加剧之势。“十一五”期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7%,工业烟尘占烟尘总量的75.5%。同时,研究表明,工业废气的排放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污染区的患病率为36.57%,清洁对照区患病率为8.06%,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实施监督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增多也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呈现加剧之势,工业排放废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正对于向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按照现行的工业发展模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为维持或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减少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是今后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相应的做出了防治举措,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对工业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等。美国和日本也对工业废气排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工业生产增加的同时,工业废气排放在减少。

本文就31个省的工业排放废气进行了TOPSIS方法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对我国各地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十分有益。在数据方面,选取的《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废气排放的数据。

2 TOPSIS分析方法

2.1 TOPSIS分析方法概念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称为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它借助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正理想解是一个方案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好的值;负理想解是虚拟的最差方案,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差的值。将备选方案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比较,最靠近正理想解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3、对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

对全国31个身份工业废气排放量进行评价,考虑以下7项指标,废气治理设施数、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都是经济型指标,故不用进行指标转换,即不用将高优指标转化为低优指标,或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

(1)原始评价矩阵如表1: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海南的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由于和海南工厂不多,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发展好,工业废气排放多,这是和人们的认识相吻合的,这说明了我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污染少,即要发展和污染相协调,可以在工业发展不好的省份建立多一点的工厂,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少的影响,可以在工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建立更多的污染处理点,让污染减少到最小,这样既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让人们受到污染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了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评论结果与实际结果符合,这些结论可以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或进一步考核的参考依据。通过上述讨论与分析,论述了TOPSIS方法用于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但是这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可以考虑TOPSIS方法的加权,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可信。在今后的应用中也可以把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9

中图分类号:TQ42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31-01

1 引言

氧化铝工业属于资源消耗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良好状态日益关注。为此,要做好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升周边环境的舒适度。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的生产氛围。

2 氧化铝工艺技术

当前,氧化铝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拜耳法、烧结法、联合法。

拜耳法使用最为广泛。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品品质高、工艺流程短等优点。

烧结法生产工艺主要克服难溶性矿石。将铝土矿和纯碱烧结成熟料,然后溶出,以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优点:能提高难溶性矿石的溶出率。缺点;污染大、能耗高、投资相对较大。

联合法将拜耳法与烧结法联合起来,形成的工艺技术。有并联、串联、混联三种流程。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拜耳法污染最小。符合经济环保要求。我厂采用石灰拜耳法工艺。

3 污染防治现状

3.1 废气治理

联合法、烧结法是氧化铝生产废气主要污染源。目前,对烟气普遍采用除尘器除尘,以降低废气中粉尘的浓度。氢氧化铝焙烧产生的烟气采用除尘器除尘。以降低排尘浓度。氧化铝生产系统中物料的破碎、筛选、存储、输送等散沉点均应设立收尘系统。

氧化铝的原料堆场大多数为露天储存。在风吹日晒的条件下,不仅造成原料的损失,还使得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3.2 废水治理

现阶段,氧化铝厂普遍采用废水再利用工艺。基本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对生产用水采用循环水系统,依据水质的差异分别设置循环水系统,以提高用水达标率和废水回收率。

氧化铝厂通常设置有污水处理站,各种未能进入生产流程的废水均排入生产废水处理站。通过处理达到生产用水的工艺要求。

当前,我国氧化铝行业生产废水基本回收利用,一般不外排。有效减少了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3.3 废渣处理

氧化铝生产工艺中排放的废渣主要是赤泥,赤泥的有害物是含有氧化钠的的附液,有一定的含碱量。赤泥不属于危险物,属于Ⅱ类一般固体废物。

赤泥的堆放主要排放在赤泥坝。坝底做防渗漏设施。赤泥堆放主要分为湿法堆放、干法堆放。我厂采用干法堆放。赤泥经过干燥、底部排水,其含水量大大降低。在堆场内由于表面蒸发和回水系统的疏排,赤泥进一步干化,而且赤泥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干燥后形成结块,具有良好的自身稳定性。溃坝的可能性小。湿法堆放由于含水量大,赤泥干化速度缓慢,不能快速形成结块。容易造成溃坝事故。

4 污染应对措施

4.1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拜耳法属于氧化铝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污染排放最小。结合铝土矿的理化指标和矿石的实验结果,依据《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行业》(HJ473-2009)定量指标,对照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所采用的氧化铝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验证工程采用的氧化铝工艺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从铝土矿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拜耳法、联合法等生产效率高、工艺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生产工艺系统,以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2 提高烟气净化效率

