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水产养殖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9:31

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例1

水产实践教学的经验

水产养殖学例2

1.1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

桂国平教授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一文中指出,我国的外语教育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教育和他们的“专业英语”教育。“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和“公共英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表一列出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各高校均意识到公共英语学习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个学年开设英语课,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2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且课程性质均属于公共必修课。相比公共英语的学习,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就十分有限了。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更偏重于带“国际”和“世界”的人文和社科专业,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国际法等,而许多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通常与专业外语无缘。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许多水产类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一般的开课学期为第6或第7学期,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程。对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视能否弥补专业外语学习的不足呢?答案是否定的。专业外语的学习与基础英语既相互联系又是英语教育中独立的一个部分,不能互相取代,且专业英语其难度比基础英语更大,因为它既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1.2对教师要求较高,师资匮乏

讲授专业外语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老师一般需具有国外留学经验。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联系的加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力度的加大,留学回国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这部分人均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其回国后大多作为科研骨干投身到科研工作中,而高校对专业外语重视程度不够、激励政策不明显,很少有教师花费足够的精力去钻研专业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且一般无可参考的教材,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为例,学院具有8个本科专业,相近专业的专业外语教育显然应有所区别。学院开设了专业外语A、B、C三个方向,其中专业外语A主要针对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B主要针对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C主要针对园林、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教学方式单一

专业外语课时一般较少,通常为32学时,2个学分,而且目前许多专业的专业外语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教师一般以自身较擅长的专业技术概论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教学方式也非常单一。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课成了翻译课,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师资缺乏,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多采用大班教学,有的甚至50~60人一起上课。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学生更没有机会说英语。这又反过来决定了教师只能采取读生词、讲句子、评点翻译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恶性循环,专业外语课被上成翻译课也就不足为奇。

水产养殖学例3

当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对受教育机会的珍惜程度下降,对学好专业走向社会的信心不足,面本文由收集整理对人生未来心理彷徨的学生人数增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志趣与专业的结合上出现偏差,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一、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专业应用性更强,就业区域性更集中,产业前景更广阔

水产养殖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理论与技术的学科。专业本身即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就业方向除了科研、教学、管理外,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沿海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沿海农村经济中地位显赫、经济效益高,是沿海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产业前景广阔。

(二)水产养殖环境更复杂,技术依赖程度更高

水产养殖学除关注经济动、植物自身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外,养殖生物生存的水环境同样非常重要。养殖环境复杂体现在水体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更快,光照、氧气及营养限制更突出,这就更加需要综合的理论和过硬的技术做后盾。因此形成了当前在水产养殖业内,除了极少数非常传统的行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可以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外,其他绝大多数产业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指导。

(三)学科交叉明显,理论与技术更新快,专业发展迅速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隶属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养殖工程学又属于工程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学科交叉非常明显。各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水产养殖技术又在观赏渔业、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水产养殖种类、技术的快速更新,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并使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更突出。

二、引导学生走出对水产养殖学专业认识的误区

(一)端正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认识

在大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会看不起农学专业,认为农业科学不需多少知识,农业科学落后,工作后赚不到钱,没有前途等。要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通过国家对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量和每年科技大会奖励中农业科学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出国家对农业及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2]

1.水产养殖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

水产养殖不像其他行业,生产是生产,科研是科研,而是科研寓于生产之中,生产过程中需要有能深刻理解水产养殖学知识和理论的技术人员来指导,不同水平的技术人员对相同问题的理解相差甚远。因此,在水产育苗等领域生产单位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几个月的技术指导费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这种纯粹以技术能力获得如此之高的个人收入的现象在其他产业并不多见。

2.水产养殖更具有创新性

水产养殖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应用科学。生物科学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水产养殖学作为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应用科学也必然会有快速的发展。水产养殖以海洋作为农田,海洋开发前景远大。一个快速发展且前景远大的领域一定会让从业人员有用武之地。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快速更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水产养殖学比海洋生物学等专业更具有挑战性

