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水产养殖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5 09:44:31

水产养殖意义

水产养殖意义例1

恩诺沙星对史氏鲟及小体鲟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给药浓度从0mg/kg到100mg/kg的增加,两种鲟体内的P450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且史氏鲟体内P450酶活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小体鲟[19]。在不同恩诺沙星给药浓度下,小体鲟和史氏鲟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SOD活力均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且在40mg/kg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而小体鲟SOD活力始终高于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在低浓度组(<40mg/kg),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小体鲟,而在高给药浓度组(>40mg/kg)则小体鲟略高于史氏鲟[24]。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作用的最适pH值为7~8,二价阳离子(Mg2+)对恩诺沙星药效影响较大,随着Mg2+浓度的增大,药效逐渐降低。血清可降低恩诺沙星的药效,细菌数量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不显著[25]。恩诺沙星与蒲甘散联合使用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方药物的抑制作用。同时,口服药饵试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单方给药、恩诺沙星与蒲甘散联合给药与未给药饵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以恩诺沙星与蒲甘散按1∶6比例给药的疗效最佳,对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有效率达91.8%[21]。恩诺沙星在水产上的使用历史不长,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该药的广泛使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缺乏恩诺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中长期残留参数,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使用时,更多的是参照兽药上的使用规范,在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更不能制定安全、有效的休药期,因此,我国试行的水产用兽药恩诺沙星粉中对休药期的规定只能按500度日计。

诺氟沙星诺氟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代表之一,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高。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诺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由于该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体内分布广、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在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感染症中也已有应用。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较迅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在组织中以肾脏中的残留最显著。使用诺氟沙星进行大菱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至少应停药30d后方可上市销售[28]。房文红[29]发现,诺氟沙星在不同动物间的药动学差异显著,这种药动学种属间的差异表明,诺氟沙星在一个动物的试验结果应用于其他动物时应予谨慎。诺氟沙星即使在同一种属体内以不同给药方式产生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差异也较大,如鲤鱼表现在房室模型和参数上,肌注、水剂口灌鲤鱼房室模型为开放性二室模型,而混饲口灌为开放性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T1/2ka、AUC、Cmax和Tmax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30]。王荻等[31]研究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小体鲟和史氏鲟给药浓度为30~50mg/kg时,即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刘玉林等[3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在治疗大黄鱼细菌性疾病时,以诺氟沙星10mg/kg剂量给药,一般1d给药1次,连用2~3d,休药期不少于23d。朱秋华等[33]以3种水平的诺氟沙星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诺氟沙星在肌肉组织中可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停药后肌肉中药物残留量也较高,72h后排泄量仅为24h的24.8%,120h仅排出46%,240h排出75.8%,残留量为0.35~0.44μg/kg。对于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上,以提取前用无水硫酸钠作脱水剂、酸化乙腈作提取剂振荡提取、正已烷去脂、旋转蒸发并离心的方法最灵敏、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诺氟沙星的最低检测限为5.0μg/kg,在加入标准品水平为5.0~15.0μg/kg时,回收率为68.67%~82.89%,相对标准偏差为1.22%~7.32%[34]。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抗生素效应,在制定诺氟沙星给药方案时可以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仍能维持抗菌效果[35]。#p#分页标题#e#

水产养殖意义例2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216-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农村养殖污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养殖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人工改变农村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养殖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养殖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的成因

2.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水污染

目前,养殖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村养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水的性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广大农村几乎家家圈里有猪,院里有鸡。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不等的养殖场遍地开花,但也存在汗多问题。如饲料生产监管不严,滥加添加剂。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维权意识和基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散户养殖比重大: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对粪便,污水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且井的选址与厕所,猪圈,堆粪地相距较近。因此,农村养殖对污水排放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养殖业废水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大气造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以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严重降低土壤质量,甚至伤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和死亡。

2.3 禽畜养殖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不像有机物污染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将长期留置在土壤中,导致其含量不断在土壤中增加,从而破环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高量猪厩肥会明显提高稻田地土壤中的zn,cu生物有效性,其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6.5%,66.8%和42.3%。as总量明显增高。而效态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饲料中AS含量虽高,土壤中点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 农村养殖污水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养殖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忽视养殖废物大量排放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知之甚少,不能根据生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大量养殖,盲目饲养,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水污染较为严重。要解决农业养殖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养殖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3 农村养殖污水处理

