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1 09:55:22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1

所谓教读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形式,对应的是教读类课文。根据钱梦龙先生的观念,教读的基本方法是随机指点,教读的策略是为学生铺设上升的台阶。

“教读式”在教读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是方法、习惯和能力的习得训练。即借鉴应用钱老“教读式”操作模式,把每个单元1至2篇教读课文,作为训练学生阅读的主阵地,依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明确目标要求、基本流程和阅读方法,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训练学生相应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文本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各抒己见、交流研讨、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并能迁移应用,为后续的自读式和复读式阅读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自读式”在自读课文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自读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一种训练形式,对应的是自读类课文。

“自读式”在自读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是方法、习惯和能力的迁移训练。即借鉴应用钱老“自读式”操作模式,把每个单元2至3篇自读课文,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试验田,依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训练相应的阅读方法、习惯和能力,并尝试摆脱教师的“拐杖”作用而自己行走阅读。

三、“复读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复读式本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这里创新发展为迁移运用在教读式和自读式阅读训练形式中习得的方法,在以经典名著为主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学以致用,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复读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是阅读方法、习惯和能力的拓展训练。即创新发展钱老“复读式”操作模式,把每个单元课外自读课文和每学期两次的名著选读,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自留地,放手学生训练相应的阅读方法、习惯和能力,最终走向“教师为了不教”。

四、钱梦龙导读法的应用意义

部编教材阅读部分,以各单元学习为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辅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x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一)形成基于部编新教材的教育目的观。钱梦龙先生指出,学生不仅在阅读训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在阅读训练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性格,乃至形成世界观。这一切基本涵盖了人本主义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全面界定。这与部编语文教材的意图不谋而合,也是本课题的现实意义之一。

(二)形成基于部编新教材的师生观。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是对人本主义师生观的继承和发展。他将学生放在自身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上,强调学生阅读的内心体验,强调阅读的自我实践。

钱梦龙先生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基本理念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的师生观更好地调和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障了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2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读的训练

阅读课文教学的过程要体现读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读,理

解课文的内容;通过读,学习读书的方法;通过读,感知学习语文的规律。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做过多、过细的分析讲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对读的要求有两点,即读熟和读懂课文。

怎样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呢?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要以学生练读为主,教师点拨示范为辅,使学生有更多练习读的机会;要以自由读、默读为主,以指名单独读为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其次,要落实教学大纲对各年级读的要求,把阅读课文作为学生练读的训练材料,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本义,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讨论,边质疑,一步一步地弄清楚这些问题,最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一些科学术语,专业名词,学生从一般字典、词典中查不到,也不容易找到的有关资料,教师要做简要的解释,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从预习入手,读懂课文的内容,对于有插图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看图学文”的方法,从图入手,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会意悟情,读懂课文的内容,在训练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侧重体现学生的练,要把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作为重点。

1.从单元训练项目出发,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组课文都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材料的。这些重点训练项目把学生在小学期间应掌握的读写基础知识和应形成的基本技能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训练目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配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每一组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这一组教材训练的“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的读写训练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明确阅读课文教学训练中应进行的重点,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2.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都与同一组教材的讲读课文在读写训练目标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要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并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把阅读课文作为训练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进行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回溯反思,训练学生运用已经认识和初步掌握的读写知识和方法,进行自学。

3.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有的课文还比较长,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用课后的“思考”“练习”为训练素材,为自学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随机进行引导。

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理清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提升能力,培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如建立读书的兴趣,组织学生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47-02

1 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要求,不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大胆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上去。

2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因此,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牢,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2.1 改进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可以变得更主动,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就更高了,从而能节省讲解时间,加强综合训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但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应持后一种观点。我们可以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我们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例如,在高中英语课文里有这么一句: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这句话的表层意义是: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钞票。但如果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已有所了解,他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句反语,就能够体会到说话人那种讽刺、嘲弄的口吻。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好。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熟悉句型、再模仿造句、之后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4

作为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本任务的阅读教学,在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独立能力的形势下,应当具备独立的地位。然而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的阅读教学在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的深深影响下还只是写作教学的附庸。正是因为对阅读、阅读能力及阅读教学的滞后,才导致了阅读教学欠缺其应具有的独立地位。这从眼下较为通行的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内容选定等方面可窥一斑,如:课文的训练重点常出现“学习______写法,理解______写法的运用”,课堂教学大都少不了对文章写作特色、表达技巧作分析。

