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21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1

(一)立足当地优势,确立产业化发展道路

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布局。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本着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先后四次大规模调整作物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市培植了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

2、探索集约经营,发展农业园区。近年来,##市大胆创新机制,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建园区。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模式,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公司、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二是依托农户办园区。支持农村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户承租土地,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实物、技术等合股联办园区,大面积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木、海淡水养殖等家庭农业园区。三是依托特色办园区。把全市农业作为一个生态园区,对产业、产品、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种养、贸工、科研开发、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集约经营,使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逐渐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增长点。

3、依托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农之路。一是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引进。组建3处科技开发中心、5处科研所,先后研制开发农业新技术60多项;与全国27所大学、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10多项。二是建立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中国蔬菜网、报纸、电视等手段,及时为农民和传递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求及价格走向等信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以市农技培训中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为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农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轮训。

4、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细加工。以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领域,重点向优势农产品倾斜,培植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规模和加工增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完善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格局。

(二)适应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化生产

1、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部级农业放心菜生产基地、10个外资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园区。对生产基地全部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注册商标、统一销售标识”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一票否决制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了生产档案和警示牌,实现了蔬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2、严格质量检测。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制订了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在15个种菜乡镇配置了速测室和农产品安全流动检测车,负责全市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程质量检测,蔬菜品质显著提高。

3、抓好源头控制。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了专门的农资市场,将全市农药、化肥和种子经营户集中到市场内统一管理,较好地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下大力气搞好产地环境治理,对污染重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使工业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并投资57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密封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积极开拓市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

1、积极构筑国内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近年来,##市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十大农资超市”,带动了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积极推广新型销售方式,与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及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开展了直供直销、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同时,主动走出国门,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市场、公司的合资合作,建立国外销售基地,开通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海上“蓝色通道”、“空中走廊”、网上通道等,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专营店”,产品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巧借外力促发展。一是抓好新品种引进,使农产品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科技园区以及农产品博览会等招商载体的作用,使之成为全市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开展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依靠外商的资金、技术、信息和销售渠道拓展国外市场。

##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发展农业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圈子,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以工业化为推动力量克服小生产的缺陷,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化技术对接,与大生产对接,与市场流通对接,将农户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和大流通。

(二)发展农业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保证农产品质量。消费者热衷于绿色环保优质产品的消费倾向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决定了实行标准化生产、解决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并严格执行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是在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必经之路。

(三)发展农业必须树立市场意识,以建市场、抓流通来推动农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加强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流通企业,开拓流通领域,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推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建立起以专业化、规模化大生产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市场,以大市场、大流通进一步推动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生产和组织流通水平不断升级。

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在农业经营方面,遇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问题,亟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市立足本地优势,对农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推行“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同、订单形式把农民同龙头企业、基地、协会连成一体,使广大农民手持订单开展生产。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2

我县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协会中,第一关是抓好“建”的工作,积极引导创建协会,并全力帮助协会搞好三个阵地、四支队伍、五项制度的配套建设,夯实协会基础。

积极引导创建协会。我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根据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积极引导创建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一是根据各地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创建协会,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如我县根据容西乡祖立村大力发展了荔枝、龙眼种植,做好了山上文章的前提下,近年来村民又开始培育兰花并初步取得了成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抓住机遇,及时引导农民创建兰花协会,大力发展兰花新产业,开发山下文章。目前,兰花产业成为了该村的新产业;二是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建立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的销售环节是我县的薄弱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我县引导各乡镇创办的多个经纪人协会,在协会的组织和活动下,我县农产品实现了产销两旺,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立协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如我县在沙田柚、霞烟鸡等特色优势产业上建立了协会,促进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了我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四是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我县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养殖业、水果生产业上先后建立了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灵山无公害养牛协会、杨村水果种植协会等,并努力促使协会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促进了农产品社会化进程。

