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7 16:21:51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1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涉及学前儿童生理发育、健康评价、营养膳食、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等方面知识。该课程是集知识教育与能力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然而,在长期教育的实践中,由于对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偏差,影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由复合型向应用型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反思和研究,有利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教学改革研究(15JG001Q)》的要求,我们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名称不尽一致,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卫生与健康》、《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园卫生学》等等,但课程内容基本相近。就课程内容来说,《学前保育学》课程基本涉及如下热荨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保健知识。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知识的奠基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学前儿童保育工作提供主要依据,使学前保育活动能够按儿童生理发育的规律办事。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发育特点和主要功能,学前儿童系统、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及其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健康及评价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前儿童健康学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运用健康学的原理来分析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

学前儿童营养卫生。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营养学基础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维持儿童生命和健康过程中营养素的来源和构成,从营养的角度保证提供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幼儿膳食的配置原则,幼儿膳食计划和食谱的制定,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托幼机构的生活保健制度。这一部分是从制度层面讲解幼儿园生活制度,旨在让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从幼儿园生活环节了解卫生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科学地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托幼机构体格检查制度、预防接种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环境卫生制度。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视角讲解安全管理和教育,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应对意外事故。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托幼机构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托幼机构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

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根据幼儿成长的生理特点讲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技能和护理技巧,旨在掌握各种病症发生的规律,应对传染病和常见的病症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的基本途径和症状,掌握常用的病症预防和护理技术,能够在教育实践中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典型心理问题的症状、成因及预防办法。旨在掌握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预防和早期发现学前心理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物质环境卫生的视角,介绍了托幼机构物质条件方面的卫生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的物质环境建设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尝试进行初步的环境创设。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房舍、场地、常用设备、教具、文具、饮食用具、盥洗用具卫生等。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具有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它集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技能训练为一体,涉及知识内容广泛,能力培养要求较多,操作技能具体,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托幼机构工作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

1、《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是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取向,是课程教学的实际效能。课程价值取向一般可以分为以理论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能力技能培养的价值取向两种类型。如各种原理课程教学,其价值取向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而有些课程则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技巧。当然对于任何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十分明显的分为理论型或技能型。理论型价值取向中,也强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能力技能型价值取向也要以知识教学作为基础。但从总体上分析,不同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显的。从《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内容来看,它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但从课程的目标来看,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是技能技巧教学的奠基,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从事幼教职业的技能技巧,能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熟练地处理幼儿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和处理、事故预防和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创建工作的实际能力。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儿童保育的能力和技能。

2、《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学科地位

高等院校的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方向,而各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的。在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和保育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保教结合的特殊性,不仅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教学,还承担着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任务。其课程体系是由学前教育和保育两个部分构成。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音乐、美术、体育、学前活动等教育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而《学前保育学》课程,则主要普及幼儿卫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教职业中的保育能力,能够在幼儿教育中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教育提供卫生健康保障。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有重要位置,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3、《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

课程的功能就是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课程的功能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有不同的功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按课程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前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课程等课程系列,这些课程体系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奠定知识基础。二是艺术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体育、学前绘画、学前音乐、学前手工、学前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各种技能技巧,奠定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三是学前保育课程,主要包括《学前保育学》课程,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促M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是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素质教育。

4、《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特点

从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综合性。《学前保育学》课程集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健康知识、儿童营养、托幼机构生活保障、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儿童心理卫生、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知识为一体,涉及面广泛。第二,实用性。《学前保育学》课程的设置直接针对托幼运机构的卫生保健活动开展教学,它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开始,涉及到托幼运机构卫生保健的方方面面,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工作指南。第三,技能性。《学前保育学》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是要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学科地位、课程功能和课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把《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归结为“知识奠基一强化能力一突出技能一提高专业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途径,技能是目标,素质是归宿。

知识奠基是指《学前保育学》教学要以幼儿生理学、幼儿园卫生学、幼儿园营养学、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从事托幼机构保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因此,《学前保育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奠定基础。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2