熟料烧成窑是烧结法、联合法的烧结系统的最大污染源。熟料烧成窑排放的粉尘实际上都是熟料,回收的熟料可全部返回窑内,因此,提高烟气除尘效率不仅能够回收烟气中的熟料粉尘,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小环境污染。

熟料烧成窑的烟气湿度大、含有碱成分、含尘浓度高。应提高对熟料窑烟气的治理力度。提高除尘技术水平。

原矿堆场、均化库等采用轻型彩钢封闭、确保原料堆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煤场采用防风扬尘网,扬尘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煤尘飞扬造成环境的污染。

4.3 提高污水(废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

氧化铝企业以碱为原料,厂区内道路、厂房、构筑物等均还有一定量的碱。降雨时,含碱物质进入雨水中,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减少物料的损耗,氧化铝企业应考虑雨水回收处理的问题。

氧化铝企业在污水处理时除考虑日常生产废水的处理,还应当考虑雨水的回收处理。可以有效替代新水进入生产系统,降低生产成本。

4.4 充分利用二次水,降低新水用量

《铝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新水消耗吨氧化铝低于8吨。其他工艺氧化铝新水消耗吨氧化铝低于7吨。《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行业》(HJ473-2009):拜耳法新水单耗的一二级标准为吨氧化铝3.6吨。三级标准为吨氧化铝4.5吨.联合法新水单耗一级标准为吨氧化铝4吨。二级标准为吨氧化铝5吨。

目前,我国氧化铝行业系统薪水消耗拜耳法达到吨氧化铝5.1-8吨。联合法为吨氧化铝6.2-7吨。虽然满足《铝行业准入标准》但是离《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行业》(HJ473-2009)还有一定的差距。

全面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溶出技术,蒸汽冷凝水不进入矿浆系统,新蒸汽冷凝水系统返回热电系统锅炉循环利用,溶出系统的二次汽用于预热矿浆。

采用循环用水和二次利用水系统。提高废水的回收利用率。赤泥回水直接返回工艺系统利用、赤泥堆场的回水返回工艺系统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同时降低了碱耗。

4.5 赤泥堆场的监控

赤泥属于Ⅱ类排放物,赤泥中附液含碱,一般将赤泥堆场的防渗层防渗系数调高到《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严格防渗措施,赤泥附液返回氧化铝工艺系统利用,回收其中的水和碱,避免污染地下水源。

赤泥堆场应建立长期监测井和位移监测系统,以监控赤泥堆场环境安全。监测井数据PH值偏高时,应加大取样频率、查找原因,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位移系统监测坝体变形位移情况。预防溃坝等危险发生。

积极开展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赤泥的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减少赤泥的堆存量。减少赤泥增加给堆放带来的不良影响。

4.6 噪声的应对措施

由于氧化铝行业属于连续性生产。设备种类多、数量多。造成了众多污染源。应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消声、隔音、减振等措施,控制厂区设备噪音。减少噪音污染。

综上所述,节能降耗和减排技术能提高氧化铝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循环效率和产出率。氧化铝生产环境治理技术净化了大气中粉尘,提高废水的回收利用,降低噪音。能有效的降低产品成品,同时也为环境治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毕诗文主编.氧化铝生产工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

[2] 曾庆猛.对氧化铝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J].世界有色金属.2004(11).

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例10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2-0024-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的生产创新,产业升级,技术改进以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我国,造成了对中国工业环境污染的恶化。统计数据表明,流入中国的FDI超过七成进入了制造业领域,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的FDI增长较快,而这些行业正是我国工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1979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0.86亿美元;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527.4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年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家,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01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位。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086家,同比增长3.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中国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FDI带给中国的环境压力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工业“三废”的排放和产生量逐年递增,工业环境逐渐被破坏,如何全方位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要素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今后利用FDI的政策取向和重点目标。

本文采用我国近二十六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为指标,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透视各指标对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环境污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有正效应的现有理论,Eskelang和Harrison(2003)通过对4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认为外资企业明显比国内企业排放污染物少得多,提出了“污染光环”假说,即外商直接投资把先进的技术引进东道国,导致东道国治理污染技术的提升,并提高了环境标准,从而减少东道国的环境污染。

