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骨折后康复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7 10:27:44

骨折后康复护理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1

199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Colles骨折96例,男41例,女55例;右68例,左28例;年龄21~82岁,平均56岁。按照Frykman分类:Ⅰ22例,Ⅱ39例,Ⅲ9例,Ⅳ10例,Ⅴ10 例,Ⅵ2例,Ⅶ3例,Ⅷ1例;其中7例合并舟月分离。

方法:对无移位骨折,采用功能位石膏固定。对有移位骨折,采用手法整复。患者取坐位,前臂旋前,即手掌朝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引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然后再使腕关节掌屈,同时向掌侧及尺侧推压骨折远端,保持腕关节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整复时均未采用麻醉,73例于伤后24小时内整复,23例于伤后3~6天内整复。整复后采用腕背桡侧石膏托固定。

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所有病人于石膏固定后嘱其抬高患肢,次日来门诊观察血运、手部感觉及皮肤温度。如手部肿胀严重,松解绷带,抬高患肢,待手部肿胀消退后,缠紧绷带,嘱其继续抬高患肢。3天后疼痛明显缓解,开始帮助患者活动肩肘关节及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每日至少活动1~2次,逐渐增加。一方面防止关节僵硬,另一方面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康复的信心。拆石膏后拍片复查,位置满意即戴前臂吊带,并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锻炼腕关节。起初次数不宜过多,1周后再次拍片复查,位置满意,继续锻炼。对于严重粉碎骨折,或合并舟月分离者,因为固定时间较长,腕关节功能在拆除固定后严重受限,可配合蜡疗等,

进行功能锻炼。

结 果

96例病人均于功能锻炼1周后通过拍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23例于半年后失去随访,73例随访时间6~78个月,平均33个月。

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无1例发生再移位,无1例发生手指及腕关节僵硬,7例患肢前臂肌肉有较明显的萎缩,未见Sudeoks骨萎缩发生及腕关节不稳。1例于拆除石膏后1周再次摔伤,骨折部位出现疼痛,拍片未见骨折移位。14例于伤后半年内每逢阴雨天,腕关节出现不适或疼痛,于半年后消失。17例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但不影响功能。握力75例与健侧大致相同,21例较健侧减弱,1年后与健侧大致相同。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Colles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该部位属松质骨,骨折后愈合快,很少有不愈合报道。然而由于固定时间过长或者护理不当,带来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因此对Colles骨折外固定期限,各家主张不一,Vantrappen主张外固定3周,Smaill主张固定4周。Frykman主张无移位骨折者外固定不多于2~3周,而粉碎骨折外固定12周。也有人提出对无舟月分离及无严重粉碎的骨折只固定2周,无需更换石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因此,固定后和早期拆除固定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Colles骨折通常只固定腕关节,然后进行前臂吊带。患者往往以为整个患臂不能活动。老年人因为关节本身比较僵硬,加上固定或不活动,一般2周后间关节、肘关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时间过长将会带来永久性的僵直,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远远超出了骨折本身。有的患者出现Sudeok's骨萎缩,手部疼痛,手指及腕关节僵硬,皮肤薄、红、骨质疏松,主动活动明显受限。同时肢体活动量的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的发展[2],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重视Colles骨折后的护理与康复治疗。

本组病人并发症少的关键所在就是因为固定时间短,护理得当。我们观察到,对于老年患者即使复位不满意,只要早期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满意,就能弥补上述不足。

参考文献

1 南国新,侯纪寿.缩短固定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3)(增刊):236.

2 Kaastad TS,Reikeras O,Narum S,et al.Effect of intensitive training on lower leg structural strength :an in vivo study in ovariectomized rats.Scand J Med Sci.Sports,1997,7(4):220-225.