二、操作的误区

基于对阅读教学不正确的认识,实际操作——课堂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教学内容囿于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是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凭借。学生学习语文,要借助于教材,学习语文基础和基本技能。这本无不妥,但若仅仅凭借教材中有限的篇章,是难以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的。我们知道,从认识到能力,必须有个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必须在“历练”中(即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遗憾的是,当前相当一部分职校的阅读教学仍死死抱住一本教材不放,教材的内容非讲透讲烂不可,唯恐不能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更怕遗漏下什么重点(当然是那些常考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阅读量偏少。或许有时这种做法就某些考试而言能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却是收效甚微,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2、教学方法失于分析。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取决于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也取决于所教学科的自身知识体系及学习规律。当前阅读教学受传统阅读方法的影响深远,无论阅读那篇文章,必从文题、作者、背景等说起,到文章中心,再到文章结构层次,再到文章写作特色、表达技巧,然后完成课后练习(如练习册等以练习题为主的学习指导书)。如果是所谓的重点篇目,教师常常分析得更细致、更深刻、更透彻,而学生的听课笔记也会随之更翔实,且学生所做的补充练习也会更多——是谓突出重点也。

诚然,指导学生精心地研读课文是无可厚非的,但每篇课文均如此面面俱到地细致分析给学生听,果真能让学生在听课中提高阅读能力吗?不能。这般上课,不能发挥教材的“例子”的作用,学生自始至终均未自主阅读、自行思考。 每篇课文皆如此,那得需要多少课时呀!挤占了那么多课时,学生哪有多少时间来自主大量阅读呢?

在阅读中,也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历练”的作用,于是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训练题——搞题海战术,把课本中所有的重点篇目、重点语段拿出来训练一番,或者找大量的课外阅读练习来训练,以期通过这样的“历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提高考试成绩)。我认为,指导学生适当地做练习是可以的,但搞题海战术却不可以,因为那是应试教育的一套,也是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3、课外阅读疏于指导。也有些语文教师,认识到了死抠教材是不行的,因为每年对口高考直接考教材内容的试题少了,死抠教材是无法应付对口高考的,于是迈出了可贵的一步——突破教材的局限,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又存在一些不当的做法。一是完全不指导,放任自流,不选推荐篇目,不指导方法,不检查督促,其效果也可想而知;二是推荐篇目不合理,方法指导欠科学;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割裂开来,使课内学习的方法用不上,课外阅读的内容难理解。凡此种种,皆可归纳为疏于指导。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教师对待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5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着缺位现象,高中英语教学未将泛读教学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作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配套的《阅读训练》教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总体上靠讲授学生课本、外加各种练习题或模拟题方式进行。这种缺位现象使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较慢,语言运用能力差。

一、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时展的要求

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卷,不难看出,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是高考试题的一个主要趋势和特点,新大纲也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方式在不断改进,由测试语言知识向测试语言能力方向发展。因此,重精读、轻泛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而且会影响日后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参加工作后英语的实际运用。

二、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现行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总的目的是给师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材料,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这套教材的设计反映了这一教学目的与大纲要求。这套教材由学生课本、听力训练、阅读训练及练习册(附在学生课本中)组成。

三、改变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缺位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之所以存在缺位现象,首先是教师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精、泛读之间的关系及泛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学管理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再次是学生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只顾应付各种练习题、模拟题而忽视泛读学习。所以,高中英语泛读普遍存在的这种不正常的缺位现象应引起高中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

1.明确目标恰当定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泛读教学目的,突出泛读教学多、快、广的特点,充分利用《阅读训练》教材,教学方法应适合泛读教学的要求,着重学生的独立阅读,注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快教学进度,对语法不做过细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完成每一学期《阅读训练》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

2.合理安排课时

高中英语教学每周开设一节泛读课是可行的,一般在每个单元的第5节课上使用,应分散安排,不宜集中。

3.选好泛读材料

在认识到位、课时保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泛读材料就成为泛读教学成功的关键,而《阅读训练》为教师开展泛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它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足够的语言输人量,据统计,三年6册《阅读训练》教材的阅读总字数可达到50万上下;具有可理解性,《阅读训练》语言、话题内容与学生课本一致,难度略低于课文;每篇阅读材料长度为300~500个词,生词率不超过3%。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课文的课内阅读锻炼手段

