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30 11:10:25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1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生产组织、技术选择、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础经济知识。因此,从市场经济学、管理学再到企业管理,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和管理经济组织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三门课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企业经济活动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概论课程应运而生,其落脚点是对现代企业的运作及管理进行研究,指导管理实务,使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当前,职业教育也处在巨大的变革中,人才培养已从封闭、单一型的教育转向开放、复合型的教育。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成为中职、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培养正是适应这一转变、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职业院校相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企业管理概论这门课程,以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

 

一、课程内容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是以市场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树立经济观念和现代管理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对象都是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应以市场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为重点构建这门课程。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为,以让学生了解、理解必备的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务。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实务、企业运作过程及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及管理、企业与企业环境等内容;“经济管理基础”模块涵盖了管理组织,管理职能与管理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政府行为,市场供求分析,市场经济基础等内容。这样就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教材结构体系,以现代企业管理为主线,将经济基本知识、管理基本知识和企业管理实务融为一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师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

 

二、课程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正是中职、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笔者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我们发现企业中的许多工作、问题都与管理和技术密切相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生产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懂得企业管理知识,树立经济观念,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为此,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许多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更能胜任管理岗位,也能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发展、成才提供了保证。

 

三、课程教学

 

1.课程要求

 

企业管理概论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职业院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要有所降低。为此,我们将本课程的要求设置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现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企业主要部门的管理内容,学会沟通、协调与配合;树立经济观念,初步具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教学方法

 

企业管理概论综合性、实践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用经济观点、管理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管理是对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概括。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切忌照本宣科,而应深入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最后,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哲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2

澳洲莫纳什大学的杨小凯教授1994年发表了“企业理论的新发展”的论文[1],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自科斯1937年的经典到9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企业理论的发展,并着重探讨了“剩余权”的理论含义及其对中国改革的意义。毫无疑问,杨小凯的这篇论文对企业理论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并指出了其前沿所在,这对于了解企业理论的新进展的确很有帮助。但是,近些年来,企业理论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逐步形成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这是一种建立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走出理论体系相似的企业理论。因此,现在看来,虽然不能说杨小凯所归纳的企业理论新发展已经过时,但是对其进行补充是必要和有益的。

一、企业理论的演进过程

企业理论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古诺1838年的论文。一百多年来,企业理论的演进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即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下面就是对这两大阶段的简要回顾。

1.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由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利用最优决策理论进行了经济分析,它的假设是完全理性和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假设下,企业内部的运行被视为一个黑箱,企业唯一的功能是根据边际替代原则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大的产量或最低的生产成本[2]。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单一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新古典企业理论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企业理论。因为它没有回答有关企业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内部是如何运行的,企业是选择生产还是从外部市场购买,它仅仅是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预测企业在输入市场的购买决策和输出市场的供应决策。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静态优化理论,它隐含地假定人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产权界定清晰、零交易成本、人具有完全理性等。这些隐含假定决定了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一些缺陷[3],它无法解释企业内部组织及企业范围的整体布局;无法解释企业中的一般契约关系;也无法解释企业绩效与国家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总之,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假设前提阻碍了企业理论的发展。

2.现代企业理论

一般认为,科斯(RonaldCoase)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诞生。在该文中,科斯利用交易成本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这一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忽视的简单问题。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二者具有互替性,企业的存在是由于它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所以交易成本的差别是企业出现的真正原因。但是,企业不能完全代替市场,也不能无限扩大,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内部行政管理费用与市场费用相比较来决定的。遗憾的是,从3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几十年内人们对科斯的这种新观点“引而不用”,企业理论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80年代以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分支,一是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nlson)借鉴有限理性的假定,假定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提出了资产专用性概念,证明事前的合约是不完全的。二是张五常、杨小凯加以发展的间接定价理论,张五常在1983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代替市场方式,而是用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因为中间产品直接定价和直接交易会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而劳动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出现就在于用交易成本低的要素市场代替交易成本较高的中间产品市场,中间产品通过企业获取的收益相当于对其进行间接定价[2]。

以阿尔钦(AmnenAlchian)和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主要是分析企业内部的激励结构问题[4],它是科斯在产权、交易费用和外部性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发展。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在团队生产中,一个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会影响他人的效率,因而一个监管生产的人成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剩余索取权”的概念。

