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1 11:31:47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1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9-0037-03

一、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产生主要影响

(一)从煤炭生产和销售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全县煤炭外销不畅。2008年四季度山阴县外运煤炭193.5万吨,比2007年同期的582.3万吨减少66.8%;2009年第一季度煤炭发运量仅为140万吨,比2008年同期的500.2万吨减少73.1%。根据调查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造成山阴县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本县自身因素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市场需求下降。由于国内煤炭上游企业产量下降,增速放缓,导致下游企业对煤炭的需用量减少。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煤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大幅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据调查统计:全国去年9月、12月煤电的增幅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增幅分别为9%、-25%;第二,成交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逐月下降。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价格去年8、9、11、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与此同时,冶金用煤价格也呈大幅下降趋势。第三,社会存煤量增加。秦皇岛港口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到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煤炭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四,山阴全县煤炭发运量与装车量逐月减少。今年1月份发运2列、2月份发运5列,3月份发运1列。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发运10列以上。

(二)从电力和通信部门的营运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县域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降低。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山阴县全县工业用电13390万千瓦时,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全县工业用电仅为9423万千瓦时。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减少了3967万千瓦时,减幅为29.6%。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爆发后比金融危机暴发前的同期,山阴县工业用电减少近三分之一。用电量的减少,也映证了山阴县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至少说明没能满负荷运行。

2.通信部门营业额下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通信部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通信部门的营业数额看,以网通公司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固定电话的用户比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下降了20%,主要原因是山阴县一部分城乡居民无力按时交纳话费而致使停机。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里,山阴县手机用户的月平均话费为160元,而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这段时间的月平均话费为203元,月平均话费降低43元,下降幅度为22%,尤其是山阴县境内的玉井、马营一带产煤乡镇更加明显。2007年玉井、马营一带的煤矿煤炭生产销售旺盛,对外煤炭交易量大,电话联系频繁,月均话费总额达40多万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煤矿停产,该地区月均话费总额降为20万左右,下降达50%。通信部门营业收减少,一方面说明老百姓挣钱渠道减少,开始紧缩开支,另一方面也说明劳动力参与的工商生产经营活动也在减少。

(三)从冶金化工企业纳税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冶金化工企业缴纳税金2351万元,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缴纳税金1614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冶化企业产品价格低迷,亏本经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从房地产市场和餐饮行业等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购房热骤然冷却。全县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积压着较多数量的房屋,整个房屋交易市场异常冷淡。另外餐饮服务行业同样存在着门庭冷落的问题。几家大宾馆、饭店自去冬以来都存在亏本经营。往年比较红火的西环路小饭店,去年以来大约有20多家关门歇业。这些现象并不只是说明此类行业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更深层次反映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

(五)从金融部门储贷业务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从全县居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山阴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441971万元,四季度末为462405万元,比上季度净增20434万元,增幅为4.6%。而2008年三季度末,全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653903万元。可到四季度末却降为650689万元,比上季度净减3214万元,减幅为0.5%。2007年四季度增长4.6 %,2008年四季度减少0.5%,这一增一减形成了2008年四季度实际降幅就首次达到5.1%,也是山阴县金融机构历年来出现个人储蓄下降比例较大的一个季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阴县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职工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往年四季度,全县大约有8000辆运煤车辆都不停昼夜营运,2008年四季度几千辆运煤车几乎整体歇业。再如,山阴县广大奶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鲜奶价格猛跌和奶款长期得不到兑现,据调查 了解:当时每市斤鲜奶最低有过0.3元的价格,就是这样低廉的价格,乳品加工企业也无法及时向奶农兑现奶款,拖欠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老百姓不得不动用储蓄勉强维持日常养殖。

2.从全县企业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各类企业在金融部门的存款余额为86475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为77847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比第三季度净减8628万元,减幅近10%。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存款余额为165817万元,四季度末达到188128万元,增加了22311万元,增幅为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减少,是企业经营的正常情况,企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序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使用也在持续增加。而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存款增加,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增加,而是因为企业停产形成的。因为企业停产,一大部分资金退出了生产领域,成为闲置资产而沉淀在了银行。

3.从全县企业向银行贷款情况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企业在金融部门的贷款余额为196415万元,到四季度末余额达203518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增7103万元。增幅为3.6%;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为239752万元,四季度末贷款余额为216003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减23749万元,减幅为9.9%。从企业存贷款情况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存款减少8628万元,贷款增加了7103万元,说明当年四季度又有15731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而2008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净增22311万元,贷款减少23749万元,说明在2008年四季度又有46060万元的资金退出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比,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二者轧差就有61790万元的资金退出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暴发后的2008年四季度,企业生产活动没有金融危机暴发前的2007年四季度活跃。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的机会,就资源整合制定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煤炭生产力布局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另外,要继续关注和扶持全县其它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化工、建材、乳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创优环境上搞好服务。鼓励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做强做大。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国家、省、市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科技兴企力度,使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实现产业多元化。