(一)扩展性课文阅读

语文课文的课内外兼修的阅读锻炼手段应该重点立足于课内,辐射到课外,课内逐渐向着课外延伸,课内还需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所谓是“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也就是需要把教本作为主要“例子”,学好课内的阅读“例子”,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帮助初中学生掌握了语文阅读的关键。要学习好的“例子”,有时简单地靠教语文课本中所提供的阅读资料是不完全够的,那么这同时就需要向着课外扩展,求得广泛的帮助,可见这类扩展阅读的训练手段就是以语文课文的内容为核心,带领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阅读的语文学习。学习围绕着课文的具体内容,并且还需要查找相关的阅读文献和资料。这样既能够增大信息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语文课文内容的认知程度,同时又在阅读、加工整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阅读和实践活动,继而做到了一箭双雕。

(二)延伸性课文阅读

学生在初步学习了课文、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后,就可以说语文的学习仍旧没有完全结束。学生们除了要对课文的内容不断进行阅读、语言积累和运用之外,同时延伸性的阅读与该课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仍旧是语文阅读和学习的核心内容。这类延伸性的阅读训练手段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生动活泼向学生传授的主要阅读方法,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相关的学生推荐有价值的书目,并且不断知道学生需要正确选择其语文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训练性课文阅读

这种阅读训练手段就是以语文课文中例子所负载语文阅读的具体规律作为依据,引导着学生具有意识地阅读相同类型的材料,训练其学生对所学的语文技巧的不断提高。例如学生在学了《白杨礼赞》课文之后,就可阅读《松树的风格》《小草赞》这类相关类型的象征性阅读作品。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字词句层次也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再例如学习了语文课文《岳阳楼记》之后,学生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对偶句形式,那么这时候老师们就可以要求学生们不断收集对偶句。这样就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能力。

(四)鉴赏性课内阅读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拥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学佳作,已经做到了流芳百世。作为新课标实行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点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且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地鉴赏名家作品,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内学习整体过程的关键途径。可以积极地抓住课文内阅读的核心内容,进行对比性的阅读鉴赏。

二、怎样将课外阅读行之有效地化为语文阅读的基本技能

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走到课外呢?我国最初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有“藏息相辅”和“大学之教也”的说法,这就是向我们说明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笔者的观点认为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阅读锻炼一定要兼顾,二者相互补充,并且能够在后期相互促进。那么同时注明作家叶圣陶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一定要在图文的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籍,同时越多越好。应用好研究国文教本所需要的课外知识,以对付其他的书籍,这才是对于课文反复的历练”。这个观点中就提明了对于语文课内外阅读训练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但是究竟该怎样才能够做好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呢?

(一)用课内阅读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树立起教材“例子”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并且从课内阅读到课外不断延伸,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迁移这个改变。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的阅读无非就是个例子,需要学生凭借着该例子中所涵盖的知识来领会和解决同一类文章中所包含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在上完语文后,需要精选出一至两篇比较有价值的阅读文章,选材的主要原则一般分为三类:文体上的相同,但是构思有异;题材上的相同,但是体裁有异;文体题材上的相同,但是角度有异。在课外阅读的训练进行中老师就需要要求学生在学完了课文后,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点与阅读技巧去独立地自学一些文章,并且进行比较性阅读,找出其中的异同,这样就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并且触类旁通,很好地培养初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分析、判断、类推等能力。

(二)将课外的活动逐渐引向课内,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纵向迁移

老师们可以把语文课内的阅读课和实际观察二者联系起来,并且依据现有的知识去认识尚且没有掌握的新知识,从而就能够达到了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的知识迁移。老师需要把学生的生活体验渐渐地引进课堂中去,这样就能够引导其学生更好的了解说明对象。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就可以以课内的阅读作为主体,以课外的阅读作为补充,认识到重视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省时和高效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7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沉浸在英语实践的氛围中,才能较快的形成。课外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进行英语实践活动,突出英语学习的特点,并将英语学习体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自身具有的种种优势进行学习呢?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仅服务于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而是要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多维目标巧妙落实,真正体现语言学习的本质呢?

