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5 17:11:32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1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世界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获得的成就是非凡的。纵观全球信息化教育,都是在教育国家所有的人,还有对人类的社会进步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学校又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南方学校形成鲜明对比,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言自明的。

一、当前形势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近年来,我们甘肃省的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要让信息技术教育很好地发展起来,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也有很多的缺点和问题。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即使我们的教师非常专业、师资质量标准也达标,但在信息化教育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整体活动,涉及软件和硬件。我们大部分教师信息知识、技能差,只会简单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当然,也有做得好的,但只是一小部分,没有在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作用。除了我们熟悉的几种常见的媒体工具,如电视、录音机、手机等之外,信息化设备高度集中的电脑不能让学生使用,甚至一些农村学生在现实中对电脑从未谋面,很少使用。

2.谈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欠缺的问题,这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设备,每个城市学校还配置了至少一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学生在一周有两三次的学习机会。但是其他学校配备的就很少,除了初中和九年制学校的一部分,以及中心小学,其他学校就基本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了。实现信息化的信息平台,我们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总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非常缺乏,对实现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力。这一切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钱来改善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健康、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体过程应该掌握规律和有创造力地遵循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律。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提高认识,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发的,是任何领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任何教育的开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和理解,不能理解它的重要性,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结果的。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使用班会,解释学生对信息技术思想上的不理解,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够的意识形态的理解,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有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等等。

2.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师全面组织学习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用新理论、理念武装大脑,来引导他们的业务发展方向。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有一个全面把握教育政策、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的度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便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他们需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信息生活的得力助手。3.增加投资,整合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加。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充分和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结合事实分配资金购买设备,赶上设备使用地区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机会,取消、合并一些学校,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这样购买信息技术相关设备并安装和使用,设备得到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得到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调整信息技术教师,力求确保足够的人力来支持该地区的所有学校。

4.培训重点突出,全面辐射。全面促进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信息教育素质,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可以实现最终的教育效果。根据每个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教师应设置合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支持小组,力求促进最大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面。现在有绝大多数的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稍微差点。近年来,我们利用假日举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离实现全面提升的机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和相关的知识面。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2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课是在教室里上,还是在机房里上?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具体化、程式化的,而应该视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大家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无论对施教者,还是对受教者都存在一个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问题。为此,在教学地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上,我们应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理论课时,我觉得在教室中配合实物的观摩,就比在机房中面对着计算机强;而上实践操作课时,则可在机房通过上机演示、现场实践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并以指导者身份,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技术性高、实践性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讲WORD2000制表这一节“建立并设置表格”的内容时,如果仅用口述或老师演示,那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与不断反复调试才能把握要领,真正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3.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学生可通过对信息技术这一新鲜事物的深入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如通过运用各类工具软件的制作或编程的设计,可把构筑于脑海中的想像呈现在屏幕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讲网页设计时,在启动FrontPage2000,指导学生建立网页结构之后,任由学生去自由组织与选择各类素材,完成各网页间的超级链接,并根据网页创作主题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学习与评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通过知识与知识交融、思想与思想碰撞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空间,从而达到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

人们常说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学无成法”,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有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感知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

2.对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教师的电脑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如讲述中文录入,可先用拼音码、五笔码、区位码录入同一个汉字,然后调用高级程序语言自编的机内码换算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无论何种输入法,在同一个标准汉字库下其机内码是唯一的,从而打消了有的学生在录入汉字时,因录入错了编码而抱怨电脑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汉字输入法,无外乎就是音码、型码和数字这几种而已,从而打消他们对输入法难学的畏惧心理,并通过自己的练习与老师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很快选定各自喜爱的汉字输入方法,更快进入到文字录入的学习状态。

3.自由作业法。数学作业同一个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计算机作业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讲述粘贴、复制和移动命令后,进行练习时,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4.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传统的课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笔”+“黑板”这一固定模式,便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信息技术教育传授者却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三、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点思考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这对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者,更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宣传者,是关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开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纳入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中,不同课程承担不同教学任务。 通过活动课、选修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2.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具有不同于任何学科的特点,应避免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来讲、学、考,绝不能搞满堂灌,而应当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具有突破性进展,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真正成为基础教育各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不统一的问题。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并应处理好课程内容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各学段课程的衔接问题。

