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2 11:33:21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1

(一)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文化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通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交通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整个社会,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既是一个生产部门,又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交通运输安全人命关天,工程建设质量是百年大计,交通行业反腐倡廉任务艰巨,形势复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核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反腐倡廉,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坚决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总之,充分发挥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功能,对于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物质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前无古人之经验,后无来者之发明的新事物、新问题,精华与糟粕会一同涌入,一同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同志存在着模糊认识,把一些腐败看作是一种文明的甚至令人羡慕的行为。如将奉上欺下视为聪明,奢侈攀比满足虚荣。务虚形式奉为策略等等,客观上为滋长腐败提供了土壤。澄清模糊认识,制止腐败行为,要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着力研究治本之策,真正加大预防力度,用心减少和消除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不断快速发展的交通,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通过交通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陈旧观念,突破陈规陋习,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交通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占领社会“市场”,从而形成一种“强势”,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可以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总书记又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呼倡导“八方面”的良好风气。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旨在践行“八方面”的良好风气,加大预防力度,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犯或少犯错误。只有搞好交通廉政文化建设,干部、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交通廉政文化建设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体现时代特色。

交通廉政文化建设要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大环境中,既要总结吸收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赋予时代特征,紧贴改革开放前沿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使交通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反映广大群众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继承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交通廉政文化,积极开拓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又要大力倡导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其他新观念、新道德。

(二)交通廉政文化建设要围绕中心、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这一中心和交通达到“三个服务”的要求,是新时期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廉政文化,也应当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构筑交通廉政文化市场动作体系,走交通廉政文化产业化道路。只有这样,交通廉政文化才能持久,不断发展壮大,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

(三)交通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社会、创新方式,扩大群众基础。

同志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这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拓展了新领域,打开了新视野。搞好廉政教育,干部是重点,但群众也要受教育,群众教育跟上去了,腐败的“市场”就会更小,整个社会廉政的氛围就会进一步形成。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除了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外,要大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教育的形象化和吸引力。既要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着力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营造良好的交通廉政文化氛围。同时,要走创新之路,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每个交通人上班有单位组织、下班有社区组织,时刻达到扶正祛邪,在健康文化中生存、生活、生长。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2

2.能对职工的思想观念起到导向作用。公路职工教育对职工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职工树立符合公路发展的价值观,以便能让他们不断适应现代化公路发展形式,促进其形成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共同发展的全新公路养护思路。

3.增加职工之间的凝聚力。职工教育凝聚作用是针对公路养护的职工来说的。加强对公路职工的教育,提高大众对公路养护工作的认识,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让更多人才参与到公路养护的工作中来。职工是公路养护和公路管理的主体,没有人员支持,公路养护工作就无法进行。要想增加职工的凝聚力,就必须先通过教育,然后才能在公路与养护事业取得发展。

4.不断激励职工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对公路职工开展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向广大职工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其另一个目的是对职工起到激励的作用。公路养护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职工。

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是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想不断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劳动模范和对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表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成效是有限的,因为他激励的对象有限,不能保证对所有职工都能发挥功效,而且表彰的人数也是有相应的限制,所以更重要是给予职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比如多给予一些生活上的物质支持,多多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职工们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才能促使职工全心全意将心思放在自己本职工作上来,才能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怎样开展公路职工教育才能更好为交通建设服务

1.加强对职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面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1抓好工作中的典型,多多鼓励广大职工向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学习。1.2让职工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人生观,以“三个代表”为主要思想指导方针,大力提倡思想解放。

1.3要让大家学会以公路养护的大局为重,服从集体的决定,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处处为集体着想,面面替集体考虑,促使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工作。当公路职工的职业道德得到有效加强,相应的职工就会自主规范自己工作行为,提升自己职业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正是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目的所在。

2.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方面追求科学与创新,二是职工工作方面讲究求实并重视员工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多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注重公路养护的知识更新,逐渐对原有落后的公路养护技术进行改进。不仅如此还要让更多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参与到工作中来,提升整体的技术实力,追求更高的公路养护标准,务必做到精细,严格的行业要求。在公路养护的工作职工应当中充分发挥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勤劳,踏实的精神力争将公路养护工作做到最好。创新精神也是公路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精神。现代化新型公路的建设,更是离不开创新精神。在公路养护技术手段方面需要创新,公路管理方面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源动力。公路职工之间的协作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要让其所有人都树立起团队的意识,密切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合作。使大家能有机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共同的职业信仰和职业目标追求下遵守共同的行业规范,才能为公路养护事业做出贡献。

3.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业制度是行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条件。不管是从事哪一行业工作,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公路行业同样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特点是工作环境线很长,如果完全依靠职业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合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保障工作开展。比如:建立岗位责任制,不同公路地段分由不同员工进行管理;公路管理机关,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工作效率。虽然现行已经拥有了建公路管理制度,但是很多方面还存在漏洞和缺陷。现在的职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逐渐加强岗位能力和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公路养护中来。基于此,各级部门要不断地完善制度,以便能适应不断随行情变化的需要。