许多大学生会更喜欢学习基础科学,比如与水产养殖学相近的海洋生物学专业。实际上,水产养殖是在一个小的生态系中通过调控各种生态因子达到控制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的目的。从单纯地研究生物的规律性到按照人类的意愿干预生物,水产养殖学比海洋生物学更具有挑战性。

4.水产养殖学正在向着全方位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水产品,水产养殖正在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观赏渔业、旅游渔业、水生生物物种保护等作出贡献。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今天,水产养殖技术也会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坚定学生把水产养殖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信念

水产养殖以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作为战场,以当今科学发展最快的生物学理论为指导,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水产养殖学理论、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作为海洋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今天,从事这一专业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为个人创造更辉煌的人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更新快、历史短、空白点多,每个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都很多,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成果的机会多。正因为如此,仅在青岛就造就了涉水产养殖专业的院士近十人,是院士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作为一名生产技术人员,本专业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会有很多新的技术需要开发、推广、应用,而且水产养殖未知的东西很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会得到重用;作为一个立志创业的年轻人,只要有雄厚的理论、技术,不需要有太多资金就可以快速创业,在水产养殖业中,许多个体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实现千万元以上资产产业规模的时间多为五到十年,如蓬莱海益水产、莱州明波水产等。

三、如何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水产养殖学专业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首先要解决教师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是一个以农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公共课程都是由外专业教师担任,水产养殖学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基础课教师对水产养殖学专业不太了解,这是影响学生专业志趣培养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一个不利方面;另外,年轻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就走上讲台,缺乏对专业的理解也是一个方面。为此学校安排年轻教师和本专业的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年不少于两周的时间,走出校门,到生产一线,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师对专业的认识,通过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来熏陶学生热爱专业。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

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对专业志趣的培养更有价值。处在信息时代的当代青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他们不会盲目地去崇拜权威。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师长的建议只能是他们的参考,亲身的经历会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专业的最佳时机是在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实习期间不能单纯地学习技术,要让学生对产业有所了解,到周边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史以及企业家的发展史,让学生明白水产养殖这个行业非常适合年轻人创业,以此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专业志趣培养的极佳机会。

(三)强化专业建设,提高综合实力

专业实力是办学的基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吸引力。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科研团队,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研究平台,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青岛农业大学校址移至青岛后,依托国家海洋科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科研人文氛围,水产养殖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大型藻类和贝类科研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虾蟹类和水产营养方面也得到了部级、省部级等各层次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间,其主持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7项,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专业知名度快速提升。

水产养殖学例4

水产养殖工程学是农业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把土木工程原理和生物学原理相结合并应用于水产动植物养殖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水产养殖设施、设备的研制开发、科学设计、建造及其有关生产工艺、营渔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该课程一般开设于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通常在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增养殖学、藻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棘皮动物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再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育苗场和养成场的设计、施工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为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及相关研究打下基础。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和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涌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相应改变,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对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水产养殖工程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为培养应用型水产养殖人才提供参考。

1.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增加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课数量,相应减少每门课的课时数。水产养殖工程学的学分由2.5减为2.0,课时数从原来的40学时缩减为32学时。在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就变得更重要。

修订后的水产养殖工程学教学大纲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学习水产养殖工程的基础知识,如工程材料、堤坝设计、渠道设计、管道计算、水泵选型和养殖场场址的勘察和规划等。能力目标是学会育苗场和养殖场内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并应用现有的养殖模式。素质目标是学会育苗场和养殖场内各种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建造,学会开发新型的养殖模式。