(二)改善外贸出口困境

出口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地区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再次应当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最后要主动进行对外贸易政策和策略的调整,构建开放型平衡发展的外贸新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型、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的转型。

(三)多管齐下,应对就业危机

一是要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要把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就业岗位的稳定。市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企业规模裁员的报告制度,或者采取就业补贴等制度,保持企业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投资,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一般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迈进的,但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因此,我们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要允许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三是要采取信贷、税收和技术扶持等措施,鼓励创业。要培育壮大创业主体,积极拓展创业空间,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最大化就业。四是要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尽管小城镇就业存在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作用下,这种严峻的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缓解。下一步是要注重狠抓落实,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我们应该相信,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更良性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将会建立起来。

(四)因地制宜,解决旅游业“瓶颈”

落实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要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规划、投资建设、推销上要有一个整体思路、整体规划、整体分步实施方案,使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要将投资拉动与启动消费有机结合。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用于旅游景区道路、景区游客中心、大型旅游停车场(含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游客安全监控设施、景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要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2009第5期。

[2]朱民:《改变未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02-02

以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突发破产或被美国政府紧急救助为标志的2008年9月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几乎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GDP增速明显回落;财政增收明显减速;出口受到严重冲击;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目前,金融危机影响已从中小企业传导到大企业,从沿海地区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对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已显现,并呈加重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产生不利影响,寻求解决金融危机的对策,尽力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提升公众信心势在必行。

1.经济增长速度已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专家对河北省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用以判断未来经济大体走势的先行合成景气指数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走势。从构成先行合成景气指数的各指标看,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出口总值增速和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这三个指标延续了上升走势,保持了较快增长状态。而本年新开项目增速、钢铁产量增速、工业产品产销率、食品支出增速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走势,几个指标的整体增长放慢。用以判断现阶段经济大体走势的一致合成景气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了递减,整体也进入了回落的走势。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定期存款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走势。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下降。截至2008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数已达到1 782家,增长19.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89.4亿元,增长172.4%,这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3.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2008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微涨0.2%,其中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的新建房同比降幅均在5%以上。与全国房价走势相似,石家庄房价也同比出现微涨,其涨幅为0.7%。这一涨幅是自2008年2月份以来的连续第十个月回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除房价持续走低外,房地产的投资额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商品房的成交量也在进一步减少;即使房价无明显降低的城市,也出现了整体销售量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强化了购房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家互相观望,由此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银行惜贷现象严重。根据预期理论,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会更加悲观,银行将预期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还贷能力下降,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抵押贷款条件、降低放贷比例、对企业贷款审核更严、银行惜贷等,进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加剧企业融资的难度。

总之,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开始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还不深,只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就会把损失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1.保持河北省省经济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峰会上,总书记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时指出,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已对河北省经济产生影响,但尚未构成威胁,只要应对措施得当,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能平安渡过难关。

中央政府已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系列政策措施,这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河北省应最大限度地落实中央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自,表明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改变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念。

2.引进外地(外资)金融机构,培育本土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根据河北省“走出去,引进来”的金融发展思路,继续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主体。2008年7月1日天津银行唐山分行正式揭牌,北京银行于7月30日出资1.275亿元认购廊坊市商业银行7 500万,10月下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石家庄分行开始试营业,同时,兴业银行、山东烟台恒丰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正欲进入河北省落户,这标志着引进省外金融机构已初获成功,对河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将河北省由金融大省建设成为金融强省,应继续引进外地银行;同时考虑引入实力更强的外资银行。支持引导现有的华夏、中信、民生、光大等四家股份制银行到省会以外的市延伸网点、拓展服务;大力引进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河北设立分支机构,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

3.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拉动内需措施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8]18号文件精神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冀发[2008]12号)。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为扩大内需、加强项目建设、加快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提升投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4.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了抵消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影响,中国采取了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的措施,以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时东南亚国家普遍采用对外贬值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策略,而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是增强国内出口竞争实力,这也是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幸免的原因之一。中央政府已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减税,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涉及出口商品3 770项,平均提高1.15个百分点,提高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应最大限度地用好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的政策,稳定出口,争取使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经济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

5.全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利用中央政府化解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融资难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基金制度,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议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廊坊富沃德实业有限公司利用金融危机时机,策划设立钢玻家具产业园,发挥廊坊已有钢玻成本(富沃德公司在廊坊与广东同类企业成本低20%~30%)与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企业转型。