4.重视人才。组建高素质,高技术才能的公路养护队伍是开展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拥有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才能符合现代化交通建设的要求。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先认清楚公路职工所处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采取培训措施,着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仅要保证其拥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而且还需具备一流动手能力。在使用人才的时候,尽量根据其优势和特长进行岗位安排,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更好为交通建设服务。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3

一、交通安全设施对公路建设正常运营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性设施,它对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和减轻事故的严重性,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的配套设施,包括:安全护栏(含防撞缓冲设施),防眩设施,隔离封闭设施,照明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隔离墩等其它安全设施。每一种安全设施都对公路建设正常运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主要起到提示、诱导、指示等作用。

(二)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的主要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它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等构成。

(三)防撞设施

防撞设施主要包括护栏、防撞筒等。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同时,还具有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以及诱导视线的作用。防撞筒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同时也有诱导视线的作用。

(四)隔离栅

隔离栅的主要作用是将公路用地隔离出来,同时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人和畜等与公路分离,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营。

(五)视线诱导设施

视线诱导没施主要包括分合流标志、线形诱导标、轮廓标等,主要作用是在夜间通过对车灯光的反射。使司机能够了解前方道路的线形及走向,使其提前做好准备。

(六)防眩没施

防眩设施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对向车灯造成的眩光,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七)桥梁防抛网

桥梁防抛网主要设置于天桥或主线下穿的分离守交以及主线上跨铁路或等级较高的其他公路的分离立交上,用于防止杂物落在桥梁下力的道路行车道上,保证行车安全。

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一)标志的设置

结合道路的交通特点,标志的设置原则主要是使道路使用者在高速行驶的条件下,能正确、完整地捕获有效信息,如方向、地点、距离等,并强化对车辆的引导作用,合理地引导车流,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快捷、安全、舒适的作用。此外,全线标志布设应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形及周围环境要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提高标志的视认性。

(二)标线的设置原则

主线上为四条车道边缘线,两条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采用线宽为20cm的实线,车道分界线采用线宽为15cm的虚线;在互通立交出口、入口处及收费岛头前画收费岛斑马线和路面导向箭头,在收费站广场画减速斑马线;加减速车道、辅助车道、匝道硬路肩渐变段的车道边缘线需现场顺势过渡,避免出现硬急弯;在适当的位置画车道标记标线。

(三)防炫设施的设置原则

设置时结合道路实际,一般在无法绿化的路段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炫板。防炫板为钢质板、玻璃钢制作,设置间距为50cm~100cm,倾角为8°,通过连接件架设在中央带护栏上或是以单独结构安装。为了改善视觉感受,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多采用绿色。

三、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

(一)交通标线施工

在材料运往工地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所采用的涂料、下涂剂及玻璃珠的样品及出厂检验合格证书供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所有运往工地的热熔涂料,下涂剂及玻璃珠的质量均应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到达现场以后,充分利用锥形交通标、施工提示标志等安全设施管理好现场交通,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以保证路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浓将热熔釜装载于车上,配以液化石油气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熔融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充分搅拌、混合使涂料均匀。可用扫帚、板刷、干燥器等工具使路面保持清洁、干燥,确保路面无松散颗粒、灰尘、油污或其它有害物质。严格按照设计图标明的位置和图形进行标线位置的量测,确定标线的正确位置,用打水线车打好水线,并符复核尺寸。为了提高路面与涂膜的粘接力,须在路面上先涂抹适量的下涂剂,待下涂剂不粘车胎、不粘灰尘、沙土时才可进行标线涂布作业。涂敷前应进行施工设备的调试及试划以确保施划出的标线的色泽、厚度、宽度、玻璃珠的散布量等符合设计的要求。为了保证夜间的反光效果,在标线涂敷的同时要撒布适量的玻璃珠。划线时要注意检查表现的厚度、尺寸、玻璃珠的撒布量及标线的形状等,决不允许不便桥现象发生。及时整理施工机械,扫除施工残留物,确保施工现场清洁。

(二)交通标志施工

1、施工放样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一、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简介

沈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11条线组成,线网总长为400km。沈阳站、沈阳北站和新沈阳站都有两条或三条线路经过,各新城与母城之间有两条以上的线路连接,通过两条L线构成环线。

二、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划目标

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规模与城市客流需求、投资能力及建设能力相适应,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用地的合理布局和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重点解决中心城区客流需求,支持浑南的开发建设。衔接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与沈阳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对接,满足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要求。

(二)建设规划重点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近期建设线路的选择,应缓解沈阳市几个主要交通走廊的交通压力,支撑沈阳未来的发展轴向,并兼顾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运营效益,通过轨道交通带动城市核心区的升级改造和新城或组团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个沈阳市的经济繁荣与稳定。