搞好配套建设。我县依托党建优势力量,帮助协会建立三个阵地、四支队伍、五项制度,加快协会建设进程。三个阵地:一是工作阵地。利用各级党组织的办公楼或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办公室,作为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专用电话,甚至扶持配备专用电脑等;二是宣传阵地。在办公地点附近开辟宣传专栏,及时摘抄对本地农业生产有价值的技术信息资料;三是培训阵地。利用党员活动室或镇、村党校作为活动场所,结合党员电教科技工程,配合协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党员、生产大户和群众收看科技电教片、办起科技夜校,举办技术培训班。四支队伍:一是协会工作骨干队伍。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负责人,让党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目前,全县各种协会的工作骨干达多人,其中党员干部达多人。二是技术员队伍。由各级党组织聘请的专家和乡镇科技特派员、土专家组成,目前我县聘请有市外专家人市、县、乡镇三级科技工作者挂钩协会余人,农村土专家多人,常年为各种协会服务。三是生产大户队伍。建立生产大户名册,把他们的生产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及其他相关的情况制成档案,县、乡镇在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重点帮扶。四是营销队伍。各级党组织建立多人的营销队伍,通过他们使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五项制度:一是制定好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各协会制定好《农村专业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协会的职能以及协会运作的方式。二是服务联系制度。将印有协会专用电话、挂点科技特派员和乡镇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联系电话的服务联系卡分发给每位会员。确定一批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县、乡镇重点服务网点,制作产业分布和网点示意图,做到每个网点都有一名技术人员挂点,形成农业科技示范服务网络,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三是信息处理制度。对协会会员、农户来访来电及时解疑答难,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将县、乡镇农村致富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电话、板报、广播、农村致富信息栏等渠道迅速传达到各协会和农户手中,帮助协会、农民解决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如××年春,县委和黎村镇党委获悉禽流感有可能袭击我县后,马上与黎村家禽业协会一起,严格要求养殖户进行禽流感防疫,避免了禽流感的发生,在全国各地肉鸡遭“封杀”的情况下,我县“黎村三黄鸡”却畅通无阻地销往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四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根据生产的需要召开各级党组织挂点领导和协会骨干会议,研究协会工作和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农户反映的问题。五是汇报制度。各级党组织挂点领导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做好协会工作和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协会运作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每月向党组织做一次汇报。版权所有

二、以“推”谋发展,加快协会成长

我县通过多项措施来整合各级党组织、各有关部门等合力,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加快了协会的成长。一是落实挂钩联络协会制度。县委根据农业协会建设和覆盖的情况,对县直部门挂村工作进行了调整,组织了新一轮的包村挂协会、挂基地和联系生产大户、贫困户工作,把建设好协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包村工作重要的任务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协会、农民更多的帮扶,并落实奖惩制度,以制度严格要求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为协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二是深化“农村致富信息网”服务协会及其会员制度。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服务的龙头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备,强化协调职能,网上信息,更新充实网页,为实现产前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产中依托农技网络,提高服务水平;产后培育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架起了通畅的桥梁。三是开展“信贷优待扶持农村党员”活动。我县县委组织部与农行、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信贷优待扶持农村党员”活动,大力从资金上扶持农村党员和协会党员发展经济。对领取了《容县农村党员贷款优待证》的农村党员和协会党员进行倾斜性贷款,利率从低,还款期限可根据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适当延长。如我县自良镇容县沙田柚协会自良分会会员、农民党员彭春坚领取优待证后,申请并获得了万元的贷款来发展沙田柚种植。四是典型示范。我县根据实际,把建立协会较早、规模较大、带动农民致富能力较强的黎村家禽业协会、千秋沙田柚种植协会、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等个协会作为典型,对他们的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并加以推广,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协会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3

农业产业化是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困难加大,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迫切需要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效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市场约束、质量瓶颈、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

一、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推进城镇化,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有根本性的战略转变,发展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这一战略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WTO农业协议规则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要发展、农民收入要增加,必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产业化按照产品的生产、销售形成了新的分工和协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体现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家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加快了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性因素。解决这一问题,要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把农民尽可能多地转移出来。产业化发展了,就可以带动农村道路通讯、仓储流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区域经济中心,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加深对产业化经营的认识,把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发展产业化经营需要政策的扶持

