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5 15:02:56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1

2农业机械在丘陵地区秸秆禁烧中作用的发挥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丘陵地区秸秆禁烧中的积极效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转变农民观念,为农业机械积极效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似乎农作物秸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这样不仅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为此,相关部分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处理方式,为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中积极效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以农业机械为依托,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首先,农业机械与秸秆饲料压块。很多农民了解农作物秸秆的饲料价值,但是碍于技术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还是放弃了这种极为麻烦的方式。现在,随着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出现,秸秆饲料压块已经成为现实。所谓的“秸秆饲料压块”就是通过农业机械,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大面积破坏好去处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等,可以有效增加饲料的表面积,极好地满足家畜对粗纤维的要求。无论是在营养价值,还是在适口性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中等青草的饲喂水平。将农作物秸秆压制成大小规范的柴快,以便于使用和用于燃烧。其次,农业机械与秸秆还田。众所周知,秸秆中营养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含量极其丰富,而这些又恰恰是农作物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因此,机械化秸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为农作物的成长提供各种必须的营养。

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一: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政法,实现降水的储存和地温的提高等。相关数据表明,机械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强土壤的蓄水、透气以及保温能力,同时也能够极好地改善土壤壤质,相当于增施4000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二: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机械化秸秆还田之所以可以有效降低病虫以及病害对农作物的威胁,最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根茬被粉碎疏松以后,土壤的物理性能被改变了,从而导致一些病虫的寄生环境不再适宜某些病虫的生长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三: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省工增产、争抢农时。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另外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尤其是对于那些大面积或者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而言,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2.3农业机械应用于秸秆禁烧的注意事项首先,必须要加大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进程,为农作物秸秆禁烧及其综合利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引导农民积极应用农业机械,推行一体化的机械化作业保障,为秸秆禁烧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再次,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一些不规范的机械化操作行为,务必要及时责令停止作业,同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第四,适用于丘陵地区的便携式秸秆收割机。

基于丘陵地区的特殊性,便携式秸秆收割机极为适用,该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收割干净,铺放整齐,可条铺或堆放;能快速收割水稻、豆类、大小麦等农作物;收割时再也不要弯腰驼背,男女老少劳力均可使用。换上相应刀具,装上上下托板和安全的防护罩,还可收割灌木、牧草、芦苇及茶园枝头修剪和花圃坪的修整。该机适应于平原、丘陵、梯田、三角地等大小田块及烂泥田;能收割466.67~800m2/h,收割667m2水稻等农作物以目前90#,93#汽油市价计算,耗油约人民币4.00元/667m2;该机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发动机均采用日本技术,动力强劲而稳定,汽缸壁经镀铬处理,配上强化曲轴,使发动机寿命延长,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匹配;该机刀片均采用优质锰钢制成,传动部分采用先进的高频淬火工艺,耐磨性强,传动部分连接齿合准确而精密,动作流畅,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维修费用;该机换上相应刀具或工作头,装上安全防护罩,还可收割灌木,牧草,芦苇及茶园枝头修剪和花圃的修整。该机较好地杜绝了电动收割机因功率不足频繁卡死的现象,使用户的收割更加顺畅。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2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赖以依靠的主导力量,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大批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同时还可提高农业经济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1、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问题被淡化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的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社会效益而不讲求经济效益,农机作业服务实行无偿或低偿收费,农机经营服务组织靠国家、集体补贴生存,因而农机经营者无法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道路越走越窄。长此以往,就无法在农村建立掌握现代机具的、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能够逐步靠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农机化本身无法获得投资一回收一再投资的保证。机械化的实施,没有给农机经营者和农民带来实惠。

 

国家办拖拉机站时期亏损严重,到集体办农机站时,情况也未见好转。社队经济状况不佳,长年拖欠机耕费,国家不得不用无偿投资来还拖欠的机耕费。尽管国家付出了几十亿元的无偿援助,仍然没能使机械化产生经济上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2、重发展、轻管理

 

购置补贴政策发放以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问题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完全形成共识,重发展、轻管理,低价收取农机作业费,经济效益核算办法不完善等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农机队仍存在着农机具“一茬烂”,难以自我发展的问题。认识到农业机械化这一经济活动中的增加价值规律,或者不承认增加价值规律,不尊重价值规律,不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造成农业机械生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始终处于一种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状态,使农业机械化经济效益低下,自我难以积累资金,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完全靠补贴维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无前途又没有后劲。

 

二、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的对策

 

注重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操作过程中使生产、交换、分配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互相衔接,形成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能基本上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的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就是要遵循市场机制,达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增加价值,即形成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农业机械化自我积累、自我循环、自我发展的“三自”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农机战线上上下下的思想观念确实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因循守旧的封闭意识和满足现状的保守心理,仍然不同程度地禁锢着有些同志的头脑,束缚着自己的手脚。不改革旧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就不能增强,农业机械化就难以稳定发展。