(三)建设规划方案

1.布设原则。支撑城市总体规划,满足城市中长期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提升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符合客运主要流向,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发挥轨道引导功能,促进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锚固枢纽尽快成网,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三、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思考与探索

作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对线网规划实施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沈阳市开展此项工作的体会,我们提出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作为规划就要有预见性、前瞻性。现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影响因素众多,很难根据主观战略意图来制订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因此,战略的前瞻性、预见性至关重要。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比如说要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这没错,但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所必要的客流条件、经济条件等能否与轨道交通建设相之呼应呢?现在各城市的基础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各重大项目也日渐增多,所以对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应该加强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的深度,以达到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准确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特色性

轨道交通的特色性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指标之一。创建轨道交通建设的特色性不仅要有轨道交通网络、美观的地面建筑造型、轨道交通覆盖率等标准,而且在质的方面要能较好地体现生态学、自然美学、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实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美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稳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相结合,提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利用率,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专项科学研究,强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意识,精心施工以及完善的管理。

(三)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和谐性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和谐”就是资源匹配、生态平衡、布局合理、空间丰富、交通顺畅、实用舒适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影响了城市在产业发展、功能分区、资源配置、交通安排、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制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应以和谐为本。

(四)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用性

轨道交通建设要注重实用性,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轨道交通要解决城市交通压力,缩短城镇客流的出行距离,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等。这样,便决定了轨道交通建设的三个不可忽视的属性:工具性、快速性、社会性。工具要便于使用;快速要讲求速度;社会要提高效率。这便决定了轨道交通建设要注重实用性。

(五)结合目前交通状况,切实解决具体交通问题

近年来,交通问题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决定了能够良好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轨道交通的首要任务。首先,我们必须客观的对城市交通状况加以调查,对未来客流进行科学的预测。其次,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合理安排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项目,解决重点地区内的交通问题;加大轨道交通在市域内的覆盖率,能够更多的吸引客流;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交通紧密结合,缩短换乘距离,为公众出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促使设施布局合理,加快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生态交通体系建设进程。

(六)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合理安排方案内项目

轨道网的分期建设规模应与各时期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和城市综合实力相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轨道交通建设也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的发展,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关系。但是介于城市经济的有限性,所以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应合理安排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分时期分批量的加以建设。优先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开发、重点项目建设相协调,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最终保证线网的动态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金峰.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5

[中图分类号] F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3-0089-04

[作者简介] 林琳(1966—),广西南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

作为各种社会资源流通的渠道和手段,交通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的基础性作用,交通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交通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公路、轨道、航空、水运交通各方面发展迅速,交通建设领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交通建设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国有资本在交通建设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交通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而财政资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鼓励和引导大量民营资本投资,积极发挥民营资本在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的意义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密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投资领域。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957亿元,年均增长18.7%,“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投资超过4万亿元,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现阶段,我国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仍然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有资本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支持,然而,单一投资主体往往造成资金到位困难,项目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不利于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资本在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表现出积极进入交通领域的良好态势。

(一)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上,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类物品可分为两类: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按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则可将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受政府和市场双方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或者由两者联合提供。交通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也兼具私人产品的部分特征。交通的这种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其成为政府和市场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民营资本能够在交通建设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公共产品理论提倡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从而使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共产品理论还认为,政府可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准公共物品。因此,积极利用民营资本来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既满足了公平价值,也满足了效率价值①。另外,从战略意义上来讲,交通建设是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的必要前提。为了保证其规划的合理性,及其均等的利用机会,政府在交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容易在实际中导致低效率和既得权利的产生,有可能带来投资资金的浪费和使用不当等问题,而且从效率意义上讲,交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合理利用民营资本,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 提升我国交通建设水平,促进民生改善的必然要求。现阶段,财政支出是支持交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开支的需求,政府财政背负巨大的支付压力,国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大量建设资金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债务,对今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而同时我国有12万亿的民间资本被闲置,因而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十分必要。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能够弥补政府财政投资力度不足,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市场竞争,不断提高交通建设效率,快速提升我国交通建设水平。能够提供丰富的交通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由于民营资本的投资者要承担风险,必然会积极运用新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交通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改善民生。

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交通建设是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审批程序决定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私人投资被完全排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资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事业型投资体制成为交通建设的主要投资模式,但政府财政仍是交通建设投资主体。长期以来,政府集交通建设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监督者身份于一身,造成投资效益低下、建设进程缓慢、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引入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建设,能够将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有效地连接起来,打破以往的垄断格局,将政府角色从交通建设的主导转变为建设的监督和管理者,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将更加突出。而且通过民间力量和政府的合作,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交通服务,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二、影响民营资本投资于