6.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后劲。要抓住当前有利于企业重组的时机,扶优淘劣,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宣传成功典型,让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7.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规划,继续推进大拆迁,系统大建设。以大拆迁促大建设,以大建设促大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平台,促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3

以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突发破产或被美国政府紧急救助为标志的2008年9月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几乎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GDP增速明显回落;财政增收明显减速;出口受到严重冲击;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目前,金融危机影响已从中小企业传导到大企业,从沿海地区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对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已显现,并呈加重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产生不利影响,寻求解决金融危机的对策,尽力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提升公众信心势在必行。

1.经济增长速度已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专家对河北省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用以判断未来经济大体走势的先行合成景气指数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走势。从构成先行合成景气指数的各指标看,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出口总值增速和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这三个指标延续了上升走势,保持了较快增长状态。而本年新开项目增速、钢铁产量增速、工业产品产销率、食品支出增速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走势,几个指标的整体增长放慢。用以判断现阶段经济大体走势的一致合成景气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了递减,整体也进入了回落的走势。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定期存款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走势。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下降。截至2008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数已达到1 782家,增长19.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89.4亿元,增长172.4%,这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3.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2008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微涨0.2%,其中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的新建房同比降幅均在5%以上。与全国房价走势相似,石家庄房价也同比出现微涨,其涨幅为0.7%。这一涨幅是自2008年2月份以来的连续第十个月回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除房价持续走低外,房地产的投资额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商品房的成交量也在进一步减少;即使房价无明显降低的城市,也出现了整体销售量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强化了购房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家互相观望,由此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银行惜贷现象严重。根据预期理论,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会更加悲观,银行将预期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还贷能力下降,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抵押贷款条件、降低放贷比例、对企业贷款审核更严、银行惜贷等,进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加剧企业融资的难度。

总之,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开始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还不深,只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就会把损失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1.保持河北省省经济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时指出,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已对河北省经济产生影响,但尚未构成威胁,只要应对措施得当,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能平安渡过难关。

中央政府已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系列政策措施,这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河北省应最大限度地落实中央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表明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改变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念。

2.引进外地(外资)金融机构,培育本土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根据河北省“走出去,引进来”的金融发展思路,继续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主体。2008年7月1日天津银行唐山分行正式揭牌,北京银行于7月30日出资1.275亿元认购廊坊市商业银行7 500万,10月下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石家庄分行开始试营业,同时,兴业银行、山东烟台恒丰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正欲进入河北省落户,这标志着引进省外金融机构已初获成功,对河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将河北省由金融大省建设成为金融强省,应继续引进外地银行;同时考虑引入实力更强的外资银行。支持引导现有的华夏、中信、民生、光大等四家股份制银行到省会以外的市延伸网点、拓展服务;大力引进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河北设立分支机构,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

3.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拉动内需措施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8]18号文件精神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冀发[2008]12号)。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为扩大内需、加强项目建设、加快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提升投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4.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了抵消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影响,中国采取了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的措施,以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时东南亚国家普遍采用对外贬值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策略,而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是增强国内出口竞争实力,这也是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幸免的原因之一。中央政府已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减税,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涉及出口商品3 770项,平均提高1.15个百分点,提高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应最大限度地用好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的政策,稳定出口,争取使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经济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

5.全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利用中央政府化解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融资难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基金制度,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议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廊坊富沃德实业有限公司利用金融危机时机,策划设立钢玻家具产业园,发挥廊坊已有钢玻成本(富沃德公司在廊坊与广东同类企业成本低20%~30%)与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企业转型。

6.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后劲。要抓住当前有利于企业重组的时机,扶优淘劣,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宣传成功典型,让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7.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规划,继续推进大拆迁,系统大建设。以大拆迁促大建设,以大建设促大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平台,促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4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69-04

2008年下半年,几乎全球所有的经济体都受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具体来看,本次金融危机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冲击我国实体经济:第一,外贸途径。由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下降,加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应抬头,导致我国出口额迅速下降,出口企业由于产能过剩不得不被迫转型或倒闭,直接冲击了我国与出口型企业及其相关的实体经济。第二,投资途径。由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外投资减少甚至抽逃,使部分对外资依赖较强的企业遭遇资金压力,加剧了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第三,汇率途径。受金融危机影响,各主要经济体为减缓本国经济下滑的趋势,竞相采取贬值货币刺激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大国间经济刺激政策博弈的焦点之一。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迫于其国内压力,采取各种手段要求人民币升值,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加大,总体上,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实体经济、外资依赖比较强的地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大。因此,首先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冲击的地区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其后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其负面影响逐渐向全国各地区扩散。

