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艺术素养心得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9 10:10:10

艺术素养心得

艺术素养心得例1

一、前言

艺术素养是具备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水平以及表现艺术的综合水平和能力,随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在时间中逐步成熟,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表现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艺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声乐教育以培养掌握音乐理论和具备基本音乐表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声乐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006年秋季,我国开始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仍不尽人意,学校对声乐等艺术课程的忽视、学生的茫然都导致了艺术教育课不能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当下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具体措施。

二、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

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发展历史较长,但是受重视却是今年来的事情,1998年到2006年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则》、《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文件,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高校的艺术教育,努力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相应提高了,但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下,学校和学生对艺术教育都显得有心无力,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之于考试科目要低得多,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据调查显示,在大学之前,有5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培训,在喜欢音乐的同学中,只有2.6%的同学能识谱,能熟练运用乐器的只有0.2%。进入大学校园后,学校仍不能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艺术课程设置得较为单一,艺术活动相对较少,学生接触艺术的范围较狭隘,26%的同学在一年之中只能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49%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活动。学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措施,而调查现实,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都较差,同时很多同学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艺术素养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从长远看,大学生艺术素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下大众文化的盛行为草根明星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艺术总是迁就大众,这使得艺术毫无自己的原则,逐渐变得低俗,抛弃了提高大众艺术欣赏力的使命,而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

艺术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建筑、戏剧、舞蹈、电影和曲艺等,是社会生活反应于大脑的产物,优秀的艺术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反映、批判社会、教育、鼓舞人们的作用。因此艺术教育不仅只为了娱乐,通过艺术教育,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传统教育只注重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在课堂获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类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较为机械、学习内容较为狭窄、学习独立性较差。新课程观认为“声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一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通过声乐等艺术教育,教师和学生一同体验,学生不仅能从传统课堂获得所需知识,还能在艺术课堂轻松获得除传统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鉴赏能力即是指对外界事物欣赏评价的能力,包括对对象的美丑识别,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深刻理解,并能根据自己认识给予恰当的独到的审美评价。“感受与鉴赏”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声乐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教育在教育层面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两个方面。在高校的艺术素养教育中艺术欣赏相较于系数创造更普遍,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创造会加深学生对美丑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即是人在活动中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触的社会范围较中学时代要广很多,对社会也充满了好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艺术课程的开设促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相投的朋友,与之相互激励。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艺术素养心得例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徐振祥.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艺术素养心得例3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

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徐磊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艺术素养心得例4

自20世纪末,素质教育在我国作为教育的重要课题被提出,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开始转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们发现,“满腹经纶”不代表“能力超群”,很多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急需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正素质全面的人才。“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①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不可替代。

一、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是开发人的智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训练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多元综合的教育”②,它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审美、交往等素质的全面发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将素质教育理念化、政策化。《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此,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得以实施。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④,在普通高校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美育重要手段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终极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总体目标,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则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手段。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一种手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被认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源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艺术教育不只与美育相关,也与智育、体育、德育等相关,这种超越性和综合性就是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艺术教育的功能已日益突显,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在辅助德育、开发智力、陶冶精神、传承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在此,笔者仅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一些论述。

1.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美育”,即“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⑤它是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

21世纪需要的新型科技和应用人才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同时应是会求知、会劳动、会做人、会生活、会审美、会持续发展的人,这也是新时期国民必备的素质。当今高校的专业性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将来对美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削弱生活质量。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⑥因此,要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担当着重任。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将文理全然分开对培养人才的弊端,继而转向注重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上来。一首好的音乐、一副好的美术作品,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审美标准。艺术教育就是以它独特的形式,加之适当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对聆听美的耳朵,一颗欣赏美的心灵。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也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艺术教育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