交通建设领域的主要问题

1. 民营资本的投资与收益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民营资本对投资交通建设领域表现出积极的热情,但实际上民营资本在交通建设领域投资难以快速扩张。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还没有一整套的制度规定来对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的条件、深度做出指导和规范。民营资本最为关心的是其投资于交通建设后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然而现实中,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对民营资本的投资和收益缺乏制度保障,投资安全得不到法律保护。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民营资本在投资于交通建设领域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和纠纷就只好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但行政方式不如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强,容易产生行政随意性和反复性等问题。一旦发生换届或领导变更等情况,以行政方式确定的政策承诺或者一些优惠措施就难以得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投入交通建设领域就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对自身投资及预期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民营资本对交通建设的投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

2. 政府的随意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民营资本预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与国有资本投资以提供公益为目的不同,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的目的是追求投资效益,出于对自身投资安全的考虑,民营资本必然要求主导或参与到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管理中来,然而实际中,民营资本在交通建设中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十分有限。一种情况是,政府在交通建设项目的在建过程中和建成后营运中,都拥有较大权力,在交通项目建成后,民营资本的逐利性必然迫使投资者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但由于民营资本的决策能力不强,政府往往通过自己的主导权力对现实中的人员、经费以及设施投资等方面进行越位管理,政府的这种无利益驱动的管理,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另一种情况是,政府对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力度不到位,出台政策的随意性较大,实际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协调监督的管理职能,使民营资本投资收益大打折扣。

3. 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目标矛盾使融资难度增加。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后,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民营投资者和政府之间已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但合作双方所要达到的目标又是不一致的,必将使实际融资难度增加。政府作为管理者,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交通产品和服务,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公益性和公平性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政府必然会提倡交通建设和经营的公益性质,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率。民营投资者作为经营者,在交通建设中注入民营资本的目的是获得预期收益,取得资本投资回报,效率性和经济性是民营资本投资经营的主要目标,因此,民营资本则会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交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公平性。这种目标矛盾的客观存在,不仅使政府对民营资本提出较多的公益性要求,也使民营资本对经济收益预期不乐观,增加了融资难度,使民营资本在交通建设领域望而却步。

三、新形势下吸引民营资本

投资交通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完善各项法规政策,保障投资于交通建设领域的民营资本的合法权益。法律法规是指导实际工作和行为的准则,为了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应积极为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营造合理、公平的政策环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投资建设范围。可以通过制定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的明细目录,对投资的具体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不仅能够为民营资本指明投资方向,而且也避免了盲目投资,从而有效防止盲目投资所造成的建设浪费,使民营资本的投资活动有据可循。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民营资本的经营权益。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投资准入制度、土地政策以及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应对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应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在积极利用民营资本的同时,注重保护其合法权益。民营资本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相应收益,缺乏权益保障就无法真正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民营资本的投资收益获得合法保护,是其进行投资经营的前提。

2. 正确处理公益性和效益性的关系,确保民营资本成为改善民生的坚实力量。交通建设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起作用的领域,这就涉及到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从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处理公益性和效益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重视交通建设的公益性,作为准公共产品,交通关系人们的实际生活,只有保证交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才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真正体现出发展交通事业的目的。其次,必须兼顾民营资本投资的效益性,民营资本以追求投资收益为前提,若失去必要的投资回报,民营资本也就失去了投资的动力,因此,在实际中,吸引和运用民营资本必须兼顾和保证其合法收益,发挥民营资本的积极性。最后,需要正确处理公益性和效益性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益性为基础和根本,保证民营资本取得合法收益,也就是说,交通发展不能偏离公平、公益的目标,要满足民营资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够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的投资,保证交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使民营资本真正成为满足人们交通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3.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对民营资本的合理化管理。在吸引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转变自身工作职能,找准定位,转变对民营资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努力突破民营资本投资中所面临的管理瓶颈。第一,积极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本着热心引导,合理监督,热心服务的宗旨,利用经济、行政以及法律手段,积极协调民营资本与政府之间、国有资本之间的关系,为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提供政策、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协调和服务,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健康良性发展。第二,实现政府有序、稳定管理,降低和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并逐步增强民营资本在交通建设和经营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真正体现出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理顺管理关系,实现政府对民营资本的合理化管理,保证竞争和合作机制的顺利进行,增强民营资本的投资信心。

4.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民营资本的融资渠道。通过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拓宽民营资本的融资渠道。第一,以国家政策为依托,鼓励银行把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项目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根据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政策,加强对民营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规范民营资本的投资行为,也可以在规范经营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民营金融机构,为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第二,通过国家的财政支持,对交通建设项目适当安排财政贴息,既可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又能够引导民营资本的正确投资方向。第三,根据法律制度规定,设立各项专门基金,如投资风险基金,吸引社会上的大量闲散资金,为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 周红.创新筹融资金方式,促进轨道交通发展[J].公用事业财会,2008.3.