万名乡医培训项目启动

5月22日,中央统战部、卫生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启动实施“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万名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拟投入项目基金3000万元,用1年至2年时间,使中西部地区10个省(自治区)96个县的11 000名乡村医生获得临床实用技能培训的机会。

据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暖工程”创建于1995年,是一项扶助贫困群体的民心工程。此次接受香港著名爱国人士、企业家李兆基先生捐赠,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是“温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由卫生部负责指导、组织卫生系统所属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不少于60天的临床实用技能培训,使受训乡村医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2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组成肩关节,下端连接肘关节,对整个手臂的运动起关键作用。肱骨骨折之后,不仅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也会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困扰[1]。为了探讨肱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文章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跟康复密切相关,骨科治疗中,恢复功能是永恒主题,也是手术成功的标志。因而,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有的医疗手段中,骨折手术前期一般是打石膏进行固定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患部进行了石膏固定,无法得到有效的活动,血液流速缓慢,身体中的废弃物不能有效排出,严重者,会造成血管拥堵从而造成肌体坏死[2]。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局部按摩是康复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功能恢复来讲,患者想要实现比较理想的功能恢复,在康复治疗中进行功能训练必不可少,在训练中听从护理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完美恢复。

在进行肱骨骨折手术后,患部经常会出现僵硬的状况,在咨询护理人员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活动,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早期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和中期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总之,在肱骨骨折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3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52―02

髌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膝关节僵直、屈曲受限活动障碍,影响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损伤后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利于关节面的磨合,促进关节液的循环,有利于关节面软骨的修复,防止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关节炎的发生,维持肌肉的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1]本组30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处理,术后X线显示对位,对位对线正确或基本正确,将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髌骨骨折进行护理,观察其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髌骨骨折病人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5-75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均行髌骨爪内固定术。

1.2 分组

将3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即行关节肌肉功能锻炼,等长肌肉收缩,之后根据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患肢负重训练,全身活动,增加关节活动,B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四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康复治疗

2.2 抗炎、消肿

术后即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5~20cm,第1~3d同时间歇性、交替进行小腿部和股骨部肌肉有节律运动性或静力性的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6S,收缩和放松持续时间的比值在1:2左右,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宜。同时膝关节置于微屈10°,使髌骨前部保持一定的张力,有利于骨折端的轴向加压和髌骨关节的自身磨造及慢性复位[2]。创面有软组织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创面暴露处提携式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床旁照射治疗,利于消炎、抗感染、减少渗出和促进创面愈合。

2.3 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第1d即开始至第一周内增强等长收缩练习,早期等长收缩练习以保护关节不受异常应力作用,且不易引起有肌肉损伤的炎症反应。方法:分别收缩股四头肌绳肌,持续收缩6S,休息,重复20次一组,每天3组;或每组肌肉持续收缩10S,休息,重复10次一组,每天10组。

2.4 “负重”训练

针对患肢长骨受应力作用,促进骨质再生,防止骨质疏松。[3]方法:练习卧位时,用足底部蹬床尾护栏,每次10分钟,每天3-5次。

2.5 全身活动

加强非受累肢体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躯体代谢活动和体能。方法:锻炼上肢支撑躯体的肌力训练,为拄拐行走做准备。

2.6 增加膝关节活动

第3天开始被动运动借助他人、自身体重和器械被动屈膝。被动运动中注意用力均匀缓慢,牵拉关节同时被动屈曲直到稍过痛点为止,保持一定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程度应控制再运动后次日晨起肿痛消失,若未消失则说明前一日运动过量。

2.7 康复评定标准:

治愈:无肌肉萎缩,膝关节伸屈范围达130°~140°,并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及工作;显效:无明显、肌肉萎缩、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膝关节伸屈达100°~120°,日常生活无妨碍;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膝关节主动伸屈达70°~90°,功能活动受一定影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主动伸屈

3 结果

对3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A组14例优,患者在术后一个半月基本恢复日常生活,需扶拐行走避免负重,4例为良,无中和差者,优良率为100%;B组7例优,5例良,4例中,2例差,患者3周-4周内日常生活可自理,需扶拐上下楼梯行走间断休息,避免负重,优良率为66%。从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康复护理显然降低膝关节功能及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见下表)

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评定结果

优 良 中 差 优良率(100%)

A组(例) 14 4 100

B组(例) 7 5 4 2 66

4 讨论

膝关节两端的骨折损伤关节面,造成关节内外粘连,患者下肢骨折后制动时间长,固定中难以进行有效的关节活动,静脉血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关节内及周围组织易发生纤维性粘连,加以关节囊、韧带,通过关节的肌肉、肌腱的挛缩,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炎的发生,预防制动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4]