 

2、完善农机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科学计算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农机经济效益问题,对“农机作业成本”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明确,计算时未反映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出现了将“老本”作为利润,资本本身的增值(利息)作为盈利的错误,形成了明盈实亏的现象,导致不仅不能扩大再生产,而且连简单再生产也不可能维持的恶果。这说明制订科学、标准的农业机械作业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合理收费,有偿服务增效益

 

农机化服务活动是社会性的劳动,它的价值必然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予以实现。农机服务组织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实行无偿和低偿服务,既不符合价值规律,也不能准确地用经济效果对服务组织的活动成效进行检验,从而使农机服务组织失去通过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不利于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因此,各级各类农机化服务要实行有偿服务,合理收费,通过买卖交换来实现服务活动的价值;要在为农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创收,改善经营,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

 

4、着眼于农机服务组织的实体化建立,积极开拓创效益

 

各级农机管理服务组织都应立足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搞好服务促发展,走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的路子。办经济实体首先要立足农机,发挥农机的自身优势,扩展、延伸农机服务项目,发展代耕、代运等项目,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只要对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的项目都要积极开发,有条件的还要发展外向型经济。村级农机队,绝不是过去那种单纯代耕农机队的还原,必须逐步建成实体性服务组织,加强自身管理,扩大作业量,增加服务项目,在服务中求效益。

 

5、强化管理,要效益

 

不抓管理,投入再多,也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集体经营农业机械,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不讲经济核算,不搞责任制,无偿使用,低偿服务,自身无积累,亏损靠补贴的“大锅饭”的局面。要按照价值规律,不断完善服务收费制度,搞好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健全折旧、大修理提存等积累制度,努力扩大作业量,逐步增强自我积累,“以机养机”,“以副养机”,实现自我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3

[DOI]10.13939/ki.zgsc.2017.02.03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代农村经济经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是以小规模农户生产和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协助农户提高经济收入,是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一条正确路线。[1]合作社的农机化是以先进农机设施为基础的高效率生产经营模式,对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2]

自2007 年我国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众多的支持,在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较大地提高了其作为市场主体地位,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小打小闹”的初步发展阶段向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蜕变。[3]而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在于合作社绩效水平和农机化水平。[4][5]目前,对于民族地区关于合作社农机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必要提供这方面的数据。

要发挥农机化在农民合作社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7]首先需了解农机化发展水平,并找出农机化水平和绩效的相关关系,以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农机化水平既是一个定量,又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评估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然而从农机化最直接的体现分析,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机数量的添加,一方面体现在农业从业者及我国对农机化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机化的实际投入状况。[8]二是农机综合作业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农机综合作业能力定义为农机发展效率指标,体现了农业产出效率。农机综合作业程度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农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环节中运用机械代替人畜力的程度。由于实际生产经营中农机化作业很多,各个作业环节差别也很大,这加大了统一评判的难度。因此,在评判农机化水平的时候,应以生产经营作业项目为主,也就是遴选具备可比性的农机作业项目作为指标,这样可以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化评价更具现实性和科学性。

为此,在对农机化水平进行对比研究时选取以下几个评价指标:机械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机耕率)、机械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机播率)、机械收获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机收率)、机械植保面积占植保总面积的比例(机械植保率)、农机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比例(农机运输率)。

2 农机化水平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恩施州下属的八个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化水平普遍不高均值为27.87%。而且存在地区差异较严重,咸丰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化水平最高达到41.04%,而巴东县最低仅为12.69%。具体来看整个恩施州地区机播率最低均值仅为4.05%,机耕率最高为59.14%。

3 不同农机化水平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比较

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评价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在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原则下,综合权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作为衡量合作社绩效的依据,见表2。

本文对于规范化治理水平这一目标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制度的完善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合作社经济效益情况、合作社社会效益情况以及合作社荣誉,并在次基础上细分出24个二级指标。其中,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合作社是否有规范的合作社章程、是否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包括每年开成员大会的次数、投票表决的议案数等;合作社经济效益情况包括合作社年营业额、合作社盈利额等;合作社社会效益包括带动当地就业农户数等;合作社荣誉包括是否为龙头企业带动等。

表中二级指标的处理方法如下:

第一,“是否”选择类指标:如合作社是否有规范的合作社章程C1、是否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C2等这类均用分值衡量是记为1,否记为0。

第二,程度类指标:如对成员大会的议案表决情况的满意度C11主要反映社员对合作社内部组织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为4分,比较满意为3分,基本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 1 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该指标属于综合性的主观指标,由社员根据主观感受直接评定,再结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查评定;入社和退社的难易程度C12与C11的度量一致:很容易4、较容易3,基本简单2,困难1,十分困难0;利润分配比例(按股金、交易量分配利润的比例),C13按交易额返还比例,有按股金返还1,没有返还0。