[2] 许江萍.民营资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动力[J].中国科技投资,2011.8.

[3] 李毓.对民营资本进入公路交通建设的再认识[J].交通企业管理,2007.8.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6

一、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展开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的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被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道路交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确保人们以安全、舒适、快捷的方式出行。但是道路交通运输也面临突出矛盾,其主要矛盾是道路的增长跟不上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交通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给道路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建设资金、道路用地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道路里程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还将持续并加剧。同时道路交通管理机关警力由于受地方财政、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管理力量与交通运输对其需求的增长不相适应,很多地区都存在交通管理警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除新建道路,完善路网布局,加强对现有道路的管理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管理潜力,扩展公安交通管理能力,是确保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是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内容,是解决道路交通日益严峻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能有效解决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有些地方领导对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信息建设投资大,见效慢且效益低,搞信息化建设没有必要。

(二)现行交通管理体制与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诸多部门,这些部门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时,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合作。二是交通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规划,才能保障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三是交通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缺少专业知识,这些都制约着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经费没有保障。多数交通部门资金紧张,缺乏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不能满足道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经济需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项资金的支持,以保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确保开发工作顺利执行,需要政府和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组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已建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过于先进,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所建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过于简单,远远不能满通现状的需要;三是建立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甚至由于专项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只建一部分就终止了。

(五)道路交通信息资源共享率不充分,整合性较差;信息基础通信设施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浪费严重。交通运输信息网只能实现基本的信息、政务公开和简单的信息查询,缺少有效、及时、动态和全面的数据支持,不能给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的出行信息服务;各交通运输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没有形成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只从本部门需求出发,造成重复建设,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共享。

(六)与交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规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将交通监控手段获取的资料作为证据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这对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使用、公安机关与其他管理机关在信息资料共享等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三、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交通管理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方式,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力量,重视科技成果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先进性与实用性相一致,要软硬兼施。二是项目要与实际挂钩,不要与实际脱节,更不要脱离现实做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高科技不等于先进,运用好了才能体现出高科技的先进性。

(二)制定严谨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特别是主干网络和基层网络的建设。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超前性的统一,避免重复建设与浪费。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交通管理信息化职能机构,负责项目的规划与论证、装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且避免过度浪费。

(三)要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培养与招收热衷于信息化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精通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积极引进精通专业技术的人才来充实现有队伍,形成技术和人才优势。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从社会效益的长远角度考虑,将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并入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作为交通设施、科技投入的专项经费,为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提供经费保障。同时鼓励银行、私人财团和其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受信息化意识、软硬件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仍存在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交通管理信息化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高水平的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定能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黄卫。陈里德。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丁立民。道路交通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殿业。智能交通ITS理论与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7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我市及各县(市、区)城市规划区内道路沿线建设工程项目和道路、桥梁施工的交通影响评价。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建设、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和道路、桥梁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或改扩建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时,必须要求项目业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并报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承担编制交通影响评价的机构,必须具备城市规划乙级或交通工程咨询乙级以上资质。同一机构不得从事同一项目的规划设计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第六条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范围包括:

(一)市区建成区内,建设项目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二)边缘组团、城镇及重点地区,建设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三)大型城市交通设施(如航空、铁路、公路的客货站场、客货运码头、物流中心、公共汽车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加油站、公交枢纽、出租车服务中心等);

(四)距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120米以内需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建设项目;

(五)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施工并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路桥工程项目;

(六)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对城市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七条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程序

(一)规划部门在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条件书)》的同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应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编制《XXX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政府拍卖地块在挂牌之前应由规划、国土部门提出对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建设规模、停车设施的配置、出入口设置和内部通联道路等交通控制要求,并作为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二)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应按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条件书)》要求与设计方案同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作为附件与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同时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三)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施工的路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按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和项目本身的设计、施工要求拟定交通组织方案,然后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编制《XXX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四)对于区域性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重大复杂的建设项目,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需由建设单位委托独立的咨询机构进行技术审查。规划方案审查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提出改进意见;

(五)交通影响评价及审查论证结论,是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的主要依据之一,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参照交通影响评价及审查论证结论的相关意见,提出对建设规模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要求,明确城市建设规划以外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的改善建设工程周边交通环境的项目,必要时提出对项目停建或缓建的意见。

第八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深度与内容,根据项目的类别分别确定。

(一)新建项目在用地选址阶段与《环境影响评价书》同步完成《XXX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提出建设项目建筑性质与强度的控制建议、基地周边道路红线宽度控制要求,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进行下一层次的交通影响分析。所完成的《XXX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初步结论:包括项目选址的交通评价;交通组织设计初步要点;补充建议。

2概述:包括该项目研究背景、项目简介、研究区域、目标年的确定。

3区位分析及评价:宏观区位分析和微观区位分析。

4目标年正常情况下交通量预估:包括基地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预估、由基地开发产生新增交通量预估、交通分配、交通评价。