现代企业理论除了上述核心内容,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理论等。

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近年来,现代企业理论随着知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日益提高,逐步出现了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得益于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知识库的重要命题[4],也就是说,出现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它来自技术管理、创新与信息经济、基于资源的理论和组织学习等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上,潘罗斯(E·Penrose)、阿罗(K·Arrow)、哈耶克(F·A·Hayek)及其他学者的知识中心论,由于演进经济学家尼尔森(R·Nelson)与温特(S·Winter),以及认识论学家波兰伊(M·Polanyi)等人的贡献而得到极大的丰富[5]。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与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根本不同的解释[6]。

·企业为什么存在;

·企业的边界是如何决定的;

·企业中协调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的组织结构意义,即层级和决策权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1.企业为什么存在

德姆塞茨(1991)认为,企业的存在代表一种对知识经济学基本非对称的反应,知识获取比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生产需对处理许多具有不同类型知识的个体专家进行协调。但市场不可能确保这种协调作用,因为市场无法面对:(1)稳含知识的不可流动性;(2)潜在购买者占用显性知识的风险。这样,企业作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机构而存在,因为这种机构能够创造使多个个体整合其特有知识的条件。

这种把企业的作用看作是整合知识的机构的观点与科斯-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企业理论是很不相同的,交易成本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避免同市场交易相关的成本;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则关心与特殊交易类型(包括知识)相关的成本。然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企业是管理团队生产的组织,而非交易的机构。Ghoshal与Moran(1996)认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优势不是简单地避免交易成本,而是以与市场很不相同的逻辑控制某种特定经济活动的独特优势[7]。

2.企业的边界

如果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整合大量个体所拥有的特殊知识(因为这样的整合不能通过市场来有效地进行)。那么,由什么决定企业的边界呢。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根据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来分析企业的垂直和水平边界。

德姆塞茨在1991年解释了企业在垂直边界[7],如果市场能有效地转换产品而转移知识缺乏效率,如果在生产阶段B需要使用阶段A所利用的知识,则生产阶段A和B的垂直连接将被整合在同一个企业中。另一方面,如果阶段A和输出不需要使用阶段A所利用的知识就可在阶段B来进行处理,则阶段A和阶段B能有效地通过由市场界而相联系的独立企业来进行。

企业之间的水平边界出现在产品与知识群体的空隙中。许多知识并非要求产品的特殊性,而是要求范围经济。因此,有效的知识利用要求多产品企业和企业的知识领域与其产品领域相一致。一般来说,完美的一致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的知识领域并没有完全被其提供的产品所利用,反过来,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也不可能全部从企业中获得。这样,为了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经济中便出现了反映产业特征的产品——知识包(bundle)[6],其中小包表示个体企业,不同的产品——知识包决定了企业的水平边界。

3.企业中的协调

企业中的协调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对企业中的协调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多个专家的努力。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实现有效的协调是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协调理论的研究上,劳伦斯和罗斯齐(LawrenceandLorsch,1967)把协调看成是组织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8]。

传统组织理论对于协调的研究着重于作为基础结构的层级,因为复杂社会活动的组织集中于权力关系,合作的实现是通过幕僚程序的垂直影响。基于知识企业理论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大部分与生产有关的知识是隐含的,那么知识在组织成员间的转移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生产要求整合许多个别的专家知识,那么效率的关键是在组织成员通过交叉学习使知识转移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整合。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有希望作出较大贡献的就是对企业中协调的分析。

4.组织结构

上述把企业作为知识整合的机构的观点,对企业内部结构有重要意义,一是层级的作用;二是决策权的分配。

(1)层级的作用

组织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组织所包含的许多个体中实现有意义的、协调的行动。这个问题有二重性,一是纯协调问题;二是合作问题。即使协调的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分歧的个体目标应如何解决呢。层级就是作为有效地解决个体分歧目标的机制而出现的。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包含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

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认为,如果高层次决策依赖于低层不流动的知识,那么层级就会降低高层决策的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生产(包括生产决策)需要许多类型知识,如果这些知识存在于许多个人之中,并且整合机制仅包含相当少量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是可行的。最近几年流行的基于团队的结构,实际上是对缺乏效率层级的一种改善,基于团队的组织的实质是通过直接接触个体专家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协调。如果专家协调者(管理者)不能利用必需的专家知识,他们就无法有效地协调。

(2)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

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与层级在知识整合中的作用有关。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决策权,作为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把决策权授予高层管理人员,然后管理者依次向下授权给各层级。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对决策权分配作出了新的解释。