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养殖场“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4 结束语

为了做好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输入,使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不仅要实现污水处理的过程无害化,而且要实现过程的资源化,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所以,我们要科学养殖,环保养殖。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意义例3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63

1 畜禽健康养殖方式的重要意义

1.1 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方式

在饲养管理方面可得到加强,从而更有利于转变旧的养殖观念,提高饲养水平和加强畜禽养殖的环境建设,同时,推广有效的畜禽健康养殖工作,也为实现人畜共存的生态、科学环境设想奠定了基础。

1.2 良好的畜禽健康养殖方式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

畜禽业健康养殖方式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原有畜禽生产体系的传统思路,在新型养殖模式下培育出的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畜禽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的食品标准,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步。

2 畜禽养殖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 山东是我国畜禽产业的大省

存栏量、出栏量居全国前列。其畜禽养殖的区域化分和布局也有明显不同,如鸭的饲养主要集中于潍坊、临沂、菏泽等地。鹅的饲养主要集中于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山东的畜禽养殖从过去简单棚养向舍养的模式转变,采用新模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养殖模式的迅速发展

山东畜禽养殖业发展快速,已成为该省家禽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建成多家新型规模化、产业化畜禽饲养基地,畜禽产业随着畜禽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生产方式也在逐步转变,随之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新问题和新状况,对消费者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2.1 畜禽品种研发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各地方品种多处于自我繁殖状态,科技投入少,粪便和污水的随意排放,不但污染空气、土壤,也破坏了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因此,这种单一的养殖方式无法满足现代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畜禽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

2.2.2 畜禽饲养方式相对落后

大部门都以粗放管理为主,家庭饲养管理水平与现代化规模集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畜禽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个体养殖场的养殖方式条件简陋不容乐观,不符合现代化规模化饲养模式的发展要求,大多养殖户多采用塑料大棚、房舍简易、养殖舍内卫生条件差,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养殖效益低下。与形成规模的饲养企业相比,在标准化饲养模式和各方面标准化管理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3 无法避免畜禽疾病发生

由于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饲养水平和饲养环境的不同,饲养密度和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形成畜禽疾病的传播与发生,另外,一些不规范的畜禽养殖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进行超量违规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从而造成畜禽疾病的蔓延与传播。

2.2.4 高效新型养殖技术研发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水禽推广技术研究的技术人员较少,涉及养殖技术的人员一般都以家庭饲养管理为主,这与现代化规模集约化的要求无法取得平衡与协调。

3 发展健康畜禽养殖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促进畜禽健康养殖模式发展

加大力度,转变和创新畜禽养殖方式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因地制宜,提倡适度的养殖规模,促进畜禽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性。

3.2 科学选址,为健康养殖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畜禽养殖场场址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养殖模式作为参考。一般应选择在离交通主干道、居民区、垃圾站等较远的地方。在场外设有的隔离缓冲地带,场内严格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几个大区之间也要有一定的隔离,防止污染及疫病的传播。

3.3 提高科学、卫生的管理方式,减少疾病和传染源的发生

应优先考虑水源的质量、数量以及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水井应远离畜禽舍的地方为好,而且应注意与排污流向相反,水井旁边应添加消毒剂,一切都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目标来操作。

利用微生物或绿色农业循环系统的方法科学处理粪便,将粪便、废水中有机物合理转化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或搭配成混合饲料,以减少饮料成本。

水产养殖意义例4

1 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养殖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人工改变农村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养殖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养殖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的成因

2.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水污染

目前,养殖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村养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水的性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广大农村几乎家家圈里有猪,院里有鸡。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不等的养殖场遍地开花,但也存在汗多问题。如饲料生产监管不严,滥加添加剂。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维权意识和基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散户养殖比重大: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对粪便,污水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且井的选址与厕所,猪圈,堆粪地相距较近。因此,农村养殖对污水排放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养殖业废水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大气造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以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严重降低土壤质量,甚至伤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和死亡。

