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2 11:33:21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1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2

风险是事物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偏离的机会和可能,导致风险发生。从短期看,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使企业陷入从表面看来由财务状况不利引发的经营困境;但从长期看,财务状况的不利一定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从一定时期看,财务风险是许多风险产生后的最终体现,是长期、循序渐进的结果。

财务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利,企业将陷入困境,导致无力继续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可能动向,调整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本文以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帮助新能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以保持长期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了解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

新能源企业是相对传统能源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等多方面的能源资源。环保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新能源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十一五期间,风能和太阳能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千兆瓦以上,正在并将继续在我国甘肃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内蒙古打造“风谷”。以江苏无锡尚德为龙头的光伏产业是太阳能产业的代表,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53%。其他的新能源产业,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小水电等,在我国也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了解《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利用将继续并扩大开拓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质”与“量”并重是风电发展的基调,十二五末,装机规模将达到13 000万千瓦;针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和标准将陆续出台,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0万千瓦,生物质液体燃料达到7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燃料达到120万吨。

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未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契机,尽管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势头仍受到世界瞩目,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1.缺乏政策支持。相对传统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没有政策扶持,让所有人用得起新能源目前是不现实的。2.无序竞争严重。新能源产业的光环吸引着大量资金的进入,一些行业已经由垄断竞争向充分竞争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新能源市场,降低了相应成本,但另一方面,将整个市场带入一种低技术的重复生产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高端发展。3.创新意识缺乏。由于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利益因素占据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而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根本,而可持续的关键是不断创新,缺乏创新意识的新能源企业是可怕的。4.环保意识缺乏。新能源产业并不是无污染产业,只是相对传统能源产业,对人类的危害范围小,但从长期看,缺乏环保意识的新能源产业会给人类未来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点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集中在近十几年,因此,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目前主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这一阶段正是企业寻找着眼点、突破点,寻求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加之新能源自身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些能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些会阻碍发展。

1.产业优势。一方面是传统能源的短缺及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双向地催促着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产业优势是其他产业不具有的或曾经具有,以后不具有的,而新能源产业的这一产业优势是与生俱来的,并将持续拥有的。

2.创新空间。人类的进步,一方面是人类需求的产物,一方面是人类不断创新的产物。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持续生存要求的产物,同时也需要人类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能源产业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3.潜在资本与市场。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看,未来的能源市场必然是新能源企业的;由于新能源产业良好的前景,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将纷纷进入,因此新能源企业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

4.落后的技术。尽管新能源产业有美丽的光环,有无限的创新空间,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但落后的技术仍然是新能源企业现阶段不容忽视的特点之一。

5.较高的成本。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大量工作处在摸索中,落后的技术、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大量进口的设备,无不导致了新能源企业的高成本,阻碍着与传统能源的竞争。

新能源企业在我国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对我国传统能源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但技术障碍、高成本及人才的缺乏,使得新能源企业缺乏价格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难以进入一些传统能源市场,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标准的商业模式,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处于或准备进入这一产业中的新能源企业应充分认识并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自身优劣势,不急于求成,科学地进行管理,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是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一步。

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的优势及劣势。优势与劣势本身是相对的,另外,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上,优势与劣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新能源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流动资金的断裂,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狭义表现,而这种狭义表现,往往是前期生产经营中风险积累而成的最终结果。因此,新能源企业不应仅关注短期狭义财务风险的表现,更应关注长期动态的财务风险表现,才能防患于未然,保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一般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有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变动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也主要是这些方面,由于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市场变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总体趋好,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尽管企业无法回避,仍应进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较大危机和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及其现象。

(一)管理因素

管理包括内容很多,有管理层的设立、管理职能的定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及执行、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等多方面。有一环节设置不当、执行不力或发生缺乏,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现象是管理理念中的管理短期意识,由于利益驱使,如果管理层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和特点,将很快被置身于低端市场行列,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的不可生存;另一个现象是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国家也将新能源定义为清洁能源,但并不是新或清洁,就没有污染,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所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等的环保处理,从长期看,将对人类造成新的危害,同时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资金回收管理三部分。筹资不足或过多,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筹资过早会加大资金成本,不及时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投资不当,会影响投资效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引发财务风险。