一、课外阅读的理论意义

课外阅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语料,多样性的语言与多元的文学体裁。课外阅读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课外阅读中所蕴含的意义。优秀读物能给我们以精神养料。有很多课外阅读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对我们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倾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获得快乐,获得与阅读有关的情感满足,这就是阅读的最初目的,外语阅读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借着课外阅读了解不同的语言型式、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英语国家的民间传说等。而课外阅读中常常反复出现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还能为我们提供预测与猜想的练习。它不仅能作为信息被输入,而且能被输出。在欣赏课外阅读、复述他们的过程中能习得语言,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是一项有效的双边实践活动。

二、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文章。而课内的阅读量极为有限,只凭几册英语课本是无法学好英语的。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在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辅以适量的精力和时间增加课外阅读,把它们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一种延续和扩展,才能在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使用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加强。英语的课外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补充课内英语所学知识以及拓展和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经典句式和词汇,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进行标注,让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增加英语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可以为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使学习者从英语的阅读中逐渐意识和学习到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和乐趣所在,继而在英语学习中使学生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巩固在校内以及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和阅读技巧,而且还能开阔眼界和知识面,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从而提高适应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这样的课外阅读,在给予学习者快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了英语语言的世界,让他们轻松、快乐、自然习得了英语。

三、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应试教育所限,尽管现阶段的英语学习突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但大多学习者还是侧重于词汇、语法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授者也经常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课文语言点的传授、掌握和复习上,而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往往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导致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摆在广大学习者面前的一道关键课题。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和动态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期内通过某种强化训练在这个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艰巨,非常重要但又相当艰苦的学习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阅读能力。而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在增强阅读能力方面又起着关键作用。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跟阅读成效是相辅相成的。要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习者:1、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停顿。2、要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3、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实在不懂的词再去查词典,这样就会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4、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抓住文章意思。5、加强猜词能力,分析偏难句型,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以便培养学习者的语感。

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英语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充分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真正学会阅读,能否真正提高阅读量,能否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课外阅读量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汲取丰富的和全方位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夯实语言功底。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阅读技巧训练,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而我们常见的集中阅读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扫描式(scanning)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为了寻找某种具体资料或信息的阅读法,通常也叫“寻读”。学习者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在极短时间内获取要找寻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浏览式(skimming)阅读方法。也就是为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而选择的阅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有关问题。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8

在阅读认知过程中,要进行文字辨认、词义理解、句子加工、篇章分析等各种技能活动。阅读技能的培养途径、方法和手段,需要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才能改变阅读教学中常常把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误认为技能培养的状况。洪编教材,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少整体阅读思想的指导、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采用“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编写体系,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构建了阅读技能的培养体系。

1.在语文技能协调发展中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改变过去诸多教材以单一内容为主线的编选体系,洪宗礼把它概括为“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一本书”是说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教学体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每个单元像珠子一样,都是听说读写思的“集成块”。“一条线”是说单元相互连贯,教材是听说读写思训练的多股交织的“集合体”。在整套教材、单册课本、教学单元乃至单篇课文中,都能将读、写、说、综合实践以及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为一体,用阅读来带动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等活动,同时又以写促读、以说促读,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2.在教材结构元素中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结构包含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等四个系统。其范文系统多用主题合成单元,如“长征之歌”、“至爱亲情”、“金色年华”、“民俗风情”等,有助于学生对同类题材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对朗读、诵读和速读等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无益处。知识系统融入单元前的导读、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专题学习及附录当中,知识的积累引导阅读、促进阅读,促进阅读技能的训练。助读系统,课文的注脚、富有启发性的读中评注、九年级上下两册中十一个单元的“学会读书”系列所介绍的读书技法和策略,对阅读技能培养有着直接的帮助。作业系统,整套教材每篇课文的作业,都有阅读技能训练的因素,很多阅读技能训练还明确了训练方法和要求。