一要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用产业化推动高效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增加农业效益。二要向龙头企业倾斜,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农户,拉动发展。三要加强配套体系建设,特别要促进市场开发,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四要鼓励有关部门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民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门路。五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条件。尤其是农村道路、电网、通讯、水利建设,要加强统一规划,提高投资效益。

2.抓好“龙头”建设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是提高农副产品效益,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的关键。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起一种或几种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所有制、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特别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那些机制好、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尽快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把发展龙头企业的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上,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培植基地、开拓市场、发展中介组织、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经济。

3.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产业化经营,需要科技进步作支撑,要把发展产业化同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一要加快普及先进适用技术。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以产业化经营组织、商品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开发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等科技兴农工程。通过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使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进入千家万户,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要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村科技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向市场经济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的主体,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好地带动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三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建立灵活高效实用的培训体系,巩固完善三级培训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四要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化。为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特别是供求、价格、库存、进出口等信息,指导企业和农民及时高速生产,增加收益。

4.解决体制问题

旧的农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产业化经营,迫切需要建立和形成新的管理体制。要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理顺体制,为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好的体制环境。要建立起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诚信程度,属于合同契约关系的,要规范合同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要加快培育发展中介组织,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造,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生力量。

三、改进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

1.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观念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4

(一)支农资金增长较快与财政资金引导的瓶颈

数据显示,这十多年是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形势转好、农民增收较快的时期。依据2001—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在7%—9%之间。相对近几年我国农业的产业贡献率在3%—8%之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应该说是力度强劲。江西在用地、用电和投入等方面也给予了大量政策倾斜。省财政逐年增加投入,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由2006年的2500万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亿元,2009年再增至1.3亿元,主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提高附加值。但相对于整个农业产业化和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说,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二)农业产业化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薄弱

与中部和发达省份比较,江西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积累慢。2010年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有66个,江苏有43个,江西只有27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山东省有8120家,河南省有近6000家,江西省仅有25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山东省有1.2万亿元,江西省只有1303亿元。这说明,龙头企业靠自有资金积累来推动自身发展,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另外,农户收入低,参与农业产业化自有资金不足。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8.56元,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土地、劳力、技术相比,资金是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从资本市场和外商投资获得资金能力还不强

近年来,江西推进龙头企业上市工作卓有成效,但证券化率低于全国水平,亟须快步跟进。目前,农业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只有煌上煌、正邦科技、仁和药业等几家企业,在数量和融资规模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利用外资方面,相比沿海发达省市,如2010年江苏省新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311个,实际利用外资16.99亿美元,是江西的5倍多。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融资难点分析

(一)金融支持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江西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导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新产品、培育金融支持示范主体、打造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切实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2011年末,江西省涉农贷款余额为3337亿元,比年初增加618.7亿元,同比多增98.29亿元。从服务网点和贷款规模看,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且各行间加强分工合作。农村信用社主要是提供农户小额贷款为主,2010年涉农贷款余额达1002亿元,贷款占比达79.6%。农行江西省分行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季节性收购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已与江西180家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38.9亿元,贷款余额达31.7亿元。在成绩面前,我们还清醒地看到,金融支持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1、服务农业产业化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近年来国有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实行大规模的改革,发展战略明显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文化等第三产业转移,本来大量的农村存款应该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反而抽调用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逐步减弱。二是农村信用社服务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且与商业银行执行基本一致的风险控制要求,导致农户因不符合银行风险控制要求贷不到款。针对龙头企业快捷性、全国性结算要求,结算模式无法满足其结算需求。三是以支持“三农”发展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已偏离了支农方向。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县级以下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向大多为经济开发区新设立的新兴企业。

2、涉农贷款政策制约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

一是涉农贷款由于缺乏抵押物。对于农户而言,宅基地上的房产是最值钱的资产,但这些资产,在银行的风险评估中占据的比重极低,几乎不构成抵押。龙头企业的自有资金大都投向了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以租赁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又不可抵押。二是涉农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涉农贷款机构出于效应和风险考虑,信贷额度逐步减少,且利率上浮。据了解,江西涉农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普遍上浮了10%—30%,使农户和龙头企业贷款成本大幅增加。三是涉农金融产品期限短,反担保手续费高昂,抑制了农户的贷款需求,增加了农户、龙头企业的财务成本。