5项目选址评价以及项目性质与建设规模的建议:评价项目的选址;建议项目建设规模、性质与强度的控制要求,基地周边道路红线宽度控制要求。

6项目的初步交通组织设计要点,包括主要集散道路,以及车流、人流等交通的主要流线。

7建议:是否进行下一步的交通影响分析。

(二)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建设项目性质与规模的合理性、制定切合实际的道路交通改善措施和界定建设单位在道路交通改善费用中应承担的义务。分析把握的要素主要有: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内部通联道路、停车设施)是否满足需求、建设项目出入口的设置与布局及交通组织的合理性、项目发生或吸引的交通量在项目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所完成的《XXX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概要:包括研究背景、范围、时限、目标与原则;主要结论。

2建设项目及其周边地区开发状况:包括区位、建设项目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开发、建筑设施概况、总平面规划、建设排序。

3研究区域分析:包括确定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内城市交通系统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

4交通预测:预测目标年开发项目交通发生、吸引、分布与方式划分及分配交通量;预测分析目标年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分析交通量叠加效应;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停车需求。

5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评价交通影响区域内的交通设施供应与需求;评价建设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行人系统和停车系统等)的影响程度;评价原方案的交通组织设计与交通设施的配置。

6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改善及配置分析:依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设项目规模建议;提出建设项目内部通联道路规模与布局、配建停车泊位要求;提出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和布局;提出相应的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组织与管理要求;提出分步实施计划方案。

7改善评价与建议:评价通过交通组织设计后建设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重点提出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与性质的建议、可接受的交通设施(停车泊位数量、通联道路、出入口、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等)改善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承担的设施改善义务。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8

1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推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化

在传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档案多数均为纸质的材料,这就限制了档案的有效使用,并降低了档案保存的安全系数。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消除传统的借阅交通档案资料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难度,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2符合当前时展的需求

当前国内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使车辆服务于人民,需要提高交通档案管理的效率。而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加入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社会有效的接轨,降低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

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低制约着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交通管理部门中,档案管理部门为辅的科室,地位总体较为边缘化,交通档案管理实际需求人员较多,但具体从事人员较少,特别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多数交通档案管理部门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提升。其次,作为交通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传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与方式仍旧处于主置,限制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2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应的规章制度较为缺乏

现阶段,因为多数单位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机构设置、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职责交叉、分工模糊等情况,甚至部分区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经过信息化建设之后,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交通档案管理工作非常混乱,信息化技术应用较为表面。

2.3交通档案管理高级信息化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实际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往往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在受到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时,对应的在职培训工作也不能及时地跟上,限制了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多数工作人员心态等方面因素,导致了高水平管理人员较为缺乏的现状。

2.4信息管理使用软件不统一

现阶段导致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水平较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录入的过程中,使用的录入软件不够统一,导致格式不够规范,导致后续在使用相关数据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数据不兼容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交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混乱。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我国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有着直接关系,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非常容易导致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不兼容的情况,降低了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效果。

2.5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方面较多,所包含的工作也较为琐碎,再加上我国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在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不能够满足我国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使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比较落后。

3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1构建完善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建过程中,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在实施时首先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需求添加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中。另一方面,在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听证,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及工作技术人员等进行听证,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其次,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性的调整策略,保证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建设。

3.2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应制定具体的措施。首先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招聘环节入手,对于招聘的工作人员,应该设立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招聘条件,选择那些专业与信息化建设相接近的人员,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条件,以便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保证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第二,制定出完善的在职培训策略,由于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是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对已经在职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动态,保证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第三,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合理科学的考核对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应对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可多采用一些互动性的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晋升、薪酬等挂钩,保证培训工作与考核工作的效果,防止出现考核流于形式。

3.3增强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为更好地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树立交通档案信息管理理念,提升相关工作开展的紧迫性,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所有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这对于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4明确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为了切实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应当明确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首先构建完善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对其中包含的所有档案进行整理,将整理的结果形成数据,这是形成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基础。其次是进行归档,在归档时应当对所用的电子文件进行分项检查,保证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若纸质原件和电子文件不是完全相符的,则应当进行完善调整,保证今后使用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应当和交通设计部门、监理部门等相关的单位形成计算机网络,在确保档案资料保密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资料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更加方便后续资料的使用和收集。同时,还应当从复杂的交通信息材料中将其中具有结论性和代表性的数据提炼出来,形成完善系统档案材料和严谨的档案构建,从而为后续档案调用和决策工作提供更为便捷和完善的档案服务,实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5规范交通档案数字化软件的操作