3.在教学关系的辩证处理中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试图对语文教学作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关系作辩证分析。例如:教材阅读技能的培养,在单元编排中都有分与合的问题。从分的角度看,单元内的讲读、扶读、自读,构成了一个从“教”到“不用教”的上升螺旋。从合的角度看,每个单元螺旋都是一个多种阅读技能的“集成块”。再如:从度与量的把握来看阅读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必须适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和思维状况,不能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和可能。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量力性原则,赞可夫提出高难度的原则。单元内精读、略读、诵读三类课文的选择难度递减,既注意量力,又注意难度,能够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二、观照阅读方略:阅读技能培养新范例

阅读技能是阅读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可分为普通阅读技能和专业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适用于各种阅读材料,它包括基本的阅读技能(精读和评读)、常用的阅读技能(略读和浏览)、高效的阅读技能(默读和速读)、突破性的阅读技能(问读和查读)等等。培养普通阅读技能通常采取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猜测阅读、比较阅读、对话阅读、整体阅读等策略。洪编教材中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有着清晰的思路,共设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点35个,解决了阅读训练序列问题。

1.教材的知识系统提示阅读技能的养成方法

洪编教材在七、八年级作业练习中在分散介绍阅读要求、强化阅读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集中安排十一个单元,突出阅读学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训练,成为“学会阅读”系列单元,作为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九年级下册五个单元“学会阅读”系列较详细地介绍了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方法。从信息获取方式角度看,有默读、略读、精读、速读等方法;从信息反馈策略角度看,有质疑阅读、感悟阅读等方法,既有显示思维流向的“发问”,又有反映语言再现能力的“复述”;从信息处理形式角度看,有圈点、批注、提要、撰写心得等多种方法;从信息储存途径角度看,有熟读成诵和摘记卡片等形式。

2.教材的范文系统引导阅读技能的培养路径

范文系统循环编选教读、扶读、自读课文,精选和编配一定数量的扶读课文,作为阅读学习过程中由教读到自读的中介,助以读中提示,为教读的“举一”过渡到自读的“反三”架设桥梁,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洪编教材“单元合成”在扶读课文编排上注意选文的特殊要求,其内容比教读课文略浅,但又比自读课文稍深;语言表达形式上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明显的类似处。扶读课文的读中提示多采用评点式和鉴赏式,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语言知识、篇章结构等分析过程都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借助扶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根据读中提示“寻文觅路”,从接受教师的启发逐步过渡到独立的自主阅读。

3.从阅读的质和量上保证阅读技能的目标达成

洪编教材除介绍“走进图书馆”、“网上阅读交流”、语文实践活动等课外阅读学习方式外,还重点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名著荐读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打破历来课堂上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扩大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洪宗礼主编的《语文读本》倡导“高级阅读”,即阅读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水平,因为学生阅读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如果同他们现实的生存状况基本接近,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一种“同级阅读”。从阅读技能训练角度看,则近乎机械的重复训练。《语文读本》内容,有的与课文内容相联系,有的与课文某些写作方法有共同点,有的选用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用课外阅读加深和补充课内的阅读。

三、呈现人文色彩:阅读技能培养新蓝本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如朗读与诵读、悟读与赏读、用读与写读等等。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适用于专业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如感知积累以培养语感的阅读策略、唤情融情以体验情感的阅读策略、引发审美以欣赏意境的阅读策略等等。洪编教材课文的助读提示、作业的阅读要求、单元后的诵读欣赏、专题中的阅读训练、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及“学会阅读”系列,既注意技能训练材料的人文性,又重视阅读技能培养的可操作性,为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培养指引了一条富有人文色彩的绿色通道。

1.用教材助读系统指导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助读内容,多数课文还有读中提示,为阅读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明确到位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会读书”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要“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读出文章味道,培养良好的语感。再如七年级下册课文《月迹》、八年级上册课文《苏州园林》、九年级下册课文《出师表》等,都加注了读中提示,便于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教材还专门设计一个单元——九年级上册自由读写单元,让学生仿照“读中提示”范例,自己编写“读中提示”,训练对读物进行圈点批注的阅读技能。

2.用教材作业系统明确语文阅读技能的训练要求

洪编教材的作业练习形成了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综合训练序列。练习中对阅读技能的要求很清楚,便于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共有35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编配了诵读欣赏内容,有33个单元的课文后面安排了练习;课文156篇,其中有146课安排了练习。在146课的练习中,共有练习题569道,其中除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外,有阅读技能要求的题目共有122道,这当中要求朗读的有29道,要求诵读的有17道,要求背诵的有45道,要求速读的有2道。这些题目中,几乎涉及了各种阅读技能的练习。其中积累性背诵的段篇已超过50,如果加上每个单元后的诵读欣赏内容,背诵篇目不低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朗读、诵读等训练有助于学生感语、品味、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积淀语感过程中体验人文情怀。