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企业不缺乏资金,但仍然存在饱饿不均的现象,初创期的企业有项目缺资金,表现为筹资短缺;成长期的企业潜在资本多,而缺乏创新项目,表现为筹资过剩,如果盲目投资,又表现为投资不当。无论是筹资短缺还是筹资过剩,都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只是不同阶段的企业表现不同,但所关注的都应是筹资成本及投资回报。

(三)财务因素

财务支付方面和财务结构方面因素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两大财务因素。由于新能源产业的经营时期较短,虽然潜在市场前景良好,但较高的成本特点,一方面导致目前市场有限,另一方面使得新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由于市场有限,如果开足机器大量生产,容易造成存货的积压,资金流动能力差;如果谨慎小量生产,设备闲置较多,资金利用率低。同时为了培养客户及保持顾客忠诚度,企业的资金回收不畅现象较多,应收账款比例过高,资金流动能力差,资金利用率低,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差,容易引发偿债危机;应收账款比例过高,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引发偿债危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财务因素方面,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货的库存表现,二是应收账款的账面表现。存货的库存表现会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存货积压严重和存货储备不足,积压严重对新能源企业短期经营影响较大,应特别关注,储备不足引发的资金利用率低,短期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会影响企业的潜在筹资,也应当予以关注。应收账款应时刻关注,如果挂账严重,企业应积极应对。

(四)经营因素

经营是个很大的范畴,由于对前面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这里所指的经营因素主要是指由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低引起经营风险,最终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由于新能源企业现阶段技术落后的特点明显,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但如果研发投入过多,人才储备量过大,而成果转化率较低,投入产出率较低,会直接影响货币回笼,导致现金短缺,因此要求新能源企业具有巧妙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精确的市场预测能力,把握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和精确的持续经营,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导致经营危机。

因此,从经营者角度看,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的投入状况,一方面是研发方向,另一方面是研发经费的多少;二是人才储备状况。

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现象在不同行业的新能源企业不尽相同,企业应仔细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企业只有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文中第二部分阐述了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管理状况,可通过企业长期决策占有率和环保投入成本率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为新能源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长期决策占有率=某期长期决策数/本期总决策数

环保投入成本率=某期环保投入成本/某期总经营成本

(二)财务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可通过资本利用率及资本收益率来反映。无论是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还是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合理的资本利用率都是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初创期企业资本利用率合理代表着所筹有限资金的未来趋势良好,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资本,反之则意味着企业进入更加艰难的筹资期,如果措施采取不力,企业将夭折;成长期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合理及资本收益率的合理将会为它保留现有的投资人及吸引潜在投资人,否则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不当或项目缺乏,预警着企业未来的资金困难。

资本利用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入总额/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资本收益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资收益/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三)财务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状况,可通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尽管这两个指标是短期财务指标,但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当予以关注。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四)经营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指标可通过技术研发转化率、研发投入成本率及人才储备率指标来反映。技术研发转化率过低,意味着企业研发方向错误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扭转,否则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研发投入成本率反映了研发成本所占比重,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高,研发投入成本率可适当高,反之,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低,则投入成本高,企业应从技术角度寻求突破,尽早解决,规避风险。人才储备率也是个相对预警指标,应与研发投入成本率一致,否则将导致过度人才储备,引起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当然,这三个指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人才储备,就不能保证研发的进行及投入,更谈不上研发成果的转化,因此,这三个指标应注意相互协调对经营状况进行预警。

技术研发转化率=某期研发项目的转化数/某期研发项目总数

技术研发投入成本率=某期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某期企业经营成本

技术人才储备率=某期技术人才总数/某期人才总数

以上构建了新能源企业财务预警的九个指标,列示见表1。

新能源产业是影响人类未来能否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保护新能源企业,帮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新能源企业,自身也应当正确、谨慎地认识、了解自身,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9).