2.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确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打破课程原来的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四章,重点讲授在水产养殖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一章为绪论[1],主要讲授水产养殖工程学概念及国内外水产养殖工程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为工程材料[2],使学生掌握土壤、砖、石、砂、石灰、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和工程塑料的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工程中的基本用途。第三章为土坝工程,使学生掌握土坝的特点、类型、构造和剖面尺寸的设计。第四章为供排水工程,重点讲授水泵的选型、明渠断面的设计[2]、暗渠管道的计算与施工、潮差蓄水池和扬水站的设计[3],此章是水产养殖工程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下篇共十章,注重实践应用,主要讲授各种水产养殖设施、设备的设计、建造和应用管理。第五章为育苗场和养成场的选址与规划设计[4],讲授如何为淡水、海水育苗场和养成场选择场址,选址后如何进行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设计现代化水产养殖场的能力。第六章为人工繁殖设施的设计,讲授鱼虾贝亲本培育池、催产池和孵化池的设计与应用。第七章为工厂化育苗场的设计,重点讲授工厂化育苗场内育苗室、饵料室、给排水系统、充气增氧系统和供热系统的设计、建造和使用技术。第八章为精养池塘养殖工程,主要讲授精养池塘的布局及池塘的设计、施工和应用技术。第九章为普通流水工厂化养殖场的设计[5],以名贵海淡水养殖品种――大菱鲆、鲟鱼、虹鳟和南美白对虾为例,讲授普通流水工厂化养殖场内养殖池的设计、建造和高效养殖模式。第十章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5],依据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基本流程,重点介绍鱼池系统、沉淀系统、过滤系统、消毒系统、增氧系统、热交换系统和自动投饵系统的设计、建造和应用技术。第十一章为大水域筏式和平台养殖工程的设计,讲授海藻、贝类和海参的大水域筏式养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以养殖工船为主体的平台养殖系统的设计、建造和应用技术。第十二章为网箱养殖系统的设计,主要讲授网箱的现状、类型、规格、结构、设置水域、抗风浪技术和增氧技术。第十三章为水族养殖工程的设计,主要讲授水族箱的造型、材料、水处理系统、调温系统、充气系统和装饰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第十四章为人工鱼礁[2],介绍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机理、造型设计、投放方法和效果评价。下篇的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是该课程在应用方面重点讲授的内容。

3.引入新成果和新模式

引进和介绍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动态和成果等。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形成了一些新的养殖模式,为使学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术,需要将这些新成果和新模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新成果包括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引入的重力无阀过滤器、泡沫分离器、压力过滤器、微滤机、生物过滤、自动投饵机及网箱自动升降系统等新设备。讲授这些新设备时,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些设备,还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原理,进而创新改进这些设备。新模式包括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工厂化对虾养殖、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南北方接力式鲍鱼和海参养殖、工船平台养殖、家庭水族箱养殖和海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等。这些养殖模式是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学习这些新型的养殖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从事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水产养殖工程学既讲授工程学原理,又讲授水产养殖模式。对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工程学原理是难点,笔者认为该课程应多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鲜活的案例讲解这些难懂的工程学原理。水产养殖工程学讲授的内容正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正在采用的养殖技术,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比如讲授普通流水工厂化养殖场的设计时,以当前正在使用的工厂化养殖场为例讲解,跟学生一起分别设计大菱鲆、鲟鱼、虹鳟和对虾的工厂化养殖场,并与学生探讨这些工厂化养殖场的盈利模式。讲授大水域筏式养殖工程的设计时,以海带和扇贝养殖为例来讲解筏式养殖模式,以鲍鱼和海参的养殖为例来讲解南北方接力式养殖模式,并分析其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和优缺点。另外,还可以通过到养殖场参观实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水产养殖工程学讲授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朝禧,赵凤歧.水产养殖工程学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1):93-96.

[2]黄朝禧.水产养殖工程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08-123,345-355.

[3]杜守恩.水产养殖工程技术[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18-33.

