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体经济的出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8 16:32:37

实体经济的出路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1

一、引言

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突然之间风起云涌。很多大的投资机构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给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从而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迅速转化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美国人大多存在超前消费的行为,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储蓄模式决定的。因为近年来,美国储蓄业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民众如果想进一步的消费,只能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这种贷款引起的还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这种不确定性的逐渐深入,终于导致了今天的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货币汇率不稳定变动,企业资金流通困难,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未能逃脱金融危机的侵袭,遭受了很严重的打击。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发表了题为《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共同联合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防止

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提高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对发展问题的关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其中,次级抵押贷款通俗的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向那些收入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或组织提供的贷款。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失误,直接原因则是利率的上涨和住房市场的持续升温。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很多用户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新房,此时政府却出台了“零首付”的住房政策,购房热随之在美国兴起。于是贷款的人多了,利率也上升了。很多金融机构考虑到用户虽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贷,但由于房价一直高涨,即使贷款人将来还不起贷款还可以用房屋作抵押,拍卖或出售后仍然可以收回贷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发现即使只归还高涨的利率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决定放弃住房。而金融机构也发现把房屋出售后,得到的资金不仅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和利息,甚至连本金也难以收回,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会出现亏损。如果出现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银行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于是出现像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机构破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世界金融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家金融机构往往与其他金融组织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最后导致整个金融业的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的。

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是如今的美国次贷危机,都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表1总结了自大萧条以来历次主要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专家称,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时间及范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精确的估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金融危机将是历次金融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最大的一次。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了,因此中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侵袭。此次金融危机引起的中国GDP的损失主要是通过影响实体经济发生的。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但包括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教育、文艺、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人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国内外大量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已经存在的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原来的资金供应链被打破,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于是企业倒闭、裁员、减薪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大批企业的停工、倒闭,很多未就业者就业困难,已就业者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因此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之前商品的价格较高,现在突然回落,使得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积压,利润幅度下滑严重甚至亏损,这又造成了更深一轮的企业裁员和倒闭。

2、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

经济危机以来,由于居民收入的减少,居民购买力严重下降。人们即使拥有货币,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也大多处在观望的状态,除生活必需品外,应用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支出已经明显减少了。图1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居民的支出情况,从而更为直观地表现出了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

3、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下降,银行的风险意识也随之高涨,因此不再愿意将资金贷给那些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的中小企业。资金的流通困难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迅速减少。例如,烟台雷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扳手的最大生产家之一,其产品主要是外销到德国、美国等欧美市场,但是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一直接不到订单,该厂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生产了。为了刺激出口,政府曾一度加大对出口的财政补贴,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挽回了一部分企业的热情。但是在国际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这无异于将国家财政投入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中,是得不偿失的。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如果明年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很可能对一些产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而且明年的出口压力可能更大。

四、中国政府为促进实体经济正常运行采取的措施

为挽救这一局面,中国政府曾出台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但由于最初干预手段的不成熟,使得一些基础薄弱的企业仍然无法走出困境。于是,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在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主持部署了进一步促使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措施。

第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中城市的重大设施的建设,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第二,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三,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第四,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第五,截至2010年约投资4万亿元,以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实施。

在这种危机时刻,政府这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政府通过自身的外汇储备和财政盈余,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整个民间资本的发展,促进整个民间经济的增长,以“抵销”的方式来挽救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下滑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地渡过这次危机。现在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时刻,也是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再次转型的关键时刻,赢取对抗金融危机这场战役的胜利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因此,如何切实落实这一系列措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五、挽救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的对策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遏制整个实体经济下滑的颓废局势,一定要注意剔除现有做法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部分,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础做起。

1、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国内需求

在对政府调拨的4万亿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优先发展那些百姓热切希望得以解决的项目,优先发展那些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以积极的策略营造适合自己发展的大环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力拓展整个国内市场。本着为民众服务的精神,在重树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基础上,提高投资回报率,为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以扩大国内需求。

第一,要加快农村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医疗保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居民生活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现阶段,对国家经济的复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见图2),只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因此,加大对农村住房的改造力度,帮助农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要;改造农村的街道建设,变“水泥路”为柏油路;对农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保证农村的用电需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医保的投入,使农民能更广泛、更大程度地享受这项服务性政策;另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中国有将近8亿的农民,扩大农民的消费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国内的消费量。这种扩大内需的方法对解决当前的危机至关重要。

第二,要加快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的安全。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开发如京津城际铁路这样的大项目,在促进城际之间民众频繁流动的同时进一步带动消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对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也是有利的。