黄菁(2001)对中国217个城市2003~2006年的工业污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以及FDI与环境监管之间的影响等。实证表明,FDI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对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状况改善具有有利影响。郭红燕,韩立岩(2008)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总结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是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三个决定因素。经济扩张促进了污染排放,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污染排放。此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宽松的环境管制,其具有“污染避难所”的效应特征,但中国尚未成为世界的“污染避难所”。张彦博,郭亚军(2009)认为我国FDI的存量增加所导致的经济规模扩张和经济结构的严重污染化使污染排放恶化,而FDI导致的技术转移促进了正面的环境效应,同时我国存在工业污染的区际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各个区域环境管制程度不一。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现有理论,JieHe(2005)的污染天堂假说认为,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跨国公司会把具有污染性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资本也会随之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采取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FDI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增加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增加0.098%,FDI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转换引起的污染排放的增加抵消了FDI对环境管制影响所引起的污染减少。

陈凌佳(2008)利用2001~2006年度中国112座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影响。证实了FDI对我国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一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强度增加0.0587个百分点。沙文兵、石涛(2006)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9~2004年度的面板数据,以工业废气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苏振东、周玮庆(2010)采用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7年的年度数据与已有研究相比,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指出FDI对我国环境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就全国总体情况来看。FDI流入每增加1%,环境污染的程度就增加0.035%。王冬梅、何青松(2010)借助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运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成显著性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提高1%,污染水平就提高0.056%;长三角地区GDP与环境污染成正相关,长三角地区的GDP每提高1%,受污染程度则提高0.467%。

综上所述,针对FDI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观点:一类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一方面提高了东道国人们的收入水平,使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上升,环境改善投资也加大。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使得东道国治理污染的技术有所提高,处理污染的标准也上升。第二类是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FDI的涌入对东道国的环境有破坏作用,成为外国重污染企业的避难所。但以往文献大都选取环境污染的某一指标,如单一废水或废气的排放量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没有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的三个因素(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排放与产生量,本文将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弃物三个因素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计量分析,考察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环境的影响。三、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基本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期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实际利用额有所波动,从1998年的454.63亿美元下降至2000年的407.15亿元。此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则逐年递增(见表1)。从1985年到2011年11月,累计外商投资项目732 003个,实际利用外资11480.46亿美元。

同时,尽管FDI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有所改善,但东部地区仍占据着的绝对优势。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距十分突出,2010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实际利用外资前五位的是:江苏省5081亿美元,广东省4213亿美元,上海市3394亿美元,浙江省1832亿美元,辽宁省1476亿美元,共1599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数的59.12%。而利用外资最少的、青海、宁夏、贵州、新疆五省,只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0.595%。

四、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环境不可避免受到了的影响。自1985年以来,“三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投资的增加,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

(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长

我国工业废水的增幅比较显著,虽然其间有阶段性的回落,但是总体上快速增长,从1985年的2574009万吨增长到了2007年的2466493万吨(见表2)。自2007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废水处理能力也有所提高,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374732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263587万吨,比上年增长2.4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32%,上升了1.08个百分点。

(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稳步上升

我国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稳步上升,从1985年的73972亿标立方米到2010年的519168亿标立方米,平均增长率为23.15%。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处理废气的能力也不断提高。2010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大气环境得到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85.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864.4万吨,比上年减少0.08%,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为3 304.0万吨,同比增长14.33%。烟尘排放量为829.13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603.2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18%和0.18%,工业烟尘去除量38 941.4万吨,同比增长18.55%。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同比减少14.3%。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递增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从1985年的48 409万吨到2009年的203 943万吨。201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到240 944万吨,同比增长18.14%。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498.2万吨,同比下降29.88%。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情况较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为161 772万吨,比上年增长17.0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7.1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57 264万吨,比上年增加20.59%;处置率为23.77%,比上年上升0.48个百分点。此外,“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7 785 03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

五、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环境影响分析

(一)模型设定及变量的选择

鉴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环境污染总体水平的影响,此处采用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指标对工业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进行度量。本文选取我国1985~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3个指标来测度我国工业环境的发展,同时采用1985~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分析。并建立工业“三废”与各因素关系的模型:

pollution=β・GDPβ1CLβ2FDIβ3 (1)

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环境的影响,其中变量的选择如下:

pollution代表工业环境污染,其中所包括的fs,fg,fw分别代表我国1985~2010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见表2)。

GDP指各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β1表示GDP增加1%会导致工业“三废”的排放增加β1%。CL表示居民消费水平,即人均消费。β2表示人均消费增加1%会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增加β2%。FDI指各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β3表示FDI增加1%会导致工业“三废”的排放增加B,%。三种变量的数据见表1。