[3] 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2):41-44.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3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以低碳社会倡导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成为主流思潮,而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进军低碳经济的捷径。尤其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崛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新型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基础较为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完善的政策指引。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普遍以传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础还较为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对国外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处在实验阶段的较多,而实际应用的很少。

新能源市场把握不足导致经营欠佳

现今时期,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而真正做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对新能源市场的把握不够,不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能根据新能源的长处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新能源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导致新能源企业经济收益低下,普遍经营不佳,仅是出于新能源、高科技等一些市场“广告词”的利益驱使,而投身其中。

新能源技术人才匮乏,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新能源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内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技术更是缺乏认识。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普遍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很少注重对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致使市场消费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正确指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良好的经济环境依赖于完善的经济调控政策。作为对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加以指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比如减免税费,或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可以通过政策的指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转化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能源技术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的状况。可以设立对外交流部,和产品开发部,定期举行新能源技术的各种交流工作,以及新能源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各种研讨会议,从而实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优化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方案,提高技术的经济价值。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宣传

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和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外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了解,引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新能源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产业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节能电动车的普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积极变革,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如此,我们就可以取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36(1).21-23.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4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66-01

近年来,各行业飞速发展对于我国电力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的恶化,电力新能源的研究与发展给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逐渐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但就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诸多不完善因素给电力新能源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主要研究电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我国电力新能源重要性和现状,探讨我国电力新能源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在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电力新能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而且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因此,发展电力新能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增加能源供应意义重大。总体上看,电力新能源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能源危机。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能源的需求量一直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能源结构也是不断的完善。电力新能源作为一种能源,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占据我国主要的能源市场。但是电力新能源所呈现出的巨大优势与潜力,却是有目共睹的,电力新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煤电紧张的状态,进一步解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能源危机。

第二,有利于节能减排。电力新能源的崛起,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石化能源利用率的降低。举例来讲,电力新能源的利用,会使得非法小煤窑的开采量极大的减少,进而对于小煤窑周围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再举例来讲,电力新能源的利用,火力发电越来越少,使得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低。

第三,满足生态环保。目前,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带来影响的主要是煤炭发电以及冬季北方取暖,这是造成环境污染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中,造成大气污染最严重的要数电力生产。通过开发电力新能源不仅可以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环境的质量。因此,发展电力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电力新能源发展现状探讨

电力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电力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我国能源体系进行重组,促进我国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今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电力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第一,我国的风电数量上看是比较多的,但是从规模上来讲,电网规模偏小,电网的顺利运行需要依靠更高电压的支持,才可以实现远距离运输。但是由于经济成本和电网技术问题,这些都给我国的电力新能源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第二,尽管我国目前在风力发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风力发电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规模的增大又使得系统调峰调频出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系统调峰主要是依靠煤电,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使得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我国在系统调峰调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太阳能发电缺乏社会支持。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太阳能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没有被广大的社会人士所认识和重视,因此太阳能发电缺乏社会支持。另外,新能源核心被国外垄断,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国外技术的“代工”,仍然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

3 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的构思以及设想,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几条发展我国电力新能源的战略。

第一,开发燃煤发电技术。今后我国在发展燃煤发电技术方面应该努力做到主要以高效低排为核心,严格的按照我国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同时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提升本国燃煤发电技术。

第二,大力发展水电。水力发电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水电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水电工程建设以及水库移民、周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对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发展水电,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大力发展核电。根据中国现有的核电技术,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核电产业,要求必须达到规模化应用,保证核电的正常持续运行。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核电科技和产业体系,强化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完善科技与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我国核电开发以及利用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尽管我国在开展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中,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注意。为此,我国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创新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为我们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坤云.论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5

从目前情况分析,财务风险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存在的一大弊端,如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阻,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发电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控制与规避风险。新能源发电企业及时认识到财务风险形成的要素,时刻关注财务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相对合理的财务策略。文章基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深刻剖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借以实现财务预警目的,从而有效保障发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发电企业特点

新能源发电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新型发电方式,近些年来呈现极快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正是发电企业寻找的突破点,或是着眼点,促使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本身就存在诸多优势,从而能够促进发电企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然而从另一层面分析,新能源发电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产业优势。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能源消耗量不断递增,而经济的发展对于电能源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并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因素促使新能源发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能源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属于可再生资源,是电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二,具有潜在的资本与市场。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来说,新能源发电企业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而且很多资金投入新能源发电企业,主要涵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因而基于现状来看,新能源发电企业是具有潜在资本和市场的。