教育不仅影响我们的过去,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内容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那么,什么是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哪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和教育活动,运用传播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丰富人们的健康知识,增进人们达成健康的期望和态度,促进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健康。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危险因素却围绕在幼儿的身边,因此,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细节上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日常健康行为教育。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形成提出的,比如起床、洗漱、睡觉等等。

2、饮食营养教育。这一时期幼儿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营养变得特别重要,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挑食厌食等等,是不良习惯形成的暖床,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特别重要。

3、身体生长教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概念,对于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没有任何正确的解读,因此这就需要成人进行指导和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威胁幼儿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幼儿却没有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经常会看到幼儿走失、拐卖儿童的报导,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5、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乱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存在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的情况,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心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6、社会适应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这个社会密不可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健康第一”只是口号。在幼儿园教育中,随处可见的强调幼儿健康教育,但是教师真正让幼儿进行观摩的活动却相对较少,关于健康的鱼的主题课程也相对较少,并没有让幼儿形成健康的意识,还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比如说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体育教育又或者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园常识教育。因此,存在着健康教育知识口号的现象。

2、心理健康尚待落实。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容易忽视心理氛围的创设,以及幼儿的个性心理、对幼儿的评价等等,好多家长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给家里造成氛围紧张的情形,对于犯错的幼儿,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地幼儿进行打骂,对于正在发展的幼儿来说,伤害是相当大的,而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园的教师重视课堂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照不够,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3、过度保护后患无穷。呼吁过度,就容易造成过度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心肝”,有些家长就对幼儿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这导致幼儿变得胆小怕事,不利于幼儿某些人格的形成,比如勇气,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3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53

幼儿与成人不同,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全面的营养补充,营养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饮食习惯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能会造成幼儿发育迟缓、体重超标等问题,当前,也有很多针对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但是大多研究的侧重点在运动方面,对于饮食并没有十分重视。事实上,饮食营养方面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饮食营养工作中问题所在

(一)幼儿园饮食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1.缺少具备专业饮食营养知识的保健医生。幼儿园有责任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合该年龄段、适合园内人数的营养饮食。一般来说,营养食谱的制定要由专业的保健医生全权负责,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私立的幼儿园,包括农村的幼儿园是没有保健医生这个职位的,有的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专业知识不过硬,也不能够制作出适合幼儿的食谱。

2.幼儿园三餐管理混乱。幼儿三餐的管理是保育老师的职责,在很多幼儿园中,保育老师开餐意识缺乏,对幼儿开餐前的心理状态不够重视,更不用提及创造良好的用餐气氛,仅限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对幼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有的保育老师甚至在幼儿用餐时呵斥幼儿,造成幼儿情绪不佳,也影响了用餐气氛。

(二)不重视幼儿园饮食营养的教育

1.饮食营养教育内容过少。幼儿园需要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中,针对幼儿营养知识的普及内容有5个,包括“香甜水果”“香喷喷米饭”“口渴喝什么”等,但是在培养饮食习惯方面内容却只有1个:“让幼儿养成漱口的好习惯”,活动内容也非常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饮食方面的教学会有选择地教授给学生,这也就使得幼儿对饮食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

2.饮食习惯和饮食情感被忽视。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发育不成熟,其知识的掌握与习惯的养成大部分都要依赖幼师,但是幼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课堂上不能把知识讲透,同时采用的授课方式以说教为主,这样一来幼儿学到的知识就十分有限。因为,幼师更加注重饮食知识的灌输,对于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和饮食情感的培养不重视,而且幼儿又缺少参加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很多家长往往又不具备专业的营养知识导致了孩子在饮食方面很多不好的习惯。

3.家长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不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很多观念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平时很多家长在饮食方面采取放任的态度,喜欢什么就买很多来吃,不喜欢的食物就表现出来一种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变得挑食偏食。虽然有的幼儿园也会对家长进行饮食营养方面知识的普及,但是保育员和幼师很少接受这类的知识传授,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合作的障碍。