4.1 康复护理 护理对策 由于膝关节骨折的多样性,需了解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复位程度、内固定稳定程度,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日增加的度数、每天的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

4.2 心理护理 (1)在患者的传统观念中,骨折治疗应以制动为主,因此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根据不同的性格、职业、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了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其信心。还要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长期制动的并发症,下肢关节运动的优点,骨连接端有足够坚固的内固定等,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自觉配合治疗。严格防止患者主动对抗,防止内固定及骨折移位。(2)术后患者可使用镇痛泵,减轻疼痛,以利于配合。

4.3 康复治疗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根据患者的承受力调整速度及活动弧度,加强防护措施,勿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敷料包扎、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完整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关节内手术后,放置负压吸引管时,在运动时应妥善固定吸引管,以防止吸引管脱出,影响血液和滑液的引流。

4.4 术后3d以内是缓解疼痛的重要阶段。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多与麻醉科合作采用静脉自控性镇痛泵,维持少量定时给药,对某些耐痛能力极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对某些身体素质及耐痛能力较好的患者亦可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止痛药。随着患者术后身体、心理耐受力增强,镇痛措施逐渐撤消,从而避免某些止痛药的成瘾性。

参考文献

[1]. Boldin C,Fankhauser F,Hofer HP,et al.Three-year result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e LIS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5(4):222-229.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4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两组: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常规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均满意,CPM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CPM的应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关键词】CPM;髌骨骨折;护理【中图分类号】R2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1-01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往只强调手术方法的改进,不注重康复护理,因而有许多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早期活动,导致关节粘连、股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1]。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00例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髌骨骨折100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6-75岁,平均45岁;横骨折56例,粉碎骨折44例。1.2 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① 康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2)股四头肌主动锻炼:麻醉过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4)院外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前向其讲明主动及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早期功能锻炼时责任护士应在旁指导,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次的锻炼及细微进步都给予肯定,以增加患者信心。有些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活动或活动少,应采取真诚、耐心负责的态度,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进行锻炼。对于疼痛难忍者,可给患者应用止痛药并耐心鼓励、同情理解患者,同时取得支持,也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及强度。注意锻炼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由短到长,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只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切忌被动粗暴的锻炼、按摩。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② CPM应用及护理:术后将患侧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固定带,起始角度为30。,1 min~2 min完成1个屈伸运动,每日递增5。~10。,每天两次,每次活动的时间90~120 min。在CPM锻炼间歇期行股四头肌收缩,直接抬高锻炼及膝关节运动。CPM使用时间为lO~14 d。使用CPM机注意事项:(1)将患肢置于下肢关节康复器上,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因外旋压迫腓总神经。由专人负责指导,观察患者的锻炼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装置,应用时间、次数应严格按医嘱执行。持续被动活动早期活动度不宜太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2)主动训练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在CPM机使用间隙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先按摩患肢10-20 min,使肌肉放松,然后嘱患者行膝关节的屈伸治疗,每次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3)记录CPM活动的时间与活动范围,评估患者的合作与活动的效果,评估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末端的血循环的情况,注重患者的主诉,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调整好CPM的活动角度范围。(4)CPM的健康宣教:通过详细的说明及应用图解让患者明白CPM活动的原理,打消患者因害怕骨折的移位而不愿进行活动的心理。③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术后康复过程。病人返回病房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早期锻炼时,告知患者术后3天伤口疼痛会比较剧烈,后期疼痛会逐渐减轻,如疼痛难以忍受,医生会给以药物减轻疼痛;伤口疼痛会直接影响膝关节的术后功能锻炼,因此要鼓励患者正确对待术后疼痛问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患者出院前,应告知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消除活动会导致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问题的不良心理。2 结果3个月随访时,对膝关节活动状况进行评定,分为四级:优:患肢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良:正常范围的50%以上;差:正常范围的20%~50%;强直:正常范围的20%以下。两组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优良率分别为98%和94%,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P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5