第三,成本相对较高。新能源发电是新型的产业形式,我国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发展势态良好,而从某种层面来说,新能源发电需要较高的开发费用,还需相对先进的设备,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投资成本,降低竞争优势。

二、财务风险形成主要因素

(一)管理因素分析

从目前情况分析,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管理因素,而管理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管理层的设立、管理职能定位、内部控制设置、内部执行、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等等。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引发财务风险。而对于新能源发电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引发的因素相对比较固定,就是管理短期意识,在利益驱使下,很多管理层基本着眼于眼前利益,没有重视新能源发电创新性的要求,从而促使其步入低端市场之中,这对于发电企业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素。除此之外,还存在环保意识缺失现象,针对新能源发电来说,其本质上属于清洁能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污染,例如:新能源发电企业工艺过程并没有进行必要的环保处理,致使在过程中出现污染情况,而所用材料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环保处理,存在安全隐患。这样势必会酿成不可估损的损伤,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将势必造成极大的伤害,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三个部分,分别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回收管理。一旦出现筹资不足或是过多情况,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资金的有效使用;假设筹资不足,将会影响到新能源发电的运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威胁到企业正常经营,而投资不当势必使企业效益得不到提升,降低资金回收,促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资金流动,继而引发财务风险。

从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发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企业资金链相对比较充足,然而分配不均匀仍然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在创业的初级阶段,存在有项目无资金的情况,具体表现是筹资短缺;而在成长阶段,企业具有潜在资本,但是却没有创新项目,具体表现是资金严重缺乏,假设进行盲目投资,必然会出现投资不当。无论是上述何种情况,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都会造成极大的财务风险,但是由于所处阶段的不同,发电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状况,然而关注焦点基本是筹资成本,或是投资回报方面。

(三)财务因素

财务因素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存在的非常关键的财务风险因素,这其中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分别是财务支付、财务结构。针对新能源发电来说,企业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即使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与此同时存在成本较高的特点,这直接导致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市场占有率有限,其二是盈利空进不断缩减。因为市场有限,发电相关机器设备具有积压的风险,导致资金流动能力较弱;但是如果谨慎小量生产,设备闲置相对较多,资金利用率有限。与此同时,很多发电企业资金回收存在极大的困难,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很高,资金流动量较小,利用率较低,最终影响到财务支付能力,很可能形成偿债危机;应收账款相对较高,致使财务结构不合理,引发偿债危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务因素方面,发电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在应收账款账目情况,应从上述方面着手解决。

(四)经营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营是相对较大的范畴,针对上述几个因素的分析,本节中涉及到的经营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经营,第一,是经营者管理水平,第二,是经营者市场预测能力,从以上两种因素导致的财务经营风险,继而导致财务风险。针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从目前情况分析技术相对发展较快,完善技术是其必要的措施,与此同时,还需进行适当的人才储备,这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主要措施,然而假设研发投入相对较多,就会出现人才储备过量,但是实际成果转化率较低,势必会影响到投入产出率,最终影响到货币回笼,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因此针对发电企业而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精准市场预测能力,掌握技术研发方向,做到持续经营,避免经营危机出现。

三、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实施

新能源发电是现阶段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相关企业在发展速度及规模上正在日益完善,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危机,而这种危机并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因而发电企业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继而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应用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针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来说,其建立的重点是在于预警指标的构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预警指标体系:

(一)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发电企业,企业管理状况管理指标构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其一,是企业长期决策占有率情况,其二,环保投入成本指标,从上述两个方面实施财务风险预警,促进新能源发电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长期决策效率,主要是某期长期决策数,除以本期决策总数,由此获取的数据,称之为长期决策占有率。