3.用语文专题和实践活动培养语文阅读技能

洪编教材中编排语文专题共10个、语文实践活动12次、综合学习与探究11次。专题学习除最后一个是初中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其他都是用阅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养成获取信息的阅读技能内容。专题学习分阅读参考、思索质疑、讨论研究三个栏目,如七年级上册的专题《狼》。这一专题设计好就好在把读、写、听、说、思糅合在一起,把“读”放在第一位。了解认识“狼”靠文章选读,比较分析“狼”要拓展阅读,评点欣赏“狼”的形象则离不开搜索阅读。有关“狼”信息的获取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技能训练和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这里不但要阅读教材,还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浏览网络信息;不但有精读、默读、略读、速读、疑读、查读的练习,还有悟读、赏读、用读、写读等等的练习。这是语文阅读技能的综合应用。

七、八年级的语文实践安排,近一半活动与阅读技能是直接相关的。如“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离不开阅读技能的应用,而“赛诗会”等活动则是语文阅读技能展示和提升的大好机会。九年级的综合学习与探究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主动搜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为解决问题去整理资料,占有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说,综合学习与探究是阅读技能形成、应用和提升的重要演练场。

四、关注文体特征:阅读技能培养新尝试

文体是文字作品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样式。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体特征的规定性,需要随文体的不同来选择阅读方法、调整阅读策略。洪编教材有关文体常识分散于读中提示、课后作文练习以及综合学习与探究中,应用文示例等内容安排在附录里,这与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不同。“语文版”国标本按文体组织单元,进行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训练。从整套洪编教材看,文体意识主要是通过以写促读、读中评注来培养的,教材对文体阅读技能培养作了有益尝试。

1.洪编教材不同文体课文的编配及分布

从单元编排体例上看,七、八年级大多用主题来统帅课文合成单元,九年级则以阅读技法为主合成单元,单元内的文体意识不很明显。但从整套教材的阅读技能培养看,文体意识还是有所体现的,同类文体的阅读技能相对集中地训练:写实作品在前三个学期侧重记叙文、说明文,后三个学期侧重议论文;文学作品选文占66%,七、八年级侧重散文、诗歌,九年级加强了小说、增加了戏剧。

2.用诵读欣赏和课文评注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

“诵读欣赏”是洪编教材单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全套教材35个单元,有35次诵读欣赏,有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这种阅读技能持之以恒地训练。诵读欣赏的内容有97段(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独白、对联、警语等等,其中古诗词有38首。这些不同文学体裁作品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不同文体的差异。

课文评注,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注读。整套教材的示范注读,每册两课,共有12课,对经典散文、短篇小说和诗歌标注读中提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还示范说明不同文体阅读技巧,从而帮助培养阅读技能。如对朱自清《春》、《绿》、《背影》的评注,对写景散文和写人散文的叙写顺序、层次和表达意图、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都作了提示。再如对鲁迅作品《孔乙己》和《故乡》的评注,扣住小说的特点,抓住细节对人物的肖像刻画、心理描写、动作和语言的叙述进行了分析,对小说中情节的深刻含义以及环境描写所预示的变化也作了提示。教材对贺敬之和徐志摩的现代诗歌的评注,也紧扣文体特征,对诗歌《回延安》和《再别康桥》中词语的锤炼、诗句的节奏、情感的表达、想象的再现、意象的概括、修辞的手法等等都作了赏析。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9