2.3 禽畜养殖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不像有机物污染能被土壤中的微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物降解,将长期留置在土壤中,导致其含量不断在土壤中增加,从而破环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高量猪厩肥会明显提高稻田地土壤中的zn,cu生物有效性,其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6.5%,66.8%和42.3%。as总量明显增高。而效态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饲料中as含量虽高,土壤中点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 农村养殖污水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养殖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忽视养殖废物大量排放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知之甚少,不能根据生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大量养殖,盲目饲养,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水污染较为严重。要解决农业养殖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养殖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3 农村养殖污水处理

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养殖场“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水产养殖意义例5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

在我国发展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1) 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 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 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受到天然渔业资源更新的限制。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加强防治,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防治病害,可从以下几点施行。

1、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生态养殖防治病害

水产养殖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面以上有阳光、空气,塘基上有陆生植物。水里有鱼、各种水生植物、昆虫、蚤类、藻类、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盐。池底有淤泥,同样也生长着上述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养、相生、相帮、相克等极其复杂的关系,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养、相帮、相克的关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水产品。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全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养殖。

首先,生态养殖具有环境效益: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但用水量大,而且施用的大剂量的国家违禁药品,如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类药等,随着大量换水,对坏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恶性病源微生物大量增殖,导致病害泛滥。其次,生态养殖具有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思的加强,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性,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达到别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高额利润,必须保证水产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病害的入侵,如此方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施行生态养殖时,主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底质处理。例如,在早春水池注水前进行地质处理时,每亩用1-2公斤菌剂加20公斤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喷洒在底泥上。二是水质处理。水生动物放养后,排泄物和残饵增加,养殖密度和气温升高,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需净化消毒处理。一般用量按每亩净水面,例如,每次用菌剂1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后均匀地洒在水面上,一般15天喷洒一次。当水质较差时,7-10天喷洒一次,待水质好转后,按15天喷洒一次。

2、防治养殖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活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市,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会造成水产养殖过程中严重的生物性污染。以致会使病害的发生率提升,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物性污染。首先,针对水体生物性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入侵类生物性污染。还包括科学引入物种,加强检疫,提高法律意识等等。最后,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3、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合理用药,进行防治

渔药是人类与水产动植物病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增进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应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确保和提高渔产量。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养殖品种必须生活在水中,而各类水体通常又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栖居或孽生地,水又是化学物质的优良溶剂和有机物、尘埃的悬浮剂。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利养殖条件下,如水质恶化易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条件。这时,渔药就显得很重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渔药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消毒剂。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

2) 抗微生物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繁殖的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细菌、病毒和真菌所导致的鱼虾动物疾病。

3) 寄生虫驱杀剂。具有驱除或杀灭鱼虾动物体内、体表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的功能,用于抵御寄生虫对养殖动物的侵害。根据用药的方式,有内服和泼洒两类。

4、防治病害的传播,加强病原的控制

首先,科学放养。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为此,鱼塘要独立从进水渠道进水,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能排入其他鱼池,以防止鱼病蔓延。其次,提高鱼体抗病力。给鱼体注射和口服疫苗、喷疫苗雾化液或将鱼体浸入疫苗液可使鱼体获得免疫力。疫苗一般从病鱼病灶部位分离出病原体大量培养并经灭活等工序制成;有时也可直接将病鱼脏器研磨、滤去残渣、将滤液灭活后制得。通过人工选择或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的鱼品种,则是预防鱼病的积极手段。 最后,控制病原鱼池放养前要清整池塘,即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也可以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撒入池中进行药物清塘。所投水草饵料和粪肥、鱼类食饵场所及养殖工具等在投饵或使用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

5、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

1) 努力改善养殖环境。首先,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其次,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最后,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 严格科学投喂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其次,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最后,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3) 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巡塘一次,仔细观察水产品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对水质的PH值、水质的颜色、水质的透明度等做严格的测试。同时应对池塘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做检查。

6、施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优化

1) 水产的混养:在水产养殖中,应抛弃区分严格的养殖区域概念,事实证明,除了鱼类间的混养,其他不同品种的水产也可以混养。混养时不同品种的水产相互补充、相互摄取,有效的帮助了自身了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害的传播。

2) 淡化驯养:应逐步把水产养殖品的海水养殖向淡化驯养靠拢。事实证明,在淡水中养殖海水养殖品,其病害的报废率往往会大幅度降低,且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南美白对虾和虱目鱼在淡水中的养殖。