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对人的情感起到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艺术将情感宣泄合法化、合理化,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⑦“人的心情愉快了,内心就会平静,情绪相对稳定,艺术对人的精神因此起了调剂作用。”⑧长期接受艺术的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更丰富、和谐与完美,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以音乐教育为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听音乐能帮助牢固地掌握其它课程,并减轻课程负担过重造成的疲劳。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中起缓和作用,同时又促进其它课程的掌握和深化。”⑨艺术教育的这种精神陶冶作用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尤显重要,学生在被专业技能包围、讲究思维严密的学习环境下,艺术教育可使他们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压力得以缓解,艺术教育这个“精神家园”为其情感的满足、精神的需求开辟了途径。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智力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就曾提出过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灵感,历史上不少有重要发明的科学家,都是在灵感的启发下发现科学。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教育,它传达的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门非具象的学科。艺术的这种抽象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的感受与理解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艺术课堂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需要想象,艺术活动中演员们的表演是在“二度创作”,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活动更是他们“创造欲”的萌芽。一个从艺术中受到启发的科学工作者,他的“创造欲”必然会点燃他发明创造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高校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任重道远。

科学与艺术是相汇相通的,牛顿曾说过:“艺术和科学在山脚分开,在山顶汇合。”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艺术教育可以使感知、记忆、想象、注意等多种智力能力得以提高。

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是钢琴家,物理学家玻恩是钢琴家,物理学家开耳芬是军号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在我国,教育家孔子会弹古琴,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很好的小提琴手,数学家华罗庚很爱拉二胡,力学家钱学森是一位钢琴好手。爱因斯坦在幼年时就曾得到他母亲耐心细致的音乐教育,这对他的学习和事业都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后,深有感触地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4.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11普通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现代化社会中,坚毅乐观、健全完善的人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教育在道德情感的培育方面起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当学生细细品味一部爱国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不仅是在接受艺术的熏陶,更是受到了一次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除了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的人格还包括了乐观、豁达、坚毅、耐心、细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艺术提供了一条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渠道,它以视听觉为前提、以时间和空间为纽带、以想象力为基础,能从多角度协调人的冲动、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豁达坚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一曲《命运》,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与悲惨中与命运所做的不懈抗争,那种勇往直前的坚毅个性让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坚强和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此外,校园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也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开辟了最佳途径。合唱就是一种需要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自然、和谐之音。合唱演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声音的协调性。团体艺术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提高他们与人沟通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学生接触范围也得到了相应扩大,不同专业背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艺术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学生们能从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与人交往、合作与表达等能力,同时接纳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形形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接受良好的人格培养的过程。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也应紧抓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格的宗旨,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重艺术体验、轻艺术技能讲授等原则,切实推进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信.[J]中国教育报,2000.12.25

艺术素养心得例5

一、艺术修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艺术修养是深化美术造诣的基础

由于学生艺术修养之间的差别,所以,导致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优秀者与非优秀者的差距。鉴于美术所具有的特性,在同一个课堂内学习,然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相同,美术教师能够将美术创作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却无法传授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深厚的情感。而事实上,美术创作并不仅仅只是创作,它还是一种表达创作者情感的方式,人们常说的“欲立行先立意”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若缺乏艺术修养的培养,则很难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取得更深的造诣。

2.艺术修养在学生心理素质及人际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决定个人与他人交往的一个关键,心理素质在学生个人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主要是在学习美术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实现,而一旦心理素质较差,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足,便会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依靠自身技能寻求工作时,容易遇到挫折,

进而逐渐丧失勇气和信心。

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仅仅只是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应当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强健的体魄,并且还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自身的长处,将自己的个性专长创造性地发挥出来,从而确立自身乐观自信的心态,以便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注重社会实践和加强艺术练习

艺术学生要想使得自身的理论知识积淀和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就必须通过博览群书,利用贯通中西的艺术知识来强化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意境更加深远。同时,为了使创作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和揭示生活,艺术学生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注重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更多地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保持艺术生命的永不枯竭。此外,作为艺术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艺术成就,通过大量的艺术练习来加强自身的艺术功底也必不可少。作为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工作,艺术创作需要极为扎实的艺术基本功,需要创作者时刻保持勤学苦练,无论学习戏曲、唱歌、文学以及绘画等,艺术学生的艺术修养均建立在大量的基础练习之上。