第三,注意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为挽救整个市场经济,国家可以考虑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范围、贷款对象、最低贷款额的限制,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的限制,拓宽其融资渠道,以给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收入增长点,提高其整体收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在整个行业内进行税制改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在目前这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税负的降低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注意进行自我创新和结构调整,找好行业发展的方向,对市场细分化,加大转型的步伐。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尽管美国的金融危机阻碍了中国产业向上升级的可能性,但我们仍要坚定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趋利避害,做自己最擅长的行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宽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降低对外贸的过分依赖性,提高自主性。企业的存续也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扩大消费。

2、协调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通过研究美国此次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上是完全放开的。也就是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并不到位,而是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它盲目地相信市场,等到问题真正出现时,才采取措施对其加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

而中国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则一定程度的存在监管过严的问题,“看得见的手”发挥的作用过大。因此,为保证金融监管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中国政府一定要从美国那里吸取教训,注意优势互补,让“看不见的手”也发挥作用。为此,政府可以考虑适当程度的降低一些商业金融机构的税负,或者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还可以考虑让一些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小的金融机构联合发行债券等,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主性。使各金融机构拥有足够广泛的融资渠道,在监管的同时帮助它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闲置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其稳定性。

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往往伴随着大量风险,但是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市场上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整个金融业的稳定性。金融创新还可以促使金融机构采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期货等,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产。只有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工具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成熟。

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来旧的体制和格局,原来存在的诸多风险随机组合形成更为复杂的风险,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因此金融监管往往滞后于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却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这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比也是主要的。为了完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一定要严格控制创新产品的风险性,使金融创新的益处发挥到最大,弊端减少到最小。

3、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对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它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浮动汇率,坚持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的原则,企图用货币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可能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但这并不是保持经济长远增长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最好的方法是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要着眼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要解决“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的问题,重新解决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失效,经济异常波动等问题,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特殊功效,以促进人与市场、社会、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适度宽松的调整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总的变化趋势,在现阶段,适时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加强人民币在银行体系之间的流动性的管理,进一步健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将各种经济政策综合起来考虑,以使其发挥最优效果。

六、总结

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财政和金融的监管力度,利用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政府要从本国内部的改革入手,积极调动国内市场资源,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部需求,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促进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

【参考文献】

[1] 林启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

[2] 黄利明: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N].经济观察报,2008-10-27.

[3] 胡郑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J].当代经济,2008(5).

[4] 王延春:出口企业的寒冬来了[N].经济观察报,2008-11-3.

[5] 冯科: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N].南方都市报,2008-11-2(A02).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2

一、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存在产业分工协作问题,但是综合的发展还是拥有很强的互补性,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沿河与沿路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明显,针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发展格局新情况,通过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梯度,三大板块产业分工互补性明显,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这些特点都要求丝绸之路未来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经济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梯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划分,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梯度,丝绸之路的东部地区与亚太经济圈相互影响,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洲发达国家相互连接,中间部分的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之间属于经济发展缓慢地带,所以存在明显的中部、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的中国以及印度都属于新型经济发展主体,发展力量较强,国家规模较大,改革开放速度较快,中东部地区的石油国家属于资源型国家,但是中东部国家依然处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所以属于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1]。在西部板块,大部分都是欧盟发达国家,欧盟中大多数成员国已经发展并进入了后工业发展时期,经济的主要增长模式也转变成为了技术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总体的国家经济总量庞大,但是因为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所以相对增长速度受限。

三、三大板块产业分工互补性明显

上述分析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存在三个不同的梯度,东、中、西三大板块之间的分工协调性不强,互补性明显。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属于制造业强国,产业发展体系完整,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资源丰富,实现了产品的全球化出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中国的整体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开发海外产品市场;西方欧洲国家应该关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但是自然资源有限,需要开发发展空间;中部地区以及中亚等地主要是依靠石油输出,应该实现产业体系化发展。所以存在明显的三大发展板块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2]。虽然东南亚地区以及南亚的部分国家的经济产业发展进步较快,但是中部部分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依然处于资源输出型、高能耗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集中地点,进而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发展的重点区域。

四、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了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特点,整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西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德国、英国以及俄罗斯的国家城市化发展在75%以上,处于现代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中东部地区,东欧以及北非等国家的城市化处于55%~75%左右,该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尼泊尔以及柬埔寨等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3]。从整体上划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西北部明显优于东南部地区,但是城市的各区域人口数量统计呈现出东南高于西北的状况。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