而对于环保成本投入率,与上述计算方式基本一致,主要是利用某期环保资金投入,除以某种经营成本,继而获得最终的数据,这个数据就是环保成本投入率。

(二)财务管理指标

针对新能源发电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的发生,借助资本利用率,还有资本收益率,从而反映财务管理状况。不管发电企业是处于发展初期,还是处于发展期,都需要有效利用资本,这是风险预警非常关键的指标,在初创期,发电资本有效利用,从某种层面来说意味着筹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企业具备潜在资本,反之则使企业经历漫长的筹资期,一旦采取的措施不当,新能源发电企业将不复存在;发电企业在成长期阶段,资金得以有效利用,促使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回收率,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吸引潜在投资者,而且保留现有投资人,反之将会促使企业出现投资不当,或是项目缺乏情况,预警这企业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本利用率,主要是通过某期资金投入金额,除以某期资金筹集总数;资本收益率,某期资金投资收益,除以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三)财务状况指标

所谓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状况,是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展现:其一,是利用存货周转率,其二,是借助应收账款周转得以展现,虽然上述两个指标相对而言是短期的,然而这两个财务指标是企业资金情况的一种体现形式,关系到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从某种层面分析,还属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因而发电企业对于这一方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存货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四)经营状况指标

新能源发电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及上升空间,因而其经营状况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主要是借助技术研发转化率,还有研发成本投入,和人才储备率等指标所决定的。针对技术转化率而言,如果出现转换率较低的情况,将会导致企业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否则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而针对研发投入成本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归属于研发成本比例,假设研发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企业可适当增加投入成本率,反之则降低。针对发电企业而言,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突破,尽早解决,规避风险的出现。从人才储备率方向分析,它是非常重要的预警指标,必须和研发成本形成正比例,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转化率=某期研发项目转化数/某期研发项目总体数量;技术研发成本=某期项目转化数/某期项目研发总数;技术研发投入=某期技术研发成本/某期企业经营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易出现财务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构建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大幅度提升发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经济效益值。

参考文献:

[1]李迪.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商业,2011(32)

[2]裴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33)

[3]李杨.电力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电力与能源,2011(06)

[4]彭艳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及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4(06)

[5]王秋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5(08)

[6]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15)

[7]张文秀.风力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析[J].会计师,2015(16)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6

关键词:新能源 资源潜力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部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08[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 wind turbines generate more than 1 % of the global electricity[r]. bonn, germany: 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2008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7

新能源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其电网侧要求输入电能波动小,电能质量高。但是我国现在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稳定性差。目前,我们使用一些高端电子产品基本上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可以,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成为了现阶段各国都在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依然占能源消耗量的主导地位。如煤、石油等基础能源储量逐渐减少。并且随着能源的使用也导致了很多环境危机等问题,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紧张形势下,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当前,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我国而言,也加大了相应电子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在高校相应的设立了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子应用学科。对于我国电子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采用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等先进的电子技术。

1.2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方面的现状

电力牵引是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拓展项目,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把电力牵引作为本国的核心战略项目开发内容之一。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或是高铁、轻轨等。在全球范围来看,特别是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大力提倡和使用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领域的应用。从最直观的数据可以发现。截止到2015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200万辆,并却大力扩建地铁、高铁、轻轨等发展项目。

1.3电子技术在电气节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电气节能,主要是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来组成。其中变频节能项目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使用。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扶植的项目之一。电气节能的项目可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改变调速的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进压缩机的电机运转速度,并且提高效率。所以,电气节能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和电子技术,还对其他国家基础行业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变频调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非常大。以后對于变频器的发展,应该更加专业化。使得整体的设计和制作都趋于专业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使其更有竞争力。

1.4智能电网的现状

智能电网在电子技术上的应用,主要有一些传感技术、信息处理和控制等等一些方面。使用电子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扩大,使其安全性能提高,形成达到稳定高效的智能电网技术。目前,在我国智能电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尚且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一些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只是在有限的项目工程中运用,将其作为示范,进一步去研究智能电网的优点。智能电网运用电子技术,的优势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具有较大容量,整体结构优化组合性能好等等。但是我国对其应用的技术还十分有效,所以一些器件性能还有待提升,针对现在的性能和功能不足的问题,重点研究,提高其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2我国电子技术应用探究

2.1电子技术在电机中的应用

无论是水利发电或是风能发电,都要相应的制约因素。水力发电机的发出电量,受到水力压力和流量的限制,所以水电发电的电量,变化差异很大。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一般会受到风速的影响。并且风力发电的转子励磁电流频率与转子转速叠加后,要保持输出频率恒定的情况,才能够获得最大的风力发电功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电子装置在水力和风力的发电的变速恒,被广泛采纳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省掉了励磁机的一系列环节,从而达到快速调节的作用。