2.改进课程设置,将艺术修养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通过专家的优秀艺术作品,正确引导学生去鉴赏,以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导,令学生从中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从而不断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艺术素养心得例6

在艺术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以及考级、舞台演出等实践中,少儿在乐曲的内心表达和舞台表演等方面有所欠缺的情况较为普遍。当前,单一的琵琶教学方式造成少儿内在艺术素养与舞台表演脱节的现象,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少儿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内涵启迪,少儿琵琶表演只能达到率真质朴,而不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表达乐曲的情感。这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在少儿琵琶教学中做出一些相应的探索,根据少儿身心特点,将艺术素养内容融合其中,重新设计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程,以提高少儿琵琶学习者的综合艺术素养,解决琵琶教学形成单一及与舞台实践脱节的问题。

一、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概况

(一)意义和价值

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设置的意义在于,使少儿从接触琵琶教育开始,就能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从丰富的艺术体验中拓宽眼界及认知;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艺术素养及琵琶技艺;从艺术实践中培养自信心及美感意识。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得以”,即:1.由于素质教育的介入,少儿的德育、美育观被正确引导,思想得以形成。2.由于音乐感知的培养,少儿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被训练开发,乐感得以提高。3.由于思维认知的拓展,少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被探索开发,思维得以灵活。4.由于表演元素的引导,少儿表演天赋被激发挖掘,天性得以解放;5.由于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少儿内心情感表达及心智被启迪,表现得以自信。

(二)内涵和特点

《道德经》曰:“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少儿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德育为先、以美养德、艺术育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教学趣味,构建以遵循少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以达到“品德技艺兼修”的教学效果。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少儿艺术课程,它建立在少儿琵琶教学基础上,以琵琶乐曲教学为载体,授课侧重于将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其中,并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形式丰富拓展少儿琵琶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少儿综合艺术素养,提升琵琶演奏表现力。课程的综合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课堂的生动性、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引导性是该课程的特点。该课程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对少儿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少儿琵琶教学达到由内而外、融合统一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条件

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的设置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都有相关的专业要求,具备成熟的教学条件才可以进行少儿艺术素养课教学。首先,少儿琵琶教师既是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又是民族乐器的传承者,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授者,这将无法达到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和业务技能提升,不仅要具备扎实系统的艺术理论素养及精湛的琵琶技艺,还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艺术能力、雅正的审美观及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在教学方式上,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业内相关艺术门类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者参加各类活动,让少儿感受到民族乐器琵琶的艺术韵味;发挥少儿琵琶教师的教学魅力,充分挖掘少儿琵琶课程的潜在价值,不断完善少儿琵琶教学方法,提升少儿琵琶教学的综合性和引导性,凸显少儿琵琶艺术素养课在少儿琵琶教学阶段的重要性。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少儿琵琶教学质量,展示少儿琵琶教学成果,展现少儿琵琶艺术风采,可采取学校推荐、选拔考核的方式,从全市及各县区学校少年儿童中,广泛吸纳优秀少儿琵琶学习者,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为少儿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最后,完善的教学设施会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环境,不仅要具有宽敞明亮的排练教室,还要具有基础配套的教学设施。例如,设置落地大镜子、多媒体、音响等设备设施,通过丰富教学硬件设施设备,为少儿提供一个自我纠偏、自我认知、自我感受的教学环境。