老年骨折后活动障碍在临床上常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且骨折后愈合慢,又因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常多病共存,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不全,从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也易引起心理问题发生,制约伤后康复。因此,做好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骨科根据老年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经临床运用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7岁,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28例,以股骨颈骨折多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

2 康复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

2.1.1心理疏导: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患者舒适及生活质量,而且同时也有碍于骨折的康复。老年人由于意外致伤,骨折后愈合较慢且活动也不方便必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因此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我科采取的措施是采取问卷调查法,谈心法及临床观察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了解,判断出患者现存的或以后预测的心理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予以适当修改,补充完善。经验证明,只要耐心地加以疏导,患者均能以自然、安静的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消除焦虑与抑郁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骨折后愈合较慢,从而产生焦虑与抑郁心理,患者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不断触摸伤肢,锻炼不主动或放弃,严重者可导致失眠,不思饮食。为了消除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减少训练次数,调整锻炼方法。从而增加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与抑郁心理。

2.1.3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些老年人过分依赖于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属的照顾,对功能锻炼中所遇到的困难失去了自我护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热情、耐心和细致的护理中,尽可能地启发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另外,在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本人与家属共同制定心理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自我调适训练,让患者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

2.2功能康复护理:功能康复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我们主要按骨折愈合各期进行相应锻炼。

2.2.1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骨折部形成肉芽组织,骨痂尚未形成。锻炼的原则是关节不活动,主要是收缩或舒张肌肉,如屈伸指(趾),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锻炼等。

2.2.2骨折中期:伤后3~8周,局部疼痛消失,骨痂已形成,骨折部日趋稳定。此期应鼓励积极活动,逐渐活动上、下关节。但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力量。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复的基本原则

白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 康复护理措施

5.1初期护理: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中期护理: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后期护理: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行走活动: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 结果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91-02

2005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骨科同一组医生收治的单侧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系统的床上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训练,疗效较对照组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本院骨科同一组医生收治,均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其中股骨骨折49例,胫腓骨骨折60例,髌骨骨折11例;男74例,女46例,15-70岁,平均年龄32.9岁。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5-70岁;③手术方法采取切开内固定或复位后石膏外固定;④单侧骨折。

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神经损伤;②采取金属外固定支架固定者;③下肢关节置换手术;④合并心、肺、肾、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骨质疏松、慢性感染病灶。

4 方法

4.1 实验组。实验组于骨折固定术后24小时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床上康复操。床上康复操步骤:康复训练前先进行患肢的局部热敷、按摩,使肌肉放松。先做健肢训练,再做患肢。

4.1.1 脚趾运动。做脚趾屈伸动作,以患者能达到的最大角度,重复20~30次。

4.1.2 踝泵运动。做踝关节屈、伸和环绕动作,并于背伸极限位置保持数秒,重复10~20次。

4.1.3 小腿静肌力收缩。下肢伸直,小腿有节律运动性或静力性收缩或放松,每次持续6分钟,收缩和放松时间的比值在1∶2左右,重复10~20次。

4.1.4 髌骨运动。以拇指和食指(一般人用右手)固定髌骨两侧并向左右旋转推动髌骨,重复20~30次。

4.1.5 膝关节运动。托住骨折部位,膝关节下放一软枕,使其处于屈曲状态,度数为30°~40°,以膝关节为重点,使患者小腿抬高床面,做伸膝训练,保持5~10秒后再缓慢放下,重复10~30次。若不能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由护士协助进行被动屈伸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屈伸角度逐渐加大,一周后达到90°。

4.1.6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然后逐渐放松,重复10~30次,随着患者的病情好转和疼痛的减轻,逐渐增加角度进行练习。

4.1.7 髋关节运动。抬高下肢,做髋关节向上、外、下、环绕运动,重复5次左右。

以上训练于患者术后24即开始,每日二次。从健侧肢体开始过渡到患侧肢体,患肢从远端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渐进性的进行患肢非损伤关节和肌肉的锻炼。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由护士协助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训练时,应固定患肢骨折部位,动作缓慢,幅度从小开始,活动到痛点为止,根据病人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重复次数。下肢骨折为了稳定,常常固定膝关节,所以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要求患者在不负重、避免使骨折端承受较大的应力、不对膝关节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进行。有石膏托的患者训练时可取下石膏托,训练后再将石膏托安装上。训练中避免引起患者疼痛,以及肉不疲劳为宜。