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议

(一)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

应该加强丝绸之路核心与边缘的合作共赢,实现欧亚发展空间的新格局建立。应该以大国的辐射效应为主要发展依托,塑造起亚欧经济以及资源的统一发展格局,利用欧盟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三大经济发展主要力量为支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步与发展,实现各国之间发展互利共赢,实现区域内部的国家经济发展优势互补,突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自有贸易经济投资和资源共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较小经济发展差距。

(二)构建跨越大陆板块的交通经济带

应该不断优化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的组织模式,以主要城市为交通经济带节点,实现跨越大陆板块的经济交通带的构建,同时还应该开拓交通经济带发展的新路径,实现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实现沿线的能源管道以及信息平台建设水平的有效提高,形成一个沟通共享水平较高,便捷合理的经济发展网络。从而可以在经济交通网络构建的带动下,实现区域内部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以及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共享水平提高,增加区域内部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联共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力,开启新的中亚经济发展模式。

(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

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塑造区域内部市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流通,在经济发展条件较为完善的国家建立起贸易自由发展区域,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快速进步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主要以市场发展为依托,实现了贸易影响力的有效提升,带动了经济交流的进步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广泛涉及到三个大洲的几十个国家,所以在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各区域机制的阻碍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应该注意避免因为经济带建设带来人口大规模迁移,避免造成整体社会经济的波动,应该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格局模式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欧洲地区与东亚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中亚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划分较为明显,所以应该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构建跨越大陆板块的交通经济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3

1新形势下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作用

作为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交通运势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铁、航空等众多交通运输途径的诞生、发展,公路运输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以公路建设东西部发展问题分析,因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进而影响到公路建设运营贡献率;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条件良好,进而推动了公路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公路建设与经营效益对国家、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伴随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与民间资金的持续引入,不仅对公路设施维护提供了有利条件,更能实现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与完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对生产力发展、公众出行利益与国有资产安全性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具体如下:

(1)管理体制对公路功能、优势发挥起到直接影响作用。

作为现代化交通设施,公路交通的特点为通行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含量高等。相比其他运输方式,管理体制的建立,可将其优势、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如体制不合理、不科学,将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公路优势的充分展现,无法实现最大限度利用公路资源的目的。

(2)管理体制与公路投建各方合法权益息息相关。

作为服务于社会大众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由可行性研究、设计到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诸多参建方,为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参建各方的经济效益,才能将公路经济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3)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对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性改革进程极为重要,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作为交通运输事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也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的主要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在全国经济管理体系改革的前提下,需对其落后状态加以改善,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弊端,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利益因素

公路建设多数为举债建设,也可实行区域划分或分段建设,进而在收费还贷环节存在条块分割问题。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网愈加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不科学,将对公路使用、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在交通管理中,如经济管理模式不统一,存在严重职权划分或职能交叉问题,都将对公路事业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以河南省公路建设为例分析,河南某公路建设单位,于2002年公司到期贷款为186920万元,182450万元为总支出,2500万元为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金额,5000万元为公司用于当年还贷的总资金数额,181920万元为资金缺口。由此可见,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省公路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中必须对其经济利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2)投资来源多渠道

作为一项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的工程项目,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禄蠹,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对公路建设投融资管理极为重视。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可有效引进大量资金参与公路工程建设,实现以国家政策性投资为基础,以市场型投资、融资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融资模式。为达到该目标,必须重视公路经济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3)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相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往往存在配合交错现象,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公路功能。据相关部门调查分析,当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其主要体现于两点:其一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仍具有作用;其二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公路管理规律和特点等在认识上的不成熟。现阶段,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将严重影响到公路运营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合理性,并制约公路快速、高效及安全作用的充分发挥。

3新形势下完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措施

(1)以市场为平台,强化公路企业主体地位

作为一项复杂工程,公路建设具备大规模、非营利性运营及投资额度大等特征。长久以来,作为公路建设主体,政府是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因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当地政府财政能力也存有一定差异,公路建设早期多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如始终依赖政府资金实施公路工程建设,不但要对大量财政资金占用,更为延缓建设速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项目建设难度更大。公路因其不可替代性与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民间资金进入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实施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并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为平台,对公路企业主体地位加以强化,在市场内江公路企业灵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大量引进民间资本,才能成为建设资本的全面补给,才能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2)以法律为保障,创建良好法律保障环境