3) 杂交优势:若杂交合理,其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无论是在抗病免疫上,还是产量上都具有原有品种无法比拟的优势。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汲取原有品种的性能,并对新的环境产生新的适应能力。如对太阳雨和大口鲶的杂交都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4) 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对水产品的危害不可忽视。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较差。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提出了几条建议。只有从生态、药品、结构等各方面统筹治理,才能将病害降低到最小,才能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伦云.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水产养殖意义例6

1·1渔药市场经营混乱

柳江县渔药经营市场商家众多,渔药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而一些不法商家更是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使得渔药品种及质量都难以保证。而大部分渔药仍以化工产品、农药、兽药等药物为主,适合水产动物特点的渔药较少。一些副作用明显的药物如孔雀石绿、汞盐等在生产中仍有使用。2008年,本县出动133人(次),54台车(次),检查渔药市场55个(次),检查渔药经营单位101个(次)。查获违禁药品经营单位12个。检出违禁药品氯霉素、呋喃唑酮共55包(盒),以及假冒伪劣渔药一批,数量12kg。

1·2渔药使用欠规范

归纳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养殖生产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缺乏,而大多数个体渔药经营者缺少相关的渔业用药技术培训,未能给予养殖生产者必要的用药指导,故较为广泛地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使得药物防治效果大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养殖生产者渔药使用安全性意识淡薄,在利益的驱动下,养殖生产者盲目滥用药物,加大剂量或投入毒性更大的药物。其结果是病原产生抗药性,增加鱼病防治难度;药物大量施入养殖水体,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药物残留于鱼类体内,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2应对措施

2·1加强渔药执法力度

2·1·1整顿渔药经营市场

主要结合兽药管理执法,对全县渔药经营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容包括:检查经营许可证及经营范围,审定是否有销售渔药资格,销售行为是否规范等。同时规范一批渔药使用标签和说明书。对于查获的违规渔药,水产畜牧兽医站均按规定予以没收、销毁处理;对于违反渔药经营的单位,则依法处罚,同时责令其限期改正。近年来,通过不间断的整顿,目前本县非法经营渔药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2·1·2整顿渔药使用单位

对全县上规模的养殖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容包括:有无用药记录,有无使用违禁药物现象,有无储存违禁渔药等。经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有储存、使用违禁药物。但大多数养殖场用药记录不健全。建议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签定责任状,使之承诺在养殖生产中不使用违禁渔药,并做好生产用药记录。

2·2加强用药指导及培训

一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渔药经营单位、养殖场、养殖户当中,对水产养殖用药进行具体指导。并督促养殖场、养殖户特别是养殖大户按照水产养殖用药的有关规定标准用药,杜绝盲目用药、滥用渔药的现象发生。二是采用印发资料、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和形式开展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包括开展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工作的意义、禁用渔药清单、伪劣假冒渔药的识别、用药的基本知识等,通过宣传全面提高渔药经营者、养殖生产者的用药知识和用药安全性意识,杜绝使用违禁渔药,使他们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抵制。