2.2有源电力滤波器

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作用也十分广泛。主要是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一些谐波电流的分量,再用这个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这个谐波分量相等,但是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分量。主要目的是要抵消一些谐波电流分量。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使用有很大的优势作用。比如:动态响应的速度十分敏捷、功能多样化,并且这种补偿功能和特性,并不会受到电网阻抗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抑制谐波。

2.3电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子在高压直流输电方面技术的运用,主要是由发电厂,把发出的交流电用换流器将其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输电线路,把直流电输送到受电端,最后再把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这样便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这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传输功率大、线路的造价成本低、损耗量小,性能优良、持续稳定等等。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8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之下,事业单位的机制要进行改革,人事管理就是要突破的重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人力资源作为组织要素的第一资源,对于其突破很有必要。因此,在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改革要做到与时俱进,站在新角度,运用创新思维对其进行改革。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在目前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在制度与政策上的管理与安排,另一方面生事业单位在内部机制中的对人力资源的分配,招聘,使用,考核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改革的推进上大多时候是顺利的。国家在合理规划,有序的推进科学改革的有关举措。但是也出现了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由于自身对人力资源的了解不足,刚刚步入事业单位行列,各方面管理经验不足的状况。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家针对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效率与效益双低的局面。

1.2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人才分配问题上,呈现着人才分配不合理的情况。目前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人才的储备普遍呈现着一种不足。人才的不足,有两大原因。一是现有人才的不断流失,二是储备人才的严重不足。现有人才的不断流失,是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善,对于薪酬奖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现有机制内的事业单位人员对单位管理失去信心,缺乏沟通导致工作积极程度不足,人才不断流失。而在人才储备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专业化,在招聘人员,培训人员上就会出现短板。从而无法建立一个完备的人才储备库,这就是现在所暴露的一大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事业单位目前还普遍出现一个较为落后的现象。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学习上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整体还呈现着一个理念观念较为落后的状况。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二者是不能匹配的,管理理念往往落后于实践。这也就导致了问题频发的现状。还有在管理理念上,我国的事业单位对它的重视往往不足,很多单位还没有脱离陈旧的人事管理观念与格局。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于发达国家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力资源培训方式上,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培训上呈现的是一种落后与不到位的状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是明显不足的,管理水平低不专业都是问题。现阶段,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内容偏于单一,过于教条化,针对性较差,灵活性较差,无法灵活变换运用于实践。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所暴露出的较大问题。

2人力资源改革中创新战略部署

2.1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经过漫长的经历与发展,人事管理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事业单位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多重因素对这一建设进行影响,那么这也就加大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难度。创新是发展事业的根本动力,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进一步以更为开阔的思路和眼界来积极推进和创新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事业单位的活力,发挥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针对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对于改革环境的建设,运用人才,统筹规划等方面,都要加强相应的建设。同时,事业单位要对以往的一言堂,单兵冒进等行为进行反思,吸取以往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改革中的突破行为,充分认识到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性。

2.2事业单位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当下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那么事业单位在人事变革上要注重运用这种技术。会为人力资源的创新变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支撑,可以改变人力资源目前效率与效益双低的局面。在传统人事管理中,是以领导与管理层的个人主义与价值观为主,往往忽视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使人力资源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之中。那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就是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的信息化。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测评系统,人才测评软件,努力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在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提高效率。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要将管理的重心由事转移到人,做到以人为本,让事业单位人员感到权利的存在,在事业单位有话语权。在对人才进行使用和重视的同时,要对人才加大保护。注重培训与定期交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做到科学合理与民主。