作为公路经营、运输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先进、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现代化、规范化发展极为有利。目前我国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内容、法律法规都与新形势下公路建设运营需求不符,根据现阶段存有的问题、难题,要求相关单位必须以法律为保障,对法律法规中存有的不足立即补充、更改与修订,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作为实行所有社会活动的保障,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根本条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公路建设时间短、发展快,进而造成法律法规的设立无法满足时展的步伐,其管理体制也无法达到一定标准,进而对公路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实现公路法律法规建设协调于管理工作,公路管理部门需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并按照发展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经济管理体制的制定,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明确其职责,尽到自身义务,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一份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质量优劣将对公路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执法部门需大力推动公路经济活动,落实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科学选取执法内的各种资源,实施全方位管理。

(3)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如何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何实现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企业生存、发展极为重要。为此,必须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必须重视公路经济成本管理,必须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公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与成本计划实施、全面落实,可在公路经济管理中全面、有效实行成本计划。同时,通过成本管理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建立,可全面落实成本管理责任,达到监督与管控的双向目标。把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位。做到个人成本控制业绩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严细的全程定量考核指标,做到奖惩有依据。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工料费的审批和支出,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到最低。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运输系统内公路起着显著、独特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商品经济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更有赖于现代化交通设施,更依赖于交通经济的发展。作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产物,公路交通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载体,建立与完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更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是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与扩大对外交流,为社会经济发展创建有利条件的根本。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4

一、市场经济环境对于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是商品经济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促进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管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或者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都是必经之路,公路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现阶段我国公路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有公路运输、收费公路经济、高速公路经济等几大方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长效的发展势头,并且保证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二、可持续性公路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目前在公路经济发展上与商品经济接轨,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施具体规划。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飞快,我们只有实现可持续性的公路经济发展,才能领导公路经济体制健康长远的发展。各地方政府都知道要发展经济首先要让“公路先行”,所以对公路运输、收费公路经济、高速公路经济的管理运营提出了较高需求。我们迫切需要完善当地的运输市场,健全收费公路经济体系,实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优化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是优化公路经济的重要步骤。

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在管理层面上促使和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只考虑到眼前利益的管理模式早已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实现公路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是极其必要的,这要求大家齐心合力从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上出发,优化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优化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改善我国收费公路经济的管制思路和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收费公路经济管制上存在着不少漏洞,这些漏洞的大多是因为管制思路的落后所造成的。收费公路经济作为公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有:进入或退出管制、服务质量管制、价格管制三大方面。一旦管制主体或管制客体、管制依据方面存在工作疏漏,会给当地公路经济系统带来不小的损失和麻烦。我们的目的是改变这一现状,改进领导层的管制思路,例如可以从市场准入、服务质量管制价格管制、监管体制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成效,优化我国收费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破除部分地区对收费公路的垄断。政府理应禁止或限制一些企业和部门垄断当地的公路服务市场,避免这些单位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谋取私利,并杜绝过渡剥夺和使用者剩余的现象。

(2)针对过分集中的公路市场实施积极管制。第一步要限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占据过大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扩张。第二步政府各级交通部门可以实行“统贷统还”的新管制模式。“统贷统还”指的是以政事分开为管理原则,引入省级收费公路发展集团(国有性质),对同等级的收费公路实现统筹管理,在管理上能够实现“平衡还贷”。具体来说,针对省级、市级的收费还贷公路,通过高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实现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统一的维修和养护,在筹集资金和经营管理上也实现统一的运营机制,最后达到统一支付的目的。

2.改进公路经济服务的监管体制

以往,政府管制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为了中饱私囊而擅自更改收费标准,谋取私人利益。这或许不是他们的初衷,但很容易被管制者影响,只有不断地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引入公共监督机制,并及时让司法机构介入监督程序,建立其他政府机构在公路服务上的监督机制,才能够真正提高公路经济服务的品质。在健全了监管机制后,还应当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形成有效制衡,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收费标准管制机制,促使工作人员降低违规的可能性。另外,在监管体制中,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如果能做到对通行车辆提供无差别的服务,保质保量,确保公路安全,势必会对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更有利作用。

3.强化物流业的发展力度

强化物流业的发展力度,是公路服务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我国目前在相关政策上非常注重对于物流运输业的引导与扶持。例如,加大对于区域货物资料分拨中心、集散中心的建设,加大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化物流要素资源的配置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扶。其次,在推广物流发展新模式,健全公路市场主体上也应当付出巨大努力。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力求在强化物流业的发展上部落于人后。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物流企业实现科学化、信息化、高标准化的发展。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5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的公路经济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公路经济已经不够适应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用在很多方面。在公路经济这部分的内容里,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公路经济做大做强,使其更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以此来深化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视角,必须进一步讨论我国的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当前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缺乏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传统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