第一,关于决策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源是知识,而且知识存在于个体雇员之中,那么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企业同雇员签订合约是为了使用那些知识资源。然而,雇佣契约不像实物资产,它无法明确规定企业对雇员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如果决策权由所有关系授予,且如果企业资源由股东和雇员共同拥有,那么管理的决策权由股东或董事会向下授予,由雇员向上授予。

第二,关于决策与知识的关系。决策的质量决定于其所依据的相关知识。如果与某一特殊决策相关的知识能集中于组织的某一点上,那么集中决策是可行的,但转移与积累知识的能力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显性知识是可转移的,但不一定要集中于某一点上。特殊知识(包括无法以统计形式积累和分析的隐含知识与显性知识)是转移成本很高的知识。因此,即使决策所要求的知识是集中的,根据隐含性经验知识所作的决策可能是分散的。

三、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企业竞争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企业理论演进过程的回顾,我们分析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一些关键方面与新古典企业理论及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概括起来,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主要是作为整合知识的机构而存在,它能把存在于个体中的特有知识整合成产品与服务,并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垂直与水平边界;协调是企业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知识整合建立起必要的协调;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具有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有知识的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决策权由雇员自下而上授予,决策的质量取决于作出决策所需的相关知识,知识的属性决定了决策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

显然,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对新古典和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企业管理将进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以拥有知识资本的人才作为管理核心的“知识管理”新时代。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企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组织创新就是要建立能有效整合知识的企业组织,这是一种把与企业有关的人和企业内部的人用网络联结起来的学习型组织,该结构能最充分地利用知识并再生知识,使企业具有活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一种智力基础设施,使知识能够彼此联系并发生作用。所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以知识为纽带,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生产过程、市场开发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形成一种能够创造、使用、保持、更新以及转让知识(智力)的全新的管理模式,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地运作。未来的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进行创新的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求得持续发展。新晨

四、结束语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从理念上突破新古典主义的禁锢,把企业看作是整合知识的机构,从而为企业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知识企业理论所包含的一系列新观点及其引发的企业管理革命,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和启迪意义。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普遍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知识管理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管理革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1994,(7).

[2]符正平.西方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科学研究纲领[J].经济研究学术动态,1998,(3).

[3][丹麦]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Alchian.A.A.andH.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costs,andeconomicorganization[C].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2,62:777-795.

[5]SpenderJ.C.andR.M.Grant.Knowledgeandthefirm:overview[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6,17(WinterSpecialIssue):5-9.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3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总体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介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面向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主要培养在中小企业独立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遵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宗旨,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构建多个教学子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1认识现代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组织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技能目标

2.1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3.通过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的学习,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4.通过企业营销管理的学习,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三、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项目一主要内容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建立原则;理解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业技能目标是:能依据企业的情况,设计组织机构形式。项目二主要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类型;制定企业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制定过程;掌握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熟悉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企业环境分析;能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项目三的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与实施企业经营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项目四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是:市场营销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历史演变,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四、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李渠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现代企业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科学、体现了最新科研成果,是比较适用的教材之一。

2.教学建议

为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作如下建议:

2.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追求“专”与“精”,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教师应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被管理者,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全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3.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模块化任务,并将有关理论与实操技术与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有机融合。

五、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

建议在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平时单项实训与期末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教学考核采取口试进行,成绩占20%;平时单项实训成绩以及单项实训过程、完成任务及形成的书面材料来评定成绩,占50%;期末综合实训成绩占30%,考核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任务完成及形成的书面材料等情况。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4

知识经济并非工业经济的简单过渡延伸,它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第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诞生,每年增加的信息量达800亿条,而且,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信息尤其是知识对企业至关重要,它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 现代 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通过 计算 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性生产为主。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 电子 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特征和对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创新的要求。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面更新。在20世纪9o年代以来,联合国的发展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全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2.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产值利润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靠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有人关注,有人负责,进而达到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财务管理的目标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各方。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现企业自身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均衡共生。企业各方利益可归结为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方式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的衡量标准即“企业知识最大化”。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企业的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的占有将综合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这与企业各方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3.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 工业 经济 时代。 企业 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例如: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运营当中,占的比重很少,有很多企业基本是没有无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在企业的资产结构占据较大比重。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 计算 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都将出现,它将逐渐成为 现代 企业重要收益及市场价值和企业人生存的主要资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指标。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存在和 发展 。比如: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需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之所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企业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由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会造成企业库存商品贬值或报废,因此,对库存商品的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好坏。象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等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显得比较重要。