第三,数值类指标:如合作社年营业额C14:大于2000万元为5分,2000~1000万元为4分,1000~800万元为3分,800~500万元为2分,低于500万元为1分;合作社盈利额C15:大于1000万元为5分,1000~800万元为4分,800~500万元为3分,500~200万元为2分,低于200万元为1分;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C16:大于500万元为5分,500~300万元为4分,300~100万元为3分,100~50万元为2分,低于50万元为1分;合作社年均参与官方等组织培训学习情况C18以及合作社年均对社员培训次数C19:大于5次为5分,4次为4分,3次为3分,2次为2分,1次1分,0次为0分;带动当地就业农户数C19:800户以上为5分,800~500户为4分,500~300户为3分,300~100户为2分,100户以下为1分;合作社为当地农户销售同类产品营业额C17:大于500万元为5分,500~300万元为4分,300~100万元为3分,100~50万元为2分,低于50万元为1分。

4 农民专业合作绩效水平和农机化水平关系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以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各种评价和决策因素,把人的主观判别以数量的方式来加以评判和处置,该方法在农业经济研究等领域都具有普遍的运用。

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调查于湖北省恩施州下属的八个县市;发放问卷200 份,实际回收问卷 196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186 份,有效率达93%。因此,可以认为,本次走访调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地区分布、对照组数量等方面均较为适当,数据真实有效。

基于对合作社的考察,选取24个指标,应用AHP法建立了一个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4. 1. 1 构建判断矩阵

为了使以上判别完成定量化的目的,采用用 Saaty[9]设计的1~9标度方法来构建判断矩阵。根据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对标度表进行打分,来构建出目标层(A)关于准则层(B)的判别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Wi。

4. 1. 4 确定评价体系层次总排序

根据准则层各指标的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可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层次总排序(见表3)。可以看出,各个指标的总体评价排序为: B2>B1>B5>B4>B3。

其中是否按照合作社章程履行O事会的职责(C10)的权重值最大为:0.056,说明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治理水平的影响最大。以及是否有利用网站或其他现代通信手段的信息公开制度(C9)得权重值次之。而同样的,是否有向社员披露报告财务状况并接受监督的制度(C8)、利润分配比例(按股金、交易量分配利润的比例)(C13)、是否有重大决策的出台和执行没有经过成员大会讨论(C7)以及对成员大会的议案表决情况的满意度(C11)的权重值都不可忽视。

这说明是否认真按照规章制度来履行责任,做事公开化、公平化和经常性地接受监督可以作为合作社规范化治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4. 2 实证分析及讨论

根据上述绩效水平评价的思路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价值其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得知整个恩施州的绩效水平并不是很高,每个县市之间有所差距。

将绩效综合评价值和农机化水平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见图1。

比较t统计量和对应的p值大小。当p

Jarque-Bera检验结果分析:Jarque-Bera检验为正态性检验,其原假设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残差resid的Jarque-Bera统计量为3.775279,该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151429,当时,p>0,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农机化水平和绩效水平之间的一元线性方程符合经典假设。详见图3。

5 结论和建议

恩施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化水平值普遍不高。而且存在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不同,机械化水平通常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农业技术推行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要加大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知识,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化、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意义和作用,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帮助农民如何较好地运用农业机械产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政府部门对于合作社的扶持应该因地制宜。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机耕路建设等,改善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条件,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芬,丁小明,李中华,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农机化研究,2013(12):47-51.

[2]J Bijman,CJM Ondersteijn,JHM Wijnands,et al.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the Dutch Fresh-produce Industry[C].Papers Presented at the Frontis Workshop “Quantifying the Agri-Food Supply Chains”,Springer:2006.

[3]Hardesty Hueth. Good Governance and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J]. Rural Cooperatives,2011,12(1).

[4]Liang Qiao,Hendrikse George. Cooperative CEO Identity and Efficient Governance: Member or Outside CEO[J].Agribusiness,2013,29(1).

[5]孔祥智,史冰清,钟真,等.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研究:百社千户调查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4.

[6]徐雪.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 99-101.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4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和276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作者:王西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3-18.