4.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有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将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单纯技能培训的倾向,切实保证规定的课时,全面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5.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料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独立发展服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3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课是在教室里上,还是在机房里上?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具体化、程式化的,而应该视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大家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无论对施教者,还是对受教者都存在一个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问题。为此,在教学地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上,我们应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理论课时,我觉得在教室中配合实物的观摩,就比在机房中面对着计算机强;而上实践操作课时,则可在机房通过上机演示、现场实践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并以指导者身份,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技术性高、实践性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讲WORD2000制表这一节“建立并设置表格”的内容时,如果仅用口述或老师演示,那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与不断反复调试才能把握要领,真正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3.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学生可通过对信息技术这一新鲜事物的深入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如通过运用各类工具软件的制作或编程的设计,可把构筑于脑海中的想像呈现在屏幕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讲网页设计时,在启动FrontPage2000,指导学生建立网页结构之后,任由学生去自由组织与选择各类素材,完成各网页间的超级链接,并根据网页创作主题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学习与评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通过知识与知识交融、思想与思想碰撞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空间,从而达到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

    人们常说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学无成法”,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有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感知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

    2.对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教师的电脑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如讲述中文录入,可先用拼音码、五笔码、区位码录入同一个汉字,然后调用高级程序语言自编的机内码换算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无论何种输入法,在同一个标准汉字库下其机内码是唯一的,从而打消了有的学生在录入汉字时,因录入错了编码而抱怨电脑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汉字输入法,无外乎就是音码、型码和数字这几种而已,从而打消他们对输入法难学的畏惧心理,并通过自己的练习与老师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很快选定各自喜爱的汉字输入方法,更快进入到文字录入的学习状态。

    3.自由作业法。数学作业同一个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计算机作业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讲述粘贴、复制和移动命令后,进行练习时,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4.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传统的课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笔”+“黑板”这一固定模式,便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信息技术教育传授者却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三、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点思考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这对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者,更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宣传者,是关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开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纳入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中,不同课程承担不同教学任务。 通过活动课、选修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2.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具有不同于任何学科的特点,应避免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来讲、学、考,绝不能搞满堂灌,而应当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具有突破性进展,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真正成为基础教育各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不统一的问题。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并应处理好课程内容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各学段课程的衔接问题。

    4.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有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将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单纯技能培训的倾向,切实保证规定的课时,全面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4

二、教学内容的趋势

(一)明确培养目标,立足全体学生

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所以,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应该基于所有的学生,尽量避免生僻理论的出现。依据中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实践,加强实验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没有实际操作,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将不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应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为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创造条件。

(三)培养兴趣,重视应用

信息技术是个新兴的课程。当学生接触新的事物时都会有着很大的兴趣,但后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将不断深入,有些知识必须去不断被重复练习,不仅无聊,还增加了难度,这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这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自己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学科渗透,反映发展动态

信息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在论述本科目知识时,也应该涉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大和深化知识结构。

(五)联系社会,开放办学

为了满足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量走出学校,以反映社会的需求。比如组织学生访问大的网络公司、更新速度较快的网络通信部门,邀请专家来校授课互动等,尽量把最新的国际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

(六)编制多种内容,适应学生需要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人认为应该建立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另一些人则提倡设置综合课程,还有些人认为除了必修课,也能够设立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务必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自主性等到应有的发挥。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逐步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强,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相关工作,在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创新的设计,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面对学生的态度不够好,总是缺乏信任,对学生的创造力并不能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中。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进行时,当谈到的探索和复杂性的课题时主要是由教师来解决的。教师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教学活动与教学目的偏离,教学任务的延迟,学生创新效果不好等,导致其思维习惯受到影响。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阻碍,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错误。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教师务必足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自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它的实践性,在教室里给予学生某些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增加很多,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喜悦,使他们对这门课有浓厚的兴趣。这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时,务必新旧知识相互穿插,以便于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关于那些启发性的问题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处理,这样可是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创新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假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搜索和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探讨,在交流中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处理方案。假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需要相关的教师来解释和指导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进行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提高,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力逐步强化。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5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相互学习、互相激励