4.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 科学 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理念从基础型、开放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型的管理理念更为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所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们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要创新。要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掌握信息,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和谐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

5.建立 网络 财务。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网络财务的特点在于:其一,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同财务资源相结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其二,在线管理。为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管理与监控,及时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财务安排,通过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三, 电子 商务。这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网络财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如产品开发活动将会把市场机会与技术可能性结合为一个商业化过程。有了网络财务,就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市场状况.重构与分合 会计 主体,在互联网上及时出具“虚拟公司”的实时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5

知识经济并非工业经济的简单过渡延伸,它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第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诞生,每年增加的信息量达800亿条,而且,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信息尤其是知识对企业至关重要,它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性生产为主。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特征和对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创新的要求。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面更新。在20世纪9o年代以来,联合国的发展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全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2.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产值利润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靠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有人关注,有人负责,进而达到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财务管理的目标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各方。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现企业自身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均衡共生。企业各方利益可归结为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方式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的衡量标准即“企业知识最大化”。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企业的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的占有将综合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这与企业各方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3.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例如: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运营当中,占的比重很少,有很多企业基本是没有无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在企业的资产结构占据较大比重。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都将出现,它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重要收益及市场价值和企业人生存的主要资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指标。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比如: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需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之所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企业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由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会造成企业库存商品贬值或报废,因此,对库存商品的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好坏。象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等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显得比较重要。

4.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科学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理念从基础型、开放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型的管理理念更为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所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们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要创新。要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掌握信息,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和谐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

5.建立网络财务。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网络财务的特点在于:其一,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同财务资源相结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其二,在线管理。为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管理与监控,及时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财务安排,通过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三,电子商务。这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网络财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如产品开发活动将会把市场机会与技术可能性结合为一个商业化过程。有了网络财务,就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市场状况.重构与分合会计主体,在互联网上及时出具“虚拟公司”的实时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6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W.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通过合作,战略伙伴间优势得到互补或互相加强,劣势得到弥补以创造组合的竞争优势。据报道,IBM公司在1992年就已与美国和海外的各类公司结成了400多项战略联盟协议。中国企业如联想、海尔、小天鹅等一批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成功企业已经开始构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联盟体系。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通信的基础结构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1876年诞生了电话网络,1948年有线电视网络形成,1969年国际互联网萌芽,各种数据基础结构由此产生。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崭新而强大的功能所决定的,尤其在互联网和经济联姻之后,其强大的功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拓展,应用的领域日益广泛。网络经济对管理理论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3.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惟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4.企业管理的方法已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了模块化。简明、精确、快速的模块化电子管理程序使得传统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变得异常简单。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异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前网络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从“充满竞争与不信任状态”向“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状态”转变,从“被动的自我保护型”向“自觉的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简单的服从”向“实现自我价值”转变等新的特点。而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又必然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5.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当今的企业权属商品市场已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交融意味着“规模制胜”的财富分配规则面临着失效的可能。

五、结论

在用户主导和技术制胜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规模导向的企业已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和深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竞争能力:

1.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变幻的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以明确各种要素在相关界面之间的联系方式,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2.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质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第二,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第三,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应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即实时企业组织,如虚拟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和无边界组织等组织形式。

3.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随着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态势的转变,企业应建立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即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

4.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总之,面临新经济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分析、明确并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尹柳营,李敏.国际企业管理: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彭璧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7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介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面向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主要培养在中小企业独立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遵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宗旨,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构建多个教学子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1认识现代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组织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技能目标

2.1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3.通过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的学习,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4.通过企业营销管理的学习,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三、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项目一主要内容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建立原则;理解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业技能目标是:能依据企业的情况,设计组织机构形式。项目二主要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类型;制定企业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制定过程;掌握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熟悉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企业环境分析;能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项目三的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与实施企业经营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项目四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是:市场营销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历史演变,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四、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李渠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现代企业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科学、体现了最新科研成果,是比较适用的教材之一。