水产养殖学例5

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学生既要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可在水产养殖、饲料企业、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健康养殖、科学研究、水质监测及管理工作。分析化学是与其专业技能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1-5],是水产养殖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但根据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关要求,该课程理论授课学时压缩较大,目前只有24个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习效果,使得《分析化学》能够为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值得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对该课程的教授,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占有1个学时,旨在让学生了解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富集的一般过程,但在实际分析工作过程中,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同时也是分析过程中最困难和复杂的步骤。1个学时的讲解过于简短,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定量分析的几个步骤,然而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还是不够了解。建议将此部分学时增加,课前提前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针对水产养殖专业中通常用到的固体(如鱼饲料)、液体(水产养殖水样)和气体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离工作进行讲解,这些实例可以给学生生动展示分析测定前的各步操作内容,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真实。(2)误差与数据统计处理中牵扯到较多的数学公式,课前需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直接给出相关公式,结合计算题讲解。对于分析数据的取舍,讲授四倍法和Q(舍弃商)法,而以Q法为准。分析数据的取舍旨在通过分析上报分析结果,而并不是公式本身的记忆,所以应让学生意识到上报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建议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做“老板”,提供测试数据,另一组学生做“测试员”,对测试数据进行取舍并向“老板”上报分析结果,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3)由表1中可知,四大化学滴定法占用12个学时,而该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普通化学》中已经学习了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所以只要把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内容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点讲授滴定分析的共同点、滴定突跃、滴定曲线、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即可,可将此部分内容学时减少。(4)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电势分析法均涉及电极电势和能斯特方程,建议将两章合并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关系。(5)21世纪分析化学的发展由仪器分析引领,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信息化、智能化、微流控芯片化、在线化、实时化、原位化、仿生化、高灵敏化、高选择性化、高通量化、无损化等,以及生物分子序列快速测定技术,医学上的个性基因序列测定和疾病预防技术等。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虽然不是专业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但应对最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有所了解,建议增加本部分内容的概述性教学,让学生与时俱进,站在科学的最前沿。

2.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在我校水产养殖专业中,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讲授,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学生听课效果好,对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理解透彻、牢固扎实,但是这种方法,课堂教学信息量有限,很难在课堂上利用更多时间引用实际生产、生活中鲜明、生动的例子说明、解释某些分析化学问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不能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因此,如何采用板书教学调动本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是本门课教学过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预习、启迪性讲授、自学、探究、总结性讲授。启迪性讲授和总结性讲授突出的是教师的教;预习、自学和探究强调学生的学。其中,探究是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探索研究式教学的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启迪性讲授;然后,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消化和吸收,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讲授。(2)教学理论改革。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主完成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充分讨论、协作、交流,自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课而宜、因人而异、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分析化学教学的“双向交流”。例如:讲授四大化学的滴定突跃影响因素时,在介绍了酸碱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之后,针对其余三种滴定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找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四种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这样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后面的学生实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与学生的普遍问题结合并进行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拟出讨论提纲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自学后进行课堂讨论,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讨论的内容与进度,在讨论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目前,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部分。该考核方式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略显单一,针对不同专业的特色考核方式才具有实效性。建议如下:首先将考核形式变为平时成绩占30%,课程论文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的主题内容为分析化学在水产养殖专业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将分析化学的知识联系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前沿问题或者是水产养殖专业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水产养殖病害的检测等,都需要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分析化学这门学科与自己专业联系的紧密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还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此外,期末考试内容除考查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运算外,还可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是否灵活掌握并学以致用。

4.结语

水产养殖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优化考核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水产养殖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粗浅看法[J].大学化学,2008:1-10.

[2]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68-71.

[3]张晓娟,黎永秀,王胜碧.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88-90.