计算机操作,尽管有的东西教师没有介绍,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我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创意画。围绕我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在授课中,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学生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我提问:“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我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学生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个问题给那些电脑操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我请完成的学生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教师机、学生机管理系统),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渔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在课堂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疑问,多铺设一些解决的途径,少一点宜接的答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逐步改变学生事事依赖老师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养成自学的习惯,并适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且长期坚持不懈,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受益终身。信息技术常用的自学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运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进行自主操作学习。多数运用软件都带有“帮助系统”,为用户提供入门信息以及常见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遭遇问题时,老师不要急着告诉他们答案或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帮助帮助系统,解决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寻找帮助来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它所提供的知识是任何一个教师无法比拟的当学生遇到利用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会运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输入合理的关键词提高搜索效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下载的工具进行下载。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可以鼓励他们不要仅局限于课堂,应借助网络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有选择自学,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三是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软件进行。现在很多应用软件都有教学软件比如PHOTOshop,网页制作二剑客、动画制作FLASH等。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而无师自通。

四、发展个性,培养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6

二、分析云计算特征

云计算的特征有很多:安全可靠,信息共享,设备要求低,计算能力强,海量存储以及廉价等;而且云计算是一种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并资源共享的方式,也是一种能够对数据处理提供转变的设施技术。云计算的资源共享,就是把所有的信息资源全部储存在云计算的云端数据上,在用户需要进行备份或共享的时候,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对云端数据的信息进行访问,而且可以几个用户同时访问其终端数据。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强大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实现每一秒几十万次的运算,这种特征满足了很多种业务的需要。比如,某报社使用程序软件Hadoop(基于云计算服务)来对文档的保存进行处理,如果使用传统计算方法,不免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将这项工作完成;但是如果把需要保存的文档放入云端服务平台(如GoogDocs服务平台),让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保存这些上传的信息数据,客户就不需要担心数据会丢失或者电脑中病毒了。这些技术都是以前拥有超级计算机的用户才能享受到的,而云计算的大众化说明了科技的进步,并极其方便实用。总而言之,先进的云计算已经完全将传统资源共享的方式打破了,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资源分配,软件更新与技术等。

三、分析云计算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前景

1.云计算能够对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进行解决。

学生如果想要快速,及时的找到其本身所需要的一些学习资料,云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学生对当前信息技术的教材不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办公软件GoogDocs来解决教材中的不足。办公软件GoogDocs是一个能够对协作共享实现的模式,并且可以实现不上网就储存海量资源以及编辑文档的功能,它也可以实现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信息的编辑与查看,查找方便并且灵活。应用GoogDocs对学生有效分组有帮助,也就是说,根据对信息技术的不同水平来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再者,学生可以创建一个Google账号,记住其注册号与密码,就能够进入该网站的网页对文档进行编辑,这个平台对网上协作编辑文档也能够实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平台上,让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互相学习,从而共同进步。

2.资源共享优势得以实现。

老师通过云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展出,供学生参考,学习,这实现了对资源的共享。老师也可以通过QQ群,邮箱等为学生交流提供平台,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也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有利。老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中的论坛服务,来建立一个讨论区,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3.对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有利。

纪律差与教学方式的单一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云教育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这个平台中有一项聊天服务功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捣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发信息作为警告,这样能够有效控制课堂纪律。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课堂纪律也就会好了,老师的教学也更为有效。

4.云计算的发展前景。

云计算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云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能够使学生处在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中。云计算在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并完善,其一些相关技术也将会被源源不断的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教育中。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7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计算机;网络;师资;管理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从起步到发展,已经跨过了十多个年头。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那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到底效果如何呢?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在教育领域引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等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可以说,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技术和理念的重要要求。