2.教学建议

为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作如下建议: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8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W.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通过合作,战略伙伴间优势得到互补或互相加强,劣势得到弥补以创造组合的竞争优势。据报道,IBM公司在1992年就已与美国和海外的各类公司结成了400多项战略联盟协议。中国企业如联想、海尔、小天鹅等一批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成功企业已经开始构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联盟体系。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通信的基础结构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1876年诞生了电话网络,1948年有线电视网络形成,1969年国际互联网萌芽,各种数据基础结构由此产生。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崭新而强大的功能所决定的,尤其在互联网和经济联姻之后,其强大的功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拓展,应用的领域日益广泛。网络经济对管理理论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3.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惟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4.企业管理的方法已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了模块化。简明、精确、快速的模块化电子管理程序使得传统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变得异常简单。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异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前网络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从“充满竞争与不信任状态”向“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状态”转变,从“被动的自我保护型”向“自觉的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简单的服从”向“实现自我价值”转变等新的特点。而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又必然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5.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当今的企业权属商品市场已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交融意味着“规模制胜”的财富分配规则面临着失效的可能。

五、结论

在用户主导和技术制胜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规模导向的企业已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和深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竞争能力:

1.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变幻的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以明确各种要素在相关界面之间的联系方式,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2.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质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第二,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第三,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应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即实时企业组织,如虚拟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和无边界组织等组织形式。

3.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随着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态势的转变,企业应建立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即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

4.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总之,面临新经济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分析、明确并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尹柳营,李敏.国际企业管理: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彭璧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9

1 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

美国德尔菲公司副总裁卡尔・费拉保罗曾经说过:"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1]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是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并且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都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2]

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某一目标(或任务)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有序集合,它接受一种或者多种输入并产生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3]对于人们从事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效完成的,因此,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知识及知识的流动,并体现为一系列的相关的知识活动。面向企业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活动及其运作模式,是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即能够用来完成和实现业务流程中某一项或几项任务的资源,同时知识也是该流程以及该项任务的产品。

能够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充分优化,是企业知识活动有效实施的结果。充分利用企业以前积累的各种知识,对当前各种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并在企业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设计出新的价值生成流程的结构。企业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企业知识的一部分,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描述,能够有效记录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采取什么样的应变策略的,所采取的应变策略是怎样实施的,以及所获得的预期结果如何。

以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其实流程知识就是企业知识的一部分。流程知识包括两个方面:流程本身的知识以及在流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能够应用的知识。从某个角度来看,流程知识是情景型、经验型和具有价值负载的信息,其包括对流程如何构造、如何协调、如何执行、输出的结果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如何等等。业务流程知识一般包括三部分,即基础性的知识、常规性的操作技巧以及业务流程经验等。基础性的知识能够从流程建模中得到,常规性的操作技巧是已经被人为编码的知识,它们都是显性知识。业务流程经验一般是存在员工的大脑中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它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内。因此,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2 现代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价值链的底层,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知识含量比较低,并且企业管理者也缺少对知识资本的有效认识。我国的现代制造企业已逐步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是在大体上还是比较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运营以及扩充生产规模。对于企业的知识资本还是不够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资本进行开发和管理。[4]随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广泛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制造企业不再是过去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了,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知识所占的作用也将会愈来愈大。为了能够持续保持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现代制造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业务流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持续管理,从而使企业和员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且能够创造新知识。本文以我国现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的整合为例,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

从企业的业务流程视角来看,我国的现代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面临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存在信息和知识的孤岛问题;企业的信息系统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的僵化效应。

第一,存在信息和知识的孤岛问题。在我国现代制造企业的内部中,存在的企业职能部门较多,并且在相互部门之间、相互科室之间以及科室、部门和公司之间缺少畅通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交流沟通。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传输受阻,使企业内部的知识板块之间互相分裂,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孤岛林立形成了无序状态,最后导致现代制造企业的效率低下以及整体利益受损。

第二,企业信息系统效率低下。信息系统是现代制造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发挥了控制和协调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相应的信息系统结构越复杂,从而企业的信息和知识资本的控制和整合也比较复杂。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效率亟待调整与提高。

第三,企业内部的僵化效应。由于现代制造企业的员工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业务流程和环境中工作,从而具有比较稳定的网络关系,形成了很多利益共同体。在长期重复的工作使员工的工作方式形成了机械化的行为,从而使具有的知识发生了僵化。长期以来,企业的流程知识、专业知识等其他知识逐渐发生僵化效应,企业的业务流程逐步固化并且使效率下降,企业的产品逐步同质化并且差异化不断下降,企业的员工逐步专业化并且全能型人才减少,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步减少,企业的知识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并且创新能力逐渐减退。