[2]NY/T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5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公布的四个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的讨论研究,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些指标选择原则性存在一定偏差某个指标是否选取,应该考虑其在领域中的重要程度,而非其是否已经实现机械化、容易实现机械化或者难以实现机械化,但是,在公布的四个评价体系中,对一些重要指标的取舍就出现上述理由。比如,认为有些生产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容易实现机械化,因此就不选择这些环节作为评价的因素。与我们认为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考虑该生产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的原则相背离,而不是该标准制定说明中认为的由于已经实现、容易实现或很难实现就忽略该环节。即便该项目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可是作为整体机械化水平评价时,在其中也是应该占有一定权重的。如设施农业机械化中的植保、灌溉环节,渔业机械化中的增氧环节以及林果机械化中的灌溉环节等。

2、部分指标存在交叉、歧义某一个指标的设定。应该有特定的内容范畴,不能出现歧义或者交叉,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会给统计工作带来无从归类的难题。林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修剪机械化中提出辅助装置,也没有明确界定,除了机动剪枝机,手动剪刀是否也算?目前剪枝都采用剪枝刀具,什么样的刀具算辅助装置难以界定。又如,林果机械化中,中耕施肥、植保中都包含杂草清除作业,如果不能将这些指标内容理清,将来的统计工作就容易出现混乱,或漏统计,或重复统计。在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中,对于“清理”这样的概念、程度没有明确界定,而这些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将来应用时可能很难在统计中界定。

3、很多统计数据来源无法保障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大量统计指标基本都是新设立的,未来的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同时,鉴于目前农机系统由上至下的统计工作体系,这些数据将很难在生产实际中获得或者准确统计。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完全有可能是“拍脑袋”数字,将严重影响准确的科学评价,最终影响科学决策。其中,相较于其他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数据可能是最难确定的,不同于其他项目面积或者是使用范围比较集中,农产品加工涉及范围最广,也很分散,想要统计这样的一些数据有很大的难度,容易获取的有可能只是集中加工的某些单项农产品的数据,而非全局数据,对于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影响较大。如果统计数据无法获得或不能有效获得,指标、体系都毫无意义。

4、一些指标设计存在不周全性。在一个大项指标之下,对不同设施采用不同的元素进行统计,而最终又归于一个指标,其结果可想而知。比如,设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环控设施面积指标,针对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不同的设施统计的内容不尽相同,没有统一考虑温、光、湿、二氧化碳等元素的问题,有通风功能、也有保温功能或其他环境因子等,存在不一致性问题,不能反映考量的一致性,不同的设施采用不同的统计内容,而又要放在一个大的指标中来进行一致性的统计,不适当。此外,对于茶叶,春茶按照我国传统应该都是人工采摘,假如采用机械化进行采摘,以目前的机械作业水平,春茶的品质、等级将不能得到保证。

5、其他问题在有些指标权重确定中,专家打分所选专家数量较少,参考样本偏少,如,渔业机械化的三级指标权重,只选了5位专家评分,样本数偏少。同时,在渔业作业机械化中增氧作业机械化也应该作为评价的指标,因为这是作为渔业增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修改意见

综合上述分析,对于四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还应该进行更细致的研究、讨论,希望在越来越多的意见与建议下逐渐修改、完善,一方面考虑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考虑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通过进一步的更新完善评价体系,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提供一个有效的引导方向,更加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有助于科学研究及科学决策。对这几个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修改提出如下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6

我们之所以要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这一新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对加强我国农业机械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及安全监理相关部门的流动资金管理以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科教兴农、农业机械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和业务监理还处在发展初期,在管理制度以及人员分配上仍十分薄弱。近几年来,农机化管理在建设数量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上都在成倍增加,由过去的单一技术推广扩大到技术、物资、信息咨询、企业协同发展、技术培训以及经营服务等方面,办公场所在不断地更新、扩大,活动阵地也伸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管理范围的扩大,相应农民经济收人也在不断地提高,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也初具规模,在一定的时期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特定性质的经济实体,为我国城乡建设,特别是在粮食安全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机化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便会相应的需要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维持。但是,由于现阶段发展变化速度较快,财务管理在体制上仍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现象。农机管理部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仍然有待提高、管理制度在科学规范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少数单位财产管理、资金运用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漏洞百出,是发生刑事案件的重灾区。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的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对推动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振兴农业机械化事业都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加强财务管理,可以从管理水平、效益上提高农机化建设的质量,不断地增强其管理运作能力,促进地域经济与各项生产活动大踏步的发展,从而加速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增加农民收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稳步发展。

2农机管理部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要点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记录包括对农机部门日常工作预算、财务状况、收人与支出、财务管理制度、经济核算信息、农业机械在使用及管理中的费用、流动资产分配方案等,固定资产建档记录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金的流失、完善与监督有着重要的信息参考、管理、方案制定与修改指导价值。其中对农业机械的财务信息管理尤为重要,也是农业化体制、财务管理的主要服务目的,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档案信息管理