3、农业企业自身的局限使金融支持持谨慎态度

一是我省大多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自然和市场约束大,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管理风险较大。我省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管理上往往还停留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企业决策不规范,内部管理随意性大,制度执行不严格,财务管理混乱,金融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大大制约了龙头企业的融资能力。

4、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投保积极性

目前江西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有油菜、花生、棉花、烟叶、能繁母猪、肉鸡保险等险种。相对其他保险险种和保险规模来说,农业保险占全省总保费的比重在0.1%左右,且财政给予的保费补贴比例较少,难以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5、信用环境障碍和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早在2001年,江西已经在多地试点开展过无需抵押的小额农贷产品,农户经过信用评级、授信,可获取一定数额贷款。在这段探索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户诚信意识缺乏,存在逃避贷款债务的现象,催生了大批不良贷款。对于龙头企业来说,由于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且金融机构贷款责任追究终身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

三、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体系

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为农业小额贷款机构提供批发性融资服务,解决其无资金可贷问题,同时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流向和风险控制。二是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能力。对经验绩效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提高其注册资本和融资资金比例。三是对于主要从事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既要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要风险适度可控。如对贷款对象可以适当宽松一些,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二)建立政府涉农贷款贴息基金

针对部分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利率上浮问题,建议政府加大财政贴息贷款力度,建立农业产业化贴息贷款基金,专项用于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贷款贴息,并明确最高贴息额度和贴息期限,使农户和龙头企业贷款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三)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从农业龙头企业入手,选择特色种植业出台江西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范围。二是尽快建立符合江西省情的风险分散机制,即设立以保险公司农险经营盈余为主、财政资金为辅的风险准备金,准备金可区分来源渠道,分别由保险公司和省级负责管理和运营,同时实行赔付封顶政策,赔偿责任以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为限。

(四)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平台

一是要继续支持省级非盈利担保公司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与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力度,专门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二是支持地方政府组建不同形式的担保公司,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和城市商业银行参股融资,在市场准入和相关政策上给以优惠,形成多层级的担保体系。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5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不断加大农机补贴和农机合作社建设力度。使各地农机合作社、特别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以绥化市为例,全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总投资13.49亿元,其中农机设备投资10.65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2.49亿元,其他投资3500万元。合作社建设资金主要以上级财政投资和农民投入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引导农民和社会组织以多种生产要素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农民合作型、乡村主办型、大户领办型、民企联办型、整合升级型、场县共建型、组织联结型等几种组建和运营模式。体现出组建方式活、建设规模大、装备力量强、作业质量优、管理标准高等特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提升农业标准,促进增产增收,现代化大农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6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不断加大农机补贴和农机合作社建设力度,使各地农机合作社、特别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以绥化市为例,全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总投资13.49亿元,其中农机设备投资10.65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2.49亿元,其他投资3500万元。合作社建设资金主要以上级财政投资和农民投入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引导农民和社会组织以多种生产要素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农民合作型、乡村主办型、大户领办型、民企联办型、整合升级型、场县共建型、组织联结型等几种组建和运营模式,体现出组建方式活、建设规模大、装备力量强、作业质量优、管理标准高等特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提升农业标准,促进增产增收,现代化大农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7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播种种子、喷洒农药以及提高施肥的准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从侧面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也不断提上日程,其综合发展对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保障,从而在综合实力上带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产品的产出量,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农业对机械化水平的重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营模式已经开始逐步转型,农业的生产模式也开始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优化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素,从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2.1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服务走向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有力措施。其关键作用是将零散的农户经营和农业服务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农业资源在市场的有效运作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农机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益。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不断地拓宽农业机械服务的途径,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引导过程,实现产前、产后资源的不断延伸,农民种植品种不断地向经济作物靠拢,实现生产环节全部机械化。与此同时,重视地域跨越的作业模式,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水稻、玉米的机械化模式,吸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及服务模式。