水产养殖学例6

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例7

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江苏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于1999年并入淮海工学院,成立了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2000年招收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2014年招收农业推广(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淮海工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董志国等,2011),相继获得了部级特色专业(2012)和江苏省品牌专业(2015)等荣誉和立项资助,迄今已为水产战线培养了6000多名专业人才,毕业生在水产养殖生产、科研及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家长和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就业环境及工作待遇都缺乏信心,导致水产养殖学专业第一志愿填报学生数量较少,多数学生都是服从调剂过来的,专业热情不高、思想状态不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明建华等,2014)。因此,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并借鉴相关院校教育改革经验(向枭等,2008;郑惠芳等2015),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从2013级水产养殖学专业新生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改革探索,经过4年多的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双向选择,因材施教,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科研兴趣、导师研究方向与需求,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大二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科研。导师可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课题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课题研究团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人才培养。通过科研导师制,可以让本科生发现科研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及专业认同感,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最终形成一种想学、好问、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2.利用科研平台优势,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第一要素,如何培养创新型水产科技人才是学科改革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各个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的优势,通过科研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在科研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明确导师责任,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明确导师责任和培养任务,提高培养过程的目标性和效率,以及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经过4年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在水产养殖学本科生专业兴趣引导、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促使本科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或待完善的方面,现将拟改进的几点想法分析如下:(1)学院目前实施的是三年期科研导师制,执行时间为第二至第四学年,学院每年可根据学生申请并结合导师课题需求进行部分实验室轮换调整。大二学生刚进实验室时虽然对科研充满好奇心,但还缺乏充分了解,经过一年的接触和学习,学生的科研兴趣可能会有所改变,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实验室申请轮换制,鼓励和支持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2)学院对导师的指导效果、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培养效率。学院每年应该对学生的科研成果或进展进行评价,并将所指导学生的综合科研情况和学生评价作为导师一年内的指导考核指标,具体考核指标包括;、专利申请、获大学生创新项目并完成、获得校级以上的各类奖励等,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指导效率和科研水平的提升。(3)鼓励不同实验室的学生建立协同创新团队,进行创新研究。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数量较多,如何对学生的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关乎学生培养质量和导师的科研进展。目前,在协同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很多创新课题都需要多种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学院应该鼓励不同实验室之间建立本科生协同创新团队,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协同完成创新课题研究。(4)通过院企合作,聘请校外兼职导师,提升培养效果。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用型专业,很多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是与生产相关的,通过建立院企合作、聘用校外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在生产单位的实践研究,开展灵活多变的“产学研”结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过硬的水产科技人才一直是淮海工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办学目标。

目前,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育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相信学院始终会与时俱进地完善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志国,程汉良,阎斌伦.构建实践教学“四化”模式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41-143.

[2]明建华,叶金云,张易祥.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4(26):57-57.

水产养殖学例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4-02

1 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根据行业发展要求确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辽宁水产养殖业主要以沿海的海水养殖业为主,再就是鲑形目、鲟形目等冷水性鱼类为地方特色的淡水养殖。根据行业的需要,专业应体现一专多能,在办学方向上侧重于海水养殖系统技术教学,辅之以淡水养殖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具有从事海水重要品种及部分淡水冷温性鱼类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调配及质量控制、常规养殖管理的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1.2 以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组合课程体系

经过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分析,水产行业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素质、鱼类、甲壳类、贝类、特种经济种类苗种繁育、水质化验与调控、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及配合饲料生产及品控、养殖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水产品运输与经营常识。在整个体系中又以苗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为核心。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基本原则,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

1.2.1 以衔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的基础教学课程群。基础课程的建设,应坚持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培养,对以往不适宜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重组。改革后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养成类和专业基础类两大部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基本素质类课程除水产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外,还开设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门选修课。此外,通过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理论基础课方面,把相关、相近的课程合并,并对部分内容做了调整更新。将鱼类学、鱼类生理学两门课与鱼类增养殖学合为一门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合并为水产应用化学,并注意其中与渔药、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知识联系;动物营养与饲料与生物饵料培养合并。通过这些课程的整合,减少了内容重复讲授,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1.2.2 完善与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及特色,根据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所设置的技术岗位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由课程实验、实习完成)、阶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从而使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在实施实践教学时,正确处理实训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关系,把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操作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用统一,这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认知和基本操作实训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则要通过生产实践中实现。同时,制订严密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1.3 落实工学结合模式,强化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搬到生产实地,结合实际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现场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与用三者结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办学效率,造就合格应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3.1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