农机化管理指的是对农业机械根据其不同的设备种类和设备型号进行分类具体化档案归类管理。每一单一机械以及型号设置单独的数据库,分别记录机械的价值变化、具体使用单位、机械运行情况以及维修信息等。价值变化的记录,应当包括机械的采购信息、机械使用产生的价值损耗以及价值的恢复(维修)。实用参数变动对比记录方式,对机械的具体使用日期、使用的单位信息、机械操作负责人统一录入。对设备修理的具体日期,产生的费用以及修理次数都详细的归档在农业机械信息库中,并定期的根据跟踪信息及时更新,反映出机械的最新使用状况,以合理的分配经济预算并计算经济投人所对应的价值变化。档案信息应做好备份,一份为固定资产明细由会计保管,一份为随机更新资料库,由具体负责人进行信息的跟踪和更新。

2. 2机械保养信息档案管理

机械保养是保证机械完整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保养工作虽然是机务人员的职责,但是,财会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按照机务操作规程,定期考核机务人员的保养记录信息,一方面可以促进机械保养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机械保养中的原材料和工时的消耗,有利于促进人力和物力的节约。

2. 3预算财务档案管理

单位预算档案管理是指对农技推广站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进行统一档案管理。要根据当地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站肩负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以及技术承包、经营服务等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制单位预算。财政补助额度一经确定,单位预算规模则由单位根据资金来源、事业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确定,并自求预算平衡。预算档案管理对于整合分析农机站的资金投入分配,协助上级单位和农机站本身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指导分析价值,从而保障农机站能够长期良好的运营。

2. 4资产档案管理

资产档案管理是指对乡镇农技推广站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进行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其中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信息。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精神,建立健全现金、存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对各种款项及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农机站占有和使用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等固定资产要计价建账,登记注册,明确权属,加强管理,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建立信息可检索和分析数据库,监督资产的流人与流出。

2. 5材料及电子归档档案管理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7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现代农业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来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起步较早,而且从发展水平上来看,也居于全国之列,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构建体系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衡量指标较多,在本文中选择的都是一些对于农业的总产值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的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将机械化当做是一种外部的力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被当做是一种系统性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方法,而且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投入力度,另外一个就是农业机械的原值的增加情况,这与国家和农业的从业者有着很大的关系,说明了其重视的程度。农机水平的提高代表着综合作业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就能够被定义为农机的发展效率,这一指标也充分的反应出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把农业的综合作业水平与一个国家的产生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这一指标也代表着农业机械化的难易程度。农业机械化的项目较多,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农机项目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因此是不能够使用统一的评判标准的,要选择有着可比性的农机项目来进行农业的综合评价。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机收水平、机播水平和机耕水平的加权平均值,分别是0.3、0.3和0.4。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择

数据选择的是1990到2011年期间的投入量,投入量是用流动资产和社会农业的固定资产总值来确定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关于流动资产和农业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因此在测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当年和的生产性资产来取代了资本的投入,但是由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测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永续盘存法来进行测算2011年以来的固定资本的存量。永续盘存法的实际计算公式是,It和Kt分别指的是在t时间段内农业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和资本的存量,δ指的是几何折旧率,在本文中使用的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是5%。本文对所有涉及到的变量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充分的保证了所有的数值都不会影响到相应的变量的协整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数形式也能够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r业机械是种植业,这是黑龙江省的特点,为了保证简述的方便性,将农业资产的投入量设定为x1,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设定为x2,而农业生产总值设定为y,使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6.0。

(二)ADF单位根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保证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量和所使用的农机的综合作业水平是相符地,而且是保持着长期的综合性的关系的,协整检验之前,采用ADF单位根检验以确定x1和x2之间不存在长期趋势或明确“非伪回归”的情况出现,即x1和x2的高度相关性与时间变动趋势无关。这样统计数据的趋势项、季节项等无法消除,因此在残差分析中无法准确进行分析。因此,协整检验之前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才有―33―统计分析的意义,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建立VAR模型

VAR模型是由C.A.Sims在1980年运用到经济领域,VAR模型规避了结构模型设定。VAR模型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估计模型。VAR模型也能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一步解释各经济子系统变量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利用特征根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是否协整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进一步明确VAR模型的结构,以便获得模型之后期数。依据LR、FPE、AIC、SC、HQ指标和最简化原则,明晰VAR模型为1阶滞后阶数,协整方程的滞后阶数是VAR模型滞后阶数-1。

三、结论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一个正的冲击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不断上升,在后期贡献率基本稳定到7.96%;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一个正的冲击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缓慢上升,基本稳定于12.02%。

这一结果说明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8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207-02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升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这就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创业和安家,产生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象。各个村庄仅剩下一些老年和儿童,难以满足农业种植的需求,致使大量的土地被抛荒。而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多的人口,要想养活这些人就需要大量的粮食。面对土地抛荒现象的不断加重,我国粮食安全方面的隐患也就日趋增加。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重视,有效的使用农机来代替传统的人工耕作模式,提高土地耕种率。