二、艺术素养课在少儿琵琶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太湖美》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民族小调,适合集体弹奏。笔者以民歌改编版的《太湖美》为例,谈谈在少儿琵琶教学中艺术素养课的实践运用。第一环节:“奏”。根据少儿弹奏水平,选定适合演奏的曲目及演奏形式。首先,使用音响播放《太湖美》,让少儿获得最初的音乐感知;其次,熟悉音乐旋律后,师生共同视唱乐谱,如乐谱音符中有推拉音的地方,需要先借助视唱找准音高再弹奏;再次,教师示范弹奏乐谱中的特殊技法,分句弹奏练习后,统一校对指法;最后,乐曲熟练弹奏后跟随音乐伴奏弹奏。第二环节:“思”。根据限定的乐曲设计教学提纲和教学内容。首先,解读《太湖美》中自然风光景色的音乐描述,通过音乐的色彩和情绪对乐曲有所认识,使少儿能够整体把握乐曲的地方风格。其次,通过此曲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提出问题引导少儿思考,如:太湖的民间特色文化有哪些?太湖的经典诗句有哪些?通过一些环环相扣的提问,让少儿主动参与其中,使其审美意识得到启发。在课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德育教育融入审美教育,明确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协同进行这一导向,既要教授琵琶演奏技术,更要注重素养的培养,以艺术为纽带,以教学为载体,寓德于美。对少儿进行美的熏陶不仅可以升华他们的品德,还可以提高人文素养,让少儿在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实现德育的内化。再次,教学中灵活创建情境,挖掘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融入适当的生活素材,或者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以此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最后,倾听少儿讲述想象创设的情境,把想象置于情境之中,情境置于想象之中。通过琵琶弹奏与想象的完美结合,引起少儿心灵的共鸣。第三环节:“演”。根据《太湖美》的音乐风格及音乐律动设计相适应的表演训练。首先,以乐句或乐段为单元,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气息、身韵的单元训练,要求少儿身体自然跟随音乐律动由内而外地摆动,根据不同的节奏类型表现出音乐的抑扬顿挫,以增强欣赏者以及弹奏者的感官愉悦性。其次,此曲的音乐情绪为柔美的、抒情的,音乐的情绪决定了表演时的表情状态。对少儿的面部表情做专项单元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少儿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并对自身的动作方位、运动轨迹等进行精准的控制。

艺术素养心得例7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 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艺术素养心得例8

当前,随着以大工程观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到许多工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以达到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何为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和工程教育自身的不足,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发出了“回归工程”的呼声的背景下提出的,从而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新的改革动向。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是培养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与以往相比,突出强调三个新的能力,即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大工程观的“大”字,体现了其教育理念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包括从事复杂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及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被领导能力、公关能力等。不仅强调技术属性,还要体现社会属性。特别是在大型工程和大型企业的相关工作中,人文素质越高,才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更需要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人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二、大工程观理念下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完善人格,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1996]5号)中明确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工科院校学科建设有其自身的侧重,受教育者也因学科的专业特色形成了具有整体相似特征的性格特征及思维逻辑方式。整体表现为:理性思维居于主导,逻辑性较强;性格中规中矩,态度严谨,不善表达与沟通;与文科院校大学生相比,艺术情趣及审美品位都相对薄弱。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求职。在就业过程中,面对专业方面同等条件的竞争对手,个人表现的多方面素质往往成为胜出的决定因素。在面试中,面对同样的场景和问题,如果应聘者遵循美的规律,恰到好处地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各方面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就可能让聘方刮目相看,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来,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全方位艺术素质教育,培养艺术特长,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格魅力、个人气质以及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对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近年来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类疾病高发人群。心理疾病导致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音乐疗法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音乐素质教育过程就可以借鉴音乐疗法的研究成果,将之整合进课程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对培养21世纪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全能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素质教育,特别是其中的音乐素质教育,更有助于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工科院校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得到全面、