2.3事业单位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是一种陈旧单一的状态,多数是以就得档案管理为主。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状态,向多元化手段不断变化,逐步变向运用薪酬发放新机制。目前在事业单位中,人才的优势并没有得以发挥与展示。而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得以运用的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起到一个前瞻性的规划构思,做好相关岗位的布置。与此同时,在对招聘的环节加大重视。对于传统的聘用制进行变革与改革,要对聘用的整体流程做到公开透明,做到在竞争机制下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三公原则。在人才配置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聘用人员的发展需求个体发展方向,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同时,激发与调动个体的热情和潜能,以促进被聘用人员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最后,在针对人才培训的方式上,对于新进职工,可以通过报告会的,师徒制度带动新进员工的学习热情,使其尽快融入环境。与此同时,要注重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薪酬机制的不断健全。在多重手段不断健全之后,就能够让人力资源管理程度走向一个新高度。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人事变革中,正确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站在正确角度,并且加大创新力度,将会取得卓越的效果。事业单位要注重对理念,方式,内容的改革,要做到科学,民主的改革人事管理。

作者:邵文霞 单位: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心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9

二、对标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成立对标小组,确定的对标研究主题

企业手下需要根据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设定发展目标,并根据当今市场状况设定企业的年度计划以及季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为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对标小组,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管理方式进行对标管理工作的展开。对标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HR、会计统计人员、市场调查员、高层主管、数据分析人员、电子商务信息人员,通过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保证对标管理的妥善落实,小组成立后需定制对标管理日程计划,并分配各组成结构的任务,并由高层主管主持召开例会,定期汇报工作进度,确保对标工作按计划实施。

2.分析自身的状况及需求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能够看清当前状况,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度过建立之初的困境后将迎来一段甜蜜的发展期,此时很多问题将被掩盖。管理人员切忌满足于现状,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企业在未完全稳定前相关管理策略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尤其是对摸索中前进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理机制明显不够完善。无论企业处于任何时期,都免不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揽进优秀的人才,还要降低企业的离职率,留住已有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目前企业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目前的事业结构,找出企业目前人力资源构成的合理度,发现需要提升的部分,针对性进行改善。

3.对标数据的外部分析

通过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有助于确定对标企业。确定对标企业后需要对对标企业的各项数据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即对标数据的外部分析。外部分析首先从对标企业开始,将对标企业相应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找出该企业当时的状况及人力需求,并对其改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其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除对标企业的数据分析外还要进行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分析大范围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现状,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合,便于后期使用。

4.对标数据的内部分析

对标数据的内部分析主要是为对标企业策略方法在自身企业的应用奠定基础。将自身目前的状况及需求与外部分析结论进行对比,确定企业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内部优势及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目前的市场状况对企业自身进行准确定位。企业内部分析主要包括企业人员规模、企业员工的职称结构、人才培养方式、绩效考核方式等,同时总结企业内部展开的各项人力资源活动,例如相关教育培训活动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借鉴,从根本上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5.总结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通过内部分析以及外部分析总结出人力资源在相应市场环境下的规律,有助于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预判,减少对标管理的风险,并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制定类似于对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管理中一定要有自身企业的特色,避免出现生搬硬套。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首先需要满足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6.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基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不同企业间存在的差异,因此在制定相应的对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后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的风险规避措施,避免不可评估因素对企业造成的伤害。首先企业需要在对标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长期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首先是必要的人才储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员工的利益得到维护才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信心。其次是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科学评估,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以及企业产业链随着科学技术可能发生的改变进行合理预测,在提高内部员工整体职业素质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最后是创新人才机制的制定,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别人成功的经验并非万能,在需要改变时就要及时改变。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例10

引言:近三年,全球风电产业不断超越其预期的发展速度,并保持着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领域第一的地位,截至2013年上半年,世界风电装机已经超过300GW,其中100GW 是2010年以后新增的,创历年新高,目前世界风机共发电600TWh,超过世界总发电量的3%,各国都非常重视风电产业的发展。