二、解决幼儿园饮食营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幼儿饮食管理机制需完善

专业营养师对于幼儿园完善饮食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依靠专业的营养师为幼儿进行营养食谱的编制,计划每一周的带量食谱,并且保证菜品的丰富性,才能保证幼儿饮食搭配科学化、合理化。同时需要专业的烹饪人员,掌握烹饪知识,知道不同的蔬菜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保证营养的完整性,保证食物制作过程标准化。

(二)幼儿三餐管理需加强

正确的三餐管理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幼儿用餐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他们用餐,在添饭的时候少盛多添,幼儿吃起来会比较容易,速度也会加快,这对于培养幼儿对饮食的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也会更加喜欢吃饭。积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避免催食、呵斥等情况的发生。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4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我们保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健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为了提高幼儿园卫生工作的质量,提高保育员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根据幼儿园总的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把卫生保健工作再创新的成绩

认真贯彻落实《商丘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主体。

二、目前保育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之处

1、卫生工作不能坚持,特别是物品归放、包干区、玻璃、死角等卫生做得不到位,经常会为一个大活动而加班加点地进行卫生工作的补差。

2、新上岗保育员对幼儿生活护理专业知识欠缺。

3、新上岗幼儿常见病保健知识欠缺,如对班内体弱儿的照顾和护理等。

4、新上岗保育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个别保育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7、参与辅助教学能力差。

8、电脑操作能力差。

三、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细则》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保健医进行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讲座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而对幼儿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和乐观的性格等品质的培养都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照顾孩子吃好吃饱、不生病、保证安全就是卫生保健工作好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幼儿园卫生保健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1、每周四中午日常工作培训。

2、每周五中午新人培训。

3、周二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电脑培训。

六、学习内容

1、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各种常见病护理常识。

4、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5、32中生活中易发意外防范常识。

6、解读、讨论幼儿园各类管理计划、措施、方案。

7、辅助教学的方法。

8、电脑操作培训。

9、开展保育组长帮扶新人活动,快速提高其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

10、每周对保育员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每月一次阶段性考核。

11、对保育员的规范操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

七、每月安排

三月份

1、幼儿园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2、组织保育员学习保育工作计划。

3、对保育员进行规范操作、工作流程的培训。

4、幼儿及保育员一日生活常规。 四月份

1、进行意外事故现场急救的培训。

2、对保育员进行室内外环境、物品消毒方法培训。

3、学习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五月份

1、组织学习《食物中毒预防指南》。

2、保育员练兵活动。

六月份

1、规范操作问答比赛。

2、要求写好年度考评工作总结

3、期末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业务培训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二、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条例》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营养员、教师进行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讲座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三、学习内容

1、 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对保育员的规范操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业务培训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观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荐业务的规范化,不断提高我园保育员队伍的建设,努力争创家长信任,幼儿开心,快乐的幼儿园。

二、基本情况:

我园共有7个教学班,每班都配一名保育员老师,她们都经过专业培训,只有一名新来的保育员未经参加过专业培训,计划在今年6月份参加市里组织的保育员上岗证培训。

三、加强保育知识培训:

通过对保育员的培训,使保育员系统的掌握一些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道法,业务身心素养。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健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及要求,独立地开展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因为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我们将通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每半月的中午进行理论培训。

六、培训内容:

1、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

2、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

3、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5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2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由于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协调性差,缺乏一些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差,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经常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

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幼儿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还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保教工作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重视安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当前,绝大部分幼儿园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强化了保教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了幼儿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这些做法大都停留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层面上,忽视了幼儿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最终达到让幼儿产生预防和应对伤害的安全行为和以自我保护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2. 安全教育方法枯燥。安全知识是一种体验性知识,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产生安全的行为,枯燥的说教根本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儿也只是口头上敷衍地答应教师的需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也无法形成一种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3. 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的是与幼儿在园生活十分密切的方面,摔伤、碰伤的预防,交通安全、防火、防电等占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的90%,而与幼儿居家生活、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相关的安全教育几乎是空白。可见,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过于狭窄。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途径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6