针对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录入标准,形成统一的录入规范,这对于提升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档案数据的流失,这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还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交通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调查性。第三,结合当前我国多数交通档案信息的实际情况,与IT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对接,研发出适合当前我国交通档案信息化录入工作特色的数字化软件,并在全国交通档案单位内进行全面培训,保证每位人员均可以使用这个软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3.6增加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的问题,应当针对性增加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与运营单位应当认识到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虽然在初期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会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具体实施中,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项目较大且属于国家使用的优势,严格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确保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性价比。

3.7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检索工具

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检索工具对于及时掌握信息化建设动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当完善交通档案的内容,让使用者可以迅速地定位自身需要的信息,构建出专业索引目录,让使用者可以更快更好地定位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将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形成完善的交通档案,然后进行交通档案基础数据的汇总,及时将交通档案的项目向领导汇报,以便给领导的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增强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加强信息的反馈工作,交通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反馈,这样不仅能够反映档案信息的内在价值,还能增强社会档案的意识,将交通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为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9

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未来取向与整体观念是其最高行动法则;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发展、节约自然资源是其基本战略;政府主导、科技导向、公众参与是其基本操作模式。在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战略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持续性、持续发展及持续利用这三个方面。

1.2 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对居民的出行需求、道路设施的供应、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平衡进行良好的协调,并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涵。

(1)注重后代的延续,不能将发展资源和道路资源耗尽,务必给下代留有生存空间。注重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的保护,保留地方特色,以求达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协调。

(2)注重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土地的使用情况相协调,使其相互连接,合理性发展。

(3)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规划高标准化,管理过程严格化”的方针,要注意有序性发展。

(4)在土地混合利用的问题上,坚持平衡性原则,努力实现居住就业一体化的平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2.1.1 规划与布局

由于历史的原因,本市形成的城市建设布局是解放碑为中心的单中心,这使得客流的出行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除上班出行外,在商业布局上表现为集而不中、分而不散的状态。在投资上,在市中心区投资力度较大,对客流的吸引力更强。实际上,中心商务区(CBD)所能提供的交通空间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增加CBD的交通引力就交通的缓解而言是雪上加霜。这体现在规划上,就是在建筑物的改造或新建时没有进行相应的交通分析,至少没有仔细考虑新增交通对整个路网的交通影响。

由于在产业规划时对交通空间的考虑不足,交通的选择余地本已较小;而目前在城市建设上,由于各区的自增大,要进行宏观控制更加困难。事实上,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应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按照规划路网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来控制建筑物的规模。据此观点,国外许多大城市匀规划为多中心的布局,以便于客流管理和交通组织:即在各中心之间,可用地下或地面轨道交通进行大运量的、较长距离的客运输送;在各中心区内,再用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进行近距离的客流疏散,这样便形成一种有序的交通状态。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入境的以及市内的交通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的方便与否。便利的乘换系统是形成快速交通系统所必需的。本市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对换乘的考虑不足,这对进一步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便的换乘系统使公共交通的引力大为降低。

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交通环境的考虑。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如交通噪声和废气排放。在本市,各中心之间的连接主干道的修建使沿线居民饱受环境之苦,噪声所引起的烦噪不安、情绪激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2.1.2 道路结构设施与材料

用于道路结构设计的技术规范的基本设计思想形成于70年代,这对当时交通流量情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是合适的。但今天看来,观点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过于重视一次性投资,忽视了长期使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性能,造成道路结构的三快一慢(设计得快,施工得快,损坏得快,跑得慢)的现象,浪费严重。

道路结构的早期损坏现象严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养护和维修。尽管如此,道路性能仍只能维持在低水平上。大量养护维修资金的投入,必然影响到新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发展。

不过,即便是用传统的设施修建理论所修建的道路设施,也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是由道路设施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许多部门不重视道路设计和修建质量的原因。这样做效果不好,设施和投资未能起到应起的作用,浪费严重。传统上,修建方案的选择只考虑一次投资,如果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就会使问题更加明显了,视野更加开阔,注重发展的平稳性和持久性。

根据道路设施性能特点,本文将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为三个等级,即弱持续性、中持续性和强持续性。设施的修建,应按照中持续性或强持续性原则进行。其定义如下:

弱持续原则:设施标准低,损坏迅速或负面作用太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种初期的生产模式。强持续原则:设施标准高,负面作用小;负面作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远小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而可用发展的效益去治理或补偿发展的危害),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模式。

2.1.3 道路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交通管理,一是道路管理。现代化的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反过来也要人们的行为有所节制,遵守交通法则。目前客观上本市的交通方式复杂,各种交通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出行者的交通行为不规范,没有“节制行为、保持畅通”的意识,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在交通管理上,对车辆行为的管理较为严格,而对行人大多听之任之。这样,交通秩序乱、道路通行能力低是必然的。

交通管理上另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现代化手段,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相关道路上的交通量变化状况,所做出的交通决策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作出有目的的疏导。