高低。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高新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上。在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阅读能力尤其显得重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必须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就必须深化语文教改,紧紧抓住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这一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主要毛病出在阅读教学环节的薄弱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训练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在不同阶段的阅读训练中,要有具体的阅读训练内容,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先谈预习阶段的阅读训练。语文教师的天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教会学生怎样阅读。首先要从预习阅读训练做起。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识字量。在中学阶段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预习时,首先让学生以泛读的方法,边读课文,边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语境领会词义,训练语感,这是提高阅读能力基础的训练,千万忽视不得。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默读的方法,把熟读课文和阅读“训练重点”“提示”“注释”“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熟读课文以“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训练重点”“提示”“注释”“练习”,学会借助辅导材料了解学习重点、难点,指导自己在阅读时思考问题,初步理解课文。思考的重点应放在文章结构所体现的作者思路上来。预习不能面面俱到,要求不能一刀切。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在阅读训练中获得学到知识的愉悦感,产生阅读兴趣,并能提出疑难问题,有了在课堂上解决疑难的欲望和心理准备,就达到了预习阅读训练的目的。实践证明,在教师指导下的预习阅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学的习惯。

再谈课堂阅读训练。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阅读。语文教学效率低,主要弊端出在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分析上。只要反思一下我们课堂阅读教学的惯性,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教师认识上的通病,就是课文分析越全面、越深刻,习题做得越多,学生对课文理解就越深,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因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用课文分析和做大量的习题代替读书。课文分析不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动脑筋进行思考和研究,自己去品出味道,探求知识,而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这种做法,违背了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颠倒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反复阅读,深入思考,才会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定要改变以讲代读的做法,要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研究,自己去品出味道,自己去探求知识,教师只起着导读的作用。教师的导读,从总体上说,要以不同的方法为指导,以学生自己阅读为基础,以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内容,以提高阅读能力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强化备课意识,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种类的课文,精心设计出相应的阅读训练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去主动阅读,

主动思考研究,主动发表意见,主动探求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质,为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的练习方法例10

人教版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主题来编写的。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如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课外阅读我选择了《挑战自我》《我做了一件好事》《高尚的行为》《不寻常的百分》四篇课外阅读文本指导学生阅读。因为它们都是讲述成长故事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又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二、根据学习目标设置课外阅读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把选择的内容与指导阅读有机地连接起来。这个“抓手”就是课外阅读练习的设置,通过课外阅读练习的设置,来确定指导的方向与内容。我通常是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单元训练目标、文本特点及学情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设置的。如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我分别推荐学生阅读《兔窝里的新发现》《发明家富尔顿》《邮票上的齿纹》《人类的教师》四篇课外文本,其中,《兔窝里的新发现》原文与练习设置如下。

兔窝里的新发现

我们小队的同学喜欢小兔子,大家凑了五元钱从农贸市场买了一对小白兔,放在一个同学家中,放学后,我们就去喂小白兔。

我们一边喂,一边观察小白兔,探索它的生活习性。兔子生小兔了,我们想看看母兔怎么给小兔喂奶,可是,我们刚走近它们,母兔就跳到一边去了。原来它不让我们看。于是我们就偷偷趴在地上,通过筐子的空隙往里看。啊!小兔吃得香极了。

经过多次观察,我们发现,母兔给小兔喂奶的姿势与自然课本上的插图不一样。课本上画的是:母兔后腿站起,在地上,一群小兔趴在母兔的身上吃奶。我们的观察情况是:母兔后腿蹲着前腿站起,一群小兔躺在母兔身子底下,四脚朝天地吃奶。

我们立即把观察来的这一情景画成图,写信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练习:

1.“蹲”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四脚朝天

3.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最合适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我们一边喂,一边观察母兔是怎样给小兔喂奶的。经过多次观察,我们发现母兔给小兔喂奶的姿势与自然课本中的插图不一样。( )

(2)我们经过多次观察,发现母兔给小兔喂奶的姿势与自然课本的插图不一样。( )

(3)我们观察母兔是怎样给小兔喂奶的。( )

4.自然课本是怎样画母兔喂小兔?用“-”画出来。

5.我们观察到母兔是怎样喂小兔的?用“~”画出来。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题是根据《课标》在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学习要求中,特别提出的“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设置的,这是2011年版增加的;第二题是根据《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学习要求中提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设置的;第三题是根据《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学习要求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设置的;第四、五、六题,则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及具体学情设置的。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根据单元作文安排课外阅读练笔,促进学生读写能力

自古读写不分家,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还要把课外阅读与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如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分别推荐学生阅读了《青蛙》《马》《小鸡》《燕子》四篇课外文本,并根据单元作文要求,把课外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指导“抓住特点写动物”的习作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