1 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所起到的作用

(1)通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引入机械化设备,能够大大的减少在生产环节当中很大的一部分浪费,并且对于粮食产量具有一个明显的增加作用,而传统的种植方法与其相比,则不具备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种植的特点。比如说,当春天播种的时候,使用机械设备播种能够对种植的行距、株距以及播种数做到一个良好的控制,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对于种子的成活率以及发芽率也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保障,避免了在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浪费。当秋季收粮的时候,通过收割机进行集中统一的收割脱粒,能够避免人工操作过程中的浪费,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2)加强农业的机械化种植,是对科学种植理念的有效实行,对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得“科学种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成为了一种实际性比如说,使用灌溉机械,能够确保当发生干旱季节的时候,也能够提供给粮食充足的水分生长发育,满足其生长的需求。还有就是农作物秸秆还田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为土地提供了一定的肥料,供给粮食生长所需,进而提高粮食的产量。通过这些机械技术的使用,为粮食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于粮食的质量安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3)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于农民的分工分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解放了生产力,这对于如今我国正在面临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情况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剩余的劳动力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创造剩余价值,增加自身的收入。加强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不仅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于改变生产方式,解放生产力同样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4)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机械化设备,能够有效的实现产业化生产,对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具有提升的作用。除此之外,机械化种植是加快农业组织化、社会化生产的前提,更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环节,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就必须借助高效农业机械的使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会对产业链条的延伸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同样能够对农产品的附加值起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增加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 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可以消除粮食安全保障中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化。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制约因素,针对性解决,提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速度。

2.1 由于收入有限,产生农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三农问题,推行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一个显著地提升。但是,其实际收入与城镇居民来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并且,通常所使用的农业机械都非常昂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农民家庭的微薄收入对于此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只能使得这部分的农民望而却步。并且,最近几年,柴油等能源物资每天都在涨价,钢铁等原材料也是如此,增加了农机作业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及制造成本,严重制约了农机的应用。

2.2 土地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受到限制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一个很大的调动作用,为我国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由于其零散的种植模式,难以集约化管理,对于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这种零散的种植方式也会增加种植成本,降低农民的实际收入。

2.3 农民素质偏低,难以适应高新种植技术

农业机械是一种高新技术产物,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良好的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种植技术的要求难以满足,很难学会合理、有效的使用农业机械,增加了农业机械推广过程的阻力。与此同时,由于有的农民不能很好操作农机,导致很多的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2.4 农机质量较差,难以满足高效种植需求

当前的中国农机市场,不具备较高的集中程度,而且,发展也相对滞后,还没有产生一批具有超强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投入到农业机械研制当中的财力、物理以及人力存在明显的不足问题。与此同时,还缺乏在牧业以及经济作物等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含量,这些都需要我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2.5 农机服务在投入上严重不足,服务质量缺乏保障

最近几年所推行的农技机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的基层服务体系产生了影响,在客观层面上,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与开展农机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农机维修网点的增设等工作,难以满足农民在农机购买方面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

3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速度,保障粮食安全

3.1 在农机购买方面出台补贴政策,减少农民的购买成本,增强购买力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推行过程中,不能够一成不变的执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理念来进行。对于那些重点发展的区域进行高额度的补贴;对那些重点推广的农机型号进行高额度的补贴;对于那些重点扶持的对象进行高额度的补贴。并且,还应该对燃油补贴政策进行不断的改革,进而降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农机消耗成本。

3.2 采取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实施土地统一规模化管理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用性强的政策,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科学化,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积极地培育,加大对农业公司、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业大户的扶持力度,规范对其的管理,并且指导它们朝着更好更大的方向发展。

3.3 加强农民农机使用技术方面的培训

政府在农业机械化推进的过程中,要整合社会资源,科学优化,合理配置,积极努力,提供给农民充分的技能培训机会,为农民构建可以同外界进行交流的平台。只有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提高其文化水平,开阔其视野,才能够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真正的发光发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4 建立科学的保护激励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发展过程的核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关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对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环境。对于那些勇于创新,研发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农机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各个企业加入到对高新技术的研发行列当中来。

3.5 增加农机服务投入,提高农机服务质量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9

基金:黑龙江省垦区科研项目“黑龙江垦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与综合评价”;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技术支撑,它是利用农业机械装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具有工业生产的特点,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发展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放生产力,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保证。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其地势平坦,耕地面积辽阔,使其农业机械化的起步较早,发展水平也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了96.9%,是1990年的1.62倍;农机总动力也由1990年的1173.4万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4097.8万千瓦,可见黑龙江省农机化发展有了长足的提高。