虽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有群众、有立场的可持续发展共识。但是在公路经济这一方面,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时间尚短。在整个社会中都缺乏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公路交通管理者和从业者中,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正是由于这种意识的缺乏,使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相比较受重视的程度较低,群众基础也没有那么广泛。而一般来说,在公路运输中,通常使用的是传统汽车交通工具,而传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造成的尾气排放很容易污染环境,这直接造成了环境的巨大压力,同时,传统汽车所使用的燃料基本是不可再生类能源,汽车运输需要燃烧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给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添了一份重量。而上述的两者,都与可持续的观念相背离。此外,一些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规划上由于欠缺科学性,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容易造成较大的压力,这些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也是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公路运输人力资源水平欠缺,没有相应有效的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流程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路运输的人力资源上的投资都不太高,大多数真正从事公路运输的人员学历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均有限,这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在部分公路交通的从业者眼里,与公路交通相关工作,并不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十分扎实的专业基础。从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层次上看,在管理层级上的公路运输人员综合素质,参次不齐,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有高有低,他们对公路运输管理方面的内容,仍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性来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人力资源水平欠缺,可能是抑制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公路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公路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管理流程。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健全的公路管理流程,那么,要想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性很低。只有将这部分工作做好,才能通畅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下,公路经济最根本的“发展”仍遭遇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的,公路经济必将在这个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深化。我们谈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义是落在“发展”这两个字上的。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下看,我国的公路经济最根本的“发展”仍遭遇到瓶颈。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公路建设的资金受到多方制约,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渠道较为狭小,公路建设的资金仍是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而公路建设的整个审批流程也是非常复杂,资金和审批成为了公路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而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公路建设的不均衡性上。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路交通的建设十分顺畅,而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困难非常的多,公路覆盖率已经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四)公路的整体管理混沌,相当部分的资源由于不协调使用造成大量浪费

在我国,公路的整体管理仍是缺乏一个中心,一个枢纽,一个系统。一般性质的公路管理是处于分散的一个状态,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机构和机制。正是由于这种分散管理的状态存在,使得在我国公路的整体管理部分,仍会出现投资成本、人力资源、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管理不协调的情况。而这种不协调的情况,不仅造成的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更给公路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不利于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公路的整体管理混沌还容易滋生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公路的规划和设计之初,就容易因为信息流通不顺畅而制定缺乏科学衡量的规划,在进一步完善其管理质量体系和建立更为科学管理系统的同时,由于管理混沌的问题而使得这些工作遭遇较大的困难。总而言之,公路的整体管理混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信息沟通不畅而引起的问题。

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宣贯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于传统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

很长一段时间里,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未受到公路运输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青睐。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强调,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因此,持续宣贯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这项工作不能放松,让这个观念不仅深植在,公路运输从业者的心里,更深植于整个社会之中。

同时,也要充分关注传统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对于传统汽车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创新燃料的应用,增强可再生类燃料在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利用程度,进一步减少汽车废气的污染。而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来说,首先是在规划上强调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的生产环境的压力。而更重要的可持续是要延长这些基础设施的寿命,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公路养护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项预警工作,其应该渗透到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而非仅仅是为了应付所谓的检查,临时抱佛脚而已,相关的公路养护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严格检查,并制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同时,在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障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完整度,并关注路面排水系统是否完好等。

(二)致力于提升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制定和落实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流程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公路管理之中,这对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和对公路管理认识程度的高低都影响着这些人员是否能在自身岗位发挥出最适合的作用。只有致力于提升公路管理人员的素质,将公路运输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拉高,公路经济才可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越走越远。具体来说,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公路管理人才,将高学历、高素质、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历的人才纳入到公路管理系统中,对于已有的人员,要加强管理知识和,公路运输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提高整体知识水平。

而另一方面,制定和落实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在公路经济发展中充分应用可持续发展观,才能达到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求在制定可持续管理标准时应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如项目数据库、可持续管理专用合同范本等,特别是可持续管理流程的制定,应对所有内容进行优化、改进,为充分掌控各项管理流程提供可靠保障,以此达到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把握好公路经济“发展”要义,减少投资浪费的同时扩大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

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二字,要把握好公路经济“发展”的要义,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的工作。要实现公路经济的发展,落脚点要放在减少公路投资浪费和扩大公路建设融资渠道这两个方面。公路经济的发展首先是要好的发展,是要良性的发展,在公路建设之中,公路投资浪费始终是一个问题,与公路投资浪费紧密结合的,是公路建设审批流程上的繁杂。所以,国家应当对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简化,但是也应当注意,审批程序的简化并不意味着审批部门就可以随意审批,流程虽然可以简化,但仍然不能存在漏洞,无论公路项目大还是小,都必须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视,避免出现投资浪费、重复投资等情况,只有做好这几点,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公路运输市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要扩大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国家在加大公路建设投资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力量,减少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在公路建设部分的制约。