教学基地的正确选择是教学的基本保障,选择教学基地的基本要求:一是有一定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水平高;三是有奉献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为确保双方履行应尽的的责任义务,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

1.3.2 教学组织方式

将素质课及理论基础科放在第一学年及第二、第三学年的下半年,因为水产养殖行业有一定的季节性,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含量相对于其它养殖环节技术含量要高,一般的育苗时间都在春季的4月至6月份。专业课程与实习安排在实习场地穿行。学生可系统的学习主要水产养殖种类的繁殖及苗种的培育等重要生产技术环节。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安排。一般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要求学生按技术规程和规定时间完成计划任务。整个过程,学生可接触到苗种繁育、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培养和水质调控各个学科的实践内容。

1.3.3 实践教学管理

在教学基地实习期间,教师除了完成专业课教学及生产指导任务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管理,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学校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及条件。学生组织及班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学校也制定了管理条例,对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纪律及有关问题提出了监管要求。

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学互动、学与用相结合,它不仅能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能将生产上领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深化,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还能了解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营的完整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也培养了互利合作的团队精神。

2 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2.1 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建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等均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根据追踪调查,前几届专生本的该专业学生,其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其政治思想表现,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比较好。一些继续在水产养殖一线工作的毕业生,有的短短一年就能在一些企业独立做技术主管或从事其它相关工作,受到企业的好评,就业率连年达到100%。这说明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是成功的。

2.2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在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产学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实现互惠共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规模、生产内容、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外,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分析合作双方内在的驱动力,即利益平衡机制。只有对双方都有力,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有效合作。例如我们与本地刺参养殖的龙头企业合作中,学院通过合作可以利用对方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生产实践条件,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而企业则能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向市场推广其种苗,也能利用学校的最新研究成果。正是利用这种互惠共赢的机制使得双方合作非常顺利,企业愿意为我们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也能得以按计划实施。

2.3 带动了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带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各级部门经费投入增加,专业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2010年我校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被列为辽宁省重点特色专业,并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 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J].2013(3):155-157.

[2]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8(16):48-49.