风电是辽宁重要产业,在辽宁省九大新兴产业布局中,新能源排在第二位,“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核电等产业,推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同步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现阶段国内风力发电产业的问题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出现了无序上马、重复建设、风电设备和配件过剩生产、无序投资等问题,突出的有:第一,装机数量巨大,发电效率低。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我国装机总量近80000MW,总装机量全球第一 ,但是与荷兰等国家比我国风电场发电效率较低。第二,风电规划比较粗放,风电场核准过多。国家“十二五”风电前三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1349个,装机容量8080万千瓦。第三,全国许多地区风电建设出现“弃风”限电现象,东北地区尤其严重,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6749万千瓦,在建容量4823万千瓦,并网容量只占核准容量的58%,从物理“并网难”,向技术“并网难”转化。第四,金融的资金支持不平衡。可以说,对于我国风电产业,经历了2003到2006年的初步起步,2007年到2010年的迅猛发展后,2011、2012年后风电进入低谷期。可是,应用经济理论研究上,现阶段风电产业现状和发展策略的内容不多,查询各种研究资料,对于风电产业新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可借鉴的理论与经验有限。所以,急需研究风电产业进入低谷期的发展策略。

二、现阶段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些年,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是向大型化,大容量机组发展。2009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平均功率为1362kw,到2010年,我国新增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功率上升到1466.8kw。2010年,新增加的近13000台风力发电机组中,1.5MW和2MW风电机组数量分别为9793台和980台,成为了 2010年度的主要机组类型。另外,2.5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也安装了 33台。在我国,风电开发的一个趋势是,目前国内多家风机制造企业正努力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正在研制5MW及以上的大型风电机组,有的厂商己经在海上、滩涂或内陆装机,进行风电项目试运行。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先进能源领域“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项目全面展开,通过项目的实施,为机组的产业化及进一步开发更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年装机数量在万余台以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2.5兆瓦风电机组和3兆瓦风电机组己经陆续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截止到现在5-6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成功生产,同时正在进行更大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相对于目前国外的海上风电机组发展的现状来讲,国内10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尚属空白,研究10兆瓦风电机组技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2012年,我国风电场开发呈现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的《2012中国风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截至到2012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共建设有1445个风电场,吊装风电机组52827台,全国累计风电吊装容量70.21GW,与同口径统计的2011年累计吊装容量56.49GW相比,新增13.72GW,增幅约24%,同比增量及增幅均明显降低。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并网容量62.66GW,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47%。较2011年累计并网容量47.84GW相比,增幅31%。201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GW。

三、现阶段国内风力发电场的布局与分析

之前,由于政府的供给侧强制配额政策,对于电力集团必须要按照一定比例提升风电装机和风力发电量,使得各大电力集团积极跑马圈地,抢占风力资源优异的地区,极大地拉动了风电建设的热潮。之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要求电网公司全额收购新能源电,风电发电企业由于有了风电全额上网的预期,纷纷加大风电建设的力度。

目前,中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有了自己的风电场,风电累计装机超过1GW的省份超过10个,其中超过2GW的省份9个,内蒙古自治区处于第一,累计装机17.59GW,辽宁第四,累计装机容量超过5GW。积极推进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快风电场建设,壮大了风电装备制造业,引进了整机技术,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出了集中式开发和分散式开发并重的发展思路,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风电机组逐步国产化和产业规模化。

但随着时间推移,风电发电量扩大,电网并网不积极,风电消纳难的问题逐渐加重,尤其是三北地区,由于电网电源结构单一,调峰方式有限,产生了大量的弃风。针对这样的情况,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实行有条件全额收购政策。我国电网也开始了相应的调整。

四、国家关于风力发电产业的政策与分析

以风电整机制造业为代表的风电行业在过去十年来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果,我国也跃居了风电大国地位。自从我国发展风电以来,我国政府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扶持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行业现时的成就离不开政府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这些政策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风电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风电扶持政策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1世纪初,我国风电行业处于刚起步阶段,扶持政策特别注重风电行业的研发阶段的支持,至今我国的风电技术也跃升到了世界前列。2005 年起,风能的利用在全球许多国家掀起热潮,我国该段时期的风电扶持政策则注重风电项目的投资与风电设备的制造,截止 2011 年,我国的风电设备销售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都已跃居世界第一。而近两年风电行业主要面临风电设备制造产能过剩和风电“上网难”等问题,扶持政策则主要针对风电的上网消纳,增加需求。

结语:风电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其行业金融风险将会影响到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虽然风电发展前景巨大,但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我国风电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运行管理还缺乏经验,风电场并网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此外,中国的风能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所掌握的储量和分布资料是粗略估计的难以满足风力发电开发的要求。所以风力发电开发仍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