(四)理清公路管理流程,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公路管理体系以减少管理带来的问题

要解决公路整体管理混沌所产生的问题,首先必须要理清公路管理的流程,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公路管理体系,以减少管理带来的问题。从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公路的管理需要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若要做好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而完善公路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能使信息之间沟通顺畅起来,更便于整合和充分利用信息。在理清流程,建立完善公路管理体系之后,公路的建设才能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开展建设。

不完善的公路质量体系的实施会给公路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这个方面也需要做到足量的关注。不完善的公路质量体系的实施不仅不能正确的反应公路交通的生产经营情况,还会增加公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效率,公路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公路交通进行规划管理和设计,完善高速公路管理质量体系制度,建立科学的公路管理系统,加强管理控制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生产经营,促进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高效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三、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可持续发展是公路经济发展未来的出路,也是我国公路经济,更好、更快并实现良性发展所选取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公路经济需要注入更强的生命力。这不仅得依靠国家的投入,更依靠着整个社会的关注。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两者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推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慧.基于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7:107-108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6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45-02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

20世纪50年代初,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市场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等的集合。早期,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特色,各区域之间缺乏联动。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各区域间的贸易壁垒被削弱,生产要素和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区域市场中。古丝绸之路东起十三朝古都长安,穿过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西至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古丝绸之路的升级版。“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亚太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横跨欧洲和亚洲,地域广袤,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涉及到的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给沿线地区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这条经济走廊,将以各大城市作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是实现中国西部、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亚欧经济带的融合,实现欧亚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契机。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层面的影响

(一)市场一体化

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国内市场将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完善,资金、信息、生产资料都活跃起来,资源得以优化整合,市场得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自由发展。

(二)基础设施一体化

欧盟和环太平洋经济带,是这条经济桥梁的“核能源”,而西部地区则是这条经济带上的薄弱环节。加强对西部地区各个节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建设范围,将其连接,形成完整的经济通道,这样丝路建设才能取得丰硕的果实。

(三)物流一体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目前最为庞大而又复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一体化进程必然困难重重。物流一体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本文着重分析的部分。

1.优势分析。第一,古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古代的丝绸之路历史十分悠久,考证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形成的一条重要的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即使经过多年丝绸之路曾经已经衰落,甚至一度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其中包含的瑰丽历史和深远影响足以再次发起各国进行经贸合作,加深沿线诸国的信任和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第二,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的完善。通过国内和国际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日趋完善。在铁路方面,例如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和运行,大大连接了亚欧两个大洲的关系,便捷了两大陆之间的海陆运输,缩短了运输的里程。另外,连接乌鲁木齐、张掖、武威、兰州的重要铁路兰新铁路是西北地区铁路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路方面,临河―哈密高速公路的即将完工,渤海湾区域到新疆的路线得到打通,丝绸之路公路运输辐射变大。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开通陆路通道,实现了公路运输的突破。不止所举的这些例子,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铁路公路的里程数大大增加,辐射范围变大变广,运输的能力成倍增加,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通关一体化试运行。中国海关总署2015年4月28日宣布,自5月1日起,乌鲁木齐海关将与青岛、郑州、太原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海关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模式。届时,“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模式将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如此可以促进沿边区域的多方面多形式合作,也降低了物流业的成本,可以起到促进物流业整合的作用,促进物流一体化发展。

2.劣势分析。第一,思想的制约。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的思想存在良久,并且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可是到了实行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知道要实行一体化,可是不知道如何实行一体化发展。国内各城市领导人决策时候都从城市“本位”出发,对本城市进行建设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缺少合作与联系,互动不足。不能从城市群、经济群、经济带方面进行考虑与发展。国内与国外思想的不统一,不协调。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经济带沿线国内国外的合作交流。思考问题不能从全局出发,也不能从经济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的方面考虑。第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各个国家、甚至各个城市之间贫富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的脚步、速度都不协调。例如国内城市西安,2015年GDP达到了5 474.7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6 400美元,达到了发达国家中等水平,而有的城市却仍然在贫困线奋斗。这样各个城市、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所以其经济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动力大小不同,其经济环境不同,其经济一体化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进行一体化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也不同。这些都深深制约着一体化的发展。第三,行政体制制约。包括中国所有城市在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许多国家仍然还有很长的工业化的路程要走。而国内国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家制度体制的不同,各国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对其他国家干涉的排斥,国家主要还是为本国以及本国人民负责的思想,都会制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速度。而由于我国国内行政体制的原因,各城市追求GDP过于热烈,致使城市之间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充满竞争冲突。这是国内经济带沿线各地区,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于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会使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各区域的资源要素无法流向占据真正优势的优势区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经济带缺乏整体的规划与部署,各国家各城市之间争夺战略中心,争夺优势资源,争夺有利政策的现象将屡禁不止,资源在内战中消耗,造成产业的雷同、地区作用的重复,资源使用方面的浪费,极大地影响了合作深度开展。第四,交通运输设施发展不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公路与铁路的发展与完善固然喜人,可是空路海路方面的发展乏善可陈。海运与空运是加快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两个重要运输方式,这两者发展的不健全会致使经济带交通运输方式的单一,以及运输能力的低效,也不能解决日趋复杂的运输问题和满足日趋多变物流要求,成为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壁垒之一。