(一)教育均等化的要求

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然而,在当下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资源更加不均衡,其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差异,这些都对教育的均等化造成了诸多障碍。通过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借助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共享技术,可以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加现代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21世纪是现代化教育和素质化教育的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中小学教育如果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就赶不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专门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理念滞后

很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片面地理解为教育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认为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是多配几台电脑,多设置几间多媒体教室。他们仅仅看到了信息化“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信息化“理念”的一面。其实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手段虽然是为了使用信息化技术,但是目的却在于利用这种新式的教育技术和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教育知识储备,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开放式和发散性的思维。因此,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建什么高档次的网络,多设置几节信息技术课程等硬件设施建设的问题,[1]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师生互动,培养素质化和创新型人才。

(二)信息化设施落后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因此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室少,而且开放时间有限。同时,安装的门户网站功能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对教育资源的均衡构成了很大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城镇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相对完善一些,而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则落后一些。

(三)信息化师资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由其他学科教师慢慢摸索和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来,因此他们难免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深刻、不够熟练等诸多问题。这就导致本来一堂生动的互动型信息化教育课,在他们那里可能也会演变成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信息化技术教师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与当地教育经费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不足有关。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型工程,需要合理地配置各项资源。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都放在了电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网络设备方面,而对教育主体的教师培训则关注不足。这种重信息化硬件建设,而轻软件资源投入的模式,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2]

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出路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是发展基础落后导致的,一些是认识不到位影响的。只要认清问题,对症下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能够事半功倍。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但是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却是一个基础和载体,缺乏了这个基础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当务之急,仍是加大信息化教育基础建设投资,尤其是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的投入倾斜。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但是也不能盲目赶时髦。要根据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际要求,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网络。

(二)加大中小学信息化师资培训

无论是传统的教育,还是信息化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只有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成熟了,教育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育才有了正确的向导。因此,要根据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实际能力,提供适合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不仅要培养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他们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和配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从全局做出统筹和规划指导,从技术、资源和理念等各个方面入手教育信息化改革。[3]

作者:崔利军 单位:内丘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8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故事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广告使人昏头转向,形形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网络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信息。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是作用发挥的有效中介,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一、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

1、立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学生情况,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其中,在教学前测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个性和需求等。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预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还应重视后期测评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储存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样,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比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文章和设置信息讨论会,学生的信息常识可不断扩增;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和创设师生、生生的情景交流来评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杜绝滥用信息资源和网友以及教会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二、从学校教学系统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信息社会需要教育领域能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快出人才。面对教育信息量的激增,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媒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大到整门课程的设计,小到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它可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依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的依托,又懂得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他带头进行教学设计,定可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教学设计热”,这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信息社会中,媒体教学已走进教育领域,各学校都在筹备资金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如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教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时代,大量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选择出合理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组学习和游戏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论和反思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建议学习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施展给学生主动探究、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教师可教育叙事,通过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启发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以其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的先进教学思想引导下,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颜世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李文姜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4(12)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例10

1.区别信息技术课与单纯的计算机课,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课与单纯的计算机课,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有一定区别。

1.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课的教学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只注重引导学生熟悉了解相关软件的应用。而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因此,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1.2在教学目标上,计算机课侧重于键盘的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而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鉴别信息、传输处理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内化为创新意识。再次,在教学模式上,计算机课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对计算机好奇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有序地学习相关知识,给他们营造一个能够思考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1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的限度,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如利用问题法让学生用计算机查一查自己出生那天是星期几?画图时能不能不用"橡皮"把画布擦干净?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实践,从而引发了创造思维。实践证明,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确实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发挥才智的环境。

3.采取循循善诱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在进入学习情境后,师生间要进行沟通,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的学习阶段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索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向教师同学请教,翻书本、查资料,或在软件中的帮助,还有上网请教等,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建立客观评价体系,巩固学生创新成果

教学是过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为学生能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的评价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