在我国,许多人习惯将抗生素称作“消炎药”,认为其是万能药,可包治百病。许多人在自己患感冒的时候常会选择“吃吃感冒药、打打点滴”的治疗方式,也就是说,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身处“消炎药万能”的社会环境,尽管我国对幼儿园一直有严格要求,明确规定“教师不能自行给幼儿喂药,如果家长委托幼儿园教师代喂药的,所服药品必须是家长亲自送来,并登记在册的”,但为了预防幼儿生病,避免退还保育费,部分幼儿园选择无视相关规定,擅自喂幼儿服用“病毒灵”,因为“病毒灵吃了就灵”。

殊不知,抗生素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更严重的是,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最终严重危害身体健康。〔1〕“幼儿园喂药”事件的发生,深层次反映出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幼儿身体发育尚不成熟,非常需要科学保教的支持。幼儿园科学保教一定是建立在系统的保健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若缺乏专业素养,仅靠自身经验,是很难做到科学保教的,很可能会受一些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可以说,保健专业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部分幼师院校生源质量较低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待遇偏低等原因,幼师院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很多幼师院校很难招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学生。〔2〕生源质量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复杂知识。

2.学前卫生学专业难度降低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学前卫生学、幼儿卫生学教材纷纷出版,可这些教材大多只关注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之类的内容,对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儿科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其他一些能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卫生学知识的内容或语焉不详,或付之阙如。可以说,现行的大多数学前卫生学教材内容只停留在对学前儿童卫生状况的现象描述层面,忽视对现象背后的卫生学原理的分析与阐释,学前卫生学的专业难度大幅度降低。此外,尽管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学前卫生学课程,但就教学目标而言,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形式化严重,课程功能失位,并不强调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就“幼儿园喂药”事件而言,如果教师没有在职前学习学前卫生学课程时了解到病毒灵等病毒类药物的抗药性原理,那就很难了解擅自服用的严重危害了。

3.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既没有实验课程体系,也没有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大多数幼师院校重视的是画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琴房、书法教室等的建设。近些年来,一些幼师院校还建立了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玩具室、儿童观察室等,但普遍缺少系统的、有关儿童保健和生理健康方面的实验室。可以说,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卫生学教学偏向教师教授为主,课程大多只涉及儿童保健和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很少有通过学前卫生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教学安排。

4.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尚未充分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在湖北和浙江两省试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后,虽然试点省份不断增多,但尚未在全国全面铺开。因此,尽管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知识”维度“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方面对教师科学育儿提出了具体要求,〔3〕但由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要求尚未充分落到实处。

因为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中一直存在忽视保健专业素养的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因为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加之被并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又受利益驱动,“幼儿园喂药”事件不幸出现了。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亟需提高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能力

1.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底线,幼儿保育、保健知识与能力理应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此也是有明确规定的。〔4〕幼儿园教职工,包括幼儿园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还应该能对“为什么”作出专业解释,从而以自身的专业性影响幼儿家庭,进而影响全社会,促使公众形成健康保健观,建立幼儿健康成长的保护网。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涵盖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要“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所谓“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包括了解幼儿生理发育规律,掌握与儿科学、卫生免疫学等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及时处理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等。

除了掌握科学保育、保健知识,提高自身保健专业素养外,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自主性,以免被误导。专业工作者对自身的专业工作拥有充分的解释权,外在因素不应对其产生根本性影响。〔5〕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尽管受幼儿园园长管理,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享有对专业保育和教育的自主权,拥有专业自主性。凭借自身的保健专业素养,遇到类似可能会危害幼儿健康的事件,教师应当作出科学、专业的判断,本着对儿童健康负责、尊重儿童权益的态度,予以反对和制止。