水产养殖学例9

1.实验教学课时相对偏少。在高校水产养殖专业中,虽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事实上,现阶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仍表现出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门课的实验教学课时一般占30%左右。2.学生对准备实验教学参与不够。传统的水化学实验均由教师将所有的药品、水样等按照要求配制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直接进行机械式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虽然学生不会遇到问题,但学生做完了实验,不能完全掌握实验原理,实验中每一环节加入药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以及每一实验对养殖生产的意义,毕业后依然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养殖水化学的分析研究工作。3.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水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多为验证理论性的实验,缺乏应用性和设计性试验的补充,有些学校即使增加了应用性和设计性试验,但这方面实验的比重还明显偏低,有时没有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支撑,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效果也不理想。总之,水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知识更新也不到位,学生很难把化学知识和化学操作技能应用到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探究潜能也没有很好地发挥。4.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水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实验教材,仪器设备陈旧、缺乏多媒体和先进仪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重点讲解和指导,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照方抓药”,进行机械式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材在水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水产养殖门类品种多,受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对专业教材的要求不尽相同。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将湛江水产专科学校主编的《淡水养殖水化学》和雷衍之主编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取长补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把最新的水环境化学知识及时地补充到教学中,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在绪论中加强介绍水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渊博的知识,多种授课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师生感情的培养等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及时完善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团结协作、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等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针对这一教学要求,不再将实验教学作为养殖水化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把它单独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课时也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24学时。另外,在原有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一系列水质环境问题相应出现,且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水产养殖业的水质问题中,非离子氨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顺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将养殖水体氨的去除作为综合设计性试验让学生自行完成。通过这个设计性试验,学生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氨的污染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清楚,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后,学生能通过自主设计,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将水体中氨的污染问题有效地解决。通过综合设计性试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水化学在水产养殖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录像相组合的办法。在一些基础理论性很强的内容部分,采用板书教学的模式;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部分,采用多媒体和教学录像的模式。通过这个办法,一方面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可以牢固透彻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增加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可以将最新的知识和问题动态及时向学生传递。在实验课教学中,还采用预习、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实验报告、随即小测验以及口试等教学手段,目的是要强调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各个环节、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实验过程中某些干扰因素能够具有充分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办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改革以往仅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仅从实验报告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的办法。对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实验报告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出勤情况、实验预习情况,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实验考试成绩主要是口试成绩,即学生从老师准备的考试题中选择两道题,进行口试回答,通过实践发现,口试可以很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情况。注重科研结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能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离不开科研支持。但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教学质量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保证,这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所以必须强化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重视科研成果向教学效果转化。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瞄准地区渔业产业水环境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研究方法,将其纳入课题研究,同时也吸纳一部分理论知识扎实、热情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科研实践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科研结果及时地补充到理论教学内容中,能使教师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跟踪前沿问题,贴近实际,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水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双语教学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尝试和运用,培养国际化人才,将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作者:杨雨虹陈伟兴黄金善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水产养殖学例10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符合高校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的重点,与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的宗旨的素质教学观相一致,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亟需相关的教师人员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设备,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协调一致发展,其教学实践有助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水产养殖专业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是一门技术型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导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性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是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基地的方式开展实验课程,加强与校外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奠定基础。

二、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现状

在当前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过程中,实验基地数量少,忽视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平台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发展需要。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落后,部分教师将教学任务的重点转移到理论知识讲授中,没有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国当前部分高校开展水产课程的时间晚,但课程知识广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验证性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综合型实践课程有限,忽视校外实习,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对相关的应用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师在水产养殖课程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没有严格按照当前高校整体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其相关的教师人员都不是本专业的教师进行执教,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在实验训练环节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方式

(一)完善课程类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关键是,需要逐步完善课程类别,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与该地区高校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背景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课程类别的规划上,要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进行研究,对其不同类型课程设置理念进行更新,将水产养殖等相关的鉴赏、繁殖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申报,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教学。当前水产养殖专业涉及技术以及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为了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对水产养殖学科进行科学的划分,理解水产养殖专业的关键内涵,明确其专业发展方向,做好社会市场调查工作,为学生制定符合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计划,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培养综合型发展的人才,切实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验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需要注重优化实验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内容,合理优化实验验证以及试验性的实验之间的比例,以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实际发展特点出发,及时对传统教师处于课堂权威地位的局面进行完善,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实践教学的乐趣,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全程讲授实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当教师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不要将实验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应该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对其进行引导,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掌握实验的步骤,明确水产养殖相关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提升教学实践效果,可以适当的增加试验型实验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打开学生思路,通过试验的方式掌握水产养殖相关的药理以及病害原理。

(三)改善实践条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提升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水平。水产养殖理论以及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将其准确的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真切体会水产养殖过程,明确岗位职责。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优化相关的科研教学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科研设备。

(四)优化实践资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环节中,需要注重优化实践资源,完善水产养殖学习资源库,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的更新,使之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科研条件的调整水平,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构建水产养殖案例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论文素材,为学生顺利毕业奠定基础。注重优化综合实践模块,充分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智能化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注重加强与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进行沟通,此时教师可以随时向平台中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整合实践资源的环节中,要注重分析该地区气候以及天气变化情况,掌握好水产养殖的关键期,将实践教学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收集相关集约化水产养殖以及病害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五)优化培养方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亟需优化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的环节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教学大纲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充分结合当前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目标,将试验型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由当地相关的水产研究所专家前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小组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制定专业教学、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中,注重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