一、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

河北经济对外资和外贸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不仅远低于江、浙、粤等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初期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一方面,早期遭受严重冲击的沿海外向型企业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且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寻求低廉的要素成本来为其遭受重压的外向型出口产能减压;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后期冲击伴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要素价格的升高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传递到河北。这对综合竞争力不强的河北企业来说构成巨大压力。一方面,直接受到了同类型沿海外向型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的挤压,另一方面,在同一地区面临沿海外向型企业过剩产能在同质化政策下向中部寻找出路的压力。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冲击可以概括为:“近忧较小,远虑堪忧”八个字。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对河北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由于河北经济发展对外依赖程度还不够高,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直接冲击还不十分明显,间接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困难。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下降导致河北省的出口额下降,但由于河北实体经济总体对外依存度较低,所以,在这一阶段出口贸易下滑对河北实体经济总体影响相对较小,实体经济依然表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据石家庄海关统计:2009年进出口总值完成29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9%,其中出口总值156.9亿美元,下降34.6%,降幅分别比上年收窄0.6和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完成出口28.5亿美元,下降15.4%,降幅比上年收窄6.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所受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但受到的冲击幅度远小于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实体经济。

2. 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引资困难。长期以来,河北省的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而近期全省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资金短缺更为严重。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国内外流动性骤减,在危机的初期国外投资出现减少甚至抽逃,国内各地区的跨区投资也出现大幅度萎缩,这给河北省的对内对外引资工作带来了困难。2009年前三季度,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9%,增幅居全国首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拉动经济增速5.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速为9.6%)。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河北省的引资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要把这些数据放到河北省各地积极推进“三年大变样”以及承接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其引资工作仍不容乐观,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总体上来看,外资以及国内跨区投资不足加剧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3.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总需求不振导致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大大降低了河北省实体经济中支柱产业的盈利能力。同时,由于国家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导致国内粗钢和建筑用钢需求极度萎缩,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以粗钢为主要产品的河北钢铁产业压力颇大。

(二)延伸阶段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采取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手段,如我国沿海部分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内地,由此也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压力。

1.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大面积倒闭影响了沿海资本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转移,而且还同河北省竞争国内投资,给河北省吸引国内资金参与省内建设的构想形成一定的障碍,影响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2. 部分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在外部需求日益趋紧的形势下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实施战略转型。由于这些企业积累了相对充裕的资金、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高水准的管理水平,使得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这些企业的转型直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给河北省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以浙江省为例,2009年,在净出口同比下降22.1%的情况下,浙江经济保持了8.8%的增长速度,这与企业迅速调整了市场结构是分不开的。

(三)复苏前的黑暗阶段(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阶段)

金融危机到底会对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到底会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世界经济到底会在何时见底,到底会在何时走上复苏之路?这一系列问题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复苏前的黑暗阶段、碳关税条件下的贸易保护、“两反一保”的调查升级以及竞相的货币贬值就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在危机末期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在这一阶段,欧美发达国家把保护的重点放到加强其国内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上,以维持其技术优势产业的全球垄断地位。在这一阶段,中国庞大的实体经济的过剩产能所受到的挤压超出人们的预期,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各区域经济间的竞争也会因此而加剧。据美国劳工部称,美国的失业率仍维持在10%的高位。同一阶段公布的欧元区失业率也达到10%。以往经济危机的历史表明,欧美失业率居高不下往往会造成其政府纵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这一阶段,全球以增加社会责任为借口的各种各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蔓延,为危机中的全球经济复苏增加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保护行动中“首当其冲”受害在所难免,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发起“两反一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

从河北省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经济在延伸阶段和复苏前的“黑暗”阶段受到较大的冲击。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2009―2010年生产总值增速全年为10%左右,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左右。这印证了我们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在初期对河北省经济冲击相对较小的判断。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北省经济受直接冲击较小的背后既有经济外向性较低的因素,也有国家大力投资基础建设对河北省钢铁等产业拉动较大的因素。如果全球金融危机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扼制,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蔓延,将导致河北省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日益恶化,河北省所固有的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等劣势将逐渐显现,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河北省应采取的对策

应该看到,当前国家所采取的维持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都是围绕在短期内维持经济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发展而制定的,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短期政策。这些短期政策措施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河北省在经济发展上已经落后了其他沿海地区,但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调整、缩小差距的机遇,我们必须在国家刺激经济计划的大框架下,结合河北省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经济发展计划,从而使河北经济在下一个经济扩张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河北省应该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在初期对河北实体经济直接冲击较小的宝贵时机,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河北省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渡过金融危机冲击的后期阶段以及实现实体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具体来看,河北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发掘新的投资来源