2.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与能力

除了端正办园价值取向外,幼儿园还要注意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专业意识引领专业行动。只有强化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幼儿园的保育、保健工作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幼儿服务。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问题,〔6〕教师常常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年轻教师,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保育有哪些内容和方法。在教师没有意识和体会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时,幼儿园需要通过理论引领和实践训练来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7〕首先,幼儿园应重视对保育、保健工作的研究,把保育、保健工作纳入常规教研活动,以促使教师体会到保育工作也是有价值的。其次,制定本园、本班日常保育、保健工作规范,将保育、保健工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计划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促使保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外,幼儿园还应当重视教师专业保育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以及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教师掌握保育、保健知识,切实提高保育、保健技能。

3.幼师院校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师院校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提高生源质量、改革目前学前卫生学课程与教学、增加保健实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广,幼师院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保育工作涉及幼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生活、游戏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幼儿园保育工作也需要由专业的保育、保健人员来承担。建议幼师院校(或具备条件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增设幼儿保育、保健专业,通过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配备专业师资、出版专业刊物等正规途径,系统培养高质量的保育、保健人才。这应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8〕

4.医科院校加强幼儿园保健医生培养

我国早已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置以及资格和素养有明文规定,即“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可配备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为“医师、护师和保健员”,医师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师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因为专业医生大多不愿到幼儿园工作,而幼儿园已经配备的许多卫生保健人员并不具备《医师执业证书》。幼儿园专业保健医生缺口很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次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与幼儿园保健医生不称职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幼儿园服务,健全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使用机制,确保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是短期内改善幼儿园保育、保健现状的重要举措。但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医科院校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培养,以真正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进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引领家长和社会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有责任依靠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强化专业保育、保健意识,提高专业保育、保健能力,从而形成三级保健预防网络,坚决杜绝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幼儿园还有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养育知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可以定期向家长宣传科学保健知识,以避免类似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段晓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科学使用抗生素〔J〕. 当代医学,2012,24(18):19-20.

〔2〕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24-26.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7

关键词:

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教学;实际运用

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早期,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实行教育生活化。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幼教活动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正从传统教育转化为现代科学教育。健康教育作为对幼儿身心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内容,如何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实行生活化教育就成为工作重点。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概述

幼儿园作为幼儿获取知识及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必须要提升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管理的能力,将幼儿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依据,继而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树立幼儿正确的健康观念,丰富其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保证幼儿身体及心理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要充分体现生活化,但对于幼儿的特点而言,在实际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知而不行或是行而后知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运用到生活中,就需加大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力度[1]。

二、健康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

1、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生活卫生习惯、饮食与营养、身体基本活动技能、基本体操练习、人体认识与保护、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都属于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活动的设计内容要在幼儿活动能力范围内[2]。以“你做我学”为例,在一定的柱体环境下,幼儿对“学”这个模仿动作有了相应的理解概念,在看到动作之后,老师加以引导,使幼儿能够完全临摹老师或是其他同学的动作,可抓住幼儿情趣高涨的契机,使幼儿模仿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例如,翻滚、单脚站立等等。又例如:幼儿园之中,流鼻血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可以开展“保护鼻子”的活动,幼儿通过看、摸等动作认识鼻子的外部形态,了解鼻子保护的常见方法,并建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掌握鼻子的保护方法,有利于幼儿健康习惯的养成。

2、健康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教育方式运用得当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健康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多样性,不但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还可提升幼儿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预设的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出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较适宜的方法[3],例如幼儿穿衣比赛中运用竞赛法;“跨栏体验”中采用引导发现法;“剪羊毛”活动中主要应用情景体验法及游戏法提升幼儿运动能力,并且能够提升幼儿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健康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具有临时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及教育能力,能将健康教育生活化融入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教师间要注意相互学习及经验上的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大布袋”活动,教师通过观察进而引导幼儿,提升幼儿经验,布袋的玩法不应当仅是袋鼠跳,还可演变成“沙滩布”、“小矮人”等玩法,增加教学活动的内涵,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3、生活环节的运用