在农业机械发展的这20年间,黑龙江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总产值在2011年也达到了1644.24亿元。农业经济关系到黑龙江省整体经济稳定,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农机领域的持续投入是黑龙江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只有明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途径,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制定和计划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发展的道路。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到目前也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性的成果,如程智强(2001)认为特定时期农业机械的投入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总产值,并且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带动的劳动力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陈志(2001)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环节的作用入手,认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白人朴(2004)认为农业机械化可以推动农业产业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陈莉(2006)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但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性。杨敏丽(2009)从中国各省份农机化发展的阶段性和速度的差异角度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进行了探讨。

可见,对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集中在二者的关系、农业机械的贡献率等角度,而对农机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尚未见讨论。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愈加明确,如何通过利用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将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990—2011年农业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通过协整分析与脉冲分析,将经济数据与时间序列相结合,以明确农业机械与农业经济的动态效应,即明确黑龙江省农机如何发展能够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也能保证农机发展能在短期内给农民带来效益,使农机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农业从业者。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这里选取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农业总产值作为衡量标准,选取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外部变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其评价方法和角度有很多,但是从农机化最直接的表现来看,无疑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农机原值的增加,一方面能表现为农业从业者及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代表农机化的实际投入情况。二是农机综合作业水平的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可以定义为农机发展效率指标,反映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作业环节中利用机械代替人畜力进行生产的程度,是一个动态指标。实际生产中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很多,由于农机作业项目差别很大,使统一评价的难度很大。因而,在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时,以农业生产作业项目为主,即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农机作业项目进行评价,才能保证农机化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因此,在对各地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时常选用如下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机械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机耕水平)、机械播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机播水平)、机械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机收水平)。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则分别为机耕、机播、机收水平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分别为0.4、0.3和0.3。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及处理

在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取自历年《黑龙江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0—2011年(见表1)。资本投入量应该由全社会农业投入生产的固定资产存量+流动资产来表示,但由于我国农业统计年鉴中没有反映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和流动资产的统计数据,在测算指数时就用当年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资本投入量,但不能有效反映全社会投入生产的资本量。因而,采用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来代替资本投入量的做法,利用永续盘存法(PerpetualInventoryMethod,PIM)测算出从1990—2011年以来的生产性农业固定资本存量的数值。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Kt=(1-δ)Kt-1+It,其中Kt和It分别为t期的农业生产性资本存量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δ是几何折旧率。几何折旧率和基年资本存量的确定在永续盘存法使用中尤为重要。因此,采用我国通用的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δ=5%,基期年的资本存量按照以下国际常用方法计算:K0=I0/(g+δ),其中g是样本期真实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K0是基期年资本存量。此外,本文将所有的变量取对数形式进行分析,一方面因为变量的对数变化不影响原有变量的协整性;另一方面对数形式可以弱化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此外,本文研究农业机械的范畴主要为种植业,考虑到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相当大,因此用农业生产总值来代替种植业的总产值。为了表述方便,将取完对数后的变量定义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农业生产总值y。所采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

(二)ADF单位根检验

对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以求证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前采用ADF单位根检验以确定x1和x2之间不存在长期趋势或明确“非伪回归”的情况出现,即x1和x2的高度相关性与时间变动趋势无关。这样统计数据的趋势项、季节项等无法消除,因此在残差分析中无法准确进行分析。因此,协整检验之前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才有统计分析的意义,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平稳性判断是根据ADF检验值与10%显著性水平进行对比,如果检验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不平稳,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平稳。本文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Δx1、Δx2,其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三)建立VAR模型

VAR模型是由C.A.Sims在1980年运用到经济领域,VAR模型规避了结构模型设定。VAR模型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估计模型。VAR模型也能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一步解释各经济子系统变量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利用特征根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是否协整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进一步明确VAR模型的结构,以便获得模型之后期数。依据LR、FPE、AIC、SC、HQ指标和最简化原则,明晰VAR模型为1阶滞后阶数,协整方程的滞后阶数是VAR模型滞后阶数-1。结果如表3。

其中,α与β分别为x1、x2的系数,μ为残差。将数值代入方程,得到估计结果:

其中,ecmt为方程的误差修正项。从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方程具有协整性,即长期上,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是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与农业经济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农业综合作业水平的提升可以直接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业增加值。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每增加1%,引起农业总产值增加3.16%;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每增加1%,引起农业总产值增加1.17%。这两者中拥有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最大,农机综合作业水平的影响次之。

(四)误差修正机制—VEC模型

上述分析说明这两个变量与农业经济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需进一步研究。如果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引入误差项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其中,ecmt为误差修正项,即协整方程中的残差项μt。

误差修正模型反应的是短期波动的关系,是协整方程的补充模型,下面用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由于VAR模型的滞后期数为1,因此VEC模型的滞后期为0,估计方程为:

在根据VEC模型获得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之前,需要进行诊断检验,即VEC模型的两个特征值1落在单位圆上,其他的均在单位圆内,通过估计模型的似然函数值、AIC、SC说明模型拟合很好,具有稳定性。则说明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与农业总产值短期关系明显。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在扰动项上加上一次性的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影响的效应。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遭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因变量受到自变量1%的变动所带来的波动。首先考察固定资产原值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情况和相应路径。从图2(左)可以看到,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当户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增加1%,该冲击对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影响,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引起农业总产值同向变动0.155%,接着其对农业总产值的效应趋于减弱,第二期效应为0.069%,在第三期为谷底,降到0.015%,之后又开始上升,第四个月上升为0.071%,到第五期又达到一个高峰,为0.090%,随后其冲击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逐渐下降,第六期和第七期效应大小分别为0.061%和0.047%,第八期之后逐渐趋于零。从图中可以看到,固定资产原值的一个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时大时小,尽管基本上其冲击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的都是正向影响,但是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原值的作用逐渐显现,逐渐处在主导地位,资本存量的变动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程度也变强;后期随着户均拥有生产固定资产原值达到一定程度,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减弱。这也说明生产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是有限的。

进一步考察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应情况和相应路径。从图2(右)可以看到,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当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增加1%,该冲击对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影响,其正向效应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0.141%后,第二期下降到0.081%,第三期效应又上涨为0.132%,第四期和第五期效应缓慢下降,分别为0.117%和0.097%,第六期迅速下降为0.039%,在第八期之后其冲击效应趋向于零。

整体来说,户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受到一个正的冲击后,对农业总产值产生正的持续的影响。短期而言,拥有固定资产原值波动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应用方差分解法对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的不同预测期限的预测误差的方差进行分解。

通过方差分解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延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对于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不断上升,但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趋于稳定(见图2),表明我国农业从业者拥有固定资产用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潜能较大,一方面说明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不足,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政策,以促进农业从业者拥有更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从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趋于稳定来看,尽管农业综合作业水平(x2)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还是有限。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例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出现危机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转向绿色发展提出了强烈要求。我国在国家层面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做出了明确指示,鼓励并倡导各行各业开发绿色技术。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针对农业领域的绿色技术发展国家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工程中绿色技术的适用与推广进行探讨。

一、绿色农机工程概念以及发展意义

在探讨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适用推广前,我们应掌握绿色农机工程的概念。从我国的绿色农机工程实际情况来看,绿色农机工程就是在农机工程的研发、运用、维护中全面考虑相关资源和环境因素,实现农机产品价值和环境属性的协调统一发展目标。一般来讲,绿色农机工程中的产品技术更加先进,对环境的损害影响更小。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绿色农机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推广运用,不仅能优化农机产品的研发结构,还能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因此,研究绿色农机技术,加强绿色农业机械运用、推广十分有意义。

二、绿色技术在农机工程中的适用与推广

农业机械工程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生产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绿色农机工程还属于农机领域的新兴事物,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来论证绿色农机技术的适用性,通过不断地推广宣传来实现绿色农机产品的生产价值。在具体的适用与推广上,我们需要注重策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建立健全绿色农机工程的发展机制

由于绿色农机工程在我国属于创新型的工程,配套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因此,在发展绿色农机工程事业上,我们应建立健全产业的发展机制。在具体的制度制定上,要全面征求、吸纳行业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从绿色农业机械的本质特征出发,突出制度层面对创新型绿色农机技术的重视与鼓励,强化绿色农机产品的节能性、清洁性、环保性。从制度上保障和规范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适用与推广。

(二)结合生产需求,优化绿色农机设计

在绿色农机工程的建设中,研发设计出符合绿色技术标准的农机产品是最核心的内容。在绿色农机产品的设计生产上,我们必须结合现代化绿色农业的生产需求,及时研发、优化绿色农机产品的设计方案。在现阶段的绿色农机产品研发设计上,我们应遵循以下设计模式:

(三)加大绿色农机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

当我们拥有了完善的绿色农机工程发展机制和具备先进技术的绿色农机产品后,应加大绿色农机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把绿色农机产品在实验室的适用性能及时推广到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让生产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检验绿色农机技术的适用性。在绿色农机技术的推广运用中,要建立畅通的适用性反馈渠道,及时地发现产品问题,掌握生产对绿色农机技术的改进要求,从而进行绿色农机工程的动态完善作业,不断地提升绿色农机设计、制造、运用水平。同时,应加强绿色农机产品在实际运用中的维护保养,全面推行绿色维护、保养技术,做到绿色技术在农机工程推广运用中的无缝对接,实现绿色农业发展过程的一体化目标。

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适用与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化绿色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绿色农机工程的运用推广中,我们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从生产实践的需求侧出发,不断地研发出性能优良的绿色农机产品;通过推广宣传把绿色农机技术的适用性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装备支持。

作者:马银生 单位:大庆市大同区农机指导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