2·3推荐、引入替代药物

水产养殖意义例7

发展江河水库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服务“三农”,促进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渔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根据会议的安排,就合理开发利用江河水库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关问题,谈点认识和意见,与同志们共同研究。 1渔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1.1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渔业同全国渔业一样,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渔业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1.1渔业发展由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养殖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渔业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捕捞转移到养殖上面来。历史上,我国渔业以捕捞为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捕捞产量仍占70%以上,至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200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706.n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3027.59万t,占总产量64.3%;捕捞产量为1678.53万t,占总产量35.7%。广西渔业基本上与全国渔业同步发展,200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264.61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168.98万t(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3.63万t,淡水养殖产量85.35万t),占总产量63.9%;捕捞产量为95.63万t(其中海洋捕捞85.10万t,淡水捕捞10.53万t),占总产量36.1%。我区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1.1.2水产养殖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水产养殖进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以淡水养殖为例,养殖鱼类由过去单一的四大家鱼发展到多种名贵鱼类养殖,不仅养殖鱼类,而且发展到养殖甲壳类(虾、蟹类)、两栖类(蛙类)、爬行类(龟、鳖类)等,使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1.3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吃鱼难”问题基本解决 20多年来,我区渔业年年增产丰收。2003年全区水产品产量264.61万t,为1978年11.7万t的22.6倍,使过去长期困扰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近年来,还出现局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水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业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据报道,1一6月,全国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扬,由于受禽流感疫情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一改过去数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巧%,部分品种(继鱼、草鱼等常规品种)价格涨幅在50%以上,并出现了个别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渔民收人仍有较大增长。 1.1.4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 根据形势分析,我区渔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属西部省、区之一,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将加大扶持的力度,为渔业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据报道,n月19日在南宁举行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论坛,其中国家农业部领导指出,将争取多项措施全力发展西部特色农业,从而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推进,包括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等。自治区政府领导表示,广西将按照“主攻畜禽,扩大水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确保增收”的结构调整思路,建成若干个有区域特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大宗、生态、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二是加人世贸组织和南博会的举办,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继2002年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在南宁举行,将为我国渔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构建了新的平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环境。三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据国际渔业专家分析,今后十几年(至2020年),世界水产品需求将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导致肉类和鱼类动物蛋白的供应和需求出现重大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也将对国内、区内水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加快渔业的发展。 1.2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1.2.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在渔业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通过不同优势品种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最终形成“开发一个品种(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与此同时,应该转变过去“产、加、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以“销、加、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带动生产与加工,使渔业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渔业内的一、二、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1.2.2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 渔业发展新阶段,要跳出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渔业生产,使产业化经营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1.2.3严格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渔业生产的始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关渔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引起水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是在水质、苗种、饲料、肥料和鱼药等各方面把好质量关,并严格水产品质量检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2充分发挥江河水库资源优势,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2.1提高对发展江河水库养殖重要性的认识 2.1.1江河水库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增养殖,潜力很大 我区内陆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包括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南流人海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全区江河水域面积达80万h时。我区水库是通过拦河筑坝建成,共计13万hm“多。近年来,红水河梯级电站陆续兴建,电站库区不断增加,诸如天生桥、岩滩、龙滩、大化等电站库区,再加上百色水库,新库区水面接近3万h衬。原有的水库养鱼,产量较低;新建电站库区有待开发,潜力很大,加上江河水库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 2.2.2发展江河水库养殖,是渔农民增收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开展江河水库养鱼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事业,对于活跃水产品市场,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化库区群众,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后,掌握了网箱养鱼新技术,取得了网箱养鱼高产高效,在库区群众中流行“一个网箱脱贫,两个网箱致富,三个网箱变成万元户”的说法。说明开展江河水库网箱养鱼深受群众欢迎,确是渔农民增收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总结提高。 2.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2.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对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技兴国战略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一个公式,高度概括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个公式是: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乘法的效应,它放大了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这个乘法所得的积数就越大,生产力就发展越快。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志指出,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经济工作,都必须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目标任务的确立、规划计划的制订和方法措施的实施等。在我们所从事的水产科技工作中,在选定科研和推广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选定的项目能否更好地为渔业生产服务,能否形成生产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技术措施上,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并尽快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2.2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养殖对象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食性、营养需要、生长发育特性、繁殖习性、栖息习性、徊游习性等,还应深人研究养殖对象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从而掌握养殖对象在其生命活动周期中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2.3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为养殖时象提供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是要掌握养殖对象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掌握它们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养殖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外界环境是多因子的,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关系错综复杂,是综合性影响。为了方便起见,一般还是按单因子的影响分别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现就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子区分如下:物理性因子包括水温、水流、水深、透明度、声、光、电等,化学性因子包括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溶解的有机物质、酸碱度等,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2.4开展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为养殖场地和养殖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其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水电、交通、水域面积、水深、水质、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从而为养殖场地的选择、放养方式、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2.2.5开展不同养殖类型的养殖试验,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国内、区内开展江河水库养殖,就其养殖方式可分为大水面增养殖、围拦养鱼和网箱养鱼三大类型。 (l)大水面增养殖。在水库养殖方面,多年来,多是按不同水库类型来确定放养方式,即巨型水库(6667hm2以上)采取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为主,人工放养为辅;大型水库(667一6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和鱼类资源增殖并举,水质较肥、管理和捕捞条件较好的也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中型水库(67一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小型水库(7一67hm“)则全部实行人工放养。在江河养殖方面,多数是实行自然资源增殖,部分实行人工放流增殖的方式。 (2)围拦养鱼。这是采用设置拦鱼设施,将河汉、库汉围拦起来进行养鱼,围拦方法有土坝围拦、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等,可因地制宜采用。而河汉养鱼多采用土坝围拦,库汉养鱼则多采用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总体要求是围拦设施坚固,防逃性能好。#p#分页标题#e# (3)网箱养鱼。在江河、水库的适当水域设置网箱养鱼,这是一种集约化的养鱼方式,具有节省土地,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好等优点,是当前江河水库养殖的主要方式。依其所选用的网箱制作的材料分为竹木网箱、金属网箱和聚乙烯网箱三大类,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以选用聚乙烯网箱较为普遍。上述各类养殖方式,各有不同的养殖技术措施,但归纳起来,主要是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优质健康的苗种,合理的饲料供给,严格的病害防治和防逃措施等,这些技术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要开展养殖试验,取得成果后尽快推广应用于生产,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2.2.6开展江河水库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全面推广提供样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试验成功基础上,组织好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指导生产,完善无公害养殖生产环节,严格规范化管理,让渔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到手。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加快发展江河水库养殖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推广、产品营销、产品质量监测和渔业环境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养殖生产环境条件。 3.2加强江河水库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养殖生产持续发展 在渔业开发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既要积极实现当前的发展目标,又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区江河水库环境污染尚存在蔓延趋势,加上电、炸、毒鱼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渔政管理,以法治渔,为江河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3.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保障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联系广西渔业实际,搞好养殖证的发放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为稳定江河水库养殖使用权,保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江河水库资源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保障江河水库养殖业健康发展。 3.4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生产人员的科技素质 加快水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对养殖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使水产养殖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水产养殖生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3.5组建渔业协会,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在江河水库养殖区内,依靠养殖生产骨干,组建渔业协会,通过协会,团结广大养殖生产人员,以促进养殖生产发展为中心,开展生产经验交流,提高生产技能;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养殖技术;传递水产信息,组织水产品流通等,从而使水产养殖生产和产品流通工作有序进行。 3.6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江河水库养殖涉及相关部门的权益,政策性、技术性都较强,必须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水产养殖意义例8