3.机会分析。第一,国内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早在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就通过了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平衡发展。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其中促进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城市群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战略任务成为了国家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9月初,国家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中央访问时着重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引起各方面关注与各部门的积极响应。第二,国内外物流业高速发展。全世界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如中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高速发展的物流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外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经验,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探路和指导作用。高速发展的物流业也为物流一体化的实现提出了要求,物流产业的发展为物流一体化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动力,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内外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三、结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加深与西亚诸国合作沟通的桥梁,是中国整合内部各省市之间经济资源的契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整合区域现有的资源,加快建成科学合理、系统运转、紧密协作、快捷高效的区域经济体系,有利于推进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实现欧亚大陆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方法。欧亚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将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参考文献:

[1] 董i成,黄永斌,李泽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

[2] 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J].开发研究,2015,(2).

[3] 刘育红,王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有效推进社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根本上来讲,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不管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要切实有效的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公路运输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二)是公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谋求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在经营机制方面持续探究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的要求,并建立健全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运输市场,这是相关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想真正意义上顺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并进一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发展,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出路,也是必然的选择。运输企业是运输要素市场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有效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有效的转换,必须要有坚强的运输市场作为后盾,这样才能使运输市场机制更健康有序,才可以進一步有效激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经济制度不断转换和完善,进而使整个公路运输行业取得更稳定的发展。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经营机制方面不断转换和完善,这样能够使国有企业的活力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竞争的原理,进一步推进公路运输行业提升经济管理整体水平,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样也能更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有效促进公路运输事业实现均衡稳定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公路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由运输经济管理支撑力量,这样才能取得更良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基本保障,公路运输市场管理必须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实现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更好的进步,进而更大程度上有效巩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某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体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注重改革和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首先,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当前市场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着重把握公路运输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有针对性的探究运行体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次,应不断的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公路运输的管理体制,并结合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保公路运输行业的长期发展。

(二)针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当前,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来看,相关方面的管理法治和规定并不够健全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律制度的保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公路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制体系,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探索全新的法律规划,确保法律法规能够更有针对性,体现出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加强公路运输的预算管理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8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40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

(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1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构建措施

2 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

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3结论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各项构建原则,在该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网络进行完善,细化各项管理内容。要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面向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丁桂花浅议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若干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5(7):159-160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9

[关键词]

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2.1构建原则(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2构建措施

2.2.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2.2.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3结论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各项构建原则,在该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网络进行完善,细化各项管理内容。要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面向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丁桂花.浅议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若干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5(7):159-160.

[2]张玉红.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301.

实体经济的出路例10

0前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改革,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也应该更加重视管理所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从人员配置等方面着手,不断深入[1]。而公路工程项目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随着近几年公路建设的增多,其修建的成本费用也消耗过大。因此,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系统的建设,控制修建成本,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时,还应该考虑其基本影响因素,以此提升经济管理效率。

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

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所建立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系统存在许多问题。管理人员市场意识欠缺,对于项目施工中所用的材料价格、设备技术含量等并没有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体系太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拉低管理效率,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2]。公路工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所受限制过多,具体问题如下。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欠缺

公路工程管理大部分是非技术管理人员和科班学生。前者文化程度并不高,可能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即使认真工作,但吸取新思想较为缓慢,管理体系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的思维,大多数凭借经验行事,并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后者专业知识丰富,对工程现代化管理技术熟知,具有创新性,但因缺乏工作经验所以没办法结合经验创新管理机制,即使其管理体系有创新意识,但缺乏规范与可行性。

1.2工程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善

工程建设成本受到机械性能、机械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规范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施性能差或者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降低工程成本,也会一定程度的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工程设备的老化会延长施工进度,降低工作效率等。