从交通管理指导思想上说,交通管理尚处于原始阶段,交通管理者是把出行者当作被动的对象对待的,而不是把他们当着交通管理的参与者来对待,哪里堵塞疏导哪里,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这说明我们的交通管理缺少现代的手段,也缺少现代的思想。

在道路管理方面,对正常的维护工作未予充分重视,缺少预防性养护的意识。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缺少科学的手段和大量可靠的数据积累,无法使有限的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能使设施保持最佳完好状态。 道路管理工作对已有设施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本市的市区地面车辆平均行驶速度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可使设施的可持续性发生变化。

2.2 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

目前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各种交通方式均有对道路设施的要求。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将是无止境的。虽说目前交通设施总体上是不足的,但不对交通需求加以适当的限制,则交通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另一个可能造成大量交通问题的潜在交通需求是私人小汽车问题。汽车工业已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得以确认,若不发展私人小汽车,则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难以形成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从纯交通的角度而言,极不主张发展任何方式的私人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但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发展和拥有私人小汽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旦时机成熟,小汽车即会大量、迅速地进入家庭。就全国范围而言,应鼓励小汽车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镇。在本市,仅就其购买力而言,能够买得起私人汽车的家庭已为数不少,如无明确的政策,本市的汽车保有量将成倍地增加。

3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随着车辆家庭化的进一步普及,这对城市道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要求了城市规划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积极借鉴国内外各方面的城市道路规划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之路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考虑诸如交通供需、地方财力和土地等各种问题,是一个很考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的工作。为了避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城市交通才能走上良好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策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政策、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适当的参考国外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多方面的经验而确定的。

3.2 改变以往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是:只是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种观念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改变,因为城市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只有对城市道路网的总规模和总容量有一个很好的分析,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合理分配来缓解道路交通矛盾。比如城市中心区因其道路交通网容量有限而交通需求很大,就需要通过对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来满通需求;城市新开发区则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道路来满通需求。只有这样合理的安排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3.3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3.4 保护与发展并重,真正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例10

我国在交通领域服务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各地建立了多功能的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建立了交通服务热线、交通网站,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不难发现,当前的服务主要停留在硬环境的改善、服务功能的增设以及服务态度的提高上,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

加强交通廉洁文化和文明服务建设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推进交通快速健康发展,树立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通过廉洁文化和文明服务的学习应用可以提升交通行业队伍建设,使得各级领导班子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把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怀于心。因此,在交通行业尤其是交通服务部门,把廉政建设和文明服务纳入到日常学习中,为我国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

1.交通行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一些官员误入歧途;廉洁文化建设应从源头上抓起,通过构建惩罚和预防机制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这对我国政治风气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交通行业涉及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交通廉洁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交通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廉洁文化,符合我国交通发展战略。尤其在直接面对司乘人员的交通服务窗口,重视廉洁文化建设,直接惠及群众。

1.1加强交通服务窗口廉洁文化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

廉政建设应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向,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才能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交通行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军”。在交通行业落实廉洁文化建设,是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和具体方式,交通服务窗口直接服务群众,落实廉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交通行业反腐倡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1.2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廉洁是保证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基础,只有“廉洁”的思想,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廉洁文化建设是党保持活力的重要方面,是党战无不胜的力量所在。加强交通行业廉洁文化建设,能够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作用,在党的指挥下,更好的服务与民,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1.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提高交通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交通行业涉及行业领域广,关系到国计民生,对社会影响巨大;交通行业不仅是一个生产产业,还是一个管理产业,又是直接服务群众的部门,因此交通行业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不断加强交通廉洁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交通员工的服务意识,从而完善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交通行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

要有效率的贯彻落实廉洁文化建设,要依据我国交通行业的自身特点,分析观察交通行业中服务窗口的工作实际,从而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落时要注意现实性与直观性的统一,要让员工能够参与建设中来,并发挥廉洁文化的作用。培养交通服务行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树立廉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交通行业服务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根本点,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工作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廉洁文化、文明服务的作用。

2.1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树立服务意识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线索,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重心,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2.2建立健全优化交通服务的制度体系

落实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优化交通服务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抓好交通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既要有硬措施,更要有软实力,培育廉政软实力的主要抓手,就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做到“三个坚持”和“两个重点”;坚持廉洁思想,增强自身“免疫力”,坚持服务群众,丰富内在“感染力”,坚持廉洁奉公,提高宣传力度。“两个重点”重点突出服务,重点预防。如在交通管理部门推广多元化的申报方式,简化为人民办事程序,节约群众时间,方便群众,将交通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3建立监督预防体系

建立长效的监督预防体系对优化交通服务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建立交通服务考核体系,将服务指标量化、硬化,促进和引导交通服务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督预防体系,包括社会各界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等等,要畅通监督渠道,丰富监督形式,在廉洁文化感染下,将服务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最大限度的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翔.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刍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