目前来看,河北省能够发掘的新投资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把吸引外资的重心从美、欧、日等地区向外扩展,把单纯吸引发展资金向吸引先进技术转移。比如,可以考虑到资金充裕的中东、拉美等产油国进行定向招商,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河北省的石油化工产业,充分利用河北要素价格较低的有利条件,吸引产油国的资金和原油资源到河北省发展石油重化工业;到具有技术优势的欧美发达国家,吸引拥有先进、专有加工技术的中小企业与河北省的低价格要素结合,打造定向产业园区,提高河北省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第二,扩大对内开放力度,吸引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实体经济退出的大型产业资本到河北省投资,充分展示低要素价格对大型产业资本的影响力。

(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升级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亟待升级的地步。在其主要支柱产业中,钢铁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为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粗钢产能超过了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重点发展的产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过剩。具体来看,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坚决淘汰、转移落后产能;第二,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现有产业;第三,发展一批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虽然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等社会问题会给河北省淘汰落后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带来极大的压力,必须克服当前困难,充分抓住欧美很多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不得不放松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及新技术的出口限制这一有利时机,结合河北省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融合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增强省内企业的竞争力,积极抢占经济复苏后的国际市场

河北省这次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省企业的竞争力强。金融危机终将过去,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一定会恢复。由于很多外向型企业元气大伤,对外向性不强的河北省企业而言,这将是一次难得的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我们就会成为危机过后最早获益的地区。对河北省而言,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谋划未来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要适应人民币货币环境变化所释放出的引导信号,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降低单位出口产品中的资源、能源与廉价劳动力的占比,减少出口品对廉价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财政手段鼓励河北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产业技术增加值,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增加河北省新兴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的进口,使用全球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实现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第二,从贸易方式上看,由于服务贸易对环境与资源的消耗极低,而且贸易条件较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要优越,尤其是高端服务贸易出口环境相对宽松,应该成为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

(课题组成员:孙东升、董葆茗、孟萍莉、樊亚宾;

执笔人:孙东升、樊亚宾、孟萍莉)

参考文献:

[1]刘重.国际金融危机对京津冀地区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发展趋势分析[EB/OL].省略/news/txt//content_17758897.htm,2009-05-11.

[2]张志英,邵惠芳.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02-103.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5

(一)金融企业不断扩大兼并行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表现之一是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不断扩大,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金融企业的大量兼并使得企业集中化程度变高,这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加强约束,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面临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充满诱惑力的经济利益面前,有些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完全忘记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而且即便真的出现金融风险,他们也一点不担心,认为政府最后会来解决,最终使得金融企业渐渐地放松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警惕和监督。

(二)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很多交易行为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在金融领域中的众多交易都是投机行为,这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投机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亚健康状态。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当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比例上出现差异、发生比例不一致的情况时,社会中的众多资金都会流入到金融经济中,这时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受到掩盖,经济发展呈现出低落的面貌,然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面貌却刚好相反,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局面,实际上这种繁荣局面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价格指数能够体现出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在这样的虚假繁荣背景下,价格原有的导向作用不复存在。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有时是必要的,但是分离情况不能太严重,否则就会出现负面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好处体现在,很大一部分社会资金流入到金融经济中,那么金融经济的发展步伐就会得到加快,金融经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过于严重时,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掌握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状况,把握好度,根据影响两者分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纵观全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带来的影响等各方面都要超过实体经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受到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金融管制的影响,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下文对此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一)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经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在对接中少不了外汇,这就决定了金融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当金融经济遇到金融风险时,势必会影响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实体经济,继而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风险。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的革新,金融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越来越便捷,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交易范围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面貌,如今的金融经济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这就是金融经济逐渐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技术因素。另外在制度因素的影响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经济风险制度不够全面,使得金融经济钻了制度的漏洞,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跟风行为和投机行为。因此,在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速度会逐渐加快。

(三)金融管制的影响。除了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和技术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之外,金融管制的影响也是促使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加快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国在金融管理这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加上金融自由化都加快了两种经济的分离速度。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管制都加深了彼此的联系,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全球的金融交易量迅速增多,当金融交易情况变得糟糕时,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综上所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三种因素分别是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管制的影响。面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我国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以上提到的三种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切实做好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序发展。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6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金融经济的发展日益迅速,并逐渐摆脱了实体经济对它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分离现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盛行,金融经济的发展空间日益加大,类型日益增多,金融经济的资产比例不断提高。

(三)受制度因素的影响。受制度因素的影响,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日益明显。

(四)资本结构的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这两者分离产生的结果。

(五)与金融相关的制度的接触,金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有一定影响。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和危害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有了一些新的特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失衡。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和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实体经济受挤压