4.2 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则按常规在肢体疼痛消失后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做局部肌肉和关节的训练。

两组患者于手术当日、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下肢膝关节活动度、膝屈伸肌力、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下床时间。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1月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5.2 两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屈伸肌力在手术当日、术后1周无差异,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屈伸肌力较对照组平均增加1级,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膝屈伸肌力较对照组平均增加2级。

5.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验组无手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

5.4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14天,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21天。

6 讨论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临床上常遇到骨折对位愈合很好,而伤肢功能恢复不良,甚至遗留残疾,给患者造成痛苦[1]。但骨折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牢固愈合,而同样重要的是早期、全面地恢复肢体的功能。由肢体制动造成的肌肉废用性萎缩一般是可逆的,可经过训练而复原,越早介入恢复越快。国外研究证明,关节功能低下仅1~2个月的时间即可发生废用综合症,超过6个月进行功能锻炼则收效甚微[2]。所以早期康复对预防制动发生的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早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疗法。而护士工作承担着重要的康复任务。有研究指出病人只有约4%的清醒时间是接受治疗的,而护士24小时都在病房中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是与病人互动最多的专业人员。近年许多的研究已指出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4],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的整体康复具有正向的影响。

康复护理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护理预防方法、评定和处理(协助治疗、训练的护理措施)的学科[5]。然而在临床上尚未得到深入。目前对下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方法的文献报道虽然很多,但较为零散,训练开始的时持续时间、部位、方法、角度说法不一,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方法,使临床护士难于借鉴。本研究设计的床上康复操以病人的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从健侧开始到患侧,患肢从远端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进行早期、全面、系统的功能运动训练,有效预防了制动对肢体功能的影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适合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卧床进行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技术。心理护理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6]。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配合康复训练,达到更好的康复护理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其患肢运动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此套床上康复操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并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制定不同的方案,达到整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金玉,杨骊华.下肢骨折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1997,12(1):25

[2] 吴萍.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 107-108

[3] 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81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8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5-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1],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共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 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 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观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促使自身功能恢复,克服焦虑、紧张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使其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2.2.3 CPM机锻炼 术后2周开始进行CPM机锻炼,即用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关节屈伸方向的功能锻炼,使用时先将患肢放置于下肢关节锻炼器上,绑好固定带,接通电源,然后打开开关,开始使用时角度为15°,以后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最大范围, 每次40分钟 ,每日1 ~ 2次。匀速运动持续 10~14天。

1.2.2.4 电脑骨折治疗仪辅助治疗 术后48小时开始用电脑骨折治疗仪治疗,2对电极板在患者骨折处交叉放置,每天2次, 每次40分钟,术后第2天选择消肿止痛模式,术后10天选择运动康复模式。

1.3 资料分析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见表1、表2 、表3)治疗2周后,统计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表明:局部疼痛程度, 在2周时间内,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关节活动度 2组比较 P

表1 局部疼痛程度的比较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0.63 ,P

表2 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3.74 ,P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1.18 , P

表42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CPM机的出现是骨科功能锻炼特别是关节ROM方面的重大进展,早期的被动活动可以在不影响骨折内固定的情况下完全松解粘连,为有效的主动活动创造条件。术后3天关节发生的粘连,经CPM机锻炼后可产生透明软骨修复[5]减少了关节内粘连,从而使髋关节在屈伸方向获得较好的活动。电脑骨折治疗仪疗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内啡肽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痛的作用,并能增强肌肉张力和力量,对骨组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实现成骨效应,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2]黄津芳,刘莹,杨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3]李宁.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86.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9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2-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患者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线良好、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的骨痂形成。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 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理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 (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 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3 资料分析 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形关节,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解剖结构特点有:髋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于髋臼之内,关节面接触紧密。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作用。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颈干角、前倾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扩大了髋关节活动自由度。但是髋关节结构的进化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需要,故髋关节容易被损伤、容易造成疾病。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J ].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骨折后康复护理例10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1 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 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 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 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 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 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