2.2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我国很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山区仍然未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发展,多渠道为农民创收提供途径,要想借助于农业的机械化;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产出和投入,让广大的农村地区真正地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应用农村的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产出,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政府部门应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补贴资金和政策倾斜,为农民添置农业机械化设备,切实可行地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机械化途径和惠民利民的补贴减免政策。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不同特色风格地域差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最终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8

1.1农业机械化基础初步奠定

1956年底,我国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现代农业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2]。直到1978年,我国农村并未发生彻底改变,农业现代化速度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据统计,1976年全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净产值为319元,仅比1965年增长7.4%,低于1952年323元的水平。平均每个农业劳动生产力生产的粮食为972 kg,仅比1965年增长15.4%,也低于1957年1031 kg的水平。不仅如此,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长缓慢。我国农民1949年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66.1元。到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有133.57元,且其中实物收入占58.1%,货币收入占41.9%。1949—1978年,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农民的年实际纯收入仅增长1倍左右,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全国未得到显著的发展[4]。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初步奠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1.2农业机械应用领域拓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在此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从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已从单一的耕作机械拓展到大农业各个方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以及设施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领域。

1.3农业机械化跨入中级阶段

2001年10月11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党中央连续9个涉农一号文件,这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号文件分别就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耕地保护、粮食增收、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涉及农业现代化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截至2010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92 410万kW,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量为3 921 723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动力为11 166.987 5万kW,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为17 857 921台,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为17 278.379 8万kW,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数量为6 128 598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数量为29 925 485台,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为9 462 526台,渔用机动船数量为0 [6]。

总的来讲,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低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7]。

2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下

我国人口数量及构成见表1[8]。由表1可知,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人口的比重持续降低,但仍然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我国就业人口在各产业的分布情况见表2[8]。由表2可知,2005—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逐年递减,2009年的比例为38.1%。结合表1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人口中大约有15%左右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我国6~29岁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未上学占2.19%,小学文化占37.17%,初中文化占48.86%,高中文化占10.67%,大专文化占0.90%,大学本科文化占0.20%,研究生及以上文化为0.01%[9]。由此可知,当前农业从业人口中88%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仅有不到12%为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化程度。

如果认为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需要比第一产业更高的教育程度,那么可以得出,当前29岁以下农业人口最高只接受了初中程度的教育,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且未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民接受过一定时间专业的农业技能培训。因此,总的来讲,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未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未有证据表明其具备从事信息农业的能力。

2.2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机化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水平还不高,且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讲,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南方。北京、天津是北方农业机械化高水平的代表,上海、江苏等地是南方农业机械化高水平的代表,位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列。黑龙江、新疆等地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典型的土地规模经营出效果的代表。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华北、东北、西北(新疆除外);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华东、中南、西南。西南5省区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难度最大的地区[10]。

从种植结构分析,2009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9.94%,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72.9%、69.72%;水稻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水稻机、播、栽与机收水平仅为5.62%和18.5%,玉米机收水平仅为1.63%。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北方总体机械化水平比南方高,主要是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高,而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2.3经济实力弱,农民购买力低,制约农机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 333.33 m2的广大农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虽然较高,但农民的购买能力还处于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最底层,况且农民年收入的大部分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第二、三产业,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农机化的深入发展。

2.4农机装备水平滞后,结构不合理,作业水平低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9

(二)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广西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极大地加速了广西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据农业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评估标准,广西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是:社会人均GDP实现61.23与标准值相差38.77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2.24%,不到标准值的1/3;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例为18.20%,不到标准值的1/2;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每公顷耕地农业产值为8.725%,低于标准值12.75%,森林覆盖率远高于指标值;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水平37.2%。但是,广西与全国比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区相比更是落后不少。对照农业现代化几个必需要素,广西的优势是:

一是在农产品品种的研发方面在全国领先。例如超级稻的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糖料蔗品种的研发及推广、香蕉、木薯、桑蚕、丰产林的品种研发及推广等,都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是形成几个全国第一或领先的产业,如糖料蔗、桑蚕、木薯、速生林等。这些产品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全国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三是化学化生产方式已成为常态,农民对使用化学辅助材料接受程度高。四是形成了一些高效农业品种及模式。如优质香蕉的生产、热带水果的生产等。广西的劣势也十分突出: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综合机械化水平仅达37.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57%。二是产业化程度低,更谈不上规模化、集约化的组织生产,农民对生产什么基本靠自己感觉,缺少产业引导,故少有产业化生产。三是自然条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广西大部分地方是山区,土地不平整,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不适应这里。农村山多地少,规模种植也难以组织。四是水利条件差。广西由于地理条件不好,多年来水利设施一直发展滞后。虽然广西年平均降雨量在全国是较多的,但是全区仍然有多个旱区,这主要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工程性缺水。因此,广西建设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

(三)广西农机化发展状况1.发展状况。至2012年,广西农机化发展状况: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原值达241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196万kW,拖拉机150万台。二是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机总作业值314亿元,比上年增加1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7.6%,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三是农机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全区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621个,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155个,农机专业户101.1万户,农机户总数210.9万户。五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加快,共推广农机新机具35万台套,培训农机技术人员72850人。2.存在问题。广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总动力排在全国26位。二是农机化发展水平低。37.2%远远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三是重要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使用未成熟形成了新的发展“瓶颈”,影响了广西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例如,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甘蔗机械化收割,前者属于难以推广,后者属于机械不成熟。四是山区自然条件和农民经济发展水平低,影响了机械化的推广使用。五是没有探索出适宜广西农机化发展的新模式,农民甚至各级干部普遍对机械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六是土地的分散经营不利于机械化技术推广。

二、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和作用

(一)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首先,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要素之一,它在现代农业中排在首要的位置。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这个生产方式就是机械化。其次,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各个要素中始终贯穿各个要素的始终,各个要素的实现要依靠机械化来完成。例如,水利化的实施,在水利设施的末端向农田灌溉或者运用先进的滴、喷灌技术时要依靠农机来作业。而化学化同样要依靠农机来实现高效合理的管理。即使在产后,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包装、保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机械化的支持。可以说,在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化在发挥作用,也只有在各个环节使用农机化,农业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二)农机化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1.替代人畜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农机化对于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作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伴随着劳动工具的发展而发展的。机器替代人力从事农业生产可以提高数十乃至数百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开发了农业生产领域。在机械化条件下,人们可以轻易大规模改变生产环境和条件,一些通过机器来完成的农艺或技术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3.农机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机械化拓展了农业科技的研究范围,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农业机械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也促使农艺与农机必须紧密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农业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的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都要求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所以,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4.农机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农机化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用武之地,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5.农机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实施机械化将促使农民主动掌握现代农机科技技术,特别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中,农机化在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农机化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机械这个载体,将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一种新的、高效的、高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广西农机化发展的思路

(一)提高对农机化重要性认识。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农业机械化是发展节约型农业的关键。

(二)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契机,实现装备跨越发展。自2004年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以来,这一政策对我区农机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抓住时机努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要鼓励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购买农机具,提高装备数量和动力水平。二是要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用机具,在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环节机具的推广使用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例如,出台地方累加补贴政策,对购买插秧机、甘蔗联合收割机的对象累加补贴。三是出台广西农机作业补贴办法,对主要作物的机械化推广“瓶颈”环节进行补贴,鼓励农民使用机械化。

(三)积极探索广西农机化发展模式。一要大力发展符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机服务模式。在平原地区,要扶持大型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农机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这类合作社主要装备大型先进机具,实施连片作业,可以完成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二要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的发展。三要大力鼓励山区农民购买轻便、小型、易携带的小型农机具,如小型高效的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例10

1、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畜禽、农作物、水产生产期的需要,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新知识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对新品种的培育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将引起现代农业装备的重大变化。

2、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率的农机具将加快制造、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3、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推广与普及,使农业机械化得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将在推进各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已经步入中级发展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现存的结构不尽合理、能耗物耗偏高、科技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相统一。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水平,提高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业从业者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

1、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另一方面旅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要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由初级阶段迈入了中级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

2、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