金融经济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地位日益提高,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发生在金融经济领域,实体经济受到挤压,生存空间逐渐减小。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体系出现恶化。

(二)兼并现象的出现

兼并现象在很多金融企业出现,这使得经济体高度集中。企业兼并的行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不需要承担破产风险,就算破产,政府也会对其进行资助,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很低。

(三)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失调

由于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出。金融经济中投机现象很多,投机行为严重,致使金融经济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现象,这种繁荣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发展出现失衡。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根源及防范

(一)技术和制度的影响

技术和制度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具有重大影响,是两者分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技术层面来说,由于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促使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比例升高。从制度层面来讲,金融经济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投机、非理性投资行为和跟风行为的出现,这些情况均受制度的影响。

(二)金融资金比例的扩大

实体经济的发展应优先于金融经济,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外汇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于金融经济,其增长速度较慢。长时间下去,随着金融经济的比例不断增加,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金融经济一旦出现集中现象,对社会经济将造成重大影响。

(三)管制因素的影响

管制因素是根本原因,它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分离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缺乏管制,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交易量增多。由于管制的弱化,金融机构的运行越来越自由,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以上我们所分析的三个点是造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最主要的方面。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应处理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采取的措施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7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失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型金融企业发展中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出现了经济发展过于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发展的道德风险,表现在这些大规模的企业认为当自己发展规模给过大,甚至出现风险的时候有政府进行承担,从而放松了自己对风险的防范,为了经济效益的实现做出一些危险性的风险经营行为。第二,金融经济领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易活动。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活动频繁,会将原有单纯的投机行为转变为更多的关联性活动,导致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发展的弱化。第三,金融市场的价格指数失去了原有国民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作用。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影响下,一些社会资本从原来的实体经济领域转移到回报较大的金融领域,金融发展逐渐被虚假繁荣经济覆盖,不能如实地反映出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失衡原因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其产品价值需要在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环节中来体现,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无法保证实体经济发展效益的实现。而金融经济发展本质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高收益、高风险、投资周期短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也吸引力大量的闲散资金。在金融高回报的影响下,很多实体经济转向金融市场发展。在金融部门逐渐增多的同时,金融发展规模样也得到了扩展,由此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无论是在数量下,还是在规模上都发生了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受到了金融经济的冲击,金融经济从原来的辅助地位转变成现在的主导地位,并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的影响,成为一种发展的主流。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失衡影响

(一)积极影响

伴随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突出,由此导致很多社会资源发展向金融经济的范围内倾斜。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社会资源配置和资源调度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消极影响

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逐渐失衡的影响下, 导致金融经济本身的社会约束力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局面,对实体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从本质上看,金融经济的发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是当今的形势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实体经济发展本身受到了破坏,需要建立一种二者制衡机制来保证两种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失衡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为金融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支持

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金融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键。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优化实体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出实体经济发展中利于金融经济发展的因素。第二,实体经济发展要实现不断的创新和升级,提升本身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二)金融经济发展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

金融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行,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而进行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演进在本质上是对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和改进的过程。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发展要能够服务实体经济,不管是在信贷市场发展和证券市场,还是在金融衍生品发展领域,都需要根据实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来进行相关的发展创新。另外,有关人员还需要认识到实体经济本身发展的局限,采取措施对实体经济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发展的更好融合。

(三)加强对金融经济发展的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8

一、经济金融化概述

(一)含义

经济金融化指的就是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使用的有效工具,借助这种金融工具使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总值之间的比值逐渐提高的一种趋势。经济金融化程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总值之间的比值成正相关的关系,金融化程度越高,两者的比值就越大,金融化程度越低,两者的比值就越小。

经济金融化现象

经济和金融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因此,人们称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金融经济。

社会经济关系逐渐显现出金融关系化的特点。社会经济金融关系程度越高,所使用的金融手段就越多样。当前的经济金融关系主要有股利关系、股权关系、债务关系、债权关系等,在经济关系逐渐呈现出金融关系化特点的过程中,金融关系的表现形式会越来越丰富。

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金融倾斜,这主要是由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之间发展不协调形成的,二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地位的失衡,其实质是金融较大幅度倾斜于间接金融,社会经济活动以间接金融为主要融资方式。金融倾斜的形成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它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干扰,例如金融体制、银行制度、货币信用、商品经济等。