3 现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知识管理整合措施

为了解决现代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形成"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的链条,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企业和员工对新知识不断学习以及持续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一,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流程为中心,不再单纯的以"部门"作为组织的基本作业单位,以顾客为向导,充分进行组织沟通,对员工进行授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使组织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现代制造企业中要以流程作为重点,对企业内的每一项流程作业活动进行全面的研究,进而发现其中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作业活动,从而来去除多余的业务流程活动。企业要从流程的视角出发,充分优化企业内部的作业过程,从而使知识和流程能够相互联系、相互结合。要想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造,就必须把知识和流程充分结合起来。

第二,建立业务流程的总结机制。在现代制造企业中,要想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流程,就要对建立起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活动总结机制。其中包括活动总结的企业制度和活动总结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活动,对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总结,并进行相应活动评审,从而能够中发现错误并总结经验。总结不但存在于正式组织中,还应在存在非正式组织中。通过总结交流不仅能够创造新知识并且互相传播和共享。这种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活动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机制,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5]

第三,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激励机制。知识激励机制是对企业内的部门或员工的知识创新、知识共享以及对新知识的学习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对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知识管理的优化整合,必须建立知识激励机制,从而来激励企业内的部门或员工积极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创新以及共享。对于企业内积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创新以及共享的部门或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刺激其他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对与那些消极对待新知识、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共享的部门或员工,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使整个企业内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鼓励员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创新以及共享。[6]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包括知识创新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两种重要模式。在现代制造企业内,要大力构建这两个平台,并且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从而使企业业务流程与这两个平台相互适应、相互结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的知识库,从而进行知识学习和创新。在现代制造企业内部不仅有正式组织,还有非正式组织。要非正式组织中员工充分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员工之间的人际交流活动来促进企业内的知识转移和共享。通过企业员工对外界新知识的学习,建立新的知识库,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和共享,从而构成一个开环系统,不断实现学习新知识-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不断循环,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知识型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企业。[7]

第五,通过知识创新解决企业内部的僵化效应。对与现代制造企业内部发生的僵化效应,必须要通过知识创新来解决。在企业内进行知识创新的必要的手段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诊断。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诊断来找出抑制企业大力发展的业务流程,找出业务流程中抑制业务活动开展的环节。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诊断,使企业发现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解决企业内部的僵化效应,必须通过业务流程与知识创新相互适应、相互结合,从而来实现现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知识管理的优化整合。

4 结语

当今的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的优化整合。其在当前知识时代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在未来将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业。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探索。分析了业务流程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对现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进行了优化整合,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志能.智力资本经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储节旺,等.国内外知识管理流程研究述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6).

[3]丁鸿.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策略探讨[J].当代经济,2010(3).

[4]马小琪,杨姝.基于业务流程的制造企业知识链模型研究[J].经济师,2011,6:20-21.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例10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 社会 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 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 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 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 历史 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 传播 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1.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ibm 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 w. 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 人力 资源 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 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 投资 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 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随着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 国际经济 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 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 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通过合作,战略伙伴间优势得到互补或互相加强,劣势得到弥补以创造组合的竞争优势。据报道,ibm 公司在1992 年就已与美国和海外的各类公司结成了400 多项战略联盟协议。

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 跨国公司 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 管理 面临网络 经济 的挑战

众所周知,人类 社会 发展到今天,世界 通信 的基础结构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1876 年诞生了电话网络, 1948 年有线 电视 网络形成,1969 年国际互联网萌芽,各种数据基础结构由此产生。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 计算机 网络 的崭新而强大的功能所决定的,尤其在互联网和经济联姻之后,其强大的功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拓展,应用的领域日益广泛。网络经济对 管理理论 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 环境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 2.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 文化 ,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人力 资源 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3. 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惟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4. 企业管理的方法已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了模块化。简明、精确、快速的模块化 电子 管理程序使得传统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变得异常简单。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异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观念与 企业文化 。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前网络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从“充满竞争与不信任状态”向“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状态”转变,从“被动的自我保护型”向“自觉的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简单的服从”向“实现自我价值”转变等新的特点。而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又必然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5. 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当今的企业权属商品 市场 已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交融意味着“规模制胜”的财富分配规则面临着失效的可能。

五、结论 在用户主导和技术制胜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规模导向的企业已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和深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竞争能力:

1. 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变幻的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以明确各种要素在相关界面之间的联系方式,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2. 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质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第二,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第三,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应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即实时企业组织,如虚拟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和无边界组织等组织形式。

3. 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随着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态势的转变,企业应建立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即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于企业市场 营销 、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

4. 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