水产养殖业是我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水产品产量46376吨,产值67897万元,其中养殖产量38437吨,养殖产值50383万元,分别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产值的82.9%、74.2%。随着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域环境污染、水域生态和种质资源衰退、养殖密度和品种结构不科学、药品和其他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不但对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向市场提供安全食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目标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前提,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养殖业的规模,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拓展渔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增加优势品种产量,全方位推进水产优势品种健康养殖模式。力争到2012年末全市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辐射带动作用覆盖全市水产养殖主要区域。

三、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指导各县(区)认真做好示范场的创建工作,加大水产健康养殖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对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改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渔用药物,杜绝不合理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倡导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渔业水域环境。

2、健全管理制度。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强化养殖日常的监督管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养殖模式有标准、生产过程有记录、质量安全有保障、产品流向可追溯的现代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3、突出示范推广。各地要充分利用今年示范场创建契机,积极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对周边养殖户的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全市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方法步骤

1、总体步骤。今年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主要分两步进行,各县区先自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确认后推荐到市农委,市农委根据各县区申报情况进行复核、确认。

2、示范场布局。各县(区)对所辖重点养殖区域提出拟初步推荐申报单位,要求示范场的分布布局合理,基本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主要区域。

3、示范场审核。市农委组织专家评审组实地评审确定,公布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名单,颁发相应资质,并择优推荐申报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经验交流与培训。召开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经验交流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总结示范场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骨干。

五、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到人。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市农委成立由分管主任任组长、市水产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水产局办公室。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领导,专人负责,落实措施,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意义例9

(一)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7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00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

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

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水产养殖意义例10

根据县委、农村经济局党委的统一部署,__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研讨,深入渔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生产者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 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 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 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 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__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 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

7 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 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 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 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 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 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 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 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 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

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__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 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 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 我县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1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

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 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