(二)经济金融化现状

从理论上划分社会经济可以分为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领域发展可以称为经济货币化的过程。在金融创新挑战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用金融总量代替货币总量,产生了研究现代经济运行和金融经济融合程度的经济金融化理念。经济金融化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指标明显超过理论极限值,不符合发达国家的金融实践经验,金融相关率无法准确反映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同时在经济结构上,尽管金融资产总量发展较快,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缓慢,有时甚至会出现股票流通值下降、金融资产回升的现象,因此,经济金融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经济金融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化、现代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显示出的经济金融化特点,不仅代表着金融的发展,同时还显示着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使金融发展与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支持。但是由于经济金融化的影响是经济结构调整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在经济金融化中仍存在着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

经济金融化可以改变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对比关系,进而影响到经济结构调整。以中国为例,在总量上,货币经济指标持续走高超出发达国家金融实践经验数值,不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同时金融结构发展缓慢且不稳定。总结性的讲,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经济结构之间的互动及匹配严重不协调,一方面金融结构的优化落后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民营企业在金融资源的获取上明显不成比例。因此,经济金融化仅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对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概括与总结,从本质上说,发展经济金融化、实现金融化目标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我国经济金融化处于起始阶段,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加快经济金融化进程,将提高金融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作为经济金融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经济金融化影响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形式

(一)金融效率、金融渗透与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渗透指的是金融活动在拓展广度与深度上发挥金融资源主导作用的客观过程,同时也是经济金融化过程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金融渗透程度指的是金融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在总体中所占比重,金融渗透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提高,因此具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特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是:实现第一、二产业的内部升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加快生产要素向二、三产业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行业的比重。

如果不在金融渗透过程中使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那么低次产业的金融渗透会明显低于高次产业。安全性高、盈利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金融渗透能力较好。此外,企业区域、企业规模与企业性质的不同会影响金融渗透的程度。

金融效率与金融渗透相辅相成,在实际发展中,如果没有金融渗透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金融效率。同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金融效率作为支撑,那么金融渗透就可能会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不利影响。

(二)民营经济金融化

中国民营经济金融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营资本逐渐增多、且快速渗透到金融体系中去。二是民营企业资本通过民营金融机构实现了产业与金融之间的融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金融投资获取高额利润、回避政府对民营资本投向等原因上可以看出,民营产业有向金融寻求合作的趋势。

民营部门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向金融领域发展,意味着民营产业内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改变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差值。随着金融成分在民营企业中的增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不断升级,一方面为金融机构中的资本结构注入新的力量,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民营资本渗透进金融领域造成金融内部体系结构的改变,为经济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总结

经济金融化是在实体经济渗透到金融领域中不断发展实现的,同时反过来还会促进金融经济向实体经济的渗透。通过对经济金融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提高了对经济金融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认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9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是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金融效率能够更好地让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动到利润创造力更强的经济实体上,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本融资成本的降低,并且增加金融的融资产出,进而对于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当前中国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实际状况,对金融效率对区域经济中心构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金融效率以及区域经济中心的关系概述

区域经济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概念。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出行政区域限制,更多地实现地缘经济的共同发展。这种经济上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区域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的经济整体发展,因为区域中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差别,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中心城市和在发展水平稍低的城市,这样就可以通过扩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的辐射面,进而拉动整个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再者,区域经济能够更好地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进而创造更多的优势互补机会,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的转移行增长,并且能够在区域内的经济交流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区域城市的文化交流等。

金融效率则是指在金融部门的投入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金融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金融效率更是一个具有强综合性的指标,分类的方式比较多。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笔者联系相关的实际情况,对二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如下:

第一,金融效率是建立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之上。因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于区内的金融部门发展有着比较大的影响。金融部门的资本流动、借贷的辐射面以及贷款良性与否,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一旦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衰落,势必会造成区域的经济衰退,这样对于区内的金融部门的金融效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也存在着深刻影响。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属于生产性的,依靠工业生产或者其它类型的产业生产,进而实现资金的产生。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加上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产生,创业人员的增加,这些都要求社会要有更多的流动资本,进而拉动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促进生产的多元化。

反之,如果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效率低下,那么区域经济的局面就无法打开,而且严重阻碍中心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可能会对区域的经济造成更大的压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规模扩大和优化转型升级。

二、如何促进金融效率在区域经济中心构建过程中的良性影响

上文分析了金融效率和区域经济中心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的影响更是多层次的。因此如何因势利导,更好地发挥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构建的良性影响,就成了构建二者和谐关系的关键。针对当前的实际状况,对于如何促进金融效率在区域经济中心构建过程中的良性影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强化区域经济中心资金的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中心的资金流动必然是较多的,但是中国传统的金融理财观念都是趋向于保守,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资金的实力和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因此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过程中,要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中心的资金利用效率。这就需要对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及技术上的创新。所以金融机构要更好地创造性地推动资金进一步的流动,促进储蓄资金转化成为投资资金,进而进一步活化区域经济中心的资金,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打开金融局面。