为了进行计量分析,对(1)式进行对数化,得到:

ln(ponution)=lnβ+β1ln(GDP)+β2ln(CL)+β3ln(FDI) (2)

令β0=lnβ,则上式转化为

ln(pollution)=β0+β1ln(GDP)+β21n(CL)+β3ln(FDI) (3)

(二)数据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获性,选取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如下:

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采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国内生产总值采用《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居民消费水平采用《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数,外商直接投资采用《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额。具体数据见表1与表2。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之前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不通过数据平稳性检验而直接进行的计量分析,有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所以,本文采用stata10.0软件,用ADF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检验过程中,截距项constant和趋势项trend的选择根据皆为数据图形,最佳滞后阶数K的确定依据是stata10.0软件中的赤池检验值(AIC),同时选取AIC最小的阶数,然后对各项数据的对数值进行原始数据检验和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四)数据的协整性检验

根据表3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数据在零阶水平上都不是平稳数据,但所有数据在一阶水平上都是平稳数据。根据计量协整分析,要求数据在一阶水平上是单整数据,从表3可以看出各个数据均在I(1)水平上平稳,所以符合协整检验的要求。本文采用Engle两步法进行分析,首先对计量方程进行回归,然后提取残差进行分析,如果残差满足平稳性要求,就认为这些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数据efs为在5%水平上的平稳序列,数据efg和efw为在1%水平上的平稳序列,说明各数据存在较强的协整关系,可以进行计量关系以及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见表4。

(五)实证结果

利用Stata10.0软件对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

民消费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三废”排放产生量的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ln(fs)=12.417+1.186ln(gdp)-1.3341n(cl)-0.103ln(fdi)(1)

(36.75)(5.62) (-4.84)(-3.82)

R2=0.9099,N=26

方程(1)是各个解释变量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数据模型,R2=0.9099说明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可以在90.99%的程度上说明废水污染这一现象。同时模型(1)整体的显著性较高,各参数都通过了在1%显著条件下的t检验,这充分反映了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平均来说,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增加1.186%,人均消费每增加1%会显著导致工业废水排放减少1.334%。FDI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减少0.103%。

ln(fg)0.366+3.1181lh(gdp)-2.758(cl)-0.293(fdi) (2)

(0.80)(10.96) (-7.43)(-6.93)

R2=0.989,N=26

方程(2)是各个解释变量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的数据模型,R2=0.989说明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可以在98.9%的程度上说明废气污染这一现象。同时模型(2)整体的显著性较高,各参数都通过了在1%显著条件下的t检验,这充分反映了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平均来说,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气排放增加3.118%,人均消费每增加1%会显著导致工业废气排放减少2.758%。FDI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气排放减少0.293%。

ln(fw)=1.878+2.7951n(gdp)-2.5921n(cl)-0.2481n(fdi) (3)

(4.25)(10.13) (-7.20)(-6.06)

R20.981,N=26

方程(3)是各个解释变量对工业废弃物产生量影响的数据模型,R2=0.981说明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可以在98.1%的程度上说明废弃物污染这一现象。同时模型(3)整体的显著性较高,各参数都通过了在1%显著条件下的t检验,这充分反映了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平均来说,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弃物排放增加2.795%,人均消费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弃物排放减少2.592%,FDI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弃物排放减少0.248%。

(六)结果解释

1 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环境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环境(废水、废气、废弃物)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FDI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减少0.103%,工业废气排放减少0.293%,工业废物生产量减少0.248%,且对三者影响均显著。这说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产生量的增加,但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会引起国家对能源的利用以及环境治理的重视,随着全国工业废水与废气治理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废弃物利用及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的达标量不断提升,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及粉尘的去除量也不断增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以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也逐年提升,所以并不能单纯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2 经济增长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1.186%,废气排放增加3.118%,固体废弃物增加2.795%,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其原因应该是当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对来说还比较缓慢,环境管制和政策执行能力也还不能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目前,我国收入水平仍然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左侧,尚未越过其顶点,这意味着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程度仍将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持续恶化。

3 居民消费水平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消费每增加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1.334%,工业废气排放减少2.758%,废弃物产生量减少2.592%,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虽然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对淡水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并且都市汽车消费的增加会加剧空气的污染,但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的消费品以及高品质的生活,从而引导工业企业逐渐重视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工业环境污染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