1.3施工时间控制不当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的路线过长且地形较为复杂,地形情况陡峭险峻,还有考虑占用土地、树林等因素。施工方若是没有与业主提前沟通,做好赔偿,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工程延期。而公路工程施工又受自然环境、天气、地质等因素的限制,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1.4施工工程设计与工艺的疏漏

进行施工前会制定一套公路设计方案,而公路的初期设计方案与施工环境、条件等或多或少有些差距。公路设计会在施工中不断地进行调改。而方案的整体调动又会延缓施工的进程,导致人员与机械费用增加。此外,部分公路设计过于传统化,缺乏新原料以及新技术,众多科研项目并不能进行实施,从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并不能保证工艺。

1.5公路工程施工的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相关人员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意识不强,只是重视施工的质量问题,并未考虑工程施工中的资金限制,施工经费没有得到严格地控制,只是单方面的注重质量、进度,往往忽视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际公路工程施工时会造成更大的隐患。

1.6施工造价管理力度不够

公路工程筹集资金的渠道众多,往往会出现工程项目计划已经确定,但资金并未到位的情况,导致工程施工延期。部分公路工程是施工、设计、预算三部分同时进行,从实际施工开始至结束对于工程造价问题都没有系统化的方案,容易出现经费结算有误,同时也不利于工程经济的管理,进而无法对工程费用进行分配和控制;有些施工部门并没有按照工程预算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导致工程实际成本和工程预算有偏差,从而使核算的资料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预算问题[3]。此外工程成本没有科学地进行记录,出现支扩大等问题,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2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的管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当有必要的。实施经济管理,建立规范科学的经济管理机制,以此推进公路工程的发展。这是对于公路工程持续发展、具有可塑性的要求。公路运输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的方式。对于公路的建设不止是满足人们出行,还对国家经济物资运输等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公路工程的实施中,经济管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革新也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化的不断改革,社会更加重视公路运输,而道路运输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能满足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是最有利的途径。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且存在太多的疏漏[4]。因此,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是有必要的。另外,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对于公路工程不只在技术等方面有高要求,还对物资有更好的需求量。公路的建设不仅要选择符合规范的材料、专业性强的人才,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经济管理是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公路经济管理更应该与时俱进,以此提升公路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措施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注重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这是施工造价成本的监控其核心[5]。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入手,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经过革新,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改革,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基础,结合实际管理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了完善财务申报混乱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对有误的财务申报进行处理,控制成本耗费,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向导;目前应用较广的工程造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针对其管理的复杂程度,应该及时引进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动态造价管理模式,而非受工程最后核算的限制[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工程的建设也在持续增加,而多项目的管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公路运输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公路施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及管理、内部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管理等。

3.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革新

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其法律意义。确保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有法可依,促进公路工程的持续发展。以法律为前提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此外,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革新,同样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满足其与时俱进的要求。要想实现公路工程的长久发展,就应该对其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推陈出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机制,以发展需求及实际公路工程施工为前提,对经济管理体系创新。不但要深化内部经济管理系统,还应该对外部体系进行更新。

3.2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应该以公路工程建设为核心,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对于道路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针对专业知识展开教学,以此适应公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保证相关人员能各司其职,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可以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待遇,以此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3成本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成本耗费的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是最应该重视的。要想实现公路工程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成本耗费,保证较低的成本做好最好的施工建设质量。例如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建立好合作关系,合理地对相关人员进行筛选,制定科学性的施工方案,增强部门的合作意识,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率[7]。

3.4适当的奖罚制度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内部的经济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奖罚,以此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对公路工程建设时,确保权力、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分配,落实每个部门,保证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水平。在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对于成本的预算控制,是公路工程运输中的重要手段。

3.5实行技术管理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以技术先行,而技术是其基础。而技术管理通常是对于工程进度的规划、施工中所需原材料的量、设备的监督等。在施工前应该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科学的方案规划,在此过程时应该注意对于成本的控制,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应该依法进行,保证工程的持续发展,及时进行沟通。

3.6合同管理

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的项目,必要时建立合同管理机制。投资与施工两方应该对施工的预算、设备采购等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相应的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要注意两方的沟通和接洽,以免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的现象,导致工程的延期,反而会耗费更多的财力物力,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

4结语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陈旧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得到革新和完善,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以及规范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公路工程施工是推动国家经济效益的核心要素,重视其管理制度,增强相关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展望更加完善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制度,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冠男.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要点[J].工程技术,2016,8(12):104.

[2]刘培海.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策略探讨[J].经济视野,2016,5(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