分、和谐发展。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智商与情商同等重要,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是身心健康和完善人格得以实现的前提。未来工程人才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竞争,而是行为、教养、人格的竞争。越是在大企业、大工程里,这种需求越明显。艺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审美品位是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优劣的标准,提高工科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面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现状,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三、工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教育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工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教育呢?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主,但同时下设多个工科、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二级学院、系、部的综合性省属本科院校。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经过科学分析论证,确定本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三大模块。包含了不分学科和专业的必修课程,如政治理论、哲学、法律、英语、计算机基础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学生所学学科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为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拓展需要跨学科选修的课程,如工科院系的学生可以选择心理学、经济类、社会类、管理类和文学与艺术类课程。从课程建设体系来看,我们看到学校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经过深入的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学校开设的艺术素质拓展方面的公选课十分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设置课程数量有限,并且每门课程有限选名额,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下面,笔者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情况为例,加以分析和总结,提出对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笔者工作的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相关内容的公共选修课程、成立相关文艺社团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生活为目的才艺大赛、文艺晚会、音乐讲座等。以上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校园里艺术氛围浓厚,学生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渠道,从中获益良多。 但是,笔者认为,学校目前艺术素质教育取得的这些可喜成果还远远不够。现有的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虽有一定成效,但受益者更多的还是本身就爱好音乐,或对音乐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只有这些学生才会选修公选课中的艺术类课程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大学教育之前的教育中,就较少接触音乐或其他艺术,音乐知识储备比较薄弱,所以也无法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及其带给人的神奇作用。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远离学校所设置的这些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关艺术的实践。同时,工科院校由于在其发展历史中就决定了其重视专业化、特色化的办学特征,其教育教学模式设置始终受这种工科思维模式影响很深。虽然已经意识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工程人才是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方向,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也是必经途径,但是艺术素质教育实施还不够深入,不能构成一个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因此就无法达到大工程观要求的工程人才标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工科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更深入地探索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科学建设,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质的艺术修养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工科院校建立健全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完善艺术类公选课设置。艺术类公选课是工科院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就学校艺术类公选课目前的设置情况看,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主要以音乐欣赏类内容为主,而学生能够参与实践的课程较少。如能多增加一些音乐实践课,如由较易速成的西洋乐器或民族乐器演奏组成的器乐合奏课、音乐基础知识课等,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演出与实践,并乐在其中,能更直观地感受音乐,让教与学充满活力。此类课程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性格以及强大的自信心。这对于提高个人协调人际关系、公关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次,重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大学生在走进高校大门之前所受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而工科院校大学生总体来说艺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编写适合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教材就显得特别重要。过于艰深、专业化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但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提升学生的审

美价值观和欣赏层次,并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逐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就要选择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教师应该特别考虑的问题。学校艺术教育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就是办学体系中包含艺术系,以培养专业音乐教学人才为目标,教学师资强大。艺术系教师开设多门艺术类公选课,但这些公选课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和学校音乐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较类似。显然,这对基础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编写适合工科院校学生艺术教育的教材是当下迫切的要求。

再次,拓展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途径。学校艺术类公选课都属于限选课,每门课程有名额限制。这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对音乐类课程很感兴趣,却因为名额已满遗憾地没有报上名这样的情况。如此,艺术类公选课只能面对很少一部分学生,其余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呢?首先,增加艺术类选修课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学校应充分利用艺术系丰富的教师资源,丰富艺术类选修课内容。不仅开设以短期内有效地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音乐基本素养为根本目标的音乐欣赏类课程,以学生自身兴趣为前提,开设器乐、舞蹈、声乐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提升审美情趣,也可以开设音乐疗法课,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聆听音乐调整心情、缓解压力,等等。此外,建设网络开放课程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素质教育途径。没有选到公开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放课程自行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最后,重视艺术类公选课内容设置应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密切结合。音乐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长远发展的课题。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艺术课程乃至艺术本身,而成为个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内容。这一课题还需要奋战在素质教育教学前线的教师和学校教育研究者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艺术素养心得例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50―00