(二)进一步提升金融部门的金融能力

金融部门是金融效率最直接的影响者,金融部门的金融能力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的程度。因此,区域内的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以及非银行类的金融部门,都应该针对自身的金融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提升。金融部门需要注重以下问题:首先是金融部门必须切实加强资金的安全,尤其是完善信贷的信用制度,保证借贷的良性发展,防止恶性欠债以及次级贷款的发展。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部门应该联合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各个行政区域的金融部门,构建金融信用网络,监察次级贷款的发展程度,不断提升金融部门对次级贷款的控制能力。再者,金融部门要加强自身的融资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各种相关的微型企业,应该更多地提供担保借贷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内的企业能够不断地蓬勃发展,保证市场的生机以及良性的发展。

(三)针对金融市场的秩序,要进一步加以良性管控

金融市场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区域经济中心构建的成功与否,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金融市场的秩序,进一步良性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市场的金融秩序,需要相关的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行政管理部门的进一步管控,出台有关的条例规章,整顿金融市场的秩序。当前金融主体,也就是金融部门的健康发展,是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的。而且对于地下钱庄、民间非法集资借贷,要加大打击力度,以防止出现金融市场混乱,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四)注重金融体制的改革

在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注意对区域金融体制的改革,区域经济中心的政府要积极向中央政府申请一定的权限,更合理地开发区域的金融资源,创造一个更为健康的金融发展环境。尤其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支持,需要政府更注重金融体制的改革。

三、小结

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的经济中心构建有着多层次的影响,对此,区域经济中心应该更加注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技术,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越的金融支持和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军.中国金融适应效率实证研究 1991 2004 [J].暨南学报,2007.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影响例10

一、引言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金融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一个发达的金融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分担和管理风险,这对于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同的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机构结构等,对于信息、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从金融结构入手。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界有较大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1969年提出了金融结构的概念,他认为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在他那本《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他认为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金融资产的总量和实物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金融相关率;各经济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责总量及其在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上的分布;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的比例关系,以及这些资产和负责所采取的金融工具的形式等等。二是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所谓“两分法”,即着眼于一国企业的外源融资——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角度划分的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逐渐引入和传播,

从表-1中看到,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是正相关,与金融相关率和经济结构的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因素中,金融结构是起主要作用。且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在1%的显著水平下高度相关,说明二者有很强的关系。

根据表-3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djrj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djrx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不是影响djrjg的原因即认为djrxg是影响gdp的原因,djrjg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是影响djrjg的原因。

(四)实证分析

根据上表的因果关系建立dgdp和djrxg,djrjg的回归模型,阐释这两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中建立一个dgdp和djrjg的var模型,考察两者的短期影响关系。模型一为:

dgdp=20367.64788+278716.9058*djrjg-60338.71995*djrxg

s=(3132.085) (129673.9) (23208.91)

t=(6.502904) (2.149368) (-2.599808)

0.430458,=0.303893,3.401083 dw=0.581873

var模型所考察的是两个平稳序列在不知道内生与否的情况下,通过二者的因果关系联立二者,考察其滞后期的相互影响。

模型二为:

①dgdp=5933.87494+1.459178028*dgdp(-1)-0.7490528262*dgdp

(-2)+9838.067218*djrjg(-1)-172152.272*djrjg(-2)

s=(3464.47) (0.20377)(0.43841) (47402.2)(50099.6)

t= (1.71278)(7.16108)(-1.70858)(0.20754)(-3.43620)

0.98318,= 0.969737, 73.09901

②djrjg=0.03220092284-2.4913851e-06*dgdp(-1)+7.395479427e-07*dgdp(-2)+0.03934627147*djrjg(-1)-1.029324476*djrjg(-2)

s=(0.05987)(3.5e-06) (7.6e-06) (0.81914) (0.86575)

t=(0.53786)(-0.70754)(0.09762) (0.04803)(-1.18894)

0.508013,=0.114424,1.290718

从以上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来看,模型一显示了金融结构,金融相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金融结构的系数值大于金融相关的系数,由系数符合显示了二者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前面所做结论一致。由系数的大小知道,经济增长主要是金融结构与金融相关的正抵消效应而导致的。说明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经济呈正增长的态势。

模型二显示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的关系,①中显示了经济增长与自身滞后一期和金融结构滞后一期正相关,滞后二期负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受自身和金融结构前期的影响,模型拟合度很高,说明效果很好符合标准。②中显示了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和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关系,由系数知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滞后期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一般,说明金融结构受自身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四、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