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蕴含着教育契机,幼教工作者需灵活的将教育内容应用于集体活动及日常活动中,抓住每个对幼儿施教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实行全体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集体活动,例如:“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在幼儿进餐前以游戏形式讲解食品,或在进餐阶段做一到二次提问,使幼儿知道有些食物吃起来味道好,但却对健康不利,同时能够辨别、区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食品及垃圾食品,使幼儿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选择健康食品食用,保证其健康成长,避免食物中毒;第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要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更为有效,可以在幼儿活动期间讨论“滑梯可以倒着滑吗”的话题,使幼儿能够避免危险性动作;第三,日常生活中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活动的延伸[4]。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例如通过“我来当爸爸(妈妈)”活动来提升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有能力的幼儿园也可定期开展“小兵训练营”的活动,提升幼儿个人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体能,增强身体协调性,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生活即教育,体验为生活。幼儿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在六岁之前的培养尤为重要。无论是幼教机构、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到各式各样的社会体验活动中去,进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点点.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7):177+178.

[2]金珠.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对策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03):119.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8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将健康活动内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呢?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通过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三、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卫生习惯培养: 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四、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安排强度适中、不损害幼儿健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2-02

《幼儿卫生保健》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必修课,以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呢?我觉得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材料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贴近生活的补充、加深和拓宽。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目前高职高专的《幼儿卫生保健》教材及参考书目版本众多,但多流于编写体例的陈旧,编写进教材的内容多注重知识点的深度剖析,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单调。教师面对高职这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若照本宣科一味地去讲解知识点,会使教学变得非常乏味,学生很快就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与学生实际联系的突破口,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的有趣性。并在课堂上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如在讲到幼儿营养卫生时,我会延伸“吃虾以后吃维C是不是都会中毒?”“早餐只喝一杯牛奶,营养够吗?”同时我也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把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并汇总,分到各学习小组,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以组为单位汇报。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采取得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适宜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在《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安排相关案例进行讨论。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难易适度。讨论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并进行分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简单的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常见病的典型特征和护理知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病例,提出该幼儿患了哪种疾病,该如何预防?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把它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肺循环”时,教师可以通过Flash,把动脉血和静脉血中与肺泡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景以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并配合讲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有趣性。

三、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

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在实际中会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在以后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所以,要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讲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这一章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去学习一日生活制度如何安排的,每个环节都是如何操作的等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并思考幼儿园及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还应该有哪些改进措施,回来后写总结,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发现的问题和收获。考虑到去幼儿园的机会毕竟有限,所以教师也要把实践的内容安排进课堂,比如在学到“常用护理技术”时,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真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际操作如何测体温,如何止鼻血等实操技能。

四、充分利用校外和课外各种资源

校外和课外也为《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我们要努力开发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眼界。如开展卫生知识竞赛、成立卫生知识宣讲团、系内板报上设卫生知识专栏。还可以请托幼机构有经验的园长、一线教师、保健医生来我系作报告,以实际案例、亲身经历介绍有关幼儿保教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在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保教的意识和责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如调查幼儿园园舍建设、设备卫生等等,充分利用校外和课外的资源为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服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保育实践能力。

五、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渠道反馈机制

本门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评定,占最终成绩的50%。根据学生的出缺勤,课堂发言次数及质量、课程见习效果、作业质量等情况确定分数;期末考试占最终成绩50%,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侧重考核案例分析题或实践活动设计题,考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建立多渠道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除了充分利用课堂反馈和作业反馈机制外,还可以在班级建立教学反馈意见箱,学生可以把对此门课的意见写好放到意见箱里。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学生建立QQ联系,对学生在QQ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幼儿卫生保健》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必定是条缕万千,仁者见仁。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教法,多措并举,才能让学生成为幼儿卫生保健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有所获,学会学习。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例10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