艺术是一种文化。人类的艺术活动作为文化的一种,是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它不仅点缀了人们的生活,更启迪了智慧,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一个艺术修养缺乏、审美素质低下的人,其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很高,至于享受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更是根本不可能。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完善,素质教育过去无人问津,现在却备受关注。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追捧与重视。从20世纪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普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包括歌剧鉴赏、名曲欣赏、舞蹈欣赏、交响乐欣赏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好评,他们都希望通过对自身艺术细胞的培养使得自己更加有气质,在素养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在整个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最具活力与特色。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要将“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为目标,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最终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的培养。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及艺术对精神的影响,所以一个从小就受艺术熏陶的孩子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这就叫做“气质”。而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一个人可以不用每样都学,如果用心的话,只通一样修养素质就已经是非常棒的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渗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拿美来沁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下面就以音乐为例来说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是最原始的艺术,却也是最高层的艺术。它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是人类文明辉煌的结晶。学生们可以从一支曲子的旋律中听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当时那个国家那个时代的生活风情。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很不相同。如:绘画通过条纹色彩,舞蹈通过肢体语言,文学通过文字,而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以及在心理学上称为“同构联觉”的作用,引起人的视觉联想,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如: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第二幕开场曲,讲述了一位青年王子同一位“天鹅少女”的爱情故事。在竖琴柔和的琶音伴奏下,双簧管奏出了动人的天鹅主体,那忧伤美丽的旋律和丰富的乐队音响,既生动地描绘了梦幻般的景色,又真切地表达了天鹅少女们的心境。贝多芬举世闻名的《热情奏鸣曲》是一首主观情绪很明显的钢琴曲,表现出贝多芬极为强烈的个性特点。贝多芬善于从观察美的过程中得到内心的享受,他在这首奏鸣曲中得出富有哲理性的结论――生活是美好的,痛苦是短暂的。他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克服了痛苦不安的人,意志就会更加坚强,虽然现实仍是黑暗的,但必须进一步地斗争,因为未来的光明终究是要实现的。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社会的飞速发展固然是好,但是也同样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倘若大学生不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挫折,正确地排解心中的苦闷情绪,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然而,通过音乐的熏陶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可以使大学生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发现的愿望,让他们知道即使未来的路还很长,甚至充满坎坷,但是只要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艺术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群体性艺术活动需要相互配合,人们以艺术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大学生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体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因此关心社会艺术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艺术活动,将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音乐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华夏民族艺术传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反映着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兴趣、价值观。学生通过世界名曲欣赏课程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艺术,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高校的艺术教育使我们青年一代具有宽广的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学会尊重、理解多元文化,汲取各民族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艺术不是空洞、华而不实的东西,它表现的是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如悲悯与同情,热爱与憎恨,而再高一层便是人在异化的同时,积极地自我扬弃,最终达到人性的回归。一个毫无思想、毫无文化底蕴的人是不能理解领悟何谓人性的。那些在生活中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废弃,挑拨离间的人,怎么可能以死的工具创造出杰出的“神品”。比如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和同学们相处愉快,这就说明他们缺少某些必需的东西。他们或许自私,或许人品太差,或许根本毫无素质可言。当然,人无完人,但是没素质是件很可怕的事情,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全球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要求高业绩、高效率的同时对人的修养也越来越注重了,人们眼光都亮了,都高了,即使你有很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素养的空洞暴露于人前,那就只能得到红牌,被判出局。而且在人生道路上,要想酿就好蜜,就要不辞辛苦采得百花,就必须积累各方面的修养,这样才是个完整、有价值的人,才能是一个有资格成就大业的人。

艺术素养心得例10

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当前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建立全新的认知,对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情感教育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的情感当中去,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引导心理、行动的变化,具有情感教育的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审美能力的提升

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得以提升。艺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一艺术形式的专业领域,艺术技巧和能力同样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而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当中,艺术教育所潜藏的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始终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除了培养艺术技巧和能力之外,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达给大学生,其中包括对“正能量”的赞扬和“负能量”的批判,让大学生能够从中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

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需要。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大脑的开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有效弥补了以往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势,将艺术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得以体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体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待于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非艺术类高校未能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当中仅仅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所展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艺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价值未能有效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出发,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了专业学习当中,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时间去学习,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艺术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样是最主要的原因,加上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有待改进。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推广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艺术环境的创设,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轻松愉悦的展开。高校要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为艺术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让大学生从中受益,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以显著提升,对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深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开展,大学生对于艺术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学生的艺术潜力挖掘不够。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形势下,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时的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充分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

艺术教育的标准化发展,容易将其固定在某种模式当中,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首先确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次